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十篇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十篇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1:02:33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1

当前,编辑绩效考核已经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出版社了很多精力探索发展内在机制的实践问题。编辑绩效考核中,编辑业绩是考核的内容,业绩的多寡由指标来衡量,相同或相近的业绩,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相近?出版社需要编辑怎样创造业绩?对编辑业绩增长的价值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发现更有价值的编辑业绩要素,科学构建编辑绩效考核方案。

价值取向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与决策。作为被考核者,编辑遵循的是绩效考核方案导向的个人价值取向――想方设法完成考核指标。出版社需要编辑创造什么样的业绩?希望编辑业绩怎样增长?综合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和编辑的个人发展,衡量编辑业绩增长的价值应该包涵以下几个因素。

1.增长有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对编辑来说,业绩增长有持续性,就意味着编校数量增长要建立在编辑质量提高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考核编校数量;意味着选题既可横向开发形成产品线,又能立体拓展形成产品群,产生集群效应;意味着选题正处于生命的孕育期,犹如初升的太阳,而不是日薄西山;意味着项目立足于自主研发进而成为出版社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不是一锤子类型出版的累积;意味着选题为市场所需要可以长销,而不是犹如过眼云烟。编辑业绩增长有持续性,通常外显为出版社打造了核心产品,拥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线、产品群,拥有编辑领军人物,及以编辑领军人物为核心的优秀编辑团队。业绩增长具有持续性是编辑业绩稳定增长的保证,是衡量编辑业绩增长价值的核心取向,更是出版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形成特色品牌

出版社出版能力提升和影响力提高通过打造品牌、形成特色来达成。品牌代表着读者认可,代表着市场竞争力,代表着出版社的出版优势。出版社的特色和品牌是编辑的特色和品牌的集中反映。对编辑而言,只有创造品牌,形成自身特色,业绩完成和增长才能得以保证。编辑的特色主要反映在编辑的业务专长上,如精于选题策划,抑或审稿和校对;编辑的品牌来自其打造的选题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来自其审稿加工的图书的优秀质量。因此,编辑创造的业绩如果利于形成特色进而打造品牌,远比有些效益却无长效价值的出版行为更有价值。

3.符合发展战略

出版社的发展战略中与编辑最为密切的是产品战略。产品战略实施需要编辑集中力量在规划的产品方向上纵横驰骋,打造出吻合读者需求、具有一定规模、适销对路的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品线、产品群,实现预期效益。如果天女散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出来的产品虽然五彩缤纷、小利不断,却会缺少精气神,缺少发展后劲。因此,无论是编辑还是编辑团队,都需要在出版社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产品方向,集中力量打造集中度较高的产品线乃至产品群。

4.有助团队成长

编辑业绩可以由个人完成,也可以是团队协力的结果。编辑业绩增长源自团队,增长的不仅是编辑个人,而是团队整体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团队成员在业绩增长中业务能力获得了提高,这将优化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团队的整体力量,为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积蓄人力资源。

5.吻合职业志趣

编辑作为出版社的员工,其职业发展必然与出版社的发展紧密相连。编辑通过创造业绩体现自己的劳动价值,推动出版社发展,在此过程中编辑的职业发展也得以实现。因此,吻合编辑职业志趣的业绩,带给编辑的将是正向激励,否则,勉强为之,缺乏持续产生业绩的动力,也难以做出大的贡献来,这是保证编辑业绩持续增长的极为重要的个人因素。

二、编辑业绩增长导向性指标构建

当前出版界正在积极探索编辑的考核模式。直接考核编辑个人,能够充分调动编辑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性,提高编辑的单兵作战能力,但是也会导致“承包到户”后规模性项目难以运作、经济效益前景不佳的社会责任选题、学术选题无人问津。①对编辑创利指标设置过高,直接导致编辑工作的价值取向向商品价值倾斜,带来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过分注重销售数量而忽视品牌建设,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等问题。②而考核到部门强调团队,易带来职责不清,赏罚不明,成本意识不强,运行效率不高,按劳分配无法真正实现,严重挫伤编辑特别是优秀编辑的积极性问题。不管是考核个人还是考核部门,关键在于考核办法必须能有效激励编辑将主要精力放在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业绩创造上,同时鼓励团队作战。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在制定考核方案时必须重视能够激励编辑业绩持续增长的指标,辅以利于业绩持续增长的考核方法及人才使用机制。

衡量编辑业绩,目前广泛采用的主要是表征“双效”的指标,即编校数量、编校质量、选题数量、毛利(利润)、各类奖项、获批项目等,还包括工作常规表现一类的指标,如工作态度或出勤率等。也有研究者从其他视角给出单本书考核方案,如文化价值(思想性、科学性、独创性、可读性、获奖情况)、经济价值(发行数量、调整系数)、编校质量(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文字校对、技术规范)、图书字数、编辑难度等,并对每一项指标与分指标分别设定分值与权重,③为考核到编辑个人实现一书一账提供技术支持。笔者认为,考核方案一要体现导向,二是操作性要强,否则初衷再好,却难以实现。按照鼓励业绩持续增长的这一核心价值取向,应按策划见长与文案见长的不同发展类型分别设置导向性指标。

根据编辑业绩持续增长这一核心价值取向,以项目质量和编校质量作为编辑业绩增长导向指标,构建图1所示的编辑业绩增长导向指标体系。

对于策划见长的编辑,其业绩主要体现在策划的选题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具体而言,就是要鼓励编辑策划具有横向纵向开发空间、具有生命周期的长销市场选题,这一导向通过项目质量这一指标来实现。项目质量主要反映编辑所策划的选题产生效益的持续能力,由三个子指标构成,即项目的开发空间价值、生命力价值、市场销售价值。开发空间价值主要反映选题向产品线、产品群拓展的空间大小,生命力价值反映选题生命周期与发展阶段,市场销售价值反映选题与市场需求、现有渠道的匹配程度。这三个子指标各赋值0.1,合计为0.3。项目质量得分越高,项目质量越高。开发空间价值、生命力价值、市场销售价值得分由选题论证委员会认定,使用时作为毛利(利润)的奖励系数使用。例如编辑甲若完成毛利20万,项目质量系数0.15,则考核认定编辑甲实现毛利23万(20+20×0.15)。

对于文案见长的编辑,其业绩主要体现在编校数量和编校质量上。编校数量因来稿和精力所限,难以持续增长,而文案见长编辑成长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编校质量提高,因此将编校质量作为文案见长编辑的导向性考核指标。编校质量通过一个考核周期内编辑所编所有图书的差错率为主要数据进行计算:编校质量=∑单本书的编辑字数×印前审读差错率/编辑总字数。差错率越低,编校质量越高。编校质量在出版中必须达标,因此图书一方面由审读环节控制确保编校质量达标,同时通过奖优罚劣考核鼓励编辑努力提高编校质量。假定编辑乙全年编辑了10本书,编校工作量260万字,第一次印前审读平均差错率万分之0.92,则考核认定该编辑最终完成编辑工作量=260+260×(1-0.92)=280.8(万);如果编辑乙第一次印前审读平均差错率万分之1.12,则该编辑最终完成编辑工作量=260-260×(1.12-1)=228.8(万)。

使用这两个指标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项目质量”,作为导向性指标,只进行加法计算,所取得的业绩不符合导向不予扣罚。二是“编校质量”计算中的差错率只使用第一次印前审读结果,这是为了促进编辑努力提高质量,避免编校不到位就匆忙送审;为保证审读结果准确性,审读部门及审读人员需要秉公执法,保证审读的准确和公平。

三、编辑业绩增长导向指标的特点

凸显业绩增长导向

当前编辑考核经济效益比较受重视,文案编辑在配合策划编辑完成图书出版过程中,保障了图书的质量,为赢得读者与市场奠定了基础,但是其劳动价值却主要以编校字数来衡量,优劳无法获得优酬,有违按劳分配的原则。相同的利润,一为市场长销图书,年年可贡献;一为包销资助项目取得,一锤子买卖,其于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编校质量与项目质量这两个指标,将业绩增长的价值导向落到实处。

当前不少出版社将编辑分为策划编辑和文案编辑,分别设置岗位责任与考核要求,这有利于编辑人尽其才,但是也可能导致编辑“分班”过早,束缚其职业发展权。编辑的职业发展既需要自身努力,出版社给予其发展机会也很重要,出版社应该给予编辑“分班”自主选择权,甚至换班(转岗)权利。编辑业绩增长导向指标不对编辑分类考核,不管做出怎样的业绩,皆登记入账,利于编辑自主成长。

奠定考核公开基础

以项目质量、编校质量提高为导向的编辑业绩增长考核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均可以量化,并可以通过赋值累加,使得不同编辑的业绩可以横向比较,为编辑考核的公开奠定基础。考核即便公平公正,但是若不能公开,依然不能打消被考核者的疑虑,仍旧会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绩效考核不仅衡量员工的业绩,为绩效奖励提供准确的数据,而且指引员工努力的方向,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出版社设置考核指标时要慎之又慎,既要保证能全面、准确衡量编辑各种劳动的价值,又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同时要凸显考核的导向性,重视具有持续增长价值导向的指标吸纳。考核的过程与结果应该公开透明,让包括编辑在内的全体员工看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不是口号,而是在真正落实,编辑专业发展既需要个人去努力,也需要出版社根据其职业能力、发展志愿和出版社事业需要进行分类培养,让每一位编辑都能有个性地发展,并人尽其才,在更有价值的业绩创造中和出版社的事业共同发展。

