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说课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30:36

教师说课稿篇1

1、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2、说课是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它要求教师以教育理论、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针对某一课题的自身特点,结合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口头表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想、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3、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基础上,于授课之前面对领导、同行或评委主要用口头语言讲解具体课题的活动设想及其依据的一种教研活动,它是教师将教材理解、教法及学法设计转化为“具体活动”的一种课前预演,也是督促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评估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说课”与授课的异同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同一活动的教材。

不同处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幼儿的理解,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品教育,即“使幼儿会学”;说课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次活动的活动设想,“使听者听懂”。

第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让幼儿理解哪些内容,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

第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幼儿。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第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幼儿的双边活动,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三、“说课”的意义

1、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组织几次活动,再请几个人评议,组织活动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组织活动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2、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讲都是很认真的,但是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活动的目的、准备、过程等,至于此活动的目的、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去探索的很少,导致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只流于形式,使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让教师在活动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3、说课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活动的重点、难点,理清活动的思路,这样可以克服活动中重点不突出、引导不到位等问题,提高活动的效率。

4、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活动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四、“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l)说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所选活动主题的内容特点,指明其在整体或主题网络教学中的地位。

(2)幼儿现状简要分析。主要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幼儿的兴趣,动机,行为习惯,意志等发展状况。

(3)说目标。先说主题目标,再说本次活动目标,主要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综合地表达出来,并能体现主题的教育要求,最后说确立此目标的依据。

(4)说活动重点、难点的确定和解决。

(二)说教法说教法主要说明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情况等,来说明选择某种方法或手段的依据。说活动准备,包括活动前的准备(家长工作、社区协调、环境创设、资料收集、幼儿园活动等),活动中的准备(即有关玩具、教具等材料,包括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等)。

(三)说学法说学法就是说出要教给幼儿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幼儿哪些能力,并结合活动目标、教材特点、幼儿年龄特点具体地说出理论依据,主要说明幼儿要“怎样学”的问题和“为什么这样学”的道理。要讲清教师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积极探索的;还要讲出教师是怎样根据班级特点和幼儿的年龄、心理特征,运用哪些教育教学规律指导幼儿进行学习的。(根据活动内容和采取的方法及手段,教给幼儿一些学习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四)说活动过程说活动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活动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活动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活动过程就是说明整个活动的流程,即各个活动环节的实施过程。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说明每一环节所用的大体时间,重点说明主要环节的双边活动,要致力于活动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者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组织幼儿活动那样讲。注意,在介绍活动过程时不仅要讲活动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纲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依据等)。

(五)展示自己参与设计的辅助课件。所制作的课件要起到突出本次活动重点,降低难度,以突破难点的作用。展示课件时还要简述自己设计、制作的思路和过程。说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应因材、因时、因地、因人(幼儿、教师)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说课方式和方法,提高说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说课”的实施说课,不同于一般的发言稿和教育活动,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活动的浓缩,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活动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使用普通话。目前,全社会都在大力推广使用普通话,作为教师要首当其冲。在说课过程中,使用普通话,有利于成功。

2、充满激情,慨慷自然。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到说课者对说课的决心与自信,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共鸣。

3、紧凑连贯,简练准确。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语言表达要简练干脆,要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连贯紧凑,过渡流畅自然。

4、自然而有效地使用媒体。在说课时,要注意将现代化的电教器材组合在说课的主体里,来刺激听者,使说课更加生动,从而取得最佳效果。

(六)“说课”中应遵循的几项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组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不仅要从微观上弄清弄懂活动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本活动、本年段、本主题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本活动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之间的关系。

(2)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要从幼儿理解本内容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情况,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活动目的明确,符合《纲要》要求、教材内容和幼儿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活动目的、有利于发展幼儿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要说清本次活动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活动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表达其对某次活动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因此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活动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学前教育理论与活动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在说课中对教材的分析应以专业基础理论为指导,对活动情况的分析和教法的设计一概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力求所说内容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教师在实践中,往往注意到对教法本身的探索、积累与运用,而忽略了将其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系统化、规律化,因而淡化、浅化了实践的功能。说课中,教师应尽量把自己的每一个教法设计上升到学前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并接受其检验。(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在说课中,既要避免空谈理论,脱离实际,“放之四海而皆准”;又要避免只谈做法不谈依据;还要避免为增加理论色彩而张冠李戴,理论与实际不一致、不吻合。要做到理论切合实际,实践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

3、实效性原则任何活动的开展,都有其鲜明的目的。说课活动也不例外。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率。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大体上,说课可用于检查、研究、评价、示范等多种目的。一般来说,检查性说课主要用于领导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研究性说课主要用于同行之间切磋教法;评价性说课主要用于教学评比、竞赛活动;示范性说课则是为了给教师树立说课的样板,供其学习、参考。在开展说课活动前,首先要明确目的,也就是将要开展的是哪一类型的说课活动,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针对性强。这主要是针对检查性、研究性两种说课活动而言。检查性说课一般来说主要针对以下问题:教师的工作态度、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研究性说课应主要针对承上启下的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结构复杂的活动以及教师之间意见分歧较大的活动等。只有加强了说课的针对性,才便于说课人和评说的准备和对问题的集中研究与解决。

(3)准备充分。说课前说课人、评说人都围绕本次说课活动的目的进行系统的准备,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分析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说课人还要写出条理清楚、有理有据、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的说课稿。

教师说课稿篇2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我计划安排两课时进行本文的教学。下面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设想。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2、通过对词句的理解,读懂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学课文的相关段落。2、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会欣赏颐和园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2、感受颐和园的景色和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教学难点是:理清文章的顺序,学习作者的写景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阅读教学必须树立大语文观,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让学生主动地灵活多样地丰富知识。所以,课前我让学生通过翻阅课外书籍,网上查找,请教家长等多种渠道,搜集并整理颐和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接着,我让学生欣赏了一段影像资料。(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初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颐和园细细游赏。

