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十篇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十篇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13:00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1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省政府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成果转化资金)。为加强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成果转化资金每年由省财政拨款,省财政厅、科技厅共同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指已取得科技成果、经中试并进入产业化开发或直接进入产业化开发、能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四条 成果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突出重点、集成联动、科学管理、专款专用、注重效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民间和外资等多方面资金支持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第二章 工作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 设立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其主要职责是:

(一)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

(二)审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

(三)审议成果转化资金的年度经费预算及决算;

(四)审议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重大项目;

(五)协调解决成果转化资金运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分管科技工作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科技厅和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信息产业厅、农林厅、环保厅、药品食品监管局、中科院南京分院等部门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组成。

第七条 省科技厅具体负责成果转化资金管理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省财政厅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实施细则,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

(二)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统一受理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

(三)组织专家开展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四)会同省财政厅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工作计划,提出成果转化资金年度支持项目及经费安排建议;

(五)负责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合同签订、项目监理、验收、统计等,并向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汇报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

(六)办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省财政厅是成果转化资金的监管部门,与省科技厅共同拟定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办法、相关实施细则及工作指南,研究提出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评审论证标准,编制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及项目安排建议;根据成果转化资金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成果转化资金年度经费,并依据项目合同及实施进度拨付项目经费;负责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章 资金支持范围与对象

第九条 成果转化资金主要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技术及高科技农业等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第十条 成果转化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成熟度高、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

(二)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容量大、产业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能力的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品群;

(三)市、县财政安排相应的配套资金,对经济薄弱地区符合条件的项目可适当降低财政配套资金要求。

优先支持获国家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 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实施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江苏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资信等级和相应的资金筹措能力。

第四章 资金使用方式

第十二条 根据项目和企业的不同特点确定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方式。主要有:

拨款资助。主要用于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试或产业化过程中的研究开发工作给予补助,补助额度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研究开发经费的50%。

有偿资助。主要用于能较快产生经济效益、在合同确定的项目实施周期结束后的一定期限内能偿还资助资金的产业化开发项目。回收资金继续用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贷款贴息。主要用于为形成较大产业化规模效益而向银行大额借贷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根据项目技术水平、贷款规模等采用全贴、半贴方式,确定相应的贴息额度。

上述方式可以单项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第五章 项目申报

第十三条 由省科技厅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指南。

第十四条 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符合成果转化资金支持条件的项目,由企业或者企业与技术依托方联合按要求向所在地省辖市科技局申报。南京地区的省直和中央部属单位也可直接向省科技厅申报。

第十五条 省辖市科技局、财政局应对申报单位的申报资格、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

第十六条 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建议书;

(二)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与技术依托方的合作协议;

(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上两年度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各类会计报表(复印件)。

(五)项目技术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查新报告、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

第六章 项目审批

第十七条 由省科技厅从专家库中选聘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论证。专家组由省内外科技、产业、管理等方面的知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可行性、市场前景、风险性、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等进行评审、论证,并提出明确的咨询意见。

第十八条 省科技厅、财政厅依据专家组的咨询意见,并听取有关方面意见,提出项目安排建议,报省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审定。经审定的项目,采取适当形式予以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行文立项,并与有关责任方签订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合同。

第七章 项目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可行性论证报告和项目合同书的要求,落实自筹资金等实施条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并定期报送项目进展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 省辖市财政局、科技局负责落实地方财政配套经费,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监督检查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情况,并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二十一条 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省科技厅组织对项目的验收。

第二十二条 建立成果转化资金使用效果的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考评的重点是使用成果转化资金的项目是否较快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是否显著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并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第八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 成果转化资金由省财政厅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对批准立项的项目,其经费由省财政厅按项目合同和实施进度及资金合理流向予以拨付。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管理和核算。成果转化资金、配套资金与自筹资金等实行统一预算管理和核算。

第二十五条 对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挪用或挤占成果转化资金的,由省财政厅、科技厅采取通报批评、停止并追回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处罚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省科技厅、财政厅依据本办法制定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实施细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日前,江苏省设立并启动了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暂行管理办法》也已专门制发。这一专项资金旨在缓解科技型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江苏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2

一、理清思路,营造民营科技企业新一轮发展的氛围

1、抓住政府机构改革、科技系统结构调整的时机,动员更多有科技专长的人员,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分流出来,面向市场,领办、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研究生、大中专生以及留学归国人员到这类企业工作或创办这类企业。鼓励离退休、辞职和社会科技人员投身民营企业的创业。

2、鼓励国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允许中小型技术开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在核清资产的基础上,通过控股、租赁、拍卖或托管等多种形式,转为国有民营或民有民营的科技型企业。

3、引导中小企业增强研究开发、吸收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使其逐步成为科技型企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创办各类为农村提供科技服务的民营科技型企业。

4、支持、引导科技信息产业健康发展。社会公益型研究和服务机构要发挥人才、技术和信息优势,大力兴办科技咨询、信息、培训和技术服务等民营科技第三产业。对广大科技人员兴办的科技信息机构,要加强管理和引导,使其健康发展。

5、根据科技经济现状,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推动民营科技型企业开发和经营技术密集产品,发展高新技术,形成新兴产业群(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民营科技工业园。

6、鼓励民营科技企业之间、民营科技企业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相互参股、兼并及收购等方式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综合实力和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规范管理,推动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

7、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宏观指导,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解决它们在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各级政府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挂帅,科技、财政、工商、税务、劳动、人事、经贸委、银行等部门参加的民营科技型企业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各有关部门以及政法机关要以发展民营科技型企业为己任,密切配合,搞好配套服务,为其保驾护航。大力扶植技术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对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各地要大张旗鼓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8、各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归口管理部门,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落实政策,组织好年度民营科技型产业计划的实施。负责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综合统计、项目申报、纠纷调解、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及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认真做好企业的认定、登记、统计、年检、人员培训、项目立项、成果鉴定、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工作,协助办理人员出国(境)、技术进出口、贷款事项等。

9、适当放宽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申办条件,允许新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实行营业执照预备期。凡市内外人员在**市范围内新办个体、民营科技型企业,凭身份证即可办理有关手续,有关部门要做到随到随办,只收工本费。个体、民营科技型企业经营场地确有困难的,可以创办人的家庭住所为注册登记的经营场所。申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或符合条件申请转为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其他企业,首先应到当地科技局办理审批手续,领取《科技企业证》,然后到工商、税务等部门办理其他手续,方可纳入民营科技型企业的范畴,并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对由个人集资、领有集体企业执照,实行个体、合伙、私营经营方式的,应据实重新登记认定。

10、具备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可按《公司法》将其改造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实行股份合作制。今后新办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晰产权,健全制度。各地在确定产权时,应允许科技人员以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成果作价入股。企业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

三、落实政策,优化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环境

11、改革人事管理。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通过调转、辞职等多种形式到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原住房待遇可保持5年不变,工龄连续计算,保留其档案工资。国家计划内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自愿到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可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所在院校联系,经双向选择和当地人事部门同意,报毕业生分配部门批准,可办理派遣手续,保留公职人员身份,工龄照算。留学归国人员来我市创办这类企业,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项目,在资金安排上给予优先支持。具有大学以上文化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外地科技人员来我市创办民营科技型企业的,经归口管理部门认定,可优先调入落户,并就近对口安排子女入学入托,学费标准按城镇户口同等收取。在民营科技型企业工作的科技人员,可向归口管理部门申请评定专业技术职称。

