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动物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1:15

保护濒危动物篇1

保护濒危动物英语作文一:animalsneedprotecting

animalsarenaturalresourcesthatpeoplehavewastedallthroughourhistory.animalshavebeenkilledfortheirfurandfeathers,forfood,forsport,andsimplybecausetheywereintheway.thousandsofkindsofanimalshavedisappearedfromtheearthforever.Hundredsmoreareonthedangerlisttoday.about170kindsintheUnitedStatesaloneareconsideredindanger.

whyshouldpeoplecare?Becauseweneedanimals,andbecauseoncetheyaregone,therewillneverbeanymore.animalsaremorethanjustbeautifulorinteresting.theyaremorethanjustasourceoffood.everyanimalhasitsplaceinthebalanceofnature.Destroyingonekindofanimalcancreatemanyproblems.Forexample,whenfarmerskilledlargenumbersofhawks,thefarmers'storesofcornandgrainweredestroyedbyratsandmice.why?Becausehawkseatratsandmice,withnohawkstokeepdowntheirnumbers,theratsandmicemultipliedquickly.

Luckily,somepeopleareworkingtohelpsavetheanimals.Somegroupsraisemoneytoletpeopleknowabouttheproblem.andtheytrytogetthegovernmentstopasslawsprotectinganimalsindanger.Quiteafewcountrieshavepassedlaws.theselawsforbidthekillingofanyanimalorplantonthedangerlist.Slowly,thenumberofsomeanimalsindangerisgrowing.

【参考译文】

动物是自然资源,人们浪费了我们的历史。动物被杀死的皮毛,羽毛,食物,体育,只是因为他们的方式。成千上万种动物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了。今天有数百人在危险名单上。约170种美国aloneare危险。

为什么人们要关心?因为我们需要动物,因为一旦它们消失了,就再也不会有动物了。动物不仅仅是美丽或有趣的。它们不仅仅是食物的来源。每个动物在自然平衡中都有它的位置。破坏一种动物会产生许多问题。例如,当农民杀死大量的老鹰,农民的玉米和粮食储存被破坏的老鼠和老鼠。为什么?因为鹰吃老鼠和老鼠,没有老鹰来阻止他们的数量,老鼠和老鼠迅速繁殖。

幸运的是,有些人正在努力帮助拯救动物。一些团体筹集资金,让人们知道这个问题。他们试图让政府通过保护濒危动物的法律。相当多的国家已经通过了法律。这些法律禁止任何动物或杀害濒危名单。慢慢地,一些濒危动物的数量正在增长。

保护濒危动物英语作文二:animalsneedprotecting

earth'sbiologicaldiversityisbeingfastdeclineofmanyspeciesfacingextinction.threattothesurvivalofwildanimalsandplantsisamajorfactorinhabitatloss,businessdevelopment,andwildanimalsandplantsandtheirproductsininternationaltrade.Resourcesarelimited,itisnecessaryfortheendangeredspecies,toproposespecificmeasuresofprotectionlevel.wecanformulatethecorrespondingendangeredspecieslaws,applicationtoestablishnaturereserves,endangeredspeciesbreedingcenters,meansofconservationbiology,endangeredspecies,theimplementationofinsituconservationandexsituconservation.atthesametime,wemustrestrictinternationaltradeinendangeredSpeciesofwildFaunaandFlora,tomakelawstoprotectendangeredspecies.

保护濒危动物篇2

同学们: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物,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国是一个野生动物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人为破坏,致使我国野生动物的数量、分布范围正日益缩小,许多种类已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近几年,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使得许多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的处境更加艰难.最近,我们进行的采访调查表明:我市滥食野生动物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滥食野生动物的行为也正受到越来越多谴责.要彻底改变滥食野生动物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为此,我们倡议: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普法力度,媒体和社会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使《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倡议: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林业、工商、卫生检疫、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坚决打击非法盗猎、非法运输、非法经营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全社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举报并协助执法部门,坚决与各种破坏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我们倡议:为了保护港城的生态环境,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观念,摒弃不良饮食陋习,保护野生动物从餐桌做起,争做文明、守法、有爱心的公民.

朋友们,为了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为了让城市成为更加美好的家园,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大地处处充满生命的绿色;让野生动物与我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平安地生活.

让我们携手共创21世纪人类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家园!

保护濒危动物篇3

动物英语作文(一)

everyoneknowsanimalsareourfriends.Soweshouldbefriendlytothem.Butsomepeoplekilltherareanimals,suchaspandas,goldenmonkeysandsooninordertogetmoney.itwillcausetheseanimalstodisappearsoon.ithinkourgovernmentshouldpunishthosepeopleseverelywhokilltherareanimals.itisourdutytoprotecttheendangeredanimals.

动物英语作文(二)

therearemoreandmoreendangeredanimalsatpresent,sohowtoprotectthemhasbeenourtaskoftoppriority.it'swrongforpeopletohuntanimalsfortheirmeatandfeather,fortheyareourgoodfriends.weshouldprotecttheminsteadofkillingthem.Giantpandas,whichareoneoftheendangeredanimals,liveintheforestsandliveonbamboolealves.theycanjustlivesafelyinthenaturalprotectionzones.weshouldstopkillinganimalandprotectthem.

动物英语作文(三)

itissuggestedthatpeoplehavebeenawareoftheissue--lackofpreservationforendangeredspieces,animalsandplants,butasyousee,theyplacedlittleeffortstocopewiththeproblem.despitetheversatilityandintricacyofinstruments,iwouldporeoversomeofthemoststrikingonesandofferalternativesafterwards.

oneofthemajorreasons,causingpeople'sinocenceofprotectinganimals,isthatthegovernmentdidnotfunctionwellasaneducator,arosingpeople'sinitiativeinshieldingwildanimals,whichledtotheconsequencethatpeopledonotknowtheirresponsibilitytopreventanimalsfromdangers,andspecificknowledgeinguardingthem.whatisequallyimportantasthereasonmentionedaboveisthatmediadidnotmeetoursatisfactiontoinformthemassoftheemergencywhichiscrutialinarousingpeople'sconciousnesstokeepanimalssafe.

inspiteoftheseriousproblem,measureleadingtoprofoundimprovementstillcanbetaken.owningtothefactthatfundsareinsufficientinsomedevelopingcountries,developedcountriesor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shouldshouldermoreburden--finacingtheminordertocapacitatethemtoaccompolishtheprotectionofanimals.atthesametime,educationintellingpeoplethewaytomakeanimalsharbouredoughttobefocusedon,thusresultinginpeople'sbetterawarenessinthecamouflageofourplanet'scutestcreatures.

itisbelivedbymethatifcorrectactionsaretakentopreserveanimals,anykindofthemwillbefarawayfromextinctionforever.

保护濒危动物篇4

【关键词1多元一体;濒危语言;语言保护

【作者】肖荣钦,暨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201l级博士生。广州,510632

【中图分类号】H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3)01-0132-006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濒危语言的关系

民族问题是关系我国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2009年9月,胡总书记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一切从我国民族问题实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最先是费孝通先生在1988年提出的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56个民族之间关系的民族理论。这一理论已成为处理我国内部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对指导我国民族团结发展,共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费先生的“多元一体”格局,总的来说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多元一体的整合体,它既重视各个民族的个性特点,即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体现出各民族在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渴望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愿望。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可体现在各族人民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主要是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语言是文化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载体,因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就体现在民族语言的多样性之上。在费先生《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也指出:民族语言是中华民族格局形成的几个特点之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56个民族实际使用着120多种语言和超过60种文字,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内部语言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也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这120多种语言中,使用人口超过10万的语言有31种,使用人口在1万以上10万以下的语言有19种,余下的语言使用人口都不足万人。①由此看来,我国各种语言的使用人口较不平均。这主要表现在我国绝大多数人口集中使用极少一部分语言。

