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十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十篇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3:5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监管;质量评价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的理论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具备着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具有一般产品质量的概念,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质量的内容也是特殊的、广泛的概念集合体。当前进行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为《建筑工程指令验收统一标准》。与原来的评定标准相比较,当前使用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最明显的变化,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时候不再进行优良等级的划分,值进行合格的验收,落实了验收评价分离,强化验收,对过程进行控制的指导思想。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指标的分析

在进行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时候,有多种途径来实现,国内外关于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丰富多样。通过构建建设工程质量评价指标内容,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指标来衡量每一项工作的开展过程及开展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建筑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管理体系构建的时候,首先对于由上至下关键成功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将通过全面的论证来确定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在识别主要的成功因素和使用过程能力指数,对测量指标进行做出度量之后,就能够给构建相关的模型,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做出系统的评价,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法完成建模。

4建筑工程全面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4.1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管理实施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我国建设部组织的建筑工程质量调查中进行检验,之后进行完善和提高,通过政府投资建筑工程方面做出推广,在权威性与公信力得到构建以后,进行私人工程的应用和推广,落实质量评价体系实施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2)区别对待的原则

我们国家所采用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的要点,要放在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以及我国的住宅工程两个方面,这样做即把握住了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矛盾,也表明我国建设行政管理职能单位,在新的社会环境要求下的全新定位,摒弃以前的大包大揽的管理方式。

(3)评价信息化的原则

随着建筑施工管理与评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很多地方已经完成了建筑质量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筑质量评价体系与管理系统一起发挥作用,共同构成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平台里面的各项数据的整合以及信息的作用。

4.2与现行制度的关系

为了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公平性与独立性,体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的地位,我们需要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评价通下面的制度进行区别:

(1)与法定的工程质量保证程序之间的区别

即使建设工程质量评价的所有数据,都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的过程中获得的,但是通过进行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并不表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不需要通过上述法定程序的检验,因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的最终结论,并不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标签。

(2)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过程的区别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评价与管理的过程中,会发现建筑工程实体质量以及不同方面质量责任等存在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评价分数的多少,但是不能成为执法管理者处罚的证据。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评价的过程通监督管理的过程有效的区分开,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公平性。

(3)与“优质工程”的评选的区别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所得到的分数,体现的是建筑项目施工过程和各方质量工作与评价指标的符合度。按照当前我国设置的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将分数看做是建筑工程,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程度与水平。政府在进行评优的时候,可以将评价的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考量。

4.3评价与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通过较短的时间来看,建筑施工过程的质量评价,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进行质量验收、质量抽检等方式,来进行组织与实施。所以,建筑工程质量评价人员以及评价机构需要提高准也资质与技术水平,将评价管理与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独立的分离,不能与建筑工程建设主体产生相互的利益关系。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可以通过有一定专业水准的人员或者独立性的评价机构来承担,同时在开始阶段评价者在从事质量评价的时候,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质量管理平台里面已经获得的数据,不需要再做出独立的评价。在全面的实施质量评价以后,要不断的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的各项指标与方法,加入部分定性的评价指标,通过组织专业的评价团队,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做出全面的评价。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有质量等级的评价,向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转变,建设单位取代政府评价部门成为质量评价主体,建设单位要按照工程施工质量评价体系的标准,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做出准确的评价与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质量是建筑本身的真正生命。在科技日新月异和经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建筑施工质量低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新建房屋质量不过关、不能居住,或者建了几年就成“危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楼脆脆事件的出现更是证明了建筑工程质量低下是何等严重。施工质量问题成为威胁建筑物的一个突出问题。

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当前国内的基本速度建设太快,几乎所有的工程都在搞“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期随意缩短;施工队伍素质低,不是所有的施工队伍都具备合格的素质;建筑材料以次充好,质量标准不达标;质量监督和评估只是走过场,应付了事。因此,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系统,不仅能改善建筑行业的整体形象,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投入资金,还可以有效预防一些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建筑工程质量评估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上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虽然一直在进行着,却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质量评估实施过程当中,主要依靠施工单位和项目管理者的自我评定,随意性大,参考价不大值,而且采用人工申报,效率低下,再加上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没有把好质量关卡。

质量评估主要是自我评定,随意性大

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主要分为三部分:保证资料、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汇总、观感部分。整个工程的评定大部分是建立在分项工程评定的基础上,而分项工程的评定则是是以工序为区别,由施工人员填写约几十或上百个分项的自我评定表。在自我评定表中,标准过于单一,并不能准确反映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评定是事后统一填写、编造的,随意性大,并不能对工程质量做出一个真实的反映。在评定的过程当中,施工人员会掺杂过多的主观因素,或者人为的将施工情况改写,从而达到上级审核的标准,并不能反映出工程实施的真实情况,后期出现危房也就不足为奇了。

质量评估效率低下

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人员填写的分项评定表,需要在工程实施过程当中,按照实际施工情况一步步进行统计,再将统计资料按照标准填写到表格中,耗时很长,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细致、准确、责任心强。而且,统计人员之间必须注重交流、协调,才能将质量评估形成一个系统的流程。最后,由于评定过程复杂、耗时长,造成质量评估效率低下,漏洞百出。

监控部门监督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实行了企业改革,经营权、管理权,甚至监管权都被下放,这就导致施工企业将工程转包给实力不足的小型施工队,包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采集不过关原料、雇佣不合格人员进行生产建设,最后出现豆腐渣工程,而监管部门并没有切实发挥监管功能,导致建筑行业这种灰色交易一直存在。

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说明了建议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评估体系

质量的信息化评估是指,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汇总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信息管理及促进沟通交流,保证参与工程项目的各个部门对工程质量进行实时掌握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对原材料水泥、钢筋、焊接钢筋等30大类余种建筑材料的试验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拓展,录入新的原材料的信息。数据录入采取报表的形式,一目了然,而且可以事先设定输入数据的范围,一旦输入出现错误,可以立即得到提示。

