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案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56:21

中学教育案例篇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学者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家郑金洲认为:“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综合以上解释,我们可以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恰当的案例引入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代意义

(一)是打破传统教学弊端,促进教学效果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德育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课堂学以致用的功能、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法与教授式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就体现在教学载体上,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把生动、鲜活、典型的正反案例展示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意义的真实、典型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相当于引导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实现了校园小课堂与生活大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是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注重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1.精心选择案例,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因此,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案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二是案例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三是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案例要与学生专业相联系。

2.深入研读案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自己要深入研读案例,力求尽可能多的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首先要熟知案例发生的背景、观点,熟练掌握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其次,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达到理论知识点的升华

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对知识的领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的观点相互补充,再由教师修正,共同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联系中职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实际,给学生布置“行为作业”,让学生们依据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注重德育课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以鼓励表扬为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内容上讲,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现,这主要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衡量。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品质,这主要包括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否有创新,能否将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等。三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力的发展,这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2.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建立学生自信心

中学教育案例篇2

摘要随着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不断改革。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体育研究者和工作者普遍探讨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发学生全体参与、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念、营造和谐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课堂时空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策略

关健词自主合作创新探究

一、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每位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小组为单位,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分层次教学,关注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进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科学的投掷技术动作,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2)85%以上的同学掌握投掷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和肌肉力量。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积极参与的运动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案例叙述

(一)教学常规

1.体委集合整队、检查和汇报人数。(老师协助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参与热身,以游戏"叫数抱团"的形式进行热身运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热身效果。(让学生跑在一个大圆上,让同学们在跑动的同时集中注意听老师报出数字,根据数字积极抱团,寻找落单和与数字不符合的小团体进行十个蹲跳。然后再继续进行跑步,等待下一次老师报数。)

2.徒手操(6节):老师带领全班集体做徒手操。主要是用来活动学生的身体各关节和肢体韧带。

(三)基本部分:

1.导入新课:以提问的形式“请问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和投掷有关?”让同学们讨论回答生活中的各种相关投掷动作。“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各种投掷”。(考虑到学生在投掷中的安全,投掷的器材选用软式垒球。)

2.为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老师先来以原地向后双手抛方式抛出垒球,以老师的能力,老师抛出的远度肯定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掌声。随后把全班分成四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投远为目的创新投远体验练习,各小组积极讨论,想出了各种投掷的方式,并且积极的进行尝试。(老师到各组巡视和指导,同时强调完全。)

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本阻的创新展示,让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本小组创新的各种投掷动作。并且带领全班给以积极评价。

3.以小组为单位,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他们合作学习和创新的高潮中,我们开始以投准为目的的创新体验练习(各组到本组指定投掷区进行投准练习,同时强调安全,每租的安全员要发挥作用)。然后各组同学利用本组创新的动作进行投准练习(能听到各组同学们的鼓励和掌声),老师到各组进行指导和点评。

老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本阻的创新展示,让每组在全班面前展示本小组创新的各种投掷动作。并且带领全班给以积极评价。

4.为了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组织练习:本次比赛主要是结合投远和投准的特点发展学生控制力量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协作共同努力最后取得胜利。比赛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同的四小组,四组同时进行投准比赛,以每人轮流投准三次,每组以投准到目标的总次数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中学生的热时非常高,相互位本组加油和鼓励。)在一次比赛结束后让各小组积极讨论和总结本组的吧足和寻找原因,然后再进行第二次比赛。

5.素质游戏:还是比赛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迎面接力跑,把全班分成人数相等的四小组,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看哪组最后一名同学最先到达终点为胜。在迎面接力时要强调安全,交错接力防止迎面接力是冲撞在一起。根据情况可以组织两到三次比赛。(在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的同时也要发胀学生的下肢力量)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操。(老师带领学生集体进行身心放松)

2.小结(老师对本次课进行点评和对以后的课上提出要求,学生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投掷创新体验,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案例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验设计投掷方式,并以投准集体比赛方式,让学生在激烈和欢快的游戏中,体验集体合作获取成功的喜悦心情,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在投掷教学中不强调竞技性色彩,让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

学生通过运动参与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在本课中不强调投掷技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新体验与练习,在提高投掷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老师要关注到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进来。同时采取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在本组活动中寻找到自我存在感和增强自信。

中学教育案例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学教育;嬗变

法学教育领域系统性的案例教学法为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佛・哥伦布・兰戴尔所创。它以真实的判例为教材,教师采用苏格拉底问答法,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矛盾中发现判例中蕴含的法律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普通法知识和法律历史,学习掌握了法律精神,了解了案件的裁决过程,还能够使他们通过对法院判例的探索,进而学会法律推理的方法,发现新的法律原则。随后,案例教学法以惊人的速度作为法律教育的重要成分而根深蒂固。到了19世纪末,案例教学法被明确地认定为法律教育的创新。在旧中国,东吴大学法学院等法律院校在部分课程中就用案例教学法。但是在解放后,法学院中案例教学法就消失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不少法律院系开始研究英美的案例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法大学聘请美国著名法学教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之后,清华大学等法律院系,也开始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及至目前,国内不少法律院校都编写了案例教学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并日益重视案例教学。

由于我国的法学教育背景、教育传统等与英美法系国家也有着较大差异,作为舶来品的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教育实践中业已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关于案例教学法之功能

