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5:49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1

音乐教育是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实现学生素质水平提升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提高学生的艺术内涵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智力水平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总而言之,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极大的正面作用。加强学校中音乐教育教学水平是学生与社会共同的期望,因此,本文以探析学校音乐教育的的鉴赏教学设计,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使得自身的审美意识得以增强,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音乐鉴赏教学的特点与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音乐鉴赏已经成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精神现象。音乐鉴赏活动者滋润着每一个人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的特点就是指通过鉴赏活动可以使得人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提高,并且能够使得个人的艺术表现能力得到提高。在艺术熏陶过程中,要通过使用艺术化的手段来形成美感意识。

2.1音乐鉴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一个音乐作品,是作者多种情感的综合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旋律。听者的乐感,对于其与音乐作品作者共鸣的创造与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进行音乐鉴赏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乐感。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乐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与欣赏音乐作品的重要能力。乐感包括许多方面,节奏感、音色感、结构感等等。本文在鉴赏课设计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乐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拔根芦柴花》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听音乐《烟花三月》;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诗句填词:故人西辞黄鹤楼,()。再次,欣赏扬州风景。

最后,教师要简要介绍:扬州八怪,风味小吃。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到音乐作品当中来。教师这种教学模式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由浅入深,对音乐的节奏型有一定的了解。久而久之,在鉴赏课的影响之下,提升乐感。

音乐鉴赏的教学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美感意识、创新性思维、爱国、健全的人格、启发智力以及提高情商等,但是美感意识居于首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美感意识的过程中,第一,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要通过音响的形式来对人格中的心理能量起作用。通过音响的张力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能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学生的受阻的心理得以畅通。第二,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能够使得学生的心情能够放松下来,最终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培养学生乐感的重要手段。视唱练耳训练主要是对学生的听觉与视唱能力进行训练。听觉训练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在小学之前有学过音乐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乐感。因此,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十分重要。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是相互联系与相互促进的。因此,教师应当利用音乐鉴赏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视唱练耳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情景的创设,吸引学生投入到视唱练耳训练当中来。

2.2在提高学生艺术能力过程中,音乐鉴赏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乐感的培养,需要音乐鉴赏课程的支持。乐感的培养,需要学生聆听众多乐曲,从中发现乐音的高低不同与长短区别,对乐音的强弱进行辨析,明确音乐的不同等等。只有这样,在鉴赏课中乐曲的聆听,可以促成学生建立明确的音乐形象,调动自己的各个感官对音乐进行感受与欣赏。听觉是学生与音乐进行接触的最好与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利用音乐鉴赏课教学,引导学生多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具有审美情趣,能够辨别音乐的好与差。另外,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模唱,使学生对原唱与自己的模唱进行分辨与评价,产生正确的视听标准。

3、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的内涵

3.1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实践是决定条件

通过长期生活以及艺术实践的积淀下可以促使欣赏者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一些受众者在生活学习环境中受到审美理想以及文化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他们的审美意识得以形成,并且这些受众者成为审美的主体。欣赏着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以及分析作品过程中,丰富的生活积累以及情感积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要使得艺术实践的要求符合相关的课程的要求,促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提高。

3.2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是途径

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艺术知觉主要是指受众的理解与感知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学生要把握音乐本身的内涵以及创作背景,并且要观察创作者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当学生在把握到这种真情实感的时候,促使自身的审美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3在音乐鉴赏过程中,审美观念是灵魂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音乐审美观念逐渐形成。广大的音乐艺术家在现实美的基础上创造了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并且经过反复的构思之后以及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手段,从而通过旋律、和声以及节奏等要素要美学思想反映出来。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放飞想像,提高音乐想像能力。音乐的表现力是极强的,音乐作品运用准确的节奏与速度,对具体情感与事物进行描述与表达。在音乐鉴赏课当中,教师可以利用歌曲的内容与曲调,调动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题解乐曲当中具体的艺术形象。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2

一、精选音乐鉴赏内容,体现鉴赏多元性

小学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选择经典音乐作品,以提升音乐鉴赏效果。在选择国内音乐作品时,要加大民族音乐的成分,特别是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要注意学生认知起点。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对一些经典的电视插曲、电影歌曲特别熟悉,还有那些经典老歌,也有比较大的传唱渗透和影响。教师要注意整合音乐鉴赏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鉴赏机会。

