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十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十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46:4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1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途径评估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表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由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出现了普遍的“低头”现象,大学生不喜欢直接生硬的理论灌输,对思想政治课程不“感冒”。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差的主要原因是“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为国家为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新局面的首要问题。

基于这一现状,本文着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旨在从实践角度为高校思政教育提出改进完善的参考意见,帮助高校更加有效地立德树人。由于我国学术界对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研究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且对于当代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因此,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有可以挖掘的空间。

二、研究内容

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分析、归纳出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种途径,进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途径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实效性,发现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通过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具体的途径分析结果如下:

途径一:通过新媒体平台推送思想政治相关信息。新媒体平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且传播迅速,如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建立了新媒体平台。而调查显示,目前新媒体推送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新媒体推送内容枯燥,学生没有进行深入阅读的驱动力。新媒体推送形式单调,缺乏技术与特色。对此,笔者建议,高校新媒体工作者应丰富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推送内容,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此外,可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平台吸引力,建立能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的交互平台,如BBS、校园网论坛、留言板等。并且加大公众平台的宣传力度,同时打破学院间与学校间的壁垒,扩大新媒体推送的影响力。

途径二:日常交流互动。高校学生关于思想政治的线上互动主要以发起相关话题并进行线上讨论为主,线下互动则以辅导员的引导帮助为主。调研结果表明,在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方面,两者起到的效果均不明显,原因在于:学生与老师缺少线上思想互动意识,无法发挥线上优势。辅导员交流缺乏亲和力和指导性。交流引导体系单一,目前只有辅导员一个途径。对此,笔者建议,高校应首先提高辅导员自身素质,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引导这一途径更具针对性。同时,多元素沟通和完善的日常交流体系需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他老师、党团干部、社团组织等都进入交流系统。此外,思想政治交流的内容要更加贴近生活,交流形式要更加鲜活多样,以达到更高的参与度。最后,高校应鼓励思想政治线上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网络意见领袖”,从而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途径三:思想政治类课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而调研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态度并不理想,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无几,老师的思想引导也并未真正地实现。主要的原因在于:课堂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学生容易成为课堂上的“低头族”。教学过于理论化,学生对此类课程有先入为主的排斥。课堂内容与现实问题脱节,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对个中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建议:老师在课堂内容上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把课堂学习及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思想政治课程应与其他专业课程协同发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此外,高校应形成“思想政治课堂+课外活动”或者“思想政治课堂+课外交流”等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新模式,让同学们全部参与到实践中。

途径四: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均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而此次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这类活动的参与度不高,且收获较少。原因在于:很多大学生功利心较强,只参加对自己有明显益处的活动。组织者人数较少,而开展活动耗费的精力较大。活动经费有限,组织者在开展工作时受到限制,导致活动形式单一。对此,笔者建议:首先,高校应完善活动制度,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其次,要注重活动的形式多样性,办更好、更精品、更有内涵的活动;同时,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将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此外,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Υ笱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教育。

三、总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2

【关键词】家访;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家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实践方式之一已经成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准确了解学生实际生活状态,借助家庭的力量,对学生有针对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形式政策教育及心理辅导的重要渠道,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家访”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走访学生家庭,向学生及学生家庭传递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学院的规章制度、高校的育人机制以及学生本人的思想状态等信息而从将思政教育空间从狭窄的校园延伸到了广阔的社会、家庭。

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家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接收来自家庭、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这些信息让教育工作能彻底地了解学生成长背景和环境、理清学生成长历程,把握学生思想发展方向,可以随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说,家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从校园转移到了家庭。

二、家访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原始珍贵资料

首先,思政教育工作者通过家访这种途径收获了很多与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的典型事例。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空洞的理论与僵硬的典型事例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很难达到教育育人的效果。当思政教育工作者走出课堂走进学生家庭,通过聆听学生与家长的心声、体察学生的成长环境与历程就会发现在学生中蕴藏着很多切切实实的闪光美德和自立、自强、勤奋好学、乐观豁达的道德榜样。

其次,家访为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学生思想、心理问题提供了确切的支撑资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还承担着将教学中的成功方法和经验以及学生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整理,并系统化为理论,并用该理论指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

三、家访架起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合力

通过家访,思政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的家庭,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校的相关政策等向家长反馈,家长通过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将学生成长的经历告知教师,这样思政教育者就可以根据家访掌握的情况,深入分析、总结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措施;而家长可以根据家访教师反映的学生在校期间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适当可行的引导和教育措施,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当行为。这样就统一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步调,整合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家校育人合力。

四、家访缩小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为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家访过程中热情而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尤其是对高校中的贫困生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高校中的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敏感、自卑、封闭且超常的自尊。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家访过程中思政教育者通过平和而亲切的交谈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表达学校、教师的关心和理解,让这类学生及其家长真实的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及教师的关怀与帮助,从而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谈论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愿意接受教师的鼓励与支持。

