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调查研究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29:45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1

一、证据调查学的缘起。证据调查学是研究证据调查方法、规则和规律的学科。由于证据调查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司法活动和执行活动之中,所以证据调查学是一门应用范围广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适用于刑事案件,也适用于民事案件、经济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它不仅适用于侦查人员的工作,也适用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律师及其他执法人员的工作。然而,由于我国具有“重刑轻民”的法律文化传统,所以长期以来只注重研究刑事案件中的证据调查,而且多从侦查破案的角度加以研究。至于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证据调查问题和刑事案件中辩护律师的证据调查问题则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的建立必须以其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研究对象为基础。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证据调查的方法。

证据调查学是在总结证据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体系,因此研究证据调查方法必须从证据调查的实践经验出发。证据调查活动存在于一切案件的诉讼过程之中。无论是刑事案件、民事案件、经济纠纷案件还是行政诉讼案件,都离不开证据调查活动。而且,证据调查的主体具有多样性。不仅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侦查人员要进行证据调查,审判人员、公诉人员和律师也要进行证据调查。此外,公证、仲裁、内保、纪检、监察、海关、工商、税务等人员在其相关的工作中也要进行证据调查。虽然不同案件中的证据调查方式和重点有所不同,虽然不同主体的证据调查活动各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它们在基本方法上有着本质的共性。正是这种共性或内在的统一性使它们共同组成了证据调查学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证据调查学既要研究各种证据调查活动的一般方法,也要研究各类案件中证据调查活动和各类主体证据调查活动的特殊方法,(2)证据调查的规则。

证据调查是司法活动或执法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以实现有关法律任务为目的的,其行为必须遵守有关法律的规定,因此证据调查学要研究这些法律规定。而这些法律规定也就是证据调查必须遵守的规则。作为证据调查学研究对象的法律规则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有关程序的法律规定,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法律中有关证据调查的规定;二是有关主体的法律规定,如《法官法》、《检察官法》、《律师法》等法律中有关职业行为规范的内容;三是有关各种行政执法活动的法律规定,如《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规中有关调查取证的内容。此外,每一种具体的证据调查措施或方法也有其必须遵循的规则,如询问证人的规则、现场勘查的规则、物证鉴定的规则等,这些也是证据调查学必须研究的内容。(3)证据调查的规律。

证据调查学必须在全面总结证据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这种调查活动的规律。证据调查的规律也具有多层次性,既包括一般认识方法和思维活动的规律,也包括具体调查措施的运作规律,还包括各种调查活动的特有规律等。准确地揭示证据调查活动的各种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创建相应的理论体系,这正是证据调查学的根本任务。

三、证据调查学的体系。一门学科的内容是由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我认为证据调查学的内容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证据调查原理,包括证据调查的概念、方法和原则;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证据调查方法的历史沿革;证据的性质和种类;证明的对象和程度;证据调查的思维方法等。(2)证据调查步骤,包括证据调查的一般途径和基本步骤;如何分析已知本证和反证的内容及可信度;如何确定待查问题并提出假设性推论;如何收集新证据;如何评断和使用证据等。(3)证据调查方法,包括证据调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人证调查方法;物证调查方法;书证调查方法;视听证据调查方法;科学鉴定方法等。(4)证据调查实务,包括证据调查的技能和策略;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2

【关键词】社会调查方案科学性

选题科学性的评判

在选题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研究课题,确定研究题目。课题和题目一经确定,就构划出了研究的领域和方向,而选题是否恰当则决定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意义。题目选得合适、选得好,可以花费较小的力量取得较大的成功,为社会发展和社会学理论的建设做出较大的贡献,否则会半途而废或劳而无功。选题常常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选题要考虑到进行这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是指社会迫切需要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这一研究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情况下,研究者应选择那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果可供选择的题目较多,则要按照社会需要的急迫程度、研究条件、个人兴趣选定题目。

可能性即进行该研究的可能性,是指客观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社会环境等)是否容许对该课题进行研究。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即没有获得资料的可能性,再好的研究课题也是枉然。因此,较大的研究课题一般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除此之外,评判选题的科学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题目切忌太泛太大。人们都希望通过调查研究解决重大的社会问题,如果条件许可,这当然是可取的。但是在客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过于庞大、过于宽泛的研究课题往往造成研究的浮浅,从而达不到预想的结果。其实,研究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题目的大小,只要选题准确,较小的题目也会取得较大的成功。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青年研究者的注意。

选题时应充分占有资料,做足案头工作,了解该题目的研究状况,寻找好“突破口”进行预测,是否已站在了该课题的前沿或最前沿。否则,辛苦所做的课题尚达不到前人的水平,岂不是巨大的浪费?

计划阶段科学性的评判

周密的计划、充分的准备是调查研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一项科学与合理的社会调查方案,在计划阶段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是否提出了合理的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局部的、感性认识之上的某种判断。由于这种假设不是对研究对象的整体的、本质的认识,所以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它有待于通过调查研究来证明。假设有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三种形式。如果一个假设能够明确地说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则它就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对社会现象的更深刻认识。研究假设可以用语言、函数关系式和其他形式来表达。在提出某种研究假设时应遵循下述原则:(1)假设不能与已有的资料相矛盾;(2)假设力求简短、明显、准确;(3)假设不应包括未被解释的概念;(4)假设没有逻辑上的矛盾。研究假设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对研究对象初步认识的概括。假设一经提出,以后的工作就变成为检验这一假设而努力了。

2、理论解释是否准确。理论解释是指对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理论上的说明和解释。假设是由两个或几个概念构成的命题。概念是对某种现象的抽象和概括,它属于抽象层。理论解释就是要明确概念,讲清楚其内涵和外延,把假设中的抽象概念变为经验层的具体概念。

3、拟定调查提纲。拟定调查提纲是一个把调查内容条理化、具体化的过程。其功能是指出为了说明概念、进而检验假设要收集那些方面的资料。调查提纲有粗有细,较细的调查提纲可为制定调查表打下较好的基础。

