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3:50:20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1

亲爱的中国母亲:

您好!

当我提笔写这封信的时候,内心是多么激动啊!再过短短数月,就是您的60周岁生日啦。在此,我要对您说一声“生日快乐!”祝您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更加的繁荣富强!

一直以来,最令我引以为豪的就是我是一名中国人。你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中华五岳、桂林山水,是您美丽的身影;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您的智慧的结晶。您是屹立在东方的巨人。作为您的子孙,能够在您的呵护下茁壮的成长,说着中国话,写着汉字,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但是,曾几何时,您却遭受了从未有过的欺凌与耻辱。我们永远无法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南京大屠杀……危急时刻,多少中华儿女挺身而出,洗雪国耻,保卫中国,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人们也无法忘记那一天——1949年10月1日。就在这天,您——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在这一天,五星红旗与太阳一同升起,国歌奏出了中华新篇章;在这一天,您站起来了,如同睡醒的雄狮,发出了雄浑的吼声,从此,我们已不再是“东亚病夫”了,我们不再受他人欺凌。能够走到今日是多么的困难啊!

弹指一挥间,60年过去了。沧桑巨变,现在的您也以今非昔比了。如今的您,是“世界大国”,高楼大厦如春笋一般在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拔地而起,经济空前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不必为学费贵而无书可读啦……您看到这一切时,是否会为此而感到欣慰、高兴?

60年在历史长河里也许很短暂,但在这60年里我们走过了伟大、光荣的历程,创造了无数辉煌:“神五”、“神六”的起飞,完成了中华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神七”的再一次成功发射,无不令我们中华儿女激动,以为这是中国航天的新的里程碑,也首次在太空中留下了我们中国人的足迹。去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在我们家门口举行的,在16天的拼搏中,中国奥运健儿经过努力,取得了金牌居第一名,奖牌共100枚的好成绩。母亲啊,我们能够有如此成就,都要归功于您,以为是您用您那甘甜的乳汁,不语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有您才有我们啊!

去年的冰冻灾害,5·12地震,都令我们感到无比悲痛,但是我们中国人是无所畏惧,永不服输的。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共同战胜灾难。

今天,我在院子里种下了一棵松树,当作是给您的一个小小的生日礼物。从现在开始,我要学好本领,掌握知识,锻炼身体,像松树一样,长大后做国家的栋梁,为祖国做出贡献,我想这将是我先给您的最好的礼物。

祝您:

不断创造辉煌,更加繁荣富强!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2

您好!

在这里,我要向即将过60岁生日的您表示祝贺!

您知道吗?从幼年时起,我总是做着一个同样的梦:一位蓝色的可爱安琪儿,扑闪着一对刚刚长出的小翅膀,闭上眼,屏口气,从高高的云朵上跳了下来,正好落在一道疾驰而过的耀眼的光束上……

醒来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

直到有一天,我从书上得知了您的名字,从人们嘴里听说了您的名字,从电视上看到了的名字。那时,我只觉得“中国”这个两个字软软得很温暖。那一瞬间,我忽然感到自己就像“国”字里的那块玉,被温柔地抱在怀中,像掌上明珠一样值得爱惜。是啊,每个儿童又何尝不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珠、祖国的珍宝呢?

时间飞逝,我上了小学。还记得当老师教我们认读“中国”两字时我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那道耀眼的光,第一次出现在现实中。它摇摇摆摆,在课桌上颤动了一下,仿佛要说些什么——但随即,它又消逝不见了,飞跃到了空中。啊,我看见梦中的那个蓝色安琪儿啦!

亲爱的祖国妈妈,我要代表少年儿童为您献上一朵灿烂的鲜花——太阳花!这朵花代表着忠诚,代表着我们随时准备付出任何代价来保护您的美好心灵。我们希望,您能像太阳花一样美丽安康,能像太阳花一样绽放最美的光芒!……

亲爱的祖国妈妈,我还想在您60大寿来临之际献上一幅五彩斑斓的水墨画。上面画着一群孩子,他们都有着同样的油黑发亮的头发。他们带着崇敬的眼神仰望高高升起的五颗启明星。头上划过一颗颗流星,照亮了孩子们明亮的眼睛,照亮了孩子们愉快的脸庞。他们笑着,一齐喊着:“祖国,祝您生日快乐!”

还有,冬天快要到了,祖国妈妈,我能为您织一件毛衣吗?为您抵御严寒,让您不受到任何外来侵害。虽然我们年龄还小,但我们都有共同保护您的信心。我们不想让您受到任何伤害!

这天晚上,安琪儿又来到了我的梦中。它牵着一刻不停地保护她的光束,缓缓转起了圈。她挥动手中的光,在淡紫色的黄昏中汇出了四个明亮的大字:“中国万岁”!

我一下子便惊醒了过来。

啊,原来您就是那道光啊!您照亮了我们的梦,给了我们伟大的理想,为我们铺出一条光辉闪烁的未来之路!

谢谢您,我的祖国;谢谢您,我的母亲!我衷心而诚挚地祝福您,愿在您一生当中,大地充满幸福和吉祥,日月星辰绽放永远灿烂的光芒!

祝您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3

您好!

回首十四年的成长历程,我有太多话想要对您说了……

这些年来,您就像一条沉睡的飞龙,慢慢苏醒,那醒后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这一天,新中国诞生的钟声鸣响了。当被无数烈士用鲜血染过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伟大的领导用嘹亮的声音向全世界人民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曾经,您衰落到令世界歧视,曾经,您饱受“东亚病夫”的耻辱。如今您带着勇敢与执拙,踏上了复兴的征程。六十年了,不知您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还记得,二零零三年的那场非典如恶浪般无情的夺走了许多人的生命,5.12的地震如饥似渴的吞没了幼小儿童的心灵。雪灾阻塞了勤劳人回家的梦想……

但是同样,、邓小平、、……一代代伟人带领着中国顽强抗争,坚强不屈;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青藏铁路、神州七号、北京奥运……一个个令世界对我们刮目相看的科研成果。汇集着中华儿女的决心和信心。

祖国,这60年来,我们见证了您的努力;我们看到了您的腾飞;我们感受到了您的崛起。我喜欢您一路走来的辉煌历程。您坎坷了五千年才孕育出现在这样一个中国。世界已存在那么多年,只有您用独特的方式将五千年文明传递至今。回望茫茫历史,回首一路的兴衰盛败,回想历史上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痕迹,有哪个国家能和您相比,有那一段别国历史能和您媲美?我为祖国您的历史骄傲,为您的文化骄傲

祖国母亲,您孕育着千万炎黄子孙,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难,您总是用您的臂膀,坚实的脊背,任凭风吹雨打,都要保护着56个中华民族,繁衍生息。

祖国母亲,您是伟大的,更是慈祥的,您辛苦了!愿您在未来更加美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科技更加发达,事业更加成功,您永远充满希望,您永远朝气蓬勃。再次祝您“生日快乐“!

