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交通设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7:33

农村交通设施篇1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体素质。

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体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宗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学习镇各大会议精神,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始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坚持在苦练内功、优化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立足年初计划、辅带相关工程,以质量为重心,全面实施连村到组道路及民间桥梁建设。

今年列入我镇连村到组道路建设计划的有14.79公里,其中连村道路3.14公里,到组道路11.65公里,计划投入资金279.8万元;民间桥梁计划改建4座,计划投入资金119.7万元。截止到目前,已完工到组道路11.65公里,连村公路3.14公里,年初计划都已经完工;已完工民间桥梁3座,1座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在20*年1月份完工,通元村法喜寺桥于6月20日完成招投标工作后,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及时开工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施工阶段;新长大桥已完成招投标工作。*(20*年计划)工程桥面已架好,即将浇筑桥面。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杭浦高速公路改道工程及个别行政村农综开发道路工程、通组道路工程的测量、招投标、施工质量管理等工作,共计到组道路7公里左右。

我站在紧抓建设任务的同时,始终把质量管理作为农村道路和民间桥梁建设的命脉,坚持多种措施并举,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将我镇农村道路和民间桥梁建成满意工程、放心工程。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严格把好质量管理关。主要是以下四关:一是把好道路建设和民间桥梁建设标准关。严格按照县交通局有关农村道路建设和民间桥梁建设的要求,规范设计、施工和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质量终身制、施工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实行公开招投标,对个别村建设项目公开招投标未成功或有特殊原因的,都必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二是把好施工队伍资质关。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和施工业绩精选施工队伍,对不符合资质要求的施工单位,坚决不予受理招投标报名。三是把好质量责任关。严格执行质量监理制、质量社会监督制、质量事故责任终身追究制。四是把好工程管理人员的清正廉洁关。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质量合同》、《安全合同》,确保把我镇农村道路和和民间桥梁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二)、构筑全面、多方监督的群控网络。一是要求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每月在工地时间不少于20天,工程在三检制的基础上实行工序报验制。二是要求每村配备相关人员对工程进行质量管理,在每一条路、每一座桥梁都必须安排至少一名人员全程监管。同时还要求邀请当地的党员或村民代表参与监督。三是我站人员不定期下工地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中随叫随到。四是邀请县交通局有关部门到工地视察工程质量,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在每项工程竣工后及时邀请县交通局试验室进行钻芯取样、压力试验等技术检测。为我镇公路建设和民间桥梁建设的快速稳步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坚持质量问题处罚制度。按照工程质量目标要求,在合格工程的基础上争创优良工程,达不到优良、合格工程的,严格对照招标文件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相应处罚。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论大小,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不接受教训不放过,不落实整改措施不放过。对出现质量问题的工程要求必须砸掉重做,如今年在民间桥梁改建中发现一桥梁一块梁板由于芯模移位,造成质量不合格,责令该施工单位报废该梁板,重新浇筑,以确保工程质量。与此同时,我们还实行质量责任连环处罚制,每项工程竣工后,根据县交通局试验室钻芯取样、压力试验等技术检测数据,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质量鉴定和验收。

三、重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努力确保公路、航道的畅通安全和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

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镇上下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公路、水上交通法制观念。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一是召开会议。今年我镇共召开了两次由镇领导、各行政村交通协管员、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贯彻传达县政府、上级有关单位及镇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具体落实各项管理工作,并分别与14个行政村签订了《通元镇公路路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和《通元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书》。二是分发宣传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共分发相关通告、画册800多份,张贴通告、标语及交通安全宣传图画500多份,悬挂横幅5条。三是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在通元集镇上开展了次交通法律法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奖问答、分发宣传资料、咨询解说、图板展出等,吸引了很多群众的参与。四是充分利用镇、村有线广播、电视等形式,每月至少一次宣传关于公路或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使广大人民群众重视交通安全,提高公路、水上交通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全年共广播250多次。

(二)、加强巡查,及时处置,确保安全。

公路管理:

1、不定期地对全镇内的所有道路进行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通知所在村采取有力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特别在三个收获农忙时期,我们充分利用广播、标语等宣传的同时,组织了以我站为主以及沿线各村协管员,起早摸黑进行巡查,耐心细心地说服教育纠正农户在公路上打场、晒粮、堆放等违章行为多起,保障公路畅通。在道路和桥梁突发险情时,不管风雨烈日,白天黑夜,都能及时赶到现场,察险情,制定抢修方案,做好安全措施。今年共发生险情5次,其中高温天气下桥梁拱裂2次,路面拱高1次,桥梁被车船碰撞损坏2次。在节假日、旅游季节时期,组织了多次道路、桥梁安全检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整改、维修。

2、对全镇范围内的村级公路实行养护管理制,各行政村分别聘请了一名养护管理员,专门负责所在村硬化路面的管理工作,做到天天清扫路面,清除路面、路肩石头石子、柴垛等杂物,减少安全隐患,确保安全。

3、全年共开展公路巡查80多次,发现情况33次,发出书面巡查通知29份(其中要求上交书面整改书的14份),收到书面整改书14份。同时协助县路政大队做好我镇境内25多公里县级以上公路的管理工作,协助处理违章现象多起。

水上交通管理:

1、认真抓好源头管理,坚决杜绝非客船搭客和私设渡口;加强航道巡查,保护航道及其设施不受侵犯;严格拦河建筑物审批制度,保证航道通行安全。平时经常进行巡查,全年共巡航80次,发现情况4次,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协调所在村做好安全工作,并做好巡查记录台帐。

2、对全镇23座航道桥梁安装了警示牌,共计警示牌39块,投入资金4万元。

3、积极做好窑厂运泥船管理的监督工作,并与两个窑厂签订了《窑厂运泥船安全管理责任书》,要求各窑厂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运泥船的安全工作。同时,积极配合港航管理部门开展工作,保障航道的安全畅通。

4、积极配合港航管理处开展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即钢质挂浆机船的淘汰工作,利用广播、电视及个别访问的方式开展宣传发动,尽最大可能地得到了广大船户的理解和支持。今年我镇淘汰任务数18只,于9月底全部完成,完成率达到100%,有效地确保了我镇水上交通安全。

工程安全管理:

工程开工后,我们克服了点多、线长、面广、人员少的困难,放弃节假日全力以赴奔波在施工一线,严把工程质量、进度关,在工程施工期间不间断地巡查工地,召开工程质量现场会,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经常观测加固便桥、更换夜间照明灯、设置工程告示牌、注意安全用电、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等,确保施工安全。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出口头或书面通知,全年共发出书面整改通知1份,收到整改书1份。