更重要的是,信息化的质量评估系统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快速准确,可以自动根据国家公布的各项指标修正数据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核查。还可以建立质量数据库,通过对理事质量事故数据的分析,为类似的工程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工程质量开始进行信息化评估之后,工程质量的评估就可以随时更新,而且排除了施工人员自我评价的主观性,质量评估系统的最后结果是客观、真实的,而且是各个层次的信息都有,随时可以进行查询和更新、改进。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的结果,看到工程质量的目前实施状况,及时对不合格的部分工程进行改进、加固,为工程整体的质量提供保证,不会再出现新工程建成后,未经使用就出现质量问题,从而进行返修,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使用,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工程质量信息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易于保管维护。

三,如何建立质量信息化评估系统

鉴于质量信息化评估系统的各种优势,部分企业已经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为了使质量信息化评估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我们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领导负责制信息源。加强领导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质量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人员、材料、设备、工序、工艺、技术措施等方面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基本信息数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1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

(1)施工技术资料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之一。建筑施工单位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一定时期后,由于施工中存在着质量隐患或养护措施不得力等原因,工程相继出现各种质量缺陷,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必须进行维修和补强。这就必须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以便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工程技术规划和设计人员必须详细地了解工程下面的各种工程管线的布局和走向,以便做出正确的规划和设计,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查阅该工程的技术资料档案。

(2)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客观见证。质量就是“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就建筑工程而讲,一项工程、一栋房屋、一条排水管道应满足建筑或者排放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工程的建设过程,就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工程质量在形成过程中应有相应的技术资料作为见证。

(3)施工技术资料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筑单位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在施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技术文件材料转化而来的。它与完成工程主体有着同样的重要性,是工程承包合同的一部分。它是全面反映、记载建筑单位主体及施工过程的重要文件,是建筑单位施工的直接成果之一,对施工起着指导和依据的作用。它代表着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2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的基本要求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资料也应有其基本的要求,现归纳如下:

(1)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真实性。施工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就是真实地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真实性是施工技术资料的生命,否则施工技术资料的存档就毫无意义。我们知道,施工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备案的依据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尤其是建筑单位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依据。一旦这些依据丧失了真实性,就毫无使用价值。相反,虚假的技术依据不仅给建筑施工单位质量的评价带来错误的结论,而且也给工程的改建和扩建带来麻烦,甚至会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

(2)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规范性。施工技术资料的规范性就是在填写、整理施工技术资料时,应遵照有关的工程标准、规范和法规要求,文件成果应达到规定的广度和深度。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尤其是技术资料负责人、资料员应认真学习和实施国家、行业的技术法规,认真、全面地整理、填写施工技术资料,及时归档,使施工技术资料标准化、规范化。

(3)施工技术资料应具有信息化要求。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经整理组卷后,应及时送交城市建设档案部门存档。它是在城市基本建设和基本设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建筑单位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实际反映,是工程建设、维护、管理、规划的可靠依据,是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信息帮手,是具有实际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信息源。

3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的问题

1、整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经常出现的质量缺陷。工序质量评定表中,主要工程数量和检查项目栏内常见填写的缺陷是:①检验频率不准,应检点数确定错误。在查阅的竣工资料中常出现应检点数确定的不准,或多或少。应检点数是根据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检测频率范围和点数的规定与主要工程数量进行计算而得来,应该是准确无误的。②检验频率不够,实检点数少于规定。为数不少的竣工资料中,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均存在实检点数少于应检点数。另外砂浆、砼强度试验方面,也存在着试块组数不够,没有按规定的取样范围和取样数量进行试件的取样。③检验频率不够,按实测点偏差值计数合格点不准确,应检点数正确,但计数实测点偏差值是否超过允许标准有误,而导致合格点不正确,直接影响了合格率的正确和评定质量的结果。另外,也包括检查项目栏填写的检查内容不正规、不规范、不妥当。例如检查项目栏规定填写市政道路、桥梁、排水工程外观质量的检查结果情况,是依据行标中各有关章节文字说明部分逐条进行检查。但有的现场质检员执行贯彻标准时,不求甚解,只是照搬条款,照条抄录以致导致错误。

(2)(工地)施工试验记录单上的缺陷。路基土密实度超过最大干密度。即压实度超过了100%,这是不合理的。现场质检员不应该采用超过100%的压实度数据记录在工序质量评定表上。当在工地做环刀法或灌砂法试验时,计算试验结果如果超过100%应放弃重做试验。查清原因消除超标准的干扰因素。一般来说,根本原因是超尺寸的颗粒造成的。一方面:试验室应对超尺寸颗粒进行校正,提供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另一方面工地上做试验后,应检查所采的土样是否有超尺寸颗粒。必要时放弃第一次试验结果,重新采样作试验。

(3)砼强度评定中存在的问题。砼强度评定应按国标《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所以,在进行的砼工程中,其强度的试验结果都应该按规定进行砼统计法或非统计法评定。在评定砼强度工作中存在下列缺陷:①不作任何评定;②将试验报告一齐装订在质量保证资料中;③只用一个试验数据进行非统计评定。这里着重说明一点:9九组以内砼试件(不包括一组)是用非统计法进行砼强度评定,而10组以上的砼试件可用统计法评定。

(4)关于填写“单位工程名称”的缺陷。单位工程名称即设计图上所具的单位工程名称。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任何一项施工资料,包括施工合同、开竣工报告等所有质量保证资料和施工质量检验评定资料,凡涉及单位工程名称都应和设计图所具的工程名称一致。其中,常见错误有:设计图与施工合同等文件的单位工程名称不一致;工序质量评定表中单位工程名称填写不规范、不正确。

4做好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建议

(1)必须及时做好工程技术资料记录和收集。工程技术资料是对建筑物质量情况的真实反映,因此要求各种资料必须按照建筑物施工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建筑工程所用钢材、水泥、机砖、防水材料、铝合金等一些重要原材料和构配件的质量一般是从检查出厂合格证以及材料取样试验情况加以认可,但由于当前市场机制不完善,许多材料需要经过好几手转售,使得合格证和试验报告不能与原材料同步到位,以往在其他工程上有发现,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收集资料,待工程竣工时,才发现缺少某种材料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因此,本人在承建工程开工之时,就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及时做好分项分部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与工程形象进度同步,做到内容连贯、交圈对口。

