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2:20:20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个面向”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坚持有利于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个性化的发展的原则,落实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体现我省信息技术教学特色。

二、考试的对象和等级设置方式

实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的起始年级为*年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结合我省信息技术设备、师资、课时、开课情况,按照课标要求采用等级考试方式,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级的考试范围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加任一选修模块;二级的考试范围在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一级不重复的另外一个选修模块;以此类推,三级、四级、五级的考试范围分别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考测与上一级不重复的另一个选修模块。

三、考试的组织和实施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由各地级市教育局负责安排组织考试。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按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及说明》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公布试卷结构、考试要求和题库。

(三)各市按照《*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大纲及说明》要求,在规定的题库和机上考试系统组织本市考试,考试时间由各市自行确定。考试以模块为单位,每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6个模块全部开考,考生必须先报考“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其他模块可以由学生自行选考。考试采取随机抽题,统一考试平台,每个模块考试时间为70分钟。

(四)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分为基础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全部在机上完成。每个模块基础理论考试共60分,操作考核共40分,合计达到60分及以上者合格,否则为不合格。不合格者准予重新参加该模块的考试,也可以另选其他模块考试。

(五)各市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入普通高中毕业考试统一进行管理,学校负责将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

(六)通过某级别的考试,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发给考生相应的等级证书。

四、考试成绩的应用

(一)考试成绩可以作为学校学分认定的依据。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2

(一)教学档案具有周期性。

技校教学工作的展开本身具有周期性,有正常教学期和假期,学制一般是二到三年,在教学期间需要制定一系列教学计划,包括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学生学籍管理、教师教案存储、实践活动安排、学习结果审核等所有工作都需归档保存,每个学期,每届学生都需要进行有层次的分类,方便使用时查询。

(二)教学档案具有系统性。

技校从注册开始一步步发展起来,教学规模越来越大,所招收的学生和教师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档案数量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不管是制定专业课还是实践课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还是学习效果检验的工作都是一个逐步完善、循环渐进的过程,从前到后的资料具有连续性的,是一个整体工程。

(三)教学档案具有通用性。

同类型的技校之间的档案虽然教学课程和教学目标可能有所不同,但是教学活动、教学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共性,一般来说技校的学习时间都是二到三年,前期比较注重理论知识,后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校的招生在同一地区或是相近地区展开,教学课程更是具有相似性,对技校教学实践进行记录的档案全面反映了技校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其中的优势与不足,同类型的技校可以通过相互比较和学习,更好地改进本校的教学实践。

二、技校教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技校发展状况良好,学生和教师数量逐年增多,技校中的教学档案也日益增多,教学档案的存储和维护对技校的管理工作也造成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全国技校档案管理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技校管理教学档案的工作量大。

由于技校的独特工作性质,传统专业不断改进,新型专业不断增加,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管理方式不断更新,专业课程种类和数量也在增加,每年的教学档案都需要进行筛选、不断更新、变动频繁,极大地增加了工作量。

(二)技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程度较低。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依然是采用纸质材料分类存储,这种方式容易毁坏,保存难度大,整理查找不方便快捷,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技术已经走进校园,运用到多媒体教学等多个领域,同样信息技术也应该运用到档案管理中,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查找、储存,在档案管理和运用方面发挥新科技的优势。

(三)技校教学档案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不高。

一是大多数技校没有严格的档案管理模式和统一的制度要求,档案分散不集中,搜集和保存不完整,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材料有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遗失,也可能发生人为的损坏,没有成熟的管理计划,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二是多个技校之间缺乏互动合作,往往只是注重设立符合自身发展状况的档案管理制度和规范,适用于本校工作需要时查找利用,完全没有考虑到同类型学校之间的彼此借鉴,导致同区域各技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少数技校之间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全相悖,这就造成技校之间无法互通学习,不利于管理工作的改革,管理技术发展缓慢。

(四)技校电子档案缺乏完整性。

有相当一部分技校已经采用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但是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也由于实施时间的短暂,各方面的配合还不是很完善,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管理档案的技能不够成熟,很多技校虽然采用了信息技术管理教学档案,但是运用的程度极低,只是停留在表层,单纯运用查找、检索等基本功能,很多技校最后部分资料存档的都依然是纸质材料,由于纸质材料的损坏和遗失,都会导致教学档案不完整。技术运用不够成熟,安全等级不够,可能造成电子资料被盗,学生信息泄露等问题。各技校在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增强电子档案的运用技能有望解决这些问题。

三、技校运用电子档案的好处

(一)电子档案提高管理和运用资料的效率。

电子信息技术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大幅度提高技校管理教学档案的效率。技校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需要管理的教学档案的数量增多,同时管理难度也增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统计和分类,费时费力,在查找提取时也十分困难,容易出现错误,效率不高,无法配合发展迅速的教学水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学档案的管理应该引入信息化技术,提高处理档案的工作效率。

