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感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43:20

红色教育感想篇1

关键词:红色旅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视角

1.红色旅游的定义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2.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体现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需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以“红色旅游”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红色旅游资源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体现:红色资源的体现比较直观,能够调动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能够直接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能直接从革命遗址中折射出革命先辈当年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荚德和革命道德,阐发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能够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和生动教材。

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实物存在,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历史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记录着革命先烈生前的点点滴滴的遗址、遗物,让他们身临其中,沉浸在庄严、肃穆、悲壮、豪迈的气氛中,他们会很容易联想到当时烈火硝烟、呼啸呐喊的战斗场面,自然会被先辈们为祖国、为人民的解放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不惜流血牺牲而奉献自己生命的高尚情怀所感动和吸引。

3.红色旅游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3.1红色旅游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新视野

从红色旅游的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中所涉及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给人以视觉新颖的深切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同红色旅游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以及对人们所要达到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出要求;另一方面,红色旅游的活动环境和内容,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如红色旅游与绿色相映;红色旅游与民族风情互动;红色与历史文化旅游的融会;红色旅游与时尚结盟等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

3.2红色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其主要体现在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等现代载体之中。红色旅游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先进文化教育等内容寓于旅游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结合,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通过红色旅游活动和平时的教育内化,使人们达到品德行为反复训练的目的,起着养成优良习惯的作用,有效地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音乐、军事、文学和历史等文化,红色旅游充分利用红色资源所包含的各种文化产品,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观,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红色旅游组织单位通过开展多种参与体验活动,将红色旅游包含的信息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多样化,人们闲暇时间的逐渐增多,职业活动以外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对于人们生活和人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重视各种群众性活动的开展,善于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活动之中,红色旅游组织者通过开展以各种红色旅游活动为契机,不仅改变过去红色旅游单调的局面,而且使红色旅游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

3.3红色旅游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变理论教育为情景体验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对象性的行为实践活动,在本质上它又是一个精神意识的运动传导过程。一方面,教育者是现实的社会人,有自己的喜怒爱憎,就会有自己的优劣长短;教育内容是客观的,它随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其内容、形式、目标、任务也就不同;教育的载体也是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不断更新和进步。另一方面,受教育者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主观愿望和心理需求的发展人,他们有自己的分析、体验、感悟和思维能力,他们对于来自施予教育者的教育影响,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经过个体经验、情感、思想基础和价值观定位而选择和接受。一般地说,他们总是优先考虑解决那些与自己心理和情感需求有关或容易引趣的问题,而对于抽象的教条和当前不适宜解决的问题,不感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渗透在一切社会关系之中,让受教育者参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切身的体验,加深对生活规则和意蕴的理解,教育也才能入脑入心,影响久远。

4.结语

红色旅游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课堂和书本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当前,红色旅游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中原因之一是红色旅游地管理部门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尤其是对革命和建设时代的战斗场景、重大会议场景、生活场所、人物和建设场景的人工模拟,使受教育者在红色旅游活动中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旅游资源中的伟人风范、革命烈士的革命气节、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热情的榜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苏小梅.推进红色旅游全面发展[m].中国经贸导刊,2005,(4).

红色教育感想篇2

红色文化,一般来说,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系统研究、总结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对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意义

1.引导青少年正确树立“三观”。青少年时期是形成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当代,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潮泛起蔓延,道德素质降低、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青少年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积极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依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加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一心的红色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勇于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的精神,摈弃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以人为本的红色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实事求是的红色教育,有助于端正青少年的生活态度,树立青少年严以律己、诚信待人的良好风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功能,深化青少年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帮助青少年提升道德观念,坚定政治信仰,塑造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

2.扩展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滞后,课程教学体系与社会现实脱节严重,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和可读性,中学和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重复教学”等问题一直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优质独特的教育资源,为当前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思维,应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和价值观念重构的特殊历史时期,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了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赋予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增加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适应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其意义在于改善现有的政治课教学。革命遗迹、纪念馆等物质载体,同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精神财富,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素材。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和民族精神,通过革命遗物、故事讲述等方式传播,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奋发图强的学习热情,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亲身感受、体验和认知的教学方式,是对现有教育的重要补充。创新此类教学模式,扩展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教学内容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增强了教学效果。

3.体现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理论和实践指导。在教育目标上,注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加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在教育的实现途径上,强调实践育人的形式和榜样模范人物的示范作用。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同当前党中央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顺应了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一方面,红色文化传承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和革故鼎新的思变精神,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发展创新。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及其优质资源,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展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不计其数的革命烈士和时代楷模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人物素材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榜样模范的力量激励着青少年奋发图强。

二、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1.注重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强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学校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应当从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着手:红色文化融人政治课教育教学体系。在应试教育占主导的教育体系中,在“智育”和“德育”脱节的学校教育下,红色文化传播不到位、红色教育不重视等情况普遍存在。建立系统完备的政治课教学体系,将红色文化融人其中,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更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思想上,破除陈旧的教学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重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提高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在课堂教学上,整合资源、联系实际,结合不同的政治课内容,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红色经典课程,同时将红色教育融人非政治课教育教学中,实现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结合,实现系统教学与红色专题教学的结合;在实践教学上,强调实践育人的作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青少年接触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师资队伍上,加强政治理论课老师的文化培训,打造一支具备丰富历史知识、熟谙红色传统的专业师资队伍;在机制体制上,建立完善红色教学的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推进红色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红色文化融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红色文化,势必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推广校园红色文化活动。以“五四”“七一”等重要节日和“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抗战胜利等重要事件为契机,开展主题日活动。在诵经典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活动形式,举办革命先辈、劳动模范的报告会,开展红色讲堂、红色影像展览,等等。通过组织一系列新颖、感人的文化活动,深化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感悟和体悟。其次,注重校园的人文环境建设,增添校园红色景观,彰显红色文化同现代艺术的融合。最后,注重红色文化的校园宣传,特别是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扩展红色文化的宣传渠道,在发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出版物的同时,特别注重红色文化的网络宣传工作。

