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8:28:34

学生成长篇1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澎湃,但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才让我学习到了不少,锻炼到了不少。以下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成长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小学生成长随笔一

成长,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一艘小船,行驶在波面上。有时风平浪静,有时也会遇到汹涌澎湃的海浪。但我的成长之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也经历着各种风波。对我而言,酸甜苦辣咸,样样都有。

现在,因为我长大了,正在变成大人,所以在家长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变得有意识,有胆量,有知识了。有时,他们东一句“你已经长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听得我头都疼了。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事,自己都要先认好“罗盘针”,都必须要有原则在身,不能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对待,如果稍有差池,随时都会招来暴风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生活是多么轻松,无忧无虑,自由自在,身边根本就没什么烦恼。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为一个小学生了,往日那个我已经荡然无存了。我个子高了,上学时间长了,回家作业增了,学习科目多了,我的双肩背起了更重的书包,心中的压力也不断加重。如果是小时候,我无论做错什么事,没有人会来责怪我,再加上还有父母为我当“向导”。可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要适应独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这与小时候那悠闲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小时候,身为小孩子的我,虽然生活地会自在些,可是我却处处受着长辈与他人的约束,走路时,有父母掺着;摔倒了,有父母扶着。但是我知道,在自己长大了后,我就变成大人了,与小时候不同了。就好比现在的我一样,正在渐渐地成长着,我对凡事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长之舟,行驶得虽然不稳,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澎湃,但也正是各种各样的惊涛骇浪,才让我学习到了不少,锻炼到了不少。通过我这成长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长有一定的烦恼,但是有更多的快乐。

小学生成长随笔二

小时候,我总觉得在饭店吃完饭打包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可有一次,妈妈的态度改变了我对打包的认识。

有一次,我和妈妈还有几个阿姨一起去吃饭,吃完后妈妈就叫服务员打包,我瞄了一眼桌上的残羹冷饭,觉得妈妈的行为很丢人。我便急躁起来说:“妈妈不要打包,多丢人。”可是妈妈理都不理我,我觉得一下子好没面子,脸涨得通红,低着头坐在那儿如坐针毡,希望这场聚会快点结束。直到打包完,妈妈见我还在那里苦闷,就对我说:“你的老师没教过你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吗?你那首《悯农》的古诗不是很会背吗?难道这只是表面功夫?”

见妈妈越说越厉害,我羞极了,立即叫妈妈小声点,我用余光瞅了瞅别人,他们都看着我这一边,仿佛都在看我出丑似的。

回家的路上,我一句话也不跟妈妈说,还在生她的气。回家后,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知道吗?农民伯伯种田的不容易,你以前学的古诗《悯农》就是写出了辛苦;还有报纸上,新闻里报道的,世界上有很多地方的人,在挨饿,甚至有许多孩子因为没粮食而饿死……”说得我脸上白一阵红一阵,我鼓起勇气说:“妈妈打包的那些,我明天一定把它们全部吃完。”

从此,我再也没有浪费一点粮食。别人浪费,我也会说服他,这件事成了我成长道路上刻骨铭心的事。

小学生成长随笔三

我一看闹钟,六点半,我还能再睡会儿。于是,我照样蒙头大睡。其间,奶奶三次来催我起床,我都无动于衷。等我起床时,啊!七点多了!上学快迟到了!快!赶快!我赶忙坐起,穿好衣服,翻身下了床,穿了鞋就往厨房跑。

进了厨房,我赶快刷牙洗脸,心里还嘀咕着:怎么办?快!快!可心急就吃不了热豆腐。刷牙时,我把杯子打碎了;洗脸时,我顾不上倒热水,冻得我直咬牙;走路时,我差点摔跤,猛得发现鞋子穿反了……时钟滴滴答答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像在催我:“快点,快点!”怎么办,怎么办……我心急如焚。

在家吃早饭肯定是来不及了,我随手拿了个花卷就跑。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急越是出问题。跑到半道上,我就猛地发现成长手册没带,只得返身往家跑。

来到家里,奶奶疑惑地问我:“你不是上学来不及了吗?回来干吗?”我顾不上回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起成长手册又冲出家门,奔向学校。

跑在上学的路上,我觉得很轻松,猛地发现书包没拿。刚转身要回家,只见奶奶拎着书包向我追来。看着她气喘吁吁的样子,我心想:啊,我的大救星来了!我一把抢过奶奶手中的书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学校奔去,我冲进校门,冲进教室。正巧,上课铃响了,我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同学们一双双眼睛直盯着我狼狈的样子,老师也愤怒地看着我,说:“你身为大队长,居然还迟到!怎么能给同学们做好榜样呢?”

