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检查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53:35

书面检查报告篇1

2021年1月

一年来,本人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研读《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及时跟进学习党的精神以及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等重要讲话精神,同时,注重学习党章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重点领会把握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做到了忠诚干净担当,带头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在去年的专题生活会和今年的巡视整改专题生活会上,我一共查摆出**项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并取得明显成效。按照2020年度专题生活会的有关要求,我认真学习规定篇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结合思想工作实际,对照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从“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等五个方面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思想根源,明确了下步整改方向和目标。现具体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方面

虽然能够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注重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但用更严的标准衡量,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

一是“学”得还不够深。

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不够,虽然能够积极参加集中学习、完成规定自学内容,但更多的是以听讲座、看材料、读报纸等代替读原著﹑学经典,满足于一般化的学习理解、快餐式的了解掌握、应景性的现学现用,对一些新观点、新论断理解还不够深透、把握还不够精准,没有真正把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也没有真正活学活用到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指导建设中去。

二是“站”得还不够高。

这些年,尽管自己始终在加强学习锻炼,着力提升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但有时还缺乏政治视野和全局眼光,思想观念、思维层次、战略素养的高度还不够,如何把主要分管的经济工作,放在国家和省、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谋划落实,还缺少系统性、前瞻性研究思考。大胆解放思想还有不足。围绕学习贯彻精神、推动“十四五”规划落实,敢于解放思想、系统筹划设计不够,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战略还缺乏深入透彻的研究思考,特别是对与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政策、项目引进等了解还不多,抓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只求保险、怕担风险的想法占上风,虽然也想推进一些创新的举措,但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要求上,真正落地落底还不够。

三是“看”得还不够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航新时代的思想指南,是解决新时代新问题的科学理论,虽能高度重视,深入学习,力求学深学透,但在理论联系实

(二)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性推动重大工程、重要工作、重要任务落实落地方面。

能够主动担当作为,协助区长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各项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勇于直面问题,强化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工作落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学习,但对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把握不到位,主动学习,深入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流于形式的多,没有将学习新发展理念与指导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建领域各项工作的思考不够深入,学用转化不到位。

二是抓贯彻落实力度不够。

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建设、轻监管的问题。比如,和建设是自身分管的城建领域两个重点方面,在平时工作中能够集中精力推进,但是建设还是相对缓慢,与上级的部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工作思路不够开阔。

长时间在基层工作,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存在思维定式,习惯于常规套路,习惯凭经验办事,用老办法处理问题,创新意识不强。此外,工作还

(二)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创造性推动重大工程、重要工作、重要任务落实落地方面。

能够主动担当作为,协助区长认真抓好分管领域各项工作,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勇于直面问题,强化统筹协调,稳步推进工作落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新发展理念理解不够深入。

虽然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行了学习,但对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理解把握不到位,主动学习,深入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对新发展理念的学习流于形式的多,没有将学习新发展理念与指导实际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如何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建领域各项工作的思考不够深入,学用转化不到位。

二是抓贯彻落实力度不够。

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建设、轻监管的问题。比如,和建设是自身分管的城建领域两个重点方面,在平时工作中能够集中精力推进,但是建设还是相对缓慢,与上级的部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工作思路不够开阔。

长时间在基层工作,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是存在思维定式,习惯于常规套路,习惯凭经验办事,用老办法处理问题,创新意识不强。此外,工作还四是廉政建设比较薄弱。能够牢牢把握勤政廉政的大方向,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党的廉政纪律,能够严格约束亲人、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恪尽职守,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筑牢了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对廉政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做了制度要求,但履行“一岗双责”的意识还不够强,自身分管领域进行检查调度力度不大。比如,近年来,从我区出现了多起领导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特别自身分管的城建领域出现了较多问题,严重破坏了的政治生态,足以给我们深刻的警醒和长期的反思,也反映出在廉政建设上还有薄弱环节。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加强理论武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没有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学习意识有所淡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没有深刻地理解领会,以致于指导实践、谋划工作的视野不够开阔。

二是开拓创新推动工作的担当意识不够强烈。

干事创业的有所弱化,工作中存在墨守成规,渐进求稳的思想,工作闯劲儿不足,攻坚克难的力度不大,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头,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锤炼党性修养的主动性有所松懈。

作为一名老党员,认为接受党的多年培养和教育,在党性修养方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放松,自身党性修养的锤炼的意识还不够强,有时不自觉的降低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标准。

四是驰而不息严作风的韧劲儿不够坚决。

对纪律作风建设缺乏高标准、严要求,较真碰硬不足,对底线红线问题强调的多,对小节细节问题提醒的少,有时碍于情面,担心说多了有伤和气、影响团结。

三、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丰富内涵,深入贯彻落实精神实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足功夫,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解决或改进自身存在的各项问题。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与党中央同频共振,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向,真正把对标看齐的政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努力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领导力,确保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在本系统不折不扣落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深入学习、融合学习、跟进学习。坚持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依托,深入思考研讨,突出学习实效,同时将个人自学贯穿工作始终,提升理论武装的主动性、自觉性。此外,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学用转化,真正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恪尽职守谋发展。

进一步自我加压,增强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围绕中心,落实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聚焦分管领域各项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聚焦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建统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警。

三是强化宗旨抓落实。

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第一手情况,为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要着力提升工作服务水平,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找准服务为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全区重点工作,牢固树立整体政府意识,注重工作实效,紧盯工作落实,团结协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四是清正廉洁提修养。

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真正把纪律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请示汇报,提升政治觉悟,准确领会区委决策意图,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全力推动工作落实。以身作则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自觉加强党性锤炼,持续加强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力度。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指导,经常性开展主体责任落实的自查自纠,持续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驰而不息正风肃纪。

2020年度党员领导干部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

2021年1月

根据《关于认真开好

2020

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会前,我聚焦主题深化学习,坚持学深悟透,打牢开好这次年度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紧紧围绕“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主题,对照会议方案明确

5

个方面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结合典型事例进行了深刻剖析,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正确政

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虽然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能够相互交流、拓宽学习方法,但没有做到学习与工作“两手抓”,没有做到经常性运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没有对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刻领会,致使理论水平不高。比如:在一年内很难深入系统地读几本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四个意识”不牢固、“四个自信”不坚定。平时除了参加班子例行学习外,都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集中通读文章、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研究原著少。三是学习不深入。在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维护同志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虽然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满足于学习了、理解了,能够深入领悟其“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的核心要义,但在系统把握学、拓展延伸学、联系实际学上下功夫还不够。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方面:对比班子的其他同志,对比自己的初心状态,感觉吃苦精神弱化了,工作责任心不强了,完成任务标准降低了,那种时不我待、夙夜

为公的劲头已经逐渐淡化。具体讲,一是抓工作力度不够。围绕落实省“XXX”工作部署,推进市委、县委“XXX”工作举措,对其深远意义思考不深、实践路径把握不准,在抓工作推进落实上还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抓工作容易落入走过场,认为安排了既是落实了,存在追求形式、忽略实效,缺乏一竿子到底精神。二是工作创新动力不足。有时觉得自己当领导干部多年了,有安于现状、求稳、怕出问题的思想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闯劲、拼劲,缺乏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精神,精神状态有所懈怠,得心应手的工作抓得多一些、实一些,难度大、见效慢的工作抓得虚一些、少一些,虽有一些新想法,但也只停留在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主动作为意识不强。实际工作中,很少主动去想办法、主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去推动工作,缺乏“螺丝钉”精神,离领导干部要事事带头、以上率下还有一定差距。比如在XX

工作上,基本都是在推着走,上面催一催,我们往前赶一赶;基本都是在绕道走,与相关部门协调工作出现困难,能回避就回避,能搁置就搁置,致使到目前为止,工作推动较慢。

(三)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抓好脱贫攻坚等工作方面:一是脱贫攻坚理论武装还不扎实。

虽然经常参加中心组学习、干部集体学习等,但对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进行了学习,但仍依旧存在学习不及时、开展研讨交流不扎

实、不深刻等问题,在学懂弄通上还有差距。二是政策落实有偏差。脱贫政策宣传上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为了落实而落实的现象,脱贫攻坚政策宣讲做得不够,与贫困群众沟通交流不多,对存在的矛盾问题未能做到及时化解,导致群众知晓率不高,扶贫领域信访突出。三是统筹全局意识有差距。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局限于一个单位,工作的重点放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认为只要做好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防控管理工作就可以,而对有交集的单位和人员的关注和考虑不够,导致防控工作存在漏洞,同时,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学习需要更加深入。由于疫情期间工作头绪繁多,不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党中央上级单位对疫情防控的文件指示精神,通常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着重学什么,与现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就多学,联系少的就少学或不学。

(四)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对照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以及省委

XX

全会、市委XX

全会精神,加强科学谋划,查找短板弱项方面:一是存在学用脱节现象。虽然也经常学习党的精神,党中央提出的“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

2035

年远景目标,以及省委

XX

全会、市委

XX

全会精神等,但往往停留于表面,对结合上级精神,结合

XX

实际,谋划业务工作方面思考不足,存在学用脱节。二是深谋远虑不足。针对

XX

工作十四五思考不足、谋划不多,片面认为该项工作上级有规划有目标,只需要等待上级文件精神,认真执行和实施就行了,自身“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三是矛盾应对不力。

发展理念创新上,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风险挑战,未能积极主动,打好主动仗。在

XX

上,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区位优势不明显,XX

项目实现了投资过亿,但因客观原因仍然无法开工,作为项目联系领导,简单认为是政策原因,自己无法把控,未能及时帮助协调,针对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矛盾也办法不多,措施过少。

(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带头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旗帜鲜明地批评和纠正违规违纪言行,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

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力度不强。

存在“说得多、做得少”的现象,廉政教育抓得不紧,多以开会、谈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方式单一、氛围不浓,惩治和预防体系建设及发挥作用不理想。对干部监督管理不严格,好人主义思想较浓,对一些苗头性问题警钟敲得多,会上讲得硬,实际执行软,工作安排的多,抓日常监管相对不够,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没有充分发挥,对干部廉洁从政的日常行为规范情况的监管还不够到位。二是在落实党建责任上有明确责任分工,有工作计划,但在具体落实上欠深入,少检查,还存在主动深入学习还不够,认识不高,责任制本身不严密、宽泛化,导致工作不规范。三是在贯彻落实上级会议、文件方面,存在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问题,具体工作不太习惯亲自检查监督,不注重全程督导、跟踪问效,按照文件、会议精神布置工作多,现场督促相对较少。对一些事项仅满足于安排了、推动了,缺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抓落实招