四、明年工作思路:

1、加强农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保护现有的交通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

2、紧跟县、镇政府工作目标,开展农村公路和农村危桥改建工作。

农村交通设施篇2

关键词: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运输;防撞设施;交通标线;交通标志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91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4-009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14.050

在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农村机动车辆与日俱增,道路人、车、路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对农村公路交通的安全性造成了影响,各类恶通事故频繁出现。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的危害,除了要合理地设计道路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设施,从而改善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差的基本情况。

1路侧设置防撞设施

通过交通事故资料显示,发生在三级以下的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占到20%左右,所以应在农村公路的路侧设置较为有效的防护设施,既可以帮助驾驶员开阔视线,又具有保护的作用,降低公路路侧的事故率以及严重程度。

1.1位置的设置

现按照道路线形的原则针对影响农村公路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如小半径平曲线和长陡纵坡、宽路窄桥路段等均需要在此路段路侧加设防护设施。然而,防撞设施不同于其他的交通安全措施,其在使用机理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以自身和车辆的变形来降级事故的伤害程度,所以在进行建造防撞设施时,应该将设施本身也视为危险物。由此可见,若在没有设障的情况下车辆越出路外形成的事故严重度较小,就应取消在此路段进行设置防撞设施的计划,作为防撞设施的设置位置,既要考虑事故的频发度,又要关注设置后的事故严重度,用此思路不但能够节省农村公路的资金投入,而且可以减小路侧事故的严重度。

因而在路侧设施规划中,应对宽路窄桥或路面、突然宽度发生变化的路段进行相应的车速限制,对桥头引道以及宽度变化路段进行20m路侧防撞设施的规划,用此诱导驾驶员的视角,对驾驶员在此路段进行减速慢行起到警示作用。

1.2形式的选择

防撞设施具有三种形式:柔性、半刚性以及刚性,通俗来讲,就是缆索式护栏、波形梁护栏和水泥混凝土防撞设施三种。但是对于农村公路来说,工程的总造价有一定的限制,即通常情况下,规定交通安全设施造价被限制在公路总造价的3%,而缆索式护栏以及波形梁护栏的造价及技术要求都较高,这两种形式的护栏针对农村公路而言,因技术和经济原因常会被否决。但刚性防护设施具有既经济又形式多样等优点,因此受到广泛的实际应用,另外,对防护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农村路段的实际情况,参照路段车型比例、车速的设计因素等全面考虑,从而选择出适宜的防护设施。

1.2.1设计护墩。建造的护墩具有引导驾驶者视线的作用,同时也使驾驶者心理形成安全感,最重要的是在车辆越出路外时其具有阻挡的用途,然而护墩的造价较高,对一般的农村公路不太实用。护墩较为适应的路段是具有较高设计车速和地势险峻的地段,具体如桥梁两侧、堤坝路段、高度在10m的填方路段和悬崖路段等,在这些路段建造护墩能够有效阻止车辆越出路外,避免形成车毁人亡的悲惨现象。在进行护墩建造时,先将基础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牢靠,之后可用石块砌起或混凝土进行浇筑。设计标准根据农村公路的车辆类型、车辆撞击力量的大小以及车辆的行进速度而定。

1.2.2建造示警桩。因农村公路交通量不大,平均车速大概在40km/h以下,中小型车辆占到农村公路的90%以上,然而警示桩具有引导视线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可防护车速较慢、车型较小车辆越出路外,因此建议将示警桩建在陡坡、桥头引道、急弯、高填方路段以及过水路面等地方,从而有效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保证。示警桩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制成,为了保证其承受撞击的能力,一般需要将主体埋于地面以下一段。按照农村公路的车型和视线的诱导效果,规定示警桩的布设间距在2~3m地面以上80cm颜色按照红白相间涂抹。

1.2.3墙式护栏。因为农村公路上的车辆速度低、车型小,然而墙式护栏属护栏造价之最,且施工难度较大,所以这种护栏在农村公路并不适用,只有在凶险路段时,如悬崖峭壁、陡坡急弯等,为了保证车辆的行使安全才会采用这种墙式护栏的形式。

2农村公路交通标线

相对于其他的交通安全设施来说,交通标线所需的造价相对较低,但是在实际中交通标线起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规范各种交通行为,从而确保行车的安全。因此,若是农村公路的路面相对较宽,可以设置公路交通标线。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前农村公路中最小的车道宽度是3m,所以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等于或大于6m时,应当设置公路交通中心标线。其中设置道路中心标线能够有效地分离农村道路上的行驶车辆,极大地规范了农村公路中行驶的车辆。因此,对于公路路面宽度较小或者视距不良的路段,同时也能设置道路中心标线,充分地保障行车安全,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公路道路两旁都设置交通标线时,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则会向中心线靠拢行驶,极大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针对于路宽宽度为4.5m以下并且难以设置中心标线的农村公路,可以在视距不好的路段或者转弯路段两旁都设置公路交通标线,从而吸引驾驶员的视线,确保公路行车安全。而公路纵向标线的宽度一般情况下在10~15cm范围内,这个宽度范围是驾驶员行驶的最佳视觉距离。通过研究分析显示,道路纵向标线的宽度极大地影响着驾驶员的行车心理以及行车状况,因此在实际中农村公路应当结合实际需要设置适宜的标线宽度,不仅节约了路标制作成本,同时还能避免车辆打滑事故的发生,所以对于农村公路中心线以及边缘线的宽度都应当设置为10cm。结合驾驶员的实际心理,应当使公路交通标线的闪现率设置为2.5~3次/s,从而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农村公路车辆行驶车速设置为40km/h,将交通标线长度设置为3m,其中间隔长度的比例为2∶3,那么取4.5m,则交通标线的闪现率为最佳。

3农村公路交通标志

当前,对于不同级公路在设置位置、形式、材料以及版面等仍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而农村公路交通标志的各项参数以及标准度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要求进行选取,对农村的实际道路状况与设计车速等应当进行综合考虑。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为三、四级以及其他外公路。所以绝大多数道路都设置为双向两车道,其中还有部分单道道路,几乎所有的农村公路都限制车速为40km/h以下。