4、设计调查表(问卷)是否科学。调查表是用来收集资料的表格。如果表中问题采用问答式,则称为问卷。它是调查提纲所提问题的进一步条理花、具体化。它最后具体确定了该调查研究收集哪些具体资料。调查表和问卷是大规模调查必用的收集资料的工具。从调查提纲到设计成调查表和问卷,中间有一个设计指标的过程。只有设计出科学的调查表和问卷,才能得到真实的资料。

5、是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组织计划。较大规模的社会学调查研究必须细致、认真地作好实地调查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包括:(1)筹措经费,以备调查研究所必须的各种支出。(2)选训调查员。为了使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在短时间内完成,往往需要选用一批调查员。为了尽可能减少由于聘用调查员所带来的误差,必须严格选择和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选标准一般考虑性格、工作作风、文化水平、责任心等因素。培训调查员主要包括向调查员讲解调查目的、讲解调查表或问卷内容、讲解调查纪律、进行模拟访问调查等内容。(3)在调查所及的地区和单位宣传该项调查研究的意义,求得有关领导机关和被调查对象的支持,以确保调查研究的顺利进行。(4)合理配备人员、安排好调查研究的进程。

实施阶段科学性的评判

一项社会调查的实施阶段包括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两项内容。它是研究者直接或间接同被研究对象接触,向被研究对象索取资料的过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整个研究最关键的阶段。对此阶段科学性的评判,主要看调查方案中对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否有具体可行的保障措施。

1、资料的收集。收集资料是调查研究者按照调查提纲、调查表或问卷向被调查者全面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对这一过程设计科学性的评判主要看设计能否保证收集资料的真实性。

2、资料的整理。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到的资料是原始资料,必须经过整理才能用来分析研究。原始资料可分为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两种资料的整理应完成下列一些工作。

(1)文字资料的整理。文字资料包括座谈会的记录、开放式问卷的答案。整理文字资料时要做以下工作:第一,审查补充,即看资料是否完整、明确,并辨别资料的可靠程度。第二,摘要,即把其精华之处提取出来。第三,归纳分类,即按调查提纲、或依专题等将资料归类。第四,编整加注,即对各类材料统一编排修整,做出初步总结。总之,文字资料的整理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其基本要求是真实、具体、简明、扼要。

(2)数字资料的整理。现代化调查研究得到的将是大量数字资料。在整理数字资料时要做好校订和编码工作。校订工作包括检查研究对象、所得资料是否有遗漏之处;检查资料有无错填之处;检查度量衡单位是否划一;检查答案之间是否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判断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性。编码工作首先对所有调查表(问卷)编码,再对经过分类排列的问题逐一编码,最后对每一问题的全部选择性答案排列编号。编码也可在设计调查或问卷时进行。需要较多编码的要搞编码手册。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式;计分办法

中图分类号:C3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01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该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市场调研与预测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识、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信息搜集、资料整理与分析、市场分析决策等综合能力,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手段、以能力为目标的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和解决企业相关市场问题的能力。

一、《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实践性欠缺

该课程实践性很强,但在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主要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而对相关的理论开展的实践锻炼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特别是受校内实训基地、调查条件等限制,学生缺少集中性的实训和实习锻炼机会。

(二)课程相关案例拓展不够

案例分析对《市场调查与预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有重要启示作用,有助于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该课程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现行的本科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案例分析较少;案例分析不具有典型性,经验不能推而广之;案例分析中主要是针对对定性问题的探讨,而对需要用统计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的探讨较少;缺少具体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案例。

(三)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计分办法落后

期末考试以理论考试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侧重于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等方面的记忆考核,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过程性的考核,不能合理地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期末计分方面,也只是简单地实行期末考试卷面百分制,没有体现实践环节的完成情况,更没有体现这方面如何考核。

(四)市场营销专题调研较少

目前市场营销专题调研主要有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行业与市场研究、营销战略研究、目标市场营销研究和营销策略(4p)研究等内容。在对市场营销专题调研内容进行分析时,并不是从市场调查的角度来研究市场营销专题,使得市场营销的专题调研似乎成了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相关内容的重复,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在市场营销专题调研中找不到用武之地,使二者产生脱节。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一)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学校设立支持资金,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实体、建立模拟基地以及邀请相关创业者进行学术讲座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设立大学生专项科研基金搭建大学生参与科研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真实的科研环境;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设计与企业真实项目相似的、与学生现有能力相匹配的实践教学内容;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中的比重,实现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双元制教学。

(二)强化案例分析内容

1.运用教材中的案例

任课教师在选取教材时选择案例较多、案例较新、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意义的教材,这要求任课教师在选教材前跟各大出版社联系,索取样书,找出最适合的样书作为授课教材,同时提供给学生几种相对较好的样书作为参考教材,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在授课环节,教师要学会筛选案例,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说明问题,也可以引用多个案例讲解理论知识。

2.自行编写案例

这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案例编写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知识点或一个较为全面的知识点(涉及基本理论、方法、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报告结论等问题)来编写。案例编写应以内容短小精炼、有利于教学为原则。

(三)完善考核方式,改革计分办法

在期末考评采取实践考核的方式,加大实践环节在总分中的比重,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开学初由同学自由组合成立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自主选择调研题目,要求各组调研题目不能相同,调研题目要具体可行,调研题目一旦确定下来,这个学期的所有实训任务都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实践考核方案,主要从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分析方法和撰写调查报告四个方面对小组进行考核,考核个人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及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得分由任课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小组成员贡献度得分由各组组长结合小组成员的表现,根据评分标准对本组成员进行客观公正打分。期末考试计分满分100分,其中作业情况占20%,课堂表现占30%,实践考核成绩占50%(其中小组成绩占40%,个人贡献度占60%)。

(四)加强营销专题调研研究

在进行营销专题调研研究时要注重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对营销问题的研究,而不应借助市场营销学中相关营销内容对其研究。在分析具体案例时体现市场调查与预测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特色,比如用专业术语、专业分析方法、图文并茂和科学表达方式,使得图形、表格、指标、预测方法的应用系统化,充分展示运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解决营销专题调研的作用。此外,营销专题调研研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模块化,加深学生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成栋,刘晓云.“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实证研究[J].中国市场,2012(9):26-28.

