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经营知识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4:35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1

[关键词]农药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5-0065-01

农药管理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最直接最关键的环节。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农药管理工作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扶风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苹果、辣椒等经济作物是农业收入中的主要来源,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日趋扩大,我县已进入农药使用大县的行列,全县农药经营门店达到236家,全年农药商品用量在120吨左右,市场上销售的农药产品约有160个品种。农药为防虫减灾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管理不严、使用不当不仅可能造成作物药害,甚至危及人畜生命安全,因而农药管理工作已成为我县农业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一、扶风县农药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农药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将农药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开展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农药经营市场的监管力度。

1.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农药执法逐步规范

2004年起,扶风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行政综合执法试点县,2007年5月份县编委正式批准成立“扶风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县农业局委托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对全县农药市场进行监督管理。

2.规章制度日趋完善

2007年5月份,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不断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推进诚信执法队伍建设,先后制定《执法人员岗位职责》、《农业行政处罚程序》等26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依法行政。

3.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充分利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科技宣传周”、农业执法现场教育、印发各类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农药法律法规,2012年共印发宣传资料1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30台/次,举办电视讲座1次,上街宣传5次,接待群众咨询1500余人/次。同时大队执法人员参加省市执法培训9人,全大队执法人员均接受了培训。

4.认真落实农药经营人员培训制度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全县268名农药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农药业务和技术知识培训,提高了农药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的素质和遵法守法的自觉性。

5.逐步完善农药经营档案管理制度

在农药市场日常监管中,要求每一个农药经营单位和门市实行台账管理,建立健全农药经营档案,同时,要求农药经营单位建立“农药销售单”制度,实行农药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

6.加强农药标签检查,规范标签内容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设计了检查登记表,对全县批发商的农药品种的标签进行了登记,通过核查,对经营农药标签不合格的行为进行了纠正和处罚。

二、我县农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

1.执法人力不足、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执法装备落后、缺乏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等。

2.农药经营门店较多,分布广,规模小,给监管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特别是有些农药门店设立在村组,店小药少,管理难度大。

3.农民用药的法律意识和科学意识不强,有的农药存在随意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有的农户不注重疗效,不管农药的标注和是否有登记证号,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给农药的使用管理带来困难。

4.进销台帐建立不齐,部分经营者不建立台帐,没有进销货记录,使检查过程难度加大。

5.农药经营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偏低。一些经营单位的经营人员缺乏最起码的农药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安全经营意识差,许多经销商受利益的驱动,在农民购药时不是以推荐安全用药目的为主,而是以盈利为目的,是导致坑农害农甚至危害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全的隐患。

6.缺少必要的检测手段,对一些改头换面,以次充好的过期农药很难辨别。市场上农药假冒伪劣现象仍然存在。

三、全面提高我县农药管理水平的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针对性地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和督促执法人员积极学习农药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知识,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文书档案。以行风建设为契机,促进队伍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文明、高效、廉洁、规范的行业新风。

2.加大农药监管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一是严格农药经营主体资格审核,加强农药经营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农药经营人员应当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农业经营活动。二是严把案件查处关,加大打击力度,以农药批发户为重点,将农药监管向村组推进。

3.打假扶优,加强安全、高效、经济、低残留农药的宣传和推介

要定期向广大农民推荐安全、高效、经济、低残留农药,使广大农民真正买到“放心药”,对违法销售、使用农药的典型案件进行严肃处理,增强农药销售使用者的守法意识。。

5.加强进销货台帐的管理

对所有从事农药经营的人员实行定期培训考核制度,增强其专业知识、防护技能和经营能力。建立统一制式的进销货台帐,完善台帐管理,建立农药销售、使用、可追溯制度。

6.把大队农药管理和农药残留监控纳入公益性职能,健全管理队伍

增加县财政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切实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药管理硬件建设,改善管理手段,保证管理经费,提高执法水平。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2

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经技能培训后输出农民工的典型事迹。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参考资料,提供参阅,欢迎阅读。

乡镇技能培训工作方案一

一、目标任务

利用今冬明春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开展“百日农民工培训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市8万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为年全市劳务经济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时间安排

从月份开始,集中三个月时间,组织实施全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政府主导、统筹谋划、部门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理推进”的总体要求,各县(区)要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的协调下,劳动保障、劳务、扶贫、农牧、财政、教育、建设、科技、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集中抓好今冬明春农民工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解决好培训前及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2、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培训氛围。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省、市鼓励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相关扶持政策,宣传经技能培训后输出农民工的典型事迹,让广大农民工充分了解有关培训内容、经费补助标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创新培训模式,保障资金投入。要针对农民工特点和本地培训资源的实际,开展高、中、低多层次的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培训质量,又要保证培训规模。在资金投入上,要切实落实省委发〔〕32号文件关于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用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政策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时足额给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同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要按照“各级政府决策政出一门、县区一级捆绑使用”的原则进行整合,统一实施,提高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

4、突出培训重点,增强培训实效。一是做到培训与项目建设相结合。围绕灾后重建和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开展泥瓦工、木工、电工、电焊工、钢筋工、架子工等科目的培训,提升农民工技能水平,实现就地就近转移。二是做到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强与全国各地特别是深圳市的劳务合作,考察就业市场,了解用工需求,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培训,校企联合培训等方式,重点加强保安、家政、电子、服装加工、计算机应用等市场需求量大的工种技能培训。三是做到培训与扶持创业相结合。在落实各项创业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力争培养一批小老板,扶持一批创业企业,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四是做到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在开展培训过程中,按照市场需求和群众愿望,精心筛选一批实力雄厚、工资福利高、社会信誉好的用工单位,通过媒体播放用工信息和印制张贴招工信息等方式,为外出务工者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加强农民工的技能鉴定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的技能鉴定率。

5、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质量。按照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专人深入各乡镇和培训基地,从师资、学时、教材、实训等方面对农民工培训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协调指导,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培训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使培训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乡镇技能培训工作方案二

为搞好医药工人、经营人员的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结合医药行业的实际,特提出以下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培训目标

