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调查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1:00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1

一、前言

本研究通过对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者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的需要,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山西大同大学图书馆检索和查阅与本论文有关的文献,收集有关体育旅游资源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选取太原市万柏林区正在进行体育旅游的旅游者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论文的需要设计问卷,依据各年龄段随机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225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20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1%。

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与处理,得出相关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太原市万柏林体育旅游资源概况

体育旅游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万柏林区是山西省太原市所辖的一个市辖区,是太原的西大门。万柏林区地势西高东低,环境十分优美,旅游资源业特别丰富,有神堂沟度假村、汾河城西段绿化美化带等令人流连忘返的景观。

(二)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现状分析

1.旅游者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在体育旅游者中,他们参加旅游的主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调节精神,所占比例分别为40.98%和36.59%。有20.00%的旅游者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仅有2.43%的旅游者认为通过体育旅游可以增加经历,丰富生活。

2.旅游者对太原市万柏林区感兴趣的项目分析

通过调查得出,体育旅游者在选择体育旅游项目的时,排名第一的是参加景观,占总人数的85.36%。可见景观体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的游客。其次是登山、景观体育旅游、远足等项目,说明随着体育旅游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喜欢参与度较高的项目。

3.旅游者经济收入状况及体育旅游消费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旅游者月收入为2000-3000以及3000-4000的人数居多,分别占34.15%和43.41%,旅游者在参与体育旅游的过程中,消费金额大多在300-1000元之间,占70.25%,说明随着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不仅进行观光旅游,更青睐于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旅游。

4.参与体育旅游的方式分析

由调查可知,旅游者参与自驾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2.68%,由此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驾游的比重逐年上涨,旅游者和家庭一起出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8.29%。而经旅行社安排的只占总人数的9.76%,说明旅行社的宣传力度不够。

5.旅游者对万柏林区体育旅游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可知,在参加过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者中,对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感觉过得去的占50.24%,不满意的占21.95%,满意的占13.17%,很满意的占4.88%,很不满意的占9.76%,其中体育旅游服务质量感觉“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占绝大多数,这说明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较差,各旅游地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加强人才素质的提高。

(三)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的问题

1.体育设施不完善

太原市万柏林区一些配套设施陈旧,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2.体育旅游资源缺乏宣传力度

太原市万柏林区由于政府部门、旅行社等相关机构对体育旅游项目重视不够,缺乏宣传。

3.体育旅游资源服务质量差

太原市万柏林区相当一部分景区交通路线较少、交通设施落后,景点内缺乏交通工具;有相当一部分景区的食、宿以及购物等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太原市万柏林区的体育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开发的潜力也很大,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2.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项目结构单一,趣味性不高。体育旅游新产品,开发不够。

3.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度差,缺乏经营管理人才。

(二)建议

1.综合开发体育旅游资源

体育旅游的开发地应找在风景优美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充分发挥太原市万柏林区体育旅游资源的环境及地理优势,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完善场馆设施,提高服务功能。

2.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形象

提高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消费观念,树立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

3.提升体育旅游服务质量

真正树立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经营、管理配套服务,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同时制定相关规定,保障游客权益。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2

关键词:恩施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恩施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与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苗族的主要集居地之一,南接湘黔,西邻渝东,锁钥荆襄,咽喉巴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境内民族以土家族为主,苗族、侗族等其他民族为辅,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

近代抗英民族英雄土家族陈连升的事迹就不说了,本文重点阐述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恩施这片热土的光辉业绩,恩施各族人民从自发组织神兵保安自卫到投身红军,建立苏维埃政府,经历了大革命的风暴,土地革命的辉煌,直到恩施全境解放,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为共和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施作为革命老苏区,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7年是、任弼时、周逸群、关向应、段德昌等领导、指挥的革命武装割据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党的组织活动遍布8县,有5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全地区20多万人投身革命,有12000多人牺牲,其中著名英烈50多位,还涌现出众多的烈士群体,是革命先烈的热血染红了这块土地,革命先辈的战斗历程,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重要革命遗址。这些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资源。

红色旅游也是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因此,恩施在发展自然旅游和民俗民风旅游的同时,应该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和资金投入。但是就目前来说,恩施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并不理想,许多红色旧址、遗址尚未得到合理的开发和保护,这与恩施旅游业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发展红色旅游对恩施州的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发展民族经济起着很大的带动作用,是“旅游兴州”①战略的主要途径之一。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发展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红色文化,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维护民族团结。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对恩施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与研究,以便找出恩施发展红色旅游的新路子,让更多的人了解恩施的红色文化与革命历史,带动恩施的社会、经济、文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恩施红色旅游资源及其现状

恩施自治州有着古老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人类居住。1949年以后,中央设恩施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1日,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巴东、鹤峰、来凤、咸丰、宣恩、建始六县。1993年改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恩施市。

恩施州近些年加大了生态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宣传,结合恩施州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特质在全省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特别是一些重要艺术节的举办和精品节目的演出,展现了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节日如巴东县的“纤夫文化旅游节”、来凤县的“中国土家摆手文化艺术节”、恩施市的“土家女儿会”、利川市的“龙船调文化艺术节”;歌舞如《撒叶儿嗬》、《比兹卡》、《大山里的哦》、《西兰卡普》等,都享誉全国。

同样,恩施州的红色旅游资源也是极其丰富的。

1929年6月在恩施这块土地上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边革命根据地,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也是我国南方最后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其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恩施在土地革命时期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县都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下辖近300个区、乡苏维埃政府;有9万多土家、苗、汉各族儿女投身革命斗争,近万人参加红军,1.5万人参加游击队、赤卫队,1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染红了恩施这片土地。2008年6月出版的《恩施州革命遗址》,就是恩施红色资源的一个重要板块,是恩施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一项重要成果。②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是湖北省政府临时避乱和办公所在地,留下很多历史遗迹。

目前,恩施州拥有国家、省、州、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1处,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处――鹤峰五里坪革命旧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鹤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叶挺将军囚居旧址;何功伟烈士就义旧址。还有相当一部分革命旧(遗)址完全可以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鹤峰红四军建军旧址,鹤峰工农革命军邬阳关收编“神兵”旧址,鹤峰范家五虎旧址,鹤峰走马锣鼓山湘鄂立团32烈士殉难处,来凤板沙界起义遗址,巴东溪丘湾万仙洞旧址,恩施五峰山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巴东金果坪段德昌烈士就义旧址,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宣恩烧粑岩中央分局旧址,宣恩板栗园大捷战斗遗址,咸丰忠堡战斗遗址等等。下面以部分重要的革命遗址为例,对恩施红色旅游资源及其现状进行盘点:

(一)革命(旧)遗址

1、鄂西特委旧址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位于五峰山村红岩组,建筑面积二百三十余平方米,为明五暗七的“撮箕口”土木结构房屋。对面一壁红色砂岩――“红岩狮”,是特委机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2004年,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湖北省委和湘鄂西区党委先后派遣刘惠馨、何功伟等同志在临时湖北省政府――恩施,建立了施南特支、恩施工委、施鹤特委、恩施来凤两中心县委、施巴特委,同时将湘鄂西区党委机关从松滋县迁至恩施。1940年8月,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派局党委委员钱瑛来到岩狮,召开湘鄂西区党委扩大会议,宣布成立鄂西特委(后改为湘鄂川特委)。1941年1月20日,第六战区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动用各种反动势力,大肆搜捕、绑架、监禁和暗杀湘鄂川黔边区地下党员和抗日爱国人士,鄂西特委遭破坏。特委机关旧址也因年久失修,于1976年坍塌。

2003年5月,中共恩施市委、市人民政府根据中共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指示,决定修复鄂西特委旧址。马识途、许云等老同志为旧址题写匾文,并提供部分珍贵实物和文献资料。中共鄂西特委旧址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州二十周年之时竣工并向社会开放。

2、五里坪红军旧址

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五里坪革命旧址群位于湖北省鹤峰县城东60公里的高山盆地--五里坪。这里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湘鄂西地区的交通要冲和边贸重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率领红四军、红二军团在这里指挥著名的“五里坪围歼战”,根据中央指示组建了湘鄂边特委、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开辟以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苏区,形成了整个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和反“围剿”斗争的主要战场,苏维埃政权长达五年之久。旧址共有木房117间,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央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中华苏维埃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联县政府后方医院旧址、红军被服厂旧址、收编川军谈判旧址、赤色监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以及区乡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商会供销社旧址等十余处革命纪念建筑,系悬山穿斗结构的木质板装瓦房,是湘鄂川黔边界地区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群。并均被国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纪念地(碑)

1、何功伟、刘慧馨烈士陵园

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方家坝村是何功伟、刘惠馨二烈士囚禁就义的革命纪念地和烈士陵园。

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同时在方家坝设立“战时青年训导团”反革命集中营,疯狂迫害共产党人爱国志士。1941年1月20日,因叛徒出卖,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同志、妇女部长刘慧馨同志不幸被捕。他们坚信共产主义真理,宁死不屈,拒不投降,显示了共产党员的崇高革命气节和坚强意志。何功伟囚禁在杨家老屋谷仓里时,写出了《狱中歌声》、《奴隶恋歌》、《清江颂》、《革命气节教育提纲》等革命诗篇和文章。1941年11月18日,何功伟、刘慧馨同志在方家坝五道涧和大田垭口壮烈牺牲,为党和人民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方家坝成为全市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场所。1994年该处被州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州、市两级政府拨款近3万元,对原囚禁何功伟烈士的房屋进行了抢救性维修,其房屋产权收归国家管理。恩施市将方家坝原何功伟烈士囚禁处按原样修复,2002年,何功伟、刘慧馨二烈士遗体从五峰山迁至方家坝,建立了烈士陵园。

2、满山红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八峰山脚下,这里长眠着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湘鄂边苏区牺牲的红九师师长段德昌、第九师参谋长王炳南、重要军事干部贺英等英雄儿女的忠骨。

1962年,为纪念在湘鄂边苏区战斗和牺牲的革命先烈,修建了鹤峰革命烈士陵园,又名满山红烈士陵园。陵园内主要建筑有纪念碑、陵墓和博物馆,纪念碑在山腰台地上,高15.4米,宽2米,碑身系青石和钢筋混凝土空心建筑,正面镌刻“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碑文为:“湘鄂边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同志开创的。”陵墓位于山顶,1962年将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人的忠骨移此而建。革命博物馆在山麓,陈列有革命文物。从山麓至烈士墓,筑有石质台阶,左右遍布苍松翠柏,整个陵园庄严明丽。

