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公司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22:42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1

__医药有限公司批发分公司是由__医药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药品批发企业。筹划投资起源于二oo四年七月份。成立分公司的主动力因素是:__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二oo四销售收入达15亿元)为拓展__医药快批市场,意欲在__地区吸收具有一定实力和市场份额的医药批发企业加盟。利用__医药集团的商品和价格优势,采取联盟企业互联网定单方式采购,商品销售一个月后付款;文秘站网如定单商品在三个月内未能售完,则退回供货方。原__医药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为面向大中型医院销售新特药品,成立以来虽然业务发展迅速,经营效绩斐然,但由于受业务范围及经营品种的限制,销售收入得不到快速提高,企业规模发展不够快。__医药集团与____医药有限公司几年来合作顺利,在得知__方面的发展意向后,公司与对方进行了多次的接触并达成了在__合作开展医药快批业务的协议。通过申请、选址、投资、设立组织及选用人员、GSp认证等工作后,分公司于二oo五年八月份试营业一、投资来源及主要用途:

截止二oo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分公司获得投资及使用情况如下:股东现金投资__*元()。资金主要用途:

二、分公司基本情况。

分公司地址在号。该地原属村。二oo四年我们与该村签订了房屋和土地购置及承租协议,基本意向是办公楼房出售(已预付40万元购房定金),仓库以租代购,远期出售,土地使用权随之转让(目前停车场土地转让已初步达成协议并预付定金)。分公司目前有办公及营业用房__多平方米,仓库__平方米,并已按药品经营的G规定购置了必要的各种设施设备,二oo五年七月一次性通过了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八月一日起__医药集团正式派员进驻指导医药经营流程操作,八月十四日起开始进货,目前已从__医药集团分四次购进__*万元的商品,八月十八日开始试营业。

三、分公司组织结构、人员构成及内部管理模式。

早在企业设立的初期阶段,公司董事会就分公司的组织和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征求了__医药集团的意见,一致认为分公司要想战稳脚步并得到发展,管理体制及用人机制十分重要。在企业设立形式上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严格依照《公司法》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在用人制度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打破用人上的人情观,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目前分公司除了关健岗位(如总经理、财务部长、出纳、收款、仓储主任、采购经理、质管理部长等)实行总经理提名、董事会考察决定外,其他岗位的人员均由分公司从人才市场招聘*

四、与__医药集团的战略合作模式内容。

*医药集团是我省屈指可数的大型医药批发企业,二oo四年销售收入达到__*亿元。目前该集团已在省内外建立了多家联盟合作企业。该集团对合肥地区的业务发展十分看好。基于上述因素,本公司各位股东对分公司从事药品快批业务的前景持乐观态度,在资金投入上是积极的。目前与医药集团的具体合作意向分为以下几方面

五、分公司今、明两年的经营目标。

八、九月份是药品销售的淡季。根据公司董事会制定的分公司经营战略,今、明两年分公司的业务发展以扩大知名度、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二oo五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2600万元,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二oo六年实现商品销售收入1.5亿元,跻身*医药批发企业十强之列,同时加大企业的宣传力度,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计划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与总公司整体销售进入*地区五强之列。

为实现上述目标,分公司将采取强有力的营销战略举措和管理措施;一是与*医药集团合作,将*医药集团在*地区的销售网络划入本公司,同时争取多家药厂在本销售区域的总权,以取得产品及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二是增加品种规格,力争在经营规模上具有竞争力;三是强化服务举措。公司拟定了本企业在客户服务上新措施,主旨是以前所未有的服务,做到客户未想到的我们首先想到,一切为客户着想,以服务出效益;四是建立精干的销售员队伍,千方百计四方挖掘优秀销售人才,实行对销售员收入的倾斜;五是与*地区有相同利益的医药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应对本地优势同行的竞争挑战;六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目前公司已搜集多家同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学习与比较,在__医药集团的帮助下,各项管理制度、职责及工作程序已建立健全,员工培训计划业已完成,为试营业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六、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以上的报告可以看出,分公司作为全新成立的企业,初次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及基本设备设施的建设,医药集团给予的____万元的商品支持,帮助解决了大部分的流动资金缺口,但由于__*区的用药习惯与北方地区存在有较大的差别,__的不少品种不能采购,这部分的品种需要从厂家采购解决。按照__地区的经营常规,医药快批企业的正常年资金周转次数为12次。这样测算我们的流动资金投入在800万元左右。缺口数额需要借助流动资金贷款解决。

七、分公司的未来发展远景及确保当前投资安全和有效运转的主要措施。

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风险是一对矛盾。善于解决矛盾者能够及时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从分公司当前资金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固定资产及开办费用占现有总资本的比例较大,但与当前同样规模的医药企业相比并不显得突出。也正是由于前期的投入,确保了今后的资金使用效率。况且按照__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的新规定,当前的投入实在是不能与之相比,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分公司作为医药专业批发企业今后的升值潜力。其二,选址在这一地段也有做房地产投资方面的考虑。如果房产及土地购买操作获得成功,其升值远景不容置疑。文秘站网

作为民营企业,对于本企业的未来持积极的乐观态度。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远水难解近渴,把一个企业寄托于未来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素质。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当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公司董事会对本企业的近远景规划是:头年稍亏、二年保本,三年跻身__地区医药批发企业五强。主导思想是:一、密切与__医药集团的合作,靠大靠强,带动发展;二、以品种、价格、服务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在众多的医药企业中脱颖而出;三、诚信为本,不图一时之利,走适合本企业发展之路;四、以人为本,着力科学的人性化管理,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为企业作贡献”的个人发展观,使企业和个人都得到长久稳定的发展。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2

今日投资个股诊断安全星级:

事件描述:

近期,我们对华东医药(000965)进行了实地调研,与公司高管就公司经营及发展战略等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评论:

公司基本情况:华东医药是兼具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医药企业,两种业务并重发展。医药商业是公司收入来源的基础,医药工业则是公司利润主要的来源。近两年来公司医药商业改革初显成功,医药工业销售力度加强,公司业绩进入了较为快速的增长期,2005年至2007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三年复合增长率达75%以上。我们判断,随着公司继续推行商业的改革和加强工业产品的销售,公司将保持较快发展,只不过随着利润基数的不断扩大,增速会稍有放缓,08年1季度,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0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854万元,同比增长14.99%,每股收益0.11元。

医药商业――公司收入基础:医药商业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是区域性医药商业龙头。占浙江省18%左右的份额。医药商业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80%左右,但商业盈利能力较低,毛利率仅为7%左右,公司近年来对商业部分进行事业部改革,目前已经收到成效,07年其商业毛利率达到7.93%,稳步增强。相比其他行业内企业,公司现在更注重拓展纯销业务,另外大力推行“产品一把手工程”高毛利产品的总,07年经销单品种实现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48个,毛利额为4424万元,同比增长48.16%。我们认为公司在未来将更专注于高毛利产品业务,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