2.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推动红色文化融人家庭。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教育的起点。但就我国现实来看,由于家庭教育缺乏教育观念和科学教育方法,使得红色文化无法真正融人家庭。将红色文化融人家庭,强化家庭教育的价值,应当注重两个方面。首先,纠正家庭教育“重智轻德”的观念。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和经济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反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为青少年成长埋下了隐患。而红色文化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给养,将红色经典故事、优秀的革命影视剧引人家庭,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加强了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构建红色的学习型家庭。这就要求在对待红色文化上,家庭要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一方面,由“学”到“教”的转变,增强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的自主性,另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的家庭学习,父母纠正自身的不当行为,能更好地起到表率作用。这不仅营造了家庭的学习氛围,更能在红色教育中相互学习、加强沟通、增进交流,从而增加家庭的凝聚力。

红色教育感想篇3

1概念、数据和研究方法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等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和红色风情。红色文化蕴涵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具有很高的价值。红色文化分为实物形态即外在显型部分和观念形态即内在深层部分,其中观念形态是红色文化的主体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运用红色文化蕴涵的革命英雄事迹和崇高人格魅力,可以激发人们坚持真理的勇气,追求真理的意志和献身真理的精神;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和理想目标,可以教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生的完美。遍布全国各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折射出革命先辈们科学的人生观。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外在特征,可以对大学生形成视觉、听觉等触动。因此,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和外在特点,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一种类型,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红色文化所蕴涵的德育功能和教育价值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利用,本研究调查主要是基于这种情况进行的。2010年9月,本调查组在南昌市两个理工院校开展了“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了解状况调查”,调查中实际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有效问卷460份,有效回收率为92%。本次调查采取一次性设计,获取全部样本的严格随机抽样形式,所获得的数据、专业、性别等主要指标均与理工院校大学生总体状况接近,显示本次样本获取具有较高的信度。在问卷设计中,我们主要把红色文化具体化为:红色影视、红色歌曲、红色旅游(纪念馆)、红色经典文化知识(书籍)四种形式。每一种形式的调查都包含有获得的途径,受访者如何看待等问题。所有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由SpSS19.0简体中文版软件辅助完成。

2理工类院校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总体状况

(1)多数大学生通过影视或参观等方式接触红色文化。从数据结果来分析,唱过红歌的学生285人,占总数的62%;看过红色影视的学生有392人,占总数的85.2%;至少去过一处纪念馆的学生有412人,占总数的89.6%;而看过红色经典名著的人最少,只有61人,占总数的13.3%。从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接触红色文化的方式不一样,其中学生接受红色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参观纪念馆,其次分别是影视传播、红歌演唱,最后是经典红色名著的阅读。而在问到“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去纪念馆”的,学生回答“自己组织去的”147人,占35.1%;而回答“您从哪种途径看过红色影视”的,366个学生回答“通过电影院或电视”,占总数的79.6%;在“通过什么途径唱红歌?”的回答中,自己想唱的学生202人,占总数的43.9%,老师要求唱的81人,占17.6%;而在阅读红色文化经典名著的学生中,21.3%的学生是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要求去阅读的,主要通过课堂了解红色文化知识。可见,大学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主要以参观“纪念馆或革命遗址”和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了解为主,而通过“课堂学习”的最少。

(2)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取向是“精神需求”大于“娱乐需求”。当询问到“是什么吸引您唱红歌的?”较多的学生回答“歌曲的曲调优美,令人振奋”。问到“您认为所体验的红色旅游项目里,红色旅游应注重什么?”时,重视“旅游点的纪念意义或者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的人数达到390人,占总数的84.8%,而回答“红色旅游点的观光价值”仅6人,占1.3%。当问到“了解红色文化知识,您有什么收获?”回答“心灵受到了震撼,精神得到升华”和“增加了对党的感情和对先烈的崇敬”的一共有248人,占总数的53.9%。这表明,他们普遍认为,红色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传承革命教育非常重要”。

(3)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教育方式仍不太满意。在问到“您认为传统红色经典文艺作品(书籍)不能吸引您的原因是什么?”时,79人认为,“内容呆板无新意”,占总数的17.2%,回答“形式单一”有95人,占总人数的20.7%,回答“与日常生活关联不大,缺乏亲身体验感受”的180人,占总数的39.1%。在效果上,“您觉得现在的人们对革命精神态度怎么样?”“不很看重”的321人,占总人数的69.8%,“完全不看重”的54人,占总人数的11.7%。但是,他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回答“您觉得红色革命精神对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相关吗?”回答“有比较大的关系”的262人,占总人数的57%。

(4)大学生普遍反对红色文化过分商业化包装。大学生普遍对红色文化旅游活动表示欢迎,在选择“红色之旅”的动机时,大多数人还是选择“历史事件的吸引”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但是,当问到“当前,有一些人对红色经典进行商业化包装,您觉得商业化对红色经典的传承会带来哪些影响?”时,266人回答“红色经典在传承中脱离了现实”,占总数的57.8%;回答“您认为红色经典应该以何种方式传承下去?”时,有125人认为还是“传统地忠于原著传承”为好,占总数的27.2%,76人主张“娱乐性质的改编”,占总数的16.5%,但175人则主张自己“亲身体验感受”,占总数的38%。

