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十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十篇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32:34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1

 

水利建设历史是我们汲取经验、摈弃弊端进行创新的动力源泉,其优点和缺点,过程的成功和失败同等重要,在本次讨论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进行机制创新的基石。

 

一、水利工程建设实施现状

 

国家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八个阶段,是工程实施必须坚持的原则。当前,随着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小型水利工程所占的比重上升的很快,如:山塘除险加固、农田基本水利、小流域堤防新建和加固、小型水闸及小型拦河坝等,其类型多,工程投资小,结构简单,作业内容比较单一,点多面广,分布不均匀,施工条件成差不齐。这些工程建设实施当中存在的客观不利条件,促使我们在项目法人、参建管理主体的确定,工程招标发包,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等问题方面应寻求更加清晰地路子予以解决,实施科学化管理。

 

二、管理创新的方向

 

1.积极跟进国家现行的工程建设管理体制

 

当前,我国各地小水工程实施程序已趋于规范化,可管理过程停步于静态管理和各建设目标控制相互脱节,政府部门和项目法人间、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间责、权、利混杂,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依然很明显,不利于水工程的过程实施。随着水工程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必须加快小型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施工管理过程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步伐,以期取得更好地建设成果。我国现行的工程管理体制适用于小水工程。在水工程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下,由项目法人、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参加形成三方管理体制,通过承发包关系、委托服务关系、监理与被监理关系明确各参建方的责任和义务,形成既有利于相互协调,又有利于相互约束的完整的工程项目组织系统,其在有关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管下规范一体化的运行,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组织效应,对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的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实现多个管理目标间,多层次管理目标间的可协调性、持续性

 

工程建设的目标系统包括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投资目标、进度目标以及其上的分解目标等,存在于建设项目依建设程序实施的各个阶段,要实现多目标在时间跨度上得统一必须运用动态管理方法才能实现,既要详细分析水工程项目自身的特性,又要在基于各目标实现的最大可能的基础上明确认识工程目标相互之间何时统一、何时对立的关系。首先,目标计划中,过程、环境、方案、措施等内容必须是完善的而且是符合工程建设实际的。对于外部因素引起的不正常干扰必须本着先分析后提取的原则。其次,目标计划一旦制定完成且得到批准,实施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要避免执行时因人而异和盲目下达指令的情况。

 

3.推进小型水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与水工程建设有关的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国务院、水利部也已出台了有关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及包括工程招投标制、项目法人管理制,工程建设监理制等各项工程管理制度,促使各项水工程建设实施原则有章可循,但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出现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市场化条件下,投标单位间关系紊乱,挂靠投标,暗挂靠投标;小水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不按合同规定履行责任和义务;参建主体管理人员水平低下,不能履行职责等,问题的发生。

 

假设,通过初步评审、设有标底或限价范围的有效报价的投标人共n个,其报价作为一个评价样本,分别为t1、t2、……tn,其中最高报价tl,次高报价tm,再次高报价ts,计算评标基准价的步骤如下:

 

以t1、t2、……tn为样本(n个数据),计算平均值 、 t 1 标准差σ1;

 

以剔除最高报价tl后数据为样本(n-1个数据),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σ2;

 

以剔除最高报价tl和次高报价tm后数据为样本(n-2个数据),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σ3;

 

以剔除最高报价tl、次高报价tm和再次高报价ts后数据为样本(n-3个数据),计算平均值 、标准差σ4;

 

计算min[σ1,σ2,σ3,σ4]=σ3,则以为评标基准价。

 

若3≤n<5,计算评标基准价步骤为①②④;若5≤n<10,计算评标基准价步骤为①②③⑤;若n≥10,计算评标基准价步骤为①②③④⑤。

 

四、结论

 

(2)串标行为能拉高评标基准价,其内定的中标人报价往往低于且最接近于评标基准价,因此,中标价最终也随着评标基准价拉高而偏高,增加工程成本。

 

(3)高于评标基准价的投标报价通常与评标基准价和其他投标报价相差较大,因此离散程度较大,为剔除拉高评标基准价的投标报价,引入“标准差”概念。

 

(4)通过总结比较目前常见的评标办法——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和综合评估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分析得出水运工程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应采用综合评估法。

 

(5)综合评估法中报价得分占总分值比重较大,通常需要先确定一个评标基准价作为报价得分的基础,评标基准价又是以各有效报价为基础计算得出,因此,常常发生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的违法行为以影响评标基准价,最终使其内定投标人得分最高而中标。

 

(5)将有效报价、剔除最高报价后剩余有效报价和剔除最高、次高报价后剩余有效报价等作为评价样本,分别求其标准差,取最小标准差的样本作为计算评标基准价的基础,可防止投标人通过串标行为拉高评标基准价、谋取较高价中标,同时可控制增加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七部委令第12号令).

 

[2]《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国家计委30号令).

 

[3]《水运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0年第4号).

 

[4]郑丛旭,高幸.工程投标中串标问题的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2009,23(3).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2

关键词:物元分析法;堤防工程;现代化评价;熵值法;层次分析法

在我国的防洪设施中,堤防工程是应用最为广泛且理论发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措施,截止2015年底,全国共建设河道堤防防线约42万km。自1998年我国加强对堤防建设的投资力度以来,各项水管体制建设和建管并重决策方案得到快速发展,总体实现了由传统模式到现代化管理的改革和转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存在职责不明确、维修养护不到位、堤防管理任务重以及科技信息化水平低、运行管理机构不合理和高端人才匮乏等现象[1]。据此,为了实现水利现代化发展建设并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它对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解决水利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关键性途径。本文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组合权重的物元分析法构建了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的评价模型,并以辽宁省河道堤防工程为研究对象进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评价研究,以期更加全面、客观的揭示出河道堤防工程的运行管理现状,并为提高河道的综合效益以及安全运行保障系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2]。

1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

1.1内涵和基本特征

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是保护沿岸人们生产财产安全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建筑的重要方法,其本质是基于法律、技术、经济等多种管理手段确保水质、生态和行洪排涝安全,并充分发挥河道的生态、行洪、排涝和航运的综合效益[3]。构建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专业化河道堤防管理维修养护体系是当前河道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建立健全并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专款专用的经费管理体制;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堤防工程的监控调度进行全方面覆盖;构建高标准、高素质的适用于经济体制模式管理的现代化人才队伍[4]。以科学技术的先进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性、治水理念的创新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性为检验标准,全面促进堤防工程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并实现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系统的创建,以下5个基本特征是河道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和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1)加强堤防工程的现代化管理理念。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是现代化堤防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重要基础。在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下,一方面要统筹兼顾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多方面效益理念,促进堤防工程的现代化综合效益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促进法律法规以及工程管理体制建设,确保防洪排涝、供水基础设施以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使现代化河道堤防更好的服务于人民[5]。2)促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堤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开发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工作含量,应用科技创新技术等方法。3)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利用和推广。现代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针对地方管理不及时、管理路线途径长等问题,可采用网络传输和电子终端等途径构建现代化智能监控系统,完善堤防工程管理的远程监控体系;构建智能化和自动化防洪决策响应标准,对研究区域的雨量、水位和工程信息利用扩频技术进行测定;构建河道监测检验系统,分别对河道设施裂缝、变形和渗漏情况利用全站仪、应变计、液压监测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并基于监测结果及时快速的做好河道预防措施;改善堤防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基于数字化基本技术,做好档案管理数据工作。4)完善堤防工程现代化体制建设。堤防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明确分配原则,将传统的分配制度改变为按劳分配、按业绩分配和按岗位分配等基本定薪酬制度;建立改革体制运行机制,结合科学技术、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等方面,加强科技创新在堤防管理中的应用,并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对堤防工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如构建管养分离体制机制,实行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分离制度,提高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和现代化[7]。5)引进现代化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简管理机构,并建立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机制,是实现粗放型堤防工程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的转变的主要方法。切实提高职工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对于关键性岗位建立全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制度,并构建岗位目标责任制体系,从而实现堤防工程的规范化标准管理;然后完善工资分配制度,促进基础、岗位、绩效等形式的工资制度,提高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

