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市场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0:39

绘画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美术作品;收藏意义;绘画;市场价值

中图分类号:F7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58-02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受到火热追捧的对象,已经有一部分的美术家作品享有盛誉,不仅在国内知名度较高,且能够走出国门进入到世界拍卖行业中心。当代美术作品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关注,缘于其具备的艺术价值和收藏意义。对于中国绘画市场而言,如何实现其长期繁荣发展,实现绘画经济价值的提升,是一个相对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一、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意义

绘画和音乐、舞蹈、戏剧、雕塑等一样属于大的艺术范畴,因其有着实体作品,和雕塑一样可以收藏,也就使得其具备相当的收藏价值。就当代美术作品而言,同样是绘画艺术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只要其有着相当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就能够供世人学习、欣赏和传承,拥有相应的经济价值。虽然目前仍有许多人对于当代美术作品有着很大误解,认为相较于古代美术作品,当代美术作品不具备历史价值和时代魅力,但只要作品达到了相应的艺术高度,在选题、构图和技法等方面达到相当水准,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样不可小觑[1]。尤其是相当部分当代美术作品着眼于当下社会,创作反映了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具备记录时代和反映时代的重要价值,加上其自身在美学上的成功,同样能够广受喜爱并得到口碑传播。

二、绘画市场经济价值概述

优秀的绘画作品作为艺术作品,有其在艺术和美学上的巨大魅力,能够为人们欣赏和喜爱,而其同样有着商品的属性,能够在交易市场中进行买卖交易。绘画作品不单纯是有着颜色图案的纸、布,而是以相应的载体承载的美学和艺术,其市场价值是无形价值赋予下的多重价值集合体。一个绘画作品的市场价值几何,除了看该作品基本的材质和技巧,还要看创作者赋予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精髓,看其承载的艺术魅力和感召力。好的作品能够带给人无尽的美学享受,其具备的市场价值也就越高。从整体来看,我国当代美术作品的绘画市场价值在资本和运作的推动下有了很大提升,而从长远来看,其绘画市场价值仍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仍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不足,需要经过大的体系调整和变革,使得绘画作品受众更广,市场热度是在正常的市场规则下产生的。

三、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和绘画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一)部分美术创作脱离社会现状,过分追求自我前卫

从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创作源和绘画市场当前发展情况来看,问题仍然较多。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在美术创作方面,创作者未能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良好平衡,往往过分追求自我,追求前卫的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而未能着眼于中国当今的社会现状和因素,导致创作出来的作品多为个人的自说自话,在艺术追求上偏离主线,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受[2]。尤其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环境变化巨大,思想精神和意识层面也经受着极为复杂的冲击。在网络信息高速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信息的筛选和处理难度加大,对于艺术和美的审视也趋于多元,但许多美术作品无法就社会和情作相应创作,人们在相应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面对美术作品也就很难获得共鸣。

(二)国外艺术品市场受热捧,国内领域经济低迷

经过多年来诸多创作者的努力,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在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显著提高,出现了较多知名的创作者。一些当代美术作品也因出众的艺术魅力而获得热捧,并在全球化市场大潮下进入到全球视野,打进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中国元素的独特魅力引起国外美术作品爱好者的巨大兴趣,相应作品在国外艺术品市场上获得的热捧也越来越热烈。而相对来看,由于许多创作者在创作层面未能追求和本土受众的喜好契合,也未能在题材和表达上突破固有限制,加上绘画艺术未能在社会公众当中有很好的启蒙,创作者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不足,造成国内相应领域并未达到国外的热度,经济效益未能突显。“墙内开花墙外香”、“外热内冷”等相应现象对于国内绘画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较大的难度[3]。

(三)投资圈内市场价格火热,炒作虚假问题严重

当代美术作品从商品角度而言,由于其自身具备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也就使得其商品价值很难有准确定位,货币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和人们的看法而发生改变[4]。同古董收藏品一样,面对浮动的价格,许多资本进入到相应的投资圈,经由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使得作品的货币价值有了极大提升,价格翻倍现象屡见不鲜。虽然相较以往国内的当代美术作品在绘画市场有了很大起色,但投资圈内不正当手段的介入还是使得问题频发,虚假问题严重。一些资本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通过虚假炒作的手段,故意抬高扭曲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许多投资者面对迷雾般的炒作手段,很容易迷失方向,错误购置错误收藏,最后悻悻离开绘画市场。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才导致国内绘画市场混乱,很难拥有健全完整的发展链条。

四、绘画市场经济价值提升的未来发展策略

(一)美术创作扎根社会国情,反映表达时代性民族性

从我国绘画市场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面对当前绘画市场的发展乱象,要想推动绘画市场价值的正常提升,保证绘画作品创作质量是基础和根本的。从创作角度来说,当代美术作品既要有创作者的自主想法和表达,在相应的题材选择上,还应更加贴近本土,创作时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国情,在创作之前经过大量而细致的观察,经最后的提炼应用于创作当中。同时,面对剧变的时代大背景,创作者还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用画笔来进行时代表达,将时代样貌描绘出来,一方面起到记录时代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为爱好者提供巨大的艺术共鸣和情感共鸣。此外,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历史文明传承至今,中华大民族有着独特的魅力,创作者也应当从民族中挖掘创作素材,不断地反映并表达民族特色,让当代美术作品打上民族和时代的烙印。

(二)加强社会公众启蒙交流,获取公众理解支持

绘画市场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一个个主动参与市场当中的个体,而相应个体正是从社会公众中产生的。要想实现中国绘画市场的长足发展,就应当不断扩大相应个体人群。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创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公众对于绘画艺术和当代美术作品了解甚少,也就很难让其喜爱并参与到绘画市场活动当中。为此,相应创作者和从业者应当从这一方面下工夫,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启蒙,通过多种媒体媒介进行绘画艺术的介绍,让公众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当代美术作品[5]。在这一基础上,社会公众才能更加地接近绘画艺术,对于好的美术作品发自真心地追捧和热爱,相应的市场交易活动才会更加真实和长期。公众对于当代美术作品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绘画市场的价值提升而言才能更具意义。

(三)健全规范绘画投资市场,维护绘画经济秩序

绘画投资经济的发展需要在市场规律下进行,通过买卖方各自的需求驱动来实现。而当前的绘画市场存在的诸多市场乱象正是扰乱市场秩序、破坏正常经济发展规律的。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就绘画市场经济活动作出相应的规定,保证市场行为符合市场规律,不损害任何一方的正当利益。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如恶意的炒作行为,一方面借助市场的手段,另一方面则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相应处罚,将绘画市场经济中的乱象除去,保证市场的正常运作程序,维护绘画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才能不断健全和规范市场,让当代美术作品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实现其应得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当今社会中收获的热捧一部分源于爱好者的正常关注,另一方面源于市场上的不正当操作。对于当代美术作品而言,为了保障其正当利益,保护其在艺术和收藏上价值和意义,除了正确引导创作者进行不懈创作外,还应加强绘画在社会公众中启蒙,提高创作者和公众之间的交流频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依法打击行为,维护绘画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才能让绘画市场的价值得到保证,在今后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精英是大众――关于当代版画发展的一次笔谈[J].美术观察,2011,(9):5-9.

[2]孔新苗.中国美术学知识范式建设的现代性境遇与当下的三个实践问题[J].艺术百家,2011,(6):29-35.

[3]毕崇旭.浅议美术评论与艺术品市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190-191.

绘画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铅笔盒;改良设计;笔帘再设计

素描是绘画造型艺术的基础,在素描过程中,铅笔是常用的首选工具,学习者需要不断地更换不同型号的铅笔来完成自己的创作,在这个过程中铅笔的摆放问题随之诞生出来,这也是市场上现有产品不能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次设计从绘画者需求出发,目的是能够设计出一个能满足绘画者需求的铅笔盒,以便更好地解决绘画时铅笔摆放、容易摔断和型号不易区分等问题。

1铅笔盒发展及种类

1.1铅笔盒的发展

铅笔盒,学生学习的文具之一。是学生用来装钢笔、铅笔、尺子、橡皮等文具的盒子。一般由木质、铁质、塑料制成,形状各异,但多为长方体。

80年代初的铅笔盒多用铁皮制作,盖子表面一般是变形金刚或机器猫之类的卡通人物,翻开盖子就会看到乘法口诀表等。90年代之后,铅笔盒的类型款式就开始层出不穷,首先以双层以及大体量为主流,是以笔盒结构设计和图案设计为设计点或卖点,然后开始以简单实用为主,类似笔袋之类的产品,是以图案设计、材料和品牌为设计点或买点,比方说透明笔袋曾是很受追捧的一种。

1.2铅笔盒的种类

铅笔盒一般有铁质、木质、塑料之分,铁质的不容易变形、损坏,非常实用,很适合小学生使用;木质现在非常少见,它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但因加工复杂、易损坏、色彩单调,针对大众消费市场相对使用较少,以至于现在市场上木质文具盒逐渐稀少,但木质材料天然、环保的特性又是其新的卖点,引来不少高端用户的追捧;塑料铅笔盒色彩亮丽、图案丰富、加工方便、抗变形能力强,但没有铁质的文具盒抗摔,它在大众市场上很受学生的青睐。还有一种铅笔盒使用布面、塑料或皮制成,被人们称为“笔袋”,是近几年学生的“文具盒新宠”,它携带方便、也很实用,市场占有率很高。还有一些是专门针对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用的笔帘,它便于学生存放多种型号的铅笔,也便于学生对铅笔的使用和携带,是现在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的专用笔袋。

