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31:26

小学音乐教研篇1

在教学小学生音乐时,“唱游”非常重要,主张让学生参与其中,非常符合奥尔夫教学理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固定的律动和动作模仿训练,教师可以按照教材中的画面动作,在课前编制一套简单舞蹈或律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模仿训练,以便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精神,而并非局限于简单的唱歌学习。比如,在教学歌曲《过新年》时,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教师手握彩绸载歌载舞的示范,然后教师逐句进行动作讲解,再由学生模仿训练,也可以用小鼓进行伴奏,营造热闹的新年气氛。又比如,在进行课文《小红帽》的教学时,因为这个故事大家早就耳熟能详,借助欢快的音乐律动更有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

二、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只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设计游戏方案,一样可以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例如,在教学歌曲“小雨沙沙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所蕴含的春的气息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活动:以“春”为主题,以歌曲《小雨沙沙沙》为背景创作一幅画或者朗诵一首诗词,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质量给予认真的评价,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成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享受音乐乐趣的过程中,更深地理解音乐,喜欢音乐,从而促进音乐教学深入开展。(本文来自于《教学研究》杂志。《教学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三、创编歌词动作,加强思维训练

小学音乐教研篇2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培养;主动性评价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阻碍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就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因此,这就体现了兴趣爱好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目前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在如何培养学习兴趣这方面却不是很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以及学校思想上的忽视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小学音乐的重要性,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很多小学都是重视学生成绩,认为开展小学音乐对学生是一种牺牲。还有就是学校只是用文化课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在教师眼中音乐课就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并且教学时间会被很多文化课教师占用。有一些学校,虽然有条件进行音乐教学,但是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很多教师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摆正心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是重要的,是有趣的。

2.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小学生的年龄以及理解力都比较特殊,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不能偏深。这样学生学起来会比较吃力,很多教师对一些乐理以及五线谱专业知识讲解过深,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来说比较差,这就需要因材施教。对于一些新教材,教师需要慢慢渗透,有些教师讲的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对音乐产生了畏惧心理。

3.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

在小学,缺乏一些音乐教学设施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比如,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师,教室内的桌椅以及其他设施,会对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为了不影响临近班级的教学,学生不敢发出过大声响。缺乏电脑、投影仪等一些高科技的教学设施,就会导致一些音乐鉴赏课难以实施,有些学校只有一架钢琴用做摆设,很少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改变这一现状,才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音乐专职教师缺乏

音乐专职教师缺乏,不能使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培养。小学教师一般都是“一专多能”。语文教师兼任音乐教师,或者数学教师兼任美术教师,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素质得不到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识谱,会使教学效果过于死板,学生丧失积极性,就更谈不上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鉴赏以及审美了。

二、要能够激起小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学生主动性,这里包括交流、互动、信任,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愿意去听你的课,在你的课上下功夫去学。这除了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了解外,对教师本人的接纳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教与学是相互的,尽心尽教是学生学好的前提,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设计合理而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并,要潜心钻研,勇于探索,最终有效地完成音乐教学,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使小学音乐课堂充满乐趣,更加精彩。(1)首先要保证愉快的课堂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比如欣赏一些民俗音乐时,可结合一些神话、故事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音乐加以鉴赏。音乐课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作为小学音乐,尽量设置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而不单单只是讲一些教材知识。选择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作品进行鉴赏,第一点就需要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找到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第二点就需要老师们在讲课的时候要动情,语言要优美,动作要足够有吸引力,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会让学生们感到乏味。最后一点,促进老师和学生感情升华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在课下的时候,老师可以经常与学生交流,结合作品延伸一些课外知识,这样会加深师生之间的信任。学生们喜欢音乐老师,自然会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提高审美情趣。(2)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进行开放性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加快学生对音乐深层次理解。老师更要主动去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寻求他们的探究点。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增加兴趣。提高主动性,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要求才可以让其有最大的发挥空间。

