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绩效评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7:45:45

科研绩效评价篇1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研绩效;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中医外科学

doi:10.3969/j.issn.2095-5707.2014.01.019

StudyontheDisciplinaryResearchperformanceevaluationatCollegesandUniversities――takingChinesetraditionalSurgeryasanexample

YangQin,Liwenlin*,FangYuling,XuChenchen

(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Library,Jiangsu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thepaperpresentstheconceptofdisciplinaryresearchperformanceevaluationbasedonthedisciplinaryandscientificresearchperformanceevaluation,andelaboratesitspurposes,contentandmethods.then,takingChinesetraditionalsurgeryasanexample,thispaperintroducestheideasofdisciplinaryresearchperformanceevaluationcombinedwiththecurrentresearchsituation.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scientificresearchperformance;disciplinebuilding;performanceevaluation;Chinesetraditionalsurgery

学科建设作为推动高校发展的重头戏,是高校各项建设的核心,其中科研能力则是考察学科实力的一项重要的标准。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作为高校绩效管理的核心构成,是衡量科研人员是否胜任的基础及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同时它也能够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出培训计划和发展方向,为高校的人才流动与储备、激励制度、薪酬福利等方案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1]。如何客观、准确、高效地认定学科的科研业绩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关键,本文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角度,结合学科特色,以中医外科学为例,对单一学科的科研绩效评价问题进行了探讨。

1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概念

1.1绩效与评价

“绩效”是从管理学中引出的概念,指的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绩效

基金项目: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1XSK12)

第一作者:杨秦,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中医药文献分析,中医药学科评价。e-mail:

*通讯作者:李文林,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药信息分析与利用。e-mail:

被视为成绩与成效的综合,是一定时期内工作行为、方式、结果及其产生的客观影响。“评价”是指评定的事物或人物的作用或价值,是一定价值关系主体对这一价值关系的现实结果或可能后果的反映。“绩效评价”是指考评主体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考评方法,评定组织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成员的发展情况,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的过程[2]。

1.2学科绩效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价

学科是分化的科学领域,是知识的分类形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学科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是学术活动的平台。学科绩效评价是指某一研究主体采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一定的学科对象,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衡量和考核该学科建设的业绩和成效[3]。科研绩效评价是在一定科研目标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价值)判断,以对科研活动进行管理、监督、预测和调控,并为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认知活动[4]。

同是绩效评价,学科绩效评价与科研绩效评价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采用一定的方法对领域内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学科绩效评价”,重点在于框定了绩效评价的对象是“学科”,但凡与学科相关的投入产出情况都可以被计入其中。跟“学科”这个名词框定的范畴不同,“科研”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科研绩效评价”考量的是一个动态的评价主体,需要更多地从动态发展的视角来进行评价。

1.3学科科研绩效评价

跟学科绩效以及科研绩效相比,“学科科研绩效”是一个内涵较小的概念,它把研究对象集中在学科专属的科研活动上面,强调的是学科科研的个体化特征,而非科研在众多学科之中的普遍特征。“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主要是根据高校自身的学科定位与发展,选取跟学科相匹配的评价方法对某一学科特定时间内的科研活动及其投入产出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其目的更多地是对某一学科的科研情况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纵向对比。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兼具“学科”与“科研”双重属性,究其本质还是对科研活动的绩效评价。只不过在圈定了学科范畴以后,这一活动变得更加具体化。当绩效评价的对象被界定在某学科内部时,因为范畴较小,所以学科内部科研活动的特点与规律比较容易把握,绩效评价的实施亦可以根据学科自身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2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要义

2.1评价目的的导向性

实施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优化学科的科研产出,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通过学科科研的带动,来发展整个学科,提高学校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何谓评价目的的导向性呢?即根据学科在学校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学科自身发展的状况,针对单学科的特点,从学科特性出发,有侧重有选择地实施科研绩效评价。具体来说,目的的导向性就是结合国家当前的科技政策和学校发展目标,有目的地引导教师紧紧围绕国家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进行科研活动,通过一些指标量化过程中的权重变化,引导科技工作向纵深发展。导向性原则是选定考核指标、确定有关权重大小的依据[5]。

从目的的导向来看,学科科研评价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学科科研水平的评价,针对被评价时间内的科研实力强弱以及所达到的程度,通过历史既往水平对现期做出认知上的定位;二是学科科研发展的评价,根据现有的学科科研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其着眼点定位在未来,以提高未来某一时间段内的学科科研水平为目的。相应地,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目的也不外乎上述这两个层面。

2.2评价内容的学科性

学科是通过持续地对某一科学领域或某一问题的研究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领域,经科学分类而形成完整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其明确、长远的学术发展方向、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学科特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差异性。再兼顾到学科科研绩效的导向不同等因素,这一系列的差异注定了科研绩效评价内容的不同。诸多由学科特性导致的差异,被称之为“评价内容的学科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分为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5个门类,包括62个一级学科或学科群,676个二级学科或学科群,2382个三级学科。学科分类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的基础。不同的学科类别之间用以评价其科研绩效情况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基础性学科主要研究社会基本发展规律,探索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其研究产出除了量化成果外,较少考虑成果转化的问题。而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应用性强,其科研产出还需要借助成果转化的情况来进行衡量。“评价内容的学科性”揭示的是学科科研绩效评价在针对不同学科之间绩效评价的复杂程度以及同一学科内部科研绩效评价的独特性。

2.3评价方法的匹配性

评价方法的科学与否不仅直接关系到科研激励政策的公正性,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科研导向的正确与否。目前应用在评价领域的方法很多,如同行评议法、德尔菲(Delphi)法、360度考核法、文献计量法、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集对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条件价值评价法等等。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针对性及适用范畴。评价指标与评价体系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性以及评价的导向具体确定。换言之,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具有学科适应性。评价方法的匹配性,指的是进行学科科研绩效评价中,能够根据学科绩效的特点,以及学科绩效实施的目的与导向,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或者几种评价方法。

3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思路

3.1中医外科学及其科研现状

从学科领域来讲外科学可以被划分为中医外科学和西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临床主干学科。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下属的重要的临床分支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再加上现代外科学的崛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已相对滞后,其现状堪忧。就当今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模式来说,其专业分化日益细致,依据现代医疗科学技术,基本上形成了庞大而又系统化的现代外科手术体系。而且,外科学基本上被西医外科学的概念所同化,形成了西医外科统领外科技术的局面。加上中医学方法论本身存在缺陷,过分强调继承而导致理论发展停滞,因而不能及时吸收并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导致对疾病的定义命名、病因病理、诊断方法、辨证分型仍带有明显的模糊性和局限性,难以深入了解疾病本质。由于收治疾病的范围和危重程度的局限,加之缺乏或未能突出专业特长,中医外科临床诊疗的覆盖面越来越窄。中医外科研究已经从广泛的外科领域逐渐缩小到了皮肤、乳腺、肛肠、周围血管、骨伤等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传统领域。

