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42:34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1

关键词:目标分阶段过程管理指标控制

中图分类号:tD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0-02

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工程、科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一直是许多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紧张,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空间不足,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等各种原因,致使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如何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使毕业设计工作真正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成为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达到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升华,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常规性内容,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并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给毕业设计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教研室教师人数有限,其他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对指导时间有限,无法做到亲自指导每一名毕业设计学生,对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进行指导,致使学生的问题积累,影响设计的正常进行及设计质量。

第二,部分学生出勤率较低,毕业设计的时间难以保证。毕业设计时间正好是学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已经找到就业单位的同学,很多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认为工作已经落实,只求及格就行,没有找到就业单位的同学,面对各种招聘信息,难以安心,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导致部分学生开题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对题目的理解不够深刻,致使设计(论文)或图纸与设计任务书有较大的偏差,有时出现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对应不起来的情况。

第三,学生的基本理论不够扎实。对设计题目缺乏总体把握,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例如不能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设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不清,内容绘图、编写说明书的规格及内容、国家标准的运用、技术语言的运用、引用资料的规范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答辩中有一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课题和工作表述思路不清、语言逻辑性差、技术用语不准确。

所有这些为毕业设计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连续几年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分阶段细化任务,逐步实施、按指标检查的过程管理方案,提出了设计目标分阶段实施,按指标完成的新模式,强调对任务的细化,分阶段实施的方式,使设计任务更加具体。采取了指导教师值班,学生带任务考勤的考勤方式、优秀及不及格设计均进行二次答辩的答辩制度。以下就毕业设计制度建设、设计过程控制、学生考勤及答辩等问题展开讨论。

2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探索

2.1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认识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应从提高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认识入手,使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充分认识到毕业设计在总结深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指导教师业务水平及评价高校办学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提高到与组织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是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检测标准,也是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综合检测。

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实践过程,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领导、指导教师指导资格的审核及职责、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撰写要求及书面格式、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的管理及检查监督、答辩资格审查、答辩程序规则及成绩评定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建立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规范,进而使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使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和管理更具有了可操作性。

2.2设计目标分阶段实施

由于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做关于矿井设计方面的内容,任务较重,对于一个给定的题目涉及机电、地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查阅大量设计规范及手册,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或是将重点放在自己所熟悉的部分,而其他部分考虑较少。对此,要求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将毕业设计按内容划分为设计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教研室在上报设计计划时,对设计任务进行细化,首先根据设计内容制定设计分阶段实施计划表,即将设计任务按阶段进行划分,制定出本阶段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及主要的考核指标,然后在制定设计任务周历表,将每阶段任务按设计周进一步细化,制定相应的周设计计划及考核指标,结合周考勤表来掌握设计的完成情况,同时将较为复杂的设计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小目标,可加深学生对设计任务的理解,减小其畏难心理。使整个设计任务在完成小任务的基础上轻松完成。系部也可以通过各指导小组提交的计划表对学生涉及进展及完成情况进行随机的抽查,以便掌握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2

关键词:工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安排适当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范围窄、重设计、轻论文,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不到位,过程管理形式化,学生不重视等。基于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从选题、指导、过程管理、答辩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具体教改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性质、难度、分量必须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1.充分论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间提前至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学期,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上报教研室或系,须经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论证后再实施。2.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商务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往届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例如可行性研究、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以及Bim技术相关方向。此外,要求书写论文的同学结合在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保证论文的质量与创新。

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部分年轻指导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足够工程实践经验,指导毕业设计力不从心,难以指导出质量高、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采取以下解决措施: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擅长领域选择毕设指导方向,学生根据第七学期专业实践方向进行选题;针对部分教师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不足以及相关实践技能缺乏等问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校内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毕设质量以及毕设实践性。

三、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在往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存在部分学生以就业、公务员考试等各种理由应付指导教师检查,拖延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化。为了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晨读,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针对平时成绩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考核方案。阶段性考核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期间下发每周进度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周进度文件,指导教师认真进行检查并从进度、内容以及出勤三方面给定每周的平时成绩,最后汇总的平时成绩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挂钩。平时成绩较低的同学必须返校参加中期答辩,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

尽管学校制订了专门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要求,但由于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后,指导教师在说明书格式检查方面会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重复性检查工作。鉴于这种情况,答辩前可召开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讲座会,会上对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减少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在规范要求方面的工作量。

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根据诸如基于Bim技术的建模以及应用等部分选题的需要,增加成果展示、汇报的答辩形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参加,对毕业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指正,增强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六、毕业设计(论文)反馈

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以及政策的制定不能盲目,在毕业设计(论文)结尾,根据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制定调查问卷,问卷范围应该涵盖选题方向、选题内容、教师指导、平时成绩考核、答辩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不断调整,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七、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

以赛促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毕业设计与行业新形势相接轨。毕业设计来源于大赛成果,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以上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2017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上述教改措施给予了充分认可。在毕业生答辩中,企业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今后,我专业还会继续改革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注重实践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6-0073-03

一、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本科教育阶段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用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体现。

本文就从分析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为新建土木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二、本科毕业设计的特点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各个专业而言,其基本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完成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初步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检验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本科毕业设计过程是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运用综合性的方法把过去学习中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为系统的文本理论。土木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综合性学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也是综合性很强的一个实践环节。它是对大学本科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单个课程的课程设计或实习往往侧重某课程或某专题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则是在所学全部理论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各种专业实习(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以及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设计内容的基本框架和思路、试验、资料查找和整理、论文写作以及论文答辩等诸多工作。通过这些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从课本知识的感性认识到完成一个工程实际问题的理性知识的转变。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综合性得以实现的条件就是社会实践,所以,实践性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特点,社会实践是理论知识发挥社会功效的必然过程。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进行的一次实战演习。毕业设计的题目大都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和试验等,学生通过结合自己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使自己的工程意识、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课程。其它理论课程学习一般是以专业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授学生本课程体系要求的系统知识,这种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习为辅的方式进行。相反,毕业设计则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已学知识来相对独立地完成所给的任务。可见,独立性是大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前提,它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需要协调其它专业或学科,但土木工程专业仍然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学科,不同工程之间千差万别,每个学生做不同工程的设计题目就体现了不同工程的差别。

在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必须通过大学所学知识、专业实习实践、试验制作、资料收集整理、文献查阅等,对需要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要求学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需要一定的创造性。土木工程专业创造性还体现在学生要面对各种不同工程条件和各种潜在的影响,来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案,解决不同工程的实际问题。

三、传统本科毕业设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系统性。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明确解释其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干课程主要以结构的设计理论与施工为主,因此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主要加强结构设计的训练与实践。但是,从往年参加毕业设计学生所选择的课题来看,名目虽多,真正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生人数不到20%,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占了大部分(55%以上)。因此,笔者认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应慎重考虑,内容应结合四年所学的知识以结构的设计与实践为主,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色增加一些其它方向的题目(如岩土方向增加煤矿相关的设计,建工方向增加施工管理,交通方向增加交通规划与管理等),重点突出,方向明确。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将来工作的走向。