祝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富饶美丽!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4

您好!

今天和您通信,是为了告诉您:您的子孙是好样儿的!

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里,上苍的阴霾一直笼罩着您。春节将至的一月,本该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地过个年,亲人团聚,游子归来。可百年不遇的冰冻魔爪给了您重重的一击,无情地侵蚀您的躯体,交通受阻,水电中断,湖南、广州等19个省份告急,春节的气氛也不再浓密。但您的子孙没有被冰雪冻住,而是向冰雪宣战,打响了这场抗击自然灾害的白刃战。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紧急部署。战士们来了,志愿者们来了,大家送来了食物,送来了衣物,更送来了希望。大家将血液化作暖流,将冰雪融化得无影无踪,恢复了往日平静的生产生活。

然而,平静没有持续多久,地震的恶魔再次炫耀威力。阳春三月,本该生机勃勃的华夏大地突然被震开了裂缝,新疆、四川、河南、河北等省、市、自治区先后发生6次地震,四级以上4次,震级偏强。您的子孙们顽强地抵御灾害,度过难关,毫无惧色。而地震似乎不服输,再次积蓄力量,在5月12日那天,以8.0级的强度向西南美丽的家园发动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进攻。您的肢体再一次受到了重伤,在那短短的一瞬,神州大地被撕开了口子,房屋建筑被化为了瓦砾,多少生灵危在旦夕。我知道,您一定伤心欲绝,而你的13亿儿女何尝不是一样的每一天泪流满面,因为我们失去的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呀。此刻我遥望着大地。我仿佛看到了您又增添了许多白发。祖国您是不是哭了?妈妈,你是不是憔悴了?我知道不会的,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坚强的。当年的八国联军,日本的侵华战争,还有唐山大地震……许许多多的风雨您不是一样的挺过来了吗?所以您的子孙没有被震垮,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博弈这没有硝烟的战争,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您的子孙。瓦砾上、虚墟边,闪烁着鲜艳的生命“彩虹”:绿色的将士、白色的天使、红色的消防员、各色的志愿者,从五湖四海赶来,共援灾区,托起了一个个生命的希翼。虽然余震一次次袭来,但我们一次次将它们赶跑,地震被我们彻底地打败!

盛夏的七月,台风又一次喧嚣。“海鸥”、“凤凰”“飞”袭神州,也被我们的刚毅“吓飞”。

2008年的自然灾害通通被我们赶跑,我要向您郑重地说一声:您的子孙没有让您失望!我们是好样的!

祝您的未来更加蓬勃向上。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5

您好!

今年是2013年啦!现在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变得更加繁荣富强!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祖国一步步的迈入强国之列,祖国的光芒照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部分已经走向“小康”。中国人民不再屈辱,我们骄傲的抬起头,因为我们有祖国这一坚强的后盾。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侵华战争不再重现,祖国的强盛令世界各国谈“中”色变。

祖国呀,在您100周年的华诞,您的子民是否举国欢腾,欢腾喜地?每个人民是否都过上了快乐富足的生活?您是否更加强大?……

祖国呀,您的疆域是否更加宽广?在我们的时代,您还在与日本争夺,。现在,争论是否停息?这些丢失的孩子是否已经回到您的怀抱与您共享100周年的天伦之乐?我愿您能更加健康,更加繁荣昌盛。

祖国呀,您的人民生活得是否更加富足?在我们的时代,每个家庭都正在快马加鞭地步入小康,走向富裕快乐的生活。现在,您国土的每个人民,是否都过得富裕,是否幸福快乐?是不是在偏远地区的人们,也都摆脱贫困,自己造起了高楼,开起了汽车,有一份好的工作?我愿您更加幸福。

祖国呀,您的科技是否更加强大?在我们的时代,“蛟龙”的下水和“神十”的飞天,令全世界刮目相看。我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的正式服役和“歼15”舰载机的正式试飞,令全世界大吃一惊。我愿您更加聪明。

祖国呀,您的环境是否更加洁净?在我们的时代,尾气排放和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使我国人民痛苦不堪,垃圾堆随处可见,人民随地吐痰和随地扔垃圾的现象日益增多,这些事情在我们现代人的眼里已经习以为常了。我愿您更加干净、明亮、清新自然、绿色。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祖国的责任就是我们学生的责任,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盛做好永久的准备。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6

招抚藏区旧元官员

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廷派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深入藏区,招谕故元官员和各部僧俗首领前来归附。洪武三年(1370年)夏,明军大破驻守在陇右定西地方的元军劲旅,并分兵力由临洮西进,一举攻下西北重镇河州。河州本元朝“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所在地,攻下此地对其他藏区震动很大。同年六月,故元陕西行省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人赴军门请降。元朝吐蕃地区法理上的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第七子奥鲁赤的五世孙“镇西武靖王”卜纳剌随后也率吐蕃诸部首领来降。明王朝分别授予他们为“河州卫指挥同知”、“靖南卫指挥同知”,并准予其子孙世袭。其属下官吏也授“千户”、“所镇抚”等职。

