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5:05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1]。黄疸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巩膜、黏膜、皮肤发黄等,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患者必须接受有效的治疗[2]。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作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均已经确诊,随机将这100例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89±2.62)d,平均体重为(3.26±0.92)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3.61±22.91)umol/L,男女比例为29/21。

对照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91±2.63)d,平均体重为(3.27±0.86)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4.01±22.81)umol/L,男女比例为30/20。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基线资料(日龄、体重、血清胆红素、性别等)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黄疸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详情如下:

1.2.1治疗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患者治疗的环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治疗的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将患者治疗的光疗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箱之间的距离应在90cm以上。为患者实施治疗前,要对光疗设备等进行检查,并定时更换湿化液,护理人员应将软棉布放置在箱内进行预热,箱内温度达到32~34℃时,可将患者放置在箱内进行治疗。

1.2.2治疗操作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患者前额正中的静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用全棉不透光的眼罩遮盖住患者的眼部,并且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佩戴足套以及手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烦躁时身体乱动所造成的损伤。同时,护理人员可使用纸尿裤将患者的遮盖住,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受到损伤。护理人员定时(约2h)帮助患者更换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红臀的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以45度的角度给予患者喂食,之后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吐奶的情况。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保持患者皮肤干净的重要性,患者在每次大小便后,患者家属应仔细清洗患者的污染处皮肤。

1.2.3心理护理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是裸睡在平硬的玻璃板上,加上患者与其家属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患者缺乏安全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经常抚摸患者,并轻声与之交流,使得患者产生安全感,以此达到心理的满足。

1.3观察指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这3个等级[3]。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数据处理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2.2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患者的肝脏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导致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的新生儿,使得患者的组织、巩膜、黏膜、皮肤等出现黄染的情况。同时,黄疸患者一般还会伴有大便颜色浅、呕吐、食欲差、贫血等症状[4],若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核黄疸等症状,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蓝光照射,其具有简单易行、有效等优点,可以较好的缓解黄疸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达到为患者治疗的目的。但是蓝光照射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窒息呕吐等并发症[5],因此,在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本文中,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优质的护理,即治疗环境护理、治疗操作护理、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可以在较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治疗的损伤,同时,还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爱,增加内心的安全感,以此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

参考文献:

[1]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等.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42(22):3420-3421,3422.

[2]秦尚够,曾秋茹,高丹,等.新生儿产伤性肱骨骨折伴黄疸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825-2827.

[3]胡建儿,施红霞.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42.

[4]倪敏洁,陈斌,斯奇,等.多因素预测在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2

【关键词】早期护理;新生儿;黄疸

【中图分类号】R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黄疸作为一种常见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群体。该种病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据研究表明:100例新生儿患者中将有60位出现黄疸症状。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持续时间在一周左右,一般情况下是可以自然恢复的。其主要原因是胆红素指标出现异常,在皮肤或者粘膜上出现该症状。如果不能够及早治疗,胆红素严重超标将对新生儿的脑部发育造成阻碍。为了保障新生儿的机体发育完全,针对该种病症实行早期护理是很有必要的。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4-2016年期间的44例患者,其中,男21人,女童23人;年龄在1-7天,体重集中在kg;患儿均是经过正常状态下的分娩,机体不具备其他器官的功能。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为观察组,B为对照组),且两组人数均等。同时,两组患儿之间的年龄与性别,体重与其他机体功能对此次研究结果不造成影响,即p>0.05。

1.2方法对B组患儿执行常规的护理手段,对a组患儿则使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具体实践途径如下:

1.2.1游泳护理对出生时间在2天左右的患儿加强游泳护理,在此过程中有专人负责。一天分两次进行,时间维持在20分钟以内[1]。再配合患儿的肢体按摩,随时观察患儿的身体指标变化,尤其是对体温等情况要正确记录。

1.2.2抚触护理对患儿加强抚触护理,可加强黄疸的预防及治愈。自上而下依次对患儿进行全面抚触,抚触时间、次数同游泳护理一样。

1.2.3喂养护理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增添奶粉,保证患儿营养获取充分。对刚接受喂养的新生儿,要注重抱得姿势为竖向,调整患儿的躺卧形式为侧卧式。

1.2.4光照护理开展光照护理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操作仪器进行清理、规范。尤其是对关照仪器进行杀菌处理。调整仪器的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左右为最佳温度[2]。在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针对患儿的眼部进行重点保护,避免强光照射。同时,要注重调整患儿在光疗箱中的姿势,观察患儿的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与治疗医生做好沟通工作。

1.3评价标准依据患儿接受早期护理之后,胎便时间与颜色变化,以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为标准,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数(n)率(%)表示,t检验、,检验表示,p

2.结果

2.1a、B组患儿在黄疸出现及消失时间,以及拍胎便的时间及颜色变化进行比较。a组呈现的效果要明显强于B组,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两者之间具有可比性(p

2.3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结果的满意情况对比,a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组,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3.讨论

针对黄疸病症,多发生于新生儿群体中,主要分为两种病症生理病症,可自然恢复。病理病症,对患儿健康威胁较大。引发黄疸的主要因素是胆红素超出正常标准,代谢出现异常。患儿伴有排便时间不规律,出现延期的现象。严重者将会对新生儿的脑部发育造成影响,不利于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为了加强对该类患儿的护理工作,在进行长期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了早期的护理,从而实现对黄疸患儿的综合护理手段的实施。具体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游泳护理(2)抚触护理(3)喂养护理(4)光照护理[3]。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患儿体内的胆红素进行控制,直到恢复正常指标。