第二,缺乏现实性。毕业设计是具体的有目的的行为活动,毕业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模拟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数情况下提供的是一些假想的条件,但这些条件也是仿照真实的设计提出来的,因此毕业设计中应把这些假想的条件当作一种真实的情况对待。但是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脱离实际、凭空想象的成分占了大部,现实的东西少了。对国家颁布的相关规范、图集知之甚少,没有仔细阅读。因此设计出来的图纸有许多地方明显与国家现行的规范不符。对现实工程中的设计和施工过程缺乏整体认识,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不能有效的结合实际,不少东西凭空想象,和实际情况严重脱钩。这也使得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实习的管理和监控。

第三,缺乏能动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力不足,过分依赖专业教师的指导,不对毕业设计课题所要做的工作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说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

第四,缺乏重视。毕业设计一般都是在大学最后阶段完成,一方面学生对于这最后阶段的实践课程有些放松,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其它事情,这使得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严重降低,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习积极性下降。在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一边忙于应付毕业设计,一边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有的学生甚至觉得毕业设计就是走走过场,对毕业设计认识不够导致严重不重视。加上有的学校和老师监管力度不够,对学生听之任之,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毕业设计当然就不能到达应有的基本要求。

第五,缺乏绩效性。在往年毕业设计中,学生时有抄袭的现象。由于有的学生平时就不好好学习,在毕业设计阶段根本就不能把已学知识综合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能独自完成毕业设计,所以有时候他们就抄袭别的同学的资料,稍作修改就为己用。有的学生甚至就拿着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直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使用,使得这样的毕业设计一点理论知识体系都没有,根本无法达到毕业设计要求。

四、大学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构建

第一,构建新型的实习管理模式。实习是学生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现实工程中的一些施工过程、施工工艺,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现实工程当中去。这就使得我们需要增加实习时间。同时,需要加强监管,只有在加强监管过程中才能使老师认真负责起来,才能使学生能真正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知识,而不是把实习当作形式,甚至当作旅游。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改革计划,增加实习,加强实习监管。在以往的教学计划中,最后一学期虽然没有上课课程,但还有为期3-5周的专业课程设计,加上3-5周毕业实习,这样留给毕业设计的时间大概只有5-6周时间。在这样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本身就不太现实。所以我们从2012级教学计划开始,决定最后一学期全部安排为毕业设计时间,这样时间就能得到保障。

第二,科学的选题管理模式。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选定题目也就选定了毕业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内容。故选题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先决条件。在以往毕业设计题目方面,一般是专业教师随便拟定一些题目,这些题目并不都是实际工程题目,甚至有可能和实际工程完全脱钩。实际上,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学生自己根据以后工作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自己选题,另一种是指导教师根据已有工程或项目为学生选题。不管是那一种选题方式,所选题目都应该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密切联系实际,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或实验室建设,做到真题真做。同时应注意专业知识和设计内容的应用和结合,适当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注意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力所能及地完成有效的毕业设计。同时,系或教研室应定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学生的选题、审题进行集体论证,要求选题恰当、内容适中、结构合理。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任务开始就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是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题型库管理模式。为了真正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采取题型库选题模式,题型库可以采用模拟题型与实际题型相结合的方式。在每年的毕业设计中,可以选择结合实际工程或项目的题目,也可以从实际工程或项目中简化或抽象出来的一些模拟题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实验研究类型的题目,如结构设计优化、编制具体工程的施工实施方案、项目经济性分析等。让学生“真枪实弹”地参加实际工程方案的设计,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这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大大地提高他们的热情。

第四,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前实际工程技术中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结合生产寻求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学生结合实际工程自己拟定的毕业设计课题,在评定时应当给予适当的成绩奖励,以激发学生的自觉学习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专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应避免全程式指导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当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保证。学校教学和相关管理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系部)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实施措施和监督制度,加强过程化管理和监督,抓好毕业设计的每个环节。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成立由相应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督导组,深入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中进行督促指导,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或相关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做到及时处理。二级学院或系(教研室)对指导教师的聘任、毕业设计的选题审题、毕业设计的全程管理、毕业论文评阅、毕业答辩、毕业资料存档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工作方式、工作内容、时间安排、质量标准、分工负责等均应有明确规定和实施细则。为了保证教师指导质量和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应实施每日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考勤学生,院系(教研室)随机考勤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进度和质量,实行每周汇报制度,学生每周须向指导教师汇报本周成果和下周计划。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当组织三次检查,从选题――过程――成果进行三维一体的质量控制体系。

五、结语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也是大学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初步熟悉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实际工程诸多环节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要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毕业设计是对大学阶段理论学习的全面总结,是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它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重要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可代替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1):3~10.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4

关键词:毕业设计;高校;信息管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48-04

业设计是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1]。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设计学分最高、耗时最久、考核综合性最强,是可以衡量和评价学生综合水平及专业知识储备量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因此,科学、合理、高效地管理毕业设计的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随着工程化培养工作的推进及教学多元化的发展,新形势下传统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毕业设计的管理要求,本文将分析毕业设计的管理现状,结合毕业设计的发展形势,提出基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毕业设计管理方式及其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技术路线。

一、毕业设计管理现状问题

鉴于毕业设计在高校实践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各大高校均高度重视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经过多年的积极实践及探索,结合各自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均制定了较为规范的毕业设计实施细则及管理制度[2-3]。但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已构建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挑战,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学生重视度低

大部分高校计划于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设计相关工作,而该时期内,学生将主要精力投放于就业及考研等方面,不能全身心投入毕业设计中。同时,学生毕业设计场所分散,学生管理工作者未能及时、全面地开展毕业设计动员工作,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毕业设计相关要求及毕业设计管理的规章制度,致使学生忽略该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下降。

(二)选题监管不严

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目前普遍存在课题重复率较高、专业相关度较低、虚假课题等现象[4]。毕业设计是综合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若选择陈旧、无前瞻性、无创新性可言的课题,或是不切实际的虚假课题,将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能发挥毕业设计的教学作用。

(三)毕业设计场所分散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校企合作作为高校推进工程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举措,逐步渗透到高校的教学工作中。校企合作不仅涉及课程企业化改革,高校也与企业共同组建毕业设计企业教师指导团队,并由学生自主选择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但由于毕业设计场所分散,学生不能及时获取校内关于毕业设计的相关通知,且学生与校内指导教师沟通不及时,致使学生毕业设计期间的过程监督、管理效果较差,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松懈

确定选题后,毕业设计将分为开题、中期、评阅论文及答辩四个阶段。目前,由于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毕业设计各环节的管理工作量激增,使得高校制定的毕业设计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形式化,教学工作者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为给学生提供更多时间解决就业问题,各环节检查时降低标准,导致出现不能及时跟踪各阶段问题的整改进度、学生毕业设计进度较缓等问题。