(二)电子档案方便技校之间资源共享。

电子档案存储、传输、下载方便快捷,可以实现各个技校之间教学档案相互交流学习。纸质的档案存储时间有限,查询繁琐,相互调阅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对比困难,可能会造成文件丢失,利用率较低,但是电子档案不存在这类问题,通过电子文档处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和筛选,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资料,也方便学校之间进行资料传输,时间短、准确性高,整体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

(三)电子档案存储条件低。

与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更容易保存。纸质档案的存储形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大,保存环境不合理可能造成教学档案的损坏,修复难度较大,而且大量的纸质文件需要的存储空间大,也造成资源浪费。

(四)电子档案能提高文档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电子档案可以设计相应的读取密码等安全措施,保正文件只有相关人员能够进行查询,存储和传输速度快,运用及时。

四、电子教学档案存在的风险

档案保护的安全等级不够,由于电子档案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和储存,互联网载体也有保存寿命,会受到硬盘、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的干扰,使文档损坏,影响数据的读取和使用,除此之外,最严重的是电子档案的安全等级不够,存在被无关人员盗取利用的风险,使学生身份资料以及一些教学内部资料流失。

五、解决电子教学档案风险的对策

(一)保护存储载体。

电子档案进行分级储存,及时进行备份,规范使用方式,采用统一的读写规范,避免损坏文件;同时加大电子档案的保护力度,采用较高的防护系统,建立电子档案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的管理技术,加强档案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保密性。

(二)建立标准操作体系。

规范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使用方式,使专业人员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各项流程进行,为保证使用寿命使用多种媒介进行存储,限制工作人员职权,防止对档案进行无意删减。

(三)网络使用。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使档案真正实现数字化,建立学校档案数据库,做到信息同步接受、同步归档,保证电子档案与数字信息完整归档,保证信息资源传递和信息查询的有效性,以便实现检索自动化。

六、结语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3

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X〕13号)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决定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全省中小学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一、所有教师要充分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活动作为提高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与抓好自身能力建设,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认真做好第一堂晒课,晒成效。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报名参加国家平台的赛课,每位教师都要有教案,并能按平台要求填报。每位年青教师要有视频课,推荐参加全国优课评选。

二、本次活动分为教师网上晒课和从晒课中评选优课两个环节。参加晒课的教师在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实名登录后,无需另行注册可直接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师一课栏目()进行晒课。晒课的具体操作,详见省资源网的一师一课栏目的活动指南。

三、在晒课基础上,逐级组织专家组从晒课中评选出优课。此项活动在201X年3月底前完成。

四、每位教师参加活动报名,201X年11月28日前完成报名工作。

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二

为了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综合能力,切实让信息化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按照华教通(201X)131号文《华容县201X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规划》,特制订并开展我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以充分挖掘所有教师的教学潜能,聚合教师的教学智慧,确保我校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吴庆锋副组长:王佳武

成员:何建平、李敬、李旭东、周勇

考核小组

组长:何建平副组长:高德忠杨晓阳

成员:许敏、王建平、钱波、胡周朋、胡蓉、温琼、杨东伏

二、主题内涵

一师一优课中的一师的一,指的是中小学的所有教师,是教师的全体,而不是一部分。一师一优课,就是要做到全体教师依托信息平台,每人上传一堂自主设计的优质公开课(含课件、教案、反思小结。并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整合的优质视频课)。促进校内教师通过现场观课、网上晒课等形式(全校晒课率不低于85%),进行评课、交流互动。

一课一名师,是指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纵深探讨与研究,对某一课的问题设计与教学方法及信息手段实施高度融合,以达到名师的教学境界。这样的研究越深入,课堂资源就会丰富,从而确保教学研究的深度,以指导课堂教学朝着高品位的方向发展,同时培养有个性特点的一课名师,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宣传发动、制定方案(201X年9月1日---201X年10月10日)

开学初就要加强宣传发动,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上级文件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正式启动、视频录制(201X年10月11日--201X年11月15日)

启动学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活动。(组织教师分组按要求进行视频录制,具体录制要求参考县局标准)

3、第三阶段:上传晒课、交流互动、优课评选(201X年11月16日----12月10日,)

组织教师进行评课、交流互动。再由考核评比小组通过晒课、评课情况等评选出高、中、低年级组各学科一等奖1名,二等奖若2名,优秀奖数名,其中一等奖将推荐参加华容县优课名师评选活动(参加县级评选的推荐数应不低于10堂,每名教师只能申报一堂课)。

4、第四阶段:总结表彰、促进提高201X年12月中下旬

每位教师撰写并上交课后教学反思或活动心得进行评价奖励。根据考核小组的综合评价,获得优秀的反思或心得将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校级优课一等奖300元,二等奖200元,优秀奖150元。

