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1:17

科技管理专业篇1

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而且随着信息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卫生技术科技档案是医学科技成果的产物,是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科研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是卫生技术人员经过创造劳动所取得的,有医学科学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果。这些资料微观上记载了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发展的过程和德能勤绩,宏观上反映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可以说是医院的重要财富。因此,在市场经济时代如何搞好专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档案,加强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档案管理,已成为每个卫生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之一。

强化管理,制度落实

领导重视,增强档案意识。这是做好卫生技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和条件。科技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反映医院卫生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见证。医院领导在思想上要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切实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关心本单位的档案室建设,支持档案人员的工作。

要把科技档案工作纳入科技管理轨道:档案部门要与医教管理部门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协助医教管理部门将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纳入管理中去。

增强科技人员档案意识,确保科技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要向档案人员宣传档案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作用,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把材料归档工作作为自己的职责。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业务指导职能,是做好医学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档案人员要指导、监督、检查和协助科技人员做好医学科技材料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使之符合规定与要求。档案人员要重视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积极主动地为医学技术的发展服务。

对卫生技术科技档案实行部门分级管理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技术档案信息量大,收集面广,建档难;二是工作范围不同,搜集资料难;三是专业不熟,归档难。为了实行档案集中统一管理,使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卫生技术档案更好地为卫生技术人员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和档案工作管理网络,针对技术档案的内容和管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并严格按规定执行。保证档案资料的延续和完整性,实现医院技术人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充分发挥技术档案的作用

充分发挥技术档案的作用,利用好这部分档案信息资源,不断地扩展应用领域,为医院各项工作服务。将计算机应用于技术档案管理上,将专业技术人员技术科技档案的全部信息建立关联,集中表达在一个窗中的各页面内,直观地展示个人的基本信息、技术信息,最终达到技术档案管理自动化的目标。有利于院领导随时了解各科室各系列人员力量、医疗能力、学术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测估医院的整体实力,以便进行宏观控制和决策。

加强卫生人员技术科技档案收集工作

围绕医院中心做好技术档案的集中收集。首先把好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材料关。卫生技术人员科技档案大部分是技术职称评聘过程中形成的,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卫生技术人员在专业技术工作中的经历、品德、业务专长、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是业务报告、年终工作总结,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或会议交流的论文等材料,医学科技成果,都属于收集的范围。

结合日常工作做好技术档案的平时收集。技术档案是针对卫生技术人员建立的,只有他们才最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资料保存最完整。对每个卫生技术人员收集的论文、成果等个人技术材料,要建立严格的登记手续,同时,对散失在外没有登记的文件材料,各有关科室要集中收到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遗漏,定期收集。要做好这方面的收集工作,还需要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确定档案业务信息管理范畴

基本信息:档案号、姓名、科室、最高学历、毕业时间、第一学历、毕业时间、第二学历、毕业时间、工作时间、职称、任职时间。

论文信息管理:档案号、题名、出版时间、责任者、级别、(标有iSSn或Cn)收录、数量、归档时间。

论著信息管理:档案号、书名、出版项、出版时间、科室、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者一、编者二、编者三、数量、归档时间。

参加科研工作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项目名称、合同编号、课题来源、类别、经费、研究起止时间、承担单位、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归档时间。

科研课题完成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课题名称、研究起止时间、鉴定时间、鉴定单位、证书编号、科室、负责人、参加者名次、归档时间。

获奖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获奖名称(科技成果、医疗成果、优秀论文、专利证书、荣誉证书)、授奖单位、授奖时间、级别(国家、省、部、市)、证书号、归档时间。

学术会议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会议内容、参加地点、会议时间、主办单位、科室、参加者、归档时间。

培训、进修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起止时间、专业内容、进修单位、参加者、培训鉴定归档时间。

学术职务情况信息管理:档案号、学术团体、职务、任职时间、聘任单位、科室、受聘者、归档时间。

科技管理专业篇2

一、理论学习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及有关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对于共性学习和个性学习,我科室人员都进行认真学习并作了学习记录。

二、业务目标

1、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认定,资格委托评审工作。在接到**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关于转发〈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筑职改字〔XX年〕39号)后,我科室组织全市开评职称的事业单位,包括十一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于6月5日召开全市职称工作会,对XX年的职称工作做出总结,对XX年年的职称工作做出安排。在会上将相关文件转发给各个单位。并要求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到我们办公室。各个单位将申报职称的材料报送到我办后,我们再根据贵州省人事厅《关于XX年年度全省职称工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通〔XX年〕38号)、贵州省人事厅、贵州省农业厅文件《关于印发〈贵州省农业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XX〕88号),省人事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的通知》(黔人通〔XX〕85号),贵州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XX年年高校、中专、中小学和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黔教人发〔XX年〕146号),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关于二七年度全省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聘任工作的安排意见》(黔卫发〔XX年〕128号),贵州省广播电视局《关于XX年年度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黔广职字〔XX年〕193号),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关于XX年年度党校系统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的通知》(黔党校通〔XX年〕20号)文件精神,对各个单位报送的材料进行逐项审查,对符合评审条件的个人就开出清镇市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推荐到贵阳市人事局参加评审;共开出专业技术职务委托评审工作介绍函428份。

委托贵州省各系列评审委员会评审高级职称19人,其中教育系列12人,农业系列1人,卫生系列3人,工程系列1人,经济系列1人,党校系列1人;委托贵阳市各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和清镇市小学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评审中级职称231人,其中:教育系列215,农业系列5人,工程系列7人,党校系列4人;委托贵阳市各系列初级评审委员会和清镇市中学初级教师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审初级职称178人。我科室今年从8月就开始小学教师中级职称、小学教师初级职称、中学教师初级职称的评审工作,对参加评审职称的所有人员材料进行逐个审查、并对晋升小学高级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

2、根据贵阳市人事局《关于XX年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4号)、《关于XX年年度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筑人通〔XX年〕18号)文件精神,我市共有99人报名参加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有256人报名参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3、撰写调研文章《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研究》、《建设新农村着力培育乡土人才》。

4、根据贵阳市人事局文件《XX年年度贵阳市乡土人才培养工作安排意见》(筑人通〔XX年〕28号)文件精神,我们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积极与各乡镇进行联系,委托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培训农村乡土人才191名。我们专门下发了文件《关于举办XX年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的通知》(清人劳通字〔XX年〕64号),在文件中规定培训时间为XX年年8月至XX年年9月。培训内容是晚番茄种植、肉鸡饲养管理、荷兰豆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蔬菜嫁接技术、蔬菜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开发、职业道德、《劳动法》等。该培训班已圆满结束,191名农村实用人才全部通过了考试,并取得贵州省乡土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5、根据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面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筑职改字〔XX〕224号)。今年我市第一次开评农民技术职称,为了开展好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一是成立由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林业绿化局、市水利局、市科协、市科技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二是组建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清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向贵阳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评委库成员均由具备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在评委库里随机抽取评委,然后组建下文的。

8月8日上午,我局召开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领导小组会。会上对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