所以说通过家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这些特殊学生传达了友善、关爱的信息,有助于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关闭的心扉与思政教育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今后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家访”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家访改善了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不仅仅承担着通过思政课这种主渠道完成正确思想理念的灌输的职责,更是要培育大学生的优良思想品质、积极健康的心态。所以,家访这种思政教育途径能让教师俯下身子和学生交朋友、关注学生的成长、成才,让思政教育工作者从单纯的课堂教学理念转化成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注重学生全方位素质培养的全新思政教学理念。

其次,家访有助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客观公正的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校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接触仅仅是通过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体现,这种短暂而又表面的接触很难客观、公正地把握一个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更不容易开展有针对性教育工作。当思政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家庭,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学生,就会发现很多以前被忽略的问题或者被错误认识的现象,思政教育者会用一种诚恳的、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肯定他们的优点、正视他们的不足,指出他们的优势。

高校家访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与实践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思政教育者的重视,这种活动使受访学生和家庭感受到来自学院和老师的关爱,使思政教育工作者能更好的理解思政教育工作的目的与意义,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世平.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高校研究,2006(10):64-6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3

第一个机遇就是网络为教育提供了多样的教学方式。

网络可以将不同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实时的资源共享。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中的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口头教育为主,配合知识的背诵。这样的教学方式时常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网络可以找到更多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图片展示、视频展示,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机遇就是网络创新了教学内容。

网络是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从课本中转化到生活中,实现教育的生活化。这一转变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将大道理转化成了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与此同时,将传统的面对面授课转化成了立体的授课模式,学生、教师、网络三方面进行平等地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个机遇网络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没有网络介入之前,学生仅限于课上学习思想政治,其主要的方式也就是自己阅读课本或者是老师讲读课本而已。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思想内容的核心。通过网络的运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学习地点不受限制,可以有效地运用空余时间浏览相关的网页巩固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时事,学习到课堂上讲不到的思想政治内容。

第四个机遇就是帮助学生构建了交流的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的平台建设越来越多。校园网的构建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们可以在校园网的环境下学习思想政治的知识,并就我国的时事政治进行传播与评价。在校园网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打破身份的界限,进行平等的交谈与论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听取学生的内心思想,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

二、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挑战

虽然网络可以帮助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如果使用不合理将会造成消极的影响与挑战,具体叙述如下:第一,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世界中对于信息的发表缺乏管制,因此造成了网上信息的良莠不齐,既有对于人们有益的信息,又有暴力、色情的信息。这些信息如果对于高校学生产生吸引力,那么就会引导高校学生向着消极的方向发展,极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第二,网络是虚拟的世界。现今的高校学生时常会感到压力与焦虑,这些负面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倾诉对象,但是网络却是一个进行自我安慰的好地方。很多时候高校学生会陷入这个虚拟的世界,逐渐地与他人疏离,缩小了自己的社会交流的圈子,将自己孤立化,全身心地投入到网络中。这样的现象严重地妨碍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第三,网络游戏的盛行。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青年沉迷于网络的主要原因就是游戏,游戏的盛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开始进入网络世界,通宵打游戏、组团打游戏的现象极其普遍。更有甚者将现实生活与游戏场景混合在一起,对于人性的缺失与对于生命的不重视形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导火索。这样的现象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全因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起到抑制的作用。

三、新时期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途径研究

1.完善校园网络思想教育体系。

高校应该把握好网络带来的机遇,建立一个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的网络教育体系。教育体系的建立彻底革新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学校可以根据网络平台的建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与覆盖率。因此学校在建立教育体系不应该只是走走形式,而是要积极地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块,例如网上学习、网上党校、网上论坛等。学校应定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信息,帮助学生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学校的老师应对国家的时事政治进行客观地评价,在网络思想教育体系中与同学进行平等地交流,全面地了解学生们的思想状态,从而调节政治思想的教育流程与教育内容。同时对于思想较为消极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引导,纠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主动权。

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学习,因此其思想政治的觉悟并不是很高。通过网络的运用,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主动地完成思想政治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以浏览网页了解国家大事,从而培养自己对于国家的敬仰之心与热爱之心,完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动学习。

3.丰富在校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培养自律意识。

学校在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思想政治的理论与网络个性化的文化宣传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新鲜教学材料,辅助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死知识转化成生动具体的图画与视频,并将网络环境中一些不良的因素与信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教材,增强学生辨析正误的能力。针对于在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不仅可以运用网络与多媒体,还可以进行专家讲座的方式。针对于路途较远或是没有时间为学生进行讲座的专家,学校可以运用网络开展网络授课。其主要的内容可以围绕网络的虚假性、网络游戏的危害性等为讲座内容,培养高校学生的自律意识。

