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8:19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也是在必行。新课程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因此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认为应该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1.让课堂活起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厚,学习热情是不是很高涨,学习情绪是不是很饱满,学生是否具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是否非常认真的投入学习,这个是课堂高效的前提条件。如果整个学习过程是非常愉快,非常开心,甚至感到非常甜蜜和幸福,那一定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应该全身心的参与,不仅要参与学,而且还要参与教。整个教学是互动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自己的看法,这对老师也是一种启发。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

2.教师要进行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课间的休息时间是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段时间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同时要注意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要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

3.营造学习情境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利用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需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呈现在课堂上,也可以是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由此,情境教学可从课堂教学、实地体验等方面来展开。教学情境的设计是课堂情境教学策略成功的关键。因此所选择的情境必须与主要教学内容在某一方面上有密切的关系,或直接与教学内容有关,或与教学内容在心理上能够产生共鸣联系。所选择的情境还必须与学生的情感相结合,如果没有学生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因而教师要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有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心理环境。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产生强烈的情绪感染,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情境中应该没有来自外界的强制性因素介人,不致引起学生过度的精神紧张和过大的心理压力。情境教学并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可感、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还需要教师以具体形象为"跳板",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借助语言,不失时机地进行启发和点化,把具体活动内化为抽象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学生情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中一切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投入。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

4.合理应用多媒体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2

关键词: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有效预习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071-01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语文生活的一个支点,无论我们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新风格,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实施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评价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的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如何去做才能构建高效语文课堂呢?笔者通过不断学习和教学实践,总结了几条有效的策略。

一、有效预习——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热情都有很大帮助,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读书、作文。”

目前,正是学生预习存在很大问题,才导致课堂的效率。如何实现预习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习惯成就行为,行为成就未来;指导预习方法,方法恰当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明确预习目标,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学生有手抓,预习才能真正有效;督促检查预习的落实情况,及时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提高预习效果,预习落实了,课堂自然省时高效。

二、有效合作——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少老师因此就将课堂活动落脚在了学生合作探究上。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很好的学习方式,可全班讨论,可学生之间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讨论。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的语言交际;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进行思想的碰撞,整合各种好的想法,实现学生相互学习,师生共同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因此,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其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作学习:(1)在选择合作内容时教师要考虑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是否能实现教学目标,有没有讨论的价值。(2)教师要做好小组成员数量的分配,合作小组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考虑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程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程度达到基本平衡,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提出具体的合作要求和秩序,还要安排好合作的次数。(3)把握好最佳合作时机。教师可在创新处提出合作学习,在出现疑难问题时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效率时合作学习,在需要发展发散思维时合作学习。(4)注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是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对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教师在布置完任务后,通常穿梭于各小组之间,进行旁听(观)、指导、帮助或纠正,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促成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三、有效评价——构建高效课堂的动力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没有评价就没有动力,没有进步,这对学生而言确实如此。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我们不能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及时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目的就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内驱力,最终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评价语言的满意程度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考虑到评价对象的不同需求,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从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信心等各方面做出针对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即时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文素养的积淀、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延迟终结性评价,增加学生自由思考空间,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艺术性的重要体现。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3

一、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课堂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不仅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增强学生与物理之间的隔阂,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课堂练习不仅是教师训练学生的手段,也是教师获得学生学习信息的有效途径.我们的课堂练习要么平铺直叙,题目过繁过难,对学生心理造成打击;要么练习过多,使学生陷于题海,分身乏术.这样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丧失、情绪低落。

2、忽视物理实验降低高中物理的趣味性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手段。只注重课堂讲课而忽略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抽象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就会大大降低.进行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我们的物理课堂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是以课堂讲解代替,学生不能动手操作,体会不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厌学,师生互动差

教学总是要求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教师一般大多采用单一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把学生实验改成演示实验,甚至干脆不做,变成讲实验。一堂课基本是教师讲到底,缺乏师生交流,学生几乎没有动手动脑练习的机会。结果是学生课堂似乎听懂了课后自己却不会做。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物理规律不能得到有效的应用,考试成绩一塌糊涂,导致大学课程难以进行。