(二)整体感知

待风光片放映完毕之后,我顺势利导,进入整体感知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让学生再次欣赏课文朗读,接着问学生:颐和园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教师相机板书:美丽的大公园。紧接着,我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学生汇报时,教师课件演示颐和园游览图,并相应地板书各个景点,使学生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自主探究

《颐和园》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通过读、说、议、写、画等多种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交流

长廊部分,先让学生说说长廊的特点,紧接着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以及上面五彩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长廊的精致美观。这样,就在感知的基础上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再次体会长廊的精致美观。

同样,万寿山部分,先让学生自由说说万寿山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直观地感受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高大和辉煌。另外,让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等描写景物颜色的词语,体会古色古香的美;抓住“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等句子体会昆明湖的静和绿;抓住“隐隐约约”这个词语体会那种朦胧美。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万寿山那气势磅礴的美。

在学习昆明湖部分时,先引导学生看图,再次感受昆明湖的静和绿。接着引出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学生在观察中结合课文内容描绘十七孔桥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十七孔桥那“姿态不一”的美。

“小导游”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在小组开展导游活动中加深理解,在读文中体会意境,掀起学习的高潮,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家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1.学习《颐和园》的写法,写一次游览活动。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板书设计真正达到教学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我设计的板书可谓简洁明了。

10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美丽的大公园

七、说特色:

1、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八、不足之处

1.读的还是少,只为了分析课文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十七孔桥小狮子可爱和多。我只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忽视了段落间的读,只是在分析好每段后对文本进行了重组,利用师生合作读来再次进入文本,虽然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重点朗读再到师引读再次整体读,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到位,离语文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还有一段距离。今后逐步改正。

教师说课稿篇3

东庐中学被誉为南京教育的十大亮点之一,教育局下文,在全市推广东庐经验,唯独以地域命名的“东庐讲学稿”被收进《南京素质教育30条》推向全国。

2004年《江苏教育》第十二期a版以《朴素的教育奇迹》为题做了长篇纪实性报道;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日在头版头条以《减负增效靠的是“讲学稿”》为题介绍了东庐中学的教学改革;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2007年《中小学管理》杂志第十二期以《他把农村教育捧在手上》为题作了报道。

东庐中学的改革。实现了‘六无’:

一是无辍学,学区内学生100%进入学校;

二是无外流现象,彻底改变了以往好学生外流到城区学校上学的状况;

三是无快慢班,学校严格执行平行分班;

四是无不开课程:

五是无加班加点,不赶进度,不违规补课:

六是不买教辅书,不用练习册。

而在这“六无”状态下,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几年来一直位居县、市前列。

“探索出了一条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活、学生负担轻、教学质量高的教改新路”

2007年10月17日,《中国教师报》以《探问东庐中学讲“学稿”》为题对东庐经验作了深度挖掘和报道。报道的开头是: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现实中这就是真理。”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此言一出,令在场的记者一愣。

“家长和学生要分数,我们就给他们嘛。关键是怎么给,给什么样的分数。我们要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分数,给学生’不缩水’的分数。”陈康金坚定地说。

当然,8年前的东庐中学还不敢这么“语出惊人”。那时候的她,是师资、生源和硬件都很差的薄弱农村校,先要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而不是“分数怎么给”。但现在,她不仅逃脱了“险被撤并”的命运,还解决了“分数怎么给”这个全国性的教育难题。更实现了无加班加点、无违规补课、无教辅用书等“六无”,破格通过了省级示范初中验收,获得了南京市“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素质教育创新奖”等诸多荣誉。

东庐中学靠的是什么?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这所“著名的非著名”学校能有今天的成绩,要归功于一项听起来似乎有些“土”的发明:“讲学稿”就是在1999年一份承载“教学合一”理念的“讲学稿”改变了东庐中学。

“讲学稿”是什么,何以能有如此“神通”?带着疑问,我们请来了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校长陈庚金。

东庐“讲学稿”的内涵界定

《中国教师报》的评论:

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一个实践智慧的标本

“讲学稿”无疑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智慧的创造,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本土化”的标本。正如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所说:“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东庐中学“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再次向我们表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师资等各方面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科学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东庐中学的教学质量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面积提高,并不是所有教师突然提高了水平,关键是学生动了起来,教师的教学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

“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充分整合后的校本课程,是“教学合一”的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产物。

东庐“讲学稿”的设计要求

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开放性: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民主性:师生可共同参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做中学。

“讲学稿”总体要求

首先是“讲学稿”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第三,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第五,“讲学稿”要区别于教案和讲义,不能把“讲学稿”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第六,大体上说“讲学稿”的编写主要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讲学稿”都应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东庐“讲学稿”的研制过程

暑假备寒课:寒暑假老师各人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二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

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

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

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多少视情况而定),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即课前备课。

课后备课: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则在“讲学稿”相关栏目或卒白孙填写学习心得等。

“讲学稿”的使用流程

学生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3)要求学生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讲学稿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教师使用讲学稿的要求

(1)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

(2)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

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

(3)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指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以“精”保证“必”,用必促使“精”。

(4)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三个能力:提高备课中的“厨师”能力;提高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提高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5)用“讲学稿”教学需要处理好“三个结合”,把握好“三个要”。

以精提高教学效率,以必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主要负担在作业上,关键是作业量的控制,教师要能真正做到四精四必,也就解决了有效教学的问题。

精选: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提出的问题,落实在集体备课上;

精讲: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

精练:减少板演,课上多练、集体训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

精批:通过精批发现出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不足之处,落实在全批全改,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讲评辅导上。

“四必”是对精批的高效落实。以“精”来提高质量,以“必”来调控负担,贵在“精”字,重在“必”字,功在课外,利在课内。

备课中的“厨师”能力:

在备课中,教师应是厨师,把“讲学稿”烹制成一顿色香味俱佳的大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选例题习题,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

教学时的“导演”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课堂上的“公关”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此,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