这就是我成长中的一个小插曲,它让我记住了教训,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的含义。我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教训中,变得更加懂事,明理。

  小学生成长随笔四

所谓成长,是人生旅途中必须经历的一个事情。而成长是经由我们在漫长岁月的锻炼,汇总起来的经验,让我们更加努力,更加积极进取的这样一个过程。

我很享受成长,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肯定会付出努力。这些努力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是十分艰辛的。就比如说运动员的成长,那不是靠着一朝一夕可以锻炼出来的。是靠着每一天的坚持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最为著名的要数凌晨四点的洛杉矶那个事情了,也就是著名的篮球运动员科比。凌晨四点的天空相信很多人几乎一年啊都不会看到过一次,而科比在那段训练的日子里天天都能够在凌晨四点训练。可见成长的路途是多么的艰辛。当然,也正因为这份努力中的艰辛,才有了以后“凌晨四点的洛杉矶”这段佳话,科比也靠着这段成长成为了不少喜爱篮球的人的心目中的偶像。

而对于自己,这份成长无疑就是学习了。作为一名学生,能否取得好的成绩就是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见证。这和体育训练一样,不是靠着一周的复习就可以逆袭的,所需要的是日常的积累,对于知识点的深度了解和记忆。

其实,当你接触的人越多,层次越高,你越能发现在成长这条路上的漫长。因为往往越是优秀的人越是追求高端和完美,越是会显示的有教养和文化。大家都会在合理的圈子里相互支持,抱团发展,因为你好了,大家才都会好。而没有成长,不愿意努力的那些人自然也就会逐渐别生活所淘汰。变得越来越低端,层次也会逐渐下降,越是更加喜欢诋毁、嫉妒,出现一些不良的情绪,自己也更加的容易愤怒。

学生成长篇2

一、以爱温暖心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浓厚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用爱去呵护他们、去包容他们、去感化他们、去支持他们,一视同仁,没有偏爱,用心去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

二、用心发现优点

“学困生”一般很没自信,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非常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困生”找到并放大他们的优点,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根据“学困生”发展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备课时,要给“学困生”准备适合他们能力的习题;在批改作业时,尤其要细心,最好是面批和一对一地进行作业评讲;课后多作辅导,设计更多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课题活动。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减少他们学习中的挫折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以肯定和赞扬,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树立起自信心,从而激起他们对成功的追求,收获成功的喜悦,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班风是“学困生”转化的土壤。在班里,我推行了“二、三、一”帮扶小组,就是两个优等生带动三个中等生,帮助一个“学困生”,在全班形成一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使“学困生”感到班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可亲,老师的呵护。除此之外,我还号召全班同学和全体任课教师从生活上、思想上、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逐渐改变孤僻、自私、任性的缺点,养成热爱学习、关心他人的好习惯。另外,还可以根据“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建立适合他们的兴趣小组,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意识,树立他们战胜自我的信念。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让学生摆脱消极、畏难惧难情绪的困扰,使他们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联合所有任课教师相信“学困生”会转变好,且一定能转变好,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这些学生。让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力量,集体的舆论成为他们转化的力量源泉,教育其他同学爱护尊重他们,不讽刺、不挖苦,使得同学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在帮扶小组的帮助下,为“学困生”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给予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实现自我价值,找到尊严,树立自信。

四、了解学困原因,凝聚教育力量

据了解,“学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智力不足,有的是勤奋不够,有的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的是承受着心理的压力等。有的“学困生”智商很高,但成绩却不理想,如我班的一个男生,因为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所以上课老走神,这样成绩能好吗?现在,单亲家庭现象比较常见,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照顾,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对孩子疏于管理,造成孩子性格出现偏差。这些给班级管理、总体成绩均造成很大的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家庭生活的不断改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味追求孩子考出高分,加上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都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化教育,凝聚教育力量,便成为转化“学困生”的重要因素。为此,我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班级也建立了家长班会制,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为“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成长篇3

十年前,校长室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学生黄鹂记叙了我为生病的她补课,为她缝补体育课上因跳远撕破的裤子,为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采用的“小老师制”等,字里行间表达了她对我的爱戴与感谢。我因此受到校长们的表扬,这着实让我兴奋了一段时间。

兴奋过后是深思:这些微小的点滴,却深深地感动了学生。难怪她四年级失聪后,凭着戴助听器和看口型刻苦学习,读完了初中、高中。2007年考上了扬州大学,去年又考上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公费)。《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她的事迹,她还先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荣誉称号。

我被她的成长感动着。一个会感恩的孩子努力着,成功了,作为成人的我不也应如此吗?走过这些年,我感恩于学生的信任,并坚定了一种人生信念:向孩子们学习,做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今年6月24日,我曾教过的学生刚结束了中考,回校来看我,他们又走进了我的课堂。大孩子小孩子坐在一起,我灵机一动,决定采用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大小孩教小小孩。一场较量上演了。

“小先生”张聿杰分析一道填空题:“一个面积如图示的正方形喷水池的四周,打算用1平方米的方砖铺一圈走道,一共要用方砖多少块?喷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张聿杰先在黑板上画出了图,再边说边等分,最后带着学生数出20块。

“老师!老师!”这时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高高举着小手的朱天翔小朋友。他说:“我的方法比你的好。”他走到黑板前,借着小老师的图,边分析边写出了算式:6×4=24,24-4=20(块)。三年级的小学生还没反应过来,下面却响起了“小老师”们的唏嘘声。张聿杰红着脸说:“你的方法是对的。”在同学们羡慕的注视下,朱天翔笑着回到了座位。这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交流后达成了共识:两人的方法都对;朱天翔的方法更适用、更简单一些;小老师的“画一画、数一数”对不理解计算的小朋友很有帮助,也可用于检验。