(2)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误区。必须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造假的做法,尤其是混凝土、砂浆强度是以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抽取试块检验评定的。取样的科学性和真实性非常重要,绝对不允许对制作试块的样料“专门加工”,否则,一旦工程出了质量问题,不仅不能作为技术资料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以致误判。同时,也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资料的整理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3)准确性是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①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应规范化。保证项目内容填写应详细具体,不能以“符合要求”、“满足规范要求”来概而论之。基本项目的每个子项的等级应按优良百分率确定,并且要用文字说明,不可随心所欲地以符号代替。基本项目中不允许出现不合格的点和处,在资料上不应出现“×”符号;现场发现不合格点或处应及时返工。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应在保证项目符合相应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前提下,再根据基本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的百分率确定。②应正确区分分项工程属于哪个分部工程。容易混淆的分项有:钢结构的油漆分项应属于主体分部,不属于装饰分部;水磨石打蜡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楼地面分部;玻璃分项应属于装饰分部,不属于门窗分部;水落管分项属于屋面分部,不属于水卫分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应包括设计标高±0.00以下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模板分项工程不参与基础分部和主体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③混凝土强度评定应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区分不同的分部和施工段,正确运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同时,在具体计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平均值取一位有效数字,标准差取二位有效数字。

(4)技术内业资料必须完整。不完整的技术内业资料将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单位工程的质量状况。技术资料中容易忽略的有: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如果缺少这部分混凝土、砂浆试块强度,不但使工程技术资料不完整,而且给准确核定工程质量等级增加了难度。如果一个单位工程有几个分包单位分别负责施工几个分项或分部工程时,总包单位应对单位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各分包单位应按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4.0.4条规定“检验评定各自承建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和整理资料,将评定结果及资料交总包单位,参加单位工程的评定”。个别工程水、电分部工程及装饰工程中的高级装饰,由建设单位分包出去,出现这种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向各分包单位收集工程技术资料,使整个单位工程技术资料完整,参加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的评定。

(5)完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工程项目有很大部分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是不能系统测试和显示出来的,这就要靠用一些质量记录材料来证明。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一些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证明各项质量保证措施的有效运行,必须做到有完善的质量记录,做好资料整理和保管工作。使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对工程的质量面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又能体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工程技术资料是给用户看的,也是给后人看的,是供今后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时查阅的。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要加强,使后人能方便查阅。

参考文献

[1]曹建军,李永.谈施工技术资料的整编办法[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院报,2001,18(3)

[2]郭俊英.浅谈如何搞好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J].山西建筑,2002,28(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4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质量的重要性;存在问题;措施

1、引言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不仅关系到生活、工作,还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施工各阶段中由于管理的力度不够,往往存在各种质量缺陷,管理工作做不好,会严重影响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和使用功能,因此,给排水工程在施工质量管理都十分重要的。

2、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2.1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目前大部分建筑对给排水的越来越重视,不仅要求较好的设计而且必须保障施工质量,尤其是一些高层建筑给排水一旦出现问题,居民将苦不堪言。一般的建筑给排水系统主要包括厨房、卫生间的给排水,主要是为人们正常生活提供保障。给排水的施工质量甚至对生活卫生影响很大。因此,给排水施工质量和居户生活质量关系密切,必须引起施工过程中的重视,必须加强给排水施工质量的管理和过程监督。

2.2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建筑消防安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中对消防安全和消防设计的都有明确的规定。一旦发生火灾,建筑给排水消防系统的启动和实施直接影响着灭火的效率,因此消防给水系统的施工质量尤其重要。目前我国建筑消防设计有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这些消防措施主要是依靠水系统来完成,而在这些技术的运用最关键是要求给排水的保障。因此,良好的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是消防安全的重要保证。

2.3建筑给排水质量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节能政策。目前我国水资源非常短缺,而且各种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突出,尤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水浪费现象更加严重。造成这种生活水浪费的原因首要是人们对水资源匮乏的认识不够和节水意识不强,其次给排水施工质量问题也导致一些管道漏水现象的发生,造成水资源无形当中的浪费。

3、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

给排水施工并非简单的管道敷设或结构改造,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标准执行操作,并对现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以免给排水系统存在质量问题。国内早期建成的一批建筑物,其功能仅限于日常居住使用的要求,并没有顾及到给排水系统设置的重要性,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从积累的经验看,建筑给排水施工存在的问题包括几个方面。

3.1材料问题

施工过程中工艺粗糙造成的问题,如:水管连接处渗水,设备安装尺寸不精确造成的噪音过大等。建材质量不过关造成的问题有:材料进场不按规定验收,造成使用时水管开裂,水嘴、阀门关闭不严;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问题有:阀门数量不足、泵房内未考虑排水等。

3.2质量问题

在建筑设计时,对管道及设备的设计安装缺乏精确的计算,致使在实际安装操作时接口不准。设备位置不准,坡度、标高、位置发生偏差,有的对管道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缺乏必要的说明,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标准。有些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忽视工程质量,片面压低造价。

3.3工序问题

良好的施工工序是保证给排水施工质量的基础,掌握先进的工艺流程是维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前提条件。施工程序不规范,管道安装施工与其它建筑施工一样,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这就要求施工时严格按科学的程序进行,防止随意性和盲目性。

3.4技术问题

技术水平未达标准,在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中,因施工技术水平不高,而造成质量问题的占很大比例。很多技术工人连起码的施工工艺都不懂,就滥竽充数,在一线施工;有些施工技术人员,没有施工经验,甚至连图纸都吃不透,就独挡一面;一些监理人员未经培训,连上岗资格都没有,直接影响了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4、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4.1实行跟踪监理,加强过程控制

4.1.1给排水项目施工的质量是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分项工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和评定出来的。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均进行过程控制。特别对于进场的要投入使用的原材料要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比例和频率进行抽检,确定符合质量要求后才允许使用。合格材料在场内应分类堆放,不合格材料要清退出场。