4.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强化他律作用。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生活不仅需要具有自律意识,还需要具有他律意识。实行同学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有效地杜绝由于个人问题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产生。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网络法制的教育,避免由于法律意识的欠缺造成对于社会、对于学校、对于个人的危害行为出现。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法制的宣传,也可以运用网络平台定期进行法制内容讲解,要做到无时无刻不进行高校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5.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就现今的社会形势来看,网络对于高校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只有扩宽了教育工作者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学习新鲜的网络知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及时地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与网络的运用情况,并对于现今学生的情况进行开会研讨,制定出适合于现今高校学生的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此同时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随时随地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4

关键词:教学经验;思想政治课;主体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同志在《进一步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中国特色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能大大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也大大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近年来,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实现更显著的效果,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显着改善。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的普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高等教育和其他原因的改革的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做出一些讨论。

一、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

1.高等教育中的各种活动,课堂教学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稳定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在大学教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改革人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纳入教学内容的教学材料,课堂。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材建设,提高课堂教学;学习突破,促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现代当代史》系列课程的入耳,入脑,入心。认为政治课教师要坚持面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做到以情动人。

2.高校从实际出发,创造条件,并利用一切条件,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培训,思想政治教育培训课程的发展,坚持以日常培训和专题研究相结合,长期和短期培训,学历教育相结合,结合岗位学习培训,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相结合的逐步建立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务实的培训模式。另一种是鼓励科研,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定期举办研讨会,研究到整套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为项目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支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其他而且还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创造条件,采矿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交流访问学者,联合举办教师论坛,开展研究等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并扩大理念,不断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理论水平。

3。学生办公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师之间的思想和政治合作教师是熟悉教育规律,对理论的理解也很透彻,但学校的情况知之甚少,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往往是有限的教学空间,从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多多年的教学真的觉得只有了解学习情况,真正培养学生准备教科书,学生将上升率不断提高。在这一点上,如果上面的学生如果学生的心理教师将能够把他们调查的学生的信息测试,职业教育的思想倾向,政治教师的交流,双方应积极合作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有效性。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

1.中央第十六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球队主要的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政治理论课程和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老师。“辅导员是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其次,我们必须构建辅导员工作,建立制度体系。系统是确保该机构是根本。对于辅助职责和要求,指导,雇用和设备,培训和发展,考核和奖励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为辅导员提供体制基础辅导员有章可循,有根据,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辅导员和成长的机会。第三,我们必须路清晰的职业发展顾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界定辅导员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辅导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讲师要么评分说,你也可以审查行政级别,这对于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顾问奠定奠定了基础。

2.辅导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老师,以加强学生的成长教法律的研究,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建立“大学健康的家庭背景文件“和”学生成长档案“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随着“适时,适地,适宜人群,健身器材,健身法”,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指南。要建立一个“工作室”与学生谈话,因为学生不愿在公共心的场合有关的真实想法,但我希望老师在舒适的环境宽松,自由,平等和交流思想和交换意见。因此,根据学生每所大学的不同情况,辅导员办公室附近的心理特点“知音”,“聊天室”,“休息”,并专门设置了多种形式的灵活对话与学生的谈话工作室“非常必要的。笔者还发现,除了每类外给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设置一个专门的辅导员李老师助理或辅导员助理,管理是非常好的学生,李杰出助理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承诺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在他们心中。

3.辅导员应该发挥两队同理论课教师的协同作用这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重要手段之一。许多高校的实际工作,辅导员和教师理论课从目前点位来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不同的层面,但两者之间缺乏密切的协调与合作,“1+1>2”的协同效应一直没有实际上,运营商仍是缺乏有效的工作和工作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一10―15(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5

[关键词]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i2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51-01

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专业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而艺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既拥有其专业的特殊性,也具有大学生的共性,同时也有着各自的个体特性。在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情感教育触发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人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人们在相互依赖彼此尊重的心理基础上,将正确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在了解并正确把握艺术生特点的基础上,借助情感教育进一步做好高校艺术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引导艺术生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艺术生特点分析

(一)具有开放性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但理想信念较为模糊

对比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类专业学生性格特点较为个性化,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性格开朗,视野开阔,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好求异存同,主体意识突出,不盲从;另一方面艺术类专业学生受到多元价值观影响,有些学生表现出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的现状。很多艺术生不关心时事,理想信念较为淡薄,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课程有抵触情绪,存在自我为中心与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二)为人感性,但理性思维缺乏

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表善恶分明,环境对其情绪的影响比较明显,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擅长交际,待人友好真诚。因此,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表现出情感丰富、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等优势,但同时也会显现出容易冲动、欠缺理性、忽视现实等不足。

