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十篇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十篇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48:07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1

1.《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2017年12月11日B.2017年1月1日

C.2017年7月1日D.2017年1月1日

2.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负责定期将应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的部门应是()。

a.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

B.单位的档案机构或档案人员所属机构

C.单位的人力资源机构

D.单位的有关业务部门

3.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这里所说的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的时间应为()。

a.1.5年B.半年C.2年D.1年

4.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也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档案,它的编制部门是()。

a.单位会计机构B.单位行政办公室

C.单位人力资源部门D.单位档案管理机构

5.根据规定,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的部门应是()。

a.单位会计机构B.单位办公室

C.单位人力资源部门D.单位档案管理机构

6.根据规定,属于企业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是()。

a.总账B.银行对账单

C.财务会计报告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7.根据规定,保存期为30年的会计档案是()。

a.总账B.银行对账单

C.财务会计报告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8.下列不属于永久保管的会计档案是()

a.总账B.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C.年度财务会计报告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9.保存期为30年的会计档案并不少,但()例外。

a.总账B.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C.会计凭证D.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10.关于会计档案所涵盖的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会计档案,即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

B.会计档案既包括纸质的会计资料,也包括一些电子的会计资料

C.由于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均不属于企事业单位的原始凭证,所以它们也就不属于会计档案资料

D.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的基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不属于会计档案资料

11.关于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均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填制

B.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均属于会计档案资料

C.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的保管期限并不完全相同

D.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产生(或填制)的时间并不一致,涉及的当事人也不完全相同

12.关于会计档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总账、明细账是会计档案,而固定资产卡片和辅助账不是会计档案

B.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单位负责人不需要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C.对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进行整理立卷的部门是立档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

D.根据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应暂由会计机构保管半年

13.关于会计档案的销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保管期满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不得销毁

B.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不得销毁

C.会计档案销毁需要单位会计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D.会计档案销毁需要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14.关于会计档案保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十年和三十年

B.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C.单位的总账和年度财务报告均属于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

D.会计档案的保管办法所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15.按照规定,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并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的部门,是指()。

a.财政部B.国家档案局

C.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D.人大财经委员会和档案部门

16.关于电子会计档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

B.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必须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C.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D.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4分)

1.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会计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里所说的财务会计报告具体包括()。

a.月度财务会计报告B.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C.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D.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的依据是()。

a.《企业会计准则》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3.《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使用的范围包括()。

a.国家机关B.社会团体C.企事业单位D.其他组织

4.对于会计账簿,以下属于会计档案的包括()。

a.总账、明细账B.有关辅账簿

C.日记账D.固定资产卡片

5.对于会计凭证,以下属于会计档案的包括()。

a.原始凭证B.文件与合同

C.记账凭证D.预算

6.《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所规范的会计档案内容有很多,比如其他会计资料就包括()等。

a.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B.银行对账单

C.纳税申报表D.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7.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并形成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同时满足许多条件,这些包括()。

a.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B.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C.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D.能够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8.单位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进行移交。以下属于正确说法的是()。

a.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

B.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C.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D.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9.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

a.10年B.30年C.20年D.15年

10.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并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共同进行,这些部门应当包括()。

a.会计B.审计C.纪检监察D.有关业务部门

11.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包括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为了明确经济责任,会计档案销毁清册还需要有关机构的有关人员签署相关意见。这些机构的有关人员包括()等。

a.单位负责人B.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

C.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D.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

12.根据规定,单位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以下部门共同派员监销完成()。

a.单位档案管理机构B.单位会计管理机构

C.单位信息系统管理机构D.单位人力资源部门

13.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不得销毁

B.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

C.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

D.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需要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14.根据规定,对于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相关资料中予以列明。这些资料包括()。

a.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B.会计档案销毁清册

C.财务会计报告D.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15.单位因分立原因会导致会计档案的保管发生一定的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B.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各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C.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D.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中介机构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16.对于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

B.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

C.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D.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17.关于会计档案,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会计档案是各单位档案的重要种类之一,也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B.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可根据需要对会计档案进行拆封

C.凡是具备单独会计核算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这是会计档案特征中的

普遍性所决定的

D.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只能保存磁性介质的会计档案,不能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三、判断题(每题2分,本题共计50分)

1.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2.由于财政部门属于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因此,财政部门应当负责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3.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4.根据规定,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单位不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

5.《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所规范的会计档案有很多,但是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属于单位档案的重要内容,不属于会计档案所包括的内容。()

6.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

7.不管是行政单位,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按照规定,固定资产卡片的保管期限应为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

