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设计思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05:11

生态设计思想篇1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思想内涵

中图分类号:tU97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以往的室内环境设计中,多数设计者为了自身利益,以浪费素材或是只重视装潢效果等方面为条件,造成阻碍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重视生态化思想理念在室内环境设计的运用是很有必要的。

二、室内环境设计存在的问题

(1)浪费素材现象严重。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为了追求时尚、高档等效果。大量使用一些稀少材质的材料进行装修,造成了稀缺材料的使用量减少,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有部分室内设计,尤其是商场、酒店等建筑,它们对装修的更新时间要求快些,因此导致一些不能再循环使用或是可回收的材料成为建筑垃圾,不仅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对国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据相关数据显示,建设类所浪费的材料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比例占三分之一左右。另外,在设计观念上,过分注重局部的设计,缺乏整体思维,也将导致需要对建筑进行翻新,造成材料的浪费。

(2)某些材料的使用威胁人们健康。目前很多室内装饰的材料为了提高产品的性能,增加了含有大量危害人们健康的物质,虽然部分有害物质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消散,但是也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另外有的材料甚至还散发出有刺激性的气味,不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而且威胁人们的健康。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建筑类的材料还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和有害物质的产品。例如吸入大量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物质,会导致人们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疾病。

(3)室内设计与自然相结合较少。目前的室内环境中很少看见有专门种植绿色植物的场所,也就是说在设计的时候没有将室内环境的绿化考虑进去。而且很多装修原料是不锈钢、玻璃等材质的,运用大量的人工照明来烘托出特有的色彩和环境,将室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隔离。

三、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的思想内涵

1、生态化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生态化的设计就是按照自然、节约等方面的思想,设计出既能持续发展,又能符合整体性的思想,达到人与物之间的和谐。其设计的特点首先是在保证人们健康和需求的前提下,达到节约、环保的利益最大化作用。这是因为室内环境是人们长期居住的地方,需要给人创造出一种舒适、愉悦的环境,因此保证人们健康是前提。在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后,就要尽可能利用高科技技术水平,或是采用可再生资源进行设计装修,例如利用设计的技术水平,根据不同地区对冷暖的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程度的保暖措施。其次是达到室内环境与大自然的充分融合,这就需要做到尽量减少对大自然带来的伤害在设计时多采用绿色技术。因为如果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不仅违背生态化的理念,也将有可能会遭受大自然对人们的惩罚,另外采用绿色技术会让人们更加贴近和感受大自然。最后是整体性的构思。设计是一个整体,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不仅需要思考如何进行设计、设计完了如何进行装修,而且需要思考装修时选取的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质量是否有保证以及装修完的后续工作等方面。

2、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思想内涵的具体表现

针对生态化实际的定义和特点,提出了以下关于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思想内涵的具体表现。

(1)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循环材料或是能源。可循环的材料既不会造成材料的浪费,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太阳能技术在家用的热水器中的运用,就大大减少了家用用电量,也节省了国家能源。在设计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利用室内的自身条件,大多数是利用室内的通风和采光等条件来提高室内居住的舒适感,例如随着每天太阳光线的位置不同,设计可以自动调整的挡光板,这样就可以利用自然采光的作用,减少用电量。

(2)生态审美观念。很多建筑物尤其是在古代的室内设计中,随处可见很多的艺术作品,有雕刻、陶瓷以及剪纸等,让室内环境体现出一种人文气息。还有的建筑物,会在其表面涂上油漆或是水彩画等艺术品,在增加室内生态化审美的技术上,也减少了建筑物的损害或腐蚀程度。另外,在室内进行绿化也是生态审美观念的表现之一。比如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一方面可以增加居住地绿化的面积,另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室内的有害物质,对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也能让人们有更多机会感受绿色、感受自然。

(3)环保的理念。这是要求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需要在充分考虑影响建筑的成本、装修等因素后,采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无害的材料进行装修,这样就算需要拆除,其材料的可分解性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能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还有一些设计师,采用环保的材料,故意还原物体的本来面目,营造一种怀旧的气氛。另外,目前我国在建筑材料的生产中,虽然有很多的材料还没有完全达到环保的要求,但也在逐渐在根据环保理念在发展,比如生产的无害涂料、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壁纸等物体就是很好的证明。

(4)维护人们健康的思想。虽然目前很多材料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害物质,但是为了人们健康着想,要避免生产和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尽量采用没有刺激性和发射性材料,这也是体现生态化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

(5)注重舒适感。现阶段由于空气质量越来越不好,环境也越来越差,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品质,而生态化的室内环境设计也是在遵守自然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人们需求的改变,对室内空间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等方面舒适感的要求。

四、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室内环境设计存在浪费素材现象严重,某些材料的使用威胁人们健康的问题,结合了生态化设计的定义和特点,认为室内环境设计生态化的思想内涵具体表现在尽可能多的使用可循环材料或是能源、生态审美观念、环保的理念、维护人们健康的思想以及注重舒适感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柳玉,论室内环境设计教学中绿色装饰材料的运用[J],艺术百家2008a(02):168-189

生态设计思想篇2

能源消耗是酒店最主要的资源消耗,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尽量利用可再生能源,是酒店生态设计的重要的目标手段。总体来讲,酒店室内环境的节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室内与室外分界面即外墙的节能,供暖及空调设备的节能,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一)室内与室外分界面的节能

通常情况下,室内与室外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必须通过围合室内环境的分界面,即外墙、外门窗完成,所以此分界面就成为室内环境节能的主要载体。室内环境的节能,其实就是在满足室内环境热舒适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减慢室内外分界面热传递速度等手段,在夏季阻止室外热量进入室内,在冬季阻止室内热量传向室外,从而减少耗费空调和供暖的能量。根据不同地域的气候特点,室内外分界面的节能措施有所不同。

1.北方酒店四季分明的北方,室内的热环境容易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室内外分界面的节能主要以保温,隔热为主。

(1)外墙节能目前我国的墙体保温主要有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三种形式。外墙外保温是指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体材料所构成的保温结构安装在外墙外表面的保温做法;外墙内保温的保温层置于外墙的室内一侧,与外保温正好相反;夹心保温则是将墙体分为承重和保护部分,中间留出一定的空隙做成空气间层,或内填无机保温材料。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的做法有明显的缺陷,相比之下,外墙外保温具有热工性能高、保温效果好、适用范围广、投资低、主体结构寿命长等优点,成为我国主要的墙体保温和节能的形式。