2.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保证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当遵循全面性、科学性、发展性、明确性、过程性以及多元性原则,要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心境、想法,对生活的理解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对音乐,对美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评价制度,会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重视,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老师要学会肯定学生的音乐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给与肯定,对较弱的一些学生要给与指导。小学音乐的评价应该以尊重、民主、公平为原则,低年级学生可以给与一些物质激励,大一点的学生主要就是精神上的激励。教师的夸奖或者一句认真的评价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吸引学生兴趣

师资力量是教育的根本。对教师进行培训才能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起到根本作用。在培训过程中,增加教学经验,才能更好的落实关于音乐的专业知识。目前,我们缺少音乐方面的专业老师,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多了解学生的兴趣点。一个专业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教学水平的连续性提高,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教学方法,还要改变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组织结构。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给学生演唱音乐作品时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肢体语言在歌唱过程中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一种表现形式,恰当的形体语言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得到升华。教师不仅是通过歌词,曲调给学生听觉上的感染,更要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诠释作品。在演唱过程中,要通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以获得与学生之间更好的互动。有些情感单单靠演唱是表达不出来的,需要肢体语言的辅助。所以肢体语言是演唱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教师恰当的使用肢体语言会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教学效果主要就是受教师状态的影响,有了肢体语言的帮助,就会使教师进入一种兴奋的状态。一旦兴奋了,忘我了,也就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肢体语言。比如,当我们听到演唱者演唱一些轻松、欢快的歌曲时,会发现他们的肢体语言非常自然、优美。但是,当听到一些很直白,僵硬的歌曲时,会发现歌唱者的肢体语言也是紧张的,不自然的。音乐不只是发声,而是身体的各个部位互相协调。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好肢体语言,给学生听觉与视觉的感染。音乐是开启小学生智慧宝库的钥匙,让我们紧握这把金钥匙,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带领学生走入音乐的海洋,喜爱音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作者:盛娟单位:南通市通州湾示范区三余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慧.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

小学音乐教研篇3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086-01

一、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并非是一种具体的、不变的音乐教学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可变化和发展的教育理念。其奥尔夫本人曾强调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思想,而是总结整理古老的和不朽的观念从新得出来的。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也就是动作、舞蹈、语言的紧密结合。它是最原始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所有音乐发展的最初形态。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现素质教育已经纳入了课程标准,并贯彻到学校教学实践中,但总体来说音乐教育还是相对滞后。受中国长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多数把工作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对音乐教育关注很少。从学校对待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态度来看,这已经影响着音乐教育的正常开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进步和改善,在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各级各地方的音乐教育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同时出现了很多音乐课的竞赛和音乐教师的评比,这一现象对一线音乐教师提高自身能力和改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音乐公开课与音乐日常上课不相符。公开课上教师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以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这样教学固然教学质量高、课程内容丰富,但上课过于繁琐和备课时间长。反而照成教师在准备公开课后的日常教学中却还是以简单教唱和讲解为主,甚至很多情况下音乐课以自习和播放视频为主。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所以要想上好一节奥尔夫音乐课是不容易的。但是当我们拥有这些基本能力后,再去上奥尔夫音乐课就会变得相对轻松。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对音乐课进行活动式教学安排,例如可以选择各种游戏形式的节奏训练。通过这些活动式的节奏训练可以减少教师对文字方面的备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乐队排练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当教师拥有排练能力的时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乐器排练可以简化加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或安排一节完整的排练课,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的完成课堂教学。

现阶段的音乐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和热情,但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加入到我们的课堂,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表现自己,把问题集中在艺术情感上,就可以促进儿童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1.社会教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温饱,而是迈向更高的文化精神需求。政府教育部门在艺术文化的义务教育上也有了新的认识,并不断改善提高艺术文化教育水平,尤其是把美育加入教育方针后,音乐教育更是迅速发展。

2.教育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例如在新课标中强调音乐的实践和鼓励音乐创造,而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同样是提倡让儿童参与到音乐的活动中来,两者正好不谋而合。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其中一项或是两项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音乐的原本性,其教学内容包括:语言、动作、歌唱、表演等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可以丰富小学课堂内容,更好的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三、结语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有很多优秀文化和思想深深的影响我们中华儿女。但其中也有一些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发展有阻碍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教育我们要谦虚、慎言、老实等思想就禁锢了我们的行为和创造能力,同时这一点对推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也有很大的阻碍。因为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要求学生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发挥每个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提倡发挥个性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教育出版社,2011.