2现有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铅笔盒的比较与分析

目前对于绘画工作者和设计工作者来说市场上可供使用的铅笔盒大体有4种:

第一种是通过另类的外形,以一种夸张、仿生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追求独特、喜好装饰美感的心理需求,从而赢得市场,在笔盒行业中占有一定的市场,如图1所示。

第二种从功能角度出发,通过增加笔盒内部分区、结构来增加笔盒的存放物种类以及一系列的实用功能,如增加内部转笔刀、密码锁、镜子等部件,如图2所示。

第三种是一些普通的笔袋,这种笔袋在市场上比较常见,布面因为易于制成各种各样的形体、图案、容易清洗、价格相对便宜等特点深得大家的喜爱,这种产品不利于绘画专业学生使用是因为画画时铅笔粉末容易直接或间接地把笔袋弄脏,且铅笔型号不易查找,这些都会影响绘画者的使用效率和心情,如图3所示。

第四种是传统的笔盒,只是从外形或图案上稍有差异,铅笔头放在里面非常容易因日常碰撞而折断,如图4所示。

第五种是市场上比较适合绘画的笔盒,它是笔盒的一个分支,俗称笔帘,笔帘的样式有多种,但基本结构都是中间用线把松紧带固定成半圆形,然后让铅笔去,使用时缠放在腿部,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避免铅笔头在传统笔盒中容易活动造成的无故折断,铅笔型号可区分,但不能使使用者一目了然,不易方便查找,且铅笔在抽出和放入时很不方便,而且捆在腿部的笔帘容易把裤子弄脏,如图5所示。

3设计类和绘画类学生专用铅笔盒的设计提出

在对现有产品比较、分析之后,可以看出普通笔盒及多功能笔盒无法解决铅笔摔断和绘画时的摆放问题,笔袋容易脏;外形奇特的笔盒对于绘画者来说不实用;笔帘插取不方便且易弄脏衣服。在总结了它们各自优点和缺点之后,提出对于绘画和设计者来说需要解决的产品问题有:(1)铅笔容易折断;(2)短铅笔不易取出;(3)铅笔型号不易判断;(4)绘画时笔盒无处摆放或摆放后使用不便。

基于以上问题,决定从笔帘入手对铅笔盒进行改进设计,从而设计出一个能为绘画者、设计者普遍接受的笔盒(笔帘)。

4专用铅笔盒的设计研究

该专用铅笔盒的设计原型为现在市场上设计类、绘画类学生专用的笔帘,将原有布面材质的笔帘设计为塑料材质,如图6所示。

笔帘的两端设置有卡扣,可使笔帘卷成桶状,便于摆放在桌面,如图7、图8所示,放置铅笔的部位为标准单元模块,可根据放置铅笔的多少不断添加单元模块,单元模块设有不同的颜色,目的是使使用者根据放置铅笔标准单元模块的颜色来区分铅笔的型号,方便铅笔型号的查找,而且也可以组合出体现自己个性的笔帘,如图6所示。

放置铅笔标准单元模块上设置有卡槽,原有笔帘在使用时,铅笔在插入笔帘和取出时有些不方便,必须要对准插入孔才能将其顺利插入与取出,使用者会因此而在使用时,因为不方便把铅笔插入笔帘中而是随手放在身旁,这样就使使用者在活动身体时碰落铅笔而造成铅笔头的损坏。因此采用嵌入式的卡槽来放置铅笔,卡槽与铅笔采用过盈配合,这样短铅笔和长铅笔不仅仅可以一起都顺利放入和取出,而且短铅笔和长铅笔写有型号的一端都处于相同高度,方便了对于不同型号铅笔的查找。卡槽固定铅笔的作用同样解决了铅笔在携带过程中由于自由滚动,笔尖易折的问题,如图9所示。

图9单元模块和卡槽

图10单元模块的固定体

单元模块由两根细绳串联在一起,在单元模块两端有两根长于单元模块的固定体(如图10)固定其位置。在串联好各个部件后按下固定体上面的按钮,细绳的位置就可被固定,从而达到固定单元模块的作用。使用者如果想要增加或减少卡槽体个数时只需将按钮连按两次即可将其弹起,达到重新固定细绳位置的作用。细绳除可固定单元模块外,还可使使用者根据自己需要在绘画时将笔帘捆绑在腿部和画架上,使用更加灵活。

5结论

本次探究着力解决绘画人员在绘画时铅笔的放置、携带、使用和型号区分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市场上该类产品目前的市场情况后,对绘画时铅笔的固定及笔帘的摆放做了重新调整,利用卡槽和细绳的形式解决了市场现有笔帘取放不便的问题,目的时给使用者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绘画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低幼儿童绘本;创作;出版

一、中国低幼儿童绘本的出版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中国低幼儿童绘本的出版现状

进入21世纪,出版商开始着力开辟本土低幼儿童绘本市场,对我国低幼儿童绘本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本土低幼儿童绘本的出版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点。因为受众的多种需求以及家长对于绘本内容的把关,出版社对于儿童绘本的内容和形式力图更加多样和丰富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1.品种渐趋丰富。儿童绘本是将绘画与文字通过作者的设计结合在一起的作品。绘本作者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挖掘更多有意思的元素,按照儿童的思维方式去设计绘本,使儿童在拿起绘本阅读的时候觉得有趣,使其乐意阅读观看下去。当今儿童绘本市场的发展,出版商和出版社为了抢占儿童绘本市场也在力图拓宽自己的绘本发行市场,拓宽市场必然带动绘本品种的增多,从而丰富儿童绘本市场,推进其发展。

2.着力于儿童绘本市场的培育。我国这块市场虽然已经得到相关重视可是尚未做到真正开发。相关的出版商已经对于儿童绘本出版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发展前景预期,他们力图开辟我国儿童绘本出版市场,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的专业少儿社以一种积极姿态进入,显示了对该市场前景的信心,并做了一定的准备。出版商和一些出版社希望通过儿童绘本的出版发行来获得利润和提高知名度,他们希望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推广儿童绘本,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二)中国低幼儿童绘本出版方面存在问题分析

1.本土绘本创作队伍小,创作水平良莠不齐。对于中国儿童这么庞大的阅读受众群体,我国的儿童绘本的创作队伍规模非常小,国内专门从事低幼儿童绘本创作的作者少之又少。低幼儿童绘本的创作者、低幼儿童绘本出版人、低幼儿童教师、儿童绘本推广者以及相关人士,这些人同幼儿和幼儿家长之间往往没有形成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造成了出版方不能真正的了解儿童的心理诉求,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策划出版。目前有些出版社也想要努力开辟本土低幼儿童绘本市场,而低幼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2.原创作品数量少,艺术水平低。如今有些出版社简单的认为低幼儿童绘本的读者群狭小,并且定价颇高,购买人小,带来的经济收益有限,出版社的少儿图书出版较少。目前,在中国深受儿童喜爱的绘本大都是从外国引进的国外获奖作品,出版社认为这类绘本因为已经获得到很多好评,期刊不存在太大的风险,并且可以很快的在读者中打开知名度,得到经济收益。同时,绘本的整体编排、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的比例、图画的大小、图画的用色和文字的字体、字号都很重要,这些都要符合幼儿的阅读心理。

3.盗版现象严重。中国的图书盗版情况一直很严重,但是由于正版和盗版的低幼儿童绘本在价格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很多家长认为花较少的价钱可以阅读到同样的东西,从而大都会选择盗版低幼儿童绘本。其实,正版的低幼儿童绘本为了防止幼儿撕扯和啃咬图书,出版方采用的纸张都是硬版纸不易撕扯,所用的彩版印刷颜料均为对儿童无害的高质量颜料,而盗版绘本的纸张质量和所用颜料是远不能与正版相媲美的。

二、中国低幼儿童绘本出版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培养业余创作队伍和图画书专门人才。随着家长的重视和儿童的喜爱,儿童绘本市场正在逐渐扩展,出版社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谁能开发出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绘本图书,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在社会上还有许多热衷于低幼儿童绘本创作的业余群体,但苦于没有专业老师的培训指导和出版方的认同,他们得不到肯定和发展。对于这类群体,政府和社会应当为他们提供有关的培训。经过培训和实践来使他们的创作水平日趋成熟,为发展图画书培养专门人才,拓宽出版市场。

(二)出版社要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贴近儿童心理,创力品牌。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是出版优秀儿童绘本的首要前提。出版社拥有正确的出版理念才可以使自己准确把握出版的大方向,精准的把握住儿童的阅读心理,提高出版品质,引导出版工作顺利进行。我国本土儿童绘本市场的品牌塑造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和历练的,这是我国儿童绘本发展的必由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