医药工业――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医药工业部分主要集中在控股子公司中美华东,是公司利润主要来源,其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增速较快,07年公司医药工业收入增速为28.41%,达到了8.41亿元,毛利为6.46亿元,同比增长33.03%,毛利占比达到62.17%,毛利率高达76.85%,同比提高了2.67个百分点。

受益于医院用药“一品两规”及自身制定的工业产品销售规划的策略,公司医药工业有望快速增长。公司的主要产品有6个,分别包括免疫抑制剂(百令胶囊、新赛斯平、赛可平);降糖药(卡博平、卡司平)和抗消化道溃疡药(泮立苏),公司借助07年7月推行的医院用药“一品两规”的政策和公司对工业产品销售力度加强,其中一线产品百令胶囊、新赛斯平全年销售分别突破两亿元,二线产品赛可平、卡博平和泮立苏增长很快,卡博平和泮立苏分别实现单品种1.5亿元,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领先地位,当然相对于诺华、罗氏等生产的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还是比较小的,但从另外角度来看,这些产品的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我们认为公司将继续受益于国家制定的医院用药“一品两规”政策,迅速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另外根据公司本身制定的第二个三年规划工作的安排,我们认为公司的医药工业将快速增长。

百令胶囊――潜在的大品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司的主要品种百令胶囊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品种。百令胶囊是国家一类中药新药,是从冬虫夏草中提取的菌株培育制成的制剂,目前是一个双跨品种,既可以作为术后用药或者是呼吸道免疫用药,又可以作为增强人体抵抗力的日常保健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此前药品市场上曾经出现过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大品种的中药制剂,其销售额早早超过5亿元,而百令胶囊是一类新药,品质有绝对保证,但该品种在98年销售收入上1亿后,08年刚过2亿,增速并不快,我们认为公司只要针对该品种改进销售策略,该品种有望爆发。

房地产项目将贡献确定收益。公司2006年底大股东远大集团将杭州杨歧房地产以1.8亿元转让给公司,并签有“保本”条款:“若开发的‘三水一生’项目未来收益由于市场原因达不到1.8亿元,远大集团将对华东医药补足差额”。该项目自2006年12月起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07年全年完成部分预售房的交房确认,为公司增加净利润1600~元,贡献每股收益4分钱。根据公司目前对该项目的策略,我们认为公司将在未来几年采用逐步结转的方式对房地产项目的收益进行分摊。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3

“我们对中成药行业目前整体上是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基调是看好多一点,即中性偏好一些。”瑞银证券中成药行业分析师邹敏近日表示,“乐观是因为医药行业相对于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太确定的情况下,它的成长性还是比较确定和稳定的;谨慎是因为中成药行业目前面临着一个成本的压力。”

估值合理

邹敏认为,很多年以来,中成药行业所处的医药行业估值水平,对整个大盘都呈溢价状态,溢价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一般是15%至20%,超过GDp的增长速度;第二,a股市场的股份流动性较差,在交易过程中也会产生估值溢价。

“总的来看,目前中成药公司的估值水平是在历史估值溢价之内,相对处于一个平衡点,反映了投资者的偏好,不会给公司带来特别大的压力。”邹敏说。

增长较快 面临压力

资料显示,中成药行业在2003年到2007年的4年间,其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2.5%,高于整个医药工业和化学成药的平均水平。

4年以来,中成药的增速快于化学药的主要原因是,中成药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以药店为主,受到医药系统反商业贿赂的影响比较小;其次,国家发改委对药品进行了24次的降价,其中涉及到中成药的仅有5次。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中成药的增速较快。

但是,中成药现在也面临着原材料长期价格上涨的压力。邹敏认为,一般中药材大多数是野生资源,势必面临资源逐渐减少的趋势,而目前通货膨胀处于一个长期的上升通道,给中成药行业带来成本上的压力,这个行业中能源以及人工成本的上升都使得成本压力比较突出。

医改提升支付能力

从政策的影响来看,国家产业规划不论是“十五”还是“十一五”,中药现代化都是作为行业的发展重点。而医疗体制改革,也将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虽然医疗体制改革还没有详细方案出台,但是还是能看到政府的一些先期动作。比如,政府在农村继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计划在2010年达到全民保险,医疗保费标准也是在不断提高,等等。这些对药品是一个稳定的持续的支付能力的提升。

医疗体制改革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原来的一个治疗型卫生体系向加强预防卫生体系转变,突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康复、治疗等,中医药在这些方面都有一些优势,社区加大中医药的使用也是可以预见的。

“不过,中成药行业还不是医疗改革的直接受益者,直接受益的首先是那些在医院作为主要销售终端的药品,而中成药大多数通过药房销售,所以中成药企业受益于医疗改革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邹敏强调说。

两大投资主题

今后中成药行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以药店为主要渠道的一类企业,将来转向otC,并且进一步延伸到药用消费者,一般称之为保健品或者是日化,在定价上有一定的空间,具有抵御原材料涨价的能力,一些传统的中成药企业更有优势,比如白药牙膏、凉茶等。

二是中成药企业向现代化中药企业发展,用西药的标准来对中药进行系统的改造,竞争关键是持续的研发水平如何。另外,药品的定价空间在医疗保险目录之内都会受到政府的管制。

基于以上分析,邹敏认为,中成药行业有两大投资主题,即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之下,可以选择能直接受益于医疗改革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都是现代化中药企业,在医院或者在农村市场以及社区服务中心都在建立销售队伍;还有就是那些向消费者领域延伸的企业,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以及定价是它的关键。

在通胀的大背景下,邹敏认为,可以选择产品价格不是受政府管制特别严格的企业,并且其品牌也是市场能够接受的。

相关中成药上市公司业绩速览

东阿阿胶(oD0423)抗通胀的好品种

大股东华润集团对东阿阿胶的定位明确。东阿阿胶定位于滋补保健,主要围绕阿胶系列,力争做成第一大滋补品牌。

公司文化营销的效果初步体现,一是耗用资源较多的阿胶块价格大幅上涨,初步呈现出价值的回归,2005年公司销售阿胶块1960吨,销售金额为3.1亿元,而2008年可能销售1800吨,销售量有所下降,但销售金额将达到6亿元左右;二是耗用资源较少的复方阿胶浆销量大幅增长,销售金额与阿胶块已不相上下,这意味着阿胶的消费人群已开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扩散。

东阿阿胶仍继续推行“以肉谋皮”策略。目前已建立十大养驴基地,并建有三个驴肉加工基地,2008年有望销售驴肉达2000万元左右,达到盈亏平衡。

目前公司的主导产品基本上是在otC市场销售,而未来公司要形成otC、医院和商超三足鼎立之势,规模均要达到10亿元。为了更好地进入商业超市和规避药品降价,公司可能将阿胶浆转为食品。另外,下半年将有新的产品推出,主要是休闲类食品和美容类产品。

申银万国认为,东阿阿胶是抗通胀背景下的极好投资品种,定义为药中茅台,从中长期看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2009年业绩可能超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维持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0.60元、0.84元、1.17元,同比增长54%、40%、38%的预测。考虑到2009年认股权证存续期满行权导致股本扩大,2009年和2010年的业绩将被摊薄至0.67元和0.94元,给予2008年40倍市盈率,权证发行后股票目标价格24元。

