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十篇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十篇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23:15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1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信息化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同时发展,建筑智能化是大势所趋。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的发展对专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既要懂建筑结构的基础知识,又要掌握电气、自动化、通讯和计算机等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教育部和建设部共同审核并批准的智能建筑新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应运而生。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电气工程学院于2006年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方向。2008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建筑电气与楼宇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基础上,设置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涉及多学科、多种技术系统综合集成的专业,结合我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现代民用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和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及产品开发等工作。毕业生可在建筑行业中的设计院、建筑电气安装公司、自动化设备安装公司、监理公司和装潢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大型酒店、体育中心、写字楼、智能大厦、房地产公司等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工作,还可在设备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必要的实践环节进行培养。笔者主要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1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

我院根据培养本科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本专业每学年都结合有关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教学。其中,第一学年安排了军事技能训练和计算机强化训练,第二学年安排了金工实习、英语强化训练、电工实习1、电子实习,第三学年安排了电工实习2、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应用训练、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和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等,第四学年安排了单片机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等。实践教学时间在42周左右,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2.95%。

2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高

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物理实验32学时,大学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程序设计和文献检索上机共56学时。专业基础模块课程实验有电路系统实验、电机与拖动实验、电子技术实验、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共96学时,工程制图上机8学时。专业模块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实验8学时和专业方向综合实验16学时。另外,专业选修课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等课程也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实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满足了学生深刻理解相应课程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的要求。对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书进行科学合理的修订,最大限度地减少验证性实验,充实和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开发性实验。实验开出率100%,课程实验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90.90%。

3推进校内实验室建设,建成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

为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学院进行了广泛调查和研究,科学制订和认真执行实验室规划,加大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力度。2008年,建设建筑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2009年,建设住宅智能化系统实验室。从2011年起,在原有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以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抓手,在项目的资金控制、前期调研、计划论证、采购招标、合同论证、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上层层把关,稳步推进实验室建设规划的实施,按时、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任务。现在,省级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拥有21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

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现有价值21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在校学生的建筑电气、楼宇智能化技术、楼宇自动化技术、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服务于校内教师的科研工作及校外企业的员工培训等。

目前,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建有5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利用率高。专业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给排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和照明与供配电系统实验;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和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对讲门禁系统、巡更与闭路监控系统、智能家居系统、三表抄送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可开出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喷淋系统、防火卷帘门系统、室内对讲系统、安防监控系统、防排烟系统、群控电梯系统实验;建筑影音与会议系统实验室可开出声道音频系统、视频系统、扩声、会议系统实验。

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实现了智能集成工作站集成软件技术方案: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建筑智能化系统实验室、安防与消防系统实验室3个实验室的24口百兆可管理以太网交换机,分别与智能集成工作站的三层交换机连接;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智能建筑集成管理系统(iiBS),采集实验室教师机设备管理信息,将各实验室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汇集到一个系统集成平台上,集成软件监测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5个设备所有数据信息;教师版集成软件与学生版集成软件的通讯协议代码开放,方便学生自行开发集成;智能集成工作站学生机两两一组,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学生机与智能集成工作站通过三层交换机组成局域网;智能集成工作站显示的设备运行状态参数通过投影仪显示到屏幕上,将建筑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验室设备数据传输到工业自动化网络服务器上,成为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子系统。建筑电气系统集成分中心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清晰,实验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新颖性。

4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内容全面广泛

根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教学计划,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技能,我们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实习。设置的实习环节有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对于每一次实习实践教学,都制定详细的实纲、实习指导书、实习计划安排等,并制定较为可行的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完成实习报告。教师认真总结,为各类实习教学文件的修订提供依据,便于以后实习计划的安排与组织实施。

通过金工实习,学生加深了对机械加工中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通过电工电子实习,学生加深了对电工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调试的感性认识,初步掌握了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智能化建筑行业工作流程以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了解和掌握了建筑电气工程和建筑智能化工程中系统设备的组成、运行工艺流程、工作原理以及操作规范等内容,了解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方法与软件功能等。除校内物理及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行政楼、电气与新能源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以外,我校进一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与国内10多家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校内外实习基地完善稳定,实习场所设备齐全,实习内容全面广泛,涉及电梯、空调、建筑供配电系统、消防安防系统、室内外照明工程、舞台影音系统、给排水工程等,满足了本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建立健全实习环节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激发实习带队人员的积极性。此外,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选派部分年轻教师到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并建立长期的产学研互助关系。

5课程设计内容丰富,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课程理论知识

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我们安排了两周课程设计,综合运用并巩固提高在课程及其他先修课程中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初步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设计的能力,训练设计构思和创新能力。

本专业设置的课程设计有电子课程设计、电控及pLC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建筑电气CaD和专业方向综合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指导书中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设计内容既重视课程基础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颖性。指导书给出相应的参考书和相关的国际著名的高校、研究机构、电气公司的官方网站,供学生参考使用。学生相互探讨,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则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审阅设计方案,检查设计进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其解决出现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技能,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见解,重视设计的过程考核。

6加强过程管理和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是教学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做毕业设计时,学生针对某一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作出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设计。

为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我校制定了《毕业设计教学工作手册》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工作计划、教学大纲、选题、任务书、开题论证、资料翻译、教学情况记载、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进度情况、成果的规范格式、学生完成任务数量、成绩评定、毕业设计工作三级总结、毕业设计校外评审等进行了规定,严格评审和考核,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紧紧围绕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供配电工程、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与pLC、微型计算机应用等方面选题。绝大多数毕业设计课题是工程应用型课题,部分课题是结合指导教师纵向、横向科研项目或学生就业意向企业的研发课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设计以一人一题(包括子课题)为原则,几个学生共同做一个较大的课题时,每个学生有明确的独立完成部分。

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历和能力,我校首届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82名学生的毕业设计由28名教师指导,指导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经验和能力,专业水平较高。

严谨的计划、严格的规范和严密的管理,保证了毕业设计工作按章有序地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首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中,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3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1个。我校从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档案中抽出校内评阅成绩表后,送校外同行专家评审,校外专家评审的成绩与校内评审成绩高度吻合。