1.2构建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往往具有结构性、层次性的基本特征,且各层次评价指标之间相互作用,更加全面、客观的揭示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建设的理论水平,充分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效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选取能够代表管理水平和效益的典型性评价指标;遵循定性和定量性相结合基本原则;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对比性和层次性;考虑可操作性和代表性;明确导向性[9]。本研究基于上述基本原则,并结合地方工程的基本特征内涵、技术手段、关键性问题,在对比分析和综合考虑的条件下,结合专家经验和建议,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9大类的32个评价指标。

1.3基于组合权重的物元评价模型的构建

因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和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消除不同量纲评价指标的不可通透性,对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对节域物元和经典域进行计算,对关联度和关联函数进行计算分析,利用组合熵权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可参见相关文献,在此不赘述。

2实例应用

本文以辽宁省所管辖的河堤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研究对象,基于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系数的计算,应用物元评价模型对其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分析[10]。结合研究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基本状况和实际水平,结合有关专家经验对评价指标进行定性的赋分评价,确定了评价体系的等级标准分别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5个评价标准,其相应的赋分结果为1.0~0.9、0.9~0.8、0.8~0.7、0.7~0.6、0.6~0.4。对各节域物元和经典域进行计算,基于所述的5个评价等级标准,其经典域Ri计算结果分别为[0.9~1.0]、[0.8~0.9]、[0.7~0.8]、[0.6~0.7]、[0.4~0.6],则节域pp计算结果为[0.4,1.0]。利用关联度计算公式.根据计算结果Kj为0.048可对评价样本的现代化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合评价标准可知,辽宁省河堤工程现代化管理评价指标综合级别为良。其中B5和B9评价指标级别为中等,其他各指标均为良,满足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良好标准,符合辽宁省的实际管理水平。

3结论

本文结合现代化管理基本特征和内涵,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堤防工程现代化管理水平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性定量计算。利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河道堤防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模型的评价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出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

[参考文献]

[1]孙继昌.认清思路明确目标积极推进堤防管理工作[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1):7-13.

[2]蒋开新.发展娄底现代水利的探讨[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1,9(1):33-36.

[3]方国华,周健,赵立梅.江苏省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能力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6):117-120,123.

[4]方国华,高玉琴,谈为雄,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利水电科技发展,2013,33(3):39-44.

[5]张铁楠.北方干旱区城市中小河道水生态建设规划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4):5-7+81.

[6]王旭.城市河道景观用水水质评估探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1):5-7.

[7]张书滨,陈静.南昌市乌沙河整治中的生态设计[J].水利技术监督,2009(5):19-21+46.

[8]李新芝,王小德.论城市河道中直立式护岸改造模式[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6):60-63.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3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732039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工程文件和条约中都制定了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特点的各方面标准,而这就构成了国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质量要求代表了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基础,如果失去了稳定的质量支持,工程就会给人来造成危害。1975年8月份,由于工程建设之处缺乏对当地暴雨情况的考察,导致洪水翻坝,引起河南板桥的堤坝崩塌,造成86000余人遇难,这种沉痛的教训应该引起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监管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也为工程管理提供了引导。完善的质量评价系统应该综合了全部工程内容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评判标准充实自身,另外,评价体系还应该同国家的要求密切相关,要反映国家设置的技术标准并且全方面满足国家的各项技术标准。

1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在定义上有着不同的解释,水电工程质量指水利水电工程符合建设方的要求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其实体工程质量譬如基础结构、主体结构、采光等等是否符合要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仅仅包含着工程实体质量,还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质量。所谓建设质量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是否具有完备的施工标准,是否能够对市场进行可靠预测,是否具有可靠的保修服务。

1.1预测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需要全面表现出整个工程质量的发展前景,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预测特征。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部门需要有策略的分析总结该工程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程的发展历史,并综合分析2组数据,最终得到工程发展趋势的相关数据资料。

1.2导向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还需要兼顾导向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施工当地的政府部门不但要增强对工程的管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针,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定清楚的评价体系,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对工程实现良性引导作用。

1.3客观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技术评定人员还需要保证其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综合性,把工程建设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最终使工程检测原则更加真实有效。

1.4规范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测还需要根据可靠的方针运行,应该保持方针的持续有效性,而且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结需要同固定的要求保持一致。

1.5系统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本身有多层次的特征,想使评测的结果全面真实地表现出项目的综合质量,需要依照系统性的原则,这使得评价的标准和时间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

1.6动态发展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管经验也不断丰富,需要监管人员采取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研究出新的方式和标准,使得质量检测系统更加全面,最终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水利水电工程的评价体系中的质量要求需要满足5个基本方面,只要一项没有满足,整个工程就会被否定,而且现在的评价体系不涉及每个影响因素对其质量的影响权重,评价标准没有全面反映出科学合理的特点。

2.2现在的水利部门从建国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制定出整套比较合理又具有实践性的监测评价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即《质量评定表》和《质量评定标准》。不过在水利水电方面的,现在尚未制定比较完善的质量监管和评价系统。只有借鉴大中型水利工程的2个评价体系进行,但是现在的评价体系却无法全面考察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因素的。

2.3现在的质量评价体系知识对评价标准的简化和量化处理,但是无法兼顾到影响工程质量及其等级区分的模糊性特征,所以无法真正反映工程质量的全面信息。

2.4在水利工程中,因为将存在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状况,其数量比较小,评价人数比较少,导致工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误差。比如由于不同的工程段的项目比较少,而项目的分配经常会有不同分部的数目一致,而现在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工程的合理率和优良情况,这就使得实际的项目评价在不同的施工段存在一样的质量优良情况,而不同工程段的项目质量实际上存在很大差距,如果只参考项目的评价数据,无法实现完全的公平,无法反应工程的实际质量状况。

3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质量评价方法

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评价一般包括4个角度:不同等级的评价,也就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的评价体系;对单元工程的评价,分部工程的质量如果都能符合标准,每项的中部产品、原料和启闭机制要保证全部符合标准,评委公布工程质量达标,如果工程量的一半到达优良水平,重要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没有出现质量缺陷。中间产品与原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启闭装置和闸门质量符合标准,工程原料重要是混凝土的工程原料混合物质量优良,单元工程也达到优良;对分布工程的评测,主要分为一般的和重点的工程,比如丢工程进行等级检测,如果工程能够达到基本标准,而重点工程的所有检测关注点都达到基本要求,一般工程的检测合格率达到70%,并比较实用,工程就检测合格;如果被检测一般项目90%或以上都达标,则这个工程为优良项目就;对工程质量的评测,当各个工程都符合基本要求的时候,这个工程就被评测为合格项目,如果在合格的前提下一半的工程能够达到优良,这个工程整体就被评测为优良项目。