3、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

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叶挺路112号,背靠梁子山,面临西门河,209国道从馆前经过,占地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8.82平方米,是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和湖北省“十佳”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叶挺将军囚居纪念馆是1983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恩施市筹资21万元,于原址处按原样修复而成的叶挺将军囚居旧址,并增建了纪念馆,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12月和1995年3月,先后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历史名人

1、段德昌

段德昌是湘鄂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黄埔军校毕业,是元帅的入党介绍人,1931年任红三军第九师师长。1933年5月1日在巴东县金果坪惨遭杀害。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新中国第一号革命烈士,1989年被中央军委追认为三十三位军事家之一。

1994年,中央军委将段德昌列为共和国历史上的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2、王炳南

王炳南是红军早期杰出的军事领导人,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任红九师参谋长,同“左”倾错误进行坚决斗争,而被诬陷为“改组派”。1933年6月在鹤峰县中营乡惨遭杀害。

3、贺英

贺英是元帅的胞姐,1928年至1933年期间任湘鄂川黔边区联防游击队司令,在以鹤峰太平为中心的桑植边界坚持游击战争七年之久。1933年5月在太平洞长湾游击队驻地遭数倍之敌偷袭。为掩护游击队撤退,贺英与二妹贺戊姐壮烈牺牲,贺英游击队后改编为红7师72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25000里长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三、恩施州自然旅游资源与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

恩施在发展鄂西文化生态圈,打造恩施“仙居”旅游环境,塑造恩施州旅游产业的民族特色文化之魂,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要解决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得到坚持与弘扬。目前支撑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自然风光。这是人们以回归自然为目的的旅游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大城市及平原地区没有的,也是不可复制的,保护好自然资源就有可能保证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但恩施州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受到的冲击不比任何地区弱,面临的压力在持续增大。能不能保持业已存在的优势,关键取决于天人合一的文化血脉能否得到传承。二是在各种旅游业务中增强与活化民族特色文化元素。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决定着旅游业务本身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只要占领了民族特色文化的制高点,就能吸引并凝聚到更多的旅游消费者,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文化精品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生态文化旅游业才会迅速发展。③

因此,恩施州要发展红色旅游也要同本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相互推动和促进。在《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化水平。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承担主导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

然而,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最终由市场决定。在按照市场需求发展旅游的前提下,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加强与其它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恩施州具有良好的生态坏境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旅游发展道路。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坏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同时,根据地理分布,恩施州各旅游景点与红色旅游景点分布较密集,在开发旅游路线上面,不仅可以单独开展红色旅游路线,也可将红色旅游与文化旅游,民族地区旅游等共同开展,从而达到双倍效应。

要做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多种渠道筹资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旅游产品的组合,活化红色旅游产品,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外,其中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决策并得到好处,并对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当地居民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四、恩施州红色旅游的前景展望

这次我们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恩施地区的红色资源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恩施州地处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的结合部,其文化特质同它们有根本性差别,如果做得好,完全可能把这些城市群里的旅游者吸引过来,从而使恩施州的旅游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与井冈山红色旅游资源一样,恩施州也是国家审定的一类革命老区,有极大的推广价值。比如鹤峰苏区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它是湘鄂边苏区的中心,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战略后方,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基地,对推动经济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

红色旅游的首要目的是深入挖掘和弘扬革命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增强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其次才是旅游带动经济,革命老区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也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总之,发展红色旅游经济是弘扬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彰显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展示老区秀美山川,提升革命老区人民的整体形象。各级政府要重视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使之在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红色文化的应有作用。因此,积极稳妥地开发和利用各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帅辉.恩施旅游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DB/oL].中国民族宗教网

[2]覃章梁.开发红色资源建设老区恩施――读《恩施州革命遗址》有感[n].恩施日报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3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swot分析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或者说分析方法,用这个是可以,请介绍一下swot的理论

swot是英文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和threats的缩写,即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将公司的内部分析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

(1)本文旨在通过swot分析方法、以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的研究。主要探讨民族村寨的旅游如何发展,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民族村寨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本文重点研究了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以及提出可行性的发展思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肇兴侗寨旅游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1)对于民族村寨旅游的研究国外尚少。国外有关民族村寨的旅游学研究主要是基于“乡村旅游”这一大概念下进行的。有关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是从60年代开始,而侧重对民族村寨旅游的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christiansaglio(1979)在塞内加尔下卡萨曼斯地区对当地的村寨发展旅游进行了研究。

(2)随着中国近30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带动了广大农村发展自身经济的发展,同时民族村寨旅游对民族文化也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民族村寨大多属边远贫困地区,但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随着我国的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尤其是XX年“中国乡村旅游年”专题的开展,许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原生态的自然而发展起来的民族村寨旅游逐渐成为国内外新兴的旅游市场。

自XX年以来,关于民族村寨旅游的论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已成为我国近年来旅游理论界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徐新建(XX)论述了我国“民族旅游”与”旅游民族”的形成与影响。XX年钟洁等在《中国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研究概述》提出引入宏观经济评测方法与多学科研究方法相结合深入研究民族村寨旅游效应的观点。XX年卢宏在《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一文对我国大陆民族村寨旅游和台湾原住民部落观光进行了总结、对比和评述。

然而,民族村寨旅游在越来越火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现实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性破坏,旅游区域自然生态和文化环境污染趋重以及旅游与社区发展矛盾突出等。这就出现了民族村寨旅游如何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如何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等等。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当地相关旅游部门广泛关注的课题。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民族村寨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针对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个案研究尚少。我们需要拓宽个案实证领域研究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影响,注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理论特别是村寨保护性和传承性开发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为此,本文试图运用swot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领域。就目前民族村寨旅游提出调控策略体系,为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良策。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1)本文通过分析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swot分析方法从个案的研究方式入手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第一,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探讨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理念。

第二,利用文献法概述当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现状。

第三,实地考察肇兴侗寨旅游发展情况。

第四,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肇兴侗寨旅游发展进行分析。

第五,据研究结果,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对策。

(2)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和实地考察法。

文献法。即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收集前人对民族村寨及肇兴侗寨的相关研究,吸收有利于本研究的相关成果。但由于各学者或多或少在研究中可能会出现遗漏或错误,对于此主要是结合实地考察进一步核准,采取参考与考察相结合的原则。

实地考察法。即考察主要是对肇兴侗寨的基本区位概况、旅游发展现状实地考查,得出第一手资料,从而与文献法结合对肇兴侗寨的旅游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

(3)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个案实地走访调查、理论联系实际、推理比较的方法,就目前民族村寨旅游提出调控策略体系,为实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良策。

缺少技术路线,请补上。

4、总体安排、进度

本文拟计划9月16日-10月10日间做好选题规划和初步拟定题目。确定研究题目后,研究任务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前期准备阶段、实地考察阶段和室内整理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1)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查阅大量文献,了解与研究相关理论知识,对研究课题的题目、目的、与研究背景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做调查阶段的调查计划和问卷设计。本阶段的时间在XX年10月10日~XX年10月底。

(2)实地调查阶段。此阶段主要是进行景区旅游资源游客感知的调查、镇远古城基本区位概况的了解、旅游资源的分布现状调查及分类等。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全面调查阶段,此阶段预计时间在XX年10月底~XX年1月中旬;第二阶段为验证阶段,主要是对前一阶段调查所统计出的结果进行实地验证,同时对遗漏的调查指标进行补充调查,预计此阶段时间在XX年1月中旬~XX年2月底。

(3)资料的统计分析与论文撰写。主要是对实地调查的所有资料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然后进行论文撰写。论文的撰写分初稿、修改稿和终稿三个环节。此阶段预计时间为:XX年2月底~XX年3月底。

5、主要参考文献

[1]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XX(2).

[2]罗永常.黔东南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XX(3).

[3]杨昌儒,潘梦澜.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X(5).

[4]王雯雯.广西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XX(18).

[5]黄亮.少数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d].安徽师范大学.XX.

[6]卢宏.我国民族村寨旅游综述[j].贵州民族研究.XX(28).

[7]许海琴,杜小保,张爱国.基于swot分析的山西古村落旅游开发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XX(23).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4

关键词:西双版纳;旅游地区;区域营销;调查分析

一、前言

区域营销是始于14世纪意大利政府推进旅游用地发展起来的理论。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作用下,城市、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该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重新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多个领域中,之后又被引入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香港、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旅游区域,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该营销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起步早,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特色明显,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典型代表,加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旅游区域的产业规模已初具形成,软硬件设施基本健全,配套的旅游服务系统完备,具有区域营销理论应用研究的条件和要求。本文试从区域营销学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当代区域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双版纳为研究对象,就区域营销理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应用性研究作深入分析,以期从市场入手,能有效地帮助当地政府解决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了取得该旅游区域市场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旅游区域营销现况作了一次调研,在摸清当地旅游区域现状基础上,为下一步区域营销理论在该区域的应用研究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二、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为了真实反映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课题组选取了当地旅游区域的景区、景点和游客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量方面:通过向旅游景区和游客收集发放问卷。其中,景区市场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方法,而对游客采用开放式问卷方法。

定性方面:对景区实地观察并对景区管理公司内的管理干部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最后,对这两种调查方法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二)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而设计的,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景区或游客的基本情况调查。景区市场调查采取封闭式的答题方式进行,而对于游客则采用开放式的答题方式进行,希望以此获得来自当地旅游市场经营者和游客对我州旅游发展的实际看法和客观评价。

(三)调查的困难和特色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旅游区域营销探索是一件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区域营销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后才引入我国,是营销领域最新的前沿学科,许多理论资料和实践运用资料收集相对困难,缺乏借鉴经验;另一方面,研究涉及面广、内容多,研究条件有限,故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有许多缺憾,观念会有所偏颇,会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在此恳请相关专家、读者见谅。

