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6:15:52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参与度实效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30-034

每个一线的数学教师都有切身的体验,即当学生被数学教学本身深深吸引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会更加顺畅,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积极活跃,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会事半功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潜心地去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使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切合,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殿堂里快乐成长。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与探索,谈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做法。

一、基于直觉――猜出来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每个知识点的生成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脉络,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会要求学生思考时做到有据可循、有理可依。然而,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特征,忽略了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灵光一现的另一种形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观察和思考,说说他们在数学思考起始阶段的第一印象以及形成的初步感知。这样的猜测(或者谓之猜想),能发挥学生的直觉意识在数学学习中的独特作用,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例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让学生猜测老师的年龄,学生纷纷开始自己的猜测,从课始就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教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当一个数量未知时可以用字母如x代替,再根据学生的猜测,反问学生“为什么没有猜老师10岁或者100岁”,让学生意识到未知数都是有着一定的取值范围的。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年龄,再告诉学生“他的年龄加上老师的年龄是34岁”,让学生算一算老师的真实年龄。在从猜到算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有效地经历了探究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过程。

二、源于互动――争出来的热情

将争论引入课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意识,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交流和碰撞。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辩确定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差异点,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争论和辨析,并鼓励和引导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要耐心地倾听他人的不同言论,使学生在这种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深化自己的认识。在激烈的争论中,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以及师生的双边交流,而是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形成了多向互动,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断得到提高。

例如,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知识后,让学生进行比较:“你喜欢哪一种计时法?为什么?”学生自发地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让学生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如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计时法简单明了,而有的学生则认为24时计时法的运用更加普遍。教师不急于给出最终的评定,而是引领学生的争论不断走向深入,让学生在争论中感受到24时计时法具有的优越性,自主地接纳了新知。

三、高于实践――做出来的智慧

“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数学学习也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并不断加深自己的体验和感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最后阶段的书面练习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的知识,而应当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框,将数学实践活动拓展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和动口的活动中,使数学思维得到延续和升华,让智慧的鲜花在学生的指尖绽放。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积极去记忆、去思考、去探究、去体会,每一个人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让学生用扑克牌进行平均分的实际操作,即在小组内将扑克牌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让分得的结果相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的标准展开平均分活动,如依照张数的多少、牌面的大小等标准进行平均分。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平均分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独特乐趣。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堂参与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222-02

高职学生对军事理论课认可度、参与度低的现状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高校教育方面的原因、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以及高职学生主体的原因等。本文着眼于高校教育层面的原因,具体从教学选取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操作流程上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目的就是把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的参与度提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军事理论教学工作逐步走向创新化、科学化、优质化的轨道。

一、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1.重视理论教学表象,忽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材来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本科院校的原本,另一个是一些军事院校所使用教材的浓缩版,其教学大纲也是以知识点的传授和考核为主。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不太相符,他们思想活跃,学习和认知新知识的要求比较强,但他们表现出来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不扎实,自制力和自控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学内容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地灌输给学生,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2.教学形式单一,军事理论课教学仅仅停留在课堂。如何转化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是当前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对大学生进行其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讲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学习中的思考力的运用,结合实际生活在课堂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防教育,分析运用军事理论教育;如何将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转变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辐射力和延续力,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可参与性都是重点研究之处。

3.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重共性而轻个性。目前,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采取的教学方法依旧是灌输式授课方法,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少,未能激发“90后”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同时,传统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个性培养不足,在教学中只注重对整体性教学效果的把握,对个性化培养不被重视,存在着“拉平取齐”、“一视同仁”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差的现象。

4.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有随意性,很难安排到学习的计划中。一些普遍的高职院校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不够重视,采取的教学措施也不够有力,和一些传统的专业科目相比很难在课时和教学质量上得到有效的保障;一些高职院校对于军事理论知识的讲解只是停留在军事技术和普遍简单理论的传授上,并无实质性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存在着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很难按照《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计划落实,严重的课程边缘化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提升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对策