(王礼祥,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研究所所长助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王政红,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编审)

注释:

①左健.什么才是最好的编辑考核模式?[n]中国图书商报,2013-06-13.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2

1.大连分公司简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最大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炼制、储运、销售等主营业务,于2000年4月在香港和纽约两地成功上市,并于2007年在国内a股上市。大连分公司作为东北销售公司的派出机构,是中国石油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大连石化公司、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成品油的收购和调运工作,负责东北内陆10家直属炼化企业成品油经大连口岸中转下海运输和销售结算业务,并担负大连、华东、华中、华南、山东等地区及军队、民航、渔业等单位和特殊时期资源均衡供应的重任。

(1)大连分公司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自中国石油1999年重组改制以来,大连分公司认真执行成品油销售“四统一”等营销机制改革的各项要求,较好地发挥了中国石油东北地区成品油下海调运的生命线和枢纽作用,确保了东北各炼化企业生产后路的畅通和大连及南方成品油市场资源的均衡稳定供应。成品油调运总量已连续8年保持1000万吨以上水平。

(2)大连分公司组织架构分析。大连分公司设有经理1人,党委书记1人,副经理3人(1人兼工会主席),下设1室、8部、2个办事处和1个财务公司受理处,分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扁平化程度较高,便于直接管理,减少了考核层级。

(3)大连分公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从2002年至2008年的6年时间里,员工总数从101人增加到176人,由于新增人员绝大多数是年轻员工,因而,中老年员工的总数基本稳定,比重在变小,年轻员工数量增加明显,比重也变大。

2.大连分公司原有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问题

(1)绩效考核与战略脱节。大连分公司传统的绩效管理重视对一般员工的考核,而忽视了对主管的考核,主管难以形成对绩效管理的清晰认识,把绩效考核看成了约束员工的工具,从而忽视了与员工的相互沟通,限制了员工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沟通机制的缺乏,员工难以对绩效目标产生清醒的认识,往往机械地进行工作,战略目标难以在基层工作中得到良好的体现。

(2)绩效考核基础较为薄弱。传统的岗位责任说明书内容陈旧而雷同,没有确定各个职位明确的工作目标,也没有清晰地描述各个职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任职者的要求倾向于人的政治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不具备利用价值。

(3)绩效考核方法较为单一。大连分公司采用的是考勤制、主管部门检查制、领导评分制等较为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具有一定的缺陷,容易造成绩效考核中的平均主义。

(4)绩效考核结果应用面窄。大连分公司绩效评估的结果也仅仅初步应用于薪酬管理,员工难以知道自己各个方面的优劣程度,也就不可能为今后培训和发展更具有针对性提供依据,主管安排下属的绩效改进计划比较困难。

二、国内典型石油企业绩效考核方案借鉴

本文主要参考借鉴了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中国石油东北销售营口分公司等企业的绩效考核体系。

1.宁夏石化公司绩效考核体系借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地区分公司,其绩效考核的特点是分级分别对公司领导和员工进行了差别化考核。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按照平衡记分卡的形式进行绩效考核;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应用Kpi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着眼点是其结果及行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采用主、客观打分相结合的办法;对一般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考核,应用行为考核量表对这部分人员进行考核。

2.营口分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借鉴

营口分公司绩效考核主要分为业绩考核和量化考核两个方面。

(1)业绩考核。业绩考核适用于科级及以下管理人员、操作服务人员。按照营运类、控制类、履职类三个单项指标分别进行考核。操作服务人员按照工作业绩、业务水平、工作表现三个单项指标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确定其综合得分。在业绩考核周期中,对安全质量环保和廉洁指标实行一票否决,不再兑现责任人所在部门业绩奖金。

(2)量化考核。主要从安全生产、工作量、工作质量、日常管理和物料消耗五个方面按照等比权重分别考核。安全考核是根据分公司和作业相关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业务工作特点,对岗位员工作业安全情况进行考核;工作量考核,是将工作量进行归类,根据其难易程度、耗时长短等制定出考核标准,以此为依据,各班组按照当日实际工作量进行考核;工作质量考核,是对岗位员工工作差错进行统计的考核;日常管理考核,是对岗位员工日常工作表现情况的考核;物料消耗考核,是对岗位员工及所在班组物料消耗情况的考核。

3.宁夏石化、营口分公司绩效考核的经验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大连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本公司绩效考核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绩效考核应与公司战略紧密相连,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二,在考核体系中要实施分级考核的原则,即对于公司不同层次的人员实施差异化考核。

第三,在考核过程中,选用多种考核方式,提高绩效考核的及时性和公正性。

第四,应健全绩效考核的沟通反馈应用体系,提高对现代绩效管理的认识,使员工认识到公司绩效与员工绩效的紧密性,使绩效考核发挥更大作用。

三、大连分公司绩效考核方案

1.绩效考核方案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1)绩效考核的目标。定义和沟通对员工的期望,提供给员工有关他们绩效的反馈,改进员工的绩效,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提供对好的绩效表现的认可标准,知道解决绩效问题,使员工现有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员工在未来的职位上得到发展,提供与薪酬决策有关的信息,识别培训需求,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组织整体的接班人计划联系起来等方面。

(2)绩效考核的原则。在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还遵循了突出绩效原则、客观公正原则、分类考核原则和严格兑现原则。

2.绩效考核的内容与指标

分业绩考核和量化考核两方面。业绩考核适用于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部分操作人员。

(1)领导班子具体考核内容及方法。领导班子业绩考核以签订的年度《业绩合同》的各项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经理、书记业绩考核得分,以分公司全体部门业绩目标指标考核平均得分,为其季度、年度业绩考核得分。副经理业绩考核得分,以分管部门业绩目标指标考核平均得分,为其季度、年度业绩考核得分。

(2)中层管理人员具体考核内容及方法。中层管理人员业绩目标指标考核以签订年度《业绩合同》的各项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包括营运类和控制类两部分;履职类考核包括履职考核评价和民主测评两部分。

(3)一般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部分操作人员具体考核内容及方法。一般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及部分操作人员业绩目标指标考核以签订的年度《业绩目标责任状》的指标为主要考核依据,包括部门业绩目标指标考核和员工个人业绩目标指标考核两部分;履职类考核为履职考核评价。

(4)操作人员量化考核的内容及方法。操作人员量化考核以班组、个人量化考核结果为依据,包括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物料消耗六部分。

3.大连分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的实施

(1)绩效考核的组织与领导。成立了以分公司经理、书记为组长,以三个副经理为副组长,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考核领导小组。人力资源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绩效考核指标的确定与实施。第一,根据分公司《业绩合同》,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研究审定各类人员的考核指标及分值,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批。第二,业绩考核的程序。业绩考核按照逐级考核的原则进行。考核人应建立日常考核记录,作为考核的依据。第三,量化考核指标的确定。量化考核各项指标由量化考核办公室根据业务工作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制定具体考核标准,报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审批。第四,量化考核程序,分日常考核程序、月考核程序两部分内容。

(3)考核结果的通报与运用。在每次考核之后,将考核意见在第一时间内通报给被考核单位,如有异议,可及时与主考核部门沟通。绩效考核结果一方面作为员工提拔、任用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也是被考核人业绩发展计划的依据。

四、大连分公司绩效考核方案的评价与改进

1.绩效考核方案实施效果

第一,通过整合和改进绩效考核方案,实现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考核方法,不仅理顺了企业原有的各种考核体系的关系,而且提高了考核的实效性。

第二,全面实现了公司的年度业绩目标。

第三,员工素质明显提高,主人翁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意识显著加强。

2.绩效考核方案的成功之处

第一,形成了持续的计划、指导、评定和奖励机制。

第二,绩效管理较从前更加透明和公开,员工参与程度也较从前更高。

第三,自上而下地实施绩效管理,时间成本、管理成本有所降低。

3.绩效考核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需要通过引入一些学习成长类的绩效指标进一步影响和改变组织的氛围。

第二,虽然改进后的绩效管理方案有助于员工改进绩效的反馈、指导,但是绩效管理系统与员工个人发展计划没有紧密联系。

第三,虽然有研究表明基于员工自我评估的绩效评估比仅仅基于主管人员的评估更具有建设性,但是员工的自我评估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4.绩效考核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建议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研究与策略

绩效管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国外已经开始采用绩效管理思想,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效果,这也加大了更多单位对绩效管理的追捧,特别是一些公共单位。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绩效管理才出现在个别的公共单位中,但是涵盖的是整个政府。我国国有企业开展绩效管理主要是在1995年,当时政府研究这种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同时展开了试点调查,而我国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则更是要远远晚于此,由此带来的问题也是较多的。而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当前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若干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当下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化考核过多