四、活动要求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各级优课的视频要求见附件2)、评测练习(非学术性课程不要求)和专家点评(晒课不作要求,各级优课必选)等。内容须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的目的:

1.人人有资源,课课有案例。

2.提升信息素养,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资源至少上好一节课。

3.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二、活动的组织:

为了保证此项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华西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王利军

副组长:曲瑞峰

成员:李春红曲永娟杨静滕文庆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部全体成员

三、活动方式:

主要包括教师网上晒课,评选优课两个阶段。

1.网上晒课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组织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国家或地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实名制网上晒课。

通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的教师可直接登录报名、提交材料。每个学校参加晒课的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30%。

2.优课评选

在网上晒课的基础上,采取县(区、市)、市(地)、省(市、区)和国家分级评选的方式,对年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资源开展逐级推荐评选。参加市优课评选;

按照参加优课评选节数的20%评出区级优课并参加市优课评选;再评出20%的市级优课参加省级优课评选;由省里推荐到国家评选。

地方各级评选可通过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晒课功能,在限定的时间范围内自行组织。省级评选完成后,将所推荐的优课报送我部参加优课评选。我部组织的优课评选采取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鼓励广泛参与,原则上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1个优课参与推荐评选,同一教师原则上只推荐1个优课。

四、内容要求

教师所提交的网上晒课内容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课堂实录(可选,拟参加我部组织的优课评选者必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内容须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课堂教学内容。

有条件的学校可鼓励教师上传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五、活动奖励:

校级优课:一星级优课

区级优课:二星级优课

市级优课:三星级优课

省级优课:四星级优课

部级优课:五星级优课

大连市教育局将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各星级优课将在大连市教育资源平台上展示。

六、时间安排: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4

搭建信息化发展平台

2004年,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开始逐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在发展方向的选择上,学校认为:教育信息化,能够带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手段;转变教师观念,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增强学生适应未来的能力,从而推进优质、均衡教育的发展。当时,在各级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持续投入下,学校的信息化硬件水平处于全市中学前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处于兄弟学校领先水平。基于上述事实,学校将“教育信息化”确定为特色创建主题,把“打造教育信息化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作为指导思想,开始了一系列探索。

为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抓手,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居于威海市中小学同时期前列:2002年,建设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了300台学生计算机,教师人手一机;2006年,迁入新校后建设了50个多媒体教室、11个多媒体实验室和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综合电教室;2009年建设了1个全自动录播教室,2个数字探究实验室;2010年,建成了一个集影音播放为一体的法制电教馆,升级了数字化校园电视台,与有线模拟电视节目相比,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与计算机网络直接连接,节目容量更大,节目质量更高;2012年,48个教室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2013年,增设了一个120平方米、配有55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2014年,新增两个电子书包教室。这些设施和场馆的建设,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09年,以环翠区第二轮特色建设启动为契机,结合学校特色和学校历史,通过召开校园文化建设启动大会,举行老教师座谈、师生论坛、家长参与投票等活动,经过网上投票及反馈意见,反复论证,最终确立了学校特色文化理念体系――清泉文化,进一步丰富提炼学校的精神内涵,锻铸学校品牌。在特色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采取三步走策略,即从宏观的把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立体环境,全方位育人),到中观的设计(技能、操作、应用、创新),从而实现课堂的自主、合作、高效、创新、快乐,及至微观的实施,全面推进特色建设,在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打造高效课堂方面,都踏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是学校赖以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在“教育信息化”特色工作建设中,教师更是关键因素。针对教师层面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基本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提高教师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使用”的问题;开发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工具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photoshop等,主要解决信息技术“能做什么”的问题;整合技术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信息技术与课例研究相结合,主要解决信息技术“为什么用”的问题;技术熟练阶段――主要培训内容是office中的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的基本使用方法,主要解决信息技术“怎么样用好”的问题。

针对培训目标,学校采取的培训方式是“全员培训――按需培训――骨干培训――达标培训”相结合。

第一,全员培训:特色建设之初,由于教师都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培训侧重于转变教师观念,通过播放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课例,对教师的思想造成冲击。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后,开始进行全员培训。一方面把有一定基础的骨干教师派送到外地培训,另一方面请教研中心的老师为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并提出了“领导要通,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口号,采取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档案,将培训是否合格作为教师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培训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的办公和动画软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后,又引导教师走优化信息技术的路子,以活动为载体,开展电子教案展评、网络多媒体操作、青年教师网页制作比赛等活动,培训采取逐一过关的方式,并按评选的等级与年度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了不断提高。

第二,按需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主要是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培训。例如,语文组和英语组的ppt提高培训,主要让教师们掌握在ppt中插入音画效果,根据ppt的路径制作动画等,这些提高培训让ppt课件不仅仅只是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而是在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2014年3月份,数学组组长张宁老师对全区中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一次“电子白板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的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学校进行了学科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大赛。此外,还有理化生组的数字探究实验室软件培训。这些分门别类的按需培训,使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服务于教学的作用。