1.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传统教科书往往按照学科性的思维与知识体系进行编排,思维严密且知识结构完整,但对高职学生来说,缺乏生动性和吸引力。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需求,打破传统教材的章节式教学,构建以任务为引领、以活动为导向、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题式教学体系。在内容安排上,设置话题或者主题引领学习内容,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军事热点或者是引发共鸣的军事话题,采取评述、分析、辩论、演讲等诸多形式,引导学生把知识点融入到话题中,设置好话题的具体发言要求,围绕任何一个话题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把彼此关联的教学内容用一个话题链接起来。比如可以设置“军情连连看”、“经典战役说说看”、“古今军事思想谈谈看”等环节,全面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爱军、爱国防的思想深入学生的心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轻松主动的氛围下学习到新知识。

2.拓宽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渠道和形式,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第一,和社会资源实施共享,施行实践性教学。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聘请知名军事院校专家或有较好理论功底的军训教官到学校做热点军事专题报告,开展国际形势教育;(2)开展军地互动活动;(3)充分利用地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找准军事理论和现代公共体育的结合点,开展有趣味的军事体育运动项目,将户外体育运动和军事户外生存训练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让军事理论教学更生动,而且能够切实的提升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素质,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切身体会军人的特殊性,使大学生更好的珍惜现在的生活。第三,传统的教学模式固化,课堂上的讲解已经不能很好达到教和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模式上,要创新教学方法,让网络化教学、新媒体教学模式融入到军事理论教学活动中去,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和各种移动终端加强和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微生活和朋友圈子对军事理论知识进行相应的传播,起到加强学习的目的。第四,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通过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增强大学生的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品质的培养。

3.着眼军事理论课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体性。其一,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的主旨是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切入点,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和形式活泼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思维上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进而使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通常在引导式教学中主要以摆出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的方式,寻求问题的切入点,让教学理论相关知识在讨论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有效提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问题带动知识点的学习,通过有效的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完成对知识的内化,增强其学习的效果。其二,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和扩展面。军事理论知识在大学各个专业中均有相关的结合点,应抓住结合点,发展其扩展面,在各个专业中使知识点和军事理论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切感,使学生愿意去学,有兴趣去学。例如在军事理论中的网络战争就可以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对于古代的一些经典的军事思想理论的阐述,可以和现代战争的战法相结合起来,研究古代战争思想在现代战争中应用;对于机械工程制造专业,可以对现代战争中的使用兵器的机械原理进行研究分析;相对于金融专业来说,可以通过国际之间的货币战争、美元战争和石油战争来印证所学的金融相关理论。这样,使学生们感到内容贴切,对所学内容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三,倡导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现代大学生在认知学习目的上比较实际,常常会以对本身自己的生活有用无用来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平常的出勤率或者是作业完成质量常常以是否和年终成绩挂钩来衡量。针对这种认知,在教授军事理论中可以通过竞争性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9~10人,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别抽取几个话题,包括国际形势、战争热点分析、最新武器设备等。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收集材料,制作ppt,然后通过集中辩论或者是演讲的形势,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能把所学的知识更好的吸收。互动式教学的表现形式还体现在对革命遗址和英雄的了解上,可以组织各种社团对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进行学习和考察,对英雄进行访问式的学习,能更加有效的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4.不断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上加大力度。我国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起步的时间比较晚,基础比较差,总体力量不足。要加快师资力量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力度:首先在学校的领导层要加大对军事理论课的认识重视程度;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军事理论教研室,配备相应的教学道具和课件;再次要配备一批合格的教学能手,能担当起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要使学校和军队在相互联系上有更一步的发展,使结合点更多;最后,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把教学中的规范管理和相应的待遇条件相结合。

三、结语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区分其他课程的特殊之处是军事理论课的教育目的,重点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思想,及时了解当前世界的兵器知识。由于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上的一些问题使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没有发挥好作用,本文在原因分析上总结了几点,从教学方式的灵活度、学生的需求和授课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种问题的产生做出了合理的教学上的改变,分别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出调整。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是培养普通大学生爱国主义和增强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在教材内容上和教学方式要更加的丰富化,要紧密的和现实结合起来,走边学习边实践、边锻炼边提高的模式,使大学生在认识上和思想上确实得到教育,无形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参考文献:

[1]曾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军事理论课程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56-57.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参与式教学;实践探究

小学英语的参与式课堂教学是非常适合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也正是基于小学英语的教学而提出来的教学模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找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在小学英语的课堂中真正地学到知识,提升自己。小学生的参与式学习,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保持融洽的关系,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一、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教师在进行参与式教学的时候,创设适合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充满积极性。教学情境的创设,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在学生准备参与的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课堂以及课下适当的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参与与课下的思考来完成。对话是英语学习的关键,也是参与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Listen”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一个说一个听,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兴趣。“Goodmorning”“Howareyou”这些最基本的问候用语,都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彼此之间的对话中,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参与式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参与式教学模式相对于其他的教学模式而言,有着其他模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敢于用英语与其他学生交流。例如,在下午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前说:“Goodafter-noonclass.”同学们就会说:“Goodafternoonteacher.”这样的对话可以让学生敢于讲英语,克服不敢开口讲英语的教学难题。参与式教学课堂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并且让学生的学习保持在最高效率中,而且还可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提升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

总之,参与式教学模式是目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办法,并且能够提升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讲英语,发挥英语学习的最大能动性。

参考文献: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4

一、课堂游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积极推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游戏性教学,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开展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可以冲破原有教育教学形式的束缚,采用全新的教学形式,彰显教育的特点和价值,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可以摆脱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桎梏。在众多的小学学科之中,数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成绩,对于其他学科同样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开展小学数学游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本身的工具价值。

二、开展课堂游戏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教学趣味性

开展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趣味性原则。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趣味教学的时候,不注重教学趣味性与代入感,对于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参与游戏活动与课堂的积极性不足,直接导致了教学效率不高的效果[2]。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具体时代背景,突出游戏设计的时效性,做到与时俱进,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真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代入感,实现游戏教学目标。

(二)注重教学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实效性原则。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很多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新奇,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表面上课堂十分热闹,但是课堂缺乏精神内核。很多教学游戏都沦为课堂教学形式,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直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第一目的,将游戏教学作为教学工具,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开展课堂游戏教学的有效模式

(一)利用游戏契机,释放学生天性

小学生天生有好动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开展游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游戏中来,有效发挥自主探究模式的作用。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有效提升学习乐趣,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游戏教学之后,教师不能光顾着课堂的活跃和热闹,还要及时进行点拨和总结,将游戏中的知识总结、提炼出来,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当中,知识呈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和空间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就要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将数学知识进行直观性的呈现,通过数量关系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更加易于接受的数学知识。举例来说,在开展关于“年月日”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编口诀,或者是竞答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优化教学评价,注重课堂引导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质课堂;精心备课

初中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便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课堂质量的高低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然而要提升课堂质量,就必须摒弃一些降低课堂质量的因素,对教师和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和错误认知加以纠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进课堂,从而课堂变得更为高效。笔者下面将通过一次勾股定理教学的课堂实例来浅谈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

