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新科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4:11:44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科技创新能力;大学生;无机材料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51-0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研究与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1]。进入21世纪以来,材料学科正在由单纯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向与众多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交叉融合的方向发展,而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已成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武器,也是新材料开发和制备新工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动力[2]。《无机材料化学》是我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材料专业学生从化学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从事材料研究人才的基石课程。本文阐述了笔者在“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提高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素质、知识综合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高校需要培养出具有扎实材料学基础知识和良好创新能力的智能型、复合型、创造型人才。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渠道。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模式仍以“讲课+考试”为主,重视理论讲解,忽视能力培养和实践训练。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课堂上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激励,使学生创新积极性不高,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6]。对《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来说,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材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一),所涉及的领域发展快,给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科技创新基础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材料学科中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笔者按照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删除淘汰的内容,合并重复内容,增加新的内容。在课堂讲授中,将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研究技术成果、材料科学的发展动态和无机材料化学的前沿知识适时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无机材料化学在新型材料、能源、资源、环境保护及生命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明确无机材料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灵活运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无机材料化学课程课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教学课时少。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分为讲授和自学两部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把难点和抽象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反应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即节省教学课时,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容量。同时,充分展示无机材料化学基本理论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开阔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思想从纯化学领域带到材料设计和应用领域,使他们认识到本课程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及其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传统的化学教学观念,往往偏重于单纯传授知识,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笔者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打破过去实验项目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方法,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所需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为教学目标,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讲义,实行“三性实验原则”(即将教学实验分成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种类型),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和学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的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此外,积极开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创新活动,让部分学生参加笔者的科研工作,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和论文撰写等方面锻炼学生,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和科研应用能力。

五、改进课程考核方法,引导学生科技创新

目前,大多数课程考核方式是与知识传授型教学相辅相成的,严重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考核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是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多向思维的能力。考核的时间应为一种全面的综合的动态评价过程,而不是两个小时的题目回答。为此,笔者在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考核。除了采用传统闭卷考试形式外,还将结合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进行查阅文献和资料,写成读书报告或科技小论文进行评价考核,以及进行学术报告,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组织部分英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突出的学生翻译“无机材料化学”理论知识在材料合成、设计和应用中的科研论文,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是学生平时考勤、考试成绩、课堂考评和完成的科研论文(报告)等综合评定的结果。通过这样的综合考核方式,不仅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考前突击”应试现象,还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六、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成效

经过对无机材料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展示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来,仅笔者指导的学生已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近十项,学生发表或参与发表科研论文十多篇,参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在科研和实践环节中获得各种奖励近十项,其中包括“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在笔者实验室从事过科学研究的学生中有十多人保送或考取研究生,多人在中科院和中南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相关老师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李恒德,师昌绪.中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张联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乔思辉.我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现状评析[J].中国电子教育,2011,(1):6-11.

[4]郭加书,王鑫,罗征宇.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科教纵横),2011,(1-2):78-79.

[5]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6]瞿浩,何家霖,宋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12.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2

关键词: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科技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33-03

随着地方本科高校向面向地方经济与发展转型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已刻不容缓。对于转型所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改革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扩大学生的学习自,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1]。加强实践教学尤其是强化设计性创新性实践教学,无疑是改革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加强实践教学,除加强现有实验室教学、增加校外基地实习外[2],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也可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之一,从而实现实践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我们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称为“第一课堂”,在其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基本不会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因此仅仅适用于基础教学。

“第二课堂”是指除“第一课堂”教学之外的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课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作为常规的课堂实践教学的补充。常规课堂实验教学属于基础性的实践教学,而“第二课堂”则属于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极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②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常规课堂实践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全体学生只能按照大纲要求做同样的实验,这种缺乏“个性”的实践教学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趣,“第二课堂”恰好弥补这一缺憾。③学生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团队,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团队领导能力,有助于其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是一所新机制下的独立学院,其学生的培养定位于“应用型本科”[3],因此相比重点高校传统的“学术型本科”,更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4]。

一、构建第二课堂

科技学院的“第二课堂”以高校学生科技竞赛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认为学生科技竞赛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不仅需要个人的能力,更需要团队的智慧。在与不同高校学生之间激烈的竞赛对抗中,我校学生团队相互合作鼓励,把竞赛作为磨炼意志的磨刀石,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自信心。