(三)个性独立,但集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缺乏

艺术专业的特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艺术生大多热衷于自我的表现,但由于这个原因很多学生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突出表现为纪律观念淡薄,对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抵触。

(四)有浓厚的专业情节,但文化底子较弱

艺术生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包括专业理论学科)。因此造成艺术生知识面狭窄,文化基础差。

二、情感与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所以,当人受到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时,大脑就会迅速做出反应;如果接受这个刺激,情感行为就会表现出积极性,情感支持力度就强,因此而产生了兴趣,在时间上就表现得更为持久一些;但如果排斥这个刺激,不予接受,情感行为就会表现出消极性,情感支持力度就弱,时间上也会很短暂。情感是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的启动因素之一,在一定条件下,情感直接引发人们的行为。它要么激发主体的热情、好奇心、惊异感、美感、偏好等推动受教育者驱向学习目标,要么抑制其积极性,使人浅尝辄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情感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满腔热情地进行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注意诱发、激励受教育者的情感,使之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把情感培养视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因此,情感教育的功能应在于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情感,抑制受教育者的消极情感;使受教育者产生指向正确教育目标的动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

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艺术类专业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其特点明显,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针对艺术生感情丰富,情绪容易变化,对学生管理者抵触情绪较大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他们的情感状态变化,增强对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开展情感教育,适时地将大艺术生的情感状态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引导,使他们尽可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效应。在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利用情感效应,开展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开展:

1.了解和掌握艺术生的情感特点。这是对他们开展情感教育的基础。通常的方式方法有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测试等等。这一项工作是必须要做好的,在这个基础上情感教育的开展才能有的放矢,产生良好的效果,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2.尊重他们,并满足其合理的情感需求。艺术生的情感需求存在特殊性,但也是合理与客观的,我们必须尊重其合理的情感需求。人的情感需求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而合理的感情需求也存在能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对学生的合理情感需求应想办法尽量给予满足。

3.引导艺术生形成正确的的情感需求。对于艺术生的情感需求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区分,他们有一些情感需求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绝对不能无动于衷,以致其不合理的情感需求越发严重。同时,对于一些难以满足的情感需求,我们应通过积极的引导与教育,促其走上正轨,防止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

4.引导其情感形成升华。人的情感是可以受到影响的,帮助艺术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集体荣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关心,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同学个人之间朴素的手足情升华为富于理性的友谊。要帮助他们建立更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坚定的意志、更加健全的情感。了解、尊重、满足、引导、升华这五个方面逐层深化,紧密联系。而升华过程是最关键最艰难的一步,只有实现了升华,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较高境界。

参考文献

[1]胥炜.浅谈如何做好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顾军,牛建永.高校艺术生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分析.科技风,2014年23期.

[3]何奕璋.高校艺术生辅导员的工作初探.高教研究,2011年09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人才培养;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7-01

1.目前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在既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以形式口号宣传和灌输政治激进思潮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已经落伍了。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容易受到错误的社会思想观念的引导,使得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轨,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观念。而高校老师由于受到自身思想政治觉悟的影响,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难以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去强化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

2.1促进大学生树立起正确政治意识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目标是要促进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意识。正确的政治意识不但能够保证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使他们向正确的人生方向发展,同时,也能够让大学生在毕业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合格继承者。

2.2提升高校人才的思想道德品质作用。思想对于人而言极其重要,人的行动可以体现出思想,而行动是受到思想支配。但是,思想不像人们的吃饭睡觉天生就会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思想的产生主要通过人们接受教育以及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当前高校学生由于受到高度发达的互联网信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不仅较为开放,同时拥有很大的独立性,然而由于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缺乏较好的辨识能力,导致他们在当今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所接收到信息的良莠不齐,这些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原理对大学生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对其所接收到信息予以全面的辨识,从而让他们能够得以充分的理解信息所表述的本质,辨明是非与真假,实现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建立。

2.3有助于大学生准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虽然目前我国社会主要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目前我国还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其他发达国家还不能相提并论。不过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家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逐步重视起来,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因此,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了解中国具体的国情、历史,有利于高校学生可以认识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能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在新形势下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用以下新的方法和途径

3.1以"中国梦"为导向,深入开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形势下,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高校要注重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要以"中国梦"为原则,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进行深入教育,要将"中国梦"的思想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结合,逐步使实现"中国梦"的思想观念进入校园、深入课堂、渗透到每一个高校学生的心中。

3.2以新媒体为手段,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新时代下,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利用新媒体来传播思想教育,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所以,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可以采用媒体的途径营造出有利的思想教育环境氛围。可以使用学生常用的微信、QQ、微博等方式来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面,营造好的思想教育环境。

3.3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开展科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通过专业的教学来提高和改善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大学生的自身思想素养。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指导。这就要求要有充分的专业课知识体系,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把培养接班人作为培养标准,把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日后的就业做好铺垫;同时在进行专业知识的讲学中,必须使学生明白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4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线,开展多样化的大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新环境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进步。高校校园就是最好最直接的实践平台,实践是理论教学的保障。

(1)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通过讲解英雄的光荣事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实践使学生提高自身思想素养。(2)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育探讨会,来纠正学生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梦想中国――三下乡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实际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思想教育的真正内涵,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学习思想政治的真正内涵,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

4.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新环境下,高校要学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教学,要在思想上彻底改变学生对思想教育的认知,同时在平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只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知,使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从而来促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全面、高素质的社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官毓钊.略论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3).