云南白药(000538)产能释放待明年

云南白药是传统一中药企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卓越的营销管理能力,经营质量一直位居行业先进水平。2008年预计工业收入17亿元,其中药品8.5亿元、透皮剂4.3亿元,个人护理产品4.7亿元,比2007年14.6亿元增长约17%。

公司个人护理产品增长较快,主要是牙膏,处于快速成长期,2008年的增速将达80%,其中大约40%的成长来自于现有产品,40%的增长将来自于新品种。公司目前在商业超市和药店的销售比例大约是95%。

对云南白药来说,药妆是个新领域,公司必须经历从卖药到卖日化品种、从药店模式到商超模式的销售模式转变。目前在止血类牙膏上,白药已经战略性地达到了预期目的,未来将继续开发细分类产品。但公司产能释放要到2009年底才能发生,大约增加58倍,2010年将是业绩飞跃的开始。而在2009年中期以前可能较难获得超额收益。

申银万国认为,受非经常性因素影响,公司2007年盈利低估从而导致股价

低估,公司股票估值应该重回医药股高端,目前股价仍有上涨空间,上调评级至“买入”。预计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为0.85元、1.14元、1.48元。其中2008年仅上调0.04元

申银万国分析师比较分析了资源型中药企业后认为,5家公司都是a股市场的稀缺品种,但企业经营千差万别,云南白药战略、营销和管理领先于其他企业;东阿阿胶是非常好的长期品种;同仁堂和广州药业经营一般,但市值低估;片仔癀发展平稳,pe有所低估。

天士力(600535)发展前景明朗

2008年公司收入平稳增长。未来随着复方丹参滴丸进入销售旺季提价效应的全面显现和其他二线产品销售的上量等因素的刺激下,2008年公司医药工业的整体销售情况将好于2007年。

复方丹参滴丸的提价效应已经初步显现。海通证券认为,考虑到复方丹参滴丸的提价效益将在2008年得到全面体现,并凡该产品占到医药工业收入的75%以上,经测算,2008年提价将提升医药工业毛利率4~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公司建立的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的优势凸显,目前公司的主要原材料丹参和三七都能达到自给,很好地缓解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给公司成本控制上带来的压力。

作为医药龙头企业,天士力的发展前景是十分明确的,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的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加之后续还有大量独家的重磅品种上市,海通预计,公司2008~2009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53、0.64元,调低投资评级为增持。

广州药业(600332)业绩喜忧参半

广州药业业绩有喜有忧,虽然王老吉、小一药业的增长基本符合预期,但是也有星群药业的消化存货等不利的因素影响。综合考虑,预计医药工业的销售收入全年增长约为15%。

王老吉仍然快速增长。今年1~4月凉茶系列产品同比增长约为45%。随着消费旺季的到来,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全年预计凉茶类产品将完成近10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50%。王老吉药品系列则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增长将维持在17%左右。

中一药业也稳定增长。2007年主打产品消渴丸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5.3亿元。通过专利保护,公司的潜在竞争者被拒之门外。在公司不断深化销售体系以及产品提价等因素作用下,2008年有望达到约15%的增长。

虽然中一和王老吉依然优秀,但星群销售额下降超过30%,潘高寿、陈李济、奇星增速放缓,整体业绩平稳,难以出现较大波动。

由于星群业绩下滑超出预期,国信证券分析师小幅下调2008年整体业绩预测0.02元/股,预计2008~2009年主营业务每股收益为045元、0.56元,同比增长22%、24%。公司股票目前估值在同类中药股中较低,仍可作为防御品种。

康缘药业(600557)三大因素保盈利

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公司主营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2003年至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4.6%、27.3%。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和产品梯度;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实施产品分线销售的独特营销模式。

公司未来盈利主要有三大驱动因素:一是现有产品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二是与国内医药商业巨头的合作,将拓宽营销途径,拉动销售增长;三是增发项目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好。

民族征券给予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08、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7元、0.79元、1.06元。

国泰君安表示,由于公司对全年销售数据的规划是4:6,下半年的销售数据更加重要。考虑下半年存在所得税返还等诸多因素,维持前期预测的2008、200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58元、0.78元。分析师认为,康缘战略定位清晰,做中医擅氏的药物;质量过硬+产品梯队已经建立、营销改革初见成效、民营企业有天然的动力做大做强,维持增持评级。同仁堂(600085)股价反映盈利增长同仁堂以品牌为依托,细化品种,重点加大新品种市场转换,力争在3到5年内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亿~10亿元。目前产品覆盖率在北京已达到40%~50%。公司将集中精力发展高毛利品种,限制微毛利品种。在公司内部加强控制,以控制成本。公司力争保持15%的增长速度。

公司的产品群中二线品种的比重不断提高。管理层规划将股份公司目前的3个上亿元品种增加到5~6个,21个上千万元品种增加到30~40个。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公司成立专门机构,以扩大社区用药中标品种。

公司丰富的产品群将会受益于医改和社区用药增加,公司的营销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带动快速增长尚需时日,这与公司的整个体制有一定关系。

申银万国维持公司2008~2010年每股收益为0.62元、0.74元、0.87元,同比增长15%、20%、18%,同仁堂股价已经反映了缓慢增长态势,维持增持评级。

片仔癀(600436)具有定价能力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4

众多积极因素出现

糖敏灵存在巨大市场机会

当前股价:16.38元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复方丹参滴丸增长稳定

公司属于医药股板块,其拳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中药保护品种,是我国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应用最广泛、人数最多、患者忠诚度最高的一线现代中药,随着医改方案的出台,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公司目前的最大收入来源依然是复方丹参滴丸,2008年度销售收入约为11.4亿元,增长约15%。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提价因素以及产品销售量的提升。复方丹参滴九人选基本药物目录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市场担心该品种入选后,是否有可能降价,我们也就该问题与公司进行了沟通,公司表示可能性不大,毕竟该产品价格并不高,在07年度,该品种还获准了提价。预期公司这一品种入选基本药物目录,还将会提升该品种的销售空间。

在08年度,二线品种销售表现较好,其中养血清脑销售额1.88亿、水林佳销售额5500万元,荆花胃康约3000万元,其中水林佳增长迅速,今年销售收入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众多积极因素显示

目前,公司没有什么坏的情形发生,而却有不少积极的影响出现:

(1)公司在去年底今年初受到了院士门事件影响,对公司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今影响消除。

(2)公司09年度将可能获得流感疫苗、重组尿激酶原、丹酚酸B的新药证书。预计在明年起逐步贡献利润。这三个品种都是有较好市场前景,其中重组尿激酶原与丹酚酸B未来的销售额都可能过亿元。

(3)复方丹参滴丸FDa的ii期临床研究,也可能在年底完成。ii期临床研究进展慢于预期,虽然在近年难以产生利润。不过,其临床研究结果也对于产品的销售有促进作用。

专利保护奠定业绩增长

公司的主要产品,目前都有很好的专利保护。其中,最主要的品种复方丹参滴丸的中药保护到2010年,公司共为该品种申请了204项专利,涵盖产品研究到生产包装的各个环节。未来几年,公司产品受到仿制产品威胁的可能性不大,这也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奠定基础。

