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简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4:41

小升初简历篇1

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对应聘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小升初个人简历制作技巧;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升初简历制作技巧1、简历封面(1)基本要素:电话

一个封面,个人觉得最好留有家长的联系方式,便于通知面试的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你。

pS:第一个不一定非是爸爸,建议把一直以来关心孩子学习的妈妈(或爸爸)写在前面,届时不要老师通知面试,一问三不知,如果错过了,真的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点夸张了,哈哈!),同时最好不要留座机,留手机。

(2)拓展要素:孩子照片、学校名称

如果可以的话放一张孩子的照片,并写上“某某学校入学简历”等等类似

pS:看见去年有家长把洗出来的照片直接帖上去,看上去真的很不协调,建议找一个略懂ps\firework等图片编辑软件的帮忙弄一下,同时在照片选择上可以选择可以或清晰、或活泼、或可爱、或文静的自然照片,不提倡艺术照。

小升初简历制作技巧2、简历内页(1)基本要素:家庭主要成员介绍

这个大家都知道,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有不懂的,跟帖问就好了

(2)基本要素:成长手册

一般情况是四下五上(不过建议把整个四、五年级都找好)

(3)拓展要素:班主任评语

如何可以的话,让班主任给你孩子写张评语加盖章,写什么就不用说了吧

(4)拓展要素:各类证书

按主到次排序,不同学校有所区别的,可以先简单打听一下

备注:

a、户口本或居住证办理(关系到报名)

有本市户口的当然不用着急,如果非本市的,那就要注意了,从以往学校招生的要求来看,要Cw9开头的,最好是现在、立刻、马上去着手办理好,不要等到明年,明年还有其他很多事情需要做,据办过的家长说,需要2~3个月才能审批下来。

准备资料:

1)孩子随员证

2)“办理《居住证》通知书(副联)”(就是办好居住证去领的那张凭条)

3)主证(就是父母任意一方的上海市居住证。Cw9开头的。)

4)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以上资料准备好后就到孩子居住证登记的医疗街道服务中心去办就可以了。

5)孩子的户口本:因为有的孩子的居住证(随员证)没有身份正号码的而办理是要宝宝的身份正号码的。

B、证书复印

证书直接去复印一般效果可能不大好,建议可以先扫描出来,然后去复印。

C、准备份数

之前就应该规划好,大概投哪几所学校,然后去准备几份,不要等想到哪个学校,就去准备一份,既花精力也浪费钱的。

小升初个人简历范文一、本人及家庭基本信息

(略)

二、学习情况

我在班上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4~6年级连续三年三好生。2004年取得剑桥英语三级证书(13盾),后一直在学习剑桥英语(现相当高一水平)。品德及各科成绩为优。跆拳道四级(棕二)、英语、指挥都是我的最爱,我也曾获小小指挥家奖。我的学习习惯也很好,能自觉进行预习和复习。

三、家长的评价

###同学有以下特点:

1、学习方法好。

学习成绩稳定在班级前三名,并有突破的潜力。

2、爱好体育运动,身体健康,性格开朗。

3、求知欲强,爱好外语、奥数,并在课外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4、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心助人、关心集体。

5、从一年级到毕业,连续被评为三好生和优秀生,并第一批加入少先队。

长期担任中队长、班长、班委及课代表等工作,深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喜爱。在各年级时,都是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小升初简历篇2

自荐书

本人姓陈,名叫学生,虎年生人,籍贯北京。

西城某小,六年三班,学习委员,三好学生。

尊敬老师,品行端正,热爱祖国,讲究卫生。

痴迷科学,探求新知,读书思考,融会贯通。

数学英语,成绩突出,作文周记,活泼清灵。

合唱比赛,屡次获奖,绘画评选,意外成功。

短跑跳远,数一数二,网球篮球,有输有赢。

小学生涯,行将结束,升学志愿,一五六中!

