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十篇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十篇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37:39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1

国家税务总局67号公告第十九条规定,个人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地税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也就是说,股权转让所得纳税人需要在被投资企业所在地办理纳税申报。

例1:2015年1月5日,上海张先生和广州的李小姐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C公司(在北京市注册)转让给李小姐,协议约定收到全部股权转让款时,股权转让协议生效。1月20日,张先生收到了全部股权转让款,1月15日被投资企业C公司董事会做出决议,当月双方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

分析:则该项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应注意以下几点:

(1)股权转让的纳税人为上海的张先生。股权转让的扣缴义务人为广州的李小姐。

(2)股权转让的纳税地点为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的北京市主管地税机关。

(3)扣缴义务人李小姐应于股权转让相关协议签订后5个工作日内,将股权转让的有关情况报告北京市主管地税机关,在次月15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纳税。

(4)被投资企业C公司应当在董事会或股东会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与股权变动事项相关的董事会或股东会决议、会议纪要等资料。

二、个人股权转让收入确定应注意的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67号公告规定,股权转让收入应当按照公平交易原则确定。具体应注意下列问题:

1.股权转让收入的形式。包括因股权转让而获得的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股权转让收入的范围包括与股权转让相关的各种款项,既包括违约金、补偿金以及其他名目的款项、资产、权益等,也包括纳税人按照合同约定在满足约定条件后取得的后续收入。

2.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的情形。67号公告第十二条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视为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份额的。其中,被投资企业拥有土地使用权、房屋、房地产企业未销售房产、知识产权、探矿权、采矿权、股权等资产的,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股权对应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初始投资成本或低于取得该股权所支付的价款及相关税费的;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一企业同一股东或其他股东股权转让收入的;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低于相同或类似条件下同类行业的企业股权转让收入的;不具合理性的无偿让渡股权或股份;主管税务机关认定的其他情形。

例2:S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共有甲、乙两个股东,从事房地产开发,出资比例各比6:4,共投资4000万元。该公司2015年12月31日财务报表的主要数据为:流动资产为9000万元(全部为应收帐款、货币资金),固定资产1000万元,开发产品4000万元(全部为库存的未销售的房产),负债为10200万元(全部为应付款帐和应交税费),所有者权益为38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4000万元),未分配利润-500万元。2016年1月1日,原股东甲、乙以3500万元转让全部股权给新个人股东丙,由丙承接该开发公司从事经营,不改变经营性质,所有的债权债务全部由新股东承担。

分析:假定按照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和转让价格来计算,原股东转让收入为3500万元,投入资本为4000万元,该股权转让增值是负数的。甲、乙两个股东不用交纳个人所得税。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个判断是错误的,理由是:

(1)该交易价格3500万元,对应的公司净资产为3800万元,交易价格低于公司净资产;

(2)被投资企业是房地产公司,拥有未销售的房产,且未销售的资产帐面价值占总资产比例超过20%。

以上是两种情形都属于国家税务总局67号公告第十二条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的情形。因此,主管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提供具有法定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来核定股权转让收入。

假设公司聘请的中介机构评估的其他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账面一致,只有未销售房产公允价值发生了变化,评估未销售的房产(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格为8000万元,评估费用为50万元(其他税费忽略不计)。那么甲、乙两个股东应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为:

甲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000+1000+8000-10200-4000-50)×60%×20%=450万元;

乙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000+1000+8000-10200-4000-50)×40%×20%=300万元。

3.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但有正当理由的情形。国家税务总局67号公告第十三条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视为有正当理由:能出具有效文件,证明被投资企业因国家政策调整,生产经营受到重大影响,导致低价转让股权;继承或将股权转让给其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身份关系证明的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以及对转让人承担直接抚养或者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者赡养人;相关法律、政府文件或企业章程规定,并有相关资料充分证明转让价格合理且真实的本企业员工持有的不能对外转让股权的内部转让;股权转让双方能够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合理性的其他合理情形。

例3:王某投资向D公司投资500万元,占D公司股权的50%,王某将股权无偿转让给儿子小王,则王某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小王再将股权以600万元转让给小李,假定无其他相税费。则小王应纳个人所得税为(600—500)×20%=20(万元)。

例4:2013年10月,王女士以现金100万元创办一家企业,2015年2月,王女士以90万元的价格将100%股权转让给李先生,截止转让前,被转让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为15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为100万元,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为50万元。计算王女士应纳个人所得税。

分析:税务机关认为王女士转让该项股权计税依据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对股权转让的计税依据进行核定,核定依据按照所有者权益150万元计算。则王女士转让股权应纳税所得额=150万-100万=50(万元);应纳个人所得税=50万×20%=10(万元)。

假设本案例的转让价格为120万元,如果按照申报的转让价格120万元计算,应纳个人所得税为:(120-100)×20%=4(万元),而税务机关认为低于对应净资产份额,核定计税依据150万元,也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万元。本案例说明,纳税人申报价格低于了初始投资成本或者是虽然申报价格高于初始投资成本但低于对应的净资产份额的情形,税务机关均有权进行调整。

三、个人股权原值及合理费用的确定

1.股权原值的确定。67号公告规定,股权原值应当按照不重复征税原则确定。具体确定方法为:以现金出资方式取得的股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与取得股权直接相关的合理税费之和确认股权原值;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方式取得的股权,按照税务机关认可或核定的投资入股时非货币性资产价格与取得股权直接相关的合理税费之和确认股权原值;通过无偿让渡方式取得股权,具备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所列情形的,按取得股权发生的合理税费与原持有人的股权原值之和确认股权原值;被投资企业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个人股东已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以转增额和相关税费之和确认其新转增股本的股权原值;

2.合理费用的确定。67号公告规定,合理费用是指股权转让时按照规定支付的有关税费。具体是指纳税人在转让股权过程中按规定所支付的税金及费用。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资产评估费、中介服务费等。

例5:2013年李某、张某向甲公司共投资800万元,各占甲公司股权的50%,2014年年12月,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200万元,使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0万元,但股权比例未发生变化。2015年10月张某以500万元将股权转让给李某,办理股权变更及中介费用为20万元。主管税务机关认为,张某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且无正当理由,被主管税务机关核定收入为600万元,

分析:公司将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实际是公司进行红利分配,应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个人所得税后,转增资本部分和相关税费可以作为原始投资在股权转让时扣除。

张某应纳股转让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为:(600—500-20)×20%=16(万元);

张某应纳股息红利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为:200×50%×20%=20(万元);

李某应纳股息红利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为:200×50%×20%=20(万元)。

四、个人股权转让所得税的计算需区分转让所得和股息所得

个人转让股权所取得的收入需区分不同性质的收入计算个人所得税。其中股权转让所得按“财产转让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股息红利所得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计算个人所得税。如果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红利收入,应按持股时间长短实行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101号)规定:自2015年9月8日起,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6:吴某2015年5月,以银行存款150万元投资于D上市公司。2016年3月份,由于被投资方D公司股东大会作出了决议,对现有公司的股本予以减资。其中自然人张某股份全部予以注销,除退回原股本150万元和统一派发股利8万元以外,另给予30万元的违约金赔偿;同时,吴某在股权处置过程中,还缴纳相关税费2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涉税因素,计算吴某股权转让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分析:根据现行税法规定,吴某股权转让取得的收入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计算个人所得税。

(1)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150+30-150-2)×20%=5.6(万元);

(2)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8×50%×20%=0.8(万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合计:5.6+0.8=6.4(万元)。

 

参考文献:

[1]肖太寿.股权转让的法务、税务处理及例解.税务案例研究中心

[2]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2014.12

[3]张伟,田雨晴.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新政解析.中国税务,2015(3)

[4]张宁,邰立群,刘昕,刘厚兵.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核定政策例解.新会计,2011(2)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税率下降;税务筹划;契约成本;披露动机

一、引言

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纳税行为发生前,通过选择会计核算方法、选取机构设置形式、利用优惠政策等方法来达到减轻税负目的的一系列行为。目前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税务筹划经济动因研究以及税务筹划的方法研究。税务筹划经济动因方面的研究有:张玉兰(2007)从纳税人理选择角度认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的必然选择;张荣荣、张燕(2006)运用税收契约理论,通过合作契约形成企业间合作模式、调整投资方式降低不确定性情形下税负等纳税筹划措施,企业可以在投资决策中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关于税务筹划方法的研究很多,如任志宏(2004)就企业发展阶段论述了税务筹划的方法,周夏飞(2001)从契约理论角度论述了税务筹划的形成机制与实现手段。在实践中,税务筹划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每年有大量税务筹划的专著出版,众多税务师事务所有纳税筹划业务。然而我们对公司进行税务筹划所考虑因素知之甚少,首先以往的研究并没有考虑税务筹划的成本;其次以往的研究没有考虑契约成本,企业的税务筹划是由管理层实施的,而企业是由投资者、管理层、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一系列契约所构成。在这些背景下,管理层出于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目的还会进行税务筹划吗?