[2]贾爱萍.《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80-181.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4

《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操作的综合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传统案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综合案例教学法,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学习、分析问题思维培养和操作技能训练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具备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

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案例教学法;SpSS

一、引言

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推销及商务谈判等。其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是这些骨干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为前期课程,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投入到市场调研的实际运作中,学会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得出有效的结论。该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案例教学法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教学前教师挑选或写作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与方案并加以点评。这种案例教学法存在如下教学质量问题:(1)案例内容不全面。案例来自教材和学习资料,内容主要是情景问题的叙述和解析,没有同步的问卷设计和调研数据,因此该类案例授课往往只能覆盖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剖析方面,无法延伸到实践操作部分,从而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2)案例分析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独立解决市场调研问题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好的效果。(3)忽略市场调查与预测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数据分析、高级软件如SpSS等的教授和应用。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急需具备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能力的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软件分析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涉及的软件仍然停留在eXCeL阶段,错误的认为高级软件是研究生阶段才需掌握的技能。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也会涉及到市场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问题,掌握SpSS等先进软件,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市场调查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综合以上三点,笔者提出综合案例教学法,弥补了现有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二、何为综合案例教学法

综合案例是指附带研究问卷和相应市场调查数据的整体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市场调研情景问题,同时带有相应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数据,供学生操作。学生在理论分析和策划市场调研后,可通过问卷设计和发放过程提高市场调研实施能力,运用统计软件SpSS做调研数据分析,在掌握SpSS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得出市场调查分析结果。综合案例教学法意味着是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都选取综合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和练习。这种案例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案例情景市场调研问题的分析环节。学生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就需要认真负责且充分分析案例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其次,市场调研的策划和实施,包括相关问卷设计和收发。该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短暂时间内收发一定数量的有效问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缜密的策划和安排;最后是调研结果分析,调研数据分析。该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统计软件分析技能,如SpSS,快捷的完成调研数据的分析、汇报。综合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极为密切。每一个市场调研环节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从市场调研策划、相关问卷设计到最后的调研数据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市场调研的过程即是小型的实际市场调研工作的模拟。综合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解决市场调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案例分析和后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审核最终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综合案例调研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

1.首先讲解和分析市场调研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情景。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环节: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的策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可支配时间和能力策划出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例如何时何地访问,访问多长时间,参与人员和访问主线等等。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寻找可实施题材,并做好市场调研的策划部分。

2.讲解市场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设计类型、方法、原则等。问卷设计实践考核学生运用问题设计的方式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手脑并用、根据市场调研的具体操作题目科学的设计问题。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策划的时间、地点、进度安排等,合理组织小组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的方法有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具体选择哪种调查法,需要根据调查的对象和环境决定。

3.高级统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主要是指SpSS等软件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讲解,有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和量表分析。对应的该操作部分主要是对调研数据的录入和高级软件的运用:建立数据文件,将调查问卷编码,在SpSS中录入问卷数据;根据市场调研的研究目标,运用SpSS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相关图表。最后,根据SpSS分析结果撰写报告。高校开展综合案例教学法无需经费支持,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唯一的实施要求是高级统计软件SpSS。而今,很多高校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具有安装SpSS高级软件的实验室。因此,综合案例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较为新颖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授课方法:综合案例教学法。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殊的实践要求,综合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实施一年后,教学效果显著,具统计,95%的学生承认该授课方法有助于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市场分析能力、问卷设计能力、统计知识运用和SpSS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良好的锻炼,对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还需努力,如运用网络问卷发放或网络访谈;增加高级统计软件的应用,同时教授SpSS,SaS两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等。

作者:宋连莲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3):66-68.

[2]段晓梅.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9):58-60.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5

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根基,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只有紧紧围绕党委的工作意图,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以抓重点、难点、热点为中心,打破“壅蔽”,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提高新思路,实施新措施,才能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做好监督工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调研作为一项履行职责的重要手段,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提高调研质量,为创造性地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切实保障。

一是充分发挥人大调研优势。人大的性质、地位、职能都十分有利于开展重点、难点事项的调查研究工作,这种优势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人大调查研究权威性强,能够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二是人大与人民群众联系密切,反映民意的渠道多、方式多。人大是代表机关、民意机关,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体察民情的触角更灵敏,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更乐于向人大反映情况和问题。可以使调查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更实在。三是能够实行上下级人大联动,便于监督落实。根据调查题目和范围,上下级人大可以联合开展调查研究,这样既有利于展开调查,深入了解实情,也有利于营造解决问题的声势,开展监督落实工作。

二是认真做好调研准备。这主要包括选题、人员组织及培训、制订方案、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工作,其中的关键是要抓好组织调研队伍和制订调研方案两件事。第一,调查组成员一定要精干。调查组人员一般应由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人员组成,根据需要可以吸纳人大代表和专业人员参加。同时,要正视人大开展调查研究的不利因素,如相关专门委员会及工作机构人员少、调查研究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承担具体调查任务人员不熟悉相关工作等问题。为避免调研人员仓促上阵,应当围绕调研题目做好相关政策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准备。第二,制订调查研究方案要全面细致可行。一是找准调查研究题目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切忌贪大求全。牢牢把握“一具体就深入”的方法,仅就一个特定问题或是一定范围的几项问题展开调研,调查研究方案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调查提纲和调查表格的拟制要尽量细致、周到,以便统一统计依据和统计数字,减少无谓的调查反复,做无用功。二是调查研究的步骤、时间安排要切实可行。调查研究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应根据调查目的、调查难易程度安排好步骤和时间。

三是把握好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延续和升华。“调查”是广泛收集信息的过程,决定着研究的价值取向、可靠程度。要把握调查的主动性,既要听取相关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的工作汇报,更要眼睛向下,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听真话、摸实情、掌握充分、确凿的第一手材料。调查环节要切忌三种情况:一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二是背离重点,全部拿来;三是把调查当巡视,指手划脚。“研究”是对调查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结提炼,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过程。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人员要真正坐下来反复分析研究,集思广益,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真知灼见。