老师好!我叫陈学生,是西城区某小6年级(3)班的学生,也是班学习委员和校级三好学生。在同学眼里,我是一个学习好、随和、挺有人缘的伙伴;在老师眼里,我是个聪明灵气、活泼开朗、学习上很有潜力但有些调皮的学生;在父母眼里,我则是个“天资良好但功夫不够,学习主动但成绩起伏,兴趣广泛但特长分散,性情阳光但天真过头,习惯尚好但自理偏弱”(爸爸给我的评语)的孩子。

照我自己说,跟周围的同学们相比,我最大的优势是在科学知识素养方面,我是个“科学知识特长生”。我从小就特别痴迷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电视节目。这些年来,从天文到宇宙学,从地质到生命科学,从物理到化学,我阅读了大量的科普书籍和杂志。《科学世界》和《环球科学》是我无言的老师。那些神奇的科学图像,清晰的科学思想,缜密的科学分析,大胆的科学假设,严密的科学论证,引发了我强烈和持久的兴趣,也让我爱从科学的立场和角度,用科学的概念和语言来理解整个世界,讨论各种问题。我从对科学的爱好中,尝到了自主阅读的快乐,深入思考的快乐,由似懂非懂走到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快乐。我也希望能一直保持对科学的热爱,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做一名科学工作者。

当然,我还有其它的爱好和特长。比如绘画,我2009年参加西城区比赛获了一等奖,学校老师都觉得意外。其实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常趴在桌子上一口气画两三个小时,用画笔来表现自己幻想的世界。3年级时参加过一期绘画班,只学过一些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我真正下功夫参赛并获奖的是一个团队的项目——合唱,4年级时我们的大兴区少年宫合唱队先后得了北京市一等奖和香港国际合唱节银奖,我都是中声部的主力之一。体育方面,上5年级以前,我曾是北小运动会60米短跑、800米长跑的双料亚军和立定跳远的冠军。这两年在什刹海体校,我先后学打网球和篮球。去年暑假,我徒步登上了五岳独尊的泰山顶峰。

我人生的小学阶段已经接近尾声,再过几个月我就是初中生了。上那个中学呢?老师说,我会被推优,妈妈说,我可以算特长生。上学期我来156中上过周末培训班,觉得校园整洁,老师亲切,妈妈看宣传栏后说学校势头不错,爸爸说离家不远,所以全家一同首选156中。

但,我能如愿上156中学吗?156中学的老师能选择我吗?我相信:能!谢谢。

学习经历

2004-2006,北京市xx学校小学部,小组长,英语课代表

2006-2008,北京小学xx分校,班委,语文课代表

2008-2010,北京市西城区xx小学,学习委员

所获荣誉

2008年4月,北京小学xx分校春运会60米短跑及800米长跑(4年级组)第二名

2008年4月,北京小学xx分校春运会立定跳远(4年级组)第一名

2008年5月,北京市合唱节(小学-校外组)一等奖(xx区少年合唱队)

2008年7月,香港国际青少年合唱节(12岁以下组)银奖(xx少年宫童星合唱团)

2008年12月,西城区xx小学数学口算比赛满分第二名

2008年12月,西城区xx小学英语百词比赛满分第二名

2009年9月,2008-200年度第二学期三好学生

2009年10月,参加首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群众游行活动荣誉证书

2009年11月,西城区中小学生书画影美比赛小学5-6年级组绘画一等奖

2012年3月,北京市第十三届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三等奖

课外学习和特长发展

主动自觉地学习各门自然科学和数学知识。早期坚持收看CCtV-10《探索-发现》栏目和BBC宇宙-地球-生命类专题电视片,4年级后逐渐从视频节目转向图文或纯文本阅读。除几套科普丛书外,每周日泛读《新京报》新知周刊和地球周刊,每月精读《科学世界》(日本newton的中文版)、《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的中文版)中的封面故事和专题文章。此外,能够上网查询相关背景知识和陌生术语(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维基百科)。对大爆炸宇宙学、恒星演化和重元素的诞生、寒武纪生命爆发、Dna双螺旋结构与复制机制、喀斯特地貌形成、碳的化学、虚数世界、内燃机改进与涡轮增压技术等专题有一定的理解和清晰的记忆。不过,在这方面与家人的讨论较多,与同学的交流较少。另外,虽然注意对相关书籍和杂志的有序保管和随时翻查,但几乎从未做过笔记。