8.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1年,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但是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两年。()

9.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会计档案临时保管期间,出于工作的需要,单位出纳人员可以在此期间兼管会计档案。()

10.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

11.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为了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律不得对外借出。()

12.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根据规定,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从会计档案归档保管后的第一天算起。()

13.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14.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会计机构牵头进行。()

15.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对于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一定要进行销毁。()

16.根据规定,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应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但是对于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有信息系统管理机构派员参与监销。()

17.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承接业务单位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18.根据规定,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者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上级主管单位统一保管。()

19.根据规定,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当由原各单位保管。()

20.根据规定,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需要移交给建设项目接受单位的,应当在建设项目达到预定使用状态时及时移交,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21.单位委托中介机构记账的,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中,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责任。()

22.一个单位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文件材料,也适用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23.不具备设立档案机构或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条件的单位和依法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其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不适用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2

一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分散,职责分工交叉重叠。当前,职工档案在全社会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人才交流中心、劳动保障部门、用人单位都可以保管职工档案。一些属于中介性质的劳动机构也擅自扩大经营范围,收费管理职工档案,甚至有的保存于职工本人手中。这种本质上的私人管理职工档案的行为,对职工档案的安全及档案的真实性构成了直接威胁。有些保管单位不能对档案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与补充,使职工的档案材料不准确、完整,甚至成为死档案。

二是在民营、外资企业中,职工档案管理,由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不健全,职工档案处于割裂状态。职工在企业录用前的个人档案企业无权过问,只能保管本单位录用后的档案材料,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职工档案没有制度,档案也没有整理,散存在档案袋里,没有目录,没有检索工具。特别是在一些小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职工的录用和辞退都非常随意,根本就没有建立职工档案,特别是不给农民工建档的现象十分普遍,职工本人也没有档案意识,致使职工的切身利益根本无法保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有些没有交纳养老保险金的破产企业职工档案仍在原单位保管。由于破产后人心惶惶,留守人员根本没心管理。有的放在麻袋里,有的锁进铁柜里,没有安全保护措施。还有的流放到个人手中,个人档案丢失现象屡有发生,影响职工办理各种保险及退休手续,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四是在各单位中,职工档案管理基础设施较差,保管条件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职工档案大部分没有专门库房,放在办公室的柜子里,有的还是木柜。没有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设施,没有空调、去湿机等设备。管理基本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缺乏利用现代化技术设备。

五是档案内容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由于历史原因,现存职工档案内容反映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及社会关系的材料多,反映历史材料多,而反映职工个人特长、能力、性格、诚信等的材料少。特别是有的缺少招生录用审批表、合同、协议等要件,影响到职工办理各类保险。

六是转递手续不健全。职工个人随意带走档案,调转无回执。有的企业负责人为达到控制职工的目的,扣押档案,使职工办不了调动手续,侵害了职工的切身利益。有些职工为了跳槽,放弃了档案,导致了大量死档案的产生。

针对职工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辽宁省档案局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密切合作,自2004年以来,先后联合印发了《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暂行规定)补充意见》(以下简称《补充意见》)及《辽宁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机构资格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备案办法》),进一步健全了全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法规体系。对全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全省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

1、明确了管理机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被确定为职工档案管理机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与指导,实行分级管理,同时接受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

2、健全了管理体制。明确了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机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四个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了职工档案在管理上的连续性。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自费出国等人员的档案归属问题。

3、拓宽了归档范围。增加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住房公积金、失业证明、再就业、诚信等方面材料的归档,丰富了档案的内容,体现了职工档案的使用价值,为保障职工的基本权利提供了保证。

4、规范了改制与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企业资产重组、撤销、兼并、破产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置职工档案,并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及时撤销其管理职工档案的资格。凡经过资产重组、撤销、兼并、破产等改制企业,未向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告职工档案的归属与流向情况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不予审核重组、撤销、兼并、破产等改制企业的,职工安置方案。

5、完善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职工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范了职工档案管理,对职工档案的收集、保管、销毁、利用、转递、法律责任等方面加以完善。转递时间由原来30日缩短为15日,增加了追究法律责任的条款。

6、提出了处置办法。针对死亡职工档案无限期保管提出了具体处置办法。死亡职工档案在原档案保管部门保管15年以上,可以按有关规定经鉴定后进行处置。

7、用人单位招聘职工,必须100%签订劳动合同,否则不给予备案。签订一年(含一年)以上劳动合同,职工档案由用人单位建立、保管,或由用人单位委托劳动保障机构保存档案;签订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职工档案可不存放在单位,但用人单位应将其档案委托单位属地劳动保障机构集体保存。