3.1交通标志的结构形式

从结构形式来看,交通标志可以划分为四种,即单立柱式、双立柱式、门式以及悬臂式,不同的结构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公路范围。农村公路主要以三、四级公路为主,因此农村公路路面相对较窄,道路都设置为双向两车道或者单道道路,农村的交通相对较小,并且大部分行驶的车辆都为小型车,限制的车速也相对较低,公路旁的交通标志可视性相对较好,所以针对于农村公路应当使用柱式交通标志,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同时柱式交通标志所需要的经费低,并且施工较为便利。

3.2结合公路的情况设置标志位置

在设置农村公路交通标志时,应当充分结合公路的设计车速以及驾驶员的视觉距离。结合车辆在不同的速度下的视觉距离以及车辆驾驶员看到公路交通标志后完成车辆制定的时间,再根据农村公路道路的实际情况和车速,将公路交通标志设置在适宜的位置上,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

3.3交通标志的反光膜

近年来,新闻报道上农村公路上夜间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其中夜间事故为事故总数的20%及以上。当农村公路道路进行改善后,农村公路夜间事故发生的频率却出现上升现象,夜间事故的产生和车速提速以及安全设施有着较大的关系。此时,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应当将农村公路交通标志的版面以及位置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交通标志的夜间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应当确保满足使用标准。对于农村公路来说,交通标志反光膜的反光效果能够让更多的驾驶员熟悉并掌握各种交通信息,以便在危险事故发生前及时停车,从而减少夜间事故的发生。结合交通标志反光膜的亮度、识别距离、行车速度以及交通标志可读距离等选用合适的反光膜,极大地减少农村公路夜间交通事故的发生。

4结语

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资日益增加,也更加重视道路施工中配套的安全设施的设置。在进行安全设施的选择和设置时,要根据国家的标准要求,结合农村公路的交通量、地形特点、投入资金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设置,保证农村公路交通运输的安

全性。

参考文献

[1]林福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3).

[2]李峻利,过秀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辽宁省公路管理局,长安大学.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R].2005.

农村交通设施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截止2010年底,我国的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3.455×106km。农村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农村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前提条件。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公路交通量逐渐增加,交通出行方式日益多样化,交通安全事故也随之增加。农村公路安保设施投入不足是导致农村公路交通事故日益增多或导致事故后果加重的重要原因。“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完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作为了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展开。

一、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村公路大部分地方在山岭重丘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弯多、坡陡。临水临崖、危险路段里程长,道路状况复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尤其是农用车越来越多,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公路路况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在打造“平安交通”和构建“和谐交通”的新形势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全方位提升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水平,不仅要保障农村公路畅通,提高公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质量,美化、绿化公路环境,更要完善农村公路安全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山区农村公路交通特性分析

1、农村公路作为公路网中的地方道路,路网交错、里程长,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大部分,农村公路具有以下的特征。农村公路分布广、总量大、等级低、路面窄。

2、农村公路地形复杂、线形指标较低

3、农村公路上排水、防护等设施不配套

4、农村公路夜间行驶条件差只有少数农村公路路段安装了照明设施,一些危险路段缺少能够使驾驶员辨认道路线形的交通标志,而且夜间视觉较差。

三、山区农村公中问题与现状

1、工程设施问题,工程设施中存在如下问题:

危险路段路侧防撞设施不足。如在高路堤、临崖路段,路侧有池塘、河流路段,以及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宽路窄桥,路面或车道发生变化的路段都缺乏相应的路侧防撞设施。

交通标志设置问题多。交通标志设施简单。

山区农村公路上交通标线严重缺乏。

2、山区农村公路客运体制及管理问题

农村客运存在量的繁荣、质的危险,客运企业散、乱、小导致运输服务质量及经营管理不适应现代化运输及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农村客运存在运行成本高,费用负担过重问题

山区农村公路上非法运营车辆多

山区村级公路里程长,路况差,缺乏安保工程设施,通行能力低

3、驾驶员素质不高,出行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近年来,随着驾驶员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驾驶员文化素质低下,安全观念不强,违章驾驶等问题日益突出。

四、农村公路安保设施实施的原则

农村公路大部分地方在山岭重丘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弯多、坡陡。临水临崖、危险路段里程长,道路状况复杂。因此各级交通主管部们不仅要全方位提升公路的建设、管理和养护水平,保障农村公路畅通,提高公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还要根据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的现实情况并结合规划,遵循“安全、经济、环保、有效”的基本原则,针对整治路段中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在安保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实施路段判定原则,将公路技术指标与交通事故情况紧密结合,通过分析影响行车安全和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坚持“经济上可能、技术上可行、方案上有效”的原则,判定公路安保设施实施路段。

2、实施路段判定标准对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可能实施路段主要有急弯路段(单个急弯、连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以上路段未达到以下指标之一的,且2km范围内3年发生过1起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或500m范围内3年发生过3起以上死亡事故的路段,作为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路段的判定标准。

3、实施原则

结合农村公路交通的基本情况,搞好规划,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

的基本原则,确定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计划。并注意发挥整条路线的规模效益。

在安保工程实施路段中运用各种二程措施,应注意与周围景观的和谐。

五、解决方案

1、建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农村公路安全保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合农村公路安保工程核查清单和实地调研结果,在分类总结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如加强速度指标、生理指标、交通事故指标等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2、确立正确的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选用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交通安全设施在设置时以保证驾驶员及乘客生命安全作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的理念。

可行性理念。由于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低、危险段落多、资金短缺等特点,对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而言,可行性观念至关重要。

经济有效理念。选用安全保障设施类型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的因素,结合农村公路的交通量和行车特性,选用山区丰富的水泥、碎石、片石、山皮土等资源进行合理断面和型式设计。

3、实施安保工程的质量主体及保障措施。安保工程建设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合同管理制和监理制,遵循“统一规划,共同出资,严格标准,统一验收”的办法。同时,实行县(市、区)交通部门为主体,安监、公安交警部门配合的监管工作机制。质量监督工作由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指导,各县(市、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质监站负责辖区内安保工程的具体质量监督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符合安保工程特点的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村公路安保工程的建设质量。

4、完善农村公交客运体系,方便农民出行

要强化客运车辆管理,严禁低速汽车(农用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载客,提高客运车辆的安全性,淘汰安全性较差的车辆。

规范客运市场,严禁个体客车从事长途客运,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定点、定线路、定车、定价格、定时的公交式服务。

全面降低农村客运成本,减免农村客运管理费、税收、城市建设费等。农村客运市场的规范性、农村客运车辆的安全性、农村客运业主利益的保证和农民出行的方便性是农村公路重特大事故预防的关键。