[2]毛磊焱,杨冬华,裘波.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浅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5).

[3]丁凯,马涛.校园新型网络交流模式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以"人人网"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

[4]章杭科.网络化背景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高教与经济,201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7

关键词影视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1.051

1影视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来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rra,原义指农耕时代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①中西文化词源,都是指人类创造的财产中精华部分。今天的文化,“在广义上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上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②

影视文化是指当代影视媒体、数字化信息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从以文字媒介为主转变为以影视图像为主。影视文化以一种大家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拓展人民群众接收文化信息和价值信念的途径,影视文化的文化观念主要是指影视的文化取向,而价值信念则渗透在影视生产与传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影视文化即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形态的“影视”,也作为一种隐形精神影响人类生活的“影视文化”。

“安德列・勒文孙说过:在电影里,人们从形象中获得思想;在文学里,人们从思想中获得形象。”③文化趋于影视化,由于它具有信息的海量化和专业性、以及传播和更新的快捷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产生了更好双向互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更宽的空间。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影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中国处于新旧观念的交替之中,人们的观念随着媒介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高校作为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也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将从开放型的工作思维、“中国梦”教育内容、“一题多解”工作方法和四维立体工作机制四个方面着手。

2.1培养开放型的教育思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彼岸。”④在目前开放的传播环境中,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播方式必须要创新,形成开放型的思维。

第一,信息思维。信息思维是指人们在思考、分析问题时占有、分析、处理信息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影视时代,人们每天面对的是大量便捷、直接、即时的图像信息。现在处于“信息爆炸时代”,人类知识越来越短的更新周期,要求我们的认识要不断更新。才能使高校受教育者对新事物具有自己的看法、立场和信念。

第二,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指,把研究对象当成一个有机体系形成认识和观点。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借用现代科学方式和手段,结合各个学科,通过对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和最佳化等方面的分析,形成全方位的、开放的、多层次的工作模式。

第三,创造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者在进行实践活动中,将客观事物的属性、关系、过程和规律作为创造内容内化于人的头脑中,使客观原型转化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在原则,进行思维构造的思维方式。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产生新的工作理论和工作方法,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2.2加强“中国梦”教育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核心

在参观文化长廊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中国共产党人追逐和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领人们一步一步实现“中国梦”。

第一,道路自信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把道路自信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让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

第二,理论自信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指导。“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对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⑤只有加强理论自信教育,巩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基础,从而源远流长。

第三,制度自信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2.3开创“一题多解”的工作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所采取的影响和培养人们思想政治品德的各种方式和手段,是各种实现方法和工作方法总和。”⑥坚持“一题多解”的工作方法,促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第一,显性教育途径。“显性教育是指教育者把道理、观点和要求直接正面的现实开诚布公地向受教育者“灌输”的过程。”⑦把影视文化,运用多媒体、数字图像等方式引入课堂教学;通过电视电影形式向社会传播思想道德规范;运用新闻大众传媒向世界传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把不同途径,不同内容结合,殊途同归,达到育人的目的,从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隐形教育途径。“隐性教育是指通过间接的、隐蔽的、潜在的形式将教育意图向受教育者“渗透”的一种自然系的过程。”⑧主要形式包括校园文化、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运用科技技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大学生精神;完善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养成自觉自律的社会生活习惯;丰富社会生活,扩展交际圈,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交往关系链。

2.4创建“四维立体”的教育机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保障

四维立体机制即教育主体、教育介体和教育客体三维的基础上加之社会实践。教育主体是组织者,教育介体是粘合剂,教育客体是依托者,社会实践是检测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循环系统。用社会实践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再反馈到教育主体,完成它的检测仪作用。

第一,教育主体。教育主体在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引导作用,教育主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明确的政策、方针、目标和方向。

第二,教育介体。教育介体在整个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它包括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艺术、载体和环境。根据受教育者的思想发展特征来选择合适的工作方法;运用理、意、情、言等艺术相结合,挖掘各种高科技技术载体结合受教育者的周边环境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教育客体。教育客体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依托者,是教育工作效果的体现者。尊重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文化影视化平台,从多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理论,形成“耳濡目染”的自我教育效果,不断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矫正的能力。

第四,社会实践。加入社会实践这一维度,主要是针对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隔离的问题提出的。受教育者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才能印证之前所接受的思想品德知识是否正确;只有经过多次的实践锻炼,才能强化自身的思想品德认识,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

3结论

影视时代下,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像影视文化这样响彻着大众的需求与审美反应,受大众广泛地接受和喜爱。科技在发展,社会实践在变化,人们思想观念在变化,高校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场所,也必然要不断创新,才能永不落伍,才能永葆生机,才能真正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

注释

①梁肖丹.高职英语教学应加强英语国家文化知识教学[J].考试周刊,2010(1):26.