7制定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学生学科竞赛成绩优异

实验中心制定和实施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课内开放实验由指导教师负责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学生通过预约就可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课外实验,并有指导教师在场指导。

目前,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的训练。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参加的竞赛有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大赛和电子设计竞赛等。近几年来,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学生在全国、省级大赛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获第一届、第五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第四届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一等奖,第三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第四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能竞赛三等奖,“和利时杯”电气可编程控制应用大赛江苏预赛二等奖等。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提高了学生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8结束语

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实习教学环节设置科学合理,计划性强,过程管理严格,学生的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布置,组织周密,安排恰当,执行情况良好。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校内外实习等实践环节,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建筑设计施工图识读、建筑电气设备选型和安装使用、建筑智能化信息处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初步设计等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达到了既定的教学和实践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指导小组.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邵世凡.用创新思想建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验室[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1):77-80.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2

关键词:建筑学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67-01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与飞速发展,新兴产业中科技含量比重不断增大,很多高新领域内的高技术人才和熟练专业人员极为紧缺。目前的高等教育中,过于偏重“纯科学、无功利的研究和教学”,传统学术型高等教育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虽然工科专业相对来说培养的学生更接近实际需求,与社会相脱节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也不能够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需要。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研究型大学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国家各级管理部门或企业单位从事建筑设计及管理工作,而对于我院学生来说,能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从而毕业后能够到设计单位从事第一线的绘图工作将是培养的基本目标。我院从2009年培养方案开始,就提倡解放思想,构建适合本科学生的能力指标体系,2011年建筑学专业经过的大幅度的课程改革,成效卓著。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于2013年1月底启动。项目旨在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我院有幸成为备选的试点单位之一。借此契机,2013版建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将结合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的研究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按照因材施教和因需培养的原则,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

2实践环节教学体系的改革

实践环节包括理论教学中的设计课实践环节,计算机辅助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2.1理论教学中的设计课实践环节改革

我院学生学习主动能力差,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能力差,建筑学专业设计课模式,8周的设计,有7周的时间在虚度光阴,只有1周“呕心沥血”的赶图。针对这种现象,我们结合学院的过程教学管理,将设计分块分段,每个时段的任务和目标很明确,学生在接到设计任务书的同时就一目了然,段段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轻松、愉快且高质量的完成设计任务。

2.2计算机辅助设计

结合职业型教育,要求学生能在毕业前拿到建筑学专业需要的上岗资格证。其实,社会上更看重的是经验和实际的上手能力,但对于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冷门”的岗位,拿到资格证,找工作时也就是多了块“敲门砖”。我们的学生刚进入社会,是要做最底层的工作的,大多数的同学做的是绘图工作,而这项工作,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熟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技巧。除了开设基础的CaD、3D、phoshop、Vray等软件课程,为更快的接触目前建筑业的第三次革新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开设了选修课程,专程从设计单位请来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讲授新软件Revit,同时跟图学学会联合开展Bim认证,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

2.3毕业实习

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讲,毕业实习环节的操作相对简单,基本上对于能够有学生来学习同时也能创造出一定的效益的设计院和公司来说,都很欢迎。接受容易管理难,能够让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纪律,设身处地的为实习单位的利益着想,那就需要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的共同努力。学校指派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定期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工作状态,利用电话和上门访谈等形式,多方面的深入到实习单位,及时解决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面的需求,做好沟通,最后要协助实习单位做好成绩评定。实习单位也要对学生负责,本着小到为本单位,大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指派专人一对一的授业解惑,为学生进入社会上好第一堂课。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能够及时的跟学生和学校沟通,保证做到“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最后对于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要形成具体的成绩评定

2.4毕业设计

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受就业形势的冲击很大,特别是我学部建筑学专业的“3+1”模式,最后一年中既要进行毕业实习,又要进行毕业设计,两者虽是两个教学环节,却又密不可分。学生目前往往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参加了毕业实习,将面临不能舍弃有机会转正的工作,回学校做毕业设计;做了毕业设计,也就是不能分心再到实习单位实习。这对于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和学院管理者也是个很严峻的问题,通过思考我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主要有以下做法:(1)给予实习的同学一定的选题自由,可以就自己在实习单位参与的项目扩展为毕业设计,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不可避免的弊端是,无法精准的计算学生在设计中工作量。(2)就有关建筑学类竞赛作为选题,交毕业设计的同时参加竞赛,既能拿到学分,又有机会在竞赛中崭露头角,再获得一块就业的“敲门砖”。

3实践环节教学管理的改革

随着全国各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扩大招生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建筑学专业考研的队伍正呈现出每年不断地迅速增加的态势。我学部学生的考研比例为5%左右,这部分同学需要一年乃至一年半的时间复习准备,对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冲击相当大,而“人性化”的处理方法,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针对这种现象,有两种解决办法:(1)压缩与延后。把实践环节的周期压缩,原本第7学期和第8学期的共28周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压缩到第8学期完成,先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后再补毕业实习环节。(2)降低难度,考研与实践环节同时进行。将考研同学分到同一个毕业设计小组,由指导教师单独给出难度相对小的设计题目,能保证只要能付出相对少的精力,即能完成即可。虽然这两种实践环节教学管理解决方法降低本科培养实践环节的质量,但对于保证其教学环节的完整起到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作用。

4结语

对于应用型院校来说,能够抓好实践环节的执行,能够做好实践环节的管理,将会对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起到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改革,借助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将会提高建筑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正章.重在过程―考察美国建筑教育的启示[J].建筑学报,1999(1):43-45.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3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1问题的提出

毕业设计是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最后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培养学生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建筑管理等方面的一线工作。虽然毕业设计在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在最近几年中,在高职类建筑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产生了诸多问题。

1.1学生毕业设计意识淡薄

因为社会就业的压力,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敷衍了事,投入时间远不够,设计成果利用网络下载拼凑而成。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课程不再有新颖的知识可学,不如到校外的建筑设计院去学的想法,等到相关建筑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时,他们对毕业设计又缺乏进一步思考、探索,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于是整个毕业教学就趋于一种表面形式,管理混乱、松散。所有的这些反映在设计成果上与预期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毕业生专业培养目标大大打了折扣。