8、职工“跳槽”单位不得扣押档案。过去职工“跳槽”不辞而别,单位无奈,只能扣下其档案索要违约金来“挽回损失”,今后,用人单位这样的行为将被禁止。

9、职工档案丢失可以补办。用人单位因整理、保管、利用、转递、事故、灾害、破产、转制,以及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职工档案丢失,致使职工无法办理就业、退休、社会保险、子女参军等有关问题时,用人单位应及时补办档案。

10、单位丢失档案,由单位负责保障职工待遇。因用人单位原因造成职工档案丢失,影响职工不能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由职工单位或主管部门解决和落实相关待遇。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档案管理;规范化;个旧市

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如何规范管理档案,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为民”的作用,一直是个旧档案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为此,个旧市档案局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工作方式,多措并举,推动个旧市档案规范化管理,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确保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自2009年起,将档案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并明确市档案局负责考核各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认真确定档案工作考核内容,以此推动个旧市档案规范化管理。二是个旧市始终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分管全市档案工作,协调解决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根据《云南省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认定办法》《红河州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认定办法》,结合个旧档案工作实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下发了《云南省企事业单位、红河州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认定办法有关通知》(个办发〔2013〕61号)、《关于印发〈个旧市乡镇区机关文件材料归档案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通知》(个办发〔2013〕61号)以及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个办发〔2015〕15号),确保个旧市的档案规范化管理进一步统一标准和明确目标的工作顺利开展。

二、措施有效,确保档案规范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旧市档案局创新工作方法,认真做好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调查研究工作。一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将市直各部、委、办、局、乡镇(包括下属单位)的档案业务指导工作落实到全局每个干部,明确责任。二是抓好调查研究工作。要求所有干部在开展业务指导工作时,善于发现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对带有共性和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多作思考,认真总结,出调研报告。三是集体讨论找出解决办法。通过集体研究讨论,找出最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以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最大限度地做到档案工作规范、标准和统一。四是结合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各立档单位综合档案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认真组织专题培训,确保各单位开展档案规范管理工作不走弯路。五是利用“12.4”法制宣传日及“6.9”国际档案日,在个旧电视台、《个旧时讯》等媒体宣传个旧市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六是加强企业档案工作,深入民营企业,帮助其建立和规范企业档案,维护其合法权益。七是通过开展年度执法检查,对各单位贯彻执行《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以及国家档案局8号令等档案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各单位规范管理档案。八是切实做好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档案管理工作。根据《关于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后部门文书档案移交个旧市档案馆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后部门印章移交个旧市档案馆管理的通知》,市档案局积极开展相关档案业务指导。目前,涉及机构改革的8家单位已将机构改革中撤并前的全部印章档案规范移交进馆。九是市档案局通过建立档案业务指导QQ群方式开辟档案业务指导新渠道,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开展全市档案业务指导。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市档案局各业务指导组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业务指导200余次。

通过这些措施,个旧市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示范单位认定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全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全面开展,并取得了实效。随着“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认定工作”的深入开展,个旧市党政机关、乡镇政府等单位的档案管理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进一步得到健全,档案安全保管保护的设备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档案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市委办、鸡街镇、市环卫处、大屯村委会、建设社区等80家单位完成认定工作,示范单位认定数量居全州第一。

三、取得的成效

一是个旧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种类不断丰富,馆藏结构不断改善,截至2016年6月,馆藏总量达108779卷、193868件,案件排架长度1915米,其色档案、专门档案、涉民档案总量达33854卷、66620件,馆藏档案数量居全州第一。

二是2016年上半年,市档案馆共计接待档案利用者4683人次,调取案卷7565卷(册)、525件、提供复印资料9542页,为基层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解决了政策落实、社会养老保险、劳动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等大量民生问题,“死档案”变成了“活信息”,档案在服务民生、服务和谐社会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4