2008年1月1日实施新的所得税法,公司所得税率由33%降到25%,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机会,如果税务筹划在公司中是重要的,那么公司将递延收益到2008年以减少企业整体税负,并且公司进行税务筹划的力度应和影响公司税务筹划的因素有关。本文以1123家上市公司2006年和2007年数据,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上市公司在面临所得税率下降时的税务筹划行为,为税务筹划的存在以及影响因素提供经验证据。本文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税务筹划影响因素,以及进行税务筹划公司的特征提供了实证证据,对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监管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并拓展了有关税务筹划的研究文献。

二、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一个分析框架

如果经济能够在没有交易成本、信息对称以及契约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经济世界将会更加易于了解,然而现实中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全无处不在。Scholes和wolfson(1992)提出一个分析框架,提出了经验税务研究的两个核心议题,一是有效的税务筹划必须考虑到税务筹划活动所涉及的各利益相关方;二是有效的税务筹划必须考虑税务筹划的所有成本,如执行成本、组织成本、财务报告成本等等。

(一)激励契约与税负最小化的矛盾

我们引入隐藏行动和涉及几个时期的契约,扩展报酬契约问题。为使问题的分析符合我国税法的改革,假设公司的当期税率高于未来的税率,这种税制结构使得当期薪水比递延报酬对公司更为有利,因为公司在税率高时获得税前扣除。所以,税负最小化的合约是使当期报酬最大化的合约。现在考虑公司中存在的投资者与管理层的委托问题,由于管理层的有限任期,导致投资者与管理层的决策视野并不一致,具体地说就是管理层倾向于最大化任期利益,而投资者则站在公司长期利益角度。管理层在任期所做的各种投融资决策会有短期化倾向,目的是获得任期内最大的报酬。为提高公司价值,有效的激励安排要求将管理层报酬递延至其决策结果可以观察的时期才支付。此外我们考虑管理层的决策同样面临税率变化的问题,假设管理层同样面临下降的税率(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有下降趋势),那么仅从税收角度考虑,递延报酬将是令人满意的合约,但是要利用递延报酬合约推迟接受报酬,管理层就成为公司的无担保债权人,无担保债权人希望确保公司的偿付能力,这种动机可能导致他们在经营公司时做出极度保守的决策。所以总而言之,需要在出于激励目的的递延支付报酬所引起的企业价值上升与由此产生的税负之间做出权衡。

(二)财务报告与税收筹划之间的矛盾

当税收筹划导致公司向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报告低的收益时,另一系列的非税成本随之产生。尽管公司通常希望向税务当局报告较低的应税收入,但他们也常常希望向投资者报告较高的收益。有很多理由解释为什么管理层关心的是财务报告数字:高管的报酬通常以会计盈利为基础;公司的债务契约通常以会计数据为基础;分析师和投资者利用会计数据为债券和股票定价;证监会利用会计数据监管公司;社会舆论以及相关利益方利用会计数据推动增税或者处罚规定;账面收入与应税收入差异过大可能会引起税务部门的详细检查等等。虽然我国的税法和会计准则适度分离但并不完全一致,还是有大量的交易或事项在减少应税收入的同时减少向投资者等利益相关方的报告收益。如企业拥有市场价值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出于税收目的可以出售该资产以获得抵税收益,但同时也将报告出售资产的损失。

三、研究设计

2008年企业所得税率由33%下调至25%,为我们研究税务筹划存在性、以及影响税务筹划的因素提供了研究机会。

单因素方差分析

因为2008年的所得税率下降,如果税务筹划在公司的各种决策中确实重要,那么我们应该能够观察到公司在2007年的所得税与利润的比值要比2006年低。单因素方差分析又称一维方差分析,用于对单因素多个独立样本均值进行比较,可以检验均值是否存在差异或哪些因素的均值存在差异。我们预期2007年所得税与利润比值的均值比2006年低。

税务筹划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模型

为检验影响公司税务筹划的因素,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针对2007年上市公司数据,我们设计如下的多元回归模型:

taxi=β0+β1wagei+β2Debti+β3em1i+β4em2i+β5lnSizei

+β6lnDefertaxi+ξi

其中:

taxi:公司i2007年度现金所得税占税前会计利润的比率,该变量刻画了公司进行税务筹划的状况,该指标越低说明公司进行了越多的税务筹划,即将2007年税负推迟到2008年及以后年度;

wagei:公司i2007年度高管现金薪水总额占税前会计利润的比率,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我们预期该变量与taxi负相关;

Debti:公司i2007年度的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越容易受到银行的监管,所以我们预期该指标与taxi负相关;

em1i:刻画公司i盈余管理动机的虚拟变量,如果本年度税前利润为负则为1,否则为0,公司税前利润为负,为避免将来被St,所以公司有大清洗动机,即扩大亏损,所以我们预期该变量与taxi之间负相关;

em2i:刻画公司i盈余管理动机的虚拟变量,如果公司盈利超同行业均值,等于1,否则为0,因为公司盈利超预期,所以有调低利润的动机,我们预期该变量与taxi成负相关关系;

lnSizei:公司i2007年度期末总资产的对数,刻画公司规模的变量,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各方面的监管,所以有调低利润的动机,我们预期该变量与taxi之间成正相关关系;

lnDefertaxi:公司2007年度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数,我们预期该变量与taxi正相关。

四、实证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一)样本与数据选择

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选择2006年和2007年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多元回归分析以200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以下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2008年以前适用低税率的公司;数据不全的公司。表1描述了样本情况: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2列示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2006年现金所得税占税前利润比率为25.65%,2007年该比率为18.46%,F值为38.32,显著性水平为1%,初步验证了我们的分析,即2007年上市公司确实进行了税务筹划,将应税收益递延至新税法实施以后。

(三)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表3列示了影响2007年企业税务筹划因素的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模型调整R2为5.2%,F值为9.42,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wage变量系数为-0.007,单边检验的t值为-2.755,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样本中的企业大多采用与会计利润相挂钩的利润分成激励方式,而且多数企业没有长期的股权激励,这就导致管理层偏好当期薪水最大化,所以该变量与成负相关关系。Debt变量系数为0.033,t值为1.952,在5%水平上显著。资产负债率高表示企业越容易受到债权人的监管,而债权人是期望企业保持现金流动性的,公司通过税务筹划可以避免违反债务契约,所以该变量与tax负相关。em1变量系数为-0.364,t值为-5.857,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考虑公司大清洗的动机,因为公司如果亏损,则不如扩大亏损以增加未来年度盈利的可能。em2变量系数为-0.029,t值为-2.066,在1%水平上显著,该变量刻画了公司利润平滑的动机,盈利较好的公司通常希望将当年的盈利递延至后期,以避免未来年度盈利下滑,公司这样做的同时也可能将应税收益递延至后期。em1和em2两个变量反映上市公司进行税务筹划时要考虑披露动机因素。lnSize变量刻画了公司的契约成本,公司规模越大,越容易受到税务部门的监管,所以大公司的税务筹划力度比较小,即大公司的实际税率较高,该变量的系数为0.024,t值为2.141,在5%水平上显著,lnDefertax与我们的分析一致。变量刻画了上市公司税务筹划的一个手段,该变量系数为0.001,t值为1.894,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上市公司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该方式进行税务筹划,同时我们注意到该变量显著性水平为10%且系数很小,意味着该方式可能太明显容易导致税务部门的注意。

五、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本文对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面临所得税率下降时的纳税筹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确实在2007年进行了纳税筹划行为,平均现金税率比2006年小7个百分点;

激励契约成本、债务契约成本以及公司财务报告披露动机是影响公司税务筹划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如果纳税筹划的契约成本和信息成本高,那么公司则很可能会放弃税务筹划,反之则进行税务筹划。本文指出了影响公司税务筹划的因素,若要进一步对企业的税务筹划行为进行监管,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建立公司税务筹划行为的预测模型。此外,在金融市场发展和市场成熟度方面,可以进一步研究投资者是否能区分税务筹划和非筹划的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玉兰.企业税务筹划的动因分析:经济学视角[J].当代财经,2007(3):125-128.

[2]张荣荣,张燕.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投资有效纳税筹划[J].税务与经济,2006(4):96-98.

[3]任志宏.合理企业税务筹划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J].税务研究,2004(5):69-71.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报业印刷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118-02

经国务院决定,从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涉及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两大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经济效应,不仅体现为税负减轻、对市场主体的激励,也显示出税制优化对生产方式的引导。“营改增”既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重复征税问题,推进现有营业税纳税人之间加深分工协作,促进各类纳税人之间开展分工协作,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提升。报纸行业受营改增的影响,再为企业发展带来一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挑战。

一、简要论述增值税

1.增值税定义。增值税指的是进口或销售货物、劳务、货物、提供加工提供应税服务的个人或单位就其增值价值实现的一种征收税种。从计税原理的角度分析,增值税属于一种流转税,国内外普遍选择税款抵扣的方式。

2.增值税主要特点如下。增值税,顾名思义指的是对提供应税服务、提供加工、销售货物各个环节中,新增长的价值进行征税的税种。在进行一个环节税收征收时,允许将上一环节已经扣除的对提供应税服务、提供加工、销售货物各个环节中新增长的税款。能够进一步消除传统间接税制的重复征税问题。税款抵扣制是增值税制的核心环节,我国增值税,采用统一的专用发票与增值税进行抵扣,一般情况下,纳税人获得应税服务、应税劳务或货物是凭借增值税发票在缴纳应纳税金时予以抵扣。增值税的征收,是一种价外征收形式,对提供应税服务、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销售货物等进行税款征收时,一般会自动转向消费者,在价格之外,由消费者承担。

3.增值税推广意义。相关资料统计,在增值税推广之后约89%的企业税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从整体上看,增值税推广有利于降低企业税负。有利于降低企业营业税的重复性征收,分工协作以及市场细化不再受到税制的制约。有利于延伸与完善第二、第三产业的抵扣链条,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增值税的推广,还会对企业的增值税发票、税负情况、财务分析、企业所得税等等带来一定影响。

二、报业产业特点分析

在我国,报业属于一种产业,其典型特点是:两次生产,两次销售。现阶段,我国报业的主要业务流程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编,由记者完成新闻稿件的采访。第二,印刷,报业工作人员使用印刷机将稿件刊登在包在上。第三,发行,通过交付邮局或自由配送队伍的形式,将报纸配送到零售终端以及读者手中。第四,广告业务。很多经销商或企业,为了提高知名度,会刊登广告。采编(生产内容)与印刷(内容载体)属于生产性环节。广告(销售影响力)与发行(销售内容)属于销售性环节。将报业纳入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是基于其销售环节(广告)来讲的。

三、营改增后对报业广告业务的影响

1.营改增后对报业广告业务的影响。根据我国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定:营改增前广告业务的营业额指的是全部收入—广告费的余额。在报纸上刊登广告之后,可以根据报业开具的广告票据进行抵扣,然后再缴纳营业税。这种操作方式,与部分增值金额交税类似。但是,较为遗憾的是,扣除部分只是局限于广告费,差额缴纳方式也仅限于商。

广告属于明显的服务业类型,营改增后,将广告收入列入增值税范围,对广告行业税负影响较少。但是对于广告客户以及报纸影响则比较大。广告客户能够凭借增值税票进行增值税抵扣。广告支出能够获得抵扣进项税,进而广告客户成本下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广告投入,广告商也会加大投资力度,相应的,作为广告经营商的报业集团的营业额就会增加。