[2]秦德祥,杜磊.音乐课堂教学的经典方法[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廖乃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a].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小学音乐教研篇4

1.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器官、大脑等组织细胞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促进人的左右脑保持协调,大大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增强了其感知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韵律之外,还要讲授歌曲的文化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情怀和精神素养。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音乐的学习通常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一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保持专注和热情,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3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小学音乐教研篇5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实施

创新教育具有一定的主体性,是围绕学生利益及其发展而进行的,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极为注重。创新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自主能动性最大化地进行激发,促使学生在其自身的发展中极具个性。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增强小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创新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供一个优良的实践环境及机会,从这些机会入手便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引导一些性格偏内向的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能够在增强其集体活动度的同时帮助锻炼其自身。例如,参与大型的合唱音乐活动便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立足位置及存在价值,增强其自信心。通过小学音乐教学能够直接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的培养,提升其应激能力。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逐渐得到训练,心理素质越发优良。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

1.创设和谐优良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便是审美教育。为了积极创设好一个和谐优良的教学情境,对音乐教室进行美化就是十分优良的一种方式。经过美化后的音乐教室能够使学生在进入其中后便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加之对音乐的欣赏,学生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置身于音乐世界之中,音乐教学效果得以增强。因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地开动自己的脑和手,依照教学需要对音乐教室进行布置。比如,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画像,以此给予小学生充分的音乐熏陶。

2.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音乐教育中,一直以来便存在一个极具争议性的问题:音乐教学的中心究竟是什么。有部分小学音乐教师的想法是,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着重注意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就算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失误,小学生也不敢及时指出。如此一来,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会逐渐产生排斥心理,创新教育无法实施。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属于一门艺术,对其进行教学则必须采取一种开放式的方式。在教学中,鼓励支持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追求一种双方面的和谐沟通。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将音乐教学中的强制性及权威性完全破除,为音乐教学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大环境。

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要想真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自身便应将专业素质进一步地增强提升。有部分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安于现状,教学方式长期不进行改变,彻底阻碍了创新教育的落实发展。实际上,为了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激发培养,音乐教师自身便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科学理念。如果想要将自身培养成极具创新意识及科学理念的音乐教师,首先应不断提升教学能力以及充实理论内容,这是创新教育全面开展的基础。另外,教师在不断的教学中还应时刻进行反思自省,更快更好地提升自我创新能力,严禁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创新教育是教学发展中的一大趋势,小学音乐教学更是音乐艺术教学的启蒙开始。因此,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应在全面认识其重要性的基础之上,利用多种方式落实实施创新教育。如此一来,才能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整个音乐教学的效率,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研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验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小学教育逐渐将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重要部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能力以及音乐素质,逐渐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

通过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引入欣赏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

(二)实验设计

通过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研究,实验共设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其中为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而对照组不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实验时间

半学期9个教学周。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前段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进行音乐素养能力评估,能力评估目标主要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并由实验教师对实验前数据进行统计。实验前段的数据统计除了应对两个实验处理对象的能力进行测量外,还应当本着同构性原则,对实验对象选择合理性进行深入考虑。

(二)实验中段

在实验实施阶段,对照组不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实验组则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提供的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地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训练一方面通过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音乐欣赏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搭配恰当的背景旋律,构建一种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辅助教学,促使概括性较强的音乐知识在兼顾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欣赏教学中得到发展。

(三)实验后段

在9个教学周的实验周期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再次进行音乐素养能力评估,能力评估目标仍然是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能力,评估结果由实验教师当场回收。

三、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实验课时相同,均为半学期9个教学周。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照组未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实验前段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其音乐素质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分析实验后段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经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欣赏教学,实验对象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虽然经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学习也提高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但其音乐素养提高幅度要明显小于实验组。

