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的时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8:56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1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62-02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定义

时间管理在人格特征方面的表现被定义为时间管理倾向,即人们在计划、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按照三个维度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划分,分别是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体现在个人的时间管理方面就是:个人的时间价值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能力。

二、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原因)

时间管理倾向既受先天遗传的影响,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根据前人的研究,时间管理倾向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时间管理倾向受人格特质方面的影响。国内外很多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格四因素显著影响时间管理倾向,通过对时间管理倾向和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的建立发现,宜人性、开放性以及谨慎性能够正向预测时间管理能力。

2.时间管理倾向也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的时间管理倾向也不同。有研究表明,冷漠和过度保护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爱的民主性的教养方式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时间管理倾向也受心理健康状况和情绪状态的影响。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提高时间管理倾向,相反,消极悲观的情绪也能够降低时间管理倾向。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影响对时间的计划、管理和调整能力。

4.时间管理倾向和个体意志力的某些方面有关系。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维度和成绩――掌握两个趋近目标呈显著正相关,与成绩――回避两个趋近目标呈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监控感维度与成绩――掌握两个趋近目标呈显著正相关。也有研究指出,心理控制源也影响时间管理倾向,时间管理倾向与中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性相关,时间管理倾向低的学生和时间管理倾向高的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显著差异,内控型的大学生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外控型的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低。

三、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1.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适应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能够影响大学生的适应,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适应性,如果被试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较高,则该被试在适应性上的得分也相应较高。适应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础,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能更加有效的利用时间,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同时,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能很好地预测社会适应。因此,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

2.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学业成就,而时间管理倾向能够很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有研究说明,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这三个维度与个体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调节功能,帮助大学生高效的利用时间、安排日常生活,能够让大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以良好的状态应对学习生活,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weinstein,Stone和Hanson的研究指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得分高的学生学业成绩相对高,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上得分低的学生学业成绩也相对低。Ranjita和michelle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能有效地缓解学业压力,因而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

4.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大学生的责任心,有研究结果指出,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与大学生责任心各个维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该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时间效能感、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能有效的预测大学生的责任心水平,其中,时间效能感的预测能力最强。时间管理倾向和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各个维度都能有效的预测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的自我统一性中的三个维度和时间管理倾向的各个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学生的自信心也受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自信心水平与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都有显著关系。

四、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

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各个方面既然都有影响,这预示着,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就至关重要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weinstein设计了一系列提高时间管理倾向的训练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以及时间管理能力。他指出,在训练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使用时间的现状,并且让学生自己产生需要提高时间利用率的信心,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和他人监督,制定学习计划,并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此不断循环训练,最后发现,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提高了很多,并影响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国外学者Connell(2009)另辟蹊径,他认为有效的时间管理就是“极限时间管理”的方法,认为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做了太多无用的事情,因此,他指出,极限时间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很多事情不要去做”。国内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主要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大量的研究得出结论,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但是,团体辅导内容的设计以及技术至关重要,即使方式有效,但是如果内容设计不合理、技术使用不恰当,取得的效果也不明显。

五、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目前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时间管理倾向本身的研究,如管理倾向的概念、具有的特征、结构模型、发生原因的研究。其次,对时间管理倾向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如时间管理倾向和个人人口学特征、社会性、情绪等方面的关系研究。最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即如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更加有效的利用时间。综上所述,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的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任何一种人格特征都受知、情、意三个方面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和个体的认知能力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如观察力、想象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其次,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方面,主要使用的是团体辅导的方式,团体辅导是一种方式,但团体辅导的内容以及辅导中使用的技术不同,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有什么不同?基于各个不同的干预技术产生的效果之间有什么区别?这种效果是不是具有保持性?时间管理能力的高低有不同的原因,个体在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上存在不一致的状况,团体辅导是不是根据个体时间管理倾向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团体辅导方案?研究任何一个问题,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个人对时间的管理能力,为了更加高效的利用时间,更加有效的工作,因此,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显得至关重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们能更加全面的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描述,能够找到更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这是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赵小云,郭成.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自我、人格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0-35.

[3]邓娅玲.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2013.

[4]任泽港,柳春香,何克,范向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焦虑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1):125-129.

[5]张丽捐,鲁忠义.大专生成就目标定向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河北大学,2006.

[6]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3);567-568.

[7]刘建平,熊月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9,(3):69-73.

[8]范翠英,孙晓军,刘华山.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99-103.

[9]Ranjitam,michellem.Collegestudents’academicsstressanditsrelationontheiranxiety,tiraemanagement,andleisuresatisfaction.americanJoiirna1ofHea11hStudies,2000,(16):41-45.

[10]陈以洁.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05.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2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对策

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而对时间进行的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对大学生来说,如何管理时间,直接影响到学业成绩、生活质量和成长发展。而事实已经证明,大多数事业成功者首先是时间管理的成功者。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环境下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在学校里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培养,以时间为单位,确定不同学习阶段的奋斗目标,按时间管理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能够使学生尽快的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一、企业时间管理的特性分析

企业时间管理是指企业一清晰而具体的时间管理规划,对每个部门,每位员工在每个时间段内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然后聚集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目标。对企业来讲,时间表面上没有成本的,但实际上企业在经营中无时无刻不在投入的、规模最大、成本最高的资源就是企业老总、中层经理以及员工们的时间。对管理者来讲,对时间的管理和对其他的人、财、物的管理,是一样的重要。企业时间管理的有效与无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时间是金钱,时间是生命”的理念是国内外企业间们对企业运行成败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企业的时间管理就是企业的生命管理。通过调差研究发现企业在时间管理方面具有以下特性:

企业管理体系是指运用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机构和合理的制度,在各部门、各环节的只能严密地组织起来,确规定其职能、任务和权限,并有一个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形成一个管理体系。企业对时间管理必须体现出管理体系运行的高校与有效,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员工的工作行为必须满足企业管理体系高效运行的要求。即,全体员工通过熟练地掌握劳动技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以实现劳动成果价值的最大化。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

大学为现代企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引导在校大学生正确的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以使学生尽快适应企业时间管理对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实现在工作岗位上的“零适应期”。然而,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解到,我国大学生群体的时间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大学生在时间利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时间管理的计划性弱

大学生的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尤其是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分别只有26.9%,32.6%和30.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好日程,自觉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检验计划的实施情况。而有效的计划能成为有效利用时间的基础,有些大学生没有时间制定计划,以长远的眼光来看,他们根本没办法节省时间,更别想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时间管理的满意度低

这主要体现在时间利用效率、零碎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利用上。59%的大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不高,55.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惜时。只有9.1%的学生能惜时且效率高。时间是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碎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在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仅有27.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善于利用零碎时间,37.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在闲暇时间的利用方面,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闲暇时间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对闲暇时间利用状况的满意程度比较低,并在学业成绩、家庭居住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三)规划观念淡薄

(1)时间规划观念淡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大学生对计划安排、目标设置的水平较低。大学生群体大多不喜欢循规蹈矩,缺乏计划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事先规划。他们中的大多数一味追求个性独立,在学习工作中不愿计划使用时间,做事多凭个人喜好,导致效率低下,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究其原因,是其在认识层面上混淆了循规蹈矩与合理计划的区别。

