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十篇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十篇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5:22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1

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我市旧城改造工作,加快城市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中心城区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包括城中村和棚户区,以及按照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规划涉及拆迁的企事业单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的村庄。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在本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因历史沿革形成的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不成套、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大、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条件脏、乱、差的集中成片的居住区域。

本办法所称企事业单位是指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项目中按规划要求须进行拆迁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四条旧城改造应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以改善综合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市级推动、区为主体、以人为本、安置为先的原则,采取先易后难、典型示范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第五条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旧城办)负责本市旧城改造管理工作。市发改、城建、房产、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在市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做好旧城改造的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市建设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应当在市旧城办设立派出机构,负责与旧城改造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六条秦都区、渭城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旧城改造工作。其设立的旧城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旧城办)具体负责本辖区旧城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上接受市旧城办的指导。

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范围内的旧城改造工作,由其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民政、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国资委(工业办)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旧城改造相关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八条市旧城办应当会同市建设规划局,依据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旧城改造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旧城改造专项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第九条旧城改造项目实行计划管理,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年度规划。市旧城办商市发改委,按年度分批次进行计划管理和组织实施。

对存在社会公共安全隐患或因城市发展急需的旧城改造项目由所在区人民政府和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管委会随即上报审批后,组织限期改造。

第十条城中村改制完成后,鼓励城中村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或者投资人、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与投资人合作成立的企业法人、有相应资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建设主体参与城中村改造。

第二章方案制定

第十一条旧城改造方案,应当根据旧城改造专项规划和区域城市功能的要求,以及综合用地专项规划指标,统筹考虑企事业单位及村民搬迁安置、环境风貌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由区旧城办组织编制。

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区域内的旧城改造方案,由其管委会组织编制。

旧城改造方案应当包括用地现状、社区居民委员会现状或设立方案、拆迁安置方案、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基本内容。

第十二条旧城改造方案由区旧城办报市旧城办批准。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区域内的旧城改造方案由管委会报市旧城办审批。

旧城改造涉及企业的,由其主管部门和企业就资产处置(包括土地)、人员安置等依据国家政策规定提出拆迁安置方案,经市区旧城办审查后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旧城改造涉及市区两级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单位的,由两级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拆迁安置方案,经市区旧城办审查后,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

旧城改造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旧城改造方案,不得擅自变更。实施改造过程中,确需变更用地规划和建设设计方案以及拆迁安置方案时,须按原程序报批。

第三章城中村改制

第十四条城中村改制,应当坚持户籍制度、管理体制、经济组织形式和土地性质同步转变的原则。

第十五条实施改造的城中村,其人员依照法定程序转为城镇居民户口。

第十六条实施改造的城中村,其集体土地依照法定程序转为国有土地。

第十七条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不包括土地)应当依法进行清产核资。清产核资结果应当公示并经村民会议确认。

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指导、监督。

第十八条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清产核资结果,自行制定资产处置方案和组建新经济组织方案,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实施。

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应当承担原村民的社会保险费用。

第十九条新经济组织组建后,依法撤销村民委员会,设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一个行政村可以独立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或就近并入现有社区居民委员会,也可多个行政村合并设立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新设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人员组成和工作经费,按照现行的居民委员会人员组成规定和标准执行。

第二十条城中村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统一纳入城市就业管理范围。因城中村改造而增加的就业岗位,应当优先用于安排原村民。

第二十一条城中村改制后,原村民应当参加社会保险。社会保险费由政府、改制后的新经济组织和原村民个人按照比例承担。具体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另行制定。

前款规定政府承担的费用,从城中村土地收益中支付。

城中村改制后,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原村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二条城中村改制后,其原有基础设施纳入市政统一管理范围。

第四章土地利用

第二十三条旧城改造用地应当纳入年度用地计划。

旧城改造用地原则上应在原有房屋占地范围内进行,确需增加,且周围有闲置用地的,可一并纳入作为改造项目用地,但增加用地面积人均不得大于35平方米。

改造用地之外的其他土地,由政府土地储备机构依法给予补偿后按有关规定储备。

第二十四条旧城改造用地中,用于安置村民生活及建设公共设施的用地以划拨方式供给,比照经济适用房模式管理。其余旧城改造用地,可以变更为经营性用地。经营性用地采取招、拍、挂方式供地。

第二十五条实施改造旧城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少量国有土地,可以根据改造需要,由政府依法收购或置换,用于旧城改造。

第二十六条在市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其他开发建设中涉及到村庄整体拆迁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进行整体改造,避免出现新的城中村。

第五章规划建设

第二十七条旧城改造应当依据专项规划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并经批准后实施。

主要街区、明清城保护区的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方案,应当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也可以公开征集方案。

第二十八条旧城改造涉及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应当优先列入城市建设年度计划,与旧城改造同步进行。

第二十九条旧城改造建设项目,在施工前应当依法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第三十条全部用于旧城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含天然气、集中供热公网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费)、发展新墙体材料专用费、工程定额测定费、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环境监测服务费、占道费、自来水入网费、征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挖掘费、散装水泥押金、建筑物防雷设计审查费、房地产交易费等一律免收。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费、环境影响评价费、防雷设施检测费、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费等企业性收费减半收取。

旧城改造项目非安置用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半征收(不含天然气、集中供热公网费、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费),未建人防工程的易地建设费减半征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半收取。

第六章拆迁安置

第三十一条实施旧城改造,应当按照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

旧有房屋拆除工作应当在所在区旧城办、高新区、沣河新区、渭河北岸产业密集区(空港产业园区)的组织、监督下实施。旧有房屋未拆除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三十二条旧城改造主体应当按规定制定补偿安置方案,进行拆迁安置。

被拆迁人需要自行过渡的,旧城改造主体应当参照《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补偿标准,给被拆迁人发放搬家补助费和过渡补助费。

第三十三条旧城改造主体实施拆迁前应当依法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

旧城改造主体在动迁之前,应当在指定银行设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专用账户,足额存入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并与开设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专用账户的银行和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签订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监管协议。

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在拆迁安置完毕前,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十四条实施房屋拆迁,旧城改造主体可以自行拆迁,也可以委托有拆迁资质的单位拆迁,接受委托单位不得再次转让。

第三十五条旧城改造主体在动迁前应当委托具有房地产估价资质的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估价,估价参照《市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操作规则》执行。

第三十六条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安置原则上以房屋产权登记载明的面积和性质作为补偿安置依据。

第三十七条旧城改造房屋拆迁实行产权调换、货币补偿等补偿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可以自主选择补偿安置方式。

城中村村民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以转户前城中村的在册户籍人口为依据,人均建筑安置面积原则上不少于65平方米,并结合原房屋产权建筑面积进行安置。

第三十八条凡在年10月31日之前所建城中村被拆迁房屋两层以上(不含二层)的,按照房屋残值给予补偿,之后的不予补偿。

第三十九条房屋产权调换的价格结算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安置房屋建筑面积与被拆迁房屋产权建筑面积相等部分按新建房屋的综合造价与被拆迁房屋市场评估价互找差价结算;

综合造价由市房产管理部门核准。

(二)原房屋产权建筑面积人均不足65平方米的按人均65平方米建筑面积补差安置。补差的面积部分按新建房屋重置价结算;

(三)对就近上靠户型超出应安置补偿面积的部分按新建房屋综合造价结算。

第四十条旧城改造主体安排被拆迁人自行过渡的期限不得超过24个月。超过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规定过渡期限的,从逾期之日起由改造实施主体按不低于原过渡补助费标准的2倍向被拆迁人支付过渡补助费,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每月按不低于原过渡补助费标准的3倍支付过渡补助费。

过渡期限自被拆迁人腾空房屋之日起计算。

第四十一条旧城改造主体应当在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后与被拆迁人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被拆迁房屋的权属、地址、面积、使用性质、结构等;

(二)补偿方式、安置补偿标准和结算方式;

(三)安置房屋的权属、地址、面积、使用性质、结构和过渡方式、过渡期限;

(四)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

第四十二条旧城改造主体与被拆迁人达不成补偿安置协议的,由当事人申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依法对争议进行协调、裁决。

第七章项目管理程序

第四十三条城中村改造项目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报区旧城办审核同意后上报市旧城办审批。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由区旧城办提出申请,上报市旧城办审批。企业改造项目申请由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提出,市区旧城办审查同意后上报市区两政府审批。市区两级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单位改造项目申请,由市区两级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市区旧城办审查同意后上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

第四十四条市旧城办会同市建设规划局根据项目计划制定项目规划设计条件,经批准后提供给区旧城办。

第四十五条按照审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由区旧城办组织编制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方案,并在市旧城办的指导下,由区旧城办组织对现场进行踏勘,并召集相关专家和当事人等参与对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论证,依据论证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方案修改完善后,由区旧城办上报市旧城办审批。其中,企业的改造方案,由市区旧城办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编制,并上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市区两级政府事业单位或相关单位的改造方案,由市区旧城办会同两级政府相关部门编制,并上报市区两级政府审批。

第四十六条市区旧城办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完成农民转居民、农村经济组织转城市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转城市居民委员会、集体土地转国有土地工作。

第四十七条根据项目实施主体申请,市旧城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办理项目备案、规划、拆迁、土地招、拍、挂,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估、文物保护等手续。

第四十八条辖区旧城办负责对旧有房屋实施拆迁管理工作。

第四十九条市区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能和有关政策对拆迁安置情况、工程投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全过程监管。

第八章监督管理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高校老校区;旧房改造;修旧如旧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需求变化,房屋用途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在开发新建筑的同时,改造旧房屋工程也成为必要的补充。改造要想实现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就必须做到“修旧如旧.功能更新”。

旧房改造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旧房改造几个常见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华家池旧房改造的背景和规划

民国二十三年(1934),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入华家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农学院率部迁至贵州湄潭。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6月,浙大农学院迁回杭州,在原址华家池重建校园。1946年建成的“嫘祖馆”、“神农馆”和“西斋”(见图1),是政府投资的首批浙江大学农学教学、科研设施,三幢建筑均为两层砖木结构、灰色墙面和坡面屋顶,馆名也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精神。

2009年,中组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包括浙大在内的13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华家池校区作为浙大最老的校区,景色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是基地办学的主校区,也是集教学、住宿、餐饮和健身于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图1嫘祖馆、神农馆、后稷馆旧照

在干训基地整体规划中,“嫘祖馆”、“神农馆”二幢楼的功能定位为满足干部培训住宿需求。在修缮时,要遵守下列原则进行:第一,保存历史真实性。第二,维护风貌完整性。第三,对建筑最低干预。第四,发挥使用功能,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见图2)。

图2神农馆改造规划图

二、改造过程中的困难

1、造价失控。较之新建建筑,旧房改造工程有这样的特点:总体面积较小,投资少,综合量多而广;建筑结构上变动较少,功能的调整主要是为了符合新的用途,以及弱电、消防等的新标准要求。而且,这类项目基本都有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情况,全过程的造价控制难度就更大。

2、结构失稳。有很多砖混结构的房屋经过多年的使用,各个重要受力结构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劳损以致抗力下降,变形能力变差。加上原始资料图纸严重不全,对结构承载力的预估是很大的问题。考虑到早年的房屋本身抗震设防能力是不高于各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的,本来较弱的承重墙可能因为被拆除,传力途径有所改变,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都有所降低,所以必须通过补强加固对原结构进行改造。

3、施工隐患。较之新建建筑,旧房改造工程在现有建筑内部施工,空间狭小,不能使用大型机械,甚至在施工时,建筑很近的地方还有居民居住。而在施工的过程中,又有可能因为野蛮施工等现象,造成施工过程事故频发,施工过后隐患重重,都直接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4、冬冷夏热。杭州地区的气候特点有:冬季湿冷,气温较低,而夏季闷热,气温较高。所以,建筑设计上通常不考虑冬季采暖,对保温隔热问题也不是很重视,这也导致了大量旧房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不满足现阶段使用要求。

5、其他不可预见因素,比如在神农馆改造过程中,和校区老居民的协调等。

三、应对方法

1、造价控制。

1>方案控制。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之后,委托咨询单位对方案进行详细地清单编制,多次核对,尽可能做到没有漏项,防止后期费用增加。

2>采购控制。公开招标,多家企业根据工程量清单进行报价。

3>施工控制。由于旧房改造的特殊性,施工过程不可避免会发生变更,所以,必须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及时掌握第一手的施工情况,掌握对应的价格信息,及时确认,为决算提供有力依据。比如,在神农馆改造工程,油漆涂料主要使用在旧房改造后的内墙粉刷,对于材料的控制就主要在于:粉刷过程中用的材料和定额中的材料是否一致;乳胶漆的遍数与定额是否一致;平整度、粘结度是否符合标准。以上几条,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都对材料的造价控制有影响。

4>变更控制。很多原因都会引起变更,所以在施工中,必须严把变更关。实施工程变更前,必须弄清楚工程变更的根源在哪里,是否是非变不可,是否有替代方案等。对于必要变更的,一定要坚持;对于有必要变更的部分,一定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行集体决策。对于非必要变更的,考虑在成本和工期的基础上,一般应坚持不变。尤其是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下,切忌随意变更带来的工程损失。

5>结算控制。结算审计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求造价工程师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内部复核制度和对备案制度,做到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对材料、机械、人工的耗用进行记录,而且还必须关注市场价格。在进行工程结算审计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等。

2、结构加固。

本文前部介绍,神农馆已经有将近70年的使用时间,中间经历了多次装修,加之此次改造装修后的荷载明显提高,建筑材料老化导致强度下降,墙体粉刷层和屋面梁都出现了裂缝,局部钢筋已经锈蚀。

如果按照国家标准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年版)要求,建筑需要进行大规模改造,很有可能破坏它的原貌。所以必须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性、适用性前提下,对其原有结构构件不做重大改变,并适当提高其承载力,同时考虑抗震构造措施,使得加固后的结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都得到提高。

设计加固处理方案如下:

1>对原来需要增加卫生间的部位,由于卫生间的恒载和活荷载都较大,而原梁板的尺寸都较小,配筋又较少,因此考虑采用在原楼板上整体浇灌一层现浇混凝土板或者在板底黏贴钢、碳纤维实现加固。综合考虑经费和已经完成部分的施工现场保护,最后决定采用碳纤维黏贴的方法进行加固,具体见图3。

图3楼板加固

2>原梁柱的截面均不满足承载力要求,采取单面增大截面的方法(见图4),6@20端部与柱植筋连接,4@10与梁底植筋连接,灌浆料浇捣密实。

图4梁加固

3、施工安全。

1>有效实施施工安全规定。对于旧房改造这样一个非常具有项目特殊性的工程,在制订安全生产的保障体制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的因素。甲方的监管力度要加大,监管体系要健全,除了展开突击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之外,还要强调日常的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监督管理制度。同时,必须加大群众监督的力量。在校园里进行旧房改造工程,除了考虑施工人员在现场的安全,还必须考虑校园内师生的安全。

2>全面完善施工技术安全防护。改造施工生产安全管理必须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指导方针。由于旧房改造工程存在工序多、施工场地新旧堆积混杂、电气走线复杂,未凿除结构不可知等特点,加上旧房改造本身的安全生产科技相对落后,如果使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更会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性

3>针对性人员培训:国内目前的建筑行业整体素质并不高。在全国近4000万建筑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有近85%份额,而根据笔者不完全调查,所述工地的90%以上工人都为农民工。这些工人都存在文化水平低,安全防护意识弱和操作技能差等特点,其职业技能培训远远达不到要求。同时,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较少,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就更少,远远达不到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所以在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培训体制、考核标准等方面必须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各种保险和福利也亟需相关单位解决。

4>安全评估和预警:预防安全生产中的事故,是实现旧房改造施工安全的基本保障。虽然我们现在还并没有施工安全危险预警和评估方面的行之有效的机制,但通过对一些过去施工中已发事故的分析、评价,能对新项目的事故预警带来有效的借鉴。

4、节能设计。

1>墙体保温。要使旧房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首先必须对对外墙体进行改造,外墙体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主体,也是散热最大的途径之一。所以,建筑物外墙的保温隔热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保温性能。在神农馆改造工程上,我们在原墙体基础上使用复合墙体的结构进行保温处理。通过这样的处理,能够降低墙体的热传递能力,以实现减少热损失,并通过墙体改造,减少了原有墙体中的“冷桥”,从而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效果。此外,通过一些小的构造处理,如在垂直外墙面关键位置设置挑檐、遮阳等设施,改善墙体的热工性能。

2>窗户改造。窗户是建筑围护结构里热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应用新型节能窗能够改善建筑物整体热工性能、以减少热损失。在改造实践里,为保证门窗的换气性能和气密性,通常选择平开窗的方式。此外,尽可能采用质量较好的铝木复合材料和铝塑复合材料的型材作为窗户主材,既美观,又环保。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窗户玻璃可以选择反射阳光的镀膜玻璃,如果玻璃形式可做成中空,隔热性能还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后,必须选用性能优良的密封胶条,降低空气渗透。