1.2教材滞后

我院建筑系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自编教材,已经启用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修改,近几年,很多建筑设计规范都做了相应的修改与调整,这就使得知识跟不上行业发展;另外,教材对有关建筑法律、建筑规范教学内容的明显缺陷。

1.3毕业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脱节

在毕业设计选题设置不够合理,选题与建筑实践脱节,简单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个题目作几届,多年一贯制,未重视因材施教,未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放飞学生的思路,不能很好地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相结合,这样做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约束了学生创作激情,促使学生消极应对毕业设计。

1.4指导形式单一、教师力量薄弱

指导形式单一,都是校内实践经验相对缺乏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毕业设计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在高等职业院校难觅有丰富实践经验、高水平、高学历的设计人才,难以形成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梯队。

1.5毕业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不清晰

在毕业设计最后考核既没有相应标准,成绩评定又不能完全做到公正、客观、合理、科学。对未能达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学生降低要求,都给予“放水”,对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评价持宽容的态度,从而使毕业设计质量达不到预期效果。

1.6毕业答辩缺导向性

答辩时应对学生没有向导性,学生不能很清楚、准确、有效、富有逻辑性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对自己毕业设计过程的设计思路未能进行卓有成效地梳理,答辩时成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机械、被动地一问一答的尴尬模式。这样的教学成果仅是让学生简单、初步地了解了整个建筑设计阶段的过程,却与建筑设计院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要求具有很大的差距,致使一些学生临毕业时对建筑施工图尤其是其它专业的图纸识读能力很差,距离高职教育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2解决问题———教学改革

在毕业设计中涌现的问题,迫使对毕业设计的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提出“产学”一体化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即将毕业设计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加强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打破传统单一的师生互动模式,转换为与业主、合作单位、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共同参与设计的教学模式,在真实的设计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和实际操作能力,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夯实进入建筑师岗位基础。

2.1毕业设计教学内容市场化

毕业设计教学内容顺应市场要求,符合建筑发展趋势,将最新、最前沿的学科知识、建筑规范、法规引入课堂,反映前沿动态,跟上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水平,使毕业生一毕业进入市场就能无缝对接建筑设计岗位,较快进入建筑岗位角色。

2.2毕业设计选题真实化、工程化

对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改革,打破学生按假定任务书设计的相对静态的传统教学模式。毕业设计选题采用真实、具体工程项目,即“真题真做”方式,与建筑设计院联合,丰富毕业设计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尊崇学生建筑梦想憧憬,为学生留有足够的设计发挥空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培养首创精神、提高创新意识,体验真实工程的工作步骤,积聚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经验,达到毕业设计教学目标。

2.3“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合作化

毕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双师制”和“邀约制”教学模式。,聘请校外建筑设计院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与我校校内教师一同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他们实际工程经验的优势,提高毕业生实践运用能力,此外,邀请业主(建设单位)共同参与设计,使毕业设计过程教学中业主(建设单位)、建筑院建筑师、校内教师、其它相关专业等多方参与,在“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中,使学生能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完成岗前的职业培训,实现从学生到建筑院设计人员的实践能力转换,培养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能力,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

2.4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标准化

为激活毕业生学习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实学生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营造科研生产实践的良性发展,配合“产学”教学模式,结合实际工程,对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客观、公正、合理、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成果采用定性描述、定阶段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使评价具有可比性及可操作性;将校外专家、用人单位的评价纳入评价体系,使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与多元性。

2.5毕业设计答辩规范化

毕业答辩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答辩在毕业设计中扮演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这一环节,我们采取实际工程中的建筑评审会模式,学生自己制作毕业设计ppt演示文件向评审专家答辩组汇报(由专业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建筑设计院专家组成),以促使学生能更加敏捷、综合、系统地处理问题,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加快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通过答辩可以了解学生驾驭专业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在考核学生毕业设计成果时,坚持标准,以设计图为依据,尽量体现学生真实的设计水平。对于部分学生未完成毕业设计,或有原则性错误,或毕业设计成果不完整,答辩时概念性错误较多者,学校都要严格执行成绩评定标准。

3结语

“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当程度上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开拓学校与企业间联合办学的新思路。与以往内容单一的毕业设计教学相比较,“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对我院建筑系是一次大胆且创新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改革成果初见成效,对未来毕业设计新模式的开拓创新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作者:万莉彭敏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4

[关键词]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还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科学、准确地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是解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瓶颈的首要问题。高职院校属于培养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等与本科高校存在明显区别。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取得职业认证为毕业考核条件,以培养职业化能力为核心,并通过创新培养方式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1]。

二、专业建设的思路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笔者所在学院2011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本专业主要是针对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情况而设置的。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建筑业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方向,具体的就业岗位包括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员、造价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设计助理、设备运行管理员等,毕业生工作单位主要是建筑设备施工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公司、建筑设计院、市政管网归属公司(如燃气公司、热力公司等)和物业管理公司等,毕业生可获得的岗位资格证书包括设备安装施工员证、造价员证、质检员证、安全员证、材料员证、资料员证、测量员证等。根据以上专业定位的需要,提出本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培养的是面向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生产第一线的精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思路可以确定为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基础和重点,以建筑设备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培养为必要条件和拓展方向,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和特色,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课程建设及其优化整合。