(2)外门与外窗节能外门窗可以满足人们通风、釆光、日照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影响建筑美观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建筑保温、隔热、隔声的薄弱环节。透明的外门窗是沟通室内外视觉环境的桥梁,应该具有均勾、自然的光线和开阔的视野。在冬季,应该尽可能多地接受温暖的日照,把太阳的辖射热量从室外引入室内,同时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在夜晚要尽量防止热量从室内流向室外。窗户还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水密性、隔声性、抗风压性,开启时能保证良好的通风换气性能。

2.南方酒店在四季温差不大,全年气温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南方地区,室内外分界面的节能主要以提高空气对流和遮阳为主。例如在海南及东南亚区域的很多度假酒店,客房的阳台移门多釆用较大开启面积的移门,公共区域大面积使用可全部开启的折叠移门,以增大室内外的空气流通面积,让流动的风带走室内的热量,减少使用空调制冷所产生的能耗。

(二)室内环境的设备节能

酒店室内设备运行所消耗的能量是酒店建筑中最主要的能量消耗。这里主要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两方面来进行说明。

1.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地源热泵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热泵是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转移冷量和热量的设备。地源热泵通常是指能转移地下土壤中热量或者冷量到所需要的地方,通常都是用做空调制冷或者釆暖用。地源热泵还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部,只是冬夏两季工作的温度范围不同而已。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系统,实现节能减排的功能,通过风机盘管,以13°C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间供冷,以35°C以上热风的形式向室内供暖。酒店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融入策略支林徐霞摘要:当前社会大力提倡环保意识,公众也崇尚一种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酒店室内设计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我国在酒店室内设计中引入生态设计还是一个不完善的新课题,目前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我国酒店室内环境设计中生态思想的融入策略。

2.照明系统酒店室内照明系统的节能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高效能节能灯具和高效能节能电器,推广使用高效能的节能灯泡,冰箱等选用符合绿色节能标准的产品;设计合理的照明功率,根据室内空间的具体使用要求设计适宜的灯具数量和灯具装机功率,对于体现档次或烘托气氛的大型组合吊灯,所用的灯泡除了应该选用节能灯泡之外,还应该将灯泡进行分组,以便根据空间的不同使用情况,选择开启不同数量的灯泡,从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最后一点就是设计合理的照明控制。室内设计中经常会出现一个开关控制多个灯具甚至整个方面的所有灯具的现象,造成某种使用模式下的过度照明,如会议室,可能有多个照明模式,召开普通会议时,所有灯具开启,使用投影仪演示;需要记录时,仅开启供记录使用的基本照明灯具;使用投影仪但不需要记录时,关闭所有灯具。所以设计师应对空间的照明模式进行多种可能的组合设想,根据不同使用模式进行灯具组合和线路布置,每一种模式都有独立的开关进行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使用功能,有效地控制照明用电,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气氛。

二、绿色装饰材料的重要作用

酒店室内装饰选用绿色装饰材料的理念正在变成一种行业共识,绿色装饰材料具有更长的耐久性,所以能够保证室内装饰工程的质量。同时,绿色装饰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比一般的材料要低。从材料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绿色装饰材料具有节约资源、能源和保障室内环境等作用。对于建筑室内环境来讲,装饰材料的选择是室内空气质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为绿色装饰材料可以减少有害物质,防噪音和防辐射。绿色装饰材料的选择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装修材料中的人造板、涂料、家具、壁纸、地毯等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必须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18580-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要求;不要选择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的材料,也不要选择氟利昂为发泡剂的保温材料;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利用天然的不需要进行再加工的材料,最小程度地使用油漆涂料等覆盖层或大量的装饰;积极利用可循环资源,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垃圾掩埋的压力,节省自然资源,比如砖石、木料、板材、玻璃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用项目当地出产的材料,避免长途运输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避免使用产生放射性污染和释放有害物质的材料,以保证装修工人和入住者的健康,减少环境中的粉尘和污染物。

三、精神生态与酒店室内设计

无论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或是室内设计领域,自然生态已经是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将现代生态学扩展到精神层面的提法似乎还鲜为人知。酒店设计师如何才能通过自己的作品达到这种和谐,为客人提供高层次的入住体验。我个人认为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在酒店设计中打造精神生态。

(一)色彩的把握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具有很强的调节性,由于色彩可以引起联想、启发想象力及象征的作用,因此,设计师可以通过色彩的设计来调节和改善人与室内环境的关系,消除不良刺激,让人们具有安全感,提高入住舒适感。酒店室内设计过程中,总体上来说色彩的选择要配合设计主题,具体到各个空间来说,公共空间的色彩选择应该优雅大气,但不可过于沉闷,比如会客空间,通过墙面的几幅水墨画,给空间带来几分轻松和文化气息;对于中餐厅这样的中式空间,多采用中国民族元素中国红来体现民族特色;而客房的色彩应该有助于营造一个宁静、温馨的环境,所以多选用温和的中性色,配合布料等纺织类材料,给人以温暖、私密的感受,同时也会搭配一些色彩鲜艳的家具,给空间增添些许趣味。

(二)空间感营造

空间感是人对空间的感知。空间感取决于人们共同的心理规律,也取决于一些个人因素,如空间体验、空间承受力。对于不同的空间形态,人会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空间评价尺度,其中往往交织着复杂的成分。设计师处理的是物理空间,关注的却是客人的心理空间,即客人在物理空间中的心理感受。酒店室内设计中,为了使人产生一些理想的心理空间,设计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和方法。

(三)形态感的合理运用

形态在环境感知中给人的心理感受是多种多样的。直线单纯而明确,给人以简洁、规则的感觉,但直线条过多会使人产生审美疲劳,感到缺乏人情味。曲线及曲面给人的感觉是流畅舒展、富有弹性和活力,会给空间带来流动性和明显的方向性,曲面的吊顶使空间显得更高,同时把人的视线引向屋脊。具有民族符号特征的造型的应用,给人以地域文化的指向性及民族归宿感。

(四)灯光设计

生态设计思想篇3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理论依据指导思想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包括规划和设计两个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规划是设计的前提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深入和具体体现。规划是反映战略性的长远设想和全局的安排,是领导决策和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设计的依据;设计是近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具体安排,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体系。

一、理论依据

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在1984年就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和开展城乡生态建设的观点。他认为,虽然社会、经济和自然是3个不同性质的系统,都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规律,但它们各自的存在和发展又受其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制约。这种各系统间相互结合又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称为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一理论的提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具体讲,马世骏的复合生态系统思想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1、我国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就其涉及的因素及性质而言,是一个社会一经济一资源一人口相互作用的复杂体系,这4类组分的协调程度,直接关系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反之,不可避免地将加深生态环境恶化。