数;面对一些紧事难事、烦事愁事,思想上还有畏难情绪。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这方方面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上,没有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这个总开关拧好,理想信念退化,宗旨意识打了折扣,奋斗意志和进取精神有所消退,忽视了联系实际开展学习研究,以至于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有效克服。

(一)理论学习不深。

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不扎实、不深入,主动性、规划性、系统性不足,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客观上以工作忙、压力大、事务性工作多为借口,把学习当成“软指标”,没有处理好工学矛盾。对各级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的学习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与分管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学得相对多一些,对科技、法律、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学习研究相对滞后,立足实际学习运用政策的能力需要着力提升。

(二)党性锻炼频率不够。

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抓分管工作与加强自身党性锻炼的关系,存在忙于事务性工作而放松主观世界改造的现象,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调安排的多,但身体力行的少,在虚心听取和接受同志们和基层群众的批评建议方面流于形式,对一些社会不良风气、错误言论甚至损害党的形象的言行批评抵制不力,精神上“缺钙”的问题解决得不够好。

(三)干事创业劲头不足。

对照岗位职责要求,能够当好主要领导参谋助手,积极协调好各自部门的工作,扎实有力地推进分管联系工作。但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勇于担当作为、

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劲头和积极性有所减弱,再上新台阶的精气神不足,缺乏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和敬业精神,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够。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坚持对准问题、强化整改、务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力争把镇党委打造成为优秀党员领导班子。

一是强化“四个意识”。

做有信仰、勤检讨的表率,自觉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努力在学深弄懂、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使其成为自己从政履职的灯塔和干事创业的指南。强化学习感悟,保证每天自学

1

个小时,每周学习

10

个小时。加强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严格执行每周一晚上的学习制度。丰富学习内容,时刻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牵住“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从”牛鼻子,看得清大势,站得稳脚跟,辨得清方向,不当“糊涂虫”、“墙头草”、“两面人”,始终与党中央思想同心、目标同向、步调同拍。

二是敢于责任担当。

要做事躬亲的表率,改变“等会议部署、等领导安排、等基层催问”的被动应对状态,克服“重计划安排、轻跟踪问效”的漂浮作风,既抓具体,又具体抓,以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抓紧抓好;全力抓好基层党建、乡路大修、农厕改造、乡村振兴等工作,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掌握情况,帮助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三是践行服务宗旨。

做干实事、有作为的表率,真正把群众摆到心中最高位置,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自觉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交朋友,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把基层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作为干事情、做工作的首要问题,主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学会在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

四是坚持严于律己。

做守规矩、明纪律的表率,一是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校准价值坐标,坚守理想信念,净化自己的“生活圈”、“交际圈”、“朋友圈”,坚决抵制大吃大喝、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不接受任何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利益。二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管好嘴,管好腿,管好手,到基层不迎来送往,不吃拿索要,不收受礼品,以实际行动为干部职工作出表率。

五是发扬“挤”“钻”精神。

做勤学习、善实践的表率,要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无论工作再忙,事务再多,按时参加中心组学习,每年通读

5

本以上书籍,内容上重点包括政治理论、时政、农村管理等,并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不断拓宽知识面,增强政治敏锐性;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个人学习计划,努力做到学习经常化、系统化。要突出学习重点,着力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上下功夫,在学习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政治修养,更加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五个方面”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021年1月)

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关于开好2020年度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和局党组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学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和系列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和学习讨论中进一步深化了思想认识,围绕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担当尽责投身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作为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和遵规守纪纠四风转作风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反思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了整改措施,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对照检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面。

作为纪检监察领导干部,我始终坚持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习党纪党规、系列讲话和纪检监察业务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坚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特别是加强对新《准则》《条例》的学习,使自己对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履职尽责更加自觉。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践行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在学习、感悟、实践中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但经过对照检查,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

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观念更新不够快,与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有时有慢一拍的情况。比如,有时忙于日常事务,淡化了学习和思考,特别是在提升理论素养方面,主观上存在对加强理论学习紧迫感认识不足和“以干代学”“先干后学”“边干边学”的思想,导致自身理论武装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上善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底气不够足。二是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还不紧密。满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水平,对自己业务知识的学习还不够积极主动,有时会出现学用脱节现象,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破解难题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二)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方面一是“老好人”思想尚未完全根除。

比如:

对分管工作、分管股室出现的一些显性问题虽然能及时纠正,但对一些隐性问题,黑不下脸,抹不开情面,批评不够严厉,抓苗头、抓倾向性问题的措施还不够坚决。二是服务意识不强,存在不积极、不主动、不自觉、不到位现象。在执行规章制度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还有差距,在一些细节问题上要求不是太高。比如,在工作中对上级一些工作部署,有时存在观望、等待现象,与时时处处积极谋划、超前思考、争创一流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在积极履职尽责,服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一是存在有作风不够扎实现象,有时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研究工作,缺乏钉钉子精神。

比如,有时还存在懒于学习思想,对纪律作风有关规定没有熟练掌握,对干部的情况没有做到全面细致了解,对部分干部存在的苗头问题还不掌握。二是存在执行力不强现象,在执行制度和管理干部方面,存在偏宽、偏软现象。比如,平时对一些干部的一些不良思想和行为,坚持原则不够,有时觉得没有造成什么后果就算了,监督执纪有时就低不就高的现象。

(四)在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方面。

一是精神状态没有始终保持到最佳状态,存在有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比如,在工作上存在守摊子,有“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倾向,对一些难度较大、深层次工作,思考和实践不是很到位。二是面对新岗位新形势新任务,存在“本领恐慌”的问题,对纪检监察工作缺乏专业眼光和专业素养。比如,面对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存在一些思想顾虑,怕影响较为良好工作环境,怕干不好辜负组织的信任。

(五)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履行“一岗双责”和遵规守纪、纠四风转作风方面。

一是干部管理不够严格,在从严管理干部方面做的不够。比如:在加强干部日常作风建设中,对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认识不够,有时误以为出于对大局的考虑,自认为是营造一个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怕挫伤同志工作积极性和自尊心,对迟到早退等一些违纪行为采取了默认、容忍态度。

二是党风廉政体系建设还不到位。

自己的主责主业意识虽然比较牢固,履职职责还算尽心尽力,但对于如何加强办公室党风廉政体系建设,特别是构建不敢、不想的长效惩戒体系思考的还不够,办法还不太多。三是“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得还不够好。比如:虽然也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活动,但有时因为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有时参加组织生活不够及时,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参与、深入思考。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深入剖析反思自己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自我要求不严,个人理想信念滑坡,事业心、责任心减弱。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治素养有所滞后。

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的干部,在思想深处没有真正把用党的基本理论武装头脑作为人生的历史责任和工作的第一需求,特别随着工作条件的变化、工作阅历的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抓理论学习有所放松,甚至产生了怕学、厌学的思想。理论学习滞后,政治嗅觉就会迟钝,精神状态就会不佳,意识中经常存在吃老本的思想意识,学习多是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用啥学啥,急用才学,断章取义,不很全面、不很系统,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潜心研读原著,弄清吃透内涵,理解把握实质,深入思考问题。特别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学的不深入不透彻,从而造成思想武装方面的差距。由于理论学习的放松,造成看待问题认识问题有时候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会出现一些偏差。

二是党性修养有所弱化。

作风问题归根到底是党性问题。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思想和行为,个人的理想信念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影响,党员标准和党的纪律有时执行不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不常在心头挂念。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得到发挥。平时,想个人的得失多了,考虑集体和群众的事情少了,任劳任怨、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少了,等等,造成自己党性锻炼不高、不严。

三是理想信念有所淡化。

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从加入党组织那天起,就坚信只要好好工作、埋头苦干,就一定会得到党组织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对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认识的角度出现偏差,造成在潜意识中时不时对党的前途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产生过忧虑,甚至不自觉淡化了理想信念,弱化了一名党员干部对党事业奋斗终身的政治责任。

四是担当意识有所消退。

自己思想上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善于守成、不善创新,习惯于用固有的思维惯性想问题、办事情,怕出风头,导致自身担当意识跟才参加工作时相比有所消退;另一方面,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还不够强,接受新事物较慢,对一些探索性、尝试性的问题和工作心存顾虑,缺乏一些百折不挠、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决定和工作部署中,有时有经验主义倾向,难形成新的理念、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缺乏创新、缺乏更多特色亮点的工作支撑。

三、整改措施

作为一名纪检监察系统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两学一做”要求和“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标准,作为净化思想的武器,对照检查的准绳,改进作风的标准,修身做人、为官从政和干事创业的崇高价值追求,不损形象、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针对本次查摆出来的问题,我将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整改。

第一,强化学习意识,做到信念坚定。时刻牢记总书记关于“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的教导,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对学习,特别是对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认真研读原文原著,学深学透,在思考的基础上,认真撰写学习体会、开展专题研讨,增强整改“不严不实”方面存在问题的自觉性,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到信念坚定。结合新颁布的《准则》和《条例》,在抓好学习贯彻、学懂弄透、掌握要义基础上,切实增强《准则》和《条例》的执行力,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打好知识基础、练就过硬本领。

第二,强化政治意识,做到对党忠诚。“对党忠诚,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是共产党员入党时在党旗下作出的铮铮誓言,是发自内心的庄严承诺。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首先要把忠诚信念融入血液中、铸进骨髓里,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同省市县委看齐,牢记党的宗旨,严守党的纪律,不说有损党的形象的话,不做有损党的形象的事,真正把党的要求变成自身的自觉行动,自觉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彰显纪检监察干部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本色。

第三,强化宗旨意识,做到敢于担当。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党的“啄木鸟”,是党的纪律的坚定捍卫者,必须明确职责定位,认清形势任务,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责任。要按照《准则》要求和《条例》规定,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切实做到管到位上、严到份上、动辄得咎,让党纪党规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做到执行纪律,一寸不让,越往后越严。在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坚决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口碑作为镜子,坚定不移地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定不移地纠正“四风”问题,用监督执纪问责的实效,维护群众利益,赢得群众赞誉,不断增强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获得感和认同感。

书面检查报告篇2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规范财政检查工作,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有效实施财政检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10号)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凡依法由市财政局及市财政局的派出机构、本市各区县财政局实施的各种财政检查,均适用本规程。

以上市财政局及市财政局的派出机构、本市各区县财政局均统称为财政部门。

第三条本规程所称财政检查是指财政部门为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纠正财政违法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对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单位和个人为被检查人)执行财税法规情况以及财政、财务、会计等管理事项进行检查的活动。财政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等。

日常检查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年度财政检查计划及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实施的检查;专项检查是指财政部门根据特定的检查目的、内容实施的检查;专案检查是指对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协查以及公民举报的案件进行的检查。