3>屋面改造。屋面改造必须因地制宜。在进行屋面改造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建筑的保温隔热,还必须考虑屋面的防水处理。所以,根据现场要求,对屋面进行改造:平瓦翻修,破损处替换同规格瓦;依次做木挂瓦条、木顺水条、防风防水透气膜一层、空铺防水卷材一层、木望条、木条间填阻燃型挤塑聚苯板、承托钢板网、钢檩条。

5、其他监控。

老校区的改造难免会牵动许多老教职员工和校友的心,即使尽可能保持历史建筑原有风貌,也免不了会收到许多投诉和质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多次组织沟通会的方法,把设计方案拿出来和大家沟通,集思广益,做大最大程度保存原有历史风貌,保持环境风格和建筑符号。

四、实践成果

图5神农馆改造后展示图(左图为南面,右图为北面)

图6神农馆改造后室内展示图(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依次为玄关、卫生间、客房、走廊)

五、小结

旧房改造不能仅仅是大拆大建,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采用不同的改造措施。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旧建筑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历史建筑,如浙大之江校区的钟楼、上红楼等,我们采用的是修复和保护的措施;第二是已经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危旧房,我们采用的是拆除重建的方式;第三就是还具有使用价值,但内外破旧已经不满足使用要求,这类建筑在老校区的数量大,位置往往还都非常重要,无法拆除,因此,对于此类建筑可以通过“修旧如旧,功能更新”的方式,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也就是这第三类建筑。

神农馆已经改造完毕投入使用,这个旧房改造工程,相比于常规改造来说,存在更多的限制条件。比如老浙大农学院历史信息的保留、杭州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原则、具体的使用需求等。这个工程探讨的也是一种老校区建筑遗产保护的模式。老建筑在改造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翻新,单纯的恢复原样,很可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当初颓败的原因,只有赋予其新的价值和时代特征,才能让成为校园的一个新部分,继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世蓉、兰定筠、罗雕.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3

一、关于城中村改造

(一)加快编制改造规划

1.城中村改造规划由村委会(含村改居)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区、县政府(管委会,下同)负责组织,列入下年度改造计划的城中村必须在上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2.城中村改造规划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村民安置、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功能等因素,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对适于合村并建或集中改造的相邻城中村和老城区,按照优化整合原则,统一编制规划。

3.城中村改造规划,经市规划部门审定后实施。对违反改造规划,未按规划实施的单位和个人,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处罚。

4.正在实施改造的城中村继续按原批准的规划执行。在实施改造过程中,如确需变更城中村改造规划时,须按原程序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批准后两年未实施的,须重新编制报批。城中村改造规划未经批准,不得实施。

5.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确定范围内,市规划局不再审批其它建设项目。城中村规划改造范围内的所有产权单位,无论隶属关系,应服从该城中村改造规划。

6.城中村改造范围(即京珠高速公路以西、南水北调总干渠以东、规划北外环以南、南外环以北的范围内)以外,2000米以内城市周边的村庄,一律停止单村改造。提倡多村合并改造,并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管理。对擅自改造的村庄,由区、县政府负责查处,并追究乡村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强化计划管理

城中村改造要突出重点,实行计划管理。计划安排要坚持“四个围绕”和“四个优先”,即:围绕城市功能的完善、围绕中心城市的环境改善、围绕城建重点工程的实施、围绕主干路网建设;优先改造阻街阻路的村庄、优先改造主干道两侧的村庄、优先改造已经开始又具备改造条件的村庄、优先改造区片整体开发的村庄。城中村改造计划由市规划部门商区、县政府制定,报“三改”领导小组审定后,由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三)采取合理改造方式

村委会(含村改居)或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城中村改造的主体。城中村改造在充分尊重广大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应根据本村的实际,可采用村集体实施改造、村集体融资联合改造、开发商独立改造、政府整合改造等多种方式。可以一次性改造建设,也可以分步实施改造建设。与老城区相连的可以和周边城区进行连片改造。

(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1.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由市规划部门商市国土部门在批准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中界定。城中村改造范围和用地规模以合法用地手续为基础,原则上不突破村庄建成区范围和用地规模。根据整体规划,城中村用地可通过土地等量置换整合改造。

城市道路、绿地等公共设施占用城中村用地的,原则上通过提高容积率的办法解决,一般不再安排补偿占地。

2.城中村改造用地纳入全市用地计划。城中村用地范围内有合法手续的用地部分,按程序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城中村改造范围内非建设用地和整合置换用地部分,分年度按计划安排用地指标。由村委会以净地交由国土部门依法进行征收,纳入储备。原则上城中村改造范围内的非建设用地土地出让净收益的70%返回给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剩余的30%作为全市城中村改造调剂基金,由市政府统一调剂使用。置换出的土地,由市政府依法征收,纳入储备。

3.城中村改造范围内村民住宅安置用地和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用地(商业用地),应在改造规划中确定,以划拨方式供地。一般应安排在城中村合法用地范围内;整理出来的可开发用地以公开出让方式供地。村民住宅安置用地,按照村委会通过拆迁安置补偿的办法测算。人均安置面积不超过50平方米,人均占地面积不超过45平方米。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的商业用地,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人均商业面积控制在5-15平方米。沿主次干道摆放商业的,按《**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执行。

按照规划部门批准的修建性详规,城中村改造的容积率一般掌握在1.7,鼓励建设单位节约利用土地,建设高层建筑,在控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容积率。具体办法由市国土、规划部门制定并实施。

4.鼓励村委会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土地开发单位整体实施城中村改造。土地整体开发可实行利益承诺制,由村委会与开发单位签定协议,土地开发单位未竞得土地使用权时,承诺的利益可以纳入拆迁成本。

5.城中村在原址上分期分批实施改造的,可一次性办理完土地征转手续,根据改造进度可以分批办理供地手续。

(五)妥善处理拆迁安置

1.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实行“一村一案”。拆迁安置方案由区、县政府指导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制定,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体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经区、县政府审查同意后,附带村民户口册报市“三改”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2.实施城中村改造,应当按照旧村整体拆除,优先建设安置住宅的原则进行,确保被拆迁人及早入住。旧村未拆除的,回迁安置住宅未建设的,其他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应在区、县政府组织、监督下实施。

3.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住房,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核户型设计时要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在制定城中村改造计划时,由房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4.对按规定给予补偿或安置后,仍难以支付差价款的困难村民,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城中村改造实施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照顾解决。

5.未经依法批准,没有取得合法手续私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按照违法建筑处理,不予补偿。

(六)实行政策支持

1.城中村改造除划拨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外,剩余部分由村委会以净地方式委托国土部门公开出让,成交价扣除国家规定规费和城中村改造调剂基金后,3%留给区、县政府用于组织城中村改造工作,剩余的97%返还村委会,用于村民安置、社会保障和公益事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2.城中村改造中用于安置村民的新建住宅和解决村民长期生计的商业、服务及办公设施,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征收建校费。对于公开出让部分上述费用,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全额上缴,然后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全部返还给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村民安置、生活保障、公益设施建设。

3.城中村改造中通过划拨供地用于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新建住宅、非住宅可按规定申请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上市交易须补交土地出让金。

公开出让土地上所建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缴费,依法进行权属登记、核发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

二、关于旧城区改造

根据国家新的政策,对我市去年出台的《**市旧城改造暂行办法》(邢政〔2007〕32号)进行部分调整和补充。

(一)旧城区改造项目由区、县政府申报,市规划部门审核,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批准。

(二)旧城改造由区、县政府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土地开发单位整体实施。土地开发可实行利益承诺制,由区、县政府与开发单位签定协议。土地开发单位未竞得土地使用权时,承诺的利益可纳入拆迁成本。

(三)旧城区改造的土地供地以净地方式出让,不再进行毛地出让。土地出让方式必须采用招拍挂方式,并附有市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四)实施旧城拆迁前,应将拆迁补偿方案及被拆房屋所有权证书的复印件集中上报市“三改”领导小组备案,作为新建房屋在登记时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所有权证正本待拆迁完成后,由区、县政府集中上报市“三改”领导小组备案。

(五)旧城改造的土地出让总成交款,扣除国家规定的规费外,7%作为市旧城改造调剂基金,3%用于区、县政府组织旧城改造工作,其余部分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返还区、县政府,再由区、县政府返还给土地开发单位;旧城改造项目中的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先由获取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单位按规定上缴,然后由市财政部门按照“收支两条线”方式进行列支,全额返还给区、县政府,再由区、县政府返还给土地开发单位。如果土地开发单位获取了土地使用权,可免缴上述费用,旧城改造项目不得征收建校费。

(六)解决好旧城改造中的回迁安置问题。旧城改造项目内的住户的回迁安置问题由属地政府负责,属地政府要做好土地一级开发阶段回迁需求和房地产开发阶段回迁供给的衔接工作。旧城改造地块土地公开出让方案由市国土部门商区、县政府制定,出让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回迁需求;旧城开发项目的户型设计要优先满足回迁户的需求,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核户型设计时要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由负责回迁安置的属地政府确定;旧城改造实施项目内的原住户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政策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三、关于危旧房改造

(一)实施范围。在城市建成区内未列入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范围内的住宅区,经鉴定为危房或建设年代较长、影响城市形象不雅建筑,且一般不在城市主干道两侧,10亩以下不能连片开发地块,可列入危旧房改造范围。

(二)组织形式。危旧房改造工作在市“三改”领导小组领导下,统一由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市住房保障部门要选择具有相应资质、实力较强、信誉良好的所属单位具体实施危旧房改造工作,必要时也可选择本部门以外的单位具体实施。

(三)办理程序

1.项目建设单位持如下材料向市住房保障部门提出改造申请。(1)规划意见;(2)国土意见;(3)改造申请书;(4)房屋及土地权属证明;(5)房屋鉴定报告;(6)房屋改造方案;(7)房屋改造合约或职代会决议。

2.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核实和把关,条件成熟的,出具《危旧房改造初审意见》,并附相关材料报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审批。

3.经市政府“三改”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项目建设单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规划、土地、拆迁等手续。

(四)相关政策

1.危旧房改造项目拆迁补偿安置,实行以原址实物安置为主,货币补偿为辅的原则,安置办法和补偿标准参照《**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执行。危旧房改造实施项目内的原住户符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住房政策的,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拆迁公有房屋的,原则上应先将房屋出售给具有合法租赁手续的住户,出售时参照房改有关政策执行。

2.改造时未使用的房屋维修资金,直接转化为改造后安置的房屋维修资金。

3.危旧房改造项目以建设普通商品住房为主,按照国家普通商品房的规定设计和建设。

4.安置回迁户后剩余住房应强制安排一批30-60平方米的小户型住房。建设规模在年初由房管部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

5.在符合城市规划条件下,土地性质是划拨或出让住宅建设用地的,由国土部门编制出让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按照协议出让方式供给原土地使用单位,由原土地使用单位补缴土地出让金后,办理土地使用证。

6.对原拆原建的单体或非常零星的危旧房屋,必须实施改造的,但项目自身又无能力给予补偿,给予政策倾斜,所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财政部门拨付到市住房保障部门,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全部返还给土地出让金缴纳者。多建的住房由市住房保障部门全部销售给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对象。

7.危旧房改造项目免收旧区改造费、市政设施配套费、绿化补偿费、土地管理费、房屋交易管理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道路占用费、垃圾清运费、原房屋建筑面积的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等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得征收建校费。对被拆迁居民,按照国家和省城市危房拆迁管理政策取得的拆迁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拆迁居民重新购置住房的,购房款中相当于拆迁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对超出部分征收契税。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三改”(即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名单附后)。负责市区城中村、旧城区和危旧房改造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区、县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充实力量,落实经费和人员,每年向市“三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上报年度计划,经批准后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政府的年度政绩考核内容。

(二)明确职责。市规划局负责“三改”工作的规划、编制工作;市国土局负责统筹“三改”工作的用地问题,负责土地指标的解决、土地的征转和供应;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负责危旧房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房屋权属登记;区、县政府负责属地的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的组织实施,负责拆迁安置和改造后村民的保障和就业工作,负责监督改造方案的实施。各责任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研究制定各个方面的工作细则和操作办法,工作程序,逐步规范“三改”中遇到的问题,使此项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三)招商引资。精心筛选出一批“三改”项目,适时召开推介会,对城建项目的开发、建设、设计进行公开招投标,最大限度地招大商、引巨资,努力提高建设档次、水平和规模。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4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决定成立县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办、政府办、监察局、房管局、发改委、人防办、财政局、公安局、规划建设局、国土局、商务局、城管局、地税局、民政局、交通运输局、文广局、交管大队、历市镇政府、街道办、消防大队、供电公司、自来水公司、广电网络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房管局,由县房管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房管局分管副局长任副主任,负责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的组织实施和日常工作。

二、总体目标任务和计划安排

(一)总体目标任务

2011年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面积6.82万㎡,拆迁户448户。通过改造逐步改善棚户区(危旧房)居民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完善老城区的基础设施,促进我县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品位。

(二)计划安排

2011年10月底前,完成县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6.32万㎡(其中:前程大道3.96万㎡、锦绣大道1.46万㎡、广州大道0.9万㎡)。

2011年12月底前,完成胜利南路0.5万㎡老城区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胜利南路棚户区改造由县房管局为责任单位,其它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分别由历市镇政府、街道办、城司、城管局、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局等单位为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按年度计划做好项目调查摸底、方案设计、可行性研究,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业主单位,严密组织实施,全面完成改造任务。

三、运作方式

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应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要求,做到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与城市拓展、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运作程序和方式如下:

(一)运作程序

由责任单位会同县规划建设局明确改造用地范围、规划设计条件,报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二)运作方式

1、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对有商业开发价值,自身能平衡的地块,采取市场运作方式改造。

2、产权人合伙开发建设的模式。对资金不足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可采取产权人合伙开发建设的方式进行改造。

3、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的模式。由政府组织拆迁,将拆迁后的净地通过招、拍、挂出让,确定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对被拆迁群众,可采取原地以房换房或货币补偿的方式进行,选择货币补偿方式安置的,所需资金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

四、资金来源

(一)中央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投资补助资金;

(二)省、市财政对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给予支持的资金;

(三)县财政自筹资金;

1、土地出让总收益不低于5%部分;

2、住房公积金净收益部分;

3、在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中按规定安排资金;

(四)市场化运作所得收益。

五、政策支持

(一)棚户区(危旧房)项目(包括所涉及的项目安置房和公开出售的商品房)实行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全免,服务性收费按收费标准下限减半征收(供电部门的收费按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文件标准的80%收取)。

(二)人防工程由政府另行选址建设,免收人防设施工程易地建设费。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地下室均按普通地下室设计建设。

(三)按照充分利用土地、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规划设计条件可适当放宽,在符合日照系数、处理好与宗地相邻关系的情况下,采光日照间距可根据规划条件和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不设置电梯的入户高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改造区内新建住宅的保温节能可采取“3选2”(即门窗、屋顶、外墙保温3项中选2项)。凡不必限高部分,容积率可适当提高。

(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小区范围内外管网,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由供电、供水、供气、电信、邮政、广电、移动、联通等单位按照规划要求出资同步改造建设。小区内的供配电设施工程建设费按发改委与供电部门共同确定的收费标准减半执行。

(五)在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用地红线内,按规划需要砍伐树木、挖掘道路、拆除公厕或垃圾站及迁移电力、供水、供气、邮电等杆(管)线,一律免收补偿费,由项目建设业主单位按规划要求重新建设或恢复。

(六)在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由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发放运输车辆通行证,公安、交通、城管等管理部门不得随意扣车、罚款。

(七)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拆迁安置房与原拆迁等面积免征营业税和契税,棚户区改造工程的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企业所得税实行即征即返。

(八)公安、教育等部门应根据被拆迁人提供所在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内房屋拆迁安置凭证,及时为其办理迁移、落实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手续,享受安置地入学的同等待遇,并免收有关费用。

六、组织实施

(一)相关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在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建设中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要加强对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对参与工程建设和监管的工作人员实行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

(二)各相关单位应根据各自职责,各负其责,积极支持配合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具体部门职责如下:

1、县发改部门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协调,争取国家、省有关补助资金;

2、县规划建设部门负责项目的规划条件设置和办理行政审批项目;

3、县国土部门负责项目的土地出让和项目用地手续的报批;

4、县财政部门负责国家和省政府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扶持资金的拔付及项目资金运作;

5、县房管部门为项目的牵头单位,负责和各相关责任部门的协调、配合、指导;