②陈轶群,龚万达.论音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信仰的作用[J].歌海,2010(2):110.

③[美]爱德华・茂莱.电影化的想象――作家与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社,1989:58.

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6.

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80.

⑥陈成文,姜正国.思想政治教育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213.

⑦⑧李继兵,宁德鹏.关于强化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实效性若干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12(11):2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8

论文关键词:网络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论文摘要:积极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日益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从趋利和避害两个角度阐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期对高校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途径提供可行性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其发展、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据教育部统计,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2790万①。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他们培养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使国家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战略意义。

传统意义上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一般有课堂教学,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还有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和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但是,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互联网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之后的“第四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其中30岁以下的青少年网民占全部网民的59%。②这其中,高校大学生又占绝大多数。在当今高校校园中,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范围日益广泛,力度日益加大。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必须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一、网络的特性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网络的特性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因其自身的特性,不仅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在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上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含义。

1.网络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放、丰富和共享。

互联网上信息资源丰富,传送速度快捷。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接触和涉猎大量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信息。同时,由于网络的共享性,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将自己的各类信息到世界各地。

2.网络可以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的充分交流。

网络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在学生数量庞大而又实行了学分制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难以实现,再加上面对面的教育与沟通可能由于信息反应不太准确等问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太明显。网络因其可以超越空间的限制,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学生即使不面对面也可以很好地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

3.网络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网络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权。网络因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传播形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时间和知识掌握程度等实际情况随时随地选择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再加上一些国际敌对势力的蓄意破坏,许多宣扬反党、反国和暴力、杀戮、色情、金钱至上等思想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一些大学生由于分辨能力和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这些负面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二、有关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辩证地看待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应当充分发挥网络在促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通过创办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网上联系讨论群等方式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应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到防微杜渐,避免青少年因过于沉迷和依赖网络而给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伤害。

(一)趋利——发挥网络优势,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

互联网具有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传播信息的开放性、传播速度的快捷性和充分的交互性等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上述特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通过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工具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文化内容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通过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时事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以及一些能够教育和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健康的内容及时传达给学生,通过网站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实现和促进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的内容及传播形式,应当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通过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的有效结合,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和心智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够理解消化网站所要传达的讯息及精神并为它们所吸引,从而使他们能够接受恰当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合理利用其他网络传播资源,及时掌握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状况并加以分类引导。在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的同时,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论坛、博客等网络资源,通过博客内容及论坛留言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来有针对性地分类引导,弘扬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方便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小、消除消极的、反动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学生博客等内容,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学习生涯规划、人际交往和情感等,并对这些问题加以引导和解决,通过开设一些网络心理咨询论坛或是生活服务信箱等途径来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生活中的切实困难,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二)避害——合理监控和引导,减少网络对高校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及信息的丰富性和开放性,使得许多消极的、反动的言论和思想充斥于网络,腐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信息鉴别能力低下,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迷惑,甚至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网络和学生进行合理的监控和引导,减少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首先,应当加强互联网信息法规建设,实现网络信息、网络技术、网络管理等环节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做到网络信息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其次,应当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白,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但也是一个自由与责任相统一的世界,是一个有着道德规范的世界。因此必须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避免他们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而造成自己道德的失衡。

再次,严格监控网络系统,净化网络传播环境。由于国际敌对势力的冲击和国内外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使得一些消极的、反动的非法言论和思想充斥于网络,危害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从源头上做起,严格监控网络系统,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清除那些消极的、反动的言论以及腐朽文化和有害思想,从而降低甚至避免反动言论和有害信息对学生的腐蚀。

最后,应当对青少年进行有效的分类指导,提高他们的信息鉴别能力,在对在校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网络政治工作者的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想政治工作,又能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文化的特点,能够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队伍。通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种形式的网络政治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避免学生因自身免疫力差而沉迷网络,荒废学业,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oe.edu.cn/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net.cn/html/Dir/2010/07/15/5921.htm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郑韵英,韦小铃,严凤英.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平台开发探析[J].高教论坛,2009,(11):12-16.