第一,教师要注重调控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服从于学的需要。

教师思考问题的角度与学生常常是不一致的,处理好符合学生思路的问题解决,是增强教学功效的重要手段。

(1)当学生的思维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要服从学生,首先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

(2)当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不一致时,教案要服从课堂,要调整教学设计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3)进度要服从效果,当学生进行讨论研究时,不要为赶进度而打断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

喜欢别人的欣赏,这是人类的共性,对于初长成人、急于表现自我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更渴望得到人们特别是老师的关注、欣赏。因此,注意在课内外充分注视学生的爱好、学生的追求、学生的需要,及时肯定、赞扬他们的闪光点,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热爱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让我们经常记住柯维的一句话:“当众表扬,私下批评”。

第三,教师要勇于修正自我。

学生在理解、回答或解决问题中,常常会有许多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方法,教师要勇于承认学生更优的选择,剖析自己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教师自身出现错误时更应如此,以此展现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同时也给学生展示一种观念:“教师和教科书不应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的意识。为了需要,我们甚至可以设置犯错的陷井自己跳下去。通过这些工作,让学生感到是在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的氛围里学习,唤起学生的“向师心理”,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必信其道”。

处理好“三个结合”:

一是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二是紧扣“讲学稿”与课堂有机生成相结合;

三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

把握好“三个要”:

要具有针对性,更要注重导学性、探究性、发散性:

要坚持实用性,更要追求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

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现实成绩,更要关注其态度、方法和能力,着力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

讲学稿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

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

一、实现了三大转变

其一,实现了由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到教师(“讲学稿”)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讲学稿”)走向教师的转变。学生认真的预习与教师的精心备课、学生积极的提问与教师的及时辅导珠联璧合,从而整合、优化了传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其二促使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由原本陷入题海战转为按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程序去学习。其特点是:深刻预习、活泼研习、精当补习。

其三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促使了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变化。教师由原本围绕着“本本”转转为围着学生转,以学定教,促使教师提高“三个能力”,树立“三个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深刻预习:深:解决基础知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猜想;刻:学生的预习是尝试体验的过程。

预习、自学、自测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疑难,但学生的自我探究却具有了预制、预警、蓄势的功能,一旦课堂讨论涉及相关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共鸣,激起学生最大的兴趣参与讨论,讨论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活泼研习:活:学生思维的活跃,各抒己见,标新立异;教师教法的多样,抓住契机,因生制宜。泼:“蛮不讲理”一做小动作、插嘴、交头结耳、做小老师。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导式:新授课;开放式:单元复习课、综合实践课;技能式:理科课程的教学;探究式:语文学科;讨论式:政治、地理等学科。尝试式:数理化学科。情境式:英语学科。

课堂教学做到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激感的课堂,生动活泼、活而不乱的课堂,开放多变的课堂,自主创新的课堂。

精当补习:精:平时不留课外作业,不加班加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订资料。当:不分好差班,取消竞赛分班,平等对待学生,利用学

生的差异进行教学;用“周周清”来增强学生周一至周五学习的动力;坚持教考一致(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考前只抓补缺和考法指导,让学生考出信心。

(1)备课中的“厨师”能力,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的“导演”能力;

(2)一切为了学生(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行为观);

(3)变“教案”为“学案”,变“教本”为“文本”,变“教学”为“学教”;

①“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先讲后练,以讲为主”改变为“先学后教,以学为主。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②“为学而教”: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以学定教”:因学定教,创作讲学稿;因学施教,创作教学”。

③变“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应试教育为“学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教了要考,考了要学”的素质教育策略。

二、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弥补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提高了课堂效益和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1)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2)“讲学稿”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的形成。

(3)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4)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5)“讲学稿”促进了有益的接受学习,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

①学生能自我掌握学习目标;

②学生能自我掌握学习进程;

③学生能自我进行学习调节;

④学生能自我得出结论;

⑤学生能自我目标检测。

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我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1 “讲学稿”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行的形成

一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较为顺利地获得知识与技能。

二是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品质,按“讲学稿”的要求预习是一种主动的达标,要达标就应迎难而上,力求达标,决不轻易放弃。经过努力,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标,中等生、学困生就逐步树立了自信,就能体会到个人劳动换来的进步与收获才是最好的回报。

三是学习过程与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在“讲学稿”的导引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大都是在静态中完成的,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训练、检测大多是独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是连续的,较为深刻的。这种以静态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的三位一体”。

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讲学稿”时坚持三大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讲学稿”把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为一体。学生不会请家教,“讲学稿”就是最好的家教。

学校对各类学习辅导用书说“不”,对双休日和寒暑假补课说“不”,家庭的经济负担大为减轻;对具有歧视性的快慢班说“不”,学困生受到充分尊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都说:“孩子放在东庐中学读书,放心!”。

减少了学生的无效劳动和减轻了由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

2 “讲学稿”给了孩子们一个学习的好理由

其实学习是没有理由的,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命状态。婴儿的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就是一种原始生命赋予的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然而,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品质恰恰不是与时俱进的,相反,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原始的学习积极性是呈下降趋势的。这就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学习的理由。

3 愉快是最好的学习理由

“讲学稿”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它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快,结果中享受成功,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和希望。

“讲学稿”促进了有益的接受学习,体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优势,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改变了教与学的效果。

就像当你购买了一件新的手机,你需要掌握使用它的方法,你会怎样进行学习,学习中你最需要什么?一般情况下,你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小心地打开包装,进行仔细地观察,细微地抚摸。你会拿出说明书进行认真阅读,但没有一个人是通过说明书的学习,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后,再去操作练习,往往是只阅读了一小部分内容后,就急切地插上电源,在说明书的指导下进行逐步操作,直到能进行完整的、熟练地操作为止。当在阅读与操作中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最需要的是求得别人的指点,否则会放弃学习,处于等待之中或冒险行事。操作熟练后,很愿意表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去帮助指导别人。这是我们大家共有的一种生活经验,也是一种相对最佳的学习方法。生活实践中的学习是通过协调的互动,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以“讲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就类似于这样的“互动”。