一、教师课前精心备课,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优质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都有充足的准备过程。一些教师感觉初中数学内容太过简单,因此,便认为备课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学生也大多缺乏课前预习的意识,认为自身理解能力有限,自学能力不强,从预习中难以产生很大的学习成果,因此,也忽略了对课堂内容的预习。然而这样的课堂通常都无法实现高效,其原因在于对于教师而言,没有精心的课前备案极易导致教师对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并且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和严谨的逻辑,因此可能在课堂上出现讲错或者教学模糊的状况。而学生若是没有充足的课前准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学生不清楚教材何处自己难以理解,需要屏息静听,哪些自己可以轻松掌握,可以略听,从而增大自身的课堂工作量,降低学习成效。因此,在勾股定理实验课堂教学之前,笔者便对课堂内容有详细的备课过程,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配安排,并对课堂中勾股定理的证明和探索也有详细的备案,让课堂充实而又圆满。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让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直角图案印证教材中的公式。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都有足够的准备,课堂质量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在课堂中设置趣味情景,增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学生是否参与课堂,是对一节课堂质量高低与否的最为直观的评断。在许多学生眼中,初中数学课堂就代表着乏味和无趣。数学课堂中往往充斥着各种困难的计算和证明,部分学生面对大量的运算过程和复杂的推导过程时,都缺乏参与其中的欲望,从而致使课堂难以产生其应有的效果。然而,数学的教学内容是无法改变的,教师可以改变的则是教学的形式,通过设计趣味教学形式来提升数学教学内容的趣味程度,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一贯看法,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身于课堂,从而能对课堂内容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如,在勾股定理的课堂练习中,笔者便将校园中一块长方形草地作为题目设计来源,给出草地的长和宽的数据,让学生求出其对角线的长度,并让学生求出对角线与长宽和的长度差距,分析为什么学生都喜欢走对角线横跨践踏草地,就是因为长宽和多出来的这一点路程。该课堂练习实例就发生在学生每天的见闻中,用数学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让学生感到新奇,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从而让课堂的质量得到提升。

优质课堂一直都被每一位教师所追求,如何打造优秀课堂,既离不开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探究,又离不开学生对教师教学的配合以及对课堂的充分参与。如果学生在一节课堂中能有更多的认知和感悟,能在课堂中提升自身学习方面的能力,那么课堂便实现了其应有的价值,达到优质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陈应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5(17).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11

新时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不断努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教师只有对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本人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就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具有启蒙意义,学生如果能够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只有对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进而使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更好的语文基础。本人首先对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重知识点讲解,轻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只有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更加有效。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方面却没有引起重视。学生机械的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却没有具备较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难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教学的激情也得以激发。然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较之于传统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但是依然难以达到现代教学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却对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注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但是却存在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的情况,也影响了对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三)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点,也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不应该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应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不高。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发现,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转移的情况,同时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也较强,如果教师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积极进行思考,势必很难将学生纳入教学^程。

(四)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多样化

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知识点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还能够达到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而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现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依然较为单一,这使得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较为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教师更好的实现知识点的表达,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学习知识点,也影响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应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引起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克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将知识点的讲解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有效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常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本人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助于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当然,小学阶段需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引起重视,并切实的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有助于教师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既可以将一些有趣的因素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也可以将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达到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目的。这会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实际教学中,本人为了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在实际教学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互动不仅能够很好地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骤有效学习知识点。

(四)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7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1.1德育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新课改明确了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推进。德育课程教学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需要教师具有厚实的德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不受重视,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安于现状,不能根据时展的要求及时提升自身能力,更新知识体系,难以适应新时期德育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2德育课堂缺乏有效互动

德育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的和谐统一,这种统一性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中职德育课教学由于长期得不到重视,教师缺乏教学探究意识,德育课堂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模式为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再加上中职学生学习能力与基础相对偏弱,课堂师生互动难度进一步提升,德育课堂缺乏实效性。

1.3德育课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大多教师以教材为中心,而且对教材资源的利用过于简单,不能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发挥教材的作用。除了教材外还有很多德育教学资源,然而德育教师缺乏德育教学资源开发意识,不能有效整合一切德育教学资源,导致德育教学内容单调陈旧,德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1.4德育课教学偏离生活实际

教学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职校德育课普遍存在偏离实际现象,不能紧密联系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忽略学生内在道德与情感需求。德育课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本,不能将解决学生实际思想需要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学出发点,德育课教学与学生成长实际脱节,德育课所学知识难以解决学生生活与思想上的困惑,这样的德育课自然枯燥无味。

2提升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对策

2.1提升德育课程地位,提高教师专业化素养

首先,我们要切实提升中职德育课程地位。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针对目前中职问题学生频现的现状,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切实提升德育课程地位,提升德育教师地位,加强德育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

其次,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德育教师是中职德育课的组织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我们要加强对德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切实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与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效开发与利用德育课程资源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及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积极发挥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2.2摆正师生课堂地位,提升师生课堂互动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师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摆正师生课堂地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课堂学习主体,才能有效提升课堂师生互动,提升德育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促进德育课堂师生互动呢?