医药工人、经营人员中级技术业务培训是在初级技术业务培训的基础上,从医药生产、经营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客观要求出发,对技术工人和医药商业经营人员进行的一种定向专业技术业务培训。它是提高医药工人、经营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改变医药职工队伍技术业务等级结构不合理状况的重要措施,是岗位职务培训的组成部分,是“xx”期间医药职工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医药工人、经营人员中级技术业务培训一定要紧密联系生产、经营实际,突出重点,强调针对性,保证培训质量,以促进医药生产、经营的发展。

医药工人、经营人员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目标,是使医药工人在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方面达到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四至六级应知应会的要求,使中药、医药商业经营人员在业务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技能方面达到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药、医药经营人员业务技术等级标准三至四级应知应会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二、培训重点和培训规划

医药工人中级技术培训的对象是具有初中文化和实际水平已达到初级而未达到中级技术水平的技术工人,医药经营人员的中级业务技术培训的对象是具有初中文化和实际水平已达到初级而未达到中级业务技术的经营人员(指以五大员为主体的有关业务人员,下同)。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重点是工业企业的班组长、生产骨干和在关键岗位上操作的技术工人,商业企业的基层门店、柜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

专业对口的中专、技校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生和已取得中专及中专以上专业合格证书者可免于理论知识的培训。

通过“xx”期间的中级技术业务培训,力争医药工业(包括中成药、医疗器械)行业到1990年有50%左右的技术工人的实际水平达到中级技术水平,医药商业行业有40%左右的经营人员的实际水平达到中级业务技术水平,沿海、中部省、区应高于上述指标,边缘省、区可略低于上述指标。

大型医药企业可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自行确定培训的对象范围、进度要求,中小型企业由主管医药部门统筹规划,协助安排。

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各医药工种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理论教学(即应知部分培训)参照国家医药管理局所属各专业公司制定和编写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执行。为使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各单位在执行时,可从各自的生产经营实际和岗位职务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培训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调整,并报主管医药部门批准。理论培训总课时数不能低于600学时。在统编教材出版前,各单位可按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选用或自编一些教材或讲义。通用工种可参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执行。

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即应会部分的培训),原则上实行逐级培训、逐级考核的办法,可采用以师带徒、岗位练兵、开展技术比赛等方式进行。

四、培训形式和方法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办学。在办学方法上,有条件的医药企业可单独办班,没条件单独办班的企业可实行联合办学和委托代培。医药商业企业点多、面广、人员分散,更要提倡联合办学。各地各单位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联合方式。有办学条件的地、市,可由地、市医药局(公司)牵头,组织县与县或市与县的联合办学;人数少的工种可由省医药局或专业公司牵头,组织地、市、州联合办学;个别专业还可以通过国家医药管理局所属专业公司实行跨省联合,如举办跨省的师资培训班或向师资紧缺的省、区选派讲师团等。在联合办学中,各级医药管理部门都要树立为行业服务的全局思想、热心牵线,办学单位要本着勤俭办学的精神,合理收费。对基础好的学员也可实行自学的方法,但要定期进行辅导或编写自学辅导材料,防止放任自流。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一定要坚持标准,保证培训质量。在培训时,要把好入学关,对不具备初中文化或双补时未补化学的学员,在培训前都要补习初中文化及化学课程。

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抽调部分既懂专业知识又有教学工作经验的人员充实师资队伍,专职教师数量应占职工总数的千分之三到五。要办好师资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可聘请部分有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的兼职教师。要加强教学管理,要有专职管理人员及严密的教学管理制度。

五、考核、发证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考核、发证可以“哪里培训,哪里考核、发证”为原则,由大型医药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自定办法,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局(总公司)批准后执行。考试要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命题,有条件的可组织统一考试。要严肃考场纪律,各级医药管理部门要进行检查或抽查考试。

中级技术业务合格证书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地方同级劳动部门统一印制。

六、加强领导、通力协作

中级技术业务培训任务重,技术业务性强,涉及面广,因此,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和医药企业必须加强领导,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劳动、工会、技术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要制定好本地区、本企业“xx”期间中级技术业务培训的规划,要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培训中的实际困难,从师资、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政策规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乡镇技能培训工作方案三

一、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

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是对在职干部,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所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的定向培训以及根据本岗位工作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各种适应性培训,是干部岗位培训的组成部分。通过岗位专业培训,使计划生育干部达到本岗位的任职要求,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服务。

二、培训范围和对象

凡是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在职干部,都属于岗位专业培训的对象。

已经学完与岗位专业培训相同的课程,并取得中专以上毕业证书、专业证书或单科结业证明的,经上一级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年内可以免修。

县(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副主任(含科级)以上干部文化程度未达到中专或高中毕业的、乡(镇)计划生育干部未达到初中毕业的,须经文化补课,达到起点要求后,方可参加培训。

今后各级计划生育部门,一般不录用和调入不具备高中以上学历的人员。凡新录用的非领导职务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初任培训,合格之后,方可上岗。

三、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岗位专业培训课程暂定为四门,即人口理论、计划生育管理、人口统计与计划、计划生育技术。根据岗位职务的不同,培训应分层次进行。

科级以上干部专业课程面授时间不少于250学时;乡(镇)计划生育干部不少于220学时。

四、职责分工

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工作,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规划,宏观指导;各地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实施。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负责制定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总体规划;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教材;实施对地(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副主任(含处级干部)的培训;组织省(区、市)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的师资培训;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县、乡计划生育干部培训试点;检查、评估培训质量,汇总各地开展岗位专业培训的工作情况,并组织培训工作经验交流。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地区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对县(市)计划生育委员会正、副主任(含科级干部)的岗位专业培训;对地(市)、县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进行指导、督促、培训师资和检查教学质量。

地(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对乡(镇)计划生育干部的岗位专业培训。

计划单列市的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工作,请与所在省、自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协商确定。

五、教学基地与师资配备

岗位专业培训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现有的计划生育大、中专学校、干部培训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是开展岗位培训的教学基地。

要建立一支能承担岗位专业培训教学工作,且相对稳定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岗位专业培训师资资格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依据有关规定制定。

岗位专业培训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单科培训或全科培训的方法。要确保教学质量。

六、考核颁证

岗位专业培训考核的方法和标准,由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并分级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按分级培训的原则,由计划生育部门颁发《岗位专业培训证书》。《岗位专业培训证书》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印制。