(2)职业规划观念淡薄。有的学生急功近利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盲目地考证或参加培训,缺乏行之有效的人生目标和学习计划。由于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很好地珍惜和管理好自己的可支配时间,掌握大学生应有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当临近毕业时,面对招聘单位却因为缺乏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而不易就业,即使侥幸就业也很难适应企业时间管理对员工的约束,而被解聘。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在校期间若掌握了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合理地支配课外时间,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成功利用有限的在校时间尽可能多地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才能增加就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引导大学规划,强化大学生的时间价值观

大学生进了大学以后,容易陷入目标的盲目期。这主要是因为高中时期的明确目标达到了,而新的更长远的目标没有系统建立或完全确立,导致大学生经常在十字路口徘徊。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强化大学生的时间价值观。开设专题课程,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技能。

(二)大学生要制定切实的计划

制定计划要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并有适当的弹性。制订计划也可以利用时间来规划时间,并注重计划实施中的自我监督和实施后的自我检查。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做事专心致志,追求完美;学会整理,做事有条有理;当日事当日毕,杜绝拖延;充分利用零碎时间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成功的时间管理者,是忙而有序,忙而有效,因此,培养时间管理的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只有及早一时间为单位,确定不同时期的奋斗目标,再根据目标进行时间管理,按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充分管理好自己在学校的时间,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才能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3

关键词: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引导策略

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4-0068-05

大学阶段是学生快速成长、铺垫未来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对时间的管理利用情况对其身心发展、职业发展、成人成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资讯的传播速度极快,不断地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浪费了大量的本应该充分利用的宝贵的在校时间,特别是课堂之外的闲暇时间。因此,关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状况,了解大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行为特征和结果,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这也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研究热点,主要观点包括:当前高职生拥有较多的闲暇时间,但对闲暇时间的管理不够合理,缺乏对闲暇时间利用价值的正确认识。[1-3]高职生闲暇活动技能不足,安排不合理,闲暇生活质量不高[4],学生对自身闲暇时间的管理有一定的主观意识,但规划和控制不够等方面。[5-6]本文结合当前的研究焦点和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的实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及引导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一、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调查

本次调查以我院为案例,对在校生的闲暇时间

管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鉴于新生刚刚入学不久,因此调查对象以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采取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随机深度访谈学生81人,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3.67%,其中大二学生占比为88.4%、大三学生的占比为11.2%。运用了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进行了处理。通过调查发现我院学生在闲暇时间管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第一,一周之中闲暇时间整体表现较多(表1),大部分学生观念中知道闲暇时间最应该做什么(图1)。其中周一到周五,被访的学生中每天有3-8小时闲暇时间的占82.2%,周六和周日全天的时间,一般都可以自己安排。大部分学生也能够意识到闲暇时间最应该做什么,如选为未来储备专业经验和技能的占56.2%,学习专业知识的占50.5%。

第二,闲暇时间的利用活动呈现出学习和休闲两极分化(表1)。e暇时间的主要活动安排周一到周五、周六和周日,排在第一位的均是上网或玩手机,占比都达到了70%以上;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周一到周五由于闲暇时间的“碎片化”特征,排在第二位的是和同学聊天沟通感情,第三位的是学习及读课外书。周六和周日排由于闲暇时间较完整,在第二位的是学习及读课外书,第三位的是兼职和实习。

第三,大部分同学闲暇时间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图2)。通过进一步深入调查发现,通过询问闲暇及课余时间利用电脑、手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60.5%的同学选择了“游戏或观看视频”、有59.1%的同学选择了“聊天”,说明有约六成的同学整体的闲暇时间利用效率不高。

第四,对闲暇时间有效管理的计划、规划缺失,利用的满意度较低(表2)。从表2的5分量表可以看出,我院学生有68.3%的同学对闲暇时间仅仅是一般安排(访谈中问及什么是“一般安排”,根据学生回答意思整理,就是第一天晚上简单的想一下明天做什么,执行情况没有保证,很容易被外部的事情打乱),也正是因为此,闲暇时间利用的满意度总体较低,满意及以上的占比总计只有26.4%,即约四分之一的同学对闲暇时间的利用基本满意。

第五,闲暇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表现的较为多元。在调查中发现,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节奏容易被一些影响因素打乱。从自己计划被打破的角度看,主要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的是个人惰性和同学聚会;从阻碍自身进行时间管理的因素看,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惰性,第二位的是不会规划,第三位的是周围人的影响。

二、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总体

特征及成因分析

(一)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总体特征

被调查的学生当中,对闲暇时间的管理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外在表征,可以将学生分为两大群体:

其一,个人自控能力差的高职生,占较大的比例。由于闲暇时间多,在移动互联时代外界诱惑较多的影响下,呈现出时间管理有效性差、浪费时间多。在考试、考级考证、继续升造、学习好的同学的示范效应等综合影响下,此类型高职生心理负担较重,叠加上个人盲目的自我减压,又陷入一种时间管理有效性差,浪费时间多的怪圈,形成了一种持续的不良循环。最终导致大部分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利用效率低、满意度低的现象(图3)。

其二,个人自控能力好的高职生,占较小的比例。虽然闲暇时间多,但个人的学习生活计划安排也较为充实,呈现出时间管理的有效性高、浪费时间少。在较好的考试成绩、考级考证、竞赛成绩、奖助学金等综合激励下,此类型高职生心理成就感高,叠加上持续的有目的的自我加压,又进入一种时间管理有效性高、浪费时间少的通道,形成了一种持续的良性循环。最终呈现出小部分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利用效率高、满意度高的态势(图4)。

综合以上的调查结果,我院高职生学生闲暇时间管理整体特征表现为:大部分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有效性较差,但由于我院是部级骨干高职院校,在生源、就业、学生管理等方面有较好的历史传承,因此部分学生对闲暇时间的关注度较高,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的有效性较好。

(二)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成因分析

对于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成因,可以从高职生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其一:高职生自身内在的原因。目标模糊、进一步上升空间有限。和本科生相比,高职生的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大一多为适应阶段,大三多为专业实习阶段,继续升造以两年制专升本为主,且名额较少,进一步上升的通道较少;本科生则可能在大三确定考研、考公务员等目标后,就可以高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投入学习中,但高职生到大三则是要准备离校实习,在这样的节奏下,高职生总体表现为学习目标模糊、职业规划模糊,“随大流”的较多,闲暇时间管理的有效性差。其次,专注力差、持续学习的动力不足。高职生学习当中,为了将来顺利毕业、就业,所需要累积的考级考证、考试是其投入学习、进行闲暇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因此部分学生将考级考证、考试过关作为学习和时间分配的一个重要的指]棒,一旦达到学校的最低标准就万事大吉,就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之外,闲暇时间的利用和管理行为结果可想而知。

