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大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8:28:00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1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中图分类号:G5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5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教育方面提出了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此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共颁布了十三个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1952年我国教育参照苏联模式时,改用“教学大纲”这个称谓;到2001年,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又重新颁布以“课程标准”来称谓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建国至今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过渡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

建国后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基础音乐教育指导性文件是《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该《标准(草案)》于1950年的8月份颁布,是一个带有过渡性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这一课程标准是在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同时在也在指导思想等方面带有新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在框架上,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沿袭了新中国成立前的《课程标准》的框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目标”。《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草案)》规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三个目标,分别为:“一、培养儿童正确的听音、发声、歌唱、简单演奏等初步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二、培养儿童爱好音乐、以音乐陶冶身心,丰富生活,并乐为人民服务的兴趣和愿望;三、培养儿童活泼、愉快、热情、勇敢及五爱国民公德和保家卫国、保卫世界和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感情。”

第二部分为“教材大纲”。在该一部分,《标准(草案)》将我国当时的中小学音乐教学领域划分为四个,即:唱歌、乐谱知识、乐器、欣赏;并分年级规定了四个领域相应的知识和内容标准。

第三部分为“教学要点”。在该部分,《标准(草案)》分别对教材选编、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三方面进行了规定。如:强调这一时期的教材编配“以歌唱为主,基本练习,器乐,欣赏为辅”。教法上强调根据儿童音乐兴趣的培养;教材选编上应注意到根据儿童身心发展安排教学,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如:“随时教给儿童以发声器官卫生的常识”“变声期的儿童,切忌发高强的声音或长时间的歌唱”等;教学设备要点分别对音乐教室、乐器、教具作出了规定。

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基本承袭了建国前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的规定;由于当时所处的特殊的社会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目标,除了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以外,更多的是强调音乐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社会功能。但其在教法方面提出的诸如各年级教学内容的衔接、应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组织教学、教学应注意培养儿童的兴趣等,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1956年——2000年的音乐教学大纲

(一)1956年——1979年的音乐教学大纲的发展

1.1956年11月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教育部于1956年11月颁布的。大纲基本结构包括说明、教学大纲、歌曲目录、欣赏参考曲目。

第一部分“说明”:在“说明”部分对小学唱歌课的目的、内容、唱歌课的教学方法以及音乐课外活动与教学设备等方面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这部分对不同年级学生在唱歌课教学上的学习标准如歌唱技巧的掌握以及音乐知识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第三部分“小学歌曲目录”:按照不同年级、学期规定了必学曲目和供教师选用的曲目,同时指出“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

第四部分“小学欣赏参考曲目”:按年级和学期列出了供教师参考选用的欣赏曲目。

1956年颁布的《小学唱歌教学大纲(草案)》是在总结建国初期我国的一些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一些特点:积极的方面如:音乐教育的目的明确,指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中完成美育的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儿童“爱美”的情感;在音乐教学方法方面提出应根据音乐课的学科特点来进行教学,要通过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另外,在大纲中第一次对课外活动进行了规定,强调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不足之处有:将小学音乐课定位为“唱歌课”,可以看出当时对小学音乐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性;在唱歌曲目的规定上过于狭窄,曲目选择主要以歌唱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活的歌曲为主,外国歌曲的曲目选择主要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儿歌曲和群众歌曲为主,并且要求“对教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守大纲的要求和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当时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2

尽管此次调查由于时间所限,未能对学校及其所在地区的音乐教育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但窥斑见豹,所反映的情况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出问题也很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深思。下面就本次调查的三个方面所获得的结果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和分析。

一、教学设备设施情况

这次调查参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器材配备目录》进行,将学校按地(市)、县(市)、乡(镇)学校分为三类,分别对应中小学《器材配备目录》中的一二三类方案,高级中学由于国家尚未颁布《器材配备目录》,暂且采用初中第一类方案。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85所学校没有一所学校能完全达到国家《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其中音乐教学最基本的条件如:专用音乐教室、音乐教学配套挂图、教材配套录音带和教学用键盘乐器等四项,在调查的85所学校中,只有18所学校配备有专用音乐教室,占被调查学校的21%;25所学校配备了教学挂图,占被调查学校的29%;29所学校配备有教材录音带,占被调查学校的34%;被调查的50所小学中只有14所小学配备了教材录音音,28所初中学校中只有11所配备了教材录音带,7所高中学校中有5所配备了教材录音带(山西正在进行“高中课改”试验);教师用键盘乐器配备情况稍好,所有学校或多或少都配备有老师键盘器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但在调查的8所小学一类学校中有4所没有按国家要求配备钢琴,7所中学一类学校中只有2所配备了钢琴。

儿童打击乐器应该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器材设备,但50所小学有27所竟连1件打击乐器都没有,配备不足10件的有7所,其它的16所小学中达到《器材配备目录》数量要求的也只有11所。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收录机或教学音响系统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设备,并且应当对音质有较高的要求,但在调查中只有20%左右的学校为音乐教师配备了专用的收录机,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与英语教师所用收录机型号相同,另外80%左右的学校为共用。

五线谱电教板在调查中我们只发现了2块;节拍器、音叉在所有被调查学校中均未配备。

从上面的数字来看,这音乐教学设备设施与国家《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近几年国家、地方对艺术教育方面有一些投入,但看起来需要各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二、师资配备情况

最近几年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许多师范院校都相继成立了音乐系(科),或举办了音乐侧重班,缓解了前些年中小学音乐教师极度缺乏的情况。