判例法国家,法律人才所需要的主要技术就是“找法”,就是对已有判例的研读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案例教学法主旨在于对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本身就是通达法律原则、建构法律知识体系的过程。正如朗代尔的学生阿姆斯所认为,(传统)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法律推理的方法,即“像律师那样思考”。尽管对于我国法律人才所需要的主要法律技术是什么,人们莫衷一是。但作为制订法国家,我国法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法律知识和运用现行法律规范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主旨在于为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案件提供解决方法,以及通过观察这些方法在具体案件中的效果来检验和修正所持观点。而学生所需掌握的系统的法律知识并不能从案例中直接获得,师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读也并不能形成独立于制定法之外的法律规则。这就是说,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我们今天看来,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我国是制订法国家,历来不承认案(判)例可以作为法的渊源,作为法学教育根基与土壤的法律体系与英美法系国家之间有着质的区别。这决定了完全移植英美国家的案例教学法是几无可能的。在我国法学教育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这一称谓,并将其与单纯的举例教学相区分,正视其功能的转变是必要的前提。如果一味强调案传统例教学法的功能和意义,只会感叹我国法学教育中有案例而没有案例教学法,但这种纯粹的概念之争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应当看到,兰代尔创立的案例教学法不仅仅在于它用崭新的方法彻底地更换掉了演讲式和教科书式教学法,还在于他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理论,即法学是科学知识,最好的法学教育就是大学制的教育。对此,我国的法学教育无疑是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二、关于案例教学法之地位

兰戴尔倡导的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学习基础材料方面的根本变革,便是废除了根植于演讲式和教科书式教学法对法律规则的死记硬背,以案例研习取代课堂讲授。并且,这一教学方法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专题或某一章节,还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虽然案例教学法在美国也有了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如在案例编写内容上的增加制定法和其他有关资料,将理论与判例合并编成一种教材,使学生兼顾理论与实际等。今天的美国也有许多制定法,并成为重要的法律渊源,在一些领域对成文法的介绍取代了过去的判例分析。但案例教学法在美国法学教育中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对其重视程度远高于讲授法。我国的法学教育以解释法律规范、法学理论及其运用等问题为主,讲求体系的完整性、规定的逻辑性和概念的明确性。在本专科教学中,目前运用最为普遍的依然是讲授法,几乎尚没有哪一法学院校,乃至哪一法学课程的教学是完全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的。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更多的是配合讲授过程或针对讲授内容而实施,少有与讲授相对脱离的。例如,专门组织的案例研习课,通常是在讲授某一章节之后作为该单元的知识演练,而非作为该单元知识的学习过程。

“法学教育应当侧重理论还是实践?教学方法以讲授式为主还是以讨论式为主?恐怕再没有什么问题如同这一经久不衰的争论这样能引起法学教育界的如此关注了。”

讲授法符合以成文法典解析、处理案件的过程需要,是我国法学教育中传统的也是运用最为成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则适用了法学的实践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规范与事实的结合、知识与意识的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有效方法。积极探索并实践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的相互融合,是培养既有创新精神又适合我国司法结构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案例教学法适用于何种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大班教学?诸如此类问题,我国法学教育界尚未形成较统一的认识,有待于在充分考察英美法系案例教学法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实证性的分析和论证,以期拓展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范围,并使之从一种教学方法逐渐上升为一种教学模式。

三、关于案例教学法之实施

如上所述,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是与讲授法紧密结合的,如通过案例提出问题、结合案例进行讲授等。同时,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相比较,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点不同:(1)案例的外延扩大化。兰戴尔创立的案例教学法,所采用的案例一般为实践中经过司法处理的真实判例,可称为“判例教学法”。我国法学教育中作为案例教学法基本素材的“案例”,既包括由人民法院作出处理的判例,也包括其他国家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处理的非诉处理案件;既包括真实的社会事件,也包括虚拟事例。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1月印发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之后逐批次了指导性案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要求,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与之相适应,判例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2)案例的内容简洁化。一方面,我国法律文书的风格总体上是简明扼要的,重法律条文适用和实体处理结果,轻逻辑推理和案件事实认定过程。这决定了运用于课堂教学的案件其具体处理过程亦难得以充分展现。另一方面,即使一个小的案件,若将其过程完全展开,都可反映诸多法律现象,涉及诸多法律规范。但作为与课堂讲授相辅助的案例教学法,案例的运用必然会受到教学目标、内容及时间的制约,教师通常要对案例情节加以选取,特别是文字性材料。(3)案例的分析规范化。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可以衍生新的法律规则,说服和辩护能够在法庭审判中产生直接的作用力。因此,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较少受到限制,特别是对案件处理结果的应然与实然之分。我国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同样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事实上,即使在课堂讲授中,教师为了维护所谓的权威而遏制学生言论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但基于案件的处理必须以实定法为依据,教师对案例分析、讨论的组织和引导又不得不注重现行法律规范的适用范围。

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是当前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遇到或反映出的一个较普遍问题。从根本上讲,这涉及我国教育机制的完善,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仅就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而言,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为学生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例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传统案例教学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我国法学教育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案例分析报告可以以学生课前准备、课后归纳总结或者平时测验等多种形式出现,适用上具有广泛性。更为主要的是,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能够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学生参与意愿不强、参与机会失衡等问题;能够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减轻教师课堂讲授的负担,为课堂讨论提供更大的空间;能够实现学习过程与效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促进课程考核体系的完善。

随着mooC、SpoC等具有革新意义的教学模式的兴起,我国法学教育中的案例继续法或将产生新的嬗变,但其本土特色当不会消失。

参考文献:

[1]雷安军.案例教学法源流及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2007(01).

[2]刘金祥.案例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及优劣辨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4(04).

[3]段志平.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4]许庆坤.美国法学教育透视[J].山东大学法律评论,2007(04).