1.组织“第二课堂”。科技学院的“第二课堂”,主要以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的形式体现。以科技学院工学部为例,我们构建了四类课外科技活动小组:①电子设计小组;②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小组;③数学建模小组;④网页设计以及电子商务小组。学生不分年级、专业,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不同的小组。科技活动小组通常以院内实训基地及学院划拨的专用实验室作为活动场所。

在各个活动小组中又根据所选择的课题成立课题小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形成研究团队。例如,电子设计小组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为目标,学生以往年的设计题为参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模拟设计制作,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电子设计类的课题进行研究。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小组主要面向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等。

2.划拨专项经费。科技学院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第二课堂”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尤其是理工科类的科技制作,需要购买特殊制作、测量工具以及消耗大量的耗材,资金投入较大。学院领导为课外科技活动划拨了专项经费,使“第二课堂”的开展获得了资金保障。另外,在学院实验用房紧张的情况下,学院领导批准设立了“第二课堂”活动专用实验室,使“第二课堂”具备了运行的基础条件。

二、第二课堂的管理

1.项目责任制。由于“第二课堂”属于课外科技活动,在管理模式上应有别于传统实验室教学管理,既不能过于严格管理,但也不能疏于管理。因此,在科技学院内对“第二课堂”管理实行了项目责任制。“项目责任制”是指各科技活动小组和与之对应的科技竞赛项目形成一个有机体,构成一个“项目”,对每个“项目”安排专任教师作为项目责任人。项目责任人负责各自项目的日常活动管理、参赛规划、项目组织、项目指导、器材购置的审定等。例如,作为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小组的项目责任人,除负责小组的日常管理及技术指导外,还必须负责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的参赛人员选拔、参赛过程组织、参赛技术指导以及挑选后备人员等。

科技学院工学部的4个专任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情况,分别担任4个科技活动小组的项目责任人。在项目责任制下,各责任教师不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明确,且相互之间不会出现工作推诿扯皮现象。其实,科技学院教师资源有限,在我们的项目责任制中,责任教师之间不仅仅有分工,还必须有密切的合作。就各项竞赛来说,表面看似是专项竞赛,实际上需要的是一个团队,不但在技术上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的协作,就是在后勤保障上也需要多人参与。由于人手少、任务重,对于不同的赛事,一般由本次竞赛项目责任老师负责参赛技术指导,其余老师负责后勤保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竞赛项目。

2.学生自主管理。“第二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主。因此在“第二课堂”的管理中,我们施行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为主,教师只是定期进行适当的指导及检查。在科技小组的日常活动中,高年级学生管理并辅助责任教师指导新生。目前在各小组中,已经形成了“以老带新”的局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可以说,正是“第二课堂”为各类科技竞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

三、第二课堂的成效

在2009―2015年的全国大学生各项竞赛中,科技学院工学部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大赛中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在西部赛区众多高校的80多个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年获得了一等奖、多次二等奖和三等奖,并作为西部赛区的代表参加了两次全国总决赛,获得了总决赛二等奖。2011年,工学部学生张忠全小组,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上夺得了一等奖,实现了贵州赛区零的突破。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工学部学生也多次获得了全国二等奖、赛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可以说,学生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与“第二课堂”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加“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的同学中,既有在竞赛中取得成绩的,也有没有取得成绩的,但他们无一例外表示“第二课堂”使他们从意志上、信心上、研究方法上、团队合作意识上以及自主学习能力上都有了极大的收获。在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中,用人单位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读研究生的学生们反映,导师对他们的综合能力比较满意。

同学们在“第二课堂”这个平台上努力进取,各展风采。他们在平时的研究讨论以及激烈的学科竞赛中不断向同伴学习、向对手学习,学会了博采众家之长,学会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他们通过“第二课堂”走向学科竞赛这个舞台,在学习和竞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为了学生们的未来,我们希望把“第二课堂”打造为他们成功的土壤。

四、第二课堂发展的思考

“第二课堂”的开设,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途径之一,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将会阻碍“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1.项目责任教师工作负担太重。科技学院要求每位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不能低于12学时/周,同时专业教师还必须承担班主任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全部精力应对平时工作,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竞赛指导以及课外活动小组的项目管理。

如何解决项目责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呢?