共2页,当前第1页1

由于今年是初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我局组织相关乡镇对所属农民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宣传的方式为到各村张贴《贵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并派出乡镇劳保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逐一宣传。通过宣传共有275人报送材料参加评审。通过清镇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初审,共用273人通过审核,并将这273人的评审材料委托给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评审。

XX年年11月10日,我市召开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会。清镇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中级评审委员会严格按照《贵阳市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审管理暂行办法》的条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为推荐2人到贵阳市参加高级技师(高级)的评审,其次共有271个农村实用人才通过中初级评审。其中37人通过技师(中级)的评审;234人通过技术员或助理技师(初级)的评审。

6、共聘任高级、中级职称163人。其中卫生局聘任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教育局聘任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93人;林业局聘任高级职称1人;党校聘任中级职称1人;农业局聘任中级职称2人;计生局聘任中级职称1人;水利局聘任中级1人;站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1人;流长乡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新店镇政府聘任中级职称2人。

7、审核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书1109本。办理教育系统小学高级职称证书112本。补办教育系统初级资格证书3本。

8、会同市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聘请农业系统、卫生系统、教育系统的专家建立农业专家咨询团、医疗卫生专家咨询团、教育系统专家咨询团。

9、开办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班,聘请贵州大学、贵州师大、贵阳医学院、贵阳学院的教授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医学道德、财经职业道德、科技道德、创新概述、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其他创新等。通过培训使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业务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科室已完成全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与创新能力培训工作,共计培训5087人。

10、根据贵阳市人事局《关于转发贵州省人事厅《关于在全省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公需科目学习的通知》的通知》(筑人通〔XX年〕65号),贵阳市人事局、贵阳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在全市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学习的通知》(筑人通〔XX年〕66号)文件精神,组织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报名参加知识产权学习,共有5483人报名参加。

11、3月20日召集全市事业单位召开“清镇市XX年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动员会”,会后审核42个单位的《贵州省事业单位岗位调查表》,并汇总上报贵阳市职称专家处。

12、统计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并报送给科技局。

13、协同综合科开展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共培训964人。现培训工作已于8月份结束。

14、XX年年10月26日举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开班典礼。

根据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关于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XX年年选拔优秀青年提升学历工作的通知》(黔人通〔XX年〕148号)文件精神,开办“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村乡镇企业管理班,此班共招收40名学员,这些学员是在全市进行了摸底调查,采取组织安排与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经市委组织部批准同意后,贵阳市电大进行资格审核并向中央电大申请了注册的(这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并且明确学费由省、贵阳市、清镇市三级财政按比列承担。这个班专业设置为《乡镇企业管理》,学制两年,采取开放式教育的形式学习,免试入学。

15、共报送信息17则。

三、其他方面

在工作中坚持“三优两满意”及文明窗口活动,廉洁自律,没有“吃、拿、卡、要”现象,坚持局本部考勤制度,并能及时完成领导分配的其他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四、存在的问题

在乡土人才培训认证和后续管理方面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科技管理专业篇3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教与学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采用的,影响着培养人才的素质。传统的管理学科教学方法,只是以教师的系统讲授为主,而学生只停留在了解和记忆知识的水平上。这样现代管理技术教学目的就远没有达到。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仅靠书本是学不到的,它是在管理的实践中不断体验、创新的结果。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光凭耐心的灌输就能获得的,它必须由学生通过在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和领悟才能获得。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改变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要为学生思考、创新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空间。所以现代管理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运用应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除讲授、提问、学生分析、讨论等常用的方法外,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应高职的要求,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管理技术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管理技术指导管理实践活动的能力。

1.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判断。案例分析是现代管理技术教学联系实际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案例教学不同于讲解式教学,主要是运用案例激发学生,促使他们去思考和探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结合具体知识点精心选编案例,使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针对性;二是案例只是手段最后要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使学生的理论水平真正有所提高,才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1.2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某一课题师生共同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了解了每一相对独立部分的基本原理之后即可开展一次讨论。讨论题目由教师拟定。事先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讨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采用课堂提问式讨论,分组自由式讨论等,通过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1.3情景模拟教学法

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一个特定的管理问题,把自己置身于实际情景中去。身临其境,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及技能提出观点或拿出方案,是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方法。如在讲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后,让学生模拟现场招聘,从职务说明书的设计到现场面试场景,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可以使学生对管理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1.4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教学法是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完整的游戏过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的精神。

2改革课程教学考核,全面考查学生素质

科技管理专业篇4

关键词:“t”型技能;人才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F2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147-03

Researchont-typetalenttrainingofLogisticsmanagementmajorUndergraduate

FuLan

(SchoolofStatistics,Jiangxi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

abstract:t-typetalentisthekindofpeoplewhohavebothbroadknowledge(representedwith“-”)andprofoundprofessionalknowledge(representedwith“|”).thisarticleismainlyforlogisticsmanagementundergraduatelevel,toproposesolutionsofproblemsbelowthelineofthought:howtobuildasciencecurriculumsystemtofostertrulytheneedsofbasicskillsandastrongdevelopmentpotentialofthet-typetalent.

Keywords:t-typeskill;talenttraining;research

“t”型人才培养问题一直是个全球问题,吸引了国内外教育专家及学者的关注。“t”型人才培养研究已经相当成熟,相比之下,针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提出的“t”型人才培养研究则显得较为冷清,这大概与现代物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有关。其实现代物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从国家GDp物流成本所占的40%比例来看,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且呈现出社会需求的迫切性。

一、国内外关于此问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起步早、发展快,其物流教育水平也较高。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适应物流业发展需求,物流教育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国际管理发展学会(imD,2006)在其年度世界竞争力排行榜中将物流列为最关键的竞争因素。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是近年唯一新增加到该著名排行榜商务专业年度目录中的课程。可见,国外对物流教育非常重视。十余年来,产生了许多成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一是对技能结构或培养模式的认识。murphy和posit(1991,1998)对高层物流经理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要取得成功,现代物流人才必须拥有范围广泛的技能;今天的物流人才必须既是技术专家又是通才(Johnsonetal.,1999);poistetal.(2001)对1992~1998年间物流技能需求变化研究发现,美国高层经理更可能寻求具有宽广技能和既是管理通才又是管理专才的人;欧洲供应链管理学会主席alanworle(2005)则认为:高端供应链管理人才应该具备“t”型技能结构。纵向上,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一员,他需要在自己专长的项目更有深度;横向上,如果站在战略角度考虑问题,还必须拥有整个供应链视角的广度。二是对技能需求的研究。十多年来,不断有学者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物流专业人才或经理应拥有的技能(aron,1991;Bu-xbaum,1995;Sheffi,Klaus,1997;Cook,2000;Gammelgaard,Larson,2001;LaLonde,Ginter,2003;Dischi-nger,2006;mangan,Christopher,2005),有的还进行了纵向评分排序与对比,以找出不同时期不同技能重要性的变化,并针对中级物流师技能需求作了分类说明(paulmurphy,RichardF.poist,2007)。三是对物流相关课程设置的研究。Lancionietal.(2001)认为,大多数物流课程未准确地反映国际背景和供应链管理的多学科性质;VanHoek(2001)指出,实践的快速变化和物流研究的深入发展,要求教育者进一步更新其课程;世界最负盛名的物流专家之一马丁・克里斯托弗(2006)则更深刻地指出:物流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建立一套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课程体系,从而培养出具有“t”型技能结构的物流管理人才。