在欣赏《哆来咪》这首歌曲时,教师专门为学生准备了《音乐之声》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对音乐情节进行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随音乐展开演绎活动,一部分学生歌唱,一部分学生表演,还有一部分学生伴奏,参与表演的学生都自制头饰,课堂学习气氛被成功点燃。为丰富学生感知信息,教师引入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欣赏,体会音乐形象个性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课堂演绎活动,将音乐欣赏上升到体验感知维度,学生在多重音乐表演中获得的音乐感知是深刻的、多元的。音乐欣赏不需要解读专业内涵,只要能从音乐中获得感染力量,产生心动,就是典型的音乐欣赏。教师选择其他音乐作品作为欣赏补充,往往能够弥补单个音乐作品的不足,形成重要音乐感染力量。

二、优化音乐鉴赏方法,提升鉴赏针对性

音乐鉴赏具有多元性和个性化特征,教师要利用多种教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要对引导方法进行优化处理,以贴近学生学习思维。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展开音乐欣赏,接受音乐的教育与洗礼,可以形成重要的课堂教学进取点。为提升音乐鉴赏品质,教师不妨多创设教学情境,利用音乐媒介展开教学激发,发挥教学情节深度渗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知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

在欣赏歌曲《拉萨谣》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音频,让学生逐渐掌握歌曲旋律,了解歌曲基本内涵,然后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对歌曲内容进行分析解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组织学生在歌曲伴奏下学跳藏族舞,感受西藏牧民生活的豪放和快乐。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很高,并快速掌握藏族舞蹈基本特点。学生在歌曲伴奏下展开自主舞蹈练习,课堂學习气氛热情。为让学生建立相关学习认知,教师发动学生针对歌曲特点设计音乐活动。有学生设计歌伴舞,有学生建议小合唱,也有学生设计音乐剧。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音乐表现形式,说明学生对歌曲内涵有了一定的挖掘和体验。音乐欣赏形式众多,让学生展开音乐活动设计,这无疑是欣赏教学的创新尝试,值得我们大力推演。

三、创设音乐鉴赏活动,塑造鉴赏独特性

音乐欣赏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鉴赏效度,教师要创设多种音乐鉴赏实践活动,以丰富学生音乐鉴赏视觉感知。写音乐笔记、讲音乐故事、演绎音乐情节,都可以成为音乐鉴赏实践活动。教师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写、主动说、主动唱,以提高音乐鉴赏有效性。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3

一、音乐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理解不充分

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方,都把音乐教学的各个科目混淆在一起,把音乐鉴赏课看做音乐课,上成了唱歌课。这种教学方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

2.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投入不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更应该注重对信息的综合和收集,但是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施仍然不完善,无法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3.不能完成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计划

由于我们国家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中教学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常常会受到其他教学科目的排挤,为考试科目让位,特别是学期末尾,很多高中音乐鉴赏课都处于停课状态,纷纷为主科“开绿灯”,这样就会使音乐鉴赏课教学时间减少、内容大大缩水,大多数学校不能完成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计划。

二、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的建议

1.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欣赏氛围

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施的投入,使音乐鉴赏课教学真正在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另外,可以利用学校已有的设施让学生充分欣赏到音乐,如利用校园广播站在课余时间经常播放一些适合高中生欣赏的音乐作品,在学校的礼堂或多媒体教室多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使他们在欣赏到佳作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加大对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投入力度

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设施是完成教学的保证,对此要加大对音乐欣赏课教学设施的投入力度,在一些经济条件好的高中,可以多配置一些音乐鉴赏课必备的教学设施,如广播、电视、DVD、多媒体教室等;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就要利用当地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资源,把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与当地的音乐文化结合起来,在欣赏地方特色音乐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改变传统的考评模式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

在高职院校中开设音乐鉴赏课程是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高校美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音乐鉴赏的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材体系、课程设置、鉴赏模式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无法发挥音乐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美育中的真实价值。本文将从音乐鉴赏课程的教育价值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问题,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方式进行探讨。