《岗位专业培训证书》是干部上岗、作用的条件之一。

七、加强对岗位专业培训工作的领导

(一)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提高对岗位专业培训工作的认识,把它作为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和途径。要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分期分批安排干部参加培训。

(二)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要将岗位培训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的考核项目之一。要商请当地财政部门切实解决培训经费问题,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三)计划生育干部岗位专业培训是规范化岗位培训的组成部分,要主动取得组织人事部门指导。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按组织部门和宣传部门的要求进行。岗位培训共修课的内容和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颁发按人事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干部任用、晋级、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主动向人事部门通报专业培训情况,并就岗位培训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要积极支持计划生育部门的干部岗位专业培训工作,并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乡镇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四

为切实实施好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促进农业增产、品质优化和农民增收,不断推动我县“三农”加快发展,根据省农委、省财政厅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庐江县20_年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培训需求,结合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进一步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着力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培训补助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和农民受益。

二、培训任务

20_年,全县共实施农业专项技术培训1192人,其中:水稻专业1100人(万山镇400人、乐桥镇400人、泥河镇200人、同大镇100人);油菜专业92人(白山镇92人)。

三、培训对象、内容

结合今年全国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全县共在12个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对示范方内的从业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每方培训骨干农民约100人,全年培训不少于2次。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内容将紧紧围绕项目和产业发展,以主推品种、种植养殖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知识为主,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示范指导,注重同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

四、补助标准

根据皖农科〔20_〕199号文件精神,农业专项技术培训按人均100元的标准执行(中央财政补助)。

五、组织实施

(一)确定培训机构

农业专项技术培训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根据高产创建方建设情况认定培训机构,我县拟确定由县农技推广中心承担全县共1192人的培训任务。

(二)开展培训工作

1、制订培训计划。培训机构要根据农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类别、专业和任务数量,精心编制培训计划,报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按计划实施,确保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落到实处。

2、遴选培训师资。培训机构要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师资。

3、编发培训教材。培训机构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组织编写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包括简单的讲义、明白纸等),免费发放给参训农民,确保每人一套。

4、建立培训档案。培训机构应逐班次建立真实、完整和规范的培训档案。

5、项目管理和验收。要加强对农业专项技术培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按照阳光工程规定的培训台帐、资料档案、验收考核等管理要求执行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各行业的关系,逐级落实责任。

(二)强化信息公开。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将通过本部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布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机构名称、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贴标准、联系电话等内容,加强宣传,接受社会监督。

(三)强化技术服务。组织成立技术指导组,聘请在我省的全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专家组成员为首席专家;由县农委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委农业科、项目科,县农技推广中心推广股、土肥站,县植保站、种子管理站、农机局等单位的技术骨干为成员。同时,建立技术服务目标责任制,明确技术组每名成员的职责,采取包项目、包面积、包技术培训指导、包产量质量指标、包技术总结,并实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奖惩挂钩。

(四)强化现场观摩。在水稻、油菜关键管理时期和收割前,组织县镇农技人员、技术专家、示范农户、种稻(油)大户到粮油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总结创建经验,发挥示范片宣传、辐射和培训的作用。

(五)规范经费使用。阳光工程培训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免费培训的相关支出。根据《安徽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科〔20_〕58号),明确资金开支内容和审核拨付程序。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在审核拨付过程中应出具教学计划、教材讲义、《阳光工程培训台账》和培训现场照片。

(六)加强监督检查。县农委、县财政局将不定期地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培训项目规范实施。严禁骗取、套取、挪用、贪污等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发生。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要及时整改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3

一、宣传主题

规范生产,依法经营,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及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违法行为和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保障源头农产品食品安全。

二、主要内容

1、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结合《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宣传。特别是针对当前生产主体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现状,重点宣传不同的责任主体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后果,突出强调农产品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以增强法律的震慑力。

2、开展农业标准化技术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大力宣传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知识,增强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结合农产品品种和农时季节,举办各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宣传和技术指导,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避免农产品中药残超量而危害生命健康。

3、开展打击生产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违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非法添加违法行为专题宣传。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者遵纪守法意识,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生产者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增强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假劣农资识别能力,及时组织开展业务工作培训和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等。

4、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以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为主题,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科学合理使用农资和识假辩假农资知识,送法律下乡进村,送科技入户到地。查处并曝光一批假劣农资产品和违规违法行动。积极推介一批诚信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放心农资产品,正确引导广大农民合理选购农资,科学使用农资,安全从事农业生产。

三、宣传培训途径或方式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科技下乡、生产技术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资经营人员培训、印发宣传资料等机会和方式大力开展农产品食品安全宣传与培训。

四、工作要求及其他事项

1、依照法律法规宣传。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布时,要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管理办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通过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布平台信息。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4

一、莒县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莒县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整体素质还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据2016年统计,莒县农村劳动力31万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7.3%,初中文化程度占37.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5.2%。农业从业人员31万人,目前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25万人,从事畜牧业的劳动力3.2万人。系统接受农业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不到10%,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素质不高,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匮乏,生产经营观念、手段、方法滞后,生产经营效益不高。

二、前期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整合乏力

就莒县而言,农业、科协、扶贫、妇联等部门都在搞农民培训,但各部门的培训均局限于各自的行业,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形不成系统的培训,部分乡村重复交叉培训,既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培训成本,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二)农民对培训缺乏主动性

调研发现,莒县务农农民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三分之二,他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接受新事物较慢。有一部分人参加过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但他们认为有些培训老师讲的内容基本都是自己掌握的知识,存在想学的知识学不到、希望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不好等问题,因而缺乏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三)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以前的农民培训,培训前对学员的培训需求调研不足,不了解学员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盲目授课现象,理论知识讲得多、实践技能讲得少,抽象的内容讲得多、直观的内容讲得少,常规传统的知识讲得多、新技术讲得少,往往教师讲完课培训就结束。对培训机构而言,只要完成培训人数和培训课时数,就算完成培训任务,组织者甚至会安排一些听话但又不从事本产业的村民凑数参训;对授课教师而言,只要讲完培训内容,就算完成讲课任务;而对学员而言,教师授课没有选准自己所需求的内容,存在“学非所需”现象。