6、县供电、供水、电信、广电网络公司、移动、联通等部门负责按规划要求出资,同步迁移并改造项目范围内、外管网;

7、县工商、税务等部门负责对项目的营业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企业所得税等收费项目按文件规定优惠政策执行;

8、县公安、教育等部门负责办理项目被拆迁人的户口迁移、落实义务教育入学等手续,并免收有关费用;

9、县文广部门负责项目内文物的界定和保护工作;

10、县监察部门负责全过程监督;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5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旧村(居)改造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旧村改造的基本原则

(一)规划先导,梯次推进。依据我区城市总体规划及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城中村(居)实施整村改造,近郊村、远郊村按规划实施合村并点或单独改造。由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编制本辖区旧村(居)改造项目的改造建设规划。需合村并点的,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首先编制好中心居住区控制性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合并各村稳妥有序地改造与合并。旧村(居)改造工作首先在综合条件较好、村(居)班子坚强有力的村(居)进行,依各村(居)实际情况梯次推进,稳步实施。

(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旧村(居)改造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旧村(居)改造方案、拆迁安置办法、拆迁补偿标准等涉及到旧村(居)改造每一个环节的政策都要向村民公示,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造方案经村民大会通过后方可实施。

(三)优化方式,保证效果。为保证改造标准和改造效果,并有效解决村(居)改造资金不足、改造经验缺乏等问题,对改造项目特别是城中村、近郊村改造项目,除自筹资金外,可采用开发代建或开发联建改造方式,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先行垫资或部分出资,也可向区融资平台申请贷款实施拆迁和建设村民安置房,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垫付资金及区融资平台所拨付贷款资金从村(居)后期腾空土地收益资金中偿付。安置房建设中的建设标准、建设资金、建材供应等相关问题由村(居)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同商讨确定,共同监督实施。

(四)拆旧建新,集约用地。各村(居)可以根据本村实际,采取先拆后建、边拆边建、先建后拆等方式积极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严格按拆迁安置政策实施改造,通过改造使村(居)现有旧址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五)科学建设,综合配套。旧村(居)改造工作要充分体现现代民居的理念,完善水、电、气、暖、绿化、休闲、健身、社区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建设经济、宜居、安全、美观的村民住宅,并实行规范有序的物业管理。

二、安置办法

(一)村民住宅安置方式

1、货币安置。由合法的房地产评估机构依法对村民住宅进行评估,确定拆迁补偿额,按评估价予以全额货币补偿。

2、实物安置。严格实施宅基地换房。还迁安置面积按宅基地面积(具有合法手续的)乘系数的方式确定,原则上城中村(居)安置系数≤0.8,城郊村安置系数≤0.7。每块宅基地置换的安置房面积最多不得超过160平方米,超出160平方米的应安置面积部分,按还建新房成本价给予货币补偿安置,不得实施实物安置。

还迁安置住宅找补办法根据各村(居)条件确定,可以按旧房合法房屋产权面积实行拆一还一,也可以实施差价找补。实行拆一还一的,按旧房合法产权面积置换相同面积安置房;实行差价找补的,旧房按合法评估机构评估价进行补偿,还建新房的应安置面积内部分按成本价购买,交房时由村(居)委会与村民一并结算,多退少补。不足应安置面积的部分,由村(居)委会按还建价格给予村民货币补偿,不再另行安置。

村(居)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一种安置方式。

(二)旧村(居)改造的拆迁安置和分房办法需经村民会议通过后方可确定。

(三)村(居)在旧房拆除前,应将拆迁涉及的每户宅基地面积、旧房面积及结构、旧房评估价、置换安置房面积、安置房房款等向村民公示,公示期为10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方可实施。

(四)村(居)改造过程中,被拆迁人自行解决搬迁用房。各村(居)制定具体的拆迁奖励和搬迁补助政策,在村民搬迁时先行支付补助费用。

(五)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除地质、飞行带等特殊情况外,村民还迁安置住宅项目的容积率不低于1.2。村(居)改造项目应充分考虑建设标准及改造成本等,根据规划合理建设多层、小高层或高层等不同类型住宅。

(六)村民还建住宅户型原则上控制在70至120平方米以内,各村(居)具体建设的还建住宅户型和数量需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确定。

(七)村民还迁安置住宅只能安置本村村民,不得对外销售。违反规定对外销售的,取消扶持政策并严格依法查处。

(八)村民安置住宅的房屋产权手续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土地为集体性质的还迁安置住宅办理集体土地性质的房产手续。

(九)对生产性、营业性用房实行货币补偿安置,具体拆迁补偿额由合法的房地产评估机构依法评估确定。生产和营业用房需具有房屋所有权证或合法的批准建设手续,生产或经营单位需具有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有纳税记录),并且与登记注明的经营时间、地点相一致,方可认定。

(十)本文件下发前已经建设部分村民住宅楼的村(居),其已建村民住宅楼的用地面积从该村(居)还建住宅总用地面积中扣除。

(十一)村民安置楼被批准占用耕地的,首先从本村复垦指标中解决。本村解决不了的,由区政府从全区指标中调剂,村(居)从宅基地面积中等额置换。

(十二)旧村(居)旧址土地除村民还建住宅用地外,区政府按还建住宅用地面积的20%预留居住用地给所在村(居),用于安置村(居)大龄青年;按人均10平方米预留生活保障用地供村集体使用,用于村民的就业安置、生活保障和公共设施建设。对于大龄青年居住用地和村民生活保障用地,村(居)可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确定建设时间,可与安置房同期建设,也可实施后期建设。其余剩余土地由区政府收储为建设用地或复垦后收购用地指标。

(十三)对于腾空出让土地或腾空复垦土地面积小、收益少的村居,安置用地中的大龄青年预留地及生活保障用地部分,征求村民同意后也可不预留土地指标。

(十四)旧村(居)改造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要严格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确保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到位。要充分考虑村(居)长期发展中村民不断增加的生活需求,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合理规划地下或半地下车库、村(居)办公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幼儿园、学校、老年公寓、医疗诊所、文体活动中心等,切实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施工、监理等要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建设标准,确保还建安置住宅的建设质量和安全。

(十五)按规划进行合村并点的,公共绿地及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建设资金,由相关村(居)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公共设施建筑面积与居住建筑面积所占比例进行分摊。

(十六)合村并点实施中,村与村之间的利益分配与利益补偿,由村与村相互协商,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协调。

(十七)旧村(居)改造中建设的村民安置住房,必须确保居民全部回迁安置,建设的商业设施要作为集体财产,用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不得对外销售。若违反规定擅自对外销售的,有关部门不予办理相关产权手续,停止该村(居)的一切旧村改造优惠政策,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十八)旧村(居)改造后建设的商业设施和新组建的经济实体,应优先安排本村劳动力就业,有条件的村(居)应积极完善村民养老、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求。

三、审批程序

(一)对拟实施旧村(居)改造的村(居)实行预审制。计划实施改造的村(居)应先征求国土和规划部门意见,制定旧村(居)改造的拆迁安置和分房方案,由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查后,报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预审。

(二)合村并点的项目,应将中心居住区作为一个整体改造项目申请预审。

(三)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村(居)改造申请资料后入村实地考查,认真核实,并根据国土部门提供的改造村居的旧址土地数据测算村(居)实施改造的实际可行性,研究确定预审意见,上报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四)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经研究后,下达批复文件。经领导小组批复同意的村(居),正式开始实施改造。未经领导小组批准,任何村(居)不得擅自实施改造。如有违反,将依法严肃处理。

(五)改造村(居)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中心居住区、棚户区、城中村、城郊村等改造项目的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严格按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批复的安置用地规模,合理规划安置区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方案,报规划部门审批。

(六)规划方案审批通过后,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辖区改造村(居)的拆迁、立项、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的办理工作,确保改造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七)改造项目在改造建设中,要严格按批准的规划实施和落实。安置房竣工入住前,村民旧房必须拆除,腾空土地纳入政府储备或复垦后由区政府收购用地指标。

(八)各村(居)申报的村民户数、人口数量,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公安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上报名单真实准确。对报送虚假材料的村(居),取消其旧村改造扶持政策,并对村(居)负责人严肃处理。

(九)旧村(居)改造的拆迁安置及分房方案、总拆迁户数、人口、每户安置面积、拆迁补偿标准、改造政策、改造资金筹集、改造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要向村民公开,经村民会议通过后方可上报。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严格监督村(居)改造工作的规范实施,因不按规定实施改造而引发的群众投诉、上访等事件由改造村(居)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处理。

四、扶持政策

(一)村民还迁安置住房在办理项目审批时,免收城市绿化及环卫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园林绿化费等区级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村民还迁安置住房项目建筑营业税、契税的区级留成部分,经区发改部门会同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审查确认后,报经区政府批准,给予村集体等额财政资金扶持。

(三)《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控制区内用于村(居)民安置的先期周转用地,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应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土地出让金全部足额上缴后,由区财政将区级留成部分等额扶持村(居)用于旧村(居)改造。规划控制区范围以外的周转用地,不需报国务院审批的,可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手续。

(四)村民住宅旧址安置村民后剩余部分土地,经依法出让后所得收益,在扣除先期周转用地同等面积区级应得土地收益后,土地出让金区级留成部分按拆迁进度分期全额给予村(居)财政资金扶持,主要用于村民的居住安置补助和村民生活保障。

(五)村(居)住宅旧址之外腾出的存量土地(含先期周转用地同等面积土地)全部由区政府先行储备,经依法出让后,土地出让金区级留成部分按40%的比例给予村(居)财政资金扶持。

(六)处于城区主要地段且旧房密集、亟待改造的部分城中村(居)、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宅基地换房后,每户还迁安置面积在不超过120平方米的前提下,若腾空地块出让收益不足安置费用的,区政府可对腾空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配套费用采取一事一议政策,给予一定优惠。

(七)返还给各村(居)的土地出让金和其他旧村(居)改造扶持资金由村居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代管,专项用于旧村(居)改造的拆迁补偿、还建安置和村(居)民生活保障。

(八)旧址腾出的出让土地上所开发项目,上缴城市绿化及环卫配套费的5%给予村(居)所在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财政资金扶持,用于辖区旧村(居)改造工作的办公经费;上缴城市绿化及环卫配套费的5%给予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资金扶持,用于全区旧村(居)改造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经费。

五、组织领导

(一)全区旧村(居)改造工作在区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区旧村(居)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旧村(居)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调度旧村(居)改造情况,研究解决旧村(居)改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全区旧村(居)改造工作有序推进。旧村(居)改造工作纳入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

(二)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密切协作,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按照职责分工,严格审核把关,对违反规定开发建设的,有关部门要依法严肃查处,保障旧村(居)改造工作按规定程序和政策实施。

(三)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履行好职责,认真做好本辖区旧村(居)改造的组织领导工作,搞好旧村(居)改造规划编制、方案审查、利益协调、资金管理等各项工作,确保辖区内各村(居)改造工作有序进行。经区旧村(居)改造领导小组批准的旧村(居)改造项目,无故不能按时完成年度旧村(居)改造目标任务的,停止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六、本《意见》涉及到相关具体配套联动的实施细则,由区相关部门和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另行研究制定。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6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实施危改工作。20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统计,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资2100万元,而2000年则达到2.3亿元,相当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迁面积仅约数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迁面积近10万平方米,相当于1990年数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力争用2年半至3年时间完成1997年登记在册的23万平方米危险房屋的排危抢险工作的目标,并制订了相应的改造工作步骤、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目前,32片危改责任地块的23万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总面积70万平方米)的改造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3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危房11万平方米。仅市一级就累计投入资金约4.6亿元,全面完成了交电新村、西华路等10片地块18万平方米的成片拆迁工作,共拆除危房7万平方米,约6200户近2万人从原来低矮、潮湿、拥挤、危险程度较高的危旧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环境优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园、阳光花园等多处安置小区,户均面积从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从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时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个项目的维修加固工作,维修加固危房、严重损坏房面积共54268平方米。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目前实有房屋面积13578万平方米,其中各级房管部门的经管房屋2011万平方米,占房屋总量的14.8%。另据市房管部门经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结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后,仍然存在危房26.4万平方米,严重损坏房80万平方米,一般损坏房402万平方米,分别占总数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门经管的房屋中,包括绝大部分的私房、企业用房、宗教用房、学校用房等,同样存在相当数量的危旧房屋。我市危旧房屋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改造任务依然相当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数量众多的危旧房屋,以及其增长势头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长。我市的危旧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当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时期,到现在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标准低。由于当时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旧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砖墙、砖木、预制板式结构,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风能力差。三是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市气候潮湿多雨,常有台风袭击,而我市老城区大多地质条件较差,地表下存在较厚的淤泥冲积层,地势低洼,排水设施落后,房屋水浸情况相当普遍,对危旧房屋的损坏相当严重。四是违章乱搭乱建。多年来,危旧房屋房屋的业主、住户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违章乱搭乱建的现象非常普遍,进一步加快了危旧房屋的损毁速度。五是政策导向的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赁政策,无论是经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对危旧房屋进行有效的修缮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实行房屋拆迁“拆一还一”的补偿政策,对广大危旧房屋业主,尤其是私房业主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他们宁愿等待拆迁,得到一套新房的补偿,也不愿意掏钱进行修缮、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严重滞后。六是开发建设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我市旧城区有相当部分地块被划了红线,但至今还是征而不拆,房屋业主与征用单位互相推诿,致使其中的危旧房屋得不到最起码的养护;另一方面,老城区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础施工,致使周边的危旧房屋压沉压裂,加速了危损速度。这种情况在荔湾区尤为普遍,如陈家祠广场旁边的龙塘西地块,多为建于60年代砖木、混合结构房屋,近年来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业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缝满布,但居民无法搬出,情况相当危急;宝华路的宝华中约地块,由于周边五元名都、文昌阁的施工,相当数量百年楼龄的房屋岌岌可危,仅靠密集的桩顶承重,住户(相当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桩间起居饮食,生活环境异常恶劣。

虽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经过近3年的大规模改造建设,基本完成了23万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务。但在实践来看,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首先,对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缺乏明确的总体思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对危改工作存在两种错误或片面的认识:一是对我市的危旧房屋总体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认为我市经过这么多年的旧城改造,特别是经过近3年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建设,危房的现存数量已经不多,不足为患,无须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对危改工作的实施情况不甚了解,认为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对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会冲击正常的房地产市场。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我市危改工作的总体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确,未能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旧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应的总体规划、实施计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

其次,危改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部门工作不协调。我市危改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有关部门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和其他原因,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难以跟进,协调难度较大,致使危改部门在工作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危改工作的发展。

第三,危改政策不配套、不落实。一方面,我市至今没有一部关于危改的地方性法规,也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危改政策体系,而一些与危改工作密切相关的现行法规、政策,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危改工作的迫切性和特殊性,导致危改工作实践中碰到不少操作性的困难。如《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关于拆迁期限、补偿安置等方面的规定,明显不适应危改工作的需要,加大了危改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作为迄今为止我市唯一的市一级危改工作专门文件,市政府1999年颁发的《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危改项目的拆迁政策、优惠政策、资金来源和安置小区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但从实践看,除了免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免收配套设施建设费两项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外,其他各项规定或者因为与其他的现行法规、政策有所抵触,或者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具体措施,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落实较难或不完全落实到位的情况,给危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带来极大压力和困难。

第四,危改资金缺口较大。按照我市现行的做法,仅仅依靠从全市经管房租金收入中提取20%(每年约4000-5000万元)作为危改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危改工作的需要。在近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危情告急,在《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的银行低息贷款、住宅小区销售所得、危改项目拍卖等筹资方式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市、区危改部门为了确保完成改造任务,不得不一方面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途径,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开发商参与改造等方式,解决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这些做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在当前我市的政策框架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和负面效应: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危改,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引入开发商参与危改,由于在很多关键的具体环节上缺乏相关的政策规范,如准入条件、开发主体、资金监控、享受危改优惠政策、施工管理等等,容易导致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市、区危改部门近3年内与开发商合作实施的11个危改项目,除了一德路地块项目能够顺利完成以外,其他的都先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工程“烂尾”或开发难以为继现象,如福今东地块项目是唯一一个由开发商全资投入的危改项目,至今开发商已投入超过1.5亿元,一期工程拆迁安置完成后,由于我市建筑施工管理政策的变化而导致停工,已挖好的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深达10多米的基坑长时间暴露在外,对附近的居民区、幼儿园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二期工程也由于拆迁纠纷而无法推进。