5、加强路侧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

在临水临崖危险路段、事故多发路段,急弯或连续急弯路段的外侧,长大下坡路段底部接小半径曲线的外侧设置钢筋砼护栏、波型梁钢质护栏、旋转护栏等较高等级的防护设施,有效阻挡车辆翻出路堤、坠崖事故的发生,减少或降低车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伤亡率。

路侧警示设施以路侧警示为主,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一般设置在路侧危险度不高的路段。路侧警示设施根据形式不同,有混凝土示警墩、花盆式示警墩、网石示警墩、油桶警示桩、柱式护栏。

交通标志和标线交通标志和标线是道路上起安全保护作用的最基本的设施,对于在农村公路事故多发路段、急弯路段、行人较多的城镇路段及路面交叉口路段应该设置相应的标志标线来警示驾驶员减速行驶,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从而保证交通安全

6、采用各种减速设施。由于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的建设,公路路面硬化后,车速较以前普遍提高,农村公路事故频发。所以在一些危险的路段控制车速成为降低农村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一个重要措施,常见的减速设施有减速带减速丘.减速路面

结语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日益受到广大民众重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安全保障工程的推进,需要资金的投入及技术与管理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作者通过对山区农村公路的安保设施建设、实地考察与重点调研,从客运管理、安保工程等方面分析了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符合山区农村公路的安保设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山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形式,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蔚吾.公路交通工程与安全保障技术[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牛佳棠.中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枣庄模式”[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工程[R].中国公路网.2009.[2]交通部公路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黄承锋.重庆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系统规划研究报告[R].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7.

农村交通设施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和管理,促进农村公路事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纳入农村公路规划并按照国家和省技术标准修建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的发展遵循保护环境、节约土地、保障投入、建养并重、确保质量、安全畅通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规划、分级负责。

第四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的监督和指导,负责县道的管理和养护,其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区域内乡道、村道的规划、建设、养护和管理工作。

市发改、国土、财政、公安、林业、农业、审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需要,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并鼓励、引导社会经济组织或个人投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第六条农村公路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损坏或者非法占用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

第七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农村公路上非法设卡、收费。

第二章规划建设

第八条农村公路规划应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国家和省、市农村公路发展目标,与国道、省道发展规划和其他方式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相协调,并与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第九条县道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发改、国土等有关部门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乡道、村道规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协助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编制,报市政府批准,并报市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经批准的农村公路规划需要修改的,由原编制机关提出修改方案,报原审核、批准机关审核、批准。

第十条县道、乡道建设不得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村道建设根据区域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技术标准,一般不低于四级公路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防护、排水以及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和其他附属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和扩建,并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下列区域为农村公路用地,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

(一)农村公路两侧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起1米范围内;

(二)无边沟路段公路两侧路肩外缘3米范围内。

第十三条农村公路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设计。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施工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确定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或人员进行监理。

第十七条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

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可以聘请技术人员或群众代表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的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建设施工现场应当设立质量责任公告牌,公告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主要质量控制指标和质量举报电话。

第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

农村公路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当明确安全和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安全和质量保证措施。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质量缺陷责任期为交工验收合格后不少于一年。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进行交工、竣工验收。

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保存工程资料,建立工程档案。

第三章养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养护应当按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应达到以下标准:

(一)沥青或水泥路面整洁、无积水,无堆积物,无病害,路缘石顺直、无缺损;

(二)路基宽度标准、线形清晰,路肩顺直、平整、无堆积物,边坡稳定饱满、无取土现象,防护工程和排水设施完好,边沟顺畅;

(三)桥涵配套和安全设施齐全,技术状况良好;

(四)公路沿线交通安全设施符合规定;

(五)公路沿线两侧合理绿化,且抚育管理及时、生长良好。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养护实行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日常养护与集中养护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专业化养护。

鼓励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具备资格条件的养护单位,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第二十三条县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市交通主管部门编制,报市政府同意并报上一级交通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乡道、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计划由所在镇政府(区管委会)负责编制,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履行建设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应当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期限不少于一年。

第二十五条县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乡道、村道的小修工程和日常养护由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适时组织开展乡道、村道集中养护。

村(居)民委员会协助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做好村道日常养护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十六条因自然灾害造成县道交通受阻,市交通主管部门应及时组织抢修;因自然灾害造成乡道、村道交通中断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及时组织抢修。一时难以修复的工程应设置警示标志,修建临时便道,并及时上报灾情。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养护单位进行养护作业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统一的安全标志服。

第二十八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用地、砂石料场以及因养护需要挖砂、采石、取土、取水的,由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统筹解决,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九条市交通主管部门、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组织农村公路沿线的单位和个人对所管辖农村公路实施绿化。

农村公路用地上的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完成更新补种任务。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遵循多方筹措、分级管理、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年度审计制度。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主要来源:

(一)国家和省、市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补助资金;

(二)市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安排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捐助资金及通过农村公路冠名权、路域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筹集的资金;

(四)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五)其它可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的资金。

第三十二条市政府每年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逐步增加,保证农村公路正常养护。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根据需要,安排配套资金,用于乡道、村道的小修和日常养护,不足部分在其财政收入的增量中解决。

第三十三条对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工程,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助。县道大中修养护工程由市政府安排投资;乡道、村道大中修养护工程由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安排投资,不足部分由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

第三十四条市财政部门按年度将农村公路专项养护资金拨付至市交通主管部门,由市交通主管部门根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考核情况发放和下拨。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筹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时,不得增加农民负担。

第五章路政管理

第三十六条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

各镇政府、石岛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组织成立综合性管护队伍,以农村公路管养为主,同时做好绿化养护、农村生活垃圾、沟河保洁等工作,并协助市交通主管部门开展路政执法。

第三十七条农村公路两侧自公路边沟(截水沟、坡脚护坡道)外缘以外,按照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村道不少于3米划定公路建筑控制区。

第三十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挖掘、损坏农村公路。

需要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开设平交道口,架设电杆、铁塔、变压器,埋设管线、电缆等永久性设施或设立其他非公路标志的,应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影响交通安全的,应征得公安机关同意。

第三十九条在农村公路大中型桥梁周围200米以及在农村公路两侧规定距离内,不得挖砂、采石、取土、倾倒废弃物,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及其它危及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桥梁、农村公路附属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条在农村公路上禁止下列行为:

(一)摆摊设点、设置集贸市场;

(二)堆放物料及设置其他障碍物;

(三)挖沟引水、漫路灌溉;

(四)堆粪沤肥、倾倒垃圾及撒漏污物;