又像一部影视作品,无论评得多好,与亲自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只看作品不读影评,有时会感到没头没脑。最佳的效果应是看了介绍后看作品再读影评。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就如同看一部影视作品,“讲学稿”是这部影视作品的海报,学生做“讲学稿”是在亲自看这部影视作品,课堂教学则是对这部影视作品的赏析。

三、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育教学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改变了教师的工作状态,引领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

优秀的“讲学稿”来自认真的备课,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

我们取消了备课笔记及其检查制度,向教师提出丢掉“应检”的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让备课的过程,成为研究的过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因此,这种备课,摒弃了传统的备课模式,抛弃的是形式主义,追求的是实际效果,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为教师“自培”及自我发展提供了空间与时间,促进了教师的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理论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研究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缩短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教师的竞争合作意识。

打破了以“权”为本,权力至上的模式,建立了以备课组为中心的两级教学管理机制。更多地关注学生、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初步形成了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

一是管理关口前移,变中途督查、终端考核为重事前的指导、服务,抓住了教学的源头;

二是管理对象下移,更多地围绕学生做文章,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三是管理标杆上移,把日常的教学工作提升为事业追求、价值实现的过程。

教师说课稿篇4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教师说课稿篇5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怕写不好而不愿意写;教师对作文课也是望而生畏,因为作文评改量大如山,但效果并不见好。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课,老师也能轻松教作文课,从而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呢?我们解放路中学一直在进行不断的探索。

后来,江苏省盐城市一中的讲学稿教学模式引起隐们的注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教学合一,能很好的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于是,我校于2009年秋季开始,结合本校实际,在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采用讲学稿作文教学的形式,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读写结合,在阅读课讲学稿中,围绕单元作文教学目标穿插作文片断训练

如我们在苏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中,紧紧围绕“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这个作文教学目标,在《童年的朋友》讲学稿中设计了人物外貌片断描写训练;在《一面》讲学稿中穿插了人物心理描写训练和语文描写训练;在《赵普》讲学稿中编入了细节描写训练;在《我的老师》讲学稿中设计了选材和组材训练。这样,到单元作文“写一个人物”时,学生已掌握了写人的基本功,此时学生已经明白,所谓写人就是围绕中心精心选择材料,通过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写起来自然信心十足,当然也能写出好的作文来。

二、作文课采用“讲学稿”指导学生写作,融看、说、写、读、改、评于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指导过程

看:教师把下次作文的范围或题目通过讲学稿提前2至3天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先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列出写作的初步提纲。

平时作文毕竟不是考试,提前把范围和题目告知学生,可使学生有目的地去准备材料,提高了观察能力,积累了素材,也为作文课打好了基础。

说:刘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在课堂上进行5分钟的口头作文,教师巡视。这一步在课堂上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很多学生说起来来滔滔不绝,写起作文来却无从下笔,通过口头作文,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在“说”和“写”之间架起了桥梁,学生觉得写作文其实就是在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写: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限定时间,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巡高。

读:教师在学生写完作文后,根据此次作文的要求,当堂发2至3篇范文,引导学生去读,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感受范文的优点。这一步也在课堂上完成。当然,范围最好不要先印在讲学稿上,而另用纸印,用完后可粘贴在讲学稿上。这样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为后面学生自改作文找到参照的标准。

改:就是让学生对照范文的优点,从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去自改或互改,使自己的写作水平有长进,避逸写与读脱节。

评:就是在前五步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和规律,总结经验与教训,得到一次理性的提升。师生共同总结,比教师一言堂好,这里的总结,是以学生自己的总结为前提的,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加上教师的点拔,这样的总结自然全面而又有针对性了。

教师说课稿篇6

关键词:讲学稿;载体;构建;幸福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7-03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幸福生活和人生的意义,幸福能力内化成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共同构建一个幸福课堂。这既是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又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委员会提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教育本身的目的是幸福,教育过程本身也应是幸福的。当前,初中化学课堂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厌学、弃学,对化学教师的疏离、不屑;教师由于学生对学习、教育的冷漠与迟钝导致自尊感、教学效能感低下,因而教学激情枯竭,创新意识不强。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创新精神的培养,都离不开课堂教学的改造与重新建构。因此,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追求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幸福课堂",就成为当前初中化学教师的应然性选择,同时,我们选择以讲学稿为载体来探索构建幸福课堂的具体策略,使这一理想教学形式的推广有了一定的可操作性。希望对改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增强师生的在课堂中幸福感能有所帮助。

1.化学教学课堂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化学教学重复低效益的运作。不少普通中学的学生无心上化学课,抄袭课外作业的现象屡有发生。学生化学学习的质量相对低下,对学习化学产生厌恶情绪。化学成绩低下不但会严重影响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使学生丧失自信与自尊。学生化学成绩低下导致厌学抵触的情绪弥漫校园,成为销蚀学校德育效果和滋生破坏校园秩序的不良风气的基本因素,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严重影响义务教育顺利实施的普遍现实。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不少化学教师承受着高投入而低产出的迷茫与困惑却无法解脱,因此教师从心理上对从教工作缺乏事业的动机和兴趣,勉强维持教学工作,在教师内心产生一种对教书育人的厌烦和心力交瘁的状态,导致教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降低的职业倦怠现象。还有教师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和策略相对陈旧,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是讲解为主,基本停留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加班加点和大量重复训练的水平,上化学课"满堂灌"的低效活动仍不少见。另外成就感的缺失。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特殊性,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培养学生并不象工人生产产品一样能够迅速地看到效果,教育教学的效果需要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显现出现。由于长期的工作而看不到效果,因而教师的成就感是很难得到体验的,这样就最容易产生对职业的兴趣的丧失。

2.走近"讲学稿"及幸福课堂

2.1"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理念及模式。我们确立的理念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课堂教学核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还教于学,以生为本。因此我们使用的讲学稿由最初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现在的"自学-探究-应用"的教学模式。"自学-探究-应用"教学模式的提出,把我们以往以改革教法为主的思路转向了现在的以改革学法为主的轨道上来。

