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1:27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1

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车舞长蛇,烟锁跑道,欲上六环把车飙,需晴日,将车身内外,尽心洗扫。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

今年全国两会上,环境保护话题成为最热门话题之一,代表和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强烈而迫切。

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同党的十报告一脉相承。“生态文明”也成为2013年全国两会热词。

安徽代表团在《关于设立“美丽中国”区域实现模式滁州试验区的议案》中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既要有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更要有试点经验和板块突破,建议设立“美丽中国”区域实现模式——滁州试验区。据介绍,滁州是安徽的东大门,西接中西部地区,东邻长三角,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地理和生态环境兼具多样性和典型性特点。

在安徽代表团小组审议中,六安市市长毕小彬代表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代表建议制定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扶持政策。池州市市长赵馨群代表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国家出台差别化政策,对于生态建设领域和项目给予资金和税收上的优惠,“用利益导向推动生态建设,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这一话题也在贵州代表团引发热议。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代表建议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治理石漠化、沙漠化,同时强化环境执法。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代表针对贵州生态脆弱的实际,建议中央预算安排考虑贵州的情况,加大支持力度。

在河北代表团分组审议中,承德市市长赵风楼代表说,应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河北农业大学校长王志刚代表建议,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生态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来自广东团的王如松代表希望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写入宪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特别是在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长远来看,要让享有美好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权利,让保护环境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还是有必要将相关内容写入宪法。”今年65岁的王如松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已致力于生态环境研究数十年。在他看来,入宪是转变一些地方政府“GDp至上”发展方式,从源头上治理生态恶化的需要,“在一些地方,口号是生态,行动是经济。干部考核主要看经济成绩”。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王如松认为,环境权是公民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是免于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权利,是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环境权写入宪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在他看来,环境权入宪是国家保障人权和履行国际义务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已包含环境权的实质内容和要求;有助于受害者维权,有利于单行法中对环境权进一步细化,使公民正当环境权益得到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以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

王如松表示,在他领衔、陈敏等代表附议的《关于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权入宪的议案》中,建议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后增加:“人人都有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的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义务。”

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到3月11日大会规定的议案截止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共提出议案40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393件,监督方面的5件,其他方面的3件。有关环境保护的立法提案成一大热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吴青表示,“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应尽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吴青早在当广东省人大代表时,便对土壤污染问题作过深入调研。她向记者列举了近日互联网上被关注的“中国癌症村地图”,来说明土壤污染的危害。“环保公益人士制作的图表中,村子数量被认为超过200个,这说明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何等严重。”吴青解释说,各种有害物质在土壤中积累后,被植物或者动物、禽类吸收,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在议案调研中,吴青遇到很多困难:相关土壤污染数据无法获得,因此土壤污染产生的危害情况无法了解得更详细、深入。她从环保部的《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务院印发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等文件中感受到环保现状不容乐观。“最大的问题在于,现行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分散而不成体系,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吴青认为,宪法、侵权责任法、刑法、农业法、环保法、土地管理法等主要保护的是农业用土壤污染防治,均未全面覆盖各类用地保护,特别是法律责任方面,规定明显不足。

据悉,环保部已于2012年初启动了土壤环境保护法规的起草工作。在议案中,吴青等代表建议建立土壤污染标准、污染风险评估、污染检测、污染治理与修复、公众参与等制度,明确土壤污染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治理大气污染刻不容缓

农工党中央的提案指出,目前我国“污染减排手段”与“空气质量改善”严重脱节,建议各级政府建立pm2.5监测、评价及考核的具体规范,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实行党政领导干部行政问责。

我国污染物防治目前实行的是属地控制,但现在出现的综合性污染、复合型污染则是由区域共同作用形成的,按行政区防控大气污染的方式不尽理想。3月5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加强pm2.5监测和信息,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区域联防联控。

如何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建议,由国家大气污染治理主要责任部门牵头,有关部委和相关省市共同参与,明确责任主体,通盘研究、规划。同时,对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所有方面与预期目标作出全面安排,其中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要有刚性的量化指标。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教授俞光岩在这次两会上也重点关注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他建议,由环保部、卫生部、科技部共同设立空气污染与人口健康专项科研项目,研究城乡空气质量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提高与空气污染相关疾病的防治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谢晓尧认为,防治大气污染,应大力推进完善相关立法工作。

谢晓尧建议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构建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适度超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通过完善立法,严格依法追究污染者的环境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委员建议,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质量改善的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绩效评定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空气污染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制定单行的环境损害赔偿法,明确环境损害责任承担主体、赔偿责任范围、责任承担方式、救济途径等基本制度。将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公益损害与公民的私益损害,列入赔偿范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龙认为,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已刻不容缓。徐龙说,1987年制定、1995年和2000年两次修改过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存在6方面不足:立法理念上,过于依赖行政手段,缺乏从源头、全过程控制大气污染的理念;重要制度及标准缺失,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建立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缺乏问责条款;机动车污染监管不够得力;法律责任部分多为刑事责任,过于单一、僵化,实施效果不理想;信息化治污有待加强。徐龙认为,现行大气污染法缺乏治污信息公开的规定,导致实践中信息监测及公布手段单一、渠道狭窄、僵化,无法有效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

记者看到,徐龙等代表在《关于加快修改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议案后附上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共8章137条,而现行大气污染法仅7章66条。该议案主要修改内容为: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规定、建立政府环境问责机制、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建议:将水利、环保、国土资源中涉及环保的相关职能合并在一起,赋予大环保部更多职能与权限;之后,实现环保部门的垂直管理,让相关政策真正落地。

有评论认为,虽然环保部门一路从环保局升格到环保总局,直到环保部,但一直以来,环保部门是缺乏强硬执法手段的“软衙门”,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改变,正在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有必要授予环保部门强制执法权,让环保部门成为对污染企业拿得出强力反制手段的“硬衙门”。环保部门的确应被授予更大的权力。另一方面应该发挥公众监督污染、监督监督者的作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益诉讼应该“松绑”,让民间力量通过诉讼、索赔,对污染企业形成有效的震慑。

联防联控跨省水污染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2

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们:

20xx年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为呼应这一主题,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向全社会传播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理念,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吉安市委吉安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吉安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广大市民的热心参与下,我们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以保护环境促进科学发展,以升级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以优化环境打造和谐秀美的生态宜居城市,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吉安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吉安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社会,赢得新一轮城市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吉安市环保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经济发展方式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站在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在发展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解决环保方面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质量和水平。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3