其二,高职生外部的环境影响。宏观环境的变迁,移动互联时代,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的影响下,当前高职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呈现出新的趋势,即闲暇时间比较分散,表现为碎片化、娱乐化,高职生的闲暇时间利用的层次较低,大部分都是网络和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明显。微观环境的改变,进一步加剧了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有效性差的现象。学生从高中到大学学习环境的改变,闲暇时间突然增多,需要活动去填充,异地就学,让高职生在父母的控制范围之外,监控感缺失,引致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行为容易失控,不经意之间闲暇时间浪费较多。在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叠加影响下,闲暇时间的利用和管理行为结果不容乐观。

三、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的引导策略

通过对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结果的研究得出,我院学生有较为充裕的闲暇时间,有一定的闲暇时间管理意识,但由于外部环境、学生发展目标、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导致了学生对待自身闲暇时间的管理行为不够有效。因此,需要结合我院实际,对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进行系统引导,合理规范,让学生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从而提升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行为的有效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全面的引导:

(一)闲暇时间管理态度的引导

高等学校一般都较为关注学生的入学教育、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其中入学教育中会在学生报到直至军训结束,这段时间涉及到部分的入学适应教育和生活教育,但系统的时间管理教育缺失。上述的各个具有侧重点的教育,都有一个共性的选择,即大学阶段时间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对于高职生而言,大学时间三年,最重要的一点是和高中阶段相比,除了课堂学习时间之外,学生的课下闲暇时间,即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陡然增多,如何分配和有效利用这些时间,成为学生大学阶段自我成长的关键。因此学校应当在入学教育和大学三年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系统的全过程的时间管理教育。经常的反复的时间管理行为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的能力。特别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意志力较为薄弱的高职生,通过反复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树立高效的闲暇时间管理态度。时间管理态度的端正,对于学生克服闲暇时间网络和手机“依赖”现象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学生将闲暇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效率和满意度。

(二)闲暇时间管理习惯的引导

多数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习惯较为随意,“随大流”的现象比较突出,自我闲暇时间管理习惯远未形成,闲暇时间的学习内容安排也较为单一,闲暇时间的学习手段也趋于使用手机的“碎片化”的“读屏”学习。如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每天有固定时间上自习的同学仅仅占样本总量的10.7%。闲暇时间的学习内容比较单一,占比最多的是学习课本、专业书籍达到65.2%。闲暇时间最喜欢的学习媒介是手机占比56.2%。这表明高职生高效的闲暇时间管理习惯尚未养成,需要科学引导。因此,我院应在学生闲暇时间管理习惯引导方面,通过制度创新去加以设计,如可试行学生导师制,从新生入学一直到毕业离校,将每10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一个导师,三年一贯制,导师通过双周或每月召集一次见面会,有计划地引导学生闲暇的时间学习内容和形式,导师如果有课题或社会调研服务也可以组织小组学生参加,通过这种学生导师制,帮助学生优化闲暇时间的管理习惯,提高闲暇时间的利用效能。

(三)闲暇时间管理规划的引导

调查中发现,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缺乏规划(我院学生有68.3%的同学对闲暇时间仅仅是一般安排,即简单的想一下下一步做什么,执行情况没有保证,很容易被外部的事情打乱,做不到也无所谓)。由于缺乏规划,学生的闲暇时间极其容易被打乱,也正是由于频繁的闲暇时间利用的节奏被打乱,学生的闲暇时间管理规划意愿较弱,利用效率不高,满意度不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学校要通过相关的课程,优秀学生闲暇时间利用案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通过手机app、mooC等形式进行传播,从而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引导教育学生科学地规划闲暇时间,通过规划的制定、执行,形成对闲暇时间的高效管理。特别是对于那些自身的意志力较为薄弱,执行力较差的同学,要通过闲暇时间管理的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地设置闲暇时间利用目标,通过目标设置――学生自我努力――达成目标――正向激励这一路径,帮助学生重拾信心,提高学生对闲暇时间的规划能力,形成主动对闲暇时间进行规划管理的状态。

(四)闲暇时间管理状态的引导

学生闲暇时间管理状态,极易受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学生自身情况,专业认同感、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以及社团活动等方面。在对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状态引导方面,要有针对性,注意区分学生在性别、类型、专业、年级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学生的心理特质,如前文提到的要针对两大类高职生,即个人自控能力差的和个人自控能力好的高职生,分别对其闲暇时间管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引导。其中对于个人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一类学生,要通过闲暇时间管理态度、习惯、规划等多重手段的综合利用,打破此类学生“闲暇时间多、外界诱惑多、浪费时间多、心理负担重、持续的盲目的自我减压、新一轮的浪费时间多”,这一消极的闲暇时间管理状态。对于个人意志力较强、自控力较好的一类学生,要进一步强化“闲暇时间多――计划安排多――浪费时间少――心理成就感高――持续的有目的的自我加压――新一轮的计划安排”的积极的闲暇时间管理状态。同时通过意志力较强同学的示范效应,进一步促进意志力较弱的同学改变闲暇时间管理行为有效性差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许辉.对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36-38.

[2]王艳.高职生闲暇生活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8):144-145.

[3]詹会华.90后高职学生闲暇时间管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研究[J].科教导刊,2016(6):172-173.

[4]钟燕茹.发达地区高职生闲暇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5]应巧艳.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2):1-4.

[6]吴轲威.高职学生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27-31.

StudyontheFeatures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SparetimemanagementandGuidingStrategy:takinganhuiBusinessCollegeasanexample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4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成瘾;时间管理倾向

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26-02

网络成瘾指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对于上网所带来的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1]。当前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严重,尽管许多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对戒除网瘾的研究,但收效却差别很大。许多青少年接受素质拓展等训练后,不仅没有彻底戒断网瘾,还出现了严重的反复现象。因此,加强对网络成瘾的研究和干预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网络成瘾的表现来看,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显著特点就是无节制的上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直到出现严重的强迫上网症状。网络成瘾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使用网络时很容易丧失时间感,因而网络过度使用与时间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关注青少年的时间管理倾向十分必要。

一、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与重要性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变性、无存贮性和无替代性,但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时间管理是以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为目的,对时间进行合理计划与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效率,是个体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当代信息社会人们社会性格的重要方面。

时间管理倾向(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是指个体在对待时间功能和价值上,在运用时间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具有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结构。它是从个体支配和利用时间的人格特质角度提出来的,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2]。黄希庭等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模型,将时间管理倾向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3]。

研究发现,学习成绩良好的青少年其时间管理倾向要好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尤其是时间效能感上的差异很大[4]。时间效能感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对自己时间的管理进行准确的估计。时间管理倾向是长期实践才逐渐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不同的个体时间管理技能差别很大,而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存在的主要缺陷就是时间维度上的该人格特质的缺乏。

二、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管理特点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有很多不良表现与时间有关,如上网的次数超出事先的计划,每次上网的持续时间也总比计划的长,曾试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最终失败,花费大量的时间出来与网络有关的事情,尽管已经意识到持续上网对自己的影响但仍然花大量时间上网等。因此,过度、持续地使用网络,会对网络产生依赖,导致网络成瘾,而从时间管理角度来看,主要问题是时间感的丧失和自我失控。