选择我院自2014-2016年期间的44例患者,对B组患儿执行常规的护理手段,对a组患儿则使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的综合护理手段。a、B组患儿在黄疸出现及消失时间,以及胎便的时间及颜色变化进行比较,a组呈现的效果要明显强于B组;治疗效果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对护理结果的满意情况对比,a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B组。

综上,针对新生儿,在黄疸疾病护理中采用早期干预手段摸索呈现的效果较为显著,应该被广泛地投入到实际护理中。

参考文献

[1]缪姜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5):107-108.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3

1临床资料

2002年2月—2011年5月,我院门诊共确诊Gilbert综合征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4岁~20岁,多为在校初高中学生。10例患者均多次在其他医院诊治,曾做过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血常规,血铜蓝蛋白测定和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及弓形虫等病原检测均阴性。肝、胆、脾、胰影像学检查皆无阳性发现。10例患者均行肝脏活组织穿刺检查,结果示肝组织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68~120μmol/L之间,为非结合型胆红素增高。多因剧烈运动、饥饿、疲劳、感染发热、感冒等原因致黄疸出现或加深,均无肝区不适等症状。通过对家长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回家随诊,均在10d内黄疸褪至正常。首次诊断随访至今,无年发病次数≥2次者。

2家庭护理教育

2.1一般护理宣教

Gilbert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黄疸,呈间歇性,常因剧烈运动、过度劳累诱发或加重。因此患者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游泳、长跑、打球等剧烈运动。

2.2饮食调理宣教

出现黄疸期间,应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低脂、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增加高糖、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饥饿为Gilbert综合征的主要诱因,因此要教育患者和家长:早餐一定要吃饱,不能因学习紧张而空腹上课,随身携带点心,有饥饿感时可随时补充,学习较晚时适当增加夜宵。

2.3心理护理教育

由肝炎引起的黄疸很常见,而Gilbert综合征临床上少见。出现黄疸后,患者和家属首先想到肝炎,由于黄疸间歇一段时间后反复出现,患者反复接受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加重了患者家庭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所以在心理护理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宣传:

2.3.1Gilbert综合征是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障碍,此病无传染性。

2.3.2Gilbert综合征黄疸会间歇发作,但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无需特别治疗,并且预后良好,不会造成肝损害,不会导致肝硬化或肝癌,也不会影响患者的寿命[2]。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观察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2006年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生理性黄疸27例,病理性黄疸8例。36例均在第1次家访即婴儿出生7天内发现婴儿有黄疸,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2周后家庭访视27例新生儿黄疸自行消退,确定为生理性黄疸,8例新生儿仍有黄疸,颜色加深,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查血清胆红素>12mg/dl。通过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考虑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向其家人建议隔次母乳喂养1周,3天后8例新生儿黄疸下降,2周后黄疸消退,确定为母乳性黄疸。1例新生儿仍然较重,黄疸指数为18mg/dl,再次与家长沟通,发现家长未给予重视,没有隔次母乳喂养,认为小儿吃奶正常,再三向家长耐心解释,打消顾虑,取得配合,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医嘱给与蓝光照射及药物退黄治疗,6周后婴儿黄疸消退。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胆红素生成较多,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8.8mg/kg,而成人仅为3.8mg/kg。②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③肠肝循环的特性:初生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不能将肠道内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胎龄、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及保暖情况;询问患儿体温变化,大便颜色尿液颜色的变化,其可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允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5

1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需要大量红细胞携带氧气,出生后建立自主呼吸,低氧环境得到改善,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产生了大量未结合胆红素,但此时肝功能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成熟、肠道内缺乏菌群,不能及时将胆红素排泄,导致血液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

2新生儿胆红素的检测

检测胆红素含量是诊断新生儿黄疸的实验室检查,但是血清胆红素的检测是更加有效和准确的方法,这是目前专家一致认为的新生儿治疗的原则,不过这并不适用于新生儿黄疸的监测,因为频繁的抽血检测增加新生儿的痛苦和加剧家长的担心。目前可采用经皮测胆红素(tCB)及微量血测胆红素,tCB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易接受,但该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可作为筛查及动态监测新生儿黄疸[4-6]。有报道发现经皮与经血清检测胆红素值存在高度正相关性。

2.1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2.1.1重视围产期护理做好产前检查及孕期饮食很重要,尤其是孕母患有肝炎、曾生产过病理性黄疸婴儿及夫妻血型不和者做好产前检查更为重要;积极处理好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窘迫,提高接生技术,预防早产和难产;孕妇注意孕期饮食卫生,避免过冷过饥过饱及忌食辛辣及忌酒。

2.1.2常规护理①保暖护理:创设36℃~37℃的温湿环境以保护患儿的皮肤和湿度。②喂养护理:婴儿出生后30min即开始母乳喂养,以促进肠蠕动,尽早排出胎便,以减少肝c循环的胆红素和胆红素总量。同时,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利于排出胆红素。③皮肤清洁护理:在住院期间,做好患儿的皮肤和身体的清洁。如保持臀部清洁,以预防红臀的发生;保持脐部清洁,以预防脐炎的发生。在出院后,家属也应该加持每天为婴儿沐浴,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位置必须保持清洁。④心理护理:向患儿家属讲解黄疸的病因、性质、治疗方法及护理、预后影响等,耐心解释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以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保持父母与患儿多接触,以使情感联结增加,稳定患儿的心理情绪,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2.1.3早期护理干预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减轻新生儿黄疸,减少转光疗例数。