如果我们考虑用指导学生“第二课堂”的工作代替部分教学课时,即考虑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为每周2~3学时,将该工作量计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这样教师就可以有充分的精力保证指导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不是仅用业余时间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了。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指导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后,科技活动及科技竞赛才可能良性发展。

2.“第二课堂”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对“第二课堂”建立了管理制度,但由于学生来源不同的班级、年级,彼此之间缺乏纪律的约束,再加上责任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得对课外科技活动的管理缺乏有力的监督,长期下去“第二课堂”将难于坚持。

怎样解决制度的落实问题呢?

落实管理制度必须从两方面实施,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约束。从教师方面来看,可以将指导学生“第二课堂”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并纳入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与教学管理同样的考评方式,可以避免对“第二课堂”疏于管理的情况。从学生方面来看,将“第二课堂”与学院创新创业学分挂钩,要求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生每学期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工作,同时对学生严格实施“第二课堂”签到制度,将签到率与创新创业活动关联,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到位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懒散的坏习惯。

如何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或重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我们目前正在考虑的问题。

3.“第二课堂”的研究成果作为毕业设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鼓励将科技制作成果整理出来,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写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整理工作成果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学生抄袭论文的恶习。

五、结语

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中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其后果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脱节,满足不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5]。作为强化实践教学的途径之一,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辅助教学手段,“第二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也有极大的益处。

回顾工学部“第二课堂”从2009年开始至今6年的历程,每一个通过“第二课堂”训练之后参赛的学生,都经历了难忘的奋斗过程,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来之不易。实验室里,一次次地设计、制作、调试、修改,失败的沮丧和成功的喜悦伴随着同学们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才能体味。正如同学们自己所说:辛勤付出,终有回报。

参考文献:

[1]刘彦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0):82-86.

[2]胡坚达.浙江省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

[3]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3.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3

关键词:构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G633.67

引言

随着中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中学。农村中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但由于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中学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体系,严重制约着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高效课堂性。如何开展农村中学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不够

在现阶段,由于信息技术在中考中只是过关考试,所占比重小,考试压力相对较小,许多学校都把信息技术课看作“豆芽课”,“鸡肋课”,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学生,都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甚至每到中考冲刺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作为“副科”,常常被挤占挪用。

大家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示范、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其实就实际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效率并不十分理想。

(二)信息技术教育方法落后

在当下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科任教师普遍采用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上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将书本知识转化成易于接受的言语传递给学生、执行教案的过程,许多教师沿袭自己多年的授课思路与过程,不善于发现和总结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善于根据学校情境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思路,其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中最理想的教学设计。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可以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一旦学生没有回答出来,教师就会一直加以引导,直至完成预期的目的,得到预定的答案。

二、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从课程地位和观念上来说

和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小学科,更是一门新学科,有着先天不足的背景。虽然在新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它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不重视,甚至是遗忘的学科。这些因素使学生从根本上缺失了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从学科特点上来说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会碰到很多问题,有些会超出教师事先的准备范围,引起课堂的突发事件,产生纪律问题;另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的层次性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造成了学生的水平不一,出现会的学生玩游戏,不会的学生也玩游戏的局面。

(三)从学习环境来说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大部分课时是在计算机房进行,与教室相比,计算机房中干扰因素更多,环境更为复杂,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三、提高农村中学信息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课堂高效课堂教学的物质基础保证。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是让农村走出信息技术教学的困境,解决农村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配置高水平的计算机,并保证计算机的数量,从而保证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正常开展。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更强,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最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更适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要求的教学模式,形成真正行之高效n堂的教学模式。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信息技术课所涉及软件的更新速度是任何学科教学内容难以相比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性比其它学科更强,必须注意自身特点,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的主角。真正打破“传道、受业、解惑”的旧角色观念,从知识的传播者变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甚至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为学生建立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走入未来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

(三)从精彩的课堂教学入手、为课堂注入生机

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能使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精心设计的导入应该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让学生在“欣赏、赞叹”之后,不知不觉进入教学环节。在photoshop套索工具教学中,教师提供自己照片,使用套索工具进行抠图,更换不同地区旅游景点背景,合成“不出门,游天下”合成效果,让学生一开始就处以兴奋的状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总结

应用信息技术,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将信息技术积极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我们打造高效课堂提供有力的支撑,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险峰,杨玉胜论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0期

[2]李蓉浅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07期

[3]杨兵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年09期

[4]薛荔浅谈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年55期

[5]崔剑英搞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四要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04期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4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现代学校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正在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探索,不少学校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仍存在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因此,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首要任务。