(四)问卷结果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7~8月,调查问卷分两种方式完成:一是以调查问卷为主,以访谈、实地考察为辅的方式进行。二是以景区和旅行社工作人员、导游等旅游行业人士的帮助、解释说明,从而提高了调查有效性和正确性。西双版纳共有17个景区景点,从中抽取了具有代表性样本的14家旅游景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景区景点只发放1份封闭式问卷,由调查人员向各景区景点营销策划主管或部门经理采取“背靠背”形式进行访谈填制,先后发放14份问卷,对游客的调查则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旅行社导游在带团队过程中随机发放给旅客个人填写;调查涉及西双版纳14个景区,占西双版纳景区的82.35%;抽查的300名游客数量占西双版纳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的(300/3601800)万分之一。景区调查主要针对景区性质、经营规模、年接待游客量、景区代表性旅游资源、景区宣传投入、宣传渠道、具体宣传方案、负责景区策划主体及宣传媒体级别、景区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景区特色、景区产品开发出现的主要问题、景区营销主要参与主体、景区营销面临主要问题、景区曾使用过的营销策略及有效营销策略偏向、区域营销存在的主要障碍等方面调查;游客调查除了对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的了解外主要侧重于游客旅游信息途径、出游方式、旅游费用及其主要开支作个初步了解,并对游客出游目的、旅游地特色、文化印象、产品偏好、旅游线路、行程安排满意度和区域形象、营销进行调查、评分。除此之外我们还预留空白区域恳请景区和游客对当地区域营销提出宝贵的建议。截至2015年年底,共收回的14份景区问卷和300份游客问卷样本作比对分析,有效率达100%。

三、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调查分析

(一)旅游区域开发建设主体单一,缺少投资吸引力

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国营企业共有8家,占57.14%,民营和合资企业5家,占35.72%,其他性质的1家,占7.14%;景区规模:500人以上有1家,占7.14%;100~300人5家,30~100人有5家,共占71.42%;30人以下的2家,只占14.29%。从中可以看出:1.西双版纳旅游区域开发建设主体单一,以国营企业居多,民营、外资、合营或个体性质的很少,反映出开发建设主体性质单一的局势。2.旅游区域投资主体规模以中小企业居多,国有企业资金注入较多,说明民营、民间、外资或个人愿意投资当地旅游经济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很少,旅游区域缺乏投资吸引力。

(二)旅游区域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巨大

在调查的14家景区中,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主要是: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人文活动。像建筑设施、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当谈及景区特色时,大部分调查景区认为其景区特色鲜明,彰显特色,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通过调查反映出一个事实: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开发资源只占了冰山一角,资源市场潜力巨大。

(三)旅游区域宣传投入低、渠道窄、级别低、形式单一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愿意谈及景区宣传投入的只有12家,其中每年投入达百万元以上的有5家,占41.67%,50万至100万元的有2家,占16.67%;50万以下的有5家,占41.67%;投入金额最高的达800万元,最低的只有2万元。宣传渠道采用最多的是报纸版面、电视广告、网络宣传,其次是旅行社宣传和推荐、旅游杂志和路边广告。宣传媒体级别以省级或当地级别的传媒居多,国际或部级别传媒选择较少。宣传方案以广告宣传片和彩色图片、文字为主,很少有用电影、电视记录片拍摄及会展宣传活动的宣传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旅游区域中参与建设主体在宣传资金方面投入低、渠道窄、级别低、形式单一。

(四)市场缺乏营销知识和专业人才,市场策划能力低、市场应变策略少

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负责景区宣传策划的,近七成景区宣传策划工作是由景区管理人员或景区宣传部门负责完成,愿意聘请专业策划公司的很少。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广告宣传策略和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其中最有效的策略是品牌策略,其次是广告宣传策略和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当问及景区营销问题时大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景区缺乏营销知识、缺乏营销资金和人才。有些景区建议,今后能进行专业营销策划人员培训、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等方面的活动。由此可见,旅游区域“重开发、轻营销”的思想突出,不愿引进新的营销理论和人才,导致市场缺乏营销知识和专业人员,市场策划能力低、市场应变策略少。

(五)旅游区域政府和公众区域营销意识薄弱,参与意识差

当谈及区域营销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时,在参与调查的近80%的景区认为,政府重视不够,无论资金还是政策支持力度都不够,区域间交流少,区域营销活动不够,旅游服务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参与性不活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区域政府及产业相关利益者在区域竞争中区域营销意识淡薄,参与意识差,兴趣不高”。

(六)旅游区域公众信息获取渠道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随着QQ、微信、微博的出现,人们获取旅游信息途径日益增多。在此次调查中,近43.67%的游客选择电视、37%选择网络作为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可见,我州在旅游区域公众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七)旅游区域渠道营销面窄,服务产品老化

在300份游客市场调查问卷统计中,大部份的游客都愿意选择单位、旅行社组织或与亲朋结伴同行,只有近10%左右的人选择“个人出行”。对于“消费方向”,主要用于住宿、购物、餐饮、娱乐项目安排,其中住宿和餐饮开支占60%以上,购物占36.33%,娱乐占18.67%。从中可以看出,旅游区域游客出行选择方式少,渠道营销面窄,消费方向无非就是“老三样――吃、住、行”,服务产品老化,娱乐项目缺乏吸引力和消费力。

(八)游客消费理性、目的性强,极具个性

据统计,近70.67%的游客其旅游目的是冲着休闲度假而来;64.67%的游客冲着当地民俗风情而来;34.33%的游客为当地热带风光而来。另外,61.33%的游客采用自费出行的方式,只有15.67%的游客采用公费出行。旅游区域内游客在整个行程中明白自己来旅游地要做什么、喜欢什么、爱什么,自主消费旅游趋势日趋明显。由此或见,旅游区域内游客消费理性、目的性强,极具个性。

(九)旅游区域规划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区域形象好,市场认可度高

据统计,60%以上游客对区域规划和景区配套设施满意,70%以上满意行程。在区域形象评分方面,近73%以上的游客打出了“80”以上的高分,54%的游客认为区域形象宣传特色突出,很有吸引力。这说明旅游地客源市场评价高,市场认可度好,客源市场拓展和深挖的可能性很强。

(十)旅游区域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极具特色

从统计中可见,大部分游客对区域内旅游文化很感兴趣,当地文化认知度较高,如傣族文化、南传佛教文化和雨林文化。近56.67%选择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极具旅游区特色;65.33%游客认为,在未来区域形象设计中应在民族文化上下功夫。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西双版纳虽然旅游资源优异,市场认可度高,但其市场营销环境有待提高。当地政府和产业链相关利益企业营销意识淡薄,市场缺人、缺技术,宣传投入少,档次低,市场无策划、应变能力差。由此可以预见:区域营销运用和开展将成为未来当地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种工作模式。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国家营销――创建国家财富的战略方法[m].俞利军,译.华夏出版社,2001.

[2]万玲.区域营销的理论、方法与策略及其在我国的实践[D].上海大学,2006.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5

[关键词]乡村旅游质量;游客感知;少数民族地区

一、问题的提出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景观、文化环境和生活场景为资源,融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专项旅游活动。它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国内旅游市场上重要的旅游形式。国内已有很多旅游研究者对其概念、特征、类型等进行了探讨。根据开发形式和资源禀赋特点可将其分为乡村农家乐、农庄或农场旅游、乡村民俗风情旅游;根据地理区位和目标市场等特征的不同又将其分为城郊型、景郊型及老少边贫型。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人们发现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乡村旅游市场消费主体的游客研究,主要集中在其行为特征、出游动机、旅游满意度等方面。

研究者利用顾客感知价值理论中“感知利得—感知利失”的价值维度划分方法,对城市周边型的乡村农家乐旅游游客的感知价值模型进行了研究。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产品质量感知的要素有哪些?农家乐旅游与农庄旅游虽同为乡村旅游,但在开发的规模与经营尺度及旅游功能与吸引物等方面存在差异,作为组合乡村旅游产品其质量各要素的游客感知水平是否相同?带着这些问题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从乡村旅游产品消费流程中筛选出游客质量感知较敏感的代表性因子构成测评体系,以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

二、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概念结构

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是指游客在乡村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对质量属性表现的综合评价。一些早期的旅游质量感知研究倾向于将旅游产品单纯地看作是一系列旅游服务的组合,从而把感知旅游质量的评价内容局限在旅游服务的表现上,事实上,旅游产品综合形象及其资源特征也对旅游质量感知有积极的影响。由旅游质量感知而形成的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区的旅游景观、基础设施、娱乐环境和接待服务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综合评价。

综合文献回顾资料,根据游客休闲农庄旅游经历中接触的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等质量影响因素,设计出游客调查问卷。其中,外部综合形象感知是指游客对乡村旅游经历的景观、环境卫生、文化氛围、安全性等方面的优秀程度的总体判断;核心吸引资源感知包括本地区传统民族餐饮、土特产品、交通便捷程度等特色旅游资源的感知;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感知以农庄商品经营人员、管理人员及食宿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感知进行测评;农庄旅游基础设施通过引导标志系统、公共休息设施、公共卫生设施等的使用感知来测评。

本文采用访谈法、田野调查、抽样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游客感知进行了调查研究。论文基于两个基本假设展开论述。假设一:所有相关指标题项是相互独立的,且所有相关指标题项在旅游者的游玩过程中都是受关注并可感知的;假设二:旅游者在消费中的旅游质量感知具有相互关联性。

三、实证研究分析

本文采用访谈、田野调查、抽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疆城郊型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

1 调查对象

新疆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级区域。农牧业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较大。新疆昌吉州与首府乌鲁木齐毗邻,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主管部门确立了其乡村旅游发展示范区的地位。

杜氏农庄是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一个典型案例。农庄位于新疆昌吉市北郊,成立于1996年,距昌吉12千米、乌市36千米,总占地面积1800亩,是全疆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游玩项目最多的康体、娱乐乡村旅游地,属国家4a级著名乡村旅游景区,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自治区乡村旅游示范点。景区按8个功能区划分为:野炊区、哈萨克风情园、荷芳园区、渔村烧烤区、运动康体健身区、农家院区、古街观赏购物区、养殖区,具有同时容纳1000人以上住宿及5000人游园的承载能力。同时,新疆杜氏旅游农庄首开新疆“四季旅游”的先河,休闲娱乐活动十分丰富。农庄开设了龙舟、游船、竹筏、射箭、网球、(独轮、双人、三人)自行车、乒乓球、羽毛球、沙滩排球、马车、织布、磨米、磨面、绿荫足球等20多个娱乐项目;在此可以住在农家四合院,体验睡农家炕的感觉,感受邻里和睦的亲情;可以吃上地地道道的农家饭菜;占地60亩的畜牧养殖小区,采取原始的放养方式,不仅为游客提供绿色无污染的畜产品,而且为游客提供了畜牧养殖观光。2006年,杜庄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800万元。