从调查情况来看,85所中小学共有专职音乐教师105名,平均每所学校1.24名。其中调查的50所小学共有音乐教师53名,28所初中共有40名,7所高中共有音乐12名,初、高中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比率远远高于小学专职音乐教师的配备比率,当然这与我们这次访问的小学中乡(镇)一级的小学样多有很大关系。

小学音乐教师的分布不均是这次调查反映出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被调查的50所小学中配备2-3名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有7所,配备4-5名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有3所,最多的一个学校配备有6名专职音乐教师,同时我们也看到,还有25所小学连一名专职音乐教师都没有配备,占到了被调查小学数的50%,而这些学校中80%是乡(镇)小学。

从音乐教师的学历情况来看,初、高中音乐教师大部分是专科学历,极个别教师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还有部分初、高中教师为中专学历,其中高中音乐教师学历偏低,不符合国家对高中教师学历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多为中师或幼师毕业,18%左右的教师通过进修拿到了专科学历。

由此看来,学校的音乐师资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乡镇学校音乐教师比较缺乏,城市学校音乐教师又过于集中,许多音乐教师即使分配到乡镇学校,也会千方百计调到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这无疑是我们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次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地方也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可喜的尝试,具体做法是:①新分配的教师必须在乡镇学校服务3年以上才允许调动;②县(市)学校教师轮流下乡代教;③积极培训有音乐特长的其它学科教师,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兼职音乐教学。

三、音乐教学情况

按照《大纲》的要求,音乐课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小学每周应当不少于2节音乐课,初中应不少于1节音乐课,高中一二年级或间周一节开设两学年,或每周一节开设一学年。

从课表显示,小学基本能开齐开足音乐课,但没有配备专职音乐教师的乡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情况令人担忧。通过了解,许多学校的兼职音乐教师不具备音乐教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并且许多学校是班主任教师兼代音乐课,音乐教学时间、质量能否保证不得而知。

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问题较多,主要是初三年级基本没有按照《大纲》的要求开设音乐课,部分学校初三年级只给部分升高中无望,而对音乐较感兴趣的同学开设音乐课,企望其中能有学生考上艺校、师范音乐侧重班,为学校提高一些升学率,而课程的内容也已完全脱离了初中音乐教材,变成了“音乐专业课”。

高中学校可能由于“高中课改”的原因,音乐课开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但学校对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不趴。反映在工作中,就是对学校的音乐课教学不闻不问,认为可有可元,一些重点高中的学校领导甚至认为自己学校严格按照《大纲》的要求开设音乐欣赏课是“吃了亏”,是挤占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时间。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3

目前,对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分期,一般是采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分法,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历史转折的准备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分段问题,普遍的意见是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把以下四件事作为分段的界碑:1982年十二大;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2000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还有一种分期方法,就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六十年的历史,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碑,分为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分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这样来分期、分段,对认识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相对而言比较准确,也越来越被大家认同。与我国历史学界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分期已经有了这样越来越趋于被公认的观点相比,音乐教育的历史与发展分期问题,却由于视角不同、标准不一,分法很不一样。这对于人们认识和理解建国以来的音乐史和音乐教育史很为不利。目前而言,有以下几种比较流行的分期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此不妨检视一下。

第一种,以马达的分期为代表。在马达的相关文章和博士论文以及成书《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将我国20世纪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萌芽期(1901—1919)、初创期(1919—1949)、建设期(1949—1956)、曲折发展期(1957—1966)、停滞期(1966—1976)、繁荣期(1977—2000)。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到20世纪结束,被分为四个时期。因为其博士论文后来以专著形式出版,是我国研究音乐教育史为数不多的重要成果,所以这种分期方法的影响较为广泛,得到许多论者的支持。

第二种,是以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性文献演进为标志进行分期。宋蓓、郁正民在《新中国六十年音乐课程标准发展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对建国后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研究时,把音乐教育史也进行了时期划分,以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为重要的分期工具,并参照了第一种历史分期。这种分期方法认为,1949年以来可分为以下五个时期:建设期,为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的教学大纲颁布实施;停滞期,为10年“”阶段;恢复期,从“”结束始,到1982年的大纲颁布实施;发展期,1982年到1992年版大纲颁布实施;成熟期,只包括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种,与第二种类似,也是以中小学音乐教育大纲为标准,但分法却差异较大。研究者许锐把1949年以来的音乐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6,即建国十七年至“”结束,包括1950、1956年版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第二阶段,1978—2000,即改革开放时期,包括1979、1982、1988、1992年版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第三阶段,2001至今,包括2000、2001年版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此外,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以其他线索展开研究进行分期。王安国教授在《1978—2008:历史的跨越——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三十年》一文中,从美育、课程发展、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综述了一定时期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只着重论述了一个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

与此比较接近,上海音乐学院的吴安娜在其硕士论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发展——以课程指导纲要和教材为依据》中,也把分期聚集于1979—2010,但又进行了细分。作者认为从1979年到2010年,中国音乐课程发展经历了“重建”“发展”和“改革”三个重要的阶段。而刘龙华在其硕士论文《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中认为,新中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探索社会主义时期(1957—1966);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0);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时期(1991—2000);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时期(2001至今)。以上种种分期方法,虽都各有所本,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自说自话,并不太利于大家对某一问题形成共识,交流起来也存在许多障碍。我们认为,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研究,应该在历史分期问题上努力谋求共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在音乐教育的历史分期问题上具有更宽广的视野,与更广范围内的历史研究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其研究成果。就1949年以来的历史分期来看,前文所提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至关重要的分期依据,因为实质上党史与国史分期并无区别。所以,音乐教育史并不能完全无视这个重要的参照标准,而是要尽可能以此为分期的主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让专门史的研究更具有历史的权威性。其次,在遵照大历史视野分期的前提下,认清音乐教育史中分期的标准。比如,既然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发展有两种基本的分期方法,完全可以在此大的框架下,再做次一级的专门史分期,以重要的音乐教育文献和事件作为标志,而不必一定要上升到宏观的历史分期层面。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4