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濒危语言的界定,结合我国语言使用人口的状况和国内相关语言学者的看法,我国使用人口在千人以下的语言大都处于濒危或临近濒危的状态,使用人口在千人以上万人以内的语言也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临近濒危的状态。我国具体的濒危语言大概包括以下30多种语言:阿侬语、仙岛语、柔弱语、土家语、达让僜语、格曼僜语、义都语、苏龙语、木雅语、畲语、仡佬语、羿人语、拉基语、普标语、木佬语、布央语、塔塔尔语、西部裕固语、东部裕固语、康家语、赫哲语、满语、鄂伦春语、东北克尔克孜语、京语、倈语、台湾高山族诸语、五色话、吾屯话、倒话、唐汪话、土尔克曼话等。例如满语使用者迄今为止只剩下居住于齐齐哈尔的3名年过80的老人;分布于我国东北的赫哲语,至2000年底,只剩19个60岁以上的老人会说本民族语言;位于云南麻栗坡县的普标语使用人口也只有50多人。语言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这些语言一旦消失,依附于该语言的文化、艺术、传统也将会消亡,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就会被削弱,“多元一体”格局也将受到一定的冲击,继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按照我国拥有120种语言的总量来计算,我国濒危语言占了全国语言总量的1/4,也就是说,我国每4种语言就有1种处于濒危的状态。就该比例而言,我国语言濒危的问题已经相当突出,并已可能对我国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体系造成了潜在的冲击。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民族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民生活相对平稳的境况下,濒危语言的保护也应该引起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二、我国濒危语言保护的现状

我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都规定了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此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了让民族语言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发展,我国已给数十种没有文字系统的语言创制了文字,并且编制了相应的民族语文教材,开办民族语文学习班,推广民族语言文字。另外,坚持在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政策,这些都体现出我国政府对民族语言、民族文化多元性的支持与保护,从政策层面上支撑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即使如此,我国依然有一部分语言步入到濒危语言的行列。

对语言濒危这一现象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某些敏感的语言学者当时已开始察觉到中国某些民族语言衰退的现象,并且开始自觉地对这些濒危语言进行了音像录制和编写语言词典等语料存档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内一批语言学者对濒危语言认识的不断深入,加上他们对濒危语言保护的大力呼吁,国内的语言濒危现象逐渐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

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被誉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迄今为止最有权威、影响最大并且最具法律效力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公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就包括了“语言”这一项内容。2004年8月,我国正式加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公约》成员国之一。这一举措表明我国政府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保护提升到国际的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同时也表明我国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正式与国际接轨。

三、“多元一体”格局下我国濒危语言保护的对策

濒危语言保护的大众化是当前语言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为民族多元文化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这一课题的开展和成效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框架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濒危语言的大众化所面对的群体应该包括两种:使用濒危语言的民族群体和他民族群体(重点是指强势语言民族)。对于自身民族而言,“大众化”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使本民族知道使用和保留自身语言的价值所在,体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对于他民族而言,“大众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他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接触到濒危语言,让他们感觉到这些语言的存在,并最终不知不觉地接受这种语言及其文化,甚至对这种濒危语言产生喜爱之情,并让这种濒危语言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感受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下面我们将要探讨“多元一体”格局下我国濒危语言保护的一些可行举措:

1扩大濒危语言的使用场所,为濒危语言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导致语言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等外部力量的影响,也有来自语言族群内部对母语态度的抵触。在我国,语言濒危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强势语言占据了弱势语言原有的生存空间,弱势语言在失去生存空间后,其发展受到制约并逐渐走向式微,最终成为濒危语言。比如满语的濒危就是由于汉语逐渐成为该民族主要的日常交际用语,使得满语在本民族日常生活中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长此以往,其语言活力逐渐下降,最后沦落为濒危语言。

如果政府在日常公共生活场合中注意引导和鼓励人们使用本族语言,人为地为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提供足够的生存活动空间,那么就可以使这些濒危语言得到有效的干预性保护。比如在民族自治区域实施双语或多语播报(例如公车播报、电台播报、电视播报等等);使用双语或多语指示牌;在民族聚居或民族杂居的地区和学校,鼓励使用自身民族语言进行族内交流等。这种举措都能有效地提高民族语言活力,给濒危语言提供一个多元的生存空间。濒危语言的生存空间得到了拓展,本民族对自己族群语言的自豪感也会得到增强。值得深思的是,人们在某些民族地区经常能听到中英文双语消息播报,却缺少了民族语言的播报。

比如电台播报,虽然中央人民电台等都有推出少数民族语言频道,但是仅限于数种人口较多的民族语言,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播报普及度并不高。在美国,印第安人部落的语言很大一部分也属于濒危语言,比如分布在俄勒冈州warmSpring社区的numu语,最初只剩下不到10名母语者,但是当地政府坚持电台播报,并配有一套完整的“语言复原计划”,现在warmSpring社区能说numu语的成员越来越多,这些成员大多是通过电台耳濡目染地学习numu语,并且开始把numu语当作母语传给他们的下一代。通过美国对numu语的保育和保护,我们可看出美国正是充分利用了电台播报这一渠道,为濒危语言提供一个广阔的使用和发展空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检讨学习。

2注重媒介的推广与宣传,引起人们对濒危语言的关注

媒体是现今生活最有效的推广与宣传媒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通过媒体得知某个濒危物种、某种将近失传的文化艺术形式的状况,可是我们却很少发现有专门针对濒危语言或濒危语言保护的相关报导。媒体的缺位可能是造成人们对濒危语言关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在濒危语言的保护中,当代社会最大众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那么,濒危语言的保护也很难引起大众的关注。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鼓励不同的媒体拍摄系列濒危语言保护宣传短片(如公益广告)、录制调查报导、深入跟踪报导、引导民间论坛或主流网站等方式,对濒危语言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

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除了颁布一系列法令、条例外,也非常注重对濒危语言保护的宣传,比如在2009年第2期的《教科文组织信使》①,就是以濒危语言保护为主题,并且把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②,呼吁人们珍爱自己的母语。近些年来,我国对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深,并从2006年起把每年6月份的第二个周六定为“文化遗产日”,但是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语言”这一方面的宣传报导力度还远远不够,濒危语言的保护也就无从引起人们的重视。

另外,除了媒体的宣传外,其他媒介宣传手段也应该得到鼓励与提倡。例如某些活动或某些品牌常常喜欢采用一些动植物作为品牌的标志,如熊猫就曾成为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同理,某种濒危语言的文字或语言符号也能担当品牌标志。充分利用媒介的宣传,一方面可以引起人们对濒危语言的关注与重视,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濒危语言使用者的民族自豪感,使濒危语言使用者更懂得爱护自己的母语。

3适当的商业化,引导濒危语言走向大众文化领域

濒危语言保护的商业化不同于媒介的宣传,后者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推动来宣传,偏重于公益性的,而前者则是最大限度地发掘濒危语言的商业价值;后者是被动的,前者是主动的。

语言是一种资源。既然是资源就具有价值,有价值就可以推向大众市场,使语言的价值得到最好的实现。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濒危语言潜在的市场价值,使其走向大众文化领域。我国对濒危语言的保护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学者的语音存档和编写词典、教材,以音频或文本的方式对语言进行记录。而这样的记录大都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没能让濒危语言冲出学术殿堂的篱笆、走进大众文化领域,因此,语言作为资源的价值也就无法得到体现。

近年来,少数民族语言的市场价值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例子来体现:第一,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最近几年的“青歌赛”加入了原生态唱法,被选送的原生态歌曲绝大多数是属于少数民族歌曲,其在舞台上的表演形式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态;第二,2008年北京贝依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等发行了全球首张壮语音乐专辑《贝依》③,该专辑一共收录了15首歌曲,其中8首歌曲歌词为纯壮语填词,7首为壮汉双语填词。前者是把民族歌曲原生态地搬到艺术舞台,是民族歌曲与表演大舞台的结合;后者是用民族语言填词,谱入现代流行摇滚的乐曲,是民族语言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二者在大众群体中都得到不错的反响,在体现出语言价值的同时也成功地把少数民族语言领进了大众文化领域。在这种商业形式下,民族语言被赋予了全新的活力。

以上两个少数民族语言价值得到体现的例子可以说明民族语言“大众化”的可行性。因此,作为少数民族语言的濒危语言也能拥有大众流行的元素,只要合理地发挥濒危语言作为资源的商业价值,濒危语言也能走出枯燥的学术殿堂,走向大众文化领域。把濒危语言打造成大众文化,这一方面实现了语言的资源价值,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民族“多元一体”理念的“多元”体现。

4加强学校教育,夯实濒危语言保护的基础

学校教育对濒危语言的保护起到关键的作用。学校教育在濒危语言保护层面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价值观,向学生灌输濒危语言保护意识;二是在民族地区落实“双语教学”政策,在非民族地区尝试把少数民族语言(特别是濒危语言)引进课堂。