2.1.3.1早期喂养尽早让新生儿与母体接触,最好是在降生30min以内,并让新生儿早吸吮,为弥补初期母乳的不足,可适当在母乳外补充部分配制奶,同时增加20ml10%葡糖液。至母乳量充足后取消。

2.1.3.2抚触和游泳有报道显示抚触能够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的蠕动,增加全身的交感神经的紧张度,刺激体内分泌胰岛素和胃泌索,促进肠道菌群的生长,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诱发排便,防止再次重新吸收胆红素,以减轻胆红素含量,减弱黄疽的病情情况。游泳使皮肤血管充分扩张,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使其大量汗液排出,新陈代谢增快,促进黄疸消退。方法如下:健康足月适龄出生的新生儿需在出院前和出生后4h这段时间,每天在喂奶1h后进行游泳及抚触。游泳的要求:游泳水温38℃,使用纯净水,室温控制在26℃~28℃,游泳时间是15min,1次/d。

游泳应注意婴儿安全,新生儿颈部套特质游泳圈,脐部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摘下游泳圈和护脐贴,并用3%的双氧水和安尔碘对脐部进行消毒。抚触操作方法及要求:①头部:a、从前额中央用两拇指向两侧滑动至太阳穴;b、从下颌中央用两拇指向上、向外侧滑动至耳前;c、从前额发际向上、后用两手掌掌面滑动至后发际,于两耳后乳突处停止,并给与轻轻按压。②胸部:从两侧肋下缘用两手分别向对侧滑动。③腹部:按顺时针按摩脐部。④四肢:从近端用双手抓住上肢肌肉边挤边滑向远端,并对关节及大肌肉给予搓揉,下肢同上肢操作方法。⑤手足:从手掌面跟侧用两拇指依次推向指侧,并对手指关节做提捏动作,足部同手部的操作方法。⑥婴儿呈俯卧位,在脊柱两侧分别用手掌由中央向两侧滑动。进行抚触的操作者双手需涂润肤油。抚触全部过程是一对一由经过培训的护士操作,抚触时间是10min。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进行早期干预研究中,何冬卉和韩艳宾等都给予抚触的护理措施。结果抚触组黄疸减轻,转光疗的例数明显减少;毛莉[7]通过对32例黄疸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抚触、饮食护理等护理干预发现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1.3.3中药外洗将中药退黄洗剂加水后给患儿进行沐浴。李翠玲[2]等通过中药外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得出中药外洗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不仅疗效良好,且经济方便,减少了注射或者口服带来的不便。

2.2光疗的护理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重要手段是简便易行的光照疗法。其中以蓝光光疗的效果最好。光照疗法的治疗效果好坏与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分别是:皮肤对光暴露的面积、婴儿与光之间的距离、光在有效的光波长度范围内的放射能,以及在人体中的胆红素代谢与排泄及溶血的速率。心理护理在光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治疗前应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使家属能够了解光疗的目的、治疗方法、预后效果,以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工作。

在治疗的过程中,做好相应的辅助检查,并且要以轻柔的动作给新生儿戴上松紧适宜的会阴罩和眼罩,其中,注意保护男婴的阴囊,避免给新生儿的视网膜及男婴的发育造成影响;避免患儿躁动不安,以利于光疗效果更佳。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新生儿,当他们哭闹时,实施适当的抚触护理,能够使患儿感到舒心和满足,进而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蓝光治疗结束后,去除患儿的眼罩之后,应该予以已消毒的纱布覆盖3~5min,以便患儿能够适应光线的变化。最后检查患儿全身检查皮肤有无损伤以及眼部有无感染,整个过程注意保暖。姚俊荣[8]通过对790例黄疸新生儿光疗的护理得出整体舒适的护理可降低新生儿光疗时的不愉,使其安静、舒适地配合光疗;庞婷[9]观察了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光疗的护理得出光疗的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能提高治疗效果。

2.3药物治疗的护理

2.3.1口服西药的护理一般可以采用一些口服类西药来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黄疸,如妈咪爱、培菲康、苯巴比妥钠等。其中益生态制剂培菲康,是双歧杆菌、粪链球菌、嗜酸乳杆菌的活菌肠道制剂,通过口服可以使药物可迅速进入并定植在婴儿肠道内,有效保持婴儿肠道的酸性环境,补充新生儿体内有益的菌群,保证肠道正常蠕动,进一步减少肠一肝循环中的未结合的胆红素,改善肝功能,促进肝细胞恢复,增加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增加胆红素转换的能力。陈佳[10]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得到了较好治疗效果。

2.3.2口服中药的护理在中医辩证上,认为胎禀湿热致新生儿黄疸,因此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本,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是多年来沿用的方法,除具有清热利湿的效果外,还可以减少肠肝循环,增加胎粪的排出,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汤、茵栀黄口服液、退黄糖浆等。口服中药时应重视中药服法,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将患儿抱起或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呛咳及返流引起窒息,1个疗程为6~7d,服药后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及排便次数和颜色,若出现水样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时,应暂缓服用或减少剂量,如服药后黄疸无消褪或加重者需转为光疗。陈观文[11]等应用新生儿黄疸方、郭丽萍采用黄疸糖浆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2.4换血疗法的护理最迅速有效的治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是换血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溶血症,通过换血能够换出血中致敏红细胞、胆红素和抗体,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减轻溶血效应,防止胆红素脑病。杨丽清等[12]从输液泵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中发现此方法与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人工控制方法,避免了频繁更换注射器引起的血块和空气栓塞以及感染发生的危险。消除了血压波动和人为误差等因素。

3结论

综上所述,重视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观察是十分必要的,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大部分都具有可逆性。因此,首先对所有不论是否出现黄疸的新生儿,都应积极采取减少胆红素吸收的多种预防护理措施;其次,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护理工作,降低这一时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引发因素;最后,应该特别重视高危儿、早产儿、早期黄疽及发展迅速的新生儿,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和动作,共同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梁悦,于春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z1):142-143.