3.2质量评价指标

影响工程质量高低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又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衡的联系,现在通用的评价标准有比较显著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无法全面反映工程的质量。现行的评价指标是针对工程具体某个阶段的实际状况而采取的质量要求,例如在工程的完工阶段,其质量的好坏状况,无法表明整个工程的质量评测指标。另外,工程的评测体系内部缺乏合理的联系,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而且工程监管的方法也不能与时俱进,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只具有监督职能,却无法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否决,而且承包单位也欠缺自我管理的制度,导致3方的管理制度都有欠缺,不能对工程的质量实现全面管理。所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全方面的质量监管是适用于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所以需要尽力一个综合的、有体系的、具有时效性的评测系统,实现对项目整体质量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全方位监督管理。

3.3对质量评测指标的选择

工程的质量是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互相关联、互相制衡的动态平衡系统,但是现在的那些全局性质量检测指标在表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上有其固有的缺陷。大部分的指标只会表现施工和完工时期的一部分质量情况,偏重在表现某一时期某一工程侧面的质量状况,而不能全面反映出工程的整体质量情况;现在的企业自我检测、社会监督管理和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这3方面的监管系统之间缺少沟通,企业自身管理不全面,监管方式比较落后,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只具有监督职能,却无法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否决,而且承包单位也欠缺自我管理的制度,导致3方的管理制度都有欠缺,不能对工程的质量实现全面管理。对工程的质量监管应该适用于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所以需要尽力一个综合的、有体系的、具有时效性的评测系统,实现对项目整体质量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全方位监督管理。这些就需要质量监管系统要体现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依照以上条件,进一步思考工程质量的影响原因和指标确定,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设定评价标准。

4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乎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居民的生产生活,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对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海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探索[J].科技资讯,2010(10):51.

[2]陈桂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0):220-222.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4

关键词:新实施条例;招投标;工程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和建设体制改革的推进,招投标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既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又将增加工程实际管理成本和难度。新实施《招投标法实施条例》规范和统一了项目招投标程序。如何按照《实施条例》,做好招投标环节造价管控,以适应新形势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实现共赢,是目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招投标现状入手,结合新《实施条例》,阐述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作用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新形势下加强招投标环节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新途径。

1、招投标环节在工程造价管控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不仅在于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之内,更是为了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建设项目招投标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科学管理,有着其它环节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业主通过招标选择理想的施工单位,将承、发包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界定清楚,明确各类问题的解决处理办法。施工阶段,业主、监理以招标文件和中标合同为依据,对中标企业进行各项造价管理以及各阶段工程建设款项支付进行审核,以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编制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和投标控制价,还是实现项目设计阶概、预算控制的有效手段。

2、招投标环节影响项目投资的主要因素

工程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以市场为中心对造价进行动态控制,建设项目复杂性决定了影响工程计价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次性。

2.1招标文件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招标文件内容如果出现前后矛盾、模糊不清、错漏等,就可能造成合同签约困难和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索赔,给工程的造价带来不确定的因素。投标人也可能利用招标文件中允许调整的内容,最大程度追求自己的利益,增加投资。

2.2清单编制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工程量清单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标者的报价和招标单位标底的准确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新条例进一步明确清单计价出现错、漏引起的造价风险由业主承担。如果清单编制内容模糊、数量不准确,可能被投标人利用,或采用不平衡报价等方法,增加后期工程投资费用。

2.3清单计价模式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工程量清单为标底和报价的合理确定,工程进度款的支付,工程变更、索赔价款的确定,工程结算款的办理等提供良好的基础,对提高项目投资经济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定额计价相比,清单计价模式使得招标人可以更加自觉地通过降低自身的劳动消耗水平,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从而降低成本,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也有利于促进招标市场优胜劣汰和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

2.4评标标准和办法对项目投资的影响

评标过程,评标方法不合理,投标单位可能利用利益分成,转包工程等好处相许,恶意串通围标抬高报价。投标人也可能为谋求中标,投标时主动压价让利,施工时偷工减料,既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也可能造成工程停工或返工,导致更大的资金投入。

3、招投标阶段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

3.1评标过程信息化水平低,缺乏科学性

评标工作信息量大、时间短、任务重,评标人往往对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缺少系统详细分析和评判,或只是进行简单的总价对比和个别单价是否低于成本价的分析。评标人员的经验程度、工作态度,其对与工程成本有关的数据、资料处理的能力,导致评判结果质量偏差大。

在实际操作中,又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经营本身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特点,其个别成本的确定有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反应行业水平的平均值又缺乏有效的比较,使得评标办法中对“低于成本价”的报价难于界定,导致评标人自由、随意性较大,规范性不强,缺乏客观公正等。

3.2清单计价市场化水平低

由于国内承包商大多缺乏成熟的市场行为,一般没有建立企业内部定额,仍然按定额计价的方式计费定价,“控制量、竞争费、指导价”的计价模式尚未真正放开,市场化水平较低。

3.3招投标管理制度不完善

招投标活动虽然受到多种法律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招标形式层出不穷,法律上的漏洞给不正当竞争者有机可乘。评委个人评标权力缺少约束和监督,客观上也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对一些人为设定排它性条款,或在签订合同时放弃招标文件中对自己有利的一些条款,降低对中标人的要求,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缺少有效的过程监管。项目实施过程中标合同备案审查制度不完善,成为招标人和中标人订立“阴阳合同”的漏洞。

4、新《实施条例》下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新途径

4.1推行企业定额制,提高清单计价市场化水平

企业定额是是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和企业编制生产经营计划、科学组织生产、经济核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挖掘生产潜力,适应建筑材料采购渠道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变化信息,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建设项目市场化、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2加强对投标单位动态管理,制定更加科学评标标准及方法

为尽可能减少评委的主观因素影响,维护评标的公正性,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采用更为先进、合理的技术经济方法如群决策层次分析法、Bp神经网络法等技术,综合报价、质量、工期、承包商的履约能力和社会信誉度,以及投标企业主要执业人员承担业务情况,主要机械设备使用情况等动态信息拟订评标指标和方法,综合评估确定评标结果。

4.3加强立法,完善招标文件备案审查制度

招投标文件和建设工程合同是建设工程交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法律凭证。招标文件应全面、准确地体现业主的意愿。加强对招标文件和中标合同的备案审查,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日后索赔纠纷,有效预防将来对中标价的修改,打击“阴阳合同”、“黑白合同”等违法行为,从而保证招标文件和中标合同的相互整合,协调运转,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监控。

5、结语

总之,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投资控制对整个项目投资控制成败的关键性作用。只有根据本地区、本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定额执行情况以及市场运作情况,通过优化招标方案,并按照“统一量,指导价,竞争费”的原则,提高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市场化水平,完善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开、透明的过程监管体制,强化招标文件和中标合同备案管理制度,方能更对招标阶段工程造价进行更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促进建筑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建筑市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5

关键字:水利水电工程;工程质量;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内容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hereformandopeningup,China's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hasmadegreatprogress,especiallyintheaspectofquality.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constructionqualityproblemsinthe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nwaterconservancyandhydroelectricpowerengineering.istheso-called"qualitydecidessuccessorfailure",thequalitystandardisafundamentalrequirementof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alsoadecisivefactorinthesuccessorfailureofthe.Haveanimportantimpactontheprojectqualitytothe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progress,eveninthelaterusewillalsohaveeffect,goodquality,ofcourse,willbedirectlyputintouseandproducegreateconomicbenefits,thequalityisnotgood,notonlyawasteofthecostoftheprojectwillresultinthesubsequentrepairandrectification,harassthepeopleandwastemoney.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andHydropowerengineering;constructionquality;evaluationindex;evaluation;evaluationcontent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自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兴之际,若是缺乏科学、体系、合理的质量评价方法,将会导致水利水电工程在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出现问题,导致缺乏安全的、科学的数据资料,从而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本文将以此展开,探讨施工质量评价相关问题,并提出意见,旨在推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高质量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相关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从一开始的业主需求,到设计到施工到最后的竣工,最终都会以质量的好坏作为落脚点,因为只有质量达标才能反映才工程的整体价值,否则该工程就是废工程。那么如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呢?首先,要将工程质量的隐患扼杀在摇篮内,也就是一开始就要对工程进行管理,主要是参建单位的建设活动要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其次,就是整体的质量监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

