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30:03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1

“加速孕育中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加深,也为处于全面升级转型阶段的中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汽车产业格局和汽车社会形态。今年的报告特别研究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未来汽车产品向“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转型做了前瞻性的探索,对未来汽车产业追求从汽车制造,生产、运营到消费者用户一体化的可持续做了战略规划。

《报告》指出汽车产业能源、信息、材料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相互融合促使汽车产品向“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汽车的轻量化并不代表安全隐患的增加。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轻量化肯定是汽车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并已经成为主要国家及跨国汽车企业的主攻方向之一。而电动汽车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汽车智能化发展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汽车制造、路上行驶等诸多环节深度应用的产物,体现了一种更为便捷、简单的人车交互。

《报告》认为汽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如何用有限的资源、能源消耗,满足多数人的个性化、机动化交通需求。未来的汽车产业要立足国家政治政策,从战略上提前谋划布局,制定长远战略规划;从汽车产业结构上,充分认识汽车产业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引领产业的特殊地位,通过制定汽车强国战略,抢占战略至高点。从技术上以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融入全球化,参与汽车产业的技术开发、规范制定与战略分工,建设新一代个性化、智能化、网络化、低碳化智慧交通体系,推进汽车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2

一、认真学习领会,迅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上来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市党代会精神,关键要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所作的党代会报告。我们既要认真学习报告原文,更要结合实际领会报告精神实质,推动当前工作,切实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党代会报告精神上来。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深刻领会党代会报告的精神实质。这次市党代会报告坚持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理念,贯彻落实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这个报告的起草、征求意见经历了2个多月时间,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中央、省委精神,切合发展实际,是一个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内容务实、语言精练的报告。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就要吃透精神实质、领会思想内涵,尤其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思路。一是要深刻领会报告通篇贯穿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就是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结构转型”、“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推进转型发展。二是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四个转化”路径目标,即把人口地域大市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后发优势。这“四个转化”是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对的发展很有启示,对如何把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核心竞争优势,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三是要深刻领会报告突出“绿色发展”的战略意义,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一个主题和主流,报告提到“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这是非常新颖的观点、全新的理念,对我县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为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带给及的压力和挑战。如,报告提出今后五年GDp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分解到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要突破10亿元,五年后我县财政要达到15亿元,对我们新一届县领导班子、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压力和挑战。我们要对照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加快跨越发展。五是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新举措带给发展的新机遇。整个报告通篇贯穿了绿色发展,提出了很多关于绿色发展的新观点,如,报告提出“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进生态资本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旅游业”等等,将为推进绿色崛起、生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二是要迅速抓好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要精心组织,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座谈研讨、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组织部、宣传部要利用流动党校,组织党代表和宣传骨干组成宣讲团,到乡镇、厂矿企业,宣讲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各基层党委(党组)要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把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门计划,抓好学习培训。县委宣传部要组织县内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报告的好典型、好经验,要把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效果及时上报道。

三要把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自觉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与我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解放思想、更要解放行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新型工业、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党的建设等当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把市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处。

二、结合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明晰和把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思路

通过学习市党代会精神,让我们感到,我县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思路,符合市党代会报告精神,县委确立的“开明开放、创业创新、兴绿兴游、和谐和美”和“工业强县、林业立县、生态扬县、旅游热县”发展战略,也完全符合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符合省委、市委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要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绿色路、打生态牌、创特色园、兴旅游地,争当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县。

第一,走绿色路。前不久总书记在参加亚太合作经济组织部长级会议致辞别提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指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将是今后区域合作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生态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要把保护绿色生态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按照绿色崛起、绿色增长、绿色发展要求,坚持既要保护好绿色生态,又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县城、绿色城镇。要做大做强绿色GDp,把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第二,打生态牌。绿色生态是的“金字牌”,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既不能为了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能守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而停步不前、不去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产业与生态的关系,大力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大力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既要保护好的生态资源,打造好全国一流的空气、水质、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同时又要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建设好生态城镇,打响生态品牌。

第三,创特色园。在做大经济总量上,与其他一些地域位置较好的县(市、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在发展工业、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创建特色园,就是要凸显的特色,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一流。在新型工业方面,要着力打造全国钨高尖端精深加工基地、全省高档竹木家具及竹木制品深加工基地、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在现代农业方面,要着力打造南酸枣、野生水果、高山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在城镇建设方面,要高起点、高标准把县城规划建设成绿色生态、适宜居住、健身养生的欧洲型城镇,打造中国最佳田园乡村。

第四,兴旅游地。随着明年赣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我县交通区位将明显改善,将成为一块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的绿色“乐土”。要充分依托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全国最高、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上堡梯田全国三大梯田之一、聂都溶洞中国南方最大花岗岩溶洞“四个中国之最”,做好做活生态旅游这篇文章,坚定不移推进温泉开发、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建设,加大生态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打响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把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绿色后花园,营造国内国际知名的绿谷氧吧、宜居宜业、健身养生的旅游目的地。

三、创造性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奋力开创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新局面

学习贯彻好市党代会精神,关键要落实新举措。我们要以有力的措施、务实的行动加速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要以重大项目加速赶超发展。项目决定着发展速度和效益,是决定经济发展命运的至关重要问题。全县上下要转变观念抓项目,转变行动攻项目,打破常规上项目,极力破解项目征地、资金、审批报批等节点难点问题。挂点县领导和责任单位,要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放大胆子抓落实,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项目;要敢于担当责任,只要是个人在项目建设中没有私利,有什么风险县委政府会承担。要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充分采取市场运作,增强项目建设的实效性。纪检部门、县“两办”要加强项目督查力度,对没有按时完成建设进度的,要给予全县通报并限期整改完成;对通报后仍然没有实质进展的,要采取组织措施;对在重点项目一线中做出贡献的干部,要破格提拔重用。

二是要以特色产业加速转型发展。对照这次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任务,到2015年后我县GDp须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要突破15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关键要把钨、竹木、绿色食品、生物能源四大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要大力发展钨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高尖端产品;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产业,开发高档家具、竹木制品等应用型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力支持齐云山退城进园、君子谷扩大野生果酒生产;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促进生物发电、活性碳产业兴起,加强硅、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大力推进以生态旅游为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要全力做好耀升工贸、林业上市的协调服务工作,以上市促企业裂变扩张、集群发展,力争五年内打造产值300亿钨产业、100亿竹木产业、50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三是要以城乡一体化加速统筹发展。加快欧洲型城镇建设。欧洲型城镇就是绿色生态好、空气质量好、建筑布局好、人文生态好。我们要突出城市特色,科学规划县城生产力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县城土地,加大县城征地拆迁和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快推进东环城路、城西大道改造、北门河“一江两岸”和西湖引水工程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水系,绿化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落实更宽松、更优惠的政策扶持圩镇开发、农民住宅小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观光园、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民美好家园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城建、旅游、边贸、果业示范乡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重点扶持发展高山茶、南酸枣、野生刺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鼓励引导私营业主投资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要以生态资本化加速绿色发展。生态资本化就是把生态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转化为生态资本,形成价值货币化。我们要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壮大绿色生态经济,尤其要加速生态旅游发展。要大力引进大财团、大客商投资开发建设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村、全国一流的生态体育公园,稳步推进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上堡梯田等重点景区开发,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真正使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乃至港澳台地区的绿色后花园。

五是要以招商引资加速开放发展。要注重特色招商,围绕我县的钨、竹木、绿色食品、生物能源、非金属矿等优势资源,积极开展资源招商、产业招商,深入推进与深圳福田区在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加快建设过埠、古亭、扬长等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的项目落户。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最优惠、最宽松的政策让利于企业、让利于客商;强化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意识,落实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要求;严肃查处影响招商引资和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真正让外商来投资“能赚钱、身体好、没麻烦”。

六是要以保障改善民生加速和谐发展。继续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保障力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县城农民套房安置新居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建设以新中学为主的县教育园区建设,加快现代化新人民医院、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机制,积极妥善化解林权纠纷、征地拆迁、养老保险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3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保证开放新战略实施

打造绿色产业,壮大崛起实力

2012年4月25日,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隆重开幕。罗保铭同志代表五届省委向省第六次党代会作了题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报告提出了未来5年海南“绿色崛起”的发展主题词。报告起草小组解读:绿色崛起,是科学发展的海南化抉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省情的一次更加明晰的铆接。绿色崛起,既折射了当今世界在面临着“增长极限”教训后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中国在发展模式中转方式、调结构、走向环境友好的必然选择。最关键的是,绿色崛起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经济概念,或者一个单薄的生态友好概念,而是要回归到整个社会生态的和谐,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本质上来,承续了海南“小财政、大民生”的传统,要进一步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新路上迈开大步。

“六最”:回答如何实现绿色崛起

什么是“绿色崛起之路”?报告中有非常清晰的表述,即“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涵盖了海南省委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时的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考量,又综合了发展新型工业的前提和发展绿色产业的决心。

报告对绿色崛起的前提、支撑、依托、途径、最终目标和思想保障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具体是用六个“最”,回答了“如何实现绿色崛起”的问题。

“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保证开放新战略实施

从人们常说的“改革开放”到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开放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报告将开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开放需要具体的抓手来承载。对此,报告讲得十分明确,这就是“一个突破、一个平台、三个高地”的海南开放新战略。

报告提出,率先实现服务业开放的突破,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中之重。扩大开放是海南打造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的必由之路。报告将旅游业、文化产业、教育和医疗市场的开放作为目前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特别强调了文化、医疗、教育产业与旅游的结合,打造开放型文化产业和医疗旅游先行区。