考核过程一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过程,主要是为绩效管理改革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依据,但是对于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来说,绩效管理考核往往偏重于形式化,主要表现在考核前刻意重视,考核中忽视细节,考核后基本忽略的问题。此外,一些事业单位会将绩效管理代入到日常工作中,但是由于缺乏连贯性,导致考核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而且相关考核人员往往只重视考核的指标系数,即为了“考核”而“考核”,却忽视了其本身对工作人员提升绩效的激励效益,而且对于绩效表现也没有进行具体分析,进而难以提升单位的整体绩效。

(二)缺乏理念的支持

对于单位而言,要实现绩效管理的效果,首先需要通过科学的理念作为支持,特别是对于评定理念来说,绩效的考核评定的作用是为绩效提升作为依据,但是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考核时,未能给予一定层次化的评定,而且由于本身的单位性质,决定了其运作过程是非盈利的,所以,产品及服务具有隐蔽性,不能通过市场的价值进行量化,也让其本身的绩效考核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而且很多考核只能依照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即对人员的评价可分为“优”、“良”、“中”以及“差”四个指标,而且过于统一往往会导致评定缺乏科学性,而且在考核方面严重缺乏可控性。

(三)缺少激励积极管控

对于目前很多事业单位而言,绩效管理方面的问题还可以体现在管控的手段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会沿用以往的约束惩罚与绩效管理相挂钩。也会间接引发相关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疲惫感,虽然绩效管理并不是人事管理的范畴,但是并不代表管控过程不能运用人事管理的方案和措施,因为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单位整体的效益,因而,对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而言,除了需要通过科学的约束,同时还需要实现道德和精神的鼓励和支持。而很多员工的积极性不够,也是目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果不能在绩效管理中体现出作用和价值,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会出现随意化、走捷径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措施

(一)推行绩效管控流程方案

对于相关的绩效考核人员而言,考核应当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方案进行预估,当完成理论方案的设定后,则需要按照方案的导向性开展相关的管控流程,从而保证流程更加规范和有效,例如制定管控方案的流程为:绩效目标单位业务决策者目标绩效方案制定。对于整体来说,主要是通过绩效体现出整体的管控目标,进而根据决策者的主要目标以及细化到各个部门的绩效目标,最后通过对于所有目标的整合与评价,获得期望最大的评估方案,同时向决策者与实施者通报,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提出意见和反馈,最后完成整个科学且切实的绩效管控方案。

(二)提升绩效考核人员的素质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要实现其中有效的考核,首先需要加强考核人员的综合素质,即能力素质与职业素质。首先,对于绩效考核人员的能力素质提升来说,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阶段性培训,培训的方式主要通过知识讲座、绩效管理知识学习及考核作为核心,例如普及一些具有意义的管控办法,即目标管控、述职听证、要素分析等等,让绩效考核人员首先形成管控的意识以及方向感;加强成功绩效管控的案例教学,同时让绩效考核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于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管控提出自身的看法和意见;其次,增强职业素质培养,即将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工资收入挂钩,同时定期对考核工作情况进行随机抽检,对于职业素质较高的员工进行激励性的奖金奖励,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自身工作的价值定位。

(三)配合公众有效推广和参与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还需要落实公众的产品,例如服务等,让民众能够享受该产品,而且公众的参与和推广过程也会让信息逐渐趋于公开化,利于监督和管理,而且公众参与度提升,可以让绩效管理更加科学有效,让民众能够提出有效的管理理念反馈,也能获得较多民众的支持,对于绩效的有效管理是一种关键的形成和发展。

三、结束语

事业单位要实现绩效的有效管理,远远依靠科学切实的管理手段还远远不够,往往需要依赖和借助于流程方案的科学制定、公众的支持和监督配合绩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从而达到最终的绩效管理目的和要求。

参考文献:

[1]郭静.事业单位绩效改革初探――以陕西省建设信息中心绩效管理实践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15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4

问题何在?通过分析,a企业发现其主要症结在于n市场的绩效考核政策有问题。

2004年的绩效考核方案

n市场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政策是2004年年初制定的,由于当时市场问题没这么多,管理者认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销量是中心工作,要解决的主要是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问题,因此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时偏重的是“绩”,即工作结果,考核体系要点如下(以销售人员为例,下同):

销售人员全部收入为:档案工资(固定工资+绩效考核工资)+销售提成+年终评奖

其中档案工资中固定工资占50%作为底薪,只与考勤挂钩;绩效考核工资占50%;销售提成为销售收入的1%,按月兑现。

绩效考核工资的计算公式:绩效考核工资=当月完成量÷当月任务量×当月个人得分

其中当月个人得分为上一级主管人员依据个人平时表现评定,分数为0.85~1.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绩效考核方案片面注重结果,在该市场本阶段是一种误导。该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属战略性市场,二是基本空白,三是属“慢热型”市场。这三个特点决定销售人员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基础工作上,无论是渠道拓展、消费者认知、品牌积累、营销团队建设还是企业信誉,都需要做得扎扎实实。而方案中50%的工资和全部的销售提成与销量挂钩属明显的重结果轻过程。销售人员能做的,只能是拼命催经销商打款压货或不分质量只重首批进货量地开拓空白市场和渠道经销商,本市场的“慢热”特点决定不可能一蹴而就,失望之后就是换人换经销商,最终结果如同黑瞎子掰棒子,换一个经销商倒一个市场。

2.打分依据不明确,随意性大。打分的出发点一是便于对下属人员进行控制,二是要求业务人员按公司规定规范操作,但由于市场问题过多,打分依据不充分,具体执行时流于形式,且容易产生很多矛盾。

3.销售人员不控制费用支出。虽然公司规定了销售费用(指行政运作费用,如工资、差旅交通费、接待费、办公费、通讯等费用)标准,但由于不与个人考核挂钩,各级人员很难主动控制;同时市场费用(指市场投入,如广告宣传、渠道促销、消费者促销等)投入过急,投入产出失调,浪费巨大。

新绩效考核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a企业对该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调整:2005年的指导原则是在该市场战略定位不变的前提下,追求市场健康发展,稳扎稳打,由原来片面追求销量改变为过程和结果并重,绩效考核政策也相应做了单独调整。具体如下:

销售人员全部收入:档案工资(固定工资+绩效考核工资)+销售提成+单项奖+费用奖罚

其中固定工资占50%作为底薪,考虑到当地生活水平、行业惯例和心理承受能力,维持原方案不变;绩效考核工资占50%,其中过程考核工资为30%,结果考核工资为20%;销售提成为销售收入的0.5%;另外0.5%用来设置单项奖。

调整要点、原因及对业务影响:

1.绩效考核工资考核方法由结果考核为主变为过程考核为主。全部绩效考核工资50%中含过程考核30%、结果考核20%。

本阶段过程考核的要点及方法:按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设6项内容,采用百分制(全部满分为110分),其中日常工作满分为28分(包括工作纪律5分;工作日志记录5分;例会表现4分;出差拜访客户计划及总结8分,制度遵守4分;其他2分);报表系统满分为20分(周和月计划与总结报告6分;竞品信息报告3分;经销商库存周报3分;销售预测及其准确性6满分为25分(网络开发计划完成情况8分;产品铺货率6分;价格体系管理6分;工作失职造成投诉5分);促销管理满分为15分(促销品和促销人员按规定程序报批及使用5分、促销活动方案质量及效果5分、促销方案执行质量及冲账及时性5分);辖内遗留问题的合理、及时解决满分为10分;定性指标满分为12分(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执行性等)。

原因及影响:“欲速则不达”既是对a企业把n市场做成“夹生饭”的真实写照,又是未来需重点吸取的教训。由于成了“夹生饭”,n市场可能比空白市场更难操作,这需要管理者和销售人员有足够的耐心去补这堂课。上述六项是本市场急需补练的内功,虽然有些指标较难定量,但确属本阶段必须加强的。由于此部分在全部考核工资50%中独占30%,对销售工作可以起到相应的导向作用。

2.原1%的销售提成一分为二。其中有50%留用设单项奖奖励区域业务人员,由于月度评选难度大,可每季度兑现一次,每项1名,n市场年终不再评奖。

设奖项目:最佳渠道建设奖(网络健全或有突破、铺货率高、基本解决遗留问题、客情关系良好)、最佳促销案例奖(有创意、效果明显、执行严格、投入产出高)、最佳工作过程奖(过程考核得分最高者)、最佳销量奖。

原因及影响:以上是“过程”中的重点,同时本市场急需恢复信心。由于本奖力度较人,销售人员好胜心很强,会特别在意单项奖励,短时间内会补上这些“短板”。

3.新增费用奖罚项目。以n办事处为考核单位再按级别不同分配到人,季度兑现70%,年度找平。根据2004年实际,经测算和压低定额,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4%提取。如超支则超支的20%由个人承担,如节约则节约丽40%分配给个人;市场费用按产品毛利高低不同及重要性程度进行相应比例提取,如超支则超支的10%由个人承担,如节约则节约的20%分配给个人。

原因是“夹生饭”往往费柴火,同时由于2004年费用投入的随意性养成销售人员不重视投入产出比的心理,这样做可以保证市场按既定投入计划执行。销售人员既想做大销量,又时刻注意节约费用,不仅对公司有利,销售人员在得到实惠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像做自己家的事一样”的习惯。