本文选择此点为研究地点,以在此地游玩的旅游者为调查对象,辅以景区内部管理人员及服务人员访谈法,研究该景区游客的社会特征及游客对其旅游经历质量感知的评价。

2 问卷设计

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掌握的一手资料,结合文献研究设计出了游客调查表。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社会统计特征资料。第二部分是乡村旅游景区游客感知评价资料,该部分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格式,用20个陈述句分别描述了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后的满意度等不同质量层面的个人感知。所有测评题项均表述为积极措辞,这有助于降低受测者出现默许、断言和一致性偏见的可能性。请受测的旅游者填写对20个陈述句的同意程度,1代表完全不同意,3代表既不同意也不反对,5代表完全同意。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24份,经检查剔除漏填、绝大多数答案一致等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89.3%。

3 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现场实地考察阶段,时间为2007年6月10日至12日,笔者分别对昌吉州旅游局和杜氏旅游度假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主要任务是进行管理人员访谈,了解本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同时对典型示范点的旅游过程进行实际考察。掌握了昌吉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概况及杜氏农庄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目前经营状况。第二阶段为游客问卷预调查阶段。时间为2007年6月20日至25日。笔者结合文献资料与杜氏农庄旅游的特点设计了游客问卷调查表,在景区及工作单位附近随机发放了30份问卷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修正了问卷设计中的缺陷项,最终形成较合理的调查表。第三阶段为游客现场抽样调查阶段。时间为2007年7月10日至8月20日。期间采用调查人员现场发放并收回问卷和委托景区服务人员发放并收回问卷两种方式,对现场的旅游者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

4 分析方法

采用spssll.5和excel统计分析软件。统计方法主要有(1)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2)kmo测度及巴特利特球检验,用于量表因子的效度分析;(3)因子分析,用于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四、结果分

完成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后,进入结果分析阶段。首先对本次调查的游客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对问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然后进行游客感知质量分析,主要从感知指标总体水平和单项感知维度的两个层面,通过游客社会特征与感知水平的比较及中西部游客感知质量的比较进行分析讨论。

1 游客样本描述

旅游者的社会特征是旅游地市场营销中目标市场选择的重要细分标准。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昌吉州乡村旅游者中性别比例基本平衡,男性略高于女性。年龄结构方面以中青年人数最多,其中18—45岁的旅游者占总量的78.5%。受教育程度方面大学学历人数比重最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及职高层次。月收入水平方面1201—2000元人数最多,其次是601—1200元及2000元以上旅游者并列为第二位。职业构成方面企业职工所占比重最大,达44%。最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旅游者的家庭所在地构成,从数据资料来看,昌吉州乡村旅游者中乌鲁木齐地区人数比例最大,占到50.5%,其次是昌吉地区,占32%,这两个主要客源地总和达82.5%。由此可见,昌吉州乡村旅游客源以乌昌地区城镇居民为主体,家庭型聚会和企事业单位组织出游形式占主导。

2 信度与效度检验

利用spassll.5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检验其内部一致性,用kmo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哈(cronbach)a系数为0.9031,表示量表有较高的可靠性;kmo为0.898,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巴特利特球检验显著,说明研究可适用于因子分析。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感知指标总体分析

对问卷中的感知指标总体进行描述统计。由结果可知,乡村旅游质量20个题项的游客感知总体均值为3.28,其中题项“我喜欢这里的乡村田园景色”的感知均值最大,为3.71,说明景区点的乡村旅游环境得到游客的认可;购买乡村土特产品的感知题项值最小,为2.85,表明在乡村旅游特色商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方面等尚有较多不足。结合游客本次旅游经历是否满意的调查题项分析,发现满意度总体均值为3.39,选择满意程度为一般和同意的分别占44%和38%(见图1)。这些都说明游客对本度假村的整体感知水平为良,在产品开发经营等方面尚需不断完善。

(2)感知维度分析

在spassll.5中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法进行因子提取,其中旋转方法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共旋转了25次。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以特征根大于等于1为抽取原则,选择题项因子负荷值大于0.4为标准,得到由18个题项构成的4个因子,每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达58.15%,将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旅游者感知价值的4个维度。具体结果见表2。

在这4个感知维度中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资源的感知水平最低,总平均值仅为3.0475,这就要求本地乡村旅游经营者及管理者在资源特色的挖掘与产品的开发方面加强力度。具体来说,一是应大力开发和生产乡土特色的旅游商品,二是注重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对回族民族文化的挖掘与展示。相对而言,游客对本农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整体外部综合形象感知水平较高,说明经营者在乡村环境基础上进行的旅游卫生治理、旅游安全管理、游览解说服务建设与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是相匹配的。

(3)旅游质量感知差异分析

游客的年龄、性别、收入等社会特征会对其质量感知的形成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对游客的家庭所在地、性别和月收入水平因素对质量感知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

a 收入水平对感知的影响

个人收入水平是产生乡村旅游需求的前提,也是实现旅游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游客出游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以个人收入水平为自变量,以感知因子为因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总体来看,收入水平较低的游客(600元以下)其旅游质量感知的4个维度水平最高(均值为3.612),收入水平在601—1200元之间的游客感知的均值却最低(均值为3.157)。结合分析中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检验值来看,不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庄旅游核心吸引资源质量的感知差异较大,收入水平在2000元以上的游客感知水平最低,而对农庄旅游基础设施质量,不同收入水平游客感知差异不显著。对于乡村农庄旅游综合外部形象感知的娱乐活动丰富程度的感知收入水平差异较显著。对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维度,不同收入水平游客的感知差异较显著。

分析其原因发现,处于两端的游客收入水平与感知均值呈反向变化与出游能力有关。收入水平较低的人平时旅游的机会较少,对旅游产品的消费经验少而预期期望值较低,相对而言,调查地旅游经营整体水平较好的条件下其感知水平较高,而收入水平高的游客平时出游机会多,见多识广而比较出的感知水平不高;收入水平中等偏下的游客有过一定的旅游经历但总体出游机会少,对乡村旅游怀有较高的期望值,游玩中某些方面的不尽如人意就会对其质量感知带来较大的影响,调查时段正处于本地乡村旅游旺季,游客量较大,农庄旅游接待方面的漏洞较多,投诉量增加,因此影响到这些类型游客的感知。

b 家庭所在地与性别对感知的影响

乡村旅游是本地短途休闲旅游的主要方式。调查发现乡村旅游游客群体主要集中在昌吉和乌鲁木齐地区,其他地点人数所占比重较小,因此重点分析昌吉和乌鲁木齐地区游客对本农庄旅游的感知。统计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乌鲁木齐地区游客对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旅游基础设施、外部综合形象、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维度的感知水平高于昌吉地区游客,而对乡村旅游核心吸引资源维度的感知水平低于昌吉地区游客。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旅游点位于昌吉市境内,昌吉地区游客对其资源特色有自豪感,感知水平较高,对其他维度要求的期望值高;乌鲁木齐地区游客在此游玩的消费水平高,参与项目多,获得的旅游经历较多,而表现出感知水平高。

性别方面,女性对本地乡村农庄旅游质量的4个维度感知水平都高于男性(见表4)。这一结果可能与女性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特点有关。与日常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乡村旅游经历给她们带来的心理刺激强于男性,参观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品尝少数民族风味饮食等多种旅游项目产生了较强的愉悦感,因此形成的整体旅游质量感知水平高于男性。

4 与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游客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比较研究

乡村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在我国经济基础不同地区表现性的对比研究,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改进乡村旅游供给质量,提高整体供给水平。国内学者张迪(2006)对浙江临安白沙村和安吉大溪村的城市周边型乡村农家乐旅游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选取了其研究量表中与本次调查相同的旅游需求六要素项目进行了比较研究(见表5)。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中乡村旅游接待的购物、交通、住宿、餐饮方面游客感知水平低于中部发达地区。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中部地区经济发达,旅游基础条件优于新疆,同时经济发展的差异又带来个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如游客样本特征方面,中部地区个人较高收入水平所占比率高于新疆乡村游客,中部地区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者占42.4%,而新疆乡村旅游游客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者仅占25%。这些差异对质量感知的影响就表现为少数民族地区游客对住宿、餐饮价格的感知较为敏感,整体水平低于中部游客。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基础的差距也造成了新疆旅游经济发展缓慢,乡村旅游购物品开发滞后,从而影响游客对乡村土特产品感知水平。

调查还显示,新疆乡村旅游游客在乡村田园风光、乡村旅游卫生条件、娱乐活动丰富性和乡村旅游解说介绍方面的总体感知水平优于中部发达地区。分析其原因发现,因双方在乡村旅游游客抽样的调查地点及乡村旅游经营类型的选择上有较大差异。新疆杜氏农庄旅游度假村位于乌市近郊,场地规模大,经营规范,内部管理统一有度,投资额较大,开发了诸如水上拓展训练、农家生产生活方式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游览项目,整体经营水平较高。中部地区调查地点位于浙江省临安地区,为乡村农家乐经营模式,其多为小规模家庭经营,综合开发与营销能力有限,整体经营水平不高。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农庄旅游点为对象,对其旅游质量的游客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影响游客城郊型农庄乡村旅游质量感知的要素主要是乡村旅游区的外部综合形象、核心吸引资源、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农庄旅游基础设施。

这一结果对经营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经营者可以根据旅游质量管理和游客感知要素设定相应的管理层次,通过清晰的管理边界及有效措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所得到的各要素因子的游客感知水平分析,农庄的经营管理层可以发现现实中存在问题的环节,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提高经营质量。

如通过分析还发现旅游农庄中乡村土特产品购买是游客感知水平最低的一项。现场调查也发现农庄中设计的几处购物点所销售的主要是新疆民族手工艺品,种类与新疆多数旅游景点或旅游集市上相同。访谈中了解到到此游乐的城镇居民想在此地买到的是新鲜、绿色瓜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对现场陈列的旅游购物品不感兴趣。鉴于此,农庄应对其购物点销售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在提高感知水平的同时,也创造更多效益。在4个感知要素中还要关注的是农庄的餐饮服务质量。因旅游旺季游客数量较多,中午就餐排队等位现象较严重,也引起游客的不满。建议经营者采取设计临时就餐点或提供不同档次餐饮品种等措施解决这一质量节点问题。