1.网络成瘾者的时间价值感。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体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稳定的态度和观念,它通常是充满情感、从而驱使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对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具有动力或导向作用。

时间价值感是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强迫性上网者的时间价值感差,其行为是一种难以自拔的上网渴望与冲动,网络成瘾者整天想着上网,使生活方式发生巨变,改变睡眠习惯或通宵上网,不注重个人卫生;在人际及健康方面,由于滞留网上时间太长,忽略了原有的家居和社交生活,和家人朋友疏远,宁愿在网上与人交流而不愿意和身边的朋友对面交谈,将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解除无助、内疚、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方式,忽视对家人、朋友、工作等的个人责任,进而耽误了工作或学业,同时否认上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向亲人朋友等说谎以隐瞒自己迷恋互联网的程度和上网所花的时间,身体出现腰酸背痛或其他不适反应。时间价值感与强迫性上网行为、人际、健康有一定的负相关,即青少年如果时间价值感差,则网络成瘾可能性越大。许多青少年不懂得珍惜时间,在网络上行为表现就容易冲动、无自制力,不能科学安排时间,则会导致社会关系紧张,人际关系疏远,形成社会隔离。

2.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监控观。时间监控观是指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如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结果检查等一系列监控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和主观评价。

时间监控观念强的人通常会把每天的学习和活动安排成一个日程表,给自己制定目标,合理分配时间,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适时作出调整,经常对自己利用时间的情况进行总结;而时间监控观念差的人则表现为时间的目标导向意识不强,活动无计划性,也不能及时采取行动,做事拖拉、混乱,缺乏对时间的控制和调节能力。研究发现,时间监控观与网络成瘾有显著负相关[5],也即个体的时间监控水平越高,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时间监控水平越低,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大。由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发展水平不高,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意志水平较为薄弱,监控时间利用的自觉性和调节能力较低,因而许多青少年在网络世界的美丽诱惑下,容易沉溺其中,丧失时间观念。

3.网络成瘾者的时间效能感。时间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念和预期,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及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是制约时间监控的重要因素。

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时间,取得自己满意的结果,就会有利于形成较高水平的时间效能感,相反,如果经常拖沓延误时间而造成任务完成效果不佳,或者虽然投入较多的时间却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就会产生自我挫败感,对投入时间是否有价值产生怀疑和否定,影响个体对时间利用的信心。网络成瘾者往往在现实中有过挫败的生活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时间效能感造成了消极影响。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虽然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得到想要的结果,相对于现实世界容易获得满足,但是随着网络使用的经验程度的增加,原先上网所得到的乐趣与满足感,必须通过更多的网络内容或更长久的上网时间才能得到,实际上网的时间及频率常比计划的更长。更多,导致失去控制而引起情绪困扰,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时间,但为了寻求满足,又会不由自主的上网,以致形成不良循环,常常使自己处于矛盾。焦虑和自责的情绪之中,影响其对自己时间利用的信心,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总之,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时间监控和时间效能作为自我监控在时间维度上的一种表现,对网络成瘾有一定影响。由于时间效能感是对时间监控行为的信心和评价,因此时间效能感有可能通过时间监控行为影响网络成瘾的限度。时间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利用和运筹时间的信心和预期,反映的是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因此时间管理成为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时间管理越好,采取积极的措施利用和管理时间,则其网络成瘾倾向越小。网络成瘾者往往缺乏网络行为的目的性,不能制定有效的上网计划,不能有效地评价。控制上网的欲望和次数,时间控制差。

三、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时间管理倾向,改善网络成瘾

同样的时间,由于管理不同,时间利用效率也大不相同。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学会正确对待和利用时间,提高时间管理倾向的能力。时间管理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使青少年认识时间的特点和价值,理解时间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增强时间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首先,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时间价值观。时间观念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通过教育引导,使其对时间形成正确的认识。如让他们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父母、老师或其他成人的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含义;多了解一些名人或成功人士惜时如金。成就伟业的故事,使青少年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时间对于生活和学习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促使他们改变不合理的时间观念,形成正确的时间价值观,以提高从事活动的效率。

其次,着重培养青少年的时间调控能力。过于僵化或严格的时间管理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而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却有助于发展其时间管理技能。学校安排课程和家庭安排业余活动时,要给青少年一定的自,让他们学会自己打理时间,以培养其自觉调控时间的能力。另外,要让青少年养成及时高效地完成活动任务的良好习惯,不拖沓延迟;对于完成活动任务的情况,可以通过他人督促和自我督促相结合的措施,发展其自我检查督促行为的自觉性。还可帮助青少年设置适当的目标,培养其充分合理地使用时间的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进行时间管理技能训练。通过专门的强化训练,如时间统筹管理练习,让青少年确定如何妥善安排,以保证活动任务快速完成,培养其对时间安排的计划性;将计划付诸实践行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根据目标调节和修正计划,以保证高效的完成活动任务;或者限定时间,让青少年高效率地去完成一定的活动任务。通过以上方式,可以逐渐培养青少年有效利用时间的自觉意识和管理技能,增强自主控制和管理时间的能力,再将其迁移到网络应用中,实现对网络的合理、有节制地使用。

最后,帮助青少年建立信心,形成高水平的时间效能感。培养高水平的时间效能感是克服网络成瘾的关键。通过引导和帮助,让青少年在生活中获得较多的成功体验,培养面对现实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通过训练,让网络成瘾的青少年自觉运用时间管理技术来抵御网络的影响,不断鼓励,并采用奖励等措施进行积极反馈,增强自我效能感,帮助其克服消极的网络使用行为。

参考文献:

[1]陈侠,黄希庭,白纲.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55-359.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

[3]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0):338-343.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提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45―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管理的范围越来越广,这范围内当然包括文化教育类。在院校内的行政管理机构是维系学生与学校、教师的纽带。院校借助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维持学校的运转,为校内学生、教师解决相应的问题,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基础帮助,维持良好的学校秩序。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种挑战,对于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只有行政管理机构正常运行给与学校稳定的秩序,才能保证教育工作正常进行。因此,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队培养社会所需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重要性

任何行政管理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行政管理具有高强度的协调功能,企业的行政管理机构能够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关系,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机构的协调职能体现在学校教育与学校管理上。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教学秩序,使学校能够稳步的发展。院校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是保证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够为社会培养更高水平的素质人才。总而言之,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对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影响行政院校管理能力提高的因素

2.1时间拖沓,工作效率低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社会,任何行业做任何事情都讲究的是效率、时间。时间观念强、效率高的人才才是社会竞相争选的。然而目前某些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员工对于时间观念和效率的概念缺乏,做事情懒散,倾向于“推脱”。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一件简单的事情,例如文件审批,需要多数程序,这个部门盖章,那个部门盖章,有时部门有事也有可能将事情拖后处理,总之做事情总是推推拖拖,导致学校工作人员分工不清,做事效率低。