在国内,台湾的YenChunJimwu(2006,2007)先是对本岛物流认证技能需求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基层、管理层和企业层应具有的核心物流技能,并发现中层物流人员比基层和企业层应具备更多物流技能。然后又对美、欧、亚77所大学的物流相关课程进行了比较、排序研究。至于大陆,从对中文权威数据库“中国知网”分别以“t型人才”和“物流人才+本科”为关键词(2001~2008)检索到的相关性较强的5篇论文来看,王汉姣和王青(2008)仅对本科教育的“t”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一般性描述和建议;赵群和何家蓉(2007)对日本现代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研究,发现日本大学专业课程设置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工夫;邹龙等(2007)、刘联辉(2005)分别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进行了初步研究;陈韩梅(2005)从企业招聘人才的角度提出了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标准。

总之,国外研究比国内要多得多、深得多,而且对培养“t”型物流人才有深刻认识,不过,研究多侧重于高级人才。国内方面,物流管理本科层次教育规模近年虽迅速扩张,但是,对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技能需求的研究成果不仅极其缺乏,且层次低(如上述5篇论文均是发表在非核心期刊上),缺乏深入的调查、定量分析及国际视角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思维。

二、研究的内容

(1)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问题。涉及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课程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本科物流管理人才的就业定位。

(2)国外物流管理专业技能需求、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比较。对欧美等国家的技能需求及著名大学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进行比较、排序,发现差异,分析原

因,总结经验。

(3)本科物流管理人才技能需求分析。在大量调研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当前及未来若干年不同地区、规模、性质和经营业务的企业对基层和中层物流管理人才的技能结构需求,综合评估后分类确定各项技能的排序,建立共同的核心技能库。

(4)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对我国设有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270余所大学的相关课程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归纳课程设置的依据,在按课程性质、所在地区等分类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经综合评估后排序。比较这些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揭示存在的问题。

(5)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供需矛盾的比较,借助国外经验,从全球供应链管理视角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培养具有“t”型技能结构人才的动态课程体系,并且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核心课程集。课程体系涉及:课程名称、相互联系、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和技能培养目标。

(6)实证分析――以江西财经大学为例。

三、研究此问题的思路

研究思路的主线非常清晰,即技能需求分析人才供给分析供需差距分析适应需要,构建培养具有“t”型技能结构人才的课程体系实证分析。研究路线见下图。

研究方法可采取: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多种调查方法、比较分析法、aHp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实证分析法。

四、研究此问题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物流业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物流业”。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而设有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是大批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的摇篮。但目前,人才技能需求与供给脱节。一方面许多物流管理本科毕业生找不到适当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招不到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各大学开设物流管理课程时未真正从市场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出发,缺乏科学论证,表现出随意性、盲目性、主观性和静态性。这种技能供需严重脱节的矛盾如不解决,势必影响到我国现代物流业和物流管理本科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研究不仅对高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具有理论上的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对于培养适应市场当前和未来需要的“t”型人才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它的研究价值在于:一是为本科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和趋同性,增强个性化;二是为高校解决如何为企业提供“t”型物流管理人才问题提供可操作性方案;三是为教育部物流类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通用、核心物流课程的安排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2(1):1-7.

[2]刘联辉.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考[J].物流技术,2005,12(2):27-29.

[3]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7,12(10):34-36.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5]马丁•克里斯托夫.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创造增值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paulmurphy,Richardepoist.SkillRequirementsofSenior-levelLogisticians:aLongitudinalassessment[J].SupplyChainmanagement,2007,12(6):423-431.

科技管理专业篇5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工学结合;酒店管理专业

引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使学生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了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我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成效显著

武汉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2+1”和“3+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学生在学校学习通识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基本技能等课程。第三年学生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并结合实习工作情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在学校、酒店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在毕业时能达到高级服务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的水平。“3+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三年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第四年到酒店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具备从事与饭店业相关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能力。武汉工商学院选择管理规范、客源充足、为实习生提供免费食宿的五星级酒店作为实习基地,学校和酒店签订实习协议。实施“2+1”和“3+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校、企、生三赢。

(一)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酒店通过岗位的工作,更好地熟悉和掌握酒店生产、服务和经营情况,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学生与工作单位联系,了解了酒店的用人标准,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职业生涯。优秀的实习生顺利度过了实习试用期,毕业时能得到晋升的机会,优势明显。通过“2+1”和“3+1”的工学结合模式,收获很大。

(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酒店资源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酒店以为学校提供实践的场地、设备及培训基地,也可以提供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指导工作,弥补实习操作教师经验的不足,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幅度减少学校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实习生良好的素质和工作态度及能力,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酒店节约成本。校企合作为酒店节约了人工成本,增加了收益。实习生每月能获得酒店的生活补贴和免费食宿,成本比正式员工低很多。校企合作使酒店拥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解决了酒店人员流动频繁、服务管理质量无法稳定的问题。酒店对选择的实习生进行培养,有针对性。酒店对综合能力强的学生重点培养,从优秀学生中选拔管理人才,培养骨干力量,优化内部结构,激发内部活力。另外,酒店与学校合作学到了新的管理理念,逐步认识到自身的管理理念与知识型员工之间的差距,改变纯经验管理的方法,有利于酒店稳定人才队伍,获取知识型人才,促进酒店提升管理效率,提升文化素质和服务质量。

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培养目标。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包括了培养方向和培养的具体规格。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酒店需要能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并集理论、实践、公关、外语等能力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关键环节。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虽然进行了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殊性,课程改革仍存在问题。例如课程目标定位过于宏观,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过于笼统,设置的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相关度低,项目的实现程度与训练价值缺乏职业性。因此,应深入调研酒店,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确定知识和能力结构,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企业的人才需求规格和内涵要素与学校人才培养的要素和方式途径不一致。例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教学安排与教学实际相脱节。实践中发现,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缺乏酒店标准要素的融入支撑,缺少酒店特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互渗透。学生顶岗实习时,酒店质疑:“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怎么对星级酒店的标准规范不清楚?”学生也质疑:“知名品牌酒店怎么管理上,不以人为本?”学生发现所学的内容与现实不一致。这样的质疑,影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在酒店管理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的总和。近年来,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是,目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专门人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结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同时传授适用、够用的理论知识,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例如,有些学生看来,在学校、在课堂、在书本,要义是听老师讲,按要求完成作业,离开这些到酒店参加实践,就不是学习,就不是符合学生身份的简单劳动。有学生将学习一元化,将生产、社会实践与学习完全割裂,限制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推进。

(四)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的主题,而师资队伍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保障,是提高学生质量的关键。专职教师队伍沟通酒店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酒店管理专业围绕酒店进行专业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实践者。教师通过调查及实践,了解酒店业的人才需求,把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对课题体系、课程结构、课程授课内容和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适时的调整。但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缺乏,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又有丰富的酒店从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特别是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可以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也是一种战略选择,是快速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实现产学结合的重要保证。兼职教师可以弥补教师数量的不足,改善教师队伍能力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校企双赢。

(五)人才培养途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产学研合作教育,即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途径的出发点,课程体系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途径的核心,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的保证。因此,建立深层的校企合作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但是,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不足,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只有通过深度校企合作,专职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培养适应酒店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六)保障机制。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培养出实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在实施工学结合中,存在安全保障、合作机制等制度建设缺乏滞后的问题。学校、企业、行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同时,应从实践看出存在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内容中,存在角色“泛化失位”的问题。企业不太欢迎指导教师经常到企业,认为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企业强调学生的技能生产,很难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因此,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需要改革,革除不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监控机制,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可以制定准确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用有效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双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深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方式,建立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保障机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经历了从“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到“以企业需求为中心”的过程,随着工学结合的深化发展,应更加关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2]赵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潜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4):78-81.