12、广辟资金来源。各级金融部门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发展项目等贷款要给予大力扶持,对以土地、房产抵押贷款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有关部门应从简办理贷款抵押手续,按收费标准的50%收费。各级财政周转金要扶持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市级科技三项经费每年划出相当部分用于实施市民营科技型产业发展计划,依照财政周转金管理有关办法实行全额有偿使用。

13、对现已投产的生产性民营科技企业和新办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税费征管,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府发[20*]20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学习浙江经验加快经济发展分解落实工作责任的通知》(*府发[20*]22号)等文件有关条款执行。民营科技型企业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所得税优惠,可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3

【关键词】科技成果;产业化;专利保护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是评价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展现,同时也是高校实现其服务社会功能的核心体现。高校是科技人才的主要集中地,必然地要担负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任。

一、科技成果的概念界定

科技成果是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总称。通常来说,科技成果是指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等方面取得的收获。本文主要是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角度进行论证,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的关于科技成果的规定,可以将科技成果定义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成果”。

进入21世纪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成果的产出也呈井喷状态。科技成果主要来自于高校、企业科研部和国家科研单位等,而作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重要载体的高校,自然能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产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也从经济发展的边缘走进经济发展的中心。“根据权威统计,到目前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70%源于高校”。可见高校的职责已不仅仅是承担教学任务,它还将肩负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使命。因此,本文重点讨论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问题。

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及意义

(一)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概念

科学技术要想推动生产力了的发展,首先就要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物品,这个过程就是科技成果物品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转化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结果是所需的物品;转化所需的条件主要是设备和环境条件;以产生可以进入市场的商品作为成功的标志。其次是将商品化过程经营成巨大的产业,并且在这过程中追求效益最大化,这种在物品化过程中追求最大效益的过程就叫做科技成果产业化。

(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意义

面对当前新型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注重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践证明,我国只有拥有强大的科学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只有拥有将科学技术产业化的能力,才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目前我国拥有众多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并且各行业和企业有大量的传统设备和产品需要高新技术的改造”。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增强我国各行业与企业的经济实力,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3.科技成果产业化之后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并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相关企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而且可以提升本地经济竞争力,成为国家和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能向社会提供更多价值高的就业机会。

三、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与专利保护机制的关系

(一)专利保护机制是激励高校师生科技创新的动力

专利权保护机制实质上体现为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的经济利益关系,其制度设立的根本宗旨即是通过授予专利权主体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的专有权利,保证其享有的专利成果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专利权人根据相关专利法律的规定,有权在一方市场中独占使用该专利,或通过许可他人使用,收回成本或获取巨大收益,形成一个创新到转化到获利到再创新到再获利的良性循环链,不断地自主创新。由于权利人拥有一定的垄断权,而竞争者既要赢得竞争又要避免侵权,就必须进行新的发明创造,从而激励人们积极思考和实现科技创新,使发明创造建立在更积极、更广泛的基础之上。如此完备强大的创新制度保护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极大地提高了高校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二)专利保护机制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重要保障

“专利保护制度依法对创新成果进行产权界定,明确产权的范围和归属,实现创新成果产权化,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校可以通过专利保护机制,真正成为唯一享有科技成果的市场主体,更从容地将科技成果投入到市场中,发挥科技成果应有的价值。高校可以通过创办高校科技产业群和建设大学科技园区等方式更好地参与市场经济,来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把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例如:“天津大学的‘高效填料塔’专利,应用到全国1000多个企业,创造年经济效益5亿元;清华大学的集装箱检查系统专利,已应用于12个国家,创汇1.4亿美元”。通过国内外实践证明,通过建立大学科技园区的方式不但可以直接孵化高科技产业,而且还能吸引国内外大批优秀企业进入园区,它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当然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对高校科技成果的专利权保护。

四、我国目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状况

近年来,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我国的高校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高新技术企业诞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世界范围内先进技术的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总体上说,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受多方因素的限制,如我国市场经济资本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还不健全,专利保护制度不完善等,其中,专利保护机制方面是重要的限制因素。如何提高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如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多方式多手段地进行产业化,专利保护机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我国高校在专利保护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等方面才刚刚起步,对专利保护机制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实现国家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从满足国家发展需要和提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来说,完善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中专利保护机制尤为重要。认真研究专利保护机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结合国外在提高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方面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我国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

五、美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

美国高校较高的科技成果产业化率极大地支持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都使之成为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典范。

(一)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机构

在美国,各高校的科研机构、联邦或州政府实验室以及各企业的研发部门都是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科技成果转移的主体。为了加强高校和社会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以及高校技术与社会资本结合,美国通过发挥各种合作技术转移中心和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nttC):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经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的联邦范围内的技术转移机构,其提供技术与市场评估、技术信息服务及知识管理服务、技术转移相关主体领域培训服务等内容。其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网络和6个地区技术转移中心的信息网将联邦政府资助的联邦实验室、高校等的研究成果面向全国企业推广,使之尽快成为产品,增强美工业的竟争力。此外,该机构还利用自己的关系,帮助企业寻找所需技术。

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otL):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是美国高校专门从事高校科技成果的专利管理和营销的校内机构。otL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统一将学校的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在获得专利权后,通过与社会企业协商,将专利转让或许可其使用。其管理运行的路径基本上经过发明者对其科技成果的披露、专利申请、获得专利、专利营销、达成协议、收入分配等阶段。otL将专利营销放在工作首位,由专业的技术营销人员进行流程统一管理和实现对外对接,专利许可收入由发明人和发明人所在院系共同参与分享。这样做既可以把高校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很快地应用于社会企业,实现技术转化,同时也给发明人和高校带来了客观的收益,并且节省了科研人员申请专利所必要的时间与财力。

(二)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

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依靠高校自办企业和技术转让两种方式。

高校自办企业方式是指高校科技成果的所有者根据自己的科技成果类型,自行创办该类型的公司,实现技术成果的场化,是美国高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高校自办的企业一般为小型、中小型高科技公司,该类型的公司一般具有非常优秀的人才和高端先进的技术,可以很快推出先进实用满足公众需要的新型产品,具有人少质优的特点,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转让方式是指高校科技成果的所有者将科技成果转让给需要实施该技术的企业的方式。“美国高校技术转让方式大致包括两种,一是高校通过所有权的转移,一次性转让,快速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另一种是高校通过技术入股的形式与技术受让方共同创办经济实体。以技术专利的形式”入股”创办高技术公司的模式,一般由发明人(大学)、风险投资公司和经营管理人员三方组成新公司,三者按照”参股”比例的分享利润”。

(三)美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保障

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美国国会颁布了著名的《拜杜法案》,美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迎来了全面发展时期。“该法案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利用政府资助进行研发形成的科技成果的权属标准,为高校将联邦政府支持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出,并从中最终受益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为高校通过专利经营科技成果提供了依据,充分调动了高校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积极性”。

六、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分析

(一)建立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的服务机构

1.在我国重点理工科科研高校中建立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otL),该机构的职责就是聘用专业的管理人才对高校科技成果专利权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和经营,从而把科研人员从申请专利和保护专利等繁琐的程序中释放出来,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中,专业的管理人才则通过与社会企业间进行协商,转让或许可使用高校科技成果专利权,为高校赚取利润,从而也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样就使得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专利权问题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从源头上解决了相关技术转化问题。