(二)专业建设的核心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建筑设备水暖通和建筑电气方向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领域就业竞争力、相应的择业适应性和灵活性以及未来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可靠保证,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深入调查,及时了解建设行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调整本专业的课程设置。突出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训练,构建以项目导向、工作过程为教学组织特色的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建筑电气等方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使本专业毕业生达到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适应本专业就业所面向的复杂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二,主要能力与辅助能力紧密结合,要突出主要能力的培养。本专业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毕业生的主要能力定位于建筑设备安装施工技术与管理,这是就业的主要渠道,而辅助能力包括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设计助理以及建筑设备系统运行管理。这两种能力需要紧密结合,突出主要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成为建筑设备安装行业、企业稀缺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第三,强化本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动手训练。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能够体现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扩大校外实习基地规模,为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与就业提供平台。在校期间完成建筑给排水工程、供热工程以及建筑电气课程设计,依据真实工程背景完成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和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综合实训,具备符合就业需要的上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第四,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行课程设置与建筑业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要求相结合,资格证书与职业岗位相一致,使毕业生适应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训项目,使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融通。在正常专业教学的同时,能够完成或基本完成职业培训任务,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基本要求,做到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真正互相沟通衔接。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获得大专文凭,同时获得相应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工作后能通过考试取得建筑设备专业贰级建造师及以上执业资格证书,从而为就业和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强化专业适应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很广,可在建筑业企业第一线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可在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从事建筑设备水暖通以及建筑电气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可在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助理工作,还可以在市政管网归属公司以及物业公司等单位从事设备系统运行管理工作。毕业生应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强化专业适应能力,就会不断地拓宽就业范围。

三、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

本专业强调的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应用性,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模块化为基本结构,以专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新技术为主线,优化课程内容,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三个模块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为根本的专业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体现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效果,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突出了人才培养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一)课程体系建设应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

根据建筑设备安装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考建筑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的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生实际,制定突出能力培养,适应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的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施工过程,建立符合行业岗位群需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法

1、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要保持一致

在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应明确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明确就业岗位群。在课程体系中要规定各门课程的界限,避免出现知识介绍的漏洞和重复。教学时要根据课程容量确定,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将建筑设备安装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建议充分体现,从而使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2、课程体系符合职业能力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应进一步加强

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任务。相关课程应以职业岗位课程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以建筑设备工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岗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分析,完成专业知识的解构与重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知识的针对性,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岗位技能训练,突出学生施工过程要素控制、验收环节质量控制、工序交接进程控制的能力培养,形成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实现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构建的有效途径。还要针对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开展精品课建设,从而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影响力,以此来推动教材建设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提高。

3、优化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2]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方面,应考虑以下内容:

1)专业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形成人才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实践教学应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的一致性、实训项目与岗位工作任务的一致性,提高学生质量意识、建筑节能意识和涉外工程能力,突出职业化、实用性和针对性。实践教学过程还应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相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采取专兼职教师相结合,做好实践教学基础建设工作。另外还要努力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2)暑假生产实习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需要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分别利用好大一和大二课程结束后的暑假进行认识与生产性实习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指导教师的统一安排和指导,由学生在假期内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并自主实习,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

毕业设计是使学生真正利用所学开展实质性工作的极好手段。由于学生的毕业设计主要是在校外完成,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院采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进行过程管理,教师除利用系统进行各阶段文档内容评阅外,还采用电子邮箱、飞信和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帮助学生选题并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方法。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一般采用远程交流、指导与控制,因此要求学生在实习现场也要明确现场的指导教师。通过采用双导师制,并以现场指导教师为主进行毕业设计,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4)搞好学生课外学习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小组活动,参加科技竞赛,参加岗位培训,获取相应证书。邀请专家为学生做专题报告,了解前沿科技动态,启迪人生价值追求,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专业生产实践活动,以组织课外专业领域科技竞赛等手段,促进学生开展创新与科研活动效果。这些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学生技能素养有效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力度[3]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项目都有对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在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改造、扩建、新建实训基地。主动邀请建筑设备安装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本专业建设,发挥他们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宏观指导作用。

四、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现过程

本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阶段以真实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通过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达到毕业后能上岗的目的。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优质的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与产业对接,以校企共建的方式创新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具有双师型、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本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得到可靠保证,人才培养水平将会不断提升,更加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

ResearchonSpecialtyConstructionoftheBuildingequipmentengineeringtechnology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LinLi

(Hebei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ofBuildingmaterials,HebeiQinhuangdao066004)

abstract:inthisarticle,accordingtotheexistingspecialtyconstructionproblemsofthebuidingequipmentengineeringtechnology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putforwardtheoverallthoughtsofthespecialtyconstruction.makingcleartheimplementationalmethodofthecurriculumsystemconstructionthoughexpatiatingontheconstructionconceptionofspecializedcoursesystem,finallyanalyzedandsummeduprealizationprocessofthepracticalabilitytraining.

Keywords:buildingequipmentengineeringtechnology;specialtyconstruction;curriculumsystem;capacitytraining

参考文献:

[1]吴云祥.高职高专建筑设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0(6):48-50

[2]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10(11-12):14-17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5

[论文摘要]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分析了影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提出了对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建立质量监控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验证。

一、毕业设计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完成本科教学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对建筑学专业全部理论课程及设计课程学习后的综合训练,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次综合性最强、最接近工程实际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教学环节。我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课程设置在第十学期,共16周,其中包括毕业设计实习2周。

二、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特点

由于建筑学专业不仅需要建筑、水、暖、电等的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包括美学、社会学、(行为)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是具有多学科性边缘学科和运用性学科的特点。一个建筑作品的评判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找到最佳平衡点,拿出最佳方案。所以建筑作品也往往是“一题多解”,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因此,针对建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规范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的质量监控

(一)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原则

毕业设计选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业务要求;(2)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3)面向学科前沿及当前地域环境发展面临的问题;(4)依托学校具有甲级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优势,尽量与实际项目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社会调研和实践。

(二)提前确定毕业设计选题题目

毕业设计应由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中高级职务教师或者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建筑设计院总工担任指导教师。在学院的统一规划下,指导教师必须于第九学期提出选题,填写毕业设计立题申报表,学院成立毕业设计审题小组对毕业设计题目进行审核。题目审核通过后,在第九学期末提前公布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并报送教学办公室备案。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在毕业设计课程中,我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尝试进行了挂牌教学,即:在第九学期提前向学生公布通过审查的毕业设计题目及指导教师名单,在毕业生向指导教师咨询、商量的基础上选报指导教师及设计题目,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挑选,最后由教学办公室协调、平衡各组人数(每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不宜超过8名),力争使所有学生与教师都满意。未通过审查或无人报名的教师不能参加毕业设计指导。

在毕业设计中强调不同专业教师的介入与合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相关学科的渗透和知识的交叉。