[3]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4)

[4]李娜.高职酒店管理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6):54-55.

科技管理专业篇6

获得自考本科学历,根据国家教育部1988年15号文件,享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相同的法律效力。

社会含金量略低于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

没有获得免考资格的公共课、专业课、基础课都是必考科目。

【自考免考科目】

1.英语;只要学生已经取得了四级以上、通过英语等级证书考试pet-3级笔试的证书的考生能够免考英语课程。

2.公共课:各类高校本科在校生及毕业生,公共政治课考试合格的考生都能免考。

3.高数:数学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免考。

4.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获得nit的合格者可免考。

5.基础课、专业课:课程名称、代码相同的课程都可免考。

【自学考试科目】

1、文学、历史类

历史学类

专科专业:1历史教育(a060101)2档案管理(a060201)——参考专业方向:企业档案管理;科技档案管理

独立本科段专业:1历史教育(B060102)2档案学(B060202)

中国语言文学类

专科专业:1文化事业管理(a050101)——参考专业方向:城市文化管理;乡镇文化管理;文化市场管理。2秘书(a050102)——参考专业方向:机关秘书;企业秘书;商务秘书。3涉外秘书(a050103)

独立本科段专业:1秘书学(B050104)

本科专业:1汉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5)2汉语言文学(本科段)(C050105)3蒙古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6)4蒙古语言文学(本科段)(C050106)5维吾尔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7)6维吾尔语言文学(本科段)(C050107)7汉语言翻译(维、哈)(基础科段)(C050108)8汉语言翻译(维、哈)(本科段)(C050108)9哈萨克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09)10朝鲜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10)11藏语言文学(基础科段)(C050111)

外国语言文学类

本科专业:1英语(基础科段)(C050201)——参考专业方向:外贸英语;旅游英语;科技英语;文秘英语。2英语(本科段)(C050201)3日语(基础科段)(C050202)——参考专业方向:外贸日语;旅游日语;科技日语;文秘日语。4日语(本科段)(C050202)5俄语(基础科段)(C050203)——参考专业方向:外贸俄语;旅游俄语;科技俄语;文秘俄语。6俄语(本科段)(C050203)7越语(基础科段)(C050204)8朝鲜语(基础科段)(C050205)

2、医药、化工、轻工类

化工类

专科专业:1化工工艺(a081201)——参考专业方向:无机化工工艺;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高分子化工工艺;石油化工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制药工艺。2工业分析技术(a081202)——参考专业方向:化工与化学分析;环境检测;药物分析。3硅酸盐工艺(a080201)——参考专业方向:水泥工艺;陶瓷工艺;玻璃工艺;耐火材料

独立本科段专业:1化学工程(B081203)

轻工纺织食品类

专科段专业:1印刷包装技术(a081301)——参考专业方向:印刷技术;包装技术。2纺织工程(a081302)3制浆造纸工艺(a081303)4食品工艺(a081304)——参考专业方向:饮料工艺;粮食工艺;肉制品工艺;方便食品工艺。5烹饪工艺(a081305)6应用生物技术(a081306)

医药类

专科专业:1预防医学(a100201)2卫生检验(a100202)3临床医学(a100301)4医学检验(a100302)5医学影像学(a100303)6农村中医医疗(中西医结合)(a100501)7藏医学(a100502)8蒙医学(a100503)9护理学(a100701)10中医护理学(a100703)11药学(a100801)12卫生事业管理(a100901)

独立本科段专业:1法医学(B100601)2护理学B(100702)3卫生事业管理(B100902)

本科专业:1中医学(基础科段)(C100504)2中医学(本科段)(C100504)3中药学(基础科段)(C100802)4中药学(本科段)(C100802)

3、机械类

专科专业: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a080301)——参考专业方向:石油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2汽车制造(a080303)3模具设计与制造(a080304)4机电维护(a080305)——参考专业方向:农村机电;矿山机电。5机电一体化工程(a080306)6电厂热能动力工程(a080501)7管理工程(a082201)8工业外贸(a082203)9技术监督管理(a082204)

独立本科段专业: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B080302)2机电一体化工程(B080307)3电厂热能动力工程(B080502)4管理工程(B082202)5工业工程(B082205)

本科专业:1工业工程(C082206)

4、教育、艺术、新闻类

教育学类

专科专业:1学前教育(a040101)2小学教育(a040103)3教育技术(a040104)4教育管理(a040106)5思想政治教育(a040201)6体育教育(a040301)

独立本科段专业:1学前教育(B040102)2教育技术(B040105)3教育管理(B040107)——参考专业方向:考试管理。4教育学(B040108)5思想政治教育(B040202)6体育教育(B040302)

新闻学类

专科专业:1广告(a050301)2公共关系(a050303)

独立本科段:1广告学(B050302)2编辑出版(B050304)——参考专业方向:书刊编辑;大众传播;出版发行

本科专业:1新闻学(基础科段)(C050305)2新闻学(本科段)(C050305)

艺术类

专科专业:1中国书画(a050401)——参考专业方向:中国画;书法。2服装艺术设计(a050402)3染织艺术设计(a050403)4工业设计(a050404)——参考专业方向:产品设计;设计管理。5室内设计(a050405)——参考专业方向:展示设计;家具设计。6视觉传达设计(a050406)7音乐教育(a050407)8美术教育(a050409)9电视节目制作(a050411)

独立本科段专业:1音乐教育(B050408)2美术教育(B050410)

5、农业、矿业类

农科类

专科专业:1农学(a090101)2种子(a090103)3园艺(a090104)——参考专业方向:观赏园艺。4果树(a090105)5蔬菜(a090106)6茶学(a090107)7植物保护(a090108)8药用植物(a090109)9葡萄与葡萄酒(a090110)10林学(a090201)11农业环境保护(a090301)12畜牧(a090401)——参考专业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13兽医(a090402)14蚕学(a090404)15水产养殖(淡水)(a090501)——参考专业方向:海水养殖。16农业经济管理(a090601)——参考专业方向:林业经济管理。17农产品贸易(a090602)18乡镇企业管理(a090603)19农村财会与审计(a090604)20农村家庭经济(a090605)21农艺教育(a090606)22农业政策与法规(a090607)23农业推广(a090701)——参考专业方向:林业推广;水产业推广。24农产品贮运与加工(a081401)——参考专业方向:畜产品贮运与加工。25乡镇规划与建设(a081402)26农村机电(a081403)

