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十篇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十篇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6:05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1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音乐课堂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同时要求教育也要随之提升。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那么,想要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加强教学效果需要采取哪些手段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总结得出,多媒体的应用方法的掌握和多媒体应用原则的把握是实现多媒体促进初中音乐教学的根本。

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模拟应用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模仿营造不易理解或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或环境,可以依照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的画面或者联想画面,这种方法能够加强音乐教学的效果,加强学生欣赏音乐之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构建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形成对应的课堂气氛。比如在欣赏《唱脸谱》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回顾自己所了解知道京剧中有哪些脸谱,并且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在学生说出几个之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出京剧中的脸谱,帮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了解歌曲中的脸谱代表。另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歌曲中人物形象对应的历史故事与性格特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从形象和感知上理解音乐内涵,可以体会歌词中人物特点的唱腔和表达。

(二)辅助欣赏

初中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有很多需要在音乐欣赏中体会出来的情感不能通过语言秩序表达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表现,以此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在欣赏《新疆之春》的时候,我在网上选取一些新疆优美风景的春色图片,结合音乐一起展示,让学生能够声色具备的欣赏音乐,可以有效的加强对音乐内涵感情的理解。在欣赏《梁祝》的时候,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从俩人相识,相爱,生死离别,再到化蝶整个过程凄婉悲凉,荡气回肠,用音乐诉说故事,表达生死离别,爱意绵绵的气氛,同时也是音乐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这种方法要比教师单一的讲解效果好得多,在课前我还在网上搜及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和音乐课程的内容相结合,进行设计使用,很好的融合到一起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不易理解的音乐转化成可以观看的图像画面,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可以减轻教师的语言表达压力,对教学中的疑难点解决也很有帮助。

传统的音乐教学,几乎都是教师说教,或者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这样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依靠多媒体能够增大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果。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之前是使用磁带播放,先在运用多媒体电教不仅能够轻松简单的选择使用内容,另外播放效果也更为清晰流畅,在节省时间的同时,提升质量。在欣赏《十面埋伏》的时候,课前我将音乐设置成完整和部分播放两种形式,在课上对于重点分析的片段我就带领学生反复聆听片段,加深印象,深化理解。

(三)直接运用

最好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兴趣的教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是接受欣赏,产生兴趣的基础,学生对传统的教师演唱或者磁带播放已经没有兴趣。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所有学习欣赏的音乐播放给学生听,这样既能够直接表达出音乐情景和内容,还可以渲染音乐情感氛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内涵。

再有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总结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情况,演奏乐曲的主要乐器,然后再往上搜集这些相关内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一一展示给学生,并且配上文字讲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发展历程,音乐的知识内容。音乐不同与其他学科,他可以任意的反复,选择,可以依照情感浮动选择欣赏,强化感情认识。只有完全与情感共鸣才能够吸引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实现音乐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这些总结出来的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使用。适当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更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有益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实现全方面发展。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于音乐课堂的时候,要强化他在音乐课堂的积极效用。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运用要求

新课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促进学生加强音乐体验有主导思想。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赏析,鼓励学生发表自身对欣赏音乐的感受,要强化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地位。

(一)以学生为主体

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听课的地位,在课堂上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音乐与其他科目最大的不同就是,音乐是形象性和情感认识不确定的感性欣赏对象。《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就说明要加强对学生感受的重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

(二)教师作为主导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灵活性,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是教师主导地位的一种体现。

三、结论

通过对初中音乐课堂及学生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课堂的有效应用及良好效果,最后着重强调要坚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实施音乐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曹烨姣,《引导参与,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小学音乐教育》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艺术现状

初中的音乐课程虽然不是重点教学的科目,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音乐素质的提升。通过实际的了解能够发现,一些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是对音乐课程的兴趣却不是很大,这就和教学的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就比较重要。

一、初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相关要求分析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对于初中的教育由于受地域差异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教育水平层面也会有着诸多差异,这样对于音乐教学方面也就存在诸多的问题,有不少教育机构对初中音乐教学没有重视。音乐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由于缺乏动力所以教学效果也不佳,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评价标准,这样在教学上就比较乏味,吸引不到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向学生阐释深层次的音乐教学艺术。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相关要求分析

对于初中音乐教学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这样才能和现阶段的教育需求相结合发挥积极作用,首先要能够将音乐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活跃学生在音乐艺术欣赏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能对音乐知识及背景能有更多的了解,并让学生对音乐创作的情境加以体会。不仅如此,还要能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和学生积极的交流探讨,并积极营造出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的思考音乐问题,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探究