2.营改增后有利于降低报业税负。可抵扣进项税额是决定增值税税负多少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说,报业发展过程中所有的支出费用都应尽可能获得专用增值税发票,从而增加报业抵扣的税额。在报社成本构成中,除了基本原材料费用之外,还包括运营支出费用,维修费用以及采访支出费用。应该对报业各个部门报销的发票提出一定要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争取多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销项税额。随着增值税业务的推广,进项税抵扣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使得成本费用缩小,相应的利润总额会增加,进而企业所得税也会提高。但是,可抵扣进项税增加会减少增值税附加,广告收入改成价外税,广告收入降低了,计提文化事业建设费也相应减少。整体上看,报业税负还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3.推广增值税,有利于报业资产结构体系的完善。自从2009年增值税转型,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能够抵扣,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大大促进了报业资产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改良生产设备设施,提高报纸生产的规模化、流程化、机械化,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作为报业的支柱产业广告业务的扩大及收入的增加,税附的降低,报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引进先进生产线以及生产设备,原材料与固定资产都能够进行进项税额抵扣,资产价值账面下降,资产总额降低,若净资产不变,则资产负债率就会下降,能够进一步提高报社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4.推广增值税进一步影响报业收入核算。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广告刊例的价格是相对不变的。仅考虑报纸收入和广告收入的情况下,“营改增”后对损益及税负的主要影响有:一是由于广告销售额是包含增值税的金额,原广告收入中的一部分价款被计入销项税额之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收入。因此在确认账面收入时,需要扣除增值税,进而报业集团主营收入必然较同等情况下减少;二是广告收入税率由之前的5%上升至6%;三是原进项税转出的部分不再转出,可以抵扣。但总体上对利润的影响需要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进行测算。

另外,在实际的报业广告经营中,既有应收账款也有预收账款。广告收入以给客户开具发票,或者收妥款项作为收入确认的原则。在实际运营中,会出现刊登版面与广告款的不一致,导致退款问题发生。推广增值税之后,进一步严格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规定。一般情况下,纳税人在开具专用发票后,出现开票有误、销货退回等情况,若不在当月退换发票或者退款,则需客户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填写红字发票开具申请单。主管税务机关核对之后,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冲减收入。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会涉及多个部门、花费较长时间,行政成本较高。因此,购销双方需要反复沟通、协商,减少发生此类问题。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使用,也避免了为完成任务虚开发票,使得会计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另外,在财务人员进行发票开具时,也需要认真审核,严格检查产品与客户信息,以防开错发票。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增值税的定义、特点、推广意义以及报业产业的特点开始入手分析,从四个方面:营改增后对报业的影响,营改增后有利于降低报业税负,推广增值税,有利于报业资产结构体系的完善,推广增值税进一步影响报业收入核算,详细论述了营改增后对报业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向小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2(9)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4

“避税”一词最早出现在欧美地区,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将其经营活动范围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的同时,也将避税带到其它国家,使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经济地区深受其害,形成了全球性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跨国公司在华避税行为比比皆是,防不胜防,使我国税源大量流失。面对这种挑战,有必要从战略角度研究跨国公司避税的影响因素,量化这些因素与税务机关税收征管之间的关系,并且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国家税务机关采取反避税措施提供建议及意见。

(四)跨国公司避税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综述

与本文有关的理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研究税收筹划和避税港经营问题,如Fuest和Riedel。

我们通过第一类理论文献了解税收筹划的策略手段,学习有税收筹划倾向的企业特征有哪些。

一、文献综述

对美国跨国公司避税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多,学者们研究公司是否通过利润转移行为最小化其税负,以及转移利润的途径和结果。Fuest和Riedel也指出,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美国的跨国公司将其在美国和欧洲高税率国家获得的利润转移至避税港。

在高税率的国家举债融资,利润多流向税率低于10%的国家。Desai等[10]研究跨国公司利用利息支出可从税基中扣除来转移利润,因此在高税率国家的子公司多采用债务融资。

通过第二类理论文献总结研究方法。如Schwarz[6]采用截面数据回归模型检验美国跨国公司是否通过利润转移行为最小化其税负。Rego[7]采用CompUStat数据集中1990—1997年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检验了跨国公司税收筹划与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正相关关系。mills等[8]通过采用企业3年平均etR为因变量,采用税收筹划投资(企业税务部工资+税收筹划费用),规模,国外资产虚拟变量,长期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资产),固定资产率,库存集中度等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并得出税收筹划投资多和杠杆比率高与企业etR低相联系的结论。

第三类理论文献指出避税企业的报告会计—应税利润差较大,二者相关度高。manzon和plesko[9]估计了一个固定影响模型,采用企业会计—应税利润差额为因变量,采用有利节税的投资和融资(利润率、亏损经营、销售额变化),随时间变化的投资(厂房设备和其它资产的定期折价/退休福利),永久性差异(1993年前的商誉),偶然因素(亏损额变动、国外经营范围、规模、之后的扩张)等为自变量进行实证分析。Desai和Dharmapala[10]利用会计—应税利润差额中不能解释的部分作为避税指标进行固定影响模型分析。因变量采用递延收入对会计—应税利润差额回归残差做Y,自变量包括激励补偿和管理变量。

二、数据来源及统计分析

1.在华跨国公司相关数据来源

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某省国家税务局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本文采集了某省国家税务局2011年管辖范围内,申报财务报表的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的a类外商投资、2424户独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截面数据①。采集数据范围包括企业类纳税人税务登记信息、税收申报表信息、财务报表信息以及对企业实施稽查后制作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等二十余项企业报告及税务检查信息。在此基础上剔除报告信息缺失或造成变量计算错误的企业样本,得到参与模型估计的有效样本企业1999户。剔除的样本企业包括:总资产小于等于0或未填报者;总负债小于等于0或未填报者;固定资产大于等于总资产者;总负债大于等于总资产者。

2.在华跨国公司样本的统计分析

按照营业收入划分企业规模及户均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来看,两者成正相关关系。有效样本企业统计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a类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为查账征收企业,B类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为核定征收企业,与a类纳税人相比,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报告数据资料少,因而不做为本文实证研究的考察对象。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999户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营业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企业64户,占样本企业总户数的3.20%,缴纳企业所得税510399万元,占总数的67.36%。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10亿元之间的大型企业713户,占样本企业总户数的35.67%,缴纳企业所得税237973万元,占总数的31.40%。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1222户,占样本企业总户数的61.13%,缴纳企业所得税9392万元,占总数的1.24%。

企业的亏损面与企业规模呈负相关关系,营业收入在3000万元以下的中小型企业的亏损面最大,达到57.28%。报告研发支出的企业户数仅占总数的2.50%,研发企业随企业规模增大而增多,支出金额也逐渐增加。税务机关对企业近年的税收遵从情况检查结果显示,企业的不遵从户数比重达到9.80%。不遵从户数比重随企业规模增加而增加。

3.在华跨国公司样本统计分析的结果

有效样本企业中,户数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5户、房地产业150户和纺织服装、服饰业146户。户均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汽车制造业3625.63万元、房地产业1261.21万元和金属制品业346.88万元。盈利企业占行业户数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汽车制造业71.76%、金属制品业65.69%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59.14%。亏损企业占行业户数超过50%的行业分别为批发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在亏损企业中,户均亏损额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1917.24万元、汽车制造业1214.39万元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852.98万元。

三、跨国公司避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估计模型的变量定义

本文借用Rego[7]和Dyreng等[11]等文献的实证研究方法,首先,定义因变量1,即Y1为有效税率变量(effectivetaxRate,etR)。且etR=实缴所得税/税前会计利润。

如果两个企业税前会计收入相等,缴税少的企业有效税率低,可视为税收筹划更加有效。所以,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均把etR做为衡量企业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Levenson认为,股票市场把企业缴纳税收多少做为衡量企业控制成本能力的衡量指标。因此,etR是众多股东关注的重要企业表现指标。实际计算时,如果企业亏损的话,变量值取0。

其次,定义因变量2,即Y2为企业报告会计—应税利润差额(Book-taxDifference,BtD)。指标值为企业报告会计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额,如果差额为0,指标取值0,其它情况下将差额的数量级取自然对数进行缩减。会计—应税利润差额是Lisowsky等[14]采用的避税指标,也是Chen等[15]采用的4个避税指标之一。Chen等[15]实证研究采用的因变量分别为:GaapetRs,CaSHetRs,全部会计—应税利润差额和非正常的会计—应税利润差额。

最后,定义因变量3,即Y3为企业负债率(Long-RunLeverage)。界定跨国企业收入转移存在难度,跨国公司分支机构一般共享企业独特的资源,如品牌或技术,这些商品极少与第三方进行交易,因此难以取得其定价标准,也难以对其子公司利润分配的真实性、客观性予以证实。现有的实证研究多关注收入转移的动因及规模,一方面从动机出发,如看企业负债情况,研究其它因素相同的情况下,跨国公司是否在高税率地区有更多负债;另一方面研究转移定价和无形资产的属地问题。因Y3在因变量为Y1、Y2的模型估计中充当自变量,定义参见下文的自变量定义。

2.估计模型的自变量定义

模型估计采用的自变量定义如下:

企业规模(Size):企业的营业收入取自然对数值。在美国国内经营和跨国经营的总体样本中,规模较大的企业,etR也较高,这与Zimmerman[16]和omer等[17]关于大企业与小企业相比承担了更多的政治成本的结论一致。跨国企业扩张地域越广泛,其etR与国内企业相比越小,所以说企业经济规模与税收筹划相关。

利润率(profit):企业报告会计利润总额/营业收入。Grubert和mutti[2]估计美国跨国公司在税率为40%的国家报告平均税前利润率(税前利润/销售收入)为9.30%,在税率为20%的国家报告平均税前利润率为15.75%,由此推断存在由节税驱动的利润转移现象。从收入转移的动因出发,企业会把利润率高的项目放在低税率地区进行。因此,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如果企业规模相同的话,可以推断利润多的企业因为筹划意识强而避税更多,etR相对较小。