二、构建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意义

针对毕业设计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当前高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形势,为使毕业设计可达到预期实践教学效果,须采用先进、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规范、科学的管理系统。

(一)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随着时展,各行各业已将信息化发展作为理念,逐步采用信息管理模式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形势,而信息化管理系统则更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私企、高校等传统企、事业单位中[5]。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规范信息的存储及管理,为管理者提供简便、快捷的管理操作,使管理者从复杂、烦琐的人工操作中脱离,减轻工作量及工作强度。

在高校中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立高效、智能管理的办公信息化平台。为适应高校管理办公水平快速提升的需求,针对高校实际的办公需求,信息管理系统可提供教务管理系统、办公管理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网上考试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功能综合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规范、简化高校的信息管理工作,为师生提供新时代的信息化环境[6-7]。

(二)构建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

实现科学化教学管理需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结合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及作用,为更好地完善毕业设计的管理,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本文将结合毕业设计的管理模式提出一款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基于信息管理模式的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应简化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有效规范学生选题、加强指导教师管理、增强毕业设计过程监督力度。

信息化的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应将复杂、烦琐的申报课题、选题、开题等管理工作,结合高校关于毕业设计实施细则的管理规定,通过规范的管理方式,在网上完成过程管理及监督工作,督促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协助指导教师实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同时也可降低教学管理者的工作强度。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也符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内涵[8-9]。

(三)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者、指导教师及学生可在网上完成毕业设计各环节中的申请、填报及检查等操作,与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相比,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从优化过程管理及加强质量监控两方面较好地改善毕业设计的管理现状。

1.优化过程管理。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结合高校针对毕业设计制定的实施细则,设计各环节的功能模块,简化师生工作的同时,规范各环节中师生的操作,使其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完成相应工作,优化了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网络操作可避免校企合作致使学生毕业设计场所分散所带来的问题,企业教师可在网上填报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使校内指导教师可及时获取学生信息,深化过程管理的力度及影响。

2.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的同时,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也是毕业设计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可在毕业设计各环节考核时,及时过程考核的相关信息及安排,并采取指导教师回避的政策为学生分配开题检查、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及答辩的检查教师。考核结束后,系统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指导教师供其参考并完善毕业设计相关材料,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可有效严肃考核过程、加强考核力度加强毕业设计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工作。

三、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应结合毕业设计的实施细则及各环节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完成系统整体框架设计及功能实现。

(一)系统的功能需求

高校毕业设计是由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实践教学工作,因此,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拟设计三种用户权限:管理员、教师、学生。不同权限的用户对应不同的功能模块,系统功能用例图如图1所示,各权限用户的系统功能介绍如下。

1.管理员。管理员是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权限,负责计划、安排毕业设计的各环节工作。管理员可完成学生的毕业设计资格审查、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查、课题重复率检查及人员基本信息维护等工作,并对毕业设计各环节时间节点进行初始设定。开题、中期、评阅论文、毕业设计答辩等环节,管理员可完成检查通知、学生及教师分组、成绩统计及验收等操作,规范化整个毕业设计工作流程。

2.学生。学生是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主

体。学生通过系统可查看毕业设计资格审查结果,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与兴趣完成双向选题操作,每周按时提交工作进度,并查询毕业设计各环节的检查通知、分组信息、各阶段检查成绩等信息。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可在系统中完成与校内教师的在线沟通,及时反馈毕业设计进展情况。

3.教师。具备教师权限的用户可查看毕业设计各阶段的通知公告,及时了解工作进展,完成毕业设计的指导、审阅工作。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教师权限分为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两类。企业教师可在系统中为学生分配企业项目、初步拟定实际的毕业设计题目、完善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并及时反馈学生毕业设计在企业的进展情况。校内教师具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教师三种角色:指导教师可在系统中完成课题录入、查

询学生信息、添加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等操作;评阅教师可在系统中查询须进行评阅的学生信息、审查学生材料、录入成绩及评语;答辩教师可查询自己所在答辩组信息、填写答辩记录、录入答辩成绩。

(二)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是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关键。通过分析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流程,结合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本文完成了系统架构设计,架构图如图2所示。

毕业设计从工作流程上可分为选题、开题、中期、评阅论文、毕业设计答辩五个核心部分。结合功能需求,可将系统分为以下几部分。

1.学生信息管理。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学生信息管理功能,用于维护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涉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毕业设计类型、指导教师、课题名称等。

2.教师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主要针对企业教师及校内教师信息提供增、删、改、查等操作,实时维护教师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职称、研究方向、指导学生数等。

3.课题管理。课题管理主要为毕业设计选题阶段提供便利操作,教研室将结合教师录入的课题信息完成对课题可行性、难易程度及相似度的审核工作,审核通过后的课题可由教师及学生完成课题的双向选择,同时,课题管理也为指导教师提供了课题论证书打印操作。

4.开题管理。开题管理中系统可提供学生分组、教师分组、成绩录入等功能,协助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实时、准确地完成开题检查的相关工作。

5.中期管理。中期检查是对毕业设计前阶段工作的总结性检查,中期管理中系统可提供学生分组、教师分组、材料提交、成绩录入等功能,协助指导教师及教学管理者实时、准确地完成中期检查的相关工作。

6.论文评阅管理。论文评阅管理将根据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对应关系,采取回避指导教师政策为学生分配评阅教师,系统将提供评阅教师查询、成绩录入等基本操作。

7.答辩管理。答辩作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整合其他过程管理的考核成绩,审查学生参加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并提供答辩组教师录入、学生分组、答辩记录、成绩录入等相关功能。

8.成绩管理。成绩管理主要针对毕业设计过程考核中的各部分成绩进行汇总及统计,提供成绩导出、打印等功能。

9.日常工作管理。日常工作管理包括通知、公告的、常用资料下载及工作进度表的填写。系统将采用系统时间作为时间戳记载使用者登录系统时间、查看通知时间,并实时填写工作进度表时间。

(三)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体系结构从最初的C/S(Client/Server)模式逐步发展为B/S(Browser/Server)模式。为简化系统开发、维护及使用,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采用B/S结构完成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系统前台界面采用JSp、JS、CSS完成布局及细节设计,后台数据库拟采用mySQL数据库完成表结构及视图设计。

从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及易维护性的角度出发,数据交互部分,系统采用SSH(Struts-Spring-Hibernate)框架结合mySQL数据库完成,SSH框架将应用程序分为三个层次: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及数据持久层,可以安全、高效、迅速地完成数据交互操作,结合mySQL数据库可以有效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安全性和一致性。

针对以上开发技术及数据库设计,系统采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具体应用的开发工具参数如表1所示。

四、应用与展望

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规范化、标准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简化毕业设计内各环节工作,为师生提供良好、便利的操作平台,满足目前毕业设计管理的实际需求。该系统已于2012年起投入实际应用,经过不断改进,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台无关性及易用性。结合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推进的现状,系统完善了企业教师在系统中的功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毕业设计场所分散所引发的问题,确保了毕业设计过程考核的质量。

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学过程。因此,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基本管理需求的同时,

应针对毕业设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及改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完成毕业设计课题重复率筛选将作为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下阶段的研发重点。同时,也将从信息安全性、功能完整性等方面不断完善系统,以提高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季民,马德刚.建立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7,(5).