随父母游历过杭州、厦门、三亚、西安、太原、济南、衡山、五台山、泰山、秦岭及香港和日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其中,09年暑假爬泰山,领先父母两个多小时自行登顶,是一次综合的锻炼和难忘的纪念。

参加过的文体特长班:XX少年宫合唱团、围棋班;XX小区绘画班、游泳班;什刹海体校网球班、篮球班。

思想品德和生活习惯

爱祖国,爱科学。尊重师长,团结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正义感。积极进取,善于思考,乐于助人。经学校选拔和训练,参加了国庆60周年庆典天安门前的游行活动,圆满完成任务。

从小自己单独睡觉,自己定时起床。讲究卫生,坚持早晚两次刷牙,餐前洗手,睡前洗澡,周末剪指甲。平时自己洗袜子、背心、裤衩,自己整理床被,自己保管图书、玩具。睡前坚持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珍惜粮食,基本上不挑食,在家吃饭时爱听音乐或评书。周末常跟父母一起打扫卫生或洗碗,偶尔帮助做饭。贪玩儿,做事凭兴趣,吃苦精神不够,动作较慢。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有待加强。每周日跟父母一起开家庭例会,总结一周得失,交流一周感想。曾经记日记或周记,但坚持的不好。

最爱读的书籍和杂志

《宇宙与人》,《太空知识百科全书》,《新天文观测手册》,《可怕的科学》(丛书),《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丛书),《素数的音乐》,《数学演绎》,《数学聊斋》,《数学志异》,《newton科学世界》(杂志),《环球科学》(杂志),《新京报》(地球周刊/新知周刊)

家庭环境

父亲XXX,毕业于北京X学物理系,曾任教育部直属X机构物理学编辑室编辑、副编审,X报社副总编辑,X咨询公司总监、副总裁,现为某机构职员。

小升初简历篇3

关键词:婚姻人口普查简析

一、婚龄人口婚姻基本构成

据“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中山市未婚人口的比重为32.06%,男性比女性高6.38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比重为64.48%。男性比女性低2.77个百分点。离婚人口的比重男性和女性均在1个百分点以下,表明婚姻结构比较稳定。丧偶的比重则女性比男性高3.45个百分点。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未婚人口比重下降5.17个百分点,有配偶人口比重上升5.45个百分点,离婚人口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丧偶比重下降0.53个百分点。

二、婚龄人口的特征

(一)未婚人口的特征

“六普”资料显示,2010年中山常住未婚人口婚姻状况呈现下列特征:

1、年龄特征:整体比重下降,大龄未婚青年比重有所增加

全市未婚人口比重为32.06%,与“五普”比较,下降5.17个百分点。男性在各年龄组均大于女性比重,并随年龄增长而缩小,其中25-29岁组未婚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最大,达到17.78个百分点。与“五普”相比,25-29岁组未婚人口比重上升最多,达到6.55个百分点。30-34岁和35-39岁组的比重分别为12.19%和5.32%,较“五普”分别上升3.05和1.08个百分点。

2、受教育特征:受过高等教育的未婚人口比重上升

在教育程度较低的初中以下组中,女性的未婚比重均比男性低,而高等教育组别中的女性未婚人口的比重比男性要高,其中研究生组最高,女性比男性多8.7个百分点。与“五普”相比,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未婚比重均有所上升,其中大学本科上升最多,达21.22个百分点。

(二)有配偶人口的特征

1、平均结婚年龄

全市平均结婚年龄为25.04岁,其中男性26.07岁,女性24岁。男性比女性大2.07岁。与“五普”相比,平均结婚年龄注1由23.61岁提高了1.43岁。初中文化的结婚人口仍占最大比重,低于初中学历组比重在减少,高于初中学历组的比重在增加。

注1:2000年“五普”资料中只有平均初婚年龄,用其在代替平均结婚年龄与2010年“六普”平均结婚年龄进行比较。

表6中山市常住人口分性别平均结婚年龄单位:岁

表7中山市按普查年份和受教育程度结婚有配偶比重单位:%

2、年龄特征:整体比重上升,刚达合法婚龄的比重下降

全市已婚有配偶人口比重为64.48%,较“五普”上升5.45个百分点。除25-29和30-34岁这两个年龄组外,其他组与“五普”比较差异不大。25-29和30-34岁组分别比“五普”降低6.50和2.93个百分点。其中25-29岁组男性更是降低8.35个百分点。