3影响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情”和“意”的开发。红色资源蕴涵着大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资料,如果教学工具缺乏,没有多媒体,无法把形象生动的视频和图片展示出来,则影响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单一,主要是知识的传授,没有情的感染和意的训练。没有情感,道德内化就难以实现,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才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内心自觉的行为,而根据青年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的特征,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应该主张从“知”方面教育学生、从“情”方面打动学生,从“意”方面锻炼学生[1]。红色资源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但这需要一定的资金,需要教育者的精心组织才能完成。

(2)偏重理论课程设置,忽视实践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高校由于经费投入困难等原因,存在偏重理论课程,忽视实践性课程的现象。实践课程比重较小,以某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课的情况来看,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只占1周时间,而且缺乏稳定可靠的实践基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

(3)从思想动机方面看,教育者、被教育者和红色文化开发者三方都有强烈的当下取向。从接受教育的学生来看,由于就业压力带来的学业忙碌,很多高校学生没有时间去回眸历史、思考意义,人们更多地生活于当下或眼前,很少关注理想和信念,在为了明天的生活做准备的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选择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娱乐变为了大学生共同的消费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一定意义上,娱乐的意义就是在于注重当下的感觉,凸显当前的价值。从传授教育的教师来看,传授知识,特别是传授理论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既方便,又安全。这不仅便于教学管理,也容易评价学生。如果组织学生去参加实践,面临资金方面的问题,也带来组织管理等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采取课堂教学是教育者和高校领导者共同的心愿。从红色教育资源的开发者来看,他们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红色文化对下一代的教育意义。重视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作为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并不能单纯用商业眼光来进行开发,还应重视其教育下一代的价值。

4总结和建议

(1)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投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考虑到资金和安全问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附近的红色资源,例如,南昌的高校可以利用“小平小道”、“烈士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等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教育。还可以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2]。

(2)充分利用高校红色网站资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专门批准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南昌大学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井冈山大学井冈山精神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等作为高校研究红色文化教育的基地,这就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搭建了比较坚实的学科平台。这些基地平台,为本校乃至全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了研究成果。他们设计了校本课程,积累了实践经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丰富和发展了革命传统教育的理论宝库[3]。

红色教育感想篇4

关键词: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创新

红色旅游不仅能使人们在旅游时感受到革命圣地的庄严肃穆和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更能使人自身心理受到调适,自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1]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但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正面对待这些,才能使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得以充分发挥。

一、红色旅游的基本内涵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观念和革命传统教育观念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产物。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旅游在宣传革命精神、发扬红色文化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加强我国人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红色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讲,红色旅游是将绿色的自然景观和红色的人文景观相结合,将传统爱国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从狭义上来讲,红色旅游是指以在历代革命先烈的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的道路上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产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和文化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学习,以达到弘扬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思想的目的,使人们增加阅历、提高修养、完成身与心的双重洗礼。

二、红色旅游的时代特色

1.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思想是调节祖国与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道德标准和政治原则,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红色旅游能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革命史,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革命先烈伟大的精神风貌和爱国情操,从而激发人们发自肺腑的爱国主义思想。红色旅游所展现出来的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是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途径之一。2.宣扬民族精神,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的时代特色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一直薪火相传,在新的历史时期演变出了新的民族特色。比如,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这些文化和品质的传承丰富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在现如今这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发展红色旅游线路,可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度,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发展红色旅游是宣扬民族精神,发扬光荣传统的一种很好的外在表现形式。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了加快建立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光荣的革命精神更不能被我们广大人民群众所丢弃。3.倡导保护红色文化历史遗产的时代特色革命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例如,革命老区的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等,不仅见证了我们来之不易的现代化生活,更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发展红色旅游,使红色革命文化遗产得以产业化,既可以增强革命圣地与外界社会的相互关联,又可以促进革命根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开展红色旅游的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对我国现有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建立在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之上的红色旅游,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弘扬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红色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根据地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文化工程。1.具有政治导向价值当今时代的中国是开放的中国,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以各种形式流进中国,企图腐蚀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系统地对广大青年一代进行马列主义的教育,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价值观的教育,爱国主义文化教育,集体主义道德观和各种行为指引的教育等。红色旅游同时是爱国主义情操和革命精神的载体。用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正确的政治思维,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能有效地弘扬革命精神,将中国民族的奋斗足迹深深地铭刻在中华大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心里。旅游者置身红色旅游胜地时,亲身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能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2.具有经济转化价值首先,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可以带动红色旅游景区的经济发展。中国革命圣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等一系列原因,国内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地区,处于中西部地区的革命圣地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发展红色旅游行业能起到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相对协调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旅游业新发展的重大举措。其次,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厚重的革命精神文化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内涵,其文化底蕴更是现代化社会主义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红色旅游的开展能够把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文化发扬光大,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为参与红色旅游线路的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文明建设,也为红色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3.具有育人育德价值要实现红色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须发挥其精神育人育德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下一代。红色旅游能够通过相对轻松娱乐的形式,使下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达到学习和受教育的目的。在红色精神的引导下,自觉不自觉地陶冶了自身的道德情操。在红色旅游胜地,旅游者通过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真切地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感、亲切感,产生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学习兴趣。通过红色旅游,将从前在书本中学习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场景有机结合起来,更能真切地感悟到革命前辈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红色旅游将爱国主义情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弘扬民族气魄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结合,使中华民族下一代在红色先辈的艰苦奋斗史、先进革命者可歌可泣的光荣史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言传身教下,潜移默化地成为一名具有高尚情操的优秀年轻人。4.具有文化传播价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的软实力。而发展红色旅游非常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红色精神不仅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更涵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精神的脉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现阶段红色旅游活动要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之发展成为凝聚和激励中华民族努力奋斗的重要力量,同时也要努力成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更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5.具有民族精神的调适价值红色旅游文化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感染着一波接一波来参观的游人,使来感受革命文化的人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红色旅游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前后厚重朴实的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动体现。游客在参观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在感受我国革命史,接受我国革命精神教育。改革开放以后,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文明交融撞击,使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和民族精神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减弱了民族凝聚力。在这样的条件下,红色旅游聚集的大量红色资源,展现的一系列红色文化使广大人民重新体验了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有利于在全球化过程中站稳脚跟,树立新时期的民族精神。