科研工作是中医外科建设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中医外科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中医外科学建设中一项根本性的任务。目前,整个中医学方面的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抛开中医药理论,用西医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药、用西医理化统计指标衡量中医临床效果的现象。中医外科的现论研究薄弱,学术水平不高。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研究,阐明中医外科学理、法、方、药的内涵,揭示其科学、合理、规律性的东西,是中医外科学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2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目的

外科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其科研要与临床医疗实践挂钩,从而能够以科研为重点、拉动中医外科发展,大力开展中医外科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科研创新,是中医外科专业发展的动力。在西医外科占主导的今天,要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研究和解决西医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科研创造新理论、新方法,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医疗中关键性问题,促进中医外科临床医疗形成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6]。

在目前学科整体实力不强的情况下,实施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提高学科整体水平。中医外科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科研水平现状,表明其无法与西医外科抗衡。其科研实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其科研绩效不仅是为了对现有科研实力进行评价,更是为了对学科科研潜力进行挖掘。

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旨在优化学科科研环境,加强学科科研意识,带动学科科研人员课题申报的积极性,培养学科科研后备实力,提高学科研究潜力,保持并发展学科在以往研究方向上的优势,深化研究内容,完善科研制度。科研产出的由量到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由于中医外科学自身的特点,其科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其进行绩效评价应更主要的着眼于学科科研的中长期发展,而非片面地追求课题与论文的数量。

3.3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方法

鉴于中医外科学科范畴不大,学科的复杂性较低,学科绩效的评价在兼顾准确性的同时,需要能够方便地使用,故本文以层次分析法为主,德尔菲法为辅,二者结合起来运用。

层次分析法又称为aHp(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L.Saaty教授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的、层次化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将与决策有关的因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体现了求解复杂问题的分解-判断-综合的整个过程,使人们对复杂问题的判断、决策过程得以系统化、数量化[7]。具有简洁、适用的特点。

德尔菲法又叫专家评定方法,是将指标体系提供给专家,依据若干专家的知识、智慧、经验、信息和价值观,对已拟出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权衡,赋予相应权值并经过多轮匿名调查的一种调查法。德尔菲法是一种简单易行较为成熟的咨询法,在专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基础上,经组织者对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协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得出各评价指标的初始权重向量,再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获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

3.4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指标

基于对影响中医外科学的科研绩效评价因素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去构建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确定“中医外科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目标,将一级评价指标分为科研项目、科研队伍、科研成果、科研交流、科研制度等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拟定了二级及三级指标,搭建了一个关于中医外科学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指标的框架。在实际的绩效评价过程中,其重点在于根据学校、学科的导向以及专家意见来对三级指标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并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评定。与相对容易量化、客观性较强的显性指标相比,诸如“研究内容深度”“执行力度”“团队凝聚力”等一些包含主观因素的指标不太容易进行有效的评定与处理。如何准确地评价这些主观因素是构建学科科研绩效指标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见表1)。

4小结

科研作为学科创新与学科发展的先决条件,其绩效评价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科科研实力的提升。随着学科体系的日渐庞大,学科分支的延伸,学科间的相互交融,科研绩效评价的难度以及复杂程度大大增加。本文尝试着对高校学科科研绩效评价这一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究,并以中医外科学为例,阐述了中医外科学科研绩效评价的大体思路。鉴于学科的专业特性,如何在技术层面构建相对完备的学科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各学科的科研人才以及科研管理

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依.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新方法之综述[J].学理论,2011(4):261-262.

[2]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6.

[3]牛艳梅,吴文清,贾锁堂.新学科目录下学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52-56.

[4]杨丽霞,简毓峰.国内外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研究综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5):122-124.

[5]卢秉福,霍丽华,陈长喜.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4):133-136.

[6]裴晓华,李曰庆.建设科研型中医外科的思路[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4):86-88.

科研绩效评价篇2

摘要:基于Dea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不仅

>>基于Dea的京津冀科技资源绩效评价技术研究基于超效率Dea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方法的eRp实施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基于Dea-eFa模型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基于aHp&Dea的农业科技人才绩效评价基于Dea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基于Dea的企业绩效评价基于Dea方法的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的兰州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与BSC相结合的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的证券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的酒店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的虚拟研发联盟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基于Dea的陕西省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方法的社会企业双重绩效评价研究基于Dea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0-04-15.

[2]林建衡.层次分析法在高校科研项目评估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2).

[3]李茹,张丽芳,褚诚缘.科技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9).

[4]吴先华,马庭淮.粗糙集理论在高科技项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7).

[5]张军果,任浩,谢福泉.项目后评价视角下的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2).

[6]马丽娜,李建华.科技项目评估中的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

[7]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Charnesa,Cooperww,Rhodese.measuringtheefficiencyofDecisionmakingUnits[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1978,2(6).

[9]BankerRD,Charnesa,Cooperww.SomemodelsforestimatingtechnicalandScaleinefficiencies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J].managementScience,1984,30(9).

[10]俞立平,周曙东,王艾敏.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2004,(4).

[11]何新安,熊启泉.1992-2005年广东农业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

[12]Bradley,S.,G.JohnesandJ.millington.theeffectofcompetitionontheefficiencyofsecondaryschoolsinengland[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alResearch,2001,135(3).

[13]anersenp,petersennC.aprocedureforrankingefficientunit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J].managementScience,1993,(10).

[14]武春友,吴琦.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9,6(11).

科研绩效评价篇3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以来,随着国家科技经费渠道和经费投入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可申请的科技经费渠道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科研经费的增长,使高校科学研究工作有了长期稳定的财政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并使得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由国家科学研究队伍中的方面军快速发展成为了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应用研究的重要方面军。而对于高校而言,一个科学、系统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对于学校经济的良好运行和高校教育、科研事业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面临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各个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其实质是通过一系列、全方位、多维度的绩效测评指标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评价。通过对科研经费收支情况的分析,掌握科研项目支出比例;通过财务状况的分析,有利于科学决策,统筹调度,合理运用资金;通过科研经费效益比较分析,科学评价科研经费产出效益(成果应用率、成本效益率、科研经费节约率、新增销售收入、利润、上交税金等指标是否符合经济效益原则),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与国家对科研管理改革的客观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一)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科研经费管理信息不对称

高校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两方面:科研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及使用控制,并定期与财务部门的相关账务进行核对。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造成的结果是:不少高校的财务部门不了解项目资料与信息,无法积极主动配合科研部门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通过经费管理来控制项目进程,而科研管理部门也只重视争取项目或提取管理费;谈不上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跟踪,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对脱节。而且目前的绩效评价工作尚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对于项目执行的成效与相关责任的直接约束力欠缺,在财政支出管理和科研管理中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也影响了该项工作的权威性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重核算而轻预算”的现象普遍存在