一是抓会议精神的快贯彻

区委、区政府4月30日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后,我镇迅速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当天下午召开了由镇安委会成员、全体分工镇干、校园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全面部署落实我镇包括校园安全内的安全工作,5月3日下午,又专题召开了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参加的对象为全体党政负责人、村支书、村主任、分工镇干、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部分企业负责人,会上迅速传达了全国综治维稳工作会议及区委、区政府会议精神,通报了我镇各校、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一步落实了下一阶段安全工作的主要措施,通过会议精神的贯彻学习,广大干部对做好校园安全工作的认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也明显增强。

二是抓防范队伍的快建立

为进一步强化对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迅速建立了由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政法、教育、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任副组长的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按条块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在校园安全方面,实行“一园一组”,明确每个幼儿园都有一名党政负责人任组长,分工镇干、所在村幼儿园园长、村支书、村主任及治保主任人为成员,同时对四所中小学也明确了一名党委成员全过程参与学校安全的管理。在条线安全方面,组建了校车安全,技防设施建设,安全生产等三个专门工作小组,从而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包保责任体系。

三是抓安全隐患的快排查

对照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会同公安、教育主管部门认真开展了安全隐患的大排查,通过细致的排查,主要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校园保安、门卫责任不落实。全镇现有校、园均无专职保安,中小学、两所中心园有门卫,但年龄都偏大,其中胡庄中心小学还是任课教师兼门卫,三所村幼儿园既无门房又无门卫;二是技防设施不到位。中小学有监控装置,但布点不全,且监控设备质量不高,监控信息保留时间不能达30天以上,五所幼儿园目前还无监控装置,无固定监控设施,无防卫装备,无报警装置;三是安全管理网络不健全。门房对进出人员无盘查和记录,个别学校、幼儿园大门还无法关闭,特别是三个村办幼儿园,安全设置除有大门外,其它什么都没有。四是消防设施不健全。多数校园无消防设施;五是周界报警装置未添置。各校园报警的装置一直未配置。问题的排查为我镇下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详实的第一资料。

四是抓安全措施快落实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个三”的总体要求,对照我镇校园安全中排查出的问题,我镇迅速抓整改、抓落实,做到能办的即办,一时难办的加快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安全防范人员配备到位。各学校、幼儿园除了配备专职保安、门卫外,所在村每天必须安排1名人员到幼儿园值勤,充实幼儿园保卫工作,派出所也派出2名辅警到学校、幼儿园门前加强巡逻,5月10日前安全整改期间,派出所将临时增调辅警,加强学校、幼儿园上、放学期间的巡逻。二是网络、制度完善到位。进一步加大对校园安全工作的督促、巡查力度,强化镇村干部及校园负责人工作责任。三是各类安全防范设施到位。重点是抓好技防、消防设施和防卫器材的添置,加强对接送校车的安全检测等。四是社会矛盾排查处置到位。全面做好社会矛盾的大排查、大调解工作,认真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精神病等高危人群的防控工作,全面落实重点老户的包保责任。此外,我镇将加大学生家长的宣传教育,强化共同维护安全的意识和责任,对每名幼儿家长核发接送证,确保政府、学校、家长三方责任全到位。

五是抓安保责任的快落实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4

产业转移上寻求新途径和新模式。5月25日,环境保护部与安徽省政府在合肥签署《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寻求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努力把皖江示范区建设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和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示范区,促进示范区生产发展、环境优美、宜业宜居,为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积累经验、创造模式。为确保部省合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协议规定建立部省合作机制,共同加强对皖江示范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定期召开部省联席会议,通报协议执行情况,研究解决加快建设皖江示范区过程中的重大环境保护问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这次部省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环保部将及时研究解决示范区建设中的重大环境保护问题,为加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蓝黄”战略上探索环保新道路。6月16日,环境保护部与山东省政府在济南签署《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山东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建设、环保产业发展,以及生态省建设。同时,建立省部合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山东省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环保部长周生贤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环境保护部与山东省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也是积极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有益尝试。近期,环保部还将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湖泊生态保护试点、环保能力建设、水专项研究、重金属污染防治等方面给予山东大力支持,推动山东环保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5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22日通过,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放签字,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这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个称为“里约公约”的重要多边环境协议之一,目前有194个缔约方,秘书处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

《公约》主要内容

《公约》的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持久使用其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实现手段包括遗传资源的适当取得及有关技术的适当转让,但需顾及对这些资源和技术的一切权利,以及提供适当资金。

《公约》重申各国对于自然资源主权的原则,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权利。《公约》规定缔约国有责任保护他们行政管辖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国家管辖范围外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要求缔约方采取合作行动,保护国家行政范围以外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也规定了缔约方有下列责任:

制订和实施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战略、计划或规划;

监测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确定保护每一类物种的紧迫程度,根据他们所具有的风险,对他们采样、分析;

在查明、保护和可持续使用生物多样性方面,开展研究和培训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在计划的国家项目有可能对其他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具有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与他国交换信息和开展磋商。

《公约》在国际法中首次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一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公约》包括了所有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它将传统的保护措施同可持续地使用生物资源的经济目标相联系。同时还确立了公平合理地分享使用遗传资源产生的惠益以及商业使用资源所产生效益的原则,也包括了正在迅速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涉及技术发展和转让、惠益分享和生物安全的问题。重要的是,该公约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缔约国有责任实施其各项条款。

《公约》提醒决策者,自然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它建立了一个可持续使用的哲学思想。过去的保护工作目的是保护特定的物种和生境,而《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必须为人类的利益而使用,但这种使用必须以不造成生物多样性长期的减少的方式和速度进行。

《公约》也给决策者就预防的原则

提供了指导。就是说,在生物多样性有明显减少和丧失危险的情况下,充分的科学肯定性的缺乏不能作为推迟采取措施防止和最大程度地减少这种威胁的借口。《公约》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要有充足的投资,作为回报,保护将给人类带来重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约》涉及许多问题,下面是其中的几个:

保护和可持续使用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刺激手段;

依法获取遗传资源,包括提供资源方必须遵循“事先知情同意程序”;

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的获取和转让;

科学技术合作;

环境影响评价;

教育和公众意识;

财政资源的提供;

实现《公约》承诺的国家报告。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是为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立法的第一个国际协议,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个附属协议。该议定书于2000年1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特别缔约方大会上通过,2000年5月在内罗毕开放签字,并于2003年9月生效。《生物安全议定书》现在有194个缔约方。

《生物安全议定书》对那些对生物多样性有负面影响的转基因生物(Lmos)的安全转移、处置和使用作出了规定,其中包括了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尤其是越境转移。它包括管理转基因生物的进口的“事先知情同意程序”,也包括预防的措施以及危险评估和管理的机制。