四、实验分析

通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欣赏教学,实验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素养提升幅度不仅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积累了一定的欣赏知识,音乐学习方法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结束实验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在乐句、曲调、音色等音乐要素学习上的实际表现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学生的学习表现,这一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以及艺术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教学活动上,同时还表现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上。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思维方式仍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利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将抽象的音乐理论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以及鉴赏水平,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改革目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研篇7

新一轮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对我国普通音乐教育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项目最近在全国正式启动。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现状,许多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九年基础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就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大的变革就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倡导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使我们课改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根据纲要精神出台的《音乐课程标难》,又在音乐学科范围内做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的综合;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鉴于我区是这次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本文特选题为“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思动和主票观点

(一)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验证性研究

1.验证音乐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切性,根据实验情况,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的修改建议。

2.检验实验教材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教材改革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3.检验实验教材在试验区的可行性。教材是否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否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是否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体验、模仿、讨论的建议。

4.实验教材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实验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现实和社会现实、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生认知发展的适切性研究j实验教材主题式的课程体系、语体风格、呈现方式与学生的适切性研究。

(二)教师培训与提高研究

1.培训内容:设置以问题、专题为中心的结构体系。分解为理论与技能、考察与实践、课题研究三大板块。具体内容包括(回)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2)新课程的教与学;(3)新课程与学生发展;(4)新课程与教师教育;(5)新课程与教学评价;(6)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实施与评价;(7)教学方法的新探;(8)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

2.培训模式:分解为专题培训、反思实践培训、案例式培训、观摩研讨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导师指导培训、学术沙龙培训、网络交叉培训。

3.培训目的:(l)被培训者对新课程有着思想上的共鸣与理念上的认同;(2)被培训者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以提高;(3)建立一支热心并胜任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与开发的音乐教师骨干队伍;(4)营造有利于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三)教学改革与课程评价研究

1.评价内容:(1)学生方面: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2)教师方面:评价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

2评价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3.评价流程:档案纪实、分项积累:发挥特长、强项评价:鼓励为主、综合评定。

(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1.学校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1)提供必要的音乐教学设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2)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拓宽音乐教学容量;(3)加强学科整合,构建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

2.家庭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3.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创新程度、理论意义、应用价值

(一)创新程度

1.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鼓励探究式学习。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的过程。

3.提倡发展性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力求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提倡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

4.本课题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目的中从四个层面强调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做法。

5.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

6.体现了学科功能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功能、有陶冶情操培植学生品质的功能、有健身育心的功能、具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

7.本课题具有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

(二)理论意义

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全面实施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历史使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重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结构的调整、课堂教学

的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三)应用价值

1.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音乐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经验,培养和锻炼教师,为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四、确保完成任务的基础、条件、措施

(一)基础

课程改革工作涉及范围很广,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必须由行政部门宏观调控,统一指挥。统一调动,统一安排。为此,我区成立了由区教委主任、副主任、普教科科长、进修学校校长、各业务部主任以及部分中小学校长组成的课政领导小组。教委主任亲自参与听课、研讨、例会等活动,了解实验工作的进程;同时我们还成立了由区教委、区教师进修学校、基层骨干教师组成的工作小组,及时反映基层学校的问题,及时与进修学校各部门沟通,及时反馈区教委,共同研讨,商榷解决途径。这种行政、业务、基层三维度组建起来的组织机构,为课改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使我们的课改实施得以顺利进行。

(二)条件

1.教师提高自我的愿望强烈,参与课改的热情高涨。

2.有多位一体的组织保证。

3.课题项目负责人是西岗区音乐教研员和科研室人员,小学高级教师,曾在《大连教育》《辽宁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获得过辽宁省优秀音乐教师称号,所写的论文在省、市多次获奖,多次上过国家、省、市、区观摩课,有实际教学经验,指导教师的课在国家、省、市获奖。

(三)措施

1.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我们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工作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汇报实验情况,总结出现的问题,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强化了实验过程的监控。

2.建立课题研究制度。成立由科研室、小教部、骨干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新课程实施研究中心组,定期组织全区范围内的研讨,发挥中心组的辐射作用。