我国对科研计划实行课题负责制管理,即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立项、组织、经费管理、结题、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然而由于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专业性较强的财务预算意识和认识不足,对预算科目内容不清晰,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规范性,完全随意进行经费预测划分,造成课题经费在使用过程中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预算执行缺乏严肃性。并且在科研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其他费用,科研项目承担者也没有将这部分经费预算到科研经费之中,且有的项目承担者在实施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时,有的将教学经费混作研究经费,有的不同科研项目资金交叉使用,致使科研收入与支出无法匹配,给成本核算带来困难。这样就会使得科研课题成本,无法得到真实反映,进而导致预算失真,给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和监督带来困难。

(三)科研活动自身特点造成科研经费绩效评价的复杂性

科研活动具有前瞻性、探索性、风险性和不可预见性,使科研部门或财务部门对其制定准确的经费绩效评价体系难度较大。一方面,高新技术对社会、经济、环境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具有某种不可预测性和隐蔽性;另一方面,只有具有法律、科技、财政、管理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复合型人员才可能对科学研究的特征、内容、项目有较清楚的认识,从而恰当地对科学研究究竟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应在什么范围内支出、如何规范各科目的比例等做出评价。然而目前科研管理队伍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二、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第一,科学性。科学性原则要求各项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既具有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能基本反映财务核算和绩效评价的主要特点,从政策导向的意义上抓住评价的中心,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第二,系统性。系统性原则要求将每个科研项目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过程,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从科研经费的预算、科研经费的使用、科研经费的财务分析等一系列全过程来分析科研经费的绩效,并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作为考核评价科研经费绩效的基本方法。在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重视经济指标,也要重视科技含量指标,既要考虑绝对指标,也要考虑相对指标,既要采用定量指标,也要采用定性指标。

第三,可比性。可比性原则要求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具备可比性和适用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要对高校经费管理的绩效进行核算和评估,而这种评估只有通过高校之间类似科研项目的比较、科研项目预算与决算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

第四,实用性。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的实用性,包括以下含义:要考虑评价研究的目的和需要;有关数据易于获得,以便为考评工作的可操作性创造条件;应给定性指标制定评分细则,使专家易于理解、判断和打分;考评指标应具有中长期的适用性,利于在同一指标体系下不断总结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

三、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分析工作中用来测算数据、权衡效益、揭示差异、查明原因和明确责任的具体方法。

第一,比较法,又称对比分析法,它是将有关可比的数据进行对比,测算出相互间的差异,并找出原因的一种方法。是财务分析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

第二,图解法,能直观地反映现象发展趋势及规律。

第三,比率分析法,它是将可比的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进行分析,借以说明项目与项目之间关系的方法。

第四,趋势分析法,指在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比较,用于说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方法。适于动态分析法,通过分析可以了解事物变化趋势及其规律,为决策和预测未来提供比较有价值的资料。

四、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对科研经费进行评价应该考虑到科研经费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设计科研经费评价指标。

(一)定性分析指标的设计

设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定性指标,要根据承担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领域和理论、应用、推广等不同的类别,设置相应的指标。一般来讲,在评估时很难用数字来计算和表达的指标应当设置为定性分析指标。定性指标设计情况如下:

科研项目意义: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影响大小;总体影响: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在国际和国内所达到的水平高低程度;创新性: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或学科某一领域的创新突破程度;复杂性与难度:表示科研项目研究本身的难易程度;对学科贡献:表示科研项目研究对本学科的未来贡献;推广应用情况及前景:表示科研项目成果推广的广度和深度及应用前景;社会效益:表示成果应用对社会所作贡献的大小程度。

对定性指标的评估,要考虑科研项目成果是否被采纳应用。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的不同类别作为权数,确定适应的评分办法,尽量使定性指标定量化。

(二)定量分析指标的设计

某科研经费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根据科研活动的特点,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估的定量指标可设置如下:

1、科研项目完成率:主要反映高校科研项目按期完成情况。完成率高说明科研单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高,反之则低。

计算公式:科研项目完成率=按期科研项目完成数/到期应完成科研项目总数×100%

2、有效资金率:反映科研单位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耗费与成果积累的关系,说明资金的有效使用程度和科研项目的按期完成情况及成功率。

计算公式:有效资金率=成果累计总费用/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科研经费支出数是指在特定期间内为完成科研活动而消耗经费的总金额,具体包括仪器设备费(购置费、试制费及其他费用)、相关业务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测试及化验费、会议差旅费、专家咨询费等)、承办学术会议费(印刷费、会议资料费、住宿费、专家讲座酬金等)、研发的劳务费(研究生的助研津贴、临时工工资等)、课题管理费、科研协作费等。它是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水平与规模。特定期间是指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从科研计划、经费投入、科研项目研究和成果应用推广的周期。具体年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3、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结构情况的指标。通过对构成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占总支出的比重分析,反映科研经费支出是否合理,根据分析结果,把握科研经费运用的动向。

计算公式:经费支出结构占比率=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的各科目/科研经费支出数×100%

4、科研经费结余率:反映高校特定期间科研经费使用的节约程度的指标。

计算公式:科研经费结余率=(1-科研经费支出总额/科研经费总投入)×100%

科研经费总投入是指特定期间内科研经费投入总额,它是反映科研单位科研经费筹集投入的规模。

5、成果应用率:反映高校在特定时期内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程度的比率,也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比率。

计算公式:成果应用率=成果推广个数/科研成果总数×100%

科研成果包括发表的科研论文、出版的学术专著及授权的专利等等。科研成果推广是指将研发成功的成果应用于军工、民用等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6、人均效益:反映科研单位一定时期人均的效益水平。

计算公式:人均效益=成果总效益/科研单位总人数×100%

7、科研效益:它是成果总效益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之差,反映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纯效益。

计算公式:科研效益=成果总效益-成果总成本

成果总效益是指科研单位通过科研合作、技术转让、推广应用、咨询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科研效益也包括科研项目经费的节约数。其中科研经费资金节约数=上年科研经费结余+本年科研经费收入-本年科研经费支出-科研经费的其他应收款余额。

8、科研成果得奖率:反映科研成果得奖的比率。

计算公式:科研成果得奖率=获奖成果数/科研总成果数×100%

此外,科研仪器设备购置数和利用率、科研活动所消耗学校公用的水、电、气、网络资源等间接成本的比例分摊等问题需要在评估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评估指标,进行考核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艳,崔贞云.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守夜人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2、汤贺凤.浅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创新[J].教育财会研究,2010(1).

