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预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28:25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1

关键词:糖尿病;老年;低血压

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性护理及低血糖症状出现后的针对性护理对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及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至关重要。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于临床治疗中针对夜间低血糖予以预防性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52~72岁,平均(60.3±5.4)岁。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在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以及体征等一般资料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行相同的治疗方案,临床治疗中:对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糖尿病知识一般介绍、日常生活行为指导、饮食指导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防性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2.1系统性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在向患者介绍糖尿病常规相关知识外,同时予以系统性的知识宣教,包括:①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的可能原因:如饮食不规律、运动不当及错误用药等,以提高患者的自主防范意识,预发低血糖;②低血糖可能出现的先兆症状:如颤抖、心悸、乏力、出汗、饥饿等,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低血糖出现的第一时间提高警惕,并告知医师采取及时治疗措施;3低血糖紧急救助方法:指导患者在出现低血糖症状后要要保持冷静,可食用一定量的糖果或糖水,以预防血糖再度降到低点。

1.2.2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患者降低血糖指标,但一旦运动不当,则易引发低血糖症状。因此,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可对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及耐受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如指导患者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形式,保持一定的运动规律,3~5次/w,30min/次左右。同时,叮嘱患者不可进行空腹运动或用药后运动,运动后可临时加餐[2]。

1.2.3自我血糖监测指导通过自我血糖监测能够及时对饮食及日常生活行为进行相应调整,从而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使用血糖仪进行血糖自测的方法,叮嘱患者睡前进行血糖监测,一旦发现血糖偏低,睡前可适量加餐。同时,通过血糖的变化监测,能为后期治疗评价和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参考依据[3]。

1.2.4心理护理部分患者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存在血糖控制不良、血糖指标忽高忽低的现象,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等。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患者不良情绪的疏导,鼓励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正确治疗,树立良好的血糖控制目标,并采集积极的行为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1.3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护理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

2结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老年人群为该病的高危人群。夜间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之一,如果未能及时予以护理干预,易引起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严重损伤。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预防性及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皮下注射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因此,预防性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也利于提高患者血糖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丽萍.健康管理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控制中的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08):1975-1977.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2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83-02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及各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与生命的主要疾病。当前,世界上每年有700多万人死于因高血压和糖尿病引发的疾病,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公共卫生问题。在中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发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一种由年龄、体型、家族史、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多因素所致疾病,对其进行干预是目前的主要策略。本研究以小官庄镇范沟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小官庄镇居民高血压的现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在宝应县小官庄镇范沟村社区中,以村组为单位,对常住居民及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采用整群分层随机的方法抽取20周岁以上居民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有效应答率84%。调查对象男性为1368人,女性为1152人,其中20-29岁者9名、30-39岁者606名、40-49岁者926名、50-59岁者773名、60-69岁者206名。

1.2研究方法采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表由专业人员统一设计,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家族史、疾病史、行为习惯、身高、体重等,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入户向居民进行身体指标测量和问卷调查。

测量血压使用校准后的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肱动脉血压3次,每次间隔30秒以上,取3次血压测定的平均值作为血压最后测定结果,若两次测量血压相差大于5mmHg,需重测,问卷由调查员统一填写。

测量血糖使用电子血糖仪,对空腹对象采取手指血液,看显示器读取血糖值。高于5.5mmol/l水平的人作oGtt试验。

1.3诊断标准

1.3.1高血压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的标准中,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1mmHg=01133kpa)或原有高血压病,近两周内服降压药血压正常者也诊断为高血压。

1.3.2糖尿病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中的标准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3.3体形判断按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分级,偏瘦

1.3.4吸烟指平均每天吸烟1支以上,连续6个月者。

1.3.5饮酒指每周至少饮酒1次,每次酒精摄入量在50g以上,连续6个月者。

1.4统计分析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双轨录入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共2520人,其中男性为1368人,女性为1152人,其中20-29岁者9名、30-39岁者606名、40-49岁者926名、50-59岁者773名、60-69岁者206名。

2.2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性别与高血压、糖尿病本次调查共查出高血压患者633人,总患病率为25.1%,其中男性465人,患病率为18.45%,女性168人,患病率为6.67%。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8.275,p=0.000)。