二、实施有效课堂的策略

1、课堂中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头脑中始终有个体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体现,上课时有所落实。其次教学时必须心中装着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应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确定具体教学方法。在备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各尽所能,各有所得,不同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每一个环节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学才有针对性,课堂才更有效。

2、课堂还给学生,师生位置互换,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留有内化时间,要敢于精简“讲”的内容,放手给学生多“练”的机会,注意学和教的最佳结合。甚至可以将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研讨的论坛。(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推理、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是只让学生记住这些定律、定理的内容、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做题、练习来掌握。(3)实验教学要加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实验,讲十遍、百遍,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考中的实验也越来越灵活多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若没有进行实验探究、操作训练是很难应对高考的实验题目。

3、结合生活实际、科技信息,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实际生活问题科技信息的解决过程实际上包含这样的流程,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排除次要因素(抛除非物理信息),确立理想化的研究对象,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寻找物理对象在变化过程中满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规律,直至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首先对实际问题的众多对象中抽象出物理图景和物理模型,形成认识上的思维障碍。其次进行程序化的思S训练,形成方法上的思维障碍。

4、加强抽象与形象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要求我们在教学上通过图象情景的教学,建立由实际情景――理论模型――新实际情景的有机联系。加强抽象的物理规律与形象的实际情景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5、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4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藏文;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

当前,高中藏文新课改在广大教师的倾情关注下.课堂教学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新课改所取得的成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些教师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唯美主义”。将课堂之水任意搅动。完全忽视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讲解和对重点难点的剖析.新课标高中藏文课堂教学要从根本上走出效率低下的阴影.就必须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教师有效的“教”带动学生高效的“学”。通过教师课堂上积极有效的引领和推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使课堂单位时间内最优化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一、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对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一是教师个人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高中藏文教师要博览群书、博古通今,要成为杂家,要努力具备“百家讲坛”易中天、王立群等名家睿智思想、渊博学识和缜密思维.知识面要宽广。文学造诣要厚实.能用新课标新理念高屋建瓴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当前高中藏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的内功不够扎实、自身素质不高.语言文字功底欠佳、文学底蕴不厚实,导致课前准备工作苍白肤浅,难以适应当前新课标对高中藏文提出的新要求。二是学校要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在目前高中藏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可以改变无力教研、权威‘独霸’和缺少互补的现状。”一方面。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促进团队学习化发展:另一方面.为有效交流信息提供平台,碰撞交流。集中智慧,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三是要求教师要提高精选信息的能力。虽然多数教师课前都能认真备课、钻研课标和教材,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导致许多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的高度不够.有效筛选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课前准备仅仅只是停留在对教参和现成教案的照抄照搬.不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在深挖教材或超越教材、有效捕捉选择信息上还不能驾驭自如。更不具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的良好语文教育机智。我们要懂得。教师备课不单纯是写教案,而且必须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有效信息.不仅要花工夫钻研已有的教材教参.更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能够在课堂中生成的而不是偶然和随意的其他资料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高中藏文课堂教学高效率和绩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着力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高中藏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藏文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不同课堂情境。有着不同韵味。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带来的是不同的课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缓慢呆板、无起伏波澜。课堂气氛如死水一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的满堂灌,课堂节奏呈无规律的急促跳跃。教师情急急,学生心慌慌。这样的课堂教学节奏与新课改的课堂节奏是背道而驰的。

众所周知:人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学生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中。才能进入最理想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更加要注重运用亲切的笑容、适度的幽默、鼓励性语言、师生平等互动等方法营造良好氛围.创设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高中藏文教师要成为学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让学生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有“不唯书”、“不唯师”.勇于提问和敢于质疑的勇气和信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尊霞、理解、关注、赏识”的新型师生关系.新课标高中藏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愉悦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率。