四是做好调研成果转化。人大调查研究成果主要有四种转化途径:一是为同级党委、政府决策或改进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这就要求开展的调查研究必须围绕本地中心和重点工作来进行,在形成报告后,及时向同级党委、政府行文。对因此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人大还应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人大还应列入监督议题,以推进工作的开展。二是为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工作提供事实和依据。三是为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提供翔实的材料。这类调研应当吸收有意愿的人大代表参加,并协助人大代表整理好议案或建议的草稿。四是为人大自身建设提供支持。主要是把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改进机关工作、形成重要制度的基本依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把调查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经济社会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取信于民,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人大的调查研究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6

关键词:金西;性调查;方法

1948年,美国著名科学家艾尔弗雷德·金西(alfredc.kinsey,1894~1956)的第一个性调查报告《人类男性》出版,立即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它对于美国社会影响之大,当时有评论者将它的效应比之为原子弹爆炸。一时间它成了美国最畅销的书,“金西报告”家喻户晓,金西的名字成了性研究的同义词。

个案人数充足的样本是科学调查的必要条件。金西采用个案访谈方法对人类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访谈对象达一万二千余人。在金西以前的同类性调查,个案访谈人数都很少,一般是几十人,最多的也只有三百人。金西性调查的规模是其四十倍以上。金西认为,如果要想获得整个美国人口的基本信息,样本太小、个案太少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他设想的样本人数是十万,计划的时间是二十八年。就其规模而言,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不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至今尚未闻有超过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规模的。

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调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也都有以前的同类调查不曾具有的特点。

金西在报告中对他的调查研究的性质作了说明:“这是一个对人类所有方面的研究,而不是一个内部分离的实体,它不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不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人类动物的性活动可能是许多学科所关注的,而每一个案中的行为应该被理解为几个事实同时发生的统一体。”这一调查研究的性质是建立在对于人类的总体认识之上的,“人类动物的是其形态学和生理学组织机构的结果,是其经历所带来的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其生命和非生命环境中所有力量的结果。就学术理论而言,这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然而所有这些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其最终产物是一种单个统一的现象,实质上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或社会学的。”

因此,金西在确定自己调查班子的成员时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有些人认为金西只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只是注意人类的动物机能方面,这是对金西最大的误解。金西的这一调查研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甚至很难说他更重视哪个学科一些。或者说,他认为每一种因素都是同样重要的,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对总体研究造成影响。金西对自己调查研究性质的定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创始人。

金西在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他的调查研究的客观真实性。他说:“本调查包括所有种类的人和人类的所有方面。在对个案历史作选择或在记录它们名称的选择上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不预先确定什么是罕见的或什么是普遍的:什么是道德的或有社会意义的,或什么是正常的和什么是不正常的。”金西明确指出,以前出版的许多关于性的研究,明显地将道德价值、哲学理论和科学事实混为一谈。这些研究的兴趣在于将划分为或好或坏、或正常或反常等类型,然后作出普遍适用的结论,并以此为社会问题开处方,而实际上它们远离了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做法与这些研究有本质的区别。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金西很注意将人们的各种偏见同真实情况区别开来,将人们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实区别开来。

金西认识到,落实到每一个体,偏见或主观态度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一个调查研究者,则应该将这种主观态度从客观事实中剥离出来,尽可能地剔除各种偏见成分。为此,金西在设计调查过程时想了许多办法。例如,为了让被访谈对象能够毫无顾虑地说出事实真相,金西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作出郑重的保密承诺。调查者采用密码记录,没有可以被盗取的密码钥匙,只有六个实际获取对象性历史的人知道密码的一部分,而且仅仅四个人在写作这本书时才可能得到全部密码。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密码。金西调查的保密工作是做得如此之好,在十年内对一万二千余人的个案访谈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泄密事件。

又如,金西对调查者提出许多要求,总的一条就是,在访谈时要抛弃自己的任何偏见,克服自己的局限性,不先入为主地认定任何事物的性质,善于理解并非自己所属的各种社会阶层的态度、习惯和作为,不用语言、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给访谈对象任何暗示和压力,以确保对方可以完全自由地、不受任何干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再如,金西为了检验获得数据的客观真实性,采用了许多方法。第一,对已经访谈过的对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再次以同样的一些问题进行访谈,然后对两次回答的结果做比较:第二,对同为调查对象的夫妻双方的访谈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数据的真实性;第三,对准确性进行交叉核查,即对从几种不同渠道获得的材料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四,将通过对象回忆获得的数据与直接观察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五,将数位调查者对同一个对象的访谈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可能有的误差以及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第六,将同一个调查者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调查者调查技巧的稳定程度,以及由此给数据准确性带来的影响:第七,将通过长远回忆获得的数据与当下记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八,将从两代人那里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等等。

金西报告的另一特点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类男性》利用的个案非常丰富,大约有六千三百名男性,其中白人男性大约五千三百名。而金西却说:“本书能够作出一般结论的,仅限于那些现在多少有可利用的充足材料的群体,或那些接近建立整个数据系列的较小的群。但我们对人口中许多重要因素还不可能作出一般结论。”他坦率列举了许多方面样本人数之不足:超出五十岁的男性群、新生儿和幼儿群、年龄较大的未婚男性和曾婚男性群、农村人口、宗教群体、工厂工人和手工劳动者群体、黑人男性群以及样本未能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等等。

金西对他采用的百分之百样本和部分样本的优劣情况作了分析,对于各种数据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可能产生的误差程度即折扣,然后他明确指出:“对本书其它部分应该认识到,其中的数据可能是一些近似值,但它们是接近事实的近似值。”这体现了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严谨和求实的态度。

在有充足数据资料作出明确论断和一般结论的地方,金西是说得十分肯定的。另一方面,在本书不少地方,金西都表示,他对某一现象还无法作出解释:由于样本数量不足,他的某一结论不是普遍适用的;由于样本数量太少,他无法作出进一步分析;他的某一观点只是一种猜测,还缺乏数据支撑等等。

金西报告的又一个特点是,彻底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很好地协调了坚持归类与承认变异、坚持规则与采取灵活性的关系