《生物安全议定书》建立了一个“生物安全交换所”,以促进信息交流,还包括了能力建设和财政资源方面的条款,特别重视发展中国家和那些没有国内立法制度的国家。

从本质上来说,《生物安全议定书》旨在规范所有对保护和可持续使用生物多样性可能有负面影响的转基因生物的国际贸易、处置和使用,同时也考虑了到对人体健康的危险。

《生物安全议定书》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一项重要的步骤。它特别强调对于转基因生物向环境转移要采取预防的措施。预防的原则是本协议的核心。它意味着缔约国在对于某些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缺乏科学认识和一致性的情况下,有权禁止和限制这些转基因生物的进口和使用。

《生物安全议定书》要求缔约国在进口转基因作物的时候,事先要得到通知,并且要同意,这叫做“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缔约国必须首先得到进口国的明确同意,才能出口要转移到环境当中的转基因生物。

《生物安全议定书》是一个历史性的成就。在国际法中首次明确地要求缔约国要采取预防的措施来预防转基因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为了能够达成协议,许多重要的生物安全的措施没有列入,但是《生物安全议定书》还是迈出了正确的一步。现在的议定书制定了必须执行的最低标准。

名古屋议定书

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的《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和公正分享其利用产生的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以下简称《名古屋议定书》)。《名古屋议定书》的目的是通过以适当的方式对遗传资源的获取、相关技术的转让以及资金的提供,公正和公平地分享因使用遗传资源所获得的利益,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地利用其组成部分。《名古屋议定书》于2014年10月12日生效,目前有57个缔约方。

《名古屋议定书》还规定了以下具体目标:在2020年底前,扩大保护世界上的森林、珊瑚礁与其他受威胁的生态体系,达成保护17%的陆地及10%的海洋的目标;控制或消灭外来物种入侵;使珊瑚礁等生态系统所受的全球变暖和海洋酸化等压力降至最低;防止已知濒危物种灭绝,并致力改善或维持其保护状况;农业、水产养殖业和林业的作业,要接受可持续性管理;环境污染控制在某个水平,以不损害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

关于资金,《名古屋议定书》规定,《公约》财务机制,即全球环境基金是《议定书》的财务机制,还规定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以及经济转型国家依照《公约》相关规定所产生的资金需求。

关于生物遗传资源利用及其利益分配规则,《名古屋议定书》规定,利益分配的对象仅限于该议定书生效之后利用的生物遗传资源。

《名古屋议定书》还规定,2015年前,所有缔约国要制订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为加强监管,防止不正当对遗传资源的获取和使用,资源利用国须设立至少一个以上的监管机构。

补充议定书

于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关于赔偿责任和补救的名古屋——吉隆坡补充议定书》(简称《补充议定书》)。《补充议定书》通过了一些行政性办法,以解决一旦源于越境转移的转基因生物体给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造成损害时采取的补救规则和应对措施。

缔约方大会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是《公约》的决策机构。到2014年底,《生物多样性公约》共召开了12次缔约方大会,《卡塔赫纳议定书》和《名古屋议定书》分别召开了七次和一次缔约方会议。下面对其中比较重要的会议作些介绍。

1994年11月到12月,在巴哈马拿骚召开了《公约》的第一次缔约方大会。这次大会建立了实施《公约》的总体框架,包括决定建立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机制和科学技术咨询附属委员会,并决定全球环境基金作为《公约》的资金机制。

2008年5月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公约》第九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关于下列问题的决议:2010年前完成一项关于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利益分享国际协议的谈判的路线图;集资战略;需要保护的海洋区域科学标准和指南;以及建立一个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特别技术专家组。

《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于2004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这次会议通过了下列决议:信息交流和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能力建设;决策程序;处置、运输、包装和标识(Htpi);议定书的执行;责任和危害纠正;监测和报告;秘书处;资金机制指南;中期工作方案。会议还决定建立执行委员会和责任和危害纠正工作组。工作组的任务是根据《议定书》的规定,研究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造成的危害的责任和纠正方案。

《生物安全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会议通过了《补充议定书》,还通过了其他16项决定,包括:执行委员会;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所;能力建设;生物安全专家名录;处置、运输、包装和标识标准;转基因生物过境方的责任和/或义务;监测和报告;评估和审核;战略计划和多年工作方案;与其他组织、公约和项目的合作;危险评估和管理;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财务机制和资金;预算等。

《公约》第10次缔约方大会于2010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召开。经过激烈的讨论、谈判和多个深夜的会议,特别是在遗传资源的获取和分享、战略计划和集资战略等问题上,大会通过了一揽子协议,使这次大会成为《公约》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会议。会议最大成果是通过了《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和公正分享其利用产生的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

会议还通过了下列决议:《2011年-2020年生物多样性公约战略计划》;实施第九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集资战略的行动和指标;事实上暂停转基因工程;在合成生物学问题上的立场,敦促政府对合成生命释放到环境中采取预防的措施;《公约》在“减少发展中国家森林砍伐和退化,包括保护造成的排放”(ReDD+)中的作用;特加里瓦伊埃里道德行为守则。会议还确定了加强里约公约之间合作,为里约+20峰会准备的步骤。

《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于2012年10月8日到19日在印度的海得拉巴举行。第11次缔约方大会讨论了遗传资源获取和分享的《名古屋议定书》的现状、《2011-2020战略计划》的实施和实现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以及集资战略的实施情况等问题。

在第10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名古屋议定书》以后,第11次缔约方大会标志着从政策制定到政策实施的转变。大会共通过了33个决定,从生态恢复、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到《名古屋议定书》的实施,从生物多样性的传统的可持续利用到为在国家和地方一级实施《议定书》而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这次会议在资金问题上,包括实施集资战略的目标和预算这些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在2012年10月20日清晨达成了一个妥协性的协议。会议决定到2015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财政资金的流动要翻一番,而且要将这个水平至少维持到2020年。会议还达成了改善基础信息的收集和分享的目标,以及为了监测集资情况的一个初步报告框架。

《公约》第12次缔约方大会于2014年10月6日至17日在韩国的平昌举行。在第12次缔约方大会的第二周,即10月13至17日举行了《名古屋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

大会对《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实施的进展情况进行了中期审议,还审议通过了能力建设、科技合作和其他手段对《公约》实施提供支持的进展情况。大会还讨论了下列重要问题:集资和其他与资金有关的问题;提高《公约》的效率;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与其他组织的合作;海洋和海岸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生物燃料;传统知识;可持续的野生动植物管理;入侵外来物种;合成生物学;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第12次缔约方大会围绕这些问题和其他问题共通过了33项决定。

2014年10月12日《名古屋议定书》正式生效。《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通过了10项决定,其中包括: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信息交换所以及信息交流;监测和报告;《议定书》的执行;能力建设;意识提高;全球惠益分享机制的必要性和模式;组织、财务和预算等问题。