普遍存在着地位不合法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档案工作特别是新中国的档案工作是从机关档案室的工作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大环境下,单位内设档案机构的地位是否合法并不直接影响其职能的发挥,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档案界,长期以来都是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处、科、室、馆)作为档案工作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来看待。这一点在档案学理论、法律法规和档案工作的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反映。1.1在理论上,已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作为档案组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国家全部档案和全国档案工作,必须设置全国规模的档案机构进行管理。各机关的档案,由机关内设立的档案室(处、科)集中管理。”[5]1.2在法律法规上,将单位内>,!规章制度;(二)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三)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四)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1.3在整体档案工作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档案工作行政规章中也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作为单位内部必须建立的一个机构来要求并赋予了其相应的工作职能。如《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六条要求“机关必须建立档案工作,成立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不需要建立档案机构的机关,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档案人员。机关档案部门受办公厅(室)领导”。第四条“机关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一)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负责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积极提供利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三)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应根据本专业的管理体制,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第二十九条“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要设立直属的科技档案机构;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单独的科技档案室,也可以设立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统一管理的档案室,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各单位的科技档案工作,由领导生产、科研的负责人或者总工程师分工领导”。因此,在以往的档案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都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处、科、室、馆)视为一个合法存在的机构来实施管理并赋予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依法行政、政事已分、政企已分的大环境下,来重新审视和考量单位内设档案机构,就会发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除少数按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的要求已获得批准或备案的档案机构是合法存在的机构之外,因档案机构属于单位内设机构不在《组织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工商登记管理条例》调整的范畴。又因其多属于办公厅(室)领导下的机构,也不在单位《三定方案》的调整之列,没有明确的职能配置和机构及人员编制。所以,单位的档案机构多数都不是合法存在的机构。因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普遍存在着地位不合法的问题。

2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管理权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资格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多属于办公厅(室)领导下的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它不是一个实际合法存在的机构,它要行使管理的职能,则必须依托它的上级机构办公厅(室)或所属机关,并由所属机关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同时内设档案机构又不是一级社会组织,不具备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资格,因此,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管理权。

3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因不具备行政相对人的资格,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

以往在档案系统,无论是业务指导、执法检查或其他形式的档案行政管理活动,往往直接针对的是单位档案机构,这实际上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错位”,是搞错了管理的对象。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而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不是一个实际合法存在的机构,因此,它不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同时也不具备行政相对人的资格,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应是该单位而不是其内设的档案机构。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5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档案工作现场会,任务有三个:一是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二是在全县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三是贯彻省新修订的《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刚才大家参观了工业港管委会的规范化档案室,交流了规范化档室建设经验。大家要对照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添措施,切实搞好本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档案“服务现实发展,记录传承文明”的职能作用,推进全县档案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服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县委、县当局高度注重档案任务,切实增强了对全县档案任务的指导。我县档案任务有序开展,获得了较大的绩。县上有关指导按期和不按期地研讨档案任务,听取有关全县档案任务的状况报告请示,研讨处理存在的问题,为推进档案建立、加速信息化建立、加强档案效劳功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下面我就连系此次现场会的三个义务讲三个方面的定见。

一、关于进一步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档案工作是各级机关单位维护其真实面貌和实施内部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既带动和促进档案基础工作,又提高档案收集的完整程度和整理的标准化水平,是全面加强档案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加强机关档案工作的具体要求,是规范机关工作的必要手段,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和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

截至年12月30日,我县已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部门、镇及企事业单位共计70家。其中,镇级3家,村级3家,县级部门64家。一些未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镇和部门,单位领导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人员队伍不稳定,人员变化大,业务素质较低,管理设备滞后,档案库(室)安全隐患严重。这样的现状严重制约了我县档案现代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开发。按照配合市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和要求,到年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综合档案室都必须实现规范化管理。县档案局按照这一要求,对我县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作了年度计划安排。今年安排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镇有5个,县级部门25个。年底县政府将对全县各镇各部门进行目标考核。对此我提两点要求:

一是各部门各单位要本着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为现实服务的要求,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认真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要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按照新出台的档案管理规范化标准和市档案局关于加强机关档案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加强档案室库、基础业务建设,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添置完善设施设备,切实改善档案工作基础条件,进一步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从而提高档案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以及机关工作效率。

二是要抓住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机关年搬迁有利时机,加强本单位档案室库房建设。各单位在安排新办公用房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搬迁后的档案室的独立性,做到档案室规范、安全。在此,要特别强调三点:一要在搬迁前安排确定新办公区档案室用房,确保本单位新档案室足够的面积。同时作好本单位档案清理、整理、造册工作,集中统一保管,确保本单位档案完整性;二要在搬迁过程中切实作好防范工作,防止档案失密、泄密、损毁、遗失;三要在搬迁后及时清理,整理上架。各部门档案分管领导要对这次档案搬迁安全工作负总责,档案人员要负具体责任。县档案局在此次档案的搬迁过程中,必须依法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对违法事件严肃查处。