一、音乐鉴赏的审美教育价值

新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将“以音乐审美为教学核心”放在了课程的头条位置,音乐的艺术美决定了音乐鉴赏教育对学生的审美价值提升作用,因此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自觉审美的过程中,应贯穿所有主观和客观审美元素,并以鉴赏过程中产生的美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而言,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音乐属于听觉艺术,所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均需要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这种特性也决定了音乐鉴赏是学习或感悟所有音乐的基础条件,也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能力的主要措施,因此音乐鉴赏课程是高校审美教育的第一步,其具体审美教育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1.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审美认知,例如对音乐的分辨能力、感受能力和记忆能力,这也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2.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例如音乐情感的辨别能力、表现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的进一步升华。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更应该将重点放在音乐审美的核心价值上,而并非只注重音乐的时代意义与韵律形式。

二、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音乐鉴赏课教学现状。音乐鉴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也追溯到春秋孔子时期,当时就有诗书礼乐等课程。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国内外音乐教育也逐渐趋于成熟,但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并未对音乐鉴赏课程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大纲要求,各院校大多是针对学校本身情况制定音乐鉴赏教学计划。教学的主要对象一般为大一学生,内容以乐理基础、西方音乐鉴赏、民族音乐鉴赏、传统音乐鉴赏为主,对学生而言,由于在高中时期缺乏音乐教育基础,在接触音乐鉴赏课程时容易产生专业性代沟,导致学生望而生畏。此外,从教师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大多数为科班出身,专业水平非常高,但教学水平却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所讲的专业术语很难让学生理解,这也是目前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弊病。

2.高职鉴赏课教学存在问题。一是音乐鉴赏课程未达到应有的审美效果。音乐鉴赏课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修养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教学效果却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安排的音乐鉴赏课程随机性太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针对性的鉴赏曲目,教学进度不一致,难易程度也不相同,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的音乐知识有限;其次,很多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程不重视,仅仅作为一门选修课,缺乏学习热情,此外,音乐鉴赏的教学模式也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音乐鉴赏课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音频和乐器设备,导致音乐鉴赏课只能局限在多媒体教室中,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现场交响乐、钢琴曲等需要现场进行细致欣赏的曲目,制约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是鉴赏教学方法欠创新,无法适应多元文化背景。目前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的方法仍然沿用欣赏———讲解———评价考核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逐渐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音乐潮流,高职院校没有针对当前的音乐文化对鉴赏课程进行改革,导致音乐鉴赏教学墨守成规,故步自封,逐渐与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脱节。

三、多元化视角下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改革思考

1.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的建构分析。首先,高职院校需针对音乐鉴赏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规范教学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从而规避传统教学的疏漏;其次,需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针对性强、鉴赏内容丰富、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的模式,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音乐鉴赏内容进行思考和探索,寓教于乐;最后,音乐鉴赏一定要有预计的教学效果,虽然在教师心中,教学效果的衡量标准各不相同,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必定是学生对音乐鉴赏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对音乐领域不断探索的求知欲,这也是高职院校音乐鉴赏教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要达到这种效果,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欣赏音乐的热情,培养其艺术修养,端正音乐鉴赏的学习态度。