《公约》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多个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特别是开始了关于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配的《名古屋议定书》的实施进程。

履约状况

20多年来,由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公约》的履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公约》本身是一个框架性的多边环境法律协议,缺乏实施的具体机制。后来通过的《生物安全议定书》、《名古屋议定书》和《补充议定书》提供了这种机制,并扩大了《公约》的范围,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就;许多缔约国建立了履行《公约》的国家机构,制订了有关法律法规;170多个国家按照《公约》的要求制订了《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采取了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许多行动;各国能按要求递交国家报告;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举行了许多的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合作活动。这一切都推动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中国已经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是这两个多边环境法律协议的缔约国,并在履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中国履约行动主要包括:(一)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了由25个部门组成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二)了50多部相关法规和规划计划,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三)生物多样性就地和迁地保护成绩显著。截至2014年底,建立自然保护区2729个,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42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面积14.84%,超过世界12.7%的平均水平;(四)重视生态系统建设、保护和修复工作,组织开展了多项全国或区域性的重要物种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公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参与意识得到提高;(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履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美国对《公约》一直持消极态度,它于1993年签署了《公约》,但迄今没有批准,因此还不是缔约国。美国、阿根廷和加拿大生产了全世界90%的转基因作物,但他们现在还没有批准《生物安全议定书》。这些国家和其他一些支持转基因生物的国家,统称为迈阿密集团。《名古屋议定书》虽然已经生效,但至今只有57个缔约国,另有91个国家虽然签署了该议定书,但尚未批准,美国等国家至今没有签署该议定书。

资金的问题。按照《公约》的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应向发展中国家缔约方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以使发展中国家完成《公约》所规定的义务,而且还规定,全球环境基金是《公约》的基金机制。但是,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没有真正兑现他们的承诺,给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一直短缺。在2010年召开的第10次缔约方大会上,发展中国家再次呼吁发达国家兑现他们的承诺,并说明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他们难以实施《2011-2020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但发达国家对此持消极态度。

2012年召开的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会议决定到2015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财政资金的流动要翻一番。

但在2014年召开的第12次缔约方大会上,一些发达国家企图从11次大会作出的承诺上后退。他们要求将上次作出的目标推迟5年,即至2020年实现,但发展中国家坚持原来2015年实现的目标。最后大会通过的决定是到2015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要翻一番。发展中国家要求在决定中写上这是“最终目标”,但遭发达国家反对而用了“目标”两字。这给以后在此问题上重新谈判留下了余地。资金的缺乏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不能完成公约所规定的义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技术转让也是履约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联合国环发大会作出决定,发达国家应以优惠和减让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保护全球环境需要的技术。《公约》规定,为支持履约,要建立专门的技术转让和科学和技术合作的方案。但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直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发达国家强调技术转让应当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而且强调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因此对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技术一直持消极态度。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的转让问题上,各国也存在着分歧,有的国家担心这不能保证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还有一个分歧是谁来主导技术转让。第10次缔约方大会讨论了建立生物多样性技术方案的问题。

关于该方案的秘书处,非洲集团主张设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而欧盟主张设在联合国环境署。由于有这些分歧和争论,《公约》所确定的技术转让的目标一直没有真正的实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相关的技术而不能完成《公约》和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

关于国家层面的履约问题,《公约》本身存在着问题。它没有很明确的国家层面应当采取哪些行动的条款,譬如没有明确要求制定国家法律的条款。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6

一是根据考生复习认知的阶段性特点,这个阶段考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查漏补缺,总结提升上。懂得的东西就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做重复无效的劳动了。由于申论考是的知识也是方方面面的成系统性的东西,那一方面的知识不足都会导致考试失分,甚至影响全局。因此这段时间需要全面检查自己整个申论考试的知识体系的缺失和不足的地方,那些方面不足的地方,就针对性的补。只有这样才能信心十足走上考场,而且大家也知道信心也是影响大家能否正常发挥的东西。

二是国考申论考试特别是2014年申论考试大纲的变化可以看得出来,越来越注重对政策理论水平的把握,和运用政策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记忆遗忘曲线,这阶段应该更注重于记忆。特别是有针对性记一些社会热点及这些热点的政策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等中央文件是基于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基础上作出的。这些文件都针对性地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考生如果能熟记和熟练运用这些文件,就具有了一个全局性的宏观视野,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下面我们准备了十个易考主题,为大家在备考冲刺备考环节中提供资料搜集、理论建立和重点突破的方向。

专题一:农民增收

一、存在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

2.市场体系不健全,存在城乡二元化体制。

3.农业科技落后和农业服务体系缺乏

4.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5.农业经营体制不完善。

二、原因分析

1.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疏于维护。

2.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手段太少,缺乏长效机制,应对市场能力偏弱,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

3.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交通水电等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公共设施落后。

4.由于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导致耕地季节性抛荒,耕地资源隐性流失。

5.农村农民的“无组织”状态,缺乏专业性的农业经营性组织和农业服务组织。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2.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3.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

4.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5.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主题二:重大疾病防控与突发卫生事件

一、存在问题

首先,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日趋严峻。

其次,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第三,“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原因分析

1.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得不够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

3.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强。

4.卫生法制建设滞后。

5.农村卫生工作相当薄弱。

6.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

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4.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5.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6.加大投入,保证物资供应。

7.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

主题三: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一、存在问题

1.医疗保障覆盖面过低,医疗保障程度有限。

2.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

3.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4.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卫生管理需求不适应。

5.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的积极性遭遇空前危机。

二、主要原因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够合理。

二是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三是医疗保险覆盖面较小。

四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有所淡化,

五是政府对医疗机构监管不严。

三、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努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

3.建设完善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4.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

5.推进卫生科技进步,加强人才建设。

主题四:资源安全问题与节能减排

一、存在问题

1.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

2.资源相对短缺制约了能源产业发展。

3.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

4.能源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我国产业能耗过高,能源浪费严重。

5.国际能源市场变化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较大。

二、主要原因

1.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储备量有限,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短缺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2.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调整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3.我国利用资源的技术能力低下,粗放型生产严重,资源利用效率明显偏低,资源浪费严重

4.能源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能源、资源、环保方面没有提出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与制度,对高能耗的落后工艺、落后技术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没有实行强制淘汰。

5.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树立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由此带来的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个别地方政府对资源过度开发,吃子孙饭,不算大帐,不算长远帐。

三、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开展能源节约运动。

2.努力增加国内能源供应,进一步扩大国际能源合作。

3.不断提高能源技术水平。

4.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

5.大力加强能源法制建设。

6.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主题五:生产安全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

二是一些行业领域和地区重特大事故尚未有效遏制

三是危害生产者职业生涯现象严重。

四是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二、主要原因

1.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认识不到位。

2.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基础总体比较薄弱。

3.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4.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5.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