2.建立专业的中介服务机构: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必要建立大学技术授权办公室(otL)的非重点理工科研究型高校,可以在国家层面或者地方层面建立知识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它们面向高校和企业,在高校和企业间进行技术咨询、权属分配、信息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业的中介服务。帮助非重点理工科研究型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科技成果专利的管理。

3.加强不同机构间的联系:我国应该在国家层面统筹开展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设置,加强我国已有的工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等相关机构的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加强建立高校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联系,通过校企联系,强化企业等市场主体对高校的产业化导向,明确高校和企业间的分工与合作途径,使大学科技园内形成一些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来提高产业的整体竟争力。

(二)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进一步明确我国法律中关于高校科技成果方面的权利归属问题。例如,我国目前法律对与国家或地方资助高校科研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的归属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以及我国《专利法》第6条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是职务发明,其专利权应归属单位。”但在“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问题上仍然模糊,导致“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的定性上仍存争议,影响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其次进一步细化利益分配和股权激励的权益比例设置。例如,根据《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单位和研究人员之间可以以协商方式确定成果的归属,这样使得高校对科研人员所采取的激励措施随意性很大。在利益分配方面,明确利益分享机制,不仅应当规定对科技成果主要发明人和转化人的利益激励措施,而且要明确规定学校、院系、科研团队其他成员应当从转化收益中分配的比例。同时激励政策的制定要同时注重科技成果的供给方和科技成果的需求方,激发企业吸纳新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再次,通过细化法律法规,完善部分法律的可操作性。例如,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的很多条文仅是对某一方面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没有确定实际操作中的定量标准,同时很多内容界定也不清晰,没有程序性规定,在实际操作性上有非常大的困难。应当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基础上制定实施细则,细致不仅要有定量标准,而且要有程序性规定,同时也应当落实有关科技成果转化法律的配套政策,使相关法律更明确简易地实施。

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各个环节须紧密衔接,只有在功能明确的服务机构的基础上配以完善的法律制度,才能确保产业化这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才能为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放.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石陆仁.专利商业化路径探讨[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4.

[3]万金荣.中国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4]刘明山.部级林化科研项目成果产业化模式选择[D].东南大学,2007.

[5]邱均平,王伟军,付立宏.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6]姜昕,关媛.高校专利资产保护[J].大连大学学报,2005,26(6).

[7]姚慧丽.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2.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4

一、约定科研成果产权归属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武汉地区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简称“武汉十条”)规定:“探索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允许高校、科研机构与职务发明人通过合同约定共享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

二、下放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

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试行)》(简称“京科九条”)规定:“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由承担单位依法取得,赋予科研机构自主处置权。”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规定:“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成果完成人或团队拥有成果转化处置权。”

“武汉十条”规定:“对高校、科研机构的职务科技成果,除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和重大社会公共利益外,单位可自主决定采用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开展转移转化活动,对此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不再审批。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得的收益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处置收益不再上缴财政。”

三、大幅提高科技人员收益分配比例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简称“鄂十二条”)规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发团队在鄂实施种业科技成果转化、转让的收益,其所得不得低于70%,其中个人所得不低于50%。”

“京科九条”规定:“建立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经职工代表大会同意,科研机构可提取70%及以上的转化所得收益,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实施方案》规定“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种业职务科技成果的所得收益,按60%划归参与种业研发的科技人员及其团队拥有。转化种业职务科技成果给予科技人员个人奖励的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进一步放宽科技人员流动政策

“武汉十条”规定:“支持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对高校、科研机构“双肩挑”(既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又担任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允许在武汉创办企业并持有该企业股份。”

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提出:“选择部分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开展科技人员兼职取酬、保留身份离岗领办创办企业试点。”

“鄂十二条”规定: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商业化育种工作,经所在单位同意,保留编制、身份、人事关系,档案工资正常晋升,5年内可回原单位。”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5

一、北京市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8》中,对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2008年,北京市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列全国第3位,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五个分指标中,知识创造能力和创新环境仍稳居第1位,创新的经济效益列第3位,知识获取能力列第4位,企业创新能力列第7位。2008年北京市创新的实力全国排第3位,效率第2位,但潜力只列18位。

知识获取能力方面,北京市的科技合作综合指标居全国第1位,这与其拥有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相关。技术转移综合指标、外资企业投资综合指标分列第3位和第7位。

北京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排名第7位,虽然比去年的第11位有所上升,但仍是拖后腿的项目。其中,制造和生产能力综合指标由第6位上升至第5位,表现比较稳定。

北京市的创新环境排名仍位居全国第1名。其中,劳动者素质综合指标、创业水平综合指标均排名第1位,金融环境综合指标排名第4位,市场环境综合指标排名第6位,创新基础设施综合指标表现不佳,列全国第17位,但比上一年的第26位也有较大幅度的改进。

北京市的创新绩效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3名。其中,就业综合指标由上一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2位。就业综合指标所包含的城镇等级失业率和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位居第1名和第4名,但这两个指标的增长率分别位居第17名和第11名,略显不足。

二、自主创新政策选择

(一)科技投入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股权投资暂行办法》(京科发[2009]574号),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经费间接费用列支管理办法(试行)》(中示区组发[2009]7号),包括:(一)科研条件支撑费。(二)协调管理费。(三)监督检查费。(四)其他间接费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试点管理办法》(中示区组发〔2009〕8号),设立中关村示范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

《北京市技术标准制(修)订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京财预一[2006]2293号),针对标准制(修)订单位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结果的一次性无偿资助。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京财文[2006]3101号),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中关村科技园区技术标准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47号),无偿资助主导制订技术标准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关村科技园区生态型园区建设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8〕5号),支持资金优先用于采购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的技术、产品、服务等。

《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京财预〔2006〕1769号),促进园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园区软环境和扩大对外交流以及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它支出。

(二)税收激励

《北京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京科发〔2009〕548号)。经认定及年审合格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持相关认定文件向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事宜。

《支持中关村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做强做大的若干措施》(京政办函[2009]103号),支持中关村百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提升创新能力进入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行列。

(三)金融支持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企业改制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5号),支持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担保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8号),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企业给予有关措施支持。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业投资风险补贴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6号),补贴标的为创业投资企业以货币形式对企业的实际投资额。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27号),信用贷款的额度和贷款期限,由试点银行根据申请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

《扩大中关村信用贷款试点意见》(中示区组发〔2009〕4号),试点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一定额度的信用贷款,无需抵押和担保。

《中关村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试点工作的意见》(中示区组发〔2009〕5号),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关于鼓励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投资发展的试行办法》(中科园发〔2006〕30号),扶持创业投资机构的设立与发展。

《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改制上市资助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7〕34号),支持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种子资金投资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7]10号),对入驻孵化器内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

《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7〕43号),“瞪羚”企业、留学人员创业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可获得贴息支持、担保费用补贴等。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33号),为企业提供资信调查费补贴、保费补贴和贷款利息补贴。

《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实施暂行办法》(京发改〔2008〕1167号),引导基金以参股支持方式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共同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向创业期中小企业投资。