糖尿病患者235人,总患病率为9.31%,其中男性172人,患病率为73.19%,女性63人,患病率为2.5%。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与女性糖尿病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8.275,p=0.000)。

2.2.2年龄与高血压、糖尿病调查后发现高血压患病例数633例,患病率(本文患病率均经标化,简称患病率,下同)为25.1%,其中,男性465例,患病率为18.45%,女性168例,患病率为6.67%。糖尿病患者例数235例,患病率为9.31%,其中男性172人,患病率为73.19%,女性63人,患病率为2.5%,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经加权X2检验法(Cochzan检验)检验,U=0.050.05,男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男性于30岁时有一小高峰,于35-40岁,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低于男性,但于45-50岁、55-60岁则急剧上升,超过男性;65岁以后,男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则比女性高。

2.2.3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体质指数的人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24,p=0.000),并且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长,在体形消瘦与正常(Bmi

2.2.4家族史和生活习惯与高血压、糖尿病研究显示:饮酒组与非饮酒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36),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组与非吸烟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16,p=0.000),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饮酒与吸烟可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3讨论

3.1范沟社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现状高血压和糖尿病为常见慢五病已被人们关注。从调查结果来看范沟社区总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1%,糖尿病患病率为9.31%,较江苏省卫生厅2012年公布全省高血压24.9%的患病率和糖尿病9.21%高,范沟社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体型、高血压家族史、饮酒、吸烟、高盐和高糖饮食。范沟社区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国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范沟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另一方面,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也很高,这一现象让人担忧。

3.2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体型、高血压家族史、饮酒、吸烟、高盐和高糖饮食等因素可能是范沟村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因此,对居民进行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教育,特别是加强对中老年、超重者、饮酒、吸烟等的人群的健康教育,对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基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工作需要政府部门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部门积极合作,社区卫生机构处于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第一线,是高血压社区防治网络的基础。针对范沟社区全体居民、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人群,并结合各人群特点建立规范化的慢性病管理模式与规范化治疗,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有资料表明,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下降55%,使脑卒中下降75%。说明高血压和糖尿病非药物防治以预防为主的意义重大,范沟社区开展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预防教育很有必要。预防宣传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5个方面: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认知、减轻体质量、戒烟限酒、保持健康心态、血压的监测。还要做到:个别指导、集中互动教育、印发健康教育手册或处方、各种传媒、家庭随访或电话回访等几个方面。健康教育作为高血压和糖尿病预防的重要手段,是一种成本低、产出高的辅助治疗手段,被广泛施行。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掌握科学的自我保健方法,降低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3

关键词糖尿病型全科医师综合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资料与方法

1年6月~11年6月收治型糖尿病患者9例建立慢性病档案将患者实行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生活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糖尿病教育的综合干预措施。历时1年比较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率(每个月测1次空腹血糖和餐后小时血糖每个月测量1次糖化血红蛋白)。

综合干预措施:①饮食干预:合理安排饮食指导患者控制主食一般成年人每天主食量5~g。提倡少食多餐每天进餐5~6次。②运动干预:提倡适量运动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等个性化地建议运动量以慢跑、走步、跳操、打太极拳等作为运动方式要求每次活动不超过1小时心率不超过1次/分。③生活行为干预:经常提醒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如勤洗澡、勤换内衣防止皮肤感染。注意保持足部卫生每大用温水洗脚选择舒适的鞋袜。足部的水泡、皲裂、外伤要及时进行处理等。④指导药物治疗: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合并症等情况指导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如对服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要反复讲解药物的治疗原理、作用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服药时间、服药方法等。同时帮助患者分析药物的疗效。⑤健康教育:对单纯血糖高而无合并症的患者举办防治糖尿病知识讲座每个月1次对病程较长、病情较重及有合并症的患者除集中讲课外还具体指导治疗。

统计学处理:采用p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均以(±)表示。p

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综合社区干预措施比较所有糖尿病调查对象的BG、pBG、Hbai值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G=.86tpBG=.81tHbai=.7p

讨论

在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剧增目前全国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万。糖尿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巨大包括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其并发症对健康和生命的威胁甚至导致残废和早亡以往研究认为肥胖、高血压、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等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何比较好地干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就成为当务之急。

糖尿病型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好发于中老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成人患病率已达.。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药物干预和预防糖尿病是有效的但健康的行为方式心理等非药物干预的疗效日益突出。