二、关于在全县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

一是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态度,坚持“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统一应用软件”的基本原则,各单位各镇分管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现代化管理工作,将其纳入领导议事日程、单位年度目标及本单位档案人员的年度目标考核。

二是各单位、各镇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实际困难,为档案使用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设备设施。及早安排,做到人员落实、经费落实、时间落实。

三是县档案局要加强对全县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保证全县各单位实行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的组织落实和任务落实。各单位在使用档案计算机管理软件系统时,请及时与县档案局联系。

三、关于贯彻修订后的实施办法

《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已于年1月1日实施。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办法》:一是深入开展《实施办法》宣传教育。各镇各部门领导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实施办法》的贯彻执行方面,切实负起责任。要切实加强宣传和引导,采取汇报、培训、会议、简报、橱窗专栏等多种形式,向机关干部和职工宣传《实施办法》,加强档案法规的学习,增强档案法制意识。二是加强档案规范性文件体系建设。各部门凡是出台与档案工作有关的意见、标准、规范,都要加强与档案部门的沟通,取得一致意见并存档备案。三是支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县档案局是主管全县档案工作的职能部门,是法定的档案行政执法机关。各级各部门在涉及到档案工作时,都要严格按照《实施办法》的规定办事,服从档案局的业务监督、检查和指导。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6

第二条水利档案是指水利系统各单位,在从事水利工作及相关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本单位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水利档案工作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水利工作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单位应加强档案法规宣传,提高档案意识。

第四条水利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并加强领导,保证档案工作顺利进行。

第五条各单位应依法开展档案工作,把档案工作列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统筹安排档案工作所需经费,为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创造条件,为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第六条水利部依法制定水利档案工作制度和发展规划,对水利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导;水利部办公厅下设档案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第七条水利部直属单位和省级水行政主管机关应建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档案人员,具体负责本机关各门类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各级水行政主管机关,在档案业务工作上接受上级水行政主管机关和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各流域机构应建立档案馆,负责本流域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和提供利用工作,并履行流域机构机关档案管理职能,对所属单位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第九条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专业技能,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档案工作人员的职务、职称的晋升或评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并享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同等待遇。档案工作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档案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要求,确保各门类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保管条件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保证档案安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第十一条各单位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由文书人员或业务部门的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并按规定移交给本单位档案部门或档案工作人员,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或拒绝归

档。

第十二条水利档案在各单位保存一定时期后,应按规定向相关的档案馆移交。

第十三条水利科学技术研究和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进程实行同步管理,项目主管部门应认真把好科研成果和工程验收关,凡档案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不得进行鉴定或验收。

第十四条档案的鉴定、销毁、移交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禁擅自处理档案。

第十五条各级档案部门应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提高服务意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利用需求,为各单位的中心工作提供更好服务,并注意做好档案利用效果收集和档案基本数据的统计工作。

第十六条保密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密级的变更和解密,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档案信息进入互联网,要加强管理,防止泄密。

第十七条各单位应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档案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单位或个人,上级主管部门可采取通报批评等方式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改,并负有直接责任的领导和具体责任人,上级主管部门可提出意见,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人事部门予以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7

一是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

二是明确了会计电子档案管理要求;

三是增加了实行会计档案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

四是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程序;

五是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

六是对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时间做了更加灵活的规定;

七是对定期保管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作了调整,延长了凭证、账簿和辅会计资料的保管期限。

下面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会计档案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会计档案的鉴定要求和销毁程序5个方面的修订进行说明。

提出电子会计档案概念

新《办法》第三条明确“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会计档案”是电子会计档案。本概念既参照了《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Da/t58-2014)中的电子档案的概念,又不同于下定义,而是以范围界定的方式确定了什么是电子会计档案。在这个表述中,特别强调了电子会计档案的原生性,即是通过计算机等设备形成的,以区别于将纸质会计档案扫描形成的数字化副本。

提出会计电子n案管理要求

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此次修订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主要修订要点如下:

一是明确了“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这与原《办法》中“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的要求是截然不同,不用报备即可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

二是对电子会计档案移交与接收提出了要求。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电子会计档案接收分为单位内部会计部门向档案部门移交的接收和单位之间的移交接收。对于前者,要求“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安全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对后者,要求“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安全”。

三是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修订会计档案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管理要求

为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安全,对于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方式,新《办法》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二是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三是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五是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七是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

以上要求中:第一、七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第二、三、六项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第四、五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安全。单位内部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六项规定;单位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七项规定。