语言价值教育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价值观。虽然我国现在推广普通话教育,但推普的目的不是为了抑制方言或其他语言的发展。我国《宪法》等法律法规也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因此推广普通话与语言保护,特别是濒危语言的保护二者并不冲突。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观,使学生明白“语言无分贵贱”,让学生知道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这是学校语言价值观教育的首要方面。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都习惯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动植物保护意识,比如宣传我国国家动植物保护名录等,这些都体现出人们对自然保护有较强的意识。我国也有一批濒危语言名录①,因此,在课堂上也要注重对濒危语言保护的宣传。这是我们在学校教育和语言保护工作中一直忽视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之一。

另一方面,我国在民族地区现行实施的“双语教学”政策,其目的是为了使民族地区的学生能够在学好自身民族语的同时能够熟练掌握汉语。可是由于教学重点的偏颇,加上对“双语教学”政策的目的认识不够明确,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民族地区学生在熟练使用汉语的同时,渐渐放弃了自身民族的语言。如果一种语言遭到本民族人们的抛弃,该语言就很有可能变成濒危。“双语教学”的操作失误也是导致一些语言内部年龄断层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反省。此外,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等也可以考虑在非民族地区实施民族语文教育的可行性,例如可以尝试把民族语言作为一门选修课,为那些对民族语言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

5重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尝试建立语言博物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民族语言也是一个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当一个民族的语言濒危的时候,该民族文化内部也同样会产生崩裂瓦解。相反,如果我们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为民族文化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空间,比如建立文化保护区,合理地开发以当地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区或文化节,那么,我们在保障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同时,也能激活濒危语言的活力,使濒危的语言得到继续健康发展的空间,让语言真正发挥本身作为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让大众接触到濒危语言。

濒危语言的出现,导致语言多样性的锐减,从而引起文化多样性锐减,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于语言的保护,世界各国都在竭尽全力,其中有的通过建立语言博物馆引起人们对语言保护的关注。对于人类而言,以博物馆的形式接触任何一个知识领域来培养发展自身的兴趣都应该是可能的,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响应联合国号召创建一个“语言之家”博物馆、乌克兰基辅大学正筹建一所语言教育博物馆、芬兰赫尤里卡博物馆专门开辟了一块语言文化空间、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长期有语言展区等这些语言博物馆样式都值得我国参考学习。其实国内的学者对语言博物馆的建设也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如西南民族大学罗庆春教授就曾经提出希望我国建立一座语言博物馆。

6鼓励设立语言保护基金,颁布语言保护有关的条例

濒危语言的研究和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投入可能比保护某种动植物还大,而我们也不可能指望研究和保护的投入可以带来什么巨大的收益,并且这些投入的成果也不一定能在短时期内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对濒危语言的研究和保护不只是一代人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它是需要几代人,甚至好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么庞大的投入和漫长的过程,单靠政府的能力是难以达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鼓励设立相应的濒危语言保护基金,这个基金可以是针对某一特定语言的,或是特定区域的,也可以是开放性的,或是非开放性的。如果设立了相关的濒危语言保护基金,语言工作者(包括专业的或非专业的)就有了更多项目资金来源,对濒危语言保护有兴趣的非专业人士也能直接地投身到濒危语言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中来。学校和团体也能够透过这些基金进行濒危语言保护的教育。

尽管我国《宪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义务教育法》等都提到了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语言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就宣读了有关语言生态保护和濒危语言保护的文件,形成了目标一致的行动纲领,我国也加入到教科文组织的《公约》当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关于语言保护的法律法规。在200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只有总则第八条提及“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因此,制订有关濒危语言保护条例,把濒危语言保护提升至法制的框架之下是十分必要及紧急的。

另外,我国政府也应当尽快以国家的名义颁布濒危语言保护名录,像动植物和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向社会公布相关的濒危语言名录和所在地区,使广大人民对濒危语言有最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规划濒危语言保护区(村),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濒危语言的生存和使用环境。

四、小结

保护濒危动物篇5

当然,濒危不濒危的问题并不是谁都能说了算的,目前国际上衡量、评估自然物种生存和受胁状况的标准还是要参考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Redlist)。红色名录自1963年由来自世界各地物种保护领域的专家开始编制,如今包括85604个生物物种被评估,是全球最大的受威胁物种名录。该名录将物种的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灭绝(eX)、野外灭绝(ew)、极危(CR)、濒危(en)、易危(VU)、近危(nt)、无危(LC)。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级别的物种又被统称为“受胁物种”(threatenedSpecies)。值得注意的是,红色名录所反映的物种受胁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变量,也就是说每年不少物种的濒危等级会发生变化,既有“升级”的,也会有“降级”的,还会有维持原级别的,更会有新加入受胁物种名录的。

大熊猫已经从“濒危”(我们姑且称之为受胁2级)被降入了“易危”(受胁3级)。那么,理论上讲,目前国内处于红色名录极危和濒危级别的,以及灭绝和野外灭绝的动物,都属于比大熊猫还濒危的动物。那么这些物种存在吗?会有多少呢?在iUCn红色名录的官方网站上,通过专业搜索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称之为“动物”(动物界下面的物种)的,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处于易危以上级别的(濒危、极危、野外灭绝和灭绝),共有253种之多!除了异龙鲤、大鳞白鱼、海蜗牛、滇螈等4种灭绝物种和麋鹿1种野外灭绝物种外,处于受胁物种的有248种。这样一看,比大熊猫还濒危的物种真的还有很多。按照广义上的动物分类,这些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物种包括:无脊椎动物34种、鱼类62种、两栖类49种、爬行类31种、鸟类32种、哺乳类40种。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比大熊猫还濒危的动物的具体情况。

“师危于徒”的小熊猫

《功夫熊猫》里小熊猫是大熊猫的师父,现实中,“徒弟”降级后,“师父”目前仍处于“濒危”级。虽然名字都带个熊猫,但二者在形态和亲缘关系上都不一样,但在食性上,大、小熊猫都离不开竹子,小熊猫的食物中90%以上是竹子,而竹类大规模地开花、死亡,人类对竹林的采伐、破坏等导致栖息地退化、丧失问题,都直接威胁着小熊猫的生存。另外,小熊猫是易患犬瘟热的敏感物种,有时人类进入其栖息地时还会带着猎犬,这样就更加增加了家畜和野生动物交叉感染的几率。再有,小熊猫外表惹人喜爱,是动物园中受欢迎的观赏动物,有些人还会把它作为宠物饲养,随之而来的捕捉、偷猎、贸易问题也变得较为严重。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了小熊猫的野生种群数量在最近三代(约18年间)减少了50%之多,并且这种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在中国,目前小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主要产区为四川,从岷山和凉山延伸到邛崃和大、小相岭。其历史产区,比如贵州、甘肃、陕西及青海等省都已经绝迹。在目前小熊猫的分布地中有46块保护地,这些保护地中生存着国内约65%的小熊猫种群。在四川,由于小熊猫和大熊猫多同域分布,因此在四川卧龙、贡嘎山、蜂桶寨等20多个自然保护区中已和大熊猫一样受到保护。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组报道,国内的野生小熊猫数量在3000-7000只。

“最美猫王”雪豹

在中国,很多大型食肉目哺乳动物的种群数量也令人忧,猫科动物中被称为“森林之王”的虎早就成为了濒危动物的代名词,而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最美猫科动物的雪豹,也一直处于濒危级别。

雪豹是亚洲中部及喜马拉雅山系的标志性物种,全球数量约在4080-6590只,但实际处于繁殖年龄的有效种群数可能连一半都不到。自然繁殖种群的增长率过慢、栖息地和食物的减少、以及毛皮制品等非法贸易,都是雪豹种群下降的不利因素。中国是雪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野生数量估计在2000-2500只,占全球种群数量的一半。

在中国新疆、、甘肃、四川等地很多保护区境内都有雪豹分布,较著名的有珠峰自然保护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等。现在很多保护区都加大了红外相机等影像设备的使用力度,开展雪豹种群密度系统调查,为今后雪豹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其他食肉动物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过分布记录的大斑灵猫和长颌带狸也在“濒危”的名录中,它们也因为栖息地的减少和毛皮贸易而大幅度减少,由于这两种灵猫科动物夜行性较强,行踪隐秘,很难统计其具体数量,甚至有可能已经从国内分布地中完全消失了。