元朝最后的一位摄帝师(即帝师)喃加巴藏卜,于洪武五年(1372年)也来到南京入贡请封。次年,明太祖封他为“炽盛佛宝国师”,赐给玉印。喃加巴藏卜等还前后两次向明朝荐举故元官员100多名,明朝都分别授予他们不同级别的官职。在这之后,藏族地方的大小僧俗首领,也纷纷来到首都南京请封,明中央王朝一律授给他们以新的官职和封号。如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职,以及国师等封号。为此,明太祖曾遣使诏谕乌思藏及朵甘等处大小首领:“我国家受天朝命,统驭万方,恩抚善良,威武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同仁。近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以所举乌思藏、朵甘思地故元国公、司徒、各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千户等官,自远来朝,陈请职名,以安各族。朕嘉其诚达天命,慕义来庭,不劳师旅之征,俱效职方之贡,宜从所请,以绥远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给赐玉印;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朵甘、乌思藏武卫诸司等官,镇抚军民,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享太平。”①

以边境军卫统管地方

明朝于藏区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在滇、黔、四川、湖广等少数民族地区一样,即以边境军卫统管其地方行政、军事事务,并直隶中央王朝;各卫均由汉官和土官参治。当然在具体的职官数目等方面也多有变通。最初,明王朝先后在西北藏区设立洮、河、岷、西宁四卫,在今甘、青、川部分藏区以及卫、藏地区设置“朵甘卫”和“乌思藏卫”。洪武七年(1374年),复于河州设置“西安行都指挥使司”②,同时升“朵甘卫”为“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升“乌思藏卫”为“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明太祖为此下诏晓谕诸部:“朕自布衣开创鸿业,荷天地眷佑,将士宣劳,不数年间,削平群雄,混一海宇。惟尔西番朵甘、乌思藏各族部属,闻我声教,委身纳款,已尝颁赏授职,建立武卫,俾安军民。尔使者还言,各官公勤乃职,军民乐业,朕甚嘉焉。尚虑彼方地广民稠,不立重镇治之,何以宣布恩威。兹命立西安行都指挥使司于河州。其朵甘、乌思藏亦升为行都指挥使司,颁授银印,仍赐各官衣物。呜呼!劝赏者,国家之大法;报效者,臣子所当为。宜体朕心,益遵纪律。”③同时分别任命管招兀即儿和锁南兀即儿为乌思藏、朵甘都指挥使司同知,并赐银印。后又升“行都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下设若干行都指挥使司、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等。于阿里地区则设置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各级官吏的官阶品第由明中央统一规定,颁给印信、号纸,令其“绥镇一方,安辑众庶”,并直接向明中央负责,事无大小,均可启奏“大明文殊皇帝”。

这样,明太祖因势利导、以和平的方式招抚其大小政教首领,并授以相应的官职和封号,使之为新朝效力;地区由此呈现出“各官公勤乃职,军民乐业”的景象,顺利地实现了新朝行政建置在的重建和社会在中央王朝更替过程中的平稳过渡。元时的“帝师制”和由宣政院主管藏区军政事务的建制自然废除。在这一历史性变革中,许允德、喃加巴藏卜等汉藏官员和宗教首领功绩显著,得到明朝的褒奖。

因情因俗以治

元末明初的,政教情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元代曾煊赫一时的萨迦派势力业已衰微,为新兴的帕木竹巴噶举派所代替。元至正十四年(1345年),帕竹噶举派首领绛曲坚赞在卫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绛曲坚赞在宗教知识和行政管理方面的能力都超群拔萃,颇受元中央王朝的器重,曾做过万户长,加封大司徒。明太祖了解到帕竹噶举派具有左右卫藏的实力,不仅承认其地方政权,还诏封该派首领声名卓著的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遣使前往颁赐玉印。这是明朝建立后,首次遣使入藏颁赐皇帝封诰印信者,可看成是一种破格待遇。章阳沙加监藏是大司徒绛曲坚赞的侄子,得到明朝的封号后,曾遣属下首领锁南藏卜进京谢恩。洪武八年(1375年),明太祖颁诏置帕木竹巴万户府,任命官员管理地方政务。帕竹噶举派在明朝时期,无论其僧、俗首领都能恪守臣职,连续入贡。

当时,藏传佛教在派系颇多,除控制卫藏地方政权的帕竹噶举派以外,尚有势力遍及川、康、卫藏的噶玛噶举派,以及势力仍强的萨迦派和后来居上的格鲁派等。各派都有广泛的信众和实力。并且此时的藏传佛教早已是藏族全民信仰的宗教,越出了意识领域,在藏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成为治藏时必须引以重视的政治问题。随着明中央王朝对复杂的政教情势的认识逐步深化,明太祖所创制的治藏政策,特别是宗教政策到明成祖时更趋完善。这一政策的核心被概括为“多封众建,因俗以治”。“多封众建”与“因俗以治”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即“多封众建”为表,则“因俗以治”作为其政情民俗的基础和政策理念为里;若“因俗以治”为表,则“多封众建”作为其政策措施的支撑为里。明太祖时正是因应藏区故元官吏大批归附的情势,才对军卫制度作了因时而异、随势而增的变通,如都司、卫所官员职数的突破,建置的提升与增设,以使其各得其所,为新朝效力。明成祖对宗教首领的“多封众建”,道理亦然,即因应其俗而多封众建以达治,目的还是为了的和平与安定,其积极意义毋庸赘言;它符合政教合一的实际情况,使明朝中央王朝的治藏政策更为全面周密。明朝两代君王的治藏政策,既显示出其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也出于对当时全国军政形势特别是政情民俗的正确把握。它的执行和不断完善,有利于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了藏汉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繁荣了藏区经济,也有利于藏传佛教的弘扬。自明成祖开始,在藏区各教派中先后封了三大法王、五个王及其他各级僧官若干,“俱给印诰,传以为信”,为朝廷效力。