[2]习媛,胡燕萍.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J].验科学与技术,2013,(6).

[3]钟玲,李青,张志佳等.高校it专业校外毕业设计的现状、对策及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4,(12).

[4]徐小宁.设计管理本科毕业设计、毕业报告的现状分析与提升途径[J].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13,(11X).

[5]李静梅,刘文佳.基于J2ee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科技,2010,(1).

[6]张卓,丁振国.基于JSp的mVC开发模式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11).

[7]施阳,张海燕,戴德伟.基于Javaee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软件导刊,2015,(2).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5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层级别工作流程校园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39-02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学习生涯培养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历练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最重要课程。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在本科生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4号)指出各类普通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2]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还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并没有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有效信息化;而在少数已经开展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网上实施的院校,基本上没有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全程工作在网络上实施,只是将阶段性工作在网络上进行,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优势。

随着校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现有的技术完全能够实现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化、网络化、系统化,实行全校统一管理。[3]本文将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多年网上实施与管理经验为基础,介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通过网络进行统一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现状

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任务书的不确定性。由于个别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增、减或改题目和任务书现象严重,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极差。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重复使用,题目、内容缺少创新,而且学生容易产生抄袭往届毕业设计(论文)的现象。③毕业设计(论文)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选。毕业设计选题方式一般都由管理人员任意指定或者指导教师单向选择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以后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同就业的联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本应该是师生共同完成的。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师生交流不方便。由于时间工作限制,传统工作方式中,师生交流远远不够。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不透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完善的监控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⑥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保存不方便。传统工作方式采用纸质材料保存,耗费了大量纸张和存放空间,而且极易丢失或损坏。材料的收集和统计也费时费力。

正因为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方式存在以上诸多缺点,一些本科院校又没有意识到毕业设计在整个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很好的实施方式加强管理,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松懈,直接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下降,又影响了本科毕业生能力的培养。

二、网络化的积极意义和实施的难点及对策

1.积极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web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的发展,各高等院校校园网建设发展迅速,办公室、学生机房、实验室等也已通过校园网实现了互连互通,这就为教学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4]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梳理清晰,合理设置各个过程阶段,全程化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网上实施与管理同样可以取得积极的成果。

在网络化管理的选题过程中,所有题目对学生公开展示,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选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确认或拒绝,被拒绝的学生亦能及时进行重新选择其他感兴趣的题目。各项材料的提交和处理具有实时性,信息回复便捷,这便有效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由于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电子资料在网上系统都可随时查询,所以工作中各阶段的进度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监控能力与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通过网络化毕业设计(论文)系统平台,学生可以每周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周记,汇报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进度和遇到的问题,指导教师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的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复批阅。这在方便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增进师生交流的同时,又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效率。

2.实施的难点及对策

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过程实行高效地全程化管理,难点在于理顺各职能部门间的权限范围及时间重叠关系,并让各部门群体在互补制约的前提下协同工作,进而探索出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5]这里的职能部门涉及广泛,职能关系和工作范围在某一阶段是相互重叠的,关系复杂化、随机化,每个阶段都存在不同级别的验收与评阅签字等。上述内容,怎样合理、互不影响地同时交替进行,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统设计的难点。

为有效解决上述难点,在需求分析阶段详细记录好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保证工作流程的准确性,各个工作阶段在网络系统中体现为时间节点,校教务处负责人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规定,控制时间结点的开关,使得整个工作过程按序进行,系统设计前详细分析总结了各参与者在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设计中协调好各角色人员在各阶段的职能权限逻辑关系,达到互不影响。在多次反复论证、修改、测试通过之后,拿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统的具体工作流程框架。

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系统流程设计

构建网络化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首先根据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将本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流程详细划分为不同的实施阶段,各个角色在每一阶段都有各自的权限,数据库表中设置相应字段加以区分,并且通过设置时间节点分隔每一阶段流程。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为例,将论文工作分成5个阶段。

1.立题阶段

各指导教师根据学院要求在网上提交一个或多个立题论证书,由院系各教研室或团队负责人对本团队教师提交的立题论证书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题目才可以在选题阶段接受学生选题。

2.选题阶段

审核通过的立题论证书全部对学生开放,院系基层组织负责人将选题时间结点打开,学生申请自己所感兴趣的题目,等待相应的立题教师通过申请,如果教师通过该学生申请,则确立一对一的指导关系,如果教师拒绝该学生选择本题目,该学生可以再次申请选择其他题目。

3.开题阶段

选题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与学生确立了对应指导关系。指导教师提交任务书,任务书经院学术组织负责人审核通过后,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内容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并提交。指导教师对所带学生提交的开题情况及开题报告进行评阅并网上签字确认。

4.中期阶段

由各院系负责人选择需要抽查进行中期答辩的学生百分比,借助系统随机抽取接受中期检查的学生,抽到的学生名单如果需要修改可以由学术组织负责人在线修改。通知需要抽查到的学生准备进行中期答辩,院系负责人对进行中期答辩的教师进行分组,并中期答辩信息,包括答辩时间、地点、答辩教师和学生名单。

5.答辩阶段

由各院系负责人以教研室或专业为单位,对参加答辩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分组,并指派答辩组长及秘书,统计学生论文和答辩ppt上传情况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的评阅情况。指导教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论文进行评阅和评分。答辩组长把本组答辩学生分发给组内教师进行评阅,指定教师对分发到本人的学生论文进行评阅并评分。基层组织负责人网上公布答辩分组情况、答辩时间、地点,组织教师和学生现场答辩。各答辩组长在答辩工作结束后,网上提交答辩委员会评分表。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完成需要贯穿以上五个工作阶段,各个阶段紧密连接,互不重叠,这就需要若干时间结点加以控制。时间结点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应的功能模块是可用的,反之相应功能不能使用。校级负责人通过时间结点状态的开关可以有效控制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为各学院对本学院工作进度的统筹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手段。

四、网络化管理成果分析

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自2008年投入使用。2008年首先在计算机学院试点使用,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及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从2009年开始,校教务处开始在全校院系范围内推广和使用,现已承担了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线实施和管理任务。该系统从毕业设计工作的起始阶段开始对毕业设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简化了学院领导管理任务,数据和材料实时更新,学生和指导教师交流更加便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用结果表明本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功能较全,能满足高校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的要求。为高校毕业设计指导和管理提供了新的模式。

五、结束语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高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6]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实质内容、改革过程化管理的相应环节或步骤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毕业设计网站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产物,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网站的作用,能极大的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与质量。相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程网络化实施与管理不仅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林业教育,2010(4):50~52