第四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程的规定,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财政检查,依法作出检查结论或处理、处罚决定。

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工作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财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一般规定是指执行财政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应遵守的检查纪律等事项。

第七条财政部门应当制定年度财政检查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财政检查,或者根据日常财政管理需要及上级财政部门工作安排,及时组织开展财政检查。

第八条财政部门组织开展财政检查应当组成检查组,并指定检查组组长。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九条检查组在实施财政检查前,应当熟悉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了解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编制财政检查工作方案。

第十条检查组检查人员由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检查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三)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根据需要,财政部门可以聘请专门机构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协助检查人员开展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检查人员与被检查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复核人员与被检查人或者检查人员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被检查人认为检查人员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可以要求检查人员回避。

检查人员的回避,由财政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十三条检查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检查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将检查中取得的材料用于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事项。

第三章检查规定

第十四条检查规定是指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财政检查、制作《财政检查报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定。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一般应于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人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

财政部门认为实施财政检查的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人送达检查通知书对检查工作有不利影响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通知书可在实施财政检查前适当时间下达。

《财政检查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检查人的名称;

(二)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对被检查人配合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检查组组长及检查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五)财政部门公章及签发日期。

第十六条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检查人出示单位工作证件或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检查人员可以向被检查人询问有关情况,被检查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回答询问、反映情况。询问应当制作《财政检查询问笔录》,并由被询问人签字或盖章。

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可向多人询问并不受询问次数限制,但每次只能由一名被询问人接受询问,对财政检查事项的询问至少应当有两名财政检查人员在场。财政检查询问应当在被询问人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严禁采用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手段。

第十八条财政检查中需要证人作证的,检查人员应当事先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及对案情的明了程度,并告知证人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收集证言时,检查人员可采用制作询问调查笔录形式、也可以收集证人亲笔自述材料,或者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可以在被检查人的业务场所进行,并要求被检查人提供有关资料,取得资料时,应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未取得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并应由检查组至少两名成员签字。

根据案情,必要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财政部门可以将被检查人以前会计年度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财政部门检查,但须由组织检查的财政部门向被检查人送达《调用会计资料通知书》、开具《调用会计资料清单》,并在三个月内完整退还。

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根据需要,可对相关资料进行照相、影印和复制,但必须注明原件的保存单位(个人)和出处,由原件保存单位(个人)签注"此件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由其签章或者押印。

提供的资料是外国文字或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被检查人应当将资料译成中文汉字。

第二十条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运用查账、盘点、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第二十一条实施财政检查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人员可以向与被检查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查询被检查单位的存款。

检查人员查询存款时,应当持有财政部门负责人签发的《财政查询存款通知书》,并负有对被检查单位的保密义务。

第二十二条实施财政检查时,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被检查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财政部门依法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依照《财政部门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内容与事项予以记录和摘录,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并要求被检查人在工作底稿上签字或盖章确认。被检查人拒不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并应由检查组至少两名成员签字。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由检查人员根据检查内容,逐项逐事编制形成,做到一项一稿或一事一稿。

第二十四条检查组组长应当对本组其他检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审核。

第二十五条检查组在实施检查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财政部门请示汇报。

第二十六条检查工作结束前,检查组应当就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被检查人存在的问题等事项制作《财政检查征求意见函》,书面征求被检查人的意见。被检查人自收到书面征求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应当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的,视为无异议,如对征求意见内容有异议的,检查组可进一步核查、取证。

第二十七条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应当编制《财政检查报告》。《财政检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

(二)检查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被检查人执行财税法规情况以及财政、财务、会计等管理事项的基本情况;

(四)被检查人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以及认定依据、证据;

(五)被检查人的意见或说明;

(六)检查组对被检查人意见或说明的认定意见;

(七)检查组对被检查人的处理建议;

(八)应当向财政部门报告的其他事项;

(九)检查组组长签名及《财政检查报告》日期。

第二十八条检查组应于检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门所属的复核部门提交书面《财政检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提交《财政检查报告》的时间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检查组在提交《财政检查报告》时,还应当一并提交与财政检查报告相关的证据材料。

第四章复核规定

第二十九条复核规定是指财政部门复查处理《财政检查报告》,依法对被检查人给予处理、处罚,作出财政检查决定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定。

第三十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检查的复核制度,指定内部有关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对检查组提交的《财政检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予以复核处理。

第三十一条复核部门一般应当自收到《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

第三十二条负责复核的有关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检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复核:

(一)检查事项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

(二)取得的证据是否真实、充分;

(三)检查程序是否合法;

(四)认定财政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是否适当;

(五)提出的行政处理、处罚建议或者移送处理建议是否适当;

(六)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有关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对《财政检查报告》复核后,应当制作《复核意见书》。

第三十三条《复核意见书》是财政部门所属的复核部门或复核人员对检查组上报的《财政检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依法复核后以书面形式作出的结论性意见。

《复核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复核时间;

(二)复核的范围和内容;

(三)复核依据;

(四)复核结论;

(五)复核机构负责人或复核专门人员签字。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报告》和《复核意见书》进行审定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未发现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被检查人作出《财政检查结论》;

(二)对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被检查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

(三)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依法移送。

第三十五条经复核,检查组认为复核意见正确的,应当按复核意见处理。检查组与复核部门或复核人员意见存在重大分歧的,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的,报财政部门负责人裁决。

必要时,财政部门应当责成检查组进一步核实、补正有关情况和材料或者另行派出检查组重新实施财政检查。

第三十六条财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理、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理、处罚履行的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名称和日期;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印章。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财政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财政部门应当进行核查;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财政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八条财政部门作出应当告知听证权利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被检查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被检查人要求听证的,财政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财政部门举行听证的,依照《财政机关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财政部令第23号)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执行规定

第三十九条执行规定是指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检查处理意见,将处理决定等相关文书送达被检查人或有关部门,督促被检查人依法履行财政处理决定的行为规定。

第四十条财政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后,应当将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检查人。

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一条被检查人对行政处理、处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财政行政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及时将处理决定、意见书通知税务机关,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及时取得税务机关执行情况的书面回复。

第四十四条财政检查工作结束后,财政部门应当做好财政检查工作相关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第四十五条被检查人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财政部门可以公告其财政违法行为及行政处理、处罚、处分决定。

第四十六条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财政检查工作中,、、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工作中发现的影响财税政策、预算执行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财政部门报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财政监督职能,规范财政检查工作,保障和监督财政部门有效实施财政检查,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10号)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凡依法由市财政局及市财政局的派出机构、本市各区县财政局实施的各种财政检查,均适用本规程。

以上市财政局及市财政局的派出机构、本市各区县财政局均统称为财政部门。

第三条本规程所称财政检查是指财政部门为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纠正财政违法行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对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单位和个人为被检查人)执行财税法规情况以及财政、财务、会计等管理事项进行检查的活动。财政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专案检查等。

日常检查是指财政部门根据年度财政检查计划及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实施的检查;专项检查是指财政部门根据特定的检查目的、内容实施的检查;专案检查是指对上级交办、有关部门转办、协查以及公民举报的案件进行的检查。

第四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规程的规定,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实施财政检查,依法作出检查结论或处理、处罚决定。

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工作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财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六条一般规定是指执行财政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和应遵守的检查纪律等事项。

第七条财政部门应当制定年度财政检查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财政检查,或者根据日常财政管理需要及上级财政部门工作安排,及时组织开展财政检查。

第八条财政部门组织开展财政检查应当组成检查组,并指定检查组组长。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第九条检查组在实施财政检查前,应当熟悉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了解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编制财政检查工作方案。

第十条检查组检查人员由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组成。检查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

(三)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根据需要,财政部门可以聘请专门机构或者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协助检查人员开展检查工作。

第十二条检查人员与被检查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复核人员与被检查人或者检查人员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被检查人认为检查人员与自己有利害关系的,可以要求检查人员回避。

检查人员的回避,由财政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十三条检查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不得泄露检查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不得将检查中取得的材料用于与检查工作无关的事项。

第三章检查规定

第十四条检查规定是指财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施财政检查、制作《财政检查报告》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定。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一般应于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人送达《财政检查通知书》。

财政部门认为实施财政检查的3个工作日前向被检查人送达检查通知书对检查工作有不利影响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通知书可在实施财政检查前适当时间下达。

《财政检查通知书》的内容包括:

(一)被检查人的名称;

(二)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对被检查人配合检查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检查组组长及检查人员名单、联系方式;

(五)财政部门公章及签发日期。

第十六条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检查人出示单位工作证件或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七条检查人员可以向被检查人询问有关情况,被检查人应当予以配合,如实回答询问、反映情况。询问应当制作《财政检查询问笔录》,并由被询问人签字或盖章。

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可向多人询问并不受询问次数限制,但每次只能由一名被询问人接受询问,对财政检查事项的询问至少应当有两名财政检查人员在场。财政检查询问应当在被询问人自愿的情况下进行,严禁采用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手段。

第十八条财政检查中需要证人作证的,检查人员应当事先了解证人和当事人之间的利害关系及对案情的明了程度,并告知证人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收集证言时,检查人员可采用制作询问调查笔录形式、也可以收集证人亲笔自述材料,或者采用录音、录像的方法。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实施财政检查,可以在被检查人的业务场所进行,并要求被检查人提供有关资料,取得资料时,应有提供者的签名或者盖章。未取得提供者签名或盖章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并应由检查组至少两名成员签字。

根据案情,必要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财政部门可以将被检查人以前会计年度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调回财政部门检查,但须由组织检查的财政部门向被检查人送达《调用会计资料通知书》、开具《调用会计资料清单》,并在三个月内完整退还。

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根据需要,可对相关资料进行照相、影印和复制,但必须注明原件的保存单位(个人)和出处,由原件保存单位(个人)签注"此件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并由其签章或者押印。

提供的资料是外国文字或少数民族文字记录的,被检查人应当将资料译成中文汉字。

第二十条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可以运用查账、盘点、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

第二十一条实施财政检查时,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检查人员可以向与被检查人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可以依法向金融机构查询被检查单位的存款。

检查人员查询存款时,应当持有财政部门负责人签发的《财政查询存款通知书》,并负有对被检查单位的保密义务。

第二十二条实施财政检查时,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被检查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财政部门依法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依照《财政部门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实施财政检查时,检查人员应当将检查内容与事项予以记录和摘录,编制《财政检查工作底稿》,并要求被检查人在工作底稿上签字或盖章确认。被检查人拒不签字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并应由检查组至少两名成员签字。

财政检查工作底稿由检查人员根据检查内容,逐项逐事编制形成,做到一项一稿或一事一稿。

第二十四条检查组组长应当对本组其他检查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并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审核。