2、地理上出现的地形差异,如高山、低丘、平原、洼地等。分割使用都有其局限性,如视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则可扬长避短,发挥整体效益。我国长江以南的农业地貌被描绘成七山二水一分田,就形成规律来说,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国群众对此已积累出了不少的成功经验,这亦是近年来提倡区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着适度的量与质的问题。适度的含义是经济有效,是否适度还要视时间、空间及措施先后的排序,即何项安排在何时?决定该措施的经济价值及有效程度,则关系到整体效益,所以“管”字,是整个技术措施的增产关键,它是技术与经验的结合运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十分强调应用生态经济学原则进行规划和管理,这是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系统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4、阶环结构的体制是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保证。优化组合或管理的作用是通过对各组分的优化组合而实现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又必须通过一定的结构来体现。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要求建立经济的良性循环系统,建设相应的保障体系,就是要在国家、集体、个体各自独立经营之间建立起物质、信息、产品等的交换桥梁,使3个层次在调节功能上结成链环,大、中、小三环相套,在资源、生产加工、运销方面可互补、调节、攻守自如,适应国内外的供需形势变化,以便保持社会与经济系统的稳定发展。

二、指导思想

1、全局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十分注意系统中各方面的整体要素,坚持社会、经济和环境优化的同步发展。因此,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考虑各方面的特点与关系,从“天、地、人”即政治、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条件和人类活动各种因素的需要出发,制定、协调发展的策略,防止顾此失彼。从研究方法来看,它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林业生态工程综合体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规划设计。

2、长远性

规划设计本身要求在较长时间内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起指导作用。因此,要用整体、综合、宏观的观点来探讨林业生态工程总体的地域差异、结构模式、总体布局和战略方向以及建设重点、措施等,正确制定出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系统稳定协调发展的范围,为指导林业生态工程发展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强调大方向、大目标,反对急功近利。规划一经确定,要求一代人或几代人为之奋斗,尽量避免决策者在指导思想上的波动,减少经济工作中的损失,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3、实践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而是来自实践,经过总结、归纳,制定出相应的规划后,用以指导实践并为领导部门进行宏观决策服务,因此,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规划设计集理论、科学技术、政策法规于一体,要求人们按照这个规范去实践、去扎扎实实地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

4、群众性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要靠群众去实践,是为千千万万群众造福,因而应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时,不能只考虑专家的建议,也不能只考虑领导的意见,还应考虑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只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了,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所制定出来的发展规划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规划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程序

1、规划设计的任务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任务,一是制定林业生态工程总体规划方案,为各级领导部门制定林业生态工程发展计划和林业生态工程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提供林业生态工程设计,指导林业生态工程施工,加强林业生态工程科学性,保证林业生态工程质量,提高林业生态工程成效。从而实现扩大森林植被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林业的需求。

2、规划设计的内容

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是根据任务和要求决定的。一般来说,其内容主要是:查清力地和森林资源,落实林业生态工程用地;搞好土壤、植被、气候、水文地质等专业调查,编制立地类型表、林业生态工程典型设计和森林经营类型表;在完成社会经济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营建等各项规划,编制规划设计文件。但是,由于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的种类不同,其内容和深度是不同的。

生态设计思想篇4

关键词:环境设计;生态主义;现代陶艺

中图分类号:F59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740(2009)11―0027―02

当前,随着环境污染、自然问题等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生态学不再仅仅被看作是研究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关系的自然学科,生态学及生态主义思想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生态主义思想正在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思想基础,并且已经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追求。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主义追求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反思现代文明,强调与自然融合的观念。现代文明的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经济利益价值观,对任何事物的评价和认知都是从人的欲望,特别是对人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判断其价值。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却越来越感受到环境的恶化和生存的痛苦,并且逐渐认识到,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仅是环境本身的问题,而且与人类的生活观念、思想意识密切相关。伴随着工业化和科技化的发展,人们急于从那种机械、冷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淳朴、自由的感受。环境艺术设计开始对传统工业设计思想设计进行新的思考和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设计师们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问题。特别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加深,“绿色运动”逐渐兴起,设计与自然融合的思想成为环境设计的潮流。以环境为本,强调生态意识,要求尊重自然、减少浪费和污染的模块化设计是生态自然观下现代绿色设计最常用的方法,适当利用自然中的一部分而尽量不改变它的外观,使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个整体。

2.强调整体性思维,提倡人性化设计。整体性是生态学最主要的追求,生态主义要求在关注自然的基础上重建人与环境、社会以及人自身生存的关系。现代工业设计思想的主导下的环境设计过于强调个人片面的视觉上的满足,而忽视使用者生理和心理等其他方面的需求,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室内环境的追求日趋“唯美”,过度地进行奢华的装饰材料的堆积,而极少考虑材料对人体自身和情绪心态的危害,导致身体和精神面临许多潜在的威胁,环境设计日益脱离其使用功能而走向极端化。生态主义影响下的环境设计要求设计回归生活,把建筑与艺术结合起来,使人们获得审美享受的环境。

3.要求回归传统,注重对古代美学思想的发掘。生态主义思想正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许多外国学者面对工业文明的弊端束手无策的时候,他们却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生态智慧。重视并发掘我国传统生态思想,对于中国当代环境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加强东西方环境设计的交流与沟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现代观念和生存需要出发,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并且把传统造型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不仅传达出设计理念,而且也体现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生态主义正在成为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的潮流中,陶瓷艺术不仅能够和自然环境相融合,而且它应和着当前环境艺术设计的这种艺术追求。于是,现代陶瓷艺术开始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出重要影响。

首先,现代陶艺通过自身天然的物质属性介入到人们生活环境和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面对钢筋水泥铸成的丛林建筑和日渐恶化的生存环境,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现代艺术设计生态主义思潮的引导下,现代陶瓷艺术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主体介入到环境艺术设计中,在满足人们基本的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突出人的自然属性,尝试以自然的建筑装饰材料,包括居室里的陶瓷摆件、陶瓷壁画等,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贴近人们的生活环境。

其次,现代陶艺不仅突出人的自然属性,同时努力满足人的情感属性和精神需求。现代陶艺艺术体现出反现代文明、反工具理性的叛逆精神,摆脱了现代工业设计中对于平衡、抽象、对称的设计思路,在强调陶瓷艺术本体材质语言的基础上,把陶艺造型装饰的整体美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构筑起现代环境艺术深厚的思想内涵和设计理念。现代陶艺不仅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运用,更多体现出一种创意的美感,满足整体空间给予人们的心理感受,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再次,现代陶瓷艺术体现出回归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理念。人们常说,陶瓷具有民俗性,强调的是陶瓷艺术传达出来的中国民间传统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现代陶瓷艺术善于运用想象构思,以直接的、单纯的、朴素的思维来考虑造型形式、装饰形式,陶瓷艺术与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挖掘提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中国生态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出现的追求生态主义的潮流,要求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要。陶瓷艺术介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使人们通过艺术与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符合了新时代生态主义发展的主题。

参考文献:

[1]徐进.从文化视角探讨公共环境中的陶瓷艺术[J].中国陶瓷工业,2008,(4).