[3]王文珍.基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0,(2):120-1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9

【关键词】web2.0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新途径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基于网络平台的公寓与专业学院党建工作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Y201018068)。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74-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以web2.0为代表的媒介的发展以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更是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web2.0与web1.0比较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即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两者的区别详见下表:

二、web2.0时代下网络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老师和书本为主体对大学生进行说教式的教育,多采用面对面的教育方式,这在以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发挥过较好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乐于使用匿名方式和网络虚拟空间交流思想、传递情感、宣泄压力,他们更自觉地追求平等,更强调自我意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网络搜索、论坛交流等形式了解咨询,获取信息、掌握知识,他们的价值取向、文化认同日趋多元化,更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势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冲击,面对面说教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网络时代,网上信息异常庞杂,人们均通过自由选择,互通有无,学生的独立性明显增强,主观能动性更加活跃,绝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育方式就能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面对这些挑战,就必然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树立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方式。

三、web2.0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1.运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新型校内思想政治工作阵地

首先,我们要认真开发思想教育软件,积极推进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其次,要开发超文本结构的思想教育电子教材。这种电子教材可充分利用现代电子技术,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使学生视觉、听觉均产生立体感,从而提高思想教育的效果。第三,利用校园网络整合校内宣传媒体。把高校的宣传教育媒体如校报、广播、闭路电视、户外宣传等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可实现思想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从而拓宽学生的信息来源,增强思想教育的辐射力、吸引力、感染力。

当然,校园网络系统关键在于内容建设。从以往校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网络构建的实践来看,往往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互动等问题。以常见的学校党建网站(web1.0时代典型网络平台)为例,往往内容雷同、板式单调,特别是缺乏有意义、有意思的话题互动。同时,对web2.0时代的典型网络平台如微博和微信的运用还较少涉及,某些高校的党建网站也开通了微博,但运作理念往往还参照web1.0的大众网络平台的思路去操作,违背了价值性、互动性、趣味性等基本原则。

2.利用各种渠道,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指在现代社会中以网络为载体,传承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和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创造。

网络文化对学生思想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催生视野全球化、激发创新意识、加强参与协作、利于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更新,另一方面,它也容易使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迷离、价值取向更加多元、道德与法律观念淡薄、网络依赖心理增强、思维浅薄化。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容易使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对信息理解的多维化,他们很难再简单按照教育者事先设计的思想和目标去理解和领会信息;二是对信息理解更加主动,运用自己的是非观、判断力对各种信息以筛选和分析,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和安排。学生自我判断是非标准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和冲突更加直接、更加激烈了。

因此,我们要从多种渠道积极构建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如强化网络监管机制、重视和加强高校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造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等。

3.关注大学生网络行为,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批判、解读、应用与创造的能力。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积极享用大众传媒,培养人们对传媒信息的全面解读和批判的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传媒观,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高校学生的媒介素养主要表现为学生搜集、整理、理解、过滤、批判媒体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思维水平的试金石。在web2.0时代,新型媒体便利了学生的信息沟通,但大量碎片化、肤浅的信息也对学生的思考能力造成了损害。比如注意力的分散,有的学生每隔几分钟就要刷新一下微博或人人网、检查好友是否上传了新照片等社交信息;有的读写能力退化,难以对经典书籍进行系统地深度阅读、写不出超过140字以上的文章。当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让人类从信息稀缺时代快速过滤到注意力稀缺时代,媒体上大量无营养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了毒害,特别表现为不会读长文章、不会写长文章、对知识的记忆力衰退(因为有搜索引擎),读图时代的到来实际上损害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下去,很可能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在信息、知识、书籍无限丰富的时代,我们学生反而不读书、不学习,知识贫乏、成为“最愚蠢的一代”(马克·鲍尔莱因,2011)。

因此,在web2.0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媒介素养包括两部分:一是吸收有益信息的能力;二是过滤、拒绝有害信息的能力。培养第二种能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

4.提倡关爱学生,由“危机管理”转向“主动服务”

全球化的新媒体信息平台、交流平全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控制的范围。“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寻求心理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表现为在网络情境中满足求知心理需求、求客观心理需求、求新心理需求、休闲娱乐心理需求和自我实现心理需求”。根据之前对我校90后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学生通过网络的关注重点依次是生活与娱乐信息(78.33%)、学习问题(57.78%)、工作与就业问题(35.56%)、人际交往与心理问题(17.22%)。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到,学生利用网络主要是进行娱乐,而不是学习,这是一个社会事实。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被动应对、监管的危机管理层次。要因势利导凸显服务理念,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整合学校教育、管理资源,建立起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真正做到主动关心学生困难,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就业,实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90后的学生开始纷纷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面临web2.0时代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优点以及网络带来的危害,在高校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因势利导、防微杜渐,使网络逐渐成为培养新时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有效工具。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霍慧煜.应对新媒体,高校学生思想工作新思考[J].冶金企业文化,2011.3(56页)