[2]李艳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z1):96.

[3]李玉平.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的探索[J].医学信息,2015,28(46):275.

[4]杨静.中西医结合治辽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120-121.

[5]李国华.预防性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5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7):49-50.

[6]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4):2325-2326.

[7]毛莉.新生儿黄疸发生较早的原因与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4):303-304.

[8]姚俊荣.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2):194-195.

[9]庞婷.蓝光治疗新生儿黄渲的护理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3,24(1):91-92.

[10]陈佳.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9):300-301.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6

【关键词】循证护理;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新生儿黄疸指的是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导致的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主要的临床特征[1]。除了对患儿进行药物、光疗等方法治疗外,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5月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5月经确诊并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患儿出生日期单双日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日龄2~26d,平均日龄(7.8±6.1)d;自然分娩患儿25例,剖宫产患儿1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日龄3~27d,平均日龄(8.2±6.3)d;自然分娩患儿27例,剖宫产患儿17例。两组患儿性别、日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监测,给予新生儿早接触及早吮吸、母婴同室等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循证准备对循证护理的本质、概念、起源、实证分析与应用、实施步骤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对相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学习,并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科室护理经验,确定循证问题及循证护理的方案[2]。

1.2.2循证问题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并根据本科实际护理经验,对新生儿具体病情和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确立了如下循证问题:①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②抚摸、蓝光治疗的方法;③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

1.2.3循证应用①蓝光治疗护理:在对患儿进行蓝光治疗时,需要注意将暖箱蓝光照射的距离调整好,一般为50~75cm,要将患儿双眼用黑布眼罩遮住并进行妥善固定,将患儿的手脚用棉被进行包裹,避免患儿因抓、拉、扯等动作而造成伤害。在进行蓝光治疗时,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监测,并且要注意每隔2h对患儿翻身1次[3]。②饮食指导: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让患儿尽早饮食,以加速粪便排泄,通过这种方式来使血液胆红素浓度得到降低;对母乳喂养进行指导,一般哺乳次数>6次/d,只要不是严重的母乳性黄疸,则没有必要停止母乳喂养;如果患儿存在严重的躯干和四肢黄疸症状时,则需将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③抚触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抚触护理,尤其是要对患儿的背部和腹部进行用力均匀、适度的抚触,如果患儿出现不安、肌紧张、异常哭闹等反应则需要停止抚触护理[4]。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①对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清胆红素指数进行记录并比较,同时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②临床疗效:显效:经过5d的治疗,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或基本消失,血清胆红素浓度恢复正常;有效:经过5d的治疗,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者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浓度虽然未恢复正常但是显著降低;无效:经过5d的治疗,患儿的黄疸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未变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指数、胎便初排及退黄时间比较护理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不同方式的护理措施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儿的胎便初排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77.5%和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小结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部分患儿在发生黄疸后一段时间不需要治疗就能够自行消退,但是还有部分患儿的病情较为严重,则需要一定的治疗和护理干预[5]。在本次研究中,将本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将循证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使患儿的黄疸症状显著改善,对缩短新生儿退黄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雪芳,郑肖玲,邓明映,等.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7):274-275.

[2]肖震萍,徐友岚,李婉仪.健康教育路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26(15):111-112.

[3]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19(23):76-77.

[4]张东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239-240.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抚触;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4)02(b)-0142-03

Valueofnewborntouchinginthenursingofneonataljaundice

Lipeng1GaoHaiyan2

1.niCUofXi'anChildren'sHospital,Shaanxiprovince,Xi'an710002,China;2.piCUofXi'anChildren'sHospital,Shaanxiprovince,Xi'an710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valueofnewborntouchinginthenursingofneonataljaundice.methods74casesofneonataljaundiceinXi'anChildren'sHospitalfromJanuanry2012toaugust2013were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36casesin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whereas38casesintheobservationgroupreceivednewborntouchinginadditiontotheroutinenursing.thentheclinicaleffect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Resultstheeffectiverateoftheobservationgroup(97.4%)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86.1%),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serumbilirubinoftheobservationgroupof(51.74±16.55)μmol/L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of(80.96±23.17)μmol/L,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thejaundiceregressionoftheobservationgroupof(3.97±0.13)dwassignificantlyfast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of(5.86±0.17)d,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betweenthetwogroups(p<0.05).Conclusionnewborntouchinginthenursingofneonataljaundicehasbetterclinicalvalue,anditisworthytobepopularized.