四、实现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途径

红色教育感想篇5

关键词:红色教学资源;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

1红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1红色教育资源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教育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诠释可以从不同角度入手,从它的阶级属性角度讲,它是关于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研究对象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结果严谨、内容丰富的整体。

1.2红色教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

红色资源是21世纪初我国学术理论界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红色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红色教学资源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纷繁复杂的年代,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心理追求等很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大学教育者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最大效果中进行了很多的尝试,许多思想教育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被不断的挖掘,开发与整合,红色教学资源就是其中的一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广泛的开发利用。可见,红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2红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种精神教育

“红色资源”一词最早见于2000年,黄道快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发表的《新县借助东西合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一文中写道:“1999年,河南新县县委、县政府利用地处革命老区这一红色资源,并紧紧抓住国家有关部门定点扶贫的机遇,充分发挥当地林果、矿产、旅游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东西合作。如今,红色资源已经在各个领域都呈现重要价值。红色教学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现一种精神价值。

2.1红色教学资源是一种革命精神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女排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涵量。这些革命精神永远激励国人自强不息、甘于奉献、不畏艰险、勇于胜利,用勤劳和智慧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2.2红色教学资源是一种历史精神教育。

红色资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史,反映了革命军队从弱小到强大的发展史,反映了我国从备受欺凌到独立自主的发展史,反映了我国从百废待兴到生产力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中华儿女在世界扬眉吐气的发展史。红色资源使全体中国人民深深地感到谋求国家独立之艰难,推进创业发展之艰辛,迈向民族复兴之艰苦,是教育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极好教材。

2.3红色教学资源是一种人生取向精神教育。

红色资源蕴藏着非常多的革命事迹。这些革命事迹构成了教育信息中极为宝贵的部分,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精神激励作用。革命事迹包括以下几类:战争英雄的革命事迹,如、、刘胡兰、等人视死如归,为了中国解放和安宁抛头颅、洒热血,令无数人为之动容;艰苦创业的革命事迹,如焦裕禄为了兰考县的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人民幸福舍生忘死地工作,直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乐于助人的革命事迹,如雷锋视人民为亲人,激励着无数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共克时艰的革命事迹,如在四川汶川地震中,党员干部、战士、志愿者和全国群众倾情奉献爱心,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些革命事迹鼓舞人们克服千难万苦,追求美好生活。

3红色教学资源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形成新的方法和手段

由于红色资源多姿多彩,因此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就多种多样。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必须在内容、形式、方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努力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和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功夫。”.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创新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作用明显。

3.1身临其境式的方法手段。

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景,让教育对象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并将体验和感悟内化成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在对红色资源进行体验中接受教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形式。如重走井冈山挑粮小道,重走长征路等体验式教育,有利于促使教育对象从直观体验中产生积极情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提升思想境界。

3.2多媒体式方法手段。

从红色资源衍生出的电影、电视、音乐等,对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多媒体式教育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枯燥的说教中解放出来,代之以艺术的教育手法,打破课堂的时限制,使教育对象以直观形式获得知识,提高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观看一些励志的青春的影视剧,可以对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生成团结的精神等具有示范和激励作用。

3.3现场参观式方法手段。

由于红色资源在我国分布很广,战斗遗址、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等遍布全国,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参观和瞻仰活动,在参观和瞻仰中增长知识,触动思想,净化灵魂。四是主题活动教育方法。围绕红色资源这个主题,开展征文、演讲、班会、党团活动、文体活动,以及各种庆祝和纪念活动,使教育对象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了解革命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4结论

综上所述,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意义,教师应该善于发现本地的红色资源,并积极带领学生学习和实践,并认真红色价值,将红色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有的放矢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课堂,使学生了解红色革命的意义,进一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聂国林.红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研究[D].南昌大学,2013

[2]黄道快.新县借助东西合作,推动乡镇企业发展[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0(6)

[3]周振国,高海生等.红色旅游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红色教育感想篇6

关键词:红色影视作品;高校;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影视作品主要记录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浴血奋战的历史史实与艰苦卓绝的英雄事迹,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理想信念与精神力量的集中体现,也是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文章旨在探讨红色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

一、红色影视作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红色影视作品作为无产阶级传播红色文化、汲取红色力量、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为巩固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而存在的。红色影视作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有着传递国家各项重要方针政策和主流价值观念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红色影视作品是在红色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创作的,题材多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各个不同阶段的经典历史史实和英雄人物事迹为主,为我们展现在不同历史阶段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与政治目标。自然,红色影视作品也就具有明确的阶级属性与极强的意识形态功能。

(二)价值导向功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由单一因素的影响所造就的,而是在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在长时间耳濡目染下,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无论哪一种文化的核心都含有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红色影视作品作为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思想的重要平台也不例外。红色影视作品反映了革命先烈纵使在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牺牲和流血也要英勇顽强奋斗的革命气概,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勤劳的中国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时代风尚,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红色影视作品营造的向上向善的学习氛围无疑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实行有效引导。因而,在红色影视作品播放的过程中,其所倡导和宣传的价值意蕴就可以得到正面传导和积极传播,就能够让当代大学生清楚地了解社会的时尚风标,即社会在倡导什么,又在摒弃什么[1]。