俗话说花有百样红,学科也各有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它是一门实践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现阶段,其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困惑:全国没有材;学科内容繁杂、更新快;课时少,一般是一周一节,有些学校为了给统考学科增加课时,甚至随意关闭信息技术课,与课标要求相去甚远;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教师对该课程重要性的不认同;身兼数职的繁重工作量……种种不利因素都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课堂流于形式,成为“嘻哈课”,40分钟过后学生学无所长、学无所乐,教师也没有成就感,失去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若如此下去,形成不良循环,将使素质教育失去一块宝贵的阵地。

然而,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也一直在改革,今年党和国家要逐项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纲要》,打造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纲要》以各种制度改革来推动学校育人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其核心就在于变革课堂。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落实国家教育纲要的理念,努力构建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才能使中学信息技术课变得有地位、有成就,成为素质教育改革中的一朵奇葩?必须牢牢抓住提高课堂效率这个关键。只有高效率的信息技术课堂,才能吸引学生、鼓舞教师。

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其落脚点便是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支撑。如果教师在下课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呢?如果把获取高效率的课堂比喻成打一场胜战的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战斗”。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备课

“千省万省备课不能省,千教万教认真不能掉。”低效课大多是没有充分备课。“不充分备课就上课是一种犯罪行为”,是对学生的犯罪、对事业的犯罪。我认为充分备课要做到以下的“三备”:

1.备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教材,而且学科前沿发展日新月异,如教材上用wpS2003讲解文字处理,如今软件已更新到wpS2012版本,界面、功能大有不同,就必须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而且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将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让书本知识与生活融合起来。例如在课件中加入“天宫一号”的发射模拟动画,让学生既了解了学科知识的魅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备学生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电脑,有的则有些电脑小高手的范儿了,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学习,就必须要找到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信息主要包括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哪些学生可以当“小老师”,发挥特长,进行拓展训练等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3.备设备

现在多数学校是在多媒体网络机房上信息技术课,没有软硬件的畅通使用,教学的高效率将无从谈起,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往往兼职管理机房,虽然工作繁忙,但管理好机房亦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之一,不能马虎。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机房管理制度,并严格加以落实。诸如“上机时对号入座”“下课后设备还原”等,使得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机房纪律,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平常做好日常维护,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解决,决不拖延,以保证信息技术课的顺利进行。

二、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做武器――占领课堂制高点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于改进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探索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高效课堂应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结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什么比较受学生欢迎?因为它们契合了人的本性。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堂教学理应“授人以渔”,教师要意识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充分重视并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少讲学生多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合作、交流和展示。

结合教学内容,我认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三环四步”“先学后教”“先教后学”等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率。但正所谓教学有法而但无定法,模式是载体,一定要与课堂内容相契合才能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比如讲程序语言与excel报表制作、电子板报设计,显然就不能套用同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小组学习”和“展示”是两个重要的环节。小组学习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小组学习可以促竞争意识;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走进高效课堂的“金钥匙”。让整个课堂以训练学生的能力和思维为主线,成为活力、智慧和高效的课堂。

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评价与总结相结合

不论怎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堂效果总是与设想有所出入,所以对课堂一定要进行评价。评价包括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和教师自评。有评价才有进步的可能。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课堂中反馈回来的点点滴滴都是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依据。每堂课后,教师要反思本堂课学的效果、教的效果、教材处理的效果、课件使用的效果、拓展内容的效果,哪些环节需要调整等等,对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使下一个课堂的提质增效成为可能。坚持下去,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就是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真正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

总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始终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素养。教学无止境,在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中,我们教育者仍需不懈探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勤.高效课堂的四个要件[J].人民教育,2010(13).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5

关键词:新理念信息技术新课堂

中国的信息技术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操作。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势必对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造成极大的危害。在目前环境下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主动向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伸出橄榄之手,邀请他们、并协助他们把课搬到机房里来,以共同构建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二、“新课堂”的意义

1.课改的必须性

当前由于教材编写难以突破、课程设置守旧、软硬件相对缺乏,小学信息技术课与传统学科的完全整合如履薄冰。但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极快,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应具备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符合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的“新课堂”。

2.改革“陈旧”教学模式的必然性

改造旧“课堂”是信息时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调整现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结构,改变学生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随着课程整合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深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与自己的同事合作,通过集体备课、研讨等方式来解决实施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和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协调。