(三)全面开拓低幼儿童绘本市场,拒绝盗版。儿童绘本市场是发达国家的图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儿童绘本市场却还没有得到真正的开辟。出版社应该看到儿童绘本尤其是低幼儿童绘本的潜在价值,目前的我国很多出版社还没有意识到低幼儿童绘本所能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出版社应积极深入的去了解我国儿童绘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培养推出优秀的本土低幼儿童绘本作品。

三、我国低幼儿童绘本的发展趋势

(一)贴近低幼儿童心理、按照年龄段细分的低幼儿童绘本增多。好的低幼儿童绘本能再现孩童的生活和情感,刻画孩子纯真质朴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作用。销售市场现在也很重视根据儿童需求来引进图书,销售和推销绘本会考虑到儿童的阅读需求,通过充分的了解市场来按照年龄段细分低幼儿童绘本销售市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于绘本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绘本内容根据低幼儿童的年龄进行细分,这样的细分对于儿童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对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绘本阅读来认识世界,通过阅读来幸福成长。

(二)低幼儿童绘本市场品牌集中。随着亲子阅读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以及低幼儿童绘本市场的成熟,这一细分市场将会凸现品牌集中的现象。优势出版社携优良的作者资源、立体化的市场运作机制、畅通的销售渠道,将在这一领域获得主导地位。低幼儿童绘本市场的日趋成熟,相关的出版社和出版商也逐渐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出版社正在努力通过策划品牌儿童绘本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的集中来使自身优化,让受众熟知从而达到信任及购买,从而带动我国低幼儿童绘本市场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绘画市场分析篇4

关键字:中国传统绘画绘画元素现代平面广告

被誉为国粹的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直到现代影响着中华民族甚至整个东方民族的审美情趣。将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巧妙的运用于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民族特色将会在设计作品中增加,提高设计水平与质量,让我们的文化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对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以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成功实例为素材,从设计观念与思维、设计风格与手段、材料选择与运用等各方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意义、作用、创新与应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平面广告设计中注入中国传统绘画元素有着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要挖掘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在情感和底蕴,提升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内在的感染力,这是高校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需重点学习和研究的环节之一。思维方法是否新颖、表现手法和技巧是否独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面广告设计的成败。发散式思维与聚合式思维在广告创意的过程中最常用到的两种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所追求的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多种不同方法和答案;而聚合式思维它是先预设好思维的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收集相关讯息,最后得出了解决预设目标的方法。在相关的研究调查中发现,学生设计创意时将发散与聚合思维交替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起到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使得设计作品不断的推陈出新、突破自我。首先,在最初的平面广告选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发散式思维对广告创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与思考,提出一些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观点和想法,对传统绘画元素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构思和设计,这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一系列的广告因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与研究,包括广告对象、诉求点、消费受众群、市场定位、市场推广和产品定位等。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聚合式思维方式围绕各种相关的信息对创意进行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和判断,考虑它们间的相互联系和关联。最后,教师可协助学生筛选出符合平面广告设计选题的内容预设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的传统绘画元素,设计出符合广告选题的最佳方案。

高校设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是未来中国设计事业的新生力量和中坚力量,因此可以在此阶段加强学生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召开类似于理论研究会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能在一个宽松和活跃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彼此之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感触;组织专门的兴趣小组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论文去一些报刊杂志投稿;教师还可以带领和组织一部分同学去申报各级政府的科研选题等,鼓励和支持学生们积极参与并进行研究,加强理论建设。

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构思是极具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思维活动,能让设计传达一种文化性。设计同时又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设计的成败与否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要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任何的设计如果不能被市场或受众认可,不管设计者对于自己的作品如何的满意,都只能归于艺术品的行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尝试着把自己的“课堂作业”与具体的“商品市场”结合起来,即直接导入实际项目,也是课堂教学较为重要的部分。这样就能更好的避免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等此类情况的发生,让设计与市场接轨,大大强化了现代平面广告设计的可操作性,这样的演练过程可使学生们的设计更具商业竞争力。我们在接到一项设计任务时,首先要充分的了解服务的对象在市场上或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如何,研究它的特色与市场的流行动态。只有透彻的、充分的进行分析,才能对服务的对象进行合理、恰当的市场定位和广告宣传,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平面广告宣传中是否运用传统绘画的元素要视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定,首先要看服务对象或主题是否适合运用传统绘画元素,选用何种元素去表现;再者要看其服务对象或主题是否自身就带有传统文化的印记等。这些都是在设计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不能为了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使用传统文化元素、一厢情愿的觉得这样能更好的提升设计对象的层次,而不顾所设计对象是否适合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而进行表现。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又能去参加比赛,为学生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展现的平台。参赛能激发学生们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主动学习,进而能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的弥补目前广告o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学生在校期间参赛获奖,也是对他学习上的一种很大的鼓励和肯定,更加激发了他们设计和创作的激情。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权威的、具有公信力的、以大学生为主要参赛对象的大型广告设计比赛。想要建立起良性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广告大赛比赛是不错的选择。参加广告大赛可以让学生把所学转化为实用,能在参赛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与自我肯定。这是因为在参赛的过程中,学生们把学习的设计、文案、营销策略等不课程内容整合到一起,综合运用到创作中来,学生通过广告大赛的锤炼,并做了一系列的参赛准备,认真完成一件作品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能通过参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和加强。平面设计广告大赛每年的全国巡讲就是鲜活的教材,给学生带来了各种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讯息。通过广告大赛这一特殊的教学平台,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市场,积累更多的设计创意。大赛巡讲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能接受到大量的专业相关信息,还加入了广告大师的讲座和相关的作品展览部分。学生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经过锤炼,不断成熟,增加了更为丰富的设计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需求。

参考文献:

[1]彭修银.中国绘画艺术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60.

[2]余朋.中国笔墨语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1-9

[3]赵立霞.《中国画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2011-12

绘画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唐卡政策传承

中图分类号:F0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39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藏区的唐卡艺术受到了举世瞩目的关注。而唐卡作为一种纯手工、绘制周期长、构图复杂又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的艺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半手工唐卡流入市场、印刷唐卡以次充好、唐卡绘制粗糙,颜料质量低劣等问题让传统艺人痛心疾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市场经济下唐卡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一、政府应增加对唐卡学校建设的投入

古老的唐卡艺术以家庭内部传承为主,慢慢发展为师徒传承。但这些传承方式,在培养了优秀画师的同时,投入成本太过于高昂。在民间画师努力的基础上,政府也应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出台政策扶持。以为例,自治区文化厅于2013年创办唐卡画院,促进了唐卡艺术的保护、传承、交流和研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机制上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重要探索。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唐卡从业人员与日俱增,但愿意从事画师的多为农牧区受到很少教育的孩子。扩大唐卡学校的规模,增加除绘画技能以外的科学知识的课程尤为重要。不仅提高了画师的知识水平,也提高了藏区人口的素质。新一代的唐卡画师,在精湛的绘画技能外,将更懂得如何将传统艺术在市场经济的中如鱼得水,发展壮大。

现在唐卡画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知识程度低,只懂得手工技法,并不掌

握藏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内容等方面的知识,这就是唐卡艺术创作的巨大瓶颈,单纯的勾勒和模仿的作品没有灵魂,只有对藏族文化有深刻理解与领悟,对美好事物有渴望和准确表达出来的人才能够绘制出更加具有灵魂的唐卡,这样的唐卡作品才更具有生命力。

二、坚持传统工艺,拒绝外来诱惑

唐卡的绘制过程极为复杂,从制作画布到白描底稿、上色、勾线、开脸,再到勾金、装裱,都需要学徒按照制作流程悉心学习。尤其是底稿,要严格按照度量经的规范进行绘制。上色也有千年以前传承下来的样式,不得随意更改。例如白度母、四臂观音等女性度母,皆着绿衣或黄衣,笔者曾在拉萨市看到过绘制成粉衣的四臂观音,至于是没有经过严格的学习,还是画师本身没有按照典范进行绘制,不得而知。而没有按照度量经绘制佛像,以及开脸明显出现比例问题,更比比皆是。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甚至还有画师通过打印的方式取代了需要长期联系才能掌握的打底稿过程,大大缩短了绘制的时间。为了降低成本,越来越多的画师不再使用天然的矿物颜料,或者在矿物颜料中加入一些国画或广告画颜料。布达拉宫、大昭寺这样的寺庙中,唐卡以及壁画皆为矿物颜料绘制,色泽光鲜亮丽,历经千年不褪色。而趋于“速食化”的唐卡再没有古人的历久弥新。更加令人担心的是,矿物颜料的制作过程也很复杂,选矿、研磨、加入牛胶等技艺越来越不受到学徒的关注,久而久之,必然面临失传的风险。

唐卡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信仰的寄托。从前,画师都是按照宗教仪轨进行绘制,一边绘画,一边诵经。现在的画师大多哼着流行歌曲。当画师面对着绘制结束就要被高价请走的情况,很多人选择了尽可能的省去一切外行也看不出来的步骤。在唐卡趋于商品化的今天,画师更应该守得住本心,坚持古人留下来的宝贵文化精髓,才能使唐卡在市场经济中脱颖而出。像唐卡这样已经走上市场化道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鼓励唐卡艺术走向市场的同时,应该不要失掉其本质,在给唐卡的传承人带来一定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普通民众去它、接受它,但也要警惕因过度的市场化而对唐卡艺术造成破坏,对唐卡艺术应重点保护其传统的生产方式。