3、受教育程度特征:中间升两头降,女性学历越高有配偶比重反而越低

与“五普”比较,未上过学、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有配偶比重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7.91、5.61、21.03和9.78个百分点,其他学历组则略有上升。有配偶的男性人口比重基本随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升高,女性则随受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尤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两个组别分别低于总体水平17.48和21.8个百分点。

(三)离婚人口的整体比重维持稳定,高峰期由青年期向壮年期推迟,女性和男性随学历升高而反向发展

与“五普”比较,离婚人口整体比重只增加了0.26个百分点,整体水平稳定。男性和女性的离婚高峰期均出现在40-54岁,比“五普”的男性和女性35-39岁的高峰期有所延后。未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男性离婚比重随学历升高而降低,最大值为未上过学组。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女性离婚比重随学历升高而升高。女性未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要低于受过高等教育的比重。

从2000年的“五普”到2010年的“六普”,这十年时间,中山的婚姻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显现出一些主要的特点,如:大龄未婚青年比重上升,平均结婚年龄推后,高学历女性未婚比重上升,生产性职业人口未婚比重仍然偏高等。这些特点将会对中山未来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菊华:中国的婚居模式与生育行为[J],人口研究,2007,(2):49-59

[2]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6,(1):96-108

[3]张应祥: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综述[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7,(6):131-141

小升初简历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指导;学习

自从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后,历史学科在初中基础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习主动性较差,难以掌握正确的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不少学生都习惯了传统的教师的强制性的灌输教学方法,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一些比较消极的影响.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就必须要在实践中探寻最佳的教学方法.所谓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日后的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提升自身历史之储备量.因此,教师务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突出灵活性与针对性,从根本上提升每一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一、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历史

历史是一门以时间线索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时间所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进行准确定位,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敏感力,这样才能够在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但是,历史教科书中所包含的历史知识点往往较多,历史时间与时间节点通常较多且复杂,为此历史教师要针对初中生的特定学习能力进行方法指导,尤其要指导其学会合作探究学习历史,这是帮助学生在近阶段中快速高效提升历史课堂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呢?笔者将结合自身初中历史课堂指导教学案例谈谈合作指导的教学细节.比如,在«秦统一中国»的教学过程中,公元前23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是秦发动战争的时间点,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学生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对时间点的记忆能力较差.为此,我指导学生们组成合作探究学习小组,教会学生们如何通过合作小组来与同学一起记忆历史时间点,例如有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学习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记忆技巧,这无疑能够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记忆知识点,获得整体进步与提高.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将秦国统一六国按历史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拆分成几个特定历史专题,让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通过专题来学会预习课本、搜集资料、整理课堂专题重要信息等等,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从而有效提升每一位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质量.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探究的问题或者主题罗列出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牢记目标,围绕目标展开学习.

二、指导学生搭建历史学科立体知识体系

众所周知,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较为琐碎,但也不完全无迹可寻.教师要想让初中生能够在这一学习阶段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就一定要指导学生搭建历史学科立体知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们逐步树立历史学科学习自信,逐步掌握历史琐碎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不仅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完善自身对历史的了解与掌握度,同时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历史以时间发展为基础,以关键任务为核心,具有较为明显的时空感,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通过人物情感、历史事件影响来提升学习效率,深入掌握历史知识点.比如,在«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对纸技术的发明和历史来源形成清晰深刻的认识,以相应历史事件为切入点,教会学生们通过具体历史事件来记忆古人是如何进行造纸的,造纸又是在什么事件逐步形成成熟的技术路线的,以及指导学生们去思考造纸技术给古代人民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又存在什么影响.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指导思路下,已经不是在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点,而是以历史思考的角度去学习历史、领悟历史,从而实现质的变化.搭建知识体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对比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三、指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复习

教师要想让学生们真正能够取得较好的历史成绩,并能够获得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就一定要在指导学生们正确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举一反三,学会有效复习,做到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善始善终,从而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点,大幅提升历史学习效率.复习指导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就是要指导学生们将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同一类型问题与同一时间点问题相联系起来,从而在具有联系性的相关历史知识点中学会思考与领悟,不断提升历史思索能力.比如,在«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大章节的复习教学指导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们将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历史事件整合起来,从而让学生们能够在同一类型知识点中进一步整合,不断提高初中历史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同样,以章节复习方法为基础,贯穿整个历史课本,让学生们在复习过程中举一反三,逐步巩固历史立体知识体系,从根本上改善历史复习效果.