,将个案访谈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将其不足降低到最小。金西在调查中采用了六种方式分类(准备以后采用十二种方式分类),建立了一整套明确严谨的操作规则,将同质的人口进行比较,克服了以前研究笼统含混地计算数据的缺陷。他拟定的数百个研究项目都是有确切内涵的,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的做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变异,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的工作应该富有创造性,应该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吸纳所有的信息。金西说:“访谈代表了两个人类个体、对象和访谈者之间的一种深深的沟通。有些事情在一个写好的调查表中,或在一个问题被公式化、调查被严格限制的直接访谈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还说:“作为科学探索者,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受限制地去发现人们在性方面的所作所为。这是在一个被引导的访谈中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在一个调查表研究或者甚至在一个被限定的访谈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金西看来,承认个体性活动的差异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通常的道德规则、社会体制、婚姻习惯、性法律以及教育和宗教体系大都是建立在一种假定的基础上:个体在性方面是很类似的,因此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这些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单一模式之中,而许多社会问题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冲突中产生的。

在确定同性恋的问题上特别可以看出金西对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反对。他明确指出:“任何关于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同性恋者,多少人是异性恋者这类问题是不能回答的。”因为这样说太笼统。实际上有较多的人既有同性恋倾向,也有异性恋倾向,无法将他们简单归类。以前的一些研究者只知道要统计那些“真正的同性恋者”,但什么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金西的做法则完全不同,他按照人们反应和行为的不同程度,从完全的异性恋到完全的同性恋,一共分为七个等级,然后再以这一套分类标准来进行异性恋和同性恋情况的统计,最后得出的数据使人一目了然。

《人类男性》一书充满了统计数字,并配有大量图表,文字也完全使用科学报告语言,一般来说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该书的出版说明也指出,它主要供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专业人员和教师、社会工作者、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执法人员等阅读。

为什么会一出版就成为最畅销的书?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通过金西报告看清楚了自己。此前人们并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们不知道这个社会中有多少人也这样做,或者有多少人不这样做。有许多人甚至以为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婚前、婚外、同性恋、同动物的性接触等社会禁忌的活动。许多人发现,人们在公开场合表示的态度与他们的实际行为之间差距之大,甚至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这些公开表示的东西遮蔽了事实真相,而金西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通过科学调查研究,将事实真相揭示出来。而人们是需要了解真实的,也就是重新认识自己。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7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地理教学实践思考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的动起来,一直是教师认真研究的对象和考虑的问题,也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是学生的活动,因此这个过程必须靠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教学水平再高也是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习。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学习。社会调查研究法就是符合这种教学理念的一种方法,下面我就把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一些心得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社会调查研究法的含义与作用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观察研究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或实验等科学方式,对有关社会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借以发现存在的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探索有关规律的研究方法。它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社会调查研究法,可以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获得某研究专题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了解明白某一社会现象,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调查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与人沟通的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我们在社会调查中采用是以访谈法和观察法等为主、文献法为辅的形式。

二、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社会调查研究涉及到四个要素:(1)调查什么?(2)谁去调查?(3)向谁调查?(4)怎样调查?根据这个思路,我整理了地理教材中的内容,提炼出一些容易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的知识点,并分成若干个模块,作为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对象。然后根据社会调查研究的步骤开始设计安排学生进行调查。

1.确定社会调查研究专题

地理教材中内容很多,涉及到自然地理知识和人文地理知识,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人文知识。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椒江人,有一部分来自区外的路桥、黄岩、三门、仙居、临海、玉环、温岭等各县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农业地理中的特产作为社会调查研究的专题。

2.确定谁去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

(1)我把班级学生以他们所居住的地域划分为9个大组,其中椒江区这个大组因为人多,继续划分为三个小组,共计11组。要求每一组的学生利用周末采访当地的农民、地方上的特产专卖店和农贸市场,了解台州特产的种类、种植条件范围以及销售情况等。要求进行调查的时候,每个小组的学生要调整好心态,本着谦虚请教的态度进行调查。因为调查过程中可能会遇上来自客观的或人为的阻力,这就需要学生给自己打预防针,保持自信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2)为了让调查顺利进行,学校将给每组的学生开具一张由学校派出进行社会调查的证明,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3.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方案的具体设计,解决怎样调查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前,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集中讨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案,形成初稿。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调查内容;(3)调查范围和方法、时间、地点、程序;(4)调查对象;(5)调查人员组成、组织结构以及安排等。方案的讨论和制定是为了让每组的学生了解调查的预设,从而解决怎么样调查的问题。具体如:周末几点在哪里集中、调查的具体路线、预计调查的几个人或地点、询问的问题、由谁做记录等等。

4.收集资料

各组在周末实地调查过程中,要求做记录,收集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资料。

5.分析资料

调查结束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调查过程中记录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调查心得进行交流,并由一人执笔,写出调查报告。

6.结论与建议

在周一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每组学生派一位代言人在班级里进行了现场汇报,汇报中学生感慨有加,既阐述了自己的调查经过、得出的结论,又谈了在调查过程中的一些体会等,气氛非常热烈。最后各组同学一致认可用八个字来小结此次台州特产调查的主题:山珍海味,水果之乡。

7.理论思考与讨论

社会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查,不是为了调查而调查。所以对于学生们的调查结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起来,结合地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迁移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调查出来的众多特产中,我们选择了玉环的文旦作为案例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根据调查,学生已经得出玉环文旦的分布范围和种植条件,包括销售区域等知识。我们把相关的知识用投影仪展示:

玉环文旦属柑橘属,是浙江柚类优良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半岛上的楚门镇、清港镇和龙岩、密溪等乡的滨海涂地和山麓。土壤为黄(红)色酸性砂质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7℃,无霜期327天,年降水量1400~1500毫米,分布比较均匀。

种植面积1.67万亩,总产量在3万吨以上。价格大批发最低每公斤3.9元(采摘期仅是2.7元,小批发4.6元),有的要卖到每公斤5.2元。

主要销售区域:当地的企事业、单位、部门(他们习惯大量购买文旦作为礼品,曾经根村果农王志根3500公斤文旦,被县两个部门订购采摘一空)以及个人;浙江省内外的一些主要大中城市,如宁波、杭州、上海、北京等地;还出口到英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多个国家。销售价格和利润非常高。

文旦具较高的加工价值,加工附加值高,如果肉可加工成不含任何腐剂的纯天然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饮品,果皮可提取柠檬苦素、果胶或制作果脯、果酱。

文旦的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B、C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提问:(1)根据材料,以玉环、文旦为例,说一说影响农业生产有哪些因素?