第二,对比分析表明,游客收入水平对接待服务态度与质量和核心吸引资源的总体感知水平差异较大;而家庭所在地方面表现为乌鲁木齐地区游客总体质量感知水平高于昌吉地区游客;性别方面表现为女性的乡村旅游质量感知水平高于男性。

收入水平对比分析的结果提醒农庄经营者,游客收入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在基本功能性要素如餐饮接待、土特产品购买等方面,应提供高、中、低等不同档次的产品,如设计“全鱼宴”、“农家福”等高档餐饮品种,既能满足一部分高收入游客求新求奇的消费需求,又能减弱前文所述的午餐拥挤现象。

家庭所在地及性别对比分析的结果也为农庄经营者提供了有益的营销信息。针对乌市及女性游客感知水平高的特点,经营者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展乌鲁木齐这一新疆最大城市居民市场,并可增加设计一些适合女性游客的参与性游乐项目,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6

区域营销是始于14世纪意大利政府推进旅游用地发展起来的理论。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作用下,城市、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竞争日益加剧,该理论在20世纪80、90年代重新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学者的重视并广泛应用于区域经济多个领域中,之后又被引入我国。目前主要应用于香港、北京、上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旅游区域,但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对该营销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起步早,旅游资源禀赋优异,特色明显,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典型代表,加之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该旅游区域的产业规模已初具形成,软硬件设施基本健全,配套的旅游服务系统完备,具有区域营销理论应用研究的条件和要求。本文试从区域营销学的视角出发,在借鉴当代区域营销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西双版纳为研究对象,就区域营销理论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应用性研究作深入分析,以期从市场入手,能有效地帮助当地政府解决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为了取得该旅游区域市场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旅游区域营销现况作了一次调研,在摸清当地旅游区域现状基础上,为下一步区域营销理论在该区域的应用研究和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二、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调查

(一)调查方法

为了真实反映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现状,课题组选取了当地旅游区域的景区、景点和游客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定量方面:通过向旅游景区和游客收集发放问卷。其中,景区市场调查采用封闭式问卷方法,而对游客采用开放式问卷方法。

定性方面:对景区实地观察并对景区管理公司内的管理干部或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最后,对这两种调查方法进行科学分析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二)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是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下而设计的,共分为4个部分,包括景区或游客的基本情况调查。景区市场调查采取封闭式的答题方式进行,而对于游客则采用开放式的答题方式进行,希望以此获得来自当地旅游市场经营者和游客对我州旅游发展的实际看法和客观评价。

(三)调查的困难和特色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旅游区域营销探索是一件复杂且难度较大的工作。一方面,由于区域营销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后才引入我国,是营销领域最新的前沿学科,许多理论资料和实践运用资料收集相对困难,缺乏借鉴经验;另一方面,研究涉及面广、内容多,研究条件有限,故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有许多缺憾,观念会有所偏颇,会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在此恳请相关专家、读者见谅。

(四)问卷结果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7~8月,调查问卷分两种方式完成:一是以调查问卷为主,以访谈、实地考察为辅的方式进行。二是以景区和旅行社工作人员、导游等旅游行业人士的帮助、解释说明,从而提高了调查有效性和正确性。西双版纳共有17个景区景点,从中抽取了具有代表性样本的14家旅游景区作为调查对象,每个景区景点只发放1份封闭式问卷,由调查人员向各景区景点营销策划主管或部门经理采取“背靠背”形式进行访谈填制,先后发放14份问卷,对游客的调查则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旅行社导游在带团队过程中随机发放给旅客个人填写;调查涉及西双版纳14个景区,占西双版纳景区的82.35%;抽查的300名游客数量占西双版纳接待国内游客数量的(300/3601800)万分之一。景区调查主要针对景区性质、经营规模、年接待游客量、景区代表性旅游资源、景区宣传投入、宣传渠道、具体宣传方案、负责景区策划主体及宣传媒体级别、景区建设存在主要问题、景区特色、景区产品开发出现的主要问题、景区营销主要参与主体、景区营销面临主要问题、景区曾使用过的营销策略及有效营销策略偏向、区域营销存在的主要障碍等方面调查;游客调查除了对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的了解外主要侧重于游客旅游信息途径、出游方式、旅游费用及其主要开支作个初步了解,并对游客出游目的、旅游地特色、文化印象、产品偏好、旅游线路、行程安排满意度和区域形象、营销进行调查、评分。除此之外我们还预留空白区域恳请景区和游客对当地区域营销提出宝贵的建议。截至2015年年底,共收回的14份景区问卷和300份游客问卷样本作比对分析,有效率达100%。

三、西双版纳旅游区域营销调查分析

(一)旅游区域开发建设主体单一,缺少投资吸引力

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国营企业共有8家,占57.14%,民营和合资企业5家,占35.72%,其他性质的1家,占7.14%;景区规模:500人以上有1家,占7.14%;100~300人5家,30~100人有5家,共占71.42%;30人以下的2家,只占14.29%。从中可以看出:1.西双版纳旅游区域开发建设主体单一,以国营企业居多,民营、外资、合营或个体性质的很少,反映出开发建设主体性质单一的局势。2.旅游区域投资主体规模以中小企业居多,国有企业资金注入较多,说明民营、民间、外资或个人愿意投资当地旅游经济建设的企业或个人很少,旅游区域缺乏投资吸引力。

(二)旅游区域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市场潜力巨大

在调查的14家景区中,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主要是: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和人文活动。像建筑设施、遗址遗迹、旅游商品等资源尚处于待开发状态。当谈及景区特色时,大部分调查景区认为其景区特色鲜明,彰显特色,人文景观内涵丰富、底蕴深厚。通过调查反映出一个事实: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景区开发资源只占了冰山一角,资源市场潜力巨大。

(三)旅游区域宣传投入低、渠道窄、级别低、形式单一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愿意谈及景区宣传投入的只有12家,其中每年投入达百万元以上的有5家,占41.67%,50万至100万元的有2家,占16.67%;50万以下的有5家,占41.67%;投入金额最高的达800万元,最低的只有2万元。宣传渠道采用最多的是报纸版面、电视广告、网络宣传,其次是旅行社宣传和推荐、旅游杂志和路边广告。宣传媒体级别以省级或当地级别的传媒居多,国际或部级别传媒选择较少。宣传方案以广告宣传片和彩色图片、文字为主,很少有用电影、电视记录片拍摄及会展宣传活动的宣传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旅游区域中参与建设主体在宣传资金方面投入低、渠道窄、级别低、形式单一。

(四)市场缺乏营销知识和专业人才,市场策划能力低、市场应变策略少

在参与调查的14家旅游景区中,负责景区宣传策划的,近七成景区宣传策划工作是由景区管理人员或景区宣传部门负责完成,愿意聘请专业策划公司的很少。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广告宣传策略和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其中最有效的策略是品牌策略,其次是广告宣传策略和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创新策略。当问及景区营销问题时大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景区缺乏营销知识、缺乏营销资金和人才。有些景区建议,今后能进行专业营销策划人员培训、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等方面的活动。由此可见,旅游区域“重开发、轻营销”的思想突出,不愿引进新的营销理论和人才,导致市场缺乏营销知识和专业人员,市场策划能力低、市场应变策略少。

(五)旅游区域政府和公众区域营销意识薄弱,参与意识差

当谈及区域营销中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时,在参与调查的近80%的景区认为,政府重视不够,无论资金还是政策支持力度都不够,区域间交流少,区域营销活动不够,旅游服务企业及其相关人员参与性不活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区域政府及产业相关利益者在区域竞争中区域营销意识淡薄,参与意识差,兴趣不高”。

(六)旅游区域公众信息获取渠道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随着QQ、微信、微博的出现,人们获取旅游信息途径日益增多。在此次调查中,近43.67%的游客选择电视、37%选择网络作为其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途径。可见,我州在旅游区域公众信息获取方面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七)旅游区域渠道营销面窄,服务产品老化

在300份游客市场调查问卷统计中,大部份的游客都愿意选择单位、旅行社组织或与亲朋结伴同行,只有近10%左右的人选择“个人出行”。对于“消费方向”,主要用于住宿、购物、餐饮、娱乐项目安排,其中住宿和餐饮开支占60%以上,购物占36.33%,娱乐占18.67%。从中可以看出,旅游区域游客出行选择方式少,渠道营销面窄,消费方向无非就是“老三样――吃、住、行”,服务产品老化,娱乐项目缺乏吸引力和消费力。

(八)游客消费理性、目的性强,极具个性

据统计,近70.67%的游客其旅游目的是冲着休闲度假而来;64.67%的游客冲着当地民俗风情而来;34.33%的游客为当地热带风光而来。另外,61.33%的游客采用自费出行的方式,只有15.67%的游客采用公费出行。旅游区域内游客在整个行程中明白自己来旅游地要做什么、喜欢什么、爱什么,自主消费旅游趋势日趋明显。由此或见,旅游区域内游客消费理性、目的性强,极具个性。

(九)旅游区域规划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区域形象好,市场认可度高

据统计,60%以上游客对区域规划和景区配套设施满意,70%以上满意行程。在区域形象评分方面,近73%以上的游客打出了“80”以上的高分,54%的游客认为区域形象宣传特色突出,很有吸引力。这说明旅游地客源市场评价高,市场认可度好,客源市场拓展和深挖的可能性很强。

(十)旅游区域文化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极具特色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7

>>瑞士山地旅游对四川省阿坝州体育旅游开发的启示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四川省资中县古镇旅游开发构想四川省体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规划与开发研究述评影响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四川山区旅游资源特征与体育旅游开发研究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浅议四川省风水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四川省的稀土资源开发分析四川省体育专业考生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四川省高尔夫旅游市场发展的前景与策略研究四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对策研究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师德修养的调查研究四川省白马藏族民族传统体育现状与发展的研究四川省少数民族中小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四川省建设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对策研究四川省汶川县三江水磨地区开发传统养生旅游的Swot分析基于SCp范式下四川省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node=965.

[4]于素梅,等.中国体育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5]四川在线.2013年八项国际体育赛事落户四川[eB/oL].http://.cn/qmkx/content/2013-03/06/content_4814622.htm?node=3841.