4.1.2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督促承包商坚持实行工序施工活动前的操作技术交底制度,向所有参与者明确施工质量要求,由全员自觉维护工程质量,提高质量水平;密切注意承包方在施工准备前各阶段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各方面的因素和是否发生了不利于保证工程质量的变化,以及工艺与操作情况是否始终符合要求等。

4.1.3总监和总监代表要督促专业工程师、监理员认真执行质量安全巡视检查制度,质量控制部门至少每周进行一次大型巡查活动,要求专业工程师每天至少有6o%以上的工作时问用于现场巡查,发现和纠正承包商的错误做法,对使用不当材质、使用有缺陷的机械,要责令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工程质量。

4.1.4若发现承包方有违反合同、施工规范的行为,如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或操

作不符合要求,现场上岗的操作工人、技术人员不符合要求等,监理人员有权且应该予以处理。确保制定的各种制度得到实施,质量保证体系得到落实。同时由于环境也对质量产生影响,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监理力度。

4.2严把分部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关分项工程质量是形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质量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和帮助项目经理积极在工人中开展质量控制小组活动,按照《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中规定:各分项、分部工程质量的评定,分先评定后核定两个程序,其质量检验评定的程序及组织参核查检验过程,监理工程师要求参加,且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及核定程序由监理工程师签证认可,可以对质量评定和核定有效地起到监控作用。另外,要求评定核定用数据说话,以实测数据取代感观印象,确保每一个分项工程质量都在控制之中;如果某分项工程达不到预定的控制标准,就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以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这样,每一个分项都达到预定标准,每一分部工程至单位工程就定会达到标准。此外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评定要持慎重态度,对增加造价、不成熟或没把握的技术绝不批准使用;对于变更要求和技术要核定,要认真地进行审核。

5、结束语

因此,为了确保民用给排水在使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安全稳定,高效的作用,给排水工程的施工管理,要科学实事求是按施工计划有重点,有目标地管理每一个环节,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稳定,满足民用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需要,使给排水工程达到节省空间使用方便,经久耐用和美观舒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学锋.建筑给排水施工问题与处理[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

[2]李湛海.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质量记录;资料整理

一、引言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要求、作用、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能够对加强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起到指导作用。

二、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要求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建筑施工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施工资料的有用性,建筑施工单位对施工资料管理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规范性。规范性是指在填写和整理施工技术资料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达到相应的标准,能够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技术管理人员和资料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相应的行业规范,严格按照规定填写技术资料,并做好归档工作,保证技术资料的标准化和规范性。

2、真实性。真实性是指技术资料应该客观的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真实性是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技术管理最重要的要求,如果缺乏真实性,资料将没有任何用途。

3、价值性。施工技术资料应该具有相应的价值,资料填写完成后应该交相关部门存档管理,它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为工程验收、质量评定、管理、维修、扩建等提供相应的依据,是工程质量信息的重要来源,具有相应的经济社会价值。

三、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作用

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建筑施工单位完成某一工程建设后,由于施工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工程项目可能会出现一些缺陷,这就需要施工单位进行维修。而施工资料正好记录了工程项目的各种情况,通过查阅,便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规划和指导,做好工程项目的维护和管理。

2、见证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所有的建筑工程都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设计,满足合同中规定的各项指标。工程建设的过程,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资料正好记录了工程建设的各项指标,见证了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

3、体现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是伴随着工程项目施工而逐渐形成的,是由技术文件材料逐步转化而来的。它是工程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全面的记录了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体现了施工企业管理水平。

四、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不断的完善。但是,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序质量评定表存在质量缺陷。比较常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检验频率不准确,在应检点数量的确定上常常出现错误,缺乏准确性,有些数量过多,有些数量过少。第二、检验频率不够,实际检验的点数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往往少于规定的应检点数,这样无疑会影响检验的准确度。

2、砼强度评定存在问题与不足。砼强度评定需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统计法和非统计法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砼强度评定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没有做任何的评定。第二、进行非统计评定,只做一个试验数据进行,这样大大影响了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五、加强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策略

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建筑施工单位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1、收集和记录工程技术资料。工程技术资料真实的反应了建筑质量的整体情况,所以,必须按照建筑施工的进度及时的收集并整理资料。一般来说,对于重要的建材和构件,比如水泥、钢筋、铝合金等等,对材料进行出产检验合格或者是进行取样试验便可以知道它们的质量情况。但是,市场机制往往存在着不完善的因素,有些材料经过几道转手,检验合格证和取样试验不大可靠。因此,有必要指定专门的负责人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收集和记录工程技术资料,加强跟踪,做好各阶段的记录和质量等级的评定,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质量。

2、保证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杜绝记录造假情况的发生,对于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要通过抽样试验进行评定,保证抽样工作的科学性和和真实性,严禁为了应付抽样工作而对混凝土、砂浆进行专门加工,避免工程技术资料出现混乱,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此外,还要保证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性,规范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的填写;正确区分分项工程所属的分部工程;对混凝土强度进行评定的时候,需要明确验收批的概念,对不同的施工阶段和所属的分部进行区分开来,正确的使用统计和非统计评定方法。

3、保证技术内业资料的完整性。技术内业资料不完整难以全面、系统的反应工程质量的整体状况,严重影响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内业资料不完整主要表现为:忽略刚性防水屋面细石混凝土强度试块、楼地面基层混凝土强度试块、抗渗用混凝土试块、楼地面面层水泥砂浆试块。对于这些情况,总承包单位首先应该负责,各分包单位要按照GBJ301—88的相关规定,检查和评定自己的工程质量等级,整理相关的资料,并将评定结果交总承包单位进行评定。对于由个别单位分包的工程,建设单位需要收集各分包单位的工程技术资料,保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4、完善质量记录、资料整理的各项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通过系统的测试并不能够测试和显示所有的技术资料,比如工程项目的内在质量和功能质量。为了弥补这种不足,需要运用质量记录来补充和证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证明工程部位的质量状况,保证质量措施有效的运行,就有必要完善质量记录,并整理和保管好各种资料。这样一来,用户通过工程技术资料,便可以对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有全面的了解。完善质量记录、资料整理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用户和其他人了解工程的技术质量状况,还可以为工程项目的管理、维修、扩建等提供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6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新技术

abstract:thehousingprojectconstructionqualitywilldirectlyaffectthelivingcomfort,moredeterminedthestatusofconstructionenterprisesintheconstructionindustry,reflectedalsorepresentsthecomprehensivestrength,areimportantcoreissues.Soinordertoensurethathousingconstructioninprogressandqualitytomeetthestandardrequirements,meettheneedsofpeople,controlmustconstantlyimprovetheconstructionquality.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constructionprojectqualitymanagement,strictlycontroltheconstructionqualitybynewtechnology,newmethod,guaranteeonthebasisofsafeconstruction,reduceprojectconstructioncost.