(2)你认为,以后影响玉环文旦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过学生的初步讨论,加上学生之前在社会调查过程中的一些认知,学生很轻松就得出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其中自然条件因素包括气候(热量、光照和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和产品消费状况,科学技术因素包括农产品品种、生产技术、装备以及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劳动力等。其中市场需求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影响越来越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后,它的价值会大大提升,从而促进该农产品的种植发展。

以文旦为例分析完之后,再让学生以涌泉的蜜橘来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生们经过之前的调查,再加上课内的案例分析,基本上对农业区位因素有了很深的理解,这也达到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目的。

三、社会调查研究法运用的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法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小结如下:

1.社会调查研究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社会调查法从组建小组、讨论方案、调查行动,一直到汇报,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主动、相互协调与合作,并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辨析别人的观点,同时取舍、评价,进行知识重组。每位学生都可以从中体验和感受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社会调查法的运用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课外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2.社会调查研究法符合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

社会调查的内容取之于地理教材,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相应专题的社会实践调查,再回归到教材中相应的知识点,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调查研究法是地理课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

地理教育要创新,必须坚持地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社会调查研究法的价值取向,就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调查研究中的参与、体验、收获,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注重资料的搜集和分析,直至写出调查报告;以及地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调查结果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地理教育的创新。

四、社会调查法运用要注意的问题

1.调查不宜多

因为调查要实地去操作,还要提前做调查方案的策划,虽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帮助,但是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行,所以调查也不宜多。考虑到学生周末的作业、休息和娱乐,所以可计划每月一次,或一学期两次。

2.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交通、调查时间等),所以调查的内容宜选择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主题,调查范围应在学生居住区域范围,所以调查内容不宜复杂。

3.需要调查评价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调查给予一定的辅导和正确的引导,切忌“放羊式”,导致有的学生会为了调查而调查的走过场,所以要进行实时的督促和评价。调查评价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质”包括学生参加调查的态度、表现和取得的成果;“量”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的时间、访问和调查的数量和完成的内容等。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每个小组和每位学生一定的等级考核评价。评价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调查中。

五、结束语

社会调查研究法是研究性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它,可以很好结合教材内容,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生动、典型的材料引入课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8

其实,不管怎么命名,它的定义还是不变的:是指为实现信息目的而进行研究的过程,包括将相应问题所需的信息具体化、设计信息收集的方法、管理并实施数据收集过程、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并确定其含义等。在分类中,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零售研究、媒介和广告研究、商业和工业研究、对少数民族和特殊群体的研究、民意调查以及桌面研究等。这个是iCC/eSomaR给出的定义。貌似很高深。但是对于市场来说,高深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佳越咨询公司在对客户传播市场调查的理念的时候,仅仅是这样子说:让你更了解你的市场,了解你的消费者,了解你的竞争对手,了解你的产品而做的一项工作。

读过市场营销的人都知道,市场调查是营销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但是我们目前国内多数中小企业对市场调查还是很陌生的。这些老板们,宁可花1万元请客户吃吃喝喝,但不肯出1万元做一个市场调查。我们在了解这种情况的时候,他们有时给我们当头一棒:开玩笑,1万元,他们都说市场调查要七八十万呢。

这也很吓我一跳。如果一个中小企业,做一个简单但却很必要的市场调查,七八十万,的确是脑子进水了。但是在调查界,这个当然不过分,零点或者艾瑞的调查,或许远远超过这些报价。最近接触了一个中型品牌饮料的调查,我哑然失笑了,调查公司和饮料公司无疑都是脑子进水了。

我不太喜欢用市场研究这个词的原因就是怕我们的员工和客户走进了“研究”的学术误区。这个饮料品牌的调查问卷,一共是18页纸,密密麻麻。里面多数问题都是非常专业性的,我想受访者和调查者都不一定理解。并且,出现太多的无意义问题。这个调查主要是了解消费者消费各种品牌饮料的情况,里面有几道题是这样子的,比如,你一般是在什么时间购买饮料的。这个问题没有错,但答案却令我吃惊:上午7-8点,上午9-10点等等,2小时一个答案。还有,你认为甲品牌和乙品牌除了口感之外,还有什么区别,这个最好是开放式答案,但他们提供的选择却是从文化内涵,从品牌历史等等。

因为这次访问是随机街访,我发现多数的受访者做不到一半,就开始不耐烦了。要么随便选择答案,要么直接要求中止访问。那么,这些问卷还有意义么?

很多调查公司在设计调查方案的时候,喜欢弄得非常高深,厚厚的一本问卷,也许这样子能够体现“专业”,但是,这对客户有意义么?诸如上午8点购买饮料和上午9点购买饮料的研究有意义么?还有,随机街访的阿姨们能够理解什么叫品牌的文化内涵么?那些对调查员发牢骚“你赶紧随便勾吧,我还有事情呢”的受访者的答案对客户有意义么?