糖尿病型需要患者坚持长期的综合治疗措施。本干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又对患者进行各种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具体指导其行为、运动、饮食、心理及血糖监测糖尿病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幅度。饮食干预是糖尿病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合理控制饮食可以有效减少人体对胰岛素的需要量减轻胰岛庀赴母旱#;も细胞功能其他各种治疗都要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发挥作用。长期合理的运动可以使机体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力增加敏感性增强同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心理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5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控制情绪、锻炼意志、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可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在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同时对患者进行各种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具体指导其行为、运动、饮食、心理及血糖监测。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年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控制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社区综合干预对于控制血糖、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行之有效的与林英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全科医师主动了解患者病情以多种方式给予患者综合治疗这样形成的新型医患关系十分有利于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的防治。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全科医师综合干预措施在实践中的效果良好具有低投入、高疗效、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是社区医疗中可实施的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模式。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是促进糖尿病型患者得到有效防治的理想手段值得在社区内积极开展与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立群,赵伟波.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的评价[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7,6(7):-5.

方桂兴.型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11,():557.

杨明功.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疾病控制杂志,,():19-197.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4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24-0195-01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wHo预测,1995―2025年间,我国糖尿病增大幅度将达68%,增长率居全球首位,届时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将达5000万人[1]。

1护理干预的对象和方法

1.1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的对象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高危人群,社区干预的对象应包括家属。

1.2方法通过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理干预计划。

2护理干预的内容

2.1健康教育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2]。采取多种形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临床表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治疗。

2.2饮食指导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对糖尿病患者有即时和长期改善代谢的作用,表现为改善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等[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多进食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蔬菜等。有饥饿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长期的进行饮食管理,按时、按点、按量规律进食。

2.3用药指导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史、症状、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有胰岛素适应症的病人使用胰岛素,同时了解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及自行停药的危害性。坚持规律正确的用药,指导病人和家属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技术、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正确处理高血糖和低血糖症,外出时带些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

2.4运动生活指导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调整体重,控制血糖。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以不感疲劳为宜,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2.5心理干预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正确对待、保持心情愉快、锻炼意志,以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防止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相信,如果配合治疗,仍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3小结: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患者真正的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减少了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降低了糖尿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参考文献

[1]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2):49-50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5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管理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系统代谢紊乱。

wHo估测2010年糖尿病患者数2.39亿,2025年将突破3亿。目前糖尿病患患者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当前我国患病在2000万以上,糖耐量减退者不低于3000万,合计5000万~6000万人,而且每年新增60万人。因此,社区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非常重要且迫在眉睫。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已有糖尿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发生糖尿病的个体或群体的预防,即“治未病”。主要在社区进行。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发生了糖尿病的患者所采取的措施,防止糖尿病的进一步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不因为糖尿病而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出现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系统的防治。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与社区预防管理

1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1型糖尿病的诱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此外与牛乳喂养亦有一定关系。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①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②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进食过多,高糖高脂饮食,可诱发糖尿病。③年龄:糖尿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④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减少亦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⑤应激因素:应激是当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时机体的保护性生理反应。⑥妊娠:糖尿病的诱因之一。⑦药物:如氢氯噻嗪、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级预防的根本:①精神调理:工作学习之余要合理安排休闲、度假、休假活动,以舒畅情志,调畅气机,改善体质增进健康。②均衡膳食:“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及低盐低脂饮食是基本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控制总热量。③戒烟限酒,严禁暴饮暴食。④控制体重:Bmi24~27.9肥胖,Bmi≥28向心性肥胖。应控制Bmi≤24,腰围男≤85cm,女≤80cm。⑤加强运动:运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心率100~125次/分。

高危人群的筛查:①年龄≥40岁;②Bmi≥24;③有糖尿病家族史;④以往发现有糖耐量受损或空腹血糖受损;⑤高脂血症;⑥高血压;⑦使用一些特殊药物;⑧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对以上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以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发病率。

糖尿患者的预防与管理

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即一旦诊断为糖尿病,则要根据病情进行饮食治疗,运动疗法,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达到血糖控制目标。