6.不少职工缺少安全生产的培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

三、对策建议

1.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

3.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4.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5.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6.加强安全技术人才培养和职工安全技能培训。

7.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8.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主题六:食品安全问题

一、存在问题

1.直接使用假冒有物品生产食品。

2.有害农药、化肥、激素等残留于食品中。

3.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4.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5.食品生产和制造中使用差、劣质原料。

二、主要原因

1、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部分食品经营者由于自身素质低下、社会责任感缺乏以及受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造假售假,以图获取丰厚利润。

2、食品行业门槛过低,造成我国食品行业的“多、小、散、乱”。

3、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着明显差距

4、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落后。

5、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完善。

三、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

2.制定强制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

3.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控制技术。

4.加强监管,开展食品安全治理工作。

5.建立食品召回制度,保护消费者权益。

6.加强舆论监督,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6.建立食品安全监测制度和安全预警系统。

主题七:就业问题

一、存在问题

第一、城市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况。

第二、再就业更加困难。

第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增加,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

第四、农村劳动力失业情况比较严峻。

二、主要原因

1.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

2.我国长期以来人口多,就业矛盾突出。

3.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

4.促进就业资金投入不足。

5.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

6.缺乏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三、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

第二,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拓宽居民就业渠道。

第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要注重发展第三产业。

第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就业信息网络。

第五,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六,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

主题八:环境保护问题

一、存在问题

1.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2.生态破坏严重。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二、主要原因

1.一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2.环保管理与监管体系不健全。

3.环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4.地方保护主义干扰环保执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5.粗放式生产经营还相当普遍,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是要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三是要严格执法,强化监督。

四是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五是要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

六是要建立全面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七是要加强宣传教育。

主题九:社会保障问题

一、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

2.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不够规范。

3.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所需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

4.社保资金的筹集缺乏强制性。

二、对策建议

一是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要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制度的改革

三是要在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的基础上,多方扩大社保筹资渠道。

四是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法治化、规范化的社会保障机制。

五是要加强执法,加强监督。

主题十: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一、主要问题及成因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

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

二、对策建议

1.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

2.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

3.加大农村基本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7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各地区、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全国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多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生态保护和治理明显加强。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会议指出,加强环境保护,是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会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和十五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为此,会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统筹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以及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发展格局。二要切实解决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城市、农村重点污染源防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三要强化环境法治。加强循环经济、生态保护和土壤、化学物质污染防治等领域的立法工作,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对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机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四要强化环境监管。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五要完善有关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以及生态补偿机制。全面落实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运用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推进污染治理进程。六要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七要鼓励公众参与。规范环境信息的,对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政策和立法、规划与建设项目,要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环境忧患意识,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落实责任,抓出成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11月28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2006年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工作。

会议认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这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明年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会议强调,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这关系到投资方向和结构的调整,是由以城市建设为主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的重大转变;这关系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开拓农村市场;这关系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这关系到拓宽农村就业门路,增加农民收入。明年和今后几年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会议还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这场改革既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也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解决当前农村面临许多问题的关键。

会议要求,国务院各部门要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调整工作思路,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更多地向农村倾斜,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明年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迈出有力的一步。

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汇报。会议认为,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得到遏制,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必须看到,钢铁、水泥、有色等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其不良后果已经显现,产品价格下跌,库存上升,企业利润增幅下降,亏损增加。目前一些地方和企业在这些行业仍继续上新的项目,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更加严重。这个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强调,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是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合理利用,控制增能,扶优汰劣,优化结构”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是严格执行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认真落实已经实施的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加强检查,尚未制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要抓紧制定。二是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产能。根据新的情况,制定严格的技术、能耗、质量、环保、规模、安全等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继续清理整顿在建和拟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三是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市场原则,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发展规模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四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法关闭那些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五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改善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加强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六是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等措施,尽可能多地利用和消化一些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七是加快推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盲目投资、产能过度扩张的深层次问题。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8

关键词:电磁环网;新疆电网;电压;方案

中图分类号:tm4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Fortheelectromagneticloopduringnetworkdevelopmentprocess,thepaperdiscussestheelectromagneticlooprunthestrengthsandweaknesses,andnecessaryofelectromagneticloopexistencewhenpowergridisbuilt.Citedanexampleofthediscussionandanalysisofelectromagneticloop,andthenproposedfeasibilityschemeandwhatneedtoimprove,thathasacertainmeaningandreferenceguidetothepowergridoperationandconstructioninasafeandstableenvironment.

Keywords:electromagneticloop;XinjiangpowerGrid;Voltage;program

0引言

随着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电压等级的提升,将在电网中出现高低压电磁环网,电磁环网运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给电网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性,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需比较高低压电磁环网解合环的优缺点,研究电磁环网解合环的技术方案,确定解环方式。但是在电网建设的过渡期,网架结构的补强阶段,电磁环网解开还存在众多考虑因素,不具备解环条件,为了尽可能的满足地区用户的用电需求,在电网发展过渡阶段,需要兼顾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性、经济性。某些时候不得不以牺牲电网安全稳定性能为代价[1、2],来保证电网供电可靠性,保留一些高低压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在过渡期间认真研究电磁环网运行特性很有必要,本文从这一点以塔城电网为例,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

1电磁环网运行特点

在网架薄弱的电网结构中,一般倾向于将电磁环网开环运行,但若需提高供电可靠性下,需要将电磁环网合环运行。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存在以下优缺点[3]:

优点:(1)在高一级电压发展初期,高低压电磁环网通过的潮流不大,它的存在可以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缺点:(1)因电气距离不同而产生的潮流分布不均衡,影响电网潮流分布和电网经济性;(2)因故障情况下,潮流转移降低了电网安全性;(3)增加系统短路电流;(4)因运行方式多变,而降低电网稳定性水平;(5)给继电保护带来困难。

2塔城电网运行简介

塔城电网位于新疆电网的末端,电网呈现“一”字型结构,网内3座220千伏变电站,电网形成以220千伏变电站为核心,220千伏―110千伏电磁环网结构的输配电网络。电网结构如图1所示:

由于塔城电网处于电网建设的过渡期,220千伏高电压等级网架结构还未形成,目前塔城市、额敏县所带负荷较为重要,仅靠220千伏单变单线来联络,因此采取220千伏―110千伏电磁环网运行,但为防止线路、主变跳闸产生的影响采取稳控装置保证安全。

随着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塔城地区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电网负荷快速增长,年增长在25%以上,属于一个典型的发展型电网,2012年预计负荷将迅速上升至420mw,上升幅值为27.3%,出现时间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农灌负荷所占比例较大,高峰期间可达50%左右,负荷的时段特性突出,昼夜峰谷差较大。负荷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110千伏塔城变、恰夏变、清平变、沙河变、冬变、吉变。