鉴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过程异常复杂,而且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存在的隐患比较多,所以导致对项目的质量评估工作不简单。针对此,要定期和全程的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进行监控,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最终达标。

项目评价在项目管理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定义指的就是:使用项目端收集到相关的定量和定性数据、指标等,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个结论就可以指导建设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对项目质量进行改进。建设工程质量指数反映的就是工程质量的总体状况。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非常重要,它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一个指示灯,质量评价应该是体系化、系统化、科学化,这样才能得到可靠的数据资料,才能不断的完善,促进工程市场的健康进步。

3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的相关原则

3.1统一的标准

随之我国工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平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工程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工程质量不在局限于低端要求,而是更高要求,那么政府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也不再简单,而是管理的领域越来越复杂,在这管理过程中就会形成不同的标准,那么,为了工程质量的整体提高,就需要有统一的标准。

3.2可预测性

一般工程项目评价结果需要具有可预测性,这样才能对未来该工程的走向产生预见作用。水利水电工程也不例外。由于要保证质量管理的目标,政府工程部门和管理部门评价建设工程质量的目的就需要比较全面、比较完整、比较深刻的认识并预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未来走势。

3.3非主观性

客观性是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因为保证工程质量的数据和相关资料都是人工搜集的,所以必须要客观,而非带有主观性的目的进行评价。

3.4整体与系统性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内涵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整体的反映,要遵循整体原则,形成评价指标的有机整体性,形成一张巨大的网,才能系统。

3.5不断有序变化性

世界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世界,而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随着实践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也应该不断的进步,学校先进理念,运用创新方法改进自己的原有标准,结合实际提出更完美的质量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4水利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方法研究

4.1质量评价的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价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评定级别。也就是等级评定,主要是将水利工程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一般为合格和优良两种标准。第二是关于分布工程的质量评价,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若能全部达标;原材料质量达到国家标准;机电产品能够达标,工程中的混凝土能够达标等。第三是单元工程的评定,对一般项目的检查需要百分之七十的检测达到标准,而对重点项目需要所以的检测项目都能达到标准,这样才能是优良的工程建设。第四是质量评价,也就是对参与单位工程进行合格或者优良的判断,如果整体达到合格标准那么就是合格,若是一半以上的单位工程达到优良,那么就是优良的。

4.2质量评价的指标

目前工程界,对工程质量的评价应用的是hi评价指标,这个指标存在明显的缺点,主要是不够科学不够严谨,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无法完全的被应用。因为工程质量会受到相当多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并非单纯的独自发生影响,而是相互之间联系,更加助长了工程质量的不安全性。所以,针对此,提出工程质量评价的整体指标,能够对工程的某一阶段进行评价,也能对整体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监督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完善。工程项目全面的质量评价不应该进行单独的划分,而应该贯穿于全寿命期内的各个阶段,以便形成一个整体的、随时的评价系统,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进行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质量把控。那么,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的全寿命周期,我们就可以将水利水电工程分为3个阶段,以下具体展开。

4.2.1项目工程施工前活动

首先,对工程进行前期计划。根据整体人员的配备,施工器械的准备,工程材料的准备等来进行工程的设计,然后作为衡量的标准,进行相应的评价,得出数据资料。其次,对工程环境进行评价,主要是人员的工作环境,工程整体的管理环境,技术实施的总体环境来作为衡量标准。

4.2.2项目实施阶段

首先,工程项目的参与人评价,要确定哪些单位是承包人,哪个是设计单位,哪个是监理单位,这样才能进行有效评价。其次,工程的实体质量,主要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单元工程质量着手,对相关的水利机械设备、混凝土单元工程等相应的工程进行评价。

4.2.3完工验收阶段

主要是资料的整理,然后进行评定,然后就是对工程整体质量进行检测。

5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是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要确保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才能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军军.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工程质量管理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4)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6

关键词:胜任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

胜任力模型主要利用专业培训的模式评价职工的工作动机、专业技能储备以及工作能力,评价中可帮助职工认识到自我能力,促使职工更快速明确核心岗位职责。由此可见,该方法是一项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技能评估方法。通过给予职工在职辅导培训,能优化人力资源核心依据。另外,管理部门也应重视胜任力评估模型的构建,将其科学配置至绩效评价中,从而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

一、胜任力内涵及其特点

(一)核心内涵

胜任力的主要评估对象是工作能力优异的职工,需要站在团队的视角增强职工的理论基础能力及技能水平,同时在持续进步、持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职工的工作水平,以此凸显出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该方式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评估手段,评估中需要依据职工的工作氛围、人际交往水平、团队气氛等形式区分出不同基础、能力的人群。

(二)评价特点

胜任力评估目标是挖掘能力优秀的工作人群,故该方式较平衡计分卡、360°反馈评价方式有一定差别。其中,胜任力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该方法具有一定独特性,原因是评估指标仅能单一的反映出职工这项水平能力,但无法将其类比至其他项目评估中,因此胜任力具有一定较强制约作用。比如某职工的pHp编程水平较高,且表现出一定胜任态势,但无法直接说明该职工java编程水平,若采用之前的评估习惯分析该员工java胜任程度时,可能会产生一定反效果。其次,该方法能在短期内预测出该员工的工作进展。通过分析该员工是否与满足胜任指标,可初步预测出该职工的绩效产出效果。

二、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思路

(一)构建思路

胜任力模型可利用(Jobanalysis)模型进行综合素质能力评价,即可在信息收集、统计、总结的过程中对特定的岗位职能、岗位工作模式及行为进行测试。通过全面调取与胜任素质相关的工作价值,以期凸显出各岗位的核心实践价值。因此,胜任力素质价值评价中,可事先对工作任务进行宏观测试,同时给予必要的资料评价及价值分析,以便在后期的评价中进行组合评估。其中,工作日志是评价模型的核心,故可依据时间点的顺序对工作任务、工作进展进行归纳评估,再结合岗位职务、职责完善基本工作清单,要求主管部门及时填写岗位细则。另外,对岗位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能凸显出职工最真实的工作能力。总之,运用日志对职工当日的工作进度、工作日报、工作完成度进行评估,再使用基础性数据提高整体项目的精准性,能提升职工的工作能力。

(二)构建要点

胜任力模型评价具有“区分”的作用,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不同职工能力的区分方式,结合相关评价、分析模型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进行优化,进而彰显该方式的应用价值,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渗透。

1.宏观标准

宏观标准建立中,需让职工以第一视角分析自身与工作岗位的契合度,在相关评价标准及大数据的支持下,促使职工依据不同工作要点、工作要求进行整合分析,有利于在虚拟的建模空间中展示出自我能力。因此,宏观标准应用中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搭建一套积极向上的、综合全面的人才招聘、人才配置、技术培训、绩效评估、薪酬及福利制度,提高整体评估模型的客观度。

