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建设方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8:54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1

【关键词】imS;规划流程;核心网

0引言

由现在网络技术和其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可以看出,imS会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其可以使移动与固网融合,引进多种融合业务。imS越来越被运营商接受,未来基于imS的网络及业务应用将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imS网络的优点突出,但同时建设的难度和风险也大为增加,这就对imS的网络规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这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1imS核心网的总体结构

imS网络是一个开放、分层的体系架构,整个网络包括业务应用层、核心会话控制层、承载与接入层和运营支撑等4个层面。由imS网络提供统一的会话控制,采纳全ip的宽带承载方法;网络核心接入层同控制层之间通过标准的Sip接口协议,实现接入的无关性,可适应各种的固定移动、宽窄带接入方式;架构在核心网络之上的业务应用层接口更加标准和开放,业务能力部件向第三方网络开放,将便于新业务的快速成长和安排。

2imS核心网规划的前提条件

进行imS网络规划和设计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包括imS建网策略、用户及业务发展需求、技术发展预测等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是。

2.1明确总体建网策略

对于固定运营商而言,由于受移动替代和Voip的挑战,imS建设重点关注于pStn改造、ip语音及增值业务;对于移动运营商,则重点关注业务差异化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综合运营商,重点关注实现固移接入融合业务以发挥全业务运营的竞争优势。

2.2用户预测及接入类型分析

用户预测应首先根据上述网络建设策略以确定imS终端用户类型。从imS自身的网络特性来看,imS用户是由多种不同的用户群体构成的。imS用户可包括传统固网potS用户、pBX用户、软交换iaD/aG用户、xDSL/xpon/Lan宽带用户、无线wLan用户以及2G/3G移动CS及pS域用户等多种。因此,需要针对上述不同用户类型,在分别采用合理方法预测的基础上,对各种用户数进行累加,得到总的imS用户预测规模。

2.3业务需求的规划分析

imS的网络规划建设必将以用户及业务为中心展开。规划前期需要对用户的业务需求及业务部署有一个详细的规划分析,明确目前市场上imS相关业务的需求度及各省和各地区的差异,从而决定:哪些业务属于基本业务,可以全面部署;哪些业务属于特色业务,可以由个别有需求的省单独部署。imS建网初期,可考虑针对集团、家庭和个人客户的业务需求,在全网提供多媒体电话业务、企业统一Centrex业务、多媒体彩铃业务;局部区域可开展融合一号通业务等自有特色业务。

2.4业务模型分析

业务模型是用户在系统忙时的表现,它主要包括话务模型和信令模型2个方面。每种业务有自己独特的话务模型,话务模型包括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各种业务的比例、话务的流向、业务速率、会话持续时长等指标;信令模型对于不同的业务来说具有普遍性,一般包括忙时注册(鉴权)/注销/订阅/通知请求次数、忙时呼叫次数、每呼叫消息数量以及消息长度等参数。有了这些业务模型,可以计算出每种业务的平均话务量和接口带宽,进而根据全网支持的总的用户规模数量计算出全网的话务量和对承载网的带宽需求,根据这些计算结果就可以作出最优化的网络规划和设计。

3核心网的规划流程及规划内容

3.1imS核心网规划流程

imS核心网规划应该是从业务需求入手,结合imS网络特性,并充分考虑现网情况和演进策略等因素,按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过程进行,imS核心网规划流程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imS总体建网策略及制定网络建设原则、明确imS的整体网络架构和总体规划思路。

(2)信息收集:包括现网网络信息、用户业务发展信息等,根据收集的信息对现网网络拓扑、网络容量扩展、承载网、业务发展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分析。

(3)业务需求分析:对用户需求及业务部署进行规划分析,进行业务预测、取定业务模型及话务分布模型。

(4)网络资源规划:根据上述的现网分析和业务预测结果,进行网络开销预算及容量分析,结合现有imS厂家的设备处理能力,进行合理的网络设置及资源分配。

(5)确定网络建设方案:对imS网络具体网元的配置、容量、质量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及规划,包括核心网方案、业务网方案、接入网方案、承载网方案及网络安全方案等。

3.2imS网络规划的主要内容

imS核心网规划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根据建设方要求,明确目标imS网络需要具备的业务能力,并确定核心网规划建设总体原则,明确核心网技术版本和总体网络架构,确定相关总体建设原则。

(2)对现有网络情况、网络资源现状以及国内外其他运营商imS网络商用部署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3)根据对现网及其他运营商imS网络相关业务数据的采集分析,结合现网用户业务发展信息,进行imS业务预测。

(4)进行网元节点设置的规划设计,具体包括HSS的设置方案、i/p/S-CSCF的设置方案、mGCF/imS-mGw的设置方案、业务网aS的设置方案以及现网关口局等网元的改造需求方案等。

(5)进行imS核心网络的网络组织方案的规划设计,包括imS域内网络组织方案、imS域间网络组织方案、imS网络与业务平台的网络组织方案、相关imS业务路由策略以及漫游/游牧方案等。

(6)进行ip承载网对接的规划设计,具体包括ip承载网的解决方案、核心网络与ip承载网互联方案、mpLSVpn的部署方案、不同业务QoS的保证策略、ip地址规划等。

(7)进行imS核心网流量带宽计算和接口配置,主要包括核心网各网元间ip带宽需求计算、核心网元与业务平台aS间带宽需求计算以及核心网与接入网间带宽需求计算等。

(8)根据imS网络容量设置,以及码号分配原则,对imS用户的码号资源进行分配,包括用户标识、公共业务标识、信令点编码、apn等。

(9)提出核心网规划对相关配套资源的需求,具体包括对传输的配套要求、对同步网的配套要求、对信令网的配套要求、对局房的配套要求,以及对网管、计费、支撑系统改造等方面的要求。

4核心网规划关注的相关问题

imS核心网的规划和设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网络结构规划

核心网采用何种网络结构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的规划设计,目前imS网络组织可采用2种方式,一种是单域集中式组网,另一种是多域分布式组网。单域组网即只集中建设全国性的imS核心网网络及业务平台,省内建设imS接入网和互通节点;多域组网即采用分省或分大区独立建设方式进行imS部署。采用不同的组网结构所要求的imS网络设备类型和数量都不一样,对业务部署和承载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

4.2漫游方式

移动imS用户处于漫游状态时,所有会话业务均需路由至归属域网络的S-CSCF进行会话控制和注册服务,但对于以GpRS/wCDma分组域网络作为ipCan的imS核心网,存在2种漫游方式。一种是ipCan漫游(GpRS漫游),即通过漫游地的SGSn和归属地的GGSn为imS用户提供ip-Can接入,然后直接连接到归属网络的imS域;另一种是imS漫游,即用户附着在拜访地ip-Can的GpRS/wCDma分组网时,用户将通过拜访地p-CSCF接入到imS网络,并由归属地S-CSCF进行用户注册和会话控制,漫游用户发起主被叫业务时,所有信令也均由拜访地p-CSCF进行转发。

4.3网络安全保障

由于imS核心网络采用全ip承载,且采取开放的网络架构,可以将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不同业务,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的接入方式来共享业务平台,增加了网络的灵活性和业务互通性。但这也使得imS的安全性要求比传统运营商在独立网络上运营要高得多,imS的安全保障问题不容忽视。除了采取标准协议规定的ipSec、aKa鉴权等Sa机制实现接入安全和网络安全外,imS核心网规划中可将imS核心网划分为多个安全域,包括接入网络域、核心网络域、承载网络域、业务应用域、运营支撑域以及与其他网络互通等安全域,对于各个安全域间采取各种隔离技术,包括物理隔离(如防火墙、SBC等)和逻辑隔离(mpLSVpn、tHiG、VLan)等,并执行一定的QoS控制机制,实现不同域间的信息拓扑隐藏、业务开关控制等功能,充分保障imS核心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4imS核心网元的容灾建设

在imS网络商用初期,建议对imS所有核心网元(包括Cm-imS核心网元、aS、SBC、enUm/DnS)均实现设备级容灾备份;CSCF、HSS、mGCF/im-mGw要求实现网元级容灾备份。对于设备级容灾,主要功能模块可以采用1+1(n+n)方式,也可以采用n+1备份机制;保证单模块故障情况下,系统容量仍旧能够满足需求。若设备为服务器架构,应采用双机热备。

对于CSCF设备,建议采用1+1或n+1工作方式;在相关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对于S-CSCF设备,可以采用池组(pool)方式进行网元级容灾备份;对于mGCF/im-mGw建议采用成对设置方式,并设置在不同局址;成对mGCF/im-mGw采用负荷分担方式,为保证互通安全性,mGCF/im-mGw应至少选择连接两个异网关口局设备。

5结语

由上可见,文章主要分析和探讨了imS网络规划流程、规划内容,对imS规划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能够为以后的imS网络规划和网络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2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工作的后期,其焦点问题方案评价。若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不当,可能会在无意中选差弃优。因此,方案评价的研究在网络规划中非常重要。

1999年6月~2000年5月,根据上海市政府要求,上海市建委组织有关单位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进行优化研究[1]。作者参与了这项工作,承担轨道交通网络方案的评价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这项研究工作中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抛砖引玉,期盼同行深入地讨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的评价问题,以提高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水平及决策的科学性。