2.2"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模式的理解。以"讲学稿"为载体形式的"自学-探究-应用"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得以保障和强化,体现"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生生互动,当堂巩固"的教学特色,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教学质量。"自学-探究-应用"教学模式能较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它是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自学、思考,在课堂上研讨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担当好"导演"的角色,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舞台,并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排忧解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找出问题,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在当堂训练中反馈问题,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最终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

2.3"讲学稿"为载体促进师师互动及合作的发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在合作学习中,师师互动是重要前导。教师伙伴以及整个学校专业文化的成熟度,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师师互动可以相互启发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调研发现,庐中教师在实行"讲学稿"备课模式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师生之间可以更多地交流信息、分享智慧。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放大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加快了,教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减少了,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了,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大大增强了。而国外权威研究证明教师的集体效能与学生成就呈显著正相关,并且研究也证明集体效能越高的学校教师个人效能也越高。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实行"教学合一"改革后该校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也不难解释为什么94%的教师都认为"学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气氛"。

2.4幸福课堂。幸福是什么?幸福本身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使用它。有人认为,幸福是个体愉悦的心理体验,有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持续的、重大的快乐,如莱布尼茨说:"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快乐","幸福就其最广泛而言,就是我们所有的最大快乐"。幸福教育理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落脚点是为了人,为了人一生的幸福,一切教育活动与环节都要围绕它,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灯塔。我认为幸福课堂是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科学、艺术地组织课堂教学;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对话,使自身的知识、能力、个性得到综合发展;师生不断地感受到展现自我的幸福、合作探究的幸福、知识生成的幸福,以及体验自身成长的幸福。幸福课堂应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心理幸福、生理幸福、伦理幸福的统一。

3.构建幸福课堂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幸福课堂是师生在课堂上自我实现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这种满足意味着学生在课堂上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潜能,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找到了自己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之间应有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较好地组织和实施了教学活动,在与学生的交往与互动中彰显了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个性,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构建者存在有三组的人际关系师师、师生、生生在课堂上都能实现自我的目标后得到的一种满足感,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哪如何把三组人际关系有机串联起来呢?"讲学稿"作为一种载体很好地把这三组关系联系起来,为构建幸福课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3.1师师关系。"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讲学稿的设计的一个依据,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通过"讲学稿"这个载体合二为一了。我们学校已经实施"讲学稿"一学年了,回头清点稿子时,着实有种成就感!厚厚的几叠讲学稿凝聚着老师的智慧和汗水!再想想孩子们手里,张张都做得满满的这些资料,多么骄傲它的与众不同。

过去的集体备课,都是你说他说,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笔头上。为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学校进行备课组长与教师的考核,一月一考核,使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以一个主备,人人参与的模式构建课堂教学的统案,是一个集体智慧的释放过程。针对教学中的每课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各位教师经过认真揣摩、推敲而成的,有时连一个过渡的问题都要反复琢磨。教研的力度更大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很好的机会,当各自上完课之后,发现问题再及时沟通,以备下节课改进。替代了备课本,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原来每位教师都要单独备课,每位教师备一节课需要2节课的时间。现在,使用讲学稿,集体商讨2节课,一个备课组内的每位老师轮流执笔,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放大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加快了,教师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减少了,人际关系进一步融洽了,教师的集体效能感大大增强了。而后共同讨论定稿。这样形成的讲学稿共全组教师使用。原来一周每个教师要备4课时,现在每个教师一周只须认真备好1课时。显然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大大的减轻了,这样教师可以把精力投入到辅导学生和其他方面。讲学稿汇聚成册后即为教师备课本,供今后教学参考和校本教材。教师才会感悟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作为教师的幸福,体味到对生活和事业的挚爱,感受到一种奋发向上、跃跃欲试的动力。只有拥有"幸福感",教师才可能真正去潜心研究,才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2师生关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合作教育学认为,师生互动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要素,它以师生相互尊重、彼此学习为基础,体现了教学的社会本质。它一改单向度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师道观,倡导"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语)的师生关系,主张教育者不应单纯强调自己应如何思考、行动、与学生交流,而是时时变换视角,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体验学生对情境的独特感受出发来反思教育行为;认为在教育互动中不但教师影响学生,学生也在改变着教师的感受,改变着教师的个性,改变着教师对生活的选择、对世界的看法,这种改变甚至辐射到教师的整个生命。当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对"讲学稿"内容的预习把握了学习的重点、找准了学习的难点、发现了学习的兴奋点之后,他们在课堂上自然会表现出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课堂的生命活力自然也会进一步激活教师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建构起新的、更深刻的认知与感悟。通过对讲学稿的使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方式,养成教前先学的良好习惯;同时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有时间有精力去关注和发展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学生在老师的鼓励赞扬下,能力特长得以充分展示,不同的见解可以表达,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学生个性得以张扬,心灵得以放飞,他们找到了自己在班级的位置,找到了自己与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应有的关系,从而能感受展现自我的幸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现状、动机、需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建构和谐的师生关幸福课堂。

3.3生生关系。曾经有人教育工作者说过:"教育尽所能把每个学生送到他们自己的舞台,而不是送到同一个舞台。"作为教育工作者确立的理念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课堂教学核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担当好"导演"的角色,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激发、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舞台,并优化课内的解惑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地排忧解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生在自主研究学习中找出问题,在讨论质疑的学习中解决问题,在当堂训练中反馈问题,在总结交流的学习中共同成长,最终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会"转到"学会"进而"会学"。

"讲学稿"为了学生之间互助搭建一个互助学习的平台。所谓"互助",就是基于学生互动基础上的互相帮助,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学生通过给同学讲题,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自己也会提高一个层次,由自己的一种答案,得到多种答案,同时提高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实现"双赢"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小先生"的作用。

我国教育名家陶行知也非常重视"小先生"的作用。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体会到理解、宽容和谦让的意义,这是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学生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借助于对答案的求解,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知识,还有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这是科学素质的培养,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和幸福。

让学生个性得到和谐发展、潜能得充分开发,成为主动发展的幸福人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更适合的教育。"这是历史交给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钉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当代教育家叶澜教授直言不讳地说,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幸福教育,即让孩子们有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自己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何善亮,徐文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学改革探索与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9,(10).