2.行为标准

行为能力的建立、统计标准可对现有的评估模型进行量化统计,并利用该模型对职工的操作能力、操作权重进行评估,以此得到在各职工的工作行为状态。需要注意的是,行为标准是一项显性的价值评估标准,它可直接测试职工的内隐功能及个人水平,有利于得到一种通用的、合理的语言模型。同时,该模型也是基于人员招聘及配置需求、技能培训、绩效水平、福利制度、劳动关系的深度评估。因此,行为标准测定应使用“语言”的价值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求及管理价值。

3.量化水平

传统量化水平是对职工个人素养、能力的外在评估标准,但评价应用中核心指标的权重统计、价值恒定很难进行区分,特别是当前缺乏详实的客观评价准则。例如HR不了解岗位的核心技术,故无法评估出最客观的深入评价准则。因此,运用胜任力模型可深度拓展职工工作水平、岗位素养欠缺状况、任务进展状况等指标,同时对现现有操作指标进行测试,掌握职工的能力水平、技能储备状况。通过对管理模型进行分析、控制、评估,进而完善量化水平标准。其中,HR需重点评价以下内容:一是绩效标准。确定岗位职工的市场薪资标准,运用Kpi指标确定出符合管理要求的定量标准,有利于评价出职工绩效的优劣程度。二是样本评估。待确定好样本指标后,需运用相关绩效指标区分普通职工与优秀职工,同时给予优秀的对比统计。同时,为提高样本的胜任特征,HR可运用开放式访谈方式对各个事件的发展、特点进行访谈分析,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进行区分,以便得出行为为主题的调查形式。三是档案整理。档案整理前需运用大数据、问卷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提炼、回顾,再将此类访谈标准进行标识,凸显出较为繁琐的编码数据。四是模型分析及验证。模型分析需使用统计学原理(spss23.0)软件对比出岗位的关键要求及工作重心,明确基本运营岗位的特质,同时统计出各项指标的差异特征及共性特征,以期凸显出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模型验证过程需借助维度模型对职工的需求进行统计,如可借助简易、简单的沟通措施挖掘个步骤的关键词及胜任素质,有利于综合评估出样本的价值指标。

三、基于胜任力人力资源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落实宏观规划措施

为凸显出“胜任力”价值、战略导向,应当评估出企业内部职工的外在、内在工作能力,同时为其制定必要的质量规划思路,促使职工能第一时间认识到重点培训方向。因此,主体规划方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数量规划

数量规划的基本要求是结合职工的数量关系统计出职工的胜任力质量关系。通过明确各岗位的初步需求及管理方向,再给予必要的配置和调控,促使一定职工的工作能力可予以全面的体现。

2.质量要求

为提高各岗位的专业性,需要在指定岗位配置高质量、专业能力较高的优秀职工,同时依据差异性的结构特征统计各职工之间的能力特点。另外,借助人员招聘、技能培训等措施提高整体技术部门的专业度。

3.结构配置

不同职工的性格、工作模式均存在一定差异性,故需要技术人力资源部门依据人才性格、工作水平情况进行管理分层,促使基层工作者、管理人员能明白自己在企业的角色,有利于实践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价值。

(二)完善薪酬管理方式

区分一般、优秀、管理层职工的薪酬,评价出各职工的胜任水平,能让职工明确自我的综合价值。其中,管理内容中应包括理论知识储备、技能水平、核心价值观等要求,故应从提升凝聚力,凸显职工深度发展以及人才培育方向的统一性,同时开展针对性管理建议。其中,凝聚力是凸显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指标,能让职工充分意识到企业的品牌价值。通过评价出职工的理论知识储备、技能掌握情况等要求,同时明确职工个人价值观、个人尊重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升职工对企业的信任感。另外,当职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并全面提升自我综合技能后,才能将职工的职务与薪酬直接挂钩,进而凸显出人才培养中的良性发展的目标。待提升职工的薪资水平后,他们才更愿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营收效益。最后,为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实力,HR需要探讨、创新现有的管理、实践模式,给予必要的人才建构和人才创新,尽量为职工争取更大收益,有利于让职工的思想价值企业发展基本发现相统一。

(三)确立绩效管理思路

胜任力要求的引导下,巩固绩效管理价值,打造一个特色的评估、管理要求,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绩效管理应结合三方面要求实施。

1.确定宏观目标

胜任力绩效管理的宏观目标是充分协调企业运营、团队智能、个人综合水平几方面要求及内容,故需要HR科学设定绩效管理方式,以平衡记分、关键指标Kpi、360°考核等方式综合确定职工的胜任力状态;若部分指标评价数据缺失时,需从人力管理、财务支出情况进行统筹分析,以期核心管理和指标评价符合企业需求。

2.绩效指导

绩效指导可评估出不同项目的误差问题,故该项目运用中需要统计出职工的沟通、问题总结、工作能力、工作态度水平素养,同时运用胜任力模型框架进行统筹测试,以期提高职工的核心素养。

3.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应参考职工现有薪资构架确定出针对性的评估方式,探查各职工胜任工作的实际情况。通过统计、总结出评价结果的真实度,再将此类评价指标、市场数据与财务数据进行体现,以期为考核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胜任力对区分企业人员素养有着直接作用,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创新、渗透相应的考评、分析及实施措施,给予职工最正确的发展建议及培训建议,进而提高优秀职工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成利.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经济管理文摘,2019,737(23):85-86.

[2]郭美兰.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9(29):109-110.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7

关键词:税收管理 绩效评价 体系设计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是税务机关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税收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概括性的评价。评价时应本着系统的、战略的、权变的眼光,注重对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权重的确定,采取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快捷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层,以供实施控制决策之用。税收管理绩效评价可以从效果和效率两方面进行。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

税收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税收管理绩效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税收管理目标,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引导和促进税务机关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因此,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在税收遵从的前提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从而达到税收收益最大化和纳税满意度最大化。

(二)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前提

一是要有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实施有效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要求高度的税收信息化程度,管理数据资源高度集中,至少要到省一级,有专业的数据处理中心,对产生的数据资源实时进行校验、统计、筛选、分类、分析,有相应的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的制度和措施。二是对税收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要最终做出绩效评价的判断结果,除了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还必须有可行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判。评价标准是评价结果产生的基准和前提。

(三)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主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管理层面主要指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和单纯具有内部管理职能、不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地市级税务机关,操作层面即为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地市级以下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下,税收管理主体就是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四)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范围

现代税收管理理论中的税收管理.主要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只包括税收执法权的管理。税务机关绩效评价包括对税务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行使绩效的评价。本文主要是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税收执法权的过程及其结果产生的绩效,即税收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二、构建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意事项

(一)合理设定评价指标

指标设计在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指标既是税务人员工作行为的导向,又是评价税务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准。好的指标可以起到事前积极诱导和事后公正评价的作用,差的指标会使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失效甚至对整个税务系统造成危害。我们对税务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全部内容,必须涵盖税务人员7o~8o以上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确定指标。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多元化,不仅要能综合反映税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还要考核其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与共享信息。各级税务机关也可以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指标的设计要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两类指标组合权重的选择取决于被评价税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同的部门工作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在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程度,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有的是在于实现税款的应收尽收、减少纳税人的税款漏征率。对量化指标要求高的税务部门,则量化指标的权重大些,对定性指标要求高的税务部门,则定性指标的权重大些。