分析到填空第7题,负责此题的“小老师”借故临阵脱逃。我只好临时选人替补,“谁愿意当小老师来试一试?”我话音刚落,十余只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随便点了其中一个,呀!边画图边讲解,头头是道,获得了满堂彩。

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说: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虽这节课不够严谨,但它是对我以往循规蹈矩的教学方式的超越,也是我学生观的超越。我这变化了的教学,锻炼了初三孩子的能力,也激发了三年级学生的听课兴趣,还让两届孩子感悟到成长中要坦然面对自己,因为有时候也逃不掉“被比较”的情况,是选择“掉头逃”还是“迎头上”。这场试卷讲评的pK,我欣赏到了孩子们敢于挑战、超越自我的风景。人勇于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才能一路风光无限。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流年》中写道:“哪怕只有一点点希望,我们依旧等待着,等待着稍稍一点声响、稍稍一点动静。”那一次的等待,我看到了一群孩子眼睛里的光芒,读懂了孩子的心声。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110页有道关于张大伯家卖鸡的算术题,且配了插图。解决问题后,我问了一句:“就这题你还能想到什么?”一生提问:“剩下的鸡有多少只?能卖得多少钱?”稍许的等待(此时集体沉默)后,一生举手说:“老师,图中张大伯装鸡时车子没有熄火,还在冒烟,这样会污染空气。”一群孩子立即附和:“哎,是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窃窃私语到叽叽喳喳,一个又一个站起来说:“车子不熄火,浪费了汽油,不节约,还破坏环境”;“车子不熄火,如果刹车不灵会伤害到人或动物”;……小小的等待唤起了孩子的潜能,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的不简单。

学生成长篇4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仁爱管理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24-02

班主任工作的烦琐和辛苦凡做过这项工作的教师都有深刻的体会,要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把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融合在一起,并且组成一个文明礼貌、健康向上、步调一致,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优秀个性品质的良好集体,不是仅靠各项制度、日常行为规范的约束就能奏效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开动脑筋,研究方法,牺牲休息,把握教育管理的最大机会,用心寻找工作成功的突破口,为此不付出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是不行的。

一、以仁爱之心教育管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学生,这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出发点。工作中笔者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仁爱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遇事尽量全面考虑,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体会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而使工作做得准确到位。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你的仁爱之心有许多做法。例如,课间操、自习课走近学生,深入教室、寝室关心他们的学习与冷暖,在着装上给予合理建议;询问一下家庭情况、身体状况,提醒他们把该做的做好,让他感受到教师在时刻关注他、帮助他、爱护他。使学生意识到班主任在意每个学生,他们在老师心目中都很重要。让学生每天都以美好的心情投入学习,开始愉快的一天。这些小事看似平常,可笔者认为这是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的基础,是责任和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生活,更要关心学生学习,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思想状况。在精神上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考试发挥不好的、经济生活有困难的、缺少父爱母爱的,心里有障碍的就要常常耐心鼓励、帮助开导、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消除他们的思想压力,以诚相待,取得学生的信任。在学习上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做到不凭自己喜好、不论家庭出身高低、不以智力好坏决定远近亲疏。不以学生成绩优劣分等次,重视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做到严爱有度、张弛适量,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二、了解学生心理,把握教育契机

班主任这个地球上最小的“主任”,不是随便谁都能当好的。他应当是一个心理学家、教育家,是某种意义上的“全才”。

班主任对教育对象必须有足够的了解,处理问题要全面调查研究,才能对症下药,教育方法应因人而异、灵活多样。笔者担任09级综合班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位叫薛久亮的男生,身上存在不少从小养成的不良习惯,任性偏执得厉害,班干部更是管不了。有一次,与任课老师起了冲突,把老师都气哭了,反映到我这里,我着手了解处理。我知道他从小被父母溺爱、放纵,使他养成任性倔强、霸道、我行我素、不服管理,强制手段是不奏效的。俗话说:上天眷顾每一个生灵,班主任虽不能像上天那样恩泽天下,但应该关爱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又不能姑息放纵他不文明礼貌的做法,放任他的错误,看着他不良品性发展我找他谈话,说服教育,让他向任课老师赔礼道歉,长时间的苦口婆心均不奏效,他拒不认错、更不道歉,一般的教育不见成效,我寻找其他方法。我说:“薛久亮,经过长谈我知道了,你课堂上顶撞老师不是你的错,是我的错,作为你的班主任,我没把你带好,没有教会你如何尊敬师长,你等我一下,我这就去给任课老师道歉认错,请求他的原谅!”听了我这番话,他低下了头,涨红了脸,眼里积满了泪水说:“老师其实我知道是我不对,我犯下的错,怎能让您承担,一人做事一人当,我这就去找老师赔礼道歉”。最终,矛盾得到了解决。

严格要求是一种正确的教育,但不是唯一的方式,依靠科学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地把握有利时机,在学生能接受或易于接受的时候进行疏导,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切中要害,宽严适度,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对他好,可亲、可畏、可敬,从心底乐于听从老师的教导。此后,我经常观察他,寻找他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后来该同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到毕业时已成为班里的好学生。