糖敏灵成未来最大亮点

糖敏灵获得新药证书的概率大

公司的糖敏灵项目由广安门医院的仝小林开发。全教授开发了“糖敏灵”与开郁清胃颗粒,两者配方类似,糖敏灵已经转让给天士力,而开郁清胃颗粒为中药饮片类产品,目前还在谈合作厂商。糖敏灵已经完成ii期临床,预计在今年底完成iii期临床,明年获得新药证书。ii期临床研究效果良好。最近,糖敏灵的ii期临床研究结果公布,《糖敏灵丸治疗ii型糖尿病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参与单位有: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结果显示,糖敏灵目前还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当然,未来在更大的样本试验以及长期给药的临床研究中,或许会发现潜在的副作用。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出,糖敏灵与开郁清胃颗粒的降糖作用是明显的。根据仝教授介绍,开郁清胃颗粒的降糖效果优于糖敏灵,与二甲双胍差不多,这可能与开郁清胃颗粒的量比糖敏灵大有关,糖敏灵效果略低于二甲双胍。另外,作为中药产品,目前还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垒教授表示,该品种获得新药证书的可能性非常大。

糖敏灵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世界有糖尿病患者2.4亿人,其中90%以上患有ii型糖尿病(niDDm),而且每年以1%的速度递增,预计至2020年将猛增至2.3亿。2008年度,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负责展开的关于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数据正式公布。该调查显示,在20-70岁人口中,我国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2.0%、9.5%和10.5%,糖尿病患病率分别是2001年、1994年的2倍和4倍。近5年来,我国GDp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也越来越严重。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人类第四大死因,全球每年有超过380万人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本次新的调研数据显示,仅在我国城市地区,糖尿病患病率人群就高达4000多万,农村地区的糖尿病患病人群至少有2000万。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逐年扩容,在2004-2007年,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一直处于稳定增长态势。2007年,医药行业复苏,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突破了70亿元大关,增幅达到21.0%,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2007年我国糖尿病用药市场中,注射用药(胰岛素及其类似药)占25.6%的份额,口服用药占74.4%,居于主导地位。目前,口服降糖药物为主,口服降糖药的化学药品种占到79.5%的市场份额,中成药品种占据剩余的20.5%,其中,中成药市场主要是消渴丸,消渴丸2007年度销售额为5.28亿元。

糖尿病药物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处在迅速的增长阶段。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效果良好、副反应小的中药品种糖敏灵,未来也将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投资建议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5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星级:

上海医药(600849)

08年三季报显示,公司7-9月实现营业总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29.6%,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增长26.1%,达到122.3亿元;7-9月实现净利润3464万元,同比增长63.8%,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7981万元,同比增长31.0%;单季度实现每股盈利0.06元,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每股盈利0.14元。前三季度净利润中包括铃谦沪中合资项目股权转让所得7731万元,实际业绩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毛利率呈现上升的趋势,7-9月的毛利率为8.8%,前三季度累计的毛利率为9.0%。我们预计毛利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年初合并的华氏大药房的毛利率较高。

与国药股份(600511)和一致药业(000028)等不同,公司的经营性现金很差。前三季度的经营性现金流为-5145万元,同比下降117.6%。公司方面解释的原因:1)销售规模增长;2)市场开发铺底资金增加。另外,高达20亿元的负债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也将产生比较大的障碍。幸好,目前中国已进入降息的周期,我们预计公司资金面将迎来转机。

我们看好医药商业的发展前景。医药商业行业近年来出现的变化:1)行业的集中度提高。我们认为受招标政策以及现代物流手段的运用影响,小商业公司的命运岌岌可危,市场份额逐步向区域龙头集中;2)行业的运用效率逐步提高。虽然整个行业的毛利率仍然呈下降的趋势,但净利率从05年开始已呈上升趋势,说明整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在提高。此外,我们认为医药商业受医改的影响较小。我们预计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医药原先的利益格局或多或少将受到影响,特别是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原有的生产格局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使未来医药生产企业的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估计医药商业行业在医改中的冲击较小,行业的前景比较稳定。未来几年行业的增长应能保持在18%的水平。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6

1医药外包的产生及分类

1.1医药外包的产生背景医药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20世纪8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当时,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新药研发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药品的研发过程也相应变得更为复杂,耗时更久,所需费用也更高。所以,一部分制药企业逐步走向联合协作、合同研究的道路,将部分研究工作交给一些专业性的小公司完成,这样既保证了工作质量,又降低了研发成本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费用,将有限的资金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研发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医药研发外包,并逐步延伸到制药业的各个领域。

1.2医药外包的组织形式从组织形式上说,医药外包产业主要包括合同研究组织(contractresearchorganization,CRo)和合同生产组织(contractmanufacturingorganization,Cmo)。CRo通过合同的形式向制药企业提供新药研发服务,可能涵盖新药研发的全过程或不同阶段。Cmo则通过合同的形式为制药企业提供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生产、包装和质量管理等服务。此外,医药外包还包括合同销售组织(contractsaleorganization,CSo)、基地管理组织(sitemanagementorganization,Smo)及其他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等[1]。各组织涉及的外包服务范围见表1。

2国内外医药外包的市场现状

进入21世纪,全球药品市场以约2倍于世界经济发展的速度稳步增长。根据imSHealth的统计,全球药品销售额从2001年的387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7730亿美元。2010年全球药品市场将达到7750~8950亿美元。然而,国际医药公司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越来越多的困难。对于制药巨头而言,外包是最优选择,外包后可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利用外部资源和技术,加快产品上市的速度,控制成本,改进成本效益[2]。近年来,全球制药业的布局正面临新的调整。拥有智力、人才、成本优势的印度、中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新一轮医药研发投资的重点对象,跨国制药巨头纷纷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3]。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第一家医药CRo公司科文斯(Covance)以来,已涌现出一批医药外包企业,目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CRo公司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二类是合资型公司;第三类是本土CRo公司,目前大约有200家,其中比较活跃、有一定规模的大约有100家,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康德)和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简称:睿智化学)为代表的本土CRo企业发展迅速,其中药明康德成立不到5a时间,已在美国纽约交易所正式挂牌,融资1.85亿美元。睿智化学成立的短短4a中,从几个人、10万元起家,到如今成为20余家全球领先制药公司的“头脑供应商冶[4]。据美国普华永道《亚洲地区医药研发外包发展动态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CRo市场额已经上升到约2.6亿美元,较之2005年2500万美元的市场增长了10余倍,预计到2010年可增长至4.3亿美元,中国已经超过印度成为亚洲研发外包的首选地。目前,北京、上海、天津等多个城市都把医药外包服务列入当地发展生产业的重要内容,将其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主要在药物非临床研究和药物临床试验、药物代谢研究等领域优势明显,上海则优势于化学合成和药物非临床研究及药物临床试验。