科研绩效评价篇4

1.1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有很多种,但与高校学科建设具有这对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数据包络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投入与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来评价有效性,其优越性在于输入、输出指标的包容性,能够同时处理多输入与输出,并且回归模型分析能够针对每个单元,估计出确实有效的规模收益;(2)确定指标权重方法,比如德尔菲法、综合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能够确定真实的因子权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3)矩阵图法,通过学科建设主项目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与效率建立直观的评价矩阵,能够更加直观清晰的反应评价结果。

1.2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方法构建

鉴于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必须选择能够同时兼顾投入与产出效益与效率指标的评价方法,要注重学科建设的投入与产出过程,以及学科的持续性建设,因此在构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时需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实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首先,学科建设产出结果的评价方法可选择数据包络方法,能够较为全面的解决多种投入与多种产出;其次,高校学科建设投入过程的评价可从三个层面建立评价矩阵:“学科建设投入—产出绩效指数评价矩阵”“学科群建设投入—产出绩效指数评价矩阵”“高校整体学科建设投入—产出绩效指数评价矩阵”。在实际的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可将数据包络法与波士顿矩阵法相结合来解决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问题。

2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2.1设计原则

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其他领域的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区别,其本身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指标体系构建中要结合高校特征与特色,遵循一定的原则。(1)系统性原则,能够反映高校学科建设的各个层面与主体,是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更加爱系统化与科学化;(2)合理性原则,绩效评价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信息量不相同,要能够科学合理的体现每个指标的权重;(3)动态性原则,注重过程的评价,强调变化与进步的适应性;(4)可比性原则,被评价的对象之间应具有相同的属性,是数据信息具有可比性;(5)定性定量原则,是评价指标能够实现清晰和确切的计算;(6)可操作性原则,避免复杂指标结构,能够方便、清晰的反应学科建设的绩效状况。

2.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学科建设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关键是评价指标的选择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才是建立科学性、合理性、操作性强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针对高校学科建设,可选择投入与产出评价体系,分为投入评价与产出评价两个模块,其中投入评价模块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评价,产出评价模块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评价。

2.3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运作流程

第一,确定评价目的与评价对象,不同评价目的针对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的绩效评价而言,评价对象应该是以高校为整体,选择各个学科为评价对象;第二,手机相关数据资料,包括高校学科建设人力资源投入、学科建设财力资源投入、学科建设物力资源投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出;第三,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消除各变量之间的计量单位与数量级的差异;第四,确定指标权重,可选用层次分析法,给予每项指标相应的权重;第五,数据包络分析对高校学科建设结果进行绩效评价;第六,运用矩阵图法对高校学科建设过程进行综合绩效评价。

3提高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水平的建议

3.1深化对高校学科建设的认识

高校学科建设的引导者与策划者是相关管理部门,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对学科建设的认知程度对学科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多元化发展的整体环境要求在学科建设中明确高校学科建设的定位以及核心地位,突出高校特色学科。此外,高校管理部门还应该提升对学科建设属性的认识,比如办学属性、管理属性、建设属性等。注重高校学科建设的绩效综合评价,关注学科建设的投入与产出,评价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投入与分配是否科学合理,能够实现优化配置,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等。

3.2改革高校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管理体制

随着高校多元化模式的发展,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发展需求,需要对传统学科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进行适当改革,构建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促进高校能够快速发展。首先,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高校及院系、三元主体的评价体系,体现政府与社会的应引导作用,重视高校特色,加大对特色学科建设的力度。其次,明确三元主体的职责与分工,中央政府与社会引导高校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对高校进行协管与监管,高校强调自身的有效建设。

3.3完善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机制

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促进高校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而获得较高的产出质量与效率,这需要高校自身完善学科建设管理机制。高校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应将绩效评价纳入到高校学科管理体系中,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且具有较强高校针对性的绩效评价新方法,了解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的基础、优势、不足等状况,是高校资源以最有分配的模式满足各学科建设的需求,尤其是特色学科、重点学科建设的需求。此外,中央及地方政府、社会各方面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科建设的监管,尤其是围绕在高校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工作上的资金投入,需要互动的监管机制确保这些投入获得较高的产出。

3.4加大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投入

科研绩效评价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资源投入的不断积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众多学者对科技创新的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nelson曾设计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R&D经费来源、R&D经费配置、大学的作用、支持和影响创新的政府政策等;沈菊琴等运用主成分分析,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科技效益三方面出发,对构建的县域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得出了较合理的评估结果;王秀明主要从科技投入、科技创新环境、科技产出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促进经济发展五个层面分别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分项展开对全国30个省市区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最终得出新疆的综合排名;黄伟从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出结果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角度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从权重大小和聚类结果两个方面对全国30个省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及分析,得出东部地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值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结论;邹林全基于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个方面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每个时间截面的评价系数向量和各地区得分情况,得出财政科技投入评价系数具有长期稳定关系,各地区财政科技投入绩效水平逐年提高的结论。通过梳理国内关于科技绩效方面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学者把环保节能、信息化与科技绩效联系起来研究得较少。本文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环保节能和科技潜能四个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对内蒙古自治区与其他省区的科技创新绩效情况进行比较,然后运用聚类分析对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

2内蒙古科技创新整体绩效分析

本文对2012年全国29个省区(由于数据缺失,不包括天津市、自治区、台湾地区和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科技创新综合绩效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为内蒙古自治区提高软实力、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决策依据。

2.1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节能环保、科技潜能四个方面对内蒙古科技创新综合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科技投入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科技产出是衡量科技活动成败的重要标志;节能环保则从生态角度出发,反映了地区科技进步对环保节能技术的提升;科技潜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绩效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可反映科技发展全过程的绩效水平。

2.2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运用SpSS19.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全国29个省区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到该方法可很好地解决大样本数据、指标间信息重叠及相关性问题,而且确定的权数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从根本上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性。主因子的提取:数据预处理后,本文采用巴特利球度检验和Kmo检验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通过Kmo统计量的取值为0.699,大于临界值0.5;巴特利球度检验p值小于0.05,说明该数据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前四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4.584%,大于80%,基本保留了原22个指标的信息,且前四个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比较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综合考虑选择前四个因子作为主成分,并将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科技潜力因子、科技产业化因子、环境治理因子和资源节约因子。

3内蒙古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绩效分析

除了要从外部对内蒙古科技创新绩效外,还要从内部比较的角度,对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之间的科技创新绩效做具体比较分析。

3.1指标的选取和预处理

由于2013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有关各盟市的科技绩效指标不全,本文对内蒙古各盟市的科技创新绩效评价主要选取了四个不同方面的指标:①科技人力投入指标。该指标可用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来反映。②科技财力投入指标。可用每万人R&D经费支出来体现科技财力投入指标,主要通过R&D经费支出总额与该盟市年末常住人口的比值来计算。③能耗程度指标。本文主要用单位GDp能耗来表示各盟市的能耗程度,内蒙古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因此节能环保已成为内蒙古科技研究的重点。由于能耗指标是逆指标,有必要对其进行正向化处理。④生活水平指标。本文主要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体现各盟市的居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技创新绩效可在人民生活水平上得以体现。这四个方面综合起来可反映各盟市科学技术创新的绩效水平。数据主要来源于2013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本文在进行分析之前已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3.2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SpSS.19.0软件,运用聚类分析中的组间连接方法对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的科技创新绩效进行了具体分类,结果见图1。根据以上聚类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科技创新绩效情况可分为四个类别。