2刘荣佩、史庆南、何蔼平、徐瑞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估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57~61

3王强、张治民.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2):47~49

4王建林、汪雪琴、王雅英等.本科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6):103~104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6

关键词:毕业设计;卓越工程师;桥梁工程;校企合作

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土建专业高校人才培养如何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教育部共同在高校土建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而土建专业毕业设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借助该阶段的学习,可将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系统地、全面地应用于毕业设计中去。因此,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历来被认为是高等建筑院校完成工程师训练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湖南城市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提倡面向基层,强化实践,突出城市主题,产学研用结合,培养为城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校土木工程专业作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面向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等生产一线,培养“基础功底深、专业平台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从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目前,正在探索以土建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实验基地及大学生实验创新中心等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此背景下,以该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依托,解决当前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引入校企合作培养理念,寻求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一、当前高校毕业设计面临的困境

当前,高校传统的毕业设计环节大都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时间大约为12-16周,且均在校内进行,所选课题多为虚拟的工程背景,普遍脱离生产实际,实用价值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能力也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同时,加之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相互冲突,均增大了毕业设计开展难度、制约着培养质量,使得毕业设计达不到综合训练效果。

1.选题不当、学生缺乏兴趣

毕业设计选题十分重要,直接影响着后续设计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也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及工程价值。虽然越来越多高校的毕业设计选题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基础情况,提出自主选题,但即便如此,所提供的选题指南其可选择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譬如桥梁工程方向的毕业选题,一类为桥型方案设计,一类为某桥型的施工图设计,由于指导老师工程资源有限,不管哪类设计,其设计的工程背景往往是虚拟的,而侧重的是桥梁结构的理论计算。导致了闭门造车,脱离生产实际的现象。有些指导教师虽具有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往往会根据本人科研项目的需要,制定毕业设计题目,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未能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综合考虑。

2.指导老师数量有限及专业素养不高

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工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社会已从“精英式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导致师生比严重下滑,加之指导教师承担着繁重的理论教学与科研任务,因此指导老师常常顾此失彼。以湖南城市学院土木学院为例,近年来该校土木院毕业生达800人左右,而能承担毕业设计的专业教师仅有52人,也就相当于平均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5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调研兄弟院校,发现情况也是如此,由于老师人数的不足及精力有限,指导学生只能是“放羊”。当前高校为不断提高师生比、壮大师资队伍,增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吸引了一批学历高,研究基础好的硕、博士研究生加入队伍中,但该部分青年教师大都是“从学校直接到学校”,其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和企业联系较少,无法紧跟技术更新的步伐,造成专业知识陈旧、专业技能落伍。以学校老师指导的单师型指导毕业设计模式,从内容到形式均由指导教师全程负责,指导教师由于精力不足或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均可能会导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低下的不良后果。

3.设计过程监管难度大

有效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是高质量毕业设计的最基本保证,目前高校毕业设计在管理制度上存在明显的漏洞。尽管各高等院校都有自己关于毕业设计管理的相关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还是难度不小,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从立题、审题、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评阅以及答辩等各个环节的成绩评定,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和标准,导致大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淡漠,教师指导也只流于形式。除此,由于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与学生就业及考研冲突加大了毕业设计管理难度,使得毕业设计时间得不到保证。毕业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本科第七学期末和第八学期,而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就业和考研的关键时期。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就业难度的不断增大,高校为提升学校就业率往往从多方面给以学生支持,并鼓励学生继续深造读研。而这一举措又刚好与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相违背,使得高校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学生也是面临升学、就业及毕业设计的多重压力。

二、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实现

高校要走出目前毕业设计的困境,就要对传统固定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近年来,校企合作这种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模式有超强的生命力,校企合作模式从国外走进国内,从高职院校走进本科院校,从某环节校企合作到全方位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应用于高校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实践也证明,这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

1.校企合作选题

土建类专业高校教师单独选题时,选题过于重视理论计算分析及专业软件的应用,概念设计淡化,与企业的生产实际脱离。所选课题的深度及广度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兴趣低下,也起不到锻炼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能力的要求,毕业设计的岗前锻炼意义不大。针对这种与企业客观实际需求不协调的现状在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内选择一些规模较大,并且管理较为科学规范的企业作为产学研合作伙伴,对企业的管理模式、产品类型、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地了解,以确保企业专业技术方面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吻合,设计内容是解决企业的某一具体技术难题。另外选题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选题和具体的设计要求,避免大而空或难度过高或内容过多的题目。

2.校企合作打造师资队伍

通过校企合作,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定期组织青年指导教师参与到设计院、施工单位、科研院所等企业实践锻炼,解决青年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的难题。教师在与企业的合作中,特别是参与到工程设计一线,可以不断收集成功的工程设计案例,将其运用于毕业设计选题中,体现毕业设计内容与工程结构设计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发展的同步性。校企合作方式培养的教师队伍,教师在理论层面对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解更加深入,通过完成企业的设计项目或科研项目,对设计院的设计理念、设计流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虽然高校教师工程经验欠缺,但有着理论功底扎实、科研能力强等优点,在工程实践过程中,企业可能面临亟待解决的难题或新型课题,这时老师又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开展研究,既锻炼了自己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能力又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或科技成果。通过校企合作,构建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3.校企合作就业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政府部门及教育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新模式下,毕业设计不再必须呆在校内,面对假定的课题进行设计,而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在企业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以实际课题或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真实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来完成,比如在设计院所企业直接参与某工程结构的设计项目,在施工单位企业参与项目预算及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如此学生有机会超前介入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能够深刻了解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程序,并能初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了解本行业领域前沿和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除此,在企业完成课题的过程也是企业与学生相互了解、磨合、适用的过程,对学生来说,避免了一直呆在学校做设计而错过了就业的机会,其在企业的学习工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展现将会是学生获得一份工作的砝码。而对企业来讲,一方面他们工作任务繁重,希望所签约的学生立马来到企业工作,甚至有企业不允许准员工(毕业生)留在学校进行毕业设计;一方面企业想通过在企业毕业设计的过程,考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具体工作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等情况,对有意向的学生进行比较,通过优胜劣汰,决定毕业生的去留。

三、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实践成效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实现选题实用化,“真题实做”,并聘请现场工程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近两年的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校桥梁工程专业积极引进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毕业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意向,向学院及指导老师提出申请校外企业毕业设计,并与校内指导教师及校外企业指导老师协商确定课题,满足其毕业后的工作需要。如2014年,我校桥梁工程方向毕业生125人,其中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为25人,对该25人毕业设计选题、开题、及设计成果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校企合作模式指导的设计课题均来源于企业的实际生产,以及有待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或科研课题,将以学生亲身参与毕业实习的工程项目为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真实的毕业设计,从而保证了高质高效的完成毕业设计,并体现了设计成果的可利用性。参与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设计的学生普遍反映校企合作有利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工程方面的能力。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模式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方略,是校企合作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拓展,是传统毕业设计模式的重要补充,使得毕业设计不在“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是“真刀实干”。该模式有利于弥补学校教师的不足,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尽管如此,校企合作毕业设计模式在高校不断推广与应用,但存在问题还很多,过程管理还很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