1 方案评价的思路

在进行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方案评价工作之初,我们试图参与国外的一些做法,但未能如愿。如巴黎、柏林等国外大城市,其轨道交通建设开始于20世纪初,因受当时交通规划水平及认识程度的限制,网络规划所考虑的时限较短,主要从具体某条或几条线路的角度进行局部性的效益评价[2-3]。60年代后,随着交通需求分析理论的发展,到交通网络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动态作用及其社会效益,开始重视路网方案评价。法国巴黎在70年代规划建设的地区快速铁路网(rer),主要是支持60年代初提出的城市总体规划,为开发建设距巴黎市中心8~10km的9个副中心及距巴黎市中心25~30km的5座新城服务。美国在70年代末制定的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4]的评价指标为:

重构节省能源的城镇体系,恢复中心区活力,促进旧城改建,改善环境,改善中心区的居民出行可达性,实现社会平等。可见,国外轨道交通网络的评价重点是定性分析,在定量评价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即使在定性分析方面,我们也不能套用这些指标,因为欧美等国的人口密度、城市化历程等与我国现状及未来的发展特征有很大差别。

在国内,比较代表性的评价方法是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在《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中的做法[5]。这种方法参照近年来公路、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研究的成果,如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层次熵决策分析法等[6],建立了3个层次共18项评价指标,试图对路网方案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虽然广州的评价指标比较全面,但在具体应用时由于指标数目多,且有些指标受主观影响较大,各指标权重的取值可能会发生较大偏差,从而导致方案比较结果模糊不清,难辨好坏[7]。

这次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特点是: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方案评价;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尽量减少指标间内涵的重复性;定量评价指标中尽量减少主观性指标。具体评价思路及过程如下:

(1)通过战略性分析粗选方案。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的一些战略性问题,如新城与中心城间的出行总量、轨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例、路网规模、轨道交通系统模式等,组织专家反复论证,形成明确的目标。达不到这些目标的方案,即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战略目标不相适应,必须淘汰。本次网络规划中,规划小组在第一阶段方案设计时拟定了17套规划方案,经过定性及定量分析后,粗选出5套符合要求的可行路网规划方案供进一步深入研究。

(2)通过方案设计原则及方案的定性分析筛选方案。规划小组通过多次讨论和专家咨询,明确了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原则。逐条对照规划原则,考察各网络方案与城市总体布局的配合、与城市主客流走向的配合、与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市中心、副中心、地区中心、对内及对外交通枢纽等)的配合、规划近期网络的可实施性、网络结构的合理性等方面。通过规划小组集体的经验及综合判断能力,将不合适的方案淘汰。被淘汰的方案中,可能存在一些局部的优点或特色,这些将被添加或组合到保留下来的方案中。因此,在筛选方案的过程中,也会派出或组合出新的方案。本次规划在对5套粗选方案进行踏勘、客流分析、类比分析等研究过程中,对上海市城市规划、城市综合交通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路网方案的规模、结构形式、层次等也有了更多的了解,构思出12套比较可行的方案。然后对照各条原则进行取舍,选出较好的3个方案。最后广泛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总结归纳出2个有代表性的方案方案一与方案二。

(3)通过定量分析优选方案。最后保留下来的方案都是各具特色且是总体上比较优秀的方案,这些方案从定性分析的角度看是难分高下的,因此需要建立定量的评价指标进行精确的比较。由于轨道交通涉及面广,用单一的评价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各方案的影响效果,故需建立由多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达到方案比较的目的,还需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

上述3个评价阶段,充分利用人的经验及综合判断等定性分析能力,把不同层次、不同影响程度的方案比较问题分解开来。到最后一个阶段,由于比较对象在定性分析方面的综合影响基本相同,所以可以把定量分析从复杂的定性、定量综合分析体中分离出来,使相应的定量评价指标较少,综合比较只需进行单层次的指标综合。此举不仅简化了指标综合方法,而且也提高了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及准确性。下面重点介绍这次规划方案评价所采用的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综合方法。

2 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7]、[8]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指标体系。但在实际运用时,这些评价指标受城市特点以及所能获得的数据资料等具体条规划与方案件的限制。这次评价对指标体系作了适当调整,实际采用的比选性评价指标有如下4项。

(1)公交出行时间(万人h/日):指使用公交的全部乘客的出行总时间,反映轨道交通带来的居民出行方面的效益。该值越小,出行者的出行距离越短或旅行速度越高,出行越方便,说明网络结构及换乘布置总体上越合理。

(2)轨道交通周转量强度(万人km/km日):指平均每公里轨道交通线路的日周转量,为轨道交通日周转量除以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反映单位长度轨道交通线的直接效果。该值越大,轨道交通运营公司的经济效益越好。

(3)轨道交通占公交周转量比重(%):是指轨道交通日周转量占公交日周转量的比重。该值越大,说明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对改善地面交通系统拥挤状况及环境越有利。

(4)轨道交通网络长度(km):指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线路总长,反映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成本。在建设标准相同的条件下,长度越大,工程造价越高。

上述4项指标从效益和成本两方面来评价轨道交通网络的总体性能,较全面地反映了轨道交通网络对居民出行、运营效果、城市发展、经济效益的影响。其中效益评价考虑了居民、运营公司、社会(公共投资者)3个方面。这4项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的缺点是不能反映路网负荷均匀性及车站分布密度。其原因是由于前者的数据难以获取,而后者在方案筛选阶段已经对站间距作了优化研究,因而不影响方案比较结果。

根据上述4项指标,可得到在轨道交通轨道规划评价中习惯使用的其它指标。

(1)轨道交通周转量强度×轨道交通网络长度=轨道交通周转量;轨道交通周转量÷平均乘距=轨道交通客运量;轨道交通客运量÷轨道交通网络长度=运载强度;轨道交通客运总量÷公交客运总量=轨道交通占公交运量比重。

(2)“居民出行时间包括轨道交通乘客的车内时间、换乘时间以及轨道交通系统之外的公交接驳时间和步行时间。它反映了公交平均速度,也反映了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客流集散点衔接的好坏,还反映了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规划的人口及工作岗位分布的吻合程度。

(3)在一定面积、一定人口的区域上,轨道交通

网络长度与轨道交通面积密度、轨道交通人口密度是一一对应的。

3 指标综合方法

单层次的指标综合如下式所示,只是简单的代数运算,直观易做。各评价指标的计算值bi如表1所示(上海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利用emme/2软件采用城市总体规划数据及相应的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进行计算所得)。

表1 方案一与方案二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值

由表1数据可知:比方案二差。如果票价为0.3元/人km,则每天方

①两方案规模基本相同。案一要比方案二少收入41.1万元,10年累计达15

②方案一的居民出行时间比方案二少10万人亿元。h/日,因此从节省居民出行时间看,方案一好于方

③方案一的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比方案二小本次规划向20位专家进行了4轮专家咨询,经过137万人km/日,因此方案一的轨道交通运营效益整理后得到的表2的权重结果。

④方案一的轨道交通占公交周转量比重比方

案二。如果每人小时的时间价值按5元计算,方案案二大1%,有利于减少道路交通阻塞及改善环境一每天节省的时间价值达到50万元,10年约节省质量。18.3亿元。权重wi可通过特尔斐法专家咨询法确定[9]。

表2 方案一与方案二指标综合

表2中,指标综合值p1>p2,由此可判断,方案一总体上略优于方案二。

4 结语

象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未来可能要形成400~500km以上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总投资将超过2000~3000亿元。如此庞大的投入,必将对城市布局、土地利用分布及强度、交通结构与效率、居民生活方式及方便程度等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形态结构、线路走向、线路连接方向的微小差别,可能会给城市带来不小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审慎地对待方案比较。本文提出的方案比较指标体系及指标综合方法尚需进一步深化,尤其在车辆配置、运营效率等方面。还要注意的是,实际的轨道交通方案评价是复杂细致的工作,除了受所能获取的数据制约外,还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选择对解决城市问题有针对性的指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评价不仅是一种技术,而且是一种艺术渗透着规划理念及战略思想的评价,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评价。

参 考 文 献

1 顾金山,顾宝根,王家玮等.上海市轨道交通交通网络优化方案说明报告.上海市建委轨道交通网络优化课题组,20002 andeerstigc,mattssonlg.appraisinglarge-scaleinvestmentsinametropolitantransporatiionsystem.transportation1992,(19):

267~283

3 viverj.methodsforassessingurbanpublictransportprojects.publictransportinternational,1998(1):24~27

4 pushkarevbs,zupanjm,cumellars.urbanrailinamerica.indianauniversitypress,bloomington,1982

5 沈景炎,唐国生,刘迁等.广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研究报告.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1997

6 何宁.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系统分析:[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1996

7 顾保南,方青青.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1):24~27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3