(一)对初中音乐教学的艺术探究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教师的备课艺术层面分析是音乐教师必备的工作内容,也是保证课堂效率的重要基础,对于音乐教学的备课艺术要能有原则及条理的进行。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资料,在符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下将课堂教学的气氛通过科学方式加以活跃。初中音乐的语言艺术层面,这也是音乐课程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能够科学合理化,老师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全面的认识,将语言艺术和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和学生的实际能契合。通过音乐的语言艺术能够在实际上课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全心的投入到教学当中,这就需要正确运用音乐语言,从而加深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全面了解。

(二)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媒体教学的艺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让音乐教学的艺术得到展现,更好地引导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使原本枯燥的教学能在多媒体教学艺术的作用下得到转变,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三)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发声训练艺术层面来看,音乐艺术的实现是需要通过嗓音进行传达的,嗓音也是最为奇妙的乐器,对嗓音的运用主要就是对发音原理的利用。通过共鸣腔体能够调节出不同结果的音色或是音质,在发音训练层面严格实施才能够自由调节共鸣腔体,人的嗓子在生理结构以及发声原理上是一样的,但学生所具有的发生特点却有着诸多的不同,而发生的训练原则是每个音都要和发声原理相符合的,发生训练对学生的发声基础有着很大帮助,并有助于对学生唱歌习惯的养成。所以对学生的发声训练艺术因材施教,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四)充分重视初中音乐的创新教学。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挖局出教学方式的独特性,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艺术要能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习到打击乐器的时候,在对不同种类的打击乐器进行讲解后就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喜好进行选择打击乐器,对音乐教科书中的科目进行演练,这对学生的音乐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的音乐教学艺术的探究要能从多方面进行,音乐自身的艺术性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进行呈现,并深入地了解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音乐。在不断的练习下对学生的发声等一些基础技巧加以培养锻炼,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群.上好鉴赏课,培养初中生的音乐乐感[J].知识窗(教师版),2014,(10).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27-01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口号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改革措施铺天盖地地砸下来,音乐作为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审美观,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却始终没能使老师和学生敞开胸怀来拥抱音乐的教学。这主要反映在:1、学科课时少,典型的形式教学。其一,因为音乐不属于主科,肩负升学压力的学生不予以重视,其二迫于应试教育残余的影响,以升学率为办学宗旨的学校,荒废对美育教学的建设。学校总是在前两个学年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或者干脆不开,少得可怜的音乐课时还经常无缘无故,有意无意地被其他科目的老师强行占有,初三则因全力攻克升学考试取消音乐课的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形同虚设。2、教学局限性强。因为课时少,重视不足,导致教师上课的局限性很大,只能拘泥于课本的知识,要在有限的教学实践内完成教学任务,老师想要创新也是力不从心的,因此课堂上就成了单纯讲授乐理知识,和忽略音乐和美的体验与享受了,老师赶课都赶得焦头烂额了,哪里还有时间去谈教改。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设备落后。在赶课中,教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的照着音乐书展开教学,遇到实践的部分甚至直接跳过;由于学校对课程的不重视,而导致教学资金没有办法投入到音乐教学的建设中来,教学中所需的音乐设备,都由于资金的短缺而落后不堪,部分学校配有录音机,有的学校甚至是老师直接演唱,只有少部分学校是配有多媒体功放等的教学器材,这样就使得音乐课堂变成欠缺声音的甚至是无声的课堂,加上老师对音乐感受分析的直接性言传,导致了学生缺乏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的教学策略

1、重视学科建设,适当增加或者加强利用现有课时

学校和老师应该要加强对初中音乐课程的认识,明确音乐教学的重要性,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和学校教学活动的实际,适当增加或者加强利用现有的课时。要创造以老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丰富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一改传统生硬死板的教学模式。如上课时,要给课堂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不再是要求学生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课,可以尝试把桌椅围成一个大圆,或者若干小圆(按自由分组的形式),甚至不要桌椅,随性的席地而坐也行,这样一来为教学中的小活动和小表演都腾出了足够的空间,二来还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音乐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东西,因此课堂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和音乐一起成长和进步。

2、加强课堂延展性的建设,重视音乐欣赏和领悟

由于课时不足和老师过于依赖于教材的缘故,音乐的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初中的音乐教学不应过分重视乐理知识,而是把侧重点放在对音乐和美的感悟、体验之上,明确了这一点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设计中就要做到有的放矢。立足于课本,严格抓好课本原有的实践欣赏,如在欣赏《龙船调》时,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当中的感彩,可以让学生自发组织表演,其中需要一个男生要扮演驶船的艄公,一个女生来扮演要渡河的女孩,两人要跟着音乐发展的指引,来做无声的表演,表演之前可以为学生播放潘长江《过河》的小品作为参考。此外还要加强一些课本之外的音乐体验和欣赏,老师可以去搜集古今中外的名曲名调,专门设置这样的欣赏环节,让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一切事情,心中的一切杂念,身心放松地来感受一下音乐,就如同在班上开了一次小型的音乐会,一方面可以让总是心弦紧绷沉溺在繁重的应试学习力的学生得到一次舒缓压力的机会,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学会欣赏音乐,这种能力对于以后步入社会的社交是非常有用的。还可以在班级里举办小型演唱会,让同学们上台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然后评出班级的超级小歌星等,总之,侧重对音乐的欣赏和领悟而不是纯粹的乐理教学才是初中音乐课应该践行的方向。