(四)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

对于每个毕业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均应制定并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毕业实习指导书以及毕业设计立题申报表,并于第十学期开学第一周内提交。明确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内容和深度方面的阶段性要求,学生需提交设计图纸的内容及数量,并提供必要的设计、研究、创作基本资料等。

四、毕业设计中期阶段的质量监控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了解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能够按计划完成阶段性任务。

(一)严格毕业设计的考勤管理

指导教师要严格按要求对学生进行考勤,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每周指导和答疑的次数不应少于3次,并将每周的指导和答疑时间地点上报教学办公室备案,以方便教学办公室和毕业设计督导组进行抽查。

(二)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分学院中期答辩和学校督导抽查两个阶段进行。

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的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主任由主管教学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由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在答辩委员会下设立一定数量的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由3~4名专业教师组成,且每个答辩小组成员并非每组参加答辩学生的指导教师。中期答辩成绩由中期答辩小组评定。中期答辩成绩不及格者将取消毕业设计资格。转贴于

学校督导组在中期答辩之后也会深入学院调阅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随即抽取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材料,并对其进行面试。

五、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和成绩评定工作的质量监控

(一)毕业设计大评图

为促进毕业设计小组之间成绩的公平、公开和公正,在毕业设计最终答辩前三天将毕业设计最终图纸收齐,由教学办公室负责将全部图纸抹去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后集中悬挂展示,再由毕业设计评图小组双向匿名给出评阅成绩。毕业设计评图小组共由10名未参加本年度毕业设计指导的专业教师组成,每份毕业设计的图面成绩为10名教师分别给出的成绩平均后得出。

(二)毕业设计最终答辩

毕业设计最终答辩前一周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此时,学生应将整理装订成册的毕业设计成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指导教师审阅并写出评语后交答辩小组认定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设计最终答辩。

答辩小组教师应认真听取学生的陈述,全面考察学生提交的成果以及学生在答辩中的总体表现,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定,并及时记录学生答辩的主要内容。此外,学院还专门邀请教学督导组深入答辩小组认真考察整个答辩过程,听取学生答辩,对答辩过程进行监督。答辩工作全部完毕后,答辩小组将评定的答辩成绩及相关报表在两天内上报学院答辩委员会,经答辩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汇总上报教务处。

(三)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由于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筑作品也往往是“一题多解”,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为促进毕业设计小组之间的成绩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对学校拟定的毕业设计成绩考核和评分标准进行了适当的改革,降低了指导教师评分所占的比例,增加了评阅组评分环节,并将中期答辩和最终答辩成绩也纳入到总成绩当中,具体内容和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定,采用百分制。

2)中期答辩:占总成绩的10%,由毕业设计中期答辩小组评定,采用百分制。

3)图面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毕业设计评图小组教师评定,采用百分制。

4)答辩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毕业设计答辩小组评定,采用百分制。

六、实践效果

经过对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院学生在各类毕业设计竞赛中屡创佳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院学子在当今世界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最高规格竞赛——Uia世界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中先后7次获奖;在由陕西土建学会组织的土建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活动中,共38次获奖,获奖率高达69.57%。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6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毕业设计;模式

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理工科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自2014年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在高等学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推进和发展,在青岛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吉林建筑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六所北方院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同时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制约着联合毕业设计进一步发展,所以针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总结和思考尤为重要。

一、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以参加联合毕设的青岛理工大学为例,该校自动化工程学院在2015年首次参加联合毕设,对于学生的选择都是学院指定,没有通过学生申报和筛选,所以学生的覆盖面和积极性相对差些。在第二年的教学改革方案中该院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经过学生自由申报,学院筛选的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每年除了遴选出若干优秀大四学生参加本年度的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还鼓励大三的学生提前参与到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当中去。采取这种方式的联合毕业设计既可保证完成专业培养计划,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接触更多的工程实际课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设计、科学研究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确保多校联合毕业设计选题的高质量和创新性

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和确定,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与否的第一步,毕业设计题目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来自企业,也可以合作开发。但是,对于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这种工程应用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背景和创新性。在确定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后,出题教师要及时与各校沟通,将学生论文题目及摘要大纲、建筑图纸等发给各校,以保证各校的指导教师及其学生对毕业设计课题足够了解。学生在联合毕业设计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出题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便更好的完善联合毕业设计题目。因此,对联合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充分的探讨,尽早确定题目,保证题目的质量和数量,是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三、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评价这些参加多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以及指导教师的工作成果,使之与本校毕业设计环节相吻合是至关重要。通过三年的联合毕设实践经验,我们建立了一套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来衡量评价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评价体系中针对学生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开题汇报成绩、中期汇报成绩、最终答辩成绩、设计图纸质量、指导教师评价。针对指导教师的各项评价指标包括:是否为出题教师、出题质量、学生参与面和积极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成绩。

四、通过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多校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促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

我们通过对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建筑工程各专业的毕业设计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在学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阶段,联合建筑电气及智能化专业相关学校,发挥群体智慧,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设计能力和专业合作能力,教学内容也得以丰富并完善,但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持续的实践探索,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作者:刘胜荣杨世忠崔明辉单位:青岛理工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叶晓甦,曹宇薇,吴书霞,邹开.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土建类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机制构建研究——以重庆大学为例[J].高等建筑教育,2016,(3).

[2]张绢,李雪莲,黄薇,史增录.面向“卓越计划”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5).