中学教育案例篇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法学院纷纷在本科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对于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法学本科教育与法律职业相脱节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对合格法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案例教学法对于我国来说毕竟是一个历史相当短暂的舶来品,在我国的实践也不过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材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高等院校和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案例教材,这些案例教材虽然为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案例教材目标定位不明确,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仍很严重:其一,目标定位不明确、体系结构不统一。现有案例教材基本上是编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和实践经验编写的,由于编者们仁智各见,导致不同版本的案例教材在目标定位、体系结构上差别很大。其二,案例选择缺乏统一标准,有的案例过于陈旧,有的案例是专门为了讲解某个法律知识而虚构的案例,还有的将一些复杂疑难案件的法院裁判文书当作典型案例直接搬进教材。其三,案例与相关法律知识的衔接不甚合理。有些法律知识是不宜采用案例教学的,但却出现了案例,而有些法律知识是需要采用案例教学的,但却找不到案例。其四,在编撰具体案例时,重法理分析,轻问题梳理。

(二)案例教学法适用范围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的精髓或许在于问答式启发教学,而不在于一定使用大量判例。对于合同法、侵权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基础课程,判例必不可少;而法理学、比较法、欧盟法和世界法等课程则难以主要采用判例。对于后一类课程,教授们主要使用相关立法和学术文献,教授在提问之前用大量时间介绍相关背景和学术观点,讲解占据大部分时间。[5]然而在我国,有些高校和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还存有模糊认识,没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典型的是将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适应所有课程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而传统讲授教学法是应该淘汰的陈旧落后的方法。在这种认识支配下,不考虑课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盲目扩大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一是盲目扩大案例教学法适用的专业课程范围,可以说目前在我国的法学本科教学中,包括应用法学、理论法学,几乎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都在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二是盲目扩大案例教学法适用的教学内容范围,如对“某某法历史发展”的介绍,还有那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法律知识,实际上通过教师讲授或者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就能理解和把握,却也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三)案例教学法具体操作方面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三个步骤,分别是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评价总结,这三个步骤环环相扣,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实践中,有些教师或学生准备不充分,加之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课堂惰性,不愿思考也提不出问题,导致案例讨论环节流于形式,即使教师有提问,也是点名式提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有的教师将案例材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所谓“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还有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领悟案例教学法的精神实质,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简单地将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教学法”,通常是教师讲完某一法律原理、法律知识后,再用一个事例予以说明。

二、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完善路径

(一)明确案例教材的目标定位,注重案例的筛选,提高案例教材质量

如前所述,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案例教材的编写应该紧紧围绕该目的进行。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案例教材应该有别于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具体来说,案例教材应该以法律规范即现行法律规定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框架体系。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素材,案例的选择是否恰当不仅决定着案例教材的质量,也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案例的筛选工作。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真实性、典型性、时代性、教学性的原则。真实性要求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经过法院审判的案例。典型性要求案例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能够反映法律实践中带有普遍性问题。时代性要求案例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反映了当前社会的状况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学性要求案例应该符合教学内容和目的,能够适于课堂使用。在具体案例的编撰上,重点应该放在“法律问题”部分,在设计法律问题时,应该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变。此外,还应该重视和加强法学案例库的建设,使其充分发挥作为案例教材的补充作用。目前,很多高校依托其自身优势,已经建立了法学案例库。笔者认为,在今后的案例库建设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充分发挥案例库对信息反应迅速的优势,及时将最新的案例收集到案例库中;二是充分发挥案例库信息储存量大的特点,将案例教材中不能容纳的案例收集到案例库中;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案例库资源共享。

(二)正确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地位,明确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

在法律教育中,教学方法实际上有很多种,只不过由于各国法律传统以及法律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其在法律教育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我国在法律传统上基本沿袭了大陆法系国家的成文法形式。而在大陆法系,受制定法背景和重学术研究传统的影响,法律教学重视理论讲授法,法律教学多以法律条文的研究为基础,采用原理教本制(text-BookSystem),教学目的主要在于交给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法律原理,为今后从事法律实践工作打下知识和理论的基础。[6](p82)因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教育包括法学本科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讲授法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为了弥补传统讲授法的不足,我们在法学本科教育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但传统讲授法仍是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中的主要方法。一方面,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客观上要求必须用讲授法系统地阐释法律原理、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另一方面,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现在和未来的目标是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培养目标,这也决定了在教学方法上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事实上,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就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关系而言,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课堂讲授法的全盘否定,也不意味在所有的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中都要推广案例教学法。“对大学清一色的使用讲课方法的做法表示诋毁,这是有道理的。但是,全面诋毁大学使用讲课方法肯定不合理。”[7](p119)因此,我们应依据专业课程特点及教学内容,明确规定案例教学法的适用范围。从目前我国法学本科开设的课程来看,像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婚姻家庭法等宜使用案例教学法。在这些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并不是每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都要用案例教学法,有些内容如果比较简单或者属于“历史发展”等知识的介绍,还是应采用讲授法。其二,案例教学法的采用应该建立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即教师在系统讲授完某一方面的法律规范后,再组织和安排案例教学。其他课程,像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中国宪法、三大诉讼法等,不宜采用案例教学法,而应该采用讲授法等其他教学方法。

(三)真正理解和把握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

中学教育案例篇5

1.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教学中实施的基本步骤

1.1合理选择教育案例。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案例是基础条件。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课堂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为核心,来选择具有针对的教育案例,从而将案例教学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客观来讲,教育过程中能与教育学课堂课内容相结合的案例数量不着少数,但是由于时间原因,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对周围的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挑选,力争选择其中最有教育意义以及最具说服力的案例,同时还应注意教育案例必须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近。只有这种类型的教育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快速将他们引入到相应的教育情景之中。

1.2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为确保案例教学法顺利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并提升其教育效果,中专教师应做到提前一周时间将选择好的教育案例发放给学生,以此让班级的学生对下周将要学习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可将班级学习合理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对教育案例进行讨论,并形成对该案例的初步观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对教育案例有足够的了解,并围绕案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而进一步保障案例教学在教育学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实施。

1.3建立合作小组,对案例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合作小组的形式,对课堂上的案例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是实现案例教学价值的重要步骤,也是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核心所在。因此,为有效实施这一环节,教师在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营造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快速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同时教师应要求班级中每个学习小组都指派出相应的学习代表来阐述该组成员的观点,并及时将每个小组对教育案例的观点和看法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为随后的自由讨论环节做准备。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掌控好教学课堂上的进程和节奏,既要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目的,同时还要有效启发学生对教育案例的深入思考,从而将学生对案例的讨论引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1.4利用当前信息技术优势,建立案例教学网络平台。针对教学课堂上时间有限的问题,教师要想将充分发挥教育案例的作用,除了在课堂教学上运用案例教学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课下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相关知识的巩固。同时学校可组织相关人员建立案例教学网络平台,为教师更加便捷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法提供有利条件。