关键词:幼教专业;钢琴教学;教学大纲;课程结构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44-02

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的研究表明,在幼儿教育中增强音乐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开启、发展儿童的智力,使孩子心灵受到良好的陶冶。不仅可以使孩子情感丰富、情绪开朗、性格趋于平和稳定,而且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张扬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无数事例证明,幼儿在早期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入学后,在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显著地高于一般孩子。因此,许多的幼儿园要求老师具备音乐特长,特别是具备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作为培养高级幼教人才的高校幼儿教育专业也由此大量开设钢琴课程。然而很多院校在开设幼教专业的钢琴课程时,没有从幼教专业的生源构成和就业岗位需求出发,直接生硬的将钢琴表演专业和专业钢琴教育专业的钢琴课程体系移植过来,造成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学生在校学习钢琴有困难,毕业工作后又不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钢琴教学能力已成为当前幼教专业学生的普遍现象。改革幼教专业的钢琴课也迫在眉睫。根据多年来对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经验和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广泛调研,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教专业钢琴课进行改革。

一、制定基于幼教专业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列入教学大纲的教材的广度和深度,一般应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教学大纲是教学展开的先导性纲领,它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会对教学的展开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就幼师教育来讲,钢琴教学的教学大纲不能够照搬照抄其他专业的大纲要求,应该根据幼师专业的生源情况、学制情况、就业方向,制定出一套具有专业特色和实用性的教学大纲体系。具体的大纲是指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其一,从生源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教学大纲。由于幼教专业的生源分布较为广泛,文化层次和钢琴专业素养普遍较低,而且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该着眼于幼师生源的实际情况,加强钢琴认知的培养、钢琴基础技法的培养、钢琴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基础教学出发,加强钢琴的普及性教育,在稳固基础的前提下,在适当进行高层次的技法教学。

其二,教学大纲要视幼教专业的学制而定。幼教专业由于具体专业要求的不同,学制也分为两年、三年、四年不等,因此,在教学大纲的设置中不应该“一刀切”,应该根据具体学制和学生实习期长短的变化,主动调节教学大纲的布局,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教学内容。

其三,教学大纲应侧重于就业的需要,侧重于社会的需求,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对于幼师专业的钢琴水平要求是多样化的,综合化的。教学大纲的制定应该切实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前景,防止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在钢琴领域重蹈覆辙。要以钢琴的基础教学为载体,适时引入其他音乐理论和技能的综合教育,适时引入钢琴伴奏、即兴演奏、即兴创作等应用能力较强的专项训练。只有这样的教学大纲才能使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幼教专业钢琴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内容应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基本的钢琴认知水平和钢琴基础能力,能够驾驭一定级别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钢琴视奏能力。

(2)掌握利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的方法,学习钢琴教学的基本教育理念、手段、实施步骤。

(3)侧重于儿童钢琴曲目和相关音乐的教育培养。

(4)帮助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环境,是钢琴教学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二、设置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的研究是课程论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内容相当丰富的部分。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是针对整个课程体系而言的,课程的知识构成是课程结构的核心问题,课程的形态结构是课程结构的骨架。

当前很多幼教专业的钢琴课并不是以一门专业学科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出现,这种课程设置理念没有意识到钢琴教学在整个幼教专业教学中的核心作用。钢琴教学的范畴很大,如果单只将其看作是一门课程,在短短一个学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很难将围绕钢琴的所有应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所以顾此失彼的现象就成为了必然。要使幼教专业钢琴的课程更加富有活力,就必须将其扩张成为一套课程体系,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应该包括钢琴基础课程――钢琴伴奏课程――钢琴创作及应用课程等具体的课程设置,这样才能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围绕钢琴教学系统展开一系列教学工作。

幼教专业钢琴课的课程设置,从纵向上应该分为:

(一)基础教学阶段

开设数码钢琴基础教学课,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钢琴演奏技巧,能够在指导下独立完成简单钢琴作品的弹奏。对儿童歌曲的钢琴演奏、伴奏、旋律编配等方面有初步的了解和独立的驾驭能力。在思想上,对钢琴教材的中国化和中西方教材对比有正确的认识。

钢琴艺术史与中外钢琴作品赏析课,使学生了解中外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钢琴的教学应用性和应用范围有深入的理解;能对中外钢琴作品进行赏析,分析中外钢琴作品的文化差异,音乐本体差异。此门课程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开展:上半部分为基础理论与钢琴艺术史。

(二)综合学习阶段

开设基础钢琴技法课,使学生掌握各种钢琴演奏技巧,规范钢琴演奏中的能力,具备较为熟练的钢琴演奏能力和钢琴识谱能力。

基础钢琴即兴演奏与伴奏课,培养学生快速识别包括声乐谱和钢琴谱在内的五线谱,并能够快速演奏;掌握即兴伴奏的基本原理和织体编配,具备简单音乐作品的即兴伴奏能力。

钢琴艺术美学课,使学生深刻理解钢琴音乐的美学特性。

(三)选择性提高阶段

开设高级钢琴技法课,巩固和和提高学生钢琴技巧水平,更多的介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有针对性的选择儿童音乐作品,在学习钢琴技术的同时,更多吸收儿童钢琴作品的编配技巧。