2.结合多元化背景,丰富音乐鉴赏的内涵。首先,安排教学内容时多元化音乐并举。音乐鉴赏课程与音乐教学课程的主要差别在于,音乐鉴赏课程中的音乐作品种类各异,且时间和地理跨度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对每种音乐风格进行详细阐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可按照世界文化的分类,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传统教学中通常分为西方音乐、东方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模块进行单元鉴赏教学,这种方法可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流派特点和作曲家有相对全面的了解,但由于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历史上每位作曲家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一概而论,因此仅以“面”的扩展进行音乐鉴赏教学就显得内容空泛,缺乏深入。针对这种情况,可在“面”的教学基础上,通过选取音乐作品定的“点”来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分析,例如在鉴赏20世纪初的twelvetone(十二音)音乐时,可选取a.Schoenberg(勋伯格)的《华沙幸存者》为例,对作品片段化、急剧跳动的主旋律,不规则、出人意料的节奏以及无调性的和声等微观特征进行鉴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曲家所描述的二战中惨遭屠杀的犹太人悲惨的心理世界。通过“面”与“点”的结合,可让学生掌握多种音乐观念,提高了对具体音乐现象和整体格局的分析和聆听能力。其次,将音乐置身于不同的文化情境。音乐是文化艺术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与世界各地的文化有直接联系,但现有的教学方式没有对文化情境的差异进行强调,缺乏对社会背景、宗教、艺术、经济等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不同的音乐文化。因此教师需将音乐置身于多元文化情境下,例如在西方中世纪音乐鉴赏过程中,对GregoryChant(格里高利圣咏)进行鉴赏教学时,教师可从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宗教仪式等知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先了解到基督教对西方音乐的广泛影响,而GregoryChant的功能则是作为宗教礼拜仪式的背景音乐,主旋律偏平缓,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带有庄严、肃穆、超凡脱俗的宗教意味,这样学生就便于理解记忆。再如对中国民族音乐进行鉴赏时,可结合多媒体屏幕,创设对应的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在讲述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时,可将作品置身于无锡二泉池旁,月恋水、水怀月,在泉与月的相互衬托下,全曲时而沉静、时而躁动变奏、时而激昂愤懑、时而深沉忧伤,这也凸显出了阿炳一生的辛酸痛苦,以及内心对生命的豁达体验。

3.改革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一是充分运用网络音乐资源。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音乐资源,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欣赏,并尝试着理解作品中的核心音乐元素,例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取《Fade》《克罗地亚狂想曲》《introae86》等流行电子音乐和钢琴曲,让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版本进行鉴赏,并要求学生对不同演奏家的版本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邀请学生发言,并将发言情况纳入到评价考核成绩当中,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能让学生在熟悉音乐作品的前提下与同学进行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交流,可谓一举多得。二是由传统讲授式课堂朝讨论主导课堂转变。在进行讨论式鉴赏教学时,教师可对讨论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并提前布置给学生,例如在欣赏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维也纳派的三位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何异同?导致这种风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位作曲家生活境遇是怎样的?其音乐是如何被社会接受的?等等,要求学生自行查阅相关书籍和音频资料。在课堂上选取几名学生进行陈述,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给予充分提示和指导,或者让学生分两组进行辩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当裁判,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将促进学生音乐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音乐鉴赏课在高职院校美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高职教育呈现出各学科、专业和课程相互交叉的趋势,对音乐鉴赏课程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现象的认知能力和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在具体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从学生角度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音乐鉴赏教学融入到多元文化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审美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媛.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程改革初探[J].音乐时空,2015(15)

[2]卞红煊.职业院校音乐鉴赏课改革策略初探[J].戏剧之家,2016(21)

[3]王文臻.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教学改革途径[J].黑龙江科学,2016(01)

[4]杨楠楠.关于高职院校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4(12)

[5]马馨馨.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的教学改革与对策的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5(03)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音乐鉴赏,学科综合,活动设计,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音乐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课改”深入人心。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但是,随着音乐系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教学与学科综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可不可以创造性的理解?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边抛砖引玉。论文参考。

1.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跟学生在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截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2.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热闹”的音乐鉴赏课越来越多地涌现,不少一线教师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不“热闹”的音乐可就不是好课,不“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等有必要没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加了在课堂教学中。“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为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制造“热闹”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活动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凝神思索、静思默想的时刻,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学生心间。音乐活动的设计最好是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3.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莫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教师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位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论文参考。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老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4.音乐鉴赏要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能适当的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论文参考。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言语引导是音乐鉴赏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例如:由于学生音乐经验积累或联想、想象能力的差异,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时往往表现为浅表层次的不同反应与理解,若达到对音乐深层内容的领会,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就成为必要。但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切忌那种直白的音乐解释,而应采取一种对音乐的描述。总之,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化:由传授变为感受,由讲解变为理解,由分析变为描述。

总上所述,我们要地认识到,实践新课程,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光靠一股热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实践,并不断反思和小结,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康晓蕴.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7).