[2]武育伦.陈设艺术陶瓷进入现代家庭环境的思考[J].中国陶瓷,2006,(12).

生态设计思想篇5

[关键词]联想思维创造意识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人的大脑容量到底有多大?”我们每天都在思考、记忆东西,会不会有一天我们再也记不下东西了?

其实人的大脑越不用,脑细胞死亡越多。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占人体总耗氧量的四分之一,因此氧气充足有助于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所以,我们无需担心大脑的容量不够大了,记忆力的强弱是多思考多锻炼的结果。每天我们面对纷繁的世界万物并记录下它们的点点滴滴,通过联想又创造出新的思维和事物。可以说“心有多大,联想的舞台就有多大!”

设计中的联想创造对于创意的产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任何设计形式,创造性思维都引导并出现了众多设计学科和设计作品。其实,现在个别院校也开设了创造性思维的课程,通过对创造性思维课程的学习,使我们对设计思维的意义,基本原理和运用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研究价值。

“设计思维”是在一系列的知识体系中产生并发展的,同时通过学习使我对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也开始关注,更多的由具象转向了抽象,由感性向理想转变。对于”大脑的功能及开发”是我最为感兴趣的,大脑的构造和思维方式的具体内容对于我们的设计,设计思维的开发,创意的产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

人的思维方式是一切创造和设计的基础,是人联想发明的动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和系统思维是人的思维方式的基本类型,它客观的把人的创作过程细分程序,产生设计思维的运用过程.联想思维方式也是有效的图形设计思考途径之一,联想本身具有从当时所感知的某些方面出发,由此及彼,由正及反,进行远距离印象思索的特征,而伴随着联想意识进行形象化的推演,创造出超生活的,虚构的,重构的但又体现客观世界意义的,新奇的视觉形态及图形,而观者则通过图形的组织关系,开始另一种联想活动,直至理解图形所表达的意义为止。联想本身也可带来不断的联想,为设计带来更多的思路和表现形式的可能性。我们所设计的图形是有针对性设计的产物,它有别于纯艺术绘画的形态创作,它有着自身的特点,这是图形本身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

对于联想,我们要先了解一个现象,就是同构。从本质上说,“同构是一种映射现象,通过这种映射,一个系统的结构可以在另外一个系统中表现出来”。

例如,飞机和鸟的关系,潜水艇和鱼的关系,机器结构与人的结构关系等等,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在对现实形态的意义或信息给予保留的前提下进行再创造,再组合,产生新的形态和事物,以此来表达人类对客观现实世界意义的认识。因此,同构也是一种信息交换的过程,我们在设计图形时,实际上是在寻找与现实世界的意义能够产生同构的形式符号,反过来人们在理解图形的时候也是通过这种寻找方式来获得现实世界的意义的,因此,联想思维方式是比较科学的。当然设计本身也包含了人类对大自然所产生的情感因素,所以,图形设计的思维过程相对是比较理性的,但表达的意义却是感性的,富有情理的。

联想思维的有效途径包括:1.形与形的联想;2.事与事的联想;3.意与意的联想;4.有意识联想与无意识联想。

我们在设计图形的时候,根据要表达的”意”,在近乎遥遥相距的形态之间寻找一种可以使它们进行连接或嫁接的因素,即共性。然后再利用设计的特有形式法则把这些共性加以组合,产生新的图形,表达新的意义和功能,以此来打动观众的心。如:地球,汽车轮子,人头形,苹果等形态,虽然在事物属性上相距甚远,所呈现的意义也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态都具有圆形的要素,这就构成了形态的形似性和共性.在图形创意设计的过程中,有很多情况需要利用不同的形态来综合表现含义,而形态间如果太具有个性或差异较大,就很难进行有效的连接,必须尽可能的寻找和利用现有的具有相似性的形态来结合,这样,图形的组织关系会显得比较自然,因此,在形与形之间寻找形似因素是联想的一条有效途径。

对于事与事的联想,可以说一切事物之间在某种程度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一种事物的结果可以产生另一种事物的开始,一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可以预示另一种事物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最常用的方式,人们常用一件事去比喻另一件事,或用一种情况去说明另一种情况,这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类比意识,它也是建立在联想基础上的,同时也是人类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这种联想方式所产生的图形,实际上是对观者过去经历的事情而保留的某种感受和体会所形成的记忆的一种提示和诱发,可用于诱发的视觉媒体,可以是形象上的或文字上的直接诱发,也可以是通过提供视觉环境诱发,更可以是通过视觉形象所呈现的情感来打动观众。

通常在现实世界里有许多事物所呈现意义的方式是相似的,它们其中一部分有着共同的含意。有许多具有不同含意的事物都有着相似或共同的发展,运动趋势和意义,造成了意与意之间的相似性,这也是一种现实和事实。在设计的思考中我们可以运用大脑联想机制,把这些不同含义但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运动意义的经验加以连接,取其共性,融入设计内容,使自己构思的方式既具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一种意境去预示另一种意境,这类联想途径也是一条比较有效的图形思维方向。

最后有意识联想引发无意识联想,而无意识联想也可能形成一种有意识思维,也许有意与无意根本就是不可分的。有意识联想具有逻辑性,理智性,科学性,而无意识联想更具有想象性,偶发性,艺术性,而设计正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晶。因此,我们应善于进行有意识联想,同时也要对无意识联想加以重视,使它们为设计带来更广泛和更科学的思考途径,以产生新奇的,合理的,有趣的,巧妙的,智慧的图形设计效果,征服大众的心灵,完成信息的准确传递。

总之,在联想活动中,也会与其他几种联想途径互相补充,绝不能孤立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要全方位的思考。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充实和完善联想思维的内容,尽可能广阔的运用到设计中。

参考文献:

[1]柳沙.设计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生态设计思想篇6

摘要:造型设计基础教学是在设计概念下的没有专业界定的设计初端教育,具有开放式的、宽口径的、厚基础的学术理念,教学特点是多元的、多维的、多层的、链状的;其教育理想的本质既不针对任何具体专业,也不过多强调设计用途,而是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最终达到从构想到实践。造型设计基础训练会促使学生从已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思考模式会从一个“自然人”逐步转换成“设计人”。在造型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抽象造型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活动,是设计思维的根本所在。但一直以来,在造型设计基础教学中抽象形态训练是被忽视的,被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综合造型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因此把以抽象造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造型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迫在眉睫。

