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15:13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1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控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合同的建立与履行是其经营活动的最直观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也必须得到合同保障功能的支持。在企业的合同管理中,合同管理涉及的内容往往较为广泛,包含的人与机构也较为复杂,这就使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很容易出现各类风险,而为了尽可能避免企业因合同风险遭受损失,本文就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具体研究。

1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

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不受人意志控制、必然性、偶然性等多方面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存在,使风险的出现往往与企业初衷背道而驰。随着经济发展正式步入新常态的阶段,我国也真正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社会经济大变革,虽然为很多企业带来了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但企业所面临的合同风险的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增加,结合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中国五百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需求调查报告》,不难发现,合同风险控制的排位仅次于公司治理,位于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第二位。由此能够看出,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且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到高质量的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支持。

2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调查,本文将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概括为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合同内容风险、合同履行过程风险4个方面。

2.1合同主体风险

对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中合同主体风险来说,这一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不同行业企业主体资格的要求不同。在我国当下大部分行业中,其主体资格只需要拥有营业执照便能够获得,但由于药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对主体资格的批准较为严格,这就使相关企业只有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或是批准证书,才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这虽然使很多行业的规范性由此得到了约束,但一些不具备相应主体资格的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往往会因自身主体不合格的影响,导致所签订的合同被撤销甚至无效化,企业由此就很容易遭受经济上的损失。

2.2合同程序风险

除了合同主体风险,合同程序风险也必须引起企业重视。合同程序风险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我国法律在一些种类合同中,存在较为严格的审批程序,这就使很多合同因难以通过审核而被无效化,合同的法律效力由此得不到保障,合同相关的风险自然就很容易大量增加。对于我国当下的中外合资企业来说,其合同签订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方可生效;如果是建筑工程类的合同,则需要得到规划审批与规划许可证,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不会突然出现合同无效、被撤销的问题,因合同遭受相关部门处罚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的避免。

2.3合同内容风险

合同本身由合同条款与附属文件组成,这里的合同条款主要包含数量、质量、违约责任和合同当事人名称等内容,而附属文件为双方约定的各种图、表、文字资料,这些内容共同组成了合同的主要内容。如果合同内容出现不完整的问题,合同签订的双方就很容易因合同条款不明确等问题引发分歧,合同的执行也会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合同内容对于合同正常履行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也必须保证各项条款相互之间不存在矛盾与逻辑错误。

2.4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上述几方面,合同履行过程风险也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组成。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双方签订的合同一旦生效,签订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必须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合同真正服务于签订合同的双方。但在具体的合同履行过程中,很多意外因素会直接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这时,签订合同的双方就必须通过沟通、协调为合同的履行提供支持,但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往往会私自修改合同内容,导致合同签订的目的往往难以实现,相关企业也很容易遭受经济损失。

3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

为了能够尽可能消除企业合同管理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笔者将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进行详细论述,这一论述主要围绕深入研究法律、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等。

3.1深入研究法律

虽然我国《合同法》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还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但《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订立原则、形式、生效、无效以及合同相关内容,已经能够满足我国大多数企业合同管理的需要。为此,相关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对合同做出的各项详细规定,这样企业在具体的合同签订过程中,才能规避可能造成合同撤销、无效的风险,很多对企业不利的条款也能够在法律武器的支持下,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可以说,深入研究法律对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实现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考虑对方当事人资信情况这一风险控制措施,也必须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具体来说,企业必须在合同签约前,充分了解对方的当事人及企业,一般情况下,企业需要要求对方提供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授权委托书等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而如果签订合同的对象为设计类企业,企业还需要要求这类企业提供资质等级证书等。在完成对合同签约对象各项资质证书的检查后,企业还必须对各类证书的复印件进行留存,这样才能进一步避免企业合同管理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业将要签订合同涉及的金额较大、或是过于重要,企业还必须派专人到当事人企业所在地进行实地调查,以通过调查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商誉、技术设备、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人员构成等信息。只有充分了解这些信息,相关大型合同管理的风险,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3.3防范合同签订过程风险

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企业首先需要对合同中的各项条款拟定与审查予以高度重视,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为此,笔者建议企业结合合同的拟定实际进行风险防范。在我国实际交易活动的合同签订中,合同大多不会出现一起协商、共同起草的情况,乙方提供文本后、甲方进行审核补充,是合同拟定过程的常态,而结合合同拟定的实际情况。企业需要在合同审定过程中,做到用词准确、约定明确、表达清楚、不存在歧义,由此避免含混不清和模棱两可的问题,保证合同签订过程风险降到最低。

3.4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除了合同签订过程风险的防范,合同履行过程风险的防范同样属于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及时签订变更协议,保证合同履行过程风险防范真正得以高质量实现。在树立良好的证据意识中,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必须在合同签订前及履行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这样企业才能实时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在合同纠纷发生时,有充足的证据支持,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利益不受损害。变更协议多出现于合同出现变更与疑问的情况,而为了保证这一协议的签订能够真正发挥自身效用,变更协议同样需要采用书面的形式。

3.5实现合同管理信息化

企业还可以通过实现自身合同管理信息化,更好地进行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笔者建议相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系统,以此淘汰传统的人工合同管理方式,这样,企业合同管理将实现规范化与流程化,相关风险也将由此实现最大程度的降低。

4结语

本文在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展开的研究中,详细论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形式、企业合同管理风险的控制措施等内容,希望这一系列内容能够为相关企业合同管理更高质量地开展带来一定启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玮玮.企业合同管理中风险控制措施探究[J].财会学习,2017(10).