第三,骨干培训:DmS(“D”develop,“m”make,“S”service)团队是学校2009年成立的一支由34名教师组成的信息技术团队,以“开发――制作――服务”为宗旨,旨在带动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向纵深推进。团队建设之初,就对DmS团队成员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把重心放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方面,几年来,针对这个团队先后进行过网页、动画、色彩搭配以及各学科所需软件的专题应用培训,开展了“DmS团队成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课”活动,团队中的多名年轻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第四,达标培训:基于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能力不同,学校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的深化培训。例如:去年开学初,采取问卷和上机操作的方式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了一次摸底,根据摸底结果,编写了《word、ppt和Flash三种软件的校本培训》教材,并对教师的参训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培训方式主要采取自主学习为主,之后由教导处利用活动课时间分批组织教师参加指定内容的考试。对于考试通过的教师,学校颁发证书并存入教师成长档案;对于考试不合格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分层培训,之后再进行达标考试。

依托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依托“教育信息化”,在实践中,学校一手抓课题研究,一手抓课堂教学改革,从最初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到“目标导航――自主学习――当堂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及至如今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确立,课堂教学改革步步推进,每一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学生,即一切教学活动和环节都以学生的学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学习收获和能力的提高为落脚点,立足课堂,同研共议。

在课题研究方面,学校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在市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研究”的引领下,要求各学科组依据学科特点,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专家引领、榜样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帮助教师们解决科研过程的困惑,使科研成果更有成效、更有价值。各教研组的课题研究颇具成效,如语文组的“构建网络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模式”、英语组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个别化学习模式”、地理组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习模式的构建”、政治组的“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等。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使得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激发,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2003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学校紧紧围绕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三要义对课堂进行改革。“教育信息化”特色确立之后,为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学校确立“先点后面,逐步铺开”的实施策略,以实验年级、实验学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教材、集体备课、实地讲课、评课改进等环节,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四课型――四环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立足学情,注重创新,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正由于学校关注教师素质的提升,关注有效课堂的打造,仅2014年就有4位教师在部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位教师的数学化探究实验作品在山东省创新实验比赛中均获一等奖,有50余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评比中获奖。

开发教材,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修订信息技术课程体系。2009年,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编写了校本课程《城里中学网络环境下的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今年暑期,学校组织信息技术教师对其进行重新修订。课程内容实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线并行”的方案。必修课程分别为初一《photoshop图像处理》,包括绘画和编辑工具的应用、图层的应用、图像处理、图像合成等;初二《Flas制作》,包括绘图、文本、视频与声音的处理等知识,并且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学校动漫小组,学习创作脚本、进行人物与场景的设计及完成动漫作品,其中法制类作品将择优充实到学校法制电教馆,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采购作品的状况,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也起到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初三电脑硬件维修及拆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技能和本领,学会处理简单的电脑硬件故障;初四几何画板,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选修课程有《电子报刊的制作》《电脑绘画》《网页的制作》《动漫制作》《理化生探究实验》等,这些课程可以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利用活动课的时间进行学习。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5

>>2009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各科目教学跟进式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省农委全省农业系统“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山东省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贫困村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贵州出台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我省2008年民主评议高等学校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方案狠抓落实2010年吉林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吉林省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施方案2010年吉林省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陕西省2013年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实施方案江西省2013年普通高考分类考试实施方案解读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2009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8年重点工作宣传实施方案山东省农药质量和使用安全监管百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情商教育研究与实施方案《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实施海南省2009-2013年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五部委:医改实施方案年内重点落实工作确定等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中国>教育>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山东省落实《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document.write("作者: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编者按:为切实做好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贯彻落实,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出台落实教育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实施方案。从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等方面明确了17项重点工作任务。本刊特将该方案全文刊登,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一、强化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

1.完成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公共教育管理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要求,用足用好省财政配套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设a级数据中心,抓紧实施机房建设和软硬件招投标手续。山东省教育数据中心建成后,对教育厅现有软硬件资源进行迁移整合,部署和运转国家教育管理系统,承担山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

2.推进省级教育高速专用网络建设。拟定山东省教育高速专用网络规划方案,充分调动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社会企业的积极性,构建以省教育数据中心为核心,各市、县教育城域网、各高校校园网高速互联的山东省教育专用网络。

3.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结合“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2011-2015年)》和“宽带中国2014专项行动”,把学校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等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统筹安排,加快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网络教学条件建设,实现全省80%学校10m以上宽带接入。

4.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分别制定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建设的数字化。启动中小学生体质监测平台建设。

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5.加强省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启动山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征集和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山东省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本科高校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工程”,推动高等教育网上开放课程建设。