四、结语

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重要性在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后日益突出,教师必须从指导学习方法与复习方法下手,提升学生们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不断推动学生融入历史学科的自主高效学习与复习氛围,培养学生准确的历史学习思想观念,使其乐于学习历史,高效学习历史.

作者:谢树森单位:福建省泉州就南中学

参考文献:

小升初简历篇5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农村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差,再加上刚进人初中,功课多了几门。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课本,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历史年代、历史人物等,他们看了眼花缭乱,上课时无法把握,有时甚至产生了厌恶的现象。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一,教师运用语言和情感等激发学生兴趣。一般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运用风趣、幽默、合乎逻辑的技巧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的状态进入学习角色。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优美动听的历史故事,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饱满的热情将它们叙述出来讲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从这些语言中感知历史,以达到喜欢学习历史的目的。第二,充分运用史料、模型等再现历史,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运用模型、史料等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和解说,能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三,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现代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来,使教师告别了只靠一块黑板和几支粉笔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扩大了视觉和听觉,使他们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当中。第四可以借助讲故事,借助诗歌,借助一些竞赛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到七七事变时,卢沟桥事件爆发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于是,我灵机一动,唱起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河北高粱熟了——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声把学生带到了那种血与火的岁月,使得他们更能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当讲及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时,我就提到《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这样,学生便轻松地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方针。还有像澳门回归可以唱《七子之歌》,发展大生产运动可以唱《南泥湾》等等。

二、构建和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个体形成积极的学习情绪,学生容易把潜在的情感转移到学习上来。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是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搞活历史课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班学生个个能张扬个性。

一方面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教师对学生多鼓励欣赏,少批评惩罚,有助于师生之间产生亲和力。有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师生之间就容易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记得有这样一个男学生,因他上课问题回答得好,我鼓掌表扬了他,以后,他在我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做笔记,积极发言,考试成绩一跃而上。可见鼓励的力量是无穷的。

另一方面是不带情绪上课。带情绪上课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与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如果你心里有什么不快,上课的时候不要把气出在学生身上,不要以训斥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要产生过激的话语;如讲一些“你们素质太差”、“我讲得不好,你们有本事上来讲”等等,这样的话语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师生之间又怎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呢?

再次就是幽默的课堂氛围。为了调节学生们的心理,我在课堂上有意地讲一些课文里有关人物的故事或笑话,让他们在疲劳中松口气,语言风趣幽默,常常引来学生们哄堂大笑,同时也能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掌握历史知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

历史课程既简单又复杂,所谓简单是指历史表述简单;所谓复杂是指内容跨越时空大,学生很难把握。光靠教师教是不够的,必须教给他们会学历史,掌握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会很快得到提高。例如在教《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这一课时,记忆方法是把年代、人物、事件列出来简化,教学生这样记:三三三即三个历史年代、三个历史人物、三件历史大事。

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小升初简历篇6

竞职演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基本环节。因为这种自我介绍,介绍个人简历。竞职者展示个人优势的最初切人点。演讲者该如何介绍个人简历呢?