(四)培训师资缺乏吸引力

常言道:师傅不明徒弟拙。调研发现,以往农民教育培训聘用的部分授课教师,有的不会也不学习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教学,缺乏生动、形象、直^的影像授课内容,培训效果较差,往往学员不愿意听甚至走人。有的教师讲完课后,解答不了学员提出的实际问题。谈及培训收获,有些学员说,这个老师讲深奥的理论知识,没讲实践技能,我们用不上;那个老师只会讲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不实用;还有的学员认为,有的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还不如自己,白白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久而久之,培训对学员失去了吸引力,进而出现招生难现象。

(五)培训模式缺乏多样性

以往的农民培训,多采用教师在台上讲、学员在台下听这一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模式,甚至有的培训不挑对象、不问需求,完成理论培训就行。参训学员学到的理论知识,没有指导教师到田间去手把手教,自己也没有机会到田间去操作、去实训,对技术是否规范、操作是否到位存有疑虑,实现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向外地学习本产业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机会,达不到理想的培训效果。

三、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对策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整合教育资源

根据不同部门所开展的农民培训项目和内容,由政府牵头,会同有关部门成立农民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实行联合办学与各自为阵相结合,做到涉及相同或相近的培训内容合并培训,不相关内容各自培训,逐步形成以培训机构为主阵地,科研机构、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实训基地,具有创新意识的“土专家”“土能人”为补充的教育体系。

(二)创新培训理念,开展“把脉下药”式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凝聚力

对农民而言,为其解决一个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胜过夸夸其谈、漫无边际的几天理论讲授。为吸引更多农民参训,使他们招之即来,来了留住,学了用得上,用了效果好,必须在培训前根据选定的产业,对遴选的参训学员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充分听取他们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并进行汇总、归纳。以此为基础确定培训所要添加的新内容,遴选能解决该类问题的专家教授,并结合授课内容进行答疑解难式的讲解,并深入田间实训实习,营造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员的参训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培训效果,体现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学以致用的价值。

(三)创新师资遴选模式,增强师资的吸引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型农民培训的师资,不要看他的职位多高、影响力多大,要看他是否拥有本专业的高新实用技术、是否掌握本产业的发展方向,更要看他“把脉问诊、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本领,特别是解决参训学员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做到与本批学员培训产业无关的内容不讲,本批学员不需要的内容不讲,本批学员都掌握的内容不讲,对学员在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真正做到“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并做到“药到病除”,使培训教师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参训学员的心,真正建立一支知识全面丰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培训效果好、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型农民师资队伍。

(四)创新培训形式,运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增强培训的直观性

“讲述一千遍,不如眼一见”。新型农民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理念、技术水平上向国家领先水平看齐,而且必须改变以往只靠一张嘴讲课的授课方式,走出去,学创新,学习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利用影像资料直观、生动、形象的授课。这样不仅授课内容有声有色、生动形象,而且可以直观地传授给学员一些先进的真经实学,让参训学员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领当地产业发展。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5

一是加强农药质量监督管理,突出监管重点。

一要突出重点产品:甲胺磷、特丁硫磷等禁用高毒有机磷农药,克百威、甲拌磷、水胺硫磷等仍在使用的高毒农药,以及三氯杀螨醇、百草枯、多菌灵、毒死蜱等风险较大的农药;

二要突出重点单位:农药连锁经营企业、农药批发市场、统防统治专业化组织、乡村农药经销门店、往年监督抽查中涉嫌生产经营假劣农药的企业,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三要突出重点区域:蔬菜生产优势区域重点、园艺作物标准园所在市、县。强化检打联动。通过建立部省市县农药监管网络平台,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制售假劣农药违法行为或群众举报的制假售假线索,快速反应、及时查处。组织力量集中查处制售假劣农药黑窝点,重大案情线索及时上报,对违法案件,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依法查处。

二是强化市场监管,整顿经营秩序。

一要在全面清理农药经营单位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药经营条件审查,对无证非法经营、涉嫌经营假劣农药产品的,联合工商部门进行依法取缔;对于人员、仓储、管理等达不到要求的农药经营单位,督促其进行整改;加强对具有农药经营资质单位的监管,帮助其建立进货查验制度、购销台账制度,做到规章制度上墙公示,进一步规范农药经营行为。

二要加强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的监管,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的各项具体要求,督促每个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户设置高毒农药存放专柜,并在专柜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由专人负责销售。实行实名购药,建立销售台帐,掌握高毒农药销售流向,实现产品可追溯。

三要加强对农药流动商贩和物流企业的监管,堵塞禁用、限用高毒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销售渠道。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引导农药行业依法、诚信、规范经营,开展放心农药经营单位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6

我荣幸参加了国家局举办的第十五期县局局长培训班,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收获很大,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提振了信心、提高了能力,对在新形势、新职能、新任务、新要求下,如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有了较深刻的理解,结合我县实际就餐饮服务监管谈几点认识。

一、我县基本情况

**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面积3814平方公里,人口65万,现有餐饮服务单位1200家,有证的仅三分之一。现有涉药单位416家,我局现有药品执法人员20人,人均监管面积达190平方公里、人均监管相对人80家,是全省监管任务重,执法成本最高县区。20xx年是我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的第一年,在监管体制上:由原来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下划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在职能调整上:增加了餐饮环节食品安全、保健食品、化妆品的许可与监管,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交卫生部门承担。县政府出台了“三定方案”,确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政府工作部门,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所”,完成了定编、定岗、定责。

二、餐饮服务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加工场所布局不合理。虽然多数小饭店能做到厨房和其它功能间分开,但有的小饭店初加工与厨房没有分开,冷荤间与厨房(即生、熟制作)也没有分开;部分小饭店无专用凉菜间,厨房面积不足;厨房、功能间、墙裙及吊顶装修不符合要求。

(二)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小饭店无专用消毒间,消毒设施、公共用具消毒有待加强;有的小饭店虽然按要求配备了食品柜、保洁柜、消毒柜、保鲜冰柜等设施,但有的消毒柜成了储碗柜、有的保鲜冰柜成了摆设。同时,有部分小饭店没有真正落实餐饮具一洗二消三保洁四消毒“四步操作程序”要求,碗、筷只在自来水里清洗。

(三)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小饭店卫生条件较差;有的没有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有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配备经专业知识培训的食品安全管理员。