2.案例教学法在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合理选择教育案例。如何快速有效地选择合理的教育案例本文建议相关教师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一,通过实时关注国内外的热点教育问题,并通过将其与中专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其编成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二,可通过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并结合本土教育特点,寻找相关案例;三,积极邀请其他学校的教师,针对教学经验进行交流互动,并从中寻找真实有效的案例。

2.2案例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案例教学是否能够顺利在中专教育学过程中进行,与教师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有着极大联系。而为有效确保案例教学在中专教育学过程中顺利进行,教师应在课前认真备课,为学生在教育案例的讨论环节中提出的各方面问题做好充足的应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而在确定所选的教育案例后,教师要提前一周将案例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提前对教育案例有充分的了解,并有足够的时间针对案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2.3建立合作小组。科学建立合作小组,是实现案例教育的核心步骤。中专教育学中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就将班级学生合理的分成若干小组,以便为课堂教育案例的讨论提供方便。而为了学生之间更有效的进行合作与竞争,以达到学生之间共同进步,从而实现中专教育学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最科学合理分组形式应该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具体如下,在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应在充分考虑组员的性别、性格以及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的差距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进行。

2.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案例表现形式。从教育案例的实践经验来讲,教育案例的表现形式越丰富真实,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高,并且学生对课堂案例的兴趣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述案例的形式要灵活变通,并尽可能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将教育案例更加生动形象的呈现给学生。

中学教育案例篇6

关键词:论辩式案例教学法;法学教育;当代论证理论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07-02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由哈佛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兰代尔(C.Langdell)开创的教学方法,它替代了传统的“学徒式教学法”,成为美国法学教学的主流方法。从内涵上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法学教学课堂上对法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帮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法律职业素质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国内外高校的法学课堂上被广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我国高校的法学课堂实践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部门法和理论法学教学必备的教学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法律案例,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件中的证据和论证,作出自己的判断。然而,传统案例教学法已经不适应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这是因为:传统方法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即引导学生朝着既定计划进行,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传统方法的运用方式一般为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方式,缺乏翻转式的辩论;部分案例分析只给出单方面的答案,不容许不同的答案或对立的答案存在;大部分案例都会给出判决案例的思路和法理依据,但是案例教学法训练的重点不在是否能给出标准答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法的本质被忽略,它不仅仅是一种通过案例吸引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方法,更本质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在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法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因而适用于法学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应当训练学生像律师和法官一样思考,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提高他们处理实际案例的能力。这意味着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已经跟不上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因而需要革新传统方法。这种革新既包括理论的革新,也包括方法的革新。在理论层面,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案例教学法理论,这种教学法应当避免当前传统案例教学法的缺陷,还应当建立在成熟的理论支撑之上。在方法层面,需要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符合法学教学规律的方法,它应当包含一系列可操作的程序。

二、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理论

论辩式案例教学法旨在培养和强化法学专业大学生的以下能力:识别问题的能力、分清问题中主次矛盾的能力、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准确理解和精确使用语言的能力、评价证据和论证的能力、识别命题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得出和检验可靠结论的能力。相对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这种新方法有三个优点:(1)论辩式案例教学法强调论辩式对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设置标准答案,让学生在论辩中总结答案。(2)批判性创新思维要求的多种能力可以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得到训练、提高和强化。(3)论辩式案例教学法使得分析案例的情境更加贴近现实的庭审场景,这种新方法有助于法学专业大学生提前适应对抗性的真实审判情境。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程序和方法需要依赖于成熟的理论,这种理论至少应当包含合理的、可操作的程序化方法。当代证理论是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论辩活动的理论,这种理论发展至今已经衍生出诸多关于论辩程序的理论,其中,荷兰逻辑学家爱默伦和克罗顿道斯特创立的语用论辩理论是当代论证理论的主流进路。[1]在语用论辩理论中,论证的语用论辩维度结合了论辩性理性的论辩层面以及论辩会话中行为的语用层面,其中,论辩概念主要表现在批判性讨论的语用论辩模型中,模型中的论辩性会话的目的在于解决分歧,而语用概念主要体现在作为言语行为的分歧解决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行为定义中。语用论辩术是建立在语用论辩模型的基础之上的,它包含了意见分歧解决过程的四个阶段:(1)在冲突阶段,论辩参与者确定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在非混合型意见分歧中,仅意味着一方的立场并非立即为另一方所接受,而是被质疑或批评。在混合型意见分歧中,另一方则是提出相反的立场。(2)在开始阶段,论辩参与者都试图解决意见分歧,论辩双方需要分配提出方与反对方的角色(在混合型意见分歧中,分别有多个提出方和反对方),同时需要就讨论规则以及出发点达成一致。(3)在论辩阶段,提出方通过提出支持论证来应对反对方的异议或转移反方的疑问,从而为他的立场作辩护。有时,该立场会遭到反对方连续的异议。(4)在结论阶段,论辩参与方需要评估意见分歧被解决的程度以及哪一方是占优的。如果提出方收回立场或反对方放弃质疑,那么意见分歧就以反对方占优或提出方占优的方式得以解决。[2]论辩式案例教学法借鉴当代论证理论的程序性方法,这包括如何识别一个会话文本中的论证的前提及结论;如何找出论证中需要被呈现的隐含前提或结论;如何通过适用的一般标准判定一个论证的强弱;等等。