亏损企业虚拟变量(Loss):当企业利润总额<0时,变量值为1,其它情况下变量值为0。亏损企业税负低,并且在税收征管实践中也通常被认为避税嫌疑大,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正相关。

企业亏损额(netoperationLoss,noL):当企业亏损额>0时,变量值取ln(亏损额),其它情况下变量值为0。Dyreng等[11]认为,如果亏损额增加的话,企业可能采取避税行动,本文采用该指标模拟企业避税额度的差别。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因为亏损企业无税收负担,跨国企业有动机将利润转移至亏损子公司进行避税。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的关系尚无定论。

企业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广告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总资产。企业公众可见度越高,避税越少。Dyreng等[11]采用该指标做公众可见度的指标,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负相关。

企业研发支出:研发支出/总资产×100。Hanlon等[18]指出研发支出可进行税收扣除,并且Dyreng等[11]认为它代表无形资产,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更多的机会,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正相关。

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资产。mills等[8]指出资本密集型企业有多种税收筹划方法,包括资产是购买还是租赁取得、购买和处置的时间等,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正相关。

无形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总资产。Dyreng等[11]认为,无形资产价值可做为企业转移收入难易的衡量指标。一个极端的例子是,没有实物资产的企业,摆脱了固定资产的负担,可以轻易的易址至税收优惠地区,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正相关。

负债率:长期负债/总资产。债务利息可税前扣除,降低企业税负,举债融资是跨国公司在高税率国家常用的避税手段。另外,债务融资能力也是企业在当地政治力的一种体现。Dyreng等[11]将其做为企业财务复杂性的指标,所以,该变量与企业避税正相关。

3.估计模型的行业虚拟变量定义

行业虚拟变量(industryDummy):当某行业企业超过40户时,对该行业赋予一个虚拟变量。例如当企业为房地产业时,i2变量值为1,其它企业i2变量值为0。依此类推,共12个,如表2所示。指标可解释为在控制了以上变量变化的同时,某些行业的税负高,某些行业的税负低。

从变量的统计描述可以看到,样本企业平均有效税率15%,低于我国标准企业所得税率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率较低,亏损情况较严重,研发支出少,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可持续发展性较差。由于企业避税手段相对于逃税方式更加隐蔽,不易被发现,税务机关通过稽查方式发现的不遵从企业数量较多,而通过反避税工作发现的不遵从企业数量较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反避税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模型估计前进行变量相关性检验,发现自变量LoSS与noL变量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7。因此,在模型估计时,将两者替换使用。其余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低于0.70,保证了模型估计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四、研究跨国公司避税的影响因素的结论与应用

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避税与规模呈负相关关系,但显著性较低,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反。说明企业越大,避税额越小。这与税务机关对大规模企业的关注程度高、管理监控严格到位不无关系。企业利润率越高,进行税收筹划的可用资源越多,从而避税的可能性越大。由于亏损企业无税收负担,亏损额越多,企业避税动机越小,因而亏损额与避税呈负相关关系。

企业研发支出可申报免税收入加计扣除,因而研发支出与避税呈正相关。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比率高,均为企业避税提供了更多便利,此两项与避税呈正相关。利息支出可税前扣除,因而负债率高的企业避税额大。税务机关对企业前期避税检查有效减少了企业后期的避税额度,但该变量的显著性较低。广告支出和前期税务稽查行为对避税均无显著影响。一般来讲,广告宣传费越多,企业知名度越高,企业避税一旦被发现,由于声誉受损而产生的成本较高。Gallemore等[20]提到,美国国内税务局(iRS)局长指出,“过度避税”(taxaggressiveness)战略会对企业声誉造成显著的风险,但实证证据很少。但Gallemore等[19]实证分析了一组因过度避税而被税务机关查处的大企业样本,采用多指标衡量声誉成本,包括管理层轮换率、营业利润、广告费用改变、财富杂志等媒体排名,实证研究结果与人们的直觉相悖,企业避税对其声誉无显著影响。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前期税务稽查对企业税收遵从行为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税务稽查对企业税收遵从行为无显著影响,印证了税收法律“棍棒”对遵从行为没有明显影响。

在控制了以上诸多自变量影响的基础上,房地产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避税额显著高于其它行业,而金属制品业企业避税额显著低于其它行业,但变量显著性较低。

综上所述,本文实证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影响在华跨国企业避税额的主要因素有利润率、亏损额、企业的研发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比率等。企业利润率越高、研发支出越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比率越高、长期负债率越高,避税越多;企业亏损额越多,避税越少,税务机关前期对企业的反避税检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后期的避税行为。本文实证研究采用的数据无法获知企业国外母公司及其它分公司的属地、税收政策法规、税率及企业经营情况,使实证研究难以鉴别企业是否存在避税港经营等某些重要的避税决定因素。

暂时性和永久性差额估计,转移定价不会造成会计—应税利润差额,暂时性和永久性差额也不都造成会计—应税利润差额。因此,在可获得更丰富的数据指标的情况下,研究不应局限于etR和造成会计—应税利润差额方面。使用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在于衡量避税的指标,以及遵从与不遵从避税之间的区别。并且避税的影响因素还不局限于此,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5

一、当前税源监控(税收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税源监控乏力,现行税源监控重视程度不够、手段单一。现行的税源监控大部分是地区对当年纳税大户列入监控名单,按季度对企业上报的会计报表、审批表等相关资料进分析、取数,满足于对上报报表的需要。对税源的增减变化分析停留在本期对上期数据的比较上,税源监控忽视了对中小纳税户的税源监控管理。中小企业要发展到一定规模、产值、纳税数额后才列为重点税源,纳入税源监控管理。由于忽视了对中小纳税户的平时税源监控管理,对税源的增减变化、分析缺乏有效的依据,出现预测税收收入出现偏差大的现象。除了上述的手段外,有的地区还通过对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资金往来等情况进行监控,这对于账务健全的纳税人,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监控手段。但这种监控手段在实际中根本没有落实,停留在上报的材料中我们采取了那些手段。分析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国税机关对税源监控的目的、所发挥的作用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二是没有专门的税源监控机构,目前税源监控工作主要附设在计征部门,计征部门的人员大都是懂税收会计和征收业务的操作,而对企业会计知识、成本核算等不了解,很难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实施监控管理,而且计征部门的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纳税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收入、应纳税金等基本不掌握,更谈不上对资金运转活动、银行往来等情况的监控;三是税务机关没有与金融机构实行联网,对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银行资金往来等情况靠企业的自觉上报,对不上报的很难实施监督管理。

(二)各种非公经济的大量出现,账务不健全、会计报表不齐全、现金交易增多等到给税源监控增加了难度。现行新办的大量有限责任公司,其实是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有的还是在个体工商业户的基础上发展组建的公司,缺乏建账意识或者说纳税人认为健全账务核算,税务机关按查账征收比定期定额征收税负太高,要多交税,不建账可以少交税(税务机关难查实)。税务机关强行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账务,纳税人以种种理由拒绝或者虽建立账务,主要是应付税务机关,收入不全部纳入核算,或者只将开具发票的收入纳入核算,对现金收款,现金交易部分认为税务机关难以查核,存在查得着是税务机关的,查不到是我纳税人的侥幸心理。申报不实,严重侵蚀税基,税源监控失去应有的作用。

(三)税源监控范围窄,信息渠道不畅。从体制模式和管理手段来分析,现行的征管体制是实行征、管、查三分离,应该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体制,税收管理员在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中,可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纳税申报等资料收集、归类提供税源管理部门进行分析。但现行管理员制度由于税收管理员管户较多,据对基层税收管理人员的调查,每一个税收管理人员的管理户企业在40户左右,个体管户在100多户,由于工作任务繁多,深入纳税人调查了解的时间少,只能应付平时的征管工作,大部分税收管理员什么是税收监控。怎样监控根本不知道,对所获取的部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纳税申报等资料只记录在笔记本上,没有规定必须进行分类分析和上报相关部门,造成相关信息的浪费。现行的征收管理手段虽然实行计算机征收监控,只能是部分监控,如:已登记的纳税人是否来进行申报缴税,申报率、入库率、处罚率等是否达到指标,但对纳税人申报是否属实,申报的收入是否与纳税人的生产规模相符合,开具的发票是否合规,企业的生产计划、发展规划对税收的影响变化等需要人员核查分析,由于国税局的计算机没有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网,无法获取相关纳税人在相关部门的信息,全面实施税收监控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实行与工商部门进行户籍信息交换,但从交换来的信息来看,质量不高、利用价值不大,表现在工商部门对每一个独立的纳税人下设的门店都办理营业执照、而国税机关只对独立的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证,对长期经营而未办理工商执照的纳税人,国税机关管理中发现的纳入税收管理,未发现的形成漏管户。同时与地税部门的信息交换目前只是运输发票。因此大量的信息要靠税收管理人员来提供。实际上计算机就目前的管理手段来说没有起到真正的全面税收监控作用,侧重对税务机关的内部程序监控、人员操作失误上,而对纳税人的资金运转、货物的流动、销售收入增减变化等影响税收变化的主要因素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

(四)对税源监控的认识存在偏差。当地地方政府的计划发展项目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没有完成项目或者虽然发展起来,成立了公司,按设计能力和规模、产品的销路和价格、企业的生产计划等来预测税源的变化,实现税收的监控,强化对纳税人税基的管理。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如:电力的供应、原燃材料的供应等出现问题,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对税源的预测和分析、税收任务、税收的监控将出现大的偏差。