佳越咨询公司对市场调查的理念一直是简单、扼要、中肯。我们认为市场调查的街访在某种程度上和性格测试类似,受访者的直接反应最关键。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某电信品牌的知名度调查,问题只有四条,其中一条就是:你听说过××品牌么?答案只有二个,有,没有。当样本足够大的时候,结果就足够真实。有一次,我们在设计关于私家车主的街访调查的时候,客户要求更多的问题,但我们坚持反对。因为我们的调查地点是各种类型的停车场,车主们在启动车之前接受二三个问题的访问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叫他们花半小时接受一个访问,简直是开玩笑。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9

【关键词】利益冲突医疗质量调查对象

【摘要】目的:探究医院管理质量调查中调查对象利益冲突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iii期(CpaCS-3)研究——医院管理子课题》81家医院管理基线调查数据及在此期间住院的499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选择每家医院涉及2个或以上人员作为被询问对象的医院管理问题(共10个),比较不同被调查对象所选择答案间的一致性;进一步分析其答案与患者住院maCe发生率的关系,以探究调查对象利益冲突对调查结果的影响。结果:10个问题中,4个问题不同被调查者的回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且均观察到其中一方与所调查问题结果间存在明显利益冲突,而另一方则没有。在存在利益冲突者中,做出肯定回答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高于做出否定回答组(oR>1),不符合常理;而不存在利益冲突者中,做出肯定回答组患者发生maCe的风险则低于做出否定回答组(oR<1),符合常理。结论:被调查者对于所问问题有潜在利益冲突时,调查结果会被歪曲,应选择没有利益冲突的被调查者或选择客观的信息来源来避免此类偏倚。

目前,医院管理质量问卷调查中调查对象的利益冲突对调查结果的影响尚缺少相关实践证据。本文利用国家卫生计生委项目《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iii期(CpaCS-3)研究——医院管理子课题》的数据,揭示医院管理质量调查中调查对象利益冲突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点明此类问题在问卷调查中的重要性,促进其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得以避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国家卫生计生委立项、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乔治健康研究所联合实施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iii期(CpaCS-3)研究——医院管理子课题》。CpaCS-3研究为整群随机分步干预对照试验,在我国15个省或自治区入选96家远离大城市、医疗条件较为受限的二级医院,目的是观察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院内救助和医疗质量的行动是否能够降低此类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病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1]。研究对象以医院为单位,纳入标准:将病人转诊至最近的、可开展急诊pCi的医院需要90分钟以上的时间;每6个月接诊的aCS患者数超过40人[1]。

1.2医院管理质量调查

CpaCS-3医院管理子课题试图在CpaCS-3入选的医院中,观察医院管理水平与aCS医疗质量的关系。本研究所用资料来自该子课题的首次基线调查,于2013年1月-2月进行。调查对象包括每所医院4人,分别是1名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心内科医生、心内科主任(没有单设心内科的医院选择内科主任)、医务科主任和医院院长。医院管理质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分别独立填写完成后,交由协调员统一寄回研究协调中心。

由于该研究为在我国首次开展的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的医院管理质量研究,问卷设计时对多个问题分别要求询问上述不同被询问对象,以期了解来自不同职务角色的信息是否一致以及是否对评价医院质量的真实性带来影响。

1.3aCS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

CpaCS-3采取基于网络的电子数据采集系统收集各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全部aCS患者诊疗相关病历资料。院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maCe)包括住院期间的心脏原因死亡、再发心梗和脑卒中。在病人出院时,有专门的资料收集人员对其相关内容的住院病历和检查结果进行摘录,由项目协调中心定期派监查员现场进行数据溯源和质量控制。CpaCS-3还收集了其他大量的住院病历资料,因不涉及本文分析,故不在此赘述。

1.4资料与方法

选取CpaCS-3医疗质量管理子课题基线调查中所有涉及2个或以上人员作为被询问对象的问题,共10个,进行分析。比较同一问题不同被调查对象所选择答案间的一致性,了解来自不同调查对象的调查结果是否不同。对于调查结果不同的问题,分别分析其答案与住院maCe发生率的关系,以观察哪个角色给出的答案能够更真实地反映所问问题的真实情况。本研究中受访者对调查内容结果“存在利益冲突”是指受访者会因为对调查问题的回答的不同而获益,即当回答某一答案时对其自身明显有利。“符合常理”是指医院管理措施越到位,医院医疗质量结局越好,maCe发生率越低(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

本研究共发出问卷96份,收回问卷86份,回收率90%,其中5所医院收集结局指标maCe时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数不足10人,故剔除。最终进入分析的共81所医院,占84%。这些医院在基线期间共收治符合诊断的aCS患者4996例。其中,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共计252例,发生率为5.0%。

本研究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角色答案采用配对χ2检验来验证其一致性,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与maCe%的关系,计算比值比。

2结果

2.1基本情况

这81所医院平均年急诊人次3.14万,平均年普通门诊人次20.85万,平均在编病床数510张。

2.2不同职位的被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回答的一致性

从表1可以看出,所选10个问题中,出现不同调查对象回答显著不一致(p<0.10)的有4个。前两个问题(问题1、2),回答的结果(是或否)与被调查的两个对象之一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如第一个问题调查结果为“是”,对院长有利,说明院长作为决策者对医院发展定位准确;如第二个问题调查结果为“是”,对科主任有利,说明科主任对科室发展目标制定合理。而这两个问题的另一调查对象则不会因回答的不同而获益。另外两个问题(问题7、9)的被调查者中,一方为决定处罚者(院长),一方为被处罚者(员工),一方既是处罚者也是被处罚者(科主任)。如果问题调查结果为“是”,说明医院有严格的奖惩措施,是医院管理工作做得好的表现;反之,则说明医院的管理不够好。同理,作为主要责任人,管理者一方对问题的结果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其他6个题目未见上述统计学显著差异,不同调查对象在调查内容相关利益冲突上也没有显著差异。

2.3答案不一致时,不同职位之答案与住院maCe发生率的关系

由表2可知,对于医院管理质量问题,凡是无利益相关的被调查者,做出肯定回答组发生maCe的风险都低于做出否定回答组(oR<1,p>0.1),符合常理[3-5];而有利益相关的被调查者,做出肯定回答组发生maCe的风险都高于做出否定回答组(oR>1),尽管p>0.1,但也不符合常理。

3讨论

3.1调查对象的利益冲突对研究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

本研究显示,进行医院管理质量问卷调查时同一问题询问不同职位受访者,其回答可能存在差异,这与被调查者一方与调查结果间存在明显利益冲突,而另一方没有利益冲突有关,即调查对象的利益冲突对调查结果存在显著影响。分析其与医疗质量结局maCe的关系发现,存在利益冲突者的回答偏倚较大,不符合事实,而无利益问题者给出的结果更贴近客观事实。本研究证实了在医院管理质量调查中问卷设计不当或调查对象选择不当(忽视利益冲突问题)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今后在此类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应注意避免。