3、升级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音乐是一种思维上抽象的东西,需要较长时间的修养,才能很好地体会出音乐的美。教学的硬件设施可以很好地把音乐这种抽象的思维转嫁于具体的实物上,让学生能有一种直观的感受,便于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最好还应该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室,配齐各种可能的乐器,让学生能全面的接触和认识每种乐器的发音,也便于学校各种才艺活动的组织和排练,此外学校还可以创建课后兴趣小组,用以发掘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天分。

三、结语

对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视和改革都还有待提高和完善,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的音乐教室,应该明确音乐教学的意义,侧重对音乐美的欣赏和体验,使得音乐作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不断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8期.

[2]房冉冉.《浅谈初中音乐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6期.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4

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能力音乐作为人类艺术中最早产生的艺术种类之一,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并随之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音乐教学在学生的人格教育以及美学教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各级教育中地位显著,我国的初中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美育环节,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音乐教育具有美学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并从一定的程度上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人格基础。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在给学生艺术感染的同时,能够通过音乐和歌声表达情感和思想,使学生能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开拓自己的眼界,提升自己的想象空间。音乐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人格与创新能力,较其他学科单纯的训练以及知识讲解的方式,更能开放学生的思维能力。身处初中阶段学习的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较高,在意识培养方面更加易于接受。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能够鼓励学生不断的通过自身实践发现事物、理解事物,并提高自己认识事物的能力,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可见,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

二、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点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从教学观念上摒弃糟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或“放任式”教育形式,将创新教育融入到日常音乐教学当中。在传统教学形势下,学生已经适应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独立思考与创新意识不强,甚至在教学过程中放弃思考和创新,对学生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创新与独立思考能力。为此,在初中的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主动的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与创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求知欲,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性教学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有技巧的留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同时,避免学生由于思考方式偏离出现思考问题。学生在启发式教学中,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到知识,激发了对知识的渴求,改变往日学习中的不良习惯,提升学习技巧,增加学习动力。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初中学生具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进行音乐教学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体验对音乐中的情境与感情进行自行的想象,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一部分较为深奥的内容,无法通过学生自身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的办法进行讲解,此方法不单能使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也能够提升学生通过想象力与现象空间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枯燥感与疑问,促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学习。例如,在进行《春之声》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想象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到春天的景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在空白的课堂上融入进春天的场景中,此时学生对《春之声》的理解则会更为透彻。并从中学习到如何通过想象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手段也随之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教学形式,提升音乐教学效果。现代的教学方式与技术中,电子与网络技术的应用较多。例如,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教学时,对黄河奔流的气势,可以通过视频形式进行展示,在课堂上播放黄河奔流的视频,学生能够在音乐的播放与视频的播放中,直观的感受到黄河的气势。更深层的理解《黄河大合唱》中对黄河气势的体现,使学生在学习与演唱过程中能够在脑中描绘出在黄河的画面,对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演唱带来更为感官性的感受,进行京剧等国粹戏曲的教学时,可以将京剧使用的乐器、行当等基本的内容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在京剧中,常用的乐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管弦乐与打击乐,管弦乐中有京胡、唢呐、笛子等,而打击乐有板、单皮鼓、堂鼓、铙钹等。教师可以将上述乐器进行图片展示,并与生活中常见的乐器进行区分,易于学生理解。行当方面,教师也可将京剧中个行当的图片制成幻灯片,通过图片的搭配和比对,总结出京剧演出中较为常见的行当。通过直观展示的形式,能够弥补音乐教学对场地的限制,也可以将学生带入身临其境的环境当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对音乐内容产生更好的理解。

三、总结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人格教育与情感教育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无拘无束的气氛下,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具有创新特色的学习习惯。并从音乐课堂中延伸出来,将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发散到所有学科的学习当中。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摆正心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手段,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能够在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摒弃传统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掘学习的乐趣,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萍.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06(18):460+491.