6.吸引企业参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制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征集、审核、评价办法,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政企合作、准入退出、推广应用、奖补机制,通过政策引导共建共享、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7.推进多种形式的网络空间“人人通”。探索通过网络共享公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形式,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相长。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

8.支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对列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发掘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试点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9.启动一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个左右的项目,分区域和学校类型就山东省教育信息化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级试点建设工作。

四、做好信息化培训工作

10.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14年完成全省28万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组织开发能力测评工具和网络测评系统,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11.组织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对全省教育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网络等级保护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12.继续实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提高计划”,着力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13.举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中小学校、职业院校、本科院校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大赛,推进教师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

五、加强教育信息化保障和管理体制建设

14.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督促各市、县加强机构建设,配套建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推进办,提高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能力。

15.将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教育督导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督导方案,制定《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项督导工作方案》,适时开展专项督导,督促各地把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6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资源;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26―04

目前,各高校在“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1]”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网络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制作以及自动录播等系统等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综观各高校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发展现状,不难发现最大的问题是这些系统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如何促进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值得深入探索和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开展网络教学与资源建设工作已经5年有余,对推动我校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应用进行了积极的思考、探索和实践,在此把我们的一些经验与想法跟大家共享,以期抛砖引玉,为促进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在高校的有效应用共同努力。

一搭好系统平台,夯实应用基础

社会经济建设中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同样,在推进高校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建立包括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等在内的多个信息系统就如同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修路”、“建桥”是最基础的工作。

1搭建网络教学系统平台,形成立体化教学模式。

全日制高校中,网络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而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课外学习提供互动的教学环境,是辅助“课堂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课程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系统的核心内容,必须具备“课程信息”、“教学资源”、“教学互动”、“教学评价与评测”以及“课程组织与管理”等基本功能。2003年底,我们引进网络教学系统,但是跟许多高校一样,该系统长期没有得到应用。直到2007年,我们对平台进行了升级,同时采取了文中后面所述的措施,网络教学系统才逐渐应用起来。目前,平台上共注册教师用户2100余人,学生用户3万余人,共260门课程在平台上开课,其中约2/3的课程访问量比较大,应用比较频繁,信息更新比较快,师生互动比较活跃,真正发挥了利用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功能。

2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要发挥网络教育辅助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支持。2005年,我校成功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具备资源检索、资源评价、资源上传、资源审核和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教学资源主要分为五类,一是多媒体素材资源,包括音频、动画、图形/图像、文本、视频、试题、试卷、课件、案例等,共2万余条记录。不仅可以为教师制作教案提供必需的原材料,也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生动形象的资料。二是校内网络课程。三是校外网络课程,主要包括引进的2482门全球公开课程。四是精品课程,包括1400余门部级精品课程资源以及我校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网上资源。五是优秀教学软件,包括由校内老师自制优秀课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二施以行政干预,引起教学单位和教师重视

强制性行政干预是指通过制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下达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所实施的行政干预,对所管辖的人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2]。促进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应用作为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非常有必要施加行政干预,以引起各级教学单位和教师的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1在《山东理工大学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方案》中加入“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情况”观测点[3]

山东理工大学对学院等教学单位开展的教学工作评估,每两年组织一次,目的是加强学校对学院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与指导,促使学院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评估方案力求既能反映各学院在教学各环节和教学工作各个方面的实际工作状况,又能体现学校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宏观指导和发展趋势的引导。“网络教学资源利用情况”作为33个观测点之一被列入评估方案,具体如下。

说明:观测点的评分等级分为a、B、C、D四级,评估标准给出了a、C两级,介于a、C之间的为B级,低于C级的为D级。

2在《山东理工大学处级单位、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中加入“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考核指标[4]

处级单位、处级干部年度考核,由山东理工大学组织部组织实施,目的是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处级单位工作情况及处级干部履行职责情况,激发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在2008年首次列入教学单位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成为评价学院等处级教学单位的一个二级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表2“教学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片段

教育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对信息化的态度、重视程度以及推动力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成败。在干部的考核办法中加入相关的评价考核内容,必然会引起领导干部的重视,从而推动该项工作的进行。

3在《山东理工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稿)中加入“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5]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细胞工程,开展课程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网络教学”首次作为一级指标(共6个一级指标)被写入修订后的山东理工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中,见下表。

表3《山东理工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片段

说明:

1)a、B、C、D分别表示4、3、2、1四个分值。在评价标准中,只给出了a级(4分)和C级(2分)的标准,介于a级、C级之间即为B级(3分),低于C级即为D级(1分)。

2)凡申请院级精品的课程必须开设网络课堂,否则不具备申请条件。

三加大政策支持,激发教师兴趣

工作目标的实现,除了强制性的行政干预,还需要相关政策提供支持。政策是指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6]。在推动学校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应用的过程中,具体的、直接的、可操作性强的政策,能为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各种支持,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该项工作的积极性。具体措施如下。