3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建立

3.1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概念医药外包产业集群是大量的CRo、Cmo、CSo、Smo及其相关的服务机构在地域上聚集,通过协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在产业集群中,“集冶是过程,“群冶是结果;“集群冶是表面现象,“结网冶才是本质。

3.2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国外很多医药科技园区中都有专业医药外包公司,例如在印度基因谷的海得拉巴市,许多生物医药公司正在开展外包业务,发展势头很好。2005年2月22日,上海市生物医药外包服务基地和上海浦东生物医药研发外包服务中心在张江正式挂牌。该基地和中心成为我国首个达到美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标准的外包服务机构。2006年,北京抓住全球产业转移机遇,成立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截至2007年6月,中国生物技术外包服务联盟及其的北京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专业委员会等45家单位共吸引境外投资3亿元人民币,现有研发服务合同规模达到5亿元,服务内容包括药物安全性评价、生物信息集成分析等。北京和上海的这一系列举措,是因为看到了医药外包在医药科技园区发展中的作用,试图通过联合医药园区内的研发机构,在全球医药研发领域树立新品牌,最终达到“借船冶集体“出海冶的目的,这是在外包成为世界医药研发新趋势的大背景下做出的明智之举[5]。

3.3产业集群的发展条件及影响因素要保证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健康、持续发展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淤建立医药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的组织体系。地区的经济成功绝不仅仅由于生产要素的丰富,还需要在政治和社会因素协助下,发掘与培养地区资源的独特组合方式。于建立促进医药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盂建立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信用保证体系。研发外包涉及大量的发包方知识产权、保密信息,企业的信用与保密能力对于能否接到外包项目十分重要。

4中国医药外包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困境

4.1优势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医药外包企业的优势较为明显,首先是成本低。中国的低成本优势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廉价的劳动力;二是相关动物试验的成本低廉,如中国研究艾滋病用的恒河猴的费用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三是实验室的筹备成本低;四是政府税收优惠政策,如规定免税、增殖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据统计,中国开展临床试验的成本仅为发达国家的30%~50%。同时,不少国际制药公司由于看好中国巨大的疾病资源和医疗市场,纷纷来华进行临床试验和生产制造业的外包投资。中国拥有众多对某些疾病尚未或很少获得医疗诊治的患者,这使得招募受试者相对容易,成本也更低。临床试验患者入住时间短是另一个优势所在。如中国发病率比较高的几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癌、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患者数量大,临床试验比国外效率要高很多,这是中国整个临床试验的优势[6]。另外中国专业人员素质及研发外包机构的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能满足国外企业对药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中国拥有一支庞大的具有科学背景的人才队伍,其中,海归人才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随着医药市场的迅速发展,中国逐渐成为未来医药市场的重要基地。伴随着中国富裕人口增加,罹患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相应增加。这表明针对中国市场的药物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4.2困境虽然中国具有明显的医药外包优势,但风险也同样十分突出。从全球范围来看,2009年临床研究外包领域公认的领军企业之一pharmanet发展集团(pDGi)成为第一家扛不过经济危机的大型CRo机构,该公司宣布将可能被迫出售公司。正是因为金融机构对新兴企业支持力度的下降,以及大型制药企业对产品研发线的收缩,导致它成为受害最严重的大型CRo公司。在经济危机的大势之下,中国的医药外包企业同样也是风险重重。淤法规政策方面的风险。很多国内的医药外包公司不仅进行临床研究,还参与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等工作。试验方案一旦遇上政策调整,可能会导致审批不通过。此外,中国外包企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很难得到跨国制药企业的信任[7]。于缺少行业规范标准。国外CRo企业都有严格的准入门槛。而在中国医药外包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业态,国内企业往往各自为政。国外的发包公司对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交付能力的质疑,需要外包企业通过提高产业质量来解决。盂缺少行业领头羊,风险抵御能力不强。国内成规模的企业少,存在研发同质性严重的问题,行业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不强。同时,中国人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外包企业必须通过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来抵御人力成本的提高。榆来自印度、越南、菲律宾等国家的挑战。印度医药企业的国际化远走在中国的前面。印度获得《欧洲药典》适用性(CoS)认证,通过FDa的药物档案(DmF)审查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分别约为中国的4和3倍。

5中国医药外包产业的发展战略

5.1做大做强本土企业国内医药外包行业的持续繁荣有赖于中国制药企业的强大。如果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不能大幅提升,中国制药行业“多、小、散、乱冶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改善,仅仅依靠低廉的人力资源成本,医药外包行业的繁荣很难持续。所以,我国医药企业应注重自身实力的建设,提高创新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在进行国际合作时,对企业内部实行跨国文化管理,形成目标一致的团队文化,建立信任关系[8]。

5.2促进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发展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建立能够增强医药外包企业的竞争力,提高其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医药科技园内成立医药外包服务中心,形成涵盖新药研发各阶段的外包服务链,最终以整个园区医药外包产业集群的品牌优势来吸引跨国公司,融入全球外包服务市场,并在提供外包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

5.3搭建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桥梁很多国内的医药外包企业基本都是靠国外的合同来生存,而企业普遍缺少获取合同的其他通道,造成市场推广工作开展不顺利。所以,中国要发展国际医药外包市场,首先要建立促进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机制,营造互信、共赢的合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医药外包产业促进政策,在税收、管理、人才等方面帮助企业发展。同时利用医药外包商务发展年会等作为中外交流强有力的平台。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医药代表;职业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24-02

一、医药代表概述

(一)医药代表定义

医药代表(medicalRepresentative)起源于20世纪初瑞士汽巴(CiBa)公司。当时的医生对新的药品了解很少,需要医药公司派专业人员指导医生使用,称之医药代表(medicalRepresentative)[1]。国外的制药企业按照《“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盟”医药代表》的定义为:医药代表(medicalRepresentative)是隶属医药品生产或经营公司,以正确使用和普及医药品为目的,代表公司同医疗人员接触,提供有关医药品的质量、有效性、安全性等信息服务并负责信息收集、传递等工作的业务人员[1][2]。

(二)医药代表的职能

在国外,医药代表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临床医生的新药知识73%来源于医药代表的讲解[1]。医药代表要对药品使用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处理,把医生用药的临床状况,如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等反映给药厂,然后组织一些学术会议,让医药专家对药品进行审评,并提出建议。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90%以上是通过医药代表收集来的[1]。因此,医药代表是医生正确使用药物的医药顾问,是医生的医药助手。

二、国外医药代表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一)美国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制药企业有近30家。1966年,美国就设置了医药代表资格制度。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相关机构已经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制药企业和医药代表的营销行为。例如美国医药协会(ama)[1]制定的指南就规定所有的礼品都应该对患者有帮助,并且价值不能太高。如果要送给医生,那么只允许赠送小价值的个人礼物。当医生参加会议时,医药公司不能支付他们的旅行,住宿以及其他的个人费用。当礼物和处方有联系时,医生要拒绝接受。