报告提出,努力打造洋浦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3个对外开放新高地,无疑是海南扩大开放的龙头板块、集聚区域和引领力量。目前,海南省已经出台了全面加快洋浦开发建设的决定,加快海口发展的支持政策即将出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起步区也已经动工,海南正在举全省之力,打造面向东南亚的物流航运中心、临港加工物流保税园区和部级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4

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的几点中,放在首位的是: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把短期宏观调控政策和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用“稳”来夯实发展基本盘,以“进”来实现改革创新的飞跃。

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注重用改革的办法推进

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报告提出,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今年“三农”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报告提出,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支持主产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产业链价值链。

瞄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破解难题

报告提出,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并对财税、金融、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改革作了具体安排。报告明确,简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今年由四档税率简并至三档。报告还提出,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市场高度关注。报告提出,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以创新+减负“内外兼修”,力促经济转型升级

实体经济从来都是中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报告要求,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报告还提出,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

多举措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

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区域城乡发展相协调,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增加高品质产品消费,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新型城镇化一头连着基础设施投资,一头连着居民消费,更是未来发展的强劲引擎。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多万人。

脱贫和就业成为重要发力点,民生安排更加注重百姓获得感

报告今年民生工作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在脱贫、就业等民生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了力度。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是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更要做好就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打好蓝天保卫战,生态环保约束将越来越“硬”

报告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报告提出,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在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中,报告首先强调的是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绿色发展,不仅是一种要求,也是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实现绿色发展,能够倒逼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

完善战略布局,对外开放将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跃升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5

表面上报纸提价的基本理由,正如很多报纸明确宣称的那样,是新闻纸价格的上升。而实际上这里酝酿着一种报业经营结构的深层转型,而这种转型只能是静悄悄地、缓慢地进行,而到了某一天突然就冒出地平线,成为一个显著的特点。

报纸提价是关乎报纸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是需要在媒体生态的宏观视野来研究。显而易见,信息作为信息社会的战略性资源,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信息以什么样的载体来传播却是可以选择、可以替代的。这就意味着新闻媒体作为整体必然是社会的支柱型力量,而新闻媒体的具体形式,如报纸、广播、电视或网络媒体等却确实面临着生存的或发展的危机。因为媒体之间的竞争,此消彼长,甚至相互替代在逻辑上都是可能的。

社会需要是解释重大社会现象发生的重要角度。恩格斯说的好,“社会需要比十所、一百所大学更能推动社会进步……”同样,社会需要也是决定报业发展的重大理由。虽然它不足以充分解释一份报纸提价的成败,也不足以完全解释报业短期内的沉浮取舍,具体的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个案。但以社会需要为视角对一个较长时间段的社会现象进行结构化和历史性的分析,却极富解释能力。

那么报纸提价意味着什么呢?是报业的自杀式攻击,把读者主动送给其他报社,还是广电媒体,抑或免费传统的网络媒体?报纸提价就如同平静的水面扔了一块石头,它将在何种程度上震荡着报业的结构,甚或媒体的生态结构?或许,只有在媒体生态的宏观结构下,认真思考和分析,才能洞察报纸提价的社会意义。笔者认为,报纸提价具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它意味着收费模式的逐渐崛起。所谓收费模式是指媒体的信息消费建立普遍性的收费传统,取代市场开拓的免费模式,并由此建立对信息价值的尊重、信息质量的不断追求和信息分层的结构,从而形成一个信息生产、传播、消费的良性循环的结构。

一、提价后,报纸成本的结构变化意味着受众需求渐显重要,广告控制相对淡化

报纸提价成为坊间议论热点。报纸提价不是原有报纸经营模式中个别元素的变化,而是经营模式的某种结构性变迁,也就是新闻成本的结构变化――广告盈利比重下降,而受众付费比重上升。由此逻辑上必然出现“广告商影响淡化,而受众地位上升”的结果。

众所周知,对于绝大多数的报社来说,党和政府的断奶,使得经济收入甚至成为决定报社生死的根本问题。报社收入来源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纸的议程设置和价值取向,也包括具体的版面安排和报道方式等等。

现实的情况一再验证了这种控制力量的有效性。包括报社在内的媒体为了大广告商的利益,屏蔽负面新闻,主动组织正面报道,甚至刊登铺天盖地的软文等等,有意混淆新闻和广告的区别,更不用说“有偿不闻”、“排队领取封口费”等等新闻界的恶疾了。简言之,当今新闻界的职业道德失范诸多问题不能仅仅归咎于一个法律法规不健全、新闻专业主义淡薄等,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决定新闻媒体生存的环境和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报纸提价后对受众的依赖性增强,意味着受众的需求渐显重要,广告控制相对淡化。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广告控制到受众需求的转换,其速度、程度等都是一个渐进过程。但如果这种提价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是代表一个阶段性的趋势,那么这种从广告商到受众的依赖转移,也就是一个明确而不是可疑的趋势。

那么问题就是,这次提价浪潮究竟是短期震荡呢,还是阶段性趋势呢?

(一)从历史上看,建国后报纸发行长期赔本,或以国家资金为后盾,或以广告的市场资金来补偿。以邻为师,日本报业发行盈利却是一种普遍现象。报业对广告的过度依赖并非健康状态,盈利结构过于单一,广告一家独大,潜藏着较大的结构性风险。历经30年飞速发展、跑马圈地的阶段,危机似乎微不足道。但广告一旦波动,甚至会影响报业生存。报业的发展已经接近或达到一个结构调整的临界点,从粗放型的发展转向精细化经营,提高报价就是结构调整的选择之一。

(二)广告商对报纸的经济控制必然转化为隐性的却非常强势的话语控制。新闻的品质和专业主义精神缺乏赖以生存的土壤,只能在相当程度上仰广告商之鼻息。新闻界的许多普遍性问题,包括道德失范、专业精神缺失等,都与广告商的控制有密切关系。提高报价显然从宏观上有利于缓解诸多问题。

(三)报纸提价是在长年价格战基础上的触底反弹。广告激烈争夺、促销层出不穷,报纸大战乱象纷呈。虽然我们无法清楚地划出报纸的定价区间。但是报纸的成本在一定时间内总是相对固定的,廉价报纸毕竟也有价格的底线区域。理论上的推导似乎繁琐或不可靠,而实践中的摸索则很清楚。因为每家报纸老总都对自己的财务报表很敏感。

(四)报纸提价凸显信息价值和信息成本,非常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和发展潮流。在信息时代,信息扮演愈加重要的社会角色。信息包括关键信息和一般信息,信息质量也高低不同。信息价值的彰显和信息质量的吁求,会直接推动信息的增值和质量的提升。但信息的获取、加工、整合、传播都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本。高质量的信息必然对应着高额的信息成本。所以,信息成本的提升为信息的质量提升提供了合理的发展空间。

因此,笔者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在目前基础上,报纸提价是顺利历史大势之举,势在必行,早晚启动。报纸成本的结构变化成为一种进步因素,有助于解决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等一系列痼疾。

二、收费模式崛起,以低收费为特征的规模效益将成为媒介盈利的主体

跳出报纸,我们从传媒生态的角度来考虑三个问题:网络媒体为什么长期处于盈利模式的焦灼之中?收费电视在中国为什么始终无法发展壮大?报纸为什么多年来价格厮杀,而且同质化现象严重?以无聊为特征的短信经济为什么如此兴盛?

网络在我国13年的发展历程,培育了“免费阅读新闻”的传统。这种传统让网络媒体始终难以盈利。它企图克隆传统媒体的广告盈利模式,如今来看,并不成功。

收费电视同样也是在免费电视节目的环境中出现的。习惯于免费收看电视节目的人们拒绝为特别节目而付费,何况这些特别节目与免费节目没有太大的品质区别,或者说特别节目的吸引力不足以打动受众。而肯于付费收视的受众规模始终萎缩,又成了特别节目质量无法提高的原因,由此开始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报纸特别是晚报、都市报倒是开辟了收费传统的报业市场,但所谓的收费如果考虑到促销手段和各种优惠的话,很多时候也是免费报纸。报纸的盈利也是靠广告来维持和发展。

而短信则完全建立了收费传统,虽然收费很低,但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形成了经济学上所说的规模效益,短信运营商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三种危机和一种成功给出了什么启示呢?不收费则网络媒体、数字电视似乎死路一条,而报纸也问题多多。为什么不可以收费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一定成本制作的新闻当然至少要收回成本。在广告模式几乎走到尽头的时候,转向收费模式几乎是自然而然的选择。

因此笔者认为,收费模式的崛起值得期待,整个媒体生态必须建立收费传统。收费模式既需要网络媒体的破冰,也需要报业的推波,还需要数字电视的添薪。因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组合构成的传媒生态,相互之间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只有充分博弈之后,收费传统才能建立。这种充分博弈意味着媒体生态中各类、各家媒体充分意识到收费的必要性,生存危机达到某个临界点。

网络媒体是免费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盛水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它的长度决定了盛水的容量。网络媒体的收费将极大冲击免费阅听的媒体生态,并能为电视、报纸收费提供强大的理由。报纸则是收费媒体的典型代表,提高价格乃自然不过,顺势而为,阻力最小。《南方都市报》2007年年末提价和北京报业酝酿的集体涨价显示了报纸提高收费的强烈愿望。

报纸提价具有三重效应,一则激活了报业的区域市场;二则影响了媒体生态;三则改变了整个经济市场的结构。媒体或者从不收费到收费,或者提价,都必须在媒体生态中降低替代可能性。报纸提价则表现为,一是要提供增值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报纸之间的替代性。二是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减少或杜绝免费转载,这也对媒体生态提供了结构性变化的契机。三是提高信息在经济市场上的要价能力,体现出信息的基础性作用。数字电视收费的成功运作,必须精心制作增值的节目,扩大受众规模,而且要有足够的实力和眼光挺过一段艰苦的时光。