1在《山东理工大学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建设方案》中加入“丰富课程资源库”与“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7]

本科教育优质工程是我校近五年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指南。方案中提出“充分运用优质教学软件、教学资源和校园网,创新教学模式”,这对开展网络教学提出了指导性意见,鼓励对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方案中还提出“保障网络教育资源投入,丰富课程资源库,搭建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平台,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83门精品课程上网工程和600门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这就对以网络课程为主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出了具体的任务目标。

2启动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并确定激励机制

网络课程是高校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最主要内容,是推动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普及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最有力举措,具有普及性高、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

我校从2007年开始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每年立项100门,建设期限一般为一年,目前共立项300门,已验收254门。建设工程由教务处统一协调,教育技术中心具体组织实施,以教学研究项目的形式组织立项、划拨经费、检查和验收。

相比精品课程的数量限制,网络课程数量多,门坎低,受益面广,能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参与到建设工程中来。2007年度的网络课程立项还需要教务处通过硬性摊派的形式“逼”学院和老师去申请,而2008年教师自愿申请立项总数就达到了106门,2009年达到了121门,都超出了年度100门的立项计划。这说明,教师开始重视课程资源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在促进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应用的同时,也实现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四加强培训与服务,解决教师之忧

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在老师。作为教学主导者,教师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态度、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是影响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应用程度及应用效果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针对第一个因素,可如本文前面所述,加强行政干预和政策引导,能逐步端正教师对信息化的态度,提高教师对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的重视程度。针对后面两个因素,可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程度。

1培训以“系统应用培训为主,制作技术培训为辅”

系统应用培训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熟悉并能掌握网络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程申报、自动录播等系统的操作应用,培训内容即以上各信息系统的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培训方式主要采取现场讲解、实际操作等,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初或学期中,培训的关键是要定期化举行。制作技术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师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自制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常用制作软件的使用,培训方式以专业授课为主,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假期或者学期中的晚上和周末,培训的关键是要长期化举行。

2服务以“管理服务为基础,积极开展技术合作”

管理即服务。职能部门要以服务的理念行使管理的职责。从总体上看,我校大部分教师仍处在网络教学的初级阶段,老师和学生遇到的问题或者提出的咨询很多是关于如何登录、忘记用户名或者密码等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对于管理者来说却是是非常耗时和重复性的工作,这就需要职能部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及时地处理或解答教师、学生在使用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因服务态度问题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样只有服务到位,管理才能顺畅,才能促进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的应用。

技术合作是资源制作的有效方式。以网络课程制作为例,目前高校教师进行资源制作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完全由教师自主制作;二是请掌握技术的学生制作;三是委托校外专业公司制作;四是与教育技术中心合作。教育技术中心是一个技术性部门,不仅自身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而且能协调使用校内的媒体制作仪器设备,能组织诸如美工等专业教师进行比较复杂的媒体素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与教学网站制作。同时,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具体的职能部门,能准确把握素材、课件以及网络课程等的制作规范与评估标准等,能保证完成的资源符合验收要求,因此,第四种方式应成为高校进行教育资源制作的有效方式。目前,我校已通过验收的254门网络课程立项中,有57门是由教师与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完成的,占总数的22.4%。

五结束语

尽管我校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应用一直在稳步发展,但是不足和问题依然存在。例如目前网络教学系统注册的课程数仅有260门,资源库内网络课程254门,还不到学校课程总数的1/10,建设规模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全校3万多师生的需要。由于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无法聘请到高水平培训师资,也无法配备专用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技术培训步履维艰。网络课程资助经费非常少,同时因为没有后续的经费投入和相关鼓励政策,立项通过验收后,很多教师就不再对内容及时更新,对开展网上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同时会降低。

总之,促进高校网络教学与教学资源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职能部门、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其中职能部门的作用尤为关键,无论搭建系统平台、争取行政干预和政策支持,还是对教师提供服务等都是他们直接的工作,因此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Z].北京,2000.

[2]“行政干预”百度百科[eB/oL].

[3]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学院教学工作评估方案[Z].淄博,2008.12.

[4]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级单位、处级干部年度考核实施办法[Z].淄博,2008.12.