(五)税收监控力度乏力。作为税收监控手段之一的银行账号的监控,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十七条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其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六十条规定: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无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造成纳税人在多家金融机构开设账户,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证时只提供基本存款账户,以后开设的银行账户不向税务机关报告,从几年的税务违法案件中,没有一户是因纳税人未提供全部银行账户而处罚的,实际情况是有的纳税人为了达到逃避贷款、债务、偷逃税款等目的,在多家、多处开设银行账户而不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发现后只是责令纠正,没有进行处罚,导致企业实现的应税收入、应纳税额长期在其他账户进行循环,致使应纳税款、查处的税款或发生的欠缴税款无法追缴入库(如:石屏县某化工企业2005年发生欠税,税务机关多次催缴,企业以无资金为借口,不缴纳欠税,税务机关到纳税人提供的银行账户进行咨询,无存款收入,后经多方调查,发现企业把销售货款转入另一账户,通过采取措施,欠税得以追缴),严重影响了税基、应纳税款的真实性,税收监控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税收监控,加强对纳税人税收监控措施的管理,提高纳税遵从度

强化税收监控,实际上是要强化对纳税人税基、应纳税款、应税销售收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产品销售及流向、资金的运转、产品(商品)库存的情况等以达到预测当前和今后税收的收入增减、税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及时发现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等。为了更好地实施税收监控,就必须解决税源监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提高税务机关的税收监控能力和税收监控的重要作用。根据本人从事税收管理多年和现行税收监控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和措施供参考。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和把握税源管理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充分认识税收监控的重要性,把税收监控纳入国税机关的主要工作来抓,纳入岗位职责进行考核,对税收监控不力造成的税收流失、税源分析失真、偷税等的严格追究责任。着重解决税源监控手段单一,重视程度不够问题。

1、扩大税收监控面。在保持原有对本地区重点税源监控的基础上,将国家鼓励和发展项目的中小型纳税人(含较大的个体户)纳入监控范围,保证税收监控的全面性和预测税源的准确性。对当年地方政府的计划发展项目可纳入监控范围,但不作为重点监控对象,作为潜在税源管理,详细分析电力的供应、原燃材料的供应情况、项目的设计能力和规模、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等,确保税源分析、税收预测不出现较大的偏差。

2、建立和完善税收监控的专门部门和专业人员。在国税部门设立税收监控的机构,并抽调既懂税收业务又懂企业会计业务的税务干部充实在税收监控部门。使兼职的或者临时的税收监控人员从繁多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司税收监控工作,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纳税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销售收入、应纳税金,资金运转活动、银行往来、财务活动实施监控管理。

3、税收监控实行点面及分层次控管相结合。点面就是税收监控部门按季度对企业上报的会计报表、申报表等相关资料和综合征管软件中纳税人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取数,形成税收监控的初步信息;要求分局税收管理人员每季度对列为监控的管户进行一次税收情况的核查,核查内容包括: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应税和免税收入情况、资金运转、流向、银行账户的开设等并建立税收监控的台账,各税收管理员根据核查情况形成税收监控的初步分析报告,分局的税收监控人员根据各税收管理员的分析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分局的税收监控分析预测报告上报县局的税收监控部门,县局的税收监控部门根据各层次上报的监控信息和本部门的监控核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达到预测当前和今后税收的收入增减、税源发展变化的准确性,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使税收监控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面对各种非公经济的大量出现,账务不健全、会计报表不齐全、申报不实、现金交易增多等到给税源监控增加难度的实际,税务机关应强化征管手段,发挥税收监控的作用。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第四款:虽设置账簿或,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七条规定的核定办法对税收监控发现的:不按规定设置账簿或者设置账簿但难查账征收的有限公司、私营有限公司、个体工商大户等进行从高核定其定额,纳税人认为核定过高的出纳税人提供合法依据或者促使建立健全账务,消除纳税人按查账征收比定期定额征收税负高,多交税的心理。

(三)税收监控应与现行的综合征管软件、纳税评估进行有机的配合。通过每月的综合征管软件监控系统对申报异常的纳税人交纳税评估组进行评估,由评估人员深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评估确定纳税人申报是否属实,申报的收入是否与纳税人的生产规模相符合,开具的发票是否合规,了解掌握企业的生产计划、发展规划对税收的影响变化等。

(四)进一步扩大计算机的联网范围,一是改与工商、地税部门的信息交换为计算机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对各部门的登记信息及时进行比对分析处理,从共享信息中及时发现漏征漏管的税源及漏管户的有关信息并及时移交给征管部门进行追缴并纳入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漏管税源,实现税收监控的目的。二是国税机关的计算机监控应与各金融机构的计算机进行联网,联网的范围主要是纳税人在金融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资金(货款)往来、银行存款、现金的收支等情况,税务机关可以从监控对象在金融机构中的信息获取纳税人在什么银行开设账户、应税销售收入、资金的往来、现金的支付等情况(税务人员应对获取的纳税人信息保密),纳税人一但发生欠税或偷税,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税收征管法》的有关强制执行规定以及纳税人在金融机构存款的情况予以扣缴,解决税务机关因纳税人欠税或偷税拒不缴纳的情况下强行扣税款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三是计算机联网还应与政府的相关部门如:统计部门、企业管理的部门以及使用计算机管理财务的纳税人进行联网,及时对企业上报各部门的信息和纳税收的生产经营情况、纳税情况等进行日常监控,使税收监控起到真正的作用。上述联网措施能否得以实现,关键在于能否制定全国性的、统一的强制性的规章或法规性文件,否则,地税、工商部门、金融机构、政府的相关部门及纳税人是不可能实现联网,实现计算机联网监控就成为空话。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6

一、关于上半年全县国税工作的主要成绩

(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税收收入实现“双过半”

(二)以税源管理为主线,征管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积极开展税源管理质量讲评。上半年,我们把税源管理讲评作为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交流的主要手段,成立了税源监控领导小组,负责税源管理质量讲评工作,以市局下发的小规模零申报、低税额申报,一般纳税人零负申报、申报数据不准确以及不使用发票的个体户、亏损纺织行业等问题为重点,在组织纳税人自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开展了纳税评估,并组织了讲评工作,通过查摆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和改进了税源监控手段,增强了税源监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针对全县调查分析发现的共性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通过开展质量讲评,初步实现了“数据分析准确、监控管理到位、业务衔接紧密、问题整改及时”的目标,堵塞了税收管理漏洞,提高了税款征收率,确保了收入规模和质量同步提高。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7

之后,有一家美国期刊离开加拿大市场回到美国,另有一家加拿大的杂志停止发行美国版。

美国认为加拿大的措施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上诉并请求成立专家组;1997年2月21日,专家组作出报告;1997年4月29日,加拿大向上诉机构(aB)提出上诉;1997年6月30日,上诉庭举行了开庭审理并于当日作出了上诉报告;1997年7月30日,DSB通过了上诉机构报告和修改后的专家组报告。

专家组的报告认为加拿大9958号关税令和货物税法不符合Gatt的规定,而加拿大邮政资助符合Gatt规定;上诉机构了专家组关于“同类产品”问题上的结论,并最终认为加拿大货物税法明显地是为了保护加拿大期刊,同时,上诉机构了专家组关于加拿大“受资助”的邮政费率符合Gatt的结论。

美国为何要加拿大

本案所涉及的是加拿大实施的影响期刊进口的三项措施:1、加拿大第9958号关税令禁止外国出版的不同版本期刊的进口,即只要进口到加拿大的不同版本期刊中有5%以上的广告内容是针对加拿大市场的,就不允许进口;2、1995年12月15日开始实施的货物税法对不同版本期刊征收货物税,不同版本期刊要按其所登载广告总价的80%缴纳货物税;3、从1996年3月4日起,加拿大邮政公司对期刊邮寄费作了新的规定,将期刊分为受加拿大政府资助的期刊、加拿大商业期刊和国际商业期刊,分别实行不同的邮寄费率。

美国认为,加拿大以上措施不符合Gatt相关规定,因而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上诉。

专家组裁定:加拿大期刊进口部分措施违反Gatt规定

(一)9958号关税令违反Gatt规定

专家组认为,既然第9958号关税令完全禁止某种产品的进口,显然是违反了Gatt第11条。

(二)货物税法是否符合Gatt相关规定

加拿大主张Gatt不应适用于货物税法,其理由是该措施针对的是广告服务,应专属GatS管辖。由于加拿大并未在GatS项下就广告服务作出任何承诺,因此加拿大主张该措施应豁免于wto义务。

专家组否定了加拿大的主张,认为该措施只针对广告服务的说法是不足信的。专家组认为,即使假设广告服务的性质成立,Gatt的规则依然适用。

专家组接下来分析货物税法与Gatt第3条第2款的关系。Gatt第3条第2款的内容是“任何缔约方领土的产品进口至任何其他缔约方领土时,不得对其直接或间接征收超过对同类国产品直接或间接征收的任何种类的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此外,缔约方不得以违反第1款所列原则的方式,对进口产品或国产品实施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

专家组首先分析货物税法与第3条第2款第1句的一致性。专家组把该问题分为两部分加以分析:(1)进口的不同版本期刊与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是否为“同类”产品?(2)如果是,那么对进口的不同版本期刊所征收的国内税是否高于对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所征收的国内税?