三、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实践中,教师作为法官起着协调的作用,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作为方(民事诉讼中的原告,刑事诉讼中的控方),另一组作为应诉方(民事诉讼中的被告,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整个过程可以模拟为一个简易法庭,实施步骤按先后顺序包括:第一阶段,方和应诉方分析案件中的争议点,提出他们各自的主张,也就是确定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第二阶段,方和应诉方就讨论案件争议点的规则和出发点达成一致。第三阶段,方通过提出支持论证来应对应诉方的异议或转移反方的疑问,从而为方的立场作辩护。在讨论民事案例时,由应诉方提起反对主张并且给出论证支持;在讨论刑事案例时,由应诉方提出质疑并给出论证支持。第四阶段,方与应诉方展开自由辩论,双方都可以攻击对方的论证和证据,辩护己方的论证和证据。最后阶段,由教师作为法官来评估意见分歧被解决的程度,对两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判定双方的论证优劣并给出理由。

在\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时,学生还要面临如何分析和比较论证的问题,而教师也需要评估论证的好坏,因而还需要创新分析和比较论证的方法以及评价论证的方法。(1)分析和比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①分析证据,分析案例中的证据,尤其是冲突证据,了解证据的可采性。②重构论证,分析案例中的证据能够逻辑地支持哪些结论,厘清冲突结论都与哪些证据群相关。③分析论证结构,分析证据支持结论的结构,证据是否能够单独支持结论,还是与其他证据组合或聚合支持结论。(2)评估的方法包括评估论证与分析冲突证据之间的影响,评估反证能否完全否定或部分削弱原证据,或是对原证据无效;判定结果,冲突证据所支持的结论哪一方是被接受的,即哪一方符合经验事实、客观规律和法律规则等;知识点讲评,被接受的结论和论证被哪些法律法规所支持,不被接受的结论和论证被哪些法律法规所禁止。

四、结语

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提高了法科大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而这恰是创新论辩案例教学法的旨归所在。论辩式案例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讨论案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批判性地和创新性地思考,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法学知识和能动思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eemeren,F.H.van.,Houtlosser,p.,theDevelopmentofthepragma-dialecticalapproachtoargumentation[J].argumentation,2003,17(4):1.

[2]eemeren,F.H.van.,GrootendorstR.,HenkemansS.,argumentation,analysis,evaluationandpresentation[m].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2002.

innovatingtheUseofCaseteachingmethodinLegaleducation

weiBin1,LeZhi-hong2

(1.SchoolofadministrativeLaw,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Chongqing401120,China;2.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ies,nanfangtranslatorsCollegeofSiSU,Chongqing401120,China)

中学教育案例篇7

关键词:任职教育案例教学军队院校

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使命任务空间范畴的不断拓展,对军事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作为一种成人继续教育的特定形式,成为对受训者进行知识的更新、弥补、拓展,以及技术和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逐步成为军事教育的主要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员创造性地学习,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培养学员快速决策的能力。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可以扩大知识来源,优化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一、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是成人继续教育的一种特定形式,属职业教育、学历后教育,是指军队培训机构对完成学历教育的受训者进行教育,使他们通过学习得到知识的更新、弥补、拓展,以及技术和能力的提高,以增强其自身的素质,为当前或今后适应任职岗位的需要做准备。与生长干部的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一)教学对象具有多元性

任职教育学员经历了系统的学历教育,有过部队岗位任职经历,并构建了具有个性特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生源结构复杂,个体差异较大。首先,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军种和部队,他们的保障任务、保障环境、工作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入学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上呈多样化。其次,参加培训学员在学历层次、文化基础、专业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学历上有大专、本科、研究生,文化上,有文科、工科、理科,专业上,有军事专业、政工专业、后勤专业,文化背景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在成才需求上呈多元化。另外,参加任职学员年龄差距较大,老中青都有,社会阅历不同,这也决定了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呈多元化。

(二)教学内容强调实用性

任职教育是以岗位任职能力为导向的,学员一般在校时间较短,多则一年,少则一两个月,教学实施中应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要求学员学了就会做、顶用,所学的知识很快能在部队工作中发挥作用。因此,教学内容不宜按学科细分,也不宜过分追求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应侧重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注重选择对部队建设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岗位任职带有普遍性的难题、任职发展带有前瞻性的课题进行横向综合、纵向贯通,力求理论与实践不脱节,现实与发展相衔接。

(三)教学方法注重灵活性

任职教育属于学历后教育、成人教育,学员一般年龄较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和传授式教学方法显然不合适。所以,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应该注重灵活性,积极采用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等。案例教学通过建立一种以学员为主体、平等民主、情感交融、启发互动的新型教学关系,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自我监测、多向交流,从而调动学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在学习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二、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运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对这些特定情境(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探讨处理方案,从而提高学员创造性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2]。哈佛商学院将案例教学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自行阅读、研究、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全班讨论。简单地讲,“案例教学实质上可归为一种研究性学习”[3]。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包括案例选编、课前准备和课堂实施三个主要环节。

(一)案例选编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本材料,精心选编一些合适、恰当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当前,有关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各类经典战例汇编、战例集出版不少,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案例集较少。选编案例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针对性原则。案例是为教学服务的,针对性是案例选编的首要原则。选编任职教育的教学案例,必须根据任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特别是现代战争中关于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战法、新训法及新装备运用,以激发学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的兴趣,加深学员对案例的重点、难点问题的认识。

2.问题性原则。问题性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案例教学以案例中的问题为起点,以问题表征和问题解决为指向。案例中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问题的答案也应该是多元的,不必刻意追求唯一性和标准答案,允许学员提出多种合理方案,以激发学员的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员在各种情况下分析问题和作出决策的能力。

3.军事性原则。案例教学把理论学习与训练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任职教育教学案例离不开军事实践,经典战例是其重要基础,但案例不等于简单的战例,它包含对典型战例的借鉴、模仿、移植、创新,以及从军事问题和军事现象入手,提出解释的理论来指导学员分析环境、局势变化规律,训练处理军事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学员现代化的战略视角。