三、突破传统,加入时代特色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原动力,是文明进步的灵魂。在历史上看,唐卡也是在不断创新的。勉拉顿珠和钦则钦莫,他们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两人都创立了不同的画派,唐卡才得到了发展。当代唐卡也要不断发展、创新,艺术价值才高。我们需要努力把唐卡发展成为走向世界的艺术品。所以说,唐卡的绘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了像度量和上色等不可更改因素,也有画师可以自行创新的部分。

和平和平解放60周年“百幅唐卡工程”,是在传统唐卡技法的基础上,以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从新社会走向发展进步问主要内容,展现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革命英雄、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形象,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基础设施、农牧民安居工程等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开启唐卡艺术新时代的龙头工程,推动唐卡艺术创新的历史性突破。

因此,创新发展唐卡技法,需要从群众性、广泛性、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同时,正确处理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新时代的唐卡艺人,应在不失唐卡规范的前提下,继承精神和造型元素,融入现代造型理念和表现技法,由此来实现唐卡的创新、

四、更加关注唐卡背后画师本身的“活态传承”

在古代藏区,人们请唐卡通常是去寺庙,关注的往往是唐卡本身的宗教意义和绘画本身。而唐卡与其他绘画最大的不同就是与宗教的结合。人类学以其独特的学术关怀与视角,主张关注唐卡文化传承者的主体诉求,并强调一种互为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的视野,将相关的行为置于与文化传承者相勾联的关系网络中,即人类学通常所指的场景(context)中去分析,并以深度田野获得质性材料(情感、体验、态度),以更多维的视角实现唐卡“活态传承”的研究。

唐卡的绘制离不开画师虔诚的信仰,其过程也需要画师诵经以增加唐卡中佛像的“灵性”。要使唐卡跻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于屹立不倒的地位,就要最大限度的彰显其与众不同之处,吸引人们的关注。唐卡神秘的宗教色彩,以及画师从事唐卡绘画背后的故事,同样引人注目。勉唐派国家传承人,大学唐卡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丹巴绕旦出生在传统艺术之乡――山南艾地,一家四代都是唐卡绘画的工作者。祖父以绘制壁画为主,父亲以工艺美术设计为主,丹巴绕旦主要从事绘画教育工作,儿子旦增平措主要致力于唐卡文化推广。在精湛的的技艺上,这样的家庭背景使人们关注到了画师本身的“活态传承”。像丹巴老师这样几代绘制唐卡的画师并不在少数,通过各种途径使大家关注到唐卡背后几代人的心血与传承,同样是唐卡艺术的重大亮点。

参考文献

[1]《唐卡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吴建伟《西部时报》2012.10.

[2]《浅谈唐卡艺术的危机与现状》李占霞《学术纵横》2015.10.

[3]《文化产业视野下的藏族唐卡传承与发展研究》刘冬梅《艺术研究》2015.04.

绘画市场分析篇6

这就是时东辉绘画上的探索对于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意义所在。

记者:我在整理中国画家资料时,在众多的自我简介中你是最少用文字来证明你的艺术成就的,但看你的画我一下子就被你的艺术震撼了。

时东辉:首先感谢各位同仁的对我的厚爱。说到我的简介文字较少,主要原因是我的人生经历并没有那么、丰厚。上学、工作、生活。辞掉工作以绘画作为职业后,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一个人画画或者胡思乱想。我很享受这样的状态。画家作为一种职业,对于社会物质上的贡献那是少之又少。绘画是小道,说到个人的艺术成就,那就更谈不上了。从小喜欢画画,上学学的是画画,工作后所从事的职业也基本和绘画有关,很自然的就以绘画为生了。绘画是画家的宿命,自己用文字总结自己的艺术成就,我总认为是一件很怪的事情,总是有点不好意思,更别说自己还没有什么真正值得炫耀的成就。之所以许多画家把简历写成繁历,可能与当前的文化体制与艺术市场讲求资历有关,但是我认为画家应以他的画说话。画家这个职业在过去就是工匠,敦煌石窟等伟大的艺术宝藏就是那些伟大的工匠们创造出来的,他们有成就但他们无名,画是画家与观者的交流媒介,也就是画家独有的表达个人情感的方式。一幅作品完成后,画家的使命也就结束了,观者对作品的评价是观者个人情绪的表现,这种情绪也许和画家所要表述的情感毫无关联,但这没有关系,绘画好玩就好玩在这里。一幅作品里哪怕只有一个细节对观者产生了某种触动,这幅作品就算没白来到这个世界。绘画亦如音乐,同一首曲子也许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记者:你的画似乎有两类,一类是重彩的人物画,另一类是水墨人物,且我认为最能体现你探索创新的风格是后者,其间这两类画有具体的创作分期吗?这些创新的思想与艺术表现从何而来?

时东辉:您说得很对,我个人也认为我的水墨画更成熟些。对于重彩,到目前我还没更好地掌握重彩绘画的语言,总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这两类作品没有很明确的时期上的划分。画画和做其他工作一样,有时需要调剂,水墨画不下去时就画画重彩,谈不上创新,我的画没有脱离传统,只是在对造型的理解上和其他画家有些不同。说到艺术的表现,先说说水墨人物吧,我的水墨绘画基本以北方草原人为绘画的载体,但根本没有想到具体要表现哪个民族,或者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作品里人物的服饰,如果真的按照民族风情画那么去画的话那就太复杂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都有很多的变化,巴尔虎、鄂尔多斯、阿拉善、科尔沁、卫拉特蒙古的等等。还有时代的不同,草原部落最早的主人斯基太人到匈奴到柔然到突厥到蒙古等等,但由于生活习性的大同小异,在文化上表现就是具有很大的共性。我的绘画只是表现内心的真实,不求体现物质外在的表象,心中有佛便画佛,心中有魔便画魔。我个人的骨子里崇尚原始的蛮荒时代,英雄史诗般的波澜壮阔,青铜纹饰样的狞厉华美,草原人简单粗砺下埋藏着的高贵气质,幽深的眼神洞穿天穹,双臂展开就像翅膀一样的自由。我只是想用我笨拙的画笔去表现这些。说得更绝对些,我是在画画,不是在画人物。说实话我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我喜欢形式上的东西更甚于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我的水墨画一直在变化,到现在完全是焦墨的了,水去掉了,颜色也去掉了,纯粹的黑和白两种极端的颜色,中间灰让我感觉没有力量。在这个变化过程里,借鉴了一些版画和雕塑的语言,对造型的归纳也稍感舒服和紧凑。一段时间的摸索是为画大型作品所做的准备,接下来想要搞些大型的作品。在重彩画方面,我想放弃原来的手法,尝试用更为传统的手段来表现,如材料方面,采用绢和传统的重彩颜料。最近很关注欧洲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有一些想法,准备尝试一下,也许会有点新的面貌。重彩画的内容可能和水墨的没什么关联,我希望两种绘画能在气质上更为相同。

记者:你是如何对待绘画艺术的,你人生中哪些人或者哪些思想对你的艺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时东辉:绘画对我来讲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喜欢了就做了,不崇高也不卑微,把你喜欢的事情放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作为充实生命的手段。想不起有什么伟大的格言和人物对我产生什么决定性的影响。小的时候就喜欢和手艺有关的事情,记得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当时就想做一个像鲁班一样的有着好手艺的木匠,可以自己做出各种有趣的器物。年纪稍长,喜欢上了画画,印象最深的是我美术老师对我的小小打击,具体的就不说了,刺激了我的好胜的心理,也就一路画了下来。关于绘画的思想性,我没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和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相关联的,我总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极端物质的时代,是一个在精神层面上平庸的时代,艺术和思想领域几乎不可能产生具有影响力的大师。方力均等人的作品也许就更为准确地表现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我不想媚俗,作些平白亮美的画,我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有强雄甚至狞厉之风,我要在雄浑的心原上驰骋充满力量与豪放的骏马。

记者:你认为你的绘画有什么个人特色?你如何评价自已的绘画语言和样式?

时东辉:我在绘画上的个人特点,就是对造型的理解可能与其他的画家有点不同的地方.我是个杂食动物,只要自己喜欢的都看都接纳,不太能够专注于某个画派和画种,所呈现出来的作品的面貌也是不中不西,不现代也不传统。

记者:在你的绘画中主要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它具有可替代性吗?

时东辉:我在作品里所要表达的是我所感兴趣的事物,如上面所提到的,诸如原始的、蛮荒的、异域的、英雄的等.我关注形式上的东西更甚于内容,对我来讲,绘画应该是件轻松的事情,它不可能解决它之外的事情,绘画是自我充实的手段,每个人的作品都如同他的相貌和性格一样不可替代。

记者:你的绘画是否能够充分表达你的观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发展空间大吗?