关于“同类”产品,专家组援引日本酒税案上述机构的结论:“同类”产品的定义应根据具体产品的最终用途、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产品的特征、性质和质量等进行解释。由于加拿大禁止不同版本期刊的进口,因而实际上没有该期刊的进口,只能以“假设的进口”进行比较。专家组以加拿大出版的美国版和加拿大版的《乡村生活》为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两个版本的期刊具有相同的最终用途、非常相似的物理特征、性质和质量,针对相同品味的读者,因此认为它们属于“同类”产品。

关于对进口的不同版本期刊所征收的国内税是否高于对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所征收的国内税的问题,专家组认为,由于该税收措施仅适用于进口的不同版本期刊而不适用于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因此可认定对进口产品的税收超过了对国产品的税收。

基于上述分析,专家组得出结论:货物税法不符合Gatt第3条第2款第1句。

(三)加拿大邮资费率的规定是否符合Gatt规定

加拿大提出,加拿大邮政公司是一家私人机构,具有不同于政府的法律人格,其收取邮政资费的规定不属于Gatt第3条第4款所称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因此不受该条约束。专家组不同意加拿大的观点。理由有二,其一,加拿大邮政公司一般是根据政府的指示运作的,这一点是很明显的;其二,如果加拿大政府认为邮政公司的定价不适当,政府可根据加拿大邮政公司法第22节的指示权指示其变更邮资费率。因此专家组认定,加拿大邮政公司的定价政策可视为Gatt第3条第4款意义上的政府措施或要求。

美国认为,Gatt第3条第8款b项对本案不适用,因为政府资助的不是加拿大的出口商(生产者)而是加拿大邮政公司。专家组否定了美国的观点,因为专家组认为加拿大邮政公司并未从“受资助”的邮政费率政策中获得经济利益,事实上,补贴的支付不是针对加拿大邮政公司,而是专门针对合格的加拿大出版商的。因此,专家组裁定加拿大的邮政资助符合Gatt第3条第8款b项。

上诉机构了专家组的部分结论

(一)加拿大税法明显是为了保护加拿大期刊

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用于确定“同类”产品的法律标准是正确的,即对“同类”产品应当通过审查相关的因素,根据具体案情严格解释,其中的相关因素应当包括:产品的最终用途、特征、性质和质量以及消费者的口味。但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对事实的认定不充分、法律推理不当,没有提供充足的理由得出两种产品是“同类”产品的结论。因此,上诉机构了专家组在该问题上的结论。

专家组指出,期刊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和编辑内容之间有密切联系。发行量越大,就越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做广告,广告收入越多,出版商才能有更多的钱花在编辑内容上,而这样的内容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广告收入的减少会使期刊在内容与经营上出现恶性循环。加拿大的英语期刊出版者面临外国进口期刊的严峻挑战,加拿大出版的英语期刊只占报亭出售的18.5%,而占总发行量的49.6%,可见英语期刊市场外国进口期刊占了主导地位。调查组报告和加拿大内务部部长的讲话都有类似的描述。上诉机构认为加拿大提出的市场份额没有变化的依据不说明问题。

上诉机构认为,进口不同版本期刊与国产非不同版本期刊是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但同时指出,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期刊不管内容如何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以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期刊与以园艺、体育、音乐等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就不是直接竞争或可以相互替代的产品。但新闻期刊的不同版本则是可替代的,如果是专业期刊,其可替代性就更加明显。根据以上分析,上诉机构对这一问题的结论是:进口不同版本与国产非不同版本期刊是直接竞争和可相互替代的产品。

关于这两种直接竞争的产品税收待遇是否一样。货物税法第五部分第1节对进口不同版本期刊根据广告总价征收80%而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不缴纳货物税,在税收待遇方面显然是不同的。上诉机构认为这一税率足以阻止不同版本期刊在加拿大的生产和销售。

在分析税收的差别待遇是否“为了保护国内生产”时,上诉机构援引了在日本酒上诉案件中上诉法庭适用的分析方法,即全面、客观地分析对国内产品和进口产品实行的措施,包括征税标准、税赋结构、实际实施情况。尽管起草法律的目的很难查清,但从其实施情况可以看出是否为了保护国内产品。

在本案中,上诉机构认为,对进口产品和国内产品不同的税收待遇差别之大,可以说实际上达到了禁止进口产品的效果,同样,有许多证据证明这一法律起草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国内期刊。加拿大货物税法第五部分第1节的起源是加拿大杂志业调查组的调查报告。纵观该报告全文,可以清楚地看出制定这一法律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不同版本期刊在加拿大的发行,来保证广告收入投向加拿大国产期刊。

加拿大还承认,制定税法的目的是为了让加拿大期刊业的广告脱离竞争,这样来保证广告收入。从实施结果看,有一家美国期刊离开加拿大市场回到美国;另有一家加拿大的杂志停止发行美国版。

综合以上分析,上诉机构认为加拿大货物税法第五部分第1节的制定明显地是为了保护加拿大期刊。

(二)加拿大邮政费率措施不符合wto相关规定

美国在上诉中称,加拿大邮政费率措施不适用Gatt第3条第8款b项的规定,因为该项补贴支付不是针对国内生产者,而是从一个政府实体转移到另一个政府实体。

综合来看,上诉庭认为专家组报告中对本问题的解释是错误的。上诉庭专家组关于加拿大“受资助”的邮政费率符合Gatt第3条第8款(b)的结论。

本案在适用国民待遇原则方面的典型意义

本案是wto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处理的关于国民待遇原则的典型案例之一。本案无论是在程序问题上还是在实体问题上都有值得高度重视的地方。

(一)从程序上进一步确认了上诉机构可对专家组的法律分析进行完善的原则

众所周知,大多数国家的国内诉讼法规定,如果下级法院的法律裁定被,那么在程序上允许将该案退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然而,在wto的争端解决程序中不允许这种做法。当上诉机构专家组的一项法律裁定后,解决该法律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由上诉机构本身完善该法律分析。

本案中,在了专家组关于加拿大货物税法违反了Gatt第3条第2款第1句话的裁定之后,上诉机构认为“在本案中,自己能够并且应该通过分析涉案措施是否符合Gatt第3条第2款第2句话,来完善对于Gatt第3条第2款的分析,假若专家组报告中有充分的理由允许我们这么做”。上诉机构认定Gatt第3条第2款的第1句话和第2句话是“密切相关的”,对于货物税法是否符合第2句话的分析是“逻辑延续的一部分”。因此,上诉机构说它将通过分析Gatt第3条第2款第2句话来“完善对Gatt第3条第2款的分析”。

此外,在欧共体石棉案等许多其他案件中上诉机构均对专家组的分析进行过完善。可见,上诉机构的这种做法已经逐渐形成为一种程序性的惯例。

(二)对Gatt第3条第2款第1句中的“超过”一词的认定,采用非全面标准

在认定进口产品是否被课以“超过”对国产品的税收时,专家组并没有考察与同类国产品相比全部进口产品是否受到了全面的歧视性影响。相反,专家组仅仅考虑了一种假设的进口不同版本期刊是否被课征了“超过”一种国内非不同版本期刊的税收。

与专家分析Gatt第3条第2款第1句相同,上诉机构在分析Gatt第3条第2款第2句时并没有考虑加拿大货物税法对进口产品是否有全面的歧视性影响。换句话说,上诉机构并没有认定与全部同类国产品相比全部进口产品受到该措施的影响如何。相反,上诉机构说,即使只有“某些”进口产品与国产品相比受到了不同的税收待遇,就可以认定对进口产品与国产品的税收是不同的。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8

一、力克时艰抓收入,圆满实现“双过半”

今年自治区国税局下达我局的税收计划任务是39.63亿元。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急转直下,我局组织税收收入工作形势十分严峻,为近10年来最困难的时候。为有效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对组织收入工作的影响,各级坚定信心,不等不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组织收入作为全局工作的第一使命、第一课题、第一责任,严格按照抓早、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的组织收入工作思路,千方百计抓好组织收入工作。截至6月底,全局共组织税收收入20.56亿元,完成年度税收计划的51.89%,同比增长19.46%,增收33487万元,其中:地方级收入累计完成36675万元,市本级收入13183万元。收入整体进度快于时间进度1.89个百分点,圆满实现了“双过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层层分解任务。在全面调研、掌握各局实际税源情况的基础上,各级层层下达**年税收计划任务、签订收入任务目标责任书,把任务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人,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务,千斤重担大家挑,齐心协力抓收入。

二是落实包片责任。完善市局党组成员包片各征收单位、各基层局领导包片税务分局、所的责任机制,加强对组织收入工作的领导,在春节上班第一天、时间即将过半时,市局班子成员先后两次分赴各包片局督导收入任务完成情况,逢会、到基层调研必督导收入,推动组织收入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强化进度监控。每月月末次日以“快报”的方式向各级报告收入入库情况,每月局务会上通报收入进展情况,每10日向局领导报告收入入库进展情况,每月最后10天按天报告入库情况,加强对收入进度的监控,强化分析,找准不足,提高了组织收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实施分类管理。加大对重点税源企业的监控,将**年重点税源户数由2008年的59户调整为83户。实行“重点税源重点管理,其他税源质量管理”,开展重点税源调查,对7个征收单位的14户重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61户重点税源企业入库税收12.63亿元,占全全部收入任务的61.4%。完成了2100户纳税人的税收资料普查工作。

五是强化措施增收。年初制定下发了**年的组织收入六条措施,提出向税收分析要收入、向纳税评估要收入、向税务稽查要收入、向税源监控要收入、向清理欠税要收入、向督察考核要收入等具体措施。6月又下发抓好组织收入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在税收分析上下功夫、在管查联动上下功夫、在征收管理上下功夫、在包片责任制上下功夫等5项具体组织收入措施,分析形势,提高认识,自加压力,指导各局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有关做法被区局转发,增加税收收入1.8亿元;撰写的一季度税收收入情况分析报告,得到了崔波书记的高度重视和表扬。

二、落实政策促发展,职能作用有效发挥

一是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对495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办理符合条件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4855万元,严格落实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调整政策。为400多户资源综合利用、安置残疾人就业、再生资源经营、国有粮食、饲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减免退税3.78亿元。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为64户出口企业办理退(免)税额9775万元。对6035辆1.6升以下乘用车减征车购税1906万元。认真落实了新企业所得税各项优惠政策,上半年累计认定小型微利企业6429户,审核确认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企业28户,减免企业所得税4000万元。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保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是大力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执法信息管理,全面监控、按月通报,预警监控信息22期、执法系统运行监控通报5期,上半年全局共发生执法差错13户次,同比下降85%。按照10%比例对重大税务案件由审理委员会审理,审结10起。每季确定1-2个重点检查项目,开展日常税收执法检查。对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延期申报、缓期交纳税款等重点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完善税收政策执行反馈机制,各局上报税收政策反馈执行情况简报16篇、意见4篇、专题报告4篇,其中2篇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简报、2篇意见被区局采纳上报总局。

三是有效开展税收宣传。围绕“税收·发展·民生”主题,联合地税部门举办第十八个税收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开展税法宣传“六进”活动,组织了税收征文、大学生“税收与创业”座谈会、税收知识演讲、税收百题知识竞赛,建立2个“税收支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宣传教育基地”,与市场管委会、协会及商会等244家会员单位签订协税护税公约。精心创意制作了以“税收促进发展,发展改善民生”为主题的税收公益广告片,每天在全市220余所楼宇、480余辆公交车中滚动播出60次,每天受众人员达到30余万人次;联合地税在银古高速公路设立大型擎天柱广告牌,增强了宣传成效。