[2]赵旦峰,李刚.论科学选题在本科生毕业设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0):110.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7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的毕业设计应体现出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学校应对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和探索,尝试用信息化管理的方法监控管理,以此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指导效率。

1.毕业设计在学校中的运行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是在校内由老师指导完成的,这种模式不适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目标,已经逐步在学校中被新的模式所代替。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毕业设计改革和管理的模式探索,本文以某高职高专院校为例进行论述。该校为了将毕业设计改革进行推进,运用了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方案。随着“以就业为指导”和“工学结合”等教育理念的提出,高职学生增加了顶岗实习的时间,所以新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被广泛应用,那就是毕业设计和毕业顶岗实习一体化运行模式。例如,该校2015届毕业的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对于毕业设计选题的确定,学校要求毕业生将自己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单位与所学专业紧密结合,并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老师共同商讨决定,形成了如“××客服与客户服务质量的管理与策划方案设计”、“小学《××》课教学设计”等选题,从而实现重点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学生可以根据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设计,不仅减轻学生负担,而且具有实际意义。在选题上做出总体要求,明确了方向,在过程上加强管理,则更为重要。

2.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管理中的难点

2.1组织和管理难度大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来说,一般会在第三学年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一般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即由学校统一安排进行双向选择或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学生们实习的单位不一样,具体工作岗位不一样,实习地点与学校的距离不一样。在较长的实习期间,学生会根据就业需要,经常性的变动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会花很多精力去适应实习单位的工作要求,力求在就业上获取更多的砝码。再加上用人单位不会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作为用人衡量指标,必然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上心,给毕业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2.2过程监控难度大

虽然有校内和校外指导教师,但由于经济利益问题,校外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校内指导教师一方面本身实践能力不强,对学生实习的领域不一定很熟悉,另一方面指导的学生分散,校内指导教师明显出现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不到位的情况。师生之间不能及时沟通,指导效率低,学校对过程的监控更谈不上。就这造成在快毕业时,匆匆忙忙修改、定稿、答辩,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3.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工作中进行改革和创新。该校对2015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建立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实习计划的拟订、实习过程日志(周志)的撰写、指导教师答疑;实现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制订、开题、检查、上传资料、答辩、成绩评定。该系统实现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过程化管理。

3.1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

根据管理的需要,设定不同的角色,不同角色又具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

3.2组织和管理毕业设计

学校出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从制度层面提出管理要求。用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校、系的两级管理,设定一套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教务处和各系部可以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对全校或各系部进行毕业设计的监控,可以查询任务书的情况、查询开题报告情况、查询毕业设计的项目类型、毕业设计提交情况、检查情况、抽检情况以及评估情况等。

3.3管理毕业设计计划

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各系部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计划上传,经教务处审核后进行教学任务的下达。各系部再根据教学任务审核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计划,明确各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并在网络管理平台上上传。同时,各系部要在网络管理平台上输入每个学生的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相关信息。以便教师或学生登录管理平台后,能进行相应操作,实现平台内的沟通及办公自动化。

3.4管理毕业设计的过程

根据学校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设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指导教师身份使用网络管理平台管理毕业设计的流程。(1)联系实习点,学生到顶岗实习单位报到一周之内,将相关的个人信息、实习单位信息和校外指导老师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输入。以周志或日志的形式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任务及进度通过实践管理平台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在校内指导老师和校外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毕业设计选题的命名。(2)定好选题后,在网络管理平台上由学生或校内指导老师进行上传,并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在平台上师生通过相互的操作流程完成整个毕业设计。(3)在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自己在企业中的指导老师询问,也可以在网络管理平台上向校内指导老师进行日志或周志汇报,或是在线交流。在校内外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毕业设计,并将完成的毕业设计上传到管理系统中。在网络管理平台上,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提出修改建议,进行检查、评审、答辩、推优,最终通过上传下载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的定稿。

3.5监控毕业设计的质量

(1)对毕业设计的前期质量监控。教务处通过平台统计毕业学生和教师基础信息,分析指导教师的指导人次以及指导教师师资力量,协调全校的指导工作量。在选题上,要求学生尽量做“顶岗实习课题”或“企业项目课题”,对学生“自主课题”严格审核,严禁出现抄袭等不良风气。在开题上,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管理平台中的开题报告要求完成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阅、批复,指导学生反复修改开题报告,不成熟、不可行的报告要求调整直至重新选题。通过管理平台,教务处监控各系部的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的进度和质量,保证毕业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2)监控中期毕业设计。中期毕业设计的监控与实习结合在一起,教务处或各系部通过指导教师上线时长监控、指导学生日志或周志次数监控、毕业设计检查次数监控等指标性的数据监测,统计分析指导教师是否在一个时间段内及时指导学生,并及时反馈各系部及相关教师,督促指导老师时时关注管理平台、天天登录管理平台、及时回复学生反馈的问题,疏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问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难题。各指导老师切实将督促指导学生的工作做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3)监控后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后期监控从两个方面来完成,一是从毕业设计的质量方面,通过指导教师评价、推优,专家评阅、答辩来综合评价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从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角度,学校通过对各系部的相关指标,如指导教师平均上线率、指导教师平均检查次数、优秀率等进行数据统计,给各系部一个综合的评价与建议,以期将毕业设计的质量继续提升。

4.小结

在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背景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借助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工作业务流程程序化、管理流程规范化、数据采集实时化、质量评价综合化,从而实现了如下的几个作用。

4.1实现了动态管理

对于学生实习过程中基本信息的变更、相关实习情况的变化、实习对口率、指导教师指导的实时性、毕业设计与实习的相关度等,各系部及学校教务部门等均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网络管理平台及时进行实习查询、统计和分析。

4.2提升了指导质量

通过网络管理平台,指导教师实现了远程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通过网络管理平台,管理部门提高了管理效率、管理质量,强化了老师对毕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意识。

4.3强化了信息意识

通过使用网络管理平台,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意识。改变了老师们传统的工作习惯,迫使老师们尽快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为学校的智能化管理和相关改革措施的推行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巧儿,陈玲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下毕业设计信息化管理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张国民,郭福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管理信息化实践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8).