一、“案例”教学法

相比于枯燥,空洞的理论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更具明朗化和清晰化。而传统课堂教学中,是教师对理论进行讲解,之后通过案例加以说明,实际上依然处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学生易产生疲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两种教学方式进行案例探讨;一种是讲师对营销理论进行浅要讲解,之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组深入探讨,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主要案例教学依据。例如,在讲解网络营销网站建设课程时,在讲解网站功能之后抛却书本,以学校校内网站建设为例,依据网站四要素对网站进行综合评价,并让每位学生出具书面案例分析报告。既能让学生感受案例真实性,又能收集网站改革方案和建议,便于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站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普遍化、专业化。另一种方案即透过案例分析知识点,之前是通过知识点讲解现实案例;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来讲解分析书本知识点;例如:在讲解“消费者产品消费心理”时,不必按照书本总结的若干网民特征来一一分析,讲述。可根据不同杂志,文献提供的最新数据总结,如CnniC发表的《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分析报告》数据状况教师进行当堂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应以知识引导者身份对学生授予问题分析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针对同一分析结果,应留给学生更多思索空间;此种案例教学方式远远好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重要环节:选材,组织讨论,教师评论。案例的选材是直接决定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应选取生活紧密度大,有讨论价值,能激发学生思索兴趣的网络营销案例。教师可在中国营销传播网站上进行专业案例教学收集。

二、建立中职校园电子商务平台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4

(中国化工集团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为满足工业远程网络监控的快速发展需求,设计一种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远程异构式网络监控系统。首先以分布式控制为指导思想,确定自下而上的分层控制方案,以RS485和profiBus现场总线连接底层设备,以mCGS和winCC构成中间控制层,最后以webaccess完成远程控制。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不同组态软件之间的数据交互。系统综合调试结果显示,该系统集成方案合理,实现了双向远程数据信息的交互,系统整体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思路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webaccess;pLC;远程监控;分布式控制;组态软件

中图分类号:tn911.7?34;tp3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15)15?0149?04

收稿日期:2015?03?04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控制系统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其与控制技术的融合诞生了网络控制系统。目前网络控制系统主要包括pLC网络、分散控制网络、现场总线网络以及工业以太网等。基于internet的网络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同时伴随现场总线技术,信息交互中间件技术,组态软件技术,web远程操作等技术的彼此交叉影响,为将传统控制系统推向更加智能化、多元化、集散化创造了条件。通用工业组态软件的集成度和兼容性越来越高,大大节省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周期。作为一种专业编程和组态软件平台,组态软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并兼容众多工业产品,为用户实现多设备互联提供了有力支持。借助组态软件可快速开发出具有图形,图标,趋势曲线,实时数据库,报警信号,报表存储等功能的可视化控制界面,并可通过web浏览器方便地实现远程监控,相关编程人员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语言,只需要以类似“搭积木”的方式针对待设计系统进行系统拼接,并完成简单的接口参数设置即可。伴随越来越多主流厂商的加入和主动开发其自身协议接口,相信组态软件在未来将被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在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策略方面,当今最大的发展趋势即依托ethernet技术的扩展,通过internet可以使系统与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实现连接。远程网络监控的具体定义可以描述为: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并通过网络对设备进行远端监视,并可以根据监视情况发送控制和维护命令。课件,在internet占据互联网世界的背景下,搭建基于internet的工业远程监控网络是工业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作为网际组态软件的webaccess[1?2]正是以ie浏览器内核开发的Hmi/SCaDa监控软件,可以在ie浏览器界面上快速实现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和资料传送采集监测,能够为远程监控提供完善的设计方案和安全保证。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远程异构式网络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实际运行调试,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整体系统设计

系统整体设计对象是面向pLC底层控制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综合控制系统,上位机程序利用webaccess开发,采用三菱FX2n型号的pLC作为底层控制网络[3],并以多关节机械手为对象的物流管控系统设计作为应用对象,验证整体系统的可行性,而在物流管控系统,选用的是西门子S7?200型号的pLC[4?5]。整体工作包含三大部分内容:

(1)搭建基于三菱FX2npLC的网络综合控制系统;

(2)以物流管控系统为具体应用对象,组建基于西门子S7?200pLC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多关节机械手及码垛自动物流系统;

(3)实现异构系统集成以及中间件信息交互,完成整体远程监控系统满足基于internet的远程测控。

整体系统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底层现场控制由基于三菱FX2npLC构成综合网络控制系统和基于西门子S7?200pLC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多关节机械手及码垛自动物流系统组成;中间监控层由基于mCGS和winCC的组态软件编程实现[6?9];最上层将两个异构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远程监控层设计,具有分散控制,集中管控,分层独立设计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下面将采取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论述各层具体的设计方案。

2现场底层控制系统设计

2.1基于三菱FX2npLC综合控制网络

采用三菱FX2npLC完成下位多台独立pLC分别控制不同的现场设备构成各个从站,通过RS485网络通信,构成1∶n网络系统,最终将各从站统一交由一台上位机进行监控,并定义为通信网络主站。整体网络采用专用协议和计算机进行连接,一个主站最多可搭载16个独立pLC控制系统。各从站pLC之间的连接是通过FX2n?485?BD模块自带接口实现,构成下位机RS485网络,各站独立数据延伸通信距离不超过50m,若不使用FX2n?485?BD模块,则最大延伸距离可扩展为500m,所以如果现场设备要求的通信距离大于50m时,可通过RS485通信网络对通信距离进行延伸扩展,从最大程度上发挥pLC的现场工作优势[10]。

具体底层网络结构如图2所示,由虚(虚拟控制对象)实(真实控制对象)相结合的现场对象控制层、RS485网络通信层和上位主站监控层构成。

(1)现场虚实结合被控对象控制层:采用mCGS组态软件开发虚拟控制对象,以动画形式直观地仿真出程序的执行情况,同时设计了pLC、变频器实际控制系统;

(2)RS485通信网络层:利用三菱FX2npLC自带的RS485接口,按照RS485通信协议,搭建以主站pC机为主控单元的1∶n型集散化网络控制系统;

(3)上位监控管理层:仍采用mCGS组态软件开发上位pC机的监控系统,直观方便地对下位从站各pLC管控设备进行监控。上位pC机既可以作为1∶n网络中的主站监控机,又可作为对整个网络的上位监控机,同时承担对pLC各从站的实时编程、参数设置等调试工作。

2.2多关节机械手物流仓储管控系统

以现代物流仓储为实际应用对象,设计面向自动化立体仓储的实验装置平台,构建物流信息实时管理与监控系统,整体设计方案如图3所示。

如图3所示,监控层内部采用winCC和数据库相配合的DDe通信管理模式,监控层和控制层之间的三个西门子S7?200pLC构成pRoFiBUS?Dp控制网络,分别控制堆垛机、机械手和辊道输送机三个具体的设备对象,最终通过em277扩展模块连接到pRoFiBUS?Dp现场总线上。整体物流仓储管理系统以配置有winCCHmi/SCaDa的pC机作为上位机,通过插在主机箱内的Cp5611网卡与下层S7?200pLC通过em277Dp模块进行连接和通信。

实际测试中总结出所提物流仓储系统具有六大主要特点:具备自动识别金属,物品颜色,条码信息和物品功能自动整理摆放等功能的现代进货管理、识别和规划仓储系统;物流输送交流传动、气动系统准确控制;立体式仓库货物自动记录存储和提取;取物多自由度灵巧机械手精确控制;基于winCC组态软件的可视化计算机控制系统;基于现场总线协议的高可靠性局域网络通信保障。

3上层综合监控与通信网络设计

针对中间控制层和远程监控层两个不同级别的控制网络系统,为了保障网络化协调发展,达到网络资源最优配置,实现易操作的远程监控,结合用户对于系统集成、分布式控制、集中管理、独立分层设计等具体要求,提出基于mCGS,winCC,webaccess,opC中间件技术,以太网技术以及互联网接入技术的综合远程网络构建方案。

3.1基于webaccess网际组态软件远程监控方案

在当前众多组态技术各自占据一部分市场的大背景下,通过综合分析和比较三种解决方案,最终选取性能最优的webaccess网际组态软件作为本系统的首选软件。为了更好地验证选择方案的最优性,现以三种解决方案为例,进行分析评述。

(1)mCGS网络版组网方案

mCGS组态软件自身具有www网络版的功能,通过此网络版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internet远程浏览的功能,能够通过搭载于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ie浏览器进行远程浏览与操作控制,它是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通信模式。开发者在mCGS网络版中对Http等参数进行设置,启动运行工程。远端用户只需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运行工程用户的ip,就能实现直接访问此计算机,进一步可浏览到工程中设定好的组态画面,以此完成基于mCGS网络版的远程组网,在安全性方面,开发者可以通过给用户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或设置登陆密码的方式维护系统的安全。该方案是一种最基础、简单、快速远程组网方案。

(2)winCC服务器方案

winCC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是一种较广泛应用的服务器型网络结构。所谓服务器型,就是通过功能较普通pC更为强大的服务器作为控制主站,其高性能优势在高速运算能力、长时间不间断可靠运行、外部大数据吞吐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展现。采用winCC服务器方式建立网络结构,可以保证物流系统的整体一致性。

(3)webaccess综合开发方案

webaccess是集成功能强大的网际监控软件,可以将被监控的底层三菱系统主站pC机作为Server,并设置另一台pC机作为Client,整体采用opC中间件技术、DDe决策技术等通信模式进行综合组网。