三、完善平台优服务,征纳关系更加和谐

一是建设便捷的办税平台。出台了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全面加强与地税部门的配合协作,为纳税人减负。着手开发了“国地税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实现了共管户信息查询、国地税信息比对、稽查案件查处信息共享以及联合办证、联合信用等级评定、联合开展户籍管理、联合评定税、联合税务稽查和税法宣传等“六个联合”方面有突破性进展,让纳税人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目前,已经完成系统开发和师资培训,进入软件试运行阶段。与**市地税局联合完成2007-2008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定出a级纳税人107户。

二是建构顺畅的沟通平台。聘请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对纳税服务情况进行调查评价,为纳税服务定位会诊。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服务硬件资源优势,以纳税辅导室为阵地完善纳税辅导制度,每一个工作日都确定一个时间段开展单项涉税业务辅导,由办税服务厅、征管、综合等业务部门的业务骨干完成,辅导项目提前通过电子显示屏在各办税场所向纳税人进行公告。开发自助办税区触摸屏查询软件,方便纳税人及时查询税收政策和自身涉税信息,鼓励和引导纳税人通过自助办税软件办理涉税事宜。落实纳税咨询热点难点问题收集公布制度,召开了第一季度税企座谈会,最新税收政策,回答纳税人咨询疑问,根据收集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书面问题答复下发纳税人进行辅导。利用12366咨询热线和税之风网站,及时辅导解答纳税人提出的各类涉税问题,公开办税事项、最新政策,搭建起了多渠道的税企沟通平台,让税收政策直达纳税人,让纳税人的需求回流税务机关,促进了服务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是建立有效的援助平台。专门印发《纳税人权益手册》、《阳光办税手册》、《纳税服务手册》、《纳税人热点难点问题集》等资料,在服务网站、各办税服务厅、税务分局(所)、业务管理部门等公布发放。在飞机场、火车站、政务中心、会议中心、专业市场等地方设资料发放和宣传点,宣传纳税人应享有的合法权益,维护纳税人知情权。在纳税服务部门建立纳税人维权中心组织,专人负责纳税人维权工作。在10家商会和部分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社区、专业市场、大型购物中心设立24个纳税人权益维护服务点,聘请10名维权志愿者,开通热线维权电话,协助税务机关受理维权申诉和举报,传递纳税人维权信息,让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

四、科学管理上水平,管理质效不断提高

一是抓好管理规程修订。抽调人员组成税收管理规程编写小组,在区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按照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原则,组织对原有管理规程进行完善修订。在各业务部门归口编写的基础上,由提交人、部门负责人、主管领导、市局审核组进行四级审核,经反复修改、讨论,形成涵盖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23类192项具体业务,约100万字的税收征收管理规程,自6月1日起已在全市各基层局进行试运行,规程修订有序推进。

二是有效完善各税管理。强化增值税转型管理,开展了4次固定资产抵扣情况专项核查,纠正违规抵扣行为37项次,转出进项税50万元;加强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核查工作,追征立窖法生产水泥已退增值税400万元;调研制定了《**市国税局农产品抵扣企业增值税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方案,加强了对农产品行业的增值税管理;开展了增值税普通发票验证工作,对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达标未认定进行清理,对176户2008年度销售额达到原标准的小规模企业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完成了83户机动车销售发票税控系统和50户企业手工录入方式网上认证系统试点的推行工作。积极开展出口退税预警分析评估,对26户委托出口货物企业和全市出口企业出口不退税货物视同内销征税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87户企业进行了酒类生产企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查;加强成品油消费税开征管理,共计入库消费税48996万元,同比增长264.04%。强化小型微利企业和总分支机构的所得税管理,加强纳税审核,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全市参加汇算企业共计9280户,汇缴补税1.5亿元。加强对非居民企业的所得税管理,完成了对和田案件的反避税调查取证,结案审批表已上报总局。

三是不断强化基础管理。组织对税收管理员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出台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业务部门工作衔接、绩效考核办法等9项制度,为工作的规范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启用普通发票报验专用章,对中石油天然气公司等4户纳税人推行使用卷筒式机打发票,推动发票管理向电子信息管理转变。从评估选案等五个环节规范评估,实施分户评估、集体约谈和行业评估,查找疑点,改进管理,上半年开展案头分析150户,实施评估112户,入库收入576万元,移交稽查6户。各级按月召开税收收入形势分析会,在西夏区国税局成功举办了全局一季度的税收分析观摩会议。加强个体管理,对东方商城等大型封闭市场内达到起征点的工商户及时调整定额,检查个体工商户4440户,补缴税额94.34万元。落实税收管理员巡查制度,实施催报催缴分时段工作制度、电话语音催报制度、移动短信催缴制度,狠抓综合征管软件运行质量管理。上半年,滞纳金加收率、处罚率(户次)达到100%,申报率、入库率、查补入库率分别达到99.99%、99.67%、97%,清缴欠税248.73万元。

四是大力加强税务稽查。推行稽查人员能级管理,评定出主查12名,副主查13名,稽查员18名,助理稽查员37名,副助理稽查员3名,激发队伍活力,仅6月份就查补各类收入1754万元。着力提高稽查办案质量和效率,开展电子查账软件、财务准则等培训。每周召开案情分析会,实行执行工作前置,扩大电子查账软件使用面,开展对大型连锁超市、出口退(免)税、建筑安装、三年以上未实施稽查的重点税源、煤炭经销企业、成品油经销、食品加工等企业的专项检查。上半年共检查各类纳税户178户,查补收入25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倍,增加1334万元,实现了时间过半稽查任务过半目标。加大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力度,联合地税、公安等14个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专项活动,检查各类纳税人6124户次,查处违章发票13801份,累计查补税款、罚款350万元,收缴非法制造假发票1499份,涉税金额65万元,收缴开票用的电脑、打印机各1部、假印章39枚,抓获犯罪嫌疑人11人,已刑事拘留4人,查处的“2.20”案件取得良好成效。

五、推进改革增活力,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对照区局下发有关方案,在征求机关科室、基层分局的意见后,经市局党组会研究对部分科室职责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制订了基层局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对各级领导职数设置提出了建议,形成了“**市国家税务局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上报区局。组织召开了系统机构改革动员会议,组织了对新方案的学习;按照“大稳定、小调整、人随业务走、保持工作连续性”的原则,完成了人员到位和业务切割,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

二是积极探索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根据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方案(草案)有关要求,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安排布置了试点调研工作,深入分析了全局900多名干部职工的职务、年龄、工龄、学历等结构状况,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形成了全局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调研情况报告,为试点工作的推行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三是持续强化教育培训。按照135教育培训部署,强化干部实际技能的专门培训,继续重奖各类业务能手,各局之间开展业务比武擂台赛,在全局营造了“比学习、长技能”的浓厚氛围。5月下旬选派60人参加在扬州税务学院举办的第二期科级领导干部更新知识培训班;邀请扬州税务学院专家到我局做经济形势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在区局组织的2008年度各员业务比武中,我局129人受到区局表彰,占全区受表彰人员的33%,获得15个小员的5个第一名。

四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体部署,完成了分析检查阶段和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召开了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了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方案,群众满意度达到98%。认真抓好活动回头看和整改,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科学发展上水平的良好效果。目前有关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历时4个多月时间,经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11个环节的全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完成,得到了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小组的肯定。

五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组织召开了各局党组民主生活会和各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了凝聚力。按照张捷局长党建工作“五个一”的要求,按月组织党组中心组学习,开展党员奉献日、拓展训练、扶贫帮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等党课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组织6名干部参加了**年第一期市直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基层党建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六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太极拳”晨练活动,举办了**市国税局“礼仪知识”培训及H1n1流感讲座,对系统4名患重特大疾病的干部发放救助金12万元。组织了市局系统第二届职工文艺汇演,制作税务文化牌匾,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春节前慰问社区人员、系统干部职工、扶贫点村民46户次,发放慰问金4.36万元,到对口扶贫点隆德县联财镇太联村进行调研,帮扶生活困难的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全市万名干部职工“环湖健步行”、青年团员“共建青年林”植树、“三八”妇女节联谊活动,在“全市首届职工运动会”取得男子篮球、排球第一,团体第三,并被大会授予道德风尚奖。抓好先进典型的推荐表彰,全局涌现出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状”的先进集体一个,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市“五一劳动奖章”的先进个人两个。

六、狠抓落实要效能,各项工作提速增效

一是大力抓好廉政建设。全局按照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开展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习贯彻《实施办法》和《党纪政纪条规及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下发了《**市国税系统建立健全惩防体系2008-2012年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专题会议,全系统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182份,廉洁自律承诺书714份,家庭保廉协议书629份,税企公约5692份,落实责任。进一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共受理了举报4件,查结3件,纠正了违纪行为。积极开展明察暗访和工作巡查,先后两次对各基层局组织领导、政策执行、行业作风、工作态度、文明服务、工作纪律6个方面进行了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

二是有效加强绩效考核。加强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修订了岗位目标责任制,出台了考评办法和考核实施细则。抓好以日常考核为主的目标考核,按月收集考核情况,按季度进行通报,落实奖惩责任。各部门积极开展纪律作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专项工作督导通报,促进了工作质量和效能的不断提高。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9

关键词:报业营改增影响分析

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拉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的序幕。报业作为主流媒体,也被纳入“营改增”征税范围。报业如何应对“营改增”的改革,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实际工作,就“营改增”对报纸行业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报社税负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报社的税负状况

报社是以经营报纸的编辑、出版、印刷、发行以及广告的、设计、制作为主的经济业务,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前,这种经营方式属于兼营行为,报社既要按报纸的印刷、发行额来交纳增值税,又要按广告的制作收入交纳营业税。

报社的营业税是按照服务业5%的税率交纳的,同时考虑到在市区城市维护建设税7%及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及文化事业建设费3%,报社营业税及附加税共计8.6%{5%+流转税*(7%+3%+2%)+3%}。