修订会计档案定期鉴定程序

定期鉴定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优化档案资源,去除无利用档案,确定档案存销的又一次鉴选。会计档案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各单位应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置。原《办法》规定了会计档案销毁的具体程序,要求“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但未明确销毁前的鉴定工作和有关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销毁的最主要责任归于单位负责人,致使大多数单位不敢销毁会计档案,那怕已到保管期限。大量已失去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占据了储存空间,造成了资源浪费。

根据新《办法》要求,单位不仅“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而且“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参加人员至少应包括会计机构、审计机构、纪检监察人员,必要时还应法律部门参加。“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由于各单位每年都会产生会计档案,每年都有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到期,是否需要每年进行鉴定呢?这完全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情况。如果每年到期档案量不大且库房空间充足,可几年鉴定一次,如果每年到期会计档案量比较大,且库房空间有限,可每年开展一次鉴定工作。

会计档案定期鉴定时为什么要会计机构、审计机构、纪检监察人员参与呢?因为档案部门不一定能全部掌握本单位哪些会计涉及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和未了事项,这些只有会计机构、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全部掌握。设有法律部门的单位,还应请法律部门人员也参与会计档案的定期鉴定工作。这都是避免将涉及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和未了事项的会计档案被销毁的有效措施,是保护单位的合法权益和经济利益的需求。

具体鉴定时,可先由档案部门会同会计部门通过逐卷、逐份档案阅读的方法,提出初步的鉴定结论。鉴定时应考虑本办法第十九条的要求。鉴定结论可以是销毁或继续保存期限。初步鉴定结论提出后,形成初步鉴定意见,然后召开鉴定小组或委员会会议,对初步鉴定意见进行讨论审定,形成正式鉴定意见书。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编制销毁清册。

修订会计档案销毁程序

由于会计档案包含较多的敏感信息,因此,会计档案销毁工作重点防止会计档案信息外泄,因此新《办法》首先要求对可以销毁会计档案,“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

为了防止错误销毁会计档案,新《办法》还设置了销毁前再次确认程序,要求“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监销是保证销毁工作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的一项制度安排。原《办法》规定,“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会计档案销毁属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事务,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再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既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也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为此,新《办法》删除了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的规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单位内部组织监销的有关要求,即“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新《办法》还规定,“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8

20xx年安徽省乡镇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和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范乡镇档案管理,科学开发利用乡镇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农业、农村工作和农民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乡镇档案是指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所属部门(单位)在工作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电子、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乡镇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乡镇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

第四条乡镇党委和政府应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档案工作职责,将乡镇档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为科学发展乡镇档案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乡镇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

第五条乡镇应设立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主管全乡镇档案工作,集中保管并科学开发利用乡镇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有条件的乡镇宜建立融管理档案、现行文件、图书、资料等于一体的档案信息中心。

第六条乡镇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档案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业务培训。乡镇所属部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人员负责档案工作。

乡镇党委、政府应当对在档案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及其人员应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乡镇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制定乡镇档案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指导乡镇所属部门(包括企事业单位)及村(居)民委员会档案工作;

(四)收集、整理乡镇应归档文件材料;

(五)接收并集中统一管理乡镇档案,按规定移交档案;

(六)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利用提供服务;

(七)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及时报送乡镇档案工作基本情况及档案事业统计综合年报。

第八条确保乡镇档案安全。乡镇应配置适宜安全保存档案的专门库房、规范统一的档案装具,配备防火、防盗、防霉、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防高温等必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确保乡镇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

第九条乡镇应科学整合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工作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政府(务)信息公开查阅或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农民群众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逐步把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建设成为保管乡镇档案的基地,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的中心,政府(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服务窗口。

第十条每个乡镇为一个独立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为一个全宗,乡镇名称即为全宗名称。

第十一条县(市、区)主管机关在乡镇设立的直属机构形成的档案,根据档案联系的紧密程度,并经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归乡镇全宗或县(市、区)主管机关全宗,但前后必须保持一致。

乡镇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能够构成立档单位的,其档案可以独立构成全宗,自行管理;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可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不能构成立档单位的,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统一管理。

暂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的档案,经规范整理后,可交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代管或寄存。

第十二条乡镇应根据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乡镇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经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执行。凡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均应归档保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三条乡镇档案应分类整理归档。总体要求是: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乡镇形成的文书档案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整理归档。

乡镇形成的会计、基建、设备、科研、专业(门)档案、音像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整理(立卷)归档。