集体濒危的长臂猿

长臂猿是亚洲南部和东南部特有的一类高等小型类人猿。中国是长臂猿科种类分布的北限,共计有6种长臂猿,除了东白眉长臂猿处于和大熊猫同样的易危级别外,其余5种均比大熊猫还要濒危。其中,北白颊长臂猿、西黑冠长臂猿、东黑冠长臂猿、海南长臂猿等4种处于极危程度,这几种长臂猿有着共同的濒危特点,它们大多生活在中国、越南和老挝,由于生境丧失、森林极度退化以及猎杀等原因,种群数量在过去的45年间减少了80%。最为濒危的海南长臂猿,目前数量仅有20余只,海南霸王岭部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这个物种最后的庇护所。东黑冠长臂猿数量不100只,2005年在中国广西靖西邦亮林区首次发现这个物种的国内分布种群,随后在2009年成立了邦亮长臂猿自然保护区,2013年晋升为部级自然保护区后,东黑冠长臂猿的数量从最初的10余只增长到30余只了。西黑冠长臂猿的境况稍微好些,全球数量不足2000只,在中国云南无量山、哀牢山和黄连山保护区内生活的个体数量超过500只,得益于当地的保护工作,一些猿群已经习惯了人类的跟踪监测。北白颊长臂猿曾经分布于云南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但20多年来一直未有确切的数据统计,甚至连国外的数量也没有被摸清。除以上4种黑色的长臂猿外,白掌长臂猿处于濒危级别,这种长臂猿在缅甸和泰国的数量还比较多,有几千只,它们还曾经在中国云南临沧的南滚河保护区生活过,但可惜的是目前它们可能已经从中国的领土上永远消失了。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

中华凤头燕鸥是一种和海鸥差不多大的海鸟,原名黑嘴端凤头燕鸥,于1861年首次被鸟类学家发现记录,但一直都非常罕见,它是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沿海的岛屿型鸟种,上世纪最后一次被人类目击是1937年的事情了。此后的60多年里一直销声匿迹。然而,在2000年有4只成鸟和4只幼鸟在福建省沿海的马祖列岛再次被发现,成为当年鸟类学界极大的新闻。由于数量稀少,濒临绝种,且经常混杂在其他燕鸥鸟群中,不易观察,因此又名“神话之鸟”。中国科学考察队此后连续在5个繁殖季节对中华凤头燕鸥进行考察。结果显示,这种珍稀鸟类的全球总数在3年间减少了一半,目前已经下降至不足50只,被列为了“极危”鸟种。在中国的其他濒危鸟种中,被列为极危的还有来自江西婺源自然保护小区的蓝冠噪鹛和名不见经传的青头潜鸭等过去在保护界鲜为人知的鸟类。

艰难还乡的普氏野马

野马外形虽然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保留着马的原始基因。19世纪80年代被俄罗斯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przewalski)发现并命名为“普氏野马”,曾分布于蒙古国和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一带。蒙古国的野马于20世纪60年代绝迹,20年后,中国的野生野马种群也不复存在。1980年代末期以来,陆续有人工繁育的野马从欧洲引回中国新疆、甘肃半散放养殖,为野马重返大自然而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工作。本世纪初,人工繁育的野马被放归于新疆准葛尔盆地和甘肃敦煌地区,经人工跟踪监测,野马重返自然后仍能进行繁殖,但有一部分个体对于冬季严苛的环境较难适应。为了避免过多的死亡,人类曾经收回了放归的野马,目前则采取冬季在栖息地辅助投食的方法,帮助本性退化的野马种群重新回到野外,近两年来人工放归的野马逐渐适应了四季的环境,并开始少量繁殖,目前中国野放的野马数量稳定在100匹左右。野马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

最危的“羊”普氏原羚

在中国的濒危有蹄类动物中,还有一种也是由普热瓦尔斯基发现并命名的,那就是有“中a对角羚”之称的普氏原羚,这种羚羊曾经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该物种的数量下降,分布区范围锐减,现在普氏原羚只分布于中国青海省环青海湖周边区域内,在1998年时已不足200只,通过青海湖保护区及民间环保组织的有力保护,目前数量已突破千只,普氏原羚数量持续增加与栖息地人为干扰减少,政府和群众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青海湖畔生态环境恢复有很大关系,不过,它们的处境并非完全无忧,因此普氏原羚和普氏野马同样被列为了“濒危”级。

最稀有的巨龟斑鳖

中国古代习惯将体型很大的鳖称之为“鼋”,因此这个早就存在的物种一直未受到人类的重视,直到2002年后,斑鳖才被确认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此时它已处于“极危”状态了。它的特征除了体型巨大外,头部独特的花纹和其他鳖类及鼋明显不同。极危的斑鳖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云南南部红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遗憾的是,等到人类为其“验明真身”时野外已经很久没有它的消息了。当时调查发现中国和越南的动物园及寺庙里一共还仅存5只个体,到目前为止,又有3只圈养的个体与世长辞。现在仅有的一对斑鳖生活在苏州市的动物园中,均已接近百岁。中外科学家曾努力试图让它们繁殖后代,可是一直未能成功,或许这个物种的灭绝只是迟早的事情了。

除了斑鳖以外,中国物种在红色名录上比大熊猫还濒危的龟鳖类居然还有21种之多,其中闭壳龟就有9种。比如极危的金头闭壳龟,1988年才被学界发现,分布于安徽泾县的4个乡内,数量十分稀少,最近10年以来其野生个体一直未见报道,自然界已基本绝灭,只有几百只个体散落在个人养殖户手中。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物种,不仅面临其他濒危动物同样的栖息地消失的厄运,还遭遇被捕捉殆尽的命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内的另类宠物经济开始升温、发展,很多野生龟类被人类捕捉。自2010年开始,很多人为了牟利,还把中国的原生龟种当作经济资源进行大肆收购、炒作,这种行为对中国的原生龟种的种群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就连大家在宠物市场里司空见惯的乌龟,野外种群的濒危程度都高于大熊猫一个等级。

濒危毒蛇莽山原矛头蝮

保护濒危动物篇6

从农场主到濒危动物拯救者

伦特父亲拥有胡德思普瑞特附近大片农场土地,当伦特还是6岁的小女孩时,父亲将一只捡来的猎豹孤儿(猎豹母亲因为猎杀农场主的牲畜遭到猎杀)送给她作为礼物,当时伦特就深深喜欢上了这种神奇的猫科动物,对于猎豹的感情由此一发不可收拾。1970年伦特与先生约翰・鲁德(JahannRoode)结婚。1985年伦特和她先生一起在原先家族地产的边上买下一片土地,也就是今天的保护中心位置,之后她也继承了家族的农场。但是她没有继续运营家族农场的意愿,而是把全部土地拿出来做了保护区,也就是今天的卡帕玛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中的胡德思普瑞特濒危动物拯救中心,整个占地12500公顷。

1989~1990年,猎豹救护中心成立了,主要拯救濒危的猎豹,在资深猎豹专家学者大卫・梅尔德(Davidmeltzer)以及德赛・瓦拉迪(DesVaraday)的帮助下,伦特和她的先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保护猎豹的事业中,之后衍生到其他濒危动物,包括非洲象、犀牛、野狗、狮子、地犀鸟、蓝鹭等珍稀动物,猎豹保护中心也发展成为了濒危动物保护中心。

如今来到保护中心,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俨然一个专业且颇具规模的濒危动物保护中心。门口就可以看到保护中心得奖的证书,以及发展20多年来众多捐赠者和赞助商的名字。在一旁的视听室,滚动播放着关于动物中心成立的介绍,两侧墙壁上也摆放着很多关于发展历史的照片。最吸引眼球的当然是里面摆放着猎豹的标本以及非洲野狗标本。这些都是用来介绍保护中心,让前来参观的儿童有所认知的最好方式。

保护中心的“居民”数量不少,猎豹就有10多只,分不同区域,有些刚被引入,有些则可能在返回大自然过程中遇到问题而继续留在保护中心。还有不少濒危的地犀鸟、濒危的非洲野狗,甚至有一对伦特从马戏团买回来的年老狮子,在这里过着“退休养老”的日子。

可以说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很少有女性能够拥有像伦特这样对于猎豹和动物的激情投入,以及她对于动物保护所做出的努力贡献。在过去10多年中,超过270只新生猎豹或者猎豹孤儿在这里接受悉心照顾和抚养,并有90%以上的猎豹最终被成功放回自然环境生存。经过多年的努力以及科学喂养方法,如今南非的猎豹已经不再是极濒危动物。