三、深入学生当中,培养良好班风

一个涣散的班级,就是一个恶劣的环境,会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笔者每当接管新班级以后,总要花费大量时间搞班级建设。选拔学生公认的班干部,让他们大胆开展工作,改善学习环境,与学生一道参加劳动,适时与一些不爱惜公共财物的学生谈话,自己的东西你爱护,大家的东西呢?让他们明白尊重别人劳动的重要性,维护大家的成果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优秀的意识品德,每个人的努力都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经过师生共同劳动、共同努力,班级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有了良好的班风,不论哪项事情,同学们都做得很出色。基本上周周被评文明班级、年年是先进集体。我班成为其他班级同学羡慕的好班,这是同学们强烈的为班集体争光的共同愿望创造的。

四、常规教育天天讲,不失时机才有效

坚持正面教育是思想教育遵循的原则,常说在口头上,落实在行动上,就会养成高尚美德、良好习惯。班主任既严之有理也要严之有方。学生的小毛病要晓之以理,逐渐杜绝。有一天笔者观察教室后说:“地面挺干净,可惜有的同学吐了痰”。有的同学马上把脚下的痰用鞋底蹭了,我不动声色,讲了痰中的细菌繁多,是一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大家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着想,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第二天教室的地上就不见痰迹了。我想时机成熟了就当场宣布从今天起严禁随地吐痰,违者批评检讨,刷洗地面,这样就杜绝了吐痰现象。

五、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对创建良好班集体、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学生面前班主任是一面镜子,一本教材。一个不经意的言行对他们都是示范,因此,要规范学生行为,先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的事首先自己做到。笔者最关心的是学生品行端正。俗话说,海宽不如心宽,地厚不如德厚,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先成人。成绩再好,学问再大,如果没有道德、品行败坏,那他就不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我不厌其烦地要求学生多做善事,不做恶事,从学生日常规范入手,让他们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明辨是非。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大写的人”,促进其人格全面和谐发展,这仍是新时期摆在班主任特别是职业院校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当然,讲德不能废智,学习是学生的主业,绝不能荒废,笔者经常告诫他们,父母挣钱不容易,把你们养大更不容易,父母在培养你们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不但花费了钱财,更倾注了他们的心血,你们要懂得感恩,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

六、以一颗平常心学会苦中作乐

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班主任不容易,做一名优秀班主任尤其不容易。你在得到成功和荣誉的同时,失去的当然也不少,有人会抱怨班主任工作辛苦,正因为如此,有很多人不愿意当班主任,我认为你现在还是班主任就不要抱怨,因为被选择是一种对你能力的肯定,是一种评价。要有一颗平常心,从苦中寻求快乐吧,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凡事换一种角度去想。合理调解自身情绪,学会自得其乐,以良好的心态感染你的学生,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繁重的任务,我们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润物细无声,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学生成长篇5

关键词:学生;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爱心对待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切实感受到对待学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热爱学生。因此,一有空我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情况,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爱心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有了爱,我们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有了爱,我们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有了爱,学生才能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和教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机械地开展工作,要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相反,班主任对工作消极,对学生只是简单粗暴的教育,这样只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对抗心理,导致班主任工作陷入僵局,以至无法开展。

二、加强自身修养,发挥表率作用

要搞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就必须加强班主任教师自身的修养。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自已的形象,通过自身的形象,发挥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班级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为人处事,班主任都应时时刻刻有一种“为人师表”的心态。

三、制定激励性的班训,选定鼓舞性的座右铭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作为学校内的一个小团体,班主任必须制定详细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的制定需要根据学校的规章制度以及班级氛围营造的需求来制定,应遵循既要符合学校规章要求,又要适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原则。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我尤其注重以下两方面。

(1)制定具有激励性的班训。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班级的奋斗目标。如:“自尊,自重,自强”等简短有力的标语,置于教室的一个醒目处,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能够使学生时刻接受教育,对他们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每接任一个新班级的班主任工作时,我总会通过集思广益的形式,制定出一个既富有激励性,又具有号召力的班训,并要求学生以班训为个人和集体的奋斗目标而不懈拼搏。我的带班实践证明这一做法颇有成效。

(2)选定鼓舞性的座右铭。为了树立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奋斗,立志成才的目标,在升入高中不久,我总会要求我班的每个学生精心挑选或自己编写一句属于自己的座右铭,并要求他们把这句话,或写在纸上,贴在课桌的上方,或贴在铅笔盒里,或写在书的扉页上,或悬挂于自己的书房里,以期让这些话能时时提醒、鼓舞自己,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克服缺点、战胜困难的力量。实践证明,大多数学生选定的座右铭在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起到了鼓舞、鞭策的效果,对学生的成长很有益处。

四、重视和培养得力班干部,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

班委会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重视和培养出一个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之后放手放手让班干部管理班级,是班主任必须认真做好的一件事。

(1)竞选班干部。竞选班干部是保证学生之间公平,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威信高低是一个班级各方面好坏的量度,在同学心中有较高的威信,除了班干部的自身努力外,还需要班主任的热情帮助。班主任首先要大力表扬班干部的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2)对班干部要放手。我要求班干部放开手脚,勇于创新,大胆管理,把大权下放到班干部手中,有班干部自己来组织开展各项班级工作,开展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能动作用。班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或受到一些误解,受到一些讽刺、挖苦的话语。这时班主任就要及时地找他谈心,肯定他的工作成绩、能力,解开他心中的烦恼,多鼓励,激发他战胜困难的勇气,鼓舞他们的斗志,为他排忧解难。每个班干部都要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职责,及时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学生成长篇6