第十四条乡镇文件材料应及时归档。其中,文书档案应随办随归,最迟应在下一年度3月底前完成归档任务。其他门类和载体档案的归档时间,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乡镇归档的文件材料应当齐全、完整、准确,所使用的载体、书写材料和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第十六条乡镇应根据规定,在乡镇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鉴定小组,定期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对到期或过期档案认真审查,提出处理意见,写出鉴定报告。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档案应登记造册,经乡镇负责人批准后按程序销毁,严禁擅自销毁档案。鉴定报告和销毁清册报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乡镇档案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移交:

(一)乡镇保管的档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期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二)乡镇职能部门形成且归属乡镇全宗管理的档案,在本部门保管一年后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上级主管部门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被撤销或合并的乡镇的档案,应当及时向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四)乡镇所属的被撤销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五)被撤销或合并的行政村的档案,应当及时向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移交。

第十八条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应积极主动做好档案资源提供利用工作。编制系统、规范的档案检索工具,建立健全档案利用制度,简化利用手续,多形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创造便利条件。

第十九条乡镇档案的利用和公布,应当按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进行。应当遵守国家保密规定,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涉及知识产权的,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

第二十条乡镇应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工作纳入乡镇信息化总体规划,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建设协调发展,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提高乡镇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乡镇应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乡镇综合档案管理机构人员调动时,应办理档案交接手续。

第二十二条乡镇档案工作中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安徽省档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行为,造成档案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9

《陈文》认为,《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是对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法律授权,也是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档案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的法律依据”[2]的观点是准确无可争议的。但《陈文》依据《档案法》第七条规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负责保管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认为“这一条,在行政管理的某一层级中,看起来,只是某一机关对其下属机构负有行政管理职责的授权。但从整个行政管理的层级体系来看,就是对条化垂直管理在法律上的认同”[3]的观点,笔者认为其依据法律条文不当或不够完善、不够准确。因此,其进一步认为“这两条法律条款,使档案行政管理的区域化属地管理与条化垂直管理在同一个单位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没有说明地方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与上级行业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使档案行政管理的条块并存成为合法存在”[4]的结论,就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简称“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下同)普遍存在着地位不合法的问题

由于我国的档案工作特别是新中国的档案工作是从机关档案室的工作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大环境下,单位内设档案机构的地位是否合法并不直接影响其职能的发挥,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在档案界,长期以来都是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处、科、室、馆)作为档案工作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来看待。这一点在档案学理论、法律法规和档案工作的实际工作中都有所反映。

1.1在理论上,已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作为档案组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国家全部档案和全国档案工作,必须设置全国规模的档案机构进行管理。各机关的档案,由机关内设立的档案室(处、科)集中管理。”[5]

1.2在法律法规上,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作为依法应存在的机构明确赋予了其应履行的工作职责。如《档案法》第七条,《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九条又进一步明确其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二)指导本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和归档工作;(三)统一管理本单位的档案,并按照规定向有关档案馆移交档案;(四)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

1.3在整体档案工作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档案工作行政规章中也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作为单位内部必须建立的一个机构来要求并赋予了其相应的工作职能。如《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六条要求“机关必须建立档案工作,成立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不需要建立档案机构的机关,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档案人员。机关档案部门受办公厅(室)领导”。第四条“机关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是:(一)对本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负责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积极提供利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并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三)中央和地方专业主管机关的档案部门,应根据本专业的管理体制,负责对本系统和直属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七条“科技档案工作必须按专业实行统一管理。国务院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属的各专业主管机关,应当建立相应的档案机构,加强对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科技档案工作的领导”。第二十九条“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要设立直属的科技档案机构;小型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设立单独的科技档案室,也可以设立文书档案和科技档案统一管理的档案室,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各单位的科技档案工作,由领导生产、科研的负责人或者总工程师分工领导”。

因此,在以往的档案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都将单位内设档案机构(档案处、科、室、馆)视为一个合法存在的机构来实施管理并赋予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但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依法行政、政事已分、政企已分的大环境下,来重新审视和考量单位内设档案机构,就会发现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除少数按国务院批准、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的要求已获得批准或备案的档案机构是合法存在的机构之外,因档案机构属于单位内设机构不在《组织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工商登记管理条例》调整的范畴。又因其多属于办公厅(室)领导下的机构,也不在单位《三定方案》的调整之列,没有明确的职能配置和机构及人员编制。所以,单位的档案机构多数都不是合法存在的机构。因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普遍存在着地位不合法的问题。

2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管理权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资格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组织,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多属于办公厅(室)领导下的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它不是一个实际合法存在的机构,它要行使管理的职能,则必须依托它的上级机构办公厅(室)或所属机关,并由所属机关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同时内设档案机构又不是一级社会组织,不具备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资格,因此,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管理权。