第二十五条检查组在实施检查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财政部门请示汇报。

第二十六条检查工作结束前,检查组应当就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被检查人存在的问题等事项制作《财政检查征求意见函》,书面征求被检查人的意见。被检查人自收到书面征求意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应当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在规定期限内没有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的,视为无异议,如对征求意见内容有异议的,检查组可进一步核查、取证。

第二十七条检查工作结束后,检查组应当编制《财政检查报告》。《财政检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

(二)检查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被检查人执行财税法规情况以及财政、财务、会计等管理事项的基本情况;

(四)被检查人存在财政违法行为的基本事实以及认定依据、证据;

(五)被检查人的意见或说明;

(六)检查组对被检查人意见或说明的认定意见;

(七)检查组对被检查人的处理建议;

(八)应当向财政部门报告的其他事项;

(九)检查组组长签名及《财政检查报告》日期。

第二十八条检查组应于检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向财政部门所属的复核部门提交书面《财政检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财政部门负责人批准提交《财政检查报告》的时间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检查组在提交《财政检查报告》时,还应当一并提交与财政检查报告相关的证据材料。

第四章复核规定

第二十九条复核规定是指财政部门复查处理《财政检查报告》,依法对被检查人给予处理、处罚,作出财政检查决定应当遵循的行为规定。

第三十条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财政检查的复核制度,指定内部有关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对检查组提交的《财政检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予以复核处理。

第三十一条复核部门一般应当自收到《财政检查报告》之日起1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出具《复核意见书》。

第三十二条负责复核的有关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政检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复核:

(一)检查事项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

(二)取得的证据是否真实、充分;

(三)检查程序是否合法;

(四)认定财政违法行为的法律依据是否适当;

(五)提出的行政处理、处罚建议或者移送处理建议是否适当;

(六)其他需要复核的事项。

有关职能机构或者专门人员对《财政检查报告》复核后,应当制作《复核意见书》。

第三十三条《复核意见书》是财政部门所属的复核部门或复核人员对检查组上报的《财政检查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材料依法复核后以书面形式作出的结论性意见。

《复核意见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复核时间;

(二)复核的范围和内容;

(三)复核依据;

(四)复核结论;

(五)复核机构负责人或复核专门人员签字。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门对《财政检查报告》和《复核意见书》进行审定后,应当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对未发现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被检查人作出《财政检查结论》;

(二)对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被检查人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

(三)对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依法移送。

第三十五条经复核,检查组认为复核意见正确的,应当按复核意见处理。检查组与复核部门或复核人员意见存在重大分歧的,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的,报财政部门负责人裁决。

必要时,财政部门应当责成检查组进一步核实、补正有关情况和材料或者另行派出检查组重新实施财政检查。

第三十六条财政部门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

(二)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

(三)行政处理、处罚的种类和依据;

(四)行政处理、处罚履行的方式和期限;

(五)不服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名称和日期;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必须盖有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的财政部门印章。

第三十七条财政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财政部门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制作《陈述(申辩)笔录》。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财政部门应当进行核查;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财政部门应当采纳。

第三十八条财政部门作出应当告知听证权利的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被检查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被检查人要求听证的,财政部门应当依法组织听证。

财政部门举行听证的,依照《财政机关行政处罚听证实施办法》(财政部令第23号)的规定办理。

第五章执行规定

第三十九条执行规定是指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检查处理意见,将处理决定等相关文书送达被检查人或有关部门,督促被检查人依法履行财政处理决定的行为规定。

第四十条财政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处罚决定后,应当将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送达被检查人。

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自送达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一条被检查人对行政处理、处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财政行政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财政部门依法查出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及时将处理决定、意见书通知税务机关,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及时取得税务机关执行情况的书面回复。

第四十四条财政检查工作结束后,财政部门应当做好财政检查工作相关材料的立卷归档工作。

第四十五条被检查人有财政违法行为的,财政部门可以公告其财政违法行为及行政处理、处罚、处分决定。

书面检查报告篇3

为了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依法依纪办案意识,进一步规范办案行为,切实提高办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案件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案件评查内容

严格按照“二十四字”办案基本要求,从案件实体、程序和文书制作三个方面,对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查结案件的调查卷和审理卷进行评查。

二、案件评查办法

每年年终对全年所办案件进行质量评查,评查分自查和集中评查两个阶段进行。

1、自查阶段

由案件承办室或镇街道纪委、市直纪检组对照案件评查标准进行查缺补漏,能补办的手续及时补办,不能补办的,写出书面材料上报案件评查领导组。

2、集中评查阶段

邀请运城市纪委审理室与市纪委案件评查领导组共同按照评查标准对所办案件进行集中逐案评查计分,填写案件评查质量报告表。

三、案件评查标准

案件评查实行百分制。实体占40分,办案程序占40分,纪检监察文书制作占20分。

(一)案件实体方面(40分)

调查案卷

1、案件事实(10分):违纪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的原因、条件、发展过程、情节、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涉案的相关责任人责任是否清楚。缺一项扣1分。

2、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5分):被调查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工作经历,现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是否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派人士;被调查人的是否受过处分;调查报告中被调查人的认错态度、违纪款退赔情况是否写清。缺一项扣0.5分。

3、证据材料(15分):是否一事一证,一人一证;被调查人谈话笔录、本人陈述材料,相关的证人证言、视听材料、现场笔录、鉴定结论、勘验和检查笔录是否齐全。缺一项扣1分。

4、定性及处理意见(10分):定性是否准确,处理意见是否恰当,依据的条规是否确切。缺一项扣2分。

审理卷

1、审理谈话(10分):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违纪事实是否与本人进一步核实;错误性质、处分依据是否给本人讲清;下发处分决定前谈话中所受处分对本人职务、工资等影响是否讲清;是否告知本人的申诉权。缺一项扣1分。

2、审理报告(10分):违纪事实是否清楚、审理意见与调查组意见不同的理由是否写清;从轻、从重情节是否写清。缺一项扣1分。

3、处分决定(10分):是否达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缺一项扣1分。

4、执纪(10分):所受处分相关的执纪回证是否齐全。缺一项扣1分。

(二)案件程序方面(40分)

调查卷

1、案件调查组成人员(2分):不得少于二人。

2、案件调查时限(5分):初核时限为一个月,立案审批时限不得超过15天,案件调查时限为两个月。案情重大或复杂的案件需延长的,是否报市纪委监委领导。超一天扣0.5分。

3、呈报领导签批的文字材料要求(6分):如初核报告、监察建议、立案决定书、调查报告等,是否使用《纪检监察案件检查文书呈批卡》,是否装入案卷。缺一项扣1分。

4、所有发给被调查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本人和有关单位的纪检监察文书都必须填写送达回证,是否加盖单位公章。缺一项扣1分。(6分)

5、案件检查中所形成的纪检监察文书是否编写页码,底稿是否装入案卷。缺一项扣0.5分。(5分)

6、初核时间、立案时间、错误事实见面材料时间、调查报告(核实报告)等时间是否前后矛盾。一处矛盾扣2分。(6分)

7、移送审理时案卷初审章、领导签字等手续是否齐全。缺一项扣1分。(5分)

8、《调查告知卡》、《廉洁自律卡》、《回访监督卡》三卡是否齐全。缺一卡扣1分。(5分)

审理卷

1、案件承办人要求(10分):一般案件应由两人承办;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应组成两人以上的审议组进行审理,并确定一人主办。一人审理的扣5分。

2、审理时限(15分):案情简单的案件为2—10天,一般案件为7—15天,重大复杂案件为10—25天。超一天扣0.5分。

3、审核程序(15分):所审理案件是否经审理室集体审议,是否征求被审查人所在单位或支部意见,是否经纪委常委会和监委委员会议审定。缺一项扣5分。

(三)案件文书制作(20分)

调查()卷和审理卷的总要求是:谈话笔录、错误事实见面材料、调查报告(核实报告)、阅卷笔录、审理报告、处分决定的书写要工整,表述要准确,内容要完整,条理要清楚,结构要严谨,观点要统一,文字要精练。

调查卷:

1、案卷装订是否整齐规范,卷面书写是否工整规范。不合要求的扣1—5分。

2、核实报告、调查报告等文书材料的书写是否符合公文格式要求。存有叙述事实不清,层次不清,语言模糊,错别字较多的。扣1—10分。

3、案件材料书写要求(5分):所有文字材料如证人证言、谈话笔录、核实报告、调查报告底稿、见面材料、本人陈述、检查等,必须用墨汁、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书写,不得用铅笔、圆珠笔或纯蓝墨水书写。一份材料不合要求扣0.5分。

审理卷:阅卷笔录书写不工整,审理报告陈述违纪事实不清,层次感不强;处分决定语言含糊,表述不准,有错别字的。扣1—20分。

四、奖惩办法

年终根据各室、各单位的案件评查得分(所办案件得分数之和除以案件数计分)排队,并通报全市。对排在前三名的给予通报表扬,并给予经济奖励;后三名的通报批评,并根据案件评查扣分情况,按照每分10元的标准扣发办案补助。

五、评查领导组

组长:*(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副组长:*(纪委副书记、监委主任)

*(纪委副书记)

*(纪委副书记)

成员:*(纪委常委、监委副主任)

*(纪委常委、监委副主任)

*(纪委常委、监委副主任)

*(纪委常委)

*(监委副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兼)

书面检查报告篇4

为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规范现场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监督工作质量,根据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三年三月五日

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规则

第一条、为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督制度,规范监督检查行为,提高现场监督检查质量,根据有关法规政策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所称现场监督,是指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对被监督单位管理社会保障基金情况的实地检查。

被监督单位包括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机构。

第三条、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依据本规则对下列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划转及管理运营情况实施现场监督。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

(二)、企业年金基金、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

劳动保障部对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划转及管理运营情况实施现场监督。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部署及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的社会保障基金专项监督检查,按照专项监督检查规定执行,不适用本规则。

第四条、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应当遵循依法监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社会保障基金现场监督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掌握财政、金融和审计等专业知识;

(三)、具有相应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根据现场监督任务,组成检查组并指定检查组长。检查组长有权对检查组成员工作进行监督,对检查质量及结果负责。检查组成员应由两名以上监督人员组成。成员可由基金监督机构工作人员组成,也可由基金监督机构委托的有关单位或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组成。

检查遇到重大问题应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请示报告。检查组接受基金监督机构领导,不受其他单位和个人干涉。

第七条、实施现场监督前,检查组应收集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其他资料,主要包括:

(一)、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个人或单位举报、上级机关交办、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

(三)、被监督单位有关情况和材料;