二、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

危旧房改造工作牵涉老百姓的切实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民心工程”。进一步加快推进危改工作,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对于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顺利实现“2010年一大变”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进一步加强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危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将危改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通过党代会、人代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等形式,明确提出我市危旧房改造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并把这项工作列为“2010年一大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未来几年的一项中心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确保抓出成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危旧房改造工作是一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计划、财政、地税、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城管综合执法、环卫、人防、公安、工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邮政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才能顺利推进。建议参照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做法,成立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或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副秘书长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组长、副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研究、协调解决危改工作有关重大问题等。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危房改造建设管理所,主要职责是承担联席会议(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起草全市危改工作总体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做好需要审议或协调的有关问题的前期工作,对危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督。具体包括:根据全市房屋实际情况,负责编制危旧房改造中长期规划,制定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具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危旧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草拟危旧房改造专项法规、政策并贯彻落实;调动区、街参与危改工作的积极性,对区、街危改部门实施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组织办理全市危旧房成片改造的规划、用地、拆迁及其建设手续;依法对危改工作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监督各区房管、危改部门依法行政,依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完成危改工作任务;负责跟踪落实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各项决定等。

(三)完善法规,加强执法。

一是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目前我市实行的“拆一还一,不补差价”的拆迁补偿政策,对危改工作的推进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据统计,仅回迁房价一项,就使危改项目拆迁总成本上升了16%,极不利于危改项目的良性发展。不久前,国务院颁布了最新修订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进一步明确了“产权等价交换”的拆迁补偿原则,也就是在拆迁补偿中,分别对被拆房屋和安置房进行市场估价,差价部分多还少补。建议贯彻国务院《条例》精神,尽快修改完善《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科学确定合理的回迁、永迁差价补偿标准和拆迁货币补偿标准,以降低成本,推动危旧房改造以至旧城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二是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危旧房改造过程中的拆迁工作相比一般的房屋拆迁,在拆迁期限、补偿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为了促进我市危改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研究制订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建议加快研究制订《广州市危旧房改造管理条例》,将危改实践工作中碰到的危房鉴定、危改地块确认、强制搬迁、补偿方式机标准、改造开发优惠政策、监督机制、法律责任等问题,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学习香港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性要求房屋业主定期对达到一定年限楼龄的危旧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对属于危房或不符合有关房屋安全标准的,要求业主自行修缮,或由有关部门强制性进行修缮,并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修缮费用。

(四)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建议对全市范围内的危房、严损房、一般损坏房和超过使用年限的旧房(包括公房、私房,住宅、非住宅)开展一次全面的清查、摸底工作,分门别类,一一造册登记,建立起全市危旧房屋动态信息库。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以及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由规划部门根据规划的要求,划定各危改地块“红线”,确定规划设计要点,由市、区危改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制订我市危旧房改造总体规划以及年度实施计划,报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批准实施。这项工作所需的劳务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等有关费用,由市、区财政拨出专门经费或通过建立危改专项资金解决。

(五)提供贷款,改善住房。

为了使危改的拆迁户有能力购买安置房(包括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建议借鉴北京市的做法,向危改区拆迁户提供较低利率、较长还款期的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即危改地块的所有拆迁户,可以以回迁房、永迁房或另购住房为抵押,参照房改的有关政策,申请政策性住房公积金贷款。

(六)疏散人口,改善住房。

进一步加快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不仅要解除危房对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威胁,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还要通过危改,疏散旧城区人口,降低旧城区人口密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建议学习上海的经验,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将危改工作与盘活解困房、安居房和解决空置商品房问题结合起来;同时,落实《广州市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有关精神,按照规划的要求,在我市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组团中建设一批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环境较好的危改安置小区,以促进危改工作的发展。

(七)明确思路,完善机制。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危旧房改造问题,关键是明确思路、完善机制。既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已拆平地块的施工建设,确保市政府1999年提出的23万平方米在册危房改造任务的圆满完成;又要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研究确定我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运作机制。

1、明确危改工作总体思路。根据我市“北优、南拓、东进、西调”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旧城区改造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了保留和体现广州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我市危改工作要坚持修缮维护与拆迁改造并重的指导思想。对于大部分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危旧房屋,主要由市、区危改部门根据房屋危险程度的轻重缓急和实际需要,先通过加固、修缮和内部改造实施排危枪险,再按照“修旧如旧”进行“穿衣戴帽”整饰。对于部分确实没有保留价值或房屋破损严重、非拆不可的危旧房屋,由市、区危改部门作为项目业主,通过招投标组织有资质的拆迁单位实施统一拆迁,按危改拆迁补偿安置办法进行统一安置,拆平地块作为政府土地储备,按照规划的要求需要进行开发建设的,按有关规定进入土地有形市场,由市国土部门结合市场的情况,通过招标、拍卖方式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项目的开发建设享受危改优惠政策;需要改变土地用途,进行城市道路、广场、公园、绿地等公共设施建设的,由有关部门组织建设。

2、建立危改专项资金。危旧房改造工作属于政府行为,是政府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建立我市危改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一是保留从经管房租金提取一定比例(每年4000-5000万元)用于危改的原渠道不变,二是全市每年的城市建设资金切块,三是危改地块拍卖收益,四是危改安置小区的销售收益。危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和封闭运作模式,专项用于全市危旧房屋的修缮、整饰、改造、拆迁、安置和危改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根据市危改部门的初步匡算,目前我市现存的26万平方米危房,按照危房面积占需改造总面积1/3算,总拆迁量为78万平方米,以平均每平方米拆迁安置成本4000元计,理论上共需投入拆迁资金31.2亿元,按5年完成每年需6.24亿元。建议市政府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在城市建设资金中拨出5亿元作为危改专项资金的启动资金,以后每年由市危改工作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根据当年的改造计划以及上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危改地块招标拍卖收益情况和危改安置小区销售收益情况,研究确定城市建设资金切块部分的具体数额。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7

一、市城乡规划局“三旧”改造项目申报审批流程和材料

(一)办理建设用地规划条件

申报材料:

1.申办函

2.已批准的“三旧”改造计划文件

3.土地使用权属证明(包括由产权部门确认产权范围的北京坐标系宗地图)

4.最新测制的1:500或1:1000坐标系电子地形图

审批流程(15工作日):

规划局办文办事窗口收件——建设用地科根据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拟出用地规划条件和用地红线图——局分管领导审批——建设用地科出具用地规划条件和用地红线图——规划局办文办事窗口发件。

(二)办理历史用地完善手续规划审查

申报材料:

1.申办函

2.已批准的“三旧”改造计划文件或“三旧”改造项目确认文件

3.产权部门确认产权范围的北京坐标系宗地图

4.最新测制的1:500或1:1000坐标系电子地形图

审批流程(15工作日):

规划局办文办事窗口收件——建设用地科会城镇科等相关科室根据“三旧”专项规划单元规划或城市近期规划拟出规划审查意见——局业务会审查——局分管领导审批——建设用地科出具历史用地完善手续规划审查意见——规划局办文办事窗口发件。

(三)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申报材料:

1.申办函

2.《市城乡规划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事项申请表》

3.已批准的“三旧”改造方案

4.土地使用权证(包括由产权部门确认产权范围的北京坐标系宗地图)

5.最新测制的1:500或1:1000坐标系电子地形图

审批流程(10工作日):

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收件——建设用地科对申请事项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另计)——建设用地科核实用地规划条件和用地红线图——局分管领导审批——建设用地科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发件。

(四)办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

申报材料:

1.《市城乡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事项申请表》

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含用地红线图和审批表)

3.已批准的“三旧”改造方案,“三旧”改造方案的批准文件(市、区政府文件)

4.《建设用地批准书》及土地使用证等产权资料(涉及超容兼容的,须提供国土部门批准文件)

5.具有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重要地段与高层建筑须提交透视图或建筑模型)一式三份及电子文件一份

6.建筑面积明细表或工程预算书。

审批流程(10工作日):

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收件——建设工程科在受理人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申请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有关申请事项公示七日征询意见(意见分歧较大的,应当依法组织听证)建设工程科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对重要的建设工程的建筑设计方案须组织专家评审——局分管领导审批——批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局窗口发件

(五)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报材料:

1.《市城乡规划局规划许可事项申请表》

2.人防、文物、安全等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生产性工业项目不需要此项材料)

3.本年度投资计划

4.具有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设计的建施图(规定应设置景观照明的项目须提交景观照明设计图纸)一式三分及电子文件一份

5.房地产项目须提交具备相应资质测绘单位计算的《房地产面积测绘报告书》

审批流程(8工作日):

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收件——建设工程管理科对建设方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分管局长审批——建设单位交纳有关费用(城市基础设施费,依据国土部门代建金评估结果函收取代建金)——建设工程管理科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行政服务中心规划窗口发件

二、市国土资源局“三旧”改造项目报建程序和申请材料清单

(一)集体建设用地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

申请单位向区(县)国土部门提交的申请材料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法人代表身份证、授权委托书、被委托人身份证等;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2/3以上成员表决同意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的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证明书,街道或镇政府加具意见;

3.权属证明;

4.该建设用地来源合法的证明材料;

5.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申请用地符合“三旧”改造规划及市、区(县)政府或“三旧”办出具的已纳入年度实施计划的相关材料;

6.市、区(县)政府的批准改造方案文件;

7.具有资质的测绘机构出具的勘测定界报告及勘测定界图;

8.应提交的其它材料。

提交复印件的,原件较对后退还,校对人在复印件上签名。

办理流程

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区(县)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申请;

2.区(县)国土资源部门进行内部会审,审查符合条件后拟文请示区(县)人民政府同意,上报市国土资源局;

3.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内部会审,经请示市人民政府同意后,拟文上报省国土资源厅;

4.省国土资源厅经报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批复市人民政府;

5.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市人民政府的批示,发文通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地块已改变为国有建设用地,并抄送所在区(县)人民政府及所在国土资源部门。

(二)“三旧”改造项目国有建设用地协议出让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

1.土地协议出让申请书;

2.土地权属人身份证明或法人资格证明(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3.授权委托书;

4.被委托人身份证明;

5.《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权属来源有效证件及地上物产权证明(市场主体收购改造的需提交收购协议、付款凭证、土地证及地上物交易证明,提交被收购人对改造项目没有异议的声明材料;集体土地改变为国有的需提交相关批文;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需提交同意完善历史用地手续批文);

6.规划部门出具的改造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其中1份原件)和用地红线图(6份原件);

7.“三旧”改造年度计划批复文件;

8.改造方案的批准文件及改造方案;

9.改造方案批准文件中,对工业项目未明确宗地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非工业项目未明确宗地开发投资总额的,用地单位对项目投资额的承诺;

10.属商品房项目的改造方案批准文件中,未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求的,应提交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

11.属商品房项目的改造方案批准文件中,未明确公租房配建要求的,应提交房管部门出具的相关文件;

12.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当提交的其它相关材料。

办理流程

向国土部门提出申请——受理——审查——组织地价评估——核定补交地价款金额——拟订协议出让方案——出让方案报政府批准——登录土地监测监管网制作出让合同,与申请人签订出让合同,缴纳补交地价款及契税,发放土地出让合同——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国土资源门户网站公布出让结果。

(三)“三旧”改造项目涉及补交地价款

申请人提交的资料

1.申请书;

2.土地权属人身份证明或法人资格证明(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3.授权委托书;

4.被委托人身份证明;

5.《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权属来源有效证件及地上物产权证明,其中对于收购或合作改造的,要提交被收购人或合作各方对改造项目没有异议的声明材料;

6.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改造地块规划设计条件(其中1份原件)和用地红线图(原件6份);

7.“三旧”改造年度计划批复文件;

8.改造方案的批准文件和改造方案;

9.属商品房项目的改造方案批准文件中,未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求的,应提供城乡规划部门的相关文件;

10.属商品房项目的改造方案批准文件中,未明确公租房配建要求的,应提供房管部门的相关文件;

11.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办理流程:

用地单位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和用地红线图——用地单位向国土资源部门提出补交地价款的申请——组织地价评估——拟订补交地价款方案——补交地价款方案报政府批准——拟用地批准文件报批——缴纳补交地价款及契税——发放用地批准文件。

(四)“三旧”改造项目申请完善历史用地手续

用地单位向区(县)“三旧”办提交的申请材料

1.用地单位关于审批“三旧”改造方案的请示及改造方案;

2.原取得用地相关材料,包括补偿协议、补偿兑现凭证等;

3.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改造地块地籍调查意见;

4.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按用地行为发生时土地管理法律政策落实处理(处罚)凭证;

5.属旧村庄改造的,改造方案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或成员代表大会2/3以上成员表决同意的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证明书,街道或镇政府加具意见;

6.属完善征收手续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或成员代表大会2/3以上成员表决同意完善征收手续的会议记录和会议决议,街道或镇政府加具意见;

7.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三旧”改造地块图斑统计表(打印改造地块当页即可,并在序号前打√);

8.用地单位对“三旧”改造方案实施完成时间作出的承诺书;

9.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申请用地规划初步意见;

10.区(县)政府出具的关于改造项目列入年度实施计划文件或“三旧”改造项目确认文件;

属完善征收手续还要提交以下材料:

1.城乡规划部门出具的申请用地纳入“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的相关材料;

2.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三旧”改造宗地档案情况表(附上改造地块当页即可,并在序号前打√);

3.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需完善征收手续土地的权属证明;

4.具有资质测绘机构出具的勘测定界报告和勘测定界图;

5.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1:10000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

6.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7.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土地规划光盘;

8.用地行为发生在年5月1日后的,还需提交听证材料;

9.需提交的其它材料。

办理流程

1.列入年度计划或区(县)政府确认“三旧”改造项目;

2.向区(县)国土资源部门申请地籍调查、确认用地行为发生时间,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落实处理(处罚);

3.向城乡规划部门申请出具用地的规划初步意见;

4.用地单位备齐相关资料,完成编制改造方案后向区县“三旧”办公室申报;

5.区(县)“三旧”办受理后组织公示(7个工作日内完成);

6.区(县)“三旧”办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审查后出具审核意见,以区(县)政府名义报市政府(由市“三旧”办牵头审核);

7.市“三旧”办组织市规划、国土、发改、房产、监察、财政等有关部门审查,出具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其中,需完善征收手续的,由市“三旧”办上报市政府审查后,报省政府审批;

8.申请完善历史用地手续的“三旧”改造方案经批准后,凭改造方案及改造方案批准文件等资料向国土、规划、发改、环保、住建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若编制改造方案使用的是用地规划初步意见,则应先向规划部门申请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和用地红线图,然后再凭改造方案及改造方案批准文件等资料向国土、发改、环保、住建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9.用地单位实施改造;

10.改造完成后给予办理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

三、市发改局“三旧”改造项目报建程序和申请材料清单

(一)根据国家、省的规定,“三旧”改造项目按其申请投资项目类别办理审批或核准或备案。

1.属核准项目,按《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19号)、《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6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47号)和《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府〔〕119号)、《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府〔〕121号)等规定办理。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交项目核准申请函及招标申请表(均加盖公章一式2份)并附送以下文件:

(1)由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

(2)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3)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4)节能评估文件(由具备相应资质节能评估单位编制)及评审意见(委托评审)或节能登记表(一式3份);

(5)建设项目资本金落实情况和其他资金筹措证明资料;

(6)项目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代码证书(复印件);

(7)属区、县项目由区、县发改部门出具项目核准的初审意见;涉及行业管理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

(8)涉及资质管理的应提供相关资质证书;办公用房项目应提供单位人员编制情况。

(9)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2.属备案项目,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投资〔〕2656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47号)和《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办法》(府〔〕120号)等规定办理。项目申报单位提交项目备案申请函(主要介绍项目单位概况及项目建设的理由和依据;项目建设规模、建设面积、主要产品及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方案及资本金情况;项目节能减排措施;项目招标事项及实施期限等)并附送以下文件:

(1)业主单位如实填报《省企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加盖公章;

(2)节能评估文件(由具备相应资质节能评估单位编制)及评审意见(委托评审)或节能登记表(一式3份);

(3)建设项目资本金落实情况和其他资金筹措证明资料;

(4)项目申报单位的营业执照或代码证书(复印件);

(5)项目如已通过招拍挂取得建设用地的应提交用地证明及规划意见;

(6)属区、县项目由区、县发改部门加具项目意见;涉及行业管理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意见;

(7)涉及资质管理的应提供相关资质证书;

(8)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

(二)属外商投资项目,按《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第22号令)、《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年修订)》、国家六部委《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171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第6号)、《国务院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47号)等规定办理。项目申报单位提交项目核准申请函及招标申请表(加盖公章一式2份)并附送以下文件:

1.按国家发改委(发改投资〔〕1169号)要求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

2.中外投资各方的企业注册证(营业执照)、商务登记证及经审计的最新企业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开户银行出具的资金信用证明;

3.投资意向书,增资、购并项目的公司董事会决议;

4.银行出具的融资意向书;

5.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市规划意见;

6.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意见;

7.节能评估文件(由具备相应资质节能评估单位编制)及评审意见(委托评审)或节能登记表(一式3份);