《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资格确认办法》,在资本运作方面支持企业。

(四)政府采购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展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试点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8〕46号),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产品在首都发展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中关村科技园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京发改[2009]208号),为企业采购重大技术装备提供政策优惠。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修订)》(京科高发[2009]186号),支持符合北京市优先发展领域的产品(服务)。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实施细则(试行)》(京财采购[2009]370号),是对已有政策的补充。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试行)》(京科高发[2006]731号),发挥公共财政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五)消化吸收再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北京市鼓励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实施办法(试行)》(京工促发[2007]2号),对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北京市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若干意见》(京科高发[2007]138号),支持产学研合作的政策和实施方式。

(六)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首都知识产权战略的意见》(京政发〔2009〕11号),积极实施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战略。

《中关村专利促进资金管理办法》(中科园发〔2009〕48号),支持企业的专利创造、管理、制度建设和竞争性研究等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政府投入项目专利和版权管理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07〕13号),加强对政府投入项目的专利和版权管理。

《北京市专利申请资助金管理暂行办法》(京财文[2006]3101号),重点资助发明专利申请。

《北京市发明专利奖励办法》(京政办发[2007]33号),“评选表彰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明专利。

(七)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决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87号)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京科政发[2007]87号),奖励本市行政区域内对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关于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的意见》(京办发〔2009〕11号),重点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

《关于印发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中示区组发[2009]3号)、《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若干问题解释》(中示区组发[2009]12号),实施股权激励,激发创新热情。

《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京人发〔2006〕83号),在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吸引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

《北京市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和《北京市促进留学人员来京创业和工作暂行办法》(京政发[2009]14号),给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和工作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面的方便。

《2006-2010年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京人发〔2007〕113号),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

(八)教育与科普

《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京科社发[2007]501号),支持科普项目,择优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申报部级科普基地。

(九)创新基地与平台

《北京市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自主创新专项资金实施办法》(京科政发[2006]28号),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成果和产学研创新模式与机制。

《北京市关于促进科技条件共享的若干意见(试行)》(京科条发[2007]2号),向社会开放各类大型基础实验设备设施。

《北京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京工促发[2009]69号),对重点企业技术中心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

《关于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发挥科技优势,以联盟方式促进三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京科农发[2009]286号),为三农领域的创新提供支持。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若干意见》(京科发[2006]790号),对大学科技园管理机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相关运行费用予以补贴。

《促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的实施办法》(中科园发[2006〕36号),对产业技术联盟财政提供资金支持。

三、自主创新政策评价

北京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在激励企业加大创新经费投入、吸引创新人才和企业创新设施建设方面初见成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但也要看到问题,北京市现有政策针对性比较强,但大都处于操作层面,这与北京市现实的科技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大致相适应。长期来看,北京市的政策应具有前瞻性、方向性和根本性,需要在下述方面作出努力:

(一)消除创新的体制、机制

解决研究开发、产业化管理中的问题,避免研发有机过程、全过程的分割;消除科研立项与评价的准计划色彩,以免导致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技术水平或产业化成果作为评价依据,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加强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多年来,北京市习惯于对各项科技工作进行总结,而不习惯于规范化的评估。已有的科技评价机构重在评估研发项目,而缺乏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能力与经验。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6

河北省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管理和实施细则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管理和实施河北省承担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根据科技部、财政部《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试行)》和《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和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管理和实施细则适用于河北省科技厅、财政厅共同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成立由科技、财政主管部门牵头协调,发改委、工信厅等政府相关部门参加,卫生厅、环保厅、国土厅、公安厅等行业主管部门参与的河北省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推动相关工作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下设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负责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总体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四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作为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省级组织单位,依托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征集、遴选、向国家推荐科技惠民计划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建立和更新全省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库;

(二)负责根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河北省科技惠民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三)负责向国家择优推荐基层申报的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四)负责项目计划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绩效评价、考核验收等,项目验收通过后,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成果推广方案,并组织实施。负责集成科技资源,协调落实相关政策、资金等保障条件;

(五)负责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探索示范项目技术集成机制、项目组织机制,制订科技奖励与激励政策等;

(六)负责建立和管理专家库、完善专家咨询制度。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为惠民计划的组织、实施、重点内容提供建议;指导基层凝练惠民计划项目;参与项目实施方案的评审论证,并提出修改建议;参与惠民计划项目的监督管理、考核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进行项目资金管理。主要负责项目预算审核;地方配套资金的筹措与管理;负责组织编制惠民计划项目中期预算和年度预算;负责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结合地方财政投入,统一下达到项目牵头单位所在基层财政部门。

第六条各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向省级组织单位推荐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配合省级组织单位开展项目管理工作。

第七条县(市、区)级科技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作为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基层组织单位,是项目实施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由基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政府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进行协调组织领导,明确各成员权利与责任;建立基层科技惠民项目实施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具体工作,明确各成员权利与责任;建立由技术专家、用户、管理者组成的项目实施专家组,对项目提供技术和管理咨询;

(二)根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指南和管理办法中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相关要求,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书;

(三)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预算审核;

(四)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落实基层配套资金,并提供资金来源证明,明确到位时间进度安排。负责政策、人才等保障条件。每年定期将项目执行情况汇总,并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报送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办公室;

(五)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督导和检查工作。

第三章评审推荐

第八条省科技厅根据科技部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指南或相关申报工作安排,在本厅网站上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通知。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组织申报。

第九条申报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和河北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优先支持范围:

(一)人口健康领域。优先支持远程医疗、临床医疗和转化医学、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康复器材、生殖健康、民族医药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二)生态环境领域。优先支持生态治理与恢复、大气等污染控制、饮用水保障、污染土壤治理、垃圾与污泥处理、以及城镇绿化与园林建设,宜居建筑、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建材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三)公共安全领域。优先支持基于北斗系统的警务应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食品安全检测预警、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重大生产事故预防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四)城乡发展领域。优先支持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数字通信、数字社区、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第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河北省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等。

(二)在相关研究领域和专业应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技术提供方和承担单位应当长期从事本领域业务或研究工作,具有与项目相关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积累。

(三)能够充分发挥产学研用联合的优势,突出用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鼓励用户优先作为项目承担单位的牵头单位。

(四)具有良好的项目实施条件,项目示范区明确,具有为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技术装备和资金保障,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

(五)具有完成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调动相关资源开展工作,并具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成果展示和推广条件。

第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在基层组织单位的领导和协调下,按有关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报基层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基层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组织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预算审核,可行性论证意见要对项目所选取科技成果的先进性、成熟性、适宜性、产权使用等方面给出明确结论;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做出科学评价;对项目预算的合理性提出审核和修正意见;对项目的管理机制的运行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可行性论证和项目预算审核意见,修改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按程序报送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初审后,推荐到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

第十二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根据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指南和管理办法,结合河北省科技发展战略,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初审。对初审通过的项目,由省级组织单位组织专家评审,根据实施方案的质量、组织保障能力、投入努力程度等条件,结合评审结果,将符合推荐要求的项目,择优限项向科技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方案和预算报告。

第十三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依据科技部立项和预算批复,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通知基层组织单位以批复下达时间为项目实施起始时间,组织修改项目实施方案和完善预算方案,明确与基层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的责任和权益,协调落实其它来源资金,地方财政投入和其它来源资金投入预算金额和投入结构一般不得调整。各方签字盖章后,报科技部审核备案。

第四章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基层组织单位按照修改后的项目实施方案和有关要求,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具体落实,协调基层相关资源共同推进。

第十五条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确保有关领导、部门、人员责任到位,确保各个渠道的资金足额到位、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和实施进度,确保项目完成后充分发挥效益。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覆盖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电子、音像、文字、数据等材料档案。