三、着力提高课堂结构的有效性

“优化的语文课堂节奏包括教学进程的快慢度、张弛度、层次性、阶梯性的有机结合.能使学生的思维呈现鲜明节奏,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喋堂上,教师导入、铺成、高潮、总结四个流程的教学紧张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顺序呈阶梯形。反映出教学认知和教学情感的不断深化。对于一般性知识的讲解通常用铺垫性语言和过渡性语言描述,在松弛状态中快速完成,当一节课展开到重点、难点,这时要求学生紧张,教师要放慢进度或多次重复。目前.课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许多教师课堂节奏把持不好。节奏太快造成学生长时间高度紧张而“欠账”.节奏太慢导致学生不能产生适度紧张心理而缺失学习激情。而这种优化的教学节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老程式,学生学习心理一步一个扣子,步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的课堂节奏体现了铺陈阶段的小波折,节奏轻快起伏,形成高潮,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着力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5

怎么样才能学好语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师和同学。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上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它却不是易事。而实际上学生在语文这门学科上花的课外时间是少之又少。他们平时掌握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大多仅是靠语文课堂上的45分钟得来的。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管窥之见。

有人说学语文没什么技巧,就是要较多地识记背诵。当然,这说的一点没错。一定要有识记背诵之功,才能学好语文。但这种说法太不全面,识记背诵,这是基础的、低层的。小学生学好语文较多得力于这个方面,高中生学语文就远远不只是这样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高中三年是学生自小学以来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大而言之,语文学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影响到他对人生、对世界的感觉、经验和领悟。

1以充分的备课保障有效的课堂

从大的方面讲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三个方面。从前阶段的教学实际,我们可以把备课重点细化,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提高备课的充分性,来保障有效的课堂教学。

1.1强调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考虑,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总体目标。

1.2突出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是教材资源。其次是生活资源。生活中处处有教学资源。第三是网络资源。网络把整个世界缩小了,在课堂里轻点鼠标,就可以发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

1.3注重教学问题的生成。好的问题能带动一堂课,好的问题需要设计,也需要生成。在备课中考虑的问题生成,主要还是预设性的,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学习活动,预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会产生什么问题。

1.4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即倡导教师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式、设计教学方法。

2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这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的必需,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一节语文课学生只有在和谐诗化的氛围中才能产生身心的愉悦和学习的冲动,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语文教师要特别要注意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那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呢?

2.1运用优美的导语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语文课堂的导入是一种精彩的开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导语激趣煽情,形成课堂的势能。精彩的课堂导语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不可企及的范本,又能起到唤醒学生潜能的作用。

2.2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现代多媒体手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听感觉,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合理地利用它可以为语文课堂创设诗情画意的美学氛围,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全新的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2.3通过巧妙设问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爱因斯坦说过,"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用精、少、实、活的提问将学生吸引进课文,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2.4联系生活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生活是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有诗质,教师要动脑子,让生活走入课堂,让课堂进入生活;让语文贴近学生的感性实际,在课堂上让学生动乎情,悦乎心,用生命去诠释语文。

2.5依托课堂活动来创设情境,诗化氛围。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精彩的课堂活动课堂里的珍珠,让语文课堂闪光。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逐步地提高语文能力。

3课后作业的设计具有多样性,评价具有激励性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0引言

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核心任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求学校建立一套以高教学质量为主要方向的制度以及机制,在教学环节上不断地进行强化,并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环境中,如何切实地构建高中生物高校课堂教学,深化高中生物教学改革,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是文章将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1.高效课堂的实际内涵和现状

高效课堂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遵守教学规律,用在尽可能有限的教学环境中创造出最大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成果,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实际需要。

在通常情况下,高效课堂的教学活动存在着一种可以互相影响的双边活动,那就是“教”与“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片面地追求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此外就现阶段而言,在多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遵循着“复习―导入―教授―练习―作业”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很容易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升。

2.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2.1课前准备

2.1.1研读课程标准

在以往,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和经验,将考试和教材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这样做非常不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

2.1.2以人为本

高校课堂的教学宗旨是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成效作为目标的教学观念。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加快,已经逐渐建立了学生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宗旨。在把握教学目标的上,应该首先将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考虑进去,然后是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个好的心情考虑进去,最后将课堂教学是否可以推进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

2.2课堂教学

2.2.1精简教学目标

教案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保障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备好教案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将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理解能力范围内所能接受的知识进行融合。所以课堂的教学内容不能被设置的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将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即简单又内涵丰富,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所收获。