猎豹女王的激情和艰辛

我在参观胡德思普瑞特濒危动物拯救中心的时候,正好有机会与伦特・鲁德女士见面,并简单聊了一会,真是受益匪浅。

伦特虽然已年过花甲,但是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对我这个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她说了很多以往的经历以及自己的故事。她觉得“对于猎豹的激情,是上天给予的天分,所以她有让这些猎豹得到保护的使命感,让他们最终能够重回大自然。”维持保护中心正常运转并非易事,花销很大,比如说这么多动物的食物,他们每天购买大量新鲜牛肉来喂食猎豹以及其他濒危动物,加上管理员,整个保护区的维护、防止盗猎等费用,可以说是一个无底洞。之前她的先生一直依靠自己的生意支撑伦特对于猎豹的保护行动。但是在2008年她的先生去世后,她的财务顾问让她关掉动物保护中心,但是她不愿意,依旧拿出自己的家产,继续这一伟大的工作。

她说保护动物,给它们吃喝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延伸内容,比如对于猎豹的研究,如何更好地了解它们,掌握它们的行为,以减少日益严重的冲突才是关键。此外,整个保护区还是当地重要的野生动物科普基地,开放给当地孩子参观,教育当地孩子如何对待动物,如何保护环境,并定期组织猎豹志愿者学生项目。对于伦特而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赞助,以及保护区酒店的经营。但是相对于保护区开销和这些动物的开销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她现在投入的资金,总有用完的一天,真心希望有一些赞助或者喜欢的朋友去那里住住玩玩,也算是给这些动物的支持。

对话结束后,伦特要开始喂食几只王猎豹联络感情了。进入王猎豹区域,伦特让我离得稍远些,因为这个王猎豹只认她和饲养员。她手里拿了一些肉块,所以王猎豹很乖的在身边,像一只大猫。从她和猎豹的亲密程度可以看出她对于猎豹执着的爱。

这些王猎豹的斑纹特别深,在野外很少看见,因为它们深色斑纹很容易暴露,不利于捕食,因此这些王猎豹在野外存活率不高,所以伦特在这里饲养这些王猎豹孤儿或者在这里出生的小王猎豹,已使得这一独特的亚种不至于消失。

虽然看着这些猎手如今只能呆在笼子里有点遗憾,但是总比看不到它们要好,毕竟伦特曾经尝试将带着追踪器的王猎豹放回野外,但是效果不好,王猎豹无论捕食还是追求配侣都有问题,所以只好留在这里。

快乐的“常住民”

卡帕玛保护区里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营地,那也是让伦特引以为豪的高端营地,并不只是因其拥有豪华的硬件设施和周到的管家式服务,更重要的是营地的名字和它的主题:扎布兰妮。扎布兰妮是一只非洲象的名字,在当地语言中是“快乐”的意思,事实上营地就是以这个大象名字命名的。扎布兰妮其实出生于克鲁格国家公园,当时只有3个月大的它不幸陷入泥潭无法自拔,遭到象群遗弃,被胡德思普瑞特濒危动物拯救中心管理人员救下,抚养长大。也因为这只好运的大象,伦特开始关心更多的濒危野生动物,而不仅仅局限于猎豹。

野狗也是这里的“常住民”之一。肯定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保护中心要在这里养着这么一群野狗,还要向游人开放参观。原因如下:这群野狗来自于两窝孤儿,被送到保护中心,在这里长大。伦特可以有两种做法,一个是等它们成年后放回野外,另一个是保留在中心。最后选择后者,是因为一来把野狗放回野外成功率比较低――不同于猎豹,野狗有很强的领地意识,而且成群生活,贸然放回可能导致这些从人类保护下长大的野狗死亡;第二在基地有一群野狗可以给动物研究学者(这里是南非重要的濒危动物研究中心)更多研究野狗、了解野狗的机会;第三,保护中心需要这么一群野狗向广大游客展示,告诉他们这就是非洲目前最濒危的猎食动物,在野外几乎难以见到,在这里可以观察、拍摄、了解,对于宣传推广是好事情。

保护濒危动物篇7

猫头鹰是国家2级保护动物,猎杀、食用会触犯法律的,轻者罚款放生,重者会被判刑的。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来源:文章屋网)

保护濒危动物篇8

国际保护主义摄影师联盟(iLCp)成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野生动物的拍摄和保护,实践着用影像的力量促进自然保护的信念。他首倡举办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为在自然保护第一线的工作者提供了技术和设备的帮助,进一步壮大了以影像保护自然的队伍。

“中国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用一个巴掌就能数得出来。”奚志农感慨地说道。作为中国最有名望的职业野生动物摄影师,他坦言,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要想成为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必须要有对自然毫无保留的、无条件的热爱才能坚持下去。

缘起鸟类摄影

1964年,奚志农出生在云南大理,少年时期的他。对野生动物很有感情,尤其喜欢鸟类,1983年,奚志农参与了纪录片《鸟儿的乐园》的拍摄,这段经历,让他目睹了当时的拍摄手法对鸟儿的伤害,催生了他“不能够干扰动物生活”的理念。

守护滇金丝猴

1995年5月,结束三年滇金丝猴拍摄的奚志农听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德钦县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在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南侧砍伐1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在奚志农看来,这片高海拔暗针叶林的毁坏,不仅对滇金丝猴,而且对生长在这里的许多珍稀动植物种类都是灭顶之灾。心急如焚的奚志农四处奔走,最后在朋友帮助下,找到著名环保作家唐锡阳,在唐的指点下致信当时的国务委员宋健:“这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的滇金丝猴已经生存千百万年了,千百万年没有毁掉,为什么一定要毁在我们的手里?”反对信起到了效果,砍伐被及时制止。美国《新闻周刊》以“中国正在萌芽的绿色革命”为题报道此事,并认为“这将成为中国人环保意识的分水岭”。

创办野性中国

2002年,奚志农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野性中国工作室”,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自然和濒危野生动物为主要任务。奚志农感觉单靠个人的能力很有限,他希望野性中国团队通过影像的拍摄和传播让更多人看到并了解我国的野生动物和它们生活的大自然,希望让它们所独有的动人心魄的魅力通过他们的作品拨动观者的心弦,激起大家对自然的热爱而伸出手来支持环保,来保住我国岌岌可危的野性自然。

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全球热点地区,但中国的野生动物摄影事业却刚刚起步,许多中国特有的、濒危的物种甚至都从来没有影像记录。当国外的自然影像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中国几乎还没有职业的野生动物摄影师。

2004年,奚志农将自己代言佳能广告的收入换成多套专业拍摄设备,用以支持那些积极、热情地拍摄中国野生动物但却缺少器材和技术的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借此应运而生。训练营的主要训练对象是来自全国各地保护区的基层工作者,让他们尝试用一种新眼光观察他们的工作环境,记录更多野生动物的影像。七年里,奚志农和野性中国团队与国家濒管办,佳能(中国)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等机构共同举办五届全国性训练营和四届地方性训练营,共培训了四百多名自然摄影师。其中,2011年中国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大师班特别邀请到美国国家地理著名摄影师蒂姆・拉曼作为讲师之一。野生动物摄影训练营不但鼓励更多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们更好地记录中国的野性自然,也培养批批自发而来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

白眉长臂猿,灰叶猴等一批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都在我们训练营营员的镜头中被第一次记录,实现了中国野生动物影像上的多个零的突破。

引进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

作为首位获得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GeraldDurrell濒危物种大奖的中国摄影师奚志农也一直希望将这个全世界最高水平自然摄影大赛的作品引进国内展出,让我们的自然摄影爱好者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自然摄影师的差距。通过奚志农的努力,2009~2011年野性中国工作室在北京动物园的支持下连续三年使英国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在中国展出,《风雪之豹》等众多优秀自然摄影作品打动着观众的心,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世界顶级水准的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对国内广大的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濒危物种影像计划

2011年在see基金会的支持下奚志农推出了已经准备数年的“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计划用5-10年的时间,汇集中国最优秀的自然摄影师,完成超过200个中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拍摄任务。

“从《动物世界》到《探索》频道,电视台所播节目画面几乎全部引自国外,我们中国的民众对于南极、北极以及非洲的野生动物的了解远远超过了对于我们自己国家野生动物的了解。而堪称世界上动植物最丰富的国家之的中国,每天都有物种在灭亡,那么多的物种在未被记录之前就已经灭绝。”奚志农说。

通过濒危物种影像计划,野性中国将组织中国一流的自然摄影师,对中国的濒危物种进行系统的拍摄;同时为有志于濒危物种拍摄的人士提供拍摄资金、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支持。基于以上拍摄成果,影像计划还将建立中国自己的濒危物种影像库,让国人和世界了解中国鲜为人知的野生动植物和值得自豪的壮丽自然。