首先,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认识到在德育课堂学习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亲切、平和的教态消除学生的畏惧感,缩短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让学生以轻松、自由的心态投入德育学习,“有着和谐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是要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①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中职学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自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加强教学反思,多反思自己的教学态度与教学行为,及时调整自身不良教学行为与方式,善于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第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教学氛围。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发表见解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不同观点,如果不是原则性问题,教师要具有开放的态度,不要轻易批判与否定学生的见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2.3整合德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要善于开发与整合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德育课程教学只有不断加强资源开发与整合,才能使中职德育教学常教常新。教材是最直接的德育课程教学资源,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凝聚着编者的智慧,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不能过于简单,不能照本宣科,要善于挖掘,善于开发,富有智慧地运用教材。首先,教师要精通德育教材,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与自身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处理,最大化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其次,要不断丰富德育教学内容。德育教师要紧密关注社会发展,及时根据政治动向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渗透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使德育课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增强德育课程时代感,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2.4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德育教学

首先,要使德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德育目标就在生活中,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其次,德育内容设置要从学生生活出发,考虑学生实际需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第三,适时开展社会德育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让学生带着课堂上和书本上的知识,或是感到困惑的问题,到社会实践中寻找答案。”②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德育调查,参观社区德育建设,参与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将德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增强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增强德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总之,中职德育课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它需要我们客观正视德育课教学现状,在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寻找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效率的策略,有效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注释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8

【关键词】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途径与策略

两个基本约定

1、新入职教师是指从事教学工作不满5年的教师。

2、教学组织能力我们的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在课堂教学上。

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能力,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教学组织能力当数所有教学能力之首。新入职教师能否在三尺讲台,站稳脚跟和出色完成教学工作,教学组织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学校层面看,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培养和提升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影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影响学校的教师整体队伍建设和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抓好新入职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本人和学校总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多年来,青年教师培养,一直是我校非常重视并且列入学校重大工作之一,在青年教师培养“一二三五”计划执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我校新入职青年教师较多,这些教师综合素质较好,精力充沛,教学热情高,责任心强,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易与学生沟通,容易接受新观念、新教法,因此这些教师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面对新课程,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如何帮助这些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新职位,符合新要求,如何帮助这些老师驾驭课堂,特别是提升他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促其专业成长,这显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本人去年负责申请省级微型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组织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好好的效果。

为了了解新入职教师的教学需要,摸清他们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其提升教学组织能力。我们针对教学组织能力相关的20项问题研制了《提升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策略研究调研问卷》,并在新入职教师中调研,从问卷分析看,根据调查(如表),我们发现新入职教师对课堂的组织能力非常看重。

表1:(%)

而且调查还发现,在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新入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一般和欠缺的比重占到40%,课堂教学最困惑的认为存在与组织能力方面的占41.7%。可见,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研究十分重要。

1教学组织能力

组织管理学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善于用人的能力等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教学组织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选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的组织、引导、调控学生主动、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有赋予新的内容,新颁布的义务段课程标准(数学)指出,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

2教学组织能力结构分析

一般认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和调控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新入职的教师来说,从调研问卷统计看,教学组织能力是四种能力中最重要的,急需研究和提升。现代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那么教学组织能力包含那些能力因素,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之前也有一些研究,如辽宁师范大学高洁从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总结阶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教师教学能力,而且,就教学实施阶段将能力归为:

1.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包括(1)知识传授能力;(2)师生交往能力;(3)创设教学情境的能力;(4)使用教学方法的能力。

2.教学管理能力。包括(1)课堂驾驭能力;(2)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管理学生纪律的能力;(4)教学感染力。