(四)防护设施不符合要求。有的小饭店没有设置防蝇、防鼠、防尘等设施以及垃圾废物装置,检查时发现有苍蝇、有鼠迹。

(五)进货验收台账和健康证不全。有的小饭店没有进货验收记录,没有索取进货发票,没有台账。由于小饭店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有的工作人员没有取得《健康证》就上岗。

(六)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差。有的从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食品安全知识缺乏;有卫生习惯差,不勤冼手,不勤换衣服。

上述问题具有普遍性,部分还具有一定严重性,是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很大隐患,必须彻底整治,切实保障老百姓饮食安全。

三、餐饮服务监管措施和办法

(一)高度重视,加大整治力度。进一步提高认识,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列入单位和有关人员的年度重点考核内容。为了全面提高我县小餐饮业的卫生水平,我们决定在近期开展一次专项整治活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全县范围内的餐饮服务单位的许可条件、从业人员健康状况、食品加工流程、原料采购、卫生设施等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凡不符合发证条件的,一律不予发证;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餐饮单位限期整改,凡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严肃依法查处,对无证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按照量化评价、分类定级、全程监督、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小饭店的硬件设施、卫生管理、日常保洁等情况进行量化打分,依据打分结果将其分为a、b、c三级,并在经营场所悬挂卫生等级标示牌。凡在一年内受到三次限期整改或两次行政处罚的,予以降级;凡发生食物中毒或引发传染病疫情事故的,收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标示牌。

(二)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各种形式把影响食品安全的科学知识、解决方法、管理制度、先进经验告诉餐饮业经营者和广大市民,让他们了解政府对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和政策法规。对于餐饮业主搞好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我们将充分利用《食品安全法》宣传月、315消费者权益日等有利时机,开展上街咨询服务、发放宣传资料、食品安全图板巡回展等宣传活动,还将与宣传、教育、新闻等单位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通过广泛宣传,让普通老百姓都掌握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进一步营造人人重视、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体制,认真落实责任。对我县而言,农村小饭店是监管的薄弱环节。把餐饮服务监管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领导,统一监管。在监管网络建设方面:一是切实加强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领导。构建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建立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使用单位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县成立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组,分管县长任组长,监察、财政、卫生、人口计生、工商、物价、药监、合管中心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乡镇监管办及“两员”管理培训工作;乡镇相应成立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组,乡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生院院长、工商所所长、药品配送企业负责人、村委会主任等为成员。二是切实推进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建设。农村食品药品监督网络由县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办和协管员和行政村食品药品信息员组成。各乡镇确定一名在编在岗人员担任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各行政村确定一名具有高中文化水平、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农村食品药品信息员(有乡政府任命)。其主要任务是:宣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协助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农村食品药品流通、使用质量实施监督,收集上报农村食品药品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信息。行政村食品药品信息员任用、培训、管理工作由乡镇食品药品监管办负责。三是加大对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农村药品“两员”的培训力度。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使“两员”每年得到两次以上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两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县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办公室负责对乡镇协管员进行培训,乡镇监管办负责对村信息员进行培训。食药监部门定期检查督查,以案说法现场培训。四是加大农村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经费的投入力度。要按照省政府和市政府文件要求,将农村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保障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的办公经费,保障两员的培训、宣传经费等。给“两员”实行一定的补贴和奖励,充分调动两员的积极性。五是将农村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要切实担负起农村药品安全的责任,把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的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纳入本地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解决好农村食品(餐饮服务环节)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强监管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和水平,严格执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大巡查督察力度,整合资源,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四、督查考评、建立长效机制。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7

关键词:农药管理监管问题

农药是一种用来杀灭昆虫、真菌和其他影响农作物生长有害生物的重要物资,是农业增产、增收,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保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药产品质量问题。农药管理监管机构作为控制农药质量的关键机构,其工作能否合理有序进行对农药功效的发展有直接影响,为了确保农药质量,必须加大农药管理监管工作力度,减少监管失控问题。下文对与农药监管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影响农药管理监管失控的因素

1.政府重视力度不够

近年来,一些县级政府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重视,上级部门虽然下发文件要求成立农药监督管理站,但却因缺少县级政府的审批,部分县就未单独成立农药监督管理站,是由植保站来兼管,这样就致使农药监督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工作不实,监管不到位。因为植保工作繁重,事情多,哪有更多的精力认真抓农药监管工作,因此导致农药监管工作不扎实,再说又会出现上下级连接困难。同时一些县级农药监管部门虽明确了乡镇监管人员工作职责,但因没有独立行使工作权利,其部分职能无法实现。对于村级农药监督而言,往往仅确定村级农药监督人员,而未进行具体农药监管工作。

2.监管经费缺乏

因一些县级政府和相关单位不重视农药监管站,也未对其进行明确批示,使得一些县级监管工作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收入预算中。农药监管机构在无经费保证的情况下,只能依赖于农业局投入,但这部分资金毕竟有限,很难保证农药监管站持续运营更无法保证乡镇、村人员的的工作经费,再加上农药监管工作培训任务的繁重,使得经费更加短缺。

3.培训力度不够

由于政府重视力度不够和监管经费的限制,农药管理监管机构不能对监管执法人员、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使得执法人员监管和执法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而且还需要广泛宣传,大力的培训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因为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对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掌握不够,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

4.假冒伪劣药品仍较多

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惩罚力度,一直是近些年农药监管部门管理的重点。近些年来,监管部门为控制假冒伪劣产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与之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不法农药制造和销售商仍很活跃,并在较为隐蔽的地点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药产品。这样不仅无法保证农产品质量,而且也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5.农药残留物超标

近些年来农产品残留物检测中,一些蔬菜残留物指标超过正常标准,无公害蔬菜中含有违禁农药。如在对一些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检验时,发现蔬菜产品中含有甲胺磷成分。我们知道甲胺磷是高毒农药,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药品,将此种农药作为农业生产投入产品,不仅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产品流入市场后也会给消费者生命健康带来危害。