一、讲求真实性

要特别讲求真实性。因为经历是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情,竞职演讲中介绍个人经历。任何虚假的内容都不能称其为经历。演讲者只有以实事求是态度,说真话,讲真事,才能以强烈的真实感赢得评委和听众的信任。例如:

中共预备党员,现年43岁。大专文化程度,会计师专业技术职称。年在枝江市供销社参加工作,先后做营业员、市部主任、统计员。年入枝江市总工会,担任图书管理员、出纳员、合计、财务、办户室主任、计财科副科长。

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工作经历。无论是参加工作和调动工作的时间,演讲者在简要说明自己的年专、政治面貌、文化程度和技术职称之后。还是工作单位和任职情况,都讲得既具体又确切,让评委和听众感到真实可信。

二、注重简要性

必须注重简要性,竞职者在演讲中介绍个人简历。也就是力求简明扼要。绝不能为了展示自己而面面俱到喋喋不休。只有简要介绍个人经历,才能避免出现重点不突出、中心不鲜明的弊病。例如:

今年岁,叫。大学毕业,年月从东明县农业局选调到县检察院,年通过“一推双考”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同时主持办公室工作。今天我本着锻炼自己,为大家服务的宗旨站到这里,竞选办公室主任一职,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一上台就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年龄、学历,这位竞选检察院办公室主任的演讲者。以及被选调到检察院以后的任职情况。这样的个人简介,突出了重点,针对性强,给评委和听众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三、体现实效性

来确定介绍的内容,竞职演讲中演讲者必须根据竞职目标的需要。不能随心所欲地介绍情况。否则,讲得再多,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实践经验表明,只有介绍与竞选的岗位职务有密切关系的个人经历,并能突出自己在这些方面的实力和优势的演讲者,才容易获得评委和听众的关注和认可。例如:

有着“从政”丰富经验。记得在小学三年级时,曾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长期担任班级文娱委员。为迎接我县撤县建市,学校要求每班出几个节目。组织全班同学积极投入,排演了大合唱《让我荡起双桨》和小品《爷爷,过年了赢得了一致好评,也因此而获得“最佳小导演”称号。初中阶段,所组织的诗朗诵”活动获学校评选的一等奖。

着重介绍了自己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长期担任委员的经历。不仅说明工作经验丰富,演讲者针对竞选目标。而且证实工作成绩优异。这就充分展示了竞选者的文艺才华,突出了竞争优势,显然会获得“选民”信任和支持。

四、突出特殊性

小升初简历篇7

【摘要】初中历史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新世纪知史爱国的优秀国民,为了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走上社会,为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更强烈的责任和使命感,以新课改的创新理念为指导,以及现代中学生多元的个性特征,用心探索历史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用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平台和机会,从而促进初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价值;教学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学价值解析

回望历史,以史为鉴,正视现实,展望未来,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学好历史,牢记历史,回溯中华民族五千年走过的光辉历程,就是认祖归宗,不仅可以提升历史素养,还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一切以历史事实为依据,这似乎比思想政治说教更有说服力。所以,历史学科除了简单的知识传授以外,更多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新世纪知史爱国的优秀国民,同时也是为了弘扬和发展我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培养和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走上社会,为融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学好历史,教好历史,是历史交付我们历史教师的历史责任,意义重大。

二、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初探

传统的历史教学基本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唯一要求就是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几乎谈不上自主学习。所以,理念是导向,创新的教学理念是整个课程改革的方向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注重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历史的人文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尽快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新理念,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性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

1.坚持学生自主学习

坚持课堂开放的原则,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做好组织、引导和辅助工作,开辟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担任学习的主角,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例如我在教授《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节时,我按照大纲的要求,列出了相关概念和知识点,明确告诉学生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思考题,比如: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还有反应社会现实的白居易在这一时期里都留下了什么宝贵文学作品,在其作品中你读到了什么样的思想?在建筑方面,你可以问,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拱桥赵州桥的设计者是谁?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吗?雕版印刷术在隋唐时期是否已经出现?等等。总之,可以辩论,可以讨论,可以抢答,以激发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进入学习的角色中,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使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2.倡导学生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简而言之就是一起探索,解决问题。即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之间对某一问题产生疑问,也就是一个人不能解决问题时,由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动,共同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选择相关的专题(如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研究方案,在课后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在课堂进行的成果展示和辩论,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例如:在讲授“西安事变”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活动:就是为毛泽东和蒋介石拍照合影前配上一组对话,活动开始后,同学们的创造思维一下被激活了,争论的场面非常热烈,各小组很块地完成了探究任务,而后各组又上台表演,重演两位领导人见面照相的情景,表演后,学生们又进行了相互点评,气氛异常热烈,仿佛当时就在现场,富有创意的想法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学生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达到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掌握知识,理解历史的目的。事实表明:在历史教学中渗入探究活动,可以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学习、去探究,去成长。