本文设计方案即选用webaccess综合开发方案,其网络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与采用winCC方案不同,webaccess网际组态软件能够实现客户端不需要额外安装任何第三方软件,直接在计算机自带操作系统上即可使用,客户只需打开ie5.0及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即可,可操作性大为提高。同时系统所选用的方案,把SCaDanode和projectnode一同组态到一台pC机上,实现了基于webaccess网络构架的单机控制系统,此时,使用操作系统自带ie浏览器,远程Client通过设置权限,连入以太网或互联网,对系统进行实时远程编程和监控。webaccess单机系统pC机作为服务器,以Http,Ftp,HtmL等协议方式通过mCGS和现场pLC连接设备中收集的数据经以太网保存传送到SCaDanode中,客户可随时经以太网将存储信息传给远程的客户机。webaccess网际组态软件支持冗余构架,能够为它设计冗余网络,实现快速组态,保证并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

3.2物流仓储远程监控设计方案

所提物流管理系统采用西门子S7?200pLC作为主要硬件控制单元,软件设计单元则采用opC中间件通信模式,利用中间件技术,将监控物流系统的一台pC机作为winCCopCServer,另一台pC机作为webaccessopCClient,构建如图5所示的现代远程物流管理系统。

如图5所示,所提设计方案采用webaccess网络构架中的单机系统,远程用户可以通过以太网或互联网,使用pC系统自带的ie浏览器进行远程编程和参数设置。通过带winCC的上位机将pLC底层设备中的信息经以太网保存,或者传送到webaccess单机系统中,最终同样采用如前文所述的将webaccess作为服务器,以Http,Ftp,HtmL等协议方式将信息经以太网传给远程客户机。为了使系统更加完善,同样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冗余网络以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4系统功能调试

在完成不同网络层的独立设计后,对整体系统进行组装和调试。与其余方案对比,所选方案采用研华公司开发的webaccess网际组态软件,其系统构架网络层次分明有着很好的优越性,便于控制与管理,其强有力的网络通信功能提供了巨大支持,在获取webaccess授权后,几乎不需要其他多余的硬件设施即可完成网络系统的构建,同时研华公司对webaccess的授权只需要一次性购买,其后就永远没有点数限制,可享受无限点待遇。冗余系统设计是webaccess的最大亮点,不仅使用方便,且具有高可靠性。图6是采用webaccess监控软件方案构建远程综合监控网络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从图6中可以看出,所设计网络的三层控制系统结构分明,从最底层设备的控制层到现场总线层中间监控层以及webaccess工程节点和局域网pC机局域网监控层和最上层的互联网监控层,各层控制网络之间任务分工明确,在保障基本功能实现的同时,利用冗余网络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提升了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能。从具体测试结果来看,局域网监控层和互联网监控层,同样归属为远程监控层,但是在设计时,两个控制网络既相互独立,又具有分布式控制特点,并最终通过webaccess软件对整体网络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此设计策略在保证了下位设备机系统独立性的同时,又可以进行统一监控且不用担心破坏系统各自的完整性。综上所述,实际调试结果验证,采用webaccess远程监控方案设计的pLC综合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监控特性,满足了系统的整体设计要求。

5结语

本文针对工业现场实时远程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套基于网际组态软件webaccess的远程异构式网络监控系统。具体工作和实现策略包括:基于三菱FX2npLC构成综合网络底层现场控制系统,基于西门子S7?200pLC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多关节机械手及码垛现代自动物流仓储管理系统,基于mCGS和winCC的组态软件编程实现的中间监控层,将两个异构系统集成实现最上层远程监控层。系统整体具有分布式控制,集中管控,分层独立设计,冗余网络,防火墙维护和远程监控等特点,达到了设计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光灿,郑萍,邵子惠,等.基于webaccess的远程实验物流控制系统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68?72.

[2]刘德生,张天开,李长启,等.基于VB的webaccess组态功能扩展[J].微型机与应用,2012,31(2):8?11.

[3]江天亮,张少波.基于S7?200pLC饮料混合机的控制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37(13):102?104.

[4]潘益玲,罗坤明.基于mCGS和三菱pLC的五层电梯控制仿真系统设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3):68?72.

[5]吕俊.基于opC的pLC在线piD模糊自整定系统[J].轻工机械,2013,31(2):35?39.

[6]徐翊峰,肖兴明,王前,等.基于opC与pLC的应用程序与提升机制动系统故障动态监测[J].煤矿安全,2009(12):57?59.

[7]朱凌云,林琳.基于winCC的pLC控制系统仿真平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49?53.

[8]李明辉,张秦.利用VB实现winCC数据高级归档的研究和应用[J].自动化仪表,2012,33(6):36?39.

[9]王文强.基于西门子pLC以太网模块与winCC实现的远程监控系统[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26(4):34?36.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5

【关键词】网络优化;优化参数;电力通讯传输网络

基于电力通信传输网规模不断扩大,通道业务要求越来越高,网络组网及运行方式越业越复杂,给日常维护增加了工作难度等诸多因素,网络在在运行一定年限后,需进行网络优化,提高传输网时隙资源利用率、安稳性及维护效率。

1网络优化的目的、原则

网络优化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安全稳定性以及运行维护人员的维护效率。

网络优化原则包括:保证原有网络的投资;掌握并分析现有网络的情况和业务发展趋势;采用可量化的优化方案、采用多种措施保障网络优化工程的实施。

2网络优化涉及的参数

电力通信传输网优化涉及的主要参数有网络容量、网元配置、网管配置。

3网络优化的概要过程

网络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准备优化、评估网络、分析并提供网络优化方案、实施优化:

3.1准备优化需要做如下工作

确认网络优化的需求;初步规划网络优化的范围、对象和日期;确认参与网络优化的人员;收集网络的文档和网络的运行状况;准备网络优化工具。

3.2评估网络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网络优化的目标、范围、对象、时间;确认网络优化方案的评估方法及细则;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和测试;进行数据分析、评分和问题分析;评估总结和优化建议。

3.3分析并提供网络优化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优化站点、对象等;提供各项目的优化方案,包括:运行环境优化方案;组网优化方案、业务优化方案、网络自愈与保护优化方案、网络时钟优化方案;光网络备件优化方案、网络安全管理优化方案、网络eCC通信优化方案、网络其他优化和建议方案;提供网络优化总体分析与方案;提供方案所需的验证和试验总结、确定网络优化方案;购买设备、材料、相关服务项目;确认到货的设备、材料等。

3.4实施优化包括以下内容:

确认网络优化的实施方案;确认网络优化的实施人员及工具、车辆、备件、应急方案;实施网络优化;检查、验证优化后的网络;通报网络优化的实施过程和结果;总结与跟踪网络优化项目。

4根据我公司网络实际运行状况,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优化

4.1业务优化

1)离散业务优化

(1)通过离散业务搜索找出所有离散业务。

(2)每条离散业务逐条确认是否有用。

(注:并非所有离散业务都是无用的可以删除,例如跨市的继电保护业务,由于另一个地市的设备我们无法监控,故此业务是离散的)

(3)删除无用的离散业务,若是业务本身问题导致离散,重做该业务。

2)正常使用业务优化:根据需求规划时隙、路径等进行优化。

4.2组网优化

1)根据光缆实际情况优化组网,尽量组成环网,这样即使一段光缆突然中断,业务也会倒换而不会中断。

2)组网根据光缆情况尽可能简单组网,即只是一个环然后带链,或者大环带小环。大环带小环分为两种情况:

(1)相切环,此种优点是组网简单,对设备资源利用率相对较高。缺点是相交站为重要节点,一旦设备故障,所带的由小环到大环上的业务全部中断。

(2)相交环,此种优点是可靠率比相交环高,缺点是相对来讲交点交叉资源利用率低。(此种方式我们通常也是设定其中一个交点为主要节点)

3)环网自愈与保护:根据局方业务特点,推荐使用双向通道保护环,不推荐复用段环。保护子网尽可能简单、少。

4)时钟优化:目前局方时钟跟踪方式为中心局外接时钟、其它站跟踪光路线路时钟。确保环网时钟跟踪不成环,各站点时钟路径最短。

5)若有与其他地市有光路上的连接,关闭DCC通道。(此举可避免iD冲突造成抢登及避免多方监控一个站点引起误操作等)

4.3环网容量优化

我局环网容量为2.5G环网以及622环网为主,155网目前不新增业务。目前来看环网容量够用,但是中心局已无空闲槽位,且以太网业务可用端口已经不多,但尚有不少以太网业务未开通。

针对以太网问题优化建议:

1)以太网业务可以做汇聚的做成汇聚业务,空出部分端口。

2)用多光口光板替换单光口光板,空出槽位来插以太网板。注:此种方式需要重新做需替换单板上所带的所有业务,且业务不是倒换而是中断,用此种方案需提前请停业务,且多光口光板或所在槽位一旦故障,该单板所有光方向都会故障,需要考虑利弊,确认是否采用。

3)增加扩展子框。

4.4硬件配置优化及备品备件

1)在网设备推荐做硬件保护

主要包括:双主控保护(2500+设备只能有一块SCC板);双交叉保护;tpS保护;准备光板、支路板等备用单板。

2)交叉节点若业务繁多,建议升级为超级交叉板。

5网管优化

目前所用V2R7版本网管对现有设备满足管理能力,尚未出现新单板版本过高导致无法管理等问题。

6网络安全

1)保持局方网管与外网物理上没有连接。

2)若插U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时,先进行杀毒,且网管提前做好备份。

3)若有多用户,建议根据实际需求设定网管及网元权限。严禁非局方人员操作网管及各种方式登录设备。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6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线网 用地规划 资源共享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很快,部分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城市都充分认识到做好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尤其是用地规划与控制的重要性。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明确要求各城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工作。