[2]赵秀娟.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2,06(18):158.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5

关键词:欣赏能力;欣赏教学;教学目的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39-02音乐欣赏教学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对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有巨大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感知音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体验情感,从中得到审美情趣,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并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陶冶情操,增强其表现与创造音乐的愿望。

1.欣赏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扎实,一开始就给他们欣赏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显然不合适。我往往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声乐曲入手,声乐曲结构简单,而且配有歌词,相当直观,歌词与旋律情绪的搭配十分贴切,使学生容易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向器乐曲过渡。因为器乐曲比较抽象,没有歌词让学生理解和参考,要求学生以对音乐旋律的感受来想象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器乐曲可以先从小作品或者独奏曲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比较大型的合奏曲和交响乐,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2.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音乐是最能深刻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更能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类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除聋人之外,人类都具备欣赏音乐的本能。然而,单凭这种本能去领会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概括起来,一方面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及乐谱读法等。有了这些知识,即使是很简略地知道一点,也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音乐。另一方面,力度和音色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力度越强,音乐就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就越缓和、委婉。音色好像绘画中的颜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特定的音色跟内容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听懂音乐就要努力做到:提高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的能力,提高对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的混合音色的理解能力。

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欣赏者了解音乐的外部形式,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3.学科联系,引起共鸣

初中的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在教学上可先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流域的风光,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让学生了解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的生活?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通过衣衫褴楼的纤夫形象和后面豪华船只形成对比,反映出当时俄罗斯劳苦大众他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由于在听觉艺术中渗透了视觉艺术,因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结合学过的劳动号子,用"哎呦嗬""嗨呦"等词配上合适的节奏型创编乐曲,以此来表现船夫们的劳动情景。这种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4.掌握学生情况,把握欣赏层次

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音乐欣赏应根据学生层次确定。初一学生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学习,缺乏音乐基础,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因此,在给初一年级上音乐课时,应注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音乐课,激发音乐欣赏兴趣。也可以通过组织观看青年歌手大赛、欣赏名曲名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初二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应结合学生身心变化的特点,适当加大音乐欣赏难度。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让学生根据感受初步划分音乐段落,然后教师再总结讲授奏鸣曲式的结构;欣赏《春江花月夜》,可让学生听辨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分辨不同乐器,了解创作手法并背唱主题,等等。初三的学生心智发育已较成熟,音乐知识的掌握也较系统。在音乐的欣赏上可以让学生分辨四声部合唱,了解交响曲、歌剧特点等,并把初中所涉及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5.以视唱为本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视唱欣赏曲谱,不仅可温习有关乐理知识,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欣赏活动之中。在欣赏前,让学生们随琴视唱歌曲的全部或部分曲谱及歌词,特别像《魔王》这类具有戏剧性情节的歌曲,可将不同人物的唱段分组或分角色进行演唱。以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再如欣赏乐曲《龙船调》时,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默念旋律再请个别学生现场演唱,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点评和指正,并给学生做示范演唱,最后让学生集体视唱。如果教师使视唱练习贯穿于欣赏的初始阶段。对于克服"瞎唱"现象,减少"谱盲"。显然大有益处。

6.共同体验学生参与音乐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科学分析;测评方法

《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强调了教育应遵循学生的天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集审美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为一身的音乐教学,不仅要保持其感性、激情的教学风格,更需要科学教学,对症下药。但要做到科学教学则需要借助《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通过精确评估教学效果,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艺术素质发展状况,做到“测评促教、科学育人”。

一、寻找问题,客观分析

(一)寻找问题

我们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为基准,制定了一份师生自评答卷。通过整理答卷结果,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初中音乐课每周安排1个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刚被吸引到课堂上,教学活动就要结束了;(2)学生音乐课无关升学,可有可无;(3)除合唱团外,其余音乐类社团活动的开展不尽如人意,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二是活动内容陈旧;(4)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5)学生的音乐特长极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被挖掘出来,学生的音乐特长主要依靠家庭的早期培养。

(二)分析成因

1.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初中生乃至学校和家长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在学习精力分配方面,直接关系到升学的主科自然占用大部分有效学习时间,投入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学习时间必然减少,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

2.无论是音乐鉴赏还是课堂学习,是需要音乐技能作底蕴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扎实,既存在学习新知识的困难,也无法欣赏音乐,更谈不上获取音乐熏陶,因此很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的情况。

3.缺乏相匹配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或没有将音乐纳入自己的学习计划,客观地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营造。加之,无论从师资配备还是资源投入上都相对较少,导致音乐类社团发展止步不前。

4.缺乏对音乐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目标不明确或好高骛远,没能认识到音乐学习对自身文化修养、个人艺术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初中音乐教学没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音乐才华的平台,一次课堂教学游戏不足以挖掘学生的音乐特长,大多数学生对自身音乐特长没有形成清醒的认知。

通过分析问题的表面原因和潜在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初中音乐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不仅需要融入艺术性,还需要将教学构建在科学的教学研究之上。