网络媒体已经形成了免费传统,如何转换呢?那就是免费与收费的模式同时并存,任听受众选择。比如在人民网阅读新闻,既设置免费途径(需要点击强制插入的广告),也设置收费途径(收费可以非常低廉,关键是点击率,实现规模效益)。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同人群对时间的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在注意力稀缺的人那里,付费阅读的可能性更大。或者看广告,或者付费,这是阅听新闻的前提,也是受众必须付出的时间或者金钱成本。因为制作新闻是有成本的,阅听新闻不可能没有成本,如果没有发现直接成本,可以肯定是转移支付了。比如网络媒体长期依赖传统媒体的内容支撑。这是媒体生态结构的失衡,在知识产权越来越明晰的未来,这种模式越来越不可持续,如同卡拉oK免费使用歌曲一样,总会走上付费的一天。

当然,上面的模式设计还是粗线条的原则,基本思想就是要创造从免费到收费的转换机制。对受众来说,收费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强迫行为。在充分体现用户自的情况下,受众的付费也可以是一个获得愉快的体验。而不肯付费的受众也可以继续以往的浏览习惯,直到他们自己主动改变习惯,选择付费。这种模式不会流失对网络媒体来说万分宝贵的点击率,却有望真正实现从点击率中找到滚滚财源。

报纸提价,吹皱一池春水。媒体变局就在社会中酝酿、聚集并等待突破的时间,从免费模式的诱惑到收费模式的崛起,这似乎是必然的未来发展路径。在今天只能是一个假设,这个假设的变动因素需要从媒体生态中去寻找。作为结构当中的每个媒体,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大趋势中的一个关键的节点。时机和力度的掌握当然是大学问,这需要媒体精英深谋远虑。

注释: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6

关于开通客运班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开通英德至佛冈客运班线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英德现有人口105万,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佛冈现有人口约33万,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

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浙江省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安全工作已经提上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关于投产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可行性报告关于投产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可行性报告一.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发展状况及市场状况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普及和提高,高频脉冲电容器、直流高压电容器、高压并联电容器等特种电容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其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县原始胡杨林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开发建议书]**县原始胡杨林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开发建议书)第一章项目背景为认真贯彻落实党xx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国务院、自治区到哈密地区,都把旅游业作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列入“xx”规划,旅游经济已成为地方经济中一个醒目的新增长点。

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工程建设2、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法人代表:林霞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5、项目申报单位:内蒙古鄂前旗扶

产品可行性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邵阳市鸿远特种养殖基地有限公司蜗牛养殖与加工工程。2、建设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单位:邵阳市鸿远特种养殖基地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罗乾震所有制形式:股份制企业4、建设地点:邵阳市大祥区城南乡白

关于开发公路标牌广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关于开发公路标牌广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加大对公路事业的扶持力度,公路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最近省、市局专门召开了以加快路域经济发展步伐为主题的公路工作会议,提

企业可行性报告以开茶庄为例一、合理的选址:商业经营最注重的是“地气”“人气”,这并非迷信,“地气”主要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商业氛围,这种商业氛围对我们所经营的商品合不合适,“人气”主要是指我们经营的地方有没有顾客流这些顾客是否有购买我们

项目可行性报告格式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模板[政府立项-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第八章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格式与写法1引言...11.1编写目的...11.2背景...11.3定义...11.4参考资料...12可行性研究的前提...22.1要求...22.2目标...22.3条件、假定和限制...32.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方法...32.5评价尺度...3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33.

洗煤厂储装运系统技术改造可行性报告一、洗煤厂基本情况****集团**分公司洗煤厂是**两国政府以补偿贸易方式合作建设的矿井型洗煤厂,1986年开工,1989年投产,设计年入洗能力180万吨,入洗本矿和集团公司内团柏矿井原煤,生产工艺采用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工艺,尾煤压滤回

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市×区农业生态旅游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要该项目由×市×区财政局申报,×区×镇×村组织实施,农业生态旅游园区座落在×镇×村,新扩建2,460亩,建设时间从XX年9月开始,于XX年9月结束,时限3年。

绿色食品“151”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浙江省绿色食品“151”发展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浙江省农业厅农场管理局浙江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二、项目背景当前,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人民生活全面迈入小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的质量安

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项目建设背景xx县整体概况xx县位于xx省西南,属xx辖区。地处东经xx°xx′xx″—xx°xx′xx″,北纬xx°xx′xx″—xx°xx′xx″之间。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

镇关于海岛地区改善水质续建饮水工程的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名称:饶平县xx镇海岛地区扩建配套人畜饮水工程二、项目主办单位:xx镇人民政府三、项目发展依据xx镇位于潮州市饶平县南端,潮州三百门港在镇域北端,是潮州市唯一的海岛镇。

生态可行性报告丘陵生态农业投资与持续性发展分析报告背景介绍从上世纪改革以来(1978—XX),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承包制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

关于组建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组建公路养护工程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及意义公路建设由于投资大、风险小、效益高、拉动能力强,是国家实施投资拉动战略的重点之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更名组建国际旅行社可行性研究报告南昌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江西政治、经济、文化和旅游事业的活动中心。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江西要在中部地区崛起,南昌要努力做好建成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这两篇文章的要求,以旅游业作为沟通南昌与海内

农村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旗***苏木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旗***苏木XX年四月二十日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一)项目名称:**旗***苏木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暨饲草料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建设性质:扩建(三)项目建设单

关于合作组建省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一、概述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与区人民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就合作组建浙江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绿色食品事业进行了讨论。双方认为:1、建设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中心(省绿色食品生产力促进中心),是构建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体系的当务之

怎样写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1、企业产品/服务现状综述。对于企业目前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产品组合、产品生命周期等情况进行分析描述,从而找出企业的弱点和有发展机会的点。2、新产品/服务描述。

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居住小区(暂定名)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a市城市拆迁管理条例》(3)《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规定》(4)《住宅设计规范》(5)《住宅建筑设计标

原生态农业旅游农庄建设规划可行性报告为了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挖掘本地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强城市服务辐射功能,拉动消费,增加收入,开辟陕北黄土高原农业增收新途径,拓出志丹新农村建设山地新模式,特制定本规划。

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宝山矿业开发公司1000吨电解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省宝山矿业开发公司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二章地质资源第三章采矿第四章冶炼第五章总图运输第六章公用设施及土建工程第七章投资估算第八章环境保护第九章共伴生金属

肉鸭养殖可行性报告一、国内外形式中国、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养鸭业的发展方兴未艾、持续增长,发展肉鸭养殖符合世界潮流。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每公斤肉鸭价格要比肉鸡高一倍左右,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外的消费者对畜禽产品的要求已向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

可行性报告的内容与要求可行性报告要依照国家和深圳市的有关规定,结合深圳实际,主要从技术、经济、市场、财务、资源、环保、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证,阐明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写要求一、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部门名称等情况。

大米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XX吨优质大米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项目概况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项目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四、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分析六、生产工艺技术方案七、项目建设目标八、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投资概算九、

市场可行性分析报告看了大家的精彩发言,本人忍不住也想和同道一起来分享一下做药代的一些心得。下面介绍一下我对中国医药市场的一些初浅认识,权做同人参考。一、概述专家指出,中国医药市场远未饱和,但竞争业已开始。

关于租赁工会大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租赁工会大厦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建设组群结构大城市的总体规划,结合省厅、省局关于加快***工作的总体部署,为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服务**经济建设,提高**系统影响,****有意向租赁工会大厦,交由直属

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垃圾填埋场工程项目业主:*****人民政府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建设地址:*****1.2项目背景:*****位于宁化西南部,与闽赣二省三县相毗邻,全境面积178平

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关于投资购置两艘4万吨级油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了更好地适应石油运输市场的发展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运量对运力的需求,进一步扩充公司海洋运力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研究,我公司在已建成投入使用

超市可行性报告金融超市是一种面向社会大众、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全面办理个人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理财经营方式。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组织人员对辖内金融超市开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对目前开办金融超市中存在的业务品种不齐全、业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

中国网上购物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网上购物发展背景首先,互联网形态下的外部大的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不可忽视。目前我国的大中城市,电脑和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已经催生出了年仅32岁身价几十亿的丁磊那样的中国首富,他的财富

小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城南春天”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投资环境分析一、国内环境:中国房地产还有20年以上的好景XX年12月3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第六届中国住交会拉开序幕。与往届相比,本届住交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人气上都堪称史无前例。

开发区关于组建交安委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是一家国有经济性质的注册企业。公司于1992年成立后,根据开发区创新管理体制的总体要求,总公司在牢固树立服务第一、效率第一的同时,不断强化内部各项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吸引全社会的科技

赣西名山开发的可行性报告分宜县钤冈岭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及开发可行报告前言分宜县建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地处赣西中部,面积1389平方公里,人口30万,属于小县。

贸易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恒泰公司控股设立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公司(筹)名称及概况1、公司(筹)名称:上海恒泰国剑新材料贸易有限公司公司(筹)承办单位:·安徽恒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企业法人:方**企业负责人:方**

葡萄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葡萄种植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一气候及土壤要求二经济效益三营养价值四社会和生态效益五市场前景分析六葡萄品种选择七启动资金及未来收益预算八风险分析与防控九山东沂蒙苗木基地配套服务宗旨葡萄鲜果,果色艳丽、汁多

肉羊养殖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肉羊养殖工程建设2、建设性质:扩建3、项目建设单位:鄂托克前旗毛盖图苏木农牧业产业化协会负责人:林霞、张世军4、建设地点:内蒙古鄂前旗毛盖图苏木5、项目申报单