(四)、与检查有关的其他资料。

第八条、现场监督前,检查组应拟定现场监督实施方案。现场监督实施方案经基金监督机构批准后,由检查组负责组织实施。现场监督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监督单位名称和基本情况;

(二)、检查目的;

(三)、检查范围、内容和重点;

(四)、预定检查起止日期;

(五)、监督人员及其分工;

(六)、编制日期。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一般应于现场监督3个工作日前,向被监督单位下达现场监督通知书。现场监督通知书应统一编制文号,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公章。现场监督通知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监督单位名称;

(二)、检查依据、范围、内容和方式;

(三)、检查起始时间;

(四)、要求被监督单位配合事项;

(五)、监督人员名单;

(六)、签发日期及公章。

基金监督机构认为提前向被监督单位下达现场监督通知书,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时,可以选择适当时间或方式下达现场监督通知书。

第十条、检查组按现场监督通知书规定时间进驻被监督单位,出示有效证件。检查组应向被监督单位说明检查依据、目的、内容、范围、时间等,要求被监督单位介绍有关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事项。被监督单位应主动配合,全面提供与检查事项相关的资料,真实反映有关问题,并根据监督人员要求,就其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书面承诺。

第十一条、现场监督过程中,发现现场监督实施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等,检查组报基金监督机构同意后,可调整现场监督实施方案。

第十二条、现场监督人员应运用监盘、观察、询问、记录、计算、复核、复制、分析等方法,审查被监督单位的银行开户、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业务台帐、统计报表,查阅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合同,检查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据。

第十三条、监督人员应记录检查发现的重要事项,编制现场监督工作底稿。现场监督工作底稿应一事一稿,并附有关检查证据。现场监督工作底稿经检查组审定后,送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签署意见。现场监督工作底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现场监督工作底稿编号;

(二)、被监督单位名称;

(三)、重要事项发生日期、文件号、凭证号、原会计分录和金额等内容摘录;

(四)、附件主要内容及数量;

(五)、被监督单位相关人员意见及签名;

(六)、编制人员签名及日期;

(七)、复核人员签名及日期。

第十四条、检查证据是现场监督工作底稿反映重要事项的依据,主要包括财务帐表、文件资料复印件及谈话记录等。检查证据应由有关单位人员签名或盖章。有关人员和单位拒绝签名或盖章的检查证据,应注明原因和日期。拒绝签名或盖章不影响客观事实的证据仍然有效。监督人员应对被监督单位或有关人员有异议的检查证据进行核实。

第十五条、现场监督结束时,检查组应向被监督单位通报情况,听取被监督单位意见和建议。

第十六条、检查组应根据现场监督工作底稿及有关法规、政策和资料,综合分析检查情况,及时提出现场监督报告,一般在离开现场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监督报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工作情况;

(二)、检查范围、内容、方式和时间;

(三)、被监督单位基本情况;

(四)、被监督单位存在问题、评价、结论和依据;

(五)、意见和建议;

(六)、检查组长签名和日期。

第十七条、现场监督报告应送被监督单位征求意见。被监督单位应在接到报告10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书面意见的视同无异议,监督人员应予注明。被监督单位对报告有异议,检查组应进一步研究核实,并据实修改现场监督报告。

第十八条、检查组应在接到被监督单位书面意见后7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提交现场监督报告,并附被监督单位意见。遇有特殊情况,经基金监督机构同意,提交现场监督报告的时间可适当延长。

第十九条、基金监督机构对检查组提交的报告应予以审核。审核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的有关事项是否清楚;

(二)、检查证据是否充分、合法、具有说服力;

(三)、检查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现场监督报告,基金监督机构应责成检查组长说明情况或核实,也可另行调查取证核实。

第二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基金监督机构根据现场监督报告,分别作如下处理。

不需要行政处理的,下达监督意见书。监督意见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

(二)、检查情况;

(三)、评价和整改意见;

(四)、发文机关和日期。

需要行政处理的,下达处理意见书。处理意见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及抄送单位;

(二)、被监督单位违纪违规事实及处理意见;

(三)、处理意见执行期限和要求;

(四)、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意见;

(五)、发文机关和日期。

需要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处理的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报告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主送单位;

(二)、检查情况;

(三)、被监督单位违纪违规事实;

(四)、处理建议;

(五)、发文机关和日期。

第二十一条、被监督单位接到处理意见书后应按要求进行整改,并将处理和整改结果报基金监督机构。基金监督机构应检查处理意见的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现场监督结束后,检查组应做好检查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移交基金监督机构。基金监督机构要做好后续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妥善保管归档材料。归档主要包括下列资料:

(一)、现场监督实施方案;

(二)、现场监督通知书;

(三)、现场监督工作底稿;

(四)、现场监督报告;

(五)、被监督单位对现场监督报告的书面意见;

(六)、监督意见书、处理意见书及建议处理报告;

(七)、被监督单位整改及处理结果报告;

(八)、其他应归档资料。

附件:1.现场监督实施方案(样式)

2.现场监督通知书(样式)

书面检查报告篇5

关键词:验收流程;注意事项;竣工验收;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实际生活需求的提升,住宅楼工程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作为施工全过程的最后一道程序,住宅楼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当今建筑业的发展,使住宅楼工程验收成熟化、程序化,结合住宅楼工程竣工验收实际,现将住宅楼工程竣工验收经验总结如下,仅供以后承接类似工程的项目借鉴参考,由于经验尚浅,文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望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更好的相互交流学习共同提高。

住宅楼工程竣工验收流程和检查验收内容

住宅楼工程竣工验收流程

2.1桩基础子分部工程验收文件包括:

(1)桩基础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申请表。

(2)桩基础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3)桩基础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纪要。

(4)桩基础检测报告。

2.2地下结构验收

地下结构(含防水工程)子分部工程验收主要检查:地下室防水、抗渗,基坑支护资料,钢筋检验报告和钢筋产品质量证明书,实体结构监督检测报告,检验批质量验收等。

2.3主体结构验收

(1)主体结构验收前,墙面上的施工孔洞须按规定镶堵密实,并作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未经验收不得进行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对确需分阶段进行主体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时,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质监交底上向质监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质监站统一。

(2)混凝土结构工程模板应拆除并对其表面清理干净,混凝土结构存在的蜂窝、麻面、烂根、孔洞等质量缺陷处应整改完成。

(3)楼层标高控制线应清楚弹出墨线,并做醒目标志。

(4)工程技术资料存在的问题均应按要求悉数整改完成。

(5)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规定的主体分部工程施工的内容已完成,检验、检测报告应符合现行验收规范和标准要求。

(6)主体分部工程监督抽查包括外观的观感质量检查,重点检查结构质量和使用功能,其中重点监督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抽查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见证取样送检资料及结构实体检测报告。

2.4建筑节能验收

建筑节能工程主要包括墙体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和屋面节能工程,建筑节能验收主要验收以下内容:

(1)项目中已经有关各方审查通过的检测方案。

(2)项目中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关于材料进场复验的检测报告和围护结构节能构造实体现场检测的检测报告,

(3)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2.5住宅分户验收

住宅分户验收包括:现场实测实量抽查房间地面平整度、墙面平整度、墙面垂直度,墙面阴阳角方正,是否存在空鼓或者裂缝现象,阳台、卫生间蓄水试验,铝合金门窗、栏杆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入户门把手、锁是否完好,外窗和墙体是否有渗水现象,栏杆高度和竖杆间距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分户验收合格标识是否张贴。

根据经验:分户验收过程中,质监站相关人员喜欢去屋面,挑屋面毛病,建议分户验收时,屋面全部整理到位。

2.6档案预验收和最终验收

(1)、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前,应当向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申请对建设工程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进行预验收,预验收合格的,由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建设工程档案认可书。

(2)、建设单位在工程档案通过了预验收,按照有关规定补齐相关文件,进一步完善工程档案并完成了各专项(质量、消防、规划、环保等)验收后,应当向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申请对建设工程的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进行正式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出具《建设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

2.7中间验收注意事项

注意:中间验收最大的难点就是各项第三方检测报告,此过程一定要注意多与检测机构和质监站的沟通,若为了能够检测的通过而采用非质监站指定的检测站的,一定要提前和质监站监督员多私下沟通,如若顺利,质监站监督员一般会先收资料(里面先不要放检测报告),最后在资料整改回复的情况下,将检测报告放进去,质监站领导一般不会看资料的整改,由监督员去复查即可。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注意事项:

3.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指建设工程按报建审批、设计文件要求及合同约定的事项完工后,建设单位组织参建有关各方依照国家有关验收规范、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的专项验收。该专项验收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前提条件之一,其作用等同于规划、环保和消防等专项验收。

(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由按规定对工程建设实施质量监督的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实施监督,并出具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监督意见书。

3.2施工质量验收准备工作

(1)单位(子单位)工程按照设计文件、合同约定完工后,施工单位自行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并整理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送质监机构抽查。

(2)质监机构应在受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7个工作日(大型、重点及工艺技术较复杂的工程为15个工作日)内抽查完毕,并及时进行施工质量验收前工程现场抽查,并将抽查意见书面通知监理和施工单位。对未达到施工质量验收条件及违反有关强制性标准的,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

(3)施工单位填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申请表》,向建设单位申请办理施工质量验收手续。

(4)监理单位对所监理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评估,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5)勘察、设计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质量检查报告》。

(6)建设单位在计划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日期7个工作日前将包括验收组成员名单、验收方案等内容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计划书》送交质监机构。

3.3建设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方可组织施工质量验收:

(1)已完成设计要求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申请表;

(3)监理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4)工程勘察、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5)经质监机构抽查的完整的质量控制和工程管理资料;

(6)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情况;

(7)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8)电梯检查合格文件;

(9)商品住宅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

(10)单位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书;

(11)消防验收合格证;

(12)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质监机构等部门责令整改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3.4施工质量验收程序:

(1)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2)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分别向质量验收组汇报工程合同履约情况和在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3)验收组审阅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资料;

(4)实地查、验工程施工质量;

(5)验收组人员签署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意见,由建设单位在三天内向负责该工程质量监督的质监机构提交《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一份。

参与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待建设各方协商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施.工质量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

4.1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建设工程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的规定,已全部完成工程设计文件要求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建设单位已取得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出具的工程施工质量、消防、规划、环保、城建档案等验收文件或准许使用文件,并编制完成《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一式五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督机构、备案机关及城建档案部门各持一份。

监督机构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形式、验收程序、执行验收标准等情况实施监督,并在5个工作日内向备案机关提交《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意见书》。

4.2工程竣工验收注意事项

注意:竣工验收前,一定多注意和档案馆沟通,因为档案验收合格证的获取是个耗时的过程,否则直接影响竣工验收,没有档案验收合格证,质监站验收组不会过来。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