三、“理念”和“角色”互转

1.“新课堂”是活力奔放的“生命精彩展示”

学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如果把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看作是“知识课堂”,如教学画图软件,仅仅讲授画图程序怎么用,那将是单调、枯燥、无味的一节课。反之把美术教师的美术课请进来,先由自己介绍画图程序怎么用,再请美术教师讲解调色的简单原理,从而让学生学会自己调色;给学生讲授如何着色、用色才使图画协调;讲授简笔画的画法、构图和比例等,从而用画图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动的画。

2.“新课堂”是对教材的创生和开发

所谓“创生”:即创造新的教材、使旧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谓“开发”: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包含对小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将唤起学生的经验,打开学生的想象,启动学生的情感。别外,还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关的学科的介入来引起共鸣。如将思品课请进来,那将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假、丑、恶的分辨能力等。

3.“新课堂”是集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的统一

信息技术网络对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起着重大作用,几乎所有的学生对网络都有极高的兴趣,如当学生掌握网页制作、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等网络知识后,把语文、英语等课请进来,让学生利用校园网学科互动平台,通过网络进行课间、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internet网络的高容量,可以给他们广阔的视野空间,在写观察类作文、知识性小论文时,可以到网络上查阅相关资料,观看各种动植物的介绍、听取老师的评论,与网上、网下的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写出较为全面的文章。从而达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4.“新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实践基地”

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能为学好当前的课程及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新课堂”里学习,学生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以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驱动”为指导,强烈地刺激着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学科教学整合也是一场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法必然要和旧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因此,面对新教材,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精神,树立新理念,构建“新课堂”,要正确处理好新理念与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之间的矛盾,防止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穿新鞋走老路。积极为新理念教学法揣摩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6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辅助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低得多,而且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因此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压力,课堂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有利于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新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相比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更多的优势和更强的生命力。特别是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和作用。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有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并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进程,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时,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发现:与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较,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课件的制作难度要远远低于挂图、投影,而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教学效果也更好。因此如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有效构建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新课堂”。

一、巧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备课压力。比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用投影胶片绘制了“五彩池底”、“五彩池水”等图案用来帮助学生了解五彩池缤纷多彩的原理,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而且画废了多张胶片。有时画得时间长了,眼睛有点花,稍微松口气,手一抖就画废一张,还得重头再来。这位教师曾在事后向我倾诉其中的艰辛。而这种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导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情况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基本不会发生。同样是教学《五彩池》一课,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课件,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码采集设备把书上的配图直接存入电脑中,节约绘制的时间,另一方面绘制“五彩池水”(轮廓)时,电子绘图软件允许教师反复的修改和完善,这些都有效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

二、巧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更加显著。以教学《秋天的雨》一课为例,运用传统的辅助教学方式时,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使用投影或者挂图展示淅淅沥沥的雨幕中,五彩缤纷的美丽秋色。有的教师就绘制了多张投影片,其中一张绘制的是许多“小雨点”(水滴状空心图案)从空中落下来,另外几张有的是金灿灿的银杏叶,有的是红彤彤的枫树叶,有的是紫莹莹的葡萄串。教学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因为没有动态变化,课堂气氛并没有达到顶峰,而且正如之前提到的,由于制作的数量和难度都不小,不仅画废了多张投影胶片,还耗费了三天的时间。这位教师的精神固然可贵,然而她的大量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绘制投影胶片上,令人颇有事倍功半的感觉。

而另一位语文教师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辅助课件时,先是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需要的制作幻灯片教学课件所需的枫叶、葡萄、银杏叶等图片素材,然后把它们一一插入到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中,又自己用powerpoint软件自带的绘图功能画了一个小雨滴,并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把这个小雨滴变成了一片小雨滴,再运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自定义动画”功能的加上一个动态效果。“秋天的雨”的教学辅助课件就制作成功了。后来这位语文教师又从网上下载了一首轻柔舒缓的钢琴曲,前后耗时不到一个小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空前高涨,特别是朗读文中的经典段落时(课后需要背诵),因为有配乐,学生感到特别新奇,纷纷请求教师给一个朗读的机会,后来教师不得不临时加了一个全班齐读的环节,而这时有部分学生已经能够比较完整的背出该段文字了。这节语文课毋庸置疑是成功的。可见如果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效率,还能极大地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气氛。

通过一系列对比,我们可以轻松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的构建小学语文的“新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云龙,陈建东,叶东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效性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3)