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第八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九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标题:×××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内容:根据国家和有关部门关于该类项目的广度和深度规定,结合项目具体情况编列,其提纲如下:(1)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目录、宏观调控政策,在项目建议书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调研,提出项目背景、项目建

可行性报告格式可行性报告是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投资新市场、新产品或改变经营策略的依据,是企业内部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工具.是评估项目风险与回报的最初级文件,是对投资者的第一份承诺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提纲)一、基本情况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联系电话、法人代表姓名、人员、资产规模、财务收支、上级单位及所隶属的市级部门名称等情况。

软件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提纲一、概述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可行性研究报告_________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序言(介绍该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正文(从经济、政治、地理、人文等方面论证该项目的优势、缺点、问题等)结论和建议(写明该项目的可行性的理由、存在问题的对策等)附件1:分报告附件2:图片附件3:参考资料__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7

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勾勒了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景。在新的背景下,探讨都市报的发展问题,我们认为:自觉承担“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责任,有效参与构建互通共享、丰富多元、理性和谐的主流文化,是都市报提高文化定位、推动业态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都市报创造了我国报纸的新型业态,但其持续提升报业品质的努力却一波三折

“都市报”一词并不是一个恰当的新闻学概念,因为历史上一切报纸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都可以称作“都市报纸”。但是,在中国,“都市报”这个概念是指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报纸业态,已成为通用说法。本文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来使用“都市报”概念的。

都市报在传播和经营方面具有如下特征:{1}是综合性(而不是专业性)的大众传媒;{2}主要以一个城市为传播范围,做大本地新闻,强化本地发行;{3}新闻选择上贴近市民、注重服务;{4}新闻处理手法上注重轻松娱乐和吸引眼球;{5}以广告销售为基本赢利模式;{6}市场意识强,自负盈亏,重视经营、成本、读者等商业要素。只要具备这些特征,不管报纸的名字是不是有“都市报”三个字,都可以归入此一业态类型。

有研究者指出,从新闻传播学理论来看,机关报立足于组织传播,都市报注重社会传播。“在大量的以组织传播为己任的报纸之外”,出现了“以社会传播为己任的报纸”(孙旭培《都市报:中国报业最有意义的改革》)。

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深层次的原因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进而带动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都市报立足城市,面向市民,走市场化道路,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

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随着报纸的增多、竞争的加剧,一些都市报着力追求赢利、内容品位低下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问题表现为:

一是边缘化,远离重大时政报道,回避主流话题和主导舆论,报纸的必读性和权威性缺失;

二是低俗化,新闻过度娱乐化,偏爱八卦报道,渲染传播绯闻、暴力、血腥,媒体的使命感和崇高感严重削弱;

三是浅薄化,追求刺激性效果,过度包装和形式化,策划过度甚至虚假策划,报道不严谨甚至虚假报道,降低公信力、影响力;

四是功利化,完全受制于市场,片面追求赢利,商业性报道(俗称“软文”)泛滥,新闻受制于广告经营,不实和低俗广告污染版面,报纸的社会责任和报道的独立性严重受损;

五是同质化,大量相同风格、相同定位的媒体接连创办,争夺同一区域市场和目标读者,导致新闻高度同质,进而出现恶性竞争。

由于上述问题的持续存在,读者在获得了初期的阅读新奇感之后,对一些都市报越来越感到厌倦和不满。反映在经营上,一些重要广告商开始对投放品牌广告表现迟疑,报纸发行和收入陷入停滞,发展面临危机。

有鉴于此,一些早期觉醒的报纸开始有意识地寻求改变,尝试提升定位、拉开层次,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新的办报境界迈进。一些都市报先后提出“主流化”(或叫“高级化”)的办报主张。应该看到,都市报主流化,本质是要进入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报业形态,是都市报业态升级的新尝试。

都市报主流化从理论和方向上看具有重大价值,但受制于各种因素,其实践成果并不理想,更多还停留在述说概念的阶段。有研究者甚至将某些“主流化”做法直指为“伪主流化”,称“伪主流化倾向”是“导致这种转型不彻底或失败的最主要因素”(鲍海波:《当代都市报伪主流化倾向分析》,《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一位研究者列举了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分别为:“把精英媒体等同于主流媒体”,“把减少社会新闻等同于提高报纸品位”,“把增加时政报道等同于增强报纸权威”,“把增设评论栏目等同于引导舆论”等,作者希望将来能出现“真正的主流媒体”(陈国权,《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当代传播》2004年第5期)。

就在此时,报业的宏观形势突然发生了急剧变化――平面媒体广告增速减缓,网络等新兴媒体迅速膨胀,新型广告载体不断出现,纸媒体在全球均出现衰退等等。对此,一些悲观论者甚至匆忙宣告报纸的“末日”,都市报主流化的话题也渐至搁浅。

不能不说,都市报主流化的提出有积极意义,也有现实针对性。它之所以失败,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可以从报纸定位、操作手段、人才队伍等等多方面找到原因。

但是,都市报主流化失败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其出发点是功利性的,缺乏深刻的思想基础,缺乏应有的文化使命感。对于报纸这种服务人民大众、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文化价值的特殊产品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个缺陷更加致命呢?

因此,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思考都市报的历史性责任和历史性机遇。

二、把握社会变革的方向,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打造“办报之魂”,是都市报实现业态升级的前提和动力

媒体属于社会上层建筑,与主流意识形态密切互动,与主流价值观高度融合。在变革的社会,一个有作为、有影响的媒体通过创造性的吸纳整理,把鲜活的社会意识整理转化为良性的价值体系,促进形成全社会互通共享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这是媒体在单纯地传播信息之外另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

具有深刻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七大确定了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富有新意的重要论述,攸关中国社会变革大方向,对研究报业发展有重大指导作用。

第一,我国意识形态建设进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阶段,都市报应主动参与整合社会多元价值观、构建和谐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思想旗帜,是创建和谐文化的价值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概念之所以具有新意,就在于它承认了当今阶段多种价值观并存的客观现实及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同时,准确界定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统领地位和“凝聚核”功能。比较其他的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重视整合、包容、存异、创新社会多元价值观,打开了主流意识形态与社会多种价值观良性互动的通道,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的活力和吸引力,有助于把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上来。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通过国民教育体系等多种形式,向全社会推广,也成为引领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主线”。对此,都市报理应挺身而出,抓住宝贵的历史性机遇,借势主动优化办报理念,更加增强与普通市民的切身利益、价值观、文化品位等多重联系,在创造性地宣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主流代表性,强化民意亲和力,推动形成发达的社会意见沟通表达机制、不同利益折冲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础上做平衡多种利益的舆论工具。

第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我国文化实力,将为报业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总体上发展还不充分,文化软实力有限,文化产业严重“入超”,机制创新仍有潜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党的十七大的明确要求,“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是重要方向。结合此前开展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可以预言,随着十七大精神的不断落实,文化创意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报纸作为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报纸的实力是文化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都市报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有一定优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是报业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面对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应对纸媒体面临的新挑战,都市报完全应该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步子更大一些、机制更活一些、发展速度更快一些,着力加快提升办报水平和层次,推动报纸业态的不断创新。

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都市报办报理念的升级将成为新业态升级的内在动力

都市报诞生之前,党报、机关报几乎占据了全部的报业市场,其办报理念更多体现的是“行政理性”的内在驱动;都市报顺应市场经济的大潮,奠定了以“市场理性”为内在驱动的办报思路,强化了报纸的品牌化发展。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互动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时势造英雄”,社会变革推动着报业变革。

“一代之世,必有一代之报”。笔者认为,都市报的升级必须完成对以单纯“市场理性”办报的扬弃与超越,推动办报工作中“文化意识”的觉醒,强烈突显报纸的文化产品属性。这种文化意识必须鲜明地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零距离感受公众的精神世界,理性表达人文关怀,充分体现报纸价值整合的建设性取向。随着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意识”的觉醒,进而统领办报思路,必将给办报带来新的观念和视野,为未来新一代的都市主流报纸的诞生带来内在的驱动。

面对新的形势,有远见卓识的报业开拓者,将勇敢地选择融入主流,而不是逃入边缘;将主动参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设,而不是消解社会价值共识;将挺身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潮流,而不是满足于碎片化地反映现状、丧失应有文化追求。这是时展的要求,也是都市报面对媒体新格局、应对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必然选择,是都市报提升思想高度、实现错位竞争的取胜之道。

通过这次业态升级,都市报将在解决了初步发展的问题之后,进一步突破当前困境,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永续性。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生存哲学,实现都市报的新一次业态升级

“业态”一词据考发源于日本,“业态定义为营业的形态”,是形态和效能的统一。都市报的业态升级,是通过对内容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革命性改造实现报纸的质的飞跃和提升,带动自身和整个产业跨越发展的努力及其结果。以参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途径,推动都市报的新一次业态升级应当在实践中做出如下的努力:

第一,提高都市报政治舆论作为的能力。都市报对大众生活影响力很大,但“在民主政治、公共政策等严肃政治主题上,都市报基本无所作为”(孙玮,《现代中国的大众书写――都市报的生成、发展与转折》)。因此,都市报新主流化道路,必须符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提高政治作为,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具体而言,今后的都市主流媒体,将不仅是新闻内容的提供者,更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努力践行者、权威诠释者,成为社会观点、生活智慧提供者,成为主流受众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者,成为城市发展、社区生活建设的参谋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守望者。这一点,对都市媒体的办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必须具有政治家的胸襟和洞察力、政治教员的亲和力、理论家的深厚理论功底、哲学家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中国,党报、机关报在政治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市报提高政治舆论上的作用,是要发挥自身的相对特点优势,同时都市报更要学习党报的政治传播力,提高政治成熟度。两种报纸未来很可能风格逐步接近,殊途同归,向着城市强势的、广受读者欢迎的、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主流首选媒体的风格演进,如以广州日报、北京青年报等报纸所初步形成的报纸品格那样。