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绩效考核方案设计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绩效考核政策是市场营销策略的体现和销售人员工作的向导。有什么样的市场策略就需配以相应的绩效考核政策来保证实施,否则就是不科学的政策。如果本阶段重点是提高铺货率,则铺货率是主要考核指标,如果本阶段重点工作是推广新产品,则新产品推广是主要考核指标。当然,市场策略错了,绩效考核政策也可能就煞费苦心了。

2.将考核指标分解、明确到每个人。经营指标和财务数字如月销售额等明确到个人相对简单,而过程指标如渠道建设指标分解、明确到每个人则有较大难度,要注意不能分解或明确不细很难执行下去或执行后不能保证效果。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5

【关键词】凤都集团;销售人员;绩效考核

一、前言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持续变化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改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正在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在空前提高,它在增进企业绩效,促进国际化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突显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销售人员是企业内部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凤都集团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

(一)凤都集团概述

凤都集团将相关政策优势、地域优势还有清真特色优势当作关键基础,产生了畜牧养殖业、饲料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关键产业体系,从我国还有从亚洲范围内产生了四个第一:凤都集团在全球20多个国家有销售网点,凤都集团控制工作者具备了280人,生产第一线工作者超过了1500人,市场工作者超过了700人(其中涵盖了经理工作者超过60人,销售代表超过600人)。同时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4人,本科教育水平的大约460人,大专学历的160名左右,大专以下80多人。

(二)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1.销售人员的工作分析。销售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九条:

(1)积极配合销售负责人解决销售还有另外的活动,有效的进行自己权责范围内的活动还有回款还有统计活动。(2)根据企业自身现状制定可行有效的销售方案,保时保量地完成销售部下发的销售目标。(3)对以前或者即将成为企业客户来源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为开拓市场提供完善的依据。(4)每周与销售部进行业务方面的谈判与总结。(5)承担所在区域的各项业务与各项活动的谈判。(6)对所管辖区域的网上订单进行管理。(7)与企业重点客户进行回访,加强关系的建立和扩展。(8)组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管理、考核和培训。(9)对所在管辖区域的卖场终端进行管理。

由于整个销售系统中区域经理与城市经理人员占比不及销售人员总人数的8%,受到篇幅限制本文将不对区域经理与城市经理的绩效进行分析。

2.确定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根据关键绩效指标(Kpi)理论,根据战略目标来确定销售人员绩效指标,企业只有具备符合企业自身的长远目标,销售人员的绩效指标才有针对性。在本文利用关键绩效指标法,结合平衡计分卡,本文采用从财务、客户、组织和流程、学习与成长多方面来对指标进行重新划分。

基于企业Kpi前提,分解部门Kpi,表4则是依据销售部KRa及关键驱动因素得出的销售部门Kpi管理表。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战略和工作计划的顺利完成。

3.凤都集团销售人员新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分析。对于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指标权重问题,我们采用国际上通用的aHp法(层次分析法)。

企业对营销员工的目前时段的要求关系到标准相对重要性的安排。因为销售人员始终是以业绩体现的,根据一般企业销售人员指标设定情况以及公司的实际运作情况,可以将结果考核划定为70%,而过程指标可以划定为30%。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大体方法,按照销售工作者的具体现状,在销售工作者绩效考核开展层次划分,为11个指标考核,层次可分解如表2所示。

得出指标后,根据凤都集团实际情况,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定为产品销量完成率、费用率、毛利率、货款回笼率、现款比例和客户满意度六个指标来考核,通过数据收集,将产品销量完成率指标总分定为15分,费用率指标总分定为15分,毛利率8分,货款回笼率10分,现款比例10分,客户满意度12分。另外,用层次分析法恒定过程层五个指标的权重。主要方法,就是当事人打分和直接上级打分。之后把数据填到准则层矩阵里。同时,必须通过CR验证,也就是当CR

下面我们具体举一个例子:通过观察法、工作记录法和他人反馈法,系统的收集相关销售人员工作活动和单位绩效的有关信息,主要构成为绩效指标和标准达成或未达成的情况、证明工作绩效,然后根据五个权重指标进行打分,求出平均值,我们得到如下判断矩阵:其中,a代表订单增长率;B代表质量异议处理损失额;C代表优化流向创效;D代表优质客户拓展数量;e代表促信息反馈。

通过DpS软件计算Ci=0.05048,Ri=1.12,此时CR=0.04507

凤都集团的人力资源部门就可以根据以上信息对销售人员进行定量的考核。当然由于打分本身有主观性,在对销售人员进行定量考核时,也要充分考虑一些与本人有关的定性考核,比如工作的热情度、是否肯吃苦等。

4.凤都集团销售人员新绩效考核表和评分标准设计。此处要重要提出的是,销售计划完成率以及回款率是有底线的,低于60%的规划量是属于不达标的,不给分。倘若在规划实现区域内,营销实现率和回款率大于60%,对于营销规划实现率标准按实际实现率的百分比此项标准的总分得出此项标准的实际得分:回款率相似,费用率目标相对不同,可以有二种评分方法,如果费用在企业要求的数额3%以内,此项目标得全分,假如费用超过标准,此项目标不给分,这样能体现该企业对费用的控制严格性。最多可以得到10分的超标完成营销规划的奖励分。

三、结论

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案根据行业背景、公司发展阶段、公司战略方向、公司销售模式等多维决定因子决定,因此各个行业也会不一样,但凤都集团牛肉公司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案将对其他快速消费品企业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方振邦.绩效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6

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并不复杂,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业绩评价,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重财务方面轻非财务方面、重短期业绩轻长期业绩、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的缺陷,并通过业绩评价手段构筑起一个企业战略分解、传导、管理机制,从而实现战略和战术、财务和非财务、过程和结果、内部和外部、短期和长期的平衡,是一个有力的业绩评价和战略管理工具。

然而,平衡计分卡并非包治百病的良药,其成功运用也绝非易事,平衡计分卡在西方国家创设和运用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既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商业银行引入平衡计分卡管理方式的热潮中,不仅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在对平衡计分卡的一片追捧声中,有必要对它的运用进行清醒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一个平衡计分卡的失败案例,并结合我国实际,总结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成功运用的若干基础要件,以期使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运用做到“形神兼备”,真正发挥理想的业绩评价和战略管理的功效。

一、美国环球金融服务公司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失败案例

美国环球金融服务公司(theUSGlobalFinancialServices)是北美金融领域的佼佼者。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公司的业绩评价都是以财务为导向的,公司一直致力于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90年代初,经历了财务业绩的大幅下滑后,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高层主管开始重新规划公司的发展战略。1993年,公司把部门经理的考核激励从单一的利润指标调整为多重指标的业绩激励计划(performanceincentiveplan,pip),引入更多关注客户满意度和公司成长性等方面的非财务指标,通过既定公式分配指标权重并计算奖金。1995年的第二个季度,公司又进一步实施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激励系统。

新的激励系统中包括了六大类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其中的一些非财务指标反映了高层主管对经理业绩的主观评价,成为新的激励系统区别于原有激励系统的显著特征。以公司的北美银行分部(thenorthamericanBankingDivision)为例,设定了财务、战略、客户、控制、人力资源、标准六大类指标。其中,对于前三类指标,每项指标都设有“标准分”(也就是一个目标值,考察是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实现了既定目标、还是出色实现了既定目标);对于后三类指标,则不设定标准分,而是给出总分上限。每个经理的总分由区域主管根据六大类指标的得分情况综合给出。

虽然环球金融服务公司宣称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构建了考核体系,但却没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首先,虽然公司以业绩激励计划(pip)对部门经理进行考核,但是在执行过程中,部门经理却发现,奖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些“计分卡指标以外的因素”,降低了平衡计分卡的权威性和严肃性,降低了薪酬和业绩的相关性。

第二,存在卡都ionhamericanBankingSyipobalFinancialServices评价标准不坚定,部门经理抱怨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每个季度都会变来变去,奖金的确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黑箱”,偏袒和不确定性成为抱怨的焦点,导致大家对平衡计分卡失去信心。

第三,计分卡是“不平衡”的,迫于提升股价的压力,利润仍然是计分卡的重心所在,并且一些短期财务指标成为了确定奖金的关键因素。

第四,引入主观评价指标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扰乱”了原有的考核体系,使“激励系统”变成了一个“补偿系统”,使“奖金”更象“补偿金”,并且,主观指标执行不严肃,为偏袒大开方便之门。

最后,由于设计和执行中的偏差,连公司高层主管和人力资源经理也在质疑衡量一个企业管理先进程度的“标记”究竟是什么。

结局可想而知,1998年末,环球金融服务公司最终放弃了平衡计分卡考核,重新回到了以营业收入为基础的佣金风格的考核方式。

事实上,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案例只是众多失败案例之一,根据卡普兰的估计,在美国宣称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公司中,至少有50%没有发挥这个工具的战略执行和战略调整功能,而只是把平衡计分卡作为“点名册”,或者给员工发放补偿金作参考依据。

二、我国商业银行成功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若干要件

前文已述及,平衡计分卡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成功运用却殊非易事。在长期习惯“工具理性”的美国企业,平衡计分卡的实施尚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在长期习惯“人治”的中国企业中要成功运用平衡计分卡,面临更多的基础问题。结合美国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失败案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以及若干先行的商业银行在实施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成功运用平衡计分卡,必须重点关注以下要件:

1、要高度重视平衡计分卡的战略传导和战略执行功能,全行上下积极参与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的设定。

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教授一再强调,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战略工具。确实,任何考核,都要通过“事后”的评价和奖惩来传导企业战略目标和阶段性策略目标,从而起到对今后工作的“事前”引导作用。因此,平衡计分卡不能仅仅停留在事后考核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在指标的设定和业绩标准的设定过程中,明晰企业的战略,传导企业的战略。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企业规模较大,组织结构复杂,业务复杂,尤其要珍视指标设定的过程,企业高层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平衡计分卡项目,充分利用平衡计分卡项目过程,在业务条(各事业部)和业务块(区域分支行)内部充分沟通,形成战略共识和阶段性策略共识。

2、指标、权重和评价标准的设定必须科学合理,体现平衡的思想,体现战略意图和策略重点。

平衡计分卡,其精髓在于实现财务和非财务、过程和结果、长期和短期、内部和外部的平衡,其指标设计必须体现平衡的要求,追求业务的长效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纷纷开始向零售业务的战略转型,对零售银行来说,在转型初期,财务效益不一定会立即显现,此时,平衡计分卡的设计者就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强调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维度的指标,通过考核指标来引导零售银行扩大客户群,改善内部流程,做好产品、品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能够带来未来效益的战略性投入,从而为成功转型奠定扎实的基础。

3、主观评价不能成为“补偿性评价”,对于看似“定性”的指标,也要尽量找到“定量”的表征。

指标有定性和定量之分。在指标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设法使定性指标能够有定量的表征,以保证考核的严肃性、权威性。在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案例中,其失败的教训之一是,主观指标设计不合理,为偏袒打开了方便之门,主管往往根据主观好恶,而不是客观的业绩来打分。事实上,即使是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这样的看似“软性”,看似“定性”的指标,也可以,并且应该有定量的体现。比如,对内部流程维度的考核,可以设定业务处理时间缩短的目标,设定流程差错率的目标,设定流程中内外客户满意度的目标,设定流程中成本消耗的目标。又如,对于学习与成长指标,假如银行要向零售业务战略转型,设定了三年内人均理财产品销售量要进入同业前三名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三年内必须要有20%的个人银行员工拿到理财规划师证书,再将这个目标向零售银行条线及分支行分解,量化指标就清晰可见了。概言之,要使考核指标“硬性”起来,使平衡计分卡考核成为“激励奖惩计划”,而不是“补偿计划”。

4、要在平衡计分卡指标设定中打破部门分割的局面,倡导团队合作、部门协同,把全行的力量凝聚到总体战略执行上来。

部门分割、横向失衡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所面临的通病。在一个著名消费日用品民营企业的案例中,公司的战略是不断推出新产品以保持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营销部门和销售部门认为,老产品市场趋向饱和,迫切需要新产品来扩大市场份额,销售业绩上不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可以成功销售的新产品太少。而技术部门感觉,本部门的开发能力还是很强的,每年能开发出100个左右的新产品,但是做得非常辛苦,中选率很低,而且总是遭到其他部门的指责和抱怨。每次公司会议,营销部门和销售部门总是对技术部门的能力提出质疑,部门间关系也蒙上了阴影。

造成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横向脱节的原因在于,彼此都没有从公司战略目标的高度出发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跨部门的协调,而更为具体的原因之一,则是部门考核指标的不协同:对技术部的考核只有新产品技术开发数量指标,对营销部门的考核只有销量和金额指标。

在咨询公司的引导下,销售部门和技术部门共同分析谁是平衡计分卡所有者的内部客户,明确这些内部客户的需求、要求和期望,将部门间的要求和期望融合于部门的平衡计分卡之中,设定了一些双方共同承担的目标和指标,比如,在技术部门"加强市场导向的产品开发"的目标中,设立了"新产品销量"、"新产品成为公司主力产品的比率"等考核项目,从而促进公司内部组织在横向上取得最大的协调和合作。

银行的业务运作也类似,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运营支持部门之间,工作职能不同,工作着眼点、工作目标不同,会导致内部协同上的问题。因此,需要在平衡计分卡体系中设定协同性指标,比如,风险管理部门和运营支持部门也要承担产品销售量的指标,销售部门也要承担风险指标,从而引导内部沟通协作、换位思考,倡导团队合作,获得最佳的协同效果。

5、要坚持考核的透明度:方法透明、过程透明、数据透明、结果透明,并为这种透明度提供信息系统的支持。

考核是一个引导手段,要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必须提高它对被考核者的透明度,包括方法透明、过程透明、数据透明、结果透明。在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案例中,其失败的一个原因在于,考核过程对于被考核者来说是一个不透明的“黑箱”,被考核者看不清“努力—成绩—奖惩”之间的关系。理想的考核体系,应该能够及时提供过程中的考核业绩,从而真正发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及时纠正、引导被考核者的行为,真正把被考核者的行为引导到执行全行战略的方向上来。

而这,又对信息系统提出了要求。对许多企业而言,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一个细化分解到整个企业的平衡记分卡体系将涉及方方面面的数据,数据量庞大,必须依赖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对于拥有海量数据的银行来说,信息系统平台就更为重要,产品、客户、机构(包括分行、支行、客户经理等)等不同维度所创造的价值都必须作出客观合理的衡量。同时,平衡计分卡各种衡量指标以及对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必须建立在组织内部资源成本合理分配和准确计量的基础之上,必须对银行的经营数据和考核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积累。

6、要将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建设和内部流程、岗位职责的梳理紧密结合。

实施平衡计分卡需要和内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流程体系的建设相结合。一方面,实施平衡计分卡,离不开银行内部管理制度、部门及岗位职责划分、业务流程,以及与绩效考核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环节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平衡计分卡项目的实施过程来厘清各层面、各组织机构、各具体岗位的职能,从而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岗位职责梳理,不仅有助于内部流程维度的考核,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各项业务的作业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进而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平衡计分卡的理论框架,来确立不同层面的关键成功因素、衡量标准,厘清业务流程间的驱动关系。此外,作为绩效管理的配套制度,员工行为规范、薪酬和奖励制度、职务任免制度以及培训制度等内部制度对平衡计分卡的正常实施也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需要一并理顺。

7、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支持作用,形成平衡计分卡项目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实施平衡计分卡是一项需要管理层、各部门、各分支行、团队和个人充分参与的工程,只有各个层次对银行的整体战略、局部策略和阶段性策略充分认同,才能保证平衡计分卡的顺利实施。企业文化能够赋予群体共同的企业精神,使员工形成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对企业战略的认同感,有利于考核制度的实施。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平衡计分卡实施的支持作用。

同时,通过平衡计分卡的实施,通过各个层次对战略目标、策略目标、具体考核指标、考核标准的深度沟通、分解落实,能够为银行内部提供一个不可多得的沟通平台,因此,也要使平衡计分卡项目的实施成为进一步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从而形成平衡计分卡考核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

8、平衡计分卡项目要取得成功,贵在坚定地执行。

在商业银行实施平衡计分卡项目是一件复杂的工程,尤其在实施的初期,面临着确定战略愿景、梳理各层面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分解各层面的关键考核指标、采集业绩数据、建设信息系统等复杂的、甚至困难的工作,对管理层来说,必须认准方向,迎难而上,保持战略决心,坚定地执行下去。在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案例中,评价标准不坚定,部门经理抱怨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每个季度都会变来变去,导致大家丧失了对平衡计分卡的信心,成为项目失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商业银行必须充分吸取环球金融服务公司的教训。

犹豫和骑墙乃兵家大忌。所谓坚定的执行,其实有两个层次的内涵:一是在设定战略目标时要高瞻远瞩,找准方向,为后续的执行找到一个坚固的立足点,只有高瞻远瞩、深思熟虑的战略,才是无法轻易撼动的战略;二是一旦找准了方向,就要坚持执行不动摇。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7

杨宁云南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人力资源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要的资源,由于该资源的特殊性而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完成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昆钢炼钢厂绩效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学院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市场营销专业、物业管理专业。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绩效”属于激励因素,是企业进行人事决策的基础。通过对昆钢炼钢厂绩效管理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绩效管理在实践运用中的全过程,以达到高职学院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昆钢炼钢厂绩效管理体系建立和运作情况

1.制定绩效管理细则

炼钢厂根据一作业区和二作业区实际情况,按照十个指标进行考评,制定了详细的定量考评指标。以炼钢厂二作区产量考核、质量考核和温度考核指标为例:

(1)生产产量考核(400分)

按当年度炼钢厂产钢计划及品种钢比例50%测算。

①每冶炼一炉合格钢:普碳钢得1.2分/炉;品种钢得1.6分/炉。

②当班单炉冶炼达到14炉以上,每增加1炉,加5分。

③因炉长责任造成整炉回炉事故每次扣50分,部分回炉每吨扣1分。

④品种钢生产完成情况:未完成生产计划品种、调度计划品种安排1次扣20分。

(2)技术质量考核(140分)