Keywords:newtechnologyofconstructionprojectqualit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我国的新建房屋的合格率和施工质量不断下降,可能会对建筑房屋的使用年限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由于现代混凝土建筑的致命缺陷碱-骨料反应以及城市环境的严重污染,将会使混凝土房屋质量雪上加霜,存在质量隐患的建筑可能会在使用期间出现破坏现象。

施工项目管理包括: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其中成本管理又包括:材料管理、人工管理、工程费用管理。现阶段成本管理成为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房屋建筑工程是具有一次性的、是不可逆的,同时具有固定性、单件性、庞大性以及预约行等特点;选择设计、施工单位,通过投标、竞标、定约、成交,就成为房屋建筑生产的一种特有的方式,也就是事先对这项工程产品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提出要求,并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进行必

要的质量控制。

一、在施工前的准备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所有的房屋建筑工程都必须按照施工图纸准备好施工材料,工程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才能保证旌工的有序进行,因此,必须在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验收、使用上都进行严格的跟踪管理。除了对施工材料进行跟踪管理之外,还要选择好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并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合理的施工计划。

另外,在施工前,将需要的机械设备准备齐全,完成相应的检修验收工作,配备足够的保养物品,进行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做到有专人管理,有专人操作,有专人保养与维修,尽量减少机械磨损和故障对工期的影响。房屋建筑工程中还会用到脚手架,脚手架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要提前有所掌握,消除安全隐患。在房屋工程旌工过程中用到的水、电、大型机械等都要配专人负责使用管理和安全管理:施工现场由于施工材料众多,必须做好防盗、防火、防电的事故,这些工作都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严格管理和加强防范意识,为以后的施工节约时间,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需要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要求,包括在安全、使用功能、耐久性、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综合。

1、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具有诸多特点:①影响因素多,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②质量波动大,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和流动性,工程质量易产生波动而且波动大;同时由于工程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任何一种因素发生变动,都会导致工程质量出现波动,如材料的规格、品种的使用错误、施工方法的不当、操作的失误、机械的故障等等;③质量隐蔽性,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工序交接多、中间产品多、隐蔽工程多,因此质量存在隐蔽性。在施工质量控制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避免工程质量隐患;工程项目的终检或竣工验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控制应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评定的制约性及其力度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建筑企业新的经营体制,政府的工程质量检查、监督应可加强人员力量和检查的密度及深度;实行质量成本化,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中,真正实行优质优价,奖优罚劣,按照不同质量等级的竣工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质量保证金和不同的质量保证期,使质量成本成为施工项目的经济技术指标之一。

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每项工程的各具体小项目,各工作流程的具体环节岗位,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不能有任何疏漏。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上易出问题的通病,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要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作定量分析,得出结论。要不断将经验加以总结,转化成今后确保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发现的“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只要不断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问题,就能保证优质高效的建筑工程。

建筑施工方法的控制包含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的控制。技术文件是建设项目施工的依据。为了确保这些技术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工程管理人员应建立技术文件资料目录清单,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文件资料实施动态管理,保证文件的可追溯性。施工图纸是组织建设项目施工的重要技术文件,是进行项目施工管理的依据;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能有效地避免因图纸差错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建筑质量验评管理,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砚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他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该看到他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2、建筑施工新方法、新技术

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积极采用科技成果,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创造优质量工程的重要条件,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

实施标准化的工作方法,施工标准的设定是以稳定、高效地进行生产为前提条件而制定出来的,标准的对象不仅仅是操作,也包括为了进行施工操作而必备的条件和施工做业方法。建筑施工标准制定过程要有事实依据,而且即使修改过的标准化,如果不遵守,其修改也不会产生效果。

全过程管理理论的质量观已从传统质量管理的符合性标准上升到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以顾客满意为标准的追求,把实施全过程管理理论作为一项长期的、动态的战略系统工程,把质量管理引向系统化、规范化、群众化的深入发展的管理体制。全过程管理理论高度重视提高人的素质。

三、在施工进度上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进度是所有施工企业和业主最为关注的管理项目,施工进度是否按计划完成关系到房屋工程的造价高低,因此,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的进行调整进度计划和保证方案,这些调整都不能与整个工期计划相偏离,而且要经过上报审批后,才能实施。

在施工现场,还要定期进行施工进度检查,发现进度问题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尽快将问题解决。施工进度管理控制必须在确保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动态地调整和控制工程进度,不能盲目赶工,以降低质量,甚至以安全为代价。在房屋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还要建立控制制度,实现月检制度,每月月底进行施工单位的实际进度情况巡查,填表确认。所有检查结果将作为房屋建筑工程进度计划落实情况的评价,并季度汇总直到工程交付,进行总体评价,作为工程进度是否合格的依据。

四、在施工成本上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包括施工成本。也就是说,在施工成本上加强管理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能够为业主节源开流。施工成本包括施工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施工机械相关成本、施工技术成本等众多方面,因此,在成本控制上加强管理,就要对这些施工成本组成上下功夫。施工材料采取限额领用制度,提倡节约用料,在施工人员的工作量上,要严格按照施工量清单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增加工作量或擅自改动施工图纸而增加劳动量,造成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施工机械要有专人负责,从保养、检修到操作都要有专人管理。