册封阐化王三大法王

灌顶国师阐化王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继位不久,即派智光和尚前往藏区晓谕新帝登基消息,赐帕竹地方政权执政扎巴坚赞礼物。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遣使前往册封扎巴坚赞为“灌顶国师阐化王”,颁赐玉印诰命,并赏银500两及大量锦帛、茶叶等物。在明太祖继封“灌顶国师”名号之外,又加封“阐化王”,表明这是明成祖对政教合一的现实已颇为谙熟。此后,“灌顶国师阐化王”之职的承袭一如其他封号一样,作为一项历史定制,必由皇帝颁赐封诰以确认。现藏博物馆的明世宗封诰即是此一历史定制施行的具体体现。

大宝法王明永乐元年,成祖获悉噶玛噶举派五世活佛得银协巴(1384―1415)道法高超,十分仰慕,为在京都召见,遂“遣司礼少监侯显赉书、币,往乌思藏,征尚师哈立麻”。这里所说的哈立麻,即得银协巴。永乐四年,得银协巴在接到诏书后,经过认真考虑亦决心前往内地面见皇帝。是年7月,他从噶玛地方出发,经长途跋涉于翌年到达南京,受到永乐皇帝、皇后、皇子、大臣们的盛大欢迎和接待。他向皇帝献马,永乐皇帝亲自致书酬答。在南京期间,得银协巴还奉命在灵谷寺设普渡大斋,为已故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荐福”,由于多有灵瑞,“帝大悦,侍臣多献赋颂”。事竣,封他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简称“大宝法王”,赐印诰及金、银、钞、彩币、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等大量物品。

“大宝法王”原本是元朝皇帝封给萨迦派八思巴的封号,明永乐皇帝把这一最高封号给了噶玛噶举派黑帽活佛,说明当时噶玛噶举的实力已超过萨迦派,受到明朝的格外重视。明朝皇帝后来又封了“大乘法王”和“大慈法王”,但其地位却逊于大宝法王。在明朝所封的三大法王中,大宝法王最引人注目。从明成祖、英宗到宪宗,历朝皇帝颁给噶玛巴(哈立麻)的礼品、封诰,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北京和拉萨的各大博物馆中。

大乘法王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遣使邀请故元帝师贡噶坚赞的孙子昆泽思巴(即贡嘎扎西,1349―1425)来到京师。昆泽思巴在南京多次讲论佛法,并为永乐帝传授密法之道,博得敬信。是年5月,他被封为“万行圆融妙法最胜真如慧智弘慈广济护国演教正觉大乘法王西天上善金刚普应大光明佛”,简称“大乘法王”。明成祖同样赏赐他佛像、法器、袈裟、各种珍宝、金银绸缎、茶叶等物。受封后,他曾遵皇帝旨意去五台山朝佛,广传萨迦教法,他还请求皇帝大赦万名在押罪人,得到恩准。永乐十二年(1414年),昆泽思巴离开京师,由中官护送返回萨迦,他在后藏继续传法布道,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在萨迦寺大殿圆寂,享年77岁。他的弟子仍秉承其师初衷,“终明世奉贡不绝”,同中央王朝关系密切。

大慈法王在三大法王中,最后受封的是大慈法王,时间要比大宝、大乘两法王晚二三十年,时在明宣宗年间。明朝在封大宝、大乘法王时,正是公元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创建格鲁派(黄教)初期,明成祖注意到了这个后起教派的潜在号召力,曾于1408年和1413年先后两次派专使至藏迎请大师进京。当时宗喀巴在正忙于建寺传教,不便脱身,便派其得意弟子释迦也失(即释迦意希,1352―1435)前往南京。释迦也失是格鲁派高僧被召请到内地的第一人,他的到来,明成祖认为是盛世之吉兆,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为其修桥和建造驻锡之地。释迦也失在南京营造寺宇,广招僧徒,在永乐帝寿辰庆典时大作法事,为皇帝灌长寿顶,深得优渥恩宠。永乐十三年(1415年)4月,明成祖封释迦也失为“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印诰。次年返藏时,又赏赐大批礼品,并作诗给他送行。1426年明宣宗即位,又派专使赉金册诏书二度诏请进京,这时释迦也失已是75岁高龄的老人,接旨后,他不畏道途艰险,毅然进北京觐见宣宗皇帝。在京期间,据史料记载,他除做御前经师外,还为皇帝治好了重病。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在北京封他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简称“大慈法王”。他的弟子们也被封为大国师。

明朝册封的三大法王,包括了势力强大的噶玛噶举派,元朝煊赫一时的萨迦派和后来居上的格鲁派,册封这三大教派的领袖人物为“法王”,表明三大教派在藏族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远在其他教派之上。在三大法王之外,明朝还封了五个王,即前边提到的阐化王和赞善王、护教王、阐教王、辅教王。加上又封了若干大国师、国师、禅师,它们分属于萨迦和噶举派的噶玛、帕竹、止贡等支派,所辖区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区。受封的诸王和国师等僧官,都得到皇帝颁赐的印鉴、宝物,并允以世袭延续,定期朝贡。

朝贡关系

明朝对经过朝廷赐封过的藏族上层僧俗领袖,都确定朝贡关系,这是朝廷对采取安抚笼络、保持与各派首领之间亲密隶属关系的一种特殊国策。凡被封过的大小官职,都可持朝廷发给的凭证定期进京朝贡。初起,对朝贡人数并未做具体规定,到后来往来于驿路上的朝贡团体人数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朝初年本规定每三年朝贡一次,每次入贡人数不得超过150人,到了成化年间却增到400多人,最多增至1500多人。弘治年间(1488-1506年),每次入贡人数竟增至3800余人,贡期也一年骤增到2至3次,朝贡实际发展成大规模的团体贸易。他们把藏区的牲畜、皮毛、药材、藏绒、藏香、佛像、舍利、卷轴画等土特产品和宗教工艺品,作为贡物带到内地,又把朝廷赏赐的金银、彩缎、布匹、瓷器、茶叶、粮食以及各种生产、生活用具带回藏族地区。由于朝廷的回赐物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大超过朝贡品,朝贡人员每往来一次,都可以从中获取优厚的实惠,于是便出现了愈演愈烈,频繁入贡的现象。