2.2行政管理制度不够明确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之所以不够完善,就是缺少一套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这就必然导致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缺乏严谨性,对事情的处理容易出现漏洞。因此,对于行政管理不够完善的院校,应当加强学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院校的行政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院校的办事效率,减少时间浪费的问题。

2.3管理人员素质不一

高素质员工不仅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技能,还拥有高素质的职业道德。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员工对于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国有些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员素质高,有的人员素质低。素质不一的行政管理人员对待事情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低素质的管理人员可能缺乏责任感,加上行政管理经验不丰富,容易缺乏时间观念,容易推脱事情。总之,行政管理人员素质不一就会对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3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能力的有效措施

3.1提高管理人员管理理念,增强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管理观念对于行政管理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拥有这些,才能够将行政管理的协调作用发挥到极致。因此,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时间观念,首先要明确行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只有行政管理人员认识到时间观念的重要性,才能够不断的改善自己,完善自己。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对行政管理人员做出相应的培训。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工作人员对工作拥有足够的热情,使行政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合理的安排时间流程,做到遇事不拖延,办事不不拖沓。其次,以部门为单位采取团队式合作也会加强员工的时间观念,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团队式合作能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竞争力。总之,培养员工的时间观念对于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2建立并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行政管理职员来说是一个指南针,只有拥有好的指南针才能够带领工作人员做出好的成绩。建立并完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做到分工明确仔细,同时并能确保各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协作完善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完善行政管理的纽带智能。其次,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标准化、明确化的建立管理制度,规定各部门的职责,了解部门的工作职能,同时建立相应的辅助政策,确保各工作部门员工按照规章制度工作,不得出现相互推卸、逃避责任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的出现,要采取规章制度中的辅助政策,进行相应的惩罚。最后,要将行政管理制度完好的实施,保证各部门都按照规章制度工作,要加强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力求做到行政管理制度在行政各部门职员之间得到普及。总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对于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刻不容缓。

3.3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教育,提高整体素质水平

行政管理职能的完美体现需要行政管理人员的操纵,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员必将拥有高素质的职业技能,同时拥有高素质的工作职责。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员工素质对于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效率来说有着有效的意义。增强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首先要加强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只有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能才能够积极的对待认识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保证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其次,院校通过开展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对工作人员进行筛选,保证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保证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相差不多,会便于学校的工作管理,整体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3.4提高现代创新方式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水平

创新是现在社会的流行词,创新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来说,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创新可以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来进行。总书记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指出,“深人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高职院校开展创先争优,首先需要了解高职院校行政管理的只能,了解院校行政管理机构、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满足各方的追求。创先争优需要高职院校的各个机构同时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联系服务师生。

21世纪是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做到创新就要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是连接学校、学生之间的纽带,三者之间少不了沟通,少不了信息的流通,为更好的进行信息沟通,可是通过建立互联网信息沟流平台,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信息沟通,还能够加快信息共同速度,提高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

4结语

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行政部门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信息获取,总之,提高告状院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做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婷.新时期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J].高校管理.2102:251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6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

1.问题的提出

黄希庭等人在2001年提出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并制定了我国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ce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Scale,简称atmD)[1],国内一系列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因此得以展开。

张永红(2003)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观存在显著负相关,即越内控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得越好,在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上得分也越高;越外控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得越差,在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观上得分也低,而且时间管理倾向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心理控制源得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2]。阮昆良等人(2004)的研究表明不同学业成就(高、低)的中学生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及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差异均显著,高分组学生得分高于低分组学生得分。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及时间效能感得分上年级效应显著[3]。邓凌等人(2005)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间压力与抑郁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且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时间压力对抑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4]。毕重增、彭香萍(2005)研究了时间管理倾向与拖延之间的关系,拖延和时间管理倾向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同时也检验了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5]。

在教育心理研究中,成就动机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艾森克(eysenk,H.)认为成就动机是一种假设结构,用于解释个体成就行为的导向、强度及一贯性方面的差异。阿特金森(J.atkinson,1964)认为[6],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我国学者周国韬(1989)在总结前人成就动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下面的看法:第一,成就动机促使人追求某一社会条件下比较高的目标。第二,成就动机促使人以较高的水平达到其目标。第三,由于在追求某一社会目标时既可能成功更可能失败,所以成就动机促使人追求成功而回避失败。他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一种在较高水平上达到某一卓越的社会目标的需要。

尽管他们的观点各有不同,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对成就动机的理解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认为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或活动,个人愿意去做,并力求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大量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有着密切关系。如陈本友、邓凌(2006)用中学优生做被试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7]。任泽港等(2006)认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时间效能感对成就动机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而时间价值感和监控观对成就动机的影响通过时间效能感间接起作用[8]。李海青、孙志军(2007)对自考生做被试的研究结果表明自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追求成功动机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时间价值感除外),与避免失败动机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时间效能感除外)[9]。钟慧(2003)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对追求成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效能感对避免失败具有显著作用,而时间价值感对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都不具有预测作用。大学生高时间管理倾向者其成就动机水平明显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10]。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关于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的研究受到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他们不仅提出了理论模型,而且编制出了相应的测量量表,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分别通过实证分析了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这些成果为学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依据。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不一致的结论,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是否相关呢?时间管理倾向中的三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究竟如何相关呢?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管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积极地适应大学学习,更好地利用时间,获得成功的应对策略。从长远来看,时间管理可以减少大学生在学校的各种不适应问题,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因此,本研究选取大学生被试进一步探讨二者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过程

2.1施测对象

随机抽取某大学在校大学生200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95份,剔除4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191份,其中男生94人,女生97人,非独生子女90人,独生子女101人。

2.2施测工具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adolescencetimemanagementDispitionScale,at.mD)由黄希庭、张志杰等编制。该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分量表构成,每个分量表所包含的项目数分别为10、24和10。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信度和效度较好,可以作为评鉴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的有效工具。

成就动机量表(amS)采用叶仁敏修订的Gjesme.t和nrd.R编制的成就动机测量表(achievementtivationscaie,amS),该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追求成功动机(ms)(1-15题)和避免失败动机(mf)(16-30题),每个量表包含15个项目,量表采用5点记分,成就总分为ms-mf,得分越高,表示动机越强。追求成功动机量表的分半信度是0.77,避免失败动机量表的分半信度0.84,该量表的信度为0.74。符合测量学要求。

2.3施测程序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以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为主试,采用同一指导语,问卷当场发放,当场收回。

2.4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分析

对成就动机(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和成就总分amS)与时间管理倾向(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atmD)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成就动机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p

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显著。说明时间管理倾向能影响个人成就动机水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追求成功维度相关显著,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与避免失败维度相关显著,而时间效能感与避免失败维度相关不显著。

4.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即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成就动机水平也相应会越高,这一结果与前人的大量研究结果一致。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追求成功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动机存在显著负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其成就动机具有预测作用,高时间管理倾向者的成就动机水平明显高于低时间管理倾向者。说明时间管理较强的学生更能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从而更善于监控时间和管理时间,所以会更加珍惜时间,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较强的时间观念,也往往会对学习时间有着比较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对于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对于相应的学习任务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迅速完成;而相反,低时间管理倾向者缺乏对时间的好的认识,学习没计划,不会充分利用有限时间完成特定的任务,这样无效率的做法长时间后成就动机水平必然会下降。所以,大学生要追求成功,必须利用好时间,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这对于获得高成就动机水平是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8-343.