[2]王玲.浅析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从“和”的审美角度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J].作家,2009,(20).

[3]王志杰,张绪佳.感受音乐要素的作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0).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探讨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鉴赏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鉴赏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音乐鉴赏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呢?

一、创设相应的艺术情境,提高课堂导入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运用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艺术情境,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入主题。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可以直观、形象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民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抬轿”和“推车”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感受民族乐曲的魅力。

二、通过聆听与感受,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音乐不但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提高学生对不同题材、风格等音乐的鉴赏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听力训练,让学生通过切身的聆听与感受,来激发自身的音乐情感。在音乐鉴赏学习中,不管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都要在让学生聆听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注重让学生通过听音乐的形式,来感知音乐内涵,感受作者思想,从中听出不同的音乐要素,并提高融合不同音乐要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乐曲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能够从音乐中辨析作品的主题。同时,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音乐,从而与乐曲进行直接的交流与对话。学生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切忌配以过多的语言讲解,以免打扰学生思绪,或者给予学生暗示性的引导,而是应该让学生自主体会音乐内涵。

三、通过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水平

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体验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但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还可以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与鉴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例如,在鉴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让他们对于战争年代产生一定的感悟,再引出相关问题:那个时代涌现出两位作曲家,他们分别创作了《保卫黄河》与《河边对口曲》,请大家仔细聆听这两首曲目,然后分析两位作者分别选取哪些方面作为乐曲的创作素材?又分别采取了怎样的艺术风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可以提高鉴赏音乐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他们也会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让学生倾听一次,以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总结与归纳,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采取发现体验模式,这也是一种音乐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教学前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即:欣赏的目的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欣赏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讨论、分享,由教师提出总结性建议。

四、利用比较法实施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品味能力

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比较法,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音乐,从而加强学生对不同人文背景的体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比较法作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高中音乐鉴赏的内容比较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将这些内容分类归类,并运用比较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对于题材不同的经典音乐,也可以通过比较法来拓展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黄河大合唱》与钢琴协奏曲《黄河》,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集成性等技术优势,实现了音乐教学的图文并茂和声形兼备,转变了传统音乐教学单一和枯燥,为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想象、自由联想、拓展思维,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然,以上是我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活动中一点体会,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必须紧跟课程改革的脚步和社会的发展,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和选择更为多样和丰富的教学模式,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为提高音乐鉴赏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蔡菲.浅析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10,(10)

[2]田兆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05)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7

一、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科。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行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入人心。

随着“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使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让老师“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的为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感性课程的时髦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是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三、留出想象的空间,适当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着和促进者,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实人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费与异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音乐鉴赏教学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

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以作曲家的意图不谋而合。因此,老师绝不能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诠释某一个音乐作品。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师,在不能做这样死板的老师!

四、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工具,避免喧宾夺主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效率课前课堂课后

目前,大学都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并作为公共选修课程纳入学分。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既不同于专业音乐的教学,又区别于基础音乐的教学。非音乐专业的鉴赏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使大学生得到音乐美的熏陶和塑造。然而,非音乐专业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学生被动接受等问题,导致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寻找恰当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大学音乐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是基础

作为高校选修课程,大学音乐鉴赏课没有受到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他们认为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不是专业课程,听课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修满学分而已,所以对待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笔者认为,学生消极对待大学音乐鉴赏课的原因有三个:首先,选修课是由高校选定的,与必修课一同排入课程表,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门课程;其次,学生不明确大学音乐鉴赏课开设的意义,没有正确对待这门课程,导致无法实现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未能与第二课堂实践教育相融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高校方面

要想做好大学音乐鉴赏选修课程的顶层设计,高校首先应加强对选修课的认识与重视,从大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鼓励大学生自主参与选择选修课。

其次,高校要规范教师聘任制度和岗前培训。聘任的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应是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接受过专业学习,或者有训练或研究的经历,具备较强的音乐综合能力。另外,高校需考核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如随机抽取教材章节,要求教师试讲等,从而全面考核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的授课能力。在录用后,高校要从思想品德、授课能力、综合知识、言行举止、职业操守和办公软件应用等方面,对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