[5]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修订稿)[Z].淄博,2008.12.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7

1.国际背景

20世纪80年代,信息化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演变为一次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全球正加速向信息社会演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无所不在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带来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全面转变和提升。教育信息化已成为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及指标,并列入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之中,还极大地促进了各国教育改革的进程。

2.国内背景

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为此,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发展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来提升产业结构。另外,韩国政府还确立了未来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以及目标。由于当时的韩国政府把信息技术看做是可以替代劳动力以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手段,所以信息技术迅速扩散到韩国传统产业部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韩国中小学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教育环境变得非常恶劣。班级规模和师生比,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显著。

基于上述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韩国政府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实施了计算机教育。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以及特点

韩国政府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人才,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

1.准备期(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1)战略规划

1970年7月,文教部(指教育部)制定了“计算机教育计划”。1971年8月,文教部第286号令文件明确指出,在商业高中开设计算机必修课,还增设了CoBoL、程序设计等四门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1971年12月,首尔德寿商业高中购买了KiSt计算机终端设备,该设备被记录为韩国中小学最早引进的计算机。1974年12月,文教部对普通高中的技术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从此与计算机相关的内容开始进入普通高中。

20世纪80年代初期,韩国教育开发院开始着手研究各级学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计算机教育的课题。例如,在德寿商业高中,对教师进行了信息处理方面的培训,还配备了8比特的计算机;在普通高中《产业技术》课程的“计算机”单元里,增加了“计算机概要”和“计算机应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高中《数学Ⅰ》中增加了“逻辑关系图与算法”,初中《技术》课程中增加了“信息社会计算机的作用”的内容。[1]

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信息通信部门以及信息产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开始从国家层面上有计划地实施计算机网络建设项目。80年代后期,为了快速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韩国文教部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内容,还提出了“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方案”。该方案作为其实践方向指明了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从此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特点

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应对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国家竞争力,首先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计算机教育,还把无线广播和有线电视等新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并在教育领域引入新媒体来改革教与学的方法。而且,韩国部分高等院校该时期还设立了广播通信大学和广播通信高中,为今后构建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为了快速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在教育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首先,在教育领域,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增加计算机方面的教育课程内容、大学增设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设立教育审议会来提出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案以及计划,如《加强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方案》和《支援以及开展学校计算机教育的计划》等;其次,在社会公共领域,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基干网建设项目,而且还通过制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如《普及与应用以及促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来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完成。

2.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政府在借鉴美国、英国、日本、苏联等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第六次课程改革。此次改革中,韩国教育部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其主要的特征为增加了计算机相关的内容以及科目。即规定各级学校学生应达到的计算机素养水平以及所需开设的相关课程内容。

该时期,韩国政府以首尔大学为中心,构建了教育计算机网络,还制定了构建校园网的标准以及教育用计算机的规格。之后,韩国的中小学按照这一标准来构建校园网以及配备教育用计算机。

韩国政府为了更有效、更全面地促进国家层面的信息化项目,于1994年5月设立了以“科”为单位的信息化专业机构——电算责任官室,并由该机构来承担对计算机教育相关的基础教育研究和国家层面的执行业务。

与此同时,韩国教育开发院与韩国通信公司一起合作,构建了计算机通信学习服务系统,并通过eBS等专业广播媒体来播放教育相关的节目。1995年5月,教育改革委员会发表了未来教育改革的基本构想,其主要内容为构建一个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的平台。同时,教育部还公布了信息化促进基本法。紧接着,韩国政府于1996年制定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该综合计划每隔五年制定一次,目前韩国已经完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2]该时期,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构建了教育信息化项目的促进体制、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建设。

从1996年至2000年,韩国政府完成了第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其取得的具体成果如下:第一,设立了教育与学术信息化专业组织——教育学术信息院;第二,开通了教育信息服务系统(简称RiSS),设立了教育电视台;第三,通过构建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来扩大师生接触信息化设备的机会。[3]

第二阶段: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2001年至2005年)。

此阶段的重点为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转移到应用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上,[4]具体如下:第一,增加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活动;第二,向人们扩散和普及电子学习的社会意识;第三,通过升级教育行政系统(简称niSe)来提高教育行政的效率;第四,通过升级学术信息的流通体制来供给与扩大优质的学术信息;第五,正式开展消除信息差距的支援项目。[5]

第三阶段:升级和扩充信息化基础设施(2006年至2010年)。

此阶段的重点是构建了U-Learning(泛在学习)的教育体制,升级和扩充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另外,该时期韩国政府还通过国际协作,援助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设备,此举既向世界宣传了韩国教育信息化的成果,还为今后进军海外it市场奠定了基础。

3.成熟期(2011年至今)

2011年开始韩国政府正式实施了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以及智能教育战略,从此韩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从快速发展阶段迈向了成熟发展的阶段。该阶段的特点为构建终身学习的智能型教与学体系。

(1)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

该计划的重点如下:第一,克服之前普及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等技术本位的信息化政策,以促进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软实力为中心的“先进的教育与科学技术的信息化”;第二,促进以沟通和整合为基础的、支援积极参与和协助人才培养以及实现科学技术强国的信息化政策;第三,为了构建有利于绿色生长和终身学习的良好的教育循环系统,引入“数字学习与研究的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此来调整整个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结构,推动教育与科学系统的信息化。[6]