第十六条基层组织单位每年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按时向省惠民计划项目办公室报送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项目计划进度完成情况、项目年度指标完成情况、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等。

第十七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对部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核实项目执行情况。每年汇总向科技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实施年度进展情况综合报告。

第十八条基层组织单位因不可抗拒因素需变更项目任务、无法落实项目实施保障条件的,应首先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向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报请科技部批准后方可执行。对于未经批准变更项目任务、未落实项目实施保障条件的基层组织单位,视情况终止项目或取消未来三年的项目申报资格,追回财政拨款。

第五章经费管理

第十九条项目经费严格按照财政部、科技部《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省财政厅根据中央财政下达的专项资金额度和地方财政投入额度,统一下达到项目牵头单位所在基层财政部门,基层财政部门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专项经费。

第二十一条项目牵头单位应当及时足额向联合合作单位转拨专项经费,并加强对合作单位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项目牵头单位和联合合作单位不得层层转拨、变相转拨经费。

第二十二条基层组织单位每年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向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报送项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第二十三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不定期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检查,重点检查财政投入外其他来源资金的落实情况,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第二十四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每年向科技部、财政部报送项目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汇总报告。专项经费下达之日起至年终不满三个月的,当年可不编报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其经费使用情况并入下一年度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第六章验收考核

第二十五条项目任务完成后,由基层组织单位在一个月内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向省级组织单位提出项目验收申请,并将验收材料报送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验收材料主要包括:

(一)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包含项目及经费执行绩效情况报告

(二)项目验收表

(三)用户使用报告

(四)财务审计报告。需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出具,审计内容为:项目执行期内资金到位与支出情况、项目执行期内各年度实现的各项经济指标以及累计实现的各项经济指标。

(五)相关附件。包括:项目实施应用效果证明、培训证明、用户证明、效益证明,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各类成果的证明材料如鉴定报告、检测报告等,已有产品或样品的可附照片。

第二十六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报请省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协调领导小组批复后,首先组织完成项目财务验收,然后遴选成立由技术、用户、管理、财务等多方参与的项目验收组,通过审查验收材料、现场考察、会议质疑等程序,形成项目验收意见。项目验收意见分为通过验收和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已基本完成、经费使用合理的、民众高度认可的,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之一,为不通过验收:

1.没有达到项目主要考核指标;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实施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

4.无正当理由且未经批准,超过规定执行期限半年以上仍未完成项目任务;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如:编报虚假预算,套取国家财政资金;未对项目经费分别进行单独核算;截留、挤占、挪用专项经费;违反规定转拨、转移专项经费;提供虚假财务会计资料;未按规定执行和调整预算;虚假承诺、其他来源资金不到位;其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行为。

第二十七条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在项目验收结束后一个月内,将验收意见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通知基层组织单位。未通过验收的,基层组织单位应在接到通知起的三个月内,组织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整改,在基本达标后再次提出验收申请。仍未通过验收且无正当理由的,基层组织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负责人三年内不得承担本计划的项目。

第二十八条在项目通过验收的一个月内,基层组织单位要将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电子、音像、文字、数据等材料档案,连同项目验收意见、项目总结报告、用户使用报告、财务审计报告等验收材料通过设区市科技局、财政局或省直有关部门报送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为项目实施成果推广方案提供基础材料。

第二十九条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等问题,严格按照《科学技术进步法》及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项目如涉及保密事项,要按照国家有关保密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推广与激励

第三十条项目验收后,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及时将项目实施成果及经验报送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由相关中央级业务主管部门视情况组织先进技术成果及经验在全国推广应用。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成果的推广方案,也可从科技成果目录中遴选其它新的技术成果充实推广方案,明确推广目标、推广范围、推广主体及保障措施,推广方案实施时间一般为三年以上。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按照推广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成果在河北省的推广应用。

第三十一条建立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制度。项目验收后三年内,省科技厅会同财政厅开展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对于项目执行效果、经费使用、管理工作等以及成果推广方案落实情况综合绩效评价结果良好的项目,省科技惠民项目办公室向科技部申请以奖代补的后补助方式,支持项目在全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第三十二条省科技厅、财政厅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和信用管理制度。建立科技惠民计划信息和成果管理平台,对项目立项信息和成果成效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促进成果共享与应用。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

征集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科技局、财政局,省直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我省科技惠民工作发展,根据《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豫科〔20xx〕44号)和《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豫财教〔20xx〕157号),经研究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征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领域和方向

(一)人口健康领域。优先支持面向基层的医疗器械及保健康复器材、常见病多发病高效诊治、中医药、医疗信息化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二)生态环境领域。优先支持生态治理与恢复、大气污染控制、水资源节约利用、土壤污染治理、垃圾与污泥处理以及城镇绿化及园林建设、宜居建筑、新能源利用、节能环保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三)公共安全领域。优先支持食品安全、防灾减灾、重大生产事故预防、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技术的转化应用。

(四)农村信息化领域。围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任务,优先支持粮食生产、畜牧业生产、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农业大数据处理、质量安全追溯等涉农数据资源融合、涉农信息服务新方式、农村信息服务客户端等信息技术集成与转化应用。

二、推荐要求

(一)对于项目申报与推荐程序、项目组织单位与承担单位安排、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等要求,按《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管理办法》和《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二)项目承担单位填写《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和《河南省科技惠民计划项目预算申报书》,具体格式见附件。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7

推进校办产业事业的发展关键在领导

对校办产业工作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从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工作要到位,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这几个环节上具体落实。正确认识校办产业在北京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把认识统一到《教育法》的规定上来;统一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服务上来;统一到“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基本思路上来。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对校办产业工作的重视程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国家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认真组织并实施好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通过多元化投资,创办和发展高校高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提出,“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发展”,“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创办经济实体、建立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推动高校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校科技企业发展。大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按照国家这些法律、规定、政策,我们不难看出,校办产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法定组成部分。

发展校办产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解决补充教育经费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利用校办企业这个平台,解决一些教育改革发展中需要采用企业运作方式解决的问题。如参与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为广大师生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等。这些都是社会企业难以替代的。因此,在发展校办产业的这个问题上,各级领导立足点要站得高一些。把校办产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这也是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具体体现。同时,我们还要通过发展校办产业,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领导在对校力产业发展问题上要工作到位

学校领导班子要从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统筹制定校办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今后一个时期校办产业的发展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重点做好现有企业的资源整合和规范管理工作。总体上讲要控制企业的数量,避免盲目注册新的企业。在做好规划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对涉及到企业的重大发展问题或重大资产处置问题,要列入学校的工作议事日程加以研究。需要进一步强调的是,对于企业中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要履行相关的审批程序,必须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要把校办产业工作列入对有关领导的工作考核中

由于校办产业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列入对有关领导的工作考核内容中。这两年在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教育部领导要求各高校把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做好校办产业工作的重要性。各级领导一定要把抓好校办产业作为自己的正差来抓。在这里面学校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建立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对外投资决策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围绕“三重一大”,健全和完善高校企业的人事、财务、投资决策内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履行出资人责任。建立制定对资产公司及所投资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主要管理人员的选派和考核制度;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加强对企业干部队伍的管理,明确企业干部的任职条件,遴选、考察、推荐、委派的程序,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廉洁从业的要求,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强化对企业财务监督等等。应该说,这些年我们各级领导在发展校办产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的工作也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改进。一些学校在校办产业管理问题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校办产业必须坚持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宗旨