时东辉:由于在学养方面的缺失和技术方面的不完善,我的绘画还没有达到能够充分表达我的观点的阶段。至于说到改进,我想即使我能够画得更好,更成熟,也还有学习和改进的必要。没有完美的人生,也没有完美的绘画。说到发展的空间也许就不是我个人的意志所能够决定的了,这里面包括了学术空间和市场空间.但我想我总是会认真地对待绘画这件我所衷爱的事情的。

记者:你的生活与你的绘画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糸?

时东辉:绘画是我生活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能够给我带来快乐,能够让我用一种我所擅长的语言和人们交流,能够让我养家糊口。我的画也被有的人说成是没有生活,我天天生活,怎么就没生活了?原来是说我不表现生活,我不是一个现实主义的画家,我只想表现我内心的兴趣,莫兰迪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他周围几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作品所表现的只是他感兴趣的瓶瓶罐罐,对于他来讲这就是他的绘画和生活。

记者:你如何看待中国画的艺术传统?你的绘画在美术史上下文中占哪一段落?你的收获与缺憾?

时东辉:中国的绘画艺术博大精深,在世界美术史上应该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说到传统绘画,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为功利性绘画和非功利性绘画,功利性绘画是为社会宗教等服务的,如石窟艺术、庙堂艺术民间艺术等,非功利性的是文人士大夫们个人学养和操守的表现,如文人绘画传统。它如同大树的主干,任何一个人和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凭空生长出来的,再超前它也是生长在主干上面的。说到个人在美术史上的位置,虽然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但那也是一件无比渺茫的事情,一部美术史上下几千年,能够被记录在上面的名字也就几百而已,这一生能够以绘画为职业,就是我最大的收获,缺憾是总感自己笨拙的笔不能自如地表现出我所想要表现的东西。

记者:你怎样看待今天的艺术市场?你对艺术金融化的趋势有怎样的反应?

时东辉:今天的艺术市场无比繁荣,让画家有点摸不着头脑了,画家需要市场,但不是个难以琢磨的市场,不是一个高烧的市场,理性的市场也许会让人感觉会踏实些,走得更远些.艺术金融化和艺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金融炒作的可以是大米黄豆大蒜,当然也可以是艺术品,那是金融家圈钱的游戏。

记者:你如何看待艺术中的批评?你的自我批评体现在哪里?

时东辉:艺术中的批评对于艺术家和作品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画家大多不擅于理性的逻辑分析和观念上的梳理,对于自己的作品,如同看自己的孩子,总是感性的成分居多,艺术批评是艺术家的一面镜子,也是观者了解艺术作品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我的自我批评大致还是对于技术层面上的总结和分析,毕竟不是理论家,所以在理论和学术上面所能做的自我批评很有限。

记者:你对艺术中民俗题材是如何处理的?在民俗题材的表现上作了哪些努力?

时东辉:民俗就是人们日常的生活风俗,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民族所独有的文化现象。以人物为题材的画家大多回避不了对民俗文化的关注。我的绘画主要是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主要表现对象,虽然我不刻意去把所表现的对象具体地锁定在某个特定的民族上,但还是对这个大的范围内的群体做了一些了解.从历史、文化、宗教、生活,通过阅读和深入这个地区做了一些必要的功课.我不是学者,所以我只选取对我绘画有所帮助的那一部分去总结和分析,我不想把我的绘画搞成民俗风情画,对于民俗文化,我只做大致了解,借用但保持一定的距离。

记者:对于现代中国的绘画派别与潮流是如何看待的?尤其艺术市场经济运作下的艺术品价值与价格有何见解?

时东辉:画家作为创作个体,也许并没有自觉地让自己归属于某个画派.绘画派别的划分是史论界出于研究方面的需要人为划分的结果,我不太关注绘画潮流,绘画是一种个体行为,我遵从自己的感受。艺术品的价值和价格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艺术品的价值含有社会的价值,人文的价值等等因素,价格是纯粹的市场概念,作为画家或者是艺术品经纪单位,如果单纯把艺术品看作商品,那市场运作行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记者:我还看到你有"抽象重彩",这类画在中国受众的欣赏层面上有距离吗?如果有,你是如何考虑的?

时东辉:这类作品完全是个人遣性之作,随机的,兴致所至自然生发的东西,可以归到抽象表现的范畴内,不受主体意识控制,让潜意识自然流露,对于这类绘画,观者可以抛开平常的欣赏习惯,把它当作视觉音乐去欣赏,打个比方,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当你第一次听到它,如果不知道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创作背景,也不知道曲子的名称,它所能带给你的也就只有一种悲凉的情绪。金刚经里有几句话“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记者:重彩的用色上你明显区别于学院派,对时下渐起的重彩热你是如何看待的?最适合你的是哪类题材哪类表现手法的画?为什么?

时东辉:我的重彩画的技法是受云南画派的影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工笔重彩。上学时丁绍光先生回国搞展览,他的画很吸引我,回来就自己尝试着画。也看了云南画派其他画家的作品,最打动我的有蒋铁锋先生和周菱老师的作品。重彩画是我国最古老的画种,宋元文人画兴盛后,渐渐没落。我个人认为它是更接近于现代所说的纯美术的这个概念的一个画种,讲造型,讲色彩,中国传世的大型石窟、寺庙等公共艺术空间,大多有它的影子,著名的有敦煌石窟、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等等,如此辉煌的画种,我们当代不应该再忽视它的价值。文人绘画固然高妙,但也不应该一家独大。如果只有文人绘画,那么中国美术史只能从宋元开始,至多上溯到唐,时下重彩画渐热,是很多前辈老师们多年努力的结果,如中央美院的蒋彩萍老师等。还有就是现代人审美多元化的体现,中国当代真的需要有震撼力的殿堂级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绘画作品出现了。对于绘画题材的选择,是和画家个人兴趣与关注点相关联的。我个人在绘画题材上的选择,前面提到过,我崇尚原始的,苍茫的,英雄气概的,这完全出于我个人的兴趣和喜好。至于表现手法,我的一个老师曾说过一句话“绘画上应该不择手段”。为了画面能够呈现出你所期望的气质,什么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尝试和借鉴。我的水墨画就借鉴了版画的、雕塑的、画像石等表现手法。绘画相对来讲是自由的,面对一张白纸,你就是主宰。

绘画市场分析篇7

关键词:高中美术;古代绘画;长卷

第一部分:以邮票导入新课,欣赏《捣练图》,着重了解长卷艺术形式。

师:今年四月,中国邮政发行《捣练图》特种邮票三枚以及小型张一枚,得到广泛的认可。我们先来观赏一下这邮票,(ppt展示《捣练图》)然后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这幅画的了解。

生1:《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也是他的画作第二次登上邮票,此前为1995年发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邮票。《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绢本,设色,37厘米×145.3厘米,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

师:好的,同学们对古代名画真是如数家珍啊,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下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2:《捣练图》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描绘了唐代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劳动场景。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特别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使得所反映的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比如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的细节刻画,很生动,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

生3:这幅画上实际有三组场面,第一组描绘四个人以木杵捣练的情景;第二组画两人,一人坐在地毡上理线,一人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第三组是几人协作来熨烫的场景,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地从布底下钻来钻去玩耍。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真实生动,充满生活情趣。显然,这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画家以细劲圆浑、刚柔相济的墨线勾勒出画中人物形象,辅以柔和鲜艳的重色,塑造的人物形象端庄丰腴,情态生动。

师:同学们分析得头头是道啊。这样多个画面组合在一起的样式,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种独有艺术形式,我们称之为:长卷。捣练图就是长卷经典作品。古代长卷作品常常采用“散点透视法”进行构图。大家看图中四个女子围着木槽手握木杵捣练的场景,这是一个独立的画面,很像我们经常看到西方绘画中的一个完整的画面。但在整个画面中,画家张萱有两条视线,一条就是四个女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图形(西方),一条是浏览的视线还在继续向左前进(中国特色),把好多相关内容整合在一幅大的画面,表现出于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这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

第二部分:欣赏《韩熙载夜宴图》,巩固对长卷的认识,并以两幅画的共性特征来引导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走下神坛、走向表现市井生活风俗人情的演变。

通过欣赏分析,我们知道长卷作品中不仅空间拓宽了,表现的内容更为丰满,同时我们还能感受到另一个很主要的因素――时间性在画面中的展现。随视线的移动,我们分明能感受到时光在流淌,生活流在流动。这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再以五代名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ppt展示)来体会这样的特征。

:这幅画包括哪几个画面,各自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4:《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师:说得对。此图绘写的就是韩府一次夜宴的全过程。为了适于案头观赏,画家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画面,每一个画面以屏风相隔,展现了韩熙载开夜宴行乐的场景。在这幅巨作中,画有四十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电影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1990年发行《五代・韩熙载夜宴图》邮票时,就以全套5枚连印的方式来表现原画的五个画面,并且分别取名为:“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和“送别”。画中每段画面可以独立成章,各段画面联系起来,整个画卷又形成一个统一的画面。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让我们对古代长卷艺术表现形式及其艺术表现力有了一个更明晰的认识。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长卷艺术形式的认识。