[Keywords]neonataljaundice;newborntouching;Value

新生儿黄疸是产科、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以游离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最严重的是引起核黄疸从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黄疸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与辅助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临床上,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是综合性的,辅助治疗的护理方法使用得当,对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本研究主要探讨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价值,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共74例。其中男33例,女41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41例,过期产儿6例。低体重儿30例,正常体重儿37例,巨大儿7例。剖宫产31例,顺产43例,但均无胎头吸引及产钳助产史。将74例患儿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月龄、体重、生产方式及黄疸严重程度[观察组胆红素为(252.43±28.56)μmol/L,对照组为(250.87±27.98)μmol/L]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儿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如蓝光照射治疗、静脉滴注酶诱导剂、肌内注射胆红素拮抗剂等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专科护理方法,如保暖、早开奶、合理喂养、适当补充维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措施。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专科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新生儿抚触护理:抚触护理的参与人员均需经过专门培训,具有熟练操作能力,双手洁净、温暖、没有长指甲。采用正规的国际标准抚触护理方法进行抚触护理。在室温为24~26℃的治疗室内进行抚触,室内播放轻柔的音乐。抚触动作轻柔、用力适当,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一旦患儿出现哭闹,肌紧张,肤色变红异常反应或不适症状等表现,应当立即停止抚触并随时报告医师。抚触的顺序依次为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每次持续时间15~20min,均在进食后1h左右进行。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每天密切观察黄疸变化情况并持续监测血清胆红素浓度变化,治疗5d后进行疗效判断。疗效判断标准为:显效:治疗5d后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降至正常范围;有效:治疗5d后黄疸明显消退,但血清胆红素水平未降至正常范围;无效:治疗5d后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依然显著升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4.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疗效评价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显效患儿比例较高(p<0.01);同时,观察组患儿的无效人数和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疗效评价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2.2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疸消退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结果见表2。

表2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比较(x±s)

3讨论

临床上目前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205.2μmol/L或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作为黄疸的诊断标准[1]。其发病类型比较复杂,常见的有感染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及新生儿肝炎型等[2]。黄疸严重的新生儿应警惕黄疸性脑病的发生,尤其是早产儿,月龄越小其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度黄疸发生后12~48h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肌张力减低、吮奶无力、不吃奶及呕吐等早期黄疸性脑病的症状,此时如能及时予以治疗,可以完全康复。不论何种原因的黄疸,在病情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极差,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3]。因此,应及时诊断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研究已不鲜见,本研究分析了抚触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增加了抚触的观察组黄疸患儿治疗效果更佳,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幅度较大,黄疸消退时间较快,这与相关的报道结果基本一致[4-6]。

新生儿抚触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科学抚摸,期间良性刺激可以通过皮肤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产生多种积极有效的生理效应。可以增强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使胃泌素、胰岛素等良性胃肠道激素释放增加,增强食物的吸收能力和胃肠道的蠕动能力,增加排便次数,有效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进而使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指数得到降低。定期对新生儿进行系统和科学的抚触,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和情感发育,并可以改善新生儿睡眠质量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7]。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中含有80~100mg胆红素[8],相当于新生儿每天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一旦胎粪排出延迟,就可使胆红素浓度增高。因此加快促进胎粪排泄,可以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发生率。为了协助治疗,近年来很多医院都开展了抚触护理。抚触护理具有降低血清胆红素功能的可能机制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抚触护理时,根据空回肠、结肠、直肠的解剖特点及生理蠕动规律,给予轻柔而有规律的抚触,可以增加肠道蠕动能力,促进排泄粪便,减少食物残渣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体外,阻断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过程,同时正常的肠道代谢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达到菌群平衡,尿胆原生成增加,游离胆红素生成减少,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反应能力,减少因感染所导致的新生儿黄疸[9]。

黄疸新生儿的抚触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更应该强调抚触的作用。刚从母体中脱离出来的新生儿,体质嫩弱,由于经历了从舒适温暖的母体中来到全新的环境而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巨大变化,需要身体及心理的一个调适过程,更需要情感的。因此,要使新生儿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抚触中,体会到来自陌生环境的源源不断的爱。在病理状态下,如缺氧、感染、脱水、颅内出血等,黄疸新生儿的病情极易加重,抚触护理可调节免疫系统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患儿的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的分泌平衡,提高免疫反应能力,以减少病理状态时黄疸对新生儿的危害。

抚触的时间点选择很重要,本研究发现,当新生儿情绪稳定、身体无不适时,对其进行抚触护理是最好的选择。对每个部位的抚触次数不宜过多,抚触时间不宜过长,应该从短时间开始,适应后再逐渐延长。抚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一首新生儿喜欢的音乐,新生儿所需的各种物品,都应该提前准备。抚触时应柔声和新生儿进行语言交流,使其感受到亲切和温暖。轻柔的抚触可以给新生儿带来满足感,使其感觉安全、自信。在抚触的时候,对其微笑,柔声说话,播放音乐等,从听觉、视觉及触觉等各个方面对其传递综合信息,可以使抚触护理达到最佳效果。

抚触的手法也很重要,本研究中抚触的顺序依次为前额、下颚、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不同部位抚触要求不尽相同,具体要求如下:额部是两手拇指指腹由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头部是两手示指、中指和无名指指腹从前额发际滑向脑后,最后停在耳后;胸部是双手示指及中指指腹分别由胸部外下方向内上方交叉抚触;腹部是两手示指及中指指腹依次按顺时针方向延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按摩至左下腹,必须注意绕开新生儿脐部;四肢是双手握住患儿上臂,从近端向远端抚触至腕部,左右交替进行,然后再重复,抚触过程中节段性用力,挤压肌肉,再从近端至远端依次按摩手掌、手背及每个手指,下肢抚触方法同上肢;背部是新生儿俯卧位,两手示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以脊柱为中点,向外侧抚触,从上到下进行,然后再从上到下按摩脊柱两侧皮肤;臀部是两手示指、中指及无名指指腹从臀部内侧向外侧做环行抚触。正确的按摩手法是取得良好抚触效果的基础,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0-15]。