二、农药管理监管问题控制策略

1.政府加大重视力度

农药管理工作质量事关农药产品和农产品质量,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首先,县级政府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指示成立农药监管小组,由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局、工商局、质监局及安监局领导任组员,确保农药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其次,县政府要将农药监管站列入正式编制单位,并由县级整编单位进行编制,以保证人员稳定。再次,要明确各乡镇农药监管人员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并履行监管职责,以确保将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县级财政部门应该响应国家号召,执行上级文件要求,将农药监管站划入财政补贴行列,从财政支出中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县级农药监管站专用经费,以确保农药监管人员能正常开展农药监督方面的工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镇级财政也应该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乡镇农药监管人员工作经费,以及给予村级农药监督人员一定经济待遇,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镇两级农药监管人员能够做好职能范围之内的事,同时也能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县级政府还应该适当的组织乡村两级农药监管人员培训,并从政府收入中划出部分资金作为培训经费,以解决县级农药监管机构任务繁重问题。

3.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与农药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农药监管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首先,县级农药抽查制度、监管信息公布制度、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及部门间的联动制度等进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使这些制度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率。其次,县级农药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于农药经营门市相联系的制度,以当地的管理原则为依据,明确监管责任内容,将具体工作落实到实处。例如可以组织不同农药生产单位、经销商和门市负责人等签订《农药质量安全服务承诺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确保药品质量。再次,要建立药品管理安全责任体质,县级农药管理监管机构可以通过一一对应的形式规范农药市场,将农药管理工作深入到农药门店,并将门店管理监督责任落实到具体农药监管执法人员,使监管执法人员能更好的投入到农药管理中,切实做好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4.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

农药产品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增多,使农药市场的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甚至使农药市场秩序得不到有效的维护。这种情况下,农药管理监管部门就应该加大打假力度和深度,将农药市场质量抽检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重点检测农药产品中是否含有高毒成分,以避免不法分子将高毒农药混入普通农药中销售,从而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农业管理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除了按时进行监管抽查外,还要在农时农事季节,开展春秋两季农药抽查行动,重点抽查杀虫剂和杀菌剂两种农药,一经查出有违禁药品成分,对农药生产商和销售商进行严肃处理,并及时曝光和查处不符合正常经营标准的单位,以维护农药市场秩序,确保农药产品质量。

5.加大宣传力度

农药市场监管工作,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农药监管工作。农药管理部门实际工作要应利用电视、广播、网络和报刊等多种途径,以农民喜闻见乐的形式宣传和普及农药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农药生产和经营者法律意识。其次,要做好农药安全工作,通过两站一台公布专家热线,随时随地的解决农药经营者和农民在销售和使用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再次,在农忙期间,农药监管机构应该推行高效低毒农药品种和新技术,引导群众购买放心药品,并指导群众正确使用农药,以减少因使用不当而造成安全生产事故。

6.加大培训力度

要加大员工业务培训力度,首先,鼓励和支持农药监管执法人员按时到上级部门接受培训,以不断的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其次,要对县内所有农药经营单位进行政策支持和相关法规培训,并从中选出农药经营大户参加省级知识培训工作,以增强农药经营商对农药监管工作认识,自主的参与到农药监管工作中,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合法经营;最后,要对本地区农业基地和种粮大户农药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以不断的提高农民安全使用农药水平,减少农药安全事故。

结束语:

农药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投入品,其不仅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源头,也是控制农产品质量的关键。现在一些县级农药监管机构为了确保农药质量,已对当地农药监管工作做了一些调整,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农药市场秩序,确保农药产品质量的措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我们知道农药监管工作还在不断的进行中,需要随时进行调整,以满足时展需求。

参考文献: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巩固和扩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成果,健全农村药品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科学监管水平和效能,促进我市农村药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群众用药需求。

二、目标要求与时间安排

(一)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1.总体目标: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管专职队伍与兼职队伍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监督管理机制,形成市、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做到组织机构完善、各项制度健全、药品监管无盲区、市场规范有序、群众用药安全放心。

2.具体要求:

(1)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完善市级专职监管队伍(各监管部门)、乡级协管队伍(乡镇设协管站)、村级信息员队伍(村聘信息员)三级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工作机制。形成“市级监管、乡级协助、村级报告”的工作格局,明确市、乡、村三级人员工作职责,建立专协结合、上下互动、监管联动的机制,形成广泛覆盖的监管网络。

(2)建立协管员、信息员的聘用、培训、考核、奖惩和动态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2008年8月15日前,各乡镇、街道完成对药品协管员和村级药品信息员再调整和统计建档工作,落实乡镇协管站(与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合署办公)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设施。

(3)深入开展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各辖区药品经营企业档案,实行监管动态化、信息化。

(4)加强对协管员和信息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每年协管员培训不少于2次,信息员不少于1次,努力提高其业务素质。

(二)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1.总体目标:减少流通环节、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方便农民购药,促进药品配送进乡入村,在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用药需求的同时,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便捷、价廉。

2.主要任务:

(1)2008年8月底前,全市所有乡、村药品经营企业全部达到GSp标准并按照GSp要求规范经营。

(2)2008年10月底前,市、乡两级医疗机构分别达到郑州市二级、一级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2009年7月底前,村级医疗机构达到荥阳市乡以下药房规范化建设标准。

(3)引导、支持药品批发企业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集中配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向农村发展和延伸。确保全市药品供应配送率达到100%。

3.具体要求:

(1)引导和规范合法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向农村供应药品,形成竞争有序的农村药品供应市场体系。严格审查相关证照和有效票据;建立平等互利、有质量保障的契约关系;建立信息互通、运输快捷的供应网络,做到药品配送主体清晰、质量保证、供应及时、价格合理。

(2)培育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方便农民购药。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引导和整合现有资源,严格规范化经营。

(3)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要把“两网”建设与医疗机构达标活动、药房规范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药品质量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4)加强对药学技术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1次,提高从药人员素质。

三、组织领导,落实责任

(一)加强领导

成立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食品药品监管、卫生、工商、财政、公安、监察、发展改革、人口计生、商务、广电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荥阳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我市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的领导。

(二)职责分工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对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管理,牵头组织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和验收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宣传教育,人员培训,组织协调以及监督网络建设的指导工作;承担市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

市卫生局: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做好各级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督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有机结合和整体推进。

市工商局:依法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对违法药品广告依法进行查处。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全市药品价格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反《价格法》或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市财政局:负责保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必要的工作经费。