8.建设项目资本金落实情况,以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出资的,需由有关主管部门出具的确认文件;

9.项目申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

10.法律、法规规定应提交的其他文件。涉及行业资质管理的,应提供相关资质证书。

(三)属“三旧”改造的房地产项目采用核准制,按照省政府《关于印发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的通知》(府〔〕119号)和《关于印发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年本)的通知》(府〔〕121号)第九条的规定,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及以上报省发改委核准,50万平方米以下由市发改局核准,南澳县发改局核准所属10万平方米以下房地产项目。各区房地产项目由各区发改部门初审后上报市发改局核准。

(四)加快“三旧”改造项目的审批服务。

鉴于“三旧”改造项目建设的时限性和特殊性,如在某一或若干项前置审批事项(规划、用地、环评等)滞后的情况下,可先由相关事项的审批部门出具同意项目的“路条”,采用并联审批方式先予立项,相关部门同时相应加快进行事项的审批,审批后即补送市发改局,但各前置审批事项手续最迟必须在申报列入年度投资计划前完成。

四、市环保局“三旧”改造项目报建程序和申请材料清单

(一)办理环评文件审批应提交的材料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市“三旧”改造计划及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三旧”改造方案;

2.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报告书项目需提供环评审批申请报告及报告书纸质文件(盖齐印鉴)3份及电子版;编制报告表或填报登记表项目需提供纸质文件(盖齐印鉴)6份及电子版。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需委托具相应环评资质的单位承担,并通过专家评审;登记表由建设单位填写,也可委托具环评资质单位代为填写;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纸质3份(盖齐印鉴)及电子版。

表格(表格可从市环保局网站下载)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试行)》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二)环评文件审批流程

建设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需准备材料清单》要求准备资料,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西厅市环保局窗口提交环评文件审批申请——市环保局窗口人员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开具受理回执,不符合要求的,一次性告知理由或需补充材料——市环保局规划环评科组织对建设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内容审查,组织现场勘察,核实情况——市环保局根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对符合要求的批准通过,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通过,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报告书、报告表承诺审批时限10个工作日,登记表审批当场办结,承诺审批时限不包括10个工作日的公示期)——建设单位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三楼西厅市环保局窗口领取批复文件。

五、市住建局“三旧”改造项目报建程序和申请材料清单

(一)勘察设计招标资料备案

如在发改部门发出的项目招标核准意见中,勘察设计核准为采用招标方式,则项目勘察设计原则上应按工程建设项目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文件备案登记程序如下:

1.申报人填报《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登记表》一式一份,并提交以下材料:

(1)备案申请报告;

(2)项目立项及招标核准文件(发改部门)、建设用地手续(国土部门)、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部门);

(3)招标工作计划;

(4)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

(5)资格预审文件(如为资格预审则需提供);

(6)招标文件;

(7)招标委托合同;

(8)进资格单项备案文件(如为外地机构需提供)。

2.办理流程

经审核符合条件要求的,由市住建局勘察设计管理科给予备案,发给《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备案文件收讫回执》。

3.办理性质:备案

4.办理时限:5个工作日。

5.办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八部委2号令)、《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

6.收费标准和依据:无

(二)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

1.如属下列范围的大中型“三旧”改造项目,应进行初步设计审查:

(1)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大中型建设工程。

(2)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家融资的大中型建设工程。

(3)使用国际组织或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大中型建设工程。

2.办理需提交材料:

(1)申请书(一式一份,需加盖公章)。

(2)市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一式一份,可在建设网下载,需加盖公章)。

(3)有关部门批准文件(提供复印件一式两份,原件校核后退还)。主要包括:

①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发改部门);

②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有关规划设计要点的批准文件(规划部门);

③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国土部门);

④环保、消防、人防、安全生产、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的批准文件,涉及航空管制、地铁、风景名胜、航道通航等方面的,须提供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

(4)技术文件。主要包括:

①拟建设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份);

②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一份,按国家相关规定提供);

③工程初步设计文件(按国家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有关“初步设计”要求提供,包括工程概算书)。

(5)其他资料(提供复印件一式两份,原件校核后退还):

①由外地勘察设计企业承接工程勘察设计的,须提供由市住建局核发的《关于同意工程勘察设计备案登记的通知》;

②项目勘察设计按规定需要招投标的,还需提供中标通知书。

3.办理程序

(1)工程建设项目申报人备齐材料送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市级项目还需到市并联审批专门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接收申报材料,出具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2)市住建局组织专家及有关职能部门召开审查会,形成审查意见。

(3)在设计单位对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作出是否采纳的书面意见后,市住建局作出书面批复。

(4)申报人持申请材料接收凭证,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窗口领取项目初步设计批复。

4.办理时限

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批复(不包括专家技术审查的时间)。

5.办理依据

(1)《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93号令);

(2)《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4号);

(3)关于印发《省建设厅大中型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设字〔〕24号)。

6.收费标准和依据:无

(三)建设工程施工交易备案

1.提交材料:

(1)《市建设工程施工交易备案表》(一式三份,须在建设网“建设工程施工交易备案表在线打印系统”填写打印);

(2)发改部门的工程项目立项计划审批文件;

(3)发改部门的工程招标核准函;

(4)国土部门的《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土地权属证明文件(属“三旧”改造项目的,提供改造方案批准文件);

(5)规划部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及其审批表;

(6)消防部门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意见书、或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答复文件或《建设工程基本情况表》;

(7)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合格书和建设工程勘察成果报告审查合格书;

(8)规划部门的建筑规划红线图;

(9)银行出具的资金到位情况证明;

(10)《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机关、事业单位法人《组织机构代码证》;

(11)属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应出具其套型面积符合政府有关规定的证明文件,并提供《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

(12)工程项目直接发包的,还应提供下列资料:

①承接施工任务的施工企业资质证书副本,属外来施工企业的,须提供《市外来建筑业企业单项备案证明》;

②承接监理业务的监理单位资质证书副本,属外来监理企业的,须提供《市外来监理企业承担监理业务单项注册登记表》;

(13)《市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登记表》(仅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工程项目)。

上述资料原件和复印件各一套,原件经验核后退回。

2.办理程序

申报人备齐资料,到市住建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市财政大楼1楼)办理建设工程施工交易备案手续——由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审核资料。经审查,对资料齐全的项目,签发备案表及建设工程施工准备通知书。

3.办理时限:即到即办。

(四)建筑业企业资质(含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资质)核准

1.办理内容

(1)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

(2)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

(3)劳务分包序列资质;

(4)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

第(1)、(2)项中,不含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监管的企业及其下属一层级的企业的施工总承包三级资质,以及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的三级资质。

2.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3)《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4)《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59号);

(5)《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建设部、商务部令第113号)、《〈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建设部、商务部令第121号)、《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实施意见》(建市〔〕241号);

(6)《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82号);

(7)《关于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城〔〕250号)

3.申办条件:

(1)已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3)符合《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建建〔〕82号)中相应专业、注册资本、净资产、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的等级标准要求;

(4)符合《关于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建城〔〕250号)中有关资质标准的要求。

4.提交资料:

(1)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劳务分包序列资质的,需提供《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含电子文档)及相应附件资料,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装订:

①综合资料(第一册):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3)企业章程;

4)企业近三年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

5)企业经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表;

6)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7)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负责人代表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8)如有设备、厂房等要求的,应提供设备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以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9)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劳务分包企业、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预拌商品混凝土等企业可不提供);

10)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的,须先取得市对外贸易经济行政管理部门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

其中,首次申请资质的企业,不需提供上述2、4、5、9的材料,但应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文件。

②人员资料(第二册):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证书;

2)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养老保险凭证;

3)部分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还应提供相应证书及反映专业的证明材料;

4)劳务分包企业应提供标准要求的人员岗位证书、身份证明。

③对企业申请改制、分立、合并需重新核定资质的,除需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应提供下列资料(列入第一册综合材料):

1)企业改制、分立、合并方案(包括新企业与原企业资产、人员、工程业绩的分割情况);

2)企业改制、分立、合并的批准文件或股东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3)企业改制、分立应提供改制、分立前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

4)企业合并应提供合并前各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及最新合并报表;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2)企业申请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①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4份)及相应的电子文档。

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③企业章程。

④企业验资报告。

⑤固定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或经房管部门备案的租赁合同(复印件)。

⑥企业负责人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文件和任职文件。

⑦工程、经济、会计专业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有效的劳动合同及养老保险凭证(复印件)。

⑧4名以上安装、维修作业人员的燃气行业《职业技能岗位证书》、身份证明、有效的劳动合同及养老保险凭证(复印件)。

⑨相关制度、标准和规程,包括:

1)安装维修质量保障体系(企业组织架构、职责);

2)员工的培训制度;

3)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验收制度;

4)燃气燃烧器具安装检修操作规程;

5)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6)安装维修服务承诺文件;

7)客户服务制度和服务标准;

8)公开的安装、报修、维修、抢修等工作流程及服务电话;

9)24小时值班制度。

⑩与燃气燃烧器具生产厂家签定的《安装、维修委托书》。

⑾抢修、维修服务通讯工具、专用车辆、冲击钻、套丝机、切割机、弯管机、燃气检漏仪、泄漏浓度报警器、能直接检测燃气压力、流量,水压、水量、温度等主要检修、调试指标的专用仪器等设备的购买发票(复印件)或其他资产所有证明文件。

5.资料要求: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及电子文档,附件资料一套。

(2)资质受理机关负责核对企业提供的资料原件(原市直企业增项资质的,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负责核对,原各区县属下企业申请资质的,由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对,新成立企业首次申请资质的,由企业注册地所在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对),原件由企业保存。资质许可机关正式受理后,所有资料一律不得更换、修改、退还。

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有质疑的,企业应当提供相关资料原件,必要时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

(3)附件资料应按“综合资料、人员资料、工程业绩资料”的顺序排列装订,规格为a4(210×297mm)型纸,并有标明页码的总目录及申请说明,建议采用软封面封底,逐页编写页码。

企业申报的资料必须使用中文,资料原文是其它文字的,须同时附中文译本并翻译准确。

(4)申请资料必须数据齐全、填表规范、印鉴齐全、字迹清晰,复印件必须清晰、可辨。

6.办理程序

申报人备齐材料送市行政服务中心住建局办事窗口(市财政大楼1楼),由窗口工作人员接收申报材料,由窗口给予出具申请材料接收凭证——市住建局依照《建筑业企业资质核准流程》审核——经审查,符合符合建筑业资质管理规定的,颁发行政许可决定书和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不符合规定的,发给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7.办理时限

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三级资质、专业承包序列三级资质和劳务分包序列资质40个工作日,由建筑市场监管科负责审核;申请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10个工作日,由法制与综合管理科负责审核;公示时间10个工作日。

8.收费标准和依据:无

(五)建筑工程施工许可

1.提交材料:

(1)已盖齐印鉴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申请表》(表格可在建设网下载,一式四份);

(2)工程项目已办理建设工程施工交易备案手续的《市建设工程施工交易备案表》一份;

(3)规划部门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已签订的《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副本各一份;

(5)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6)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执业证书(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及《市建设工程注册建造师执业登记手册》、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B证和任项目总监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执业证书及《市建设工程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执业登记手册》;

(7)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手续凭证;

(8)安监站签发的《建设工程施工前期安全措施登记表》;

(9)“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用费”、“劳保费”的缴费凭证;已签订《建设工程竣工档案报送责任书》;

(10)环保部门出具的噪声许可证件;

(11)属应招标工程的,提交中标通知书;

(12)属外来企业的,还应提交向市住建局办理的进备案文件;

(13)按规定需要办理白蚁防治手续的,还应出示白蚁防治合同;

(14)由社保经办机构出具的建设单位符合社会保险要求的书面证明材料;

(15)依法应招标的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应提交《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价备案表》;

(16)房地产管理部门出具的项目有关廉租住房证明文件。

上述资料除第1项外,其他均须同时报送复印件,原件验核后退还。

2.办理程序

申报人备齐材料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并联审批专门窗口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手续——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并联审批专门窗口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窗口工作人员移交申报材料,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窗口给予出具材料接收凭证——经审查,材料齐全的,发给《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15个工作日;现承诺时限5个工作日。

4.收费标准和依据:无

(六)房地产开发企业三级及三级以下资质核准

1.办理内容

(1)新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核准。

(2)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资质核准。

(3)房地产开发企业三级资质核准。

(4)外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房地产项目公司暂定资质核准。

2.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

(2)《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

(3)《省房地产开发经营条例》(年9月22日修订);

(4)《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

(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外资〔〕1773号);

(6)《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字〔〕161号);

(7)《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通知》(国发〔〕13号);

(8)《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171号);

(9)《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字〔〕192号);

(10)《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督的通知》(商资函〔〕50号);

(11)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贯彻〈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建房字〔〕61号)。

3.申办条件

(1)申请新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核准。

申报人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正)第三十条、《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第五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第五条、第八条以及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贯彻〈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建房字〔〕61号)第二条规定的条件。

(2)申请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或三级)资质核准。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符合《省房地产开发经营条例》(年9月22日修订)第八条、第十条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第五条规定的条件。

(3)申请外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房地产项目公司暂定企业资质核准。

申报人应符合《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48号)第五条、第六条、《省房地产开发经营条例》(年9月22日修订)第八条、第十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第五条、第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外商投资项目管理的通知》(发改外资〔〕1773号)第一条、《关于外商投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房字〔〕161号)第二条、第三条、《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的通知》(国发〔〕13号)、《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建住房〔〕171号)第一条、《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商资字〔〕192号)第三条、《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规范外商直接投资房地产业审批和监督的通知》(商资函〔〕50号)第二条以及省建设厅《转发建设部关于贯彻〈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全面清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建房字〔〕61号)第二条规定的条件。

4.提交材料

(1)新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核准

①新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核准

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申请表》(市直企业一式二份,区属企业一式三份,可在建设网下载);

2)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的申请报告(一式二份,一份随材料装订,一份单独放置;申报人为区属企业的,还应出具区住建局的初审意见);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4)公司章程;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100万元以上);

6)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任职文件;

7)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人员5人以上(其中建筑或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1人以上;有职称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和1人以上专业统计人员的职称证书(各类职称证书管理人员不得与其他企业重复使用)、聘书、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交纳凭证、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8)企业的工程、经营、财务、统计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9)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权属证明,属“三旧”改造项目的则报送纳入“三旧”改造计划批准文件;

以上2)至9)项均须同时报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原件验核(市直企业由市住建局办事窗口加盖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区属企业的,则应加盖区住建局的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市住建局办事窗口不再校对原件)后退回。并按2)至9)的顺序采用a4纸装订成册,软封面封底,标明页码的目录,逐页编写页码。第1)项和第2)项中的一份申请报告单独放置。

②暂定资质企业申请变更企业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

1)企业申请变更资质证书内容的报告(区属企业的,还应出具区住建局的初审意见);

2)经工商部门核准变更的工商营业执照,核准变更登记通知书;经济性质为股份制或有限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须报送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变更事项的决定或章程及章程修正案;属变更企业注册资本的需另提交资金验资报告;属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需另提交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或企业主管部门的法定代表人任命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报送复印件,原件验核后退回;区属企业,则应加盖区住建局的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

3)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定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

(2)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或三级)资质核准。

①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或三级)资质核准。

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申请表》(市直企业一式二份,区属企业一式三份,可在建设网下载);

2)申请人申请核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四级(或三级)资质的报告(一式二份,一份随材料装订,一份单独放置;申报人为区属企业的,还应出具区住建局的初审意见);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复印件;

4)工商营业执照副本;

5)公司章程;

6)上年度财务报表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100万元以上(申请三级资质应800万元以上);

7)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及任职文件;

8)工程技术人员:

申请四级资质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人员5人以上(其中建筑或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达到1人以上;有职称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和1人以上专业统计人员的职称证书(各类职称证书管理人员不得与其他企业重复使用)、聘书、经劳动部门签证的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交纳凭证、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申请三级资质的: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人员10人以上,(其中建筑或结构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管理人员不少于5人;专职会计人员2名以上;工程技术、财务等业务负责人应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统计等负责人具有相应专业初级以上职称)和1人以上统计初级职称以上人员的职称证书(各类职称证书管理人员不得与其他企业重复使用)、聘书、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交纳凭证、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9)企业的工程、经营、财务、统计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10)近1年或2年(申请三级资质为近3年)来房地产开发统计年报基层表(加盖统计主管部门公章);

11)房地产开发企业近1年或2年(申请三级资质为近3年)来开发经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有关证明材料:

Ⅰ、已竣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计划批准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及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Ⅱ、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应出具投资计划批准(备案)文件、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等文件,并附项目进度说明;

12)《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及《房地产开发项目手册》的样本和执行情况报告;