第三部分:总结本课所学。

师:说得很到位。从唐宋开始,艺术家把画笔转向人间生活,更多表现平凡生活的画作开始涌现,刚才欣赏的两幅就是其中的代表。当然这两幅作品一是表现贵族妇女的劳动,一是达官贵人的享乐,还不是纯正意义上的红尘世俗凡夫俗子的平凡生活,但这已是古代绘画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当社会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也就应运而生了。下一节课我们继续欣赏《清明上河图》来加深对长卷艺术形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欣赏视野,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绘画市场分析篇8

随着社会科技不断提高,多媒体艺术的挑战,艺术市场商业化的推动,各种思想观念多元并存的创作形式等诸多因素,使绘画出现了既生机盎然叉繁冗杂乱的现象,导致油画艺术中本质性的问题尤为显著,值得深入思考。本文从艺术的本质出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对中国油画艺术所反映出的现状,进行当代意义上的重新分析与思考,明确当代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

油画艺术本质当代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7-0052-02

当代油画不仅是时间概念上的艺术,更多是指一种艺术现象。例如:提及中国当代油画,人们常习惯将其与艺术市场商品化、图像符号功能化、审美取向大众化等当代的艺术形态相联系,或谈论“当代性”的同时,更热衷于“什么是绘画艺术”的问题。时代的发展,油画风格的推陈出新,固有的模式定义可能不再适用于当今的艺术,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八五新潮美术”以来,受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思想及诸多风格流派的浸染,使得关于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经典言论受到巨大冲击,当代的艺术特别是架上绘画发生了空前的改变。

在今天,关于艺术的定论尚无明确结论;艺术的定义被不断丰富,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我们在给出答案的同时,另一个回答又迅速出现。新时代新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元绘画形式的不断呈现,人们试图以多元主义、以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阐释当代油画艺术,消除艺术与非艺术界限,摒弃了对艺术本质性的探究。

事实上,发展到今天的各种艺术形式,无论分类为哪一种,都不可混为一谈。难道,真的如同黑格尔、丹托等提出的艺术终结论一样,艺术就此终结了吗?或是说艺术共通性真的来临了吗?它被普遍适用了?不再具有真实意义了?在解释这一系列问题之前,都离不开对当下艺术现状以及艺术本质的继续探讨。

一关于艺术的本质

就艺术本身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命题来看,从实践本体论分析,艺术是一种精神生产;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艺术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为此,艺术有遵循其自身规律发展的一面,同时又有受制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必然制约的一面。

纵观艺术学发展,关于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大致可分为三大思想体系:

1美学唯心主义,其观点认为现实世界是艺术的蓝本,艺术的功能是摹仿现实世界,但否认了艺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主张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识的摹仿。柏拉图曾提出,世间万物都是“理式”世界的影子,这种“理式”是由“神”制造出来的。克罗齐曾主张,艺术是一种纯直觉的存在,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同时也是情感的抒发。弗洛伊德则认为艺术存在无意识当中,对被压抑情感的一种表现。上述几点观点,都是建立在主观意识活动下,是无关于外部事物影响的存在关系。

2美学唯物主义则承认艺术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抛弃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摆正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以批判黑格尔派关于艺术唯心主义的思想,阐述了“美是生活”的观点,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是自然界中的事物、现象的客观反映与存在的形式。但事实上仍旧处于艺术与现实的表层关系来思考问题,并未真正地从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以及本质区别进行准确地阐明艺术本质问题。

3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明确提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社会呈现由经济基础至上层建筑转变为意识形态的构成方式,由于艺术这―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它受制于上层建筑,也受制于其他的意识形态影响。但与此同时,艺术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将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的特殊形式,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形式的形成,艺术是一种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马克思的艺术本质观在美学史上属于前所未有的创举,为艺术本质、艺术特性、艺术创作提供了科学的判断。

我们还可以从更多角度来认识艺术的本质,艺术本质尚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永恒定义,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化的命题。但从迄今为止的认识程度来看,当前似乎可以如此认为:艺术是一种创造审美形象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反映形态。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

二从艺术本质的认识视角分析中国当代油画现状

当代中国油画已跨越引进和学习西方绘画的阶段,迈向多元化及自主表现的阶段。与传统绘画技艺相比较的当代油画,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情感表达上都愈加丰富。

从当代油画艺术的现状来看,一些艺术家不仅只满足于以写实再现的绘画方法创作作品,而是常以夸张、变型、抽象、扭曲等手法(如图1)'对艺术形象加入主观个人色彩进行描绘,这种倾向于表现形式的绘画风格,在绘画语言上进行大胆探索,在情感内容上进行有意识的表达,更加关注画面背后的社会问题。在艺术市场火爆的今天,大多艺术作品的创作出发点多趋于类型化、形式化,甚至存在趋利倾向,使得评判艺术标准不再鉴于审美规律标准,更多的是看行情见高下,导致绘画本体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也使更多艺术家为了迎合市场、谋求生机,懈怠于对艺术生命力和作品质量的追求。但为了防止过度形式主义,需从艺术的本质出发,正视各要素之间的利弊权衡关系,在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仍需将作品的质量放在首位。

图像资源成为当今油画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来源,这是受以张晓刚、王广义等人的影响,他们以其具有典型符号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图像挪用嫁接于图像绘制的可行性(如图2所示,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与图3采用同一可口可乐标志,但王广义的重点在于他用什么方法处理画面,在于用自己绘画语言解析这一符号,在于他与画面建立的关系)。而当代一些年轻画家没能正确认识画面与图像的关系,直接采用图像复制,这不仅消弱了画家的想象力,同时也替代了写生、速写等传统描绘形象的创作方式,弱化了直接观察形象的塑造感,使得油画作品的绘画语言逐渐模糊。

当今,艺术观念愈加受到油画家们的关注,强调观念成为他们的绘画重心。但过度强调的结果,务必陷入美学唯心主义的观点,曲解艺术本质为艺术家的主观自我表现,从而否定了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依存关系,混淆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纵观古往今来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注重于“再现”抑或“表现”的绘画形式,都需建立于审美对象的审美体验之上,进行艺术概括,而非艺术家自我内心、主观精神的绝对外化,否则则脱离了现实生活,背离了美学唯物主义的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艺术本质观表明,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又通过人的审美意识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影响其他意识形态。归根结底为现实世界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以审美符号所表现。

作为艺术本质的原则规律一定存在,并且具有普遍性,不仅适用传统或古典绘画艺术,更适用今天诸多艺术形式。剖析油画本体语言无疑是对油画本质区分其他艺术形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在语言样式上表现出多样化,多维度发展。绘画语言的呈现是直面熏陶观者的载体,不仅是创作表达的基石,更是观者感悟作品的途径。然而,当代油画艺术家为了夺取观者眼球,立足艺术界多在绘画语言上花大力气,创新成为他们的突破口。新绘画,并非是针对前人绘画所制造的新,而是介入当今社会经济以及意识形态与自我意识相结合的新,这样的绘画是符合艺术规律发展的绘画。

三中国当代油画艺术需关注的侧重点以及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

就油画本身创作而言,是将现实生活中存在或潜藏的事物,以真、善、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其进行提炼、放大、夸张等,以实现审美情感交流和价值的艺术的形式。而当今中国油画创作,则表露出背离了艺术创作应有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目的,倾向于艳俗、荒诞、边缘等现象,这不仅使得油画艺术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本质,也使得整个艺术圈的局势不稳定,割裂了艺术家主体创作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放低对艺术生命力和高质量艺术作品的追求。为了使油画艺术在中国长期健康的发展,需关注以下几点:

1社会生活的表述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源于现实生活,又为现实生活服务。现实世界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社会背景,艺术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表述,属于一种社会行为,为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作用。所以,艺术与社会生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今天的绘画并不是脱离人的存在意义的绘画,也不是追求金钱利益的绘画,而是关乎自身与社会生活关联的绘画。它可以愤慨悲怨,也可以自我陈述,但它绝不是迎合时尚,也非谋求利益,做到真正的艺术,需立足于社会生活,通过自身的社会体验人生经历进行艺术创作。

2符合审美规律

艺术具备审美人类学的本质,是人类创造审美的符号形式。当代艺术对美的追求逐渐让真的表现所替代。传统绘画的评判应以美为标准,一幅作品如果是真和善但不美,则不可称之为艺术作品。但目前,由于受到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浸染,打着“反传统”的旗号,逐步降低了对美的要求,高雅脱俗的审美倾向逐步衰退到大众文化的消费时代中去,从形式和内容上消除审美深度和文化内涵。审美情感是艺术家审美情调,人格境界的体现,是作品主体内容的升华,如果违背了审美规律,则违背了艺术本质的精神,则与非艺术作品没有任何区别,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需注重审美规律的运用。

3把握创新求异的尺度

绘画市场分析篇9

2002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几米系列作品在我国掀起一股“成人绘本”热潮,虽然目前国内绘本图书相对高峰时期已经萎缩不少,但部分高品质绘本图书持续畅销说明成人绘本的消费需求已趋稳定而非消散。本文以此为前提认为阅读作为视觉感官参与的行为也属于视觉文化行为的范畴,只是就视觉体验与感官在解码信息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媒介不同,然后尝试分析成人阅读绘本的现象背后的视觉文化逻辑。文章首先分析了绘本及成人绘本的相关概念与范畴,然后分析了成人绘本的视觉文化逻辑与阅读消费特征:绘本书表意符号系统的结构颠覆、绘本消费所表现的对视觉的永恒追求以及绘本中存在的读者开放的参与与人物仿像的消费。最后本文提出面对读图时代我们应当在迎接之前先予以反思与警惕。