在2012年夏季负荷高峰期,单回220千伏铁额线、单变额敏变传输功率(120mw左右)预计将占塔城地区总负荷的1/3。若220千伏―110千伏电磁环网合环运行,一旦220千伏额敏变的主变或铁额线线路跳闸均会引起潮流转移至110千伏系统,由于稳控装置切荷量不足,将致使110千伏铁电线、额清线、铁冬线过载。同时还将会造成末端电网电压稳定破坏,末端110千伏变电站大面积低电压甩负荷。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塔城地区电网电磁环网运行特性,找出塔城电网电磁环网的关键因素,确定合理的运行方式。以最大化的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经济性,同时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3塔城电网电磁环网运行特性分析

3.1边界条件:

(1)基于2012年为计算水平年的塔城电网预测最高负荷(420mw);

(2)220千伏泉铁线+克铁线断面下网功率不大于270mw,220千伏克铁线热稳极限210mw,220千伏稳控站及110千伏稳控子站切荷量60mw。

(3)开环原则

结合电磁环网解环技术原则,解环需按如下原则考虑:

结构清晰,满足塔城额敏供电可靠性要求,保证安泰变、铁电厂电力送出要求。

充分发挥220千伏安铁线、安额线的输电能力,尽量避免长距离的铁电厂至塔城方向的110千伏线路大功率输送电力。

电磁环网解环要尽量利用原有线路,减少110千伏分片改造的难度和费用。

电磁环网打开后,保留原有区域电网之间2-3条110千伏备用联络线路,确保在当地电网发生重大事故时,与相邻区域电网之间具有20%一30%重要负荷的支援能力。

3.2电磁环网合环方式

220千伏/110千伏铁额电磁环网合环运行。具体运行方式如下:

(1)220千伏/110千伏铁厂沟变-额敏电磁环网合环运行。

(2)220千伏/110千伏铁厂沟变-和丰电磁环网开环运行,110千伏铁和线和侧断开。

(3)220千伏/110千伏和丰-额尔齐斯电磁环网开环运行,110千伏福沙线沙侧断开。

(4)220千伏铁厂沟变35千伏母联断开。其余变电站母联均在闭合运行状态。

(5)110千伏环网全部闭环运行。

3.3电磁环网解环方式一

220千伏/110千伏铁额电磁环网开环运行,具体运行方式如下:

(1)220千伏/110千伏铁厂沟变-额敏电磁环网开环运行。220千伏额敏变110千伏母联断开。(电磁环网开环点)

(2)220千伏/110千伏铁厂沟变-和丰电磁环网开环运行,110千伏铁和线和侧断开。

(3)220千伏/110千伏和丰-额尔齐斯电磁环网开环运行,110千伏福沙线沙侧断开。

(4)220千伏铁厂沟变35千伏母联断开。其余变电站母联均在闭合运行状态。

(5)其余110千伏全部闭合运行。

3.4电磁环网解环方式二

220千伏/110千伏铁额电磁环网开环运行,具体运行方式如下:

(1)220千伏/110千伏铁厂沟变-额敏电磁环网开环运行。220千伏额敏变110千伏母联断开。(电磁环网开环点)

(2)220千伏/110千伏铁厂沟变-和丰电磁环网开环运行,110千伏铁和线和侧断开。

(3)220千伏/110千伏和丰-额尔齐斯电磁环网开环运行,110千伏福沙线沙侧断开。

(4)220千伏铁厂沟变35千伏母联断开。其余变电站母联均在闭合运行状态。

(5)110千伏恰塔线塔侧断开。其余110千伏线路全部闭合运行。

4、塔城电网电磁环网运行解决问题措施分析

在电网建设的过渡时期,塔城电网运行的难点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能作为暂时的解决方案,因此,针对不同的方案,本文提出了各种建议,如下表所示:

方案现有运行技术措施网架补强建设措施

方案一1、220千伏/110千伏电磁环网解环;可以降低220千伏铁额线跳闸对电网的影响,不用实施错峰用电,预计错峰用电38mw;

2、建议在110千伏沙河变安装稳控装置,增加稳控切荷量;

3、断开110千伏恰塔线塔侧,可解决额恰线过载问题;

4、解决110千伏铁电线过载,将110千伏铁冬线接入220千伏铁厂沟变110千伏间隔,新架设3.2千米110千伏等级线路或更换110千伏铁电线导线。1、建议新增220千伏额敏#2主变;

2、建议新增220千伏额敏变第二条220千伏电源点;

3、110千伏恰塔线塔侧加装备自投装置;

4、建议将110千伏铁冬线接入220千伏铁厂沟变110千伏间隔,新架设3.2千米110千伏等级线路或更换110千伏铁电线导线

5、完善小电源解列装置的安装。

方案二1、断开110千伏恰塔线塔侧,可解决额恰线过载问题;控制110千伏额恰线传输功率不超过65mw;

2、在220千伏额敏变110千伏母联加装备自投,解决在220千伏铁额线跳闸造成110千伏恰夏、塔城、黎明变电站全所失电问题;

3、同时将110千伏铁冬线接入220千伏铁厂沟变110千伏间隔,新架设3.2千米110千伏等级线路,或更换110千伏铁电线导线型号,解决铁电线过载及解环后110千伏电网n-1后电网的安全稳定。1、建议新增220千伏额敏#2主变;

2、建议新增220千伏额敏变第二条220千伏电源点;

3、110千伏恰塔线塔侧加装备自投装置;

4、完善小电源解列装置的安装;

5、建议将110千伏铁冬线接入220千伏铁厂沟变110千伏间隔,新架设3.2千米110千伏等级线路,或更换110千伏铁电线导线

方案三1、断开110千伏恰塔线塔侧。可解决额恰线过载问题,同时220千伏/110千伏电磁环网解环运行;控制110千伏额恰线传输功率不超过65mw;

2、在110千伏塔城、恰夏加装备自投,解决在220千伏铁额线跳闸造成110千伏沙河、塔城、黎明变电站全所失电问题。1、建议新增220千伏额敏#2主变;

2、建议新增220千伏额敏变第二条220千伏电源点;

3、建议将110千伏铁冬线接入220千伏铁厂沟变110千伏间隔,新架设3.2千米110千伏等级线路或更换110千伏铁电线导线;

4、110千伏恰塔线塔侧加装备自投装置;