3.建立教研制度。我们改变了过去各校独立教研的方式,采取全区研,分片教研,及时交流,共同研究,切实把握教育改革方向。

4.建立档案管理制度。每位实验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札记、教材小议、课后小结、教案、教学随想等分期上交教研员,及时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以便对新课程的验证积累实证。

5.建立经费保障制。区教委设立了“课改”专项经费,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研究程序与预用效果

(一)研究程序

第一周期预定为3年(2001.7~2004.9),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2001.7~2001.9)

启动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开展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必备的条件。

2.研究阶段(2001.9~2004.7)>

(1)研究前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示范等手段,迅速将教师送入实施实验的轨道。

(2)研究中期主要任务是运用培训、交流等手段,有效地将骨干学校和骨干教师引入研究实验的层面。

(3)研究后期主要任务是适时建立规范,使学校在没有外来特定支持条件下能独立实施课程,使学校、教师研究课程改革活动持续化。

3.总结阶段(200.7~2004.9)

全面总结实施课程改革实验,提炼研究成果。

(二)预期效果

1.阶段及周期实验报告。

2.新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3.全员培训经验总结。

4.课题评价经验总结。

5.新课程资源开发成果。

小学音乐教研篇8

一、实验设计

(一)实验假设

通过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引入欣赏教学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音乐技巧。

(二)实验设计

通过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进行研究,实验共设有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其中为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而对照组不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三)实验时间

半学期9个教学周。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前段

在实验开始前,首先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进行音乐素养能力评估,能力评估目标主要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并由实验教师对实验前数据进行统计。实验前段的数据统计除了应对两个实验处理对象的能力进行测量外,还应当本着同构性原则,对实验对象选择合理性进行深入考虑。

(二)实验中段

在实验实施阶段,对照组不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实验组则按照我国教育部门提供的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地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训练一方面通过在日常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音乐欣赏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音乐辨识能力以及音乐感知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搭配恰当的背景旋律,构建一种艺术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在确定具体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辅助教学,促使概括性较强的音乐知识在兼顾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欣赏教学中得到发展。

(三)实验后段

在9个教学周的实验周期结束后,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实验处理对象再次进行音乐素养能力评估,能力评估目标仍然是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能力,评估结果由实验教师当场回收。

三、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所用实验课时相同,均为半学期9个教学周。实验组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照组未开设小学音乐欣赏教学,遵循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分析实验前段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其音乐素质并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分析实验后段的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经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欣赏教学,实验对象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等音乐能力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对照组虽然经过9个教学周的音乐学习也提高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但其音乐素养提高幅度要明显小于实验组。

四、实验分析

小学音乐教研篇9

音乐教育的研究关乎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则关乎国民音乐素质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有两种教育道路:一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其主要是借鉴各国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并结合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另一条是运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这两种教育最后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教育体系的选择方面必须慎重。我国的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发展政策,所以从长远考虑,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因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适当引用外国优秀的教育教学体系,并结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体系,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特色

佐尔丹柯达伊(1882-1967)是匈牙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匈牙利音乐教育研究上。柯达伊从1905年起便开始在匈牙利的各个地方收集民间音乐,并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到在音乐教育中应当要提高音乐的歌唱水平,训练专业的音乐教师和学生,来提高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水准。因此,自1920年起,柯达伊运用自己收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合唱曲,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后来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广为应用。

(一)教学理念

柯达伊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因此,强调全民音乐教育是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全民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柯达伊强调民族音乐的教育。他认为,民族古典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在他的教学方法中,演唱当地的民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他的音乐教学理念中,始终认为,通过民歌演唱是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最短的一条道路。

柯达伊的教学理念中对教材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始终坚持儿童音乐教材的选择材料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儿歌和中外名作曲家的作品。在他编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用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创作而成。

他注重视唱练耳以及合唱的训练,在演唱中采用多声部的合唱形式训练歌唱,他的歌唱训练都不依靠钢琴,并且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

(二)教学方法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1.音高、首调唱名法和节奏唱名法相结合。这种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和发展。