对每一位糖尿患者进行并发症的健康教育,使之了解并发症的种类、危害及严重性。

积极开展自我血糖监测,并做好记录,方便专科医生用药指导。社区医生指导患者根据血糖结果调整饮食、运动。

为糖尿病患者建立信息档案,并定期随访,评估,干预。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预防与管理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尽可能将血糖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

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

定期随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6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血糖

糖尿病(Dm)指的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生物作用受损导致体内血糖上升的代谢性疾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慢性并发症,严重可导致患者眼、肾、心脏、血管等功能障碍[1]。本文主要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诊的12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后的资料与常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诊的20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3例。研究组男51例,女52例,年龄35~66岁,平均(45±6.5)岁,病程5~16年,平均(10.6±5.4)年;对照组男48例,女55例,年龄30~65岁,平均(43±5.3)岁,病程7~18年,平均(12.5±5.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所有106例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签署护理方案的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药物禁忌症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理解和意识不清晰者;不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组织糖尿病患者参加疾病基础知识讲座,或发送宣传手册等方法,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症状、病因、危害、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重视及配合护士干预护理的行动。由于糖尿病属无法治愈的疾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治疗,并且须控制饮食,服用药物及预防并发症等,使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焦虑情绪,甚至拒绝治疗。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耐心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自信,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控制病情的进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切实制定患者的饮食计划,合理调配食物,摄入适当的营养物质。针对患者制定个人运动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血脂,提高肌肉及周边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每月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1d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患者出院后进行5~14个月的随访,并且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3]。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6.40±1.25)mmol,餐后2h血糖水平(8.06±0.52)mmol,生活质量评分(82.6±15.9)分;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6.80±1.89)mmol,餐后2h血糖水平(9.83±1.59)mmol,生活质量评分(59.6±20.4)分。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比较差异,但研究组餐后2h血糖水平、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发生低血糖有5例,酮症酸中毒有3例,高渗性昏迷有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8.73%;对照组患者发生低血糖有15例,酮症酸中毒有7例,高渗性昏迷有4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5.24%。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糖尿病作为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失常疾病,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情反复,治疗时间长等特点,我国每年因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的患者人数在不断的上升[4]。治疗糖尿病患者不应只限于胰岛素等药物治疗,还需包括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及并发症预防。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说明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更具有优势,护理效果更为明显。

在本研究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中,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普以及讲解并发症发生的先兆,提高了患者对自身病情的管理能力。护理人员针对心理障碍,情绪焦虑的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相关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5]。在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主要是由于低血糖、酮症酸中毒以及高渗性昏迷三类因素。对低血糖的预防应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并按时进食,外出注意携带糖果、饼干等物品。尤其是在使用胰岛素的4~5h注意减少活动,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预防,应注意嘱咐患者不应随意停用胰岛素,控制饮食,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另外护理人员因注意对合并低血糖、关节疾病、酮症患者或血糖水平不稳定患者的运动方案进行谨慎合理的制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餐后2h血糖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较常规护理而言,能更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梅.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甘肃科技,2013,29(01):123-124.

[2]李冬.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08(27):226-227.

[3]杨巧红.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14(03):773.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7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血糖过高或过低以及其他代谢失调所造成的,包括急性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乳酸性酸中毒和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低血糖症等等。

什么是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

当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时,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此时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供应,机体就会动用体内的脂肪,脂肪在过度分解的情况下,产生大量酮体。酮体在血液中积蓄,当其升高到一定水平,称为“酮症”,严重者导致血液中酸度增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称之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型糖尿病患者有自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倾向;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的诱因下,也会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引起酮症及酮症酸中毒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

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常会更加明显,表现为显著的口渴、多饮、多尿、头昏、食欲下降,脱水,严重者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差,血压下降、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发生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糖尿病酸中毒?

对于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也应该是防重于治。预防的方法包括:①合理的饮食、运动习惯,合理进食、进水、用药,以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和发展。②坚持正确的治疗原则,规律地运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需要提醒的是,有的糖尿病患者误信某种方法能根治糖尿病而停用胰岛素,结果发生了酮症酸中毒,这种教训必须吸取。③遇到感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精心治疗及护理。④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相关诱因或表现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把糖尿病酮症控制在尽可能轻的程度,以免酿成不良后果。