市人口计生委:配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搞好计划生育所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

市公安局:负责依法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查处暴力抗法案件。

市监察局:负责督察各责任部门“两网”建设工作任务落实情况;严肃查处“两网”建设中违纪违规行为。

市商务局:负责配合、协调搞好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工作。

市广电局:负责对药品“两网”建设的宣传报道,向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知识。

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食品药品协管站的日常工作和信息员的管理工作;将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考核内容。

四、工作要求

(一)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本年度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要充分发挥各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在近几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今年各辖区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计划,结合农村食品“三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监管人员,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9月底前要全面达到省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标准要求。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9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督管理,根据农业部办公厅《2013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我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2013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为进一步加强农药监督管理,推进农药管理法制化进程,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农业部办公厅《2013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方案》要求和山东省2013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部署,结合我省农药管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农药检定所所长会议和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农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出台为契机,大力开展农药法制宣传培训,推进农药管理配套法规建设,健全全省农药监管体系,以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为抓手,以禁限用高毒农药整治、加大抽检力度、开展农药质量提升行动为重点,进一步净化农药市场,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合格率,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继续开展“农药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以“依法治理,科技促进,提升质量,确保安全”为总体目标,开展“全面提升农药质量,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农药残留引发的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努力确保不发生因农药使用事故引发的”的“双提双保”行动,使全省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具体目标是:

(一)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提高1个百分点,年底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85%以上;农药产品标签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年底农药产品标签合格率达到87%以上。

(二)假证、冒证、伪造农药登记证现象控制在5%以下。

(三)完善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确保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开展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整治,杜绝甲胺磷等国家禁用农药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四)检打联动,狠抓大案要案查处,确保假冒伪劣及违规添加高毒农药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五)抽检农药产品1370个以上,检测准确率100%。

三、主要任务

(一)做好《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条例》出台后,将《条例》实施前一个月定为《条例》宣传月,各地要采取办培训班、知识竞赛、电视讲座、印发解答画册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及时安排《条例》培训,由省负责市一级师资力量、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和办理登记人员的培训,市一级负责对基层农药执法和经营单位负责人的培训,县负责经营人员培训,做到一般同志了解条例、负责同志熟悉条例、具体工作人员精通条例。同时启动《山东省农药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两项制度”全覆盖。2012年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已覆盖所有农业县(市、区),部分蔬菜主产区已经全面禁止销售使用所有高毒农药。但部分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宣传发动不充分、申报登记不积极、登记程序不规范、信息公开不及时等问题,以致造成登记备案不彻底、把关不严格,使登记备案工作流于形式。2013年要着力抓好“两项制度”的规范落实,重点规范登记程序,提高经销企业和产品备案率,实行登记备案时生产厂家对产品质量的承诺,在经营门市张贴登记备案表,及时公开登记信息。

(三)深化禁限用农药监管工作。2012年通过开展“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行动”,禁限用农药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蔬菜、水果中禁限用农药检出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2013年要继续深入开展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行动,确保国家明令禁止的生产和销售的农药行为、瓜菜果茶生产过程中限用农药使用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限用农药检出率进一步降低。

(四)开展农药专项抽查行动。省农药检定所要结合农时季节,在农药使用旺季,对小麦、玉米、果树、蔬菜用药、大棚用烟剂、种衣剂、卫生杀虫剂等组织开展专项抽查行动,抽样数量不低于1370个。对抽查不合格的样品,将对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五)强化大案要案查处力度。通过采取市场抽检、群众举报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大农药执法力度,狠抓大案要案查处,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窝点。特别是对生产销售国家禁用农药;有效成分为零;擅自添加高毒农药或其他未登记隐性成分;假冒、伪造农药登记证;擅自修改农药标签内容等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厉查处。对典型的农药大案要案要在新闻媒体曝光,有力地震慑违法分子。要强化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坚决杜绝应付、推脱、瞒报和“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的行为。对大案要案查处有力的单位省厅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六)对生产企业实施分类监管。根据农药监督抽查结果,对农药生产企业实行“绿牌、黄牌、红牌”分类管理。对没有发现问题、群众口碑较好的纳入“绿牌”管理,进行重点帮扶;对标签、质量违规企业纳入“黄牌”管理,全省市场抽检时必须抽其产品;对产品质量抽检多次不合格,添加高毒农药或其他农药成分,有效成分为零的纳入“红牌”管理,对有严重问题的产品在全省禁止其经营登记备案,并建议农业部按法律程序吊销其农药登记证。纳入“黄牌”、“红牌”管理的企业在整改结束前对涉及的产品暂不办理续展登记,并实行重点监管。

(七)做好农药“四培育”先进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四培育”活动,树立我省生产、经营和监管领域的标兵。继续组织农药生产经营企业赴省内外学习考察,扶持优秀农药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

(八)继续做好农药广告和农药产品展销会的管理。规范农药广告审批程序,各级负责本区域内的农药广告监管,省农药检定所要及时公布农药广告审批文号,为农药广告市场监督提供证据。要及时了解农药广告市场形势,收集违规农药广告证据,不定期组织举报,形成违规农药广告举报制度,加强农药广告监督管理。继续组织对各类农药交易会、展销会的产品进行监管,通过对参展企业的摸底调查,发现涉嫌违规生产经营农药的线索,以省厅名义下发文件,组织全省农药监管机构进行查处,同时通报省公安厅,协同查处。

(九)做好各种农药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小宗特色作物用药联合登记试验财政补助;实施低毒生物农药示范推广补贴项目,完善示范推广补贴模式;继续组织蔬菜用药登记联合试验;做好农药残留监测、农药安全性监测与评价及农残标准制定项目的实施。

(十)推进农药管理体系建设。《条例》修订出台后,农业部门主要管理农药登记和经营许可“两证”,农药市场实行全程监管,责任更加重大。随着农业部农药监管工作任务下移,经营许可,广告审查,登记备案,经营人员培训、管理,经营单位评估、管理,农药风险评估,农药药害调查处理等都应以农药管理单位名义开展,所以我们建议市要建立农药检定所,县有条件的建立农药检定所,也可在综合执法大队加挂农药检定所的牌子。乡镇要明确1名农药监管人员,由省农药检定所统一组织培训及业务指导。农药监管机构要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设备,禁止农业行政部门、农药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经营、推销农药,禁止向企业乱收费。