[2]张永红.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3):567-568.

[3]阮昆良,邓凌.学业成绩高、低分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特点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543-546.

[4]邓凌,陈本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主观时压力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10):659-684.

[5]毕重增,彭香萍.拖延: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区分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1(6):10-13.

[6]atkinson,BirchD.anintroductiontomotivation[J].newYork:Vannostrand,1964:456-476.

[7]陈本友,邓凌,等.中学优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632-636.

[8]任泽港,柳春香.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焦虑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入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l:143-147.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7

摘要:时间是宝贵的资源,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我价值感密切相关。为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本文深入分析了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为培优转差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教育对策

如何转化学差生是教育与心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低于学优生。而且,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还对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成就动机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是促进学差生转优的重要途径。

一、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特点

时间是一种无贮存、不可逆的稀有资源,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与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是学生对个人时间资源的使用与运筹进行监察和控制,可分为整体监控和具体监控两个层次,整体监控层次包括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三个维度,具体监控层次包括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五个维度[1]。

1.学差生的整体监控特点

整体监控从宏观上比较稳定地反映了个体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一般的整体特征,但比较笼统模糊,抽象程度也较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整体监控水平较低,表现在时间管理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都比较差。首先,学差生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行为。有些学生虽然也在老师的要求下表现出了时间管理行为(如制定学习时间计划和在桌上贴励志座右铭),但往往由于是被动行为而使之流于形式。其次,学差生不能够开放地完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状况。学差生容易机械死板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时间计划进行学习,在出现突况时不能及时调整,也不善于向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成功经验。最后,学差生不能有效地实施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行为。学差生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导致分心跑神、不能专心学习,再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所以就很难顺利地执行时间计划而不能有效实现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目的。

2.学差生的具体监控特点

具体监控从微观上反映了个体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具体层面,体现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监控的实际操作过程。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具体监控水平较低,表现在时间管理过程中的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都比较差。在目标设置上,学差生不能够设置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行为要达到的目标。学差生的目标过高容易失败而导致自卑,目标过低虽易成功但却无法产生成就感。在时间规划上,学差生不能围绕目标而制定相应的时间使用计划。学差生缺乏明确的时间计划表,没有学习生活的具体打算。在灵活性上,学差生不能根据实际反馈而调整修改时间计划。学差生也不会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变化而有弹性地使用时间。在自制力上,学差生不能采取意志行为而坚持完成时间计划。学差生完成时间计划的最大困难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中断甚至放弃正在做的重要事情。在检查评估上,学差生不能对自己的时间管理的状况和结果进行检查与评估。学差生往往不能及时反思和改善自己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行为,所以很难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水平。

二、学差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教育对策

1、进行时间价值教育,树立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意识。

时间无处不在,给每个学生以相同的机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充分说明了时间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时间价值教育,使学差生能够珍惜时间,不断完善自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

古罗马哲学家西尼加说:“我们拥有的时间并不少,但没有充分利用的时间却太多”。学差生不能任由时间从自己身边白白流逝,而要树立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意识,积极进行时间规划和统筹,科学地掌控时间和管理自我,努力提高时间使用效率,让时间增值,不断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的主动性、开放性和有效性。

2、进行时间管理训练,提高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能力。

时间管理行为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而改善的。根据有关时间管理理论和实证发现,有研究提出时间管理训练可以从优先次序和目标设定、策略开发、时间规划和实施、监测、奖赏、识别严重时间管理问题的刺激-反应-结果的行为分析等主要方面来进行[2]。这种训练程序是一种自我调节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首先,个体必须决定想要完成的任务和目的,这是一个思考和判断应该做什么的动机阶段,可以此训练优先次序的时间管理技巧。其次,个体要设定目标并将之转换为行动,此阶段可以主要训练目标设置和为达成目标的策略开发的时间管理技巧。然后,个体开始采取恰当的行动来完成既定目标,此阶段可以训练时间规划和贯彻意图的时间管理技巧。最后,个体对结果进行评价,监测、奖赏和行为分析将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时间管理自我监控理论[1],可对时间管理微观过程中的目标设置、时间规划、灵活性、自制力和检查评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学差生的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水平。

3、注重提高意志力,增强时间效能感。

意志力是影响时间管理自我监控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的意志力薄弱,那么在时间管理自我监控中就不能克服障碍、抵制干扰和坚持到底。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提高学差生的意志力,以提高时间计划的执行力,实现时间管理的任务和目标。

时间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3]和自我价值感[4]具有重要影响。时间效能感较高的学生能够积极进行时间管理,取得优异成绩,具有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所以,教师可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差生的时间效能感,以发展时间管理自我监控能力。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XLX056)

参考文献:

[1]张锋.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控量表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3),668-671.

[2]Hfnera,Stocka.timemanagementtrainingandperceivedcontroloftimeatwork[J].theJournalofpsychology,2010,144(5),429-447.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8

要】随着铁路的高速发展,在铁路运输的各个管理环节采取及时有效的对策,能更好的提升铁炉运输管理的效率,从财务管理、物资运输等多方面形成整体的管理模式。本文针对铁路车站停时超标以及管理方式不全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提高作业效率、优化车站作业流程、减少装车作业出现的问题、加强与选煤厂的沟通等措施办法。

【关键词】装车站;停时;作业效率

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提高是铁路创造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之一,尤其在我国各类货物运输市场逐渐加大,需求量日益提升的前提下,强化铁路运输的管理效率并与现代物流融合在一起,实现货运物流化、货运现代化管理,从制度建设、廉政管理、现代化技术手段等运用上不断加强,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提高装车站作业效率的意义

在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具体分析上,主要要围绕铁路企业的运输效率,从运输的一条龙服务以及物流管理的现代化手段着手,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输成本、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形成运输与物资需求、物资供应之间的效率提升,并解除在铁路运输中的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影响因素,譬如,地区经济结构差异,包括装车品类、去向单一、网路规模小、自然环境恶劣、线路设备的改进不及时等一些困扰,围绕铁路运输的运输能力与技术能力之间的矛盾解决,打破运输的瓶颈问题,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加快铁路运输管理的步伐。

大准铁路作为一条煤运通道,是专门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路,而衡量铁路运输效率的标准是货车周转时间。货车周转时间即货车始于第一次装车完了时,终止于下一次装车完了,中间所平均消耗的时间。货车完成一次周转所耗时间,大概分为三个部分,即货车在各区段的旅行时间、在各技术站实行中转作业的停留时间、货车在装卸站的作业停留时间。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货车在装车站的作业时间占货车周转时间的很大比例,也就是说货车在装车站的停时直接影响着货车的周转时间,影响着铁路运输任务的完成。因此,压缩货车在装车站的停留时间对压缩货车周转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影响货车停时的因素