(三)道德教化功能道德教化是指以道德来教育和感化他人,提高其道德觉悟,使其心里和精神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红色影视作品主要以电视、网络等传播平台为媒介,将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给高校大学生,使其能够在观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上的教化,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朝着社会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和思想规范的方向发展,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功能。在高校倡导和宣传红色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红色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和引导力,将革命理想信念、集体主义思想以及爱国主义情怀等具有正面意义和价值意蕴的先进文化展现给高校大学生,使其能够接受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的熏陶和洗礼,进而以视听交汇、耳濡目染的方式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和生活中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相融合,最终将红色影视作品的精髓融入到自身的人格品质与道德素养中。

(四)寓教于乐功能寓教于乐是指通过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育。红色影视作品以其极强的艺术性和通俗的表达方式诠释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带给观者认知上和感官上的愉悦。在向高校大学生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红色影视作品也并非是填鸭式的强制灌输,而是通过隐性教育和无意识地渗透来进行思想观念的塑造。红色影视作品一般是通过情景式演绎的方式展现正确的道德观念、独特的人格魅力等,以这种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高校大学生在欣赏红色影视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对以革命历史、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为主旋律的特定历史背景条件下的革命历史及英雄事迹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红色影视作品以感性的力量来唤醒大学生内心的道德情操和政治素养,在情景交融中引发他们的共鸣,最终达到健全和完善大学生自身独立人格的目的。

二、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一)本体论困境:多元文化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到来不断冲击着我国文化市场,例如,日韩电视剧、欧美电影等传递着西方价值理念的西方影视作品传入我国,不仅改变了高校大学生的文化娱乐观念和方式,而且还为其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价值观。西方影视作品虽然可以拓宽大学生国际视野并增强大学生自主意识,但其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与我国的国情社情未必相适应,因而会对大学生群体中原有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观念造成极大的冲击。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多数是添加了很多现代化、娱乐化、偶像化元素的英雄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非理性价值观念,这种西方主流价值观念的影视作品的播出会导致荧屏中出现很多不符合社会所宣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与规范的“雷人”片段[2]。同样,这种价值观念也与政府所倡导传播的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红色力量的初衷有一定的差距,而大学生作为最有活力、最有思想的受众群体,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鉴别能力相对较弱,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红色影视作品所要达到的对大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等内容的传播效果,进而对大学生的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产生消极影响,误导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史的认知,传递一种歪曲的价值观,造就红色影视作品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度不高的局面。

(二)认识论困境:大学生对红色影视作品的认同度不高红色影视作品以宣扬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为主旋律,但当前高校大学生往往对这种红色影视作品的认同度不高。一方面,过去红色影视作品的产生背景、画面质感、创作方式以及明星阵容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往往难以符合高校新时代大学生的审美标准与倾向,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也可称之为大学生与红色影视作品之间的“代沟”。尽管现如今影视技术有所发展和创新,影视业的发展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也不乏优质的红色影视作品的出现,但能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时代要求以及大学生心理需求,而且还能进行隐性爱国主义教育双向共鸣的优秀红色影视作品依旧屈指可数。因此,大学生群体普遍对观看红色影视作品的兴致不高,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不认可,红色影视作品的价值不能落到实处,就导致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选取红色影视作品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红色影视作品自身所具有的教育特点和功能而制定出科学的选材标准与系统的指导规范,那么在确定哪些作品可以在思政课课堂运用时就会产生问题[3]。这样一来,选取的红色影视资源的质量就会参差不齐,就会导致红色文化教育的宣传氛围淡化,大学生与红色影视作品所表达的精神和情怀也就难以产生共鸣。

(三)实践论困境:高校对红色影视作品的应用重视度不高当前,虽然部分高校有将红色影视作品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但还未能做到运用红色影视作品进行思政课教学的全覆盖,而且重视程度也不够。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认为,首先,红色影视作品的娱乐性要远远大于其自身的教育性,会在不自觉中带走学生上课的思路,使其只注重享受观影在视觉和感觉上带来的舒适感和愉悦感,而忽视了红色影视作品所要表现和传递的实质性的教育内容。其次,红色影视作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关度不大,未能很好地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契合,只能起一定的渲染氛围、感化教育的作用,而教育效果也很浅显,红色影视作品所树立的理想信念与厚植的家国情怀等未能深入大学生的内心,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最后,红色影视作品的应用缺乏常态化,带来的触动极易转瞬即逝,不能深入高校大学生的内心与生活,激发其内心的求知欲和认同感,往往会导致红色影视作品的教育内容消解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既不能运用红色影视作品所传达的教育理念来影响生活,也不能用生活理念来影响教育,往往会使得教育与生活二分化[4]。

三、红色影视作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提高大学生甄别力和鉴赏力现如今,随着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及影视行业的茁壮成长,各种红色影视作品的类型丰富多样、层出不穷,覆盖面比较广泛,传播方式也比较便捷,但与此同时,这些“快餐式”的红色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也着实令人担忧,不仅会出现某些与社会所宣扬的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的内容,而且也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倾向、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等差距较大。每部传递正能量的红色影视作品都会打造正面的人物形象,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标杆,在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中获得人格的锤炼。如果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作品时,大学生无法正确地选择一部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观看和学习,那么在面对多种角色时就无法正确选择好的榜样进行学习。因此,引导大学生从自身出发,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努力提高自身对红色影视作品的筛选能力及对红色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校大学生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在筛选红色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自动、自觉、自主地摒弃世俗气息过重的影视作品,选择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的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以实现升华其人格、陶冶其情操、提高其艺术文化素养的目的,最终实现高校大学生在知、情、意、信、行上的高度统一。