第二,打造高品质新闻的传播平台。笔者倾向于把提供高品质新闻看成是都市主流媒体新闻内容升级的标准,也可以看成是对升级后的都市主流媒体的新闻品质、报纸品格和品牌形象的定义。2006年,北京青年报提出“做高品质新闻纸”的口号。什么是高品质新闻?那就是“有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符合新闻传播学规律的对城市主流人群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指导和服务意义的新闻内容”。这一点对办报人的要求是,他们应该是有高度责任感的社会中坚、训练有素的社会调查员、头脑敏锐四肢也发达的“社会猎犬”、恪守专业主义原则和有高度新闻操守的新闻信息搜集和加工者。

第三,做主流意识形态和城市主流民意的沟通者、举足轻重的社会进步的推动器之一。历史地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兼顾包容多种阶层的利益,打破妨碍社会流动的制度性约束,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今后的都市主流媒体既要担负起传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也要成为民意表达的载体之一,进而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中的一员。都市主流媒体,应该在公共新闻、民生新闻、政策解读新闻、财经服务类新闻等方面有突出作为。

第四,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精神家园、城市文化的坚强堡垒、城市内涵和气质的符号。以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理论支点,都市主流媒体必须让自己成为城市主流人群的精神家园和文化堡垒,联系一批社会贤达人士和文化大家,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文化传统,有选择、有鉴别地传播推广世界其他文化和文明成果,力求能够引领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

最后,成为报业经营机制和技术创新的中心。都市报业态升级,不是单纯的内容设计,还要由一系列的创新来支撑,如内在机制、营利模式、传播技术等等的创新。借助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包括北京青年报在内的一系列报纸都进行了体制创新的有益探索。都市报业态升级不能回避新的传播技术的应用。网络、3G技术、第三代互联网web3.0、数字电视、新闻阅读器、卫星报纸、二维码报纸、新闻博客播客等等,都应积极研究,应用多种传播媒介推动多媒体融合,率先形成多媒体新闻集团。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8

内容为王,品质制胜

主流资讯,平民视角

《潇湘晨报》的决策层认为,新闻的权威性、重要性,立足点是新闻的相关性。一个事件越与最广大的社会群体相关,新闻的重要性就越大。因此,《潇湘晨报》以市民关注程度作为新闻价值的判断依据,不断追求时政新闻的公众化、经济新闻的社会化、法治新闻的生活化、社会新闻的纵深化。

6年来,《潇湘晨报》积极介入湖南省内重大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每年的全国、省、市“两会”和党代会,更是《潇湘晨报》报道的重中之重。2007年全国“两会”,《潇湘晨报》抽派骨干主力记者奔赴会场,推出“和谐大道”专题报道48个版,对会议动态、提案解读、政策落地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报道,视角独特、紧扣民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新闻至上。策划先行

《潇湘晨报》的新闻报道以新闻版块为主,以动态新闻为主。从“神五”升空到“神六”飞天,从欧洲杯到世界杯,从“9・11”到美伊战争,以对动态新闻的强力关注和重磅报道,培养读者“大事看晨报”的阅读惯性和心理期待。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采编部门策划推出《寻访在湘抗日老兵》、《中国力量特刊》、《那一天那一刻》和《和平荣耀》等特刊和系列报道,用100多个版面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该特刊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

关注人文,诠释立场

在积极领悟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前提下,《潇湘晨报》努力找寻都市人群的生存需求、文化心态,把握都市人群的道德裂变、时尚更替,介入都市人群的生存深度、价值选择,并以此确定版面构成和新闻体式。

2006年11月,《星期天潇湘晨报》改版,由对开改为四开报型,深度报道一周大事,新锐表达文化诉求,生动提供生活资讯;“天下”的人物、专栏、专题,力图保持开放的新闻视野;“文化”的现象、锐读,注重纯正的文化品味;“地理”、“记忆”、“发现”,深刻挖掘本土文化积淀;“生活”强调都市情趣,给人愉悦的阅读。此次改版有效提升了《潇湘晨报》的周末阅读率。全球视野。时代话语

《潇湘晨报》虽然是区域性报纸,但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一域,而是积极参与新闻领域的国际竞争。从雅典奥运会到德国世界杯,从印度洋海啸到泰国,《潇湘晨报》特派记者总是第一时间直击现场,进行采访报道。《潇湘晨报》还学习借鉴《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名报在文本写作、版面设计、细节处理方面的特长,结合时代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

围绕市场导向。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潇湘晨报》紧紧把握市场需求,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因人设定产业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策略,在“精细化管理、数字化经营、顾问化营销、品牌化传播”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拓宽报业经营之路。

优化发行结构,实现发行网络增值

社区圈地,打开私费市场。《潇湘晨报》创刊伊始,为了打开自费买报的市场,报社组织实施了“敲门发行”、“扫楼发行”和“社区圈地运动”。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潇湘晨报》的发行量以超常规的速度增长,2006年,全省期发量已超过52万份。

三环发行,实现全面覆盖。为将报纸的发行成本最大限度地集中在有效市场和广告目标人群,《潇湘晨报》的决策层提出了以长沙为核心,以长沙、株洲、湘潭为重点,对全省中心城市实行全面覆盖的探照灯式的三环发行结构,使全省经济总量90%以上的地区都能看到《潇湘晨报》,进一步巩固了晨报的全面覆盖。

高端对接,影响高端人群。吸纳并完全覆盖高端读者群,是《潇湘晨报》打造新权威媒体的重要步骤。2004年7月,晨报通过“高端对接,完美覆盖”等系列活动,使长沙市移动公司钻石卡、金卡客户全部成为《潇湘晨报》订户,有效完成晨报对“最有影响力人群”的全面覆盖。

攻克公费征订,完善订单结构。公费征订始终是都市报的一条软肋。2006年,《潇湘晨报》适时调整订单结构,致力于党政机关、大型企业、高等院校、星级酒店等公费征订领域的全面拓展。通过定期回访、加强联系、“钉钉子”等系列方式,公费征订额比去年增长15%,订单含金量明显提升。同时,《潇湘晨报》开展废报回收、配送等发行拓展活动,有效实现了发行网络的增值。

强化顾问营销,坚持策划先行

精耕细作,顾问营销。《潇湘晨报》广告部实行“行业分工,精耕细作”制度,将市场分成20多个行业,分别设置行业商务代表,全面实行“顾问式营销”,并将特性相近的行业组合成事业部,设立总监负责。这样,《潇湘晨报》仅用了11个月就实现了创刊第一年现金流持平。

《潇湘晨报》设立了湖南省内媒体中唯一的媒介研究及监测机构,建立了广告数据信息系统和广告影响力评价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广告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002年,晨报独立研发了湖南报媒广告研究系统,这是国内第一个由媒体自身创建的广告研究系统。系统通过对湖南6家综合性日报的所有硬性工商广告进行统计和定量分析,研究各行业、各类别产品、各品牌的广告投放特点和媒体广告发展趋势,形成系统的《广告监测周报》、《湖南报业广告月度分析报告》和《湖南报业广告年度蓝皮书》报告体系,为广告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客户广告投放提供科学建议。

策划先行,服务致胜。2005年,全国广告经营整体下滑,形势严峻。《潇湘晨报》广告经营在“策划先行、服务致胜”的策略指导下,以策划促进业务,以活动带动行业,全面促进广告业务的快速发展。系列品牌策划、行业推广活动,如“长沙人居品质理想万人大调查”、“理财改变生活”、“新南城”等,有效彰显了《潇湘晨报》的品牌实力。2005年《潇湘晨报》广告实现逆势上扬,年广告收入达2.4亿元。

破除双轨制。2006年,《潇湘晨报》通过彻底分离自营和业务,破除自营双轨制,建立“单轨运行”机制,全面建立个人台账等一系列新举措,使广告收入达到2.59亿元。

整合多方资源,持续品牌营销

《潇湘晨报》十分重视整合政府、媒体、商家、读者四方资源,坚持用别开生面的活动从各个层面提升行业的专业水准,促进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承办中国(长沙)国际汽车博览会。2006年第二届车展,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0家企业参展,参展车辆450余辆,实现贸易额6.37亿元,观众18.5万人次,中央电视台等200余家媒体对此次车展进行了报道。

2004年,创刊仅一年的《潇湘晨报》承办长沙市春季房交会,由于理念新锐、思路开阔,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下了长沙市历届房交会成交量的最好成绩。从此,《潇湘晨报》获得了长沙市房地产交易展示会每年的承办权,确保了《潇湘晨报》在房地产行业的领跑地位,也打造了《潇湘晨报》的活动品牌。

自2005年起,《潇湘晨报》每年组织国内及省内一流专业研究机构、政府权威部门及知名经济学家,联合出品《湖南消费市场白皮书》,分别就湖南省房产、药品医疗保健品、家电、it通讯产品、汽车和快速消费品行业进行权威剖析,为各行业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通过新闻树立品牌,通过活动巩固品牌,通过推广放大品牌,《潇湘晨报》以此塑造了主流报纸形象,并以品牌号召力赢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强化多元发展,锻造产业链条

潇湘晨报社的产品已从单一的报纸向期刊、网络多媒体发展,相继成立了《网球》杂志社、《新远见》杂志社、湖南恒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恒颐广告有限公司、湖南恒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恒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湖南恒嘉地产顾问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月又成功地实现了与红网的战略整合,彻底形成了“一报、一网、两杂志、五公司”的产业链。

潇湘晨报社还积极寻求报业的数字化生存,2006年与红网、通讯运营商联合打造了《湖南手机报》、《潇湘手机报》。《手机报》融合湖南54家新闻媒体的精彩信息,使用户不用上网,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到新闻资讯。《潇湘晨报》和红网对公众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因此与日俱增。