路上遇见老师会怯声声地喊一声“老师好!”,课堂上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声音更是一次比一次清脆自信,课余与同学嬉戏的次数逐渐多了起来,操场上也能时时看到她瘦弱的身影在奔跑。一年转瞬即逝。一年后的姚梦与一年前相比,变化是巨大的,可喜的。最明显的是活泼了,阳光了,笑容也多了,在班上有了可以结伴的朋友,能融入同龄人的生活圈子里去。成绩也是水涨船高,由原来的各科十几二十几分进步到了各门功课六十来分。关注的力量是如此之大,让一个因家庭变故而缺少关爱、整天郁郁寡欢的孩子重新焕发这个年龄该有的活力与生气。正是这份来自班集体,来自老师的关爱让她略显冷漠自闭的心悄然开启,重新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接纳这个世界,进而改变自己,融入其中。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班的班长刘风。他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兴趣广泛,成绩优异。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在老师面前敢于表现自己,在同龄人中又有号召力,因此从上幼儿班开始就是老师的宠儿,也一直是老师、同学首推的班长人选。初来我班,我也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一度偏爱他,并委以重任让他继续当班长。一天,班上的学习委员向我报告的一件事,给我敲响了警钟。原来前一天晚自习,英语老师临时有事需耽搁几分钟在办公室处理,让班长刘风带领同学自习。谁知就在这几分钟内,他充分发挥了他的小聪明,先让两名学习不自觉的学困生到后门放哨,观察办公室门口的动静,他自己则在讲台前手舞足蹈地即兴表演起来,逗得全班同学笑得前俯后仰,可笑声一大,他又做制止状,以免引来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班长如此搞笑,哪里还有人再专心写作业呢。几分钟后,英语老师走出办公室,放哨的两同学立刻通知全班同学。一切即刻间恢复了原先井然有序、埋头自习的模样。但那两名同学还是被眼尖的英语老师在出办公室的一瞬间发现了。回到教室就问刘风这是怎么回事。刘风一本正经地回答说他俩不好好自习,影响其他同学,于是就让他俩站到教室后面反省,没想到没站一会就偷跑了出去,正想向老师报告呢。老师一听,当然火冒三丈,也顾不得细问,严厉批评教育了那两名私自出教室的同学。事后,刘风还不无得意地说:“唉,没办法,班长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为民除‘害’”。一场自导自演的风波就这样被他巧妙遮掩过去了。也许正是由于科任老师对他的无比信任与偏爱,纵容他养成这样的顽劣性子。一个从小在鲜花和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难免会在某些方面放纵自己,忽略自身的品德修养,以致其自作聪明、欺上瞒下、愚弄同学。事后,我找了他长谈了几次。在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深刻反省了自己,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了深刻的检查,承若要以身作则,服务同学,不枉大家的信任。我也表示不会改变对他的原有看法,仍坚信他是个优秀的学生,并希望他能以此为鉴。

此后,我对他的关注重心转移到他的行为表现上来,不以成绩论英雄,更注重德育教育。事实证明,十几岁年龄的孩子有着很强的可塑性,在事发的第一时间里,我给了他应有的关注,帮助他及时纠错自检。而他之后的表现也没让大家失望,类似的事再也没发生过,且越来越受同学的拥护,老师的喜爱。“没有爱,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而对学生的爱就是从关注开始。关注之于学生,宛如茫茫大海中的导航灯,驱散迷雾,指明方向,更让他们获得前行路上不竭的正能量。它能让不够聪明的学生越来越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让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基础,接受能力有所差异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注中更好地成长。这难道不是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最希望看到的吗?就像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所说的:“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我时时刻刻品味这句话,把它作为我教师生涯的座右铭,以服务学生的心态在工作中付诸实践,勉励自己,给学生关爱,与学生共成长,让班主任的工作不再仅仅是又苦又累的代名词,而应该更多地充满幸福与快乐。

作者:朱顺好单位:安徽省黄山歙县深渡中学

学生成长篇7

思想品德课如果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会显得枯燥无味,而且也无法实现对学生行为的引导和情感的启迪。思想品德课要想吸引学生、触动学生必须接地气,时事教学无疑是最接地气的学习方法之一。将时事引入课堂,有助于学生接触最鲜活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做到活学活用,从而使思想品德课焕发勃勃生机,实现明理、激情、导行的教学效果。