朝贡,是有明一代贯彻始终的政治行为,虽然朝廷连年支应朝贡者的大量回赐,使国库负担沉重,但在客观上通过朝贡关系,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和繁荣了藏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民间往来接触,更增加了相互了解和学习的机会。从进入内地的僧俗人员广开眼界,把内地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财富带入,同时又把特有的宗教文化产品、佛教经典和艺术品传进内地。在统一政权下,这种文化和宗教上的沟通与交流,是在社会相对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今天,在许多寺庙内,仍保存着明朝皇帝赏赐给宗教领袖人物的经书、法器、卷轴画和刻有“大明永乐年施”、“宣德年制”的铜铸鎏金佛像及精美的瓷器、珐琅器皿等。这些文物珍品,是汉藏民族友谊和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的宝贵物证。

明朝对的施政治理是有效的。在平和、宽容的氛围中,广大僧俗上层和民众得到了利益和实惠,无不在中央朝廷的感召下,倾心内附,自愿称臣,遵守明廷的法律和制度,承担入贡、修路、供应等义务,从而迎来了200年间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繁荣。

注释:

①《明太祖实录》卷七九。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7

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领导人一一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出席了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副会长史茂林全程陪同许文彬一行参加了大典及在河南的参访。

花开时节又逢君

许文彬先生率领的拜祖团,由中华两岸文经观光协会成员及其家人组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30岁。他们既是拜祖团也是寻根团。

4月14日晚,全国台联在北京设宴欢迎许文彬先生一行。梁国扬会长在致辞中对许文彬律师在全国台联赴台交流方面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称赞许文彬律师不畏辛劳努力促进两岸合作交流。许文彬先生则用“正是北京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来表述自己此时此刻与各位乡亲相会的心情。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克辉,全国台联创会会长林丽韫,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纪斌以及参加2009年第一批返乡谒祖的部分老台胞出席欢迎晚宴。

青春作伴好还乡

4月15日下午。许文彬一行在史茂林副会长的陪同下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往河南省政府。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首先代表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和河南省人民,欢迎以许文彬先生为团长的访问团。他说,河南与台湾血脉相连、同根同源,台湾文化就是来源于河洛文化,河南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豫台两地交流热络。有许多台湾实业家到河南投资兴业,河南省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与台湾同胞的参与是分不开的,河南人民铭记在心。刘满仓副省长向在座的台湾同胞详细地介绍了河南省的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说,许先生此次带团到河南,为豫台两地交流又提供了一次机会。希望许先生此行能在河南多走走看看,发挥其人格魅力和人脉关系,为河南、为郑州的发展,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作出新贡献。

许文彬说,2006年和2007年,他曾两度到河南参加拜祖大典,此次已是第三次到河南。他回忆说,自己的祖家是河南许昌,后移民福建。先祖1661年随郑成功由闽入台,现在已经传到第15代。今天全团是以杜甫笔下“自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愉悦心情来到河南参加拜祖大典。他表示,中原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传统。五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是维系海峡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他认为两岸加强交流,有助于增进互信,减少误解。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一家人,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携手合作。他还说,台南家乡的族人迄今仍沿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扫墓祭祖之日,这种习俗刚好与河南拜祖大典节相吻合,所以说此次到河南也是寻根之旅。

聚首中原颂华夏

4月16日,正是农历三月初三,各级领导、各界知名人士及团体近万人,积聚在这神圣而庄严的新郑黄帝故里,隆重的拜祖大典于9时50分正式开始。

21响礼炮结束后,梁国扬会长在礼宾的陪同下,代表全国台联向轩辕黄帝的坐像敬献花篮。许文彬先生作为台湾团的唯一代表上香祭拜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

许文彬先生在大典直播现场接受了郑州电视台的采访,他代表他们一行再次表达了此次拜祖的心声,并由衷地说道:我要感谢拜祖大典组委会、感谢河南人民的盛情。大典仪式结束后,在离开现场时,有些人认出了许先生一行,大家不约而同地高声喊道:“河南人民欢迎台湾同胞!”许回应:“感谢河南人民!”这种相互交融的声音充分体现了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心情和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亲切感受。

在回宾馆的车上,“台胞之家”网编辑徐波采访了许文彬先生。许先生回忆说,小时候,在我们台南乡下每逢过农历年或农历七月过中元节时,都要祭拜祖先和祭拜鬼神。净手、点香、上香,这种手执香支、把香插入香炉的感情是很虔诚的。我们祭拜远祖的时候,也怀念先祖的在天之灵,希望能保佑我们的生活,庇佑后世子孙,这种心境可以说是古今相印的。许先生表示,我的老祖宗就是来自河南的许昌,这一趟回来,回家的感觉真好!两岸同胞同为炎黄子孙,应该常来常往,才能够相互多理解,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携手合作。许先生心潮澎湃,尽兴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拜祖感怀:“拜祖上香情意浓,桃红柳绿喜相逢:聚首中原颂华夏,优秀文化永传承。”

开封之旅情意浓

拜祖大典刚结束,许文彬一行在全国台联副会长史茂林和河南省台办副主任王庆春、河南省台联会长郭晴的陪同下又兴致冲冲地来到七朝古都开封参访。地处中原腹地的开封古称汴梁。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

在开封,他们首先到包公祠祭拜,依次参观了清明上河园和龙亭。许先生此前曾两次率团到河南新郑祭拜轩辕始祖,当时就把开封这座历史名城定为下次拜祖后要访问的目的地。这次每到一地,都使许先生万般激动,即兴赋《开封旅情》:包公祠里怀典范。汴京府中见青天:槐花映照坑水处,千载史跻似云烟。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8

彭祖何许人也?彭祖原名铿,是北方大帝颛顼的玄孙――一位卓越的“烹调大师”,他做的野鸡汤特别鲜美,黄帝品尝后大加赞扬,并把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附近)封赐给他。历代奉他为我国饮食营养学的始祖。