体制鲜活,实现管理创新

《潇湘晨报》各项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报社的战略目标,以制度为先导,融管理于服务。市场化用人机制,培养职业人才

《潇湘晨报》率先在湖南报业市场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的市场化用人机制,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使固有的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

《潇湘晨报》人力资源管理融汇了美国微软、日本松下、韩国三星三家公司人力资源模式的优长。在重要的人力资源岗位,实行“皇马体制”,实行微软式的开放;员工培训,参照松下的做法,实施员工基础培训及企业文化的培育;职业阶级,借鉴三星经验,设计、规划员工的发展。

以满足、激发员工的发展欲望作为人力资源框架的基点,以专业性的发展向度作为人力资源培养的基本向度。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全部按照员工发展途径设置,努力培养职业新闻人、职业传媒商。报社还注重人力资源储备和开发,每年从国内知名重点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为打造新权威媒体夯实了人才储备。

全新打造薪酬体系,实行技术阶梯制

在薪酬体系设计上,充分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绩效工资制”,按绩取酬;并在采编部门实行“五好”评比和差错追究制度,发行一线普及工龄制,压力与动力并存,使员工获得长足发展。同时,建立“员工职业技术阶梯制”,对专业领域技术超群、业绩突出的优秀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并给予相应的津贴待遇,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特色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潇湘晨报》以“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核心,以党群活动为媒介,通过对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的指导和帮助来升华雇员精神和团队意识。

报社坚持完善党建,不断拓展党建工作平台,开展“党员先锋工程”等活动,使广大党员和共青团员成为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发展的中流砥柱,有效增强了企业的文化内力。同时积极发挥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员工生日赠送蛋糕、为员工家属传递节日祝福,定期组织文体活动,使“因工作而快乐,因创造而富有,因团队而荣耀,因良善而崇高”的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

居安思危的发展构想

中国报业正经受广告衰退和读者流失的双重挤压,同时凸现自身经营粗放和传播手段单一的缺陷。《潇湘晨报》的决策层认为,21世纪最本质的特征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网络化生存。在这个传播方式、速度、成本发生急剧变化的介质变革时代,新介质媒体和传统介质媒体的共生共荣是媒体发展的必由路径,即通过各自本质属性的坚守和技术手段的融合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媒体功能整合实现功能效益的最大化,通过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的整合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9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竞争环境加剧,很多企业在业绩上很难再有更高的突破,为了降低公司风险,一些企业逐渐将视角转移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上来,以期达到稳固企业生存、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Gramling(2004)研究得出内部审计对报告质量和公司业绩有显著促进作用,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王光远(2006)将内部审计看作为内部治理机制。刘汀(2012)论述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也可以推动内部审计发展。郑伟、徐萌萌、戚广武(2014)认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既相互交叉、交互作用,又相对独立,是一种耦合关系。内部控制控制风险,内部审计控制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达到价值增值,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内部审计既是一种治理机制,又是一种控制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所以,内部控制不佳的企业,往往说明内部审计的职能未履行到位,内部审计的形式也不容乐观。第一,从增加公司价值角度而言,程新生,张宜(2005)从上市公司中选取最具代表性行业制造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内部审计的设立更有利于公司生存,从侧面说明内部审计增加公司价值;李涛,赵志威,江远彬(2014)认为内部审计在从传统查错纠弊型内部审计向增值导向型内部审计延伸的过程中,价值增值作用逐渐凸显;陈莹、林斌等(2016)从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机制良好互动的视角检验了内部审计对公司具有重要的价值增值作用,同时也证明领导重视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的地位较高,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从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提升公司盈余质量角度而言,陈继初(2010)认为公司规模愈大,内部审计难度愈大,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愈大,提高内部审计经费、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与抑制盈余管理;雷英,吴建友,孙红(2013)研究得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相对于未披露的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更高,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王兵,陈运佳,孙小杰(2014)从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角度出发,实证研究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年龄与学历在操控性应计利润大于0时,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第三,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角度而言,Holt和DeZoort(2008)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内部审计报告的披露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王守海,郑伟,张彦国(2010)认为内部审计师在财务报告加工和编制的过程中参与大量工作,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刘怡芳,黄政(2015)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规模大小、制度建设等方面构建内部审计特征指标,实证研究得出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二、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从上市公司章程分析,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均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大多数内部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性较好。本文选取国泰安数据库中2007-2015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研究数据。

(一)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情况分析

(1)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内部审计现。2007-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呈快速上升趋势(2015年稍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未统计完全)。2007年,审计署首次要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年度内控自评报告,这也是此年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仅占全体上市公司10.88%的原因。2010年,证券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年,内控自评报告由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这促使2010年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大幅度增加。2011-2015年披露情况逐年上升,说明上市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度较好,积极响应政策,同时对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

(2)从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分析内部审计现状。在2007-2015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2014年内控存在缺陷比例小幅度下降原因可能是新常态下,国家反腐力度与审计力度加强,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企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治理,取得小幅度效果。但2015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比例又急剧上升,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业绩发展放缓,内部控制缺陷已然不能被业绩所掩盖,内控的弊端自然显露出来。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管的内部审计未能发挥其控制作用,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未实施到位。

(3)从内部控制缺陷类型分析内部审计现状。内部控制缺陷类型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与重大缺陷。2007-2015年,一般缺陷与内部控制缺陷呈同趋势变化,说明内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占的比重最大。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在2012-2014年呈上升趋势,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较差,内部审计不到位,两者均未发挥其应有职能。2015年呈下降趋势,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统计不完全所致,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新常态下,企业对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增加,实施改善措施,主动治理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内部审计的职能有所发挥,导致重要缺陷、重大缺陷的比例下降。尽管有少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良好,但从整体而言,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未实施到位,仍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4)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看内部审计现状。2007-2015内部控制有效性一直是平稳的状态,平均内部控制有效性高达99.79%,尽管内部控制评价一直是有效的,但不排除业绩掩盖缺陷或是企业管理层和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舞弊沟通的可能,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有效性的可信度需要依情况而定。

(二)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2007-2015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情况。2007-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直线上升,较好地执行了相关政策。9年间,内控审计意见逐渐多样化,从2007年只有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到2014年的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同时,非标准审计意见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上市公司内控问题一直在增加,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未实施到位。

(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财务视角分析财务审计

结果不佳的公司,往往也是内控审计的重灾区。以振兴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5年St生化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为:St生化存在诉讼尚未解决、存在重组事项但尚未实施需要重新协调等,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不佳是St生化存在诉讼、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财务报告收到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也证实了St生化内控存在问题。St生化的内控审计意见显示:可能无法有效监控各业务单元,无法起到对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的作用。由此可知,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职能,导致企业的风险点较多,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业绩下滑,甚至倒闭。综合以上三个角度,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内部审计也逐渐发挥了监管作用,有关内控的报告趋于健全和完善,但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仍是内部审计的现状。

三、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其一,内部审计需求更为强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为了稳定业绩,求得生存,将重心投入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等方面,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很多企业开始整治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主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将更多的期望寄予内部审计,导致内部审计的需求旺盛。另外,新常态等大环境促使了一系列制度及规范的制定,这些制度及规范的制定也促使内部审计的发展,从而导致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更为强烈。内部审计需求旺盛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内部审计人员紧缺,内部审计经费的投入等。

其二,内部审计治理职能发挥受阻。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及价值增值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公司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是公司业绩增长,经营管理提升、内部控制良好、公司治理完善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早在10年前,内部审计就已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但在内部审计出现的前几年间,不受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近两年,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才逐渐上升。即内部审计的雏形刚刚开始,内部审计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以及如何帮助企业提升价值的道路还需要不断探索。内部审计在国内并不成熟,从上市公司反映的情况而言,一些企业内部审计传统职能的发挥都未能实现。

其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治理职能的发挥要求内审人员具备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与评价功能到现在的治理职能,并没有经过成熟的过渡,内审人员肩负重任,要对公司进行治理,一方面要不断掌握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法规及各项财经法规等审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生产经营知识和企业的核心业务,因为只有掌握生产经营知识和核心业务,才会从根本上找出风险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另外,计算机审计、云审计等现代审计手段提高了审计效率,促进了审计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人员自然要掌握这些审计方法。内审人员的压力与日俱增。

其四,内部审计部门受到威胁。新常态下,企业期望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内部审计部门被寄予厚望。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因为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而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速度不能满足企业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实现的价值。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快速的提升,导致企业在这段时间内部审计效率不高,工作成果不明显,内部审计部门受到企业的质疑。另一方面,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正是看中这一点并以此为定位,向企业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将受到威胁。

四、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转型

一是由制度规范型转变为法律法规性。制度相对法律法规,震慑力和规范度相对较小,一些内审人员即使违反了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处罚,导致内审人员不遵守制度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内部审计要从制度规范型到法律法规型过渡,把内部审计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牢固树立内部审计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审计,正确披露,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的保障。

二是由传统功能型转变为创新发展型。内部审计要想在新常态下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将传统的内部审计去糟粕,取精华,在思路上创新、在观念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补短板、降成本、提绩效、增价值。上海长宁区审计局创新出1+n审计方式、1+n审计合力,从而孵化出n+1审计效果。通过上海长宁区创新的例子,内部审计也要在审计过程中注意融合人力资源,借助互联网审计等,充分利用资源,在审计过程中时刻注意找出创新点,为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实现内部审计效果创造条件。