1.坚持新闻播报,打开时事学习之窗。从初一学生人校开始,我们坚持将班级学生按4-6人进行小组划分,每节课由一个小组完成一份新闻播报。新闻播报时间限定为3-5分钟,对新闻的质量、播报水平、课件制作水平和小组分工合作情况进行打分量化。在班级中选出评委同学,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量化。学期末,每个小组的成绩计入学生综合测评,纳入学科成绩,并且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学生们非常乐于参与新闻播报活动,播报、制作、后期剪辑、撰写感想——分工合作井井有条。简洁、精美的课件图文并茂。学生的视野和能力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们精选国际、国内要闻,热点时事,每节课的这几分钟时间,就像为课堂打开了一扇嘹望世界的窗户:斯诺登事件、apeC会议、关注巴以局势、了解俄美关系,为祖国发展而自豪、也为不公正现象鸣不平。很多小组的学生还在播报环节增加了自己的创意:有的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的场景,有的设置互动环节,提出一些问题让下面的同学参与,还有的播放了相关的视频资料便于同学们的理解——很多学生还能结合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周永康被依法逮捕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亚运会中国健儿勇创佳绩体现了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青岛市政府再提最低生活保证标准体现了政府在努力维护社会公平也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目标都是为人民服务——看似艰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自然、真实地融入到了新闻播报中,对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制作新闻剪报,时事学习常态化。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没有作业本,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自己的剪报本。每周要求学生在自己看过的报刊杂志中,选取自己认为最有价值和时效性的新闻完成1-2份剪报,并进行简要的新闻点评。课堂上师生在共同学习新课时,很多学生会用到自己新闻剪报本上的新闻资料,当他们把自己找到的新闻和评论应用课堂上时,激动之情难以掩饰,因为他们自己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笔者每月会留出一节课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简报交流,并推选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上台展示。很多班级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进行了专门的时政展评。“钓鱼岛之争、聚焦非法占中、八大关景区治理乱收费、治理雾霾问题、央视春晚三不用”等等,新闻剪报本以小见大,将社会大舞台浓缩进了课堂,让每个学生更懂得关注时事、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并且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去看待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学会分是非、明得失。

3.开设时政社团,培养时事研究兴趣。许多学生对时事很感兴趣,在课堂上和课下经常和教师交流。为了鼓励和培养这些学生的研究兴趣,我们结合学校开设的社团选修课,成立了“时政风云”社团,将这些对时事有兴趣的学生组织到一起。在社团中,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点制定出几个研究方向,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整合,再由教师进行相关的知识介绍和指导。时政风云社团报名人数火爆,学生参与度非常高。一学期下来,学生们收获满满。我们对国家最新研制的航母、巴以冲突、美国的51区、曼德拉的生平、钓鱼岛问题等众多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专项研究。研究中往往涉及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国家关系、国际局势等众多问题,学生们在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了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大大拓展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不仅如此,很多学生都成了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小专家,他们带动了更多学生关注时事。有学生分析当前异常火爆的综艺节目对青少年的影响,撰写的小论文《星光下的迷惘》获得青岛市一等奖。

4.精选时事案例,提升德育时效性。除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思想品德课堂同样需要教师精选时政新闻,创造生活场景,使生活与课堂做到最大限度的对接。在讲到“正义”一课时,让学生们讨论震惊社会的“小月月”事件,然后引出社会上出现的“倒地老人无人扶”现象,让学生来谈谈看法。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讨论,最后使学生达成了共识:坚持正义行为,不能对此类现象视而不见,但是同时应该做到见义智为,学会自我保护,以防被不法之徒利用。同时也呼吁社会和国家出台更完善的措施和制度,让人们可以更安心地去帮助他人。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关注热点,更应该选择有价值的时事话题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中国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如何看待网络上的炫富现象”等热点话题都引起学生的争论和辨析。“笑姐团队三万次的志愿行为”、“身残志坚的潍坊女孩刘晓琳”、“另类学生弃北大读技校”,这些在新时期、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最能触动学生,这样的课最真实,也最能把思想品德课的“明理、激情、导行”功效落到实处。

学生成长篇8

《小白鹿成长迹》撰写背景

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然而,如何将“做个有道德的人”的理念深入孩子心田?全面培养好学生的公民素养?白鹿小学从研究全美教师奖得主――克拉拉的“55条班规”开始,将国内外的校规进行对比研究,从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忽视的细节入手,在低、中、高三个年段的男、女生6本成长手册――《小白鹿成长迹》中提出小学生必须养成的良好道德行为规范,通过手册引导学生自醒、自悟,在开展争章活动的同时让他们自我展示,自我挑战,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礼仪、节俭等道德意识。一本本漂亮的手册如同一面面镜子,让孩子“正衣冠”“明得失”的同时能“守礼仪”“有素养”“求创新”。学生爱不释手的成长手册真正落实了白鹿小学“抓小事、养大德”的育人理念。