独立本科段专业:1农学(B090102)2畜牧兽医(B090403)

矿业类

专科专业:1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a080101)2煤炭加工利用(a080102)3石油与天然气开采(a080103)4采矿技术(a080104)——参考专业方向:金属矿开采技术;非金属矿开采技术;煤炭开采技术

6、理学、电子类

理学类

专科专业:1数学教育(a070101)2物理教育(a070201)3化学教育(a070301)4生物教育(a070401)5地理教育(a070701)6心理学(a071501)7信息管理与服务(a071601)——参考专业方向:图书馆管理;专门信息管理

独立本科段专业:1数学教育(B070102)2物理教育(B070202)3化学教育(B070302)4生物教育(B070402)5地理教育(B070702)6信息管理与服务(B071602)——参考专业方向:图书馆学;咨询服务;网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本科专业:1数学(基础科段)(C070103)2数学(本科段)(C070103)

电工电子与信息类

专科专业:1供用电技术(a080601)2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a080602)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a080604)4计算机及应用(a080701)5广播与电视技术(a080703)6电子技术(a080704)——参考专业方向:家用电器;医用电器;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设备及系统。7通信技术(a080706)——参考专业方向: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8计算机信息管理(a082207)

独立本科段专业:

1工业自动化(B080603)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B080605)3计算机及应用(B080702)4电子工程(B080705)5通信工程(B080707)6计算机通信工程(B080708)7计算机网络(B080709)8计算机信息管理(B082208)

7、土建类

专科专业:1房屋建筑工程(a080801)2道路与桥梁工程(a080802)3给水与排水工程(a080803)4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a080804)5城镇建设(a080805)6水利水电建筑工程(a080901)——参考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7环境工程与管理(a081101)8建筑经济管理(a082209)9房地产开发与经营(a082210)

独立本科段专业:1建筑工程(B080806)2水利水电建筑工程(B080902)——参考专业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

8、哲学、法学、军事、公安类

哲学类

本科专业名称:1哲学(基础科段)(C010101);2哲学(本科段)(C010101)

军事类

专科专业:1军需管理(110101)2军械管理(110103)3航空工程机务维修(081801)——参考专业方向:航空机械维修工程;航空电子维修工程

独立本科段专业:1军需管理(110102)2军械管理(110104)3航空工程机务维修(081802)——参考专业方向:航空机械维修工程;航空电子维修工程

本科专业:1军事高科技应用与管理(基础科段)(110105)2军事高科技应用与管理(本科段)(110105)

公安学类

本科专业:1公安管理(基础科段)(C030401)——参考专业方向:治安管理;交通管理。2公安管理(本科段)(C030401)3刑事侦察(基础科段)(C030402)2刑事侦察(本科段)(C030402)

法学类

专科专业:1律师(a030101)2监所管理(a030103)3经济法学(a030104)——参考专业方向:涉外经济法

独立本科段专业:1律师(B030102)2国际经济法(B030105)

本科专业:1法律(基础科段)(C030106)2法律(本科段)(C030106)

9、经管类

经济管理类

专科专业:1统计(a020101)——参考专业方向:会计与统计核算。2财税(a020103)。3金融(a020105)——参考专业方向:金融管理;农村金融;国际金融。4保险(a020107)5国际贸易(a020109)——参考专业方向: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商务。6证券投资与管理(a020111)7工商行政管理(a020112)8土地管理(a020113)9工商企业管理(a020201)——参考专业方向:工业企业管理;商业企业管理;公司管理;国际企业管理。10会计(a020203)——参考专业方向: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农业会计;金融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11人力资源管理(a020205)——参考专业方向:劳动工资管理。12房地产经营与管理(a020206)——参考专业方向:物业管理;房地产评估。13市场营销(a020207)14旅游管理(a020209)——参考专业方向:导游。15饭店管理(a020211)16企业财务管理(a020212)

独立本科段专业:1统计(B020102)2财税(B020104)3金融(B020106)4保险(B020108)5国际贸易(B020110)6农业经济管理(B020114)7经济学(B020115)8工商企业管理(B020202)9会计(B020204)10市场营销(B020208)11旅游管理(B020210)12企业财务管理(B020213)

10、交通类

专科专业:1交通运输(a081701)——参考专业方向:公路运输;铁路运输。2汽车运用技术(a081702)

11、政治学类.

专科专业:1行政管理(a030301)2人事管理(a030303)3市政管理(a030304)4乡镇管理(a030305)5后勤管理(a030306)6机关管理及办公自动化(a030307)

独立本科段专业:1行政管理学(B030302)2政治学(B030308)

12、社会学类

专科专业:1社会调查(a030201)——参考专业方向:社会经济调查;市场调查。2社会工作与管理(a030202)——参考专业方向:民政工作;妇女工作与管理;社区服务。3城乡社会管理(a030204)——参考专业方向:城市社会管理;乡镇社会管理。4社会保障(a030205)5人口学(a030206)——参考专业方向:计划生育管理

独立本科段专业:1社会工作与管理(B030203)2社会学(B030207)自考开设的专业多达到上百个,不同专业对考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不同,考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专业。

1、兴趣是最重要的出发点。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真正投入的去学。

2、正确判断自己的基础能力。有些专业对考生某些能力有特殊要求,考生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自身能力特点,如: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考生应该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科技管理专业篇7

一、科技档案的主要特征

科技档案与普通档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决定了科技档案管理的差异,只有充分了解科技档案的特征,才能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科技档案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专业性。专业性是科技档案最突出的特性之一,科技档案不同于别的档案,其专业性较强,代表的是某一专业所取得的一种突出成绩或研究成果的一种总结,在对其进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在科技档案的专业性上,这些环节主要包括科技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的确立、科技档案的整理和分类等;其次,科技档案具有成套性。在进行科研活动过程中,比如对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或者是对某一地形进行勘探,这些都是一个独立的科技项目,这就要求科技档案必须完整,并且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出科研活动的整个操作环节,这样才能保证科技档案的归档工作顺利进行;最后,科技档案种类的多样性。科技档案的种类是根据科研活动的种类确定的,在目前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们生产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相应的科研活动也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档案的种类就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科技档案包括农业、气象、天文、地质、水文和测绘等方面,这些科研活动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操作方式较为复杂,这就对科技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科技档案资料的收集、分类保管、统计分析和鉴定利用等,在这些环节中,也必须根据这种特性来保证科技档案的利用程度。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档案管理人员是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讲,他们的整体业务水平直接影响了科技档案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那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归档的认识。就目前情况看,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归档认识不到位,认为科技档案归档工作只是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保证档案的信息内容不受破坏,这种认识较为浅薄,科技档案管理在城市建设和科研工作当中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能够为科技生产提供基本的技术支持,因此科技档案管理也不同于常规的档案管理,在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主要包含鉴定、分类、整理、立卷和保管等步骤,需要档案人员和业务人员共同参与。首先,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对科技档案归档的认识,这样才能做好基础的资料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对不同专业的科技档案从资料收集、整合、归档、分类以及保存等等环节的标准进行教育,针对于不同行业做到相应的合理操作,从而避免因为专业把握不够而出现档案管理效率下降现象,这需要在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科技档案管理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以此获得更好的效果,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培训,这样才能提高科技档案的整体管理质量。