①要求所有钢种按内控标准控制化学成份,同时无半炉以上气孔。若S出格(St12≤0.030%,BL2≤0.035%),每炉扣2分。若Si、mn出格,每炉扣10分,因Si、mn出格造成复样,每炉扣20分。若C、p出格,每炉扣15分,因C、p出格造成复样,每炉扣20分。若因C、Si、mn、p出格导致整炉回炉,每炉扣50分。

②全月无成份出格,无半炉以上气孔加奖炉长50分。

③若出现化废或半炉以上气孔,将根据技监站判废量按每吨2分考核炉长。

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违规出钢、未吹氩和吹氩时间不够一次考核炉长5分。若因违规出钢造成成份出格,每炉钢考核炉长10分。

⑤由于炼钢原因导致板带产品在轧制过程中发生破边现象,扣5分/卷。

(3)温度考核(60分)

①炉长必须控制好每炉钢的过程温度和终点温度。方坯第一炉除外,其余炉次倒炉及出钢温度均不得超过1690℃,每超过一次扣2分。

②若因炉长操作钢水回炉事故,每吨回炉钢水扣炉长2分。

③氩前温度合格≥75%,每降低1%扣10分。氩前温度合格≥80%,每提高1%加2分。

其余冶炼过程及终点控制、炉长基本技能判断、钢铁料消耗、渣料消耗、氧枪事故、生产事故和补炉七个考评指标的详细考评细则略。

2.明确绩效考评责任

炼钢厂在转炉炉长绩效考评过程中,按照“谁考评谁负责”的原则。

3.实施现场绩效考评

4.注重绩效沟通,提高绩效水平

对考评组来说,绩效沟通有利于考评组及时了解炉长的操作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辅导;对炉长来说,能及时得到自己操作的反馈信息及考评组的帮助,不断改进绩效。

二、炼钢厂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不高

2.对绩效管理目的的认识不明确

3.部份考核指标的设定缺乏科学性

4.缺乏过程控制和过程沟通

5.制度考核不严格

三、炼钢厂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措施

1.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认真做好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面谈每个环节,从实践上,加强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灌输,进一步争取各级管理人员的支持和理解。

2.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

要自上而下的实现各阶层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支持和理解,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要确保绩效考评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就必须对各阶层人员进行针对性地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知识的培训。

3.完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

(1)不断完善绩效考评的指标体系。根据单位的自身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内容,不盲目的模仿国内外先进企业或各单位的绩效管理系统,结合企业文化特点,制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绩效考评内容。

(2)合理定义体系的考核指标。设定指标时,坚决按照SmaRt原则进行,即: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8

1评估采购绩效结果分析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综合评价表是衡量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指标综合评价表,其采用平衡记分卡方法,从4个维度进行分析,组织由财务、采购、仪器使用以及审计部门,专家、供应商及采购主管等人员参加的定期采购绩效评估活动,选择并评估采购与供应关系管理中Kpi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的采购管理中的实操情况,详实记录并写出总体评价与改进建议[10]。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指标综合评价表中涵盖下列诸方面内容:采购计划完成率、成套采购完成率、采购质量合格率、采购价格差异率、采购数量相符率、采购数量入库率、降低采购成本率、预算费用控制率、故障停概率、维修返修率、及时供应率、采购方式合规率、采购合同与招投标文件符合率、实际供货与合同内容不符率、实际付款金额与合同签订符合性、新供应商开发数、用户抱怨投诉率、性能验证不合格率、“4Q”认证不正常率、单一来源采购成本合理性、固定资产与采购帐目符合率、信息化管理效果、档案内容详实率、组织结构合理性、售后服务到位率、人员培训完成率、合同与资金使用审计、采购客户满意率以及廉政建设满意率等评估或考核指标[11]。

2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督查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构件中运行检查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表。依据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CnaS-CL01:2006)中5.5.1~5.6.3条款和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规范(wHoGpCL)中12.1~13.2条款的设备和量值溯源有关技术要求,应建立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形成长效检查制度。该方案经过在部分药检机构近3年的推广使用实践证明,方案设计先进、科学、实用及有效,但在检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现场提出改进建议,完善了管理程序,弥补管理中的疏漏,为通过国际认证和CnaS认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经过定期的检查,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表中所列检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内务,仪器设备的清洁和摆放的合理性;②标识,仪器设备是否有资产标识、状态标识,标识内容是否填写完整和规范、粘贴位置是否符合要求、状态标识是否在有效期内等;③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目录登记是否规范,卷内目录与盒内资料是否相符,仪器设备购置资料是否齐全,仪器设备安装验收资料是否齐全,仪器设备使用运行资料是否齐全,档案资料是否按规定时间归档,有档案借阅记录、使用记录、维修记录、专业保养记录、日常保养记录、性能验证资料及计量结果确认等资料;④计量,是否按年度计量计划按时实施仪器设备外检和自检,是否有仪器自检规程和有统一格式的自检记录,自检工作使用的计量标准器是否溯源,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是否按年度计划实施,是否填写全院统一格式的核查记录,是否有期间核查Sop,期间核查所用标准物质是否为有证标准物质,无证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否溯源,使用的标准物质是否在效期内,使用的标准器是否经过法定资质机构检定和(或)校准,是否在有效期内;⑤记录,是否按要求摆放两本一夹,使用记录是否按要求填写,是否有维修维护记录、计量记录等。检查监督的宗旨是检查中发现问题,如发现经计量后的仪器软件未依据校准结果及时修正,温、湿度超限对检测结果影响大的放置仪器房间无温、湿度监测记录,使用过期版本期间核查记录,使用年限长,使用频繁且出具重要的检测报告的仪器期间核查间隔时间过长,带来不准确检测数据的高风险等问题,现场提出改进建议,弥补了管理中的疏漏,完善了程序,提高了管理水平[12]。

3供应商选择与评估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供应商评估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Kpi单项指标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工作量化表。依据国际、国内相关要求,选择符合合适的价格(Rp)、合适的质量(RQ)、合适的数量(RQ)、合适的地点(Rp)及合适的时间(Rt)“5R”的供应商使用。有效测量供应商绩效至少包括:供应商的能力和绩效测量、明确的标准或指标(如测量供应商质量是否达到iSo9000、iSo14000等标准要求)、建立较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长时间的考核和量化指标来展示其未来发展优势以及考核的结果与过去的绩效进行比对等内容。同时,制定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工作方案也应依据供应商绩效测量的7CS标准,即资格、能力、承诺、控制、现金、成本及一致性等。依据相关评估要求与标准,针对工作实际制订供应商量化评估表[13]。供应商评估表(初审)中包括评审的内容、标准,应得分、得分等项目。评审内容涉及下述内容。(1)企业综合实力。包括注册资金、开户行提供的资信证明、同类设备或服务相关业绩、投诉、诉讼及法律纠纷情况等。(2)经营管理方面。包括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发展规划及改进计划、用户定单管理及信息安全性、技术服务保证体系及管理措施等。(3)品质管理方面。具备公司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明确、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保障体系、严格把关供应产品质量,应有品质验证实施方式及系统,做到品质控制及追溯,竭力确保用户零投诉等。(4)技术服务能力及管理。包括应建立销售管理系统、仓储管理及安全管理,建立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等。(5)业绩管理。包括制度状况、组织程序和经营状况,创新及用户满意度等。供应商跟踪评价表(复审)中涉及供货和安装周期、设备或服务运营状况、备件充足率及响应、提供的服务质量、投诉和诉讼情况等内容。依据仪器设备硬件保障质量和水平在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中的重要性,针对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和管理现状,建议应加强新供应商的筛选,包括与国际厂商、一级供应商直接交流合作,减少中间环节,必将获得更好质量的产品和节约大量的资金。

4采购合同签订与实施情况评估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合同评审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Kpi单项指标采购合同管理评估指标表。为了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采购主管或合同审核人应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合同缔约和相关技术标准要求,认真审查招标采购合同。合同评审表的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考核指标和评估内容包括下述内容。(1)招标阶段。①供应商、生产厂商或招标公司是否有在仪器设备招标采购中为了追求利润,采取制造主体合法、真实的假相,在投标时虚假应标的行为;②供应商、生产厂商或招标公司招标的仪器设备是否有满足不了客户技术指标要求,有圈标串标行为;③供应商、生产厂商或招标公司是否有擅自删除和更改某些性能指标、降低技术参数以次充好;④减少仪器配置和附件数量;⑤减少质量保证时间或降低售后服务质量等行为。(2)签订阶段。①专业人员审核技术规格偏离表,是否出现与招标文件要求不符合的条款、性能指标、技术参数、配件备件和售后服务等是否与投标文件一致;②合同是否按程序签订等。(3)执行阶段。①验收中生产厂商或供应商是否按合同条款仪器品名、规格型号、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备件和配件等条款提供全新的仪器设备或配件;②生产厂商或供应商是否按合同时间和地点条款要求送达;③安装过程是否按合同条款和安装技术程序操作;④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进行运行测试,运行结果是否达标;⑤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要求测试项目完成性能验证;⑥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4)售后服务。①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签订时间按时培训;②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签订地点包括境外和人员数量进行培训;③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把产品或服务销售给消费者之后,按合同条款为消费者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在质量保证期内的免费维护和保养等;④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要求对仪器进行包装和运输等。(5)维护维修。①在质量保证期后签订的维护维修合同的执行率;②审核维护维修项目;③记录统计仪器的返修率等。(6)付款阶段。①生产厂商或经销商是否按合同条款金额准时交付履约保证金;②使用单位财务是否按合同金额准时付款及返履约保证金;③使用单位财务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合等。考评人员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5仪器设备验证效果评价