红色教育感想篇7

关键词:红色资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78-01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及意义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资政、兴党、育人功能的历史遗存,是一种以物质(旧居、旧址、遗迹等)、信息(标语、文件、书信等)、精神(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抗战精神、开放精神、楷模精神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源;红色资源形成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不同的历史内涵,体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但红色资源的特质是一脉相承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二)红色资源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意义。红色资源为载体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帮助中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各个历史阶段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使中学生自觉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结合起来;帮助中学生自觉树立起坚定理想信念,并教育中学生将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奋斗结合起来;帮助中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坚定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二、红色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政治教育中现状 

利用红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日益被中学教育界的重视。在积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充分挖掘科学高效的运用途径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当前利用红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临时性、阶段性成群结队到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地参观游览等,缺乏相应的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计划方案、实施细则、效果评价等内容不成体系,效果不佳。 

(二)重形式轻内容。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红色资源的应用往往局限于形式和感性认识,不能通过静态和动态形式使学生体悟到其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致与学习生活实际脱节,影响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 

(三)利用形式单一。现有的教育形式主要是参观革命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参观图片展览和实物展览;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听取相关报告会等。这些教育形式过多的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缺乏对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深层次的挖掘,导致教育效果十分有限。 

三、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教育途径。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运用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红色资源进“进课堂”,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和发挥红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直观生动的优势,对其中所蕴含的伟中革命精神和教育意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 

2.完善课堂教学中的红色资源应用考评机制。传统书面闭卷的考核形式外,可以探索数字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使其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将考核的着力点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二)实践体验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将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信念和崇高精神与实践体验活动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从而使红色资源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运用。 

1.积极开展“红色旅游”。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红色圣地、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区参观学习,体验革命烈士的奋斗足迹,选派优秀学生赴有关地区考察等,通过亲身实践来让中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和奋斗历程,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史和伟中成就,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创建红色学生社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学校党委和共青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培养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精髓,如学生社团的红五月红为主题的读书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论文评比、黑板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实践报告等。 

(三)文化感染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将其与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相结合,形成一个整体育人的校园环境,给学生一种精神感召和情感激励,无形中帮助中学生塑造起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和爱国热情和顽强的进取精神,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对中学生的特殊作用,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增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红色教育感想篇8

【关键词】红色资源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10JDSZ306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65-02

一、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科学的理想信念,来源于对科学的社会理论、学说的认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知,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这一科学的理想信念的认识基础。因此,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使他们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是科学理想和信念形成的认识基础。使大学生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面、直接的理论灌输,无疑是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利用红色资源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资源本质上具有意识形态性,它是在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体现着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取向,红色资源的精神层面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完全一致的,而且,其本身一旦形成,就成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的精神形态,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内容,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尤其是历史观、方法论和认识论。因此,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也是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这对于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巩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产生和形成,需要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的熏陶。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的熏陶,可以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渗透,其中,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而不断奋斗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爱祖国、爱人民,是革命先烈为实现这两个历史任务而流血牺牲的情感基础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则是他们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因此,利用红色资源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是在对大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的熏陶,不断催化着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产生和形成。

科学的理想信念产生和形成后,需要实现知行转化,才能体现其作用和意义。在知行转化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有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因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有动摇的危险,因此,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但是,无论怎样的艰难和曲折,即使是面临付出生命代价的各种考验,广大革命者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始终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坚贞不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终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凝聚和积淀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红色资源。因此,红色资源蕴涵着为科学的理想信念而奋斗的顽强意志。可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资源是一种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素材。

二、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

红色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素材,而利用好红色资源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

1.健全运行机制。

(1)建立领导与管理机制。针对当前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与重视不够、育人氛围欠浓的状况,高校应切实加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突出重点:一是形成以高校党委全面领导,以各级党组织为政治核心,相关部门,如校团委、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密切配合、互相协调的领导体制。二是成立专门开展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是实施对红色教育的系统化管理,可以从目标制订、开发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大学生红色教育的指导和规范。三是在各院、系乃至班级分别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指定责任人,以保证红色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使之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规范的保障机制。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保障机制。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法规制度保障和人、财、物力保障。首先是制度保障。制度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制约性特征。针对当前高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发无序的状况,应当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只有依靠制度开展教育,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才能提高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为此,高校应当将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规划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中,制定可行的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走制度化、规范化路子。其次是人、财、物力保障。高校要加大对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投入,要把重点放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上,放在成果的推广与运用上。为此,高校应把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资金纳入学校支出计划,列入预算,确保教育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高校还应积极与红色资源地的相关单位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场地与设施,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3)建立稳定协调的联系机制。建立稳定协调的联系机制是关系到教育能否贯彻落实、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源于红色资源本身是一种社会化的教育资源,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依靠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力量之外,还需要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关心和支持。为此,高校应建立与各级政府、红色基地和社会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机制。主要体现在:首先,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包括积极的政策导向、充足的财政保障和广泛的社会动员等。其次,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红色基地的关心和帮助,如红色基地可以对大学生的参观调研活动实行价格优惠政策,以降低大学生教育的成本,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最后,高校要与社会有关部门如文化部门、社科研究部门、学术团体、新闻单位等建立畅通的沟通交流渠道,将它们在红色资源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果吸纳到高校红色教育中来,共同推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2.创新教育模式。

(1)课堂融入。通过课堂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是课程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当然也是红色资源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我们认为,案例教学法应该成为红色资源的课堂教育最典型、最重要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析案例,并以案例的评析为切入点,简明而精辟地阐述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理论观点,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的教学方法。它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堂教学原则,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案例教学法是对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的综合运用,集中了各种方法的最突出的优点。作为红色资源主体的红色精神,附着于已经成为历史的人和事,这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最理想的材料,红色资源也就为案例教学优势的发挥提供了理想舞台。通过真实的案例,使学生对红色精神有着具体而形象的理解。此外,通过课堂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己经成为历史的红色资源的物质形态鲜活起来,以激起大学生对红色资源了解和学习的浓厚兴趣。