用地规划与控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实施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对线网进行沿线土地规划与控制,预留走廊和用地,防止新建建筑物的侵占,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建造成本,减少轨道交通对两侧建筑物的影响。有条件者还应对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开发用地。

结合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诸线(共计7条线),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及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实践,并参考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谈一下本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几点认识。

1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思路和流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后,对线网各线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一般可与各线预可行性研究结合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三步骤”。

“两阶段”是指按预可行性研究、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是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前提。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确定各线的工程规模,各线的客流量将是“预可”研究的最主要依据。客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则取决于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以及线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各线客流情况,从总体上对线网各线的把握,首先需要进行各线系统选择、车辆选型与编组的研究,确定各线的运输能力。

“三步骤”是指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阶段基本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各线的工程实施方案。在“预可”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各线工程方案研究,确定各线运营设备系统方案,重点研究与用地控制直接相关的线路车站、车辆段、交通枢纽等的规模、布置和实施方案。

第二步,开展沿线用地规划。在各线工程实施方案基础上,根据确定的用地控制范围,进行各线沿线用地规划工作。

第三步,进行沿线用地控制。根据完成的各线沿线用地规划成果,通过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条例》等),对沿线用地进行严格控制和落实,确保用地规划的实效。

在进行线网中多条线路的用地规划和控制时,需要选定一家有经验的总体单位,从线网全局上进行研究的策划和总体的把握,并承担协调管理的工作,确保各线的研究方案、用地控制满足线网的总体规划。

2线网运营设备系统的配置和资源共享

线网各线运营设备系统将直接影响各线工程实施方案及用地规划与控制,系统资源配置不能单从一条线的角度来考虑,而应从线网全局上对各线运营设备系统进行统一配置和总体策划,以方便未来的运营管理,尽量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线网运营设备系统配置中的资源共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车辆选型系列化

同一客流规模的线路尽量选用相同的车型和合理的编组,便于各线之间车辆的调度和相互支援,以及车辆维修等接口设备的统一。如南京线网根据远期客流,确定4条线采用a型车,其余线路均采用B型车。

2)设备系统协调一致

统筹考虑、协调各线设备系统研究,使各条线路设备系统的配置最大限度地趋于一致或相近,能够相互通用,达到资源共享,并方便未来全线网实现综合自动化管理。如南京线网各线供电系统均采用集中供电制式和直流1500V架空接触网;通风空调系统从压缩车站规模、节能和安全考虑,推荐采用屏蔽门系统或新型集成系统;信号系统推荐采用基于通信的移动闭塞atC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推荐采用“一卡通”。

3)控制中心共享

控制中心是运营指挥、防灾救灾的调度管理中心。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合建控制中心,共用中心设备和预留接口、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是资源共享、统一管理的重要措施。如南京线网基本确定珠江路、南京南站、江北浦口3个控制中心的位置,满足远期线网的控制要求(见图1)。

4)车辆维修设施共享

车辆段及停车场是车辆维护、检修、停放的场所,需要配备较完整的维护保障设备体系,但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任务量往往是十分有限的,会造成设备的利用率低下。这就要求从线网全局上统一筹划,对各个车辆段进行功能分工,通过线路之间联络线的有效设置,实现各线之间车辆段的共用,尤其是投资较大的厂、架修设施的共享。有条件的线路可以只设停车场,满足车辆停放和定修、月检、周检的功能。如南京线网通过协调,初步确定4个大架修基地进行用地控制,满足远期整个网络的维修需求(见图1)。

5)主变电所共建

作为向轨道交通运营系统供电的集中电源,主变电所的设置也应从线网全局上考虑,根据各线的主变电所分布方案,两线交叉处附近的主变电所尽量实现共建,从而有效地减少建设用地和工程投资,这也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如南京线网根据各线供电系统方案,7条线共确定16个主变电所,其中4个主变电所共建(见图1),实际建设12个主变电所。

3线网工程实施方案研究要点

在线网构架和各线预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条线路的系统要求、功能要求及技术要求,进行各线工程实施方案研究,是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基础与前提条件。除了做好每条线的研究外,各线之间的接口方案(如换乘站、联络线等)也是研究的重点。

1)线路方案

线路走向应顺沿道路等交通走廊,尽量选择在道路红线以内,应重点研究和协调处理线路走向偏离红线的地段,如小半径曲线等;线路敷设方式在城市中心区宜考虑地下线,在城市地区,在条件许可时可优先考虑地上线,以降低建设投资,重点研究地上线出洞过渡段的设置条件。

2)车站布置

合理选择车站站位和确定车站总体平面布置,最大限度地吸引乘客,车站布置突出交通功能,为乘客提供上下车及换乘的便利条件;车站规模根据线网客流分析结果确定,同时考虑给未来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地下车站出入口、风亭以及地上车站的地面建筑,应尽量考虑与城市道路及两侧建筑相结合,合理布局,满足周围环境与城市规划要求。

3)换乘站方案

换乘方式应着眼于提高乘客的方便性,并需与换乘线路的线形相适应。换乘线路垂直相交时宜采用十字型,换乘线路平行时宜采用平行型或上下型。对于换乘方便性差的t型和L型,仅限于在特殊条件下采用。

一般来说,换乘线路上下关系的确定取决于线路的建设顺序,选择合理的换乘方案,要对换乘节点进行有效的预留,降低远期工程造价。南京线网确定先实施的线在上、后实施的线在下,进行换乘站方案研究(特殊情况除外)。线网中换乘站共计27个,其中三线换乘站2个,平行换乘站6个,“十”字换乘站8个,t字换乘站6个,L字换乘站1个,通道换乘站4个。

4)车辆段、停车场布置

根据线网确定的车辆段分工,按综合维修基地、车辆段、停车场不同类别、不同设备及工艺要求,进行车辆段合理布置;车辆段、停车场出入线与正线的衔接,是其选址和布置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定为网络资源共享的车辆段除满足本线需求外,还应根据他线提供的维修需求来预留维修的空间和资源。

南京线网控制用地研究的7条线共设7段5场,其中大架修段3个,定修段4个。7条线线路总长231.372km,段场总面积212.35hm2,平均每公里线路占地0.92hm2;该7条线共配属a型车392辆,B型车1534辆,总计1926辆,平均每辆车占地0.11hm2。车辆段及停车场的总占地规模基本合理。

5)交通枢纽布置

在城市客运系统中,快速轨道交通与市内常规公交是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服务水平的交通模式,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有利于建立以公交为主体,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模式分为四个等级:综合枢纽站、一般枢纽站、一般换乘站、中间站,重点需进行轨道交通与对外交通站场和市内大型公交枢纽的接驳规划,以加强各种交通系统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公交的整体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6)联络线设置

联络线是连接两条独立运营线路之间的辅助线,根据整个地铁网络的运营策划,对各线路的联络线设置进行统筹考虑,做好联络线设置条件的工程预留与用地规划和控制。联络线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送修的通道

每个综合维修基地一般负责2~3条线的车辆大、架修任务,各线需要大、架修的车辆都要经过联络线送到综合维修基地进行修理。南京线网中具有如此功能的联络线规划有3处。

(2)满足运营车辆调度灵活性

在运营过程中,各线根据运量需求,需通过联络线重新调配各车辆段原配属车辆等。南京线网中具有如此功能的联络线规划有7处。

(3)作为线路的设备运输通道

轨道交通建设中,许多大型材料及设备(包括运营车辆)一般是由国家铁路通过铁路专用线运入车辆段内,这就要求通过联络线和铁路专用线连通。南京线网中具有这项功能的联络线规划有3处。

4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一般要求

线网沿线用地规划与控制除满足城市发展规划和轨道交通系统要求外,还应考虑城市的环保要求与工程安全保护要求等。区间与车站用地控制走廊边界线主要考虑:地下线产生的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地上线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区间线路、车站建筑与城市其他建筑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根据轨道交通工程实施要求,考虑预留一定的施工场地。

参照国内相关城市经验,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的一般要求如下。

(1)地下线:区间线路按线路规划方案的中线每侧25m为控制走廊,车站按线路规划方案的轮廓(包括出入口、风亭),向外扩25m作为控制用地。

(2)地上线(包括地上、地下、过渡段):区间线路按规划方案的中线每侧30m为控制走廊,车站按规划方案的轮廓向外扩30m作为控制用地。

(3)地下线区间风道:区间风道按规划方案的轮廓,向外扩35m为控制用地。

(4)车辆段用地:根据车辆段规模大小与其所承担的检修工作量(综合检修基地、车辆段、停车场),确定其用地控制范围。

在上述控制范围内,不得随意修建新的永久性建筑物,凡在控制范围内修建新的建筑物,均需轨道交通预先配合做工程实施方案,再根据建筑物具体位置与地质条件,规划协调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否则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如北京四惠车辆段由于前期没有进行有效的用地控制,建设时拆迁费竟高达7亿之多。

5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用地规划

轨道交通周边开发用地规划是其建设用地规划的延伸,其目的在于积极探索轨道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模式,增强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巨额投资,我国各大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一般仍以政府作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主体,但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和旧城改造,借用沿线土地开发与土地出让来筹集建设资金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融资方式。世界上运作比较成功的香港地铁在建设新线时,政府基本不提供资金,而是提供沿线土地供香港地铁公司进行物业开发来筹集资金和补贴运营。