关键词:抽象形态;造型设计;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1)11-0000-01

所谓造型是指在一定的空间状态下,形体与形体相互结构所形成的形象。造型设计基础教学是在设计概念下的没有专业界定的设计初端教育,具有开放式的、宽口径的、厚基础的学术理念,教学特点是多元的、多维的、多层的、链状的;其教育理想的本质既不针对任何具体专业,也不过多强调设计用途,而是旨在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最终达到从构想到实践。造型设计基础训练会促使学生从已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思考模式会从一个“自然人”逐步转换成“设计人”。在造型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抽象造型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活动,是设计思维的根本所在。但很长时间以来,在造型设计基础教学中,人们对于抽象造型的教学并没给予足够重视。相反却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指导,这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在综合造型能力上存在严重缺陷。他们只善于思考和表达具象的形态,而对于抽象的形态却缺乏提炼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因此把以抽象造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造型设计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造型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建立抽象思维模式,为今后专业设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我们如何理解形态

在人类视觉所能看见,手能触摸,身体所能感知的所有方面无不伴随着“形”的存在。形,是人对世界的直观视觉感受,通常指客观物象的外在轮廓。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形象,是对“形体”的感受,是观察后对物体的理解。形态,是对“形象”的应用,是事物的内在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包括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态”是“情态”,指有动感的视觉形式。我们所看到的多样万变的形象,都是因为“态”的存在,才使造型艺术有了风格,才使造型艺术中的设计有了流行的样式。如在平面设计中,真实的“花”是“形体”,观察写生后的“花”的图画是“形象”,在具体设计中,“花”作为构成因素,以合适的大小、合适的黑白关系、合适的疏密摆放在恰当位置,便是以“形态”出现了。

二、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的界定以及其之间的关系

在造型设计领域,按形态表现的不同构成方式和性质特征,可以把形态分为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具象形态,是指未经提炼加工的原型,即一切存在的自然形及根据自然形的某些元素构成的理想形,是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具体存在的物像,具有可辨认的形象特征。如各种动植物、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工业产品等。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物体形态最初阶段的表现方式,能使物体形态的本质特征得到更全面地分析。抽象形态,在造型设计领域中,是指在具象形态的研究基础上,从具象事物中被抽取出来的纯粹的形式概念和精神指向,如抽象派绘画、构成主义的雕塑等。虽然能引起我们的某种感受,但在生活经验中却找不到与之对应相似的存在物。抽象形态是一种大容量、颇具表现力和独特造型魅力的形态,具有广阔而不固定的审美内涵。它是一切形态的本质。没有抽象,具象就不能发展,没有具象,抽象便成为无源之水。

三、抽象形态的构成和创造方法

抽象形态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夸张、变形、重新组合演变而来的。它源于自然形态但又不同于自然形态。它是对自然的再认识而不是自然的再现。抽象形态自身具有结构简单、形态明确、内容突出等特点,不仅具有独特的造型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便于记忆,而且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联想和改造。抽象形态的训练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具象形态的本质特征,有效地提高了其观察、分析和提炼具象形态的综合能力,而且更有利于其建立起抽象思维模式,为今后的专业设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抽象形态的抽象构成

抽取一切感觉印象以及一切特定思想之后所剩下的纯粹形态,进行组织构成。

(二)具象形态的抽象构成

从现实的物质形态中抽取出来的抽象形态,通过进行拆解、概括、重组、添加和变形,删除非本质部分,提炼本质性东西加以视觉化。注意,抽象化并不等于简化,而是高度地概括,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并加以强化,抽象后的形态主体应更突出、更明确。

(1)观察方法

用点线面的组合结构关系去观察具象形态,从中分析、归纳具象形态有规则的内在结构关系,学习其造型组合手法。

(2)变形处理手法

具象形态作简化处理,舍去细节,概括为点线面或简练的抽象符号,但仍需保留具象形态的特征与精神。这是一种分析、概括、解体、再组合的过程。

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也是设计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把复杂的形态加工成简单的形态,将含糊不清的形态变成明确统一的形态,而且还要将零散、无序的形态提炼成完整、规律的形态。而这种方式正是设计思维所需要的。通过从具象形态到抽象形态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理性到感性的思维模式和设计思维的模式。

综上所述,把以抽象造型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造型设计基础教学全过程,其实并不象我们想象中那样困难,只要施教有方,学生们会很快掌握其基本技能,综合造型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现状也会得到较大改观。值得强调的是,抽象造型的目的更着重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应强化学生对抽象造型的方法掌握,而不是引导其片面地追求抽象造型的表面形式。抽象造型的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迅速抓住具象形态的本质特征,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和提炼具象形态的综合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受个体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表现手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对象进行抽象的结果往往会大相劲庭,这也恰能说明了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同样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而并非只有单调、固定的模式。相反抽象形态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其具有广阔而不固定的审美内涵和独特的造型魅力。

参考文献

[1]李绵璐.戴永恒,《平面构成教学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生态设计思想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形态;城市化;生态模式

一个成功的景观设计,不但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对于前者,设计者可以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精确数据和手段来实现,而对于后者,则需要设计者通过了解大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理想环境模式,以实现其与规划设计达到和谐统一。

一、景观形态思想及其发展

首先,“景观”概念在不同领域有着很大的差异,根据汤姆的说法,“景观”一词是随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一起来到英格兰的。最初“景观”是指留下了人类文明足迹的地区。17世纪,“景观”作为绘画术语从荷兰语中再次引入英语,意为“描绘内陆自然风光的绘画,区别于肖像、海景等”。到了18世纪,“景观”同“园艺”联系起来,因为“景观”和设计行业有了密切的关系。

二、景观形态学的基本问题和设计语言结构

1.形式。

把“形式”定义为所有被设计物体和空间的状态,包括物体的外观,但又不至于此,它不是指一个静止的形象,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并且是影响着和被整个设计气氛影响的。设计思考需要形象,这些形象的核心就是形式,形式不只是图形,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有两种形式,“可见的形式”和“不可见的形式”,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和自然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2.形式与逻辑。

形式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它来组织设计思想以及设计语言的逻辑,称之为设计语言的逻辑。只选用一种设计准则、风格或强调可见形式的某些偏好绝不是真正的设计思想。只有注重设计场所的内在结构,在不可见形式的指导下发展可见形式及其关系、结构和平衡时,才有可能触及设计工作的根本。

3.形式与情感。

因为人类环境存在着压力、不快和烦闷等密集的人为因素,当人们被不稳定的政治经济局面所困扰时,就产生了对原始、自然事物的向往,希望面对无伪装的自然环境,寻找生命真正的意义,在与自然的沟通中寻找自我的精神世界。在这种规划设计的环境之中,人们可以随意的穿行、游憩工作和生活。人们更接近真实的自我。