武夷山市柳春华老师在《浅谈老师的组织教学能力》一文中强调抓好四方面:设计能力,即编写教案的能力;施教能力,即实施教案的能力;控制能力,即驾驭课堂形势的能力;应变能力,即随机处置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习和借鉴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教学组织能力应该结合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考虑,这样,教学组织能力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方面:

1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的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和不断推进,课程标准正在深入人心,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正在取代以教科书和教师已有的经验的教学。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学年或学期学科课程目标,并在此统领下,编制单元或课时课程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师通过研究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编写科学的教学设计,达到心有课程目标、熟悉重点与难点、掌握教法学法,为顺利、有效组织教学提供基本保证。而这种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要完整,且具有一致性,目标要叙写规范,教学过程中要求评价任务与目标一致、教法学法与目标一致。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营造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不论是启发式、还是探究式教学方式,要因课程实际、学生实际灵活选择,都要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自觉学习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的智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并且,视其课堂动态发展要不断的“火上浇油”,使课堂一直处在互动、探究、交流、分享成果和生动活泼的氛围之中。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有效学习的能力。

有效的学习来自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产生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参与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方面。学生的参与应该是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教师要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组织和引导,使学生参与和经历听、说、做或演等多种学习活动,积极思考、有效学习,求知求真。

4语言组织和表达和示范的能力。

语言表达作为教师的基本能力,在教学组织和实施中举足轻重,语言表达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趣味性准确、清楚、幽默和感染力的表达,对于组织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规范严谨的板书示范、语言示范对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广大的促进作用。

5观察倾听、引导调控的能力。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关注课堂、观察倾听来自学生的反应是组织者的基本能力,教师要随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冲突化的是侯,要善于抓住和利用当前生成的课程资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及时引导调控,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要适当调节和控制教与学的活动的节奏,促使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保持最佳的“注意”状态。

6评价和测定目标达成的能力。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采用有效的的评价方法,设计科学的评价手段,根据教学目标,测定学生学习成效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及时、合理调控教学进度和节奏,做好课堂教学反馈和反馈后的补救矫正。

3教学组织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

在通过将教学组织能力进行仔细研究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反映教学组织能力的核心因素六个方面用“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的形式加以刻画,用于教学实践“三课两反思”课例研究的过程评价中。每次课例按照教师课堂组织能力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就六个维度的不同观察点记载和得分情况分别与课例承担的教师进行课后面对面交流与沟通,提出改进建议,帮助教师在课例评析中有所收获,在反思和改进中不断进步,最终助推课例承担者教学组织能力提升。所以组织能力提升的主要标志是课堂观察评价量表得分的逐步增加。

4教学组织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

根据研究主题,我们采取以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即选新入职教师若干名,每人3节课题,针对本课题研究的主题,参照北京西城区的课例研究的模式,进行“三课两反思”的螺旋提升方式进行。具体讲:“三课”就是三节为一个课例研究周期,“两反思”是指课后通过评课,执教教师要反思,而且两次反思分别在第一节课后和第二节课后进行,三节课后要看到有所改进和提升。具体程序是:第一课:课前准备、设计观察表、确立观察点、遴选观察员(教学设计)、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程组织和实施)、课后分析评议、建构性反思。第二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改进提升后进行,第三课是在第二课的基础上,在改进提升后进行。

5提升教学组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

通过本课题的理论和组织能力提升的实践探索,在新入职教师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入职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首先,课题组成员之间和执教教师之间通过课后课例点评会,就教学组织能力的六个方面,大家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平等对话、总结提升,使执教教师了解自己的所长与优势,更加自信,同时也认识自己的不足与缺憾,从而引发更多的思考,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三课两反思”课例研究活动,也带动和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也正在助推学校的团队研修的氛围的形成。应该说,此项研究对于我校的青年教师培养的成效机制的建立,对于探求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提升组织能力的途径与策略,也是一种积极和有效的尝试。