[3]章瑾,朱欣尔,侯伟.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探讨——以某大学实验楼工程改造设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154-01

1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1生源质量偏低自1999年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以来,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急剧增长。而名牌与重点院校属于提前录取院校或第一批录取院校,它们的生源质量一般不会因扩招而受到影响[2]。第三批录取的民办院校生源质量因扩招而有所下降。

1.2毕业生就业压力大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且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纷纷改制,减员增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而民办高校毕业生由于基础稍差,理论知识与一本二本院校毕业生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因此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多为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而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提高效益,均要求新进人员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很快上岗工作,而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1.3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带来的教学质量滑坡民办高校由于地理位置、教师编制、福利待遇等因素所限,很难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民办院校的性质也决定了其办学经费完全依靠学生学费,往往很难承受高层次人才引进所需的较高成本。这些不利因素造成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水平教师匮乏,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尽合理,办学水平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层次,长此以往,对人才的培养质量会有较大影响[3]。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2.1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需要民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面向施工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获得注册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要使毕业生能够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4]。

2.2毕业生就业导向的需要鉴于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条件差、生源质量偏低等因素,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与老牌公办学校毕业生有较大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结合毕业生就业方向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使毕业生在就业时能提高竞争力。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实践教学体系整体设计整体设计思路应以培养应用型工程师为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教学为手段,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实践能力培养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

3.2能力培养模块设置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不同,土木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可以按施工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三个模块进行设置。施工管理方向能力培养以工程现场施工员、技术员等为目标,工程监理方向能力培养以建设工程监理员、质检员等为目标,工程造价方向能力培养以工程造价员、招投标人员等为目标。学生毕业时应能够具有相对应岗位技术、管理人员应具有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

3.3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群设置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大胆改革,原有教学体系以课程为主线的培养模式。建立“基础够、口径宽、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基础课程以“够用”为基本原则,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学。

施工管理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房屋构造等理论课程为基础,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测量实习、土木工程材料试验、生产实习等实践课为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毕业生具有施工放线、现场组织管理、材料检验试验等能力。

工程监理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制图、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监理等课程为基础,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设法规案例分析、工程监理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为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工程造价方向课程设置以建筑制图、建设法规、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课程为基础,工程造价课程设计、招投标课程设计等实践课为能力提升的课程体系。

4教学改革的实现

4.1设置综合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将不同课程的课程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进行,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以办公楼为对象,设计整套建筑施工图,后续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再以该办公楼建筑图为基础进行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时仍然以此办公楼来进行,工程造价和招投标课程设计也以此设计为对象来进行。这样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到的不是几门独立的课程设计,而是整个设计、施工、招投标阶段的有机整体的练习。以此模式来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4.2校企结合、共同培养民办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缺少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一方面可以将工程师请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放到工地,让学生在施工现场学习各类施工技术、熟悉各种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

4.3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民办高校教学计划必须突出自身特色,教学计划应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更好适应当前国内用人单位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基本能力的要求。教学计划可以实行“3+1”人才培养模式,即将四年本科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三学年的课内集中理论和实践教学(1~6学期)+1学年的下工地顶岗实习(7~8学期),第八学期毕业设计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指导教师+工地指导工程师,可以以实习岗位工作作为毕业设计题目来源,将毕业设计脱离原来单纯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

5结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素,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前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关键;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此外,土木工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还涉及教育理念、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资金等方面诸多因素,要切实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国芳,叶建军,张平乐,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102~104.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8

通常情况,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将简历发给企业。所谓简历,就是求职者生活、学习、工作、经历、成绩的概括。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建筑类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建筑类简历一:李XX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9岁(1981年1月1日)居住地:深圳

电话:139********(手机)e-mail:

最近工作[3年2个月]

公司:XX建筑设计事务所(500人以上)行业:建筑/建材/工程职位:建筑工程师

最高学历

学历:硕士专业:建筑学学校:同济大学

--------------------------------------------------------------------------------

自我评价

1.性价比高:多设计院工作经验,已获得一级注册建筑师证

;2.效率高:吃苦耐劳,能熬夜加班,工作效率质量放第一;

3.综合性能好:身体好,熬夜加班摧不垮,有坚强的意志和体魄;理论基础好,建筑学科

班出身,基础坚实;实践经验好,在设计院做了多年理论联系实践的工作;涉猎广泛,除了建筑和规划,对房地产业和国家经济规律同样熟知。

4.人缘好:团结同事,联系同学,求学于名师,广交朋友,有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强。

5.沟通能力好:理性听取,感性表达;性格稳重开朗,乐观向上。

6.组织协调能力好:担任工程主持,负责与甲方沟通,并管理设计团队,协调建筑、结构、

水、暖、电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完成完整项目。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内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房地产开发,建筑/建材/工程目标地点:深圳

期望月薪:20000-29999/月

目标职能:房地产项目/开发/策划经理,建筑工程师

工作经验

2007/7--至今:XX建筑设计事务所(500人以上)[3年2个月]所属行业:建筑/建材/工程建筑设计室建筑工程师

设计前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后期服务。工程主持,负责与甲方沟通,并管理设计团队,协调建筑、结构、水、暖、电各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完成完整项目。

教育经历

2005/9--2009/9同济大学建筑学硕士

2000/9--2005/7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建筑类简历二: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江门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江门身材:170cm?kg

婚姻状况:已婚年龄:46岁

培训认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施工管理、工程预结算、甲方代表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技术监督、监理工作等

工作年限:24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1983-1985承建恩平市桥园新村6层住宅施工管理工作

1985-1990海南三亚市府办公大楼、市委招待所、国际大酒店施工管理和预结算工作

海南三亚市水泥厂施工管理工作

1991-1992南海市南海糖厂6层住宅施工管理和预结算工作

1993-1994广州市天河区嘉怡苑28层框剪结构施工管理工作

1995-1996广州市火车东站土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

1997-1999恩平市二建集团公司技术部工作

2000-至今江门市中央储备粮粮库钢架结施工管理工作

江门市派力士运动器材厂房施工管理和结算工作

江门市丽苑6层住宅裙施工管理和结算工作

江门市宝源么托车配件车间二层厂房、办公大楼施工管理和结算工作

江门市中天国际17层商住楼预算和施工管理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1982-07-01

所学专业一:建筑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198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专业证件:中级施工员、中级质安员上岗证,中级预算员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一般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从事建筑业20多年,曾经承担高层、一般民用及大中小厂房建筑施工管理及组织能力和预结算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

个人联系方式

建筑类简历三: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

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53cm?kg

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2岁

培训认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室内设计师 设计/广告类展示设计

工作年限:0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花都

个人工作经历:08年1月华浔品味装饰公司实习生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州南华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08-07-01