(二)注意事中沟通

若把税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比做一台机器,沟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剂,它能保证整个绩效评价体系良性运转。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也就没有税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沟通存在于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三个阶段。在绩效评价实施前的指标设计阶段,税务部门的领导或评价者应把被评价人员纳入到指标的设计过程中。沟通一方面可以使绩效指标和标准成为每一个部门和税务人员均能理解的共同语言,从而对其行为产生事前诱导作用,消除排斥心理、引导接受并指导行为;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指标的设计与实际相脱离,增强了指标的可操作性。对于绩效评价后的沟通,评价人员根据被评价税务人员的绩效评价结果,鼓励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同时对于不符合或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予以引导,帮助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其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或改变工作态度。人们最常忽视的是评价过程中的沟通,然而在评价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引导被评价税务人员的行为,可以防微杜渐,大大改善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事中沟通也通常最有效。

(三)根据个体需要选择激励手段

绩效评价与绩效付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传统行为学理论分析,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因此了解和把握人的需要特点,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基础。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激励手段的多样性,即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于物质激励,可以通过对薪酬体制的设计而完成,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税务人员的工资一公务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x工作难易系数。对于非物质激励,可以通过“情感激励”对税务人员个体工作给予认同、尊重、表扬,对其职位的提升、赋予信任和责任来实现。评价人员必须确定被评价税务人员目前所处的需求层次和特点,并依据其特点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激励结合方式。

(四)建立硬性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是税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只有二者之间实现整体协调,才能发挥绩效评价的功能。绩效评价体系内的约束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税务人员的评价结果较差或与整个系统的目标相悖,将遭受批评和惩罚,为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差的税务人员的处罚就是对其他税务人员的约束,或者说是反面激励,从反面达到激励约束相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激励和约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协同在一起发挥最优作用。

三、不同层面设计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技术的运用及其分析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它将组织经营任务的决策转化为四大部分的指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将组织战略分为这四个方面的考察目标,每一考察目标分别设置几个独立的指标,多种指标组成了相互联系的一个系列指标体系。这些目标和指标既保持一致又相互加强,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平衡。因此,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管理决策,能明确地看出它对整个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组织战略目标所带来的影响。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方面是平衡计分卡的最终结果,财务指标的实现是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的结果。只有实现内部流程的效率性和一致性,即在时间、质量和价格方面满足客

户,才能达到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而内部流程的优化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能力。

2.基于关键指标的绩效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在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指标的设定要具体,切中目标、适度细化、能够权变;指标是可度量的,是数量化和行为化的,数据或信息要具有可获性;要具可实现性,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在适度的时限内可以实现;要有现实性,是可证明和观察的,不是假设或主观猜测;指标的设定要考虑时间,关注效率。

3.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

目标管理下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激励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作任务量化,层层分解。目标管理法是为了改善组织在竞争中软弱无力所实施的一项措施,通过权力下放和自我控制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它建立在充分信任和信息透明的基础上,更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四个操作步骤:设定绩效目标、确定目标达到的时间框架、实际绩效水平与绩效目标相比较、设定新的绩效目标。

(二)管理层面基于目标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1.基于目标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要求。

管理层面的工作要强调纳税人导向、结果导向。它需要为操作层面提供政策咨询、宣传培训、协调审批等服务,而这些工作始终要围绕顾客的需求进行。管理层面许多工作的最终结果要靠操作层面的执行来实现,为体现它的导向思想,有必要将其工作绩效与操作层面的主要执行结果挂起钩来。管理层面要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的筛选来突出工作重点,调整衡量标准,要加大对主体业务和主要职能的评价力度。对过程的控制主要通过正确执行管理体系文件来实现,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将需要关注的重要过程筛选出来,每次只从其中抽取部分进行检查。

2.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管理层面的绩效评价根据“目标引导,面向流程”的指导思想,按照“质量方针一总体目标一具体质量指标”的思路,结合管理层面的主要职能,建立起基于目标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1)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有利于保证税收“应收尽收”的收人组织原则,有利于收人水平的调节和收人公平分配,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诚信纳税、和谐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目标的顺利实现。评价该绩效目标的指标可以使用税收征收率这一指标进行评价。

(2)税收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受指令性税收计划的影响,政府部门一度强调用税收完成数来评价税收管理工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要树立制定科学税收计划的观念,实事求是地测算和上报建议计划以及影响收人的主要增减因素;二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做好收人预测工作,对税收预测的效果主要引人税收收人预测准确率指标来评价,同时把查补税款总额作为税款预计水平的一个修正指标。

(3)税收数据质量和安全性。有效的税收监控是税收管理的基础,而它又是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管理基础上。管理软件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检验、审核、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避免异常数据,清理垃圾数据、冗余数据,纠正错误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实用。数据高度集中,对管理层面而言,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垃圾数据量、冗余数据量、数据利用程度、应急预案启动的次数、数据灾难发生的次数以及解决效果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

(4)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果。纳税评估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评估对象确定的准确性、评估发现的问题户数、补缴税款、移交稽查户数以及纳税人真实申报率的提高等方面。

(5)执法监督的有效性和法律救济的处理能力。依法治税是衡量税收管理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管理层面通过执法监督和法律救济,可以通过执法检查、纳税人投诉、案件复查等方式进行,主要通过税务案件应诉维持率、复议案件维护率、税务案件审理准确率等指标来评价。

(6)提供服务的质量。无论纳税人将需求直接传递还是由操作层面传递给管理层面,管理层面都应当等同于与纳税人直接传递,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因此,顾客需求的有效处理率、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应当成为关注的内容。

(三)操作层面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1.财务的税收征收率指标选择。

税收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程度,在财务角度主要体现为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其“核心结果”指标主要体现为税收征收率的高低。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既定的税制模式下,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法定税收收人的实际征收量。因此,财务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为对税收管理水平的衡量和评价,具体包括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核定征收户管理质量、纳税申报质量以及税负水平四个方面的相应指标。核心结果指标则依据税收经济观,在征管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税收规模随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从理论上说,只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对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自私性不遵从的纳税人加强管理监控,就能够实现应收尽收。在评价是否实现有效地组织税收收人方面,用税收征收率进行评价。

2.征管过程驱动性指标选择。

(1)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户籍管理水平主要反映评价期该辖区内纳税人获得的全面性,以及纳税人各项基础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主要由税务登记率、发票使用率、户均发票使用量、税控装置数据采集率等指标来评价。

(2)核定征收户管理质量。在日常税收征管中,加强对核定征收户的管理和评价,可以有效监控操作层面行使推定课税权的情况,降低风险,实现核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而提高税收征收率。主要由查账征收率、定额调整率、定额户转查账户比率、个体户平均税负、未达起征点率、停业复业率等指标来评价。

(3)纳税申报管理质量。提高纳税申报的质量,一方面是要提高纳税人遵从度,保证纳税人能够依法、及时、足额地进行纳税申报;另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提高日常催报催缴的管理力度。主要由准期申报率、当期申报率、申报准确率、零税申报率、低税负申报率等指标来评价。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8

关键词: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概述

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是税务机关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税收管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概括性的评价。评价时应本着系统的、战略的、权变的眼光,注重对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权重的确定,采取客观、公正、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快捷准确地将信息反馈给管理层,以供实施控制决策之用。税收管理绩效评价可以从效果和效率两方面进行。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

税收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税收管理绩效目标服从和服务于税收管理目标,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引导和促进税务机关实现税收管理目标。因此,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在税收遵从的前提下,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从而达到税收收益最大化和纳税满意度最大化。

(二)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实施前提

一是要有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实施有效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要求高度的税收信息化程度,管理数据资源高度集中,至少要到省一级,有专业的数据处理中心,对产生的数据资源实时进行校验、统计、筛选、分类、分析,有相应的保障数据质量和安全的制度和措施。二是对税收管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要最终做出绩效评价的判断结果,除了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还必须有可行的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评判。评价标准是评价结果产生的基准和前提。