[3]周翠英,吴春花.顶岗实习下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8

国家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有项目经理能力,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这一目标是在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大背景下提出的,工程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这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才能力培养提出更大挑战。中国工程管理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育偏重理论而学生缺少实践应用能力[1],反映到工作实践中就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偏弱,专业优势显现不出来,存在设计工程相关行业面广而技术不足的问题。这种内外环境导致学生在工程相关行业中的就业竞争力下降,长期将会影响到专业就业和学科发展。究其原因,基于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大平台的专业课程内容重复、关联性不强,学生无法从众多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有清晰、整体的认识。为解决这一问题,并充分考虑到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兼具土木工程技术及与项目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法律等基本知识,实现学生知识结构的交叉和融合,笔者从各方面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从毕业设计环节入手构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技能整合的实践指导模式。通过此种模式让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好现有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实现本专业四项平台能力的整合,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毕业设计模式的引导,加深对本专业、本行业乃至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等的理解和掌控能力,以此适应复杂的工程项目建设环境,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现状

(一)毕业设计选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2]。只有对理论有了本质的认识,对问题有了根本性的把握,才会有自己新的观点,这样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个性。江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在原有建筑工程、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上的新设专业,原有大土木工程学生数量众多,每年毕业生约在200名左右,以前的毕业设计选题[3]较为单一,主要以多层框架结构的建筑、结构设计为主。而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偏重这种类型的选题,近几年来通过整合师资力量,有效拓宽了选题范围,规范毕业设计选题管理,建立了师生双向选择的选题管理模式。2011年江苏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仍然与土木工程的选题大致类似分为工程设计类(多层框架结构、小高层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形式)和施工技术与管理类(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可见,这种选题分类已经完全不适合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运用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的四大知识体系的相关知识,更加无法体现本专业学生相关技能的融合程度、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缺乏能力的训练

从以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可见,毕业设计的内容上过多地重视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忽视了毕业设计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关技能融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训练对学生及其未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三)指导模式单一化

在江苏大学已有的毕业设计教学中,教学双方所采用的依然是一个指导教师对几个学生的定期指导形式。工程管理专业是近年来新成立的,师资极度缺乏,学校中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这些年轻教师要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任务繁重,而传统的学生毕业设计时间过于集中,这势必会造成教师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和学生互动不够,这种指导模式必然会影响毕业设计质量。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对此,文中着重探讨如何通过“群体”指导模式来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群体”指导模式的提出

(一)“群体”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群体”指导模式是指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校内外相结合三种方式为一体的模式,课题组采用的方法是以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为目标,不同专业指导教师分阶段介入的“群体”指导模式,具体做法是: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学生日常指导工作和管理工作,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涉及相关专业辅助教师的研究领域时,专业辅助教师就有义务解答学生的问题,负责的指导教师还要在毕业设计初期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信息,课题组还会在毕业设计的初期和末期开展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研讨,讨论会的内容由相应的指导教师负责。应该说,这样的“群体”指导方式改变了原先教师“个体”指导的模式,构建了以指导教师为主、联合课题其他专业教师为辅的“群体”指导模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可以涉足本专业中较多的领域,通过相互之间的沟通和讨论,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其团队精神。

(二)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校内外结合模式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应贯穿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毕业设计多学科渗透、多专业交叉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强调工程管理(造价方向)的全过程,涵盖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及施工阶段,一直到最后竣工及后评估阶段。相应地,毕业设计的内容将设计多学科和多专业的交叉,可以在一个具体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选题提出不同具体要求。在设计开始阶段,要求学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时间,收集相关资料,在实施设计时可参考学习施工单位编制的类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实例。现已建立较为典型、毕业设计效果较好的工程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库,并拟今后继续收集,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如表1所示,工程管理(造价方向)专业将毕业设计选题定位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能力整合,也就是将学生分组,不同组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侧重于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能力培训,并按照项目建设全过程对不同阶段的小组成员进行项目建设过程模拟及能力整合的培训。(1)项目决策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侧重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特点,主要是项目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2)项目设计、造价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侧重招标和投标过程模拟。考虑到招投标的政策性较强,这一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的能力。(3)招投标内容较广,一般可以结合最新的法规政策,编制施工项目招投标。要求学生应掌握招投标的主要内容、程序步骤、评标办法、投标技巧等。可以综合运用建设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条款编制工程项目招标文件的编制,包括国内标和国际标,相应地,工程项目投标文件也分为国内工程和国际工程投标文件的编制。(4)项目施工阶段,使学生能够根据一整套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图纸、合同文本、现场地质勘查报告、招标文件以及相应的国标规范和标准图集等资料,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上述几方面的设计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4年所学的全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将工程计价、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合同管理等相关专业技能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相应能力模块训练,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9

1.1社会环境因素

目前,由于高校连年扩招,本科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每年从第七学期开始社会用人单位便开始招聘应届毕业生,各级政府也陆续开展大规模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对于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用人单位三个月实习期的硬性要求,不得以提前上班,而目前大部分用人单位,对学生毕业设计状况不太重视。对于一些致力于考研的学生,大三和大四正是他们进行毕业设计的重要时期,学生准备复习、初试和复试的过程中毕业设计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包袱,导致毕业生很少有精力顾及毕业设计工作。

1.2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当前与学生接触较多的是辅导员,他们比较关心学生的就业和安全稳定工作,甚至有些辅导员认为毕业设计工作是教务部门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方面不够重视。另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毕业设计业不够重视,只关心学生获得的各种资格证、平时的学习成绩及实践动手能力等,致使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认为毕业设计只不过是在走过场,只要顺利通过答辩即可。当前许多独立学院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理论分析和文献检索能力较差,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缺乏创新精神。再者,有些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很少进行相关动手能力的练习,致使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和创新。

1.3教师方面因素

首先,由于近几年独立学院发展迅速,从而造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缺额严重,绝大多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来自于母体高校,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教师精力上的限制,客观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其次,由于本院自由专职教师比较年轻,有的来自于母体高校的教师同时指导10名以上学生毕业设计,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导致一些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轻视毕业论文的指导,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指导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再者,独立学院有些自有专职青年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比较空洞,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感到压力较大,还有个别退休教师自身知识更新缓慢,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性教学能力不强,导致在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力不从心,加上部分毕业设计选题不科学,题目陈旧、内容简单、与生产实际联系不密切,或选题目过于前沿,这样都无法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很好的培养多方面能力。

1.4学校管理因素

毕业设计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毕业设计的选题、任务书的下达、开题、评审、答辩、成绩评定和归档等一系列程序,毕业设计的管理工作需要制订如教师指导、师生定期交流、论文审阅、考核标准和评级等一系列制度规范。①尽管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条例和制度,但过程管理缺乏规范性和严肃性。另外,部分独立学院面临着较大的招生和就业压力,考虑如果对学生毕业设计环节要求过严,将导致很多学生不能正常毕业,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招生工作,致使在毕业设计监督管理工作中浮于表面,纵使发现了问题,整改效果也不明显。

2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与实践

2.1以本科生导师制为先导,加强实习实训设计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年来信电系依托电工电子实验室,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动手能力”为目标,倡导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为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就为每个专业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及时了解一下本专业的社会经济和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尤其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在大学三年级每位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实际情况,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下转第75页)(上接第53页)申报今后两年的科研专业导师,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团队研究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开展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近3年来,我系学生国家及省市多次竞赛中获奖,获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16项,“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大赛8项,获每年有100多所高校参加的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15项,获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华东赛区奖项12项,通过大赛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毕业设计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考写作能力。