高级钢琴即兴伴奏提高课,在上一阶段的学习和作品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随机性和织体丰富性。针对儿童音乐作品随即提出课题,使学生具备即兴伴奏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钢琴教育学课,使学生掌握音乐教学法和教学心理学,掌握钢琴教学方法和中国钢琴教学体系的基本理论,理解幼教的教学中钢琴的应用范围和引入方式。

钢琴作品应用课,使学生能对钢琴作品产生的背景,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突出儿童钢琴曲。

(四)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阶段

钢琴综合技巧课,在这门课程中一方面要实现学生钢琴能力的巩固和提升,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针对儿童音乐作品的即兴弹奏和自弹自唱能力。形成各种钢琴技术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

钢琴教学模拟课,模拟实际教学场景,学习钢琴教学方法和实际应用能力,设定教学实践或者教材要求,引导学生自主组织安排教学。

钢琴能力展演汇报,这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进程即将结束时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和优势项目,自行安排,组织一次钢琴能力表演,可以是钢琴作品演奏,可以是儿童音乐弹奏,或者是创新性的模拟教学课

从横向的课程设置上,可以划分为:

(1)钢琴理论课;

(2)钢琴教育学;

(3)钢琴基础教学课;

(4)钢琴伴奏课;

(5)幼教音乐综合能力课程(以钢琴为教学载体的)。

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制长短,可以自行组织调配,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展望

幼教专业的人才输出质量牵动着祖国下一代的启蒙教育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完善教育体制,加强教育模式的创新,培养出具有时代风貌的优秀人才。在对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纲领性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后,笔者后续还将进一步对幼教专业钢琴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标准等具体的实施措施进行创新型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芙蓉.在幼师钢琴课教学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华章,2009(5).

[2]董文佳.浅谈幼师专业钢琴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5).

[3]李洪.关于幼师钢琴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5

关键词:正视现实;积极引进;拓展渠道;初中音乐教学;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050-001

19世纪末,美国黑人的布鲁斯(BLUeS)音乐,逐渐发展成为以电子手段为表现特点、商业化运作、为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充分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使我们的初中音乐课教学更加有声有色,以利于学生的成长,这是中学音乐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现状

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耳机里听的是流行音乐、争论的是流行音乐,许多人成为流行音乐歌手的追星族。

2012年,我校音乐教研组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106名学生接受了调查,其中回答喜欢流行音乐的64名,占60%;喜欢西方古典音乐的24名,占22.6%;喜欢民族音乐的4名,占3.7%;选择喜欢其他音乐的14名,占13.2%。当问到“你听流行音乐吗?”选择“常常听流行音乐”的学生70人,占66%,选择“偶尔”听的34人,占32%;选择从不听流行音乐的2人,占1.8%。问卷调查的结果真实地显示了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态度。

二、流行音乐对初中生成长作用分析

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流行音乐的一些负面影响,更要看到流行音乐有着激励学生成长的有利因素。

1.流行音乐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积极性。流行音乐有表现古典音乐的管弦乐器、有表现民族音乐的民族乐器等等。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开始学习吉他、钢琴。同学们对能自弹自唱的学生会投来羡慕、崇拜的眼光。我校学习口琴的八年级学生,具备吹奏乐曲的能力后,每当有人用口琴吹奏流行歌曲时,总能赢得如雷掌声。强烈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励着学生学习乐器的积极性。

流行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流行音乐里,从斯瓦西里语充满节奏感的民歌,到韩语注重包装的情歌;从日文的抒情民谣到英语乡村音乐,有许多种语言。很多孩子为了演唱流行歌曲而学习外语。我班有两个初二女生,非常喜欢日本动漫音乐,相约一起学习日语。一年不到,日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流利地进行日语对话,演唱自己原创的日文歌曲。更多的学生因为喜欢英文歌曲,成了英语的佼佼者。

流行音乐的数字化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流行音乐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很多学生因为热爱流行音乐,利用假期参加培训,掌握技能,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高手,成为流行音乐的“制作人”。在许多数码音乐制作推介会、系列音乐软件展销会上,经常看到初中生的身影。可以设想,计算机音乐制作者一定能触类旁通地拓展学习领域。

2.流行音乐的民族化,有利于激励学生传承民族传统

流行音乐的中国文化元素,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怀。近些年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流行音乐作品层出不穷,比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刘德华的《中国人》、萧煌奇的《你是我的眼》、韩红的《天亮了》、伊能静的《萤火虫》等等。欣赏和演唱这些歌曲,无形中使爱国主义教育入耳、入脑,潜移默化、深入骨髓。

流行音乐的中国戏曲元素激发学生对于国粹的热爱。可以看到,不少学生们是因为喜爱带有中国戏曲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而开始了解、学习中国戏曲,成为戏剧迷的。王力宏创作的《在梅边》,运用学生R0p来介绍《牡丹亭》,学生们听后,自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昆曲《牡丹亭》,对昆曲少了隔阂多了兴趣。还有陶的《SUSan说》,不仅介绍了京剧苏三起解,还使用了京剧伴奏乐器。当然还有后弦的《西厢》、摇滚乐信乐团的《北京一夜》、歌手李纹的《刀马旦》等等,从欣赏带有京腔京韵的流行歌曲而喜欢中国国粹,真是何等的好事啊!