3.鼓励学生小组合作

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另一重大改革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不仅强化了知识的学习,同时提高了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增强了集体的责任感荣誉感,这些都是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人所必需的人文素养。提倡教学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做手工、游戏、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以讲授新课为例,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先对本节内容进行自学,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如学生回答正确,必须进行适当的表扬;若回答错误,也不要否定学生,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助补充更正,然后老师教师点拨完善。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每组基本均衡,组员中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成绩好的和不好的,相互分工,各司其职,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个人都能有进步和提高。

小升初简历篇8

1以课程标准为依托,转变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集中反映了国家在历史新课改中的政策与发展方向,体现了对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我们可首先依据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要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其次要注意“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的要求,“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课标的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如此一来,教学目标就非常明确了。

2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是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让人欣喜的是,在教学活动中很多历史教师都在努力创设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及合作精神,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课时,通过以多媒体的手段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材料学习法、观察学习法、实践学习法等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欧共体形成的原因和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使其加深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通过探究“中国和平崛起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将教学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战后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对我们有何启示”这一问题的提出,将历史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关怀等。

3突出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主要大国崛起的情况,理解教材的内容,思考当今中国路在何方,启发他们为中华崛起而学习,可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之类的录像或文字材料,并让他们写出观后感或读后感。对于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自然很高,在观看之余,他们会积极撰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写小论文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爱国情结得以升华。

二、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初中历史知识贫乏,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样化,高中教材内容及观点与初中教材相脱节,导致新课程“繁、难、偏、杂”,使学生无所适从。

2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升入高中以后,不少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历史:不知道做课堂笔记,还是等教师在复习时给画重点;上课时虽然认真听讲,甚至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自主理解、掌握历史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通过平时的及时复习和适当练习来提升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下一步的对策与措施

1落实课前预习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方法落后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加强课前预习,明白将要学习的知识,并尽可能多地了解课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等;动员和指导学生去查找相关资料,必要时进行社会调查实践。这样,在上课之前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的地位上,使他们通过有效交流,实现初级资源共享,为学生学好新课创造良好的前提。

小升初简历篇9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课堂;拓展;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2-01

一、前言

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推进、课改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但考试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仍未有较大改观的今天,对初中生而言,课程内容相对较多、课业负担依旧是相对较重。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注意的第一要点就是――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需要的是提高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在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下,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众多成果中鲜有对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比较适用的。于此,我们在反思教师素质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差距,以及对学校课堂教学的影响”这一命题的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的今天,电脑、投影仪等技术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经济发达区域,历史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图文、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这种普及却正在缓慢的推进。这种情况下,有效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新的探索。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拓展提升”环节

初中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历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经过历史的学习和探究,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教学活动所追寻的是学生对历史的建构和认识,因此教学的整体目标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并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从而把历史教学的基本模式由传授知识的类型转变为发展思维的类型。

围绕着历史教学的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拓展提升”环节,而该环节重点应该在于:侧重于学生正确地建构其心目中的历史,使学生能够识别各种对历史的解释,并提出他们自己的历史解释;围绕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了解和认识,侧重于训练学生掌握探究历史的具体方法,尤其是透过对各种历史资料的运用,培养学生在掌握证据的基础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认为课堂上应该有两个层次的“拓展提升”:第一个“拓展提升”是指学生基于自己认知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发散性思考、拓展;第二个“拓展提升”是教师基于相关史料、现实生活等补充内容而诱发学生产生的思索与认知的拓展。

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的构建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拓展提升”的构建,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会学习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初步形成的思考进行不断深入的引导,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问题,并培养正确的评价方法和价值观。

首先,我们通过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突出重点的启发疏导,解决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循循善诱,使抽象性的理论通过内化形成感性的知识,从而达到认知的目标。这是第一个层次的‘拓展提升’。