据说,彭祖活了808岁,最后化作神仙去了。如此看来,他最终还是死了。那么,彭祖到底活了多大岁数呢?西汉时期的鲁恭王从孔子住宅里获得了一大批竹简,刻的是古籀文。后让博学多才的孔安国辨认,其中有关彭祖的详细记载说他活了767“甲子”,这个“甲子”是按天数计算的。一个“甲子”为60天,如此折算出来共计46020d,即126岁。在当时人均寿命只有30~40岁的远古时代,彭祖能活到这样大的岁数实为罕见,所以才被后人给神化了。

彭祖确有其人,在徐州,纪念彭祖的古迹很多。至今,在徐州彭山还有彭祖墓的遗址。另外,还有彭祖庙、彭祖祠、彭祖宅、彭祖楼等。尤其是彭祖祠遗址上“彭祖祠”三个字仍然清晰可辨,“彭祖井”三字的石碑已移至徐州博物馆碑园中保护起来。徐州“五大名楼”之一的“彭祖楼”据说也将重建。根据清代同治《徐州府志》记载:“唐尧封大彭氏国,其城在大彭山下,距今城三十里。”南京师范学院单树模教授曾前访大彭山,并著文:“大彭山今称义安山,山北三里的大彭村现称大彭集。大彭村和今日徐州市中心的所在地,都具有襟山带水的特点,是远古氏族部落定居和谋取生活资料的理想场所。从大彭山到徐州市中心间的三十里范围内,大致是古大彭氏国活动的场所。”

据古籍《国语・郑语》注释:“大彭,陆终氏第三子曰,为彭姓。封大彭,谓之彭祖,后有大彭氏。”《史记・五帝本纪》记及:“彭祖自尧时举用。”《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从上述这些史料推考,彭祖至少不是神话人物,确有其人。何光岳的《古代彭部落的繁衍与迁徙》文中进一步指出:“彭部的始祖铿,与荆楚的始祖孝连,同是祝融氏吴回之孙,陆终之子……以后子孙繁衍,部落人员众多,便尊称他为彭祖。彭祖氏这个部落,经历了尧夏商中叶,约有八百多年,亦应是彭祖氏历代酋长的延续年代,不能当做铿一人的寿数,这样才能清除神话色彩,恢复历史原貌。”

从甲骨文中也可说明大彭国的存在。《殷墟书契前编》中记述:商王朝攻取彭城的甲骨拓片,上面刻有14个字,其中有“辛丑卜,亘贞乎取彭”等字。其大意是:在“辛丑”这天,有个叫“亘”的算卦人占卜到商王朝政取了“彭”地。“亘”活动于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武丁时期。这片甲骨文和《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商天彭”在武丁四十三年,十分吻合。

彭祖是位擅长烹调的行家。“羊刀藏鱼”这道徐州传统名菜,因为是个传说,姑置不论,但“雉羹”却是有文字记载的。远在两千年以前,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之句。据王逸、洪兴祖注释:谓彭祖善调羹以事帝尧,为尧所赞美,封之于彭城。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9

一路有你,不惧风雨,2020感谢你的陪伴,2021有你,我今生无悔。2021,开工!让人生有目标,空着的心又怎会有未来。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2021你有一封信最新12021年:

见字如晤。自见您,还有一个月有余。然而这十几个月,春回大地,樱花盛放,阴霾尽去。

至今日,国内疫情受控,前景一片大好。但想起前几月的情景,仍是心有余悸,思绪万千,不能断绝。特别忆起二月的所见所感,更是心上生尘难以拂去。今将几个月所见所闻的随笔同你分享,盼你共感。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

浮生万物里,光怪陆离中。世上沧桑事,人间喜悲情。

这场疫情,带来了政治上的革新、经济上的考量、道德上的叩问、情感上的凝聚、精神上的升华。

但于我而言,相较于宏观的命题,我更愿意去看看寒风中穿着绿色棉大衣、骑着三轮车、载着滞售的几十箱砂糖橘、渴求地看着来往人群的小摊贩;更愿意去看看买不到口罩,在几个药店门口辗转询问的老大爷;更愿意去看看白白付着几万块的房租却不能开门迎客、失去了谋生渠道、赚不到一分钱的个体私营户们。

这些人不是社会的骨骼,不是社会的框架,却是社会的血肉、社会的细胞。这一个个受影响的个体,一幕幕荒凉的景象,让我们重新去思考社会运作、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方法和着眼点,督促我们尽快的去制定、规划疫情过后的政策、制度,催促我们放下满腔的情绪、冷静分析如何平衡高远的目标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

当疫情的转折点终于来到,我们都希望,同时也能看见天朗气清、人心向善、众志成城的社会,也能看见每个区块、每个群体、各行各业、各家各户的笑意。”

在这次疫情间,我突然明白,我们不能活得太过自我,“自由”本身就是由框架构成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承担着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网的千万个结节之上,或许我们一个人的失语和缺位就意味着整个网络的断裂。

可问题就出在,很多人权利和权力被移位了,他们作为社会的齿轮一直在不停的转动以维持这个庞然机器的正常运作,却没人给他们相应的合理的回报来添油润滑。而这种现象在广泛发生后竟然渐渐被合理化和惯习化,被淡化、被漠视、被无视。或许看到问题者甚众,但囿于种种桎梏,“解决它”并非易事。

我在思考,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家世背景的庇佑,没有亲戚朋友的辅助,从呱呱落地到百年之后,要经历多少非议和责难,要体味多少无奈和辛酸。

你我总归是幸运的,身体康健、衣食无缺、亲友相佑。我们不必拖着残破的身躯艰难度日,不必抛家弃子远走他乡只为温饱,也不必为了五斗米违心而行,我们享受着社会各个构成因子给予我们的物质和精神补给,我们轻松、欢愉,但又麻木不仁。这次疫情,太多人的时间停留在了这里,太多人的生命现状暴露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应该去问问自己,我们接受的高等素质教育,享受的方方面面的权利,应该怎么折合成对社会的回馈、对没那么幸运的人们的帮扶和救助。

2021你有一封信最新22021年的悦悦:

你好!我是8年前的你,你不必觉得惊讶。我正写信向你问安。你还记得8年前那个活泼,勇敢的小姑娘吗?你有没有找到一个称心的工作,有没有孝敬爸妈,爸妈的身体也还好吗?时间飞逝以前的琐碎小事你还记得吗?哦,对了,你最近过的好吗?