2.1空车到达技检作业时间长

一列货物列车到达装车站后要进行到达作业,其中到达作业主要有列检作业、货检作业、列车防溜作业、摘列尾作业、核对车号作业和本务入库作业等。而空车到达作业时间长的原因有:

(1)由于大准铁路的列车运行图采用“钟摆式”的运行方式,这导致列车到达装车站以集中到达方式。当后续列车集中到达车站后,除了要进行到达作业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是等待作业时间,是列车停时比较大的主要原因。

(2)大准铁路管内小列车到达作业时间较长。大准线货物列车分为万吨和小列货物列车,其中管内的小列货物列车由于车体破损、车型不一、车数不确定等原因,使得小列货物列车到达作业时间较万吨货物列车更长。小列货物列车除了要进行到达的五项作业外,还需要进行甩补轴作业,由于甩补轴作业直接影响列车接发,为了保证列车正常的接发,甩补轴作业需要安排在列车间隔内进行,从而提高了小列货物列车的作业时间。

2.2选煤厂装车作业时间较长

列车到达作业完后,列车组织上环装车。一般情况选煤厂装一列车需要2.5小时,然而由于装车时发生的一些问题导致装车时间较长。其中存在的原因有:

(1)装车站由于天气原因导致选煤厂无煤可装,比如雨、雪天气导致煤矿产不出煤,列车到达后无煤可装,空车只能在环线上、站内等装,直接影响列车停时。

(2)装车站设备问题,由于装车站设备经常出现故障问题,不能装车,影响装车作业时间。

(3)重车占道问题,由于已经装出的列车将发车股道占用,而重车不能及时发出,直接影响着后续装车。

(4)选煤厂和装车站配合不好,由于在装车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而选煤厂和装车站为了区分责任,导致出现扯皮现象,影响装车作业进程,增大了装车时间。

2.3重车技检和待发时间较长

列车装完车被带到发车线后,需要进行摘调机、挂本务、列检、货检、挂列尾等作业。而影响重车发车时间长的原因有:

(1)对于大准铁路的列车运行图采用“钟摆式”的运行方式,这导致列车在装车站以集中发车。而装好的重车除了发车作业外,需要等待上一列车到达邻站后再组织发车。

(2)无本务机车,重车装出后,本务不能及时出库,没有本务机车,重车的技检作业没法进行,装出的重车只能等待作业。

(3)待发时间较长,重车具备发车条件却没有发车计划,主要原因是区间会车,重车只能等空车到达以后才能发车。

2.4管理人员素质不全面

在铁路运输管理机制上,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铁路人员的队伍建设存在不能满足管理体制要求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部分铁路局、站段的管理机构建立不完善,没有明确各级领导及专职人员工作职责。岗位责任制不明确,使得管理人员在工作态度上有时处于消极状态;第二,铁路运输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5现代管理手段运用不够

在铁路运输管理上,要全面提高管理效率,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譬如现代物流的综合管理体系、计算机系统的全面运行等,但是,在铁路运输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在采用电算化的管理方式上,限制了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同时,这种分散型的管理系统使各项数据较难整合应用到一起,使收入清算工作难以保证其公正性。所以,现有的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不利于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提高。

3、压缩货车停时的方法和措施

3.1提高作业效率

加强列车到达、出发技检作业的效率。通过学习、培训、演练等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制定合理的作业标准,作业人员按标准作业,从而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压缩了作业时间。

3.2优化作业流程

优化作业过程,减少作业时间。比如合理安排接发列车线路,减少等装、作业困难等现象的发生;合理安排调车作业时间与调车作业编制办法,减少空车作业时间和影响列车接发;

3.3减少装车作业出现的问题,加强装车站与选煤厂的沟通

提高车站货运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认真传递票据和监视装车过程,避免在装车过程出现超载、偏载、撒煤等现象,影响装车作业时间,提高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作业效率。加强装车站和选煤长的沟通与联系,制定合理的作业处理办法,避免在作业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单位互相推脱责任,发生扯皮现象,增加了劳动强度和作业时间。

3.4强化铁路运输管理队伍的建设

在提高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基础上,通过细化每一个管理环节,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一是要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各种责任与制度的简历上,细化各项政策、制度的执行效果,所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是提高铁路运输收入管理效率的内在动力。二是在进行人员配备的时候,选择高素质、高能力、具备财会知识的人员到管理队伍中来,明确岗位职责;三是开展管理队伍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收入管理意识,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四是对管理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熟练掌握收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运输知识,以保证各项收入管理工作进行的规范化。

3.5构建优质服务管理平台

在提升铁路运输管理效率的手段上,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管理的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管理环节,因此,要全面强化全面强化优质服务,注重从铁路运输管理以及铁路企业的文化载体上下功夫。通过在铁路运输企业各单位开展优质服务竞赛,使优质服务的力量扩展到顾客,影响到社会;将优质服务、构建运输管理一条龙服务的理念和做法融入到每一个运输管理环节之中,形成“能帮就帮、敢做善成”的运输精神,完善管理层选人用人制度。同时通过对现在优质服务培训团队进行重新整合,选拔一批优秀的员工充实培训队伍,组建一支规范化、专业化、高素质的服务培训团队,做到各有所长,人人能讲课,人人能展示。通过优质服务培训团队,将服务理念带出去,将宝贵经验带回来,不断开拓创新,挖掘新亮点,推动铁路运输与服务管理的有机结合点,推动铁路运输效率的全面提高。

4、总结

以上是本人对提高装车站作业效率、压缩货车停时的一点总结和探索。总而言之,提高装车站作业效率、压缩货车停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多方面入手,比如尽可能减少一次周转过程中不必要的作业环节;装车站应联系多部门、多工种以科学、高效的作业方法进行作业。

参考文献

[1]史玉捷.对压缩货车周转时间提高运输效率的探讨.价值工程,2010年11期

[2]党鸿雷.加强车站调度指挥,压缩货车中、停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1期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9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4-0259-02

0引言

时间管理倾向是在时间运用方面,个体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和行为特征,主要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1]。第一,时间价值感:其作为个体时间管理的基础,通常包括社会取向时间价值感和个人取向时间价值感。时间价值感作为个体对时间功能和价值的稳定态度和观念之所以能够对个体驾驭时间产生动力或导向作用,那是由于其能够充满情感的驱使人们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第二,时间监控观:其主要体现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时间分配以及结果检查等一系列外显活动中的能力和主观评估。其体现了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通常包括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以及时间分配和反馈性等。第三,时间效能感:其是指个体对自己驾驭实践的信念和预期,它作为制约时间监控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反映了个体对时间管理的信心和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估计,主要包括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两方面。因此,三者分别是价值感、自我监控和自我效能在个体运用时间方面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即时间纬度上的人格特征[2]。由于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能否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会对其能否顺利完成学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还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一方面,研究发现时间管理能力的高低从很多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于抑郁焦虑这两种负性情绪和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研究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3]。关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时间管理倾向较低的人。此外,对于主观幸福感而言,学生实践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同时,研究发现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的预测和解释作用[5],时间效能感对社会适应能力有好的预见性[6]。另一方面,研究者开始关注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现有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7],具有较高完美主义倾向性的个体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8],a型者比B型者更加珍视时间,也更善于管理、使用时间[9]。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1方法