其次,我们通过对知识进行探究、拓展、延伸,基于所授知识提出问题、补充相关史料或现实问题等,诱发学生思辨、产生的思索与认知的拓展。这是个阶段对“拓展提升”是关键阶段,也是“拓展提升”的升华阶段,即是笔者所叙述过的第二个层次的‘拓展提升’。通过该阶段的升华,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体系、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充分运用知识结构中的情感价值观因素,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发挥学史鉴今的功能。

四、“拓展提升”环节的设计思路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开始着手构建‘拓展提升’环节时,教师的设计首先应当要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整体把握,抓住重点、难点,而对于那些简单的知识点尽量做到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思考;其次,基于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此环节以5-10分钟为宜;第三,做到避免“灌输式”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重点内容和学会梳理知识点。班级人数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四,教师的精讲,要注意语言的使用,同时还应教会学生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比较、归纳、综合等。只有这样分清主次,才能有效地提高效率。

在第二个层次的‘拓展提升’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前提,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同时也可在补充相关史料或现实问题等的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当然,该阶段时间点上是学生在一堂课中,最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时段,教师的设计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简短的故事、人物对话和学生表演等形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立体教学手段,呈现与所授知识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而促进知识的巩固升华。

五、结语

“拓展提升”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突出该环节的研究和切实将该环节融入实际课堂教学加以实施,必定有助于改善初中历史传统课堂教学的“诟病”,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效果,进而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由于“拓展提升”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当前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其实际运用时会遇到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展广泛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北师大出版社,2012.

[2]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小升初简历篇10

一、设问在小组合作第一环节的运用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第一环节,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该环节中,科学的设问扮演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做好科学的设问,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才能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历史课堂参与积极性。设问是导入新课的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设问可以有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快速开展新课开一个好头。比如,在《鸦片战争》的新课导入时,教师巧妙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来欣赏一些缉毒刑警的影视片段,将毒品的危害等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认知毒品的危害,从小养成拒绝毒品、抵制毒品的科学认知。此时,教师巧妙进行设问“鸦片战争与毒品的关联性是什么?”“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呢?”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他们也能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结合自己曾经观看过的关于毒品的影视片段以及自身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等各抒己见,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再比如,在《五四运动》的新课导入中,教师同样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节日入手,科学进行设问,“五四运动为什么设置在5月4日?”通过这样的科学设问,能够全面活跃小组合作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合作学习过程中。

二、设问在小组合作第二环节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环节,是自主学习,交流检测。在该环节中,设问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以及互动合作时,应该科学运用设问这一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为提升设问的质量与成效,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设问方式,以此来整体提升历史问题的精确性。在该环节采用设问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该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然,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置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结合不同小组的构成等设置不同的问题。比如,在《甲午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采用设问的教学方法,可以为每个小组设置五个相同的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本身就是该课程的主要架构。教师依托于设问的方式,通过设问的创新化与新颖化,能够将相对枯燥的问题趣味化,继而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今天我们在学习该课程时要为甲午战争制定一个简单的历史图谱,在历史图谱中有五个板块的内容,每个小组要合作完成不同的板块”。通过这样总括性的设问,并辅之以如“甲午战争的爆发原因以及主要经过”等五个问题,引导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来共同完成这些任务。基于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整体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与质量,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三、设问在小组合作学习第三环节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三环节是问题探究与交流展示。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学生对于初中历史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与把握。但不可否认,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当然是好的,但部分问题可能学生无法发现,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设问。因此,在这一环节中,设问同样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在《甲午战争》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的梳理以及版面的合作“绘制”,学生对于甲午战争的整个概括有了较为清晰的理解与把握,但可能学生仍然无法透过想象看本质,无法从社会历史以及政治制度等层面来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此时,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效以及历史认知能力等,巧妙进行设问,以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未曾发现的问题,有效弥补学生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该环节中,设问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再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引导学生深层次的剖析知识点,梳理历史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达到消化吸收、活学活用的目的。

四、设问在小组合作学习第四环节中的运用

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的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点拨释疑。在该环节中,设问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整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以及拓展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消除疑问。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将组内成员分成两部分来参与辩论赛,一部分代表正方,“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另一部分代表反方,“洋务运动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的历史知识认知能力得到了有效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