(二)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灵活性、多变性,要求教员具备很强的案例组织能力。在案例讨论前,教员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1.明确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同样是传授知识的过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学员获得新的概念、树立新的观念、学会新的方法。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加注重学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决策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等。教员必须深刻领悟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2.选择教学案例。好的案例不一定是合适的案例,只有适用的案例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选择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考虑是否适合教员自身,即教员能否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完全掌握,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能否具有相应的解决和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案例是否适合学员,是否超越学员的知识及能力范围。对于初级任职培训,可以选择侧重传授知识、理解概念的基础性或中等难度的案例,对于中高级任职培训,可以选择侧重找问题、分析问题、如何决策等大型复杂的综合案例。

3.设计教学环节。实施案例教学的课程,一般应有3-5名教员组织课程小组,共同开展课程设计,编写教学准备手册。教学准备手册主要反映教员如何开展课堂讨论,内容包括教学目的、关键问题确认、开篇提问、案例总结等主要环节。编写教学准备手册,可以使教员熟悉案例的背景、事实、数据,明确案例应传授的知识,掌握课堂讨论中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等。

4.布置教学环境。有效的案例教学要求建立配套的案例讨论室和案例教室。案例教室的布置要符合交流的需要,特别是课桌椅要布置在不同的阶梯上,成环状摆放,便于交流。板书仍然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可以根据分组情况,配备6-8块黑板,教员在课堂讨论中,根据学员不同主题、不同观点的发言,用精练的语言记录在不同的黑板上。另外,多媒体、幻灯片、录像带等也要考虑周全、布置合理,恰当地运用,增强教学效果。

(三)课堂实施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组织好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个体自学。案例教学中,有关知识的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员需要简明扼要地讲授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让学员自己阅读一些教材和参考书。另外,教员要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问题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等进行必要的介绍,并连同案例发给学员,要求他们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包括记住案例中的关键数字,回答案例后面的提问,准备好自己的建议方案等,为下一步小组讨论做准备。

2.多种形式讨论。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采取先小组讨论后课堂集中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员仅仅是“导演”,对学员的观点不作或少作评判,也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当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在某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员要及时加以引导。把讨论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这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性环节。

3.案例总结。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员需要进行课堂总结和点评,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观点。教员在总结中,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有争议的问题,给以澄清,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引导学员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对学员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正确观点予以表扬,对欠缺之处予以补充。总结阶段是学员向教员及同学学习的好机会。从个体自学到小组讨论到课堂讨论再到教员点评,是学员对案例认识的不断深化、教学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

四、结语

案例教学的采用,并不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完全否定。案例教学要求学员首先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开展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以达到教学目的。任职教育属学历后教育,学员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岗位任职能力和社会经验,因此,案例教学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展现,而在学历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案例教学的优势只有在与传统教学相互补充中才能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案例篇8

关键词:案例教学;中职;德育课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6-0146-01

前言

在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案例教学方式并不是特别的重视,课上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教师填鸭式教育,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不是特别的高,案例教学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弥补可这项弊端。

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选择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作为一名中职德育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案例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很直观,同时也很深刻,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因而需要加以重视。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网络或者新闻上的案例,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到手机等设备上网,了解社会百态,教师选择网络上的案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会更为直观,意义也会更加深刻。例如,许多中职院校的学生都喜欢上网打游戏,网络上的社会板块新闻经常会有中学生长期泡在网吧,由于较长时间没有接触到太阳光,出门便失明的案例;也有部分学生上网过度,吃住都在网吧,长达十几天,离开网吧过程中心脏猝死的案例。这些案例很真实、很直观的展现了网络对学生的危害,比单纯的说教要更加有效果,学生从中得到的教育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用人单位的案例对于学生的影响也会很有意义,中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促进学生就业,在学校期间需要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学校定期可以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学校做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弟、学妹应如何把握现阶段的学习机会、日后在工作中应保持怎样的心态,这样的案例对于在校学生更有教育意义也更有说服力,值得教师选取为代表性案例。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中职教育课堂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教师对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的并不是特别的充分,课堂氛围较为死板、不够活跃,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针对一个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寻求案例,在课堂之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讨论,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去,在课堂上积极表现自己,如“寻找历史名人中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成功的案例”、“e例历史中因为贪心而身败名裂的人物”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深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培养德育水平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教师可以在课上让学生进行讨论以此加深对案例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对学习并不是特别的有兴趣,如果课堂氛围过于死板、无聊,势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作为一名德育教师要充分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帮助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改进自身缺点、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自身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

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中案例教学必不可少,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常识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传统的德育教育的课堂上案例教学应用本身就有所忽视,对于理论的讲解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式教育,课堂枯燥乏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因而需要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实践的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品味德育课程的主旨,通过实践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念。例如,在讲解的要遵纪守法的内容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加交通疏导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去指导交通,了解交警工作不易的同时也加深对交通法律法规的掌握,懂得遵守交通法律的重要性,这对于学生单纯的学习理论而言要更加有效,也更加有意义,同时学生也愿意去参与到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去,达到深刻教育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要保护环境,环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但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对保护环境有所忽视,不懂得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随地乱扔垃圾,在中职德育教育课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说教对学生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作用不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环保活动,亲身体会乱扔垃圾对环卫工人的工作造成的影响,同时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环保的决心,这样的实践比单纯的案例要更加直观有效,值得教师在德育课堂中应用以及推广。

四、对学生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案例教学模式的开展更多的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在课堂中的表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作为一名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进一步进行改进。在教师对学生课堂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注意措辞,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多用积极的、正面的词汇评价学生的表现,懂得挖掘学生的优势,顾及学生的自尊心,这对于提高评价的有效性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的讨论成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教师要把握讨论的节奏以及进度,对于在讨论中偏离主题的学生要及时的进行提醒,对讨论积极、主动、主旨明确的同学要给予鼓励,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而在案例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而言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师要懂得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邱小健,程欣,徐虹.论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4):88-91.

[2]梁胜荣.浅谈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7):111+117.