采购绩效管理体系架构中“4Q”结果表是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Kpi单项指标“4Q”效果考核表。根据国际通行规定,要对仪器设备进行“4Q”认证。“4Q”结果表中主要指标和考核内容包括下述内容。(1)采购前期。在采购目标产品时尤其单一来源采购,应对图纸设计、仪器设备功能进行核实、确认以满足客户的技术需求。(2)合同阶段。①核查“4Q”相关技术指标和要求是否在合同中体现;②验收和安装阶段,安装场地、温湿度要求、排风、排水及电源等是否符合试验要求,安装过程是否按合同条款和安装技术程序操作;③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或确认的操作规范进行运行测试,运行记录结果是否达标并满足相关药典的实验要求;④生产厂商是否按合同条款要求测试项目完成性能验证,结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等。(3)运行阶段。①运行全过程是否满足图纸设计标准和要求,出现状况进行维修后应满足要求;②移机再次安装时应完全按照首次安装程序和要求进行;③设备运行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仪器操作Sop进行;④须周期进行性能测试。仪器设备移机再次安装或主要部件维修后至少要完成主要项目的测试,性能测试结果应满足相关要求等,考评人员写出总体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14]。

6仪器设备采购绩效管理体系结果评价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的构件,不仅能够优化核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创新,使管理思想、管理方式及管理实践达到新的高度,全面提升仪器设备采购水平,推动采购管理工作尽早达到国际化水准。构建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方式和先进的评估方法,要将单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结合起来,把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结合起来;将采购前、采购中及采购后评估结合起来;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和有关专家的评估结合起来;将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结合起来;评估指标及评估主体明确,评估方法科学实用,评估人员全面有代表性,评估程序严谨公正,评估结果有效。同时,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体系经过实践对其完整性、可行性及创造的效益进行评估,针对仪器设备采购绩效评估体系,包括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评估过程、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以及制定战略参考价值等进行全过程、全视角审视。

7结语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9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80-02

1绩效考核失效的原因

产生绩效失效的原因很多,系统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1.1考核目的

考核要有明确的目的,即考核力图要解决什么,这是考核实施的前提。考核目的不同,导致考核在方法、内容、结果与应用等方面也不同。由于考核目的不明确,一方面企业在考核方法、内容等方面容易出现选择错误,另一方面员工也会因不明确考核目的而存在各种猜忌,认为考核是对他们工作偷懒的“严加监管”,减少他们的工资,或认为考核只是公司欲提拔或辞退某人的“借口”。不明确的考核还会让员工觉得只不过是填填表,开开会什么的,致使考核流于形式。

1.2考核体系

(1)考核指标、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其表现主要有:①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未根据岗位责任来设置,难以达到全面有效考核。②考核标准模糊,量化、细化等工作不到位,可操作性差。③考核指标及标准未与组织部门目标相匹配。④未重视指标设计与指标结构的“本土化”问题。⑤指标标准设置不切实际,无激励作用。(2)孤立考核体系。很多企业只看到考核本身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与之相关的其他体系,如职位分析及评价、素质测评、激励等。(3)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须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相配套才能得以高效执行,有关考核细则、注意事项、绩效沟通与反馈制度等必须不断完善,否则就会因人为因素产生各种考核偏差。

1.3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众多,不同考核方法其侧重点不同。Kpi突出了组织及员工的关键绩效指标,提高了考核的有效性与客观性;mBo法将企业目标通过层层分解下达到部门及个人,强化了自我激励,调动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BSC则注重现在与未来、结果与过程的结合;360度考核则注重考核的全面性。这些考核方法都要根据考核对象本身及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来使用。然而,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被考核者在岗位、职位、工作性质上的差异,片面追求考核的统一简便,考核方法往往相对单一,很少能根据不同考核对象采用不同考核方法,以致考核产生诸多问题。

1.4考核组织及执行

(1)考核计划不周全。很多企业事先未制定详细的考核计划,有关考核的人员配备、流程设计、时间地点的选择等未组织到位,考核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也不充分。(2)考核培训不完善。对考核者在专业知识、考核制度、目的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是提高考核科学性、确保考核质量,避免各种考核误差的重要措施。然而多数企业并不重视考核培训,只是随便在考核前开个简短的会议就结束了培训,使得不少考核者成为考核的“外行”。(3)未建立考核纠偏机制。考核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会导致出现各种技术性失误,如绩效考核打分失真,考核结果不能与部门组织绩效相匹配等。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未建立考核纠偏机制,不能及时对考核中的不确定因素调节控制。(4)考核者自身因素。如定势误差、首因错误、晕轮效应、集中趋向、近因效应、对比误差、逻辑错误等。

1.5考核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它能使不同利益取向的人融合在企业大家庭里,形成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氛围。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化解或减少员工在考核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帮助部门及员工纠正各种错误观念,理解并接受考核。此外,良好的企业文化也能形成道德约束,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公平公正的对他人进行评价。然而不少企业在考核前企业文化滞后,不能有效化解考核中的矛盾。

1.6考核沟通

绩效沟通是绩效考核的核心,整个考核过程本身是一个持续沟通过程。绩效标准的确定、指标的调整、结果的反馈运用都离不开主管和员工的沟通,它是考核的“剂”,许多考核问题都可以通过它来解决。然而许多企业缺乏有效的考核沟通,因为缺少沟通进而使员工不能很好理解有关考核指标、目的、流程等内容,出现考核争议也不能得到及时处理,有关绩效指导工作也不能顺利进行。

2绩效失效的营销学对策

2.1充分明确企业绩效考核需求

(1)研究企业现有的问题。考核并不能解决企业的所有问题,它只能针对性的解决某些问题。导致部门及员工绩效不高的原因很多,人资部门要在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对其细分,把那些可以通过考核来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考核目的,提出考核需求。同时要制订其他相关配套措施解决一些非考核能解决的问题,这样才符合“医理”,否则,考核将可能失效。

(2)全面理解考核需求。首先,要明确考核需求是现实迫切的需求还是一种未来潜在的需求,或是两者的结合,不同的需求特点对“考核产品”的要求是不同的。现实迫切的需求要求考核立竿见影,未来潜在的需求要求考核更加注重战略性和长期性,而两者结合的则要求考核既要注重长期性,又要注重考核解决一些现实迫切的问题。其次,要明确考核需求的差异性,即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对考核需求的差异性。创业期因企业员工人数较少,各项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公司日常事务大多靠人来管理,因此考核在内容、方法、时间等方面应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随着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各项制度开始逐步完善,日常事务由制度来管理约束的因素增多,考核也要求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2.2做好绩效考核的市场调研工作

(1)调研企业微观环境。企业所处的阶段、规模、财务状况、供应商、顾客等的差异性,决定了考核在内容、指标、标准、考核方式等的差异。如果不能注意到这些差异一味照搬其他企业的考核模式,就会使考核面临各种问题。因此,调查企业微观环境很有必要。企业应做好这几方面的调研:①企业的发展阶段及规模。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各部门以前的费用支出情况。③企业的各项制度建设是否完善。④企业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及员工热情。⑤领导者是否重视管理。⑥企业文化建设情况。⑦企业愿景及目标设置情况。⑧其他与绩效考核相关的因素。

(2)调研企业的部门及员工。①明确“消费者”对象。一般而言,考核是考核那些工作对企业有较大价值的员工,那些工作对企业目标影响不大、工作内容机械简单的员工不需要过多的考核,否则会增加考核成本。②调查“消费者”的工作特征。内容包括“消费者”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与周边绩效有关的工作等。③调查“消费者”偏好。不同的“消费者”对考核方式的偏好是不同的,有些可能倾向于表格打分考核,有些可能倾向于述职考核,而其它的则可能更倾向于目标管理考核等等,他们对不同考核方式的偏好决定了他们对考核的配合程度,因而考核得出的效果也会因此不同,因此对“消费者”调查很有必要。

2.3设计合适的“考核产品”

(1)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考核体系。企业要根据自身已设置的岗位及其具体责任来设置指标。指标不能笼统的细化或量化,必须根据岗位工作的具体责任内容条款该细化则细化,该量化则量化,要找到指标与部门及员工绩效的最佳结合点。(2)选择恰当的考核方法。依据主要有:①考核方法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种考核矛盾。②考核方法能被大多数部门及员工认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各种阻力。③考核方法能够保证考核的效度和信度。④考核方法须具有可操作性。

2.4做好“考核产品”的推销工作

(1)推销考核理念。人资部门应树立现代推销观念,当好“推销员”的角色,将各种考核理念推销给部门及员工。①推销考核宗旨。如果员工不明白考核的目的及作用,就会使考核一开始就失去良好的文化氛围,得不到部门及员工的重视。②推销考核“利”的一面。向员工灌输考核能给他们带来“利”的思想,能消除他们心中的各种顾虑和猜忌,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考核本身也是一种激励,从而调动起他们对工作和考核的积极性。③推销考核原则。将各种考核原则,如公平公正、客观真实有效原则、沟通原则等讲授给部门及员工,并解答他们对考核的各种质疑,能极大地消除他们对考核的消极情绪,减少抵制。