2.2.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效。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快乐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充分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2.3即时评价学生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对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有着一定的想法,而教师通过语言和动作等对学生进行鼓励,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在教授课程中,运用正确的教学评语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不惧困难的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是否在知识的理解上存在误区,对自己的学习方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3课后教学反思

2.3.1考虑教学目标达成与否

在课堂教学后,对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获取了足够多的知识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教师要将在课堂上自己组织的活动中,学生是否和自己预期的目标相吻合考虑进去。

2.3.2考虑教学组织是否有效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缺点进行总结,如课堂的有利因素和不利的因素,记录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想法和容易出现的错误,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在下次教授同样的课程时,应注意哪些和利用哪些方法,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结语

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学是“教”与“学”之间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当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创新课堂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适当地进行课后反思等手段来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芹.浅谈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2):106.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7

【关键词】学科与专业渗透熏陶教育教师率先垂范学生互评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各种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利益标准激烈冲突,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学生的品德面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况。面对当前德育课堂教学现状、德育教师教学观念及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对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和实践,分别探索了“学科与专业渗透”、“环境熏陶教育”、“教师率先垂范”、“学生互评”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

一、以“学科与专业渗透”为主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本专业内容实施德育课堂教学,创设与专业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课堂的有效性。比如:在旅游专业的德育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在计算机专业的德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课前、课间、下课前的预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电子电工专业的德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商务英语学科的德育课堂,可以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和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在德育和各专业融合的教学中,创设出高效的课堂效果。

二、“环境熏陶教育”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全部教学时间用在课堂教学上,环境熏陶教育则是尽量花时间使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职业学校不仅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加强校园和教室的环境熏陶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校园和教室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场所。一个幽默、健康的环境,自然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和知识才能的增长。所以校园和教室环境的布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教育意义。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的:一是最初的启蒙在家庭;二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在家庭;三是最初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家庭,四是家庭教育具有综合性;五是家庭教育具有终生性。为此,要给予青少年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教育,家庭就必须将相关的责任承担起来,并对他们实施科学引导。学校教育中鞭长莫及的领域主要是生活实践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恰恰具备这方面的优势。从小养成孝敬长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庭做家务等好习惯均应在家庭中实现。要让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社会,并且在学校、社会不仅能很好的生存,而且能幸福地生存,家庭教育一直坚持扩张性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教育和我们德育课引导不谋而合,更加能为我们德育课堂奠定良好基础。德育课堂要让青少年在正确导向引导下尽可能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将“社会实践”作为德育课堂的范畴不仅仅是要开阔青少年的视野,培养青少年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为实现“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的目标而设置的教育过程。

三、“教师率先垂范”的教学策略

做法一:把握师生角色定位,把课堂还给每一个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要学生能够懂得就不要再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的分析,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比如: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围绕某一议题辩论,小记者活动,时事评论员等等。

做法二: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师对课堂要精心准备、精心组织教学。《投资理财》一课教学中,利用主题案例探究法,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创设了主人公小戴,围绕小戴的投资理财经历展开课堂探索,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投入,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对德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做法三:努力创设情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投入课堂氛围。我们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投入进去,动脑筋思考,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四、以“学生互评”为主的教学策略

对于现行的德育课学生评价的过程中,应当突破单一的纸笔测试的评价模式,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创造性地构建了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首先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尤其是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评和互评。其次是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再次是评价形式多元化。在原有的纸笔开卷测试的基础上,引进一些质性评价的形式,如课堂行为评定、家庭生活评定等等。最后是评价功能多元化。评价做到对“过去”起检测作用,对“未来”起引导作用,对“学生”起激励作用,对“教师”起促进作用。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落实教学新理念的具体体现。