二、测评促教,科学育人

在以上问题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环境,本着“科学育人”的理论,可以从五个方面完善初中音乐教学。

(一)丰富课外活动

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网络交流平台来延长教学时间。为保障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可通过课外音乐学习小组的方式,既有效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又使全班学生尽量保持同步的学习进度。音乐学习小组包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器乐、声乐等,以学生音乐兴趣作为分组原则,鼓励每个学生都加入学习小组,以提高学生对课外活动的参与度。

为提升音乐学习小组的学习功能,还可利用网络资源,创建班级音乐学习共享网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上传和下载学习资源,并为不同学习小组提供相应的补充知识。同时,创建音乐学习博客,由师生共同执笔,介绍与教学相关的音乐知识、探讨音乐学习体会,旨在正面引导学生学习音乐。

(二)夯实音乐技能

初中音乐教学涉及识谱、声乐等基础音乐知识,这些知识及其涉及的技能是音乐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即使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若缺少相应的音乐技能,学生也很难解读出作品之美。故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强化其音乐技能。

另外,为使夯实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可增加互动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边学边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氛围。如,在教学《青春舞曲》《友谊地久天长》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时,可增加“带动唱”环节,由前奏导入,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跟唱,一边指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甚至纠正学生错误的演唱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感,同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音乐技能。

(三)营造音乐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而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力也是极其关键的。因此,要提高音乐教学效果,还需要培育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音乐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比如,在学校公告栏中增加音乐知识内容,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知识,在校园广播中增加音乐专题。

另外,还可将音乐课与语文、政治、数学、历史、英语等课程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比如,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作为背景音乐,既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教学氛围,又可提升教学的艺术氛围。

(四)增加社会实践

在测评中,我们看到,一些学生认为音乐只供消遣、无用武之地;另一些学生学习音乐是为了追星。要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有清醒的认知,可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音乐的影响力。

社会实践活动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学生主动参与的社会性演出,比如以学校为单位组成校园艺术演出团体,深入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组织,为需要的群体演出,旨在使学生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人的快乐,并从中感受到音乐的作用,甚受学以致用的快乐,从而坚定音乐学习的信心。

另一种形式是学生被动参与的参观性活动,比如集体观看音乐剧、交响乐或民乐演出,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操,并要求学生写出观看心得,在班级博客上发表出来,增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

(五)构建展示平台

作为自我意识正在觉醒的初中生,渴望得到他人认可,尤其是得到教师认可的心理愈加明显。初中生需要更加广阔的自我展示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倾听更多的声音。所以,构建才华展示平台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总之,借助《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可使教师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生状态,从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和发展指标三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推动教学环境、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7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教育改革改革策略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同样的,音乐教育也是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一环,承载的是教育祖国的未来,培养的是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学生。学习音乐不仅有助于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有助于健全中学生的人格。因此,大力发展中学音乐教育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从古至今,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音乐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大批人沉醉其中。现今的音乐不再像古代那样供人们娱乐消遣,而逐渐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学美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在提高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的作用。从初中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首先,初中音乐课程设置杂乱无章,并且音乐教学的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整体性和综合性;其次,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片面追求知识化、理性化,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法比较单一,对课堂讲授过于重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二、初中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1.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

初中音乐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广,包括器乐、戏曲、曲艺等,同时在课程安排上所占的比例也较大。由于初中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刚处于从启蒙到熟悉的过渡阶段,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音乐教育则是摆在教师面前一道不得不攻克的难题。随着近些年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用重要,这给攻克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教授初中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比如在欣赏京剧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人物角色和唱腔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就可以通过播放京剧视频,教师通过对视频上出现的人物进行解析,让学生结合画面内容进行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还可以增长见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唱法的错误之处进行纠正。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演唱,用DV机将学生正确的、不正确的唱法全部录下来,接着通过多媒体放映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能够具体、形象地让学生发现唱法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还能够通过观察画面中的自己或者同学的表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教学目的。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促进初中音乐创造性课堂实践和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需要共同完成音乐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训练,不仅要学习音乐基础理论的知识和基本唱法技术,更多的是要对中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

(1)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参与音乐实践。

在对中学生进行美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会教之外,还需要学生会学。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对于任何一项艺术活动而言,都需要亲身体验实践才能切身体会,音乐教育教学也是如此。加强对学生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使教学效果有所增强,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引导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理解音乐。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参与体验,把学生亲身参与作为体验音乐美、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