[6]王保金,武军.对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3,(3).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8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导向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目前,生态旅游己成为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并被誉为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从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二者相结合的角度考虑,实际上是保护大自然,实现环境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形式。与传统旅游相比,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环保性和自然性等特点。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保护农村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发挥生态效益,同时也可进一步为农村环境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真正发挥绿化在文化教育、科学考察、卫生保健、环境教育、旅游观光上应有的功能,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脱贫致富。

生态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现在处于初级阶段,各地区都有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的例子。深刻认识生态旅游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发展,对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进行全面估量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考察麦秸沟流域资源条件,分析其发展旅游的优势,并采用生物游憩资源分析和风景资源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从而预测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以期对各地农村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同时也希望能给其他尝试开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地区提供借鉴,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麦秸沟流域位于陕西省泾阳县北部的龙泉乡刘德村(108。51~108。54e,34。4115~34。4145n),流域面积860km,属于泾河水系二级支流,为土石沟壑区,海拔高程593~452m,相对高差1401ti左右。流域呈扇状,主沟道长2000m,沟壑密度0.58km/km2。土壤以红土■作者简介收稿日期郝咪娜(1981一),女,新疆石河子人,工程师,从事水土保持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研究,e-mail:haomina2004@163.com。

20116-2o

为主,有效土层厚度在0~30cm。天然树种主要为野生酸枣,草主要为菊科蒿草。年均降水量543mm,年均气温l3℃,l0℃以上积温在4100~4500℃;年均日照时数2192h,无霜期213d。

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是在麦秸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基础上建立的。该地历史上因处旱腰带,水土流失面积大,土壤养分含量低,年年广种薄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

当地一名中学教师为了改变家乡落后面貌,拿出自己所有积蓄承包了刘德村北的荒沟荒坡,并且以得天独厚的天然酸枣资源嫁接各类名优枣类品种,使嫁接成活率达90%,很快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外,旅游区还针对当地野草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的特点,积极发展养殖业,喂养奶牛,利用粪便产生沼气,利用土肥供养草(树木)达到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旅游区主要景点如下。

1.1.1各类枣坡。充分利用天然酸枣资源丰富的优势,嫁接各类名优枣种153.3hm2。当年嫁接,当年收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枣类品种有梨枣、冬枣、雪枣、冰枣、晋枣、油枣、干花冬枣,丰富的枣类资源构成景区一大特色。

1.1.2其他经济林和林木。在原退耕坡台地上,营建葡萄园25.0hm,栽植石榴12.0万株,日本甜柿13.0万株,花椒2.0万株,香椿2.5万株,雪松、杨柳等3.0万株。覆盖了12座荒坡地,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1.3现代化奶牛场。旅游区针对当地野草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低的特点,积极发展养殖业,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现己建成现代化奶牛场1座,有奶牛100多头。

奶牛场利润较高,同时也是旅游参观的绝佳去处。

1.1.4温泉游泳池。旅游区地下水丰富,温泉资源是其一大特色。旅游区充分利用这一特色,建成2600m2游泳池兼蓄水池1个。游客在盛夏避暑旅游观光后,还可在游泳池尽情嬉戏游玩,享受温泉浸泡。

1.1.5其他。旅游区还有窑洞宾馆1座,内有窑洞50多眼,新修旅游道路20多条,并在道路两侧安装路灯,打深井639卷27期郝咪娜等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1693120.8℃,降雨多集中于7~9月,干燥度小于1.52,秋季雨量充沛,日照偏少;冬季干旱,日照多,气温偏高。秋季是造林黄金季节,麦秸沟流域各项气候因素具体如表5和表6。表5中的适宜度由适宜月个数/12个月获得,适宜温度为20~25℃、湿润度为0.4、日照时数为210h以上、风速小于3m/s。

表5麦秸沟流域各项气候因素及其适宜度table5eachclimaticfactorandtheirsuitabilityinmaijiegoubasin注:资料来源于泾阳县水土保持站20042008年统计资料的整理平均值。

note:thedataisfromtheaveragevalueofstatisticsinwaterandsoilpreservationstationinJingyangCountyfrom2004to2008.表6日平均气温稳定的初终日期及积温table6Startandenddatesofsatbledailyaveragetemperaturesnadaccunmlatedtemperature由表5及表6可以看出,麦秸沟流域5~9月的温度、湿润度、日照时数、风速均符合适宜指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1、2、1l、12月这4个月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日照较短,从气候上来说不是旅游最适宜的时期,但是在这4个月中,麦秸沟流域被白雪覆盖,加上地势起伏、可以滑雪欣赏冰凌树挂,别有情趣,因此也有游人前来游玩。3、4、10月这3个月温度、湿度也比较合适,且正值树木发芽或收获果实的季节,也不乏旅游者前来观赏游玩。另外,旅游区大于10℃积温为4351.4℃,也比较适宜各种植物的生长。因此可看出,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有着丰富的吸引力,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游人欣赏游玩。

2.1.2地貌特征分析。泾阳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麦秸沟流域位于泾阳县北部的基岩山区,系北仲山灰岩、页岩块断山脉。旅游区周围全为平地,而旅游区内地形多为山地、高地、沟壑,由此形成一定反差,使旅游区突兀于人们面前。流域内沟壑密度0.58km/km,海拔高程在452593m,坡向多为东南。流域地下水也很丰富,pH在7.0~8.4,水质较好,适于农业灌溉和基本生活饮用。

2.2生物资源分析评价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枣类及其他经济林种占绝大多数,旅游区利用生态治理取得的良好环境效果,发展生态旅游,取得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植物资源主要有梨枣、雪枣、冰枣、晋枣、油枣、干花冬枣、葡萄、石榴、日本甜柿、花椒、香椿、雪松、杨柳、樱桃、杏、桃、核桃、苜蓿草、黑麦草、苏丹草、露麦科什等2o余种。各类植物资源类型色彩各不相同,具有观赏价值。动物资源有老鼠、狐狸、黄鼠狼、蛇、野兔、麻雀、燕子等。

旅游区以植物资源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特色,植物覆盖面积659.6hm。根据式(1)计算得:绿色植物覆盖率为76.7%。

丰富的植物资源令麦秸沟流域四季景观变化明显,气候宜人。春天花团锦簇,花香沁人;夏天柳溪荫浓,凉风习习;秋季硕果累累;冬日银装素裹,还可以领略滑雪的乐趣。

2.3风景资源综合分析与评价

2.3.1区位条件。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距西安市约7okm,交通便利,可吸引西安市广阔的旅游资源。此外,景区内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首的战国秦修郑国渠遗址。泾阳县内也有较多的历史遗迹,著名的有泾阳张家山风景区,另外还有唐德宗崇陵、唐宣宗贞陵、崇文宝塔、太壶寺、文庙、云阳革命旧址等共计1o处景点。在旅游资源方面,麦秸沟流域又与其他泾阳县内景点特色不同,它主要突出观光农业,是开辟生态旅游较好的地点,也可成为西安市和泾阳县内其他旅游资源的补充。

2.3.2观赏设施。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分休息区、游憩游泳区、观光游览区、科学试验区、柿品加工区、奶牛场区、宾馆区。①休息区主要由休息亭、石桌、石椅组成。②游憩游泳区是利用地下温泉上涌这一天然资源修建,兼做蓄水池。

③观光游览区是主体,果树成熟季节还可以吃到新鲜水果,登高远眺,微风习习,让人心旷神怡。④科学试验区由现代化奶牛胚胎繁殖基地和喷灌节水示范田组成,用以探索园区发展的新路子。⑤柿品加工厂与日本人合资兴建,柿种主要为日本甜柿。⑥奶牛场有奶牛100多头,游客可在这里尝试挤奶,并且有工作人员为其煮好,供游人品尝。⑦宾馆区是由具有陕西特色的50眼窑洞组成,对城市来的游客吸引力较大。到了麦秸沟旅游区,游人不仅可以领略自然风光,还可以住窑洞。旅游区的各个景点不仅具有观赏功能,还可以向游人宣传科普知识,起到科普宣传作用。

2.3.3游人数目。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每年平均约有2.07Y人次前来参观避暑,节假日游人稍多,约占全年游客总数的59.4%,旺季5个月游客总数是全年总数的2/3。2009年开始,园区每年可接待游客2.5万人次。

2.3.4风景资源评价。

2.3.4.1建设年代得分。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建于1999年,属于20世纪,根据式(2)可得:a=1分。

2.3.4.2地理位置得分。麦秸沟流域距离西安市约70km,属100km以内的范围,故a,=10分。

2.3.4.3优美程度得分。经泾阳农业局、林业局、旅游局、水土保持站等单位专家给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优美程度打分,旅游区优美程度属于四级,故a=4分。

2.3.4.4稀缺程度得分。麦秸沟流域属于区县级风景资眼,充分改善区内水、电、路条件。现代化奶牛繁殖基地正在筹建,占地4.0hm的喷灌节水示范田也即将建成,日本甜柿加工厂已经动工,旅游区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先后被县委组织部授予党员科技示范基地称号、被团省委授予保护母亲和青少年示范基地称号。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及内容。对旅游区内的景观、景点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是对旅游区进行全面评价的前提条件J。对麦秸沟流域生态旅游区的调查采用了对当地群众走访、到有关部门查找资料和现场调查等方法。调查主要内容如下。

1.2.1.1观光景观布局调查。包括流域面积大小、范围、酸枣分布;大枣类型、分布、产量状况;枣农间作景观布局;葡萄、梨、苹果产量;观赏设施布局等。

1.2.1.2环境质量调查。包括区位和交通、大气、水和地质环境等。

1.2.1.3景观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景观、水体景观、气候景观、历史遗址遗迹、民族风情和旅游特产等。

1.2.1.4生物资源调查。农村生态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研究包括野生动植物资源、生物资源种类、数量和植被覆盖度等。

另外还有人文资源调查和自然灾害调查。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9

一、文献综述

对于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取得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研究中,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通过成本——收益方法,主要研究的重点是公共项目投资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之间关系协调度方面的研究(JohnKrutilla,1967),以及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奠定了开创性的理论基础——舒适性资源的经济价值理论。随着世界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管理以及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理论成果。Boowker(1999)等人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工作,认为旅游资源设施的使用者需要提供更昂贵的成本,对国家公园项目和资源价值评估的政策也就变得更加合理了;进一步指出如果旅游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对旅游资源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估。学者们纷纷地构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相应的技术方法,主要以旅行费用法(tCm)、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CVm)为主,还有一些其他的研究方法,如享乐定价法(Hpm)、费用支出法(em)、效益转移法(Btm)等。