随着我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气息,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部分教师对课改精神的领会上还有偏差,在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教学效益。例如笔者在一次听课过程中,上课老师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但只流于形式,小组内的同学并没有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如何在“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1严格控制教师的讲,让学生充分地说思路说算理。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如果仅由教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随之消失,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讲,教师听呢?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培养了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把题做出来,还要让学生把思考过程、解题思路说出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把140个橘子按3:2分给大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才合理?请把你想到的方法用算式列出来时。”有的学生列出:(1)3+2=5,(2)140÷5=28(个)(3)28×3=84(个)(4)28×2=56(个);也有的学生列出:(1)3+2=5,(2)140×3/5=84(个)(3)140×2/5=56(个)。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应该让学生比较这两种方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再说一说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实践证明,让学生说思路说算理起到的效果比教师一味的讲解要深刻得多。学生自己说思路说算理,说明他弄懂了,而且培养了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学生自己说思路说算理,其他学生也易接受、易理解;学生自己说思路说算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有了一个共同学习的环境,从而找出最佳的方法。如果经常这样训练学生有条理地说思路说算理,使学生形成见题就想,想好就说的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将大有碑益。

2让学生自主发现,增强自主意识。

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得到发展,就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构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验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我在教学“圆柱表面积”时,采用游戏的方式,指导学生操作,给圆柱体“穿衣服”,在裁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的,衣服穿上了,再让学生把它脱下来,量一量,算一算,从而发现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种游戏式的“裁、穿、脱”教学方法,学生兴趣很浓厚,能自主去发现知识的规律。听起来记不住,看到的记不牢,只有动手做过的,自己发现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这种做中学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也表现了知识的无穷魅力。

3让学生自己实践,提高自主参与能力。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例如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通过例题的讲解得出计算法则,再让学生依法则进行反复操练,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这样的课,不仅对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没有太大的帮助,而且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猜测,大胆尝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解答。如对于“24×3=?”这样一道题,我是这样鼓励学生的: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需要每一个同学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请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算出“24×3=?”。这样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既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算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再进行验证猜想,这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在学生明确算理之后。

我并不急于得出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自己编两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用刚才自己的方法再尝试计算,然后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讲述出来,并比较哪种算法好,说明理由。这样在相互交流中感受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他们的思路是如此清晰,推理严密,又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由此可见,只要消除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他们的自主参与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4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为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疑和敢问的良好习惯,并且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时间,不要怕学生给教师提出难以下台阶的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能搪塞,而应坦诚地向学生说明和解释,以保护学生敢于提问的积极性。如教学把“0.6:0.8”化简时,一般是采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倍”的方法来化简的。但在练习时,有学生大胆提出:“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5倍可以吗?”于是我让学生动手计算发现: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5倍,则计算过程比原来更加简便,结果同样准确。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改变了原先只“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扩大10倍、100倍”的方法,而是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化简比,从而加深了对“比的基本性质”的认识。由此可见,由有疑到敢问,由敢问到发现,正是创新思考的过程。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形成新的解题方法,也就萌生了解题方法的创新。

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勤学习、多思考、多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信息反馈 有效性 策略

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结构,在教学重点、难点、细节以及知识的生长点等关键处抓反馈。同时要注重课前信息反馈,提高备课质量;把握课外信息反馈,提高整体效果,全面多层获取有效信息的反馈。只有当历史老师有效掌握和利用了教学的反馈信息,才能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优化课堂结构,抓住关键反馈

高中历史教学要优化课堂结构,首先就要抓住关键环节进行有效反馈。

1、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重点难点处抓反馈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处不仅指历史教学内容的关节点,还指学生接受历史知识的难点;不仅包括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历史概念、历史制度,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还有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教学中,教师只有突破形式的思维障碍,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抓反馈,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指导整个教学活动。例如:讲授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重点概念,教师就要重锤重音,设疑问难,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

2、浅处无妨有卧龙——在材料细节处抓反馈

人常说“见微知著”,历史教学亦然。它既需要高屋建瓴,也需要从一点一滴的知识细节做起,通过细枝末节,窥探深层奥秘。如在教学《打开外交新局面》一节时,我出示了历史照片《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当时,西方媒体称乔冠华之笑“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于是,我设计提问:“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图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这样,及时反馈,把学生的思绪引向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辉煌的瞬间。

二、变换多种方式,力求最佳反馈

灵活多样的形式是获取最佳反馈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在反馈信息时,我通常采用“望、闻、问、测”四字要诀,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望——察颜观色看表情