什么是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多见于老年(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及少数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可高达30毫摩尔/升以上),先是糖尿病症状逐渐加重,以后逐渐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数日后进入昏迷状态。此时由于血液黏稠度高,极易导致动静脉血栓、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发生。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常见的诱因有感染、急性胃肠炎、胰腺炎、不合理限制水分、脑血管意外等。

如何预防糖尿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对患者的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预防这种危险的并发症,首先要及时发现和正确治疗糖尿病。平时要对血糖进行自我监测,一旦发现血糖升高,就要积极正确地治疗。其次是平时注意合理安排生活起居,要有科学的饮食习惯,注意体育锻炼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特别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免造成脱水和血液浓缩。第三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有了小病,比如感冒、泌尿系感染或小的外伤等,要及时治疗,以防微杜渐,若不重视,则可能因小失大,导致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而酿成大祸。

如何防治糖尿病的低糖昏迷?

低血糖症会给患者的健康以至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可能引起反跳性的高血糖,导致病情波动。对于低血糖症应该是防重于治。一旦发生低血糖,轻者可以自行吃些含糖食品如巧克力、饼干、糖块等:严重时则应去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

糖尿病患者平时最好随身带上“疾病卡”(卡上说明本人是糖尿病患者,并注明姓名、年龄、住址、家属电话、平时使用的药物和就诊的医院等等)和少量含糖食品,以便发生低血糖时便于他人相助和及时自救。

糖水病慢性并发症有哪些?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慢性并发症有三类:第一类是大血管并发症,包括脑血管、心血管和其他大血管,特别是下肢血管的病变。第二类是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其实人体的许多部位都有微血管,但因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容易查出,所以通常临床上所说的微血管并发症主要是指肾脏和眼底病变。第三类是神经病变,包括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等等。

什么是糖尿病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脑血管病变主要指糖尿病性阻塞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多种因素,导致脑血管硬化、血管内壁损伤,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使阻塞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和非糖尿病的脑血管病变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包括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可发生偏瘫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274

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60岁以上高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7例,行手术治疗19例,其中患有糖尿病7例,均获得成功。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60岁以上高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7例,行手术治疗19例,其中患有糖尿病7例,均获得成功。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例,年龄60~75岁。入院前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病史最长7年,4例在入院后,术前检查中发现血糖明显高于正常。术前空腹血糖最高达17.4mmol/L,尿糖(+)。临床分型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6例。7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腹部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按期出院;1例因术后咳嗽切口裂开经2次缝合,愈合出院。

本组患者7例,年龄60~75岁。入院前有明确糖尿病病史,病史最长7年,4例在入院后,术前检查中发现血糖明显高于正常。术前空腹血糖最高达17.4mmol/L,尿糖(+)。临床分型1型糖尿病1例,2型糖尿病6例。7例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腹部切口Ⅰ期愈合,术后按期出院;1例因术后咳嗽切口裂开经2次缝合,愈合出院。