(二)欧洲

德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实施医药代表资格认证制度,迄今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备和成熟的法规和制度。法国1993年设立医药代表认证体系,并且法国的卫生产品经济委员会(CepS)和法国制药企业联盟(Leem),于2004年12月22日在政府的支持下又出台了新的医药代表来规范医药代表的拜访。该从医药代表的使命,提供信息的质量要求,医药代表的道德规范和医药代表的行为控制等几个方面对医药代表的工作进行了规范。具体的要求包括拜访时不能分发样品,提供的资料要注明日期,医药代表要进行足够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来确保提供信息的质量,禁止向医生提供任何礼品等。医药代表上岗前必须持有特定学校的毕业证书,并且在每年两次的产品和相关知识检查中,不合格的员工将被停职。在英国,英国制药工业协会(aBpi)举办的医药代表测试已经实行多年。英国目前有8000名医药代表,在从业的前两年就被要求通过此项测试[1]。

(三)亚洲

日本政府1997年建立统一的医药代表资格证书评定体系并且通过药事法来规定医药代表的在职教育制度,课程内容包括介绍性课程和继续教育课程2个部分,不接受教育的医药代表将受到一定的处罚。

三、国内医药代表的发展过程

(一)医药代表的出现

国内医药代表的出现是伴随着外资制药公司的出现而出现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比利时的杨森制药公司和美国的强生制药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制药企业西安杨森。公司为了把新药介绍给医生而设立了医药代表这一职位。医药代表这一新兴职业正式出现在我国。

(二)健康发展期

九十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制药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医药代表的人数迅速增加。国外企业在招聘代表时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方式,并且对其进行完善的培训,因此代表的专业素质很高,大都是由医生,药剂师和医学院校的老师组成。那时候的医药代表非常受医生的欢迎。这一时期,医药代表推动了很多特效药和新药在临床上的使用,为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灰暗期

从1996年起,国内的一些制药公司也开始转变经营思路,仿效国外公司招聘医药代表进行学术推广。由于我国制药公司比较多,因此医药代表的数量积聚增加,个人素质良莠不齐,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有些公司和个人为了达成目标,开始向有些医生给回扣,行业风气日益败坏,医药代表的职能也渐渐发生了转变。

(四)整顿期

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对医药市场进行整顿,先后出台了药品管理、医保政策、政府采购等相关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对规范医药代表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后,中国外商投资制药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委员会(ResearchandDevelopmentbasedpharmaceuticalassociationofChina,简称RDpaC)[2]38家会员公司,借鉴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医药代表认证项目情况,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推行医药代表行业规范,进行医药代表资格认证项目,推动规范行业行为。2007年起全面推行代表资格认证项目[2]。这一项目的推行,使得外资制药公司的医药代表的行为更加规范,但是由于国内公司不是RDpaC的会员,因此,他们的代表不参加mRC。整个医药市场由于国外制药公司自我监管的加强,医药代表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了控制。

四、国内医药代表的问题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8

目前全部基金已经公布完2008年3季度报告,根据证监会行业的分类,基金持有生物医药行业的总市值占基金全部持股市值的比例为5.10%(生物医药行业流通市值占a股上市公司总流通市值比重为3.77%),行业明显继续被超配。从持股数量上来看,扣除因转增、送股等被动持股增加的情况下,截至2008年3季度末,基金重仓持股总数比2008年2季度末下降了2.68%,变化幅度不大;从市值方面来看,基金公司重仓持有的医药股市值合计为159.50亿元,由于大盘因素的影响,与2008年2季度末相比下降7.40%。从持股结构上来看,被重仓持有的医药股由2季度末的34家增加到36家,变化不大;而重仓持有医药股的基金数量由2季度末的139支激增到171支,增加了32支基金。天相投顾分析师认为这种现象无论是基金主动增仓还是被动表现,都表明了基金在当前形势下对医药股偏好的态度。首先,医药行业是典型的非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其次,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需求不断上升,医药公司盈利有保障,因此从三季度基金重仓股医药股的情况来看,医药股再次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齐鲁证券分析师认为,在经济面临一定不确定的环境下,医药行业是增长比较确定的行业之一,推动医药行业持续高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等,医药行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国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从估值方面来看,经过近期股价的大幅调整后,医药板块的估值水平也有大幅降低,目前医药板块的平均市盈率为22倍左右,对于一个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在20%――25%之间),在当前的估值水平下已经具备投资价值。另外,从技术的角度来看,这一市盈率也是处于整个行业的较低水平。综合以上考虑,认为医药行业已经具备积极的投资价值,建议投资者对医药行业应多加以关注。

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中国目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当中的定位相对仍较为低端,在国际医药行业产业转移之际,中国行业也面临着众多发展机遇。从估值看,目前a股市场医药板块溢价率维持在60%左右,在目前溢价率处于高位的时候很难获得超额收益;但长期来看,医药行业仍然值得关注,建议投资者选择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医改”受益企业。

本周入选的30只股票中有22只股票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小于20倍,大于30倍的有3只。从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来看,25只股票的安全星级均为三星或以上级别。本周30只盈利预测调高的股票中,我们选择天坛生物(600161)和上实医药(600607)给予简要点评。

天坛生物(600161):受益行业高景气

天坛生物(600161)是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主导产品包括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腮风三联疫苗、Vero细胞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各种诊断试剂等,在国内市场占有50%-70%的市场份额。

三季报符合市场预期。0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5.13亿,同比增长40.27%,营业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5.58%,利润总额1.86亿元,同比增长40.8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9972万元,即每股收益0.20元,同比增长18.16%;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37.8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4263万元,同比增长41.29%。

从三季报来看,公司的疫苗产品总体销售势头良好,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的品种有四个:麻风二联疫苗带来最大增量,全年在计划免疫内中标超过1000万剂,东方证券分析师估计其它渠道销售在400-500万剂,年底前开票销售至少达到1200万剂,出厂均价在11元/剂左右,全年带来的收入不会低于1.32亿元;风疹减毒活疫苗均价5元/剂,全年销售1100万剂;流感裂解疫苗均价28元/人份,全年另外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增长约在107%左右。乙肝疫苗销售平稳,计划内(5ug)与计划外(10ug)合计销售应不低于7000万元,略高于去年,冻干Vero细胞乙脑疫苗也有5500万元左右的收入。

疫苗产品迎来快速发展期。受到国家扩大计划免疫范围和婴儿出生率的提升的影响,整个疫苗行业的增长速度有望加快,过去几年疫苗行业的增长速度在15%左右,海通证券分析师预计未来几年疫苗行业的增速有望达到25%。

中投证券分析师认为,公司连续两个季度数据均非常优秀,确立了持续向好的经营趋势,同时反映出行业在免疫规划扩容的高景气度。公司未来看点包括1、行业明确受益医改,且自身潜力巨大,未来几年行业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2、公司重点产品麻腮风疫苗已经恢复生产和销售,09和10年将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3、成都蓉生的注入将使公司成为国内血液制品的龙头,行业的高景气度对公司业绩以及现金流产生有利影响;4、作为央企上市平台,公司资产整合的预期仍然明确。