2.采用五声音阶应用于早期的音乐训练,匈牙利民谣大多为五声音阶。随着世界音乐的发展,慢慢演变成七声音阶。

3.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来安排音乐理念和材料,不仅是在理论知识的方面,还包括了思想修养等方面。

4.在读谱环节运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首调中各级音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倾向,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常州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正是因为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所以这些教育理念在国际上受到了认可,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自从中国引进这些教学法以后,也在国内的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常州的小学中,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形式多样,这些教学法在小学的课堂中的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英国首调唱名法约翰科尔文创用的一套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在身体前面不同的位置来表示七种不同的唱名,运用了空间的高低把音的高低表现出来,是教学中对音高、音准调整的一种身体语言。

科尔文手势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首调中各级音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倾向,把抽象的音高关系变成具象的手势。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音乐课中就运用了科尔文手势,并且可以说是常州的小学中运用地较为成熟的小学之一。局前街小学的每一节音乐课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都会用唱音阶的方式开声,并且在音阶演唱时加入柯尔文手势来帮助纠正音准,这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每节课都坚持运用科尔文手势演唱音阶,使得局前街小学学生的音准总体相比较其他小学而言要好很多。

(二)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以“移动的Do”为基准,各个调式音阶保持不变的唱名法,这种唱名法的调中每一个音都要经过“换算”才能唱出来,然后在考虑在琴键的位置,所以一般学乐器的学生不会使用这种唱名法,而对视唱练耳的训练和一些相对简单的歌曲的演唱却是很方便的。

首调唱名法的首调的调式感觉强,适合应用于儿童歌曲和民间音乐这种调性感觉强的音乐中。首调唱名法掌握好后,便可以适当加入固定调的唱名法,直到掌握固定调,这也有助于解决无调性音乐的教学困难。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歌曲演唱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首调唱名法,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堂中也会有固定调的唱名法的使用。当然,这种唱名法并不是很直接的教授给学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这样的唱名法,但是在简谱歌曲教学中都是采用的首调唱名法,学生所看到的谱子是首调的简谱,演唱的却不是单纯的谱子上的音高,而是经过移调的音高(C大调和a小调除外)。学生在演唱时并不会感觉到调的差别,但实际上他们所采用的唱名法就是首调唱名法了。首调唱名法在中国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更是广泛应用。

(三)节奏读法

节奏读法也就是节奏唱名法,实际上就是节奏时值的读法。这种唱名法是法国舍维在1800年创用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很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中都有沿用。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直接教授节奏读法的例子比较少,老师往往会结合节奏读法运用到游戏中,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教授了节奏读法。一般老师在新课中遇到新的节奏型时,会先运用节奏读法来教,然后会结合一些小游戏巩固新的节奏型。只是在巩固时会把节奏读法中的读法改掉,让学生自主创新出新的读法。比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在教授新节奏时,加入了有一个“秋虫音乐会”,同学们会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放在节奏中,如用青蛙的“gua”的叫声来读二分音符,小狗的“wang”来读四分音符,知了的“zhi”来读八分音符,蝈蝈的“guo”来读十六分音符等等。运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东西来学习节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歌唱教学法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唱、演、动、想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从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而这些手段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唱。歌唱教学法中包括独唱、齐唱、合唱等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用的最多的是齐唱,其次是合唱,独唱比较少用到。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中,低年级的歌唱以齐唱为主,因为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所以齐唱更能培养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歌唱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习惯。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歌唱感觉更稳定,在他们的课堂中还会适当的加入简单的多声部合唱。比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四年级音乐课中,当进行到多声部歌唱教学时,老师在教学前会先对学生的多声部感觉进行训练,例如训练的内容如下谱:

这是其中一条多声部练习,老师的练习侧重点是三度音程,更有利于学生在多声部合唱中唱准音高。

当然这些只是小学课堂中具体的实例,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说节奏卡农的练习,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常见的多声部练习,大多会采用依次进入的方式进行;还有各种乐器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柯达伊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这类的乐器,而会使用大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沙槌、木鱼、鼓等等,歌唱教学中打击乐器大多会用来作为伴奏使用,并且会分析不同的打击乐演奏出的不同效果,伴奏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加入很多即兴的内容;动作表演的应用也很受小学老师的喜爱,课堂中的律动除了单纯的肢体动作,还会结合舞蹈动作和表演,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调查研究表明,在常州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非常适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融入课程的内容,这些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降低了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对小学生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为学生的艺术审美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从长远角度上说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教育范围来说认为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受教育人。这种体系非常成功地应用到了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中,柯达伊音乐强调原始和本能,源于自然和生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自己参与并自由创造,使音乐教育把语言、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结合起来,形成多素的艺术形式。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人的音乐潜能都是巨大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都是不同的。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音乐想象。音乐的教育和学习都应重视音乐对人发展的影响和对艺术审美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它只是人在音乐学习的活动中的一种音乐探索和创造。无论是发现、探索、表现还是创造,都只是一种音乐经验,一种情感的宣泄,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小学音乐教研篇10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音乐欣赏作为认知和感受音乐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是培养和丰富学生联想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当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时,其对音乐的感觉是直接和直白真切的。加强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小学生丰富情感世界,开阔音乐视野,增强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维持注意力,提升他们对具体事物的关注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一、以“听”入心

音乐与人体器官所能发生的直接性关联就在于“听”。只有不断倾听音乐,才有可能理解和感知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使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带着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问题。比如第一次聆听时,要学生猜测音乐当中使用了什么样的乐器,乐器出现了几次;第二次聆听时,要感受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聆听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其他类型的辅助手段来帮助教学。比如在聆听某首乐曲的时候,引导学生轻轻地拍打节拍,模仿指挥或者乐器弹奏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帮助学生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使之全身心投入到感知音乐的心路历程当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引导学生聆听。比如聆听两首乐曲在情绪、表现力以及情感方式上的区别,让学生更加清晰、形象地认知音乐,从而加深对音乐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进行《暴风雨》和《小鸭与大灰狼》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别聆听两首乐曲来分析乐曲的表现力、风格以及在情绪表达和主题上的不同,以便接下来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二、以“说”写形

音乐虽然是无形的艺术,但是任何音乐在为人感知、为人欣赏的过程中,必然会生成一定的象形元素。换言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需要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未被情感色彩所包围的音乐,无所谓美感和价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出音乐,即说出个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脑海里所呈现的画面,赋予无形的音符色彩、形象,让学生在描述、表达的同时,进入音乐的深处。比如在学习乐曲《小鸭与大灰狼》时,笔者首先引入了另外一首乐曲《在农场里》,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感知《小鸭与大灰狼》这首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比如,笔者问学生:“小鸭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当你听完这首乐曲时,觉得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呢?”很多低年级的小学生本身具有天真烂漫的性格以及不为世俗所污染的精神状态,这就使得他们在聆听乐曲时,个人的想象力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进而展开多样化的描述与表达。事实上,这些表达和描述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过自我认知和语言描述,学生不仅捕捉了音乐形象,更从根本上调动了自身的音乐学习热情,从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带给课堂无限的活力。

三、以“唱”品味

“唱”是音乐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任何一首乐曲,其主题的变化、旋律的更迭,会让学生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内在情感的波动,也会在感受音乐风格和特点的同时,激发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乐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带领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去学习、感受和演唱。例如在欣赏《摇篮曲》时,笔者根据舒伯特的原作,重新编制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歌词后,笔者会让学生听伴奏带,然后配唱全新编写的歌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以及情感表达产生自我认知与理解。

四、以“动”感知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心性尚未成熟,在听到音乐时,尤其是听到动感、欢快的乐曲时,会不由自主地随音乐舞动起来;当他们听到深沉、舒缓的音乐时,动作又会变得轻柔、舒缓,不自觉地陶醉其中。这些来自身体本能的动作,就是学生对音乐最初的感受,是肢体语言对音乐本身所富含情感的最初认知。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肢体语言,让学生随着音乐做出最直观的身体反应。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和真实地感知音乐,同时还能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音乐的内涵,感知音乐所创造的唯美世界,获得精神的愉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