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我想对你说儿时的点点滴滴,想和你说祖国的憧憬,想和你谈谈儿时你那单纯的梦想。

小时候天真可爱的你总爱向长辈顶嘴,那时候懵懵懂懂,不知道父母的用心良苦,2021年的你应该懂得了父母当时的辛苦吧。8年前的你已经很让他们生气了,所以,现在即便他们有时候向你提出一些要求,能满足他们的话就尽你最大的能力满足他们吧。

祖国已经成立72年,2021年的祖国一定已经变得更加强大,祖国的科技发展一定是世界上科技事业的一颗明珠,科技已经普及,已经造福祖国人民。

儿时你那埋藏心底的一粒种子一定早已萌发。你小时的梦想是当名当一名语文教师。把知识传递给祖国的未来,让下一代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有颗感恩之心,树立最远大的抱负,长大后为自己生长的摇篮增光添彩。

你现在一定看到了社会上有太多太多的是否了,所以你一定要坚强,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想想那些励志人物,霍金,张海迪,桑金,贝多芬……你要正视困难,学会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好了,我已经写了不少了,恐怕你也没有心思再看下去了,但你一定要记住我的话,坚强地活在这个世上。最后祝2021的你能够幸福和快乐,我也想在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能回复我。

2013年的悦悦

2021你有一封信最新3八年后的梁海奕:

你好!相信现在的你,在文坛上,一定是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巨匠。相信你一定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以笔为武器,在儿童文学事业上,打下了一片江山。你从小希望孩子们因为读了你的书而增长知识,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让东方雄狮——我的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名震四方!

记得你儿时,你就想成为一名儿童文学家。在儿童文学坛上颇负盛名的那些大作家是你的偶像。如,冰心奶奶,他那身负疾病却坚持写作的精神让你受益匪浅;杨红樱阿姨,她那了解童心才能写出好作品的方法你铭记在心。正是这些大作家的例子,使这个想当儿童文学家的梦想在你心中生根发芽。经过你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你成功了,你的梦想成真了。你如愿以偿地为人民做出了贡献,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八年后的梁海奕,你还记得吗?在很小的时候你就开始有了祖国的概念,在小学一、二年级就学会了唱国歌,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也会不自觉地一边走一边唱国歌。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熟悉的旋律渐渐化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支撑、鞭策着你。

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你理解了中国的含义。龙腾华夏,中国存在于每一个龙的传人沸腾的血液里。在你为梦想奋斗的日子里,当你仰望星空,祖国——我的母亲她就默默地在你脚下,给你力量与支持;当你背起行囊,为远方的梦想,她就在你身后,给你祝福;当你一个人面对人生的悲欢离合,她就在你身边,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她的气息。每天,你总是废寝忘食地读着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每天,笔和纸是你的伙伴,书房里,一层楼高的稿纸就是你奋斗的痕迹。

八年后的梁海奕,相信现在你已经先后出版了将近几千本儿童文学书了吧,而且本本深受孩子喜爱吧!我相信你一定能让你的小读者——祖国的下一代在快乐中读懂了些文字的风采,领悟做人的道理。因为,这是你从小的梦想——让我们的祖国人才辈出。因为你从小就知道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小梦想,所有的小梦想都会在终结点汇集成一个大大的中国梦。小小的梦想是一朵花的绽放,无数个梦想之花的绽放,就会变成中国梦的海洋。

还记得小时候学过,抗战期间,中国科技落后,是不少爱国人士和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用智慧和勇气__了帝国主义国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你从小就树立了一个梦,当个作家,用自己的智慧影响下一代,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因为你深知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然而,要想少年成为祖国栋梁,必不可少的,就是多读书,增长知识。经过你坚持不懈的努力,恭喜你,终于成功了!

还记得,在那奋斗的日子里,每当我坐在电视机前,看到神舟飞船飞向太空,我就会感到心脏快速跳动的声音,感受到那中国梦炽热的温度,而这温度并没有使我害怕接触它,反而为我实现我的梦想的决心添了一把火,使我坚定了前进的步伐。

我相信,2021年的中国已是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了吧!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籍就像那船桨一样,帮助祖国这艘大船更稳地驶向前方。我很自豪我的梦想可以为中国做贡献,我深信中国的梦想也可以造福于我们中华儿女。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梦想,十三亿多人的梦想加在一起,就汇成了中国梦。中国梦中有一部分是我的梦,而我的梦却总也离不开中国梦,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奋斗,而我的梦就是为了让中国梦更多彩。

我相信,我会成功的!

祝:

心想事成!

2021你有一封信最新42021年的__:

你好!

你已经16岁了,上了高中,对吧!你还记得2013年的王一宁吗?她身体矮小,做事很粗心,胆子很小,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还经常把学习用品忘这忘那。你现在的学习生活还好吗?记得以前考试的时候经常落下题目不做,现在还这样吗?现在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还是很轻吗?

其实,你在2013年那时也有很多优点哦!比如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也很听妈妈的话,还能帮助妈妈做好多的家务事。

现在的你,我想更加懂事了吧。也早就把粗心的毛病改正了吧!粗心是个很不好的习惯,你一定要咬牙改正,不然,你怎么去当乒乓球运动员呢。你说,你要努力地练球,成为一名出色地乒乓球运动员,为祖国妈妈争光,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在世界各地的运动场上。为了实现理想,你在努力练习的时候,一定要改正粗心的毛病哦。我等着你的成功,加油。祝

收获成功!