(十一)强化农药管理队伍自身建设。要结合实际,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提高各级监管及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尽快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通、专业精、相对稳定的专业队伍。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恪尽职守,尽职尽责,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努力提高农药监管效能。

(十二)妥善处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高度重视农药使用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切实加强预警分级管理,完善应急预案。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负责事故处理工作。对发生人员安全事故的,要积极协助当地卫生等有关部门做好人员救治,按规定如实上报信息;对发生使用农药后作物出现药害症状的,首先报告当地政府进行处理;对于涉及面较广、影响较大、当地政府处理较为困难的,应急预案2级以上的,要及时以政府名义上报省厅,由省农药药害鉴定委员会组织专家调查鉴定,要做好协调工作,根据鉴定及检测结果,由当地政府与企业协商提出处理建议。

做好《农药使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工作,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组建应急队伍,强化人员培训,做好突发事件的现场维护、样品检测、信息、配合协调等工作,尽最大能力维护社会稳定。

(十三)认真开展信息统计和农药价格调查工作。省农药检定所要把所有农药监管机构人员、农药经营单位、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农药生产企业登记人员、农药登记、续展、药效试验等信息在山东农药信息网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为企业和监管单位服务。

各地要认真完成农药价格和供应情况调查任务。要按照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要求,每年3~12月要逐月开展例行调查工作,并分别在3、5、7、9月份进行4次全国性的重点调查。

以农业部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农药标签网上查询系统”和“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构建覆盖全省的农药市场统一监管平台,增强各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农药市场案件查处、管理信息“一地、区域联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切实加强农药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要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分级负责,把农药监管工作细化到具体环节、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市要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要加强与工商、质检、公安、新闻媒体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三)保障监管经费。各市要多方争取支持,加大对农药市场监管资金投入力度,保障农药质量抽查、农药执法监督、禁用高毒农药销毁、培训等经费支出,确保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强化督导检查。各市要加强对辖区内各县(市、区)农药市场监管开展情况的检查,分析当地农药施用风险点,采取措施,做好正面宣传,排除隐患,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做好阶段性总结,发现新问题要及时应对处理,对典型经验要做好宣传推广。省药检所将不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对工作迟缓、监管不力的,特别是发生高风险农药和作物农药残留严重情况的,将约谈有关责任人,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作为年底农产品质量考评的扣分依据。

(五)按时上报信息。各市从2013年5月份开始,每月月底前,通过“农药监管网络联动系统”,并以纸质文件,向省农药检定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有综述、抽检、查处等方面的情况,以数据和典型事例为依据。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同时要认真组织填报农药市场监管情况统计表(见附表1-3)。

五、重点活动安排

(一)3~4月,组织召开全省农药管理工作会议和工作年会,部署2013年全省农药监管工作,表彰“四培育”活动先进单位,通报违规生产企业。

(二)4月,制定全省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完善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做到全省全覆盖。

(三)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抽查活动。4月,组织小麦用药抽查;5月,对部分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抽查;6月,组织蔬菜、果树用药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抽查;7月,组织卫生杀虫剂抽查;8月,组织玉米用药专项抽查和种衣剂抽查;12月,组织大棚等保护地用烟剂抽查。

(四)6~10月,开展高毒农药专项治理活动,对涉嫌非法添加禁限用高毒农药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重点抽查。

(五)6~11月,开展农药经营人员培训活动,与“阳光工程”培训项目相结合,对农药经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重点培训相关法律法规及农药经营业务基础知识,增强农药经营人员识假辨劣、守法经营意识,提高其指导农民安全合理用药的能力。

(六)7~10月,对近几年市场抽检中涉嫌生产假劣农药的企业进行专项监督抽查。

(七)7~10月,开展农药经营情况调查,摸清全省农药经营单位底数,包括数量、人员素质、资质等,为制定《山东省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实施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做好准备。

(八)7~11月,继续在全省开展“四培育”活动,加强对农药交易会的监管工作。对各市(县、区)大案要案进行宣传,典型案件给予奖励。

农药经营知识培训篇10

1.健全组织,确保农产品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为了抓好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梨树县农业局高度重视,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梨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农业局局长亲自挂帅,抽调能源站、植保站、农业总站、绿办、种子管理站等站所科室工作人员组成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绿色食品办公室;结合梨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相关内容的详细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部门责任,把具体工作重点和内容细化,分解到位,形成了各部门协调配合,谁主管、谁负责、逐级抓落实的领导和责任追究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障。

2.广泛宣传,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氛围

为更好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梨树县农业局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为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效果,采取灵活多样宣传方式,广泛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积极宣传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举措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监督抽查信息,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解惑答疑。在梨树农网上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三品”质量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在梨树电视台上做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专题节目,农业局局长亲自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讲话,在梨树简报上设立宣传板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采取组织街头宣传咨询、悬挂横幅标语、张贴宣传画、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其中组织街头宣传咨询13次、人数达2800人次,悬挂横幅标语20幅,张贴海报200张、公告1100张,设立宣传咨询台1个,发放宣传材料25000余份,出动宣传车30台次。结合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全社会都重视、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3.加强培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责任

为了提高生产、经营和管理者质量安全水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着重在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等方面,以农药(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化肥安全使用、环境防控、农业标准化为重点内容培训,对全县20个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绿色无公害生产企业、基地负责人、农药经营业户进行了集中培训,培训350余人次。组织无公害企业、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参加省绿办举行的培训班,并经过考试合格,获得内检员证书。通过培训活动,使广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人员深刻了解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从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与责任心。

4.发挥农业专家作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技术咨询与指导,更好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水平,梨树县农业局组建了“农业专家科技110”。选拔农业专家25人,同时将25位农业专家电话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公布,随时接受广大农民群众咨询,每天有两名专家在大厅坐班专门接待农民来电来访,通过农业专家科技热线“5232110”群众咨询,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技术,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教育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自觉抵制高毒高残农药,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业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均每位专家每年接待来访农民40人次,电话咨询200人次。与此同时,组织农业专家到蔬菜大棚集中区、“三品”生产基地,围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无公害蔬菜生产等进行技术指导,专家与农民面对面交流,现场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