同时报社又作为一般纳税人,有其行业的特殊性。首先,报社主营收入是报纸的销售,其销售额所适用的税率为13%,报纸的成本构成主要由新闻纸、油墨及相关辅料构成,这些材料的购进金额所适用的税率均为17%,由于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大于销售报纸的销项税额,因此报社的以前年度进项税留抵额度较大,不用交纳增值税。其次,根据相关税务文件,以出版发行方式取得的广告收入,应对广告业务占用的版面数量占整个出版物的比例来计算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或者按广告收入额占报社总收入的比例计算),并报税务单位备案。虽然这部分进项税额不能抵扣且转入了相关成本费用,但报社的留抵额较大,并不会涉及到交税的问题。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报社的税负状况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报社除部分经济业务交纳营业税外,主营业务收入均需交纳增值税,而且也不再涉及不予抵扣增值税的问题。其中广告服务收入按6%税率计征,广告服务收入在报社总收入中所占比例近八成,这一变革对报社的税负影响很大。

“营改增”对报社的税负影响以2011年的数据为例,列表说明如下(假设不考虑其他业务收入交纳营业税问题):

根据表中数据,可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减轻了报业的税负负担1910万元,但收入也相应减少了,缴纳营业税时报社税后收入为58077万元,缴纳增值税时报社税后收入为56849万元,总计减少收入额1228万元,此外所有取得的进项税额可全额抵扣,不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再计入成本,这一改变使报社的成本节约2702万元,利润总额增加1474万元,企业所得税增加368万元,则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使报社的总税负节约1542万元。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账务处理的变化

(一)按不同税率在增值税的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下设立子科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报业的经营也趋于多元化,无论是作为购买方还是销售方,增值税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都涉及多项税率,为便于税务人员的管理,需按不同税率设置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的子科目单独核算,此外,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也需单列明细科目,分项核算。

(二)“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相关科目应按经营业务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设立“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营改增前留抵额”科目,用于核算以前年度的进项税留抵额,要严格区分“营改增”之前的进项税留抵额和“营改增”之后的进项税留抵额,在当月销项税大于进项税额时,需先抵扣“营改增”之后形成的进项税留抵额,再按一定的比例(广告收入的销项税额/当月销项税全额)计算抵扣以前年度的进项税留抵额。计算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营改增后形成的进项税留抵额-以前年度的进项税留抵额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发票管理制度的规范

“营改增”要求报社规范发票的管理制度。营业税制度下,对于应税服务只要开具服务业发票即可,但是增值税制度下发票种类发生了变化,对发票管理有了新的规范要求。一方面,增值税发票管理要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对报社这种一般纳税人来说,有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对其使用范围,税务部门有专门的规定。在销售业务中,只对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其他单位需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要严格规定,如索要对方单位的基础信息、核对对方的一般纳税人资格等,因为增值税涉及税收的抵扣,发票的不正确使用将会导致企业承担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增值税发票限额与营业税不同,普遍发票限额较低。一般情况下,新认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发票限额仅为10万元,远远低于日常业务的需要。而申请大额发票需要较长时间,会对开展业务造成不便。因此,财务人员要正视这个现实,认真做好发票的管理工作。针对发票管理要求的改变,报社的财务管理要制订发票开立、领用、使用和核销的管理制度,并告知相关业务部门严格执行。发票的不规范会直接带来税务稽查以及核定征收等风险,因此,发票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报社经营的利弊分析

(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降低税负

由于影响增值税税负高低的关键在于能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因此对各种成本费用的支出都应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增加报社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报社的成本构成除了原材料外,还有日常的采访支出、维修支出、运营支出等,应对各业务部门取得的发票按规定提出要求,争取在政策范围内多取得可抵扣的税额。“营改增”后由于取得的进项税额均可与销项税额抵扣,不再涉及报业这种特殊行业不予抵扣进项税额的问题,这使计入成本费用的金额变小,利润总额会相应增加,企业所得税会提高,但从报社全局角度考虑,税负还是降低了。

(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于改善报业的资产结构

自2009年实施购进固定资产取得增值税发票可以冲减销项税额政策以来,这一方面有利于报业优化资产结构,改良设备,提高报纸生产的机械化流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线,减少作业人员,降低人工费支出。由于固定资产与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资产的账面价值变小,资产总额下降,如果净资产保持不变,资产总额下降使资产负债率也相对减少,改善报社资产抵御风险能力。

(三)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报业收入核算的影响

由于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广告刊例价格是固定的,“营改增”后销售价款的一部分计入销项税额,使收入相应减少了,造成在财务分析中收入的统计口径不一致,前后对比时要还原为含税价作比较。此外,报社的广告业务款项有些是应收的,有些是预收的,按权责发生制原则,不以款项是否收妥作为确认收入的原则,在收入确认时同时给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但预收的广告款有时与刊登的版面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涉及到退款的问题。“营改增”后,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有严格的使用要求,一般纳税人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凡不是在开票当月发生的退款(即跨月退款)或销售方(报社)已抄税且已记账或发票已认证,均需由购买方(客户)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以下简称“《申请单》”),主管税务机关对《申请单》审核后,出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销售方凭购买方提供的《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这一系列流程由于经过的部门较多,花费的时间长,造成一定的不便。因此需购销双方协商,反复沟通,避免退款现象,也要求财务人员在开具发票时要认真负责,严格核对客户与销售产品信息,避免发票错开。这也是税制改革后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总之报业面对这一改革,就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要敢于创新,敢于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增加业务种类,合理规避税务风险,合理降低税负,使报业走向多元化经营。

参考文献:

[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宣传辅导材料》.北京市国家税务局

个人所得税收入分析报告篇10

一、审计或鉴证类报告阐述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2006年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检查的通知》,文件明确将中介机构服务收费列为清理规范对象的情况,为取得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税务机关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各级税务机关不得多次要求纳税人报送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或鉴证报告,一般只要求纳税人报送注册税务师一次到户,税种审全,环节审透,项目做齐,一次性收费的《税务审计报告》;第二,对《税务审计报告》与各单项鉴证报告的要求是:包括《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鉴证报告》在内的,以上列举的各单项鉴证报告必须一次性做全,并且作为《税务审计报告》的附件。

二、提出假设

税收征管权审计控制效果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衡量:应补缴税金、企业根据审计上交的税金、已补交税金占据应补交税金比例。纳税是企业的义务,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纳税金额也较多。如今我国有很多企业会利用会计政策进行企业利润操纵,并利用体制漏洞,进行偷税漏税等活动。主动申报金额多的企业,进行税收征管权限查出的违法违纪事件也较多,应该补交金额也越多。本文据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某企业向税务部门申报金额越多,应补交税金也越多;假设二,某企业向税务部门申报金额越多,该企业向税务部门补交金额也较大;

三、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以及样本选择

笔者收集了近几年税收征管权的相关有力数据信息,并分析《中国统计年鉴》以《中国审计年鉴》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这几种原则选择样本:第一,如果查验出往年数据缺省的样本,应将其剔除;第二,由于《中国审计年鉴》中提供的数据会由于年份的增加而发生口径的变化,导致样本的三个解释变量回归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2.变量设计

此次研究税收征管权审计的控制效果通过三个变量来表示,即企业应补交税收金额数(LnaVe-StaX)、企业平均已补交税收金额数(LnaVe-ataX)、企业已补交金额在应补交金额数量中的比重(pRop。其中aVe-StaX以及aVe-atae是代表税征管权控制效果的绝对指标,而pRop是相对指标。同时,本文还另外引进了三个解释变量,即主动纳税程度、年度虚拟、经济发展水三个变量通过这三个解释变量去检验这三者之间与税收征收管权审计控制效果的关联。对于第一个变量,笔者将(LnVtaX)作为替代指标。在检验年度审计控制效果的关联时,通过a1、a2、a3、a4.a5、a6分别表示2009、2010、2011、2012、2013、2014这六类时间的权力审计控制效果。假设年度虚拟变量a的审计活动发生在2009年,则a1=1,反之a1=0。另外几个年度的虚拟变量与此同理。

四、结果阐述

通过图1可看出该企业应补交的税收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仅为54.48390万元、0.1791万元,平均补交金额为5.3278万元。从中可看出税收征管权在审计的监督下其控制效果较好,有效促进了被审计企业以及审计地区税收征管权的使用,并且纠正了税收征管权以往滥用权力的现象,使该企业的平均补交税款在5万元以上。

五、总结

1.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委托作注册税务师的鉴证业务

“对纳税清算,各类资格、涉税事项认定,以及加计扣除、特别纳税调整等”;

“对需经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和税法规定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税务机关备案的重大事项,凡属专业性强、管理难度大、有利于防范税收风险、加强税收征管的”;

“加强与司法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拓展注册税务师参与涉税司法鉴定的业务领域,协助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对司法案件中重大、疑难的涉税事项进行专业鉴定”。

鼓励、引导税务师事务所开发涉税服务高端市场,开展涉税服务特色业务。争取五年内,在新股发行、资产重组、股权转让、年报审计等上市公司有关业务,企业重大重组、资本运作业务,跨国公司、中央企业、大型民企等重点纳税人的涉税风险管理、战略咨询、产业规划业务,预约定价、税务调查、特别纳税调整涉外税收业务方面有所突破。

2.未按规定报送注册税务师签章的审计报告的处理

不予受理:对于按规定应报送《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鉴证报告》而不报送的,税务机关可不予受理。

对纳税人及其高管人员参与有税务部门把关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授予的任何荣誉牌、证(含a级纳税人)评选活动时,其单位相关年度未经税务机关检查又不能提供《税务审计报告》的,税务机关可不予受理。

处以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五条: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3.税务中介机构参与税务监管的准入

“涉税鉴证业务涉及到国家税收利益,政策性强,质量要求高,对于不具备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资质、未纳入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管的单位和其他中介机构一律不得承办涉税鉴证业务”。

未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公告的其他中介机构,一律不得承办涉税鉴证业务;对其出具的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各地税务机关不予受理”;其他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如果从事涉税鉴证业务,必须具备注册税务师执业资质,成立税务师事务所,加入注册税务师协会,纳入税务机关和注册税务师行业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