三、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参与到科研人员的工作当中

科研档案不同于普通档案,其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提高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发挥出科研档案的科研效果,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科研人员的工作当中。档案管理人员面对科研领域中的专业知识,不能够理解,尤其是对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把握不全面,导致在后期的保管归档措施上出现严重的失误现象,造成科技档案的利用率低下,由此也就形成了对于科研工作的具体流程也不能具体把握,所以说,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结合科研的实际情况,在其中各个环节中对资料进行收集,提高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并且根据科研成果和相关档案的特点,对其进行整理和保管;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科研工作当中,也能够通过对科研任务的了解,来对业务人员进行相关的指导,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归档的规则、具体的组卷和排序装订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业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合,同时经过相应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提升档案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科技档案归档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完善档案管理行业标准,加强执行力度

对于每个行业来说,都有其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定,各项内容的开展都是依据自身实际来进行的,对于科技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来说也不例外,要保证科技档案的整体管理质量和利用效果,首先需要国家根据目前的科技档案管理现状,来对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完善和更新,对于不同行业的最新标准规定,要及时关注,并在这方面的档案归档和保存上有相应的制度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和制度的相适应,减少标准和管理政策的不一致,避免档案的利用率下降。另外,相关科研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科研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档案管理标准。对于科技档案来说,具有专业性和种类多样性等特点,不同类型的科技档案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流程,相关档案管理部门就需要根据档案种类的不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此项科研活动实际情况的档案管理标准,对其中的管理内容和管理程序进行统一,同时,在对行业制度进行相关的规定之后,也需要加强执行力度,确保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按照所制定的标准和规则,来开展科研档案归档工作,使整个企业或者单位的科技档案格式统一有序,便于之后的档案利用。

五、做好科技档案的系统管理工作

科技管理专业篇8

【关键词】查新行业人员管理制度建议

科技查新的主要主体就是信息服务机构,其发展应用基础是科技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手段就是信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供新颖的科技项目等公开文献为衔接方式,主要是一种查证服务型工作。能够在专家评价科技项目的同时为其提供更为系统客观的文献检索,能够真正的提高专家的评价准确性。

科技查新的主要主体就是信息服务机构,其发展应用基础是科技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手段就是信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供新颖的科技项目等公开文献为衔接方式,主要是一种查证服务型工作。能够在专家评价科技项目的同时为其提供更为系统客观的文献检索,能够真正的提高专家的评价准确性。

一、查新行业管理体制现状

科技查新咨询机构众所周知就是拥有科技查新业务方面规定资质的一种咨询机构,主要是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对此类机构进行资格审核。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发展迅猛,各类创新主体逐步深入研究和关注科技查新领域,各类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重视科技查新咨询的功能。科技查新咨询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和推崇,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在需求增大的同时也推动创新的发展进程,科技信息咨询一改传统的单一查新工作,开始向科技信息咨询体系完整化方向发展,以科技情报的市场调研、专利的咨询和分析、竞争情报以及科技政策为主要的指导,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与此同时在在地域分布上也是逐步在各级省市建立,科技查新咨询机构的总体数目正在逐年增加。伴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多,如何实现各级查新咨询机构的规范有效管理成为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如此众多庞杂,跨学科的不同查新机构,如何实现科学的规范化统一管理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

专业素质的良莠不齐也是查新行业管理体制无法实现规范统一的重要原因,在专业知识方面,查新人员面临着种类繁多,涉及范围极广的各类不同查新项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提高势必会影响查新工作的质量,随着科技和学术领域信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如何快速掌握陌生专业的不同课题实质和内容要点对于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困难,很可能出现信息偏差,理解失误,漏检误检等问题,这都会影响查新结论的准确性和查新资料的参考价值。这些对于查新行业实现管理科学规范都极为不利,亟待解决。

二、查新行业管理制度建议

(一)政府部门参与管理

以省内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为分析案例,科技建立起专业委员会,或者以行业协会的形式来对省内的各级别不同领域查新机构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准则和行业要求,以此方法来达到整体提高科技查新咨询机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规范的管理基础上逐步实现服务扩大化,实现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科研主体申报科技以及科研主体课程鉴定的时候,由科技查新咨询机构出具专业的查新报告,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审核科学性和专业性,这份科研查新报告使政府实现科学决策的首要关键,查新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查新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从而实现有价值的审核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国家科技资金的高效利用,也防止政府忽视有意义的科技研究课题,实现对其有效的国家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科技查新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都离不开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只有实现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配合才能实现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各级科技查新机构参与管理

为了给各个学科的科研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科研信息,科技查新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深度知识储备和广泛的学科涉猎,对于新兴学科和技术具有敏感的洞察和理解能力。最近几年来,地方性特色领域科研查新咨询机构不断增加,由此对于传统的单一评价标准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对科技查新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管理应该实现参与的基础上提出管理的意见,只有各级科技查新机构积极参与到行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审核中,才能保证制度的实际运行达到实效,建立起科学权威的评审标准。从而避免出现外行人员脱离实际的管理规定或者不切实际的政策要求和考评制度,从实践中挖掘真理,从而为科技查新工作人员构建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空间。

(三)建立健全的查新人员考核制度

根据人员的资质差异和能力不同,只有建立起从业资质级别评定和专业的资质评定制度才能健全查新行业的人员管理制度。为查新行业人员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良好的人员基础。查新人员要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制度,实现人员素质透明,用户可自主选择查新人员。由此采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可以实现人员质量的保障和人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传统的一般参考咨询类服务向深入特色化服务转变的同时,要求服务人员从查新的课题和内容入手,针对性的分析所需内容,通过学科和专业特色等不同角度全面评定。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的就是有重点领域硬实力的专业性科技人才,对于查新人员更是如此,查新机构无论是专业性较强的还是综合性较强的,都应该培养查新人员在单一学科的深入研究,和专业性的突出优势,从而保证查新结果的高质量和专业性,建立健全查新人员专业领域考核与资质评定,从而保证人员高素质的基础上,推动查新市场健康发展。

三、结语

我国的查新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统一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充分分析我国科技查新管理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只有规范查新从业资质的审核与评定,同时规范查新人员管理才能引领查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行业信誉,真正实现科技查新在国家科技管理中的重要决策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珑,袁飞,汪华方.关于建立查新行业人员管理制度的建议[J].现代情报,2007.