保护濒危动物篇9

关键词:蕨类植物;濒危等级;地理分布;韭菜坪地区;贵州省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原始的维管植物,也称羊齿植物。韭菜坪地区地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和六盘水市钟山区,具置103°36′―104°45′e,26°19′―27°27.28′n,总面积为13130Km2,最高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m[1],素有“贵州屋脊”之称,小韭菜坪山麓正是赫章县珠市彝族乡所在地,海拔为1860米。当地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复杂,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多样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韭菜坪地区蕨类植物较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3]。由于有些蕨类植物对环境条件要求严格而成为生态濒危物种,从整个生态系统安全出发,濒危物种的出现标志着所在的生态系统将会受到威胁;其次,有些具有重要的药用、观赏价值而遭到当前大规模的采挖和破坏即将成为经济濒危物种,甚至因为其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极易导致经济灭绝物种[2]。根据相关研究,韭菜坪地区蕨类植物独特而丰富[3-8],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这些物种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然而,直至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韭坪地区珍稀蕨类植物地理分布和濒危状况的专门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韭菜坪地区受调查的所有蕨类植物,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生态工程学院)植物标本室现有的干制标本。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9-11],得出韭菜坪及其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名录(按1978秦仁昌系统),以《iUCn物种红色名录地区水平的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12]为评估标准,结合《中国植物红皮书》[13]、《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1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5]对该地区受调查蕨类植物资源现状进行评估,并对其该地区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及濒危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保护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韭菜坪地区蕨类植物很丰富,按秦仁昌系统(1978),中国现有蕨类植物63科、224属、2200种,韭菜坪地区有313种,占世界3%左右,占中国14.18%,占贵州33.61%。

根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系统对韭菜坪地区蕨类植物进行现状评估,通过韭菜坪地区蕨类植物标本数据查询,结合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结果表明:极危(CR)蕨类植物有3种,濒危(en)蕨类植物有3种;易危(VU)的蕨类植物有20种;接近受危(nt)蕨类植物有13种,无危(LC)蕨类植物有257种,数据缺乏(DD)蕨类植物有17种,其中列在该等级的分类单元需要更多的信息资料,而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将其划分到适当的等级中[12]。统计显示:现韭菜坪区分布185种、赫章区分布186种、威宁区分布92种、六盘水钟山区分布44种,未统计的还需进一步的考察和研究。韭菜坪及邻近地区(赫章、威宁、六盘水钟山区)珍稀蕨类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及地理分布统计见表1。

表1韭菜坪地区珍稀蕨类植物现状评估及地理分布

中文名学名评估等级地理分布

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fordii(Bak)Chingnt赫章

垫状卷柏Selaginellapulvinata(Hook.etGrev.)maxim.VU威宁、赫章

薄叶阴地蕨Sceptridiumdaucifolium(wall.exHook.etGrev.)Lyonnt韭菜坪

药用阴地蕨Sceptridiumofficinale(Ching)ChingetH.S.KungVU赫章

狭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thermaleKom.nt韭菜坪

瓶尔小草ophioglossumvulgatumL.nt赫章

柄叶瓶尔小草ophioglossumpetiolatumHook.VU威宁

长柄蕨mecodiumpolyanthos(Sw.)Copel.VU赫章

鸡爪凤尾蕨pterisgallinopesChingexChingetS.H.wuDD韭菜坪

小叶中国蕨Sinopterisalbofusca(Bak.)Chingnt威宁、赫章

白边粉背蕨aleuritopterisalbo-marginata(Clarke)Chingnt钟山区、赫章

绒毛薄鳞蕨LeptolepidiumSubvillosum(Hook.)shingetS.K.wuDD韭菜坪、钟山区、

威宁、赫章

薄叶薄鳞蕨Leptolepidiumdalhousiae(Hook.)ShingDD赫章

毛足铁线蕨adiantumbonatianumBrausent韭菜坪、威宁

灰背铁线蕨adiantummyriosorumBak.nt赫章

上毛凤了蕨Coniogrammesuprapi-zosaChingDD韭菜坪

书带蕨VittariaflexuosaFeeen赫章

毛翼蹄盖蕨athyriumdubiumChingDD韭菜坪

喜马拉雅蹄盖蕨athyriumFoliosummooreexSimVU韭菜坪

姬蹄盖蕨athyriumsubriggenscens(Hayata)HayataexH.itoVU韭菜坪

峨眉蹄盖蕨athyriumomeienseChingDD韭菜坪、赫章

滇南蹄盖蕨athyriumaustroyunnanenseChing.VU韭菜坪

金佛山假蹄盖蕨athyriumjinfoshanensisChingetZ.Y.LinDD韭菜坪

凉山峨眉蕨LunathyriumliangshanenseChingDD赫章

贵州冷蕨CystopterisguizhouensisX.Ywangetp.S.wangDD赫章

川黔肠蕨Diplaziopsiscavaleriana(Christ)C.Chr.nt赫章

疏羽铁角蕨aspleniumruta-murariaL.var.subtenuifoliumChristVU韭菜坪

华南铁角蕨aspleniumaustrochinenseChingnt赫章

线柄铁角蕨aspleniumcapillipesmakinont赫章

水鳖蕨Sinephropterisdelavayi(Franch.)mickelen韭菜坪、威宁

荚囊蕨Struthiopteriseburnean(Christ)Chingnt韭菜坪

贵州岩蕨woodsiaguizhouensisp.SwangetQ.LuoVU韭菜坪

东亚柄盖蕨peranemacyatheoidesDonvar.Luzonicum(Copel)ChingetS.H.wuVU赫章

赫章鳞毛蕨Dryopterishezhangensisp.SwangVU赫章

脉纹鳞毛蕨Dryopterislachoongensis(Bedd.)nayaretKaurVU韭菜坪、威宁、赫章

林芝鳞毛蕨DryopterisnyingchiensisChingDD韭菜坪、威宁

高贵鳞毛蕨DryopterisnobilisChingVU韭菜坪、赫章

易贡鳞毛蕨DryopterisyigongensisChingDD威宁、赫章

四回毛枝蕨Leptorumohraquadripinnata(Hay.)H.VU赫章

边缘耳蕨polystichumSubmarginale(Bak.)ChingDD钟山区

尖齿耳蕨polystichumacutidensChristDD赫章

新对生耳蕨polystichumparadeltodonL.L.XiangDD赫章

天坑耳蕨polystichumtiankengicolap.S.wangetQ.LuoCR韭菜坪

吞天井耳蕨polystichumputeicola“L.B.Zhang,H.He&Q.Luo”CR韭菜坪

韭菜坪耳蕨polystichumjiucaipingensep.S.wangetQ.LuoCR韭菜坪

鸡足山耳蕨polystichumjizhushangenseChingDD赫章

雨蕨GymnogrammitisdareaformisChingextard.-Blot&C.Chr.VU韭菜坪

篦齿蕨metapolypodiummanmeiense(Christ)ChingVU赫章

蒙自拟水龙骨polypodiastrummengtzeense(Christ)ChingVU赫章

扇蕨neocheiropterispalmatopedata(Bak.)Christen威宁

金顶山瓦韦LepisoruscoaetaneusChingetY.X.LiuVU韭菜坪

台湾瓦韦Lepisoruspapakensis(masamuse)ChingDD赫章

石蕨Saxiglossumangustissimum(Gies.exDiels)Chingnt威宁

三出假瘤蕨phymatopteristrisecta(Bak.)pichi-serm.DD韭菜坪、威宁

槲蕨DrynariarossiinakaikeVU韭菜坪

1.韭菜坪地区蕨类植物濒危原因

蕨类植物濒危是由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中主要是人为破坏、分布区隔离和自身繁育等因素影响较大[16]。但是就韭菜坪地区而言,由于最近几年韭菜坪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和当地土壤石漠化加剧,导致蕨类植物的原始生境遭到严重破坏,蕨类植物的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使蕨类植物的生境单一化,不仅直接毁灭了蕨类植物生境,而且打破了区域生态平衡。随着韭菜坪地区旅游业的开发,开山修路必不可少。由于我国传统的中药文化,药材采集,如,槲蕨Drynariarossiinakaike和川滇槲蕨D.DelavayiChrist,现已处于易危状态。扇蕨n.palmatopedata(Bak.)Christ,野外数量极少,已处于濒危状态。再加上工业的快速发展及农村城市化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珍稀蕨类植物对生境要求的特殊性和自身繁殖能力衰退,自然灾害、地史变迁、病虫害等因素的危害,也间接或直接地导致珍稀蕨类植物面临濒危。

2.韭菜坪地区濒危蕨类植物保护对策

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立法保护,完善蕨类植物保护法律法规。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让全社会的人行动起来,保护和合理利用好珍稀蕨类植物资源,才能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永久保护的长远目标。其次,发展生态旅游,其本身是一保护生态为宗旨的一种旅游方式,不仅能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还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调动了人们保护生物的积极性,即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同时珍稀蕨类植物也得到了保护。除自然保护区、保护点就地保护外,针对自身繁殖比较困难的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引种,集中进行迁地保护。也可以在分布有濒危物种的地方设相应保护标志,以警醒当地居民和游客,并安排专业人员管理。(作者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资金项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2014年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骆强,王丽娟,游萍,等.韭菜坪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及生态[J].毕节学院学报,2012,30(4):86-92.