需要强调的是,黄疸消退及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综合治疗,故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治疗有效。抚触是辅助治疗的一种护理方法,其效果明显,但应该对其进行客观而科学的看待,不应该过分夸大宣传,甚至误导患儿家属。

本研究显示,经抚触护理辅助治疗的观察组黄疸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而未给予抚触护理辅助治疗的对照组黄疸新生儿总有效率仅为86.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抚触护理辅助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住院天数明显减少,这样不但为患儿减少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病床周转率,提升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节约了社会医疗资源。抚触护理是一种简单易行、低成本、效果确切的护理方法。本研究表明抚触护理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早期抚触有助于新生儿降低黄疸指数,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昌辉,李茂军,吴青,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治疗[J].现代临床医学,2013,39(2):92-94.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79-480.

[3]荆肖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1564-1565.

[4]兰卫华.抚触对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指导[J].医学信息,2013,26(1):115-116.

[5]赵红梅,关丽禅.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773-774.

[6]张锦琼.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32-33.

[7]孙会青,李传行.抚触治疗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26(10):876-877.

[8]张群瑛,房翠英,李春芳.游泳、抚触对新生儿黄疽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6):510-511.

[9]王学刚.新生儿抚触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0,19(15):23-24.

[10]黄素兰,何少玲,张春丽,等.抚触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43-44.

[11]杨艳秋.蓝光联合益生菌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125-126.

[12]江雪娟,陈健汤,卫红项,等.刍控式持续硬膜外麻醉镇痛配合家庭化导乐分娩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29-131,134.

[13]梅劲芳.舒适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114-115.

[14]刘有红.腹胀新生儿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51-52.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蓝光;新生儿黄疸;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c)-094-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病,不及时治疗可引起核黄疸后遗症[1]。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无不良后遗症,是当今常用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我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9月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69例,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蓝光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9例中,男35例,女34例;其中,足月儿48例,早产儿21例。发生黄疸时间最短5h,最长21d。治疗时间为3~7d,均治愈出院。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治疗保暖,抗感染,供给营养,纠正低氧、缺钙、失水、酸中毒,使用酶诱导剂(鲁米那5~8mg/kg静推,1次/d),静脉滴注茵栀黄注射液等。

1.2.2蓝光照射治疗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或黄疸继续加重者,经皮测黄疸仪测定胆红素≥12mg/dl,血清总胆红素达171.0~239.4μmol/L(10~14mg/dl)[2],未成熟儿光疗指征放宽,达171μmol/L(10mg/dl)者;出生后确定为aBo溶血症者,一旦出现黄疸,即可采取蓝光治疗。

2护理

2.1光疗前的器械准备

蓝光箱(宁波戴维),蓝光灯管6支,从上边单面照射,灯管与新生儿体表距离40~50cm。使用前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或超时的要及时更换。用95%酒精擦拭灯管,去除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的穿透力。用0.2%的消佳净溶液擦有机玻璃床及四周玻璃,然后再用清水擦洗两次,将光疗箱温度预热到30~32℃(早产儿根据胎龄而定),相对湿度55%~65%。有机玻璃床上垫海绵垫,其上铺一层质地柔软吸水性好的尿布,使患儿舒适。

2.2光疗前的患儿准备

首先同患儿家属进行交流,介绍蓝光照射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黄疸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给患儿洗澡、称体重,进行脐部护理,剪指甲,用纸尿裤遮挡会阴,充分暴露患儿的照射体表面积,并用黑布制作的眼罩遮挡眼部,妥善固定。

2.3光疗期间的护理

2.3.1一般护理将患儿裸放入蓝光床中间,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吸入窒息。每2小时翻身1次,每4小时做1次记录,有变化随时记录,12h后间断1~2h再照射。观察患儿反应,有无四肢颤抖、惊厥、异常哭闹、呕吐并观察大、小便颜色,有无腹胀、皮肤弹性、有无皮疹,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当血清结合胆红素>68μmol/L(4mg/dl)并且血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增高时,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3]),早产儿要注意观察其有无呼吸暂停及硬肿症等。如有上述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作记录。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大、小便等污染物。每天温水浴1次,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

2.3.2喂养最好采用母乳喂养,没有母乳或暂不能用母乳喂养的患儿,可以使用配方奶(早产儿用早产配方奶)。足月儿每3小时喂奶1次,早产儿每2小时喂奶1次,对厌食、吮吸无力、呕吐的新生儿要做到耐心、细致喂养,必要时留置胃管喂养。

2.3.3补充水和钙剂[3]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加之新生儿哭闹、出汗、呕吐、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重。对光疗患儿均要采用静脉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补液量根据进食量、有无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适当补充钙剂,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2.3.4体温观察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因此,要随时观察患儿的体温和箱温的变化,以保持适宜的温度。成熟儿的箱温一般维持在30~32℃,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为宜。对于体温在38℃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暂停光疗。

2.3.5疾病观察因为核黄疸临床表现不典型,需反复评估患儿的呼吸、吸吮反应、囟门的紧张度、肌张力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4光疗后的护理