(1)旅行费用法(tCm)。起源于Hotelling的思想,是由Clawson最早提出的,它通常是用来评价不确切的市场价值的旅游资源产品。旅行费用法是基于一个旅游景点的价格来计算景点所花费的旅行成本。在模型中,旅游景点与所行的路途上的距离所带来的成本不同,被看做准入价格,准入价格改变时,旅行者将会发生不同的行为对待变化,这种旅游服务可用于马歇尔需求曲线表示,从中估计其旅游资源价值,即引用消费者剩余来估计旅游资源的价值。

旅行费用法分为两种最基本的模型:地带旅行费用法和个体旅行费用法。地带旅行费用法主要将旅游景点的旅游者按照所处地的地域类型来划分,地理区域特征以及游客的收入、偏好、消费等用于需求函数。个体旅行费用模型主要运用最小二乘回归法来估算,受个人的旅行开支、收入水平、教育水平影响。现阶段研究技术方法更多的侧重于个体旅行费用模型,它能充分地考虑到旅游资源数据的内在性质,估计出来的结果一般更符合实际情况。

(2)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CVm)。又称为条件评估法,该方法最初由Ciriacy—wantrup提出,Davis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他通过研究缅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为对象,调查狩猎者对鸥的收益价值进行评估;之后应用于自然旅游资源中的两种非使用价值,这种方法被迅速流传。当旅行费用法不能很好地估算一些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那么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将会取代旅行费用法,逐渐地运用于旅游资源价值、美学效应和经济价值,也是比较成功的方法。愿意调查价值评估方法是衡量非商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假设某种旅游资源产品发生变化的前提下,通过直接问卷调查旅游者对某种旅游资源产品愿意支付的成本,或者愿意接受的赔偿损失,不过这都是在旅游者带来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的。Venkatchala(2004)通过设计合理的准入费用机制,得出旅游资源环境效益改善增长的经济价值。

(3)费用支出法(em)。从旅游消费者的层面来估计旅游支出的费用总和作为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它的前提同样是旅游者获得最大效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费用支出法一般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总支出法,即旅游者所有费用总支出的价值;二是部分费用,主要包括门票费用、餐饮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费用;三是区内花费,主要在不同的旅游区内所花费的费用。

费用支出法作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优点就是评估过程比较容易简单,易操作;其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的费用有可能不包括旅游费用的支出;此估计方法还远远不能评价旅游开发初期或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价值,对旅游资源价值未来预测也是不确定的;仅能估算出旅游者费用的总和,并不能很好地反映旅游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

(4)享乐定价法(Hpm)。它是基于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商品的属性给予消费者满足这一效用论观点而建立起来的价值评估模型。享乐定价法一般适用于居民住宅附近的公园、森林等旅游场所的价值。居民的住宅价格能说明对附近公园等旅游景点的支付费用,主要通过Hpm中的因子调查法对旅游资源的实际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即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每个要素的评价能够反映旅游者对资源的态度,从而能较为系统地说明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同样该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方法在使用时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往往大量的数据收集是比较困难的。此外,享乐定价法在模型方程的选择中,其多重共线性及分离性还有一定的难度,估算也是比较繁琐的。生态旅游景区的准入费研究方面,ChoongKilee(2002)对韩国5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自然和人文公园的旅游资源价值进行了核算,研究结果得出:所列选的5个国家人文公园资源具有使用和可观赏的保存价值,超出了准入费总额和景区所花费的成本,同时认为,这5个国家公园估计的结果是不相同的,所有有必要根据每个公园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准入费,同样也高于资源的运营成本。pieter等人(2002)对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勒塞尔国家公园的“保持景观”、“森林砍伐”、“选择利用”的三种不同的情况下,研究2000—2030年的旅游资源价值,研究结果说明,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勒塞尔国家公园的生态系统“保持”情景下,旅游资源价值最大。

(二)国内学者国内学者们对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比较迟。根据现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并没有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一套理论,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源于国外的研究统计方法对旅游资源价值进行评估。比如李巍、李文军(2003)用改造的旅行费用法研究九寨沟的旅游资源价值。唐大易(2006)运用了CVm方法评估了洞庭湖湿地旅游资源的非使用价值,同样利用该方法的有贺征兵(2008)、刘敏等人(2008)。陶婷芳、田纪鹏(2009)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们在选取上海“新三城镇”为样本,并且在实地调查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造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10个样本城镇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0个样本城镇的121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的数量比较均衡,但旅游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发现上海市西南地区是旅游资源发展的重点区,是成为上海市旅游业新增长点的有利条件。王尔大等人(2009)运用非线性的oLS、泊松分布和二项式分布等计量模型来研究大连的海星公园的需求函数,并估算出该公园的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出结论,作为旅游资源考察对象,星海公园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经济价值,其每人每天的消费剩余达到119.86~138、91元;若考虑购买力水平,其结果与西方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剩余大致相同,这笔不错的收入能够提高公园的产品质量,以及开发新的旅游项目。

二、旅游资源价值体系构成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资源形态,其价值取决于其效用的大小,效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其稀缺性和是否存在可开发可增值的条件。从旅游资源的价值总构成来看,包含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

(一)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其利用价值指旅游者在某个景点消费旅游资源时,能够为旅游者带来最大的效用与功能,即旅游景点能为大量的旅游者通过以商品和服务的形式提供福利。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按游客接触程度分为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包含旅游资源的美学欣赏、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内容,能为游客直接提供所需的效用价值;而间接利用价值是支撑直接利用价值的实现条件,即为旅游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旅游资源的非利用价值它的非利用价值是指人们还没有进行开发的旅游资源,但是在未来时期还有很大潜在价值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存在价值、选择价值、以及馈赠价值。存在价值指由于旅游资源本身客观存在的,旅游者和管理者对旅游资源的道德价值的评价,以及体现出来的一种支付意愿;而旅游者支付意愿往往是以其存在的价值为基础的。随着现代社会的旅游者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旅游资源的存在价值将会在旅游经济的总价值作用中越来越占主导性地位。选择性价值是旅游者不仅为支付旅游资源的消费而获得直接利用价值,而且还能在未来选择对旅游资源的保留权,以便将来继续消费这种旅游资源,其根本实质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直接利用价值和间接利用价值的估计。馈赠价值指旅游者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而自觉意愿的支付成本,这种支付为了保护其后代子孙能够继续享受旅游资源的价值,反映的是价值的道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三)旅游资源价值的特点旅游资源价值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于它的增值性。虽然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覆盖的对象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一定时间变化是不明显的,旅游资源供给可能存在刚性状态。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享受不断的提高,对旅游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使得现有的旅游资源变得短缺,导致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增大。其次,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物质资源,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所需的物质资源消耗会越来越大,如森林木材、矿产资源等;而旅游资源在利用开发时,一般不会导致旅游资源减少,反而有可能会增加,因为旅游资源具有消费的权利,这种消费权利是看不见的具体实物,是一种娱乐观光享受的权利。除了在开发旅游资源初期投入一定的设施,诸如修理道路以及旅游资源维护所需要支付的一定成本,但是在实际经营中不会导致旅游资源的减少。因此,旅游资源的管理者为了扩大其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进行消费,将会最大努力保护旅游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致使旅游资源多样化的发展。

旅游资源价值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潜在的价值很难估计。从宏观方面上看,旅游资源的种类是多、繁、杂等特点,覆盖的内容很多,如名胜大山大川风景区、高科技旅游、民族人文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红色旅游、古代建筑物旅游等,这些潜在的价值衡量困难大,不易操作。另一方面,受国家的政策、人们的收入、消费水平以及偏好观念等影响,旅游者的需求波动不稳。从微观方面看,某一具体的旅游资源的环境状况、区位模式、美学欣赏价值、文化价值、经营方式往往都会对旅游者产生影响,也同样致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引发旅游资源价值估量的不确定性。

三、旅游资源价值评估体系构建

绝大部分的旅游资源在市场上交易是困难的,其经济价值也难以测定,但是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可以通过旅游产品的成本指标和预期收益指标来估算其实际价值,所以运用成本——收益算法还是比较合理的。

(一)旅游资源的成本指标它主要包括旅游开发建设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管理成本以及资源稀缺成本等。首先,旅游资源的开发成本不仅包含其本身的开发,还包括利用旅游资源软件方面的建设,有助于一个旅游景点能够成为一个有发展的旅游空间和吸引力,如有旅游成本的规划设计、勘测成本、基础设施成本、土地成本等。第二,由于现代城市的重复建设带来了大量的污染所在,越来越多的人们逐渐倾向回归大自然,就必须旅游资源提供清新的空气、透明清澈的水、新鲜的花草树木,当旅游资源管理者能提供这些自然景区时,而游客在进行旅游活动时和旅游开发建设时,可能对美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就需要通过货币形式的补偿。也要清楚地看到,在旅游资源的活动中,要做到“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实行Upp(利用支付原则),使得生态环境价值得以补偿。第三,旅游资源管理成本是旅游经营者提高收益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包括管理人员的体力和脑力成本、旅游营销信息成本、培训成本等。第四,对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成本来说,可以表示资源再生前放弃的未来消费成本,取决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所投入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大小。最后,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维护中还会带来一定的税收成本,在旅游管理者取得一定的收益时,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税收。

(二)旅游资源的收益指标旅游资源的收益指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价值估计:一是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收益估计;二是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价值估计,以及在未来时期的经济效益的价值估计。现有开发的旅游资源经济效益价值估计,主要包括年均收益、旅游者的接待数量、旅游者的人均消费量等指标。

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的预期收益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人数的市场预测,可以用下面的模型来预测

本文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来探究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的评估体系。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的评估主要从旅游资源本身的条件、地理环境条件、市场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评估。其一,旅游资源本身条件评估是旅游资源的非经济价值评估的核心地位。其二,旅游资源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在未来时期的收益大小,同样也关系到旅游资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其三,旅游资源开发的项目必须要以一定的客源数量为导向,旅游者数量的减少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规模性的开发,也关系到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其四,要广泛综合地考察和论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条件,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可行性的科学依据。

四、旅游资源价值评估分析

本文选取洛阳市的旅游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城市,又是文化古都,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种多样,旅游业相对发达,具备旅游资源价值评估的特征。本文根据洛阳市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地理位置的选择性,并参照《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试行)》,把洛阳市的旅游资源分为7大类,通过运用专家征询方法计算每个旅游资源类型的评价结果,为洛阳市重点发展哪类旅游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标准。见表1: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每一个旅游景点进行综合性评价,求出综合得分,再进行综合排序,并根据得分的顺序从大到小分别赋予值8、6、4、2、1,再通过层次分析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根据以上的两个步骤,得出洛阳市具有开发旅游资源的条件,可以进行旅游功能的划分,再进行洛阳市旅游资源市场的评价,求出各指标的权重,以及洛阳市的几个功能区的得分分别为:东部游览区96、中心城市游览区92、南部游览区90、北部游览区84。见表2:

五、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政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自然环境建设。积极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观念意识,把经济发展同环境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把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决反对以牺牲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加快高速公路、城市地铁、机场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统一的便捷的交通网络平台,实现区域间旅游资源的连接。

(2)建立市场品牌信息共享。一是打破旅游资源的经济障碍,实现旅游要素的充分流动,加强旅游高端人才的教育与培训,打造统一的旅游文化品牌,因地制宜制定旅游资源的规划、投资,引导旅游信息平台的公开透明,提升其共享度。二是成立专门的旅游管理机构,大力倡导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参与国内外举行的旅游展览会等,开发与旅游相关的专项产品,加强区域旅游机构的合作等。三是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的产业,是否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它的评价程度与满意度,这要求旅游管理人员向消费者提供及时的旅游管理信息,须加强旅游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因为电子商务具有跨时空的便利性、低成本、传播广泛等特性,很快地融入国际旅游业中,为旅游产业注入新的动力。

(3)加强旅游企业集团化的发展,可以降低旅游企业的内部交易费用,同时可以增加市场垄断力量的份额。我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经过了3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品牌企业,如青旅、国旅等,这些集团化有利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优化与整合,使得集团化资源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抵抗风险能力增强,也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增强旅游业的产业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建立旅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可实现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经营,形成设计、开发、服务等一体化相关产业,进而提升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使我国的旅游业真正具有上规模、成体系、出品牌的特征,实现良好的品牌共享格局。

参考文献:

[1]贾慧敏:《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科技和产业》2009年第3期。

[2]王孝德:《三峡黄金旅游带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西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黄国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三峡库区旅游资源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11期。

[4]赵玉宗、张玉香:《城郊旅游开发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5]陶婷芳、田纪鹏:《特大城市换成游憩带理论与实证研究》,《财经研究》2009年第7期。

[6]王兆峰:《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经济管理》2009年第8期。

旅游资源调查研究篇10

随着旅游业逐渐成为翼城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作为一名翼城人,感到旅游业对于翼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而翼城的古绵山名胜旅游区又鲜为人知。我曾经在2010年去过这个景区,对于景区的旅游现状感觉不是很好。后来,又听说翼城的古绵山是晋国士大夫介子推与其母真正罹难的地方。我就越加感到,对于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判断其旅游资源的价值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翼城古绵山的研究还比较少,通过查找资料和询问,对于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的评价方面还无人研究。对于那些有关翼城古绵山进行研究的文章,几乎都是在论证其是介子推母子真正隐居的绵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临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合心曾经在其《绵山辩》中写道“翼城的绵山是介子推母子隐居的绵山,这该是不争的事实。”而现在,对于翼城古绵山的发展而言,对它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是判断其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及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一、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概况

翼城古绵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县城西北大约五公里的封比村中,海拔高度为869.6米,占地面积大约为1280亩。因为翼城古绵山在平缓的田地中拔地而起,突兀屹立,所以叫孤堆坡山;又因为从远处看像一个倒扣的巨型大锅,所以也叫覆釜山;当地的人多把它叫做绵上。翼城古绵山是古时晋国大夫介子推和他的母亲罹难的地方。(如图1所示)

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比较温和。景区的年平均气温为9摄氏度至12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00小时,年降水量为550毫米。古绵山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山上植被比较多样。主要以松柏为主,还栽种有核桃树、火炬树、山桃树、花椒树、柿子树等树种。

古绵山的山顶建有洁侯祠,祠内有介子推与其母亲的塑像,祠内四周的墙壁上绘有八幅《介公灵应图》。

翼城古绵山的交通非常便利,拥有一条二级公路标准的旅游公路。目前,绵山的绿化工程正在进一步的进行,在翼城古绵山的路口,设立了古绵山的导游图。古绵山现在建起了山门、楹门,修建了上山的步行台阶、爬山中途的休息亭和开发绵山纪念碑,修复了介子推遗址,建立了停车场等旅游的配套服务设施,绵山景区已经具备了旅游的基本条件。

二、研究方法概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匹兹堡大学教授Satty.t.L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能够解决资源分配的一种重要而且非常有效地系统分析方法。在对非定量的事件进行定量分析时,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其可以对人的主观判断做出定量描述。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是层次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层次分析法最终就是把人们的判断转化为若干指标层因素两两之间重要程度的相互比较。

Yaahp软件是一款辅助软件专为层次分析法(ahp)设计,提供方便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数据录入、整理、权重计算和计算数据导出等功能。使用Yaahp时,在输入的形式方面,可以选择用判断矩阵形式或文字描述形式。标度可以选择1-9。该软件还提供了其它功能,例如自动修正判断矩阵的不一致性,不完全判断矩阵的自动补全功能等。Yaaph软件的计算结果可以用pDF、RtF、HtmL、纯文本、excel文件形式输出,输出的计算结果的主要内容有:层次模型构造、标度类型、最终结果、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各准则层的权重以及各指标层的权重。其操作过程为:(1)层次结构模型图绘制(2)层次结构模型编辑(3)层次结构模型的正确性检查(4)层次结构树检查(5)判断矩阵值的输入(6)判断矩阵一致性动态显示及检查(7)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自动调整(8)残缺判断矩阵的自动补全(9)计算结果导出[4]。

三、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评价过程

为了开发和发展景区的旅游,必须合理评价他们的旅游资源,才能使这些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并最终获得最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将层次分析法应用到旅游资源的评价过程当中,可以使原来比较复杂的评价过程数量化和模型化,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度。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1)确定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2)建立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比较判断矩阵;(3)计算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一)确定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体系

对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核心就是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选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繁简程度与所得到的结论,故在评价指标的选取方面,应该具有科学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本文在参考了对山西旅游资源评价与对山岳旅游资源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从资源价值、景区规模、旅游条件三方面来确定评价要素的指标体系,并使用Yaahp软件构件出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第一层a层是总目标层,第二层B层是准则层,第三层C层是指标层。

(二)构造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比较判断矩阵

使用apH法的出发点是使用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是使用apH法的关键一步。在将层次结构模型建立好之后,将同一层中任意两个不同影响因素对于直接相关的上一层因素的影响力进行重要性比较。例如,假定上一层的元素B作为总目标,而且对下一层的元素C1、C2、有着支配关系,对于B的三个元素C1、C2、C3重要程度用数量形式表示出来。即对于B而言,C1、C2和C3之间相对重要性的程度数值,将这些数值作为矩阵中的元素,所得到的矩阵就称之为判断矩阵。

为了充分得到对于翼城古绵山比较了解的人们的意见,我对我所有认识的对于翼城古绵山比较了解的大学同学都发了,请他们填写。最后,共收回13份有效调查问卷,于是我就以这13份有效调查问卷为基础,然后来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对于这13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在Yaaph软件中,我们采用Yaahp软件中的群决策功能,选择计算结果为加权几何平均,对各调查问卷的权重平均分配。人们在进行两两比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一些主观性。为了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本文还参考了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的相关资料,并且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各层次值的输入中,因为判断矩阵比较多,这里只给出其中的一个目标层―――准则层窗口的截图(图3)。

(三)各因素权重的计算以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在Yaahp软件当中,将所有的调查结果的数据输入之后,既可以查看每个被调查者的计算结果,也可查看群决策的计算结果。在点击了计算结果的选项卡之后,软件就会自动计算出指标层各因子所占权重(如图4),并自动进行判断矩阵一致性的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会显示在窗口的上方。如果判断矩阵不一致或者有残缺,这些错误就会在窗口的下方显示出来。本文所有构建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都在0.10之下,因此就认为这个层次排列的结果具有次序的一致性。

四、评价结果分析

由表6-1可见,翼城古绵山旅游区的资源价值的权重为0.6089,在准则层中单排序为第一位,其比重远远大于景区规模和旅游条件的权重,说明旅游资源在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评价的三大类评价因子中占最重要的地位。旅游条件与景区规模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比重相对较小。景区规模的比重大约为旅游条件比重的一半,说明其在旅游地评价中的地位非常的低。但是在旅游地评价时,也不能忽视景区规模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发展翼城古绵山旅游区时,应该充分考虑它的资源价值,需要打造出翼城古绵山自己独特的品牌,其次也要考虑到旅游条件的发展与景区规模的扩大。

从指标层C层的10个因子的权重及其排序来看。文化价值排在第一位,其权重为0.3446,这说明翼城古绵山旅游区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它可以成为吸引游客到来的重要因素。观赏价值排在第二位,其权重值为0.1789,说明翼城古绵山的观赏性也会给游客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排在第三位的是交通通讯,其权重为0.1110,这说明翼城古绵山具通达性和良好的可进入性。排在第四位的是景点的地域组合,其权重为0.0957.一个景区与其周边景区的组合对于这个景区的生存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它影响因素,如饮食、科学价值、人员素质等,所占比重也较高。景区必须对这些因子加以保护,控制和发挥。至于旅游商品和导游服务的权重值相对来看比较低,但是也不能忽视。因此,翼城古绵山名胜旅游区应该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导游服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根据单因子权重的排序结果,我们用100分按权重赋予每个因素分值,得到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参数表(表6-2)。参照其他评价参数打分结果判定,我们认为最后得分值域90分为非常好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70分且89分为很好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50分且69分为比较好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30分且49分为一般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10分且29分为较差的旅游资源;最后得分值域9分为差的旅游资源。

利用6-2,我们就可以找到每个影响旅游资源单因子的限分,我又找到上面那13位大学同学进行评价打分,并取其平均值,然后又根据自己对于景区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进行适当的微调,然后得到评价结果。得到的结果如下表(表6-3)所示。

我们从表三种可以看到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的最后得分为63分,这样我们就认为是其旅游资源是比较好的旅游资源,是适合进行下一步的开发工作的。

本人虽然对翼城古绵山的旅游资源进行了一定的评价,得出了自己的评价结果,但也是一家之言。我非常希望自己的评价结果能为翼城古绵山未来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

通过以上对于翼城古绵山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分析,我们会发现应用aHp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体现了人在决策思维时的基本特征,即分解,判断和综合,是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