5.1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工程竣工验收实行备案制度。建设单位应当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到备案机关办理备案手续。

5.2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建设单位持有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公章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一式五份及下列文件,向备案机关申报备案:

1)、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

3)、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4)、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申请表;

5)、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6)、勘察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7)、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8)、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9)、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监督意见书;

10)、规划验收合格证;

11)、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意见书;

12)、环保验收文件;

13)、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档案认可书。

14)、工程质量保修书;

15)、商品住宅的还应当提交《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16)、法规、规章规定必须提供的其他文件,包括:

①燃气工程验收文件;

②电梯安装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证书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出具的电梯验收准用证;

③单位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书;

(2)备案机关收齐、验证备案文件后,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及检查情况,15个工作日内在《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上签署备案意见,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部门、质监机构和备案机关各存一份。

5.3工程竣工验收注意事项

注意:此过程一般由甲方完成,施工方全力配合,此过程重点要注意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的使用情况,其使用量有要求,注意散装办的沟通和预拌砂浆的发票留存。

书面检查报告篇6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名举报,是指使用真实姓名、单位名称和准确联系方式,通过来信、来访、电话、网络等形式,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及行政监察对象违纪违法问题的行为。举报虽未署实名,但留有确切联系方式的,视为实名举报。

第三条纪检监察机关提倡和鼓励实名举报。对确认是实名举报的问题,要优先受理、优先办理、优先反馈办理结果。

第四条实名举报由纪检监察机关举报部门受理。举报部门对收到的实名举报要详细登记,并根据举报的内容和性质,在15个工作日内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应由本级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的举报,由举报部门提出拟办意见,按规定程序移送本机关有关部门承办,并向举报人出具受理告知书。其中急待查明、易查易结的问题,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直接了解核实,提出处理意见。对重要情况和问题,应当及时提出建议,报请分管领导决定。

(二)应由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的举报,转送下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处理,也可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纪检监察机关,并抄送下一级纪检监察机关。重要的可函交下级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承办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当自收到上级转送、交办的举报件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举报人出具受理告知书。

(三)应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的举报,报经本机关领导审阅后,直接转送有权处理的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并告知举报人。

(四)应由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的举报,内容不具体的,告知举报人提供具体线索和必要的证据材料;举报的问题无具体线索或明显不实的,经举报部门领导批准,可作暂存处理,并告知举报人。

第五条纪检监察机关其他职能部门收到的实名举报,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的,要详细登记,并在1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辖范围或业务范围的,应当及时转交本级举报部门处理。

第六条纪检监察机关承办部门受理实名举报后,在调查时可先找实名举报人进一步了解核实有关情况,主动听取其对所反映的问题的补充意见,并可以与其签订双向承诺书,主要内容:受理机关承诺为举报人保密,依法处理举报,在规定期限内向其反馈调查情况及处理结果,对举报有功者按规定予以奖励。举报人承诺如实举报和反映问题,不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陷他人;依法,维护秩序,在纪检监察机关核查期间不采取重复、越级、多头等行为;接受组织正确的处理意见,不提政策、法律、制度规定以外的要求。

第七条纪检监察机关承办部门收到移送的实名举报件后,应当在30日内决定是否进入案件检查程序。进入案件检查程序的举报,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的期限办结;未进入案件检查程序的举报,在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举报人延期的理由。因有特殊情况确实难以按期办结的,承办机关应书面说明理由,报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举报部门备案。

第八条纪检监察机关对反映廉洁自律和不正之风方面的一般性问题,不需要立案检查的轻微违纪问题,可采用谈话、发通知书等方式责成有关单位和个人作出解释或说明,也可以建议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等方式解决。纪检监察机关对被检举、控告人的解释、说明有异议,或群众反映仍很强烈的,可再进行了解核实,直至立案调查。

第九条实名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应当依纪依法予以处理。举报基本属实或部分属实的,属实部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不属实的部分向举报人解释说明。

举报人因对事实了解不全面而发生误告、错告、检举失实的,不追究其责任。但由此造成一定影响的,可由承办部门在一定范围内澄清是非,消除对被举报人造成的影响,以适当方式告知举报人事实真相并对其进行教育。

举报人故意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或者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纪检监察机关正常工作的,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条纪检监察机关对举报重大违纪违法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具体办法按《省纪检监察机关奖励举报有功人员暂行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纪检监察机关承办部门应在实名举报结案或了结后1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向举报人反馈,听取其意见并记录备查。举报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承办部门应当记录并补充调查或作出说明。对联名举报的,可在一定范围内集体反馈。

反馈的内容仅限于举报人反映问题的调查结论和处理结果,不得将证人、证言及调查中发现的其他问题和线索等泄露给举报人。反馈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备查。

第十二条实名举报人在规定期限内未得到纪检监察机关情况反馈的,可持受理凭证及本人有效证件,到受理其举报的纪检监察机关接待场所查询其举报问题的办理情况。举报部门要协助配合承办部门为举报人查询提供便利。纪检监察机关不接受来信、来电和其他方式的查询。

第十三条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对举报内容、举报人的情况严格保密,切实保障实名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一)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的单位、被举报人及其他与案件检查工作无关的单位和个人。因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出示有关举报材料的,必须经本机关分管领导批准,并隐去可能暴露举报人身份的内容。

(二)如果反映的问题较轻,不需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需要让被举报的单位、个人说明情况的,应转反映内容的摘抄件。

(三)与实名举报人联系要采取恰当的方式,了解核实案件线索必须在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需要邮寄受理告知书或反馈处理结果的,不得使用带有纪检监察机关字样的信封。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公开奖励和宣传报道。

第十四条纪检监察机关发现实名举报的承办人员有应当回避情形的,应决定该人员回避。承办人员符合回避条件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举报人要求承办人员回避的,承办机关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决定。

第十五条实名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当对正在实施的打击报复行为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对举报人受到错误处理或人身伤害、名誉、财产损失的,应在职权范围内纠正或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查明有关人员的责任,依纪依法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六条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规定处理实名举报。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一)对应当受理的实名举报不予受理的;

(二)未按本规定的要求办理实名举报的;

(三)泄露举报内容或举报人情况的;

(四)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

书面检查报告篇7

广东省农业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实施细则最新全文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绿色食品续展审核改革工作,保障绿色食品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部中心)《省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续展审查工作实施办法》(中绿认〔20xx〕2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广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省中心)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除畜禽产品及其加工品、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及其加工品、蜂产品外的绿色食品续展申请受理、现场检查、审核、书面审查等相关工作。

第三条 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地(市)工作机构)承担本辖区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人(以下简称标志使用人)续展申请材料的受理、初审和参与由省中心组织的现场检查等相关工作。

第四条 绿色食品检测机构(以下简称检测机构)负责绿色食品产地环境、产品检测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 绿色食品续展是指绿色食品证书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工作内容。

第六条 承担绿色食品续展审查任务的地(市)级工作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有明确的绿色食品工作部门和负责领导;

(二)有二位以上获得绿色食品检查员资格的检查员,且能从事绿色食品续展审查工作;

(三)绿色食品检查员注册专业符合续展申请专业需要。

第七条 绿色食品标志使用人应在绿色食品证书到期3个月前将续展申报材料报地(市)工作机构。

第八条 地(市)级工作机构按照《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规范》的要求,自收到标志使用人的申报材料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应组织至少1名检查员对续展材料完成受理和初审工作,并向标志使用人发出《绿色食品申请受理通知书》(附件1)。

第九条 对续展材料不完善的,标志使用人应在地(市)级工作机构《绿色食品申请受理通知书》规定的时限内补充相关材料,逾期视为放弃续展。

第十条 续展材料合格,地(市)级工作机构应向省中心上报现场检查计划,由省中心发出《绿色食品现场检查通知书》(附件2),并组织由省市2名以上(含2名)检查员参加的现场检查小组开展现场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 现场检查应在作物生长期内实施。对于季节性比较强的产品,地(市)级工作机构应根据其生长期和季节性提前做好现场检查计划和产品检测安排。

第十二条 现场检查时,检查员应根据《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并填报《现场检查报告》、《现场检查发现问题汇总表》、《现场检查意见通知书》和提供符合要求的现场检查照片和《会议签到表》。

第十三条 地(市)级工作机构应对续展材料、现场检查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产品检验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和汇总,务必确保续展申请材料完备有效,并于证书到期前2个月上报省中心。

第十四条 省中心收到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续展申请材料后,应进行登记编号,并组织检查员对申请材料进行规范性审核。对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由省中心向地(市)级工作机构发送《绿色食品续展审查意见通知书》(附件3);对不符合绿色食品续展时限或生产要求的,不予通过。

第十五条 省中心应在证书有效期满二十五个工作日前组织检查员完成对地(市)级工作机构上报的续展材料、现场检查材料、产品检验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相关材料进行书面审查,填写《绿色食品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并将合格的续展申请材料原件报送部中心备案,同时完成网上报送。

第十六条 部中心依据省中心《绿色食品省级工作机构初审报告》和监督抽查做出是否准予续展颁证决定。

第十七条 证书办理依据《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管理办法》和《绿色食品颁证程序》(农绿标〔20xx〕21号)执行。

第十八条 因不可抗力不能在证书有效期内进行现场检查的,省级工作机构应向部中心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原因。经部中心确认,续展检查应在证书有效期后三个月内实施。

第十九条 省中心对各地工作机构的续展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申报的时效性、检查的规范性和材料的完整性。

第二十条 本细则由广东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自之日起实施。

绿色食品的特征强调产品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绿色食品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人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的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基础条件。

书面检查报告篇8

会计检查院由作出检查意见机关的检查官会议和实施检查机关的事务总局构成。

将作出检查意见机关与实施检查机关分开,目的是为了慎重地作出检查意见,并做到判断公正。

检查官会议

检查官会议由三名检查官构成,根据其和议作为会计检查院进行检查的检查意见,并据此指挥监督事务局的检查业务。

检查官会议之所以成为和议体,是作为批判官厅的会计检查院必须确保判断的公正、妥当的需要。

检查官是经国会的众、参两议院同意,由内阁任命、天皇认证的。其任期是7年,为确保其检查的独立性,在任期间,其身份受保障。

院长在3名检查官当中产生,由内阁任命。院长代表会计检查院,并当然是检查官会议的议长。

2001年日本会计检查院设置:

事务总局

事务总局设置事务总长官房和5个局(第1局到第5局),官房和各局设置课承担内务及检查等业务。

另外,还设置官房以处理经常性业务之外的突来的检查和调整检查计划。

事务总局的人员构成如下表:

职员1251人中,约790人是作为会计检查中心的调查官及辅助调查官,所属于各检查课从事检查业务。

作为职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检查能力。

作为会计检查对象的会计,不仅仅指一般意义的出纳和记账,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国家的行政活动发生的经费的使用情况。因此,在进行检查的时候,从广泛多领域的检查对象机关的行政和业务内容入手,涉及到法律、财政、经济、土木、建筑、电气等多学科的知识领域。

这样的检查职员,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合格者中选拔录用的。其中,除专业法律、经济人员外,还有很多土木、建筑、机械、电气、电子等专业技术人员。

这些职员被录用后,还必须提高学历,并在各种学科领域进行新知识的培养,在实际检查业务中积累经验,如果通过会计检查院内部的评价考试,可以提拔为调查官。

一任调查官,平均在7~8年。

调查官在任职期间,为能够应对检查对象的行政和业务的复杂多样化、专业化,还必须具有更高一级的学历。

会计检查院,为适应职员学习的需要和提高检查能力水平,设置专门的教育机构,有计划的实施研究生教育。

三、会计检查业务

1.检查的目的。

对经营管理、会计事务的公平、公正、适当,进行日常会计检查,对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对决算给予确认,并承担检查责任。

(1)监督经营管理和会计事务。

会计检查院检查日常的会计事务、监督经营管理,使其公正、公平、适当,纠正错误。

发现错误,不单纯指出,还要究其原因,提出改正办法,建立积极的控制制度。

为此,会计检查院具有如下职能:

纠正不适当的会计处理,要求改善经营管理的处置权;

对是否执行了法令、制度、是否依法行政,提出意见,并有处置权。

(2)决算的确认。

会计检查院的检查目的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对决算的确认。会计检查院根据检查的结果来确认国家财政收支的决算。

决算的确认表明,决算计算是否准确、判定经营管理是否妥当,检查是否进行完毕。

内阁向国会提交检查完毕的决算,经会计检查院确认并表明意见,内阁和国会才予以通过。

2.检查的对象。

会计检查院的检查对象分为必须检查和选择性检查,包括与政府相关的国家出资的团体、国家拨款及给予其他财政援助的都道府县、市町村、各种法人等各个领域。检查对象的划分在检察官会议。

大体划分如下:

3.会计检查的观点。

检查是对各领域从多个角度进行的。

近年来,随着行政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强调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因此,在正确性、合规性的基础上,更强调从经济性、效率性及有效性的观点出发,来体现检查的重要性。

4.检查的运行。

通常检查的运行程序如下。

从每年12月制定的检查计划开始,到来年的交付内阁的检查报告为止,约一年的周期。

会计检查的周期

12123456789101112/月

检查计划――

书面检查――――――――――――――――

实地检查――――――――――

质问等―――――――――――

意见及决定―――――――――――

形成报告

――――――

交付内阁

(1)检查计划。

制定检查计划时,要缜密研究分析检查对象的预算、业务实绩、内控制度及其活动状况,国会是否有要求或有争议,大众传媒是否关注等各种因素,据此来确定检查的重点项目、着眼点、检查方法及人员配备。

(2)根据国会意见安排的项目。

根据1997年12月颁布的国会法,会计检查院法也同时修改。该法规定,如有国会要求检查的情况,必须实施检查并如实报告结果。

(3)书面检查。

各省厅及团体,必须根据会计检查院的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将其财务经营活动是否正确、合法、适当的证据,在规定的期限内,填制报表,在其后面附上证据文件,送交会计检查院。

报表是财务经营活动情况的数字表示,而证据文件是各类合同及票据,以此证明报表的数据真实、合法、适当。

对一年的报表检查终结,根据决算,按规定的手续,有内阁检查其决算编制的正确性。

(4)实地检查。

提出的证据文件与实际的差距,不通过无法确认,会计检查院也派员到各省厅、团体的分支机构和所属的各类工程项目进行实地检查。对于从国家获得各种财政拨款的地方公共团体,其资金的使用是否合规也要接受实地检查。

政府开发援助(oDa)的项目,在外使馆等,也实地检查。

在向国会报告的检查报告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依靠实地检查来表明的,因此是会计检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5)检查结果的分析研究。

会计检查院的检查结果,是提供给国民的对检查对象的批评信息,是由预算执行机关的行为反映出来的,因此在判断上不能有误。

正因如此,对财政财务经营活动不能肯定是否有不合规行为时,就无法认定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实施如下步骤。

①向相关人质疑。

如果审计结果表明,经营活动不适当,要对责任人提出书面质疑。

这种质疑主要记述对事实的确认,对疑点的解释,认为不适当经营活动的概要,检查意见及理由,尚存疑点等。以求得检查对象对事实的意见。

这种质疑与回答实际上对判断的公正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质疑的回答书和反馈的意见,是判断事实的重要证据。

②资料的提出与鉴定的依据。

在行政内容复杂多变且技术含量高的今天,仅仅依靠会计检查院职员的检查很难下达判断的例子也很多。遇这种情况,就需要借外脑即专业机关或专门技术的专家,参考他们的结果来判断事实。

经对检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来判明事实,对于被认为不适当的事实,对此表述意见或要求处置,或者认为违反法令和预算等事项,必须在检查报告中揭示。

这种判断最终要由作为会计检查院决定机关的检查官会议决定,判断不得有误,要慎重审议。

(6)检查意见及要求处理。

会计检查院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不适当经营行为时,要求其迅速改正以求弥补损失,同时要究明其发生原因,以避免在其他情况下再发生同类事件,这是对出现问题查明原因并要求尽快改善的处理。

还有,在究明发生原因的同时,又依据法令制度要求在行政运行中加以改善,这种情况,是旨在表示意见并要求改进的处理。

会计检查院,依靠以上两种方法,在年度检查结束,认为是必要的,在适当的情况下,以行政方式反映检查结果。

在检查的进行过程中,作为会计检查院的结论,要发给检查对象机关,关于具体事项,要在检查报告中以“检查意见及处理要求”揭示出来。

(7)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是表明一年中实施检查结果的报告书。

会计检查院根据宪法规定编制检查报告。检查报告是表明会计检查院一年间实施的检查成果的文书,连同经过检查的决算一并交付内阁,由内阁提交国会。因此,除国会作为决算审查的重要资料外,也被财政当局的业务执行使用。

另外,检查报告还是将预算执行结果告知国民的重要报告文书,在交付内阁的同时,还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以收集国民意见。

检查报告揭示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收支决算的确认;国家决算金额与日本银行办理的国库资金计算书的金额有无不符;违反法律、预算或不当事项;没有国会承诺手续支出预备费等八个项目。此外,会计检查院认为有必要揭示的问题也同时予以揭示。

检查报告的内容范围很广,主要从下面5方面叙述。

其中,(1)~(4)叙述不当事项,通常称为指责事项。

(8)检查报告事项的追踪调查。

会计检查院关于表示意见或要求处理的事项、在检查报告中揭示的事项,要求国家、团体挽回损失或防患未然的处理意见,直到处理完毕,要根据每年的报告持续追踪。

书面检查报告篇9

【关键词】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

1、综合管理实验室对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

传统的综合管理实验室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执行力来保证校准检测和证书报告的质量,这不仅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化的需求,更是难以达到实验室评审的要求。对证书报告实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室各部门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与职责划分,每个岗位都严格按照自己的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协作,并对证书报告实施层层把关、多级审核,除此之外,还设立专门的人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定期的质量抽查,对各个部门进行质量评审等等。总之,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实施信息化管理,最终目的还是要最大化的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使其既满足市场化的需求又符合实验室的评审标准。

2、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流程

在综合管理实验室内,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器具样品、器具设备、证书报告、标准规程等。在这个问题上,对实验室的业务规程进行一番分析,很有必要。经过总结,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流”:

2.1物品。所有的器具样品作为综合管理实验室测量的对象,都有一个收发测量返回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收存交测接存发。具体来说,在从客户手里接收到器具样品之后,将其赋码入库,接着将随样品送检单出库的器具样品转交给专业部门,然后由专业部门根据指定的标准规程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在这一系列的任务完成之后,再由专业部门将器具样品及证书报告交回到收发存库,最后通知客户取件。

2.2单据。一般来说,在业务流程中单据很多,比如下厂单、完工单、收费单、交接单、对账单、抽样单、报价单、任务单、委托单等等。典型的单据流程应该是:填单录单审单任务下达测量过程费用产值单打印收费。

2.3测量数据。测量数据的过程如下:测量采集分析处理记录存档。对数据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下出结论,这是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的核心。一般来说,如果具有数字化接口的测量设备,这一过程可以得到简化。

2.4证书报告。证书报告的流程应该如下:任务下达任务分配测量审批打印盖章(印)发放领取。证书报告从收样任务下达开始一直到客户领取结束,一般测量过程比较严格。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使用有效的设备,然后依据特定的标准规程进行测量,经过一层一层的严格审核之后才能产生具有特定类型格式的证书报告。

2.5收款。收款的流程应该是:报价(预付款/转账)产值分配费用单(定期)结算开票。作为产值的一种真实体现,账款还只是体现了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绩水平,而单位的实际收益最终还要靠收费产值才能得以体现。

2.6监控。监控是确保证书报告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在测量过程中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从审单开始一直到完成证书报告之后甚至是以后的更长时间。监控的流程为:审单任务下达任务分配进度限制质量记录审核审批(投诉)抽查质量评审。

3、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业务主要是来源于政府与市场,一般表现为监督(强检)业务或者是委托业务,这两种业务对校准检测来说没有太大影响,它只是会使其在类别形式,证书报告类型以及某些栏目方面存在细微差异。在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其设计为两种模型,即业务模型与系统模型。

3.1业务模型。业务模型的整个业务链可以划分为客户、收发部室、专业检测部室、财务部室、管理部室以及其它(如网站、CallCenter)等几个部分。首先,收发部室、证书报告与客户的关系较为密切,工作也比较繁杂,比如签订委托协议、收取器具样品、退还器具样品、证书报告等等。委托单的来源也比较多元,有报价单、网上委托单、抽样单等,在收取器具样品时,还需要对器具样品进行赋码管理;其次,检测部室会把任务和完成期限一并交给具有检测资质的技术人员,由其对器具样品进行测量之后制作出证书报告,审核员会对该报告的内容进行审核,然后由审批员对证书报告进行审批;其三,财务部室专门负责处理检测部室送交的委托单,并收款销单。收款的形式很多,有转账、现场缴费、定期结算等等;最后,管理部室主要进行证书报告质量的定期抽查、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存档以及对客户的投诉进行跟踪处理,以保证证书报告的质量符合各种要求。

3.2系统模型。系统模型是对业务模型的反向操作。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可以拓宽与客户的沟通渠道,通过语音查询、短信查询、网上查询等,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业务流程与进展,全天候的与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实时互动。该系统模型还支持分步退单操作,能够更加方便的解决客户在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修改或者是撤单需要。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采用的是三层的结构模式,即数据层、逻辑应用中间层、客户端。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将这一系统模型划分为两种平台,即以证书报告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以办公、CRm、eRp等为代表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这两个平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主要是通过接口套件或中间层来进行协同工作。

4、结语

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证书报告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对其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简化工作别是检校准检测过程中的很多步骤和难题,实现自动化,对其中负责这些工作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种解脱。对证书报告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样也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迫切要求,是适应时展的需要。本文从对综合管理实验室的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出发,探讨了综合管理实验室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其系统模型设计。合理的模型设计可以降低项目风险,使证书报告的信息化管理与实际的业务运作更好的协调发展。本文的阐述还不够全面,可能还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希望会有更多人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炳旺,李翔,朱崇全,华敏刚.综合管理实验室证书报告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型设计[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6,14(2):32-33.