校办企业作为学校出资举办的企业,既具有一般社会企业的属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育属性。这是由校办企业的自身功能定位所决定的。

要进一步强化校办产业为首都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意识。服务教育。就是要求校办产业要充分发挥为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充、为教育教学提供实习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为教育经费的有益补充,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产学研相结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实践场所与实习基地,为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服务;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和知名度。高校和普教系统校办产业在服务教育、服务社会问题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高校校办产业要立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化体系,建立科学的孵化机制与投入撤出机制,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与品牌优势。要抓好大学科技园和技术转移中心,促进大学科技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快速发展。使大学科技园成为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使高校科技产业成为首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中小学校办产业要加大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转向以教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经营方向,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便利、快捷、安全的后勤保障服务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继续为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实习服务场所。积极参与有关学生通用技术课程改革的试点工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逐步建立与完善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师生服务的后勤、教育风险管理等服务保障体系。

这次会议提出搭建高校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平台,搭建教育风险防范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中小学校后勤保障服务平台。这是校办产业今后一个时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几个好的切入点,希望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抓出经验。取得实效。

继续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

总体上说,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作为教育部和市教委一项列入工作计划的具体任务。我想还需要尽快抓紧时间完成必须的规定动作。具体地说就是,各高校在2008年原则上要完成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工作;完成对独资企业的公司制改制任务。要通过在校办企业中建立新的教育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推进全市的校办产业工作。在推进规范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人员稳定这两个基本目标的实现。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还有个别高校借口学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有能力实行有效的监控而对规范化建设工作采取回避的态度,说明这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对于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规避学校在企业经营中可能要承担的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对企业的管理方式上没有实现从行政管理到资产管理的转变。希望存在类似问题的学校,要结合贯彻会议精神。重新研究一下如何推进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问题。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抓紧落实。

此外,这次规范化建设工作范围是全口径的。不仅仅是单独针对高校科技型企业的,高校现有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都在规范其列。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规范化建设工作,基本解决学校企业的统一规范管理问题。避免政出多门。应该说,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对于全市其他类别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举办的企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希望通过在全市校办产业的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促进校办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8

20xx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申请与办理。

二、事项名称和代码

事项名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事项代码:0149

分项名称:认定、更名、补发证书。

三、办理依据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xx〕32号,以下简称《认定办法》)第八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同本级财政、税务部门组成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以下称认定机构)。认定机构下设办公室,由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财政、税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级、计划单列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认定机构主要职责为:

(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每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报告;

(二)负责将认定后的高新技术企业按要求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对通过备案的企业颁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三)负责遴选参与认定工作的评审专家(包括技术专家和财务专家),并加强监督管理;

(四)负责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复核申请及有关举报等事项,落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提出的整改建议;

(五)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办理机构

(一)办理机构名称及权限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国家税务局、市地方税务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知识产权局组成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以下简称市认定指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和监督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各项工作。

市认定指导小组下设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认定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包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更名、补发证书工作,对已认定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核实并处理有关举报等。

各区(县)科委、高新区各个分园有关管理部门分别对各自区域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经审查确定材料完备、真实后,出具正式收件证明,同时将通过形式审查的书面材料及其正式收件证明报送市认定办公室。

(二)审批内容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三)法律效力

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的企业,可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税务部门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及其它优惠政策。

(四)审批对象

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申请更名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补证的高新技术企业。

五、审批条件

(一)认定准予批准的条件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须同时满足以下8个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从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企业成长性等四项指标进行评价。各级指标均按整数打分,满分为100分,综合得分达到70分以上(不含70分)为符合认定要求。四项指标分值结构详见下表:

序号指标分值

1知识产权30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

4企业成长性20

(1)知识产权(30分)

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申报的知识产权是否符合《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要求,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

序号知识产权相关评价指标分值

1技术的先进程度8

2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8

3知识产权数量8

4知识产权获得方式6

5(作为参考条件,最多加2分)

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2

(2)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0分)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科技成果转化形式包括:自行投资实施转化;向他人转让该技术成果;许可他人使用该科技成果;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实施转化;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a.转化能力强,5项(25-30分)

B.转化能力较强,4项(19-24分)

C.转化能力一般,3项(13-18分)

D.转化能力较弱,2项(7-12分)

e.转化能力弱,1项(1-6分)

F.转化能力无,0项(0分)

(3)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20分)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打分。

--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编制了研发费用辅助账;

--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并具备相应的科研条件,与国内外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产学研合作;

--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建立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养进修、职工技能培训、优秀人才引进,以及人才绩效评价奖励制度。

(4)企业成长性(20分)

由财务专家选取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企业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参见《工作指引》。

8、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二)更名准予批准的条件

企业的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准予更名,重新核发认定证书

(三)补发证书准予批准的条件

申请人提出申请,经核实后予以补发证书。

六、审批数量

无审批数量限制。

七、申请材料

(一)形式标准

本审批采用网上申报、纸质材料交受理点的方式。

1.申报资料按本办事指南申请材料目录载明的顺序排列;

2.申请材料的复印件应清晰;

3.当场提交的纸质材料必须与网上提交的材料内容相一致。

(二)行政审批申请材料目录

1.认定

序号提交材料名称原件/复印件份数纸质/电子报件要求

1企业注册登记表原件1纸质登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按规定进行注册登记,获取注册登记号(22位),填写完整,网上填报后,打印书面材料。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原件1纸质登录上海科技网办理平台,按规定填写完整,网上填报后打印出书面,并盖企业公章。

3企业营业执照副本、税务登记证或统一社会信用证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4知识产权证书原件、复印件1纸质知识产权证书包括发明专利(含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部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等;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

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和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或鉴证报告,并附研究开发活动说明材料原件1纸质由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6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原件1纸质由符合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

7企业职工和科技人员情况说明材料原件1纸质由企业提供,并加盖企业公章。

包括:(1)企业职工总数;(2)大学专科以上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比例;(3)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4)企业科技人员是指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和其他技术活动的,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的人员。(5)科技人员名单及其工作岗位等

8科研立项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包括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批文及合同、企业科研立项报告证明材料、横向科研合同。

9近三个会计年度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包括主表及附表)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2.更名

序号提交材料名称原件/复印件份数纸质/电子报件要求

1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原件1纸质登录上海科技网办理平台,按规定填写完整,网上填报后打印出书面材料,并盖企业公章。

2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核准变更通知书及其他名称变更证明文件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3企业更名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或统一社会信用证)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原件、复印件1纸质网上提交扫描件,书面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后退回。

3.补发证书

序号提交材料名称原件/复印件份数纸质/电子报件要求

1本市法人单位营业执照、生产地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或统一社会信用证)原件及复印件1纸质与申请书一致,原件核对后退回。

2补证申请及其证明材料原件1纸质按附录4要求填写。

(三)申请文件名称

1.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见附录2,2-1)

2.更名

《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见附录2,2-2)

3补发证书

《高新技术企业补证申请书》(见附录2,2-3)

八、审批期限

(一)认定

1.受理期限

在每批次网上申报截止日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

2.办理期限

经认定报备的企业名单,在上海科技网、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公示10个工作日。

(二)更名

1.受理时间:每月受理,分批办结。

2.办理时限:更名结果在上海科技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由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三)补发证书