4结语

4.1结论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模型从整体角度对2012年内蒙古的科技竞争综合绩效进行了分析,并从内部空间结构的角度对内蒙古各盟市2012年的科技竞争绩效情况进行了纵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省市,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在学术、信息化、教育、科技投入方面的科技潜力较明显,且环境治理水平位居国家前列,但内蒙古自治区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滞后,能源消耗相当严重,节能水平较弱;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依科技绩效实力由强到弱分为首府城市、资源型大城市、能源节约型盟市、经济滞后型盟市四大类别。

4.2建议

科研绩效评价篇6

【Keywords】Universityscientificresearch;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performanceevaluation;Factoranalysis

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研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政府及社会对科研活动的投入持续增加,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加强科研投入产出绩效评价已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所谓绩效是指组织、个体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项任务取得的业绩、效率和效益。科研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一定时期的科研投入、产出和结果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比较,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性评判。[1]开展科研绩效评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体现科研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引导科研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其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有利于推动政府和社会关心,促进社会和企业对高校科研更多的投入;有利于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增强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基于此,本文从投入产出的视角,以江苏省8所高校为被评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1科研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基地建设和网络资源利用等,成果表现形式又是多样化。因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须遵循目标一致性、完备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所设指标值可以通过权威统计数据或网站上直接获得。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在指标体系构建时,指标1:“参加科研人员折合数”是由各高校参加科研人员的高级、中级、初级数分别乘以1.75、1、0.6系数折合而成。

2因子分析法的科研绩效评价

2.1评价对象的选取

根据规模、学科和任务相近的原则,本文选取江苏省8所高校,即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南通大学、常州大学作为被评对象,研究基础数据选取2011年8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投入产出数。为行文方便,上述8所高校分别用Ci(i=1,2,…,8)来表示。

2.2因子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因子分析法是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2]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信息丢失把众多的观测变量浓缩为少数几个因子,用较少的几个因子来概括和解释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大量的观测事实,从而建立起最简洁、最基本的概念和运行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最本质的联系。[3]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较多,指标与指标之间有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本文运用SpSS21.0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建立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计算因子得分和因子综合得分,进而对8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进行对比和评价。

2.3因子分析法的步骤

第一步:将基础数据(见表2)进行标准化处理。

第二步:计算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并求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累计贡献率如表3所示。取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作为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1.392%,信息损失率为8.608%。

第三步:选用方差最大化方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第四步:计算因子得分Fi(i=1,2,3)见表5,并利用因子得分对被评对象的因子进行评价分析。

第五步:计算因子综合得分见表5,即各被评对象的因子综合评价得分

并利用因子综合得分对被评对象进行总体排序和比较分析。

2.4结论分析与讨论

由表4不难看出,因子1在变量1、2、5、7、8、11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大部分科研投入与产出情况,可命名为科研水平因子;因子2在变量3、4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8所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与支出情况,可命名为科研经费投支因子;因子3在变量9、10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各高校研究报告提交数与采纳数,可命名为应用研究因子。

从因子综合得分来看,C2、C1分别排第一、二名,C5、C8分别排第七、八名。C1的因子综合得分落后于C2,其主要原因是C1的因子2、因子3得分排名都次于C2,表明C1在2011年科研经费投入和研究报告提交与采纳数不如C2;C5和C8排名在最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人文社科不是这两所高校的优势学科,人力资源相对薄弱,基地建设、研究成果数和获奖数相对较少,这一点由表1可以看出。

科研绩效评价篇7

关键词: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超效率Dea模型

一、引言

财政科技投入反映了政府的科技政策导向,尽管来自于各级政府的科技投入资金只占到全国R&D经费支出的四分之一左右(根据科技部统计数据,2010年政府投入的科技资金占全部科技经费的24%),但这部分资金通常具有“四两拔千斤”的效果,对其他科技资金的投入有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财政科技资金投入都有较快增长,从2001年的703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114亿元,这些巨额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自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分析广西2001年至2010年财政科技投入的总体情况,并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广西14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进行分析评价。

二、广西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及模型计算

(一)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所谓的绩效评价,就是考察投入和产出的对比关系。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指标包括财政科技投入指标和科技产出指标两类。财政科技投入指标一是各地市财政科技拨款总额(X1),二是财政科技拨款总额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X2)。这两个指标衡量了财政科技投入的绝对数量和投入强度。科技产出指标一般包括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经济发展指标选取的是各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GDp(Y1);科技进步指标选取的是各地市专利申请受理量(Y2);社会效益指标选取的是各地市每万人科技人员数(Y3),这主要是考虑到科技人员的增加不仅对科技发展有利,还可以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对社会发展有利。科技资金投入后的各项产出一般存在滞后性,因此财政科技投入指标选取的是各地市2009年数据,而科技产出指标则选取的是2010年的数据。

(二)超效率Dea模型的建立和模型计算(1)模型建立。科技投入和产出系统属于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复杂系统,由于财政科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类似于“黑箱”,因此难以用回归的方法建立起相互之间的函数关系。Dea方法则是以“相对效率”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绩效评估方法,该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与效益的评价。Dea方法并不直接对数据进行综合,因此决策单元的最优效率指标与投入指标值及产出指标值的量纲选取无关;无须任何权重假设,而以决策单元输入输出的实际数据求得最优权重,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自第一个CCR模型诞生以来,已派生出各种Dea模型,但其基本思路与CCR模型有相同之处:即假定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DmUj(j=1,2,3……n)都有m种非负投入变量以及k种非负产出变量,分别由向量Xj=(x1j,x2j,……,xmj)和Yj=(y1j,y2j,……,ykj)给出,每个决策单元都利用投入X生产Y。对于任意决策单元DmUj,θ为被评价决策单元的效率值(指投入相对于产出的有效利用程度),θ越大,资源配置越合理。S+和S-为松弛变量,在实际运用中,对松弛变量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是一种纯的过剩量(S-)或不足量(S+)。当θ=1,且S-=S+=0时,则称评估单元为Dea有效,即在n个评估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在原投入X0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0已达到最优;当θ=1且S-≠0或S+≠0时,则称决策评估为Dea弱有效,即在这n个评估单元组成的系统中,对于投入X0可减少S-而保持原产出Y0不变,或在投入X0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S+;当θ

三、广西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一)广西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值排名分析根据表(1)的模型计算结果,可以对广西14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排名,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广西财政科技投入量大、科技产出高的地市,投入效率并不占优。广西14个地市当中,南宁、桂林、柳州三市无论是财政科技投入总额、投入力度还是科技成果产出绝对数都居于广西优势地位,但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这三个地市的效率分值分别排在14个地市的第4、5、7位,在广西只居于中上水平。钦州、贵港、玉林效率值排名前3,其中,钦州和贵港的财政科技投入量和强度在广西14个地市当中排名居后(钦州和贵港2009年财政科技投入金额位于第12和13位,投入强度位于第13和14位),但由于产出指标中的GDp和专利申请量居于广西中游,因而其绩效水而较高。河池市2009年财政科技投入总额居于全区第4,仅次于南桂柳三市,但2010年三项产出指标分别只位于广西第9、10、11位,投入和产出过于悬殊,其效率值排名最末。