(2)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美。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美、感受音乐美的水平和能力。教师主要从“结构美”、“意境美”及“语言美”三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美。首先,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之前,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本节课所要教授的内容调整整节课的安排结构。合理的布局、完美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就好像进行作文写作一样,好的开题就等于作文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先设置一个精彩的、引人注目的开头,先声夺人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美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古诗《春江花月夜》先做大致介绍,并给学生解说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歌的意思,做到“胸中有丘壑”,再为学生播放《春江花月夜》古筝曲子。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而且使学生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并迅速地进入到了艺术情境中,一下子接收到了教师传递给他们的音乐信息,让他们在美的氛围中汲取了音乐的营养。最后,再设置一个好的结尾,对整堂课进行总结,以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的预期。

三、总结

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进行音乐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但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以及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在初中音乐改革的路上关键在寓教于“行”,大家应该形成合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且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感受,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初中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初中学校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西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1.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农村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或是民转公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毕业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业的问题。

1.2重视不够,器材不足。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等,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1.3教学观念落后。多年来,农村初中音乐教育由于受到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陈旧、学生乐理基础差等条件的限制,一直与城市学校的音乐教育有着不小的差距。学生们说:“我们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课让我们觉得十分乏味,与现实生活中的音乐无法结合在一起……”,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改变,应该有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得到享受,进而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应当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垄断地位,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学生学习音乐的角度出发,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能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教师和学生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只有师生做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新课标的目的与要求才有望达成。更新教学方法音乐的魅力在于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其次要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这种氛围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内,指课堂教学氛围。课堂内应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课外,泛指校园氛围。如利用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世界名曲;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定期开展歌咏比赛、集体文艺比赛、学校艺术节等活动。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音乐课堂才能高效、活泼起来。

1.4教师轻视音乐理论学习。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反思和总结,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2做好农村初中音乐教学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学音乐教育具有育人性、审美创造性、社会实践性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应运用这些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2.1.1巩固素质教育地位,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表现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因此,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体悟音乐美感的氛围,要精选音乐曲目,根据音乐来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对作品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然后运用相应的音乐技巧来表现音乐作品,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2.1.2音乐教育陶冶感情、净化心灵的作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些作品有的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可见,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利于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2.2注重音乐教育的愉悦性。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去感受、理解并演唱音乐,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更深入的贯彻音乐教育愉悦性的原则,使学生更容易的吸收知识。所谓音乐的愉悦性,是指音乐引起的创造者和欣赏者主观精神状态上的一种喜悦、愉快的情感。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育的愉悦性原则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2.2.1加强基础训练,尽快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为音乐愉悦。音乐的感知能力是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基础,要在音乐教育工作中,在引导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尽快使他们了解和掌握音乐语言,启发他们根据音乐的各种要素展开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理解并表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2.2.2加强欣赏技术理论教学。音乐课需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乐理、视唱等理论技能,但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手段,所以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一定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在加强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的创造潜能,实现音乐课的真正价值。

2.2.3穿插相关的文学、影视作品。在课堂上把音乐与文学、影视作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接受、吸收音乐知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增强音乐教育的愉悦性。

2.3加强初中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中学音乐中的师生互动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的设计,发挥教师和学生两类主体的积极性。初中音乐教学的师生互动的实现,要做好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的设计。教学对话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也体现了教育中时代精神的要求。同时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对话的性质和策略。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来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师设计和引导教学对话的策略包括两方面:①恰当的提问;②创设对话情景。恰当的提问是组织和引导教学对话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可以诱发、促进学生的自由活动,调节学生的思考活动。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要采取措施使之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高效的教学体系。

2.4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音乐教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

2.4.1可以准确表现体裁和音色。声音是能够直接刺激人大脑神经的,音乐又是声音的艺术,那么在音乐教学中使用电教手段,播放教学录音带,能够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地表现音乐形象。

2.4.2深化德育和美育。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乐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电教媒体能够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面,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

2.4.3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音乐欣赏涉及到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通过放映教学录像带,学生可以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这一高科技手段,可以使音乐课堂更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享受到音乐的美感。以上是作者就当今中学音乐教育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中学音乐教育的改善提供借鉴与意见,使我们的音乐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实现“美育”的目标,使中学音乐教育更加完善。

3解决西部农村初中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1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初中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初中,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班级歌咏比赛、校园歌手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2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

(下转第83页)

(上接第81页)

村初中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初中,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

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青少年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3.3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初中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曹理等.中学音乐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2鄢艳.浅谈中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7)