1.受理时间:每月受理,分批办结。

2.办事时限:受理后10个工作日办结。

九、审批证件

审批证件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

十、收费依据及标准

本审批事项不收费。

十一、申请人权利和义务

(一)申请人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1.申请人依法享有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2.对认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公示期间,以书面形式向认定机构提出申诉意见。

(二)申请人依法履行以下义务

1.应当如实向行政机关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依法接受、配合统计、考核和监督检查的义务。

十二、申请接收

(一)接收方式

接收部门名称:各区县科委、张江高新区分园受理点(附录3)。

网上填报网址:

窗口接收地址:见附录3。

(二)接收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1:00,下午13:30~16: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十三、咨询途径

(一)窗口咨询

市认定办公室地址:北京东路668号三楼311、312室。

(二)电话咨询: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三)网上咨询:

(四)受理点咨询:各区县科委、张江高新区分园受理点(附录3)。

十四、投诉渠道

(一)窗口或信函投诉:市科委信访办

通讯地址:人民大道200号。

邮政编码:20xx03

(二)电话投诉

8008205114(座机)、4008205114(手机)

(三)网上投诉

十五、办理方式

(一)认定

1.业务描述

(1)办理环节:

1)申请环节:认定企业对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进行自我评价,认为符合条件的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进行注册登记,填写企业注册登记表,并通过网络系统上传至认定机构,获取用户名与密码。进入上海科技网进行网上申报并提交申请材料。

2)审查环节:各区县科委、张江高新区各分园业务受理部门分别对各自区域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复审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市认定办公室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将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进行审查,相关部门对进行复核,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要求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市认定办公室收到专家的评价意见后,对申请企业提出认定意见,并确定拟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名单,报请市认定指导小组审定。

3)公示与备案环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上海科技网和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示10个工作日,公示有异议的,由市认定办公室对举报的有关问题进行核查,核查属实的,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公示无异议的,由市认定办公室将认定企业名单报送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备案通过并取得证书编号后,市认定办公室颁发统一印制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2)审查方式:采用网上与书面确认的审查方式。

2.适用情形

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的申请办理。

(二)更名

1.业务描述

(1)办理环节

1)申请环节:申请人通过上海科技网提交申请材料。

2)审查环节:对提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市认定办公室审核后报请市认定指导小组审定。

3)公示与备案环节:审定后在网上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由市认定办公室重新颁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2)审查方式:采用网上与书面确认的审查方式。

2.适用情形

适用于发生名称变更的高新技术企业申请办理。

(三)补发证书

1.业务描述

(1)办理环节

1)申请环节:申请人通过现场提交补证申请材料。

2)审查环节:市认定办公室对提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进行受理,对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查,作出是否补证的决定。

(2)审查方式:书面审查。

2.适用情形

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补发的办理。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创新型大学技术转移策略

[作者简介]刘永芳(1970-),女,江苏连云港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刘凤云(1965-),女,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江苏南京21116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创业型大学视角下的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成效与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D/2011/01/027)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5-0025-03

现代大学正经历着“象牙塔中的裂变”,经由传统学术角色向新型组织形式――创业型大学的演变。大部分西方工业化国家公立大学正在走向创业型大学,并由在英语国家发生作用的相同的全球力量推动和拉动。①大学尤其是创业型大学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的全过程,在推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作为中国知识经济社会“动力源”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中国高校在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大奖项中的获奖比例达68.8%。②中国政府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将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大学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知识技术成果转移的重要力量,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进大学知识创新、传播以及成果转化的法规政策,并通过新的资金投入与制度安排对大学施加变革的压力。现实情境中作为受到政治、政府和政策强有力影响的中国高校也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作为自身一项重要使命。从创业型大学建设视角审视中国高校的技术转移模式与策略问题是推动高校自身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之义。

一、中国高校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中国高校的有效技术转移主要表现为两个阶段:一种是政府主导推动和高校积极呼应背景下的校办企业主导式技术转移模式;另一种是以大学自身主体出发、强调学术和市场相结合,基于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技术转移模式。

1.校办企业主导式技术转移模式。我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倡并引导大学创办校办产业,旨在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并适当弥补教育经费短缺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政府政策推动以及大学呼应政府要求、增加教育投入的需求推动下,我国高校校办企业得到迅猛发展。2006年,美国非营利性大学和研究机构共产生了5000家衍生公司。③同期我国校办企业规模与美国衍生公司数量大致相当,到2004年共有校办企业5000余家,资产总额约740亿元,由高校及高校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0家。④但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产业政策、高等教育政策、财政拨款制度的变化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校办产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根本路径的重要性发生转变。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转变并实施985、211工程后,大学办学经费相对充裕,再加上校办企业发展中诸如产权、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人事以及经营风险等问题逐渐显露,校办企业主导式转移模式不再是大学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唯一路径。2001年以后,高校开始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意见要求成立国有独资性质的高校资产公司,以推进校办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高校科技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模式逐步向多元化技术转移模式转变。

2.基于校企合作的多元化技术转移模式。随着大学自主发展意识的增强,国内高等教育领域关于欧美创业型大学的研究逐步深化,创业型大学的后发优势以及强调产学结合的技术转移模式愈加受到关注。欧美创业型大学为了呼应内外部各种力量的要求,在一如既往重视教学、研究职能的同时,强调和彰显社会服务职能,并通过学术和市场的有力结合使大学逐步成为社会“服务站”。那些已经知道如何将学术和市场这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学校,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市场中成功而有原则的竞争者。⑤在欧美创业型大学内部,以技术转移办公室(otL)为代表的机构所开展的,以专利许可为主要特征的大学主体技术转移方式和大学师生创办的衍生公司个体转移方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模式。当前中国大学的技术转移模式主要通过技术咨询与服务、科技产业园平台、专利授权与转让、参股学科型公司等方式,总体上是一种基于校企合作、具有多元化特征结构的技术转移模式。在推进技术转移过程中,实施主体既有依靠政府和大学共同推动的产学合作、校政企合作,从而整体推动知识与技术的扩散;也有大学依托自身学科优势所实施的技术、专利授权转让及大学孵化学科型公司式的技术转移;还有大学课题组和科技人员的自行技术转移方式,即与单个企业进行的一对一技术转移⑥。

二、影响高校技术转移成效的要素分析

1.高校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和学科专业发展水平是影响技术转移成效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都在经历着实质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科研和学术在自我扩大的影响周期中,稳定连绵地形成更多的专业和跨学科的科目。这些认知领域的追随者,在加强和分化主要学科和扩大科研事业的同时,向着新的观点、解释和密集的知识推进。”⑦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期,由科学家自主决定科学与知识发展的走向,学者迈克尔・吉本斯将这种基于牛顿模式的科学研究――以单学科研究为主的方式归纳为知识生产模式一。⑧到了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政府、公众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到科学的决策中来,使得知识生产模式一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并更加具有反思性,并在广泛的应用性情景中产生了基于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模式二,并逐渐成为大学的一种主要知识生产方式。高校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知识的转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三者之间的绝对界限。在埃兹科维茨所阐释的由创业型大学所推动的“永无止境的转化”过程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不同的技术领域之间,相互融合并且不断转化。⑨由于学科专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重要关联性,创业型大学重视和强调研究的应用性和实效性,通过重视跨学科研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整体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同时也有力推动了技术转移。