(二)广西财政科技投入规模收益分析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有8个地市,分别是北海、钦州、防城港、百色、崇左、贺州、河池、来宾(Σλ1)。规模收益递增指增加科技投入,其收益增加速度会高于投入的增加速度;规模收益递减则是收益的增加速度低于投入的增长。(1)钦北防三市以及崇左、百色、贺州、河池、来宾处于财政科技投入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这些地市的特点是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除百色)。但正因为起点低,科技资金投入才会具有更好的效果,恰如久旱逢甘霖。在这些地市投入的财政科技资金,可以为这些地区带来经济、科技、社会等方面良好的发展后劲,因此,它们在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规模收益递增这一优势,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促进科技产出水平更快的增长,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南宁、桂林、柳州三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历来在全区居于领先地位,较为充裕的科技资金投入带来了科技人员数量、科研设备数量和各项科技成果的增加,这些历史的积淀使其他地市的科技水平与它们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科技队伍的扩大和科研机构的增加,也带来了科技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科研部门之间协调难度的增大,对科技资金的管理也日益复杂,管理效率降低,这就使得南桂柳三市出现了高水平投入下的规模收益递减问题,遇到了科技发展中的瓶颈,因此如何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是这三个市在十二五期间科技水平再上新台阶的关键。(3)玉林和梧州在财政科技投入的总量、强度方面都居于广西中游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南桂柳三市(GDp排名分别为第4和第5),它们属于财政科技资金中等投入下的规模收益递减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当地的经济形态有关:由于地缘关系,这两个地市民营经济发展较好,但缺乏高科技企业,对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的需求并不旺盛。政府尽管也投入了一定的科技资金促进科技的发展,但带动企业科技资金投入的效果不明显,最终带来的科技产出水平的增加不及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加。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重视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即通过适度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吸引更多企业资金投向企业有真正需求的科技领域,产出适合企业实际的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4)贵港在2009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量较低,属于低水平投入下的规模收益递减问题。原因可能是:有限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方向不对,钱没有用在刀刃上,低水平投入自然很难带来相应产出;或者科技发展水平太低,底子薄弱,目前的财政科技投入只能起到一个还历史旧账或者打基础的作用,还没有达到能够有效产出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继续支持科技发展,把科技发展的基础打好,才有希望走向规模收益递增的阶段,否则前期财政科技投入就会前功尽弃。

(三)广西财政科技投入冗余或不足评价分析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总结,广西14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的冗余或不足情况如表(4)所示。如果财政科技投入的实际值大于目标值,则属于投入冗余,意味着在保持现有科技产出值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投入;反之,如果投入实际值小于目标值,则是投入不足,意味着要保持科技产出值必须增加投入。无论是投入冗余还是不足都属于缺乏效率,但两者是有区别的:如果存在投入不足,至少说明目前的投入还是有效率的;如果存在投入冗余,则说明目前的产出水平无需如此多的投入,当前必定存在无效率投入的情况。因此判断效率高低最重要的标准,还是看是否存在投入冗余,以及冗余的金额和与目标值的偏差率大小。从表(5)可以看出,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存在冗余的有8个地市,占到了总量的64%。结合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投入总量冗余最高的是河池市,冗余金额为6545万元,和目标值的偏差达到82.65%,来宾市和梧州市的冗余偏差率仅次于河池市,分别达到63.77%和58.39%,因此这三个地市的效率分值排名广西最末。科技投入金额和科技发展水平在广西居于前列的柳州市,同样存在投入冗余的问题,效率值排名居于广西中游,需要考虑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向、模式的合理性。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合适的南宁市,仍然存在投入强度不足的问题,这表明南宁市要想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在地方财政总支出中加大科技方面的预算安排。桂林、北海、贵港三个地市的财政科技投入强度已经处于合理水平,但投入总量仍然不足,说明它们只能将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蛋糕做大后,才能弥补财政科技投入的不足。

(四)广西财政科技产出不足分析根据表(2)所反映的情况,广西14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的产出不足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指标——专利申请受理量上。柳州、防城港、百色、崇左、贺州、河池、来宾7个地市都存在在目前财政科技投入水平下该项产出不足,防城港和来宾还同时存在万人科技人员数产出不足。其中,专利申请量与目标值存在严重偏差的包括百色、崇左,偏差率分别达到133.42%和442.78%,是这两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效率值排名靠后的原因之一。专利申请量产出不足可能说明这些地市的科技意识不强或科技人员储备不足,也可能是因为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的产生效果是长期过程,尽管目前成效不显著,仍然要坚持持续投入。

四、提高财政科技资金效率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了解决企业效率高但缺乏投入、政府愿意投入但缺乏效率的矛盾,有必要改进财政科技资金的投入模式,尤其是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模式。企业很少介入基础性研究,这部分经科技费投入建议采用招标的方法,由政府向科研机构、高校购买或直接资助。对应用型研发的财政资金投入,可以考虑采用基金的方式运作,即财政拨款成立科技产业孵化基金,进行准商业化操作,企业有好的应用性科技研发项目而自身资金不足时,可以向基金申请资金资助,获得资金资助的企业属于有偿使用资金,相当于获得低息贷款,科技成果产业化后需要还本付息。这种以成立科技孵化基金的方式投入财政科技资金,有的放矢,还可以使部分财政科技资金实现保值和增值,是效率较高的投入方式,也可以有效激活企业的创新能力,尽快实现科技成果的市场化。

(二)加强财政科技投入的监管力度,提高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要建立有效的财政科技投入监管体系,要有制度的保障,即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行政规范对财政科技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负责财政科技投入监管的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以保障其监督的有效性,如在科技厅设置独立的科技经费监管中心,中心负责人由区人大任免并向人大汇报监管结果;在监管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引入独立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中介机构,这有助于提高监督的有效程度;对于财政科技投入应进行全过程监管,包括对经费分配的监管、对经费使用的监管、对科技成果验收和成果转换的监管,并且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处,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并记录信用档案,使监管结果具有反馈效果,保证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监管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条件适宜时可以向公众披露相关信息,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就是要建立数据详实的科技指标数据库,作为效率评估的数据基础。其次,要设计系统的、成体系的评价指标,针对不同的类型的科技领域、项目所采用绩效评价指标和方法要有一定的差异:如果从宏观角度考察财政科技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作用,则采用Dea方法是合适的;如果是针对一个具体项目资金进行绩效评价,则要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结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后再以评分的方法评价绩效。另外,对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所采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也会有所不同。最后,要考虑到科技创新存在失败风险,且有的科技产出周期较长,科技投入产出具有不稳定性,因此绩效评价不能只以某年结果为标准,要考察一个长期的绩效水平。

*本文系2011年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广西财政科技投入创新模式构建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吕亮雯、何静:《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广东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第4期。