(2)智能教育战略

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指教育部)根据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的变化,于2011年建立了智能教育促进战略以及实施计划,并从2012年开始有体系地实施该计划。韩国政府并行推进智能教育计划和第四阶段教育信息化的综合计划,上述两个计划都属于教育信息化战略,因此都通过学校教育来具体实施其政策。而智能教育是指通过构建适合21世纪知识信息社会所需的智能型教与学体系,让所有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智能教育战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促进课题:数字教材的开发以及运用、网络教学以及评价制度的引进、自由地运用教育课件的著作权制度的改革、教师智能教育实践能力的加强、所有学校无线上网环境的构建。

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通过不同时期对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考察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制定较高的教育信息化战略目标

从韩国各阶段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中可以看出:政府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信息社会所需的创新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大国以及科学技术强国的强烈意志。

2.制定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应紧密结合本国经济发展需要

韩国政府根据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国内的经济发展需要来选择符合本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例如,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首先选择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计算机教育,然后逐步扩散到普通高中、初中以及小学。因此从各级学校开展计算机教育的顺序可以看出,韩国政府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时,比起教育上的需求,更关注了经济方面的需要。

3.较早出台相关法律以及标准,有利于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韩国政府为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教育信息化,较早地出台信息化相关的法律以及标准。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台了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普及与应用以及促进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构建了校园网的标准以及教育用计算机的规格。

4.政府鼓励教育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合作

韩国政府为了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鼓励教育部门与信息产业部门进行合作。例如,韩国教育开发院与韩国通信公司一起合作,构建了计算机通信学习服务系统,并通过eBS等专业广播媒体来播放教育相关的节目。

5.积极构建信息化社会环境[7]

韩国政府为了加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之间的联系,也为了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从2001年开始,韩国教育部每年对900所学校的4.5万名学生家长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并依此来扩大人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社会意识,从而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1998????????[R].??:???,1998.17.

[2]崔英玉.韩国教育信息化最新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29-32.

[3][5]???.2011????????[R].??:???,2011.20.

[4]崔英玉,孙启林,董玉琦.韩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最新进展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07(1):37-41.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8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20xx》也被选送苏州。20xx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上,我把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20xx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20xx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9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一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笔记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笔记,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课的知识。

二、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网站。同时,帮助其它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负责本学期微机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二

回顾这个学期以来,我所从事的三、四、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来说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从教学上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积极加强教学理论素养,努力搞好教学工作。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围绕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个中心目标,着重抓了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工作。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得以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学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不少的插班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插班生在以前对电脑接触较少,甚至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并争取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有力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三

紧张忙碌又非常充实的一个学年即将结束,本学年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的要求,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年里,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年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班主任们做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第一学期担任了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六年级3个班,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四个班,九年级五个班,每班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每周15节的教学工作,外加三个辅导,共计18节课.

第二学期担任了六、七、八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六年级3个班,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四个班,每班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每周10节的教学工作,外加三个辅导,共计13节课.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伙伴,通过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充分运用于实践中。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学生班级人数过多,个别学生要两人一台机子,缺少操作的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能够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三.网管工作

在这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担任了学校的网管工作,根据学校的现状,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微机室维护工作

两个微机室因长久没有维护,已不能适应学校正常的教学,为此,对两个微机室进行了维护。

2.教师用机的维护

学校教师用机的型号不同,性能也不一样.特别是教学楼的电脑,内存低,速度慢,出现问题较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四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10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一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笔记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笔记,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课的知识。

二、个人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制作网站。同时,帮助其它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负责本学期微机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二回顾这个学期以来,我所从事的三、四、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来说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

从教学上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积极加强教学理论素养,努力搞好教学工作。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围绕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个中心目标,着重抓了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工作。

(2)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得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得以传授给学生。

(3)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学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于老师,对于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资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不少的插班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插班生在以前对电脑接触较少,甚至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教学技能等。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它教学研究和培训活动。

经过上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并争取学校领导和师生的有力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自己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三紧张忙碌又非常充实的一个学年即将结束,本学年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的要求,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

在这一个学年里,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一年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班主任们做好各项工作。

二、教学工作

第一学期担任了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六年级3个班,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四个班,九年级五个班,每班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每周15节的教学工作,外加三个辅导,共计18节课.

第二学期担任了六、七、八三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六年级3个班,七年级3个班,八年级四个班,每班每周一节信息技术课,每周10节的教学工作,外加三个辅导,共计13节课.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本身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伙伴,通过教学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并充分运用于实践中。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使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学生班级人数过多,个别学生要两人一台机子,缺少操作的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能够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三.网管工作

在这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担任了学校的网管工作,根据学校的现状,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微机室维护工作

两个微机室因长久没有维护,已不能适应学校正常的教学,为此,对两个微机室进行了维护。

2.教师用机的维护

学校教师用机的型号不同,性能也不一样.特别是教学楼的电脑,内存低,速度慢,出现问题较多。

四.充分发挥的优势,提高学校办学的信息化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