用流行音乐手法吟唱诵中国古诗词,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开辟新的途径。老一辈的流行音乐大家谷建芬把中国古诗词加入到流行音乐作品中,还出了专辑。学生们最熟悉的,是周杰伦的搭档方文山所创作的《台》《青花瓷》等等,学唱这类歌曲无疑为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大力引进流行音乐的途径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大力引进流行音乐元素,有着非常宽广的途径。

1.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引入优秀流行音乐作品

初中音乐教育要根据音乐教学大纲完成,所以围绕大纲规定的每个教学环节,分别引入相应的流行音乐作品很有意义的。比如六年级的爱国主义歌曲介绍,可以引用许多优秀的爱国主义流行音乐作品。七年级学习校园歌曲作品,可以听听台湾的校园民谣,每一个阶段都可以运用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组合成一个个新的教学情境,放大流行音乐的有利因素和积极作用。

2.根据教学拓展的需要,引进流行音乐的制作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制作流行音乐,并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连,学生对新的计算机软件或是电子设备等都充满兴趣,怀有强烈的学习冲动。音乐教师要多接触些新的教育技术,如用ipaD里音乐制作软件上课,为初中生拓展视野,为音乐教学打开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

3.根据师生互动的需要,引进流行音乐的新特点、新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6

1.办学方向偏斜,音乐课时不足。

2.经费本就羞涩,音乐设施更差。

3.教师素质下降,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4.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象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7

论文关键词:音乐高考副考钢琴备考策略素质

在新的高考形势下,钢琴如何备考成为考生、教师、家长、学校所关心的问题,根据目前的情况,笔者结合本人多年在副考钢琴备考中的经验,如下几点。

一、把握考纲

《普通高校招生音乐术科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是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颁布的规定普通高校招生音乐术科统一考试性质、考试目的、考试项目、考试成绩计算方法,以及考试内容、形式和评分标准的招生工作的性文件,它是我们开展音乐高考教学工作、备考工作的依据。有些省份《考纲》很少变动,有些是年年变动,每年考试的要求都不同,这就要求每位高考辅导教师要多关注《考纲》的变化,及时了解各类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随时调整备考的方向和策略。比如广东省2011年的《考纲》就与往年不同:规定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曲目范围内选定;考官组可根据具体情况抽查作品片段。备考是否主动,这些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备考准备阶段,每位教师一定要了解最近两年的《考纲》,读懂吃透其中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好备考的方向。

二、掌握基础

音乐考生掌握必要的钢琴演奏技能是钢琴学习的首要任务。音乐考生一般学习两年,在这两年中要为他们的高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合理地选择教材。目前,钢琴教材琳琅满目,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更适合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当思考的问题。如果教材选择不当,将会耽误和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且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在钢琴教学中,从《什密特》或《哈农》《拜厄》《车尔尼599》《钢琴基础教程》《小奏鸣曲集》等教材中选择,可以按照进度选择练习曲、乐曲、复调曲、小奏鸣曲等。

其次,进行常规训练,这是钢琴备考中的关键。要想在高考中取得成功,就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进行规范、科学的训练,掌握最基本的技术。在学生掌握断奏方法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学习连奏了。连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弹奏方法。连奏也称连音,是钢琴训练的基础,是使用率最高的弹奏方法。它是利用手指间力量的转移,使手臂重量从一个手指移到另一个手指,它要求手指具有很好的独立性。学生连奏时每弹一个音都要做到手臂放松,确定放松后再弹下一个音,如果前一个音尚未放松就继续往下弹,紧张就会逐渐积累,造成手臂越弹越僵,因此,初学连奏时应向学生强调慢速练习。

学生在五指范围内训练好,拇指也能良好控制后,就可以进入到音阶和琶音训练阶段。音阶和琶音是钢琴基本技术最基础的两种技术。无论考生以后选择哪一首曲目参加高考,都离不开大量的音阶和琶音。鉴于备考时间短、任务重这一特点,可把重点放在自然大调、和声小调音阶的训练上,可先从C大调及其关系小调开始,逐渐过渡到一升一降、两升两降的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等,之后还需要进行双手同向隔开一个八度的半音阶的训练等。

除此之外,短短两年多还要涉及节奏、双音、和弦、复调、装饰音、八度、踏板等的训练。在时间的分配上,进度的快慢、练习曲的选择上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的“站——走——跑——跳——飞”这5项基本功训练好,为弹奏考试曲目奠定良好基础。

三、曲目的选择

四、注重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力

音乐风格是指音乐作品在表现音乐内容的方式、形式、方法方面总的特征。对于一个考生来说,初步认识和理解、体现考试曲目的风格特征尤为重要。对于考生而言,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要求他们在指触、力度、速度、呼吸、分句、色彩、装饰、结构、层次、线条、气息等几乎涉及钢琴演奏的所有环节,都要相应做出不同处理,教师应帮助和考生处理好这些问题。比如柴科夫斯基的《狂欢节》是一部独特的俄罗斯民族风格的音乐日记,它反映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音调和旋律。要指导学生在演奏时应注意声音浑厚、声部丰满,要突出右手的高声部,同时也要兼顾下面的3个声部,分清声部层次,要表现出明朗的情绪和欢乐的气氛。

实践中,教师应在考生从学琴的第一天起,就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风格,严格地限定每一首乐曲所应具有的声音、分句、速度、力度、装饰及触键、踏板等技术问题,这样才会积少成多,为高考打下良好基础。