2.2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

毕业设计是一个时间长、环节多的复杂系统工程,前后包括选题、开题、定稿、指导教师评阅、交叉评审、答辩等六个主要环节。独立学院教学督导应联合教务部门对毕业设计进行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的检查工作,初期检查在毕业设计正式进行前开展,主要检查学生的选题、任务书、开题、题目的主要技术指标、毕业设计地点及进程安排、前人在该题目所做的工作、预期困难及解决途径,审核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及方式。中期检查在毕业设计进行到第9周左右开展,主要检查题目或指导教师的更换、毕业设计进展是否滞后、题目工作量、所做工作能否达到毕业设计要求、如期完成题目有何困难并如何解决等情况,要重点检查督促在初期被警告学生的情况,并注意发现培育毕业设计优秀题目。末期检查主要采用聘请专家督导毕业答辩的形式进行,重点查看答辩组织情况、毕业设计质量和有无学术腐败问题。

2.3提倡毕业设计一体化管理,构建信息网络平台

传统以人工为主的毕业设计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很难适应高校教学信息化的要求。本科毕业设计周期长,学生和教师的流动性较大、毕业设计存档材料多。自2009年以来,信电系积极设计了《本科毕业设计一体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的及时互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实现了教师和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具有信息、选题、文档上传、进度追踪、指导教师在线评阅、文档检查、师生互动交流、毕业设计抽查、成绩分析、统计报表生成、毕业设计归档保存等功能。此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我系本科毕业设计管理的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人员脱离掉大量手工统计操作的模式,将学生、教师与各级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联系起来,推动了毕业设计的良好运转,促使毕业设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质量对策

一、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部发出的相关文件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中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更强调了当前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如何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优质高效地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调查

评价一份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该是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科研总结或论文,也不可能全部等同于真正的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本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主要包括:

调查研究、中外文献检索与阅读的能力,综合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试验方案的制定、仪器设备的选用、安装、调试及实验数据的测试、采集与分析处理的能力,设计、计算与绘图的能力,包括使用计算机的能力,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文字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撰写设计说明书、论文及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等。考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特别关注选题质量和最终成果两个方面。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问卷调查、座谈等基础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了五项认同度在90%以上的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图1所示。

三、关键因素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因为如前所述,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相对独立地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成果,这是一个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是对其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的过程。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靠毕业设计(论文)这一环节显然是不够的,它离不开前三年多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一般需经历选题、查阅文献资料、开题、科学实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育部要求的工作量是学生每天工作6-8小时,共计要用15周以上,这是相当必要的。

2.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

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及其投入是制约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毕业设计(论文)涉及知识面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应具有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只有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高,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另外,指导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人品才学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指导工作中,教师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指导教师的指导时间,我校也作了相应的规定。规定指导教师每周的指导时间不能低于8小时,效果显著。

3.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情况

实践证明,科学、完善、有效的监控体系,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和督导工作的组织,对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科学并且到位的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保证。其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环节进行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经费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与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的归档、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选等方面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各个环节逐步实现规范化,以保障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和经费保证

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基础保障,也是学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基础。学生在进行资料查阅、调查研究、科学计算、分析、绘图和仿真等与课题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有计算机、网络、图书以及实验实习的设备和场所。特别对于工科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参加毕业实习、科学实验、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我们必须提供教学实验室和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生查阅资料、科学研究、实验、毕业实习、文章打印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

5.毕业设计实习、调研质量

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的实习、调研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做课题的理解,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过程的很好的启示。因此,毕业实习、调研质量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质量。

四、系部(学院)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对策

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因素学校(特别是院系管理者)是可以掌控的,只要树立科学质量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师生的主体作用,保证“人、财、物、时”等投入到位,就能做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1.抓关键,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做好系部(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我们的经验是抓关键,这个关键就是:以提高质量为目标,以规范为抓手,综合应用系统论、控制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等理论构建和落实质量监控体系。

把毕业设计(论文)及其管理工作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能够寻找到使其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从信息的角度上看,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系统自动地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或功能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因此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时一定必须做到信息不失真地传递和反馈,信息贯彻渠道和反馈通道都必须畅通无阻,必要时还应该加入认为的反馈通道。具体做法是: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到师生之中,宣传学校和系部的规定要求及其意义,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这样不仅能保证和提高质量,还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领导和管理人员也取信于民,树立威望。会议、座谈和问卷调查等都是保证信息畅通的途径。代表质量管理发展的最新阶段全面质量管理同样可以为我们借鉴。它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三全―多样”(全过程、全员性、全面性或称全企业、多方法)是其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工作是一个时间长、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的复杂教学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所以,对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必须是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而不能是目标控制。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全程性。院系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并在整个过程从选题开始到论文答辩、材料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同时要在每个控制环节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个系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涉及教师、学生、实验实习条件及管理等多个方而,可以说包括全系的所有机构、全体教职员工和该届毕业生,这正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所述的全面性和全员性。为保证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该明确并强调本部门每个机构、每个成员(包括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的功能和职责,各尽其能、各负其责。

2.树立科学质量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各院(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本部门的师生为本,关心每一个师生的全面发展。师生既是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对象,又是监控的主体,在制定制度时既要满足质量需要,又要考虑师生容易执行;执行制定时既要严格,又要富有人性化。坚持“以人为本”,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设计或论文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和成果,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困难,帮助学生正确解决考研、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冲突。同时用渊博的知识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用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学风、教风和作风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思想上确立学生是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在行动上创新机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于指导教师,应该实行奖罚制。对于责任心强、成果显著的指导教师应予以表彰和奖励,这样可大大提高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3.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理实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指导教师队伍也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为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素质,首先要积极引导教师参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锻炼,如深入生产一线、社会实践和实习指导、工程项目设计、试作毕业设计(论文)等,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经验,为指导毕业设汁(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鼓励指导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水平,不断增强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能力;同时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指导教师知识面拓宽和知识更新步伐,增强因材施教能力和综合指导能力。另外要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修养,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观。这些措施的实施,就能不断优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队伍,促进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教师群体的形成。

4.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人、财、物、时”投入到位是各院系整个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中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保证。其中,人,就是指导教师和学生;财,就是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物,包括计算机、网络、打印机、教室、实验实习场所等必须的硬件保障;时,既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投入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还包括院系相关管理人员、质量监控人员所必需的时间。

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一系列先进工具运用于教学,加快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离不开这些工具,老师的指导也会因为有了它们而变得快捷、方便。同样,在其质量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效率和质量。如网上选题、网上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和规章制度制度宣传,计算机成绩管理,计算机材料管理,等等。

五、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组成及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五个主要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部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Z].2004.

[2]廖志凌.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82-85.

[3]程友联.本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若干对策的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54-157.

[4]曾健平,尹新,胡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2):112-114.

[5]唐杜英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7):92-93.

[6]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