所学专业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05年9月至08年7月广州南华工商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英语二级、计算机一级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较差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吃苦耐劳,诚恳认真,擅长CaD作图,3D效果图,室内设计等,掌握基础的工程预算。

详细个人自传

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在担任学习委员的过程中,我学到了组织和管理的能力。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9

[关键词]联合培养;建筑学;毕业设计;教学方法

[abstract]architecturespecialitygraduationdesignisforstudents'comprehensiveabilityexamination,studentstoparticipateinsocialpracticeisthelastlesson.thequalityofgraduationdesigniscriticaltothesuccessofarchitecturespecialityteachingintoacomprehensivemeasuretoevaluateteachingandthelevelandqualityofthesign.Liaoningengineeringtechnologyuniversityarchitecturespecializedgraduationdesignsteeringgrouphasbeencommittedtothearchitecturespecialityoftheteachingreformofgraduationdesignresearch,putforwardandpracticed"jointtraining"thisnewteachingmodel,withmoreprofessional,moreuniversityjointdesignasthecore,combiningsocialforcesasthepremise,andwiththestudentsasthebasicarchitecturespecialitygraduationdesignmode.aftermanyyearsofexploration,notonlyinthegraduationdesignteachingbreakthroughinthebasictheory,andinteachingpracticeagainstarchitecturespecialityofgraduationdesigncharacteristicsofaseriesofeffectivereformmeasures,seizethegraduationdesign,theselectionofsubject,intermediateprocess,finalevaluation,andotherkeylinksingraduatesanall-round,multi-leveltraining,teachingqualitygetimprovedsteadily.

[keywords]jointtraining;architecture;Graduationdesign;teachingmethod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设计要求”与“社会需求”间的落差

大多数高校中的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进行的情况却是相当令人不满意的。学生一则为了就业不得不把精力丰要放在社会实践上,二则抱着学校课程再没有多少新鲜东西可学,不如到设计公司去实践的态度,对设计课题缺乏研究,对自身缺乏更高的追求,反映在设计成果的质量上不尽如人意。

2、“类型设计”与“社会实践”间的矛盾

建筑学的设计课程设置一直沿用“类型设计”的教学方法,即在大学五年的设计课程中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类型的设计,通过由简入繁的教学安排,使学生逐步掌握与领悟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毕业设计也不例外。教学内容的主要切入点依然是平面功能组织、建筑造型等传统内容。教学方法也与课程设计大同小异,缺乏新内容和新方法。

3、“命题规模”与“实际项目”的差异

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较多地强调了建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题目的设置普遍面积过大,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忙于应付复杂的题目中各种场地、功能、流线的矛盾,而对建筑的空间、造型、尺度比例、细部与构造等问题推敲不足,导致在有限时间内的设计深度不够,难以面对参加工作之后的设计深度要求。

4、“教学管理”与“工作压力”的冲突

由于目前各大高校在毕业设计前期都有设计院实习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就学生而言,在毕业设计阶段为了联系个好的设计院,有个好表现往往造成没有多少时间投入毕业设计,这一点在我校表现得也很突出,这也使得教学管理的工作加大。

“联合培养”毕业设计教学实践

在本科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中,绝大多数高校是由一名老师带数名学生,忽视各学科理论、各高校理念之的交流,导致学生视野狭窄,不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应用型的人才。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联合毕业设计应运而生。本文以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的相关教学实例,探讨联合毕业设计的多种形式。

联合不同专业

我校建筑学系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实行老师分组合作的模式,使学生得到了更科学的建筑设计指导。建筑学毕业设计与建筑工程、建筑环境和给水排水工程等3个专业均有密切联系,四个专业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个建筑设计任务。这种跨专业毕业设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毕业设计协作的需求,使各个学生能够理解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所有内容,为今后的设计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联合不同高校

近些年各大建筑院校相继启动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如“2008七校联合毕业设计”,题为“城市建筑的更新与再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工业博物馆群设计”。联合设计的开题、中期汇报和最终评讲安排在不同学校,各校老师针对设计课题准备了讲座,增加了各校师生的接触面和交流机会。在各校学生的设计中,体现出各自不同的设计理念和特点,如有的重视空间形态,有的侧重于设计的深度,有的致力于世博会期间的组织和利用,这样多校的联合设计起到了将各校资源最大化的作用。类似上述情况的还有“2007六校联合毕业设计”、“Ua城大学校园概念设计”等。自此,许多一般建筑院校也开始陆续进行联合毕业设计的尝试。

建筑工程管理的毕业设计篇10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不仅在实际工程领域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而且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文章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论述了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钢结构、工程管理、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沈阳建筑大学近几年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解决困难的方案,并介绍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表明:Bim技术不仅可以完全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且将Bim技术融入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已势在必行,且效果明显。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类课程;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tV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6104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被誉为建筑业变革的革命性力量,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1-3]。该技术利用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整个周期过程中进行数据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4-5]。除此之外,Bim还可以为开发商、设计院、施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筑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Bi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得到建筑业界的广泛认可。

建筑类高校如何将Bim技术引入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笔者认为,Bim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对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以目前的教学方式培养人才,在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很难满足现在建筑工程的要求,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将Bim技术引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的特点,将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课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6-8]。

将Bim技术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对教学本身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但如何将Bim技术融入目前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探索。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以下简称沈建大)为例,详细介绍Bim技术在建筑类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阐述在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及心得体会。

一、Bim技术在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制图是一门具有很强践性的课程。就其学习内容而言,并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深奥的理论。要教好这门课程,教师应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较好的空间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未引入Bim技术之前,沈建大和许多高校一样,都是采用与autoCaD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讲授这门课程。在学习和使用autoCaD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国家制图标准的掌握能力。但使用autoCaD建模耗时长、精确度也不高,学生在学习期间主要是运用autoCaD软件来绘制建筑和结构的二维图纸。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上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对沈建大学生学习成果的调查发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训练之后,学生阅读平面图的能力还不强,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平面图,学生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很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形。