5、完善小电源解列装置的安装。

5塔城电网电磁环网运行特性综合性能比较

方案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供电可靠性较高相对于方案一:一般相对于方案一:一般

电网安全性一般相对于方案一:较高相对于方案一:较高

电网最大供电能力一般相对于方案一:高相对于方案一:高

经济性较好相对于方案一:好相对于方案一:一般

现有运行措施3条线路改造

运行方式不变

安全自动装置不调整

检修方式安排复杂2条线路改造

运行方式改变

安全自动装置调整

检修方式安排复杂1条线路改造

运行方式改变

安全自动装置调整

检修方式安排复杂

网架补强建设措施新建2回线路

换截面导线3回线路新建2回线路

换截面导线2回线路新建2回线路

换截面导线1回线路

综合性能较好相对于方案一:好相对于方案一:较好

7结论

通过上述三种方案电网特性分析,综合性能比较,改进措施比较。各有优缺点,难以博弈,建议根据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案。夏季由于负荷较高,为提高塔城电网最大供电能力,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建议开环。冬季负荷较低,为保障用户供电可靠性,建议合环。

但因为许多措施不到位,目前不具备开环条件,运行中需高度关注负荷变化情况、输变电设备负载情况,并采取积极措施,待电网建设满足开环条件时,开展塔城电网电磁解环方案的实施。

为了满足供电需求,发展中的电网不得不暂时保留高低压电磁环网,在解环前期,开展电磁环网的研究及应对策略需要多方面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调整,并辅以其它控制设备,结合当前电网结构特点及负荷特性进行多方位考虑,优化电网控制策略,最大限度的向用户持续、可靠的供电。本文立足于薄弱、单一电网分析,提出了三种针对该地区电网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仍不能满足将来负荷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建设智能、坚强电网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加庆;吴迪;叶彬等,安徽电网2008~2015年电磁环网的解环方案[J],华东电力,2008(12):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9

一、着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

1、推进结构减排。积极主动深入调查,认真做好分析研究,提出污染企业关停并转的建议意见,提出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建议意见,供有关部门参考,供党委、政府决策。

2、推进工程减排。大力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污水管网建设。完成16家省、市政府限期治理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开展制浆造纸企业专项整治,督促现有制浆造纸企业污染物排放达到新要求。督促*川南发电公司抓紧实施脱硫系统整改工程;督促*北方公司、四川北方公司尽早启动污水治理工程。

3、推进管理减排。依法加强日常监管,提高监察系数、稳定达标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严格考核总量减排。全面推进和完善《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环保基础设施开展专项监察。突出抓好火电企业污染治理与监管,力争全年机组脱硫设施投运率90%以上。

2009年,全市三大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目标为:二氧化硫削减0.39万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4.5万吨、0.5万吨以内。

二、着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4、深入开展城市煤油烟和噪声污染整治。重点开展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整治专项行动,积极探索从源头上控制城市煤油烟和噪声污染的有效办法,全程介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确保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

5、加强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加大对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执法力度,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监测和交叉检查,全年监测2次以上,交叉检查一次以上,确保饮用水安全。

6、推进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二道溪、泸县、合江县、纳溪区、古蔺县、叙永县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在年底前完成土建工程。推进垃圾处理厂建设,纳溪区、叙永县垃圾处理项目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加大对已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和医疗机构危废处置的检查力度,鸭儿凼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达到75%以上。

7、做好“城考”和创模工作。牵头做好*年度“城考”工作,指导县区启动“城考”工作,做好省级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前期工作。

8、全面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指导各区县出台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督促省、市政府限期治理的7家养殖企业按期完成污染治理任务,根据区县实际,扩大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范围。做好中央财政支持“以奖促治”项目的实施工作。

9、抓好小流域污染整治。实施小流域污染防治规划,重点推进濑溪河和龙溪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加大场镇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力度,每个区县选择1个场镇进行试点。

2009年,城乡环境质量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80%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分别控制在55分贝、70分贝以内,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要指标达标率100%。

三、着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10、推进生态区县建设规划编制。指导区县在年内完成《生态区县建设规划》编制及颁布实施工作。

11、推进区县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各区县环保局应积极争取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环境保护,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12、继续开展生态细胞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小区、生态家园等生态示范工程。

13、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重点推进画稿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黄荆省级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四、着力推进建设项目服务和环评管理

14、强化建设项目环评服务。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意识,认真兑现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公开承诺内容,进一步落实“四项制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重点项目、民生工程、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的审批进度,倾力做好当前形势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服务工作。

15、创新环评理念和管理手段。从单纯注重环境问题向综合关注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转变,逐步增强环境保护参与宏观调控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强化人员培训,完善环评专家库建设,提高全市环评工作水平。

16、强化建设项目全程监管。严把环评关,严防重审批、轻监管,对环评审批和“三同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追踪环评报告和环评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17、继续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年内完成《泸县临港工业园区规划》和《纳溪区浙江产业园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五、着力推进核与辐射环境管理

18、加强调查研究。要对辖区内核与辐射安全工作现状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明确工作任务。积极开展本辖区核与辐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规划的调研及编制基础工作。

19、推进辐射监管体系建设。要积极争取编办支持,各区县环保局应积极争取成立辐射监管机构,明确监管职责,配备监管设备,加强人员培训和辐射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提高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20、加强核与辐射环境执法监督。环境监察部门要将核与辐射监管全面纳入环境监察范畴,严格各项辐射安全与辐射防护措施,消除辐射安全隐患,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做好辖区内辐射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工作。

21、推进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工作。按照省环保局委托要求,认真做好辖区内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和竣工验收申报材料的预审或审批工作,完成对符合辐射安全条件的涉源单位和仅使用Ⅲ类射线装置医疗机构《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22、做好电磁辐射项目环境监管。开展辖区内电磁辐射设备(设施)及使用(运行)单位的建档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适时将电磁辐射设备(设施)纳入排污申报登记。妥善及时处理辐射投诉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六、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23、加大环境现场监察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管,增加现场巡查频次,分解落实市本级直管企业和区县监管企业的工作责任,完善企业监督员制度。强化对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建设项目和辐射工作单位的环境监察,加强铬渣等危险废物处置的监管工作,探索生态保护和农村环保领域执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24、继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强化部门联动,加大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大力开展后督察,对典型案件挂牌督办,确保查处到位、整改到位;确保重点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重点流域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25、强化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全面落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预防预警措施,深入开展环境隐患排查和整治,加强环境应急演练,保障环境安全。

26、加大环境投诉办理力度。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继续巩固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取得的成果,加大对12369投诉热线以及国家、省、市转批件的办理力度,妥善处理环境投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27、继续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进一步加强排污申报和排污核定工作,依法、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开展排污费稽查工作,纠正排污费征收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申报不及时、漏报、瞒报和未按照要求征收排污费的依法进行查处。