本研究还观察到,调查内容相似的同一组问题结果不同(如问题6-10),原因就在于不同题目间利益冲突的程度大小不同,因而对调查结果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前3种方式(口头批评、再培训、共同剖析问题)处罚力度较小,对员工利益影响不大,而后两种方式(扣罚奖金、调离岗位)对员工的经济利益和声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利益冲突也较大。

3.2本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3.2.1本研究的优势:不仅对同一个问题同时调查了职位不同的多个受访者,从而观察到了利益冲突存在时调查结果的不同,而且收集了被调查医院在此期间住院aCS病人maCe发生率的客观医疗质量结局指标。将二者进行关联分析,使得能够进一步判断不同受访者何者的答案更真实、更客观、更准确,结果更为可靠。

3.2.2本研究的不足:对不同受访者同一问题调查结果的比较研究样本量尚小,仅有81组样本,不能敏感地检出那些利益冲突不太明显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此种情况下不会对调查结果造成偏倚,只是影响相对较小而已。对此类利益冲突程度较小的问题,也应该尽量设法避免其可能造成的偏倚,才能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可靠。此外,本研究并未纳入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因素作为混杂进行控制,因此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偏倚。

个人调查研究方案篇10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经营业绩。如何吸引、激励和保留人才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针对人才的吸引、激励和保留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领域,众多学者、专家和管理者做了非常多的研究,从雇主品牌、培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到薪酬福利、长期激励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每次员工满意度或员工敬业度调查以及员工离职报告的结果都显示,薪酬福利一直是员工最不满意或导致低敬业度和离职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次研究希望从全面薪酬(包括员工福利)的角度,探索同时兼顾企业成本与员工需求的全面薪酬优化模式,为企业的全面薪酬方案设计提供思路与借鉴。

2 全面薪酬优化问题的描述

根据全球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的调研显示,不同员工群体对于全面薪酬的需求各不相同,年轻的员工更倾向于现金收入、教育资助等,而年龄较大的员工则倾向于养老、医疗、休假等;不同层级的员工对于全面薪酬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普通员工更倾向于现金收入、房贴、饭贴等,而公司的管理层一般更关注避税的项目以及医疗和养老等。然而,企业传统一刀切的全面薪酬方案将所有员工的薪酬项目和水平都相对固定(通常各类全面薪酬项目的水平与员工的基本工资相联系),员工无法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因此传统的全面薪酬方案很难真正起到激励和留用员工的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不同员工的多元化需求达到激励和保留人才的目的,企业必须在一定的人工成本范围内,提供对于全体员工而言效用最高的全面薪酬方案。但是,在全面薪酬方案的优化过程中,不同全面薪酬要素及不同水平的抉择问题是设计过程中的难点,本次研究将借鉴市场营销学中产品设计的方法与思路,以正交试验法和结合分析法为基础,研究全面薪酬要素的最优组合。

3 结合分析研究方法评述

结合分析是1964年由数理心理学家Luce和统计学家tukey首先提出,1971年由Green和Rao引入市场营销领域[1],成为描述消费者在多个属性的产品或服务中做决策的一种重要方法,在80年代结合分析在许多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90年代应用更加深入,涉及到了许多领域,并对Ca法不断地进行改进,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增加属性数的方式。该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形式[2]:①)单属性评价法(Self-explication);②混合性结合分析法(Hybrid Conjoint analysis);③适应性结合分析法(adaptive Conjoint analysis)。考虑到此次研究全面薪酬优化问题的特性,在此次研究中我们选取混合性结合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该方法的基本模型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是单属性评价法和全景法的综合法。在单属性评价法阶段,可以得出各属性的水平效用值pij。一个产品概念的单属性评价效用值U是各属性的各水平效用值pij之和,即态或水平。

4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全面薪酬要素的确定关于全面薪酬要素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及定义。本研究对于全面薪酬要素的研究以美国薪酬协会的总体回报模型为基础,该模型组成内容分为货币工资、福利、学习与发展、工作环境四项,以及后续的16个具体细项,具体内容见表1。

考虑到美国与中国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同以及员工需求的差异,我们研究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的调查报告,该调查报告显示市场上大多数企业的全面薪酬组成包括现金收入、保险、养老金、教育和交通补偿及年休假,因此我们将此次研究中的全面薪酬要素确定为如下要素,见表2。

4.2 全面薪酬要素水平的确定在全面薪酬要素确定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市场全面薪酬要素的状况,以市场的平均值作为水平二,市场的低位值作为水平一,市场的高位值作为水平三,以此设计出全面薪酬要素的不同水平,如表3所示。

4.3 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方案的确定在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数的确定过程中,本次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3]来完成,正交试验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设计方法,它是根据正交性从全面试验中挑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点进行试验,这些有代表性的点具备了“均匀分散,齐整可比”的特点,正交试验设计是分式析因设计的主要方法,是一种高效率、快速、经济的实验设计方法。根据正交试验设计,此次研究的全面薪酬要素组合方案如表4。

4.4 样本选择与调查通过正交设计方法,本次研究制定出了18种全面薪酬组合方案,以此为基础,设计成调查问卷研究员工对于这些组合方案的偏好问题。调查问卷采取10-100分的评价方式,10分是偏好最低,100分是偏好最高,5分为一档。我们在某零售公司随机抽取了100名员工参与调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解释、填表、回收完成对调查表中的18个全面薪酬组合的偏好度评价。调查结果见表5。

4.5 模型构建由于评价属性重要度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信息。不管哪一种Ca法,评价属性重要度都必须用到全景法中回归系数。因此,尽管全景法计算的产品概念的效用值在属性及其水平数较大时有偏差,但本案例的属性数为6个,全景法不至于造成受调查者信息负担过重,因此决定采用全景法。全景法中各产品概念的效用U与各水平效用αij的关系[4]为

4.6 数据处理对于表6的18组平均后的数据用minitab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