[2]魏本月.关于学生幸福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8,(09).

[3]林少杰."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型"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论、方法与实施[m].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2009.

[4]蔡慧琴.幸福: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J].现代教育论丛,2007,(07).

[5]张如萍.给孩子一个充满快乐幸福的课堂[J].科学教育,2007,(11).

[6]潘玉堂.播种幸福[m].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

教师说课稿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102

英语教学资源拓展探究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学生之外的很多领域,主要包括文本资源的拓展(如英语报刊阅读)、影音资源的拓展(如多媒体的使用)、网络资源的拓展等方面,而如何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直接纳入教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本文拟探究将学生直接纳入教学资源,通过学生制作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及自主课堂实践方式来有效拓展课堂资源。研究成果将对英语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师工作结构的优化,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过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选题调研阶段、教师说明探究任务及学生具体实施阶段、学生作品评定及有效率分析阶段。

一、选题调研阶段

以八年级的两个模块共计16个班级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掌握powerpoint(简称ppt)人数,调研结果见表1所示。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每个模块和班级之间在辅导前掌握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学生数量有较大差距,比例在3%~28%之间,这与学生的来源和班级教师平时的要求不同有关。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1.学生的实践任务不再固定地以课本的一个单元为单位,而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人数和实际能力,选定一个单元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某一个话题来作为自己的实践任务,内容以一个课时为标准。

2.加大教师指导力度。鼓励各班了解powerpoint基本操作的学生勇于尝试,鼓励他们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同时教师也要对这样的学生加大指导力度,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和与人合作的愉快。

3.鼓励学生借助家长的力量,完成实践任务。对各班中参与实践活动热情比较高但是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家长的帮助来完成实践任务。这也是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有效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解。

按照上述措施,通过近两个月的实践,我们重新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经过辅导,学生掌握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数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比例达到了在38%~87%之间。在此阶段,教师们也通过学习和调研,完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评价量表(见表2),使得最终学生的实践探究结果有了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

二、教师说明探究任务,学生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实践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实践探究任务完成的效果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是否可以取得成功。根据各班参与探究任务学生的数量、实际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技能学生的数量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们在半年的时间里指导本班学生完成了课题的实践探究任务,共形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22个,内容包括了初二上学期第二、第五、第七、第十单元的部分教学内容和中西文化方面的探讨。这些成果有的为教师实际教学所用,有的由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所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证实了教学资源可以将学生纳入,从而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三、学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评定和有效率分析阶段

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演示文稿开展评定与分析,选择了一个演示文稿在八年级m1-2的文化交流课中展示和交流,完成了所有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实践探究任务。此外,在所有22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以学生自评和教师调研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了优秀powerpoint演示文稿共10个。通过这个结果我们不难算出学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作品的有效率约为45%。虽然对于初次进行这种探究实践活动的八年级学生和教师来说,45%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的有效率。但是,也应认识到实际参与实践探究过程的学生人数大约只占全体学生的20%。其间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技能的学生人数太少;部分学生整体学习状态不佳,所以很难调动参与英语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的学校课外活动,分散了部分学生的精力而使他们无暇投入此项活动等。

本次课题研究最终获得有效实践成果包括10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6次学生课堂实践探究活动和4次教师课堂实践探究活动。此成果的取得,说明课题研究达到了研究目的,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纳入教学资源范畴,利用学生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组内研讨,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和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研究初始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估计过于乐观,导致不得不在探究实践内容方面做出调整,压缩内容。因此,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一定要注重实际调研,在充分了解了各方面情况后才可能有顺利的研究过程。

2.在教师说明探究任务,学生具体实施阶段,由于对部分参与学生的帮助和督促不及时,导致了部分参与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半途而废,或最终成果不理想而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在今后类似的课题研究中,应该将历时较长的过程进一步细化,分为几个小阶段,并明确每个小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既是对研究工作的具体指导,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个督促和对照,从而杜绝这个阶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3.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存在着不善于和他人协作或搜索有效资源能力欠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最终研究成果的有效性。针对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刻意布置一些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任务,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调查报告,考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内容的复习归纳等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素材,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输入关键词才可以又快又准地搜索到所需素材。

教师说课稿篇8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魅力型语文教师是人性的洞悉者,他能利用这种知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2.掌握思想动态。语言的教学必定和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语文教师的思想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

【关键词】魅力型语文教师、人性的洞悉者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职称论文投稿、职称