1.1被试从陕西省的四所高校中随机抽取了300名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4份。此样本共包括101名男生和183名女生;其中,大一96人,大二81人,大三62人以及大四45人;150名文史类专业大学生和134名理工类专业大学生。

1.2调查工具

1.2.1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由时间价值感(10个题项)、时间监控观(24个题项)和时间效能感(10个题项)三个分量表构成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黄希庭和张志杰编制。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纬度题项构成了时间价值感分量表;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五个维度测题构成时间效能感分量表;时间管理效能和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另个维度题项构成了时间效能感分量表。包括44个题项的量表采用Likert5点自评式量表,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分至5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水平也越高。

1.2.2心理控制源量表(i-eLCS)采用Rotter编制的心理控制源量表[10]包含了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每项都包括一组内控性陈述和外控性陈述,且要求被试者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对于内控性选择不计分,对于外控性选择记1分,得分处于0(极端内控)―23(极端外控)之间的不计插入题得分。得分越高的表明越趋于外控性,此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程序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心理测量的程序进行,同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描述统计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在文理科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时间管理倾向的时间效能感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F=2.756,p

2.2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为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在调查中采用心理控制源量表(i-eLCS)对大学生的内控性和外控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及总分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

逐步回归的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对心理控制源构成显著的回归效应,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823(p

2.3外控组和内控组时间管理能力比较为了进一步考察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参照前人的研究,以心理控制源量表分中数(13)为分界线,把被试分为外控组(ie>=13)与内控组(ie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学历、科系等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狄敏[11]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时间效能感维度年级差异显著(F=2.756,p

同时,研究还表明:心理控制源对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也存在一定程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心理控制源和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布与时间价值观、时间监控观和实践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相对于外控学生而言,内控学生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以及时间效能感的得分要高。此外,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对于心理控制源的回归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外控组,内控组学生无论在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还是在时间效能感和atmD总分上的得分都要高。

控制源反映的个体认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行为。它反映人们内部和外部控制倾向,一个人对行为结果的态度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将成功与否归结于自己的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认为成功与否完全取诀于自身而非外部原因,这就是所谓的内控者。认为行为的结果是由机遇、命运等不可控的因素诀定是外控者,内外控是控制源的两个极端维度[12]。本研究中,心理控制源与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因为内控者对时间的态度比较积极主动,认可时间对自我的重要功能和价值,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设置目标、安排时间,在对时间的管理过程当中形成了良性的归因模式。外控者对待时间的态度比较消极,否认自我内部的作用,经常认为自己无法控制事件、管理时间,对时间的重要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外控者缺乏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设置、时间分配和反馈等方面的行为和积极体验,因此不能很好的管理时间。

4小结

本研究中,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不存在性别、学历、学科差异,时间效能感维度上年级差异显著,心理控制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时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2]张静,陈健芷.时间管理倾向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838-839.

[3]李小霞,郑高洁.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9,21(2):30-31,34.

[4]付爱兵.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8):81-84.

[5]魏俊彪,张静,张坤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16(1):35-37.

[6]刘建平,熊月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9,29(3):69-73.

[7]王婷,袁婕.197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29-432,454.

[8]佟月华,陈(王莹).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1):84-86.

[9]龚艺华.高师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17-618.

[10]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31-35,330.

高效能的时间管理篇10

关键词:中学生;班主任;学习效率;提高措施

中学班主任是在承担具体教学任务的同时,承担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任务的教育工作者;而在其履行不同职责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率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笔者就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的角色切入,对班主任角色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概论

1.1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简析

在中学教育实践中,学习效率的提高与保障关乎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和失败;而高效率的学习通过对时间的充分合理的运用,学习成绩的适时快速提升以及饱满的学习兴趣与激情等方面表现出来。对于部分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这一客观状况而言,可能是由于学生自身因素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低下,也可能是学校和教师的原因导致的学习迅速提升受阻,也可能是来自于家庭的因素导致的学习动力不足等方面的综合原因所致。而就来源于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因素而言,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具体原因包括教学者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当、与学生沟通不畅、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不完善和不合理等方面的因素;而本文所研究的中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措施的分析就应当围绕学校和教师方面的具体因素展开分析,从而提出合理化的对策。

1.2中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中学班主任是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就其角色定位而言,它既是进行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者,又是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者。鉴于这两方面角色和承担任务的不同,班主任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具有两个不同方向的作用,而其具体对策和策略的分析也应当从这两方面切入进行思考。鉴于此,本文分别从中学班主任所担任的角色的不同方面开始,对中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形成原因进行简析,并就其有效提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二、健全学生和班级管理机制,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学生和班级的日常管理的健全和体制化的形成,是中学班主任所应承担的一向任务;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改善设立健康的外在环境的管理活动。因而,班主任在进行班级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改进措施,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外在的刺激,并与学生发生作用而提高效率。

2.1建立学习型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一个基本前提。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具体而言,可以采取定期开展班会进行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学习的宣传,并综合通过班级黑板报、读书角等具体的学生间学习和互动情景的设立,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在活动和宣传教育过程中得到培养和增强,以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

2.2强化时间管理意识,保证学生学习时间运用的充分与合理性

之所以特别提出时间管理这一话题,主要是因为时间的合理而又充分利用是学生保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的基本前提;而对于辅助和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班主任而言,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时间是其进行班级管理的一项基本任务;至于进一步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时间管理意识,则是保障学生具有高程度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措施。对于加强学生时间管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关键是要形成充分紧张而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时间运用;而其规律性表现为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搭配,并形成一种长期健康合理的习惯。最终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以及习惯化的时间运用,保证学生能够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时间,从而保障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

班主任在承担学生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承担具体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体的教学行为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水平的教学技巧和策略的运用,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而有失科学性的教学过程,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其学习效率的有效提高。在班主任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角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3.1不断提高教学技术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稳步提升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具吸引力的课程呈现方式、互动性强的课堂交流形式以及合理的问题解答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保障具有一定意义;而对于教师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和其技术能力逐步提升,将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因而,班主任应当主动辅助和提高教学者的教学技术和专业能力;其中,既包括作为教师角色的班主任自身教学能力和技术的提高,也包括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技术的有效改善。而在此过程中,具体的方式可以表现为班主任自身的学习以及对其他教师课程的综合评定等方面的实际举措。

3.2建立顺畅的师生沟通机制,正确把握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

师生间交流和沟通的顺畅,能够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可能影响其学习效率的各种问题,从而正确把握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原因;而对于其原因的了解,为更好的解决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这里阐述的顺畅的师生沟通机制的建立,既包括作为具体任课教师的班主任对于本科目学习效率相关问题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的形成,也包括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各种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行了解的师生间沟通的形成。正是通过师生间的有效沟通的保障,从而实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结语

笔者在对中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以及班主任角色定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色出发,就中学班主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向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析。希望能为中学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李丙才.浅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措施[J].成才之路,2010,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