(2)实践体验。当代大学生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他们的人生体验、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们对我国的红色历史、革命历程缺乏感性认识,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利用社会实践的形式,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性、情景性、体验式的教育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红色教育的巨人魅力。我们认为,红色旅游应该成为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途径的主要形式。红色旅游景区是实现红色资源教育与现代休闲方式有机结合的好去处,寓教于游,寓教于乐,能够取得理想信念教育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参观红色景点、开展红色旅游以及各种红色调研、考察活动从而使大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觉参与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起到陶冶情感、充实精神生活、提升思想境界的作用。

(3)文化感染。通过校园文化实现红色资源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用,就是要将红色资源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第一,在校园物态环境建设中渗透红色精神。校园物态环境应该渗透和体现红色精神,在校园建筑物、道路的命名以及各种人物雕塑等方面,都可以与红色资源联系起来。

第二,在校园学术气氛的营造中渗透红色精神。浓厚的学术气氛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应有条件。校园学术气氛的营造中,同样可以渗透红色资源的教育,如定期邀请党史界的专家为全校师生做与红色资源内容的专题学术报告,在大学生中创设以了解和研究红色资源为内容周末学术论坛等等,都可以达到渗透红色精神的良好效果。

第三,在学生社团建设中渗透红色精神。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组织如“业余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旅游协会”等群体红色文化组织,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老师只作为思想教育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红色文化在校园中的开展和传播。

(4)网络渗透。通过网络途径运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做好红色资源网站的建设工作。目前我国的红色网站已初具规模,出现了像清华人学“红色网站”、北京人学“红旗在线”等一批品牌站点。红色资源网站的面貌可以因地区的不同以及建网者技术思路的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但要发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我们认为,红色资源网站,从技术角度看,应该具有以下几项基本功能:一是红色精神的理论内容的学习功能,也就是说,只要进入该红色资源网站,就可以很便捷地找到作为红色资源主体的各种精神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其明确的理论概括;二是体现红色精神物质形态的展示功能,也就是通过该网站,可以找到体现红色精神的图片、视频资料;三是体现红色精神的文艺作品的在线观看和欣赏功能,这些文艺作品包括真实记录革命和建设中重大事件的记录片、以革命和建设中重大事件及先进人物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及红色音乐等等;四是交流互动功能,网站访问者能够借此发表学习感想、解答思想困惑、讨论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程东旺,黄伟良.“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2]王国梁.利用先进的红色文化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企业教育,2006, (19).

红色教育感想篇9

关键词 红色经典影视剧,思想政治教育;鲜活教材

以《亮剑》、《历史的天空》、《井冈山》、《士兵突击》、《集结号》等军旅题材影视剧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坚持“三贴近”,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以男儿本色承载家国精神,高扬英雄主义,部部激荡人心。

无论是在影院还是在课堂,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客观上发挥着教育的功能,没有人排斥被教育被感动,但人们更渴望平等的教育和真实的感动,校园里的年轻人更是这样。当大学生手挽手走入电影院观看“集结号”时,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校园主旋律教育的反思。“看一场生动真实的电影,比单纯的课堂说教有效果得多。”

当今社会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我国的文化建设也相应处在一个拐点上。对于当代中国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面对时代飞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犹如走进了阿里巴巴的宝洞,五光十色,琳琅满目。当代社会物质的丰富不可避免地给他们带来思想的复杂和困惑。思想的困惑就要涉及一个文化选择和取向的问题。我们惊喜的发现:逐年升温的“红色文化热”强烈地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他们对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关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是英雄的豪迈气概和男子汉的铮铮铁骨吸引了他们,甚至在他们生活的语言里,也有了诸如李云龙、巩向光、石光荣的名字!这种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真情和信仰的呼唤,是一种对纯粹物化生活的批判。红色文化犹如漆黑的夜里燃起的一堆篝火,当他们的灵魂在荒野中迷失,正感到无处可依时,突然发现这样一堆温暖的火光在他们眼前闪烁,那就是感性的、鲜活的、跳跃着激情和信仰的红色经典影视文化,让他们感到无比亲切与欣喜。当代大学生企盼面对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从总体上讲是好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上还有一些腐败和丑恶现象存在,群众对此十分不满。也正因如此,大众怀念那个红色年代,怀念李云龙、石光荣、杨子荣、王成等“杀尽不平方太平”的正义英雄。英雄的光环也同样照亮了大学生们年轻的灵魂,英雄的壮举也同样感染和震撼着学子们的心灵。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教育作用就显而易见了。他们自发地阅读、欣赏红色经典,重温我国的红色历史,挖掘红色文化的底蕴,对中国的革命历史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这种现象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经历了新一轮文化反思之后,对建设一种以坚守正义、充满真情、回归英雄主义为主导价值观的新文化的期盼。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而当代大学生则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创造力的生力军,我们何不把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生动活泼一些,更形式多样一些呢?让红色经典文化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

红色经典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广义的红色经典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即在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所留下的革命活动遗址、遗物、文献、作品等,也包括非物质形态的即在革命与建设年代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民族独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主义情怀。红色经典不仅是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鲜活教材,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红色经典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前进的方向,满足人民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红色经典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必将构成一种文明或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和谐共存。

一、大力弘扬红色经典,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红色经典的重要内容,也是红色经典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红色经典中关于理想信念的经典题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其热爱党、拥护党、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的思想感情,并最终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二、通过红色经典的感染力,对大学生普及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题。红色经典在本质上是爱国主义文化,它包括了许许多多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经典爱国事例,涌现出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壮烈场面。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和民族气质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用红色经典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大学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从内心深处产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立志成长,报效祖国。