[2]蒙硕.用word宏和制作计量证书报告[J].中国计量,2010,9(4):102-103.

书面检查报告篇10

医学科技查新是一项通过医学科技文献检索和对比分析对科技项目的新颖程度做出评判的信息咨询活动和文献查证工作[3]。作为一项高层次情报服务工作,医学科技查新大大提高了医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强化了社会的情报意识和技术创新意识[4],推动了我国医学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常见的医学科技查新大致可分为科研立项查新、成果鉴定查新及专利申报查新3大类[3]。

2医学科技查新中的相关问题

2.1医学科研立项查新中的相关问题对2008-2009年吉林大学医学图书馆受理的912项科研立项查新委托书进行人工统计,发现有近一半的委托书存在书写内容或形式不规范的现象,只有20%的委托书能够使查新人员对查新课题有一个清晰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此外,约有40%的委托人并非课题组成员,而是代替其导师、同事以及家属等向查新人员提交委托书,对委托课题了解甚少;20%的委托人不能够明确回答查新人员所提出的问题。这些都会给查新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上述统计数据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医学科研立项查新中的相关问题多由委托人所引起,因此笔者在此将重点从委托人的角度详细阐述相关问题。

2.1.1科研人员对立项查新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立项查新并未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加之科研管理部门对立项查新要求不严,有些未经查新的课题同样可以申报立项,从而导致一些研究项目在课题鉴定验收时,才发现所研究的课题已是重复劳动。目前,绝大多数医学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果鉴定或报奖时才进行查新,而忽视了科研立项查新的重要性,导致无法保证科研项目的先进性、创新性和实用性。

2.1.2申报者个人素质与科研水平的差异

有的课题设计不严谨,如缺少对照组,缺乏可比性;有的技术路线不明确;有的统计方法使用不当,导致结论不可靠或出现偏差。从立题查新者的委托科研基金申请报告书也能够反映出申报者的个人素质,有的硕士或以上学位的申报者“标书”书写比较规范,对研究领域的动态掌握得比较全面;有的则条理不清;有的申报动机盲目,掌握文献过于陈旧,根本提不出创新点;有的则把创新部分与模仿部分混在一起,提问概念不清,故意遮掩实质等等[5]。

2.1.3委托人不能如实填写委托书

有的委托人立项心切,认为检索出来的相关文献越少越好,甚至希望检索结果为0。因此,为了得到诸如“未见报道”或“报道较少”这样的结果,就故意把查新点与查新要求写得很模糊,并使用一些生僻词代替常用词,甚至故意创造出新的检索词,达到迷惑查新人员的目的。此外,还有一些委托人在委托查新时存在戒备心理,主要原因是担心泄密,在填写查新要点时要么将查新要点罗列过多过全,要么含糊不清,使得本来就对委托课题相关专业不甚了解的查新人员在查新过程中,面临更大的困难,从而写出不客观的查新报告。

2.2医学科技成果查新中的相关问题

2.2.1武断作出查新结论

对2008-2009年吉林大学医学图书馆受理的466项成果申报查新报告书进行粗略分析,发现约有30%报告书中的查新结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词语。一般情况下,对于成果查新,我们要对网上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搜索。有时会在网上查到一些与委托查新课题相类似的成果信息,但该信息并未标示出该产品或成果属于哪个单位或哪个人。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查新人员就会武断地做出“见有……相关报道”的结论,并直接否定委托人的科研成果,这显然是不客观、不合理的。此外,一些查新人员还会在查新结论中加入“首次研究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等这样的主观性词语,这些做法均会影响查新结论的客观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2.2.2检索用数据库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问题

当前机检所用的主要工具———数据库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问题[6-7],因而导致查新所需文献出现了一段时间真空。有些与查新项目密切相关的文献虽已发表,但数据库还没有录入,同样会影响查新结论的客观与公正。

2.2.3漏检问题

有的技术或研究虽已开展,但由于本人不够重视,故未发表文献或未在会议上进行交流。而检索工具虽已收集了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文献,但由于所采集文献的范围有限,导致有的部门或地区办的刊物、会议论文未能收入,从而造成漏检。

2.3医学专利申报查新中的相关问题

由于医学专利申报查新是一项较新的工作,开展时间不长,实例数量有限,因此仅从理论方面对其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2.3.1医学专利查新所需资源不足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医学专利查新文献支持系统,专利检索途径有限。由于所需文献资源不足,导致最后的查新报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2.3.2缺乏统一的查新质量标准

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的查新质量标准,致使对医学专利查新质量的好坏无法作出全面、量化的评判,甚至出现同一专利查新项目在不同的查新站得出不同结论的情况。即使结论基本一致,也无法准确判断出查新论述和查新深度的区别。

3医学科技查新的对策

3.1针对医学科研立项查新中相关问题拟采取的对策

3.1.1加强查新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以讲座或培训班的形式在医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中普及查新知识,增强其在科研立项过程中的查新意识,使他们理解国家设立查新点和开展查新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科研过程中的低水平重复,为专家评审提供情报学证据服务,而不是为科研人员评奖和申请基金课题设置障碍[8]。

3.1.2多与查新委托人沟通和交流,明确委托人的真正意图查新人员和委托人的充分合作、积极沟通是保证查新质量的关键[9]。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学科分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即使是同一专业的查新人员,面对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要找出其创新点也很困难。所以查新人员一方面要虚心向委托人请教,搞清楚项目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在交流中要针对一些委托人因保密需要而不愿意透露研究内容的情况,告知用户查新人员了解课题内容、技术关键及创新点的必要性,积极争取用户的理解和配合。另外,与用户进行交流不仅仅是在受理课题时,还必须贯穿于整个查新过程中,以免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针对医学科技成果查新中相关问题拟采取的对策

3.2.1客观公正地撰写查新结论

作为一名查新工作人员,应始终站在第三方的角度,遵守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带有任何个人主观色彩。因此,对于网上一些没有明确标示的成果信息,查新人员不能够武断地做出诸如“见有……相关报道”的结论。因为查新人员无法确定这些成果的所有权者是不是该委托单位,所以在下结论前一定要在网上进行仔细、全面、更深层次地搜索,切实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为客观地做出查新结论提供帮助和参考。

3.2.2数据库检索与手工检索相结合

针对数据库时滞的问题,查新人员可以利用检索现刊的方法进行弥补,手检半年至一年内相关专业的核心刊物。当然,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尽量缩短检索用数据库的更新周期。

3.3针对医学专利申报查新中相关问题拟采取的对策

3.3.1努力完善医学专利查新文献支持系统

专利文献数据库具有内容集中、信息量大的优点,是医学专利查新非常宝贵的信息资源。因此,应加强专利文献数据库的建设,鼓励科技查新人员将检索到的相关专利文献存档,这样既可供他人参阅,又方便查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可将网上专利信息作为查新资源的补充。

3.3.2建立和规范医学专利查新质量标准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医学专利查新质量审核和评价的管理办法或准则,加大对专利查新工作质量的监督与控制,建立一个切实可行且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对不同查新站所提交的查新报告进行定性的评判;其次,各查新单位应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格按照程序步骤对各环节提出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查新标准。

4三类查新存在的共同问题及其对策

由于文献检索是医学科技查新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在整个查新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上述3类查新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存在以下共有的问题。

4.1检索工具选择不恰当

由于三类查新目的各不相同,因此查新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数据库。科研立项查新主要是为了了解某一科研项目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因此应选择诸如CBm,pubmed,embase等国内外综合性医学文献数据库,并可适当延长检索年限,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成果鉴定查新的目的是“鉴”定待查成果的“新旧”,因此除了要使用上述数据库之外,还应注意检索有关专利、研究报告、产品样本、会议资料、标本等方面的检索工具。而专利申报查新是为了判定专利的新颖性,以便确定专利能否得到顺利申报,所以在选择检索工具时应遵循以各国专利局网站以及国内外大型专利数据库为主、文献型数据库为辅的原则[10]。

4.2检索用词选择不准确、检索策略制定失误

检索词和检索策略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进而影响查新报告的质量,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选用检索词时,除主题词外,查新人员可通过阅读与待检课题相关的综述查找其他的同义词、近义词、学名及俗名等。只有将检索词考虑得尽量全面,才能保证查全率及检索的准确性。由于检索策略的具体体现是检索式,它不仅控制检索过程,还关系到信息查询速度和工作效率,因此设计合理的检索表达式,不断调整检索式进行扩检、缩检就成为控制和提高检索质量的关键[11]。由于各检索用数据库的设计、检索途径的设置、标引语言的使用以及检索性能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制定检索策略时,要视具体数据库而定,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查新检索[12]。如CBm,pubmed,oViD以及embase均采用规范化的主题词检索,效果优于自由词。在检出文献量少或无确切对应主题词的情况下,可将二者结合使用以满足查全的需要。而对于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KD,CmCC等,使用关键词/自由词检索时应将同义词、近义词囊括齐全,以免漏检。此外,在对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课题进行检索时,应先扩大检索范围,增加检索词的组配面,然后再缩小检索范围,以免漏检文献[13]。

4.3检索途径单一

文献检索采用的途径以主题与分类途径为主,主题途径具有专指性,而分类途径具有系统性,两者有机结合可使检索更加全面与完善。因此,查新人员应遵循以主题加分类途径为主的原则。当然,医学科技查新还存在其他一些共有问题,如某些数据库主题标引深度不够、标引主题不清、副主题词错标与漏标[14],查新人员专业知识面不够全面、责任心不强[15]、业务素质不高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16]等,都需要每一个查新工作人员进行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