南京线网有针对性地将轨道交通线(或延伸线、支线)引入到土地资源丰富的郊区或新市区,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同时,这些地区预留和储备适当规模的土地来支持地铁建设。

南京线网各线用地控制规划还引入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的理念。toD作为代表性的开发理念,是以公共交通的车站为中心,利用公共交通为前提,进行高密度的商业、办工、住宅等综合性的复合混合用途的集约化、高效率开发。南京线网车站的toD发展模式基本分为新市区形成型、新城市观光开发型、地区中心形成型、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型、城市轴形成型等,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开发理念,适合于不同的车站。在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中,针对各个车站适合的开发类型,对其周边用地进行控制、规划和预留,以期实现轨道交通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6总结和建议

在我国城市目前日益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做好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预留走廊和开发用地是十分必要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目的在于“引导规划控制红线、预留用地、储备项目”,本文提出了各线预可行性研究与用地规划与控制结合进行的研究思路,基本可达到控制用地的目的。

(2)进行各线用地规划与控制,需从线网全局的角度对网络资源配置和共享方案进行研究和总体策划,避免各条线的研究各自为政的局面。

(3)线网各线工程实施方案是用地控制的直接依据,工程实施方案的研究要注重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远期方案的合理性和近期对邻线的有效预留

(4)除做好轨道交通建设用地规划外,延伸进行其周边开发用地规划是彻底改变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保证轨道交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5)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的意义比较容易理解,但实际操作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需得到城市规划、国土、供电、建设等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多部门联合进行有效的协调,才能真正将用地规划与控制落到实处。

(6)各城市需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控制规划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相应的轨道交通建设和管理条例,经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参考文献

[1]万学红.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内容及方法研究[C/oL]//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01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1[20050408].chinautc.com/organization/2001/030.asp.

[2]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G].北京,2004.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7

关键词:网络工程;自主探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l引言

目前,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网络工程人才不相适应;其二是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探索,特别是网络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内容、形式等问题需要研究,学生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三是现有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材料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要求,教材理论性强而且知识陈旧,不能反映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据笔者调查研究,网络工程人才的供求出现了三个不平衡的现象,其一是企业及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大,但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毕业生少;其二是高校it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量大,但能够顺利就业的人数少;其三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多,但毕业后能解决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弱。这就造成了网络工程人才需求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

2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岗位分析

网络工程人才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他们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一般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岗位主要包括网络设备销售、网络售前工程师、网络工程项目经理、网络施工员、设备调试员/设备测试员、售后技术支持人员、售后培训服务人员、行业方案咨询师和网络系统维护人员。

网络设备销售的基本职责是探寻客户需求、及时与售前工程师沟通项目信息、负责it产品的行业销售、搜集项目信息、传递产品和方案价值。

网络售前工程师的基本职责是配合网络设备销售人员与用户沟通信息,分析用户需求并制作技术方案;配合客户经理完成与用户的技术交流、技术方案宣讲、应用系统演示;配合市场人员完成应用系统演示,撰写产品宣传资料;配合合作厂商开展技术交流。

网络工程项目经理的基本职责是按照合同的要求组织施工团队,明确施工技术文件要求,监督设备安装和调试,参与关键性设备安装和调试,监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组织网络测试和网络验收,书写项目总结报告和整理项目资料。

网络施工员的基本职责是按照项目规划,负责网络项目现场施工,负责向项目经理汇报项目进展,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备安装,按照工程施工图纸,进行线槽、桥架的安装,线缆铺设,施工前耗材和器具准备,施工后器材管理,工具归位,填写工作日志,能处理工作过程各种突发事件,配置、调试ip通信设备。

设备调试员/设备测试员的基本职责是明确施工技术文件要求,配置、调试网络设备,安装网络软件,设备故障排除,测试网络,评价网络质量,验收网络工程,网络系统维护,配置、调试ip通信设备。

售后技术支持的基本职责是排除网络故障,及时响应客户应急要求,与客户和同事保持沟通协调,具有较强客户服务意识,能完成各种服务文档撰写,配置、调试网络设备,配置、调试ip通信设备。

售后培训服务的基本职责是收集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息库,制定培训方案,规划培训课程,组织培训,配置、调试网络设备,设备故障排除,收集客户反馈意见。

行业方案咨询的基本职责是探寻客户需求,及时与售前工程师沟通项目信息;配合客户经理完成与用户的技术交流,技术方案宣讲、应用系统演示;配合市场人员完成应用系统演示,撰写产品宣传资料;配合合作厂商开展技术交流。

网络系统维护人员的基本职责是收集企事业单位信息化需求,分析需求并制定实施方案,配置企事业单位的网络设备与服务器,保障单位网络与服务器系统的稳定快速运行,制定企事业单位网络信息化制度,配置、调试ip通信设备。

3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立足于建构主义及主体教育的理论,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为策略,使其理解并尝试研究自然规律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并在其原有的基础和水平上一层层地建构、累积新的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做科学研究的酸甜苦辣,解决问题是贯穿这一过程的主线,而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则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基于这种教育理念而建立的教学方式具有实践性、开放性、主体性、灵活性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温馨的土壤。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养成善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创新精神,为今后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该模式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基本原则,所以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教学环节有所不同,但一般都遵循的程序是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激发动机;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提出疑问;反馈交流,启发导学,解疑释难;强化训练,总结巩固,迁移应用。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特点。它是一种把教与学有机融合为一体的高效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培养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并且总是处于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的积极的思维状态,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了新知识和提高了能力。

4网络工程自主探究式模式设计

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准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方向传授给学生网络工程应用型各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即使全部掌握了现有的网络理论知识和网络技术,也并不意味着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新的网络技术和知识不断产生,网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自主研究和探索解决,只有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现问题并不断的解决问题。探索出一条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应用型创新人才自主探究式培养模式,是提高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笔者以建设一个校园网络为例,构建了一个网络工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在学生毕业实习的环节加以应用。按照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一个一个环节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网络工程岗位角色,完成整个网络工程的咨询、网络工程设计、网络设备的模拟采购、网络施工、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络运行维护和提交网络工程文档,直到网络工程的验收全过程。

4.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笔者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我校校园网络的第一期工程,网络覆盖了学校两个校区的所有办公楼、实验楼和教学楼,涉及到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也涉及到网络布线、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还涉及到网络供电和网络安全。真实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索热情,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强调学生对网络工程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

4.2成立小组,分工协作

将两个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个系统集成企业并选出一名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扮演网络工程项目经理的角色。组长组织全体组员一起讨论学习的目标、研究问题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进度(包括小组各个成员的进度安排和整个小组的进度安排)和每个成员的分工情况,包括一般的网络工程岗位人员,即网络设备销售、网络售前工程师、网络工程项目经理、网络施工员、设备调试员/设备测试员、售后技术支持人员、售后培训服务人员、行业方案咨询师和网络系统维护人员。

4.3自主探究,制定网络实施方案

教师扮演用户角色提出网络建设项目的实际需求,事先准备好并提供网络工程项目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楼网络信息点的分配原则和一些与网络工程相关的客观条件限制,然后指导各个学习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网络设备、服务器、网络线材的型号、性能和功能特点,由各小组自主探究甚至实地考察网络工程施工现场。

各个组员将各自收集到的资料汇总,相互之间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出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案,最后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制作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将最终的方案表示出来,完成网络拓扑和实施的具体方案。

教师组织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学生汇报本组的网络工程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民主和谐的气氛。

4.4模拟实施,安装调试,测试运行

各小组按照各自的网络工程方案组织实施。在实验室中,学生利用已有的设备搭建一个模拟平台,包括模拟室内外布线、各种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安装调试,同时通过网络设备接入到校园网络中去,进行实际的运行,并测试网络的功能和性能是否能达到设计的标准和要求。

4.5验收汇报、总结评价和反思

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指导各个小组写好研究日记,让他们及时记载研究情况、发现的新问题和研究的进展,真实地记录每个成员的体验和感受,为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

教师组织每个小组提交全部过程文档,并再次组织每个小组向全体学生汇报本组的网络工程实施过程、全部工作和网络安装、调试运行的结果,各小组之间再次进行评价。教师要求学生对研究探索的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从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自己对小组做出的贡献等。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8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一、网络文化研究综述

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普及率达到16%。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时,互联网的负面效应也引起社会广泛、深切的关注,进入了党和政府决策层的视线。2007年初,总书记发表“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为主题的讲话,阐述了重视网络文化的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提出把“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因此,结合山东省实际,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研究和建设任重道远。

“网络文化”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网络时代人类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对应文化的最广含义(人类文明);二是人类社会中一切基于互联网的行为、现象或成果,范围更小(不包括与自然界的和人类社会中与互联网无关的);三是人类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从事的文化活动,对应文化的最小概念(仅指精神、意识层面上的)。从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来看,互联网不仅是进行精神成果生产和传播的工具,而是深入到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人类内心深处,带来了许多新的文化现象,因此,第二个层面的定义更合理。