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显示:公司2008-2010年综合每股盈利预测分别为0.28、0.40和0.52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40、28和21倍;当前共有12位分析师跟踪,其中建议强力买入和买入的分别为4和8人,综合评级系数1.67。

风险因素:同属中生集团的上海生研所进入麻腮风三联疫苗市场,未来扩张速度,以及与天坛生物的互动值得注意;疫苗行业属高风险高壁垒的行业,存在突发事件风险。

上实医药(600607):期待资产整合

上实医药(600607)主要从事生产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及其他,分别持有控股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5%和70.4%的股份,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上实集团。

业绩增长稳健,符合预期。08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19.38%,环比中报增速提高了0.78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5.97%,每股收益0.355元。扣除证券投资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23亿元,同比增长53.3%,每股收益0.334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35亿元,即每股0.64元,同比增长225.2%。整体而言,1-9月公司收入、利润增长稳健,现金流十分健康。单季度数据看,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14亿元、8.08亿元、8.49亿元。剔除证券投资影响,7-9月单季实现每股收益0.109元,而1-6月每股收益0.227元。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普药和医疗器械面临“医改”政策为公司带来了良好发展机遇。公司旗下的常州药业是典型的化学普药生产企业,有4个产品进入国家第一批城市社区和农村基本用药。2008年是国家大力推进“医改”的一年,政府加大投入,普药的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公司的产品生产规模和品种符合地区招标采购的要求,获益程度也最大,值得看好。公司的医疗器械具有较好的品牌,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这些产品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下,需求将大幅增长。

公司是上实集团医药资产整合平台。公司在上实集团内的定位非常明确,通过增发的形式低价收购集团的优质医药资产并做大做强医药主业。虽然定向增发的进度难以确定,但主要工作已经进入最后攻坚阶段。根据上海医药收购报告书公告,本次重组或通过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专业分工,形成相关上市公司经营特点,强化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价值,并消除可能潜在的同业竞争。最迟在2008年11月30日前,需将上药集团、上海医药、中西药业以及上实控股、上实医药的所有药品批文及生产情况调查完成。最迟于2009年6月30日前,提出消除同业竞争的方案,整合相关业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东方证券分析师认为,在不考虑资产注入情况下,上实医药目前估值在医药公司中已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上实医药未来值得期待的原因来自于新一轮资本运作,维持“增持”评级。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哈佛框架;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

一、哈佛分析框架的概念及内容

哈佛分析框架是由哈佛大学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学者提出的全新的财务分析框架。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只关注报表中的财务数据,仅从财务视角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而哈佛框架分析法是从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三个维度出发,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还关注财务指标对企业和企业所属行业的影响。

具体来讲,哈佛框架分析法中的战略分析旨在通过战略分析法对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进行定性分析,为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奠定基础;财务分析是基于财务数据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获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前景分析是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因此,哈佛框架分析法弥补了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更加全面、系统。

本文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其进行财务分析。

二、同仁堂公司背景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7年的历史。公司主营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普通货运等。同仁堂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其收入、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同仁堂于1997年6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本文将依据2011年-2014年财务报表数据展开分析,了解同仁堂以及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三、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对企业找到自身定位,判断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战略分析也是哈佛分析框架的逻辑起点。通过战略分析可以对公司的竞争优势以及所处行业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战略分析包括行业分析和竞争分析。

1.行业分析

(1)新进入者的威胁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医药企业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其进入壁垒较高。首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监管,并对行业内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这种行政保护为市场上原有的医药企业制造了较强的垄断优势。其次,新进入的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取得理想的市场份额,因而要么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规模经营,要么只能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这二者都会使企业处于劣势,而且消费者对新品牌的忠诚度难以保证,稍有不慎就会一蹶不起。最后,近年来国家提高了医药产业的进入门槛,这也在启动资金方面为新进入企业设置了又一道壁垒。

(2)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现如今,我国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同一种药往往有几十家生产厂家,使得医药行业竞争加剧。然而,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却是良莠不齐,部分厂家为了追求市场份额,甚至采取了“返利回扣”等方式鼓励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医药行业的市场竞争。

(3)购买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厂商逐步将企业引向规模化发展方向,使得部分国药集团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医药企业的购买者有:药品批发企业、医疗机构以及药品零售商。药品批发企业以其在市场交易中的丰富经验而具有议价优势,医疗机构由于可以和消费者零距离接触,掌握着消费的最终环节也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药品零售商则通常起到引导消费者用药的作用,因此其议价能力也较强。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医药企业的供应商主要为原料药及辅料生产厂家。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原料药出口国,原料药生产厂家众多,竞争激烈。因此,在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方面,医药行业占据着相当优势。但是,当原料药及辅料价格上涨时,医药行业就变得比较被动,这时供应商的优势就显而易见。

(5)替代品带来的威胁

药品作为特殊商品,作用重要,专业性极强,安全性要求极高,因而其替代品较为局限,所以对医药行业而言,来自替代品的威胁不足为患。

2.竞争优势分析

(1)用人机制

至今已有3407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能够延续至今,与之与时俱进的用人机制密切相关。“同仁堂”顾名思义有着一种团结协作、互助共进的精神,这也体现在其人员管理上。

同仁堂历史悠久,但在用人方面他们力求推陈出新。他们愿意为真正有才能的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从而为企业招募贤良之才。同时,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策略,以期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不仅如此,同仁堂还优先为企业选中的人才解决住房问题,提供专业培训,时刻体现着“同仁”二字的精髓。

(2)品牌优势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三百多年来,同仁堂凭借着对消费者的忠诚深入民心,也在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仁堂”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一直传承的品牌经营理念和“中药文化”的品牌概念。如今的同仁堂,早已将其市场拓展至海外,如: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澳门、香港,同仁堂在这些中华文化渗透力较强的地区都有着不错的口碑。

(3)民族气节

同仁堂的企业文化一直以来都体现着较强的民族气节,从创立伊始至今,同仁堂都以“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为己任,而且在国家危难之际从不发国难财。这让顾客对其产生了深深地敬意。因此,这种民族气节也是同仁堂的优势之一。

四、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包括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的分析,本文依据同仁堂公司2011年-2014年年报数据进行分析。

1.偿债能力

通过上表发现,同仁堂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近年来呈走高趋势,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在提高,债权人承担的风险在降低。

2.营运能力

从上表可见,同仁堂在2011年-2014年的营运能力指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在逐年下降,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同仁堂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处置

一定数量的资产,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能力。

3.获利能力

2011年到2014年同仁堂的获利能力各项指标整体呈上升趋势,可见企业的获利能力在逐渐增强。但不难发现,2013年利润明显下降,成本费用明显提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发现2013年同仁堂身陷“假药门”事件。当时,位于北京昌平的一家同仁堂旅游药店,被曝光采用欺骗手段将来源不明的中药标高价卖给外国游客,同仁堂企业因此受到影响,销售业绩一度下滑,直至2014年才有所好转。

五、前景分析

作为中华老字号的同仁堂企业,受国家政策以及多年品牌渗透力的保护一直保持着不错的业绩,但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如今,国外制药巨头凭借在资本实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绝对优势,正逐步扩大在我国药品市场中的影响力,成为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强劲竞争者。并且随着我国进入wto,关税的减免、非关税壁垒的废除,国外医药企业还会给我国的医药产业带来更大的冲击。

六、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京同仁堂企业的战略分析、财务分析和前景分析得出:同仁堂在医药行业竞争优势仍然相当明显,其品牌化的经营理念、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传承都是主要的竞争优势。同时,近年来同仁堂偿债能力在提高,但营运能力较差,并且受“假药门”事件波及回转比较吃力,获利能力良好,在行业中仍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陈胤江.基于哈佛框架对携程的财务报表分析[J].商业会计,2014,(19):83~85.