科技管理专业篇9

(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根据调査,目前企业中从事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少部分是工程类(机、电)专业和管理类专业毕业后,经过计算机技术培训而上岗的,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的是极少数。

计算机专业和机、电类专业人才,在企业信息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企业信息化中表现出以下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①专业知识面窄,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基本知识;②综合能力弱,缺乏综合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系统的组织管理能力。管理类专业人才虽然具有组织管理知识、经济分析能力等优势,但缺乏相应的信息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较差。

于是,在企业和业务部门中就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搞信息技术的不太懂业务和管理,而搞业务和管理的又不太懂技术。这样的人才素质结构是无法满足企业信息化要求的。所以在进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时,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往往沟通困难,在对同一问题的描述上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效率不高,系统目标难以尽如人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的人才就是要充当信息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

  (二)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设置回顾

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断应用到社会实践,促使了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这一新兴专业的产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到了20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称,如:“管理信息系统”。

与国外的发展相呼应,我国多学科领域的信息管理专业不断改革,逐渐形成了体系,其标志是1998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将原来属于不同学科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信息系统、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统一为一个专业,设立了管理学学科门类下一级科目管理科学与工程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从1999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正式招生至今,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已有500多所,从统计数据来看,该专业规模发展很快,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对信息化人才的渴求。

长期以来,对该专业的定位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导致对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得力的措施。这也影响到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反映出学生对该专业的性质、理论体系认识不够清晰,觉得比较茫然,有人认为该专业是偏向计算机领域,将该专业理解为计算机软件专业;也有人认为该专业是属于经济与管理领域,把该专业理解为管理专业。认识不统一,一些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在求职或进一步深造时感到很迷茫。

如何办好这个专业,明确专业定位和内涵,构建合理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影响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下面就争论得比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二、培养目标的探讨

  (一)不同学校的特点

由于该专业设置的背景不同,专业建设的起点不同,目前,不同学校专业建设侧重点具有明显差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

(1)追求技术与经济管理的完美结合。这是一种理想的状况,但这需要学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和工业工程学科都要有强大的实力。目前,具备这样条件的学校并不多。

⑵以管理为导向,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进行教学和科研。笔者认为,针对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专业定位。

(3)以技术为导向,以学习计算机知识为主,兼顾经济管理。

(4)以信息资源管理为导向,以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出版发行管理的研究为特色。

为准确把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方向,应尽快理清该专业与信息科学群中的其他专业之间的界限,从而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比较清晰的专业轮廓,以利于其更加健康地发展。

(二)培养目标的探讨

1.信息化的目标和要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在国内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到底如何确定,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不断在探讨的问题。为理清思路,澄清认识,抓住本质,我们不妨先探讨一下信息化的目标及要求。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明进步服务,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产生正是这种目的的一种体现。

众所周知,管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形成了管理系统,20世纪4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管理中,形成了管理信息系统,这可以看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最初形式。因此,可以认为信息系统是管理系统的延续与发展,是管理科学化的必然结果,即在经济管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必然就产生了信息管理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管理是信息化的目标,也就是说信息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管理水平,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战略应用最终是要达到3个目标: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的提高以及获得或维持竞争优势。信息化过程中需要很多计算机的硬件人才、软件人才和网络人才。但是在信息化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涉及管理。企业和政府信息化,管理的一套业务/工作流程必须要了解。如果不知道业务/工作流程,就不可能用计算机去管理它。但如果不懂技术,就无法进行技术管理,可能会被技术人员牵着鼻子走。所以,信息化的人才既要懂得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又要熟悉技术,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

从知识结构上看,信息化人才应具有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管理的有关知识。信息化的目的是应用,就是把信息管理的技术应用在企业实践中并创造价值,为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从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因此搞信息化,除了了解底层的信息技术外,需要更多关注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对经济管理的知识、信息技术的知识、信息管理的知识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掌握信息管理技术,并通过所学知识,为经济、管理服务。

高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就是为信息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因此,高校本专业应该培养出这样的毕业生:既懂经营管理,能够从战略管理的高度,提出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支持企业战略发展的信息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又懂信息技术,能够将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实施信息系统的战略发展规划。

2.培养目标的确定

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明确指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所能够适应的行业领域以及所能胜任的专业工作,应该说是一种宽口径、厚基础、重素质的培养目标,反映了本专业的学科价值导向和社会作用,也适应了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总体需求。在这一整体目标指引下,原来培养目标不甚清晰的各背景专业应迅速实现整合,尽快转向所规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来。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门人才必须具有以下能力:

(1)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具有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2)具有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开发的能力。

(3)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与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能力。

(4)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包括数学分析、应用统计、运筹学等;要有丰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包括软硬件、数据库、通信网络、电子商务技术等;要有宽广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与会计;要有系统深入的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的知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系统模型与模拟、决策支持系统、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实施等。

管理和技术,这是当今企业发展的两大关键。结合社会发展与需求,参考国外一些大学和企业成功的经验,笔者认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培养既拥有信息管理知识,又懂得经营管理之道的现代企业的高级信息管理人才,即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这一基点上,培养以管理为主、技术为辅的管理者。Cio应当负责业务流程的变革与管理优化、完善组织的信息技术结构以及实现组织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广泛共享等企业信息化未来的战略目标,而远非只负责建网络、上软件这些简单的工作。Cio应通过合理授权,摆脱烦琐的战术和操作事务,而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战略方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分层次、分方向。我们可将培养Cio,即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本专业的最终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是需要时间、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的,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担此重任。为了实现这个最终目标,我们不妨再设几个阶段目标,而这些阶段目标又可以按不同的方向来设置,这些阶段目标主要是培养中层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在管理方向,可将培养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核心管理人员作为阶段目标,在管理方向上也可再分一些子方向。在信息技术方向,可将培养懂管理的核心技术人员和执行层人员作为阶段目标,在信息技术方向上也可再分一些子方向。

三、课程体系的探讨

  (一)核心课程的探讨

根据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0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的5门核心课程是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其下属信管专业的4门主干课程是信息资源管理、数据库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系统分析与设计,这对于我们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些学者对于信管专业应该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也进行了研究。例如,CiSC2005课题组从信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方向(即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人才、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人才)出发,借鉴美国iS2002课程体系的设计思想,同时考虑到我国社会对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了我国信管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11门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概论、企业资源计划初步、电子商务、战略结构与设计、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方法、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硬件与系统软件、网络技术及应用。这些研究的思路和结果为我们结合信管专业特点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提供了参考。

通过前面我们对信管专业培养目标的研究和专业定位的研究,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建议和其他学者的一些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信管专业的主干课程应该包含如下15门课程: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管理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管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监理。各学校可根据上述所列课程,结合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安排和要求,确定本学校的核心课程。为了强化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可对一些课程进行细化,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对有些课程的内容也可进行整合。

科技管理专业篇10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17-0331-03

知识产权为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享有该成果的专有权利,并受法律保护[1]。农业知识产权为农业方面的智力成果专有权,可有效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2-3]。农业科研单位是知识创新主体和知识产权重要的生产基地,从科技成果、科学发明、科技专著、科技论文到植物新品种、高新技术新产品、育种栽培新技术等,有多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因此,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于有效保护、科学运用知识产权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各农业科研院所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还不够规范,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专利申请到授权这一过程需要1.0~1.5年的时间,申请不同类型的专利所需的时间略有不同,申请发明专利耗时最长,从申请到授权约需要1.5年的时间,而报奖、成果鉴定、耗时较短。因为取得这些成果耗时短,且有利于职称评审、职务晋升,所以科研人员比较重视报奖、成果鉴定、发表科技论文,而对申请专利不够重视。因此,加强对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刻不容缓。