13)待开发商品房用地有关证明材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土地出让合同或者土地转让合同;属“三旧”改造项目的则应报送“三旧”改造方案批准文件)。

以上2)至13)项均须同时报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原件验核(市直企业由市住建局办事窗口加盖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区属企业的,则应加盖区住建局的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市住建局办事窗口不再校对原件)后退回。并按2)至13)的顺序采用a4纸装订成册,软封面封底,标明页码的目录,逐页编写页码。第1)项和第2)项中一份申请报告单独放置。

②已定级企业申请变更企业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

1)企业申请变更资质证书内容的报告(区属企业的,还应出具区住建局的初审意见);

2)经工商部门核准变更的工商营业执照,核准变更登记通知书(外商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报送经外经贸局批准变更事项的文件);经济性质为股份制或有限责任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须报送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变更事项的决定或章程及章程修正案;属变更企业注册资本的需另提交资金验资报告;属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需另提交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或企业主管部门的法定代表人任命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报送复印件,原件验核后退回;区属企业的,则应加盖区住建局的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

(3)外资(外商独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房地产项目公司暂定资质核准。

①外资房地产项目公司暂定资质核准。

1)《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申请表》(市直企业一式二份,区属企业一式三份,可在建设网下载);

2)申办外商房地产项目公司资质的申请报告(一式二份,一份随材料装定,一份单独放置;区属企业的,申报人还应出具区住建局的初审意见);

3)企业工商营业执照;

4)公司章程;

5)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和身份证明;

6)发改部门关于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文件;

7)外经贸部门同意成立公司的批准文件,(或同意新增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以及从事新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的批准文件);

8)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境外企业有关资料;经外经贸部门批准的新公司章程;属中外合资、合作的房地产项目公司还应报送内资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经外经贸部门批准的合作企业合同和新公司章程;

9)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属从事新的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的,还应出具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司前一个开发项目进行审计的资产负债表);

10)建筑、结构、财务、房地产及有关经济类人员5人以上(其中建筑或结构专业技术人员中级职称1人以上;有职称证书的专职会计人员不少于2人)和1人以上专业统计人员的职称证书(各类职称证书管理人员不得与其他企业重复使用)、聘书、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或社会保险交纳凭证、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11)企业的工程、经营、财务、统计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12)国有土地使用证或土地权属证明;属“三旧”改造项目的,则报送改造方案批准文件。

以上2)至12)项均须同时报送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原件验核(市直企业由市住建局办事窗口加盖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区属企业的,则应加盖区住建局的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市住建局办事窗口不再校对原件)后退回。并按2)至12)项的顺序采用a4纸装订成册,软封面封底,标明页码的目录,逐页编写页码。第1)项和第2)项中另一份申请报告单独放置。

②外资房地产企业变更企业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

1)企业申请变更资质证书内容的报告(区属企业的,还应出具区住建局的初审意见);

2)经工商部门核准变更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核准变更登记通知书;经外经贸局批准变更事项的文件;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变更事项的决定或章程及章程修正案;属变更企业注册资本的需另提交资金验资报告;属变更企业法定代表人需另提交企业董事会(或股东会)或企业主管部门的法定代表人任命书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报送复印件,原件验核后退回;区属企业的,则应加盖区住建局的原件验核章,并注明原件校核人)。

3)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

5.办理程序

申报人备齐材料送市行政服务中心市住建局办事窗口(市财政大楼1楼),由窗口工作人员接收申报材料,由窗口给予出具申请材料接收凭证——经审查,符合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在承诺的期限内办理核发《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不符合规定条件要求的,告知申报人不予办理的理由。

6.办理时限:10个工作日。

7.收费标准和依据:无

六、市房管局“三旧”改造项目报建程序和申请材料清单

(一)“三旧”改造项目办理配套廉租住项应提交的申请材料:

1.《XX“三旧”改造项目改造方案》;

2.《关于出具XX“三旧”改造项目规划条件的意见》(市城乡规划局);

3.《关于XX“三旧”改造项目改造方案的批复》(市人民政府);

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城乡规划局);

5.“三旧”改造项目改造主体向市房产管理局申请办理配套廉租住房的申请函。

(二)“三旧”改造项目办理配套廉租住房审批程序。

1.改造主体将“三旧”改造方案(方案应明确配套廉租住房的方式及比例)按规定上报且市“三旧”办受理后,在会有关部门进行审议时,由市房产管理局负责对改造方案中配套廉租住房方式及比例进行审议,并及时将审议意见报市“三旧”办。

2.“三旧”改造方案经审批同意后,市“三旧”办以市政府名义发文批复(明确廉租住房配套比例和方式)。

3.改造主体凭市政府批复文件以及市城乡规划局出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有关资料,向市房产管理局申请办理配套廉租住项。

4.市房产管理局按照府〔〕75号、府办〔〕

158号精神以及《市“三旧”改造中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流程,及时向改造主体出具配套廉租住房的意见(属在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的由改造主体与市房产管理局签订《廉租住房配套协议书》等事项;属认购廉租住房房源的,由市房产管理局按规定计核认购款并通知改造主体向我市“三旧”改造项目配套廉租住房房源认购款开户银行缴交)。

5.改造主体与市房产管理局签订《廉租住房配套协议书》或缴纳认购款后,市房产管理局出具相关证明。建设主管部门在颁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时,需查验市房产管理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8

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范围为南街、西街、环城西路及这些街道所辖的“U”字型区域,规划占地面积17.61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10.52万平方米,涉及房屋产权户853个,居住户1125户,人口3806人,房屋5849间。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旧城改造完成了房屋调查、《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招商工作,完成了733户拆迁任务,拆除面积达9.96万平方米;1-3标段的建设施工全面铺开,总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500万元,住宅楼及南街商用楼基础工程全部完成,有的已建到二层,旧城公建开始建设,与旧城改造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项目、西苑小区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纵观旧城改造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注重规划,指导改造。投资100万元编制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经过知名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反复论证,确立了以木塔为核心,以佛教文化和辽金文化为内涵,以塞北风情为特色,以开发保护并重、旅游商贸并举为目标的规划指导思想。二是让利于民,推进改造。结合*县实际,制定了“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安置补偿办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三是规范程序,依法改造。从规划的制定到房屋拆迁计划的确定,从公开招商到安置补偿等,各项工作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依法就是办法,推进了改造。四是创建和谐,合力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指导、思想疏导、惠民利民等实实在在的方法,形成“民呼我*、我召民动”和谐互动的改造工作势头,改造进展十分顺利。

一期改造工程完成后,将恢复建设两处标识性建筑,建成七个封闭住宅小区和五条特点不同的商业街区。届时,一个古韵新姿、旅居最宜、人居最优的塔乡家园将展现在人们面前。

*县*年旧城改造情况

去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发展战略,把旧城改造摆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顺乎民意,合乎民心。今年,旧城改造全面铺开,在短短的半年当中,阶段性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始终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现将我县旧城改造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县城是世界名塔——*县木塔所在地,人口10万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县城轮廓比较清楚,以新建路为界,南为新城,北为旧城,东西关以内都是旧城,面积1.5平方公里,有2800多个院落(包括单位和个人),3800多户居民。为了改变旧城衰落面貌,改善旧城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木塔周边环境,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办法全面改造旧城,通过改造,再现*州古城风貌,建成商贸旅游中心。

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范围为南街、西街、环城西路及这些街道所辖的“U”字型区域,总占地面积17.61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10.78万平方米,涉及产权户853户,居住户1125户,人口3806人,房屋5849间。总规划建筑面积18.88万平方米,其中商用6.08万平方米,住宅12.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旧城房屋调查,《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旧城一期工程前三个标段建设的招商,旧城改造重大事项决策和大量的拆迁工作,全面进入建设施工阶段,与旧城改造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项目、西苑小区建设紧密跟进。

二、主要措施

1、民呼我*,决策改造。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旧城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旧城居民吃水难、排水难、行路难,居民怨声载道,意见很大。旧城房屋破败不堪,与举世闻名的*县木塔形成极大的反差,给观光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改造旧城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县委、县政府决定顺*民意全面改造旧城。然而,旧城改造工作难度相当大,难就难在了县级财力弱,改造投入大;难就难在了涉及群众多,拆迁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县委、县政府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县委、县政府下决心通过开放式决策,破解改造难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在全县上下组织开展了“旧城改造大家谈”的大讨论活动,广泛而又集中地研究“怎么改”的问题。一个时期之内,县四大班子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旧城改造,各级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议论的中心话题是旧城改造,*县籍在外工作人员建言献策的重点是旧城改造,街头巷尾广大群众的热门话题是旧城改造。县委、县政府在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各阶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旧城改造必须切合*县实际,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创新投资体制,必须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旧城改造思路。二是围绕改造的重大课题,问计于民。规划、拆迁、建设是改造工作的三大课题。围绕这些课题,县委、县政府和旧城改造领导组在改造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工作环节上多次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专题研讨会、各界恳谈会,涉及旧城改造的专项会议都要请各界代表和群众代表直接参与议事,提高决策的参与面和透明度。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置补偿问题,县委、县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县级领导纷纷深入到户与群众促膝谈心,问计于群众,依法提出了一个让利于民的安置补偿办法的草案,草案形成后,又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发到了每一个被拆迁户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改造的积极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使决策切合实际,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可行的操作性和政策调动性。

2、规划先行,指导改造。规划是旧城改造的龙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州古城是全县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使规划更趋合理,体现科学性和前瞻性,去年,我们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结束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规划的历史。今年又委托编制了《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和旧城改造领导组先后组织县委政府班子成员和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老干部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等进行了20多次的征求意见和讨论,省建设厅组织了专家评审,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政府、专家和各界群众意见的有机融合,通过“三结合”的方法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多次反复,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地方特色。目前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架构基本形成。重点是在文化旅游定位上,突出以木塔为核心,以辽金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内涵,以塞北风情为特色;在规划布局上,突出木塔和净土寺两大文物周边环境治理,建设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和古城商贸区;在景点恢复上,突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旧城轮廓再现,逐步恢复古建遗址,形成游、吃、购、娱、住一体化的改造建设特色;在建筑风格上,既突出辽金建筑风格,又体现明清建筑风格,传承历史印迹;在建筑控制上,以木塔为基点,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在改造方法上,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先易后难,分步推进。

3、让利于民,推动改造。拆迁补偿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在拆迁安置补偿上,县委、县政府以依法公开、让利于民为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政府不与民争利,干部不”的口号和承诺。在补偿办法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广大被拆迁户的利益,通过公开的方法确立了“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安置补偿标准,这个补偿标准的最大特点是补偿的完全市场化和补偿价值的让利于民,不仅找到了一个破解拆迁难题的有效办法,而且具体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具体实施中,一是通过公开算帐的方法,让群众感到实惠。拆迁开始后,通过媒体回答了群众关心的拆迁问题,特别是利益对比问题。以一百平米的中等房屋计算,作价补偿每平方米500元左右,而拆一补一可达到900元左右,一套房屋多得的实惠达4万多元,补偿悬殊大,“拆一补一”群众得到的实惠多。二是三方丈量,补偿公开。这次拆迁由拆迁人、被拆迁人和仲裁人旧城改造领导组三方实地丈量,核准补偿面积,做到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维护了各方权益。三是结果公示,群众监督。对补偿面积的核准、安置用房的安排、房屋产权确权等将进行依法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由于政策惠民,补偿公开,广大被拆迁户积极配合,整个旧城拆迁改造进展十分顺利,第一期改造工程五个标段拆迁全面铺开,一、二、三标段拆迁全部完成,第四、五标段单位产权户和部分居民产权户拆迁也已完成,已完成拆迁面积9.96万平方米,涉及产权户733户,其中单位产权户45户,居民产权户688户。

4、市场运作,借力改造。招商建设是旧城改造的关键。能否招到资金实力强、资信程度高、开发业绩好的投资企业,不仅关系到整个改造的健康实施,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给投资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我们认真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开招商报名。通过同、朔地区及县内新闻媒体招商公告,公开报名条件,广泛吸引投资商;二是公开招商信息。通过新闻会的形式,公开旧城改造的整体规划、分区规划设计条件、规划建设指标、安置补偿指标、拆迁计划、补偿办法、管理办法、优惠办法等,资料、影像及效果图一并展示给开发商;三是公开招标。委托朔通招标有限公司依法进行招标,通过审核投标人资格,对符合条件的7家开发商,经过投标、开标、唱标、询标答辨、专家评标等环节,最终确定具有二级开发资质的大同宏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朔州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开发企业中标。此外,与旧城改造配套的西苑小区项目,占地面积40.78亩,通过国有存量土地收购整合,评估规划,公开拍卖,在底价596万元的基础上,经过14家18轮激烈竞争,最终以1550万元的竞标价成交,创出了我县存量土地拍卖的最高纪录。与县城改造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项目、污水处理项目都是通过公开招商的方式进行的,使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看到了县委县政府改造旧城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公开取得的效果。

5、规范程序,依法改造。旧城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法律性强,特别是拆迁改造最容易出问题。依法就是办法。为此,我们把依法办事和程序公开作为推进旧城改造的一项重要手段,依法促公开,公开保改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在改造工作启动前,旧城改造领导组将国家、省、市的一系列拆迁法规、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印制成册,发送有关部门和所有参与城改工作的同志,用法律法规武装头脑,指导改造。在大面积拆迁前,依照有关法规,做到了规划落实、拆迁计划落实、安置补偿资金落实、拆迁许可证照齐全、公告公示到位,程序全部公开。县里组织被拆迁户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总体动员,把《旧城改造管理办法》、《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补助办法》、《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建设质量规范、建设施工期限、居民回迁安置等全部交待给群众,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强化宣传,让群众吃透政策,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拆迁公示、投诉举报、监督检查等相关制度,在拆迁现场设立流动办公室,随时解答被拆迁人的疑问,接受处置群众的投诉和举报,及时化解矛盾。在规范开发商行为方面,我们坚持政府抓组织协调、营造环境、监督指导的工作,该开发商办理的相关手续、履行的相关程序严格按规定办理,绝不因为旧城改造是好事、开发商利润空间小而忽视程序,偏袒纵容,确保了整个改造工作的依法进行。

6、全民动员,合力改造。旧城改造开始后,从房屋调查到规划制定,从公开招商到拆迁安置,从四套班子领导到各部门领导,从党员干部到广大群众,层层抓改造,人人参与改造,呈现出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县四套班子领导不仅对各个阶段的决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且充当了旧城调查和房屋拆迁的主力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仅为旧城改造各个时期的工作建言献策,而且为规划制定和招商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策略和思路。特别是大面积拆迁工作开始之后,以四套班子领导牵头的拆迁工作组组织带领拆迁工作人员,广泛发动群众,发动各界力量,党员干部在做工作,老党员、老干部在献余热,群众之间、亲友之间在做工作,拆迁户之间互相做工作,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和顾大局舍小家的模范拆迁户。下岗女工王宝玉,仅靠出租几间门面房维持生活,可她在签订协议时未提任何要求,率先垂范,为被拆迁户做出了榜样。饭店经理虞三、水产店经理张大仁、旅店经理鲍六等,从全县大局出发,响*县委、政府号召,不仅自己签订了协议,而且帮助说服其他被拆迁户,虞三、鲍六还把自己的房腾出来作为拆迁工作组的办公室和食堂,为拆迁工作人员烧水做饭,真正体现了干群鱼水和谐关系。拆迁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对4户行动迟缓的拆迁户,县委、县政府组织拆迁工作人员、执法部门负责人、党员干部代表、群众代表、拆迁户代表,及时召开旧城拆迁听证会,通报拆迁情况,现场踏勘4户未拆迁户现状,许多老干部和群众现场查看,说服动员,在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思想工作下,这4户很快签订了协议。许多干部群众感慨地说:群众的力量大,依法的办法好。可以说,没有县委、县政府的决心,没有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的齐心协力,没有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一个月时间完成8万多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是难以办到的,创造和谐的拆迁局面也是无法实现的。

旧城改造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难事。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回顾总结前一阶段的旧城改造工作实际,我们深深感到领导重视是旧城改造的基础,让利于民是旧城改造的关键,依法公开是旧城改造的具体办法。这些实践和做法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引深,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顺*民意改造旧城

公开运作构建和谐

中共*县县委

*县人民政府

*县地处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端,全县辖3镇9乡321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其中城镇人口8万人,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县。县城内有举世闻名的*县木塔,与大同云岗石窟、浑源恒山悬空寺、佛教圣地五台山一起构成晋北佛教文化黄金旅游圈,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开放招商具有相当的优势。然而,因各种因素所致,几十年来旧城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极差,木塔周边低矮破旧的民房、泥泞不堪的道路与雄伟的木塔形成强烈反差,不仅影响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影响了全县的整体对外形象,进而程度不同地影响着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乃至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旧城改造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同心声。