(五)其他损坏、污染农村公路和影响农村公路使用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除农业机械因田间作业需要在农村公路上短距离行使外,铁轮车、履带车和其他可能损害农村公路路面的车辆、机具,不得在农村公路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市交通主管部门同意,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按照公安机关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对农村公路造成损坏的,应当按照损坏程度给予补偿。

第四十二条超过农村公路、桥梁限载、限高、限宽、限长标准的车辆,不得在农村公路或桥梁上行驶。确需行驶的,应当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按要求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经镇政府、*管理区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同意,村(居)民委员会可以根据村道设计标准,在村道上设置限高、限宽设施。

第四十三条未经市交通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农村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移动、涂改农村公路附属设施。

第六章考核与奖惩

农村交通设施篇5

关键词新农村;交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U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7-0077-02

0引言

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交通部每年花巨资投入新农村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中,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资逾2000亿元,这些举措有力促进了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有效发展。对于沿海地区新农村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应摆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这已成为各级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共识。同时,由于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项目自身种种特征,很多工程缺乏系统有效的项目管理。现就如何充分发挥新农村交通建设项目管理问题做如下探讨。

1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特点

1)经济发展势头迅猛,道路承载率激增。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先后制订了许多具体政策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得到加强、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沿海地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大,“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从乡镇的主干公路修出通向每一个自然村的柏油路,每年都在飞速递增。但即便如此,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

2)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交通设施在军事地位上举足轻重。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既要保证组织计划和协调各种运输手段,做好各个环节的互相转换与衔接,又要组织交通运输线及交通设施的防卫、抢修和交通调整,交通保障的强度、难度显著增大。

3)农村交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复杂。新农村交通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这就明确了地方政府工作主体地位,落实责任,才能有效的推进“三新”发展战略实施。同时,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约束条件。它是在限定的资源消耗、时间要求和质量规定下,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新农网交通建设改造工程多为零散工程,一般建设周期较短又是一个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

2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1)政府没有统筹兼顾,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新农村交通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契机,而有些沿海地区政府领导却只将其看做政绩工程。甚至有些领导干脆当做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把项目承包出去后,就不管不问了。这些不负责任的做法扭曲了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使各种利民项目的功效大大缩水。

2)造价管理混乱,资金管理无序。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一方面是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很多,资金计划无序;另一方面是有限的财力却无法发挥最大的效益,用钱用不到刀口之上。导致很多工程在承包时施工单位低中标,多签证,高结算,大大超出工程预算。

3)质量打折扣,保养成空白。新农村工程一般小而杂,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修建中,承包商为了利益,不惜偷工减料。建设单位没有现场监理,质量检测等有效措施。致使有些路段刚修好,大型车辆一轧一个坑。还有些经过几次大雨,拖拉机一过,路基就塌下去了。这样的工程承载不了农村发展经济的愿望,本该使用十年的路段,结果不到五年就废了。另外,及时建好了新路,要使这条路长久的发挥功效保养才是重中之重。而农村道路保养后期服务几近为零。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概念在沿海新农村交通问题上总是过早夭折。

3沿海地区新农村交通建设管理对策

1)科学规划,完善网路。加强沿海地区的农村交通建设力度,农村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

2)保障资金投入,建立有效机制。按照“县乡自筹、省市补助”的原则,由各级政府组织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由中央燃油税返还收入、财政一般预算以及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机制。各级政府投入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得低于规定的最低标准。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养护需求的专业养护、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在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中充分体现民意和维护村民的切身利益,实施民主决策,不搞面子工程,不搞政绩工程,不搞大拆大建,争取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修农民愿意修的路,修农民能够得到实惠的路。各级政府要由“为民做主”变为“让民做主”,转变工作方式,鼓励农民投工投劳,降低公路的建设成本。同时对农村公路年度建设计划项目规模和补助标准实行双控。

农村交通设施篇6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村村通

中图分类号:F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2-0073-02

1引言

2005年以来,陕西省交通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需要,多方投资约27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9万多公里。全省农村公路已达11.9万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90.8%。2009年陕西省新改建农村公路2.8万公里,其中通村水泥(油)路1.5万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全省80%建制村通油路目标,使2.4万个建制村通上了油路(水泥路),解决了千万农民出行难的问题。2010年陕西省将投资40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实现100%乡镇通油(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公路。陕西省农村公路在响应国家政策和满足农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大力建设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问题。

2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自然条件恶劣,修筑成本较高

陕西省处于西部地区,农村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人口密集度低,陕南为山区,陕北为高原,整个陕西地形多为山区、高原、丘陵,山高路陡,沟壑纵横,且石灰岩、砂岩等硬质地貌分布广泛,增加了修路难度,加大了修筑的成本。另由于经济及地形地貌问题,修筑的农村公路通常技术等级较低,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及应用。

2.2建设资金筹集困难

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公路建设资金筹措的难度越来越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地方自筹资金的投入和农村居民“民工建勤”的投入,这两项投入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总量的80%以上。其次还有少量来自省级交通部门投入的补助资金和专项资金。“地方自筹资金”主要包含县(市)交通部门征收的各种交通规费收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及社会集资、捐助资金等。“民工建勤”制度的确立和执行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农村费改税后此制度似乎将难以施行。由于陕西省地处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各项资金投入较为困难。

2.3相关建设未考虑后续发展需求

我国农村公路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使规划思想在实际建设中无法得到应有体现。农村公路的主要功能是解决农民出行和生产便捷问题。但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和田土很难集中分布,特别是丘陵山区的农户一般都是散居在各个山弯僻处,土地大部分分布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上,也很少集结在某一区段内,公路的服务功能难以得到体现。而地方在进行农村公路建设时,很少经过相关公路交通科研部门科学规划,建设的农村公路往往不能考虑后续未来发展需求。

2.4建设质量不容乐观

多数农村公路未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设计和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水平不高,个体户承包施工的现象普遍;施工队伍不专业,不熟悉施工程序和技术规范,操作简单,不能按照规范施工。监理责任心不强或无现场监管,施工随意性强,影响到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竣工验收工作草率,达不到公路建设验收的要求,乡、村公路建成以后,一般是镇政府或村委会邀请上级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粗略地查看现场,对工程实体质量很少进行检测,也很少查阅和收集施工资料。使得部分已建成的农村公路路基宽度窄,缺桥少涵,晴通雨阻,抗灾能力弱,普遍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3农村公路建设对策

3.1提高认识,加快村级公路的发展步伐

农村公路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我国公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交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大局,是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因此,在公路交通建设中,坚持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结合,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扶贫开发的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和旅游业、矿产资源开发相结合,提高领导服务质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注重科技进步,注重生态环境,确保公路网,建设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建设。