最后,高校要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大学音乐鉴赏课成为课堂和实践相结合、个性发展和全面培养相结合、横向与纵向学科交叉相结合的综合型学科。

2.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以育人目标为中心,明确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责任,统一思想和认识,充分发挥大学音乐鉴赏课的育人作用。因材施教、选择好教材是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的第一步,在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贮备大量的音乐素材,研究教学对象,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另外,教师还应调研“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该班级大学生曾学习音乐的程度和人数比例,从教材知识、音乐案例、鉴赏分析和体会感悟等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教学。

其次,教师要通过音乐鉴赏课,促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与外延,将教学范围由音乐发展扩大到美术、历史、政治、哲学等更多学科。这就要求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和短期的教学效果,要以更高、更宽的眼光设计教学,把更丰富、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除此之外,大学音乐教研室应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用无意识教育形态提高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应广泛运用新媒体,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技术,紧密结合网络与课堂,使音乐教育更具普遍性和实效性。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影视作品、五线谱视听、演唱录音、钢琴软件等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开展互助互动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大学生的学习路径,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

二、课堂效果是关键

对于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比较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有序组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开展互动,有效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其次,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个人才艺展示平台,建立健全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音乐知识转变为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演唱、乐器演奏、舞蹈、小重唱等才艺表演,以便教师加深对学生音乐特长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授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教师要精心设计互动式教学,善于挖掘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特长,开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认识与辨析音乐作品的旋律变化,促使大学生懂乐理、会唱歌、能欣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音乐知识的同时,教师也要进一步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价值。如通过欣赏和感受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欣赏赞美英雄的歌曲,促使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欣赏和感受有励志故事情节的音乐作品,使学生懂得自强自立、关爱感恩。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音乐作品不仅蕴含大量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的内容,而且与文学、美术、戏曲、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由此可见,音乐具有多元化特点,其包含了丰富的横向学科知识。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从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和欣赏音乐,可以极大地开阔他们的视野,了解不同地域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民族风俗等,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课后体验是保障

大学教育一般以“三个课堂联动、三类实践互促”的办学模式为主,第一课堂则重于理论基础的教学,除了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之外,教师还应保障课后实践体验。结合校园文化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实际情况,在大学音乐鉴赏课教学中,教师应融入艺术实践活动,营造培养大学生音乐素质的第二课堂环境,从而锻炼大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首先,高校应积极组建大学生艺术团、街舞协会、乐器协会等社团组织,开展欣赏音乐会、合唱艺术节和文艺晚会等音乐活动或校园十佳歌手比赛,让更多热爱音乐的学生拥有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样一来,第二课堂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其次,高校应建立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由课堂教学转变为参观具有历史文化背景的纪念馆、博物馆等,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实地讲解,加强学生对音乐时代背景的理解;最后,教师要加强课后艺术活动的指导。高校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增强教师的指导力度与责任感,确保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质量与收获。

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能进一步发挥音乐鉴赏的德育作用。在课后体验过程中,教师应创新思维,加强对学生综合发展的引导。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原创情景剧或话剧排练,征集学生自创或改编的歌曲,并融入爱国、爱校、感恩等主题,既弘扬了主旋律,又发挥了音乐的德育作用。

此外,高校可在教务平台中设置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以便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一方面,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起到考核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艺术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加艺术类组织或比赛取得的成绩计算到第二课堂学分成绩单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又达到了大学音乐鉴赏课的教学目标。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9

中职音乐鉴赏课兴趣的培养来源

摘要:音乐教育能陶冶人的情操,对于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有目的的实施教学,引入导入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参与表演能力等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树立健康的情感,拓宽艺术视野,促进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课导入兴趣培养创造力实践

音乐鉴赏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既是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全新尝试。