3王安国等.音乐课程标准读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

教育现状及对策[s]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学习兴趣;教学策略

在当前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成为每一名教师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不能免俗,要求得一节高效的音乐课堂,就要在如何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方面下足功夫。本文中,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多给学生鼓励,培养其自信心、成功感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向往的,而又是不易实现的,只要看到自己的成功,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挖掘每个人的最大潜力。笔者认为,每个人都是喜欢音乐的,一但闲暇时,总想欣赏一段美妙的音乐,即使五音不全,也想唱几句。不敢放声唱,当众唱,那是怕唱不好、没自信的原因。没自信无从谈成功。笔者想起笔者曾教过的一位学生,在跟笔者一起交谈时还笑着说:“老师,我好几年都没唱过歌了,我在课堂上跟周围的人说笑,你叫我起来唱教那首《我爱你中国》,唱完以后,你说我唱的是南腔北调,从此我就再不敢唱歌了”。虽然,他说起话来,笑的,可笔者的心理却很难受,笔者没有想到,很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他这么大的打击。从那以后,笔者就告戒自己,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在一次音乐课上,笔者发现有位女生唱歌时非常投入,当笔者请她唱给大家时,她就没勇气了。她总是说我唱不好,好不容易唱了,笔者就夸奖。从那以后的音乐课上,她是越来越认真,踊跃表现自己。有一天,她妈妈告诉笔者,她女儿想去读艺术学校,家里反对,说她没天分,女儿却说,音乐老师都夸我歌唱得好,乐感很强,声音条件非常好,很有发展前途。这位女生最终上了艺术学校。笔者越来越觉得,鼓励对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是多么重要了。因此,笔者总是在教学中,经常表扬学生,试图通过积极评价来激发他们对于音乐知识的兴趣。

二、用优秀的作品激发学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渴望成熟,但又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他们十分渴望拥有一手娴熟的吉他或者其它乐器,但有很难坚持下来进行练习;他们十分渴望拥有丰润的音乐知识,但又很难沉浸在音乐知识的长河里。这时,我们教师对于维持学生的这种兴趣就起到了举足重轻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应当补充、丰富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虽然教材文本中也有不少,但我们还是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底蕴进行适量的补充,一则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来也可以夯实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另外,对于一些优秀作品,如果我们教师能够亲自把这些作品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引领作用就会更加强大。

三、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团结学生

分组合作学习是指把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或知识水平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发挥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集合所有学生的智慧,还能使学生的优缺点互补,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课上时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可以放手任由他们自己讨论,教师可提出以比赛的形式由同学们自己组成评委评定出最优秀的作品,用以激励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课下可由教师或音乐课代表组织音乐兴趣小组,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自由活动,探究课程要求之外的音乐创作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强的人,而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不是随便就有的,这是需要在人的一生中慢慢培养。

四、创设乐观幽默

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持久兴趣的保持往往也就无从谈起,适当的幽默是课堂的小插曲,是精彩课堂的助燃剂,是学生兴趣持久的推动剂。我在教学欣赏课《惊愕交响曲》时,故意在上课伊始无精打采地打开录音机。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慢慢垂下眼帘,伏在讲台上作昏昏欲睡状。在猛然响起的强音中惊恐地睁大双眼,倒吸两口气后又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昏昏欲睡”。此时音乐未结束,教室里已由窍私语变成满堂哄笑了。我这才“清醒”过来,让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的举止和音乐,提一个标题名。同学们把刚才的惊奇纷纷一吐为快……,由学生的发言引出了音乐的曲名,从而给学生讲述海顿和那首《惊愕交响曲》的故事、历史背景。同学们饶有兴趣地听着讲述,欣赏着乐曲,并积极地投入表情模仿,用惊恐、欢乐、悲伤的表情来表现不同旋律的情感,哪怕是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完全沉浸在乐曲的情绪情感中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除了设有“自我风采”、“小小舞台”的教学环节基础上我还尝试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音乐剧、小品游戏等多种趣味活动,通过看看听听、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更多的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即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又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于一体,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配合能力,一举多得,音乐持久兴趣的保持效果十分显著。

总之,生活离不开音乐,如果没有音乐,我们都可以想象这个世界是多么单调,多么枯燥无味。音乐教学是学校的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确需不断学习,运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胡志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1年01期

初中音乐学科教学总结篇10

关键词:变声期初中学生歌唱教学策略

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随着身心的发展,他们必然要经历变声期,变声期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声音沙哑、发声困难、跑调甚至有怪音等问题,出于害羞、怕被同学取笑等心理,他们不敢当众唱歌,从而对歌唱感到茫然,懊丧、自卑、畏难等消极心理也随之而来。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得到尊重,但又比较幼稚,正处在心理发展的矛盾阶段。变声期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给初中音乐教学带来极大的难题,如何根据变声期学生的特点开展歌唱教学?音乐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仔细研究、科学应对,帮助他们度过这一特殊的发展时期。

一、正确认识变声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变声期是初中生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童声向成人嗓音过渡的过程。在这一时期,喉头迅速发育长大,声带也随之增厚增长。变声期的学生,唱歌往往不像以前那样轻松,高音也唱不上去,声音变沙了、变哑了、变低了。