现在,很多省份都规定了考试曲目,必然有很多考生考的曲目相同,这就要求考生除了技术之外,更应把握音乐风格,要在音乐表现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够恰如其分地做到应有的对比——力度、速度、情绪、层次对比等,再加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就会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

五、素质的锻炼

在高考中会经常出现有些学生平时技术较好,音乐表现也不错,但分数出来后会低得不可想象的情况,究其原因就是个人怯场、紧张、恐惧而造成。可见,考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应考成功的重要因素。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8

关键词:元素性音乐;小班幼儿;规则意识;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73-01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主要包括来园时间、晨间活动时间、点心时间、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游戏活动时间和离园活动时间几大环节。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经常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而在日常班级常规建立的过程中,幼儿大多数是被动建立规则形成规则意识。元素性音乐又称原始性音乐,是由德国当代著名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其内容主要是将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一教育方针,意味着必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还处在朦胧阶段,如何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之间渗透元素性音乐,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呢?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欣赏节奏丰富的元素性音乐作品,感受元素性音乐的有趣

美国儿童音乐教育家爱丽丝教授认为,儿童没有一个不喜欢音乐,节奏性强、生动活泼的音乐形象是最富感染力的。由此可见,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利于促进儿童发展。元素性音乐作品都是以节奏为第一要素,特别适合小班幼儿欣赏。它能让每个幼儿以说唱、舞蹈、声势律动等多种形式,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幼儿集中注意力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在玩的过程中对元素性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元素性音乐也熏陶了幼儿对音乐的审美体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奥尔夫声势律动》《小星星》《花园宝宝》等音乐作品。他们能够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每首乐曲不同的节奏旋律,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比如拍手、点头、跺脚,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独特理解。

二、有效运用元素性音乐策略,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

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提出的元素性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是必须面向每一个儿童,唤起他们潜在的音乐本能,使音乐成为幼儿自发的要求。这一点非常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他们年龄发展的特点,能更快、更有效地引导幼儿了解生活、游戏的相关规则,帮助幼儿有效自主地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其一,在入园时间,音乐愉悦了幼儿的情绪。《指南》中提出,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保持良好的积极、愉快的情绪。开学之初,在每天的入园时间会看到有些幼儿的哭闹情绪很严重。因此,可以选择在幼儿每天入园时间,播放元素性音乐。如选取《豆豆丁》《小青蛙》《小乌龟》等音乐作品,带领孩子们共同做游戏,渐渐安抚他们的情绪。在这样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开启幼儿园愉快的一日活动时光。其二,在区域游戏中,音乐成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指令枢纽。当《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乐响起,孩子们便自由进行区域游戏。当切换到《哦苏珊娜》的音乐时,孩子们停止游戏,有序地将区域卡取出回归原位。这样的方法,不仅让孩子的听觉受到了音乐熏陶,同时也让良好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来。其三,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活动的等待环节中,音乐带领幼儿自发进行节奏游戏。例如,“母鸡生蛋”配合四分音符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让孩子在感受速度变化的同时体验到音乐中节奏的多变性,把小班幼儿随意等待的过程渐渐取代成有趣的节奏游戏时光。

三、扎实开展日常音乐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规则意识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情感、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有直接关系。音乐活动与其他集体活动相比,组织形式更为多元,内容更为丰富。因此,幼儿的兴趣会比较高,相对来说也会使得有些孩子的自控力比较差,一发不可收拾。小班幼儿的自觉性、自控能力和持续性都比较弱,他们会因为个人情绪或是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学会在音乐活动中依据节奏指令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例如,在韵律活动“乌龟爬”中,孩子非常喜欢模仿小乌龟在地上爬,向各个方向爬。这时候,教师只需要连续拍出两下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孩子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有序回到自己的座位。这样的节奏指令,来源于元素性音乐中的灵感,让教师既能将主动权交给幼儿,又能让幼儿有规则地参与到活动中。

四、结束语

把元素性音乐渗透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培养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用饱满的热情去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让幼儿在不断、长期、重复的坚持中,获得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良好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目标;过程;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47-01

一、明确把握教学目标

优化初中音乐教学方法与策略在音乐教学目标上要明确、有效、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这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音乐教学的目标要结合音乐教材,这样才能突显目标的针对性。音乐老师要从真正意义上把握音乐教材,能够知晓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音乐教材素材,这就要求音乐老师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教材、音乐素材,对有用的音乐素材要做到高度深入和透彻性领悟,教学目标的明确是优化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的首要前提。

首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力求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一致。力求教学目标安排的合理性,力求大目标和小目标的协调,一般来讲,初中音乐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基础的,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特点以及年度总目标出发,然后把学期总目标一一对应于平时的每节课,争取将“音乐知识、唱歌、音乐创造与实践、器乐、音乐欣赏等课程落实到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需要恰当地安排教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老师可以采用拆分的学习方法去安排教学内容,逐一实现教学目标。在传授某一音乐知识要点时,老师可以对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拆分,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老师可以事先进行示范,然后鼓励学生练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待老师检查完毕后在开始进入下一个目标的实现环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有利于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牢固性把握,对实现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对于音乐课堂上的大小目标也应该予以重视,小目标的制定和实现是以大目标为基础和蓝图的,具有阶段性的同时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有一个良好的过渡阶段,而不是一蹴而就。老师要积极思考这节课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更优质地完成目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的欲望,结合大目标,层层推进,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上,要深化意识理念。教学目标的实施是优化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教学目标的实施要从唱、看、动、听多个角度去深化。分解目标,坚持信息目标的交流充斥于每个教学环节上。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化音乐教学目标信息,需要音乐老师运用各种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图片、视频、声音多媒体设备或者采取游戏竞技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习得知识,这种刺激学生神经系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实际技能的提升。信息在教学课堂上的交流和贯穿坚持有意无意的强强联合。另外,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指向不准,甚至奇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老师应该予以重视,充分发挥其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应有价值,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与老师间的交流和提升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