本文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品资所)为例,介绍热科院品资所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阐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建议。

1热科院品资所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1.1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为提高科研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热科院品资所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如:专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明确规定各个研究室每年申报并获批的专利超过5个以上的,申报并通过审定植物新品种超过3个以上的,其超出部分所需缴纳的相关费用由单位自筹经费支付;有些研究室的研究经费比较短缺,但其申请的发明专利研究方法较新颖,在国内外具有市场竞争力,且对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助推作用的,实施前景显著的发明创造,单位也会根据这些研究室的具体情况承担一部分专利申请费;根据不同的授权专利,单位还会自筹配套奖励数额不等的奖金。这些相关办法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热科院品资所科研人员申报专利的积极性,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逐年上升。

1.2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窄,类型单一

农业知识产权是国家依法对在农业科学技术领域作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以下6种:植物新品种权、农业专利权、农产品商标权、农业商业秘密、农业著作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4],农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较广。热科院品资所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所涉及的领域较窄,主要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和软件著作权的寥寥无几。目前,热科院品资所已自主选育了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12个,热带牧草新品种24个,芒果、蔬菜、花卉和水稻等新品种17个,共选育了新品种53个。从热科院品资所近10年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统计情况(表1)可以看出,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仅有3项,占选育的新品种总数的5.66%,申请软件著作权的有4项,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非常窄,类型很少。

2热科院品资所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热科院品资所专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申请及授权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申请专利保护意识淡薄,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长久以来,我国对于科研成果的管理方式是进行成果评定或课题检查[5]。而农业科研单位工作人员评审职称或职务晋升的前提是或获得自主科研成果,现有的科研单位管理方式导致农业科研工作者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不足,缺乏保护农业知识产权的意识,对品种审定非常重视,但忽视了新品种权的保护,极大地抑制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的积极性。据统计,热科院品资所2005―2010年5年间,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有17项,审定的新品种有11个,获省部级奖励27项,在各级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发表或交流论文553篇,出版专著38部,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项,申请专利21项,授权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由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许多科研成果通过成果鉴定,报奖,发表SCi、ei、iStp等科技论文而公诸于世,一旦公开知识产权也随之流失。

2.2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完善

热科院品资所为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相关管理办法(例如专利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没有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部门主要挂靠在单位科研办公室,管理职责不强;没有专职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般由科研工作人员兼职管理,管理工作尚停留于知识产权的申请与获批数量的统计;依然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科研工作者在科研过程中未加强对立项查新的重视,只知一味地埋头钻研,同时忽视了技术保密工作,盲目急于[6-7],导致大量科研成果尚未申请知识产权保护便被公之于众。

2.3知识产权管理与项目管理严重脱节,知识产权管理滞后

众所周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至关重要。当前,热科院品资所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相联系,在项目立项时未进行知识产权目标设计,项目研发过程中未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在项目结题、成果产出后知识产权管理才开始介入,致使有些创新成果不能获得知识产权,权利“无辜”丧失[8]。

2.4知识产权转化率低

目前我国多数实验室申请获批专利后,将其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非常少,由于专利转化实施率低,因而对于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显著。2007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65%~85%的水平[9]。截至2013年12月,热科院品资所已获授权专利3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7项、发明专利23项,转化6项,占授权专利总数的20.0%。专利转化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专利技术含量不高,对农业科技发展实用性不强;专利技术脱离市场需求,导致专利转化难度大;缺乏转化资金,导致专利转化渠道不畅通。

3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3.1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研单位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管理有利于农业科研单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挖掘农业科学技术发明,对于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创新应用,以及实现知识产权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共赢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应建立健全科研单位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包括《知识产权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细则》《知识产权奖励办法》等,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管理制度建设中,有效联系知识产权与科研创新、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等环节,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及应用水平。

3.2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实施知识产权管理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利于加强科研工作者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对于推动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应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同时负责普及教育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等。二是应建立知识产权审核制度,对于创新性强的科技成果应先申请专利再进行评审鉴定,对于向外提供的技术与产品应提前评估其知识产权,办理法定的知识产权手续,使公有科技成果在转移过程中得到法律保护。三是应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管理人员除了应选聘具有知识产权专业知识的人员外,上岗前还需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提高管理人员专利法、技术合同法、经济法等法律知识水平,防止和控制单位无形资产的流失。

3.3加强知识产权知识传播,强化科技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强化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因而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科技人员应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认识,从主观意识上重视知识产权。强化对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充分利用单位网站、单位简报、单位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加大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单位领导和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在科技创新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单位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邀请专家举办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并组织部分科研人员深造学习。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知识产权管理水平[10]。转变科研人员“重成果、轻专利”的传统观念。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应先申请专利保护,再、鉴定成果及报奖,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3.4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提高科技人员申请知识产权的积极性

应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针对知识产权保护制订相关规定。在科研人员的考核、职务晋升、职称评审、授予荣誉称号中,把获得专利及其实施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列入评审条件中。如美国联邦实验室把科研人员对技术转移的参与纳入人员考评体系中。农业科研单位应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基金[11],激励科研人员加强源头创新。有许多科研人员因经费不足而放弃了部分专利的申请,有的申请了国内专利,而没有申请国际专利,或已获得专利授权,但因没有经费维护,不能得以长久维持而被遗忘丧失。单位内部应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基金,对某些潜在市场大的发明创造因经费不足无法申请专利和维护的专利,应给以部分经费上的支持,激励科研人员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无形资产以防流失。

3.5建立产学研合作方式,推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了实现共同愿望、获得最佳利益和综合优势,充分发挥彼此的资源或优势而建立的一种“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正式但非合并的合作关系”[12]。农业科研单位作为知识创新主体和知识产权产生的重要基地,理所当然希望自身的科技成果能够投入到经济领域,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作为人才和知识产生的殿堂,高校也希望其科研成果能有效地发挥服务经济的作用。高校通过参与产学研合作,使其科研更加符合社会市场需求,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高校研发资源的作用,还有利于高校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产学研合作正是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结合各自优势,实现资源整合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将农业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投入到经济领域,推动农业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实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4结语

知识产权管理是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农业科研单位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通过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的跨越式发展。

5参考文献

[1]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教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3.

[2]林祥明,蒋和平.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评价[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1):27-28.

[3]李军英.论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的保护[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12):156-158.

[4]赵新生.农业领域知识产权类型与其保护措施[J].种子期刊,2012,30(5):21-23.

[5]于志娜,马三喜,陈彦彦.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J].新农村建设,2010(10):29-30.

[6]郭郢.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的难点浅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5):50-52.

[7]黄亦鹏,李华军,吴凡.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问题剖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31(11):142-146.

[8]周云祥.论技术类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5):403-404,411.

[9]张丽,杨怀卿.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探讨[J].农业与技术,2006,26(5):1-3.

[10]蒋和平,孙炜琳.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1,20(6):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