面对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出发,审时度势,顺*民意,把旧城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旅游城市的重要突破口,创新思维,以人为本,将公开和依法贯穿于旧城改造的全过程,做到了“决策、规划、补偿、招商、程序”五公开,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真正使群众在改造中得到实惠,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推进了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民呼我*,决策公开。旧城改造是多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盼,也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研究和探索最多的一个问题。旧城改造工作难,难就难在了县级财力弱,改造投入大;难就难在了涉及群众多,拆迁难度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县委、县政府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们下决心通过开放式决策,破解改造难题。一是不失时机地在全县上下组织开展了“旧城改造大家谈”的大讨论活动,广泛而又集中地研究“怎么改”的问题。一个时期之内,县四大班子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旧城改造,各级干部包括离退休干部议论的中心话题是旧城改造,*县籍在外工作人员建言献策的重点是旧城改造,街头巷尾广大群众的热门话题是旧城改造。县委、县政府在广泛听取了各方面各阶层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旧城改造必须切合*县实际,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创新投资体制,必须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旧城改造思路。二是围绕改造的重大课题,问计于民。规划、拆迁、建设是改造工作的三大课题。围绕这些课题,县委、县政府和旧城改造领导组在改造的各个时期和各个工作环节上多次组织召开征求意见会、专题研讨会、各界恳谈会,涉及旧城改造的县级和专项会议都要请各界代表和群众代表直接参与议事,提高决策的参与面和透明度。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安置补偿问题,县委、县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县级领导纷纷深入到户与群众促膝谈心,问计于群众,依法提出了一个让利于民的安置补偿办法的草案,草案形成后,又以征求意见稿的形式发到了每一个被拆迁户中,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这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改造的积极性,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使决策切合实际,具有广泛的认同性、可行的操作性和政策调动性。

二、开门纳谏,规划公开。规划是旧城改造的龙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州古城是全县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了使规划更趋合理,体现科学性和前瞻性,去年,我们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结束了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规划的历史。今年又委托编制了《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和旧城改造领导组先后组织县委政府班子成员和四套班子有关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老干部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等进行了40多次的征求意见和讨论,省建设厅组织了专家评审,最大限度地做到了政府、专家和各界群众意见的有机融合,通过“三结合”的方法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多次反复,使规划更具指导性和地方特色。目前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架构基本形成。重点是在文化旅游定位上,突出以木塔为核心,以辽金文化和佛教文化为内涵,以塞北风情为特色;在规划布局上,突出木塔和净土寺两大文物周边环境治理,建设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和古城商贸区;在景点恢复上,突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旧城轮廓再现,逐步恢复古建遗址,形成游、吃、购、娱、住一体化的改造建设特色;在建筑风格上,既突出辽金建筑风格,又体现明清建筑风格,传承历史印迹;在建筑控制上,以木塔为基点,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在改造方法上,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先易后难,分步推进。规划确定后,我们将规划鸟瞰图、建筑效果图以大型广告的形式设立在旧城主要街道,让规划凝聚群众,让群众直观地看到改造远景,增强改造积极性。

三、让利于民,补偿公开。拆迁补偿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在拆迁安置补偿上,我们坚持依法公开、让利于民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政府不与民争利,干部不”的口号和承诺。在补偿办法的制定上,充分考虑广大被拆迁户的利益,通过公开的方法确立了“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安置补偿标准,这个补偿标准的最大特点是补偿的完全市场化和补偿价值的让利于民,不仅找到了一个破解拆迁难题的有效办法,而且具体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具体实施中,一是通过公开算帐的方法,让群众感到实惠。拆迁开始后,通过媒体回答了群众关心的拆迁问题,特别是利益对比问题。以一百平米的中等房屋计算,作价补偿每平方米500元左右,而拆一补一可达到900元左右,一套房屋多得的实惠达4万多元,补偿悬殊大,“拆一补一”群众得到的实惠多。二是三方丈量,补偿公开。这次拆迁由拆迁人、被拆迁人和仲裁人旧城改造领导组三方实地丈量,核准补偿面积,做到了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维护了各方权益。三是结果公示,群众监督。对补偿面积的核准、安置用房的安排、房屋产权确权等将进行依法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由于政策惠民、补偿公开,广大被拆迁户积极配合,整个旧城拆迁改造进展十分顺利,仅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期工程铺开的前三个标段的拆迁任务,没有出现一户强制拆迁的现象,共完成拆迁面积9.96万平方米,涉及产权户733户,其中单位产权户45户,居民产权户688户。

四、市场运作,招商公开。招商建设是旧城改造的关键。能否招到资金实力强、资信程度高、开发业绩好的投资企业,不仅关系到整个改造的健康实施,更重要的是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给投资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投资机制和投资环境,我们认真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公开招商报名。通过同、朔地区及县内新闻媒体招商公告,公开报名条件,广泛吸引投资商;二是公开招商信息。通过新闻会的形式,公开旧城改造的整体规划、分区规划设计条件、规划建设指标、安置补偿指标、拆迁计划、补偿办法、管理办法、优惠办法等,资料、影像及效果图一并展示给开发商;三是公开招标。我们委托朔通招标有限公司依法进行招标,通过审核投标人资格,对符合条件的7家开发商,经过投标、开标、唱标、询标答辨、专家评标等环节,最终确定具有二级开发资质的大同宏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朔州同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两家开发企业中标。此外,与旧城改造配套的西苑小区项目,占地面积40.78亩,通过国有存量土地收购整合,评估规划,公开拍卖,在底价596万元的基础上,经过14家18轮激烈竞争,最终以1550万元的竞标价成交,创出了我县存量土地拍卖的最高纪录。与县城改造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项目、污水处理项目都是通过公开招商的方式进行的,使干部群众在公开中看到了县委县政府改造旧城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公开取得的效果。

五、依法办事,程序公开。旧城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法律性强,特别是拆迁改造最容易出问题。依法就是办法。为此,我们把依法办事和程序公开作为推进旧城改造的一项重要手段,依法促公开,公开保改造,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在大面积拆迁前,依照有关法规,做到了规划落实、拆迁计划落实、安置补偿资金落实、拆迁许可证照齐全、公告公示到位,程序全部公开。县里组织被拆迁户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了总体动员,把《旧城改造管理办法》、《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补助办法》、《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建设质量规范、建设施工期限、居民回迁安置等全部交待给群众,并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强化宣传,让群众吃透政策,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拆迁公示、投诉举报、监督检查等相关制度,在拆迁现场设立流动办公室,随时解答被拆迁人的疑问,接受处置群众的投诉和举报,及时化解矛盾。在规范开发商行为方面,我们坚持政府抓组织协调、营造环境、监督指导的工作,该开发商办理的相关手续、履行的相关程序严格按规定办理,绝不因为旧城改造是好事、开发商利润空间小而忽视程序,偏袒纵容,确保了整个改造工作的依法进行。

旧城改造是一件大事好事,也是一件难事。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当中公开创造了和谐,公开推进了改造,难事并不难做。由此我们感到依法公开是各项工作的法宝,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武器,需要我们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引深实践,通过依法公开的办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县旧城改造房屋拆迁

中长期规划及*—2006年度计划

为了改变旧城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旅游名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对旧城全面改造,通过改造,再现*州古城风貌,建成商贸旅游中心。根据《*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县城总体规划》、《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结合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现就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和*—2006年度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一、旧城改造的迫切性及重要意义

*县旧城轮廓清楚,范围包括新建路以北,东西关以内。从历史上看,北魏时期、辽金时代和清末民初,县城旧城处于较为鼎盛的时期。建国后直到60年代,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机关、各类商店住户都在旧城驻地和经营。6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70年代,县城机关、企业向南扩展,逐渐形成了新城,人流、物流逐渐向新城集聚,旧城的原有功能逐渐消弱,城镇中心地位逐渐被新城取代。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旧城原有的基础设施薄弱,后续投入不足,经济富裕的住户大量外迁,使旧城基础设施、住户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目前看旧城的情况,基础设施几乎没有,街巷脏乱,房屋破败,与举世闻名的*县木塔形成极大的反差,群众意见很大,反响很强烈,给观光游客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去年以来,根据大量的调查,县委、县政府在“五大创业工程”中提出了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的奋斗目标,下决心对旧城进行改造,其基本思路是以规划为龙头,以惠民拆迁和开放式招商为措施,通过3—5年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把旧城面貌整体改造。旧城改造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尽快改变旧城衰落面貌,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尽快改善旧城人居环境,对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尽快整治和改善木塔周边环境,对于木塔申报世界遗产、壮大旅游产业有着重大意义。旧城改造是一项功在当今、惠泽子孙的宏伟工程,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旧城改造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

1、规划期限

确定为*年—2009年。

2、规划依据

①《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②《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

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纲要》。

④《*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⑤《*县县城总体规划》。

⑥《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

⑦《*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规划原则

①依法拆迁原则。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拆迁法规实施拆迁工作,加强拆迁管理,严格拆迁补偿与安置,公开、公平、公正实施拆迁。

②以人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拆迁改造的总体效益和单位、居民的个体利益。

③分期实施原则。坚持房屋拆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控制拆迁规模,做到拆一片、建一片、成一片。

④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要重点保护木塔和净土寺文物资源,保护传统风貌资源,对难于就地保护的实行异地保护,使保护与开发相得益彰。

⑤综合协调原则。房屋拆迁要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同时要和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4、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略述

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旧城改造的近期建设规划,是旧城房屋拆迁中长期规划的基本依据。旧城改造文化定位为以木塔为核心,以佛教文化和辽金文化为内涵,以塞北风情为特色,充分收集、挖掘、整理、策划和提高文化底蕴,恢复和建设*州古城。在规划布局上,东、西街以南建成古城商贸区,以北建成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同时突出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旧城轮廓的再现。在保护与开发上,突出木塔和净土寺两大文物周边环境整治,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将木塔周边拆空建设环塔公园,将净土寺周边拆空并与东北水沱沿整合恢复建设北方园林式寺庙群,同时注重保护传统民居,将西街和北街列为传统风貌区,对旧城传统民居进行整合,实行异地保护。在景点恢复上,近、中期恢复东城门、西城门、南城门、四牌楼,扩建和恢复佛宫寺、净土寺、觉醒寺、文庙、真武庙、关帝庙等三寺三庙,建设城墙遗址带状绿化公园。在建筑控制和建筑风格上,建筑控制以木塔为基点,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建筑风格传统风貌区建设“修旧如旧”的古代建筑,临街建筑仿古建风格,其它建筑要注重色彩、材料、造型等,与古建风格相协调。在改造方法上,采取突出重点、注重效益、先易后难、先开发的带动后开发的办法,分步推进。

5、旧城房屋拆迁分期规划

旧城范围东西长1500米,南北长650米,面积1.5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73万平方米,有2719个院落,3800多户居民,总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其中一类建筑面积占1%,二类建筑面积占25%,三类建筑面积占42%,危房建筑面积达32%。根据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旧城房屋调查结果,旧城房屋拆迁与旧城分期改造同步进行。

①*—2006年进行南街、西街、环城西路区域的改造,范围为南起新建路,北至北街50米处,南北长383米;东起白塔巷东25米处,西至环城西路东边线,东西长653米,不包括辽代街、新建路北侧临街建筑等,总占地面积16.34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9.58万平方米。

②2007—2009年进行木塔周边及北街区域的改造,范围包括大小仓巷、谭家巷、霍家巷、塔西街、魏家巷,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9.75万平方米。

三、*—2006年度房屋拆迁计划

1、房屋产权户基本情况

根据旧城调查结果,南街、西街、环城西路区域涉及产权户871个,其中单位产权户42个,居民产权户829户。产权户构成,年龄35岁以下的104户,36—55岁的407户,56岁以上的318户;户别,非农业户552户,农业户277户;院落类别,独院379户,伙院492户;另有住房的35户。产权户房屋用途,住宅672户,商用103户,商住96户;房屋类型,平房886户(间),楼房45户,瓦房227户;房屋结构,土木572户,砖木483户,砖混96户;房屋建筑年代,建国前413户,50年代32户,60年代66户,70年代147户,80年代149户,90年代279户,2000年以后89户。房屋总建筑面积9.58万平方米,其中正房6.21万平方米(含临街),下房3.37万平方米。

2、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补助实施办法

①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办法》、《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助与补偿标准暂行办法》,结合*县旧城改造实际,制定*县旧城改造拆迁补偿及安置补助办法。

②拆迁补偿的方式为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两种。货币补偿按市场评估价格作价补偿;房屋产权调换采取“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办法予以补偿。具体实施办法和补偿细则另行规定。

③房屋拆迁的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费按照《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助与补偿标准暂行办法》,结合“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安置标准另行确定。

3、房屋拆迁的组织实施

①实施房屋拆迁必须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建设局*依法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在拆迁范围内予以公告,同时依法公告拆迁范围内的限制,公示拆迁的相关情况。

②房屋拆迁必须在确立了拆迁与被拆迁法律关系后实施。

③房屋拆迁与开发改造相衔接,实行有计划的标段拆迁或分片拆迁,拆迁条件具备一块,拆迁一块。

④按照《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一期改造计划按五个标段进行拆迁,第一标段为南街东标段,范围包括规划的上南营小区和下南营小区,房屋拆迁面积2.65万平方米;第二标段为二道巷南标段,范围包括规划的田家园小区和头道巷小区,房屋拆迁面积2.0万平方米;第三标段为二道巷北标段,范围包括规划的牛市巷小区和郁家圪洞小区,房屋拆迁面积2.29万平方米;第四标段为文庙遗址标段,房屋拆迁面积0.54万平方米;第五标段为环城西路东标段,房屋拆迁面积2.10万平方米。

4、加强拆迁管理

①严格法定程序管理。县发展计划局要做好改造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建设局要做好涉及拆迁的建设项目规划工作,国土资源局要严格把好建设用地审批关,开发商要认真编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落实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建设局要依法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同时要加强拆迁过程中的执法监督工作。

②强化拆迁行为监督。要加强拆迁补偿与安置管理,加强拆迁人补偿资金监管,加强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备案工作,及时解决拆迁纠纷,规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各项行为。

③加强对拆迁工作的领导。旧城改造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拆迁工作是旧城改造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必须层层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要定期研究旧城拆迁工作,旧城改造领导组要全面抓好拆迁的各项具体工作,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现场管理,做到组织严密,程序到位,行为规范,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为旧城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县旧城改造管理办法

旧城改造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为了规范旧城改造的各项行为,保障各方面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和省建设、规划、拆迁、房地产经营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旧城改造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严格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确保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1、开发商必须具备或委托四级以上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规范开发。

2、房地产开发企业*将营业执照、企业资质、验资证明、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证书和聘用合同等资料在县建设局备案。

3、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据改造开发项目的性质、规模、开发期限、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城市规划设计条件、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等规范组织建设。

4、旧城改造开发项目*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并按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施。

5、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其开发建设的项目质量承担责任。

6、商品房销售价格或调整销售价格都必须报经县旧城改造领导组备案后实施。销售时,当事人双方签订销售合同,合同*载明商品房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价格、交付日期、保修期限、保修范围等条款,销售合同复印件报旧城改造领导组备案。

7、商品房预售必须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时,当事人双方签订书面合同,合同*载明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价格、交付日期、质量要求以及双方违约责任等。

8、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商品房,*接受县政府的宏观调控,以保证拆迁补偿安置用房的需要。

9、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10、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向购买人提供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

质量保证书*当注明工程质量等级、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单位等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商品房保修责任。

11、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提供必要的证件。

二、严格拆迁管理,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1、严格拆迁法定程序管理。开发商确定后,有关单位要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发展计划局分标段立项,国土资源局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建设局分标段办理规划手续,开发商按指定银行注入拆迁改造安置补偿资金,并及早制定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建设局依法办理房屋拆迁许可证并拆迁公告。按照法定要求*当公示的事项必须依法按程序公示。

2、明确与拆迁相关的行为管理。拆迁公告后,拆迁范围内,公安局暂停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国土资源局暂停发放土地使用证;建设局暂停办理建设用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施工许可证;房产管理所暂停登记发放房屋所有权证;工商局暂停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税务局暂停办理税务登记注册手续。

拆迁公告后,拆迁范围内,被拆迁的单位和居民产权人,不再允许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不再允许变更房屋和土地用途;不再允许确立新的房屋租赁关系等活动。

拆迁公告后,拆迁范围内,被拆迁的单位和居民产权人和房屋承租人要积极创造条件,寻找解决临时过渡周转房屋(租房期一年),力求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能自行安排妥当过渡周转房屋。