护理

护理

术前护理:⑴健康教育:高龄患者常因丧偶、生活拮据与子女交流不多,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心情烦躁、焦虑或担心为恶性肿瘤,无人照顾等。术前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如糖尿病的病因、诊治及治疗中患者的配合。针对不同情况,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文化和职业,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使患者的行为朝着预期的行为发展[1]。对嗜烟酒者劝其戒除。⑵营养支持:既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又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给,指导患者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与营养师配合,制订糖尿病饮食食谱。对饮食挑剔且病情较轻患者,可督促患者及家属掌握食谱计量及换算法,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糖、低盐为主。脂肪应适量,炒菜宜用植物油。膳食要合理搭配,改进烹调方法,做到定时、定量、每餐均匀分配。控制零食,少吃或禁吃糖分过多的水果。对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重度贫血者,给予输血,使血红蛋白90g/L以上,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也可给予小剂量肝素或消炎痛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⑶用药护理:轻症患者口服降糖药,重症患者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用药时,嘱患者按时进餐(注射、服药后30分钟),防止低血糖。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当出现先兆时,立即食用糖水、饼干等。凡饮食调节不能控制血糖的择期手术患者于术前3~5天改用正规胰岛素,待血糖8.0mmol/L以下、尿糖在(+)以下、无酮症方施行手术。或使用胰岛素泵,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缓释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缩短术前准备时间。⑷术前准备:①高龄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低下,做好合并症的护理是手术能否成功的保证。术前了解基础血压、做心电图、肺功能检查,预测患者手术耐受力,同时训练患者做深呼吸及床上排便,告知术后咳嗽方法。常规检查血糖、尿糖、电解质、肾功能等;②术前1天常规准备术野皮肤,备血400ml。无渣半流2天,流质饮食1天,术前2~4小时禁食[2]。术前日晚和术日晨清洁灌肠,适量补液,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并行阴道准备,视妇科炎症情况予以全身用药加局部治疗,术前1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前护理:⑴健康教育:高龄患者常因丧偶、生活拮据与子女交流不多,对疾病认识不足,出现心情烦躁、焦虑或担心为恶性肿瘤,无人照顾等。术前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如糖尿病的病因、诊治及治疗中患者的配合。针对不同情况,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文化和职业,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心理支持,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使患者的行为朝着预期的行为发展[1]。对嗜烟酒者劝其戒除。⑵营养支持:既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又要保证患者充足的营养供给,指导患者摄入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与营养师配合,制订糖尿病饮食食谱。对饮食挑剔且病情较轻患者,可督促患者及家属掌握食谱计量及换算法,食物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低糖、低盐为主。脂肪应适量,炒菜宜用植物油。膳食要合理搭配,改进烹调方法,做到定时、定量、每餐均匀分配。控制零食,少吃或禁吃糖分过多的水果。对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重度贫血者,给予输血,使血红蛋白90g/L以上,为手术创造有利的条件。也可给予小剂量肝素或消炎痛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形成。⑶用药护理:轻症患者口服降糖药,重症患者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用药时,嘱患者按时进餐(注射、服药后30分钟),防止低血糖。让患者及家属了解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当出现先兆时,立即食用糖水、饼干等。凡饮食调节不能控制血糖的择期手术患者于术前3~5天改用正规胰岛素,待血糖8.0mmol/L以下、尿糖在(+)以下、无酮症方施行手术。或使用胰岛素泵,根据动态血糖监测结果,缓释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缩短术前准备时间。⑷术前准备:①高龄患者由于各脏器功能低下,做好合并症的护理是手术能否成功的保证。术前了解基础血压、做心电图、肺功能检查,预测患者手术耐受力,同时训练患者做深呼吸及床上排便,告知术后咳嗽方法。常规检查血糖、尿糖、电解质、肾功能等;②术前1天常规准备术野皮肤,备血400ml。无渣半流2天,流质饮食1天,术前2~4小时禁食[2]。术前日晚和术日晨清洁灌肠,适量补液,防止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并行阴道准备,视妇科炎症情况予以全身用药加局部治疗,术前1天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切口渗血情况及全身情况,检查患者的血糖、尿糖、尿酮体,并据此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及滴速,以防止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尿色、量及性状,并详细记录,会采用消毒液擦洗,2次/日。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如引流液鲜红有活动性出血,引流管中有尿液及粪便流出,应考虑膀胱及肠道损伤,立即报告医生。各种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5天拔除。②预防并发症:高龄糖尿病患者由于气管自净能力较弱,无力咳嗽及卧床不动造成肺淤血,伴痰黏稠不易咯出,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术后第2天开始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日,稀释痰液;加强术后翻身、拍背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吸痰时患者取舒适的,头部稍后仰,有利于吸痰管顺利插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吸痰宜侧卧或患侧在上[3],有利于肺内分泌物流入大气道,便于彻底吸痰。禁食期间应予以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术后适度活动可促进切口愈合和功能恢复,预防肠黏连、下肢深静脉栓塞,故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应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控制探视人员数,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保持床位整洁,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行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给予睡卧气垫床,防止褥疮发生。