①根据经皮测黄疸仪测胆红素<8mg/dl和肉眼观察皮肤黄疸减轻或完全消退的可出蓝光箱。解除眼罩,检查眼睛有无感染,洗澡并检查皮肤有无破损,穿衣。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②观察光疗后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本组病例69例中,有30例患儿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多见于早产儿),1例是新生儿肺炎使黄疸再出现。如出现反跳现象可再进行蓝光照射,直至黄疸消退。③光疗结束后做好蓝光箱的消毒工作,记录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结果

蓝光治疗的目的是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汗、粪便及尿中排出,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内外把蓝光治疗作为快速、有效的降低血清游离间接胆红素的方法之一,被临床广泛应用。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和细致的观察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9例,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h,最长5d。治疗中出现烦躁30例,呕吐20例(呕吐物为所进奶汁),发热10例,皮疹5例,无一例发生青铜症。光疗后3~8h又出现皮肤轻度黄疸30例,停照后继续一般治疗,1~2d后逐渐消退。

4讨论

在光疗中要注意补充水及钙剂,防止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钙抽搐。注意喂养,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引起窒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注意眼睛的护理,防止眼罩脱落。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注意温箱温度,防止过高或过低,因箱温过高会引起新生儿体温发热导致水分过多丢失而产生脱水,过低则使新生儿消耗过多热量,易受凉而感染或发生硬肿症。防止患儿烦躁哭闹,过度哭闹会引起呕吐、闷热综合征、过度换气、皮肤擦伤等。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并充分暴露使身体广泛照射,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同时油类也会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4]。治疗中出现皮肤皮疹,停止光疗后会自行消退[4]。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尽量在箱内完成,并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3):58.

[2]陈百合.最新儿科护理学[m].7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9-93.

[3]杨锡强.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3-156.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9

【关键词】胆道梗阻;胆管内支架;围术期护理

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深的黄疸,除全身皮肤瘙痒,食欲下降外,可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生活质量极差,临床上很多患者失去行根治性手术的时机。传统的减黄手术,由于病人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手术风险极大。内镜下行胆道内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适应范围广优点,达到开腹减黄手术的疗效,能极大地避免手术的风险,明显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科于2000年至今,为59例晚期胆道恶性梗阻患者进行了内镜下胆道内置管引流术(eRBD),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9例。男性28例,女性31例,年龄38~72岁。其中胰头癌5例。胆管中下段癌22例。肝门部胆管癌8例,壶腹部肿瘤24例,术前均行B超,Ct,mRi检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并伴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1.2治疗结果59例患者,成功置入胆道内支架56例,成功率95%,其中放置猪尾型支架26例,圣诞树型支架30例。置管一周后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黄疸明显减轻,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增加,其中1例患者两年内先后5次更换支架。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采用内镜下胆道支架治疗的患者,基本都是晚期肿瘤患者,由于病人黄疸重,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严重的皮肤瘙痒,腹胀,食欲差。患者及家属精神压力大,产生紧张,焦虑。再加上很多病人对内镜检查与治疗的心理恐惧,有时会拒绝治疗。因此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辅导,关心,体贴,鼓励病人,耐心讲明此技术的原理方法及优点,赢得患者的信任,增强他们接受治疗的信心,这对医患配合,顺利完成内镜治疗非常重要。我们曾有1例患者因对内镜治疗的恐惧,一度想放弃治疗,经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和鼓励,患者很好的配合了治疗,术后恢复特别顺利。

2.1.2术前准备常规完善术前各项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对治疗风险和疗效做出正确判断。术前12h禁食水,做碘过敏实验,术前10min肌注度冷丁50mg,解痉灵20mg,准备好急救物品防止意外发生。

2.2术中配合对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均予以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常规予以鼻导管吸氧,以防意外发生。术中患者如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嘱咐患者不要下咽,以防误吸。准备好各种导管导丝,严格无菌操作。

2.3术后护理

2.3.1一般护理术后当日禁食,卧床休息,输液治疗,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呕血。便血。对术中有过出血或者胰管多次显影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腹部情况。1~2天后患者无不适可嘱咐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以后改为低脂饮食。

2.3.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胆道支架置入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支架阻塞,脱落等。特别是做了eSt/ept的患者,术后出血时有发生,术后应常规心电监测12h,术后次日复查血,尿淀粉酶及血常规,经管护士应加强术后观察,注意患者有无发热,剧烈腹痛,呕血,黑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曾有1病人术后腹痛加剧,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在急诊下行了剖腹探查手术挽救了病人生命。

2.3.3疗效观察支架置入后,患者黄疸逐渐减轻,一周左右复查肝功能,了解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如黄疸无明显减轻,或者再次加重的患者,提示有支架阻塞或者脱落的情况发生。

2.3.4心理护理患者术后病情好转病人一般非常感谢医护人员,一旦病情加重,心理和精神都会出现不良现象,此时特别注意护理时的言语和同情心,工作中给予适当的照顾,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介绍此类病人恢复的情况,帮助病人消除紧张心理。