3、加强拆迁的法制管理。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要严格遵守国家、省拆迁法规和*县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补助办法,双方达不成协议的,当事人可向旧城改造领导组申请仲裁。拆迁补偿协议签定后,或拆迁人给予被拆迁人依法补偿安置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搬迁期限内拒绝搬迁的,拆迁人可以申请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也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

4、规范房屋拆迁的合同管理。旧城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当依法载明法规规定的事项,按照旧城改造领导组提供的旧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规范文本签定。拆迁当事人签定协议后,送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公证处各一份备案。

5、积极搞好拆迁现场服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核准拆迁补偿面积和签定拆迁协议中,旧城改造领导组要组织人员直接参与拆迁的现场鉴证和仲裁,为拆迁人和被拆迁人提供有效服务。

三、严格规划现场管理,确保开发改造符合修建性详细规划

1、依据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局要做好路网布局中心线的勘定,高程控制数据的测定,为街区控制提供依据。

2、依据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开发企业要严格执行分区规划设计条件。

3、各标段工程建设由建设局统一规划选址,测量放线,未经选址放线的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4、严格放线、复线、验线的现场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和资料归档制度,保证规划的强制性执行。

5、规划设计条件控制性指标的调整和变更,须经旧城改造领导组批准后实施。

四、严格建筑施工管理,确保开发建设按计划、高标准完成任务

1、建设施工实行封闭式管理,除规划现场监察、质量跟踪监察外,其它各项执法管理要在旧城改造领导组的组织下定期开展工作,未经领导组许可,有关职能部门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2、严格执行建设法定程序,未取得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不得开工。

3、开发企业组织施工,施工企业必须具备相*资质。

4、工程施工严格实行施工图纸审查、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质量终身负责等规范性制度。

5、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经理负责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层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6、施工企业*当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做好施工现场围栏、建筑材料堆放、用水用电、施工机械、建筑垃圾、噪音控制、粉尘废气污染、民工等各项管理工作。

五、其它

1、开发企业中标后,县人民政府与中标开发商签定开发协议,明确管理要求、补偿安置保障、投资商权益保障等事项。

2、旧城改造领导组要积极做好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供电、供水、供热、供天然气、通讯、闭路等配套性建设的协调组织工作,为开发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3、本办法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本办法由旧城改造领导组负责解释。

*县旧城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及安置补助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县旧城房屋拆迁改造建设的管理,规范旧城房屋拆迁行为,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旧城房屋拆迁工作合法有序进行,稳步快速推进,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条例》、《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办法》、《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助与补偿标准暂行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县旧城房屋拆迁改造建设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拆迁补偿实行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方式,被拆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补偿方式。

第三条货币补偿按市场评估价格作价补偿;房屋产权调换按“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安置标准进行补偿安置。

“拆一补一,以旧换新”房屋类别的确定:①临街房屋,不分类别;②住宅房屋(指普通住宅和临街户里院住宅),上房(北房)确定为住宅一类,下房(东、西、南房)确定为住宅二类;③宅基空地(系指原房屋倒塌或未建),确定为住宅三类。

“拆一补一,以旧换新”补偿安置的标准:①临街房屋拆除一平方米原则上就地调换新建临街房屋一平方米,调换房屋形式为整套楼房,调换面积按上下层或多层合并面积整体计算,对等面积不找差价,下差面积按就地房屋市场售价计算结算差价。②住宅房屋,一类房屋拆除一平方米,就地或异地调换新建房屋一平方米;二类房屋拆除一平方米,就地或异地调换新建房屋0.8平方米;三类宅基空地按占地面积0.1亩调换20平方米新建住宅房屋。住宅房屋调换形式也为整套楼房,新建房屋整栋楼房的平均出售单价即为“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平方米补偿单价,被拆迁人自由选择楼层,楼层之间、户型面积的差价按实际选择楼层、户型大小与补偿面积价格计算,即整套楼房价格减去补偿面积价格结算差价。

被拆迁人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小于按三类宅基空地计算的,可按三类宅基空地补偿安置标准进行补偿安置,但不得重复享受。

第四条实行“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安置标准,被拆迁人被拆除的畜圈、临建、柴炭房、地窖、自来水、院墙、大门、室内装饰等附属设施,以及搬迁补助费和有关经济补偿不再予以补偿。

第五条实行“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安置标准,被拆迁人可以自行拆除自己的房屋,拆除费用和安全责任自负,材料归己。被拆迁人不愿自行拆除的,由拆迁人组织拆除。

第六条实行“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安置标准,房屋承租人由被拆迁人自行解除租赁关系,拆迁人不再承担房屋承租人的安置责任,由被拆迁人进行安置。

第二章货币补偿

第七条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其区位、用途、结构型式、建筑面积、装饰装修等因素,由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以房地产评估价格确定。

第八条货币补偿金额的支付时间,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将被拆除房屋腾空移交拆迁人时,拆迁人随即一次性付给被拆迁人。

第九条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及支付时间。被拆除房屋为街面经营性房屋的,拆迁人按被拆迁人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半年36元/平方米的标准;被拆除房屋为住宅房屋的,拆迁人按被拆迁人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半年18元/平方米的标准,由拆迁人一次性付给被拆迁人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费。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时间与货币补偿金额的支付时间相同。

第三章房屋产权调换

第十条被拆迁人可以依法选择就地安置,也可以依法选择异地安置。

第十一条产权调换的建筑面积,按第三条第二、三、四款的具体规定确定。

第十二条被拆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依法选择区位就近的安置用房,并根据签订协议的顺序择优选择楼层房号。

第十三条房屋产权调换方式,按第十三条核定的房屋产权调换的建筑面积和所选安置用房的建筑面积相等时,街面经营性房屋不找差价;住宅房屋按所选安置用房整幢房屋的市场售价平方米均价作为互找差价的基价。

第十四条房屋产权调换差价的支付时间,采用分期预付、回迁结清的方法,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在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时,必须明确分期预付的时间和金额。

第十五条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及支付时间,由于实行“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安置标准,被拆除房屋为街面经营性房屋,拆迁人按被拆迁人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一年36元/平方米的标准;被拆除房屋为住宅房屋,拆迁人按被拆迁人被拆除房屋建筑面积一年18元/平方米的标准,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将被拆除房屋腾空移交拆迁人时,拆迁人随即一次性付给被拆迁人临时过渡安置补助费。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9

一、排查范围

对县城区及各乡镇驻地范围内建筑年代较长、建设标准较低、失修失养严重的房屋进行集中拉网式排查,要特别重视教育设施、养老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商场(超市)、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房屋的排查,及时做好防范和应对工作。具体包括:

(一)已超过房屋设计使用年限,需要继续使用的房屋;

(二)已达到房屋设计使用年限的一半,并经过结构改造的房屋;

(三)因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导致房屋出现裂缝、变形、不均匀沉降现象,仍需要继续使用的房屋;

(四)未经批准或许可,进行结构改造的房屋;

(五)无报建手续或无施工许可建设并投入使用的房屋等。

二、排查内容

(一)排查危房和老旧房屋的安全状况。排查整体危险的房屋是否已经被拆除;有危险点或局部危险的房屋是否已经采取有效措施解除危险;装饰装修涉及拆改主体结构或明显加大荷载的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二)排查危房和老旧房屋管理维护状况。排查老旧房屋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规范性文件的贯彻执行情况;检查老旧房屋安全责任主体是否明确,日常管理是否及时到位,管理制度、管理措施是否落实,管理档案是否已经建立完善。

三、组织领导

成立城镇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主任、县房管局局长任副组长,县住建局、机关事务管理局、房屋征收局、安监局、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残联、福如发展集团、各乡镇(街道、场)、开发区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房管局。

四、职责分工

各乡镇(街道、场)、开发区全面负责辖区内所属的各类危房和老旧房屋的排查整治工作,县各有关单位要做好单位集资建房、房改房、职工宿舍等的危房和老旧房屋的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县房管局负责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开发老旧住宅小区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负责全县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的指导、情况汇总上报等工作。

县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直管公房的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整治工作。

县住建局负责在建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

县房屋征收局负责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及隐患排查。

县教育局、民政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残联、福如发展集团等单位负责教育设施、养老及社会福利设施、商场(超市)、交通场站的安全排查整治。

五、相关要求

(一)制定排查方案。各乡镇(街道、场)、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城镇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工作,从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度,充分认识排查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把该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大事来抓。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具体责任人,精心组织实施好排查工作。

(二)层层开展排查。要自下而上层层排查,组织危房和老旧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进行全面自查自报。街道办要会同社区居委会对辖区内的每幢房屋进行现场检查,深入住户与房屋产权人或实际使用人对接,确认房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社区居委会统计上报基础上,及时对辖区内危房和老旧房屋排查情况汇总上报。各乡镇(街道、场)、各有关单位要及时将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情况列表及整改措施汇总上报至县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排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及时整改到位。对排查中发现有安全隐患的房屋,要明确责任主体,科学制定方案,该加固的加固,该撤出的撤出,确保隐患及时消除。对已被鉴定为危房房屋的,房屋安全管理部门应将限期治理意见通知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有效协调、科学指导、督促推进,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对明确为停止使用、整体拆除的房屋,要迅速撤出人员,采取果断措施,杜绝重大房屋安全事故发生。要加强和改进房屋安全应急处理管理,完善应急方案,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应急处置工作及时科学。

(四)完善监管机制。各乡镇(街道、场)、各有关单位是危房和老旧房屋排查整治的责任主体。要明确责任,认真部署,周密组织,切实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要建立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管理档案,健全房屋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危房和老旧房屋安全管理水平。

旧房改造工程施工方案篇10

关键词:旧城改造;档案管理;资料收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85-02

相信大家对于旧城改造的意思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国家发展较快的新兴城市,广州在以后的时期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对于国家发展最快的重要城市,老城区也被时代慢慢的淘汰掉了,也没有多余的土地去重新开发了。所以,将旧城市拆掉建成新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前提了。在我国城市化和旧城改造的双重发展下,城建档案工作的内容也有了新的变化,就是为了更加有效的管理好城建档案,让建设事业的发展空间更加的广阔,所以旧城改造的工作时志在必得的,这使得城建档案工面临着最严谨的局势。但是怎样才能实现旧城改造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管理,让档案工作更加快速有效的进行,这是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参与城市建设工作人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及旧城改造的工作进行的迅速,相应的城中村及旧城改造档案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诞生了,但是其档案管理中却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法规、标准不健全。城中村及旧城改造档案开创了档案领域新的里程碑,档案管理中的资料收集、整理、分类、鉴定、归档、保管等工作都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制度,档案体制的完整性低。其相关的制度,中对于拆迁单位和被拆迁村的责任、档案的管理职责、向档案馆移交期限等都没有制定一个合适的标准,概念也是模糊不清的。笔者认为城中村改造档案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科学的的法律制度,不然它的作用不能最大的发挥出来。

(二)归档内容不齐全。参与到城中村及旧城改造的部门多种多样,对于档案工作的认知也是大不相同的,并且改造期间工作人员都不是固定下来的,且地点也会随意变换的,城中村及旧城改造档案在收集与归档中参差不齐的,其中对于改造前各个房屋的实际状况,个人财务分配、公共设施建设图纸等了解的也不全面,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出入。所以在拆迁档案中也查询不了城中村及旧城改造的最初状况,如果拆迁户家庭内部之间发生产权纠纷问题也没有可以证明的材料了,使得拆迁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下去了。

(三)缺乏照片、影像档案。大部分的村庄对于自己的内部建设,比如房屋建筑、古迹以及道路、排污、绿化、文体广场、村办公楼,以及一些寺庙都没有一个详细的记录,所以当进行拆除工作时,也就没有一个村庄的影相和照片的记录,所以也就没有进行相应的电子存档了。

(四)档案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现在人们对法律的重视度很高,很多拆迁户在解决房屋拆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都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城中村及旧城改造中也广泛开始采用起了档案管理手段,但是有许多的内在因素导致其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效没有最大的发挥出来,就比如:第一,档案管理太过分散化,其档案人员的变动性很强,改造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第二,档案查全率和查准确率没有保障,有时对于需要查询的档案没有做相关的存档工作。

(五)档案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很多的拆迁实施单位都是临时组建好的,其档案人员也都是临时找来或是调来的,所以其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都是很薄弱的,其中还存在库房面积较小,管理方式不合理等因素的干扰,所以拆迁档案工作的合理性,全面性以及正确性都没有一个很好的保障。

二、旧城改造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

旧城改造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所以由此进行的档案工作也十分的繁杂多样,总的来说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又要有一个实际的范围和一个具体的目标。

(一)拆迁阶段文字材料。拆迁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好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需要相应的文件,如拆迁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拆迁公告、拆迁安置计划等,拆迁完成后,在上面进行新的建筑工程时,也会有相应的过程,涉及到的文件有选址定点审批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计划文等,这其中还涉及到拆迁户自身的利益,其相关的规定性文件有房屋买卖协议、馈赠或遗产继承证明、房屋新旧程度评估表、拆迁安置、民事判决书等文件。

(二)建设施工技术资料。施工技术质量保证资料和质量管理资料,它们之间是相互发展的,可以单独的有施工单位负责,而接受去不是一方面的,是由施工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参与的,主要是监督资料内容的真实性,检查的内容有:钢材、水泥质量的证明,以及所有构配件的证明。施工技术档案中的隐蔽工程的验收和测试内容的记录和归档对工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记录的都是一些表面上见不到的,对于之后的工程维修和改扩建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它的施展对象是工程技术人员。

(三)竣工图。技术档案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竣工图,它表现的都是竣工后的实际情况,所以它是带有法律效应的。对于在施工中与投资方进行的一些协同内容也要记录在竣工图中,如果图纸不能将它们具体的表现出来,那么在竣工文件中的文字说明中也要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工程建设用地中所包含的的所有的地下管线工程,不仅要编制出单独的管线种类竣工图外,还要编制整体管线的平面图。所以竣工图在接受这一阶段中的作用巨大,要监督好这一环节的开展。

(四)声像档案。声像、磁介质档案也是旧城改造档案的重要构成之一,它是比较完整且详细的,是文字材料无法比拟的。声像、磁介质档案在技术方面相当的严格,具体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对于照片的正片和底片的收集整理;还有对录像带,软盘和拷贝盘的整理。第一,对于改造地区的拍摄要从各个角度进行,将城区的原貌可以表现出来。每个户型都要做一个拍摄记录,还要对主姓名、拥有房地产数量、界限等做一个具体的标记,做好拍摄工作,,还要将那些环节较为复杂或是比较重要的地方拍摄下来,有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二,如果用计算机修改一些图纸或是数据时,要先将原来的资料做一个储份,如有必要,可以将它们存盘,为以后资料的查询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凭证。

三、旧城改造档案的管理措施

(一)要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档案的重要性。观念指挥者行动。想要有效的开展城中村改造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就要对它的作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第一,城中村改造档案记录的都是城中村遗留下来的传统,此方案的开展必会导致大量的信息生成,尤其是那些记录城中村原来面貌和历史的照片或是录像档案,整理好这些档案可以有效的发展城中村建设,创造新纪元。第二,城中村改造档案记录了该村建设前的资产价值,对于之后的村民和村集体资产权益有一个参考性价值,即使村民在改造后有了一个新的分配,资产价值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这个档案对于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矛盾纠纷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幼小的保障。

(二)尽快出台统一的改造档案管理办法。档案部门要及时的开建档案的高效管理工作,要组建一个理论知识强且专业技能高的档案管理团队,然后在进行档案管理方面的工作,比如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工作,客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难点,将档案工作的作用落实到实处。还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查,和相关人员一起研究分析,收集大家的观点,然后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的、作用性强的城改档案的制度和相关的实施政策,让城改档案有可以遵循的制度体系。

(三)做好改造档案的合力工作。城改档案的工作范围非常的广泛,如果仅仅靠档案部门自己的努力是不可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要各级党委政府之间相互协助,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还有相互监督。第一,党委政府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力度。将城改档案工作放入到城改工作的核心位置,实施对城改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第二,拆迁过程中涉及的部门要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拆迁分管领域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第三,村两委会是城改档案的实施对象和形成方式,所以严格按照本村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规定,保障档案的安全性。第四,档案部门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态度。要重视对城改领域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加强每个环节的开展,这样才可以让城改档案工作更有效,更方便的开展。

四、结束语

旧城改造档案管理工作交叉相错,很是复杂,所以需要的就是细心,只要你投入了真心,才可以留下供后人参考的有价值的城市档案资料,将历史的文化从新城市发展中一直传承下去,那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价值才会提高。因此,一旦发现任何的缺陷就要立即解决。档案整理完成后,要将它们分文别类的装订好,并保持卷面整洁,不让案卷的质量受损。组成的案卷要编写施工账号,按工程竣工档案号的顺序排列,还要注意照片或是录像档案要单独保存,避免受损。

参考文献:

【1】陈杰文.广州市城市改造更新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