2.高校内部学术组织的有效转型和校政企平台的有效搭建是影响技术转移成效的必要前提。高校通过内部组织机制变革――学科组织的调整和跨专业平台的设置来快速适应新学科、新专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学科的整体优化与组合。高校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中心是大学的学术心脏地带被激活以及大学强有力驾驭中心共同作用的结果,能够加快知识的扩散并带动产业提升。美国专门针对材料工程专业的调查显示,同工业部门的合作有利于学者了解最新的信息和技术变革,进而开展更具前沿性的研究。⑩校政企合作过程中既包括发挥高校内部的技术转移办公室等组织平台作用,也包括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建立的各类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还包括政府、高校等不同主体所建设的大学科技园等平台。

3.社会法律政策环境和有效的资本市场运作机制是影响技术转移成效的重要因素。美国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规范的风险资本运作机制是创业型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条件之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是最早的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其成立目标就是要“识别在技术上领先又具有商业潜力的产品,同时找到能够将技术转化成产品并推向市场的人。”11美国1958年的《小型商业投资法案》进一步促进了风险投资业的扩大,“到1979年,共有250家风险投资公司。”12另外,哥伦比亚大学、西北大学、纽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与社会投资者还共同建立“种子”风险资本基金,发挥技术孵化器的作用,专门以大学中产生的技术作为创建新公司的基础,不断推动了一批“知识产权资本化并实现自我创造的学术型公司”的创立。13我国高校在政府和高校内部行政力量的有力推动下在专利授权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专利授权总量已达到49436件。但由于中国社会中介服务信息咨询与评估体系的不健全,技术市场交易环境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既懂科技又懂市场和管理团队和人才的缺乏,我国高校在技术转让收入方面与美国高校相比较为薄弱。从技术转让许可收入来看,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技术许可收入在2004年就已达13.9亿美元,而我国高校2012年专利授权许可收入仅为8.2亿元14。

三、推动高校技术转移成效的思路与策略

1.基于高校特点,需着力构建与学科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技术转移管理创新组织体系。创业型大学的知识生产方式变革和学科发展水平尤其是新兴学科的发展状况是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前提和关键。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创业型大学及时捕捉信息产业、能源产业、材料产业的前沿需求,通过开展跨学科合作,促使新学科持续不断地在旧学科的交叉点上诞生,由此在大学内部产生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物信息学、行为经济学等一批新兴综合性学科。15新兴学科和跨学科专业的发展提升了创业型大学的学术声望,并通过创业型大学的组织张力得到了及时转化与应用,引领和带动了区域乃至整个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中国政府正在推动实施的体现国家重大战略举措的“2011计划”,强调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通过协同国内高校、政府等多方研究力量和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重大应用和基础性研究,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同时,高校必须要推动内部组织创新,应通过完善协同创新机构,加强学科整合,并发挥多学科优势构建高校技术转移管理创新组织体系,从而有效推动技术转移。

2.基于高校长远发展需要,需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与经营机制。近年来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均出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以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转让。高校也相继制定了一些文件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推进在技术转让、合作研究、创办学科型公司等方面的技术转移行动。但是,我国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制度体系和技术转移的运行机制。从政府层面而言,需要完善有利于技术转移的法律制度、市场条件和运行机制;高校则需要制定更加全面有效的知识产权与技术开发制度,因为“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基本原则需要落实到体制、机制和程序上”。16科学的知识产权与技术开发制度能够激励教师创新创业活力,确保技术转移的实效性。

3.基于高校创新要求,应注重发挥各种校企合作平台的辐射功能。中国高校还需要主动搭建校企合作有效平台,并采取相应激励措施来进一步完善高校内部有效技术转移机制。要真正并长久地激发教师的创新活力,需要有依托政府、企业项目所支持的合作研究中心、研究项目来形成具有重大技术转移前景和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校政企行合作性质的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和研究院,推动多方合作,开展更加广泛的应用性研究,推动教师主动、自觉地行动、创新,为学术成果转化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企业、大学与联邦政府的紧密合作并不是必然要发生的,而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由具有特定目标的特定的人所塑造的。”17

4.基于高校现状着力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多元评估框架。高校要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文件和激励措施,鼓励、引导教学科研人员从事技术转移活动。技术转移模式的多样化决定了技术转移成效的评价的复杂性,不能以单一指标评价技术转移的整体成效性。同样,不同类型的高校其技术转移的方式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指标衡量不同类型的高校。在现实情境中,不能简单地以专利实施率等内容做出单一性评价,也不能用相同的指标内容简单评价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技术转移成效,而应在多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和定性的结合来综合评估不同类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效,着力建立和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与转移的复合评估框架和体系。

[注释]

①(美)希拉・斯劳特,拉里・莱斯利.学术资本主义[m].梁骁,黎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

②柴葳,高靓.我国高等学校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三大奖183项[n].中国教育报,2013-01-20.

③o’Shea,thomasJ.allen,arnaudChevalier.entrepreneurialorientation,technologytransferandspinoffperformanceofUSuniversities[J].Researchpolicy,2010(34):995.

④周济.2005年7月23日周济部长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cn/xbcyfz/ldjh/webinfo/2005/07/1331845775588

371.htm,2012-05-08.

⑤(美)大卫・科伯.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m].晓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

⑥朱彦龙.高校专利战略与技术转移联动模式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5(3):64.

⑦(美)伯顿・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学研究基础[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2.

⑧⑨(英)迈克尔・吉本斯,卡米耶・利摩日,黑尔佳・诺沃茨曼.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陈洪捷,沈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

⑩mendozap.,BergerJ.B.academiccapitalismandacademicculture:acasestudy[J].educationpolicyanalysisarchive,2008(16):23.

11121315(美)亨利・埃兹科维茨.麻省理工学院与创业科学的兴起[m].王孙禺,袁本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92,131,139,14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2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3.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篇10

根据中共安岳县委办公室、安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阳光政务“承诺践诺评诺”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为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科技发展环境,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务实兴安、效率兴安”总体要求,我局坚持以整治机关庸懒散奢不良风气、解决群众反映?烈的突出问题和规范干部权力行使为目标,以实现公开透明和廉洁高效为方向,以服务群众和基层为重点,切实加强对科技行政权力的监督,不断健全政务公开机制,全面构建政务公开网络,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努力办好阳光科技。

二、工作步骤

活动时间一年,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共分为三个阶段。

(一)承诺阶段(2014年2—3月)。一是明确公开时限。2014年2月至2014年3月进行公开承诺。二是明确公开方式。我局将利用科技政务外网和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三是明确公开内容。我局的公开内容为:切实转变职能,引领科技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增强宗旨观念;切实转变作风,突出规范管理;推行阳光政务,确保公正透明;坚持依法行政,倡导廉洁自律。

(二)践诺阶段(2014年4—11月)。一是制订开展阳

光政务“承诺践诺评诺”活动的实施方案。二是抓好承诺内容的实施和督促检查。三是对公开承诺事项落实情况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三)评诺阶段(2014年12月)。一是评诺方式:利用召开民主评诺会和发放民主测评表的方式进行评诺。二是测评内容:是否尽职尽责履行承诺、是否密切联系群众、是否改进工作作风、是否提高办事效率、是否杜绝吃拿卡要行为、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抓好此项工作,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阳光政务“承诺践诺评诺”活动领导小组,并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股室协调落实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