2013年的__

2021你有一封信最新5致2021年学生一封信:

今天晚上我与某一个学生聊天,收获颇丰,该学生来自北京某学校,请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有想法多与沟通,虽然我最近重点忙2020年的(他们下下周就考试了)但是2021年的学生绝对不能耽误的。

这位同学问我是否可以听一些其他资料在第一轮比如某些网课,我在这里说一下,第一轮复习立足于考试分析,我上课讲解的就是考试分析,第二轮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资料(资料我都安排了,大家不用找)。所以第一轮不要给自己增加负担。

还有一件事我想说一下,我现在录音讲解的是19年版本考试分析,2021年考试分析要到明年的六七月份才可以出来,出来后我会重新再讲解一遍。有的同学担忧用19年的考试分析无法学习到2020年考试分析的内容,我回复是;

第一,我既然让你用19年的,肯定考虑到2020年分析上有一些新增加的内容,19年上没有,所以后期听我的大纲解析录音就可以搞定。

给祖国的一封信作文篇10

蒋经国思乡得到中共回应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要把孝顺的心,扩大为民族感情,去敬爱民族,奉献于国家”。很快,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立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公开信。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给台湾的蒋经国发出一封公开信――《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信是用电报发往台北的,并刊发在7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

经国吾弟:

咫尺之隔,竞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载。幼时同袍,苏京把晤,往事历历在目。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台湾同胞可安居乐业,两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离之痛……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愿弟慎思。

吾弟一生坎坷,决非命运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寥廓海天,不归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怀旧,如弟方便,余当束装就道,前往台北探望,并面聆诸长辈教益。“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

老夫人前请代为问安。方良、纬国及诸侄不一。

顺祝

近祺!

廖承志

1982年7月24日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的发表,引起海内外的极大震动。这封公开信,是中共对台工作的一个步骤,也是时任中共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邓颖超按照中央和邓小平同志的部署作出的一个对台工作大动作。

早在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发表了对台工作的九条建议,即“叶九条”。在这九条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以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叶九条”的出台,从内容确定到时机把握,都恰逢其时。据知情者透露,已出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廖承志,是这些政策出台的幕后推手。

廖蒋两家源远流长

廖承志之父廖仲恺是蒋经国之父之“同志”,廖家与蒋家的渊源深厚。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时,与廖仲恺同为孙中山的得力干将。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内部左右两派一时水火难容,亲共的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恺惨遭右翼分子杀害,何香凝相信杀廖乃幕后指使,但苦于拿不到证据,两家关系依然没变,但实存心结。廖、蒋两家后代虽有往来,恩怨情仇却是深深难解。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廖承志之母何香凝出任第一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廖承志任副主任委员。“”结束后的1978年,华侨事务委员会恢复并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廖承志受中央之命出任主任。

由这层家族关系,廖承志与蒋经国既是儿时的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1930年冬天,廖承志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当时已在莫斯科生活、学习了5年的蒋经国。

当时的蒋经国是个热心于红色布尔什维克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与廖承志一样。两个高层人士的子女,在遥远的莫斯科共同追求着共产主义的未来,这份默契让两人结下了真挚的友情。莫斯科的冬天异常寒冷,两人便同盖一件廖承志的大衣,一起读书、一块儿入睡,这样的经历让两人情义渐笃。

与蒋经国同时在中山大学就读的同学中,还有一批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包括邓小平等。

此时,廖承志站出来写信,民族大义是不可隐藏的。在新中国成立30多年,白话文一统天下之时,廖承志的这篇文言文公开信,对于还屡屡使用文言文的台湾,无疑有着较强的亲和力。廖承志的信文不仅展现了共产党强大的政治力量,也以同窗兄长的口吻对蒋经国鼓励和劝慰,甚至训斥,有相当的不可替代的私谊力量。

当然,廖承志致蒋经国的公开信虽是以个人名义发出,但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共中央。邓颖超与廖承志一起推敲文句,文中引用了当年在张治中给台湾故旧公开信中增加的“寥廓海天,不归何待”的话,引用了鲁迅的著名诗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极为感人,又道理铿锵,这都是邓颖超的妙笔。正是在邓颖超领导的有情有义的对台工作步骤之下,海峡对岸的当局终于放弃了“三不”政策,开放了对祖国大陆的探亲旅游,迈出了打破两岸阻隔的第一步。

宋美龄亲自给廖承志回信

廖承志的公开信转到蒋经国手中,蒋经国戴着老花镜,读着廖承志的信。信中回顾了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历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从国家、民族、个人的角度,力劝蒋经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达成国家统一”,以便对历史作出交代:“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间。当今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台湾上下众议纷纭。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盼弟善为抉择,未雨绸缪。”言真意切,感人肺腑。蒋经国读了此信默不作声。

经蒋经国授意,台湾当局搬出时为中常委的宋美龄,请她以长辈的名义给廖承志回信。1982年8月17日,宋美龄亲自给廖承志写了一封回信,阐述自己对祖国统一的态度,她在信中说:“经国主政,负有对我中华民国赓续之职责,故其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乃是表达我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及中国浩然正气使之然也。”这封信自然是纠葛在失败情绪中难以自拔,并借机攻击祖国大陆。

虽然台湾当局表面上不松动,但实际上已经开始考虑与大陆的来往沟通了。自廖承志公开信之后,到1986年10月,蒋经国的密使沈诚,这个正式身份是香港商人的黄埔第17期毕业生,已经三度北上。

沈诚在得势大陆的年代,曾在国防部预备干部局担任蒋经国的随从参谋,是一位退役少将。他奉蒋经国之命,以香港商人的名义,进出祖国大陆,暗中传递海峡两岸的信息,特别是在后一次,他得到了蒋经国的明确指令,要加速与大陆最高领导层的沟通,因此,他得到了会晤、邓颖超、杨尚昆、邓小平等中共最高领导人的宝贵机会。

1987年3月19日,沈诚返回台北,将一封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的信函亲手交到蒋经国手上。6天之后,也就是1987年3月25日,蒋经国对杨尚昆的信在进行了一番反复研读之后,在慈湖书房召见了沈诚,他觉得中共是有诚意的,国共两党中央层次对等谈判是可行的。

1987年下半年,蒋经国下令在中央设立大陆工作指导小组,宣布开放对大陆探亲以及解除。12月7日,蒋经国对沈诚说,1月初将在中常会上讨论赴北京谈判的人选。

从廖承志的公开信,到杨尚昆的密信,再到蒋经国开放台湾民众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持续了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