[2]严岳鸿,张宪春,马克平.中国珍稀濒危蕨类植物的现状及保护[m].北京市:气象出版社,2007:77-87.

[3]骆强.贵州产耳蕨属(鳞毛蕨科)一新种―韭菜坪耳蕨[J].植物研究,2009,29(2):134-135.

[4]骆强.贵州蕨类植物新资料[J].种子,2010,29(7),63-67.

[5]骆强,杜美.玉舍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的区系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9):17-21.

[6]骆强,王传忠.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309-12311,12322.

[7]骆强,王丽娟,游萍,等.韭菜坪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种类及生态[J].毕节学院学报,2012,8:13-19.

[8]骆强,叶国莲.赫章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J].种子,2011,30(6):67-71.

[9]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1:1―727.

[10]成晓.云南植物志(第二十一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721.

[11]朱维明.云南植物志(第二十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33.

[12]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解焱译.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m].瑞士:格朗德,2001:1-21.

[13]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m].北京市:科学出版社,1991:2-23.

[14]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30.

保护濒危动物篇10

本文试以希伯来语的复兴为例,试找到一种保护我国濒危语言的新方法。

一、中国濒危语言的现状、成因及一般保护措施

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大部分少数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不少民族的语言还存在不少支系,除汉语外一共有大约120种不同的语言。

因此要深入了解、探讨中国濒危语言,首先要能够对中国濒危语言的概念进行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一)、中国濒危语言的界定

由于少数民族语言众多,支系繁杂,因此在区分一种少数民族语言是否为“濒危语言”时的评判标准也多种多样。现在最广泛使用的对濒危语言的层级划分方法主要是将濒危语言划分为“濒危语言”和“濒绝语言”。

“濒危语言”是指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在村社中已有部分儿童不使用该语言,而使用该语言的儿童同时又使用其他的“强势语言”,“濒危语言”包括土家语、羌语等。由于

“强势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时间很长,会逐渐削弱使用时间较短的少数民族语言,因此这些少数民族语言的发展趋势正逐渐走向消亡;“濒绝语言”是指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在村社中儿童已完全不使用,青少年中部分使用但他们同时使用一种“强势语言”,中老年人虽然掌握本民族语言,但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以母语为主要交际工具的语言,包括藏缅语族的阿侬语、仙岛语、业隆语、义都语。相对于“濒危语言”而言,“濒绝语言”的自然消亡的速度更快。无论是“濒危语言”还是“濒绝语言”,都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少数民族语言即将消亡。

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濒危语言的形成和走向灭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不需要对濒危语言进行任何保护,而应该让它自然消亡。其实不然,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个民族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至始至终扮演着传递信息、记录信息的作用,它是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得以继续发展和传承的重要保障。因此一种语言的消亡意味着该民族部分历史的直接消亡,特别是口耳相传的民族文化载体,如故事、传说、歌谣、诗歌、谜语等,会因语言消失而被严重摧毁。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文化和语言被同化或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我们花费大量的气力去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一样,保护濒危语言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巨大,因此濒危语言的保护刻不容缓是不争的事实。

(二)、中国的濒危语言形成原因:

经济发展缓慢是濒危语言形成的根本原因。由于经济的频繁交往,经济发展快的民族其文化优势相较于发展缓慢的民族也很明显,在两个民族的接触中经济发展缓慢的民族为了适应发展快速的民族而改变自身的文化和语言,导致自身的语言系统发生变异甚至灭亡。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濒危语言的形成都是由于这种自身经济落后和外部渗透共同作用的结果。

对地方语言、文化情感的逐步丧失是濒危语言形成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前提下,年青一代作为濒危语言传承的主力军,为了自身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质量、学习机会、工作环境而渐渐放弃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这种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身民族情感的淡化,将重心放在学习“强势语言”上,导致本民族的语言在继承人的年龄上青黄不接,渐渐走向衰亡。

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本身的缺陷是其成为濒危语言的催化剂。在中国范围内来看,普通话作为“强势语言”在与许多方言,如粤方言、闽方言、湘方言等进行语言接触的时候,当地社会成员并未因为普通话的“强势”而主动放弃学习当地方言,反而通过普通话的渗透有意或无意的对自身方言进行增补、修改,使其在经济的发展中和普通话一起发展,并行不悖。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原因是一种具有较好内部发展机制并且词汇丰富、灵活、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方言在面对强势语言的冲击时往往能进行自我调节,吸收有用的词汇、语法、发音等来完善自身的语言系统,反之则面临消亡的危险。

(三)、中国濒危语言的一般保护措施:

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濒危语言保护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各级政府机构。传统的保护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语言政策,将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相关政策写进《宪法》和地方法规中去。在我国的《宪法》中,对我国的语言政策作了这样的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法也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证本地方各组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从法律上确保了各民族语言文字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保障了各民族有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语言文字的平等权利,体现了我国对于语言多样性的支持;其次是设置濒危语言保护机构,通过成立濒危语言保护机构,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对各个濒危语言材料进行较为科学的调查、搜集、整理、归档,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现代化设备对即将消失的语言进行永久性记录;除此以外,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和教育部门鼓励濒危语言聚居地的学校对当地少年儿童实行双语教学并制定教学纲要;最后是通过开通地方语言电视频道,利用电视频道播放有关本民族的新闻、娱乐节目并对当地民俗和传统节日进行广泛关注和报道以达到保护濒危语言的目的。

虽然传统的保护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濒危语言的消亡进行有效控制,但是由于相关的濒危语言保护法律法规迟迟不能出台,保护措施往往流于形式;学校教育往往只能阶段性的对濒危语言地区的语言学习者产生影响;而双语电视台节目较少,投入较大,导致保护效果并不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尝试采用其他手段来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以本・耶胡达等人为代表的以色列人对希伯来语复兴所做出的努力,对我国濒危语言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希伯来语的复兴方式及其意义:

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公元前70年,罗马人毁掉了犹太人的首都耶路撒冷,犹太人被驱逐出家园流落到世界各地,他们被迫使用寄居国的语言,致使其母语――希伯来语走向灭亡。希伯来语一度只被少数的土耳其人和英裔巴勒斯坦人使用,而现在仅在以色列就有超过700万人说这种语言。犹太民族所用的希伯来语,作为在岁月长河中沉寂数百年后突然复兴的语言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

(一)、希伯来语的复兴方式

谈到希伯来语,现代希伯来语之父本・耶胡达就不得不提,他是第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希伯来语的人,他认为犹太人在进行政治上复兴的同时,必须通过一种文化,使之真正拥有青年一代。而实现犹太文化复兴的唯一途径,便是唤醒古老的希伯来语。

1884年,本・耶胡达与别人创办了第一份希伯来文报纸,1889年建立了“希伯来语言协会”。1904年在收集和创造了数千个新词汇的基础上,他编出了第一本现代希伯来语辞典,这在现代希伯来语的发展中,可以说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到1910年前后,已发展成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举行集会,要求在学校正式使用希伯来语教学的形势。

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希伯来语已渐渐被犹太人所接受,1913年以色列筹备建立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时,在用何种语言作为授课用语的问题上引起激烈争论。最后,学校根据多数犹太人的愿望,决定希伯来语是该校惟一授课用语。这场“语言之争”意义重大,在犹太人中确立了希伯来语是犹太人第一用语的地位。在此之后,即使是在英国统冶的那段时期,在犹太人的要求下,第一任高级专员也不得不签署法令确认希伯来语同英语、阿拉伯语一样,同为官方语言,希伯来语在巴勒斯坦的地位正式确立。