一、引子

“绘本”一词源自日本,在日语中是对图画书的统称。2002年辽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台湾插画家几米的系列作品在我国图书出版业掀起一股高潮,出版社沿袭台湾方面的命名,将几米的丛书称为“成人绘本”。在几米作品取得巨大市场成功后,“绘本”一词一时间席卷中国,各出版社也纷纷盯住绘本市场,借用畅销基因拓展出系列以绘本命名的随笔、幽默、速成教育、励志、名着小说等内容出版物。由于不经过市场考察就盲目重复、低质模仿、缺乏创新与原创,2002年形成的绘本图书市场畅销高峰到了2004年开始逐渐下落,码洋比重不断下滑,时至今日其在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的相对规模已萎缩了近一半[1]。“成人绘本”的大热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热度冷却,不少人将之解读为读者丧失了一时的新鲜感,并为绘本图书做出了寒冬的寓言①。但是,与纷纷出炉大多滞销的本土绘本相对的是,各图书城图书销售榜的前列仍是台湾和国外的畅销绘书作家作品,几米、庸、高木直子、魏西特等[2]。可见读者并不是厌倦了绘本类图书而转向消费其他类图书,成人绘本挖掘出的消费需求已趋稳定而非消散,本土出版物自身的品质成为发展的瓶颈。2004年底本土绘本作者寂地以《我的路》横空出世,并于2005、06年一再推出续集,也是因为作者以精致独特的原创风格获得了市场的承认,为本土绘本的发展拓展了方向。

本文认为“成人绘本”现象所表征的是一种阅读视像化消费倾向。虽然在英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早已存在成熟的面向成人的绘本和漫画市场,但在几米进入内地市场以前,内容中有图画或图画占到一半以上的书籍一直被国内社会观念解读为幼稚、知识含量低等印象,更没有成人消费这类书籍的“潮流”。这种一悖传统的“成人绘本现象”不止是以新鲜感发掘了一次流行潮,而是伴随着视觉文化在大众通俗文化中的日益强势地位而出现的文化消费倾向。这种追求视像消费、视觉消费的倾向已经作为消费社会的固有基因在我国社会形成。

二、在对成人绘本现象中的视觉文化逻辑进行分析前,应将相关概念范畴厘清:

1、阅读经验下的视觉文化

“观看”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观看也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对“看”的视觉文化从各自角度进行研究与思考的学者很多,由于学科视域不同对视觉文化的范畴界定也很不相同,比如存在着采取“图像—语言”二元结构的观点,将视觉文化当作对立于阅读文化的视角[3]。但本文并不采取这种侧重争斗与替代的对立观,而是试图将一切与视觉感官经验相关的体验都理解为视觉文化的组成部分,站在印刷媒介的表意符号系统角度分析人们的阅读行为;同时本文也将“成人阅读绘本”这种阅读行为视为消费社会视觉文化现象的一部分,从个人经验与消费行为的角度来观察其特点。

孟建提出,视觉文化中的视觉经验就是用视觉感官“看”的经验;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甚至X光、虚拟影像都在构筑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4]。按照这种理解,任何提供观看经验的媒介及其使用都是视觉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那么从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文字形成的那一天起人类就必然要用视觉来把握它,视觉符号与视觉文化系统可以理解为从彼时诞生。“阅读”也是“观看”行为的一种,只是阅读的观看经验并不像电子媒介那样极端的依赖媒介技术,传统的书籍阅读过程中视觉器官起接收信息的作用,而信息解码过程则要调用思维体系与知识体系等大脑资源来进行,如此才会有感悟、重读、精读等行为的发生。

因此我们说对传统书籍而言,阅读是一种产生了视觉经验的视觉文化的一部分,只是就视觉体验与视觉在解码信息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媒介不同。许多时候视觉感官对于阅读的必要性只限于“看见”,至于“明白”的过程则由更高层次的大脑活动完成。

2、绘本及其他

“成人绘本现象”是指成人阅读图画占据其内容一半或以上的绘本书籍的现象。日语“绘本”原意泛指所有的“图画书”,与英语“picturebook”的字面意义类似。但并不是所有“有图画的书”都是本文讨论的“绘本”。绘本书应是指依靠文字语言和视觉图片的相互关系来共同起到故事情节的叙述作用的图书类型,绘本书中的图片(往往是手绘)作为书的内容在每一页中都出现,对故事叙述的完整性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文字与图片共同构成内容,缺一不可②。

从出版商的角度来说“成人绘本”与“儿童绘本”的界限比较模糊,从市场角度考虑甚至更多的谋求“亲子同读”的策划路线。从形式上看,“绘本”的概念范围内应不包括不出自人类创造、而属于再现的摄影作品,绘本书的绘画不一定遵循描摹规则而具有特定风格倾向,如几米人物修长、曲线线条丰富、色彩充盈的风格,如佐野洋子(《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动物造型拟人化、运用水彩风格等。针对儿童的绘本画面元素更简单突出,便于理解。从内容上看,针对儿童的绘本相对注重教育功能,针对成人或较大龄儿童的绘本则较重艺术性。尤以几米的作品取材自爱情、都市生活等成人经验,语言隽永并常插入诗句,以图画的写意描绘意境,有生活历练的成人从中得到各自的感悟从而将“成人绘本”这一特色发挥到极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引进自美国与韩国的“傻瓜书”系列在我国也很热销,如“傻瓜背单词”、“电脑傻瓜书”等③,它们也具备文字与图片共同完成叙述教学的特征,也应被理解为成人绘本的范畴。总之,本文讨论的“成人绘本”主要还是从阅读主体上进行的划分。

绘本不同于被俗称为“小人书”的在我国有较长发展历史的连环画。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就陆续出版了西游记、三国志、岳飞传等章回小说的连环画,并以《连环图画西游记》等名字为书名,从而确立了这种出版物类型[5]。连环画多依托已有文学作品,且以文字为主要叙事线索,图片并不参与叙事,只是再现文字叙事。对如今重画重版的名着连环画冠以绘本的名称是不合适的。

绘本也不同于漫画,漫画概念范围固然十分广泛,同时存在着的台湾幽默短剧式四格漫画(庸)、中国讽刺性单幅漫画、香港武侠漫画等,至于日本漫画更是产业化发展全球最为成熟的,内容无所不包覆盖老少读者市场。但漫画的共同特点是叙述由图画完成,文字作为人物台词、拟声或场景描绘等辅助功能出现。

三、成人绘本阅读的视觉文化逻辑

1、表意符号系统的结构颠覆洛书》。但尽管我国文字“书画同源”,由于图画表意系统的缺陷与文字表意系统的发展完善,书籍渐渐以文字符号为主。“饱读诗书”、熟练理解并运用文字是想通过科举进入士大夫阶层必须应具备的能力。不论是竹

简还是雕版印刷物,我国古代的典籍都是由逻辑紧密、严肃理性的文字书写,插图为文字服务,文字符号在书籍及其代表的教育领域具有绝对的“正统地位”。知识由文字表意系统结构并传承下来,统治阶层以独特严谨的汉字书写与八股文法来严格建构文字表意系统,这套系统在经过简化的现代话语中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文化结构重要性。

在供成人阅读的绘本书籍中,图片参与并简化了书籍的表意系统,绘本书籍本身所承载的叙事都很简单,只需扫过几行文字,欣赏精美的图像,很快就能理解整个叙事。以绘本形式出现的书籍正在以简单明快高效率的图像符号“蚕食”文字符号的“页面统治地位”,“傻瓜书”已经证明曾经在教育与人类学传承中必不可少的理性文字书籍如今完全可以换一副面目出现,“成人绘本现象”标示的是“视觉中心社会”中,在电子媒介中完胜的图像对印刷领域的入侵。

绘本的表意系统中基本不包括摄影图片。摄影图片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大众媒体等更快速被消费的信息产品中来表征“现实”,本文讨论的绘本表意系统中的图像多是手绘图像而非技术作品。一方面,“手绘”带来的是更趋于感性化的表意风格,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相对于文字这种低清晰度的“冷”符号系统,手绘画的色彩造型更感性大胆的运用,填补了更多文字不能传达的内容,增加了解读信息的效率与愉悦性。另一方面,“手绘”与这个复制仿像充斥的社会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可以体现像齐美尔提出的那种“区别与联系的双重张力”:阅读绘本在人群中如此独特;同时通过阅读绘本的行为来展示自己与某类理想中的群体——也许是批评家所称的小资——的联系感。

2、视觉的永恒追求

阅读书籍的人们一直感悟着“其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曾几何时,书籍也能成为视觉感官的来源?