在对待异性的态度上,他们既有好奇、朦胧和爱慕的一面(想接近异性、喜欢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又有害羞、躲闪、轻视异性的一面(怕异性看不起自己、怕在异性面前丢面子,怕同讽刺嘲笑自己)。这些都是变声期学生正常的心理反应。

二、深入分析变声期歌唱教学的特殊性

初中学生大部分处于变声初期和中期,嗓音变化比较明显。而歌唱是一项技能,更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随着大部分初中生逐渐进入变声期,给歌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经过多年的初中音乐教学,笔者发现,学生变声特别明显的阶段主要在七年级和八年级,而且男生比女生明显,主要表现在声音粗哑、音色变暗、高音发声困难且持久力差、音域显著变窄等。喉部的变化让他们难以驾驭自己的嗓音,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唱歌变成一种负担。保护好学生的发声器官,关系到变声后能否拥有漂亮的嗓音,有人主张“拼命喊嗓”喊出一副好嗓子,有人主张绝对“静养”,不唱、不练,养出一副好嗓子。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我们不能单纯、片面地强调“拼命喊嗓”或绝对“静养”,而应当把练嗓和护嗓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鼓励他们唱起来,又要教给他们必要的护嗓技巧。

三、灵活运用科学的歌唱教学策略

变声期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让歌唱教学变得困难重重,为了妥善、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仔细研究,并认真总结了如下几点对策。

(一)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教师要辩证地安排教学环节,把唱、看、听、想等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一般在教唱歌曲时,连续唱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最好是一首歌唱完就让学生的喉咙歇一歇,穿插讲授一些音乐知识。让学生唱唱歇歇,歇歇唱唱,这样不仅能使声带得以休息,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还能增加他们的音乐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这对今后的唱歌教学是大有益处的。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学生对音乐课是有期望的,他们暂时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需要轻松愉悦一下,调节紧张的神经,他们希望在音乐课上得到情绪的宣泄,他们更希望能得到美的享受。如果音乐课堂是呆板的,教师是严肃的,学生会感到失望。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个好心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的前提。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以亲切、平等、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一种温暖的、关心的、情感上的支持所造成的良好氛围。所以,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绝对少不了“爱”,教师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才能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对变声期中的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不如人意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宽容和理解,用爱心消除他们歌唱的顾虑。而对学生做出的正确、积极的反应,教师要给予真挚的鼓励,尤其要消除那些较为内向的学生的害羞心理,善于引导,使其愉快地歌唱。

(三)引入适当的评价机制。

评价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最重要是关注评价对象。因为我们评价的目的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所以在作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评价。适当的评价是指:表扬和鼓励要适度,不要夸张,不切实际。有的教师不论学生唱得怎样,都说“好极了”、“太棒了”,这样的评价就失去了质量,缺乏指导性,有些不适合大声唱歌的学生,在老师的过分的鼓励下“硬撑”,容易损坏嗓子。

在教唱歌曲时运用适当评价,笔者在采用分组唱和男女生交替唱的方法时,会引入一些比赛机制,让课堂别有情趣。教师用科学的语言引导,如:比一比,哪一组歌唱状态最好;比一比,哪一组唱得最动听,比一比,哪组唱的歌曲情绪最准确。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歌唱的鉴别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唱歌的兴趣。

(四)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

培养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引导学生把该放松的肌肉放松,如:下巴、颈部、嘴唇放松、喉头打开。把该用上力的肌肉用力,如腹部、腰背部肌肉,让歌唱变得自然、放松,避免“喊唱”。“喊唱”会使本处在变声期的学生的发声器官受损,所以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唱歌对变声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五)选择合适的歌唱教材。

在选择教唱歌曲时,教师应选择音域窄些、音高低些、适应学生变声期的歌曲。歌曲的力度也不宜过大,旋律流畅缓和,尽量避免“大跳”音程,以免学生叫喊。而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教材,每单元都有两首教唱歌曲可供选择。总之,教师要视学生的变声情况,选择合适的歌曲,如果学生唱高音有困难时,应该适当降调。

(六)关注学生的审美取向

变声期学生的音乐审美逐渐转向以个人喜好为标准,热衷于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是突破传统、缓解竞争压力、宣泄喜怒哀乐的一种最直接方式。青少年喜欢标新立异、追赶时髦、崇拜明星,流行音乐很符合变声期少年的审美需要。但要引起重视的是我国青少年由于滥唱摇滚歌曲,己出现唱坏嗓子的现象。对此教师要善于引导,要像大禹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以上歌唱教学策略,教师可根据课堂情况综合运用。总之,一切为了变声期少男少女们的歌唱。

参考文献:

[1]张益琴.变声期学生歌唱心理障碍的形成及其解决对策.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