本・耶胡达除了在希伯来语的宣传上做了许多卓越贡献外,对希伯来语本身的语法结构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他提倡简朴文风,摒弃华丽浮躁的希伯来文风;并重新规范语言规则,剔除了古典希伯来语中繁琐无用的规则,他希望能将希伯来语以一种更活泼更富生机的形式传给后人。建国之后通过本・耶胡达最初的改造,希伯来语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口头语言发展最为迅速。他通过在吸收外来词的基础上,以词根为基础,通过对词的内部进行扩大词义,外部将两个词合并成一个词的方法使创造出的新词大量增加;但是与词汇量暴增相反的是书面语言相对滞后,其根本原因是是因为希伯来语语法变化相对滞后,因此以色列人在不违背希伯来语本质和伤害本民族情感的前提下尝试通过简化语法(如不顾词的性和数的变化,使用最简便的形式,减少动词的不规则变化等)改革希伯来字母,改变书写等方式来赋予希伯来语新的生命。

(二)、希伯来语复兴的意义及对我国濒危语言保护的启示

从希伯来语的保护上来看,家庭、政府和教育机构、大众媒体、语言学者四位一体,共同为学习本民族语言创造了良好环境。家庭是人们最早接触语言的私人领域,父母是子女学习语言的启蒙老师;学校和政府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科学化教育和提供资金的执行者和支持者;媒体是濒危语言保护能否在短时间内受到最广泛重视的宣传者;而语言学家则是对学习语言进行监督和对语言本身提出合理化、专业化建议的监督者。从我国来看,虽然濒危语言的保护刻不容缓,但由于我国濒危语言与希伯来语所处的环境、历史等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虽然与希伯来语的复兴一样,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濒危语言的保护仍然需要家庭、政府和教育机构、大众媒体、语言学者这四个因素共同协作;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而且民族众多,濒危语言的保护有其特殊性,其需要在不违背我国经济政策、政治导向,特别是民族地区安定和团结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在保护濒危语言的同时,考察要全面,方法上要创新,执行时要谨慎。

1、提高濒危语言地区的社会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重视

总体来看,民族情感是推动希伯来语复兴的主要动力。随着希伯来语的复兴,在学习希伯来语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参与到调查、考证、研究犹太民族历史文献资料的队伍中,通过不断的搜集整理,许多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被广泛阅读、学习,使大量犹太人了解了本民族的一切,加深了犹太人对本民族的了解,让他们认识到多灾多难的犹太民族历史的厚重和辉煌,如用古希伯来语写成的犹太人圣经《塔纳赫》便是基督教经典《旧约全书》的蓝本,加深了犹太人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一定程度上促使犹太人返回以色列促成经济的高速发展。

民族情感是推动希伯来语复兴的主要动力。同样,在我国濒危语言地区,民族情感对推动该地区民族语言的发展同样重要,但我们必须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所处的环境与希伯来语不同,我国濒危语言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落后导致该民族的上层建筑同样落后,当地人为了自身的生存考虑在学习“强势语言”的同时忽略了本民族自身的语言和文化,致使民族情感淡化从而更加容易忽视本民族的语言学习和继承。因此保护我国濒危语言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濒危语言地区的经济,将发展经济与加强民族情感相结合。

濒危语言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濒危语言能否得到保护。相对于“强势语言”地区,濒危语言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直接导致当地人才流失严重,当地人学习当地语言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而仅仅通过各级政府以拨款的方式对濒危语言地区进行扶持,虽然能够短时间内发展当地经济,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当地贫困落后的局面,从而导致濒危语言消亡速度的加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政府的资金帮助,民俗学者的实地考察,对濒危语言地区的文化进行系统的搜集、整理,找到该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性和优势,通过各级媒体的宣传和专业团队的建设,打造出完整的可实施的适合濒危语言地区的新产业,如旅游业,通过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饮食文化、民俗活动等吸引各地游客和投资商,共同创造出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和民族认同感为宗旨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大众媒体的宣传来展现当地人文风俗风貌,使更多的当地人产生民族自豪感并认识到建设家乡的责任和义务而留在当地;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状况,主动参与到了解当地文化中去,为当地的发展出谋划策。

2、制定科学的语言发展计划

从对现代希伯来语的具体发展策略来看,首先是本・耶胡达编撰出第一部希伯来语字典,其次对希伯来语的内部结构进行改造,使现代希伯来语在面对英语的冲击时生存能力更强。同样,由于濒危语言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对语言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濒危语言内部的改造不失为保护濒危语言最专业最有效地方式。

我国对濒危语言的传统保护方式是对濒危语言进行调查、搜集、整理、归档,通过实地调研考察和现代化设备对即将消失的语言进行永久性记录。这种保护是一种相对封闭的保护策略,而希伯来语字典的发明对我们的启示是,由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等共同出资对经过系统整理过的当地语言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并编写出当地濒危语言的字、词典,濒危语言字、词典的内容既要涉及到当地语言文字,还应涉及到濒危语言地区的文化,因此少数民族字、词典不仅让更多的当地人接触到系统的本民族语言,还能够使当地人更容易的了解、学习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激发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重视;除此以外,编撰字、词典能够让更多的对语言学方面的学者了解并参与到研究濒危语言中去,使濒危语言从内部和外部共同保护。

各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对濒危语言地区青少年的学校教育。青少年能否真正掌握当地的语言,对自己的家乡是否存在责任感和归属感对当地的语言和文化是否渐渐消亡有直接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在学校教育的材料编写上除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外,该地区、该民族自身的创世神话、英雄神话、民间习俗和著名人物等也应该要适当的加入教材中,使学生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家乡的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愿意使用自己的语言;除此以外,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同时也要教授学生使用当地语言字、词典的方法,使字、词典成为了解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最好的工具。

各级民委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少数民族濒危语言实践基地。以实践基地的形式鼓励更多的学者,语言学、民俗学等专业的个人或团体参与到保护濒危语言的工作中来。除此以外,以实践基地为依托,各级文化机构和当地媒体与具有专业知识的语言学工作者共同创办地方语言报纸和杂志,报纸杂志相对于电视栏目而言具有便携性、反复使用性、价格低廉等特点,使更多人能关注濒危语言的保护。

本・耶胡达等人对希伯来语复兴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对语言本身的语法结构、词语词根等进行有效地改造上。由于中国大部分的语言都能追根溯源到一个共同的“语言祖先”,濒危语言可以以其他语言为参照,通过吸收同一支的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强势语言”或以“强势语言”为基础的其他方言的优秀成分,挣脱自身语言结构上的桎梏,增强濒危语言自身的活力,对语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对濒危语言本身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改造并非易事,其涉及到语言本身能否进行改造,濒危语言民族内部情感是否认同语言改造,濒危语言民族害怕被其他少数民族同化等问题。因此,对濒危语言的改造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但从当今语言发展的趋势来看,语法较为简单、结构较为灵活的语言更容易被接受并长期发展。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大量的资金支持,众多语言学者的深入研究,大众媒体长时间的广泛宣传和普及,少数民族家庭改变观念自发学习,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濒危语言。

三、结论

犹太人对希伯来语本身的改造十分大胆而有效,其复兴方式对我国的濒危语言保护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我们也要充分意识到我国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增加了濒危语言保护的难度,在保护濒危语言的同时,会涉及到许多民族问题,因此在对濒危语言进行保护时,国家必须谨慎对待。

要切实的保护濒危语言,需要家庭、政府和教育机构、大众媒体、语言学者等共同努力,而且投入的财力较为庞大,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实施还是资金支持都相对困难;除此以外,濒危语言的保护是否能够取得成效并不能在短期内观察得到,而是需要经过十几二十年才能知道这种保护手段是否有效,这更增加了保护的难度。根据萨丕尔的语言相对性原理,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不同。虽然这种假说曾招致过各界的批评,但是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濒危语言保护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王晓雪.浅谈广西濒危语言保护对策[J].商情,2010(8):105-106.

[2]王跃平,王爽.希伯来语复兴的社会语言学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1(5):22-23.

[3]林书武.希伯来语成为以色列民族通用语的原因[J].外语研究,2001(1):31-38.

[4]饶本忠.希伯来语的复活――语言学史上的奇迹[J].时代文学,2009(6):114.

[5]枫华.21世纪:现有语言将消亡一半[J].编译参考,2000(11).

[6]孙宏开.关于频危语言[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