三是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被审部门不配合是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施展的困扰问题之一。内部审计对被审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发表内审意见并向上级领导汇报。通常情况下,在关于汇报的问题方面,内审部门与被审部门会产生沟通上的问题,导致被审部门不满,从而内部审计开展受阻。对此,内部审计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被审部门的问题,有重点的向领导报告,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审计发现,要及时与被审部门沟通,并提出建议如何避免这些审计问题,让被审部门主动参与到审计中来,自己发现审计问题并与内审部门沟通,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从根源上避免一些审计问题的发生。

四是由强调独立型转变为注重价值型。自iia成立之初至今,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都未曾离开过独立性,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部审计独立性包括两方面:组织上的独立和经营上的独立。组织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的隶属。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大部分隶属于董事会,组织上的独立性较好。经营上的独立是内部审计不能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但如果这样,内部审计就无法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无法提出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无法实现内部审计治理职能。现代内部审计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其服务是否能使组织价值增值,因此,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在保证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治理职能,向价值增值方向发展。

五是由监督评价型转变为风险预测型。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经济环境变化快速,环境促使企业根据市场要求及时进行改革与方向调整。在过去积累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对策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过去的结论和未来的变化截然不同,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继承性,内部审计要在发挥监督与评价职能的基础上对未来的风险做出预测,多参与企业面向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工作,对未来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关注,预测风险并提出对策,以便在未来预测的风险实际发生时不至于措手不及。

六是由揭示问题型转变为注重根源型。传统的内部审计总是倾向于在报告中对问题进行简单罗列的叙述,缺乏真正价值。内部审计要想在新常态下长远的发展,就要关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清楚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不可能提供正确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一些刚刚从事内审职业的人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往往也会忽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问题肤浅的解释远远不够,对根本原因的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七是由单一人才型转变为复合人才型。内部审计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内审人才到位,所有内审问题迎刃而解。新常态下,企业要培养内部审计人才,不仅要培养审计知识,还要培养创新能力,运用信息化审计的能力,经营知识能力和参与企业治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只有内审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以战略的眼光预测未来,才能创新出新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新业态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十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总结;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图分类号】D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351(2013)01―0005―13

党的十胜利闭幕。它至少实现了三好。一是有个好的会风,不宣读报告全文,只讲要点,极大地节约了会议时间。这为改变冗长的会风树立了榜样。二是有个好的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经验作了深刻总结和精辟概括。三是有个好的交班,非常完满地实现了中央新老领导集体的交接,体现了党的成熟性。这里就有个好的报告谈点认识。

同志在十报告中指出:十六大以来10年的奋斗,我们党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我以为十报告本身也是如此,在近3万字的报告中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根据我的粗浅体会,主要阐释以下十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地位和指导作用的新提升

党的十的一个伟大成就,是明确宣布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2003年10月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并在2007年10月十七大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但在十前,它是作为“深入贯彻落实”指导思想的方针定位的。十通过的新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历史作用的新认定,是对这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重要提升,是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为什么十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指导作用作出提升呢?从根本上讲,有这样三点原因:

第一,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性决定的。科学发展观将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深刻总结长期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又充分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最新成果,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乃至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丰富和发展。这主要表现为:

――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用最简洁的语言表示,就是“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呕心沥血,历尽艰辛,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探索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坚持和拓展了“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而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方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道路和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科学发展理念贯通起来,赋予党的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深化了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形态。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自身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共产党宣言》指出:在未来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重申《共产党宣言》的观点,将所追求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关于人的理想和现阶段关于人的发展目标作了区分,提出目前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将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前提。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当代中国,这个“人”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其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里的“人”既指群体,也含群体中的个体。它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更明确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每个人的发展和一切人的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各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的关系,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学发展的新境界,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重要创新。

――对长期存在的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的重大发展。所谓社会发展,主要指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的发展则指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的发展。这两者是对立统一。一方面,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人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社会发展状况。因而,人的发展比社会的发展更具根本性。但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看,社会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又是以牺牲人的发展来实现的。这不仅在过去的阶级社会很明显,就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在相当长时期也很难不以社会发展为本。这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为了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但是,随着世界进入科技飞快发展的时代,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人才的作用和知识的力量空前提高,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出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始实现由以社会为本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巨大转变。

――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了党的执政理念。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发展为了全体人民、发展依靠全体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既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思考,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这是对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

第二,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优特性决定的。从实践层面看,科学发展观至少有四大特点:

一是科学内涵更具明确性。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个内涵非常明确,一言以蔽之,就是发展的科学性。只要把握“科学”二字,就把握了它的本质和精髓。

二是理念要素更具实在性。内涵的四大要素,除以人为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经过解读,大多数人形成共识――外,其他三要素都具有质朴的实在性,可谓一目了然,不会产生歧义。

三是宣传解读更具普及性。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素既然比较明确和实在,不那么抽象和虚泛,因此,它提出10年来,对其有异议者不多,其认知度比较高,受众面比较广,普及层更大,可谓深入人心。这既说明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突出理论成果,也说明它的提升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是贯彻执行更具操作性。10年来,一直在讲“深入贯彻落实”。实践证明,它提出的各项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对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等,都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上述特点,也是它的优点。10年来,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总体上得到又好又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不能不说,与对它的“深入贯彻落实”有密切关系。它的上述优特性是将其提升为新的指导思想,以便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因。

第三,这是由指导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性决定的。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又一个地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看,都经历了由酝酿提出,实践检验,再正式确认的过程。

――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开始后,全党首先是党的高级干部,经过总结历史经验,越来越认识到的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是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南,因而在1945年党的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到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后,以它为称谓的新的道路和新的思想理论逐渐形成全党共识。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历史进入新的千年世纪之际,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出现的许多新矛盾新挑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和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日显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由治党及至治国的理论回答了历史的需要。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其确立为指导思想。

――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新任务,不仅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以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而且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更加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道路。因此,党的十将科学发展观提升为新的指导思想,乃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之势所必至,是我们党指导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所使然。

二、过去五年工作和十年历史的新总结

根据规定,每次党代表大会,党中央都要向大会报告工作。同志对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工作进行总结,讲了十大成就,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同时,也指出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报告论列了六个方面:一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二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三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没有很好解决,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四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五为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式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六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我以为这样讲是客观的,没有护短。这里讲“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十七大讲“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的提法更重。那个表述是同老百姓的感觉相比,这里是自我感觉就有这个认识。显然,这是更加直面现实,非常实事求是。

十报告为什么要对10年历史做总结呢?因为这次党代会要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主要领导人要换届,大多数常委退下来。同志历任两届总书记,必须对10年历史向大会有个交代。在十六大也是如此。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从1989年上任后,干了13年,十六大报告除对十五大以后的5年工作进行总结外,还讲了“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这就渐渐地形成了惯例。

十报告对过去10年历史总结的基本评价是: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讲新时期的新阶段。这是一个什么新阶段呢?它的内涵是什么?这里比过去作了更加明确的回答,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向全党全国人民的伟大号召,十六大报告的题目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所以新时期的新阶段,不是因为进入了新世纪而泛指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有具体内涵的特定概念,――在进入新世纪以后,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使党和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新时期新阶段,即这10年,我们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十报告作了两个层面的分析,首先讲具体原因是三个“靠”:一是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二是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三是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然后讲深层原因,将其归结为指导思想,即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实际上是对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的科学说明。有了这个历史说明,科学发展观提升为指导思想,就顺理成章。也正因为如此,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其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在这里,同志讲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问题。十七大报告虽然讲了“全党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但主要篇幅在论述科学内涵,而没有具体说明精神实质。这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报告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十报告号召全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次的报告尽管没有专门论述解放思想问题,但由于它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最根本的精神实质,而科学发展观是十报告的灵魂,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际上就是贯穿十报告的活的灵魂。从十报告12个部分讲的内容看,也确实浸润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没有这么一个精神状态,十报告不可能有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科学内涵的新认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在相当长时间不十分明确。十七大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概括了它的两个重要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些什么内容;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在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中,同志又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问题,概括了它的基本内容。十报告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大内涵作出新的阐释。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新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三大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首次提出来的,但对其内涵没有明确界定和规范表述。十七大报告首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它的要点有三:一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二为“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建设;三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十报告对它讲了两段新话。一是强调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这四个“关乎”――党、国家、民族、人民,将其重要性说到了近乎极致。二是对道路的内涵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句话。“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征。加了这一条,原来的四项建设扩充为五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十七大报告论述以人为本时就有的内容,加这一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目前存在穷富差别过大问题为人们普遍关注,增加此内容,符合党心民意。加了上述三语,再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的目的性就全面了――不仅是为了建设现代化国家,更重要的是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对道路的表述更加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七大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概括。当时的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并未将科学发展观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有如上述,十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地位和指导作用作出新的提升。大会通过的修改的决议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一致同意在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开放理论体系的一个伟大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关系和作用的新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庆祝建党成立90周年“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的。那次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论述的一大亮点是:将党取得的历史成就归结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5-6;并强调今后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第一次将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并联起来,且提到了新的高度。那次讲话还明确了制度的根本保障功能。此后,人们对习以为常的“制度”问题升华到一个新的认知境界。十报告继续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的关系和作用给予新的说法。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样,道路的功能作用、理论体系的功能作用,就与制度的功能作用相匹配,三位一体的关系更完整。

报告还对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历史意义,从三个维度作了定位。从历史维度言,强调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这个比喻准确、到位。特别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异常错综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在历史紧要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指引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义无反顾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那一次严峻考验,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底气”更足了,在今后前进道路上无论碰到多么大的困难和艰险,都不会被压垮。从实践维度言,强调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这三者无疑各具特定内涵,但它们不是彼此没有关联的孤立个体。三者不仅其源相同――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而且其流也汇为一体――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若讲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报告论述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就是最鲜明的中国特色。当然,这是从实体内涵方面来界定的。若论表现形式,那就是“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四大特色,在2012年同志的“7・23讲话”中虽然讲过,但是没有同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个内涵性特色联在一起说明。报告从实体内涵和表现形式两个层面,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作出界定,就使“中国特色”问题,有了相对完满的答案。从理论维度言,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党的文献中,过去讲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是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这次报告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后作出的新论断;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过去比较多地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作为未来的愿景讲的。报告关于三个“总”的表述是个新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容。