3.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拓展多渠道筹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出路在政策的调控,通过东部向西部的横向转移支付和中央向西部的纵向转移支付,平衡地区差异。由于陕西处于西部,各市、县地方财力薄弱,农村公路又缺乏市场融资能力,因此,解决资金的办法应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而且投入要占到西部农村公路投入的大部分。同时,也要拓展多种渠道筹资,依靠省、市、县适当配套解决一部分,农民自筹资金解决一部分,社会捐助解决一部分,还可以通过拍卖公路、桥梁、车站等命名权,吸引社会贤达人士积极对农村公路建设捐款捐物。

3.3对农村公路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研究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方案。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建设、扶贫和旅游资源开发等要素,重点应抓好通往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以及连接国省干线的“出口路”建设,抓好资源利用、贫困地区联片开发的“经济路”建设,抓好通往交通闭塞乡镇、行政村的“通达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要与村镇整体发展规划结合,与合乡并镇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结合,最大限度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使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从单纯的总量计划控制到工程项目、公路网络布局合理规划的转变,达到优化路网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有序协调发展。

3.4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高,但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速度的关系,扎扎实实地抓好工程建设的质量,建设“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实施工程建设时,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绝不能”。“一个坚持”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绝不能”:一是绝不能搞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二是绝不能搞经不起考验的劣质工程;三是绝不能搞权钱交易的腐败工程。

4总结

农村公路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公路建设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健康顺利进行,事关广大农村人口能否快捷方便出行,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十分必要,在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我们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我们不懈的努力。所以把握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军.农村公路建设管理问题探讨[J].湖南交通科技,2007,(4).

[2]任玉岭.农村道路建设应作为新农村建设第一要务[J].中国经济周刊,2006,(30).

农村交通设施篇7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的农村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分阶段建设重点,按照简便适用、切合实际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建设。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鼓励农村公路建设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七条交通部负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标准与设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

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九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的公路或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第十三条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建设资金与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确需农民出资、投入劳动力的,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征得农民同意。

第十八条中央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应当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补助资金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支付或者先预拨一部分,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再全部支付。

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按时到位,并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征地拆迁款。

第二十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应当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审计检查。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四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应当列入农用地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需要拆迁的,应当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或利用扶贫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编制符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的招标文件范本。

第二十六条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大桥、特大桥和隧道工程应当单独招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项目一并招标。

第二十七条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二十八条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隧道等工程,应当选择持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参加施工。

第二十九条二级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认可的,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隧道工程应当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十三条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大桥、特大桥及隧道工程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为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交付,由建设单位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当返还施工单位。

第三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

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未设置质量监督机构的,可以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举报。

第三十八条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监理组进行监理。有条件的,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社会监理机构监理。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五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十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

县道一般按项目验收;乡道和村道可以乡(镇)为单位,分批组织验收。

第四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按规定要求开通客运班车。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按时到位或者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降低征地补偿标准,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验收或者质量鉴定不合格

即开放交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四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农村交通设施篇8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促进农村公路健康、持续发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的农村公路新建和改建工程的建设管理。

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第三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其中,乡道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在当地人民政府的指导下,村道由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自愿、民主决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组织建设。

第五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依据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分阶段建设重点,按照简便适用、切合实际的原则和国家规定的程序组织建设。

第六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保证质量,降低建设成本,节能降耗,节约用地,保护生态环境。

国家鼓励农村公路建设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第七条交通部负责全国农村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标准与设计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

县道和乡道一般应当按照等级公路建设标准建设;村道的建设标准,特别是路基、路面宽度,应当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确定。

第九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标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对于工程艰巨、地质复杂路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平纵指标可适当降低,路基宽度可适当减窄。

第十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桥涵工程应当采用经济适用、施工方便的结构型式。路面应当选择能够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养护的结构。

第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应当重视排水和防护工程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能力。在陡岩、急弯、沿河路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提高行车安全性。

第十二条二级以上的公路或中型以上的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其他工程项目可以直接采用施工图一阶段设计。

第十三条四级以上农村公路工程和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的设计,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的设计,可以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承担。

第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设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章建设资金与管理

第十五条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农村公路建设逐步实行政府投资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

鼓励农村公路沿线受益单位捐助农村公路建设;鼓励利用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公路建设,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第十七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增加农民负担,不得损害农民利益,不得采用强制手段向单位和个人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确需农民出资、投入劳动力的,应当由村民委员会征得农民同意。

第十八条中央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资金应当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并严格执行国家对农村公路补助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不得从中提取咨询、审查、管理、监督等费用。补助资金可以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支付或者先预拨一部分,待工程验收合格后再全部支付。

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按时到位,并按照工程进度分期支付。

第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不得拖欠征地拆迁款。

第二十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应当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财务部门审计检查。

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第二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向公路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加强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第四章建设组织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用地依法应当列入农用地范围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农村公路建设需要拆迁的,应当按照当地政府确定的补偿标准给予补偿,补偿标准应当公开。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符合法定招标条件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含群众集资、农民投劳或利用扶贫资金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未达到法定招标条件的项目,可以不进行招标。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编制符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的招标文件范本。

第二十六条对于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大桥、特大桥和隧道工程应当单独招标,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可以在同一乡(镇)范围内多项目一并招标。

第二十七条县道建设项目的招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乡道、村道建设项目的招标,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也可以在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

招标结果应当在当地进行公示。

第二十八条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桥梁、隧道等工程,应当选择持有国家规定的资质证书的专业队伍施工。路基改建和公路附属工程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组织当地农民参加施工。

第二十九条二级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桥梁、隧道工程项目应当依法办理施工许可;其他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相应准备工作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认可的,即视同批准开工建设。

第三十条农村公路路面和桥梁、隧道工程应当主要采用机械化施工。

第三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管理责任。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依据职责,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加强质量与技术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应当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三十三条铺筑沥青(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公路、大桥、特大桥及隧道工程应当设定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质量缺陷责任期一般为1年,质量保证金一般为施工合同额的5%。

质量保证金由施工单位交付,由建设单位设立专户保管。质量缺陷责任期满、质量缺陷得到有效处置后,质量保证金应当返还施工单位。

第三十四条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生工程质量或者安全事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六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指导。

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所属的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未设置质量监督机构的,可以成立专门小组负责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的质量监督工作。

第三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聘请技术专家或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工作。