五、在施工安全上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施工安全是“民生”工程的重要体现,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一切建筑工程都要以安全为第一要素。因此,无论是在地基处理、主体结构还是在门窗装饰等工程施工,无论是地上作业还是高空作业都要以安全管理为重点。此外,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筑单位和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施工安全。在减少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加强防范措施的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完善配套法规,使得房屋建筑施工安全走向正规化、法制化。笔者认为深化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安是与物资、材料、设备等的安全密切相关的,在工程旌工中,必须认直把好这一关要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防范,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应分解进行,工程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应向分部项目主管工程师、施工技术队长及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分解,施工技术队长向本队旅工人员、技术员、安全员及班组长进行详细分解。

(2)落实安全技术措施:①保证安全技术措施经费;②对安全技术措施中的各种安全设施,防护设置应列入施工任务计划单中,同时责任落实到班组或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

六、结论

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和推广起步较晚,建筑施工工程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对先进项目管理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建筑项目管理水平还不高。建设施工单位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现状,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积极研究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加快自身的健康发展,加速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黎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刍议[J].山西古交0302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评价方法

引言

建筑施工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尤其重要,建筑工程施工应当将质量管理作为首要任务。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是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主体因素;建筑技术和材料质量,则是影响建筑工程的物质因素。要想把好建筑工程的质量关,就要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多方面问题展开研究,综合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措施加以完善,从而实现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目标。

1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1.1不规范的建筑企业行为

建筑工程以建筑企业为施工主体,通常是由建筑企业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不规范的建筑企业行为,对监护工程施工质量具有严重影响。一方面,建筑企业薄弱的施工质量控制意识。为获取更多利润,一些建筑企业通常会不断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对工程建设速度的过分关注,就会造成建筑质量的忽略,使得建好的工程问题百出;另一方面,违反工程建筑操作流程。很多建筑企业以赢得最大效益为其实施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基于这种状况,这些企业通常不按照实际操作流程施工。比如,没有认真分析施工环境就大意开工;没有根据图纸要求施工等,对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1.2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相关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体制与律法制度还不完善,在评估工程建筑施工质量方面权威性不足。再加上管理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明确的权责意识,不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极易造成工程施工发生质量问题。此外,建筑工程施工本身就属于一项具有较高事故发生率的行业,因为安全预警机制的缺乏,使得建筑工程频发施工事故,既对建筑工程企业形象极为不利,还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效益及施工质量。料不合格,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很多建筑工程原材料问题,像建筑水泥结块、受潮、不合理的砂石级配等,都会对混凝土密实性及强度产生影响。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以及强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筑施工质量。

1.3不合格的工程建筑材料与制品

原材料质量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因为工程建筑以建筑原材料为其施工基础,在选取工程建筑原材料时,若材料不合格,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很多建筑工程原材料问题,像建筑水泥结块、受潮、不合理的砂石级配等,都会对混凝土密实性及强度产生影响。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以及强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工程建筑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内容及标准

众所周知建筑企业经营失败的主因、导因、诱因均系质量低下,第一材料质量评价对最终过程输出质量颇具影响,是指投入过程的原材料质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内容主要评价的是建筑工程质量特性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的程度。第二结构强度评价检验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实体强度实际值与规范、设计要求的程度能够相互配合。第三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发生事故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以寻求最少的损失低事故率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质量控制评价是关键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以提高生产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确保安全生产,尽可能少受损失为目的的。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查表法对发现建筑工程潜在危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该法是依照国家规定作出的,最大的列出能够形成危险或事故的原因,把它列成检查项目内容明细表,每一项都检测评比。对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方法拥有分析元素的作用。首先它能检测出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以及其可能会发生的故障,同时它会检测出各种类型故障对邻近部分或元素及最终对系统的影响,然后提出避免影响的措施。

事故树逻辑分析法能够对事故展开定性以及定量的科学分析。截止目前,作为定性分析的工具适用于评价项目之上,对系统事故进行预警,同时对现有的系统安全设计进行改进和修正,主要用于系统的运行阶段,综合性分析主要针对于多发性、严重事故开展,寻找出改良系统安全状况的举措,提升系统整体安全性,以及系统安全的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安全状况的灰色系统评价均包含着诸多的己知和未知以及不确定的信息。

所谓安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开展对系统安全、危害程度等的定量分析和评价。预先危险分析方法则主要适合于新系统的设计、对己有系统改造之前的方案设计。当工作人员还没有对详细资料详细掌握的时候,该方法被用来辨别可能出现或业己存在的危险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主要指客观公正的评价具备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

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强化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协调

建筑工程设计是建筑施工工作的导向标,建筑工程的勘验和设计水平对工程质量产生着重要影响。作为建筑施工单位,首先应当做好建筑工程的勘验测量工作,保证建筑施工工程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其次要制定具体的施工计划,确保施工方案与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全面考虑施工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技术改进方案,保证建筑施工主体的施工质量。

3.2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引导建筑企业文化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可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影响到建筑企业整个项目施工工程的质量。对此,为了有效提升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应当主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将“质量第一”渗透到建筑企业文化中,以文化引导建筑企业管理方向。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做好质量宣传工作,将提高工程质量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标准,强化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

3.3引用先进技术,遵守施工技术要求

技术是制约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就应当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从建筑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引进先进的检验、检测技术及设备,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另外,施工过程中还应当严格遵守施工技术要求,按照施工质量标准进行施工,严格遵守操作要求,并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成果加以考核,提高施工质量。

4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首先应当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提升整个企业的质量观念。其次要注重设计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从施工人员素质、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材料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综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郑江南.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D].华

南理工大学,2011.