【正文】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设想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学生上课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感觉非常快乐;教师上课既讲解有方又挥洒自如。这上课的老师真令人敬慕,他一定有很多地方值得别人学习。如果是语文课,可以称之为魅力型语文课,而能上出魅力语文课的教师当然可以称之为魅力型语文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能成为魅力型教师。也许有些语文老师可以成为学识型教师,他知识渊博,上课能旁征博引,准备启迪学生去思考,去探索。然而这老师普通话不太标准,致使一些学生听他讲话感觉很难受,因为经常要在心里订正老师读音的错误,这对这些学生来说,简直就是精神上的折磨。也许还有些老师可以成为幽默型老师,他的语文课充满欢笑,学生感觉上课非常轻松愉快,因为老师言行很诙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这老师的教学效果来说,不算理想。所以真正有魅力的语文课应该是思想与思想的交锋,是人体各种功能的综合开发,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演奏的抒情诗,既有科学知识收获,又有美好情感养成。这样看来要成为魅力型的语文老师,要有较高的素养,要付出很多努力,要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探究。一个具有了较高素养的语文教师既然准备好了攀登,就要去寻找和准备那些至关重要的工具,从而最终能登上魅力型语文教师这个巅峰。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1.理解个性特征。首先要做的是对自己的个性特点作全面的分析,这项工作的展开不妨借助一些个性心理测试资料进行自我测试,以能够比较公正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然后就测试结果作详细的解读。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与学生进行教学交流;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融洽课堂气氛;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学识的养成;哪些个性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当然要找出自己个性特点中存在的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不要把这些因素扩展到课堂上,以致于影响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要有深入的了解。这种了解是有现实材料作为依据的,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对某一个学生,魅力型语文教师能准确说出这个学生一二个事例来表明这个学生的某个性格特征,并作出简要的分析。可以这样说,魅力型语文教师是人性的洞悉者,他能利用这种知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2.掌握思想动态。语言的教学必定和思想的传播密切相关。语文教师的思想状态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我们可以把语文老师的思想可以放在一个大的文化背景来理解。例如,在法国,一个老师年龄大了,还没结婚,法国学生可能不会很惊讶;而在中国,由于深受传统思想中婚姻家庭观念的影响,如果一个教师年龄很大了,还没有结婚,中国学生必定会有许多猜疑,有时这种状态可能会对这个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表面看起来是生活习俗不同,但究其深层原因则是思想观念不同造成的。许多语文老师的思想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一个标本,老师在考察自我思想时,也可以放大自己观察目光的倍数和范围,吮吸人类美好的思想精华,经常追问自己身上存在的思想状态,“吾日三省吾身”,最终养成宁静平和的心灵。

【文章来源】/article/65/3203.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部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以信誉求生存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教师说课稿篇9

关键词:讲学稿科学兴趣

在教学中,我以“讲学稿”为载体,非常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

一、在“讲学稿”的设计上下工夫

1.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讲学稿”的学习目标是教师在研究了课程标准、考纲、教材、学生的基础上预先设定的,而课堂是动态的。我们在设定学习目标时要把课程、教材、学生等研究得透彻些,尽量使预设的目标与动态生成的目标相吻合,二者吻合得越紧密,说明你的课备得越成功。我认为,具体到每一课来说,目标不求全(三维目标不求面面俱到,有时侧重一、二即可),但目标的陈述一定要具体,宜采用“通过什么行为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句式来陈述。比如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生物是怎样呼吸的》(第一课时)一课,我根据单元提示和本班学生特点在“讲学稿”上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认识呼吸的本质和空气中氧气对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意义。(2)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讲学稿”内容的设计(自主预习、突破点拨、巩固提高、小试牛刀)必须要为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服务,要尽量避免内容与目标的游离。

2.创设情境,写好导语,让学生的好奇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应创设良好的情境,恰当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如讲《水的浮力》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环节的:将一个小铁块扔入水槽中,提问:“小铁块为什么下沉?”(因为铁块重,所以下沉。)又问:“大轮船也是铁制成的,比小铁块重得多,为什么能浮在水面呢?”为新授课及知识的扩展留下悬念。

3.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要使好、中、差各个层面的学生拿到一份讲学稿后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从而有所收获。

4.使学生懂得怎样学。我认为在科学“讲学稿”上最好能有“学法指导”的明示,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进行对比、思考、活动等。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教会学生用何种学习方法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如果学生能够用课堂上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学习其他内容,从而达到“自悟”,养成能力,则是教育之最高境界。

二、在使用“讲学稿”进行科学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好预习指导和检查督促。课前把讲学稿发到学生手中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既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了解了学生在预习时暴露出的问题。教师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便于课堂教学时精讲,讲大多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后巩固提高的练习也要加大检查的力度,可利用辅导课的时间重点解决少数学生遗留的问题。

2.处理好预设目标与课堂生成的关系。高质量的“讲学稿”的学习目标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但课堂毕竟是动态生成的,一旦出现生成的目标与预设目标不一致的情况,我们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而强行去达成预设目标,否则就是不顾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行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为学生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尽量去呵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并及时作好教后记,进行教学反思,在下次备课时修改好“讲学稿”。

3.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比如同样的问题可以换一种问法来提。课堂上应该重点讲学生在预习后不能自主解决的内容,学生能自主解决和合作解决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要讲就要讲深、讲透。科学学科讲究实验性、探索性,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观察、感悟,教师演示,甚至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验,自行探索出材料所揭示的有关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交流,甚至可以争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其思维的广度。这样,学生对自己研究得出的结论或规律(也正是教师要传授的)记忆深刻,不易忘记。从而使学生持久地保持学习兴趣。

教师说课稿篇10

关键词:讲学稿;实施;使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118-03

“讲学稿”整合了教师集体的智慧,使得教与学紧密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业学习,其优势是明显的。本文根据实践和观摩的经历,反思“讲学稿”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出现的一些误区,希望对目前“讲学稿”模式的完善和更科学合理地实施有所帮助。

一、讲学稿模式的合理性

众所周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最先于1999年开始使用“讲学稿”,首先在数学和化学两门学科积极试验,经过努力,其数学和化学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绩,这两门学科成绩由原来在全县排名中下游上升到了上游。为此,全校师生备受鼓舞,极大地增强了进一步推广“讲学稿”的信心,“讲学稿”随之开始在全校各门学科中推行。2001年,全校数学成绩为全县第一,第二年,学校的中考平均分更是达到了南师大附中和南京外国语学校这些南京顶级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之后,学校中考的平均成绩稳定在省重点高中录取线以上,随之,全国很多学校去东庐中学学习,“讲学稿模式”便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

这一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具体说来,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由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发给每个教师一份。教师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给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进行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以了解学情,并进行最后的课前备课。讲学稿提前准备好之后,其运用流程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堂师生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复习。

据了解,全国很多学校使用这种模式后,学科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积极作用显而易见。

1.讲学稿模式体现了以学定教。“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体现了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上课前,教师将讲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这样,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老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贴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老师要补充的东西。恰似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以学定教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引导与解惑中得到了落实。上课后,学生依据讲学稿进行复习巩固,有的放矢,不断完善和积累,最终达到了胸有成竹的程度。