最后,对于教学目标的评价要重视。争取在每堂课结束之际,老师可以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对此堂课的教学内容情况进行一次整体性质的反馈了解,从大体上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发现、所提出问题应该及时解决,确保教学各个阶段的正常开展。尤其是歌曲教学上,老师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发现学生从看歌谱、开口唱直至最后所进行的后期性艺术处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调整状态。这是优化初中音乐教学课堂教学方法,调解事后教学的重要途径。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要遵循恰当的原则,坚持以音乐为基础,确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方式的优化和选择可以从生活中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感入手,逐步缩小学生与音乐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譬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用两种不同节奏,或急快,或平缓来表达同一句话,在学习三连音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借助于“三人行”等词语来指导学生。其次,在联系生活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展学生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音乐素材意境、内容、感情等方面的想象和体会对于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学生的想象打开开启心灵窗户的钥匙,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开展情景教学,鼓励和指导学生切身体会音乐、感受音乐。

三、优化教学过程

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过程的开展有效而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在导入上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温故导入法以及开门见山导入法等。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另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堂小活动来活跃气氛等等,这些优势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

总而言之,唯有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几个环节充分整合起来,打造一个活跃、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教学大纲篇10

他创作涉猎宽泛,在戏曲音乐方面也有过成功尝试,他作曲的昆曲剧《贵妃东渡》曾创下在日本连演十八场的纪录。

主要影视音乐作品有《人约黄昏》、《半生缘》、《芬妮的微笑》、《花季雨季》、《上海沧桑》、《走出凯旋门》等,另有《春天的故事》等音乐作品广为大众所知。

本报记者张润芝发自北京

见到叶小纲的时候,他埋头在办公桌噼里啪啦地敲键盘。5月9日刚刚获得的2012年古根海姆奖作曲奖,对叶小纲并没什么影响,他只在纽约待了两天一晚就匆忙回国,投入北京现代音乐节的工作。这个由他一手操办起来的音乐节,已经举办了整整十届,成了全亚洲规模最大的现代音乐节。

古根海姆奖由美国国会议员西蒙·古根海姆和妻子于1925年设立的古根海姆基金会颁发,每年为世界各地的杰出学者、艺术工作者等提供奖金以支持其继续发展探索,涵盖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和创造性的艺术领域,不受年龄、国籍、肤色和种族限制。叶小纲第一次申请古根海姆奖就成功获奖,成为极少数的中国籍获奖者。叶小纲的获奖作品是《喜马拉雅之光》,他认为古根海姆奖鼓励的是自己作品未来的可能性。

“”是获奖的其中一个原因

时代周报:对你来说,古根海姆这个奖意味着什么?你好像对得奖很低调。

叶小纲:这个奖的确是个很大的奖,涉及建筑、微分子建筑结构等很多学科,还有小说、表演等,每年获奖的有100多个人。以前不敢说,但至少近50年来,这是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学者第一次获得。至于“低调”,我觉得如果是不知道古根海姆分量的人,你告诉他也没有什么用,知道的人就知道了,也确实没什么多说也没什么好说的。但是你问我高兴不高兴,我可以告诉你我非常高兴,也很自豪。

时代周报:你觉得这次《喜马拉雅之光》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叶小纲:古根海姆奖是根据你过去的成就,鼓励你的将来。所以古根海姆基金会是因为我过去取得的成就,判断作品将来的前景和他们的学术追求有没有关联。题材全世界都有兴趣,独特的藏族文化、地貌、历史、包括他们的现实生活的一切,大家都很关注。这也是获奖的一个原因。

时代周报:对题材的兴趣来自哪里?

叶小纲:我从1985年开始写。从那时起我去过多次,在雄伟静寂的地球之巅,在恒久悠远的青藏高原,从古文化中,我能感悟到灵智自苍穹翩然而下。音乐能将撕裂的心胸抚平,把人世间的悲催稀释,为绝望的灵魂重塑信心。这些感悟使我创立了创作和教学中的项目。我之所以关注这个题材,是因为我特别喜欢,这个地方民风非常的质朴,而且当地的民间音乐有它独到的韵味,这个韵味表现在它独特的形态上,比如它的重音和它的节奏型。而且这种音乐所表现出的一种对生活、对未来以及对上苍的敬畏之情、虔诚之情,一种非娱乐的精神,这种东西往往是商业社会比较欠缺的。

时代周报:你从十年前就开始做北京现代音乐节,当时的初衷是什么?

叶小纲:初衷其实特别简单,我在维也纳看到维也纳现代音乐节,叫Viennamodern,于是我就想,我们为什么不做个Beijingmodern呢?作为一个学者,作为一个音乐家,我觉得北京不能没有这样的东西,因为我们一个国家的首都,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音乐历史那么浩瀚,文化那么丰富,又那么悠久,我们的当代文化也不能落后于别人,现代音乐也是中国音乐崛起的一个标志。我的初衷就是别人有我们也有,没想到一做做了十年。

为了它也付出了不少,生命中的很多精力都花在这个事情上。我想为中国当代音乐文化做点事情,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最终还是得到承认的,尽管耗费了很多精力,耗费了很多时间,也有一些不愉快,但是站得远一点看,做这样一个事情还是值得,历史会最终证明我们做的是对的,或者说做的是好事。

作曲家要适应市场环境

时代周报:当时为什么想到给《玉观音》做配乐?