[2]许治、师萍:《基于Dea方法的我国科技投入相对效率评价》,《科学学研究》2005年第4期。

[3]罗卫平、陈志坚:《基于Dea的广东省21个地市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第3期。

科研绩效评价篇8

【关键词】高校;模糊综合评价;应用

目前,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大多停留在对科研经费人均占有率、科研收入增长率、人均科研支出、科研成果数量及其增长率等单方面信息上作分析,而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的目的是客观、真实、全过程化地披露科研经费的财务状况及使用情况,形成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现有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方法仅仅测算几个财务指标显然是不够的,它缺乏对科研经费流转的动态过程的科学、全面的评价。因此选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综合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对高校科研经费动态过程的绩效评价是通过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再选择相应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对高校管理者有用的科研经费动态的评价结论。

本文根据科研经费管理的不可预测性、隐含性的特点及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了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模糊综合评价法,即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简称FCe),就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对于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的评价,是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日常管理、变更管理的具体内容执行的好坏作出评价。通常采用评分法和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多以调查人的主观态度为主,结果多是好、一般、差等,属于模糊现象,这使得结果不够精确。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费用执行情况会比较科学、公正些。

(一)利用专家调查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权数的确定关系到每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因此必须合理确定权重。本文采用专家调查法(也称“德尔菲预测法”)来确定权数。其具体做法是:提供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的第一、第二层次评价指标的有关资料,选定有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家10~15人;将资料送寄给每位专家,请他们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给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判断并确定其权数;将专家的预测数据汇总计算其加权平均值,经再次反复最后得出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数。用w={w1,w2,w3}表示第一层的权重,用wi={wi1,wi2,…wim}表示第二层的权重。通过上述步骤,向12位专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问卷资料结果加权平均计算得出w1,w2,w3的权重分别为:0.44375,0.3875,0.16875,以此类推得出第二层次指标权重w11,w12,w13,w21,w22,w23,w24,w25,w26,w31,w32,w33,w34,w35,分别为:0.45,0.28125,0.26875,

0.25625,0.2125,0.175,0.1125,0.13125,0.1,0.28125,0.21875,

0.18125,0.16875,0.15(具体见表1)。

(二)确定评价尺度

反映对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用e={e1,e2,e3,e4}表示,即对评语集进行赋值,“很好”这一评语用数值e1表示,“好”这一评语用数值e2表示,“一般”这一评语用数值e3表示,“差”这一评语用数值e4表示。

(三)确定科研经费绩效评价评语集

通过征询a校部分财务人员的意见,将科研经费执行情况的评价标准用e={0.9,0.8,0.7,0.6}表示。

(四)高校科研经费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实施

1.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假设组织某高校9位财务及审计人员,按照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向某课题进行评价,得出各指标相应的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数据得出三个模糊关系矩阵:

二、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从本文的某具体课题经费执行情况的模糊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看出,该课题的预算控制情况很好,课题经费支出没有超出课题预算;该课题经费相关的规章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及变更、支出范围及标准的变更都处于好的状态;该课题经费日常管理中支出范围及标准管理、转拨及授权批准、经济责任收支两条线、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的变更等执行情况一般。该课题经费使用总的绩效评价是一般。这说明对该课题经费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管理,特别是加强科研经费日常管理和使用变更的管理

(二)启示

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绩效评价并不能真实、全过程化地披露科研经费的财务状况及使用情况,不能形成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工作加以改进。实践证明高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采取定期、不定期的绩效评价,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量化是科学的、可行的。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整改,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科研绩效评价篇9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34-53-2

1国外研究现状和趋势综述

1.1政府公共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

国外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研究源于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支持。新熊彼特主义者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Freeman,1987)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认为“政府的科学技术政策对技术创新起重要作用”,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政策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形成持续创新的能力和成果。Dominique,Bruno(2001)基于政府科技投入与企业科技投入的视角,研究发现政府给予企业研发活动的各种优惠政策和直接财政资金补贴有效的强了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的力度。Czarnitzki、Dirk、HnelandRosa(2005)认为对中小企业科技研发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会促使企业研发活动决策的实施,能够增加享受优惠政策的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出。

除财税政策之外,在金融及其他政策方面,Strahan,peek,Rosengren(1998)提出政府要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和商业性中小金融机构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Zinman(2002)通过对美国CRa(社区再投资法案)对小企业信贷影响的分析,指出政府通过制定激励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金融政策,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能力。而alessandro(2008)的研究表明,银行的支持对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有积极影响。Batra,mahmood(2003)认为公共政策应致力于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健全立法、司法系统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来间接支持企业发展。

1.2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

弗里德里希・C・J的《公共政策》、michalSkorepa的《决策论》、沃恩的《科学决策方法:从社会科学研究到政策分析》等著作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标准和模式等,奠定了技术政策评价的理论基础。Cook和Kerssens(1997)制定了评价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可行性、系统性、经济有效性等。在政策绩效评价标准方面,t.H.polster(1978)指出政策评价应当以效率、适当、公平、执行力等为标准。卡尔・帕顿,大卫・萨维奇(2002)选择技术可行性、政治可行性、经济和财政的可能性、行政可操作性等四个方面作为政策评价标准。在方法论方面,著名运筹学家a.aiames和w.w.Cooper(1984)等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即根据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对相同类型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益或效率评价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1.3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结果的实践应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策评估在世界各国中逐渐成为一种“成长工业”,利用政策评估监督政府财政支出、促进政策调整优化的重要意义逐渐凸显。许多发达国家推行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相关研究理论和方法开始走向成熟。1993年美国率先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并由美国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全面评价公共政策的质量、经济、效率、效果。日本政府部门多采用pDCa的评价管理模式,能及时发现公共政策在设计和实施上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完善下一阶段政策的制定。法国规定绩效评价过程中如有异议可以阐述观点,修改评价结果,但是评价报告一经形成,被评价者必须根据报告进行政策修正。

2国内研究现状和趋势综述

2.1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在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扶持的背景下,公共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励作用的研究也呈现多样化。在政府政策支持与企业成长的关系方面:吕学朋,李崇光(2001)指出中小企业的成长发展离不开政府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李柏洲,靳娜莉(2003)通过分析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指出政府的外部政策支持环境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李向前等(2013)以天津市1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成长阶段政府资助情况,测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府资助效应。在不同政策效应方面:许洁(2004)认为政府直接提供财政拨款、风险投资等扶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间接通过补贴、贴息、担保等方式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李伟铭,崔毅等(2008)利用广东地区17个中小企业的抽样数据构建方程模型分析了政府的技术创新政策如何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影响,并进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周寄中,胡永健(2008)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运行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测算了政府资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并从拉动投资、增加收入和促进就业等方面来识别政府直接资助技术创新绩效的因素。刘美辰(2014)指出政策性金融支持是促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2.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我国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的研究明显滞后,现有对公共政策评估的研究多数停留在政策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评估主体、评估价值取向等方面,严格来说,是政策的执行力评估。相对而言,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估和审计的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则相对开始较早。申书海(2003)较早的提出应当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绩效评价研究方面,综合性研究明显少于单一政策的研究,乐伟兵,朱和平(2008)通过绩效评价,得出财税政策的强度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增长速度之间呈正的相关性。张迪秋(2009)、李丽青(2010)等认为,税收优惠与R&D投入、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值及技术性收入等存在很强的因果关系。黄洁莉(2012)认为构建扶持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制度是发现当前财税政策问题,优化政策制定的需要,可以克服忽视政策实施效益的弊端。