二、怎样培养中职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鉴赏水平,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要想清楚的把握中职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要做到一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通过调查,中职生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一些音乐作品,而对于作品的作者、思想、情感等无从知晓,并且他们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仅处于音乐鉴赏的第一阶段:官能的欣赏,是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例如在鉴赏瞿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时候,同学们只能肤浅的说出这一交响曲与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音乐十分的相似,而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无从去体会。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真正能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本身能和学生自身达成共鸣,调动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的把握教学内容和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有目的的进行备课。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导入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例如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单元中,教师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们会各抒己见。第二,教师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着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优美的、壮美的、崇高美的、悲剧美的等),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3.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加强音乐系统综合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音乐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丰富的综合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乐曲时可以把它与历史发展相结合起来,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所诞生。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乐曲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比如:在介绍爵士乐时,可以根据爵士乐的出现,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此外可以在其中穿插点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

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的尤为重要。例如在欣赏不同国家的乐曲时,学生对各国家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抓住这次很好的激发创作互动的契机。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着手,让同学们自己创作旋律,首先教师可以把欢乐颂的旋律写出来,说明这首乐曲的基础旋律基本上是do、re、mi、fa、sol的简约组合,并给学生说明白伟大的乐曲并不是最难的乐曲,作曲家是写给最广泛的大众欣赏的。让同学们感觉旋律创作不是很难,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一段旋律,为降低难度,只要求用五个音符自由组合,喜欢哪个音就让它出现得多一些,放在重音位置上。而小结线和节奏由教师来添加和修改,而且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场演奏出来。听到自己即兴创作的音符化成优美的旋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之后课上的节奏创作、伴奏练习,学生互动参与都很踊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发情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学生参与表演教学,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

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成效的好坏。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其音乐主题,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组自由讨论,还可以用学生的表演来生动、形象地完善音乐主题的表现,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实现美学教育。比如,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十里风雪一片白》以及增加黄世仁与杨白劳的对白的欣赏教学,可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组,她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当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后,他们就随着第二遍音乐的欣赏展开表演,每组同学都将喜儿的哀怨,杨白劳的悲愤、黄世仁的阴险,都清晰、生动的表现出来,他们互为补充,互相完善,同时也发展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美的创造。在发现美、体验美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个基础上就得进行分析和思考,把音乐作品的美拓展开来。中职音乐鉴赏课兴趣的培养中职音乐鉴赏课兴趣的培养: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职音乐鉴赏课兴趣的培养来源

音乐鉴赏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中职音乐鉴赏课导入兴趣培养创造力实践

音乐鉴赏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人文科学综合课,是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视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中职音乐鉴赏课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主要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教与学从本质上仍是分离的。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的学,老师机械的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何使音乐鉴赏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正如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反之,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极大的调动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这既是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全新尝试。

二、怎样培养中职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鉴赏水平,有目的的实施教学

要想清楚的把握中职生对所学音乐鉴赏作品的了解,要做到一下几个环节:第一,教师对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第二,汇总之后初步了解学生对教材中所欣赏作品的熟悉度,第三,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目的的实施教学。通过调查,中职生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接触一些音乐作品,而对于作品的作者、思想、情感等无从知晓,并且他们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仅处于音乐鉴赏的第一阶段:官能的欣赏,是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例如在鉴赏瞿小松《第一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时候,同学们只能肤浅的说出这一交响曲与动画片《猫和老鼠》里面的音乐十分的相似,而对于音乐作品本身的思想和情感无从去体会。如何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时候真正能感受音乐的思想、情感,使作品本身能和学生自身达成共鸣,调动学生对鉴赏课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充分的把握教学内容和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有目的的进行备课。

(二)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导入式教学

1.以学生熟悉的内容对课题进行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在上课伊始,教师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与教学情调相融洽的课堂氛围。巧妙的导课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音乐课教学与其他的学科教学一样,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有着其他环节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则是他们学习的最大出发点。