2.4出院指导

黄疸患者的护理要点篇10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biliary(cholanic)drainage,ptBD或ptCD]是继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后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外科手术引流术。ptCD是先做ptC证实胆管梗阻部位、程度和原因后,再用特制的带有外套(鞘)穿刺针,采用血管造影的方法,插入梗阻的胆管进行引流,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临时或长期治疗方法,由于该技术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减轻生存期的痛苦,创伤小、经济费用低、临床效果良好,因此ptCD在临床应用广泛。2003年3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51例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3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51例,男32例,女19例,年龄38~79岁,平均59岁。其中胆总管壶腹癌28例,胰腺癌伴梗阻性黄疸12例,胆囊癌伴梗阻性黄疸11例,均经临床B超、Ct扫描确诊。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1.2方法术前应用抗生素3天,教会患者练习吸气、屏气,目的是使其做到与Ct检查和穿刺时吸气深度一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以术前腹部Ct片作为依据,选择最容易穿刺点为进针点,确定进针方向及深度,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于进针点戳深达肌层的小口,将ptCD穿刺针放入孔内,调整探头,使穿刺引导线通过需穿刺的胆管穿刺点。嘱患者屏住呼吸,迅速将针刺入肝内,避免穿刺针划破肝包膜表面。当针尖到达胆管壁时,可见胆管下凹,稍加力即有突破感,此时荧光屏可见针尖在胆管内,拔出针芯,有胆汁流出,穿刺成功,然后注入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满意后沿针鞘导入交换导丝,在导入支撑导丝后送入引流管,固定好引流管,严防折叠、脱出。

1.3结果本组51例患者行ptCD治疗后,其中41例患者食欲增加,黄疸逐渐减退,皮肤瘙痒明显改善,4周后恢复正常。血清胆红素术前217~318μmol/L,术后多在7~14天降至91~141μmol/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下降且接近正常值。其余10例患者黄疸消退时间稍长。

2护理

2.1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患者术后康复期的心理状态,与手术后康复有着密切关系。术后多关心安慰患者,护理人员应视患者如亲人,减少护患之间陌生感和距离感,主动向患者介绍ptCD成功的实例或请疗效好的病友介绍情况。消除患者对手术后的恐惧和面对持续外引流的不接受。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优美的休养环境,尽量减轻不适症状,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由于本组患者已属癌症晚期,确诊、手术治疗、肿瘤晚期宣判等噩耗接踵而至,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重的心理负担。持续癌性剧痛、梗阻性黄疸所致皮肤瘙痒常致患者彻夜难眠,患者基本上处于烦躁、易怒等负性情绪状态,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等极端行为。护士应着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疼痛及瘙痒护理,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皮肤瘙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使患者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1]。

2.2术后一般护理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是一种在病情危重情况下的抢救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要求绝对卧床休息6h,禁食禁饮8h,给予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到平稳。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出汗、腹痛、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病情变化。观察腹部体征,警惕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及气胸等并发症。如果出现上腹部进行性增大包块及腹膜刺激征,应高度警惕观察了解是否有出血或引流管脱落的可能。对肝区疼痛患者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度冷丁50mg或曲马朵100mg,并根据医嘱给予补液、抗感染、止血等治疗。观察患者黄疸消退情况,术后每5~7天复查血清胆红素及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术后指导患者进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易消化、低脂食物。患者食欲较差者,可给予高能量营养静脉滴注补充营养。

2.3ptCD引流管护理piCD引流管的护理包括:(1)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引流管放置位置、引流目的及重要性。(2)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引流口水平,利于引流通畅及防止逆行感染,活动或翻身时应先将引流管放到相应位置,避免牵拉造成脱出。(3)每日更换引流袋。(4)进行管道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防止发生逆行性感染。(5)密切观察胆汁量、颜色、性状。若胆汁引流突然减少或者24h引流量少于100ml,应在X线透视下经套管内造影了解引流管位置,如果是引流管阻塞,则将导丝经引流管插入更换新引流管,如果是引流管脱出,则应重新置引流管。

2.4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2.4.1出血出血是ptCD早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腹痛、引流液中带血、便血,出血量较大者有休克表现。本组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引流管内有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给予止血药物,同时q2h监测血压,观察患者的腹部体征、微循环及穿刺局部渗血情况。经治疗1~3天后出血停止,引流液中无血液,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2.4.2胆漏胆漏是ptCD常见严重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术中损伤胆管或引流管放置不当,以及术后引流管脱落所致,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右上腹或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胆汁引流量减少,胆漏较严重时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本组9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周围敷料被胆汁浸湿,其中2例伴有腹痛,造影检查明确引流管在胆管内。经及时更换敷料及密切腹部体征观察等处理,1~3天后胆漏停止。因此行ptCD引流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及防止引流管脱落发生能极大地降低胆漏的发生率。

2.4.3菌血症或败血症ptCD是一种创伤性介入治疗,穿刺时可造成门静脉胆道漏,胆汁更容易进入肝血窦而入血,再加上造影剂刺激可诱发胆管炎。感染胆汁可经过扩张的毛细血管与肝窦之间可能出现交通进入血流[2]。表现为ptCD后30min至数小时内骤起畏寒、高热、右上腹胀痛、白细胞计数升高、黄疸加深,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表现,因此行ptCD引流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观察尿量,如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或出现尿少、血压下降、黄疸进行性加重时,应及时手术行胆道减压。本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上述症状。

3出院指导

本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均带管出院。出院指导如下:(1)教会患者妥善固定ptCD引流管。(2)给患者讲解ptCD引流管脱落的危害性。(3)向患者讲解每日观察胆汁量、颜色及其重要性,并做好记录,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诊。(4)出院后每15天门诊复查1次。(5)每周更换2次引流袋。(6)保持引流管处伤口敷料干燥、清洁,伤口纱布脱落应及时来门诊更换。(7)若ptCD管脱落或出现腹痛、发热、黄疸应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