[2]张燕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华南理

工大学,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质量管理;有效举措

科学而有效地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管理是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合格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项目施工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以质取胜”的战略方针,规范施工,科学管理,从而促进企业朝前健康发展。

1.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实现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满足进度和投资的要求为前提,实现建筑工程的质量目标首先要符合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的技术标准、法律规范等相关规定,尤其是一些强制性的要求。这是基本的建筑施工设计、质量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相同类型的工程建设具有共同的质量目标,不以建造地点、业主以及其他的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是实现以上的两个工程质量目标。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都有明确、严格的规定,因此控制工程质量的内容和目标也就十分的明确,同时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其质量控制的效果。在实施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控制中,应当预先的明确评价效果控制的标准和方法,同时施工合同中的额质量目标坚决不能低于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质量要求。

2.注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举措

企业管理人员树立牢固的工程质量意识,建立有效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实行上下一致,共管齐抓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业务的质量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以预防为目的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达到“零缺陷”的最高工作标准;不符要求工程质量的代价是因返工导致成本的额外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工程质量的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中心,将管理活动和质量效益相结合,构建科学的管理和领导方针。同时,企业管理者要把实施、改进质量保证体系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和长期目标。

加强控制施工项目过程的力度。施工人员和材料的控制。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必须由工程项目经理统一安排,在工作的进行当中按照各自的岗位标准严格实行,工程部随时的考查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将考查结果录入工程档案中。依照各岗位的不同性质划分成较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是评定项目管理人员奖罚的依据。施工队伍和施工人员的稳定是建筑企业的根本保障,各个操作人员对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工程质量提高的关键。施工材料的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基础。目前的建筑材料的的种类繁多,质量的优劣程度相差较大,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场地之前应当根据样品和检测报告实行报验,只用报验合格后才能使材料进场使用。采购人员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必须认真严格的执行建筑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确保采购合格的材料。

施工设备的控制。工程的库管人员要妥善的保管施工设备,分类存放,实行设备的领取登记制度,谁领取谁对设备进行保管负责。同时,操作人员在领取设备时应当向库管人员说明机械设备的使用目的,库管人员按照其要求发放适合的设备,保证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正常。

施工工艺的控制。建筑工程的工艺状况是决定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工艺能够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确保工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在对不成熟的工艺,应当安排专人进行实验,把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专门的流程指导书下发各个施工管理人员,并令其在现场和工人进行交流时应以此为依据,由班组长接收签字。

3.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质量的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难点组织技术攻关,对较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作出完善的预防方案。如在建设小区的初期,容易出现砌体和梁柱部位之间的抹灰开裂问题,则实施砌体的二次加钢丝砌筑技术。以工程特点为依据,结合专家的研究统一制定不同编制小区房屋住宅的工程建设方法。一些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通过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小区统一做法的实施,有效的控制了质量的通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坚持施工设计的指导应当进行两方面的控制和管理:在确定施工方案后,要认真严格的考虑施工工序、施工技术和方法,然后指定合理的计划进度,确保实际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单位的上报计划相吻合;在考虑单项的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各分部、单体的工程进度,合理的进行施工工序,是这种流水作业达到真正的流水目的。工程项目建设时,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要参照住宅楼的特点,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疑难点组织多次的专题研究,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总结一个整体的实施方法,坚决有效的阻止问题的再次发生5选择优质的建筑材料

目前,建材市场由于其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要彻底的解决建材质量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建材生产质量、销售质量的认可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认可制度。为了确保建材生产的技术、工艺的合格率,对于质量的不达标的生产厂家强制限期整改或者关闭。二是建立市场准售认可机制。相关部门充分的掌握市场内建材的供应渠道和来源,对建材质量进行等级的评定,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发放准售证。三是建立质量检测信息的机制。通过调查和检测相结合,对当地的建材市场的产品进行质量的进行跟踪,通过媒体及时的对不合格的产品的生产厂家、批号、经销商等重要信息曝光,使用户能够警惕使用。除了市场的整顿,企业在建筑材料的采购过程中更应当严格的把关,杜绝不合格建材的使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完善、有效地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不可否认,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而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对施工过程的控制,因为这关系到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任国忠,高宝良,胡惠琴.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防控措施研究[J].中国科技财富,2011(1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9

关键词:建筑监理内容任务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155-01

1加强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监理工作最关键的是要在充分协助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监理工作千头万绪,相差较大。这就要求监理工作必须在准确理解信息化工程监理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信息化项目、不同业主的特性,明确项目建设的关键点,从而采取不同的监理实施方案和措施,这一点对质量控制最为紧要。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让业主满意的建筑成果。

2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监理主要难题是质量意识较低,对设计和监理的行政干预多、设计方案变更过多和监理部力量偏小等因素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麻烦。然而,一个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如何把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使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有所提高,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3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主要内容

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施工招标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程质量检验、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等。

3.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我国的建设监理制度在实行过程中仅侧重于施工阶段对项目进行监理和质量控制,却对设计阶段却不太重视,以至于“三超”现象频繁出现,诱导了许多钓鱼工程的出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最好实行设计监理,以通过控制设计质量,真正做到节省投资。

3.2施工招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招标可分为招标准备、招标和决标签订合同三个阶段。主要质量控制环节有编制招标文件、对投标单位资质审查和评标决标。

3.3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1)监理旁站。在重要部位或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部位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须做到全天候、24小时跟班旁监,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与解决。如基础阶段的桩基施工、土方回填、后浇带浇筑、卷材防水层细部构造等处理以及主体结构阶段的梁柱节点钢筋隐蔽过程、厨卫、露台蓄水实验,旁站监理人员应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和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狠抓“第一”、“重点”、“临界”项目。根据工程项目的规模,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要做到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定关键路线、关键部位的监督管理。如当施工现场绑扎第一道梁筋,绑扎第一道柱、梁钢筋,支第一根柱模时,监理工程师需到现场检查,复核轴线及标高,测量构件、结构的尺寸,称计配合材料重等。对临界项目,则要求施工队进行“三检制”,实行对工序交接检查,避免不同工序、工种交接时,将质量问题和隐患带入下一道工序中。

(3)巡视与抽查。监理工程师通过现场巡视,实地测量结果和数据,来检查和判断工程质量,以所测数据来评定质量等级。如砼浇筑完后蜂窝、孔洞各多少,蜂窝多大、孔洞多深,在什么部位等等。提出整改意见,提前以书面形式告知施工单位并附上所测数据,避免其今后出现类似质量问题。