3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因不具备行政相对人的资格,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

以往在档案系统,无论是业务指导、执法检查或其他形式的档案行政管理活动,往往直接针对的是单位档案机构,这实际上是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的“错位”,是搞错了管理的对象。在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行政相对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或组织。而单位的内设档案机构不是一个实际合法存在的机构,因此,它不仅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同时也不具备行政相对人的资格,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应是该单位而不是其内设的档案机构。单位内设档案机构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

4区域化属地管理与条化垂直管理并存的法律依据

由于单位内设档案机构普遍存在着地位不合法;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没有行政管理权;不具备行政相对人的资格,不是档案行政管理的对象。因此,《陈文》中认为依据《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来认定的“是对条化垂直管理在法律上的认同”的观点,其理由是不充分、没有说服力的。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体制下档案行政管理存在条块并存的实际状况是由当前档案行政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的原因造成的。虽然,《档案法》第六条明确授予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权,但对于行业主管部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权却没有明确的界定。为此鉴于档案工作既具有社会公共事务性,同时还具有单位内部事务性这一特点,国务院在制定其他领域的行政法规涉及档案工作的条款时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本系统档案工作行政规章时,根据法理上行政管理可以授权的原则及《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四条“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的规定,对专业档案的行政管理权可以进行授权。这些授权是国务院、国家档案局授予专业主管部门的档案行政管理权,行使这些行政管理权的只能是专业主管部门,而不是这些部门的内设档案机构。至于如“2001年6月29日,建设部修订的《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也明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城建档案执法单位”,[6]由于缺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笔者认为其城市建设档案管理的行政管理权是不合法的,是缺乏法律依据的。

因此,笔者认为,档案行政管理不仅具有条块并存的特征,而且具有条块并存共同管理的特性。且这种特征和特性,既符合法律法规的规范,又符合档案工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2][3][4]陈宏霞.也谈档案行政管理的特征[J].档案管理,2012(1).

[5]冯惠玲、张辑哲.档案管理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

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办法篇10

【关键词】新时期;办公室档案管理;信息化

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是对国有企业以及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的记录跟踪,并对日常各项工作进行规范整理,是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一项常规性工作。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正在进行体制改革,事业单位职工与国企员工比较混杂,所以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档案管理工作比较复杂,档案内容不清晰,档案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不利于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有效的开展。因此,必须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新时期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

办公室档案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珍贵的历史资源,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办公室档案记录了企业和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一切内容,包括了企业、单位职工的个人信息、日常经营活动信息、资金运转情况等。这些信息能够为企业和事业单位经营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办公室档案详细记录了企业和单位从创立之初到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知识成果,如果发生产权纠纷,单位可以从档案中找到相关的信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办公室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办公室档案管理。事业单位和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太重视,对档案管理没有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所以一些前期的旧档案要么被遗失,要么被销毁,档案资源的完整性比较差。

(二)没有建立健全办公室档案管理制度。当前,我们国家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也没有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档案的作用,很多单位的档案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的收集、填写、收藏也没有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档案的填写比较随意,因此档案信息有时候存在不少错误。

(三)办公室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管理人员素质低。由于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对档案管理部门投入的资金有限,也没有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很多事业单位还是以文档、图文信息的档案为主。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由于事业单位不重视档案管理,因此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很多人不具备档案管理知识,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新时期加强办公室档案高效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办公室档案管理机制。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上下一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首先,建立档案管理责任机制,明确每个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一旦档案出现问题,可以及时找到档案管理相关的责任人。这样就避免出现因为工作人员消极怠工,导致档案信息填写出现问题。其次,建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高,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必须建立档案管理流程。这样在日常的工作中,档案人员可以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完成档案收集检索、收藏等工作。最后,要建立档案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档案室一旦出现非人力造成的意外事件,导致档案出现了损坏或者遗失,档案管理部门要立即对档案进行修复和再建工作。

(二)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办公室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档案管理的相关知识,还要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电子设备。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其次,单位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档案管理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增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思想教育和责任意识,让他们在工作中增强责任感和保密意识。最后,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三)加强办公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将档案管理工作与计算机技术有效地结合,能够大大提升办公室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利用计算机系统可以将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不仅能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四、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它涉及到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检索、收藏、查阅等多个环节。为了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档案管理部门要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颖.试论新时期如何提高办公室档案管理的有效性[J].卷宗,2015,5(10):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