农村公路施工现场应当设立工程质量主要控制措施的告示牌,以便社会监督和质量问题举报。

第三十八条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监理组进行监理。有条件的,可通过招标方式,委托社会监理机构监理。

农村公路工程监理工作应当注重技术服务和指导,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加强现场质量抽检,确保质量,避免返工。

第五章工程验收

第三十九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村公路工程验收工作进行抽查。

第四十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交工、竣工验收可以合并进行。

县道一般按项目验收;乡道和村道可以乡(镇)为单位,分批组织验收。

第四十一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并按规定要求开通客运班车。

第四十二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应当落实养护责任和养护资金,加强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

第四十三条省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具体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验收办法与程序。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过程中,强制向单位和个人集资,强迫农民出工、备料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按时到位或者截留、挤占和挪用建设资金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停止资金拨付,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降低征地补偿标准,拖欠工程款、征地拆迁款和农民工工资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对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验收或者质量鉴定不合格

即开放交通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

第四十八条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发生质量和安全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报告期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给予警告,对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农村交通设施篇9

为切实改善我县农村道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村通”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现就加强全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体系建设

1、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乡村分级负责,群众参与支持”的原则,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之中,实行“一票否决”,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目标责任。

2、完善县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综治、公安、交通、安监、司法等部门为成员的县道路安全联席会议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道路交通管理的组织、协调、检查和考核工作,各乡镇也应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乡镇长为第一召集人。各乡镇要依托“综治维稳中心”设立“交通管理服务站”,由分管乡(镇)长任站长,安办、综治维稳办、司法所、派出所、交警中队、法庭、法律服务所、中心学校和行政村负责人和维稳中心人员为成员,中学和行政村至少设立一名交通安全员(信息员),达到“有牌子,有专用办公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工作台帐”的四有标准,使交通安全管理力量覆盖所有乡镇、行政村。明确各乡镇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村委会、县直各单位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层层负责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报送、事故通报、工作报告等制度。县安监、县公安、县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要定期分析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一般每月一次,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研究问题,部署工作,通报不足,综合治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县、乡两级交通安全管理网络每季度应举行一次会议,及时交流信息,编发简报,通报工作落实情况,研究解决交通安全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

3、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专业队伍建设。根据我县农村山区线长面广、畈区交通环境复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务重等实际需要,县政府年初编制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经费预算。在财政予以经费保障的前提下,县公安局要适当增加用于农村地区交通管理的交通协管员,参与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同时明确农村公安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考评办法,加强乡镇农村公安派出所与基层交警中队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农村公安派出所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强化对农村道路交通的管控力度。

二、大力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工作

4、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县领导小组每年定期组织乡镇政府和公安、农机、交运、安监、住建、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骑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超员、超速,货车超限超载,客运车辆非法营运、站外组客,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及报废车辆上道路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

5、县联席会议领导小组要按照《公路法》、《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规定,定期组织乡镇政府和公安、农机、交运、安监、住建、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农村道路联合清障工作。重点整治公路建筑控制区域违章建筑、骑路集市、打场晒粮和破坏道路设施的行为。要组织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划段包干、责任到人,及时制止、清理农村公路乱倒垃圾、堆放杂物和打场晒粮等行为,建立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道路良好的安全通行环境。

6、县教育局要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对师生教育内容,每周至少一节交通安全教育课。全面加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校车安全管理培训,会同公安交警、交运、安监等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的管理,定期对校车和学校租用车的营运资质和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并对驾驶人资质、行驶时间、行驶路线、是否超员等情况进行逐项排查,将排查结果记入车辆档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整改或取缔,特别是要依法坚决取缔“黑校车”和农用车运送学生。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管理,确定专人负责,逐步建立幼儿和低年级学生校车教师跟车值班制度;要通过适当方式提醒家长加强对学生上下学乘车的监管,教育学生不要乘坐“黑校车”和农用车。

三、从源头上消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7、要认真组织开展对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要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变型运输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情节严重的,要立即责令停产、停业,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8、交运、农机、公安部门要严把驾驶员的教育、培训、考试和审验等关口,全面摸排和掌握农村机动车驾驶人、机动车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公安局交管大队要力争在今明两年内完成县级一等车管所建设和机动车考试设施建设,落实摩托车、三轮汽车驾驶许可考试项目和标准,严把驾驶人源头准入关。农机管理局要严格变型拖拉机的注册登记、安全技术检验、牌证核发等工作,不得给予不属于拖拉机范畴的低速载货汽车和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拖拉机变型运输机注册登记、核发牌证;要积极配合公安交警加强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及其驾驶人的安全管理,形成常态化,改变“只发证,只挂牌,不管理”的现状。县财政、公安、农机部门要结合“汽车摩托车下乡”优惠政策,认真研究制定农村未上牌摩托车、拖拉机补办注册登记的处理意见和引导政策,进一步下放机动车和驾驶人管理权限。公安交警、农机部门要推行购车缴税、注册登记、检测检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办牌办证提供便利,切实提高农村地区摩托车、拖拉机注册登记率和检验率。

9、交通运输部门要严把运输市场准入关,加大对农村客运“三关一监督”(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汽车客运站安全监督)工作力度,严格农村客运班线审批的管理,特别是严格审批途经太岳、赤百等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进一步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调整运力结构,合理搭配不同客流量班线的开行线路、班次,扩大客运班车的覆盖面;鼓励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特点及市场需求的高效低耗型客车,逐步提高车辆档次,增强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会同公安等部门,加强客运场(站)的秩序整治,强化运输市场管理,加大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的力度,营造公平、有序、和谐的农村客运市场。

四、努力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10、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在安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时,要同步考虑公路安保设施建设,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新建、改建的农村道路,要按照《公路法》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设置好与道路等级相匹配的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道路交通通行条件。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和行业监管,督促落实安全设施,组织有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安全设施专项验收;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对重要路段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要设置限宽限高设施,防止超限超载车辆驶入,提高“村村通”建设标准,有效保障农村道路建设成果,确保“村村通”公路安全防护设施等符合安全通行的需要。

11、各乡镇要积极协助公安、交通运输、农机、安监等部门,加强对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对安全防护设施设置未达到农村公路等级要求的,要参照或执行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区分轻重缓急,逐步设置到位。对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并抓紧实施;短期内不能根治的路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发生。

12、交通运输、公路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切实抓好公路养护工作。对影响行车安全的病害路面,要及时进行治理,确保行车安全。要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根据养护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预算,筹集必要资金,保证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交通运输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村村通”公路的养护补助和交通标志标牌设置。