中学教育案例篇9

【论文摘要】广告学案例教学法意义重大。但广告学界对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运用的原则及其规律缺乏准确的把握,在认识和实践上都存在诸多误区,对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方法缺乏认真的分析,这些都限制了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发展完善。本文试图阐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外延,辨析广告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误区,并通过原创性的教学实例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广告是一门具有丰富实践意义的学科,其教学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迄今为止,案例教学法在我国广告教育中的运用仍非常薄弱,学理性地针对广告教育研究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的论文和专著极为罕见。本文通过阐释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和外延,辨析案例教学法的误区,理清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为广告案例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照。

1广告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院长克利斯托夫·朗戴尔(Langdell)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改革的基础上创立的。20世纪初,哈佛大学商学院开始采纳案例教学法,最初是利用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帮助学生能像管理人员那样思考问题,做出决策。之后,案例教学法在西方教育界迅速崭露头角,被广泛运用于法学、医学、商业、企业管理等教学领域,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教育模式。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郑金洲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案例教学法以下定义。“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的”。“案例教学以教学案例为载体,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从事教学的一种教学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师生对案例素材共同进行探讨,并写出有关案例报告,它与案例与本课程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根据教育界对案例教学法含义的共识,结合广告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广告教学中运用的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收集和加工典型营销传播现象作为教学材料,通过完整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再现真实的营销传播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做出判断和决策,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进一步学习理解原理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即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育中的误区

由于我国广告教学长期以理论教授为主,侧重强调教学内容而忽视教学过程缺陷,导致教师对案例教学法存在认识和操作上的很多误区,只有消除这些误区,案例教学法才可能真正在广告教育中施展开来。

2.1误区之一:案例教学等混举例说明主张案例教学就是“举例说明”者,以为教学中有案例就是运用案例教学法。即是教师先讲述相关理论知识,再结合案例进行说明使理论具体化。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并非举例说明那么简单,首先,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是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的,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其次,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们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营销传播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记诵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组织讨论和积极评价。再次,案例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不断交往的过程,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法中占了很大比重,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

2.2误区之二:案例教学等同事例教学主张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复述”为主的事例教学法,即是以大量案例来吸引学生。课堂上只有老师对案例的描绘,很少有老师和同学的激烈辩论,老师在最后还要公布案例的“标准答案”。这样仍然是传统的讲授教学,只不过是对广告概念或原则讲授的少,对案例描述介绍的多,学生仍在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案例的灌输。案例复述往往是对已有结论的论证,它对学习者的启示和警醒作用十分有限;而案例则是需要在讨论和分析中才能找到结论的特定情境中的事件。有的案例甚至很难得出结论或无法得出结论。事例教学比较简单,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随时插入,所用事例也往往是信手拈来,不必精心准备。而案例教学的要求则高得多。这种教学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其完整的教学过程。事例教学手法单一,以授受问答为主,而案例教学能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组合。案例教学重要的不是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营销传播运作中的思考过程。案例教学真正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具体的广告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方法技能。

2.3误区之三:案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主张案例教学就是实践教学者,混淆了二者的含义。案例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在共同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获取广告学科理论与专业知识;更要通过对广告案例分析、追问的过程,养成学生反思实践问题的精神,提高反思实践问题的意识,掌握反思的方法与技能,发展与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不是要学生死记知识条目,而是重视逻辑推理和辨证思考的过程,形成怀疑和批判的学术精神。这种教学方法仅仅是突破传统广告教育中只关注知识讲授的弊端,提高学生营销思维能力。但是案例毕竟是经过加工过的事实叙述,仍然不是完全的社会真实,案例教学法也不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广告实践,学生对于接待广告主的技巧、客户服务、策略选定、提案陈述、广告文书、广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并不能通过案例教学法完全获得。所以,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本质上是大相径庭的。在现行的中国广告学高等教育模式中产生的课业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目的就是在于进一步培养广告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为学生进入职业状态做准备。

3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运用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系统的教学活动,有其完整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课后评价阶段。每个阶段都必须有周密的准备和精心的实施。目前学术界对案例教学法在广告教学中的运用概括性总结和表征化地描述居多,而结合广告教学实际真实再现认真分析其运用过程的则罕见。笔者结合自己在广告教学中的体会,以一个原创性的案例教学的演示分析为基础,探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设计和运用。在品牌定位的课程讲授中,如何让学生理解掌握定位的本质即定位是针对潜在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品牌的特性所做的营销传播活动,笔者选取了可口可乐新可乐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广告定位所依据的三个重要的参照因素: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市场地位。

案例1:求新还是坚守——可口可乐的定位困境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成功的品牌之一,因为可口可乐是这个市场的首创者,也是人们心目中饮料市场的领先者,因而可口可乐一直坚守自己的领导者定位,最具代表性的是它1942年的广告语:“真正的饮料(therealthing)”,表明只有可口可乐是正宗的可乐,其它的都是仿制品。20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在对百事的竞争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可是接下来10年里,百事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定位:新一代的选择。通过系列广告大力宣扬青春、充满活力、富于挑战性的百事精神,“认为自己年轻的人现在就喝百事”,从而导致美国年龄在25岁以下的人几乎都迷上了百事可乐,抢夺了可口可乐在年轻人中的市场份额,成功与可口可乐缩小了差距。70年代,“百事挑战”运动针对可口可乐的口味,强调自己的稍甜配方更胜一筹。80年代,百事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巨星策略进一步挑战可口可乐的霸权。1981,可口可乐老大地位岌岌可危,市场份额不仅输给百事,还输给芬达、雪碧、健怡可乐。同时,可口可乐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配方的新可乐,在与百事和传统可口可乐的口味测试中,新可乐被消费者认为是口感最好的。面对百事的强劲挑战,可口可乐公司是否应该放弃原来的已有99年历史的神秘的“7X”配方,推出一种新配方的新可乐?