[2]殷建玲.浅谈财务分析新思维--哈佛分析框架[J].商,2012(6).

[3]侯晋萍.哈佛分析框架下的财务报表分析:以a公司为例[J].经济师,2012,(1).

[4]马传丽.财务评价体系下Y公司财务分析--以哈佛分析为例[J].现代商业.

医药公司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医药行业;投资价值;中药企业

一、行业情况介绍

2017年,医药行业进入政策密集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部级主管部门及地方主管部门陆续颁布了2000多项医药行业有关的行业政策及行政命令,这些政策直接与医药行业结构性调整相关,说明医药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国家统计局官网的数据可以看出,医药制造业2017年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8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2.5%;实现利润总额3314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医药行业被定性为战略性朝阳新兴产业,成为《中国制造2025》中的重点发展领域,在此大背景下,医药行业的地位日益提高。根据国家工信部数据,在2017年1月至9月间,医药行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增速既高于同期又高于全国工业增速,在工业全行业占据第一。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开始加速,占较大人口比例的“50后”开始步入老龄,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对医药产业需求很大。近几年,国家大力鼓励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投入加大导致资本市场发展迅速,使得医药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医药工业盈利水平平稳增长,2018年我国医药行业收入达到2398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094.2亿元,累计增长9.5%。

二、同仁堂中药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一)企业介绍同仁堂是中药行业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公司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制药的古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企业文化,以“尊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为宗旨,大力推动传统中成药生产走向制药工业现代化。上市21载,同仁堂已发展成为拥有国内最先进传统中成药生产基地、传统中成药年产量最大的现代中药产业集团。同仁堂以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为代表的十大王牌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在临床病患治疗中盛享美誉。多年来,通过稳健的经营管理,上市公司实现了优质发展,通过持续的现金分红,实现对投资者的长期回报。公司紧跟政策方向,牢牢把握机遇,为实现同仁堂“做精、做优、做强、做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为中医药振兴贡献力量。

(二)企业发展优劣势分析1.优势。同仁堂中药企业发展优势主要集中在品牌、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四个方面。(1)品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三百多年间同仁堂恪守古训绝不偷工减料,制药过程精益求精,产品具有独特的配方,选用上乘原料,制作工艺优良,使其产品质量得到很好保证,其产品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畅销。可见品牌形象早已深入人心。(2)产品:公司的主要产品品种为安宫牛黄系列、同仁牛黄清心系列、同仁大活络系列、六味地黄系列、金匮肾气系列,目前这些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公司未来盈利的重要保证。(3)研发:公司科研部门重点围绕原有品种二次科研、生产工艺改进、新品开发、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同时充分挖掘产品科学内涵及潜在价值,形成学术推广资料,为产品营销和临床精准定位提供支撑。公司研发投入在传统中成药制造行业中居前,从行业整体来看占收入比例不低于同行业水平,研发投入占净资产比例居行业中间水平。(4)市场营销:公司营销团队继续在“以品种运作为核心,以终端工作为方向”的思想指导下,坚持“管理做优、产品做大、渠道做实、市场做透”。现有四类品种群在经过近2年的时间运作与维护下,各类品种定位更加清晰,分类定策更为明确。主力品种中的一线大品种———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通过建立联合营销模式,报告期内有效理顺经营秩序、渠道价格保持稳定、产品流向总体可控,对市场把控能力有所提升,延伸渠道带动销售上量,实现多方共赢。2.劣势。公司主要从事中药产品的生产、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属于医药制造业,核心业务为中成药业务。公司目前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药制造领域,在西药及药剂方面涉及较少,业务范围面比较单一。其次,同仁堂主要生产基地和营销市场集中在国内,国际化程度低,且由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难在国际市场上有重大突破。随着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进入发展新时期,老百姓的健康需求发生很多变化,同时医改导致医疗服务格局产生了重大调整,加之互联网时代各种新技术的涌现,必将推动医疗服务的升级优化发展。在互联网新时代,“互联网+中医药健康产业”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热点。

三、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分析就是利用会计信息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如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公司的管理层能清楚了解公司基本情况,为制定公司经营策略奠定基础,同时也能为相关投资者进行投资提供参考。本文以同仁堂2016—2018年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分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采用比较分析法把公司与行业作比较,分析公司财务在行业中处于怎样的水平。

(一)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反映的是公司获取利润能力,只有盈利好的企业才能谈生存和发展,因此盈利能力是影响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性指标。盈利能力同时也是股东、债权人、管理层关注的指标,股东需要以该指标作为投资参考,管理层通过该指标关注自己治理公司是否具有成果,债权人依靠该指标作为参考看自己是否具有获得本息偿付的保证。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来分析同仁堂和行业的盈利能力。从表1可以看出,2016年至2018年三年间,净资产收益率由12.51%增长至12.83%,销售毛利率由55.75%增长至58.19%,销售净收益率先增长后下降,2016年由12.92%增长至13.02%,又由13.02%下降至12.83%。整体来看,盈利性指标都处于增长中,可见同仁堂盈利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从行业角度看,净资产收益率从2016年的13.92%下降至2018年的8.46%,销售毛利率三年间呈小幅度上升,由55.75%上升至58.19%,销售净收益率从15.14%下降至10.73%,除了销售毛利率保持稳定外,其他都呈现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同仁堂的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收益率均保持增长趋势,盈利能力增长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二)成长性分析企业成长能力也称增长能力,通过对其成长能力分析,可以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强弱和变化,进而为企业调整战略目标,制定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提供信息支撑。而企业的投资人和债券人也可以通过衡量企业的发展能力,决定是否对企业进行投资或追加投资、是否对企业提供融资或进行债务重组。本文选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来分析同仁堂和行业成长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三年呈下降趋势,增长率分别为10.96%、10.63%、6.23%,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三年间从4.85%下降至0.22%。除了这两个指标下降外,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却在保持增长中,由2016年的6.59%增长至2018年的11.49%。虽然除了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在增长外,其他指标呈下降趋势,但成长能力的各项指标都为正,说明同仁堂正在逐步发展和成长。同样,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为15.86%、13.52%和13.7%,净利润同比增长率为105.4%、28.56%和59.42%。同仁堂的成长性指标虽然为正,但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但从成长能力来看,同仁堂和行业都处于上升的成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