[2]陈兵.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整合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开启学生心智以及教师智慧,实现效果优化,达到师生智慧共同提高的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实现新课标总要求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信息技术课与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实践的过程中都得到创造性的完成。现将主题式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特点分享给大家。

一、开展地球村最关注问题的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智慧课堂生成的前提

每学年开学的第一节课是新的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启动课。我首先将已成功完成的经典主题实践活动案例,如方案、过程、学生优秀作品以及主题实践活动汇报展示呈现给高一新学生。然后请同学们猜猜看,今年地球村的主题是什么,让学生们了解到主题来源于地球村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连续七年师生共同体验的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经历:2006年到2008年举办了“创建无烟校园,营造和谐学习环境”第二课堂主题活动。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2009年举办了“捐赠旧电脑扶贫助小学”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2010年举办了“培养低碳习惯,实践低碳生活”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2011年举办了“学做榜样人物,走出精彩人生”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2012年举办了“科学饮食,健康生活”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2013年3月至今,正在举办“珍惜粮食,从我做起”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课高度融合,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进行班级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创作出原创的主题活动誓言并用学到的信息技术制作成精美的横幅,课下撰写主题活动倡议书、公约,设计围绕主题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用字处理软件进行海报、宣传画、倡议书、公约、班级金玉誓言的制作,用电子表格设计和制作主题实践活动的问卷,课下进行问卷调查的发放和收集,再用学到的电子表格技能实现主题实践活动的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二、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是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智慧的原动力

在持续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经过参加几十次项目研修和培训交流活动,我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1999~2003年期间,主持承担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专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土中子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研究》的研究工作。该项目于2004年获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从2004年到2012年连续九年被《中国科协—英特尔求知计划》国际合作项目批准为项目执行学校的项目执行人,我校从2005年到2012年连续八年被《中国科协—英特尔求知计划》国际合作项目评选为优秀项目执行学校。信息技术创新教育项目提高了我的学习素养,养成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善于思考的能力,增强了我的专业素养和驾驭项目教材的能力,以及实现项目目标的渗透能力,培养了我的科学素养,具备了科研能力,善于反思、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力,提高了我的合作素养、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给予其他相关教师以专业的教学指导能力。我的创新素养得到发展,在教材的开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上都能够创新实践,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堂实现了学生主动思考,用心体验,兴致高昂的智慧、灵动、高效的课堂。

三、主题式信息技术智慧课堂追求高效,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

课堂教学思路是主题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采用主题式教学活动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一系列的基本技能得以应用,还可以为学生的各种作业、作品提供良好的题目。将课程各个单元的教学活动、新知识点学习融入到这个主题当中。在每个单元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的活动,然后学生们通过制定计划、动手操作、认真检查、交流分享等阶段完成学习活动。这种“以境激情、探究论证、具体实施、反馈矫正、应用评价和批判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是高效的。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又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励思虑;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分享学生发现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敢问、善问、敢答、敢辩的健康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不再把教书当作一种负担,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压力。我的课堂是包容的课堂、智慧的课堂,美好和谐的课堂蕴含着包容的智慧,没有责骂与嘲讽,多的是欣赏与赞美;没有成见与歧视,多的是平等和民主。

课堂教学设计是保障。

每一节课都要在课前精心设计,课上智慧实施,课后反思进度、内容、效果。亲切的交流,抓住了学生的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真正感受到从活动中求知,在求知过程中收获的快乐。为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注重技术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更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我要对每一个活动单元进行精心设计,变为从活动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收获的快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承担着多种角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导者、辅助者、倾听者、欣赏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大项目作业的研究者、创作者。追求学生与教师保持一种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互动关系。通过学习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同时“以人为本”,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以及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内容让课堂“活”起来,也只有在活跃的课堂中,孩子们才会全身心地参与到多姿多彩的课堂教学中去。“智慧是一种整体品质,它在情境中诞生和表现,以美德和创造为方向,以能力为核心,以敏感和顿悟为特征,以机智为主要表现形式,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结合赋予它底蕴和张力。”而如何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成了智慧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评价标准。

总之,智慧课堂生成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的课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的实践经验。从而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提高学生的传意技巧。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8