[3]杜佩.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理论探讨,2010.11(7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篇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迈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这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社会信息化、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手段,拓展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才能确保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目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

作为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由于长期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误解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思政课”)作为第一课堂却一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开设课程陈旧,教师观念,教学手段单一的系列问题在一些高校还很普遍,要改善目前的现状,要做到:

1.加强“思政课”师资培训,提高课堂质量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自身素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深远,好的教学质量要有优良的师资作为支撑,只有重视教师培训,形成教师自我提高的良好局面,教育质量才会走上科学发展的快车道。最近国家正在制定绩效工资改革,在对教师培训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师德建设,成都市就有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师德不合格不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做法,这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也是值得推广的。只有不断加强“思政课”师资培训,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2.改革“思政课”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率

如今大学生已经开始从“80后”迈入“90后”,这部分青年人的思想更加灵活,信息量更大,观念更新也更快,“思政课”教学形式如果还保持几年前的形式,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以致出现逃课现象。大学生中正在出现“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专业课不逃”的现象,而“思政课”作为必修课由于其内容说教性强、概念枯燥往往成为大学生逃课的首选,如何改变目前的局面,提高学生参与率,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只有摸清学生的心理,合理运用媒介,选好教学案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变枯燥无味的说教为丰富多彩的互动,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紧跟时展脉搏,抓住社会重大新闻,关注互联网上的热门词汇,就一定能改善教学的现状,提高学生参与率,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成效得到提升。

3.改革“思政课”考核形式,使教育目的落到实处

由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教育考核形式一直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学生长期逃课,考前开夜车照样可以考出好成绩,如果仅仅从成绩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得到令人失望的结果,高分低能,高分无德的学生日益增多,如何让“思政课”教学教育目的落到实处,改革考核方式显得越来越重要,“思政课”都是社科类的课程,其概念性和理论性较强,但是最终的教学目的是落在学生身上的,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与否是考察教育教学目的是否完成的标志,而考察其素质的高低却是和一些概念联系不大,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能不能把“思政课”考核与双记录单的数据结合,采取一票否决制,由于思想道德素质出问题得到学校处分者,其相应课程的成绩就视为不合格,让大学生从观念上改变对“思政课”的认识,让一些概念和理论入脑入心而不是仅仅靠背靠记,期末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让考核不仅仅停留在笔头上,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政课”教学落到实处。

二、以校园文化为平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

校风和学风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思想行为作风和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能对大学生产生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坚持爱国主义教育

校园文化一定要用代表时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爱国主义代表着时展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旋律,是民族团结的核心凝聚力,是代表进步的深层次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品位最高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的永恒主题。

2.坚持以育人为目的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目的,融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使大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达到育人目的,要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聘请有影响的专家、教授为大学生开设礼仪、哲学、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系列讲座,开展形式活、效果好、参与高的校园文化活动,把育人这条主线贯彻始终。

3.坚持以社团和社区为龙头

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要本着积极扶持、稳妥发展的原则,组建各种协会、社团等组织,并加强对这些学生社团活动的引导和管理。社区主要是指学生寝室,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品位的高低对学生影响深远,加大寝室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优良学风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对寝室文化建设上要求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加大奖罚力度,形成学生社区文化良性发展的态势。

4.凝练校园文化品牌,形成长效机制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耗时长、内容多、影响大的系统工程,学校党政要从高瞻远瞩,实事求是,积极打造适合本校师生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长效机制,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服务。

三、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这个教育渠道对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认为打造好社会实践平台需要抓住下面两个重点:

1.社会实践紧扣学生实际,确保实践育人成效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体验社会、认知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开展社会实践要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结果轻过程、严重偏离学生实际的情况,否则,就会让社会实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面教材,第一第二课堂的努力就会有付诸东流的危险。高校要根据学生专业、家庭情况、个人特长等科学设置实践项目,这样才能确保实践育人成效。

2.把社会实践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日益成为高校热议的焦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创办大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育人机制,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试行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在素质拓展学分中设置社会实践活动模块,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获奖励、担任学生干部等获取相应的学分,把社会实践写入人才培养方案,解决了社会实践参与面不广、考核力度不严、实践成效不显著等诸多问题,使社会实践课程化、模块化,提高了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大大改善了社会实践效果,形成了良好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3.选好社会实践主题,打造实践育人品牌2010年重庆市倡导大学生就读期间开展植树、带薪实习、三进三同、学工、学军、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的社会实践活动。其重点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锻炼学生的意志;而是培养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重塑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明智决策,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和战略意义。一个社会实践品牌活动就是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它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实现。要根据学校特色和时代特征,为社会实践选好主题,着力打造实践育人品牌,才能有效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优势。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其成败直接关乎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贴近实际,不断优化第一、第二和第三课堂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其教育目的才能最终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