十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赋予的诸多新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这是对建党90多年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历史深刻总结的科学论断。

也正因为报告对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有上述新的定位,在我看来,这三者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擎天砥柱。

(三)“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勇前进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还需要继续为肩负的历史重任而奋斗。要继续奋斗,没有别的选择,就需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走过的历史道路和取得的历史成就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因此,报告首次强调,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三个“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历史所给予的科学结论。

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报告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即八个“必须坚持”。这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强调这八项呢?它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体现了核心力量的根本保证作用。

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他说: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做中国式的现代化。”“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2]54,161小康社会的内涵具有动态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在不断提高。党的十六大宣布:人民生活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六大以后,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创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其中有两点最引人注目:一是国内生产总值由总量翻两番提高到人均翻两番,经折合计算,由人均3000美元提高为5000美元。二是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中等收入者占全社会的多数。

十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迈上一个大台阶。2002年到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02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世界排名跃升到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135美元增加到5432美元,增长了14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衣食住行用条件有很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700多元增加到21800多元,增长近2倍;农民收入连续8年保持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从2476元增加到6977元。十六大以来10年,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一系列新的伟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过去10年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再次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尽管在十七大已经提出这个目标,但由于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周边环境使国家安全风险日显突出,既继续呈现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由发展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引发的社会矛盾凸显,经济全球化形势的加快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对生活质量和消费需求的期待,党的十对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论列了五个方面的要求。(1)经济发展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是首次提出。(2)强调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强调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4)对人民生活,强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这反映了广大老百姓的呼声。(5)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述方面,或是十七大没讲的,或是讲得不多的。

应当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任务十分艰巨。报告作出全面部署,强调抓住机遇,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期实现。这表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愿。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讲经济发展历来是党代会报告的重头戏。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肩负着治国理政任务。十报告同样用了很大篇幅讲这个问题。它的新思路在于:

一是强调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2011年“七一”讲话是讲的国家繁荣发展、人民幸福安康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这次报告将“民族伟大复兴”改为“社会和谐稳定”,是更加面对现实。因为讲“民族伟大复兴”更多地是面对将来和长远,而当前更需要强调“社会和谐稳定”。它是更直接的任务。报告说得好,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关键。

二是更加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七大报告已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2011年“七一”讲话也讲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问题。但在十报告中,将它放在经济建设这一部分更加重要的统领全局的突出位置。这是以往报告中没有过的,可见它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多么大的紧迫性。怎样加快转变,报告提出四个“着力”,即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

三是扩展了新型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就党代会报告言,十六大、十七大都是讲新型工业化道路,十七大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前还加了“中国特色”四个字。十报告则是加了“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内容,将其扩展为“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且对彼此间的关系作了具体说明。报告指出:坚持这条道路,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个小“四化”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内涵清晰、特色鲜明,将会引领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四是对坚持走新型现代化新道路,提出了要抓好的五项任务。

――首先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十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对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比如这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后面的政治体制改革,都不再停留于空泛地讲重要性,而是结合具体问题比较深入地讲怎样深化改革。这样讲,是与时俱进的、能解决问题的。这里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即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牵住了牛鼻子。报告讲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样,具体指向非常明确,有助于消除一些人的顾虑。

――其次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在党代会上首次提出的新战略。因为在十六大提出了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旨在落实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它的主要内容是:(1)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2)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3)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这些创新体系建设,有利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能有具体保证。

――第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将其视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里强调四点:一是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三是出台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四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比过去讲的既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状况,也更加具体明确。

――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这是讲了多年的老问题,但十报告仍有一系列的新观点:一是提出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里的强农、富农和平等参与、共同分享,是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二是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个“四化”的农业经营体系,也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三是在讲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时,强调了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四是在讲推进城镇化时,强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这些都是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讲的,进一步体现党对“三农”问题的倾斜。

――第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里强调创新开放模式,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加快走出去步伐,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这是针对近些年来在国际贸易中所碰到的问题而提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同一些大国的关系,既有政治话语权的较量,但更多的是经济竞争的博弈。因此,报告提出的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不仅是为了解决国内发展问题,而且也是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想

这是人们对十报告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同志讲这个问题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这一部分在许多方面深化了十七大报告。

一是强调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样表述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国内外一些异见人士喋喋不休地炒作中国没有民主,报告必须作出回应。这三个“更加”就是说明:我们有广泛、充分和健全的民主,当然也有不足,因此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无论采取什么方式或路径,最终是为了实现这个根本目的。

二是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要在三个“更加注重”上。即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怎么样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无疑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这不是敌视西方政治制度,而是它不适合中国国情。一方水土养活一方百姓。中国人民只能根据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改革内容,这就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什么是上述三个“更加注重”呢?因为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要素,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上述三个“更加注重”,体现了既要坚持我国政治发展道路的三个要素,又要不断加以改革使之更趋完善。上述三个“更加注重”,是为了实现三个保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为了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是为了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是为了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三是更加强调制度建设。2011年“七一”讲话讲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1]17既然如此,这次报告就要明确提出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稳妥地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解决不适应、不完善和不足问题。

四是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在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讲的一个新思想。过去比较多地是从统一战线角度讲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三大报告曾经提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十报告根据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将作为一种民主形式的协商对话制度,提升到更高的制度层面,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具体制度提出,并要求完善这种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而其含盖面更广了。就选举而言,我国是将选举民主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这也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立了正确方向。这些形式丰富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五是提出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主要内容。报告一共讲了7个方面,十分具体实在。其中有不少是新提出的,比如: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提高专职委员比例;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等等。特别是报告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引起了广大人民大众的强烈共鸣。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不少,强调这个问题表达了人们的心声。

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十报告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强调了这个问题,既吸收和提炼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精华,又对导向重点有所调整,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理念。这主要有:

一是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同志提出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的新局面,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报告这样强调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其放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部分的统领地位,在以往报告中少有。这说明报告立意高远,视野开阔,着力未来。

二是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新概括。在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只讲了一个倡导,这里拓展为三个倡导,并从三个层面,分别不同对象讲了三者关系。一是就国家层面言,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二是就社会层面言,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党的重要文献中,讲“公正、法治”,不稀奇;但像这样鲜明地“倡导自由、平等”则十分罕见。曾几何时,一些媒体还对此展开口水战。仅此就可见这个报告的指导思想是很解放的。其实,“自由、平等”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因而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所要求的。三是就社会成员个人层面言,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都讲过的,那是作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规范倡导的。这三个“倡导”很有新意,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践行这三个“倡导”,将使人民素质、民族素质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是在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中,提出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个倡议非常好。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社会,就一定要树立清风正气,反对歪风邪气。坚持主流价值观念的导向作用,对改变不良社会风气,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将发生重大影响。当然,也要注意不断改善宣传形式,使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愿看、愿听、愿学。

八、加强社会建设的新部署

社会建设是在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在十七大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强调的。这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就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项建设,也就是“四位一体”。十报告进一步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来推动社会建设。这一部分的新思想、新部署主要有:

一是将创新管理与改善民生并重。这一部分的标题就是“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不仅如此,这一部分作为统领的两段文字也是分别讲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在改善民生一段,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三个“最”有利于改善民生落到实处。在创新管理一段,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进行四个“加快”来推动创新。这四个“加快”是:(1)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2)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3)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4)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为如何加快创新管理指明了具体方向。

二是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了加强社会建设的头等地位。十七大也讲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但这次更加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国古代一直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树人很不容易,是长久之计和战略之策。鲁迅的真名就叫周树人,勉励自己艰苦奋斗成材。改革开放以来,树什么样的人,怎样树人的问题一直成为关注热点。针对这个问题,报告明确提出“立德树人”,以德为先,这是教育学生、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选拔人才的重要导向。

三是强调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失衡,择校就学,异地高考,这些年来为社会所诟病。这次报告作了明确回应,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这段话比过去任何报告都讲得鲜明、透彻,真正体现了“教育公平”精神。关键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怎样落实这个精神。

四是提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不用说没有多少文化的中青年难以就业,就是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找不到工作。这里既有就业岗位少,也有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即是说存在数量少和质量差两方面的问题。对此,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报告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里将就业提到战略高度,在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它充分表明了党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决心。

五是第一次提出调节过高收入。分配失衡,穷富差别过大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弊端。一方面,千万富豪、亿万富豪以万计,能与发达国家的富豪比拼;另一方面,全国还没脱贫的人口至少有13亿。以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比较,我国已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2007年的23倍。这就远远超出了国际通用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党和政府虽然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务院制定了8年的分配改革方案迟迟不能出台。这次报告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更重要的是调节过高收入,切实解决分配失衡问题。这是深得民心的,也是夯实和巩固社会基础的战略性决策。

九、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是十七大首次提出的。这是一个很新的理念,具有深远意义。当时讲了约100字的一段话。这次报告将它作为一章展开论述,扩写为千字文的新篇章。这一部分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主要有:

一是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报告分了三个层次来讲。首先指出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然后指出目前的状况和怎样改变这个状况,这就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最后指出愿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口号,也是报告最受欢迎的新概念。为此,报告作出四个方面的部署,――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将唱响神州大地。

二是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这就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个表述全面、完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而关系到全人类。我们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好了,就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如果全世界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那么经过若干世纪,就会唱响美丽地球。

三是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全新的思想。“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段话道出了人们无限憧憬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