3.4工程质量检验

工程质量检验是经过“测、比、判”活动的过程。“测”就是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比”就是将“测”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判”就是将比的结果作出合格与否的判断。

3.5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项目监理机构按(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质量a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单位报送的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评资料进行审核及现场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认;对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项(采暖、电器等项),必须在检查、试验或运转后再进行检查评定(验收)等。

4加强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

(1)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内部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监理标准化管理主要是指;把“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三方面监理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转化为标准化管理和控制,使每一项上作都有统一规定、统一要求,都有标准依据,都有定性、定量的衡量标准。

(2)提高监理工作的及时性。在施工监理中,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各种质量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质量问题的持续发生。在旁站和巡视工中,必须做到及时发现质量缺陷和隐患,并要求及时处理。

(3)加强建筑监理科学理论。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坚持控制科学化就是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矛盾之间做好对立统一的内在联系。控制程序科学化才能更好地促进合同目标的实现。监理工程师遵循客观规律去操作,从而体现监理工程师的控制水平和控制成效。

(4)加强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觉悟认识。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

(5)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控制。人员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首先从人的质量意识上进行管理,只有参与工程建设的人都建立了质量至上的观点,对人员进行管理才有具体的意义。

(6)提高建筑市场行为的规范性。我国一方面将企业推入市场,但另方面市场的法制不健全,市场行为不规范,造成市场混乱。只有加强建筑市场行为的规范性,才能保证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

(7)加强建筑施工的机械设备管理。高的机械化程度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建筑施工单位的机械化程度代表着施工单位的实力品牌和施工水平,也体现了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能明显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技术要求和指标,为创建优质工程打下基础。

(8)注重建筑施工的材料质量。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大部分,因此,建筑材料无疑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5结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是工程建设工作的原则。为加强建筑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有必要进行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内部标准化管理,提高监理工作的及时性,加强建筑监理科学理论,加强监理工程师与施工人员对质量控制的觉悟认识,提高建筑市场行为的规范性,加强建筑施工的机械设备管理,注重建筑施工的材料质量。

参考文献

[1]欧华荣.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的分析[J].中国水运,2008,8(7):160~161.

[2]丰景春,等.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培训教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标准篇10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法律法规;对比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8.160

由于环保、节能等要求,我国的建筑与房地产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装配式工程成为了一个合适的选择。相对比而言,许多发达国家相对应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较为完善[1]。因此,就我国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中体现出的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可适当借鉴装配式建筑较为发达的国家的相关经验。

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

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发展至今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体系。由于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跟不上社会的需求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需求,因此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2]“十三五”期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将重回重要的地位,国家将大力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

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内随之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如:《CL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4年)等,与此同时,一些法律法规也在筹备建设当中。[3]

1.2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2.1缺乏统一的专业标准

标准在建筑预制装配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着相当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缺乏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和工程实践,致使许多技术标准仍处于空白,因此导致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

1.2.2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与传统式现浇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许多特点,如:装配式建筑需要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因此构件的质量需要纳入评估当中;装配式建筑中含有一些非定量因素,必须考虑到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因此相关规定中传统的评估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装配式现浇建筑的评估。

2相关发达国家装配式建筑及其法律法规

2.1美国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的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建筑预制外墙和结构预制构件两类。美国的装配式住宅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期间开始实施配件化施工和机械化生产。现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装配式住宅,装配式住宅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逐渐与美国建筑体系相融合、趋于完善。由于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协会(pCi)的长期推广,美国的装配式住宅的相关标准规范已逐渐完善,其编制的《pCi设计手册》及一系列技术文件保证了美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2日本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1968年提出装配式住宅的概念,1990年推出了采用部件化、工业化生产方式、高生产效率、住宅内部结构可变、适应居民多种不同需求的“中高层住宅生产体系”,经历了从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到集约化、信息化的不断演变和完善过程。在此期间建造的预制混凝土结构经受了1998年阪神7.3级大地震的考验。

日本的相关标准包括建筑标准法、建筑标准法实施令、协会标准、企业标准等,其中日本建筑学会(aiJ)制定的装配式结构相关技术标准和指南为日本的装配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预制建筑技术集成》丛书、《预制混凝土工程》(JaSS10)、《混凝土幕墙》(JaSS14)等。

2.3丹麦装配式建筑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丹麦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有大量企业开发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部件。目前丹麦的新建住宅中通用部件达到了80%,既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又达到了50%以上的节能率。丹麦推行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途径是开发以采用“产品目录设计”为中心的通用体系,同时比较注意在通用化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

丹麦是一个将模数法制化应用在装配式住宅中的国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模数协调标准即以丹麦的标准为蓝本编制。丹麦地处欧洲,欧洲的《欧洲规范》《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统一标准》(en13369)、《模式规范》(mC2010)等均为丹麦预制混凝土建筑行业的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助力。

3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路

3.1确定并落实相关的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作为行业准则,能使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相关流程保持健康、高效,促进其发展。在标准规范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应组织国内外骨干企业、国内外相关专家,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基础性调查,并根据我国的现状,结合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提出和落实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标准规范,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相关依据。此外,还需结合新的政策等,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原有规范、制定新的标准规范。

3.2确定并实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估体系

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能解决装配式建筑市场混乱、难以管理的现象,能进一步保证相关标准规范的落实,并保证建筑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对装配式建筑的重视,以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

确定一个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来说刻不容缓。根据装配式建筑较发达的国家的质量评估体系,装配式建筑质量评估应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以及随机性影响,从装配式的各相关阶段(设计、预制件制作、施工、验收等)进行质量考核,并符合系统性、客观性、全面性的原则。

3.3完成装配式建筑规范与我国建筑体系的融合

完善的建筑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协调性、统一性、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将会陆续有一些规范出台,而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令这些规范与我国现有的建筑体系相融合至关重要。

所谓融合,首先要保证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我国建筑体系不冲突,二者需在原则、实施、监督等方面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提出建议,保证最基本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