(一)课前准备阶段

教学目标:①加深学生对广告定位依据的理解,让学生尝试着将等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品牌的市场地位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分析中去。②初步训练学生的广告定位决策能力。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到案例1是广告定位中真实的经典案例,具有争议性和可分析性的价值,且能较好地体现产品定位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故选定此案例以期望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步,教师的准备。教师对案例中所包含的信息做深入的分析,确定案例讨论中的焦点问题。第二步,学生的准备。每一位学生于课前一周已得到教师打印好的案例材料,并按教师的嘱咐认真阅读、分析案例并写好发言提纲。转贴于

(二)课堂实施阶段

教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约6至7人,并设计出案例分析、讨论的步骤。第一步,设疑激趣,呈现案例。考虑到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将打印好的案例已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对他们来说,案例己无好奇感,故课堂上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并提出6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①可口可乐是否应该推出全新配方的新可乐?②可口可乐遭遇困境的关键原因是产品的口味吗?③可口可乐品牌的定位与核心价值是什么?④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的期待和心理需求是什么?⑤为什么定位大师里斯和屈特说“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做什么,而是针对潜在消费者心智所下的功夫。”⑥广告定位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此时,师生再一次熟悉案例情境。此时仍处于案例的导入阶段。因此第二步的设计和安排非常关键。第二步,启发引导,展开讨论。①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发言,消除他们的紧张感,让他们在小范围的热烈讨论中互相启发整理思路。具体做法是小组每个成员先简单的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批评、补充。接着小组成员对按教师提供的案例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意见,展开讨论,一个问题结束了,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要求各组总结,形成自己的结论,注意在小组范围内不一定要达成一致意见,只要其理由充分,每种意见都要统计。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分别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②全班讨论。各小组选派2名学生结合案情分析情况进行观点陈述,其他学生认真听,评判观点、结论,进行补充,或质疑,或提出反驳意见,学生全面参与。教师将不同观点板书于黑板上,同时对个别质疑进行解答。对案例1,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形成三种意见:a、以全新配方的新可乐取代传统配方的可口可乐,以更好口感作为新的广告诉求,跟百事打口味战。新可乐不会影响可口可乐的领导者定位。B、保持可口可乐的传统配方,因为消费者选择可口可乐是出于品牌认同,而不是仅仅是口味。独一无二的原创性是品牌的核心资产,新可乐使自己身份模糊,动摇品牌的领导者定位。C、同时销售传统配方和新配方的可口可乐。这样可以讨好消费者偏甜和偏淡的两者口味要求,比较保险。教师此时注意引出与论题相关的广告知识。第三步,以案论理,总结延伸。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有一个总结,在总结中教师往往要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广告定位理论知识。案例1涉及针对产品功能还是针对消费者需要进行定位的矛盾冲突以及在这种矛盾冲突时如何决策的问题。事实上,定位不是对产品本身做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期待比产品本身要重要的多。可口可乐19世纪80年代推出时是市场上唯一的饮料产品。它首创了一种新产品种类,品牌的名字就成为产品本身。20世纪大部分时间,广告充分利用它的原创地位,也是它配方保密的原因。而新可乐与品牌定位背道而驰。新可乐的定位出让了它最关键的品牌资产:原创性。可口可乐的品牌角色是看守者,他们不能改变旗舰品牌的口感,不能改变它的形象,惟一能做的就是保卫自己珍贵的品牌遗产。事实上,可口可乐公司1985年的确推出过新可乐。这一决策大大低估了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完全没有估量到许多人对传统可口可乐的那种深切、持久的感情。人们因为买不到传统可乐愤怒,媒体和众多消费者强烈抗议,抵制新可乐。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公众的压力就迫使可口可乐公司完全撤下新可乐,恢复了老可口可乐的生产,从此回归经典可乐的定位,在以后的营销传播中可口可乐再也没有用“新”来形容过。教师要指出学生根据消费者需求、品牌核心价值和市场地位进行定位决策是非常正确的,这也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三)课后评价阶段

在案例1的学习中,学生是从一个营销广告人员的角度参与到案例分析中的,他们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决策人实际面对的那个两难情境,要承担一定的职业责任,要感受来不确定性后果的压力,认识到营销决策可能要冒风险,并且懂得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他们通过这种亲身的体验认识到在广告定位原来是这么一个复杂的过程。真实的案例情境让他们懂得了在做广告决策时,应考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最好的行动?为什么?以及行动后可能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同时,案例也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也能考察学生对本章节理论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广告定位的内容。此外,对案例的共同讨论能有效增强学生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相互合作能力。

4参考文献

中学教育案例篇10

第一,学生进行会计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以前主导课堂的方式被改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的程度增加,自己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变得主动,更加积极。

第二,案例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实行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组织教学和引导教学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融入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

第三,案例教学法注重讨论的过程。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于过程,学生动脑去思考,而不是纯粹的得到答案。对于具体的案例教学,其中会牵扯到很多问题,学生需要自己去分析,通过讨论,得出答案。

第四,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强化。案例教学法与实际工作联系的比较紧密,它把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所提供的知识,专业性比较强,注重实践能力。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了更多实用性的知识。

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教学方法只关注教师的主体地位,课堂交流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案例教学法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

二、分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育中应用的可行性

1、对教学案例进行精心选择

在进行会计课堂教育时,一般应用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综合性、实用性。但是,现阶段,国内这样的案例比较少,缺少为高职院校专门设计的教材。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仔细选择教学案例,使教学案例具有典型性和经验性。采取好的教学案例,能够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综合案例以及专题案例。综合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题案例可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2、组织课堂教学

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多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选择恰当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教师可以在一旁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讨论一旦偏离主题,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让学生自己回归到问题的本质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的提问,开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对案例了解的更加透彻,学生判断问题、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虽然对案例有所了解,但是并不代表学生掌握了案例的精髓。在案例中,学生自己可以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家、董事长等,学生融入到自己要扮演的角色,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3、撰写报告

案例组织的过程结束以后,教师需要撰写报告。针对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个案做总结。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对案例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然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撰写报告,不要受到分析报告例文的限制,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分析特色。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