对于陌生作品而言,选择学生平时熟悉的作品进行导入,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能够初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消除学生对陌生作品的反感。例如如在欣赏教学《电影、电视剧音乐欣赏》单元中,教师利用学生爱看电影、电视剧的心理,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过程:第一,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是什么,最喜欢的影视音乐是什么,说说你的理由,这时学生们会各抒己见。第二,教师选择一部很熟悉的电影比如《卧虎藏龙》,但是是无声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里,讨论并设计出自己熟悉的一段音乐来做背景,说明原因。第三,欣赏著名影片《神话》、《集结号》、《赤壁》、《妈妈在爱我一次》等,让学生带问题思考:音乐在这些影片中到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四,就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影视作品音乐介绍给大家,并当场讲解,说说喜欢的理由及乐曲的特点。其余的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提问和感想。第五,找一部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配上什么样的旋律。(优美的、壮美的、崇高美的、悲剧美的等),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并且也参入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的教学。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据国外研究表明,人们通过听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15%,从视觉得到的知识的记忆率为25%。因此,积极利用声像同步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如文字闪现、图形缩放、移动颜色等变换手段,将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具有较强刺激作用,有利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可以视频欣赏一段《黄河》,借助多媒体准确地表现作品的体裁、音色和音乐形象,同学们在教室里就能感受到音乐厅一般的磅礴气势的现场效果。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聆听,乐于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各种活动。学生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在教师的情境提问创设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作品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旋律,并且会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想和创造音乐作品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及风格特征,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3.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导入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欣赏乐曲时,要学生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利用想象的方法,使学生能感到乐曲所要表达的含义,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音乐系统综合性教学,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音乐学习不是孤立的,它有着丰富的综合内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教学安排和设计综合性的音乐活动,充分扩展和调动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也能同时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热爱。

比如在教授乐曲时可以把它与历史发展相结合起来,因为文艺作品一定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所诞生。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乐曲的背景资料,尽可能地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比如:在介绍爵士乐时,可以根据爵士乐的出现,对非洲及美国的近现代史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此外可以在其中穿插点名人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四)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为学生创设实践领域

普通音乐的教学中的音乐创作,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的音乐教学,而是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感受音乐和体会音乐,并且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培养音乐创造能力,创设学生活动实践的领域,拓展学生学习的范围显的尤为重要。例如在欣赏不同国家的乐曲时,学生对各国家的音乐作品的旋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教师可以抓住这次很好的激发创作互动的契机。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着手,让同学们自己创作旋律,首先教师可以把欢乐颂的旋律写出来,说明这首乐曲的基础旋律基本上是do、re、mi、fa、sol的简约组合,并给学生说明白伟大的乐曲并不是最难的乐曲,作曲家是写给最广泛的大众欣赏的。让同学们感觉旋律创作不是很难,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中国五声音阶创作一段旋律,为降低难度,只要求用五个音符自由组合,喜欢哪个音就让它出现得多一些,放在重音位置上。而小结线和节奏由教师来添加和修改,而且将一部分学生的作品当场演奏出来。听到自己即兴创作的音符化成优美的旋律,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许多,之后课上的节奏创作、伴奏练习,学生互动参与都很踊跃。而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实践领域,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被真正的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趣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五)学生参与表演教学,给学生一个展示舞台

教学活动是教学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成效的好坏。而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所安排的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给学生主体提供参与表现的机会。怎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其音乐主题,讨论的问题,进行分组自由讨论,还可以用学生的表演来生动、形象地完善音乐主题的表现,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实现美学教育。比如,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十里风雪一片白》以及增加黄世仁与杨白劳的对白的欣赏教学,可把学生每三人分成一组,她们各自扮演一个角色――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当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后,他们就随着第二遍音乐的欣赏展开表演,每组同学都将喜儿的哀怨,杨白劳的悲愤、黄世仁的阴险,都清晰、生动的表现出来,他们互为补充,互相完善,同时也发展了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美的创造。在发现美、体验美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个基础上就得进行分析和思考,把音乐作品的美拓展开来。为了达到对音乐欣赏中美的更加完美地创造,教师还可以用与音乐相关的诸如舞蹈、美术、戏曲,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学生积极感受,逐渐领会并从中体验由欣赏音乐的美所带来的愉悦,将逐渐培养学生对高雅形式美的直接兴趣,主动体验美的音乐,使她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在音乐鉴赏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是每个音乐教师的总体思想。如何让音乐教学与学生实践、情感体验、情操培养、自主学习等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的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狭隘的课堂教学为广阔的生活舞台,最终更大的激起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是音乐教育者长期而漫长的任务。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师应以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得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邹阳.音乐教师与新课程.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2]刘伟、赵永红、孙志诚.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探讨.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1).

[3]高建华.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读与写.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