一个有经验的高中历史老师,他总是非常注意学生的表情反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一颦一笑,据此科学判断学生的心理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学方法和手段。事实证明,如果存在于学生心中的疑窦反馈不出来,抑或是反馈出来而教师熟视无睹,那么,即便你的课讲得多么精彩生动,也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2、闻——倾耳细听辨动静

历史老师要充分发挥听的功能,获取反馈信息。一堂历史课从始到终及课前、课后,都要听听学生议论。形式上,可在适当时允许以至组织学生说悄悄话,组织分几个小组讨论等,从中获取反馈信息。口头语言反馈是直接的、容易获得的反馈。学生的回答及学生在教学任务以外发出的语言声响、故意散发出来的捣乱声音以及开小差交头接耳的声音等等,都是历史老师要关注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种种声音甚或杂音,调整自己的教学,所谓“听其言,观其行”是也!

3、问——刨根问底探真情

课堂提问要体现激励原则,不能拘囿于让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而应当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部分时,我没有按传统教法直截了当地点明中日甲午海战的影响,而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不少同学提出了诸如“日本为什么要挑起战争”、“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甲午海战后日本获得了极大的利益”之类的问题,这些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通过教师点拨分析和师生共同讨论,中日甲午海战对中国的恶劣影响便跃然而出。

信息反馈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关键环节。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要“用自己的眼睛看我们的教学现象,并且用我们自己的头脑来对之进行分析”,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断的循环式的信息反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优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大,2003年6月。

[2]肖川著《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岳麓书社出版,2005年3月。

[3]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五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高效课堂实施策略篇10

摘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立足之地就是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多主动思考,才能去发现、去创新,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专家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当然,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必须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

一、转变观念,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要“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就是为了不教。相比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应更注重学法指导,其实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因为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学法才是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

教师的功底决定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教师的视野和知识面的广度也影响着学生视野和知识面开阔。因而,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要从实践出发,主动走出课堂,面向社会,了解社会实际,积极寻找和发现社会上可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资源。只有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传授知识。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作为历史新教材来说,在内容设计上采取的是“专题式”模式,在时序性上往往会给人以“形散”的感觉,怎样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形散而神不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深入研究教材,完整把握各个模块与专题,并对其加以优化,实现集约化、主题化、层次化以及结构化,紧抓重点、大胆取舍。例如,在高中历史必修一是:以中国和世界各国政治制度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为内容的模块,其中制度的发展与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要线索。在设计必修一的教学内容时,我们要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将原来的一条主线设计成三条主线来进行教学:

1、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史、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度、科学社会主义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史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现代中国的外交史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中国对外关系现状分析、现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这样一来,就突出了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的整个教学结构和主题,使得重点有所明确,层次也更加分明,经过实践证明,更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习专题下的具体课程时,要在理清内容、把握完整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将其设计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利用层层递进的小问题将教学重难点逐一瓦解与突破。

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时,针对这一内容的理论难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是怎样形成燎原之势的?②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逐步探索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的?③国共政权对峙局面是怎样形成的?④中共党员如何进行土地革命,并建立革命根据地的?⑤联系“理论指导实践”的理论思想,分析说明“工农武装割据”是怎样形成的?又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研究,逐渐从整体上把握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对关注、认同、理解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语言需要简洁、有效、贴近学生生活,最好是学生已知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有效的历史课应该有个精彩的开端。新颖高效的导入教学,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能抓住学生求知的欲望,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感情的共鸣。易中天、纪连海的讲解为什么引起得到大家的关注?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语言睿智,善于设问,充分调起了听众的胃口!同样的道理,老师的情绪会感染我们的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四、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教学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所以历史教学应以问题教学为中心,通过学生对各种资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断,来得出相关的结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积极思维的快乐。这种探究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

历史事实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较强。教师可采用故事式、表演式等方式创设新情境,采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的方式模拟历史情境,利用多媒体、网络,再现历史。提高问题的趣味性,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潜在的思维品质,让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五、在教学反思中发展有效教学

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持续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学会反思,一个人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走向新的境界,增强教学合理性和有效性。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真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予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场所,只有不断反思课堂教学,才能使教学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