2.讲学稿模式优化了教学。“世间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模式,任何教学模式总是要依据一定的条件发挥作用的。”[1]因为“讲学稿模式”通过教师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不仅将教师从繁琐的常规备课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整合了教师集体的智慧,汇聚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得备课质量更高,对教学的影响因素考虑得更全面和深入。经过教师集体研讨后,形成讲学稿文本,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基本知识要素予以了整合,在优化教材形式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教材实质结构的优化。这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掌握相关概念、规律等基础知识,加上针对性地练习和思考,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

3.讲学稿模式促进了教学合一。“讲学稿”蕴含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在“讲学稿”中都有表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活动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课堂活动中两者是紧密互动的,这意味着讲学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与“学”的合一。“只有当教师激励、指导、组织学生自我活动的教授活动与学生受教师的教授活动激励、指导、组织的学习活动开始结合时,学生才能掌握好教学内容。”[2]

因此,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3],以班级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推行“讲学稿模式”教学无疑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是讲学稿对知识复习这一环节,效果更是毋庸置疑。

二、讲学稿模式实施中的几个误区

然而,讲学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反思。归纳起来,这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讲学稿的使用中,教学陷入讲学稿中心论。我们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为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是什么,是每一位教师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就必须思考的问题。”[4]

“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教师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如呈示、对话、辅导等)和辅助行为(如激发动机、教师期望、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两大类别。”[5]这里的教学,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活动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含学生的学。教学是师生之间经验对话、情感交流、言语交流、道德交流的一种活动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交往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交往实践统一的过程。”[6]

但是,有些地区和学校在使用讲学稿时,偏离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陷入了以讲学稿为中心的误区。最常见的就是把讲学稿作为习题的载体,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做题罢了,老师、学生人手一份,一条一条地完成讲学稿上的内容,从而转入了类似题海战术的迷途。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学生所喜欢的,因为我们知道“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7]学生想看到的是一个有激情、活灵活现的老师,带领他们进入未知世界去探索;学生想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享受知识海洋的丰富,而不是面对老师智慧权威的威逼;学生想看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同感受故事里的起起落落,而不是埋头面对着一道道留出空白的试题。尤其是在语文和历史这样的学科,如果完全以讲学稿为中心,对语句的优美的品味、对历史的悠久的感受、对人物的形象的认识、对事件的惊心曲折的想象、对自身思想的触动与影响,等等,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使用讲学稿模式,那么中国能否出现易中天、阎崇年、袁腾飞、纪连海、罗永浩那样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可能是个疑问。

2.在讲学稿的使用中,忽视学生满足感,缺乏学生之间的合作。笔者多次在不同学校听公开课时看到,如果教师控制不好,引导不顺,班级中的优等生就会对教师所讲置若罔闻,埋头自己做自己的,在他们看来,课堂只不过是十几分钟做完题目而已,课堂就是讲学稿,做完讲学稿上的空白就是唯一的目的。在自己做讲学稿的练习时,很少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理会分析此处的美妙与老师的精彩分析,只要自己做完,就能体现自己全会了,全懂了。一旦提前做完,那么剩下的时间对于自己而言就是“煎熬”,而班级中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课堂上的讲学稿意味着又是做题。本来就不太会还要做,所有他们心中有时厌烦多过喜欢,要么是看其他同学的答案,要么等老师订正答案后写在空白处,这二者不管哪种都同样是“煎熬”。“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8]学生课堂学习满足感缺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和良好学习态度的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使知识学习和素质培养在教学中统一起来。

在讲学稿模式中,老师、学生人手一份同样的讲学稿,“师生共用”得到最直观的体现。然而,如果优等生对教师所讲置若罔闻,埋头自己做自己的,那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要么是看其他同学的答案,要么等老师订正答案后写在空白处,则师生之间的对话与共同探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显需要加强。国外有学者认为,“所谓‘学习’,就是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9]讲学稿的形成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讲学稿模式能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在讲学稿模式中,如果只由学生个体独自进行感知、理解、识记以及运用,诚然能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彼此竞争,却缺乏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学生集体智慧的交流与碰撞,不利于塑造自主、自信的心态和提高合作、交流、表达、表现的能力。

3.在讲学稿使用中,忽视学生情感道德、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讲学稿模式中,教师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制定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教育中还有其他的一些目标,“教学过程不只是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尽管认知发展是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10]

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新课程改革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教育目的做出了要求。教育目的的落实,离不开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自然离不开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讲学稿在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上卓有成效。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紧紧围绕着讲学稿展开,出现课堂上教师很少引导学生看教材,看课本,学生很少翻阅课本,这种将教材边缘化、将知识与故事割裂化的现象,其目的侧重于对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那么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道德碰撞、情感交流显得苍白的同时,学生内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变化就严重滞后,在学习中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与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就让人质疑。缺乏情感体验基础的情感与道德教育,就仿佛一只折了一边翅膀的鸟,飞翔不远。

“讲学稿”在各门学科中推行,不能忽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这样的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在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学中,“讲学稿”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重视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领域上的引导,在课堂上,应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之外的相关文献、图表、数据、图像,日常生活中的资源,本学科的诸种实验资源,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激发兴趣,学会观察,学会动手操作,学会自我探究和勇于创新。同时,“训练迁移研究表明,只要在学生能确认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遇学习情境之间的相似性时,才较有可能运用他所学过的东西。而且,学生只有在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较有可能察觉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之间的相似性:①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有许多方面明显相似;②要为学生提供寻找校外生活中运用校内可得内容的事例的练习。”[11]

因此,“讲学稿”模式不能简单地以提问代替质疑,以表层的讨论替代学生的探究,只求表面的热闹、形式的花哨,不注重目标的有效达成、学法的切实指导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以上误区表明,一些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使讲学稿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推进,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深思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236.

[2](日)佐藤正夫.教学论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00.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3.

[4]李臣之.教师做科研——过程、方法与保障[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0:232.

[5]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