叶小纲:我一般不看商业小说,结果实在无聊了在书摊买了本《玉观音》看了一眼,结果一看就看完了。我觉得小说写得不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挺动人的,感情也表达得很充分。当时我想,《玉观音》要是拍电视剧,找我作曲肯定找对人了,这么想了一下,结果没过多久他们就来请我。其实他们原来也不认识我,想了半天觉得找我比较合适,这就是送上门来的,天遂人愿。

时代周报:你怎么看待电影配乐这项工作?

叶小纲:我觉得影视音乐是一个音乐家拓宽自己创作思路、接触生活、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特别好的机会。因为电影里的故事和人物都是不一样的,这样工作的时候可以接触到很多以前不熟悉的东西,比方说民国的历史、解放初期、一百年前三百年前的生活甚至未来太空的生活,这些东西拓宽人生经历。拍电影是全国、全世界拍,那些拍摄地点都是以前没去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作曲家是有优势的事情。我本人乐此不疲,是一个充实自己的好机会。

第二,电影音乐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大众的接受,这样给自己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锻炼,除了在学术前沿探索,也让自己的音乐可以为社会、大众服务,做一些非专业人士也能够理解的音乐,对作曲家是个考验,也是锻炼作曲家能力的方法,我就是这么做的。

时代周报:如果大众因为电影配乐,而不是其他的作品知道你,你会失落吗?

叶小纲:没有,作为一个作曲家,不管是哪个领域,只要你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高兴的。

时代周报:久石让的电影配乐作品现在非常流行,你怎么看这种现象?为什么我们的苏聪就没有这样的境遇?

叶小纲:久石让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从电影音乐作曲的角度来说,他的作品很通俗,大众能够接受,这是个好事,如果中国的接受水平只停于这个方面,我们也没什么话好说,他本身的作品也是非常不错的。苏聪的情况跟个人的境遇有关系,也许后来他写电影的机会少了,慢慢淡出大众的视野,这也不奇怪,这不表明他就差了。

时代周报:你也写过《春天的故事》、《深圳故事》这种跟宣传合作的作品,作为艺术家来说,会不会觉得政治任务的意味太浓?

叶小纲:这个要分两方面来看:一方面确实是任务;另一方面,对于作曲家来说也是一个特别好的锻炼,你要适应买方的需求,因为作曲永远是个买方市场。有这样的机会,我主要是抱着锻炼的目的,看自己能不能适应创作环境,这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我个人认为我的《深圳故事》写得很好,也可以成为类似作品中不错的优秀之作。

时代周报:宣传表达的需要会干扰创作吗?

叶小纲:没有,一个脚踏实地的作曲家肯定要适应各种环境来坚持自己的创作。坚持创作不是你写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就一定能开花结果,因为个人表达、个人诉求大家未必能理解。相对来说,社会环境需要你写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东西,对技术、毅力、个人品质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把这个事情做好,其实是一个能开花结果的好事。

时代周报:你说作曲是买方市场,这会让创作很被动吗?

叶小纲:不会,买方市场也会跟我们沟通的,其实他们不知道让你写什么东西,这时候我就说我想写什么,他们说可以,有时候很难区分到底谁是买方谁是卖方。

将《牡丹亭》改成歌舞剧

时代周报:你还会做歌舞剧《牡丹亭》,之前也做过《贵妃东渡》,将传统的昆曲转换成歌舞剧,是你个人的兴趣吗?

叶小纲:是我的兴趣,也是买方市场的需求。《牡丹亭》是我个人愿意做的,现在的折子戏经常只表达他们的爱、情、欲,但是《牡丹亭》本身的社会内容含量是特别大的,汤显祖写了54折戏,里面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这不完全是个爱情故事,我更注重社会百态的描绘,这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也不是昆曲转换成歌舞剧,因为我看的是原剧本、文字,跟原来昆曲的旋律没有关系。

时代周报:为什么想到将东方的文化做成西方的歌舞剧形式?

叶小纲:要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拿世界通用的东西来做,让大家能看到、能演。这就像电影一样,是世界性的语言。只要翻译了语言全世界都能看得懂,因为拍摄手法是通用的。歌舞剧也是这样,通过乐队、人声、戏剧、舞美来表现,这是全世界通用的。用世界通用的方式表达自己意图,取得成功,这是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一个方式,所以我愿意用这个办法来做。

时代周报:有些音乐家因为某些机缘在大众里有了明星一样的待遇,你觉得是好事还是坏事?

叶小纲:至少不是坏事吧,有多少我不敢说,有时候不见得真的是好。

时代周报:你常说艺术家要耐得住寂寞,具体说是什么?

叶小纲:不要急于求成,埋头做自己的事情,不要为别人的成功所动,也不要为浮华的尘世喧嚣所干扰,一心一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成功的概率会高一些。干扰创作的因素始终都有,但是要沉得住气。

时代周报:人们到现在还会说,当年中央音乐学院78届有四大才子,是你、谭盾、瞿小松、郭文景,你喜欢这种名号吗?

叶小纲:我并不在乎这个,回想起当年的称号,我们这些人还能独领那么多年,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就是后面的年轻人出来的不多,好事是我们还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