三、景观形态规划模式的思想精髓

1.景观之道。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家的思想方法和对世界本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道法自然之一观念的基础上的。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规划与设计的最高目标就是将个人的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找到寄托,从而最终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在超越世俗的水平上享受生命之美。在这意义上,美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想和谐平衡的产物。

2.道家哲学与设计方法。

作为完整的设计体系,所有的美学标准在此都体现为具体的设计手法,例如空间的组织、尺度的设定和位置的调整等。研究的主体将分为:布局和“意”;空间的延伸;曲径通幽;气:交流的途径;无中生有;形散神聚;画意。

四、规划设计中的景观形态模式研究

“自然”不仅标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和运动变化的宇宙天地万物(即自然界),而且也指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没人为处理或显现出人为痕迹的情况,自然意味着原朴、原在、本色。“人工”主要标指人的行为、思想意识及创造,它也指与“自然”相反的、具有人为处理的、显出人为痕迹的状况,意味着变异、转型、非自然。

从人类社会实践角度来看,尽管人工改造着自然,自然制约着人工对它的改造,尽管自然是人工的“母体”和“故乡”,人工是自然的升华和高级形态,自然与人工之间永远存在着无休止的矛盾冲突,但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倾向上,却偏向于执著的笃信和追求“自然”与“人工”之间的亲契合一,而不是象西方那样在意识倾向上表现出一种“人工”战胜和压倒“自然”的“天人相分”。

五、景观形态规划的空间格局原理

1.基础格局。

空间格局并非完全是规划设计的空间布局,而是人们心理和行为上的空间格局。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规划设计模式。因此,在景观规划中第一优先考虑和建设的格局是:处于大地上具有整体和谐性;有足够的空间供生物运动;对个体而言,能体现出一定的景观异质性。这应该作为任何景观规划的基础格局。

2.最优景观格局。

“居室背山面水,周围树木环抱”被认为是景观形态学意义上的最优景观格局。这也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模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是人们要求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表现。这一景观格局所追求的是一种人性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以人的感受为第一要旨,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还应满足人的心理要求,使人类能够生存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

景观形态学为景观及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另一种思维模式。它是在追求生态适应性的规划方法论之外的又一次思想回归与转变。它的产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发展对人性再认识的深入的必然。但是同其他规划理论和模式一样,景观形态规划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道法自然”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尽量发展完善这种规划方法,以使人类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与自然相融。

参考文献:

[1]刘健基于区域整体的郊区发展――巴黎的区域实践对北京的启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60-64

生态设计思想篇8

1.关联性关联性是联想思维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人思想的航船一旦启动,便会急速运行在浩瀚无边的思绪海洋中,产生无尽的遐想与联想,由此引导出艺术的灵感与智慧的火花。服装设计中的关联性思维方式,可以打破固定思维的僵局与模式,通过对某一物象进行持续的相关联想,由多个物形的相连变幻,最终达到联想的质的变化,从而寻出所期待的理想、独特的服装设计。比如,教师在教学生如何表现原始古朴的设计情趣时,对材料的选择与思考便会让学生陷想的境遇,有的学生由荒野中的草丛想到各色各样的草秆叶片;从种植的金灿灿的庄稼联想到麦秆和玉米秸,由此联想延伸到由它们制成的包、篮、筐、垫等各类编织品;还有的学生联想将扫帚把柄上的扎结形式运用在服装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自然质朴和奇异创造融于迷人的服装中。联想中关联性思维的最大特征是将学生的思索由低层向高层渐入,由浅至深发展,使预期的设计构想随着联想景物的层次变化达到圆满的境界并成为现实,从而为思路已尽的学生开辟新的思维领域,更为服装设计开创新格局。

2.寓意性联想设计的另一特征是寓意性,即联想引用的物象可以表征某种意义和思想内涵。这在设计领域中是不乏其例的,如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贝壳形歌剧院。在服装设计中采用寓意性设计也会获得不凡的效果,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太阳、月亮、花草树叶、海洋生物、图腾信物等自然景物和人为物象进行专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才智与情怀以及学生独到的艺术情感与创意风格。

3.叠加罗列性设计中的联想叠加罗列采用,不单纯是依靠理性的推断顺序而依次罗列,更多的是靠起伏不定的情绪和情感通过不同的思考过程来完成联想的,如在沉思、遐想和梦境等的思维形式与过程中,所联想的内容形态有些是渐进相关的,有些则是大幅度地伸缩变化,以致使物象多个和多层次的联想交织构合在同一个设计的平面或立体中,使设计本身的容量和内涵增多。像毕加索将不同时空、不同景物赋予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独有的艺术精品。联想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潜能,优秀的学生可以将联想纵横罗列发挥到极致,充分显示学生的才华。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想到的各种形态加以变化处理引用,如何经过独特手法的排列构成,产生出唯美独创的高档服装。各类线条形状以及材料和形式,都可以组合形成有魅力的服装外观,其中着意刻画和突出局部细节,以及所构成的整体效果,必然可以充分地表达学生们的创意。当然,教师要告诫学生,联想的罗列需要精心选择和巧妙组合,单纯的堆砌是不能组成优秀服装设计的。

4.变异性联想设计过程中的构思并非一成不变,因为人自身及周围环境等的种种因素会导致联想思维产生变化。或是跳跃性的思索,或是有关联想和无关联想的变更,也可以理解为变异。由于这种变异的思维或许因没有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而未达预期结果,但却可能寻到和产生更为振奋人心、离奇多彩的灵感与方式。如学生在苦思冥想的设计构思中,尤其是想摆脱服装式样中单纯的模仿和跟随时,这类联想的变异无疑会给那些善于把握时机与灵感的学生以新的创造机遇。

5.多维性设计中的联想思维除上述几种方法外,还应注意引出新视觉的联想媒体,即对联想物形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发掘探索,对通常想到和习惯采用的视觉角度加以调整移动,以便设法发现新的视觉景观和视觉效果。当联想的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沉浸过往后,有意识在众多的物象或某一物象的不同角度和不同方面重新选择,从而产生出理想新颖的设计。将联想的多维性思路用于服装的设计上,一定会造就诸多新颖的款式。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联想设计的创造性思维