国外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学者认为经过了三个研究阶段。第一阶段是克林顿政府建设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引发的对网络及文化的探讨,主要是关于网络及其文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争论;第二阶段是90年代中期以后对网络文化的研究,称为本体研究阶段,这一阶段主要集中于对虚拟社区和在线身份的研究;90年代后期,国外网络文化出现了综合研究的趋势,研究视野更加广阔,进入了网络文化研究的第三阶段。

我国学术界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出版和翻译了大批的网络文化著作,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网络文化基本理论研究,包括网络文化的概念、内容的界定,探讨网络文化的特性、伦理制度等。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分析网络文化的兴起对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经济、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分析网络文化在某一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影响和对策。

二、山东省网络文化发展状况分析

(一)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有良好的经济和资源基础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山东省互联网业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2006年山东省经济总量达到21846.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3546元,增长13.9%。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网络文化产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网络文化消费持续走高。

山东省文化资源丰富独特,网络资源积累迅速。山东省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齐鲁文化积淀深厚,具有独特资源和市场优势。孔子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海文化、泉文化、泰山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影响深远,海尔、海信、浪潮现代科技文化时尚精彩。拥有两处世界文化自然遗产,29个全国文化先进县,23个中国民间艺术之乡,7座部级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名城,24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资源方面,2006年山东省域名总数达189420个,占全国域名总数的4.6%;网站总数达37718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4.5%,居全国第七位;网页总数达到168387087个,平均每个网站4464.4个网页。这表明,山东省已积累起一定的网络资源,并处于快速增长之中。

(二)山东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能力不断提高

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提高,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渠道。山东网通、移动等通信服务企业稳步发展,带来了网络服务业高速增长,涌现出了百灵、舜网等全国著名门户网站,电子商务、数字内容等信息增值服务新领域逐步拓宽,网络报刊杂志、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形式布点完善。政府网站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化,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全省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涌现出了一批在“政务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服务企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政府网站。大众报业等集团已有了自己报纸的网络版,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等开发的手机报已经步入正轨,山东广电集团开发的手机电视已经正式运营,把手机打造成一种融新闻短信、影视娱乐、游戏和动漫诸多功能的多媒体。

(三)网络文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为使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山东省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文化厅等部门关于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整治意见的通知》、《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从事电脑游戏活动审核、管理的暂行办法》等规范。文化执法部门不断加强对互联网营业场所的监督检查,落实网吧分类等级管理制度,把散、乱、小、差和违法经营活动多发场所列入“黑名单”,实施重点检查监督,网民和社会对上网场所的满意度提高。

(四)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1、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网络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安全,主要指国家和意识形态来自互联网的威胁。网络权益安全,通过互联网侵害个人、法人或者其他合法组织的人身、财产等的合法权益。网络系统安全,硬件方面的关键系统、关键设备、关键技术由他人控制的潜在威胁;软件方面的病毒、垃圾邮件等恶意信息破坏网络正常运行和耗费网络资源,造成经济、资源等各种损失。

2、网络文化建设重事业轻产业。政府财政每年都对政府电子政务和事业单位网站有巨大投入,但效果不明显,利用效率低,与投入不成比例,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相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要的网络文化产业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缺少优惠政策扶持,发展缓慢,至今山东省没有一家有竞争力的动漫游戏企业和网站。3、网络文化法制和伦理道德建设滞后。自1994年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来,我国已制定了多部关于互联网的法律、规定,但是仍然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许多问题如互联网跨国犯罪、电子签名效力、网络侵权的不正当竞争等需要新的立法进一步明确。互联网从业人员和网民的道德素质亟待加强。许多网站为吸引眼球刻意搜集一些个人隐私、色情信息进行。许多网民利用电子信箱、各类论坛、公告板、留言簿对他人进行诽谤、恐吓,甚至形成网络集体暴力,网络风气亟需净化。

4、地方文化资源利用率低,特点不明显。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有特色才能吸引特定地域或爱好的人群,山东省的网络文化建设恰恰是欠缺地方特色,没有充分挖掘、利用齐鲁魅力无限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化、经济、社会资源,没有起到对山东省充分的宣传作用,网站自身也难获得

认可,建立不起竞争优势。

5、网络管理体制不顺、机制落后。网络文化分别由宣传部、公安厅、文化厅、新闻出版局、信息产业厅等部门联合管理的体制势必造成管理职能上的漏洞和交叉,执法资源上的浪费,一旦出问题无法系统协调的处理。管理方式以行政手段为主,得不到网络服务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帮助,只能是亡羊补牢。

三、加强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追求社会效益是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实现经济效益是基本目标,要追求二者的良性结合,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公共服务和其他非营利性网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努力宣传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加大网站建设评比力度,推出一批具有良好导向示范作用的品牌网站,扩大宣传。政府宣传部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个人网站探索提高盈利水平与宣传先进文化、利用山东省特色资源相结合的模式。对社会效益贡献突出的网站,政府要制定政策,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

(二)实施市场化战略与鲁文化战略

1、市场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动力,产业化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实现方式,要大力发展山东省网络文化产业。积极为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要积极制定和落实网络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制定实施细则,加大对网络文化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完善相应的财政、税收、奖励和土地优惠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各种社会资本进入,允许国有实力雄厚的企业跨行业经营。尊重市场主体的地位,打破部门垄断和第七封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网络文化市场体系,让市场健康发展。优化行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山东出版集团、各大报业集团等实力雄厚,要积极建设、并购网站或与网站合作,进行技术升级,发展数字新媒体。山东广电集团要积极引领省市电视台发展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等。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大胆整合省内影视、演艺力量,进军网络游戏动漫市场,不断扩展产业链,实现持续发展。通过建设网络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来实现网络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2、特色是网络文化建设的取胜之道,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把自己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推动我省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实行鲁文化战略。要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网络文化产品,叫响“山东原创、齐鲁品牌”。推动企业积极参与、举办产品的宣传推介活动,把产品的宣传与各地丰富多样的节庆、展览、比赛及民俗活动结合起来。把网络文化原创作品和文化旅游演艺节目一起,列入“山东省精神文明精品工程”评选,充分利用评选的导向作用,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齐鲁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上大量宣扬暴力、色情的内容是对社会风尚的严重污染,更是毒害青少年的精神杀手,要从立法、执法、技术上加强监管和清理。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互联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通过法律、制度规范互联网传播行为。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网络法规,共同防范跨国网上色情活动。行使行政职权管理是打击网络色情的主要手段,每年多开展几次网上“扫黄打非”专项治理行动,震慑不法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手段实行实时监控,发现不良信息及时处理;设立更加便捷的举报方式,完善公共场所巡查制度。完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网络游戏实名系统》,尽快建立互联网内容的分类分级制度。

(四)加快山东省网络文化队伍建设

从事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不仅要求政治(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素质高,而且要求业务能力强,具备一定水平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互联网知识,紧跟网络文化发展步伐,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对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议我省人事部门在公务员的招考、培训、考核中,加大网络文化知识的比例;充实我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队伍;建立实体性的山东省网络文化专门研究部门或应急处理部门;加强与高校及社科研究机构的联系,互促互进。

参考文献:

1、刘良海.网络文化导论[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

2、沈木珠.中国电子商务立法再探讨[n].人民法院报(理论版),2001-03-02.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9

1.1tD-Lte网络在农村覆盖场景划分

我国农村面积在国土面积中占有较大比例,而且农村大都在偏远地区,地形比较复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导致对网络进行规划设计比较困难。在tD-Lte网络中,能够提供100mbps的下行速率,更好的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新型的业务。运营商为了更好地规划广大农村的tD-Lte网络,要在合理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网络的全面覆盖,需要工作人员对农村的地形场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归类,针对不同的场景,应考虑不同的网络规划设计方案,更好的实现用户控制、用户感知、平衡性拓展等。

1.2tD-Lte农村覆盖专用传播模型

在农村进行网络覆盖主要是以县为单位,tD-Lte4G基站接入光缆部分,因为现目前以贵州电信为例,1个Lte4G基站需要6芯裸纤,这样就要占用oDn主干光缆6芯。在实际工作中,这些模型比较适用于人工建筑较少或是比较稀少的场景,现对其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2tD-Lte4G网络在农村场景的设计与工程建设方案

2.1农村平原场景的tD-Lte规划与建设

农村平原场景中,大部分地区比较平坦,很少出现起伏,建筑的高度会受到限制,民房是主要的建筑物形式。在该场景中,天线挂高的高度与杆塔的高度大致相同,并不需要其他地形对挂高进行拔高。平原地区的交通给条件比较好,在用水用电方面,比较便利。在工程建设方面,可以妥善布置,实现网络的大面积覆盖,从而减少基站数量,合理控制成本。通过上述特点的分析,在平原场景的网络规划设计中,要考虑人口密度进行规划设计,确保4G网络得以更好的普及。针对一些人口密度比较小,人口总量不大的平原地区,工作人员应选取方案(1)、(3)、(4)。这三个方案的成本比较低,能够节省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的灵活性。但是这种方法有一定缺陷,例如在遭到破坏后,有较大维修难度。针对一些人口密度较大,农村范围内有行政单位的大型村落,工作人员可以选取方案(2)、(5),这两种方案在实施中比较成熟,能够广泛应用。在基建建设中,要考虑其可扩展性,能够在不同的技术实施中较好的发挥作用。例如在tD-tD-Lte和FDD-tD-Lte的混合组网场景中合理使用,其结构坚固,有优秀的防盗性能,但是这些方法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建设周期。