《小白鹿成长迹》撰写要点

望远镜:着眼孩子的未来发展这套专为学生订制的成长手册,尊重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由低段到中段再至高段,在常规要求及技能、交往等方面都有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别具一格的是手册还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如《小白鹿成长迹Ⅰ》“欢乐谷”中提出“会收集自己喜爱的一种物品(如:邮票、喜糖盒、门票等)”,只要是孩子喜欢的收集品就可以展示给大家看。每次在《晒晒我的收藏品》主题班会中,我们能看到学生的各色收藏:水浒卡、汽车模型、瓶盖、玻璃球……当孩子自豪地站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的时候,他们是自信的;当他因自己的持之以恒完成自己的收藏后得到一枚小白鹿章时,他们是有成就感的。这样的手册,培养了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显微镜:洞察孩子的内在差异心理学家指出人感知事物的开始,往往被事物的外部特征所吸引。事物的直观性,能够直接刺激人的感官,给人以感染。《小白鹿成长迹》真正面向每一个孩子,它能洞察孩子的生理需求,关照到孩子的心理差异,受到了师生们的青睐,更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小白鹿成长迹》这套“会说话”的手册,不仅关照到了学生年龄特征,更赋予了孩子性别色彩,是集生活指导、养成教育、成长评价为一体的男、女生手册,能郑重记录下孩子成长旅程中的点点滴滴。所有的手册封面上有男、女生喜爱的不同人物形象,扉页上选用学生自己创作的诗篇和富有个性的身份说明。手册还从外表及男女生生理特征出发,从内涵上凸显了学生的性别色彩,如《小白鹿成长迹・女生版Ⅲ》“成长林”第10条建议“学会巧手制作创意小饰品”;而《小白鹿成长迹・男生版Ⅲ》“成长林”第10条则建议“能够解决家电使用中出现的简单故障。”细致入微的贴心关照让每一个白鹿的孩子心都暖起来了。

放大镜:发掘孩子的闪光亮点《小白鹿成长迹》让孩子们的每一天变得多姿多彩,充满希望。形象生动的小白鹿章,引人入胜的积分兑换,更是激发了孩子争章养德的兴趣。尤为突出的是,它重过程,重积累,只要孩子有点滴进步,就能得章,就能积分。让童年的成长变成一个快乐的累积的过程。孩子们在争章的过程中慢慢形成必备的生活技能:低年级“会自己洗头、洗澡”,中年级“学会操作洗衣机、电饭锅等常用家电”,高年级“在外出旅游或野外露营时有独立、自理的能力”;他们在追寻足迹的同时渐渐发现生活的情趣:“学会吹奏葫芦丝,并能为家人、朋友表演1-2首乐曲”“放飞风筝,体验乐趣”“探寻河塘生物,学会抓螃蟹或小蝌蚪”……

一周一次申报,两周一次展示,一月一次积分,一学期一次兑换。积分不同,奖励不同,当孩子人人手捧有白鹿标识的纪念品时,富有特色的评价及奖励机制早已让小白鹿们不由自主地爱上了常规要求,爱上了技能培养,更爱上了与人交往,变得更加灵动、自信。

多棱镜:折射孩子的多彩生活《小白鹿成长迹》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一月一迹”的美丽契约,通过自主申报的方式来争“小白鹿”章。如在每年学校开展的“成长的天空”系列活动中有两个传统项目:“鹿鹿”童话节和为期一周的迎新音乐会,教学大厅提供的小舞台场场爆满。童话节前夕,低年级学生可以申报“欢乐谷”中的第5条“会当众讲《小白鹿童话》”,中年级学生可以申报“会当众表演《小白鹿童话》”,高年级学生则可申报“自编白鹿童话剧或课本剧,并当众表演”,舞台上、讲台前、廊道里,到处是孩子们自信、灵动的身影,能力就在游戏中生长!在白鹿小学这片繁茂的青崖间,处处都有“小白鹿”自由的身影,或奔跑追逐,或展露身姿……成长手册正引领孩子用行动将好习惯化成一枚枚徽章,串联起童年成长的足迹,更折射出自己的多彩人生!

结束语

学生成长篇9

关键词:方法环境灵活耐心坚持

十个手指长短不一样,一个班上学生优差不平等,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他各自的优点与长处,。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优秀人才,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为了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可造之才,我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下面我就这方面的工作谈一点点体会:

一、热爱全体学生,树立每个学生都最优生的教育观。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一个学生都最美丽的,只要有适合的成长环境和方法,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和成长,我们用不着,也没有必要为一时的“问题学生”而忧愁甚至苦恼,我们应该敞开心扉,接纳他们,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平时主动向他们多说一句“你好”,或给他们一个善意微笑,或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点温馨,多他们一点欣赏和鼓励,生活上多给他们一点关心,通过这样一些普通而平凡的情感交流,老师的温暖之情就会慢慢地流进这些“问题学生”的心田,他们以前与老师、与同学自我树立的隔离墙就会自然被打开,逆反心态就会消失,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渐渐缩短,那种敌视、自卑心态的坚冰就会被熔化,慢慢地就会点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焰,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起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敏睿的心智,他们对老师、对同学的亲近感就会快速地释放出来,在学习上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帮助的内在动力就会发酵而产生裂变,自觉成长为由过去老师、同学要我学变成今天我要学,我爱学。

二、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困生”树立学自信心、使命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情感的体验,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人有了学习兴趣,学习上就能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上要突出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分层教学,尤其是对“学困生”要适时降低要求,并用“放大镜”经常去搜索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哪怕是很小一点点的进步,教师就用“扬声器”去赞扬、鼓励他们,滋润他们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学习中经常能体念到成功乐趣,进步的幸福,他们的厌学情绪就会很快被如饥似渴的学习兴趣所代替,过去内心上的空虚就会被学习上的富有所充实,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坚强自信心和使命感。

三、教给学生科学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人知识,不如教人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全体学生,我们要教给他们学会如何去珍惜好时间,如何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如何学会独立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学会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知识内容要教给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去学习。例如:复结巩固时,教给他们如何使用【三分钟闭目回想法】、【自问自答法】、【对比法】、【规律法】等等;预习时教给他们使用【发现法】,如何从预习的内容中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让学生们掌握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转化环境。