所以笔者也建议一:如有可能,可将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方法应当纳入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计划和青年教师培养“一二三五”计划之中,将这种课例研应用于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完善学校的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制度。建议二: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可由年轻教师的导师团队在新入职教师中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以帮助这些教师尽快进入新岗位,进入新角色。

【参考文献】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9

一、情感激发,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良好学习情感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思想保证”。高中生课堂参与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内在积极情感未能得到有效激发。同时,高中生在积极学习情感的驱使和促动下,能够保持主动、能动的参与情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丰富、多样的情感激发资源,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教材中生动真实的教学案例,教学中所运用的先进教学器材等,都是培养和激发高中生课堂参与情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俯视”学生,训斥学生,与学生保持紧张关系。其次,要善于营造生动浓烈的教学氛围,利用数学学科生活性、趣味性、应用性、历史性等丰富教学资源,营造引发学生情感的教学氛围,促发学生主动参与情感。如在新知导入教学中,教师为做好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感“铺垫”,经常利用该节课教学内容生活性特点,设置现实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认识学习掌握数学知识重要性,从而产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情感。

二、引导探究,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正确高效的数学学习技能,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又一重要保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由于未能掌握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策略,而对问题案例经常“无从下手”“手足无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活动,亲身实践,掌握“第一手”学习资料,才能更加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因此,教者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动手探析,提供给学生探究、分析的时机,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过程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形成良好学习技能,从而在数学技能保证下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问题:在平面坐标系xoy中,若曲线y=ax2+b/x(a、b为常数)过点p(2,-5),且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试求出a+b的值。

学生探析问题条件,教师指导补充,学生得出解题思路:“要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知识点,由曲线y=ax2+b/x(a、b为常数)过点p(2,-5),且该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与直线7x+2y+3=0平行,进而得出a+b的值为-3”。

学生解答问题,过程略。

师生共同归纳、概括解题策略: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试题,解答的关键是根据已知得到规律,再按照规律进行计算。

三、合作学习,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其过程是个体独立活动和集体互助活动的综合体。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能够对学生个体学习过程“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追求”有限教学时间效率“最大化”,忽视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应在教学关键点、认知疑惑处或解题卡壳处,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共同讨论。借鉴参考,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推进活动进程。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进程中,不能“甩手”不管,“放任自流”,而应该“实时点拨”“科学指点”,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按照既定方向前进发展。

四、积极评价,提升高中生课堂参与度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篇10

一、理论丰富,内容全面

该书研究理论基础丰富,叙述内容完整,通过从大学的由来及发展、大学的改革方向等角度提出了大学教育的变革之路,从新时代授课对象的特征、授课大环境的变化、授课工具的变化等视角分析了新时代大学课堂教学的特征,为读者了解大学教学环境变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另外,该书从大学课堂智能手机的应用、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的原因、课堂手机治理的困境等视角分析了大学课堂手机现象研究,实现了大学教育体系变革的完整论述。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途径,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品格塑造和价值生成的重要载体。良好的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和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更关系到学风、校风建设。在传统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智慧技术的辅助与支持,偏重学生成长的评估与考核,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缺乏充分了解,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此外,在大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评价课程质量的指标及维度相对单一,未能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变化进行综合管理,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完整度。

二、视角独特,解读深刻

该书研究视角独特,通过从大学课堂的沉默现象、大学课堂学生沉默的原因、大学课堂沉默现象的治理困境等角度进行论述,实现了大学课堂沉默现象研究的完整解读。另外,该书解读深刻,通过从大学课堂后排现象概述、大学课堂后排现象的原因分析和大学课堂后排现象的治理困境等多元视角,详细分析了大学课堂的后排现象,为当前做好大学课堂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持。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应用,为当前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智慧指引。大数据既是智慧技术,也是引发思维方式变革的原始动力。在当前开展大学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目标规划、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实时、智慧化管理,形成了精细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在大数据时代,开展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管理时,通过引入实时互动、在线交流等反馈环节,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课堂教学形态,改善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实现了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智慧升级。

三、关注应用,符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