(三)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主体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管理层面主要指省级以上税务机关和单纯具有内部管理职能、不直接面对纳税人的地市级税务机关,操作层面即为直接面向纳税人的地市级以下税务机关。在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下,税收管理主体就是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主体。

(四)税收管理绩效评价的范围

现代税收管理理论中的税收管理.主要是指税收的征收管理,只包括税收执法权的管理。税务机关绩效评价包括对税务行政管理权和税收执法权行使绩效的评价。本文主要是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税收执法权的过程及其结果产生的绩效,即税收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分析。

二、构建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注意事项

(一)合理设定评价指标

指标设计在以“目标管理”为手段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指标既是税务人员工作行为的导向,又是评价税务人员工作业绩的标准。好的指标可以起到事前积极诱导和事后公正评价的作用,差的指标会使整个绩效评价体系失效甚至对整个税务系统造成危害。我们对税务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的全部内容,必须涵盖税务人员7o~8o以上的工作,根据岗位职责确定指标。指标的设计要体现多元化,不仅要能综合反映税务人员的工作业绩,还要考核其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知识水平、工作能力,是否能与他人交流与共享信息。各级税务机关也可以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指标体系。这就意味着指标的设计要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于两类指标组合权重的选择取决于被评价税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不同的部门工作侧重点不同,有的是在于提高纳税人的满意程度,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有的是在于实现税款的应收尽收、减少纳税人的税款漏征率。对量化指标要求高的税务部门,则量化指标的权重大些,对定性指标要求高的税务部门,则定性指标的权重大些。

(二)注意事中沟通

若把税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比做一台机器,沟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剂,它能保证整个绩效评价体系良性运转。没有完善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也就没有税务部门的绩效评价体系。沟通存在于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三个阶段。在绩效评价实施前的指标设计阶段,税务部门的领导或评价者应把被评价人员纳入到指标的设计过程中。沟通一方面可以使绩效指标和标准成为每一个部门和税务人员均能理解的共同语言,从而对其行为产生事前诱导作用,消除排斥心理、引导接受并指导行为;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指标的设计与实际相脱离,增强了指标的可操作性。对于绩效评价后的沟通,评价人员根据被评价税务人员的绩效评价结果,鼓励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同时对于不符合或偏离组织目标的行为予以引导,帮助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其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或改变工作态度。人们最常忽视的是评价过程中的沟通,然而在评价过程中及时进行沟通引导被评价税务人员的行为,可以防微杜渐,大大改善评价结果。在实际工作中,事中沟通也通常最有效。

(三)根据个体需要选择激励手段

绩效评价与绩效付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传统行为学理论分析,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所引起的。因此了解和把握人的需要特点,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的基础。需要的层次性决定了激励手段的多样性,即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对于物质激励,可以通过对薪酬体制的设计而完成,在绩效评价体系中,税务人员的工资一公务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x工作难易系数。对于非物质激励,可以通过“情感激励”对税务人员个体工作给予认同、尊重、表扬,对其职位的提升、赋予信任和责任来实现。评价人员必须确定被评价税务人员目前所处的需求层次和特点,并依据其特点选择适合不同个体的激励结合方式。

(四)建立硬性约束机制

激励和约束是税务部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只有二者之间实现整体协调,才能发挥绩效评价的功能。绩效评价体系内的约束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如果税务人员的评价结果较差或与整个系统的目标相悖,将遭受批评和惩罚,为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对评价结果差的税务人员的处罚就是对其他税务人员的约束,或者说是反面激励,从反面达到激励约束相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绩效评价体系中,激励和约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协同在一起发挥最优作用。

三、不同层面设计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

(一)税收管理绩效评价技术的运用及其分析

1.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绩效管理体系。它将组织经营任务的决策转化为四大部分的指标: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将组织战略分为这四个方面的考察目标,每一考察目标分别设置几个独立的指标,多种指标组成了相互联系的一个系列指标体系。这些目标和指标既保持一致又相互加强,构成了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平衡。因此,利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管理决策,能明确地看出它对整个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组织战略目标所带来的影响。在平衡计分卡中,财务方面是平衡计分卡的最终结果,财务指标的实现是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的结果。只有实现内部流程的效率性和一致性,即在时间、质量和价格方面满足客户,才能达

到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而内部流程的优化与否主要取决于企业员工的能力。

2.基于关键指标的绩效评价。

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主要有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在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时,指标的设定要具体,切中目标、适度细化、能够权变;指标是可度量的,是数量化和行为化的,数据或信息要具有可获性;要具可实现性,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在适度的时限内可以实现;要有现实性,是可证明和观察的,不是假设或主观猜测;指标的设定要考虑时间,关注效率。

3.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

目标管理下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把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激励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工作任务量化,层层分解。目标管理法是为了改善组织在竞争中软弱无力所实施的一项措施,通过权力下放和自我控制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它建立在充分信任和信息透明的基础上,更强调人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四个操作步骤:设定绩效目标、确定目标达到的时间框架、实际绩效水平与绩效目标相比较、设定新的绩效目标。

(二)管理层面基于目标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1.基于目标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要求。

管理层面的工作要强调纳税人导向、结果导向。它需要为操作层面提供政策咨询、宣传培训、协调审批等服务,而这些工作始终要围绕顾客的需求进行。管理层面许多工作的最终结果要靠操作层面的执行来实现,为体现它的导向思想,有必要将其工作绩效与操作层面的主要执行结果挂起钩来。管理层面要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的筛选来突出工作重点,调整衡量标准,要加大对主体业务和主要职能的评价力度。对过程的控制主要通过正确执行管理体系文件来实现,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将需要关注的重要过程筛选出来,每次只从其中抽取部分进行检查。

2.基于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思路。

管理层面的绩效评价根据“目标引导,面向流程”的指导思想,按照“质量方针一总体目标一具体质量指标”的思路,结合管理层面的主要职能,建立起基于目标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1)政策和制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为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保证税收职能的实现,有利于保证税收“应收尽收”的收人组织原则,有利于收人水平的调节和收人公平分配,有利于营造公平有序、诚信纳税、和谐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促进依法治税目标的顺利实现。评价该绩效目标的指标可以使用税收征收率这一指标进行评价。

(2)税收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受指令性税收计划的影响,政府部门一度强调用税收完成数来评价税收管理工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一是要树立制定科学税收计划的观念,实事求是地测算和上报建议计划以及影响收人的主要增减因素;二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做好收人预测工作,对税收预测的效果主要引人税收收人预测准确率指标来评价,同时把查补税款总额作为税款预计水平的一个修正指标。

(3)税收数据质量和安全性。有效的税收监控是税收管理的基础,而它又是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管理基础上。管理软件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检验、审核、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避免异常数据,清理垃圾数据、冗余数据,纠正错误信息,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实用。数据高度集中,对管理层面而言,维护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也很重要,可以通过垃圾数据量、冗余数据量、数据利用程度、应急预案启动的次数、数据灾难发生的次数以及解决效果等方面设定评价指标。

(4)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果。纳税评估的有效性评价应当包括评估对象确定的准确性、评估发现的问题户数、补缴税款、移交稽查户数以及纳税人真实申报率的提高等方面。

(5)执法监督的有效性和法律救济的处理能力。依法治税是衡量税收管理工作绩效的核心标准和实现税收各项职能的核心途径。管理层面通过执法监督和法律救济,可以通过执法检查、纳税人投诉、案件复查等方式进行,主要通过税务案件应诉维持率、复议案件维护率、税务案件审理准确率等指标来评价。