为此,沈建大积极开展对Bim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首先对讲授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然后以研讨会的形式制定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最后逐步将Bim建模技术引入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从授课质量角度来看,在建模过程中,Revit三维建模软件比autoCaD软件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并且在精确建模的基础上,Revit建好的模型与模型的二维平面图完全对应,这使得看似“枯燥”的二维图纸变得生动起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因此,将Bim建模技术引入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也使学生对识图建模的学习效率更高,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

二、Bim技术在房屋建筑学课程中的应用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其中包括房屋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以及构造方法等。房屋建筑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抽象复杂,并且知识点零散繁多。该课程在沈建大的开课时间是大学二年级,这个时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因此,学生很难消化吸收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

沈建大过去把房屋建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两方面。其中课堂教学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讲授知识点。就讲课内容顺序而言,这种方式合情合理,符合建筑的建造顺序。同时在讲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当堂课所讲的内容。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有较大的缺点,授课教师一般用二维图形来讲授房屋建筑学相关的知识,通过二维图片以及课本上所讲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三维模型。这对专业知识储备较少,工程实践经验不多的大二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此外,沈建大同大多数高校一样,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时间较短,一般为一个星期。这对刚接触设计的学生来说,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

近年来沈建大将Bim技术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上述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课堂上授课教师通过使用Revit建模软件将所讲内容以一个三维立体的模型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了课堂上对房屋建筑学相关知识的储备,以及之前应用Revit的操作使用,学生就能较顺利地而且高质量地完成课程设计,从而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说,沈建大将Bim技术引入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中,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Bim技术在钢结构课程中的应用

沈建大有关钢结构的课程主要有钢结构设计原理和钢结构设计两门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设置,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钢结构材料、构件和连接的基础知识,理解钢结构分析的原理。而钢结构设计课程则是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后续,是建立在学生对钢结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钢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门课程。

可以说钢结构课程是难度较大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不但涉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力学的基本知识,还与设计相关的规范联系紧密,并且还要受到教学进度安排等因素的影响。以沈建大为例,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总学时为46,比混凝土相关课程少了十几个学时。而之前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上文也有提到,这里就不做详细分析。沈建大也安排学生去当地的钢结构施工现场实地参观,并有专业人士讲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施工现场通常距离学校都较远,去现场参观耗时较长。且现场参观对学生自身安全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现场参观的次数不会太多,一般一学期只有一次到两次,每次人数也有限制。要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达到预期效果很难。

而Bim技术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某一方面表现得较为突出,而是在多方面。例如,在钢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Revit软件,建立标准钢框架以及型钢部分构件的模型十分便捷。同时,Revit软件构建的模型,还可以无损导入同属autodesk公司的navisworks、manage等软件,实现4D施工模拟。这样就相当于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模拟施工现场的实地参观,而且还能达到学生亲自去施工现场实践的效果。在建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钢结构的构件如何按照规范建立起来,并了解构件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在整个模型中所起到的作用。2015年以来,沈建大就已经将Bim技术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目前该课程的教学课时没有改变,但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之后,的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学习内容繁多复杂的钢结构课程时能得心应手。

四、Bim技术在工程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是沈建大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能绘制工程流水施工以及网络计划,合理选择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表,阅读施工现场平面图等,培养学生发现、分析、研究、解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从事建设工程目管理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本科教学中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应用性的课程。沈建大对该课程教学非常重视。

从专业知识学习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偏向管理类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式是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主要以板书的形式讲授知识点,过分偏重学生对理论细节的掌握。加上该课程教材文字较多,多为叙述讲解。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大,积极性不高。为此,学校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与当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即应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掌握工程管理相关的软件,如Revit,p3等。另一方面,这些软件可以构建三维可视化动态仿真工程,可以模拟各种工程案例,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工程管理课程的理解。学校把Bim技术引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Bim技术实现了施工可视化仿真教学,使学生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现场施工的氛围。同时,将施工进度安排,以及各部分的工程造价在构建的Bim模型中体现出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工程项目管理的运作理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起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最后也是耗时最长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制图、理论分析、结构设计等。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土建设计和施工内容、施工全过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也熟悉相关规范准则,为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毕业设计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于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由于毕业设计开始于大四下学期,这段时间有的学生在找工作或准备研究生复试,因此要学生完全静下心来做毕业设计很难。这就需要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作一些调整,甚至作一个比较大的改变。沈建大将Bim技术应用到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以及一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四学生对Bim技术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也具备熟练完成建模的能力。因此,沈建大将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以实习的具体工程为实际施工案例,然后应用Bim技术将施工流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作为毕业设计成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全部采用Bim技术进行毕业设计,并且在答辩环节增加与Bim技术相关问题的比重。

将毕业设计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的方式,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系统地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结语

Bim技术在传统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即将课堂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确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建立可视化三维模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起来

,起到模拟实践的效果。教师应用Bim技术将书本上抽象的专业知识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因此,将Bim技术应用到相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mingSUn.UKnationalBimstrategyanditsimplementation[R].iCCRem,2014.

[2]郑琪.Bim的深层内涵与未来趋势[J].土木建筑信息技术,2010:106-108.

[3]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赵红红.信息化建筑设计――autodeskRevit[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陈延敏,李锦华.国内外建筑信息模型Bim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城市,2013(10):72-76.

[6]范.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阶段4D资源动态管理[D].北京:清华大学,2010.

[7]刘凤泰.关于实践教学改革的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17(4):6-10.

[8]克里斯托弗・帕韦尔科,阿兰・D・切西.当今大学本科课程中的Bim课程[J].建筑创作,2012(10):20-29.

abstract: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technologynotonlyhasgreatpracticalvalueintheengineeringpractice,butalsohasawideapplicationspaceinuniversities’talenttraining.thispaper,taking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asanexample,discussedtheapplicationofBimincoursessuchascivilengineeringdrawing,buildingarchitecture,steelstructures,projectmanagement,andgraduationbinedwiththedifficulties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facedwhenintegratingBimtechnologyintothecurriculumreform,thispapergavesolutionstothedifficultiesandsetforthsomeachievements.theresearchshowedthat,Bimtechnologycouldfullybeintegratedintotheteachingofspecializedcurriculuminarchitecturaluniversities,andthisintegrationwasimperative,andtheeffectwasob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