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优势及可行性的分析,从教学资源的制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知识的内化、教师总结反思和学生复习巩固三方面论述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本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翻转课学;教育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不断增加。但是,在教育技术本科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技术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桎梏着高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面对这一情况,许多学者都在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教育技术本科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该校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演示文稿的播放和授课录音,并将视频上传到互联网,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1]。随后他们逐步发展了翻转课堂的理念,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潮。现如今,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被许多教师应用于课堂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翻转课堂,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释。清华大学的钟晓流教授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该教学模式将教学流程颠倒过来,并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从师生角色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设计者、指导者、合作研究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从教学过程看,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从教学资源看,学生的知识来源更加丰富。目前,teD、网易公开课程网、果壳网以及各种各样的教育app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频资源,为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保障。

(三)翻转课堂应用于教育技术本科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外时间相对充足,能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大都具备上网条件,还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其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较深的研究,能够胜任制作教学视频、学习资源等一般的教学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微视频等,供学生课下学习观看。总之,从本科生的心理特征和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大学具备的条件来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教育技术本科教学中是可行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育技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对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翻转课堂潜在优势的分析,可以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教育技术本科教学中。

(一)教学资源的制作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教师而言,首先,应在播放教学视频之前,设置课前导读内容;其次,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录制成简短的教学视频。比如,教育技术专业中Flash、photoshop、premiere、Dreamweaver等实践性知识,在网络上有很多免费的视频微教程,教师完全可以将网络上的视频推荐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尤其随着“慕课”等的发展,未来的教师可使用mooC的课程资源(包括讲解视频)作为自己教学的基础,甚至连讲授的内容都可交由教学视频去完成,自己则仅扮演指导者和交流活动组织者的角色[3]。对学生而言,首先根据课前导读内容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自主学习。

(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和知识的内化

首先,学生提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请学生解答或引导学生去发现答案,同时也要以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师生在交流讨论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三)教师总结反思和学生复习巩固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与反思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的汇报。学生可以借鉴别人的作品,反思不足,巩固知识,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翻转课堂对教育技术本科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教学模式但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相信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一些适当的学科和章节内容去尝试这种模式,必定能够改进教师的教学思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田俊芬王茁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7-20.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9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现代教育技术;微课;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1-0007-03

一、引言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是与人密不可分的研究领域。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学生从6岁左右进入小学到18岁左右高中毕业,再体验三到四年的大学生活,要经历生理上的成熟,智力上的发展,思维、人格、价值观的完善。在曲折的成长道路上,心理健康伴随学生的成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更需要科学的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划分为倾向于症状治疗和人格重建的医学模式,侧重心理问题的探讨及处置的咨询辅导模式,用于预防、教育和发展的教育模式三种类型。其中,教育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使用的模式[1]。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途径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学校开设课程的专门途径,其他学科、学生日常活动和学校环境的渗透途径,家庭与社区的支持途径[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它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习惯和教育教学方法[3]。目前,计算机与网络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无处不在,现代教育技术也早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细枝末节,心理课也不例外。但是,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全方位融合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停留在多媒体课件和powerpoint的使用上,用电子板书代替粉笔板书,只是改变了教学手段,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沿袭着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人灌”演变成“机灌”或者“人加机灌”[4]。教师使用电子课件进行演示,学生专注的还是书本知识,跟随教师的思路在转,未能真正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缺少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依旧是用于辅助教师“教”,而没有真正促进学生“学”[5]。相较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心理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和全面的心理自助意识,这一过程和学生自身发展密切联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用心体验,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微课和对分课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音像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手段,以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操作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延伸,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它为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6],这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7]。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全球的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知识的海洋,供教师与学生共享。我们甚至可以不出家门,仅仅通过网络远程教学便可享受名师教育和名家指点。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使我们的教学管理网络化,使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其积极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消极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导致一些教师因过于追求技术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也有些教师对它存在误解,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发挥良好的作用。还有很多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购买计算机,建造“班班通”,并不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只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比如,乡镇的一些学校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整个学校里竟没有一个人会使用计算机,更不懂如何使用“班班通”。尽管有关教育部门也组织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但由于学校领导和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培训前和培训后几乎没什么区别。有的教师上课时只是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电影,真正需要教授的知识完全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如何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懂得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但却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为了使用而使用,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素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了他们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仅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如何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让教学各环节能有新的突破,使学生既快乐又高效地学习?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努力要探索的问题。