术后护理: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切口渗血情况及全身情况,检查患者的血糖、尿糖、尿酮体,并据此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及滴速,以防止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发生。观察留置尿管是否通畅,尿色、量及性状,并详细记录,会采用消毒液擦洗,2次/日。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的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如引流液鲜红有活动性出血,引流管中有尿液及粪便流出,应考虑膀胱及肠道损伤,立即报告医生。各种引流管一般于术后2~5天拔除。②预防并发症:高龄糖尿病患者由于气管自净能力较弱,无力咳嗽及卧床不动造成肺淤血,伴痰黏稠不易咯出,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术后第2天开始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日,稀释痰液;加强术后翻身、拍背等,预防呼吸道感染。吸痰时患者取舒适的,头部稍后仰,有利于吸痰管顺利插入,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吸痰宜侧卧或患侧在上[3],有利于肺内分泌物流入大气道,便于彻底吸痰。禁食期间应予以足够的热量与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术后适度活动可促进切口愈合和功能恢复,预防肠黏连、下肢深静脉栓塞,故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逐步增加活动量。应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控制探视人员数,以免引起交叉感染;保持床位整洁,卧床期间做好皮肤护理,对易发生褥疮的部位行局部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必要时给予睡卧气垫床,防止褥疮发生。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和坚持长期饮食疗法,控制血糖,教会患者自己监测尿糖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处理。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定期复查。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和坚持长期饮食疗法,控制血糖,教会患者自己监测尿糖并根据结果调整饮食和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了解胰岛素的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及低血糖的处理。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增强自我护理能力,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定期复查。

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失衡,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护理至关重要。进行心理护理,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注意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做好感染的预防及运动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至今尚不能根治的终身疾病。当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时,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老年患者因机体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抵抗力及应激力、代偿力差,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加大了手术的风险性,同时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恶性肿瘤是一种高消耗性疾病,而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缺乏,造成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失衡,引起机体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护理至关重要。进行心理护理,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注意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做好感染的预防及运动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至今尚不能根治的终身疾病。当妇科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时,给患者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创伤。老年患者因机体脏器功能逐渐减退,抵抗力及应激力、代偿力差,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加大了手术的风险性,同时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宋新勤,龙新亮,王红玉,等.术前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291.

1宋新勤,龙新亮,王红玉,等.术前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焦虑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4):291.

2webbk.外科手术术前禁食利弊谈[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11(23):521.

2webbk.外科手术术前禁食利弊谈[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11(23):521.

3张绍敏,姜洁,张俊丽,等.运用循证思维探讨吸入性肺炎患者的吸痰策略[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2):93-94.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9

第一道防线――心脑血管病防在先。①饮食要近“六黑”。即常吃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紫菜、海带。进餐要远“六白”。即少吃糖、盐、味精、肥肉、精白米、面,少用铝锅。②吃饭要“四搭配”,即粗粮与细粮搭配吃。荤素食搭配吃,主副食搭配吃,酸碱性食物搭配吃。从而争取达到身体内“三平衡”,即营养平衡、热量平衡、酸碱度平衡。③常用防治心脑血管的药物。如他坚持分阶段地服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脑络通,定期静滴血栓通或复方川芎嗪针等,每年1-2疗程。④定期作心电图、血压、眼底等项检查,发现轻微变化就及时治疗。⑤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常唱京剧、唱歌等,写诗、学画京剧脸谱,常外出旅游,常写医疗科普知识稿件,近五年来,每年在全国15种报刊上发表文章80至120篇,结果是“常用脑记忆好”,“愉快乐观,并发症不沾”。⑥注意劳逸结合,脑力、体力劳动都不过度,不使劳累。

第二道防线――预防并发肾肝疾病。①坚持吃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克。②定期化验肝肾功能,检验尿微量蛋白。即使有轻微变化,也要及时重视治疗。③避免少用或不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④常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

第三道防线――慎防并发低血糖反应。糖尿病并发低血糖反应,并非少见,不可忽视,因其发病急,严重者可危及心、脑、肝、肾或突发急症死亡。其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无力、出汗多、心慌、神志恍惚、双手发抖、饥饿、躁动不安、偏瘫、昏迷、抽搐、呼吸慢、血压低、心率快等症。血糖可降低到在2.8-3.3毫摩尔/升。防治措施:①用降糖药要从小剂量开始,不要突然应用大剂量降糖药。②不要过度控制饮食。应适可而止。③出现上述低血糖症状的早期就应进食,喝糖水或口含糖块,已陷入昏迷时,应急送医疗机构作静注葡萄糖、吸氧等对症救治。④老年人要慎用长效口服降糖药。⑤糖尿病人饮食应掌握少量多餐,不要在空腹时运动。运动后要加餐。