13、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农村地区客运交通事业发展,认真规划并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按照省交通厅、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关于对通乡村客运班车交通规费征收实行优惠的通知》(皖公交运精神,认真清理、规范和落实农村客运收费的优惠政策。公安、工商、税务、物价等部门也应当制定措施,对涉及农村客运的税费、价格给予优惠。交通部门要加快农村客运站建设,进一步提升站场设施服务功能。

五、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4、各地要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五进”(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为载体,结合县委、县政府正在实施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县电视台、县信息社、县政府网站等媒体要组织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公益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公安、农机部门要建立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信息台账,并定期在媒体上予以曝光;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道路交通安全作为常规教学和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师生的教育。乡镇、村委会以及交通运输企业等单位要依法履行交通安全宣传职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六、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

农村交通设施篇10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分析;措施

1、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村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公路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达深度逐步提高,布局日趋合理,技术状况逐年改善,总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到十一五末,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382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275万公里,占我国公路总里程的72%。中央投资极大地带动了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五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86.8万公里,其中新增农村公路52.7万公里,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345万公里。其中,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75%;三级以上公路约占农村公路里程的18.9%;乡(镇)、建制村公路通达率分别达到99.8%和97.2%,初步形成了基本通达乡镇、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此外,还有未纳入统计的村与村之间简易公路约154万公里,这部分公路技术和路面状况相对较差,等外公路约占55%,未铺装路面里程约占68%。应该看到,我国农村公路总体上仍处于以通为主的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通畅问题远未解决;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差异日益加大。具体表现在:

1.1农村公路路网密度偏低,整体规模仍显不足。

就我国目前农村公路发展而言,除东部的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如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海南等省市农村公路密度尚可外,其它省(区、市)的农村公路整体规模仍显不足,农村公路网密度偏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农民越来越高的出行要求。

1.2通达深度不够,建设任务依旧艰巨。

十一五末,全国仍然有128个乡(镇)、45662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其中包括不具备通公路条件的乡镇、建制村),不通公路乡(镇)、建制村的比重分别为0.3%和6.2%。目前不通公路的乡(镇)大多在中西部地区的偏远山区,工程艰巨、造价高,需要各级政府给予更大的扶持力度。东部地区在完成“通达工程”和“通常工程”任务的同时,还面临着路网密度和技术等级进一步提高的压力。

1.3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路况较差,通畅问题还未解决。

1.3.1等级结构。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重。到十一五末,我国县乡农村公路中,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约1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5.7%;三级公路38万公里,占19%;四级公路77万公里,占44.4%;等外路里程约22.4万多公里,占19.8%,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77%。

1.3.2路面状况。农村公路的路面状况也不容乐观,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里程基本上集中在农村公路上,十一五末达到86.6万公里,约占全国未铺装路面公路总量的89%,占农村公路里程的61%;简易铺装路面26.6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19%;两者合计113.2万公里,占农村公路里程80%。

1.3.3乡、村通油状况。到十一五末,全国仍有大量乡(镇)、建制村未通沥青路或水泥路,全国乡(镇)、建制村通油(水泥)路比重仅为81%、55%,还有7562个乡(镇)、21.3万建制村未实现路面硬化,晴通雨阻现象在农村公路中时有发生。

2、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必要性

尽管我国农村公路的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但总体上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要求,当前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交通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2.1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

目前,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出行条件差致使城乡间人员、物资交流不通畅,农民行路难、生活质量不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关乎党在农民心中的威望,关乎农村稳定的大局。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城乡联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2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又是启动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较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小城镇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通过投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和当地建筑材料修筑农村公路,可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有利于发挥农村市场的消费潜能,为建立城乡有机关联的市场体系、构筑大流通方式、扩大全国市场规模创造条件,进而拉动内需,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2.3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而农村公路是农村实现小康的基础。从交通体系看,构成我国公路交通的基础是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75%的农村公路仍然是交通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道路质量差,晴天扬尘,雨天泥泞,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干线和农村公路互为依托,农村公路对干线公路网起着重要的支撑和集散作用,需协调均衡发展,以发挥公路网的整体效益。

3、农村公路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21世纪前20年农村公路建设总体目标是:全面完成“通达”、“通畅”工程,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基本形成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总体目标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到201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公路;二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分阶段分地区具体发展目标和任务如下:

3.1“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基本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东部地区:继续安排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村”。中部地区:继续实施通乡、通村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油路到乡”基本实现“油路到村”。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通乡公路,基本实现“油路到乡”、“公路到村”。为确保以上目标得以实现,“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实施了千亿元建设工程,即中央投资1000亿元,改建沥青(水泥)路50余万公里;实施通达工程,投资400亿元,确保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实现通公路目标。农村公路建设规模约81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

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组织实施以西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为重点的全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公路网络结构,增强整体服务能力。到“十二五”末,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90万公里。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大农村公路桥梁新改建、渡改桥、安保工程等专项工程的实施力度,强化质量管理。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推进长期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公共财政投资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管养规范化、常态化。统筹城乡客运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稳步提高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鼓励城市公交向城市周边延伸覆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班车,90%的建制村通班车。

3.22011-2020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90万公里,新增农村公路170万公里。全面提高农村公路的密度和服务水平,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4、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政策措施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农村公路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条件,作为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切实抓紧、抓好。

4.1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和义务,分工协调,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省(区、市)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市人民政府的积极性,加快建设步伐。

4.2确保国家和省(区、市)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等多渠道的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

4.2.1国家每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在200亿元以上。

4.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

4.2.3继续利用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资金,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力度;继续争取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农村公路建设。

4.2.4积极探索加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有效渠道:统筹考虑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推行“以路养路”政策,将建设干线公路缴纳的重点公路工程营业税及收费公路营业税等用于农村公路发展;利用冠名权、绿化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等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路;鼓励企业和个人捐赠等。

4.3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

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和应急演练。推进国家、省、市公路交通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建设,加快建成信息互通、协同高效的公路网管理和应急平台体系,加强高速公路和重要干线公路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建设部级危险品事故应急物资及装备储备库和省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建立国家、省、市道路运输应急保障车队。构建覆盖全国干线公路和重点水域的气象监测网络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5、结语

总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要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确保建设有序、协调地开展,需要有更长远的考虑,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因此,制定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牙祖荣.公路建设养护经济化的必要性探讨[J].广东科技,2009年14期.

[2]杨帆.农村道路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2期.

[3]过秀成,胡斌,陈凤军.农村公路网规划布局设计方法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