我根据目前“学困生”的产生的外部条件,把“学困生”分成三种类型:一类“享受型”,这类“学困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父母从小就一直把他们当做“小宝贝”、小皇帝去供养着,宠爱着,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嘴,花钱上随意,吃、穿、玩、乐攀比时毛髦,父母随时都是他们的取款机,摇钱树。由于父母不健康的教育方扭曲了这些孩子健康心智,养成了生活上怕苦,学习上怕累的坏习惯。要帮助这些学生去掉这些坏习惯,(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一方面老师要与她们加强心里沟通,找出病因,对症下药,帮助家长走出“望子成龙”怪圈,让家长主动给自己的孩子在不良习惯上‘很心’“断奶”,同时老师这些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让他们逐步懂得人生唯有劳动幸福,今天读书是为明天步入社会做准备一种的非常光荣的劳动。二类“迷茫型”,这类学生的形成主要是从小父母一直不在孩子的身边,长期跟着爷爷奶奶或邻居生活,这些孩子与身边的“家长”在教育上存在着“代沟”,这些孩子在心智上孤独,行为上放任自由,不仅厌学,还极易被社会上坏人所利用,对这型“学困生”老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情与关爱,在心智架起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平台,点燃他们心中放飞的理想。学校、班级要创造良好的校风班风;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他们多提供展示自身价值的舞台;学习上开展一帮一活动,让班上的优生做他们的拐杖,帮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真实感受到学校班级就是他们另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第三类是“弱智型”,这类“学困生”他们的智力与同年铃学生相比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类“学困生”中所占的比例极小,我们教师只要加强分层次教学,这些“学困生”也很容易走出学习上的困境而焕发出盎然生机。

五、灵活变换教学方式,学习兴趣。

学生成长篇10

【关键词】关注精神成长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技能,关注他们的心灵,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育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是师生精神生活的过程。就教育本身而言,倡导的是对人的潜能的高度尊重和珍视,对人的尊重和信任。

精神是无形的,教育作为一种关照精神成长的活动比有形的东西更不可缺少。关注学生精神成长的教育一定包涵爱、感恩、忏悔、希望、信仰、合作、自由与自主。而所谓的“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爱的自身包涵着了解、尊重、责任、关怀和给予。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从小患自闭症的孩子东东,没有上过一天学,智力和认识能力相当于七八岁的小孩子,在妈妈的不断鼓励和教育下,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钢琴比赛大奖,现在学琴六年已经过了专业八级。这让许多人都感慨不已。他的妈妈不是钢琴艺术家,连钢琴老师都不是,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是什么原因让东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是伟大的母爱,是爱诱导着他的成长,是妈妈不断对他精神的肯定。只要他弹好了,就会要求妈妈给他擦汗或者吃一块糖。不管多忙,妈妈总是耐心的满足他,鼓励他。爱总是能创造奇迹。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心中有爱,就一定能教育好学生。

现代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总是一味的强调提高学生的分数,这也无可厚非,然而,我们采用的手段无非就是灌输一层不变的知识,强迫学生去死记硬背,埋头题海之中,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而当学生感到困惑时便是想方设法的刺激,严厉的讽刺挖苦,甚至辱骂,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去学习,去争得辉煌的分数。说来这也是对学生的爱。然而,这样的爱是缺少了解和尊重的。这种爱是盲目的、肤浅的、自私的,是一种支配和控制,会适得其反的!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人,反而成了学习的奴隶,他们因为学习而压抑痛苦,开始厌学,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系列违纪违规现象。哪里还有什么道德、理想、文化和纪律可言!曾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关注他的精神成长,就不至于产生那样的悲剧了。

教学中我们要摆正我们与学生的位置,教师只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既然是主导,我们就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这不光是学习上的,也包括学生心理上的疏导。教师要把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与尊重、爱护和信任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不懈的努力逐渐提高与进步,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与爱相伴而生的是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爱,并且要让他们学会爱,那就是感恩。其实教育工作者就是就是爱的传递者!当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时,就得想到要让他们把爱延续下去。现实生活中,多少孩子在安然的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视其为理所当然;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无动于衷;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漠然置之。想着这些就令我们痛心、担心,这样的孩子以后该怎么办?我们的社会会走向何方?这就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让孩子的心中缺少爱,不懂得爱!

北京有所学校叫“光爱学校”,那是一所专门收留来自全国各地的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实行全免费寄宿制的学校,全校有103个学生。又是家长又是校长的石清华,因为被严重烧伤,流落街头,寻求医治以至灰心绝望之时,一些陌生的朋友帮助了他。于是他不但坦然面对自己被毁的面容,而且开始收留街头的流浪儿,给他们一个家,决心教育他们,用爱重新地塑造他们。当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来到这所学校时都被眼前的境况惊住了,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满脸尘垢,可是他们的眼里充满感激,他们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专注的学习,他们期盼着长大回报社会。这便是爱的教育的结果。

石清华尽可能用最先进的理念来教育这些孩子。他采用了陶行之生活教育以及哈佛大学多元智能教育模式来教学,使这些从5岁到17岁不等的孩子在物质与师资紧缺的情况下都有良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