2.2农村山区场景的tD-Lte规划与建设

农村的山区场景在进行网络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山区的占地面积,是否存在其他物体阻挡,有没有出现反射和绕射的现象。在该区域中,要考虑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信噪比等,还存在一些信号干扰的情况。所以工作人员在规划设计中要格外重视这个内容。山区地区的房屋,主要是低矮的民房,在进行基站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光线传输,这个距离比较长,要投入大量资金,并预留较长的施工时间。在自然环境、地质灾害和现场建设情况的影响下,应提升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例如山区的地形比较复杂,交通通信不顺畅,在供电方面比较困难。这个情况下,网络规划的很多大型设备难以运输和使用,增加了施工建设的难度,增加了对人力物理的消耗。根据这种情况制定工程建设方案,其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表2可知,针对一些人口密度比较小,人口总量不大的山区地区,工作人员应选取方案(2)、(3)。这两个方案的优点是覆盖居民聚集点和同行道路。针对狭长状覆盖和孤岛状区域的覆盖可以选用方案(1)。针对一些人口密度较大,农村范围内有行政单位的大型村落,工作人员可以选取方案(4),方案(4)的优点是有扩充性能。在基建建设中,要考虑其可扩展性,能够在不同的技术实施中较好的发挥作用。例如在tD-tD-Lte和FDD-tD-Lte的混合组网场景中合理使用,还有试用tD-Lte-a的组网,其结构坚固,有优秀的防盗性能,但是这些方法需要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建设周期。

2.3农村丘陵场景的tD-Lte规划与建设

在农村的丘陵场景中,缓坡与陡坡占据了地形的大部分区域,居民房屋是主要的建筑物,且层数几乎不超过4层,从分布情况来看,其分布情况比较散。天线的挂高综合取决于天线杆塔的高度和基站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高度,这种情况有一定优势,能够利用地形,更好的进行进行搭建,从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tD-Lte4G网络在农村的规划设计中,基站建设与改造通常都是在丘陵区域进行,但是这种情况的施工条件会受到制约,交通并不方便,尤其是对于大型设备的运输。丘陵地区网络规划和建设,要合理分析用水和用电情况,分析其不确定性,从而制定完善的施工保障措施。针对一些人口密度比较小,人口总量不大的山区地区,工作人员应选取方案(1)。这个方案的优点是覆盖居民聚集点和同行道路,更好的实现狭长状覆盖和孤岛状区域的覆盖。针对一些人口密度较大,农村范围内有行政单位的大型村落,工作人员可以选取方案(2)、(3),这两个方案的优点是利用丘陵地区的地形高度差,使用较少的资金,满足天线的挂高高度,更好的进行区域覆盖。

2.4新技术在农村tD-Lte覆盖中的应用

在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覆盖面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农村是不可忽视的市场。目前我国很多农村使用的GSm900m,现网基站布局比市区稀疏,站间距较大。针对低频建网的农村,以及不发达的地区,都可以进行tD-Lte4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人员应先对覆盖能力,进行详细测试,从而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工作人员要完成F频段与GSm900同覆盖。目前在农村地区积极的宣传了4GwiFi的优势,随着农村对网络业务需求的不断扩大,可以在农村进行4GwiFi规划建设,促进网络的本地化,增加tD-Lte数据的使用区域,从而更好的解决,农村有线宽带无法覆盖的区域。tD-Lte4G的规划设计,能够促进手机业务和宽带业务粘性组合,在这个过程中,数据业务的利用率得到更好的提升。tD-Lte网络基站建设过程中,使用了高寿命的磷酸亚铁锂电池。这种电池的材料的体积比较小,质量较轻,能够使用较长的时间,所以能在较高温度下稳定工作。基站建设单位,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但是这个新技术也有一定缺陷,因为长期处于较高的温度,所以材料的受损比较快,且缺乏定期维护,硫酸铅容易出现爆浆事故。工作人员可以选取用铁电池能够在多套系统的高负载下稳定工作。

3结束语

网络建设方案总结篇10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视频会议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改变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方式。在人类的通信中,有效的信息55%~60%依赖面对面的视觉效果,33%~38%依赖于说话者的声音,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的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机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的沟通效果。对科研机构和企业来说,常年超负荷运转,出差开会,已成为令人苦恼,望而却步的事。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既达到召开会议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外地。从效果上来看,可以缓解交通紧张状况,节省时间和经费。对于一些紧急性会议,视频会议在争取时间,及时商讨决策、贯彻上级重要指示、取得重要信息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大力发展和使用视频会议这一先进工具,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有超过80%正在使用可视通讯这种先进高效的通讯方式。随着国内宽带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利用iSDn和DDn承载视频会议这种简单易行、现代化的高效通讯手段来增进企业内部沟通、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已经不再是国外大企业的专利。现在中国企业集团化、分布化甚至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逆转。同时,随着管理层人员对这种现代高效通讯手段的熟悉,直接的效果将是更多的会议可以更加方便、高效的召开,整个企业内部的沟通将更上一层楼。特别在中国行业管理方面,由于地域辽阔以及行业下属机关非常分散,视频会议系统对行业管理尤为重要。

具备开发、制造和销售高质量视频会议、音频会议系统的polycom公司,是全球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的专业供应商。2004年被评为全球发展最快的五家通讯及网络应用公司之一,无论设备装机量、营业额还是研发投入都遥遥领先其它厂家,其产品在《财富》500强公司中被广泛使用,连续三年视频会议系统的销售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同时专业电话会议终端销售份额高居全球市场份额的95%。

polycom公司有一套完整的多媒体通讯系统的设计理念,并且在这个完整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整个方案可以实现从音频到视频,从电路交换到包交换,从终端系统到网络系统,从低端到高端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端到端的产品供应、端到端的极佳音频和视频、端到端的完整应用。

系统方案

该方案将建设基于系统内部宽带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网络将覆盖该单位及其所辖的分支机构,项目建成后应满足目前及今后视频会议的需要。

其原有视频会议网络系统包括总部、一级、二级分支机构。此次建设中包括总部主会场、一级、二级分支机构的分会场,上述各个会场的视频会议终端可通过设备的ip端口与本地的局域网相连,经该单位ip骨干网和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连接。

以总部到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机构的两级星状网,网络统一使用原有ip骨干网。视频会议系统采用H.323协议,所有设备为常待机状态,速率要求为768K自适应可调,同时能够支持384K下的H.264的视频会议,共有1个主会场和n(根据用户网络而定)个分会场。

该系统设计会采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可管可用、灵活扩展、标准开放的视频网络,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网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视频会议和多媒体应用的发展,方便的扩容,用户可灵活地再增加会议点,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用户的投资,将该网建成一个面对面交流协作的典范。

该单位视频会议网络是以总部为中心的视频会议网络系统。整个系统包括总部主会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机构以及为视像会议系统提供接入、控制和服务的控制中心。

视频会议的所有终端都要和多点控制单元mCU建立连接,通过mCU进行视频图像的交换,语音的混合播放。召开总部到一级分支机构会议时,在总部召开会议,将需要参加会议的视频终端呼叫到会议中。各个一级分支机构可以分别在自己的mCU中召开到自己所属的二级机构的会议。在召开总部到所有的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机构的会议时,在总部和一级分支机构的mCU中,分别召开会议,然后再进行会议级联,就形成从总部到一级分支、二级分支机构的会议。另外,点对点的会议就比较简单了,只需知道对方的ip地址,通过视频终端的遥控器呼叫对方的ip地址,就能建立点对点的会议。

多点控制器应当放置在该单位总部和一级分支机构网络的汇接中心,以保证mCU到所有终端都有足够的带宽、使通讯质量得到保障。这样,该单位的视频网络系统的主mCU应当放置在总部的网络汇接中心,从mCU应放置在一级分支机构的网络汇接中心,形成以主mCU到一级分支机构mCU、一级分支mCU到二级分支机构视频会议终端的星型结构。

在会议的召开过程中,根据会议召开的模式,用户通过控制mCU可以实现会议级联、动态多分屏、导演控制、轮询、语音激励、混速率、双流会议等多种不同方式的组合,丰富会议内容。

扩展需求

在容量的扩展方面,polycom的mGC-50是模块化设计,其容量的扩展可以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来进行容量扩展,终端可以根据各地的需要配置豪华桌面终端、移动终端,来方便领导和同志们使用。

在功能扩展方面,polycom所采用的技术都是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如aeS加密、H.264视频编码技术、G.722.1.anneXC宽带音频编码、itU-50场/秒、H.239双流传送技术以及下一代的网络协议Sip等等。另外,作为业内领先的视频会议厂商有能力提供用户的功能扩展方面的需求。

针对以上的扩展需求,polycom能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满足该单位视频会议系统近期及远期的扩展需求。另外,我们还能够将其目前的视频会议网络、音频电话网络、数据网结合到一起,让办公系统和通信系统完全结合在一起,真正完全实现多媒体的“统一协作平台”。也就是polycom的UCC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

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性建议

mCU作为视频会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全网的视频交互与通信处理,因此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对全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保证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非常重要,在会议系统中,应充分考虑会议的安全性。polycom提出了如下安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