(2)推销考核制度和方案。人资部门首先必须树立新观念,即考核的推行不是强制性的结果,而是双方协调后认同的结果。强制性的推行考核制度方案违背了员工意愿,会使员工产生各种观念和行动上的抵触。其次,人资部门必须掌握有关绩效考核制度和方案,熟悉“考核产品”,不了解自己的“产品”特点,就很难说服员工使用“产品”。再次,人资部门应深入到企业各部门,向员工讲授各种考核知识,解答他们的各种疑惑,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沟通上要适当运用一些营销技巧,比如采用“情境假设”,向他们描绘考核给员工带来的种种美好远景,使他们的意识与考核理念逐渐相融。

2.5树立售后服务理念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售后服务也是企业产品的重要部分,搞好售后服务有助于消除或减少顾客的各种抱怨,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使企业及产品具有强大的竞争力。考核既然也是产品,那么同样它也符合这一理念。因此,人资部门应根据这一理念做好“考核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

在考核争议处理上,要转变行政仲裁观念,树立现代服务理念。将受理考核诉讼视为替员工服务,消除他们各种疑虑,从而较彻底的解决各种矛

盾。

参考文献

[1]谌新民.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纪宝成等.市场营销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周学军.浅谈绩效考核失灵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04,(10).

[4]袁洁秋,张英娜.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偏差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6).

[5]蒋国杰,袁勇志.绩效考核中的误差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2005,(4).

[6]季龙夭.企业绩效考核九大误区[J].经济师,2005,(2).

[7]应洪斌,陈壁辉.绩效考核的十大误区[J].华东经济管理,2005,(6).

产品开发绩效考核方案篇10

但随着这几年行业竞争的加剧,营销总经理会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团队管理出了问题:

下面的营销经理工作热情不高,很多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位。

销售代表执行力越来越差,公司制定的营销政策很难下达到渠道经销商、终端门店、消费者。

销售人员的业绩增长情况普遍疲软,连行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都达不到。面对销售团队执行力低下的问题,老板想到了要优化对销售人员的考核。

有效的管理者和无效的管理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后者能够把事情办成了;前者能够通过目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等管理手段来保证有效的执行,通过有效的执行来保证组织、团队目标的达成。

“问题都在第一排,根子全在主席台”。当营销团队的执行力低下的时候,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决策的本身是选择,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执行;管理的本质就是有效执行,不在于知道怎么做,而在于怎么保证做。

那么,销售人员团队管理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一、不能用单纯的考核来代替销售队伍的团队管理

首先,很多营销管理者把“底薪+提成”视为销售人员团队管理的法宝,一百年不动摇。

而在我看来,营销队伍的底薪加提成,就是个体户的集中营。为什么需要组织、为什么需要管理,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有分工、有职责、有长期与短期的工作计划、需要大量的协调、培训、沟通、还需要过程的检查与结果的考核。

所以团队管理一定是目标、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的集成体系。团队人员管理是个体系,团队出了问题要看目标、组织分工、流程计划、协调、控制各个环节有没有问题,而不是眼睛只盯着控制的一种管理工具——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还有绩效计划、绩效辅导、考核结果应用等环节;“底薪+提成”是对销售人员结果控制的一个维度考核与结果应用;即使是整个的绩效管理,它本身也只是一种衡量、改善组织与个人业绩的管理方法与工具,其价值在于促进组织和个人业绩目标的达成,还有很多其他的管理工具与方法。

其次,要清楚认识到管理是有前提,有结构、有因果、成体系的。目标管理不明确、组织分工不清晰合理、计划不具备可操作性,就会导致后续的协调成本大、控制手段失效。

很多公司在目标管理都没有厘清的情况下,就开始急匆匆的推行绩效考核,显然忽视了管理的前提、因果、结构关系,当团队成员连自己的工作目标都不明确,我们还考核什么?又比如说,很多公司职责划分不明确,包括职能职责以及虚拟的矩阵式的项目职责都不明确,然后就急于通过考核要结果,明显就犯了本末倒置的问题,组织管理的问题是要先于绩效考核的。

二、对考核的问题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很多公司,一听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好,脑海马上想到的就是人力资源部应该承担责任。一碰到问题,不是面对事实、解决问题;而是抛开责任、传递责任。

优秀的管理者就是要持续地围绕业务问题来提供解决方案。

考核,就涉及到了员工利益的分配。必须引起公司老板及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解决很多公司老板对绩效考核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呢?

没有参与,就没有重视;没有参与,更不会有执行。

所以,在面对考核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成立一个跨职能的组织,比如公司的绩效薪酬管理委员会、或者绩效考核项目小组。

组织的主要成员可以做如下设置:

组长——老板;

执行组长——HRm;

成员——销售经理、财务经理,同时可视需要邀请1-2名优秀的销售代表参与。

同时,明确各岗位成员的职责,如组长的职责就是审批项目工作计划、审批公司销售人员的绩效薪酬方案、审批绩效工资的发放;执行组长就是制定项目推进计划、编制绩效薪酬方案;成员里面的财务经理就是统计财务指标的数据、给出建议指标的建议目标值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立绩效考核的项目组织后,一定要制定详细的工作开展计划、计划中的每项工作要责任到人、明确完成时间。

一个好的绩效考核项目计划中的关键事件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安排问题调研与分析。项目成员一定要走访销售办事处、访谈销售经理、访问几个重要的经销商、几个典型的销售代表,坐在办公室是没法制定出有效的方案的,问题一定是在一线的现场。

召开项目启动会,公布项目计划。

设计各岗位层级考核指标及说明。

通过项目小组的沟通会确定各指标的目标值。

由人力牵头,会同财务确定激励措施。

组织销售团队培训,理解公司的考核方案。

三、销售团队的考核指标不合理

很多公司采用底薪+提成这种考核方式,事实上就是一刀切,所有人都考核销售收入指标,根本就没有区分出营销团队与个人的业绩要如何捆绑、不是区域市场对应的业绩衡量、不同岗位层级的工作贡献重点。

所以,一定要按市场区域、分岗位重新设计考核指标,如果企业的销售团队是第一次尝试增加不同的考核指标,所以对于不同区域的同一个营销岗位可以设置相同的指标,以保证大家内心的公平感——都是做销售的经理的岗位,考核的指标可以一个样;但为了区分不同的区域市场,如成熟市场、竞争性市场、空白市场,那么在每个指标的目标值设置上就应该不同。

一般来说,销售管理者岗位的考核指标就两大类:

财务指标:销售收入、费用、利润,不同区域市场,三个指标的目标值不同。

管理指标:渠道(新客户)开发、产品结构、人员培训与发展。

而对于销售代表这样的一线工作者,销售指标设置更加应当简化,很多公司喜欢考核销售代表的利润指标,其实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稍微规范的公司,销售代表的费用管理一定是按照各种标准、制度进行使用的,所以费用已经被控制住了,那么考核销售代表的财务指标其实只需要设置销售收入指标,但也不要忽视一些管理指标,比如新客户开发、产品结构(某类公司主推的新品)、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率。如果没有这些管理指标的约束,那么销售代表极有可能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愿意为长期产出投入精力,甚至做出一些损害公司长期利益的行为。当然,销售代表的学历、素质相对较低,指标考核越少越好、越容易理解越好。

四、销售激励措施设计单一

很多公司绩效奖金只有销售收入提成,这其实就是在对考核结果应用的不理解:金钱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应用激励,但不是唯一的。

考核结果可以与职位等级升降挂钩、可以与一些专项的、或者满足员工特定需求激励挂钩,比如设置高毛利产品的推广奖金、设置关于销售增长率提升的奖励、设置大客户的奖励;又比如设置家庭集体旅游奖、emBa培训奖等等。

常用的销售岗位成员的激励措施大多数情况下做如下立体式的设计以丰富考核结果的激励措施:

(一)对于销售代表激励措施设计:

销售代表按月考核,按月发放绩效奖金(考核周期、频率要与行业业务流程匹配,如工程销售的考核周期比消费品行业的考核周期长)。

设计销售代表的职位等级通道,建议分三级,初级、中级、高级。每一级底薪不同。

按季度根据上季度指标目标完成情况与得分进行职位的升降;如低于60分降级,销售收入指标完成率70%直接降级。

将代表的绩效奖金分配部门指标目标完成情况挂钩,以加强团队协作性:如部门的月度销售收入未完成70%,不予发放个人的绩效奖金。

(二)对于销售经理激励措施设计:

按季度考核,按季度发放绩效奖金。

年度进行职位晋升如分三级,参考销售代表的职位等级升降方式。

与公司业绩完成挂钩,进行季度奖金分配。

以上四个问题就是销售人员团队管理主要的、常见的四个问题,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管理环节上的问题,比如协调问题,这恰恰提醒我们在设计考核方案时更需要加强沟通与培训,包括与被考核人的沟通、与公司领导的沟通、与指标数据统计者沟通、与业务分析者的沟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