2.3政府政策绩效评价的实践应用

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最终目标是影响政府决策,增强政府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随着政府部门绩效考核评价意识的提升,国家和地方等不同层面的政府部门也从应用性、操作性和监督问责的角度对既有政策开展了绩效评价的实务研究。国务院从2014年6月开始,第一次在自查和实地督查基础上对简政放权等重点工作引入第三方评估,增加了政策评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成为国务院督查最大的创新和亮点。审计署从2012年开始,对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实施绩效审计,对政府行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财政部在2011年颁布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雪莲.政策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争论[J].理论探讨,2009(5).

[2]黄洁莉.论构建扶持小微企业财税政策绩效评价制度[J].税务研究,2012(12).

[3]李伟铭,崔毅,等.技术创新政策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企业资源投入和组织激励为中介变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9).

科研绩效评价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绩效评价;应用型人才

在国家政策激励和社会需求导向的影响下,近年来高校学前教育(艺术方向)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融合了传统学前领域的理论基础与艺术类学科的实践优势下,人数规模逐年递增。考评一个专业和学科可持续发展是质量与规模的有机结合,同时需符合专业特点的适合的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一、定位:学科特点与教学绩效评价的实施

教学绩效是主体为实现其目标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高校的学科绩效同样是为实现本学科领域的任务目标在必要学科建设投入上,在教学运作、人才培养上的有效输出,因此在设计学科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时,考虑三个因素:特定学科的办学基础、运作的特性与发展空间、学科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学前教育(艺术方向)学科是面向学前领域培养中高端幼教、早教师资,以及科研与管理人才。衡量其学科教学绩效:本质是借助学科教学平台,探求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目标的程度,对课程教学成果的反馈,特别要关注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绩效评价的对象是人在学前领域的教学、管理能力,为此要考虑教学活动中明显的个人意志,由于艺术类学科的形象、表现、立意、审美很难准确量化,因此考量其教学绩效,应在追求相对准确基础上,既要尊重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在教学投入、教学改革、科研创作方面顾及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二、体系:学科发展与教学绩效评价的构建

将学科教学视为一个动态、全方位的教学流程,考虑其流程中的步骤、主体、活动等要素,可从以下基本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

(一)教师层面:教学组织与教学创造并重

首先:备课阶段,重点考究教师对教学文件的研究与运用程度,如:教学大纲,此外考量课程在整体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教师对课程重、难点的把握与驾驭技巧,教师能否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扩充课程信息量。

其次,课堂授课阶段,重点衡量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材、授众、时间的把控,能否对教学目的、程序,进行整体的构思,以及其他能力。

再有,课后考评也是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特点随时掌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利用讨论答疑、作业布置、技能训练等加强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对于艺术类的专业课程,特别安排发散的考评形式,锻炼学生的创新、发散的思维。

最后,学术研究成果历来是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主要指标,体现了教师个人的教学创作能力。在学前艺术类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学术科研水平和创作能力的教师将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学科教学领域针对性的论文论著,教师理论造诣水平、基础调研能力,参与课题数量和质量、实践领域的设计与创造力都是考评的重要方面。

(二)学生层面:基本素质与专业修养的全面评价

1.基本素质与学习效果。通过类似儿童故事大赛、幼儿园见习“双语”教学、模拟计算机等级考试、体能达标等通识类知识,考评学生的全面基本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爱心、耐心、细心的对待学员与学前教育。

2.专业素质与学习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绩效评价的核心内容,该部分主要包括组织教育的能力。通晓学前教育科学理论,能够发现幼儿对象的心理状况,设计探究性的游戏类型,依据幼儿发展和实际经验,及时把握幼儿生活中随机事件,外延学习营养和常见病伤的处理知识,这些对组织教学资料,探索需求发展、维持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实现组织幼儿园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和健康教育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的目的都起到很大作用。(1)艺术修养与能力。学前教育(艺术方向)有其专业特殊性,评价其教学绩效也应从美术、音乐、舞蹈基本艺术方式着手。布置有艺术氛围的园区环境,具备指导幼儿绘画、制作玩教具、剪折纸、泥塑的动手能力,可识谱和创作儿童歌曲、可完成儿童舞蹈创编、表演、编排;还需让学员掌握基本的乐理、美术知识,欣赏艺术作品,有能力组织一些活动编排综合艺术能力。(2)科研素质与能力。现代学前领域需要研究型幼儿教师。通过研究幼儿教育知识体系,有利于改进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这就要求学生不断探索幼儿教育规律,深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研发。在考评学生能力上,可通过是否善于观察幼儿并解决实际问题,专题研究创新,撰写专业文章的水平,资源整合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与辐射力等。

(三)管理层面:动态、开放的评价标准

有效的教学管理是衡量教学绩效水平的重要保障。学前教育(艺术方向)教学实践性和工作对象低龄化,决定了教学管理的开放性、动态性特征。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活动、幼儿园管理课程的开设情况,教学中是否运用现场管理、实际参观等实践活动,实习保育员和教养员的工作开展。

2.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文件的程度,并且能够实际运用到对幼儿园的管理中。

3.师生运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自觉程度,学校是否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学生动化,学校注重道德教育的程度。

三、强化:学科成效与实践教学绩效评价

综合应用性是学前教育(艺术方向)人才培养的主要特色,由于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实践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应具有“艺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也应成为重要指标。

1.影响实践教学绩效的投入与产出因素分析。从投入因素分析:实践教学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不同等级的教师结构、硬件设施、信息、软件等软件设施的投入上;教学经费在实践教学中所占比例,合作项目的深入程度上都会影响实践教学绩效。

就产出因素来看:学生规模、具备职业资格能力的学生数量,实践课程体系与课时、实习形式、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践基地设施、实践教学成果、社会认可度、毕业生就业率、新生报到率等这些考评指标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实践教学活动的绩效。

2.制定标准,规范实践教学绩效评价。基于以上诸多投入与产出因素:需制定一套与之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规范。为此遵循三个依据:依据人才培养的应用型要求,依据幼教领域师资、人员的专业标准,依据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实际表现。考虑绩效评价具体形式不仅有分散、集中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写作等常规,还包括学前五大领域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师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等实践活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

总之,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带动学科教学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自觉提升专业素质,坚定职业理想,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最终成为学前教育学科可持续性发展人才。

参考文献:

[1]郑丹丹.从教师隐喻透视专业素养——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需求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师远贤.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试析[J].教育导刊,2009,(12).

[3]梁传杰.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