三、挖掘红色经典价值形态。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红色经典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当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广大青年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指导功能。将红色经典本身所蕴含的人本思想与责任心的培养,诚信教育、同情心、爱心的激励以及珍爱生命、珍惜生活等思想结合在一起,帮助大学生理解周围正在迅猛发生的价值冲撞与变迁,使其知荣辱、明大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四、以红色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优良的社会品质

红色教育感想篇10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探究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解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活动中创造的遵义文化,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遵义建设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凝结的文化成果总和。红色文化是当代教育的精神史诗,是当今大学生重点学习的核心价值文化。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地方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运用红色文化教育学生,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红色文化不仅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发展的需要

红色文化是我党建立建设、发展奋进、成功教训的历史写真。学习红色文化,最好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起来,与学院“三大工程”结合起来,充分发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择机引论红色文化或寓以红色文化内涵教育,目的是启迪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红色文化是学生思想建设发展的需要。学校是育人的圣地,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育人首先必须育思想,育思想必须选择科学恰当的内容与方法。大学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的敏感时期,运用红色文化是最好的教育内容。遵义红色文化理论丰富、基地完美,与学校又近,是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加强红色文化教育,传播红色文化精神,培育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红色文化是学生政治建设的需要。又红又专是我党教育的永恒主题。学生正处在政治思想构建、观点形成、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的关键时节,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来之不易,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真切含义,有利于辨别经济文化建设前进中的是非观念,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红色文化是党史教育的需要。因为当代学生与红色革命年代相距久远,对红色文化没有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对于长征精神和遵义精神认识不深。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就是要强化和弥补学生红色文化历史的不足,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红色接班人。

红色文化是构建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30余来,综合国力快速增长,GDp跃居世界第二,物质文化得到大繁荣大发展,精神文化也得到极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同时也滋生了一些负面的东西,出现了、贫富分化、道德滑坡、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冷漠,一切向钱看;黄赌毒屡禁不止、社会犯罪率升高;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现实问题。学习红色文化,就是教育学生明晰正确处理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正确审慎社会现象,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红色文化是社会现实教育的需要。事物的发展总是具两面性。人类进步发展在曲折中前进,人类社会的文化繁荣由多维文化构成,有主流“红色”文化,也有不良“白色”文化。红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主体、主旋律和核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有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一面;“白色”文化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思想、自私自义思想、个人贪图思想等为推崇对象的社会没落文化,它浸蚀着人们的心灵,是低级腐朽的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精髓,而且是社会主义前进道上的指路明灯。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必须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寓红色文化于教育教学之中,没有红色文化的教育,教育就偏离方向,失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偏离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航线,中国就会步入歧途。

2加强红色文化理论学习是快捷高效的教育途径

红色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教科书是红色文化的高度浓缩,是红色文化的有效载体。学习红色文化理论是最快捷了解红色文化和自我教育的高效方式,是汲取政治营养最经济、最丰富、最高效的方法。无论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动员、文艺教育、战争战役、会议记录、文化活动等都以小说、诗歌等文艺理论作品形式刻录着党的峥嵘岁月。还是在今天的新雷锋精神、志愿者行动、感动中国先进人物、最美郭明义和频频施救的消防战士形像等,都以文艺理论、影视传媒等形式,歌颂先进事迹,夯实道德底线,倡导社会文明。学习红色文化的形式很多,既可以个人学习,又可以集体学习;既可以在书本上学习,又可以在网上学习……在学生中组织学习、观看、阅读、欣赏红色经典,直接触及红色理论,为树立学生正确成才思想、价值观念和服务理念,具有快捷高效的促进作用。

3实地考察红色教育基地是最直观最深刻的教育方法

实地考察红色文化基地是学习红色文化最直接、最感观、最实效的教育方法。遵义红色文化基地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山、娄山关、四渡赤水等,其红色文化内容归纳为“人、物、事”三类。其中的“人”是指革命时期具有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主要是指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或战斗遗址;“事”是指在革命斗争岁月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

直接到红色文化基地考察,是学生亲身感悟红色文化历史发生发展的好方法。在安排学生前往红色基地考察之前,要先组织学生学习红色历史,收集红色文化资料,对红色文化基地作全面的了解,使学生到达红色文化基地自然产生联想,主动性、针对性地观赏历史文物。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著名的有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和四渡赤水等。

参观考察红色文化基地的形式除了实地考察外,红色旅游也是一种好的实践方法。遵义除红色文化资源外,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利用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让每届学生分期分批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是不错的德育教育方法。特别是让旅游专业学生,在遵义红色革命老区,感受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和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山河之美,感悟烽火连天的斗争岁月和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通过实地考察、文化讲座、主题论坛、书画竞赛、网络交流等形式,学习宣传红色文化,激发学生红色文化直观情感,教育学生从革命者身上挖掘红色生命力,推动自己的全面发展。

4学习红色文化必须与时代先进文化紧密结合

“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我党在革命时期的红色文化不仅是遵义红色文化,她还包含井冈山文化、延安文化、西柏坡等文化。这些文化是革命时期红色文化的核心、支柱和火种,是今天红色历史文化的根源。加强师生学习红色文化是为了进一步回顾党的成长历程,重温革命热情和坚定的革命意志。教育师生端正思想,修身养性,明晰目标,奋力工作,办人民满意的师范教育。

红色文化不是亘古不变的历史文化,而是与时俱进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先进文化。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就是红色文化的延续和发扬,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智慧凝积和精神整合。感动中国人物、最美的中国人是当代社会人性的崇高体现。学习遵义红色文化,一定要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让红色文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既要学习遵义红色历史文化,又要学习遵义红色时代新文化,向当代先进人物学习、向时代典型事迹学习,向身边的好人好事学习,是遵义红色文化教育与时俱进的着力点和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