1.色彩联想在设计中,广泛采用各种颜色和色彩搭配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创造色彩的特性,充分运用色彩联想的手段,使学生从自然中获取新的色彩灵感,从而为所创造的形象物体注入新的生命与光彩。教师让学生通过对季节色彩、自然景物色彩、人工色彩、民族色彩等的搜集引用而获得启示,使学生懂得季节色彩的联想包括春天明媚的绿、青、黄色,夏天鲜艳的红、黄、蓝、绿色,秋天绚丽的金黄、褐红色,以及冬天宁静的蓝、紫、青灰色;自然景物的色彩联想有山川河流海洋沙滩的颜色,有红花绿叶草木树丛的颜色,也有蓝天白云、阳光月照的色彩,还有驼、羊、猎狗、鱼、虾、草、虫之色。人工色彩的联想,如对建筑、轻工产品、工艺产品和日用产品等人工配制的色彩所进行的联想引用。对世界各民族服饰色彩包括中国民族和外国民族的服装色彩及装饰用色的接纳采用,也属服装设计的联想之列。

2.形态联想形态的联想在设计中是运用广泛的,因为人类所谓的创造发明一方面是来自本身的思维独创,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对自然形态与人为形态的特殊感悟。有关形的联想弥补了人脑单一的空想,而使想象的世界有了众多参照的形象依托,使人利用所联想到的各种形态去制造发明丰富多彩的形态。可以这样认为,人所想象的形态是有限的,而现实自然所赋予的形态是层出不穷、变幻无限的,所以说引用自然界的物质与精神的品质是联想设计取之不尽的构思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自然中联想,可以动物、植物、生物和景物等来分别进行联想。像龙、虎、鸡、鹅、斑马等动物形象以及玉兰、荷花、马蹄莲、郁金香等花卉形象,还有各种鱼类贝类等海洋形象和自然中的其他各类形象,只要经过艺术的思考推敲,其外部与局部的各种形态都可一一化作人们观赏享用的艺术极品。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服装设计中,尤其是在一些表现创意的服装中,广泛地引用联想的手段,借鉴和采用自然景物及人为形之已不足为奇,并被诸多设计者钟情,屡屡成为艺术情感与才能的挥洒之作。无论是外国设计大师的郁金香、鸟笼和藤蔓的时装外形,还是中国设计师的鸡冠花、花篮和故宫、长城的服装样式,都深深蕴涵着对大自然的崇尚和对文化艺术的礼赞,从而使这类题材形态的联想运用在服装设计中,经久不衰。

3.材质联想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材料的选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如何选择确定便成为实现设计的关键。材料表面质地是一种视觉语言,不同的质感具有不同的情调和观感,因而,设计中选材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成功或失败。学生在挑选理想的材质时,实际是一种联想的思考过程,将自己见到、接触到或是能想到的所有材料的表面形式都加以回顾搜寻,最终,用个人的审美倾向来确定。像粗细硬柔、光滑不同的肌理和纹理等自然材质或人工材质的采用,都能为设计增加新的内容。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让学生竭力地通过联想的思考去寻找不同的材料,如:从远古的服饰到现今的穿着,从外国的时装到中国的民间衣着,所有穿的、用的、土的、洋的,甚至被人遗弃的各种材料,都可能在学生们的艺术理想的加工构合下成为服饰的主料或饰件。学生只要去想,是无所不能的。

生态设计思想篇9

关键词:人本思想;建筑设计;运用;质量

一以人为本运用在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思想分析

(一)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大众利益需求

“以人为本”思想方针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固然有着它的人本理念所体现的重要现实意义。因此,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风格,应充分为民众的生活居住需求而着想,并加以周全分析、考虑后而谋划设计风格。也就是说,人本思想中的建筑设计首先需要考虑设计项目中的居住人群,是否是贫困阶层,抑或是弱势群体,或者是社会高阶层人士等,进而才能从根本上考虑建筑原材的使用,做到节能、绿色、低碳、智能化等。

(二)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中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应向人性化靠拢

“人本理念”的建筑设计,要讲究细节,即细节决定成败,进而才能逐步体现在各设计版块中,实现处理好细节问题,向人性化靠拢。特别是在一些关键环节,不论是在项目动工原材方面,考虑好节能问题;抑或是在地方建筑风格上讲究地域风格融合的设计,都应当注重现代建筑的科学设计手法,以此才能打造一批深谙我国历史文化底蕴,并且适宜人们居住的高端现代住宅。

二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有效运用探讨

人本思想运用在建筑设计上体现出的事自然本性、自然条件和建筑风格的有效融合,能充分让人抒发自身情感与意识,进而由人的自我主管意识来主导实际行为的落实,以此达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发挥设计潜能以及现实价值的重要目的。而信息时代的莅临,人们也已经实现了从工业时代面向信息时代的经济转型,相关建筑业内人士则高调指出过:在21世纪的高消费则是面向回归大自然而展开的一系列消费经济举措。故而,运用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上应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讲究客观创新,谋求客观发展设计之路

具体而言,在建筑设计上强调运用人本思想,就是首要先做到生态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从而需要周全考虑好自然环境状况,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能的目的。特别是对于建筑原材的有效利用,采用被动采暖太阳能合理利用,照明合理设计,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协调设计,装潢风格利用自然元素等,都应做到事无巨细,考虑周全。以当前“绿色建材”设计概念应用的角度出发,应尊重自然条件的协调融合,不搞病态居住空间,不过度粉饰污染问题,节约能源的前提下解决人力、无力,实现不铺张,不浪费才是关键,以此才能打造适宜现代都市人类生存的居住空间,使建筑设计面向自然,实现节能低耗。

(二)在面向未来建筑设计中坚持可持续发展

建筑设计如若体现出人本思想,就必然要追求物质功能和人文精神的全面体现,在讲究把控其两面性的建筑风格上,创造出符合地域性建筑的别致风格建筑,以此才能在建筑意境、风格、精神、情趣、文化等方面提高建筑水准,讲究自然简洁、功能多样、风格创新、追求细节,以致备受现代人们所欢迎。

未来建筑在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经济道路中,必然要将人本思想价值发挥到最大,并且也要将行动落实到实处。因此,首先需要做到对地方、地域建筑风格、建筑文化的全面理解,以把控其建筑文化场所的文化支脉;其次,在了解民众的需求上,发挥建筑功能最大化,采用最为合理的现代技术进行人性化设计;再者,要在保障节能低耗、低碳的基础上,能够树立能量循环运用的设计意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运用可再生建材的使用范围,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及污染。最后,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自然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能源使用设计对策。当然,除了能够将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方面运用最大化,做好以上细节,就必须依照几点主要原则。