经过调查,绘本书的成人读者中年龄绝大部分在15-35岁之间[6]。这一代人的成长、成年阶段为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在我国的发展上升曲线所覆盖:九十年代“电视文艺分水岭”[7]及其后的迅速大众化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这代人习惯了以电视图像的包罗万象来认识世界;上世纪末诞生的网络技术又成为已是中青年的这一代人的主要工作对象与交往工具。浸润在丰富海量视听冲击的电子媒介中的这一代人见证了消费社会在中国的登陆与成型,消费社会与形象主导文化的关系显露出来,形象与商品的内在联系使得消费社会必然趋向于视觉文化[8],经历了从政治教化的媒介机器到视听的媒介商品的转化。

在印刷媒介领域,这部分人群的年龄段又刚好与日本漫画开始进入我国的时期重合④。1979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手冢治虫的动画片,上海人民出版社同步出版手冢治虫的漫画书。电影式的视角切换、局部特写、表现动作轨迹的线条以及拟声图说,手冢治虫奠定了日本“新漫画”这种内容包罗万象的视觉叙事方式[9]。这是国人第一次接触到漫画这种纯以图画的生动视觉接受来享受曲折故事的出版物。虽然在政策的影响下到1984年日本动漫就在我国电视台与书店绝迹,但漫画的影响——或者说“视觉消费”的影响就此形成,大量青少年对漫画的强烈观看购买需求造就了惊人的销售量,从无数盗版或民间渠道流入的日本漫画对我国八十年代前后出生成长的城镇居民产生了巨大影响⑤。

从电子媒介对该年龄观众群媒介接触的渐进式影响,以及漫画对该年龄观众群视像阅读习惯的潜移默化式作用都可以发现,成人绘本阅读现象背后奠基的是当代社会视觉消费的倾向,视觉是视觉消费永恒的追求。归根到底,绘本给予阅读者的还是在精美图画与小巧讨好的哲理故事中建构起来的视觉与视觉快餐。

3、开放的参与与仿像的消费

 在其他的国家也许不是这样,但是在我国,绘本书大红大紫于网络时代,这就注定了绘本书的读者们有技术条件、更乐意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参与作品的解读。绘本书本身囿于简单的叙事,故事的细节、充满幻想的图画、后续发展等内容都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无数善于想象的读者通过网络以共同的喜好组成特殊的群体,共同参与对作品的开放创作。在几米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铁》等讲述爱情主题的作品出版后,无数“铁杆粉丝”在网络上以自发的“同人”形式创作小说、续画漫画等⑥,很快同名同题材偶像电影、主题歌曲也问世。由于图画特有的开放式表意,使绘本书如同日本的漫画书一样在周边商品中也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主人公形象出现在文具、面巾纸、手帕、t恤、装饰品上,图像在被二度创作后再次形成仿像传播。书籍中的每一幅图画都成为再度被单独阐释和消费的商品,主角被作为独立视像符号抽象出来,在不断的“仿制”中衍生出系列的视像符号以供消费。

比如《谁动了我的奶酪》是本绘本式的寓言小品,却被国内的发行商花巨资炒作为国人皆该一读的“培训圣经”,主角“找奶酪的老鼠”一时成为畅销的符号,作者本人的其他作品皆被冠以“奶酪开山之作”(《珍贵的礼物》)、“奶酪姐妹版”(《一分钟的自己》)、“奶酪后续之作”(《一分钟经理及实践》)、“奶酪颠覆版”(《我能动谁的奶酪》)的名称[10],企图将“奶酪与老鼠符号”所表征的“全球畅销”、“圣经”等意义尽可能多的复制、移植、出售,直到《我不想动你的奶酪》、《我想要快大奶酪》、《奶酪够了》等等系列接踵而至,终于令消费者不厌其烦,从此将这一符号所具有的全部价值耗尽。

可见在电子媒介时代,绘本书的图画也具有“仿像消费”的特点,消费了一本绘本中的图画,还将消费同样主角的其他故事、有主角形象的周边产品,如果愿意,还可以依自己的想象为主角编织新的故事…

四、“进步主义”的陷阱与反思

向来引领科技前沿并乐观拥抱科技乌托邦的美国人及其“进步主义”情绪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自身经济飞速的发展“传染”给了我们这个社会,当我国传媒业实现数字化技术时,当传媒集团不断融合变大变强时,当媒介产业的数字节节攀升时,当中国公民使用大众媒介的时间越来越多时,一种似乎很顽固的“进化史观”让人们一次次不假思索的迎接、欢呼,想象着科技改变自己生活的时代又近了一天。可是在“读图时代”真的统领人们的阅读价值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在接受科技的同时迟一点欢呼,多一些反思?问题不在于文字与图像孰优孰劣,问题在于,当读图成为一种视觉的消费方式时,我们是不愿意对图本身有所深究的。我们不仅消灭了图的意义,我们还理直气壮地消灭阅读,消灭以阅读为代表的思考[11]。

[注释]

[1]参见薛蕾,绘本类图书本土市场亟待发展,出版参考,2007年10月

[2]参见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销售排行与卓越网绘本类销售排行,2008年

[3]参见陶东风,和磊,文化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8页

[4]孟建,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10]参见比特网,谁把“奶酪”动“酸”了,/467/1609467.shtml

[11]杨小彦,话说读图时代——李陀、刘禾专访,文化研究网,/old/asp/

[参考文献]

①参考薛蕾,朱健桦,《绘本书规模日渐萎缩,市场亟待培育》,《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10月8日《2008潮流:好书品种萎缩,出版潮流混沌》,《新京报》,2008年1月21日等相关报道。

②目前公认为研究绘本图书的权威着作,由瑞士比较文学学者marianikolajeva和美国学者CaroleScott联合完成的着作原名就是《Howpicturebookswork》。参见黄若涛,绘本书的传播功能研究,知网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③据卓越网统计2007年销量排行榜首位即韩国作者文德的《别笑!我是英文单词书》,引进自美国的《完全傻瓜》系列也在榜单之列。/

④日本漫画最早进入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前后,首批进入的是日本漫画教父手冢治虫的作品《铁臂阿童木》。参见陈强,滕莹莹,日本动漫在中国大陆传播研究,现代传播,2006年4月

绘画市场分析篇10

关键词:夏小万;老舍;玻璃切割;空间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178-01

初次看到夏小万的展览就被他的绘画功底所折服,最喜欢的是《老者》这系列作品。对人物的形象任意的拿捏,更重要的是他对空间的表现手法已经不仅仅是平面绘画所带给人的感受了。在当代画家都在做绘画边界的探索,当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走到今天,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走到尽头的时候,一些勇于探索的人开始突破边界,不断地试探边界外面的可能性。

《老者》创作于2005年,在香港富比这幅作品在玻璃切割作品类是以最高额售出的,取得这样的成功我觉得在作品的表现手法跟艺术性上面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在夏小万看来,在平面绘画中寻找个人的表达方式,是所有画家都会想的问题。而当一种风格形成之后,再往下进行就会觉得受到了局限,总希望找到一个新问题、新的切入点,能够把绘画往前推进。

空间作画这种形式是从2002的一个展览开始的。在这些空间绘画中夏小万曾把中国很多古典名画作为主题,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要回到根源去”因为他觉得中国有着奇特的自我空间概念,不用于今天我们所习惯的总总逻辑。《老者》这幅作品也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将图像一层层分解在玻璃上,在叠加起来,形成立体效果的图像,纵使他选择这种玻璃材质也属于无可奈何,但是并不能把色彩悬置在空中,必须透过这样的材质表达效果。在颜色表达上,以黑白灰为主基调,并不是绚丽的轻快,凸显画内的冷调,给人一种思考和压抑的感觉。在效果上,运用了灯光的效果和色彩的搭配。更凸显出了画面的立体性,让人忽略了玻璃的载体,恍然觉得色彩在空气中的停留。这样的效果使《老者》这幅作品在表达上更具有立体性和欣赏性,给人直观的感受,仿佛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物的情感,时曾相识。

人形是夏小万琢磨最多的问题之一。他曾表达过:“我一直所关注的人形,为什么我们要用人的形象去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玻璃切片)它有一种分析的感觉,所以我可以把它作为一种手段去分析人形。比如说人类形态学里面都是按人类头型骨骼的特征来分析出它属于哪个一个人种。我这个东西也是一样的,都是头的形状,而它们又都集合在了一起,这就可以把它们各自不同的文化地域背景抹掉,变成了一个群体。”《老者》很好的表达他的理念和想法,他很好的利用玻璃这个材质表现出了老人的形象轮廓,从外形上看,五官突出,每根肌肉和皱纹的表达惟妙惟肖,头发的表达也凸显出了老人的经历,仅仅是头部的表达但是老者的整个形象映入眼帘。些许的变形更加凸显了作品的艺术效果。夏小万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扭曲的人形,似乎人形对他来说不过是信手捏来。夏小万从大学就开始了这种对人形的探索,如今说信手拈来也绝不为过。扭曲有两方面,一方面它有思想根源,它正好可以暗合现实中人的心理状态。这个概念其实都不属于某个个人的所有,其实我们的理解都差不多。比如人性在一种具体的现实环境中的不满意,情感上的纠结。我们都会觉得自身有点扭曲,实际上扭曲这个解释是共有的。另一方面他的个人喜爱,喜欢食物有变数,不喜欢一个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标准一致,谁看了都能拿一个概念去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