七、切实推进环境政策法制和宣传教育

28、全面推进环保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环保决策。坚持重大行政许可和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审议制度。加强对行政处罚案件的法制审查。完善依法行政机制,建设一支敢战、能战、善战的环保执法队伍。

29、加强环保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媒体,宣传环保工作,推广环保知识,宣扬先进典型,鞭挞违法行为,为推进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组建环保宣讲队伍,面向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学校、社区和农村群众宣讲环境保护。

30、加强环保教育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增进宣传教育交流,组织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建单位相互观摩、交流、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八、着力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31、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争取省环保局将市环境监测站列入川南片区中心站建设规划,市站应尽快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省局。加大环境监测投入,配齐监测仪器设备。加强环境监测技术质量管理,指导4个新建区县监测站持证上岗考核和资质评审工作;指导纳溪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完成验收工作。按省局要求完成小流域水质自动站建设,启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表3前35项的特定项目监测工作。

32、强化环境监测服务工作。做好环境质量监测,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在综合分析能力上下功夫,提高各类环境监测报告水平。强化重点污染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监督性监测工作,全面开展乡镇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专项监测,开展“以奖促治”村庄(乡、镇)专项监测。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33、加强环境科研工作。市本级完成1-2个科研课题。各区县环保部门要根据本辖区实际,组织开展环境科研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智力支持,提高我市环境科研水平。

九、着力推进环境监察体系建设

34、确保污染源监控中心投入正常运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相关制度,配备专业人员,确保市污染源监控与应急指挥中心7月前投入正常运行,对全市的重点污染源开展有效监管,提高环境监管自动化水平。

35、完成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根据国家和省上的统一要求,配齐配强环境监察人员和设备,市、区(县)两级环境监察机构要达到《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环发〔*〕185号)要求并通过验收,其中市环境监察执法支队达一标,泸县达二标,其他区县达三标。

36、加强环境监察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企业污染源基础数据库和企业环境管理档案。建立健全跨区域、跨流域交叉执法监察机制,建立健全区域之间、流域之间、上下游之间环境监察联席会议制度。

十、着力推进环保干部队伍建设

37、继续深化行政效能建设。加强和完善目标管理,继续推进行政效能评估工作,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审批“双集中”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缩短行政审批办事时限,提升办事效率。继续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切实推进环保系统行风的进一步转变。

安全环保方面的建议篇10

资源、环境不允许粗放式增长

【报告引文】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尊重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代表建议】在王战代表看来,今年外部经济环境持续低迷,中国经济“日子并不好过”,而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又要求经济保持一定增速。纵向权衡,今年制定的7.5%指标更趋合理。而在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7.5%的经济增速也已居高位。“资源和环境已不允许粗放式的增长。7.5%的目标意味着,我们应当腾出精力,在创新转型方面做更多事情。”

在杨迈军代表看来,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两多两难”,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这反映了金融资本市场的两个不平衡:一是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比例不平衡,二是融资性市场和风险管理性市场不平衡。下一步,既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又要大力发展期货衍生品市场,希望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支持上海尤其是浦东先行先试,加强产品创新和对外开放。

金东寒代表说,要激发企业尤其是企业领导的创新动力,完善包括组织、设施、制度等在内的高效的企业创新体系,培养一支满足需求的创新人才队伍,并建立创新联盟,保证长期投入。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

【报告引文】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统筹、节约用地、因地制宜、提高质量。

【代表建议】张兆安代表认为,要真正推进新型城镇化,需先科学谋划,“大城市适可而止,中心城市谋划发展,中等城市有规模发展,小城镇不可遍地开花”。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已接近极限,亟待“降火”。

“大城市规模不能没完没了,必须适可而止,否则将产生一连串的城市病。”张兆安说,要缓解特大型城市的压力,必须有规模地发展50万至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并以之为农村人口转移的主阵地。中等城市的承载能力应当成为中国城镇化的中流砥柱。与此同时,区域重点城市的谋划发展,亦将对区域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把符合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转为城镇居民,是推进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目前面临的现状是,城镇化进程中优质人力资源严重供应不足。”严诚忠代表指出,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要保障城镇化健康推进,可以从优化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着手,适应农村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严诚忠建议,要注重顶层设计。城镇化的效果,并不在有多少农村人口转移到原有的和新建的城镇并能安居乐业,而是看这些人口在改变户籍、改变工作性质与内容、是否享有尊严劳动以及在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保持活力和进取的条件。在这一点上,除了个人的努力和智慧以外,社会服务尤其是中高端继续教育与专门化教育服务的提供状况,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

社会管理需群众广泛参与

【报告引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代表建议】姚海同代表认为,要加强对民办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建议从制定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宣传形成良好社会氛围,增加资金扶持,合理确定社会工作人才的薪酬和社会保障,把民办社会组织人才纳入专业人才队伍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引导、管理和行业自律机制等六个方面,进一步促进民办社会组织建设。

在刘卫国代表看来,群众不是单纯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的被动对象,同时也是需求的表达者和项目的选择者。现在群众生活条件好了,但对维护自身权利的要求更高了。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总体布局,也要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夯实基层基础;既要强调体现各级政府机构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又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努力用群众广泛参与、自我管理的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真正把群众当老师。

朱国萍代表说,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居委会干部属地化,但如果缺乏有效监督,会产生背离党的政策执行要求等问题,建议及早修改。

为“美丽中国”勾画路线图

【报告引文】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代表建议】“由于大气污染流动性、区域性的特征,单靠某一省市进行污染防治,已无法达到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张全代表坦言,要想治雾霾,需要整个区域齐心协力,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要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现行法律进行修订,构建适合我国发展阶段的、适度超前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张全建议,要尽快组建全国性的区域污染防治机构,并建立协调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控制性指标体系。此外,建立区域灰霾污染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建立污染事故的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提高标准,特别是油品质量标准和载重车的排放标准,切实控制污染排放总量。

在陈振楼代表看来,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目前已经可以勾画出路线图,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从国家层面重新审视产业的结构和布局,重新思考生态环境资源的功能。他认为首先要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下决心改变“两高一资”的发展模式,传统产业加快更新换代,减少能耗、水耗。同时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投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其次,就是在生态环境的功能布局上考虑,针对不同功能,设计、开发不同的方案。产业布局时应该考虑当地的环境承载量,有的产业在东部可以发展,但是在环境脆弱的西部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破坏,这就需要建立补偿机制,用生态补偿和转移支付来保护西部环境。

食品安全监管应“一管到底”

【报告引文】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

【代表建议】为什么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频发生?陈戌源代表分析,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实行的是分段管理体制,多个不同部门分别对食品的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进行监管。他认为,各地目前的食安办,可作相应转型,从中央到地方建立真正的权责匹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环节一管到底的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