(6)提供服务的质量。无论纳税人将需求直接传递还是由操作层面传递给管理层面,管理层面都应当等同于与纳税人直接传递,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因此,顾客需求的有效处理率、处理及时性和准确性都应当成为关注的内容。

(三)操作层面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税收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分析

1.财务的税收征收率指标选择。

税收管理战略目标主要是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程度,在财务角度主要体现为实现税收收益最大化,其“核心结果”指标主要体现为税收征收率的高低。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既定的税制模式下,税收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法定税收收人的实际征收量。因此,财务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为对税收管理水平的衡量和评价,具体包括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核定征收户管理质量、纳税申报质量以及税负水平四个方面的相应指标。核心结果指标则依据税收经济观,在征管能力一定的情况下,税收规模随经济的波动而波动。从理论上说,只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对无知性税收不遵从的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对自私性不遵从的纳税人加强管理监控,就能够实现应收尽收。在评价是否实现有效地组织税收收人方面,用税收征收率进行评价。

2.征管过程驱动性指标选择。

(1)纳税人户籍管理水平。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户籍管理水平主要反映评价期该辖区内纳税人获得的全面性,以及纳税人各项基础信息是否真实、准确。主要由税务登记率、发票使用率、户均发票使用量、税控装置数据采集率等指标来评价。

(2)核定征收户管理质量。在日常税收征管中,加强对核定征收户的管理和评价,可以有效监控操作层面行使推定课税权的情况,降低风险,实现核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进而提高税收征收率。主要由查账征收率、定额调整率、定额户转查账户比率、个体户平均税负、未达起征点率、停业复业率等指标来评价。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9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旨在贯彻住房部推广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对工业和民用建筑、构筑物现场施工的绿色施工评价方法进行规范,促进施工企业实行绿色施工。本文简要阐述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为承包商进行施工提供借鉴。

一、绿色施工评价标准基本规定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从以下角度对绿色施工做出了相关基本规定。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2、根据绿色施工要求进行图纸会审和深化设计;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应有专门的绿色施工章节,绿色施工目标明确,内容应涵盖“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4、工程技术交底应包含绿色施工内容;

5、采用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进行施工;

6、建立绿色施工培训制度,并有实施记录;

7、根据检查情况,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8、采集和保存过程管理资料、见证资料和自检评定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9、在评价过程中,应采集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和影像资料。

但发生下列事故之一的,不得评为绿色施工合格项目:1、发生安全生产死亡责任事故;2、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并造成严重影响;3、发生群本文由收集整理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责任事故;4、施工中因“四节一环保”问题被政府管理部门处罚;5、违反国家有关“四节一环保”的法律法规,造成严重社会影响;6、施工扰民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二、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建立了由评价阶段、评价要素、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构成的绿色施工评价框架体系。

三、绿色施工评价指标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针对绿色施工评价的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资源保护等5个要素,系统的提出了绿色施工的要求,分别为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控制项是指绿色施工过程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条款,任何一个控制项指标不能满足国家现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绿色施工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则该评价要素就是非绿色的。

一般项是指绿色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的条款,一般项指标是达到绿色施工基本要求的基本指标,属于基本分值,评价过程中按实际完成的情况打分。

优选项是指绿色施工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条款,在评价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项的执行情况给予额外加分。

四、绿色施工评价方法

1、评价频率要求。绿色施工项目自评价次数每月不应少于一次,每阶段不应少于一次。

2、要素评价得分。控制项指标必须全部满足,符合要求后进入评分流程,不符合的,一票否决,为非绿色施工项目。

一般项根据实际发生项的情况计分;

优选项根据实际发生项执行情况加分。

五、绿色施工评价的组织和流程

1、绿色施工的评价组织:1)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由建设单位组织;2)施工阶段评价应由监理单位组织;3)批次评价应由施工单位组织进行;4)评价结果应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签认。

2、绿色施工的评价程序。单位工程绿色施工评价应在批次评价和阶段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绿色施工评价应先由施工单位自评价,再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其他评定机构验收评价。

六、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

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

实施绿色施工,尽可能减少场地干扰,提高资源和材料利用效率,增加材料的回收利用等,但采用这些手段的前提是要确保工程质量。好的工程质量,可延长项目寿命,降低项目日常运行费用,利于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本身就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篇10

1.1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是指工程建设过程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可具体分为:(1)空气环境。建设工程管理现场必须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力度。采取防尘、消尘措施,提高现场道路与场地的硬化覆盖率,控制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2)水环境。在项目管理现场对任何可能导致水体污染的潜在危险源都必须及时地进行处理。必须考虑到污水处理、水的再利用率和节水措施。(3)声环境。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也是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应通过采取消声、隔音措施和控制施工时间实现对声环境的控制。(4)固体垃圾。对固体废弃物的不恰当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减少这类废弃物的排放量,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及无害化处理是控制固体垃圾的关键。(5)文化环境。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和项目文化可以增加企业员工的向心力,让员工看到希望和前途,激发员工的团队精神,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而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

1.2管理指标

管理指标反映组织管理方法、手段和具体措施,主要包括:(1)企业管理层参与。以项目性质划分,管理层可分为项目宏观方面的高层管理者和项目具体实施管理与资源调配的项目管理者。管理层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建设项目绿色管理效果。(2)员工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绿色知识的培训有利于实施绿色项目管理。衡量指标有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3)环境投资。实施绿色项目管理所需要的各种附加设备和相关的追加投资,会增加项目的成本,所以必须充分考虑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4)绿色规划。项目开发组织的施工组织总设计等规划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规划必须体现出先进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5)人员配备。项目管理中对于人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定意义上是决定绿色项目管理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衡量指标有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员的合理分配以及人员的绿色操作技能。(6)信息化水平。项目管理中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实施质量,也影响着项目管理绿色化水平的高低。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准确性和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在绿色项目管理中尤为重要。

1.3技术指标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否先进、合理、有效,是否体现绿色管理的要求,对项目的成功与否以及完工后的顺利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绿色技术的创新能力。绿色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在建设项目的各个阶段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有效、合理的技术手段,才能使项目的绿色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2)生产作业和管理行为的宜人性。人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第一要素,必须考虑到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要素,使人员在最为适宜的环境中愉快地从事生产和工作,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3)生产作业和管理行为的安全可靠性。应在确保项目市场操作人员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生产作业和管理活动,为项目的绿色管理提供保障。

2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的评价方法

2.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基于改进aHp算法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该算法的关键在于建立客观、合理、一致的判断矩阵。但是,对于多级评价指标来讲,仅仅对一致性进行检验已不能满足权重排序精确度的要求,还需要在矩阵符合一致性的前提下,考虑其相容性检验及修正问题。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果有关专家无法通过交流形成统一意见,则剔除或修正一些相容性不佳的指标。本文采用的改进算法旨在平衡矩阵相容性与结果可信度之间的矛盾,使判断矩阵尽量通过最少次数的迭代获得偏离度最小的结果。

2.2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水平的评分

成熟的评价体系一般都已经给出了较为详尽的评价标准,且多为客观数据。评价指标一般分为控制项与一般项两大类。控制项是必须达到的标准,而一般项是专家们参与分析权重与评分的重点,是具体的数字,各评价体系可根据不同标准将得分分级。评价总分基本计算方式为:Σ指标得分×相应指标的权值。计算出总分后,对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水平进行等级划分,如优、良、及格和不及格等。具体步骤如下:①确定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评价指标及其权重;②专家进行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评价指标打分;③计算建设工程绿色项目管理水平总得分与评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