继各种新兴网络技术的出现,近年比较热门的微课也受到各个学校的关注和推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的要求,微课是通过视频记录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重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展开精彩教学的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过程[8],包含教学主题、实验、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和学生反馈等内容的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成分[9]。与传统单调的课件、试题等资源类型相比,微课是基于传统教学资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10]。

信息化的课堂,不仅仅体现在如何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上,更应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张学新等[11]研究者基于讨论式与传统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对分课堂”这样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像传统课堂,强调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又像讨论式课堂,突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由教师传授知识,另一半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它的突出特点是错开讲授和讨论时间,学生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此外,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法,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其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三、建议

众所周知,教学的常规程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阶段。教育内容因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发生了根本变革[12]。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将书本内容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扩展了书本知识,为促进全球一体化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13]。因而,知识不再被教师垄断,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体验,引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特别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微课的教学模式到对分课堂的讨论互动,看似相互矛盾的教学方式,却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发现,微课的教学重在课前的预习,对分课堂的讨论互动突出在课后的巩固和运用。尤其是心理课,课堂上的知识层层递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进行内化。教无定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

在课前,用微课形式作引导,通过简短的视频,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观察与思考,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简短、精炼,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微课的形式传播,可以通过碎片式的方式穿插在日常的零碎时间中。这样既可以实现知识推广,又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一个缓冲、放松的空隙,更不会给学生造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负担和压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对分课堂的模式对课堂时间进行适当分割。首先,结合学生课前观看的微课内容,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源,突出课堂主题与重点,对核心问题和知识作分析与解释;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最后,进行分享,总结典型问题的特征并给予相关的建议。对分课堂的方式,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思考的主动性。

在课后,教师一方面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资料、网络课程资源等,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生活的验证,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此外,心理教师在课后也要与学生保持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给予帮助和辅导。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技在飞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拒绝穿着新鞋却走在老路上。

参考文献

[1]徐永琴.江苏省KS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9:21-21.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05-112

[3]荀巧燕.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J].神州(上旬刊),2013(12):128-128.

[4]尹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10):92-92.

[5]王俞敏.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5:3-4.

[6]张朝红,吴彦良.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5):168-169.

[7]张兴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66-66.

[8]张俊敏.微课制作浅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9):9-9.

[9]钟莉传.微课刍议[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7):157-158.

[10]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1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12]刘承j.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29):304-305.

课堂教学新科技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必要性;问题;调整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摇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8-02

一、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整合必要性

1.信息技术是教育发展的需求。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科技新知识进入教材。这些知识原理的展示,不是仅仅靠教师的一张嘴、课本的几幅插图、几幅挂图所能演示明白的。要生动再现新科技的原理和关系,采用多媒体立体、动态的模拟情景最生动、最清楚。比如,在学习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时,仅仅靠教师结合课本插图的讲解,很多学生还是弄不清楚。如果我们采用信息技术播放介绍三者关系的视频,学生看了就会非常明白:染色体大于Dna,Dna大于基因。可见,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物理、化学、生物这样需要现实微观世界情形的科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2.信息技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帮手。教育的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变化。信息技术作为高科技手段已经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课堂教具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脚步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手写板书,一方面是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导致课堂对学生的监管出现漏洞,致使出现教师忙得团团转,学生轻松看板演的不合理课堂学习模式。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但解放了教师,而且为课堂开拓了更广泛的学习空间,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迷信信息技术,弱化了教师的课堂地位。对信息技术过分依赖,错误地认为只要使用信息技术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忽视了课堂中教师的应有地位。其实,无论教具如何更新,如何发展,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理念。教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更新教学理念,精心备课,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的目的。

2.学校硬件设施更新快,教师的信息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学校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教师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相对落后于整个社会。加上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对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设施持敌对态度,认为要想出成绩,就得实实在在地“教”,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华而不实的虚招式。还有教师习惯于定势思维:使用信息技术的备课过程太麻烦,不如手写教案简单易行。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使用信息技术,更没有将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自然结合起来。还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设备很先进,可是一部分教师却不会操作,也不愿去学习,导致现代化的教育成了摆设。不但浪费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发展。

三、信息技术使用的调整对策

1.提高认识,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在的作用。教师是育人者,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和教学理念,以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问题上,要让教师明白信息技术这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是课堂教学的有利帮手,但不能代替教师课堂组织者的地位。教师要善于将信息技术和其它课堂手段整合使用,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配以精要的板书设计;采用传统的板演和信息技术同时使用,使得课堂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