(三)营造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

在建筑风格上,生态平衡也尤为重要。在1935年,斯坦力曾经提出过关于“生态系统”的学说概念,他着重强调了人们应认清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环境的关系,不能将两者分割开来。即是说,在自然界中,只有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作用的存在,两者共同作用才能构成一个整体。同理,为了追求人文思想理念的建筑设计,就必然依赖自然环境所带给人类的宝贵条件。比如,自然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栖息地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界和功能,再发展中系统内各种生物的因素和环境内因素按一定的规律相互联系,而我们要做的是不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不能对其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应遵守自然环境自古以来定制下来的准则,合理开采资源、利用资源、谋福人类。因此,带有人文思想观念的建筑设计,必然能够造福人类,营造出自然的生态设计环境。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促使各个经济领域要实现全面转型。而在建筑领域中,运用人本思想绝对不再是以绝对发展经济为主要走向,而是更加倾向于人本价值、人文精神、物质文化等的全面体现,以此才能设计出新时代的建筑,打造绿色园林化城市,实现人和自然协调相处,在面向居住、生活、绿化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建筑群。

参考文献

[1]徐正加.浅析概念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J].大众商务,2010(08)

生态设计思想篇10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培养

著名学者李砚祖先生认为艺术设计是“人类为生存而进行的造物活动,是人为实现实用功能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物化劳动形态”[1]。诸葛凯先生也认为艺术设计的本质是“按照美的规律为人造物的艺术”[2]。可见,艺术设计的内涵之一即“造物”,这里的造物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再造,而是创造。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艺术设计思维的核心,它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之中,从设计构思、方案确定到产品的加工制作、市场流通、使用乃至报废和回收利用等,都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是复杂的高级思维过程,是带有主动性和创见性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成果。创造性思维不受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不依附和屈从于任何一种旧有的或权威的思路和方法,标新立异,举一反三,达到没有任何制约的高度自由,具有独立性、求异性、联想性、灵活性、敏锐性的特征。简单地说,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并能带来创新成果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造性思维,因而创造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它思维形式而存在,它是多种思维有机结合的产物。只要一般思维形式能够带来创新型的成果,就都可以被纳入到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直觉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灵感思维等。直觉思维是人们经过逻辑分析的高度简缩,瞬间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式思维。它能对事物做出迅速的识别、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联想思维是因一件事物的触发而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维,前一事物为刺激物或触发物,后一事物为联想物。逆向思维是指与传统的、逻辑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思维,是一种反传统、反常规的思考模式。发散思维是从问题的四面八方开拓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活动。灵感思维是人们借助于直觉的启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突发性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由人的“显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多次叠加而形成的,很多创造性成果都是通过灵感形式而最后完成的。

二、影响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师创造的设计作品,就是其创造性思维的外化与物化。影响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因素除了环境和教育外,也包括个体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设计师而言,应该具备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判断力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力是从视觉获得信息的能力,它是设计师设计创造的基础。设计师通过观察客观现象,能够提高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并发现新奇的事物,从而为设计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记忆力是识记、保持和重现客观事物及经验的能力,设计师在设计创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在记忆力的帮助下去搜索、识别和加工有用的设计素材。想象力是根据头脑中的记忆表象进行再加工、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是设计师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是设计创新的根本,贯穿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设计活动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工作,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把精力完全专注于所设计的对象,才能有所创造。判断力是分析决断的能力,它是设计师分析设计素材、决策设计方案时必备的能力。智力因素是影响设计师创造性思维的根本因素,智力越高,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越高。但并不是所有具备高智力的设计师都会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因为影响设计师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个体活动起着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主要包括个体的理想、信念、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这些因素是创造性思维发挥和拓展的条件。对于设计师而言,只有对设计事业具有浓厚的兴趣、热情的向往和顽强的意志,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才有可能获得设计创造的成功。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创造性思维能力并非天生,它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须为学生提供有利的环境以便于对其进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同时也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得到尽情的发挥和合理的培养;另外也需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适当的保护和引导。

(一)加强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就是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成果。在创造性思维的诸多形式中,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是最具有突破性特征的思维形式,因而,在艺术设计创作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加强对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品质的训练和培养。

逆向思维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从而实现创新。训练逆向思维的方法主要包括反转型逆向思维法、缺点逆用思维法等。反转型逆向思维法是需要学生从已知事物的功能或结构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如传统观念中鞋子的功能就是穿用,但有学生把鞋子用来种花,从而设计出造型独特的花盆;传统盘子的边缘是向外舒展的,有学生把盘子边缘向内部中心弯卷,看起来既像卷曲的荷叶又具有挡板的功能,方便人们用勺子把食物顺利地舀起来。缺点逆用思维法是把事物的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不利为有利。如陶瓷设计中的开片装饰,本来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属于瓷器烧制中的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却变成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

联想思维的特征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它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联想思维,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因果联想是指触发物和联想物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的思维,如由蛋想到小鸡;相似联想是指事物的外部构造、形状或某种状态与另一事物的近似而引发的想象,如由蛋想到球;对比联想是指触发物和联想物之间具有相反性质的思维,如由铅笔想到橡皮擦。运用联想思维进行设计创新的实例非常多,如北京奥运会馆“鸟巢”,北欧设计师雅各布森的“蛋椅”、“天鹅椅”和“蚂蚁椅”等。

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主要有用途发散、结构发散和形态发散等。用途发散即让学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设想它的用途。如,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就帽子的用途进行发散思维,在诸多方案中,有学生以“帽子可以养鱼”作为创意点,从而设计出外形独特的陶瓷鱼缸。结构发散即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如蜘蛛网的结构可以用来设计漏勺、沙发、花篮、服装等。形态发散即以事物的形态为扩散点,设想出利用该形态的各种可能性,如蛋的形态可以扩散到球、鹅卵石、不倒翁、椅子、帽子、首饰盒等。

(二)优化课堂教学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引导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创设有利的条件和环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设计环境,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得到自由的发挥和合理的培养。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甚至是异想天开的想法,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每一个设计创意。针对一些学生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尊重他们的观念,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同时再作合理的引导。教师在布置设计命题时,应该引导学生解放思维、大胆想象。如“设计一款水杯”,可以引导学生超越水杯的局限,把思维扩展到盛水的容器,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这样才可能有所创新。

其次教师需要改革教学内容,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需要注重对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的传授。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原动力,对大量知识的掌握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知识是无限的,但课堂能够教授的知识却比较有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课堂上应该以传授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为主,传授知识为辅。

再次教师需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氛围。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堂分析设计作品的方式来搞活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同时也可以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在课堂上要学生分析同学的设计作品,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又可以相互间取长补短,同时也使学生由课堂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应忽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设计大师的故事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理想和自信心,引导学生锻炼坚强的意志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展。

四、结论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注重对不同思维品质的训练,同时也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适的引导,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处于积极状态。

参考文献:

[1]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13.

[2]诸葛铠.图案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65.

[3]许劭艺编著.设计艺术心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8.

[4]郑建启,李翔编著.设计方法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