第四道防线――严防高渗性昏迷。这是指糖尿病人在病情加重时,血糖极度升高到33.3毫摩尔,升以上(600毫克,分升),血钠增高>145毫摩尔,升以上,血浆渗透压增高≥350毫渗量/千克,血酮体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尿素氮、肌酐也有升高。这些多发生在印岁以上老人,主症为口渴、多饮、多尿加重、恶心、呕吐、失水、眼球内陷、皮肤干燥、脉快而细,严重者可出现偏瘫、偏盲、抽搐、失语,还可出现心衰、呼衰、肾衰、脑水肿等。预防:①注意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合理用降糖药等,千方百计使血糖稳定在接近于正常稍偏高的范围。②经常多饮水。③加强自我监测,定期检验,出现上述症状的早期就应及时医治。④老年糖尿病患者应不用或慎用脱水和能升高血糖药物,如速尿、强的松、心得安等。化验尿酮体、血乳酸,以便于鉴别诊断。

第五道防线――预防并发糖尿病足。糖尿病人的血管、神经病变。可使下肢血管缺血、缺氧,从而导致足痛、足部溃疡、肢端坏疽,间歇性跛行,患肢皮肤温度低、患肢足背动脉减弱,患肢抬高时呈苍白色,下垂时呈紫红色,严重时须截肢。预防:平时要保持双足干燥、干净,每晚洗脚,趾甲要修平,穿宽松的平底鞋,湿鞋、湿袜要及时换掉。冬天注意足部保温。本人平时即准备两双拖鞋,洗脚后换干燥鞋。

高血糖预防方法篇1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开展糖尿病二级预防措施对控制糖尿病的意义。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仅督促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二级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治疗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二级预防血糖监测

investigationofdevelopmentofdiabetestwogradepreventionmeasuresincommunity

maZhenxiu

Shenlu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ofmachitown,JiuyuanDistrict,BaotouCity,innermongolia014010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ignificanceofdevelopmentofdiabetestwogradepreventionmeasuresincommunity.methods:60diabeticpatientswereselectedfromFebruary2013toFebruary2014.they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with30casesineach.thecontrolgroupweregiventhesupervisionofstandarddrugtherapy,whiletheobservationgroupweregiventwogradepreventionmeasures.Results:Lipoprotein,glycerinthreefattotalcholesterol,serumalbumin,urinaryalbumin,diastolicbloodpressure,systolicbloodpressure,bodymassindexglycosylatedhemoglobin,2hourpostprandialbloodglucose,fastingbloodglucoseaftertreatmentofthetwogroupswereobviouslyimproved,andtherewassignificantdifferencebeforeandaftertreatment(p

KeywordsCommunity;Diabetesmellitus;twolevelprevention;Bloodglucosemonitoring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1],目前,其发病率有所上升[2]。社区医疗服务是医疗救护的基层单位,社区开展糖尿病二级预防措施意义重大。现就本社区2013年2月-2014年2月二级预防的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二级预防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6~78岁,平均62.2岁,血糖水平:8.6~12.6mmol/L,平均9.5mmol/L;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4~81岁,平均61.8岁,血糖水平:8.4~12.1mmol/L,平均9.4mmol/L。

方法:对照组仅督促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督促规范药物治疗、查看血糖变化、饮食、运动干预(有氧运动>3次/周,>30分钟/次;鼓励患者参加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游泳等活动、血压和体重的测量)等,强化控制达标。建立不少于3个月1次的规范随访制度。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当p

结果

两组预防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生活的现代化,糖尿病的发生率正逐年增加,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尚无法根治、累及全身并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预后。当务之急,需要寻找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其致残率、死亡率[3]。本干预研究的基本模式是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医院为中心,由社区全科医师承担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工作。经过转岗培训的全科医师,既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药物调整,又可以对患者进行各种有关糖尿病健康知识的宣传,并具体指导其行为、运动和饮食,同时,患者对全科医师较为信赖,依从性较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水平的控制无疑是抑制病情发展、防治并发症的关键,也是考核糖尿病干预疗效的必要指标。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即对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是慢性并发症[4]。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是尽早和尽可能地控制好患者的血糖、血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戒烟等导致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脂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清清蛋白、尿微量清蛋白、舒张压、收缩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任福秀,赵连成,王涛,等.社区居民高血压与糖尿病及高胆固醇血症的现况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0,11(4):336-337.

2LeslieRD,pozzillip.aninstroductiontonewadvanceindiabetes[J].DiabetesmetabResBev,200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