[2]王秀卓.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与控制策略探讨[J].时代金融,2012(11).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2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3

【关键词】酒店合作经营财务风险

一、酒店业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特点

1、委托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

委托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酒店业主与管理集团签署管理合同来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管理集团能以自己的管理风格、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运营方式向被管理酒店输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管理模式,并向被管理酒店收取约占营业额2%~5%的基本管理费和约占毛利3%~6%的奖励管理费的管理方式。该合作方式能以较强的酒店管理经验和能力,对下属酒店进行紧密的控制与管理,并减少投资风险。

2、合同管理的合作经营方式

合同管理是酒店业主通过与酒店集团签订经营管理合同,将酒店委托给该集团经营管理。合同期间,该酒店可以使用集团商号及标志,加入集团营销系统,并全面接受酒店集团管理。酒店集团按该成员酒店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费。这种方式有利于把酒店集团的利益同其托管酒店的经营业绩相挂勾。

3、租赁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租赁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包括土地租赁和酒店租赁两种形式,前者是指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使用权,由承租人投资兴建酒店,后者指酒店业主将酒店租赁给承租人。按照国际惯例,租赁经营的期限一般为25年,承租人作为法人直接经营管理酒店。租赁费用包括双方协议商定的固定租金和一定比例的年销售收入,经营利润归承租人。

4、特许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特许经营是以特许经营权的转让为核心的一种经营方式,利用管理集团自己的专有技术、品牌与酒店业主的资本相结合来扩张经营规模的一种商业发展模式。通过认购特许经营权的方式将管理集团所拥有的具有知识产权性质的品牌名称、注册商标、定型技术、经营方式、操作程序、预订系统及采购网络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受许酒店,并一次性收取特许经营权转让费或初始费,以及每月根据营业收入而浮动的特许经营服务费(包括公关广告费、网络预订费、员工培训费、顾问咨询费等)的管理方式。该合作方式的特点是有较强品牌实力及经营、管理、服务运作的能力,有效地低成本扩张和品牌输出。

5、资本经营的合作经营方式

随着产权交易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经营的方式开始在旅店业悄然兴起。与租赁经营、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模式不同,资本经营的核心和实质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达到资本扩张和集约经营的目的。而酒店集团则以投资者身份赚取利润,通过独资、控股或参股等直接或间接投资方式来获取酒店经营管理权,并对其下属系列酒店实行相同品牌标识、相同服务程序、相同预订网络、相同采购系统、相同组织结构、相同财务制度、相同政策标准、相同企业文化以及相同经营理念的管理方式。

二、酒店业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及管理措施

1、委托管理与合同管理合作经营方式下的财务风险控制

委托管理与合同管理方式下的主要风险是酒店管理方的管理风险,因为酒店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酒店业的经营管理能力。酒店业投资方通常通过如下方式降低或控制风险。

(1)合作伙伴的选择。随着酒店管理行业及酒店管理公司行业的逐步规范和行业管理信息的透明化,酒店业主在进行项目委托管理决策时,应尽可能地早期接触不同品牌的酒店管理公司,理论上业主可以接触任何有意向的酒店管理企业,进行早期了解或同品牌项目考察,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酒店管理公司都会有意与业主合作。在实际工作进程中,对酒店管理公司的筛选也受酒店项目工程进程的时间限制,业主必然会从多家候选公司中仅针对其中两家或一家进行深入洽谈,并达成最终合作。

对合作方的了解途径包括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交流,项目考察、项目盈利能力的了解、开放网络渠道的了解、同行的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合作方了解的目的是评估合作方的专业资源能力、管理水平、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因素。具备较多专业成功案例项目管理的酒店管理公司,对业主的资产管理的专业风险就越小。

(2)项目管理业主代表的参与。根据对国内同行业的了解,与管理公司合作期间,酒店业主一般将派遣相对专业且负责任的业主代表全面参与酒店经营。

委托管理项目中业主委派的人员多为酒店副总经理或财务副总监,他们参与酒店经营,使业主时刻了解酒店人、财、物的营运状态;且按照常规,酒店在各类支出审批程序上,酒店副总经理具有决策参与权与审批权,业主的资产权益和财务权益能够得到保障。

(3)有关合约条款的约定性。在酒店管理的实践中,对管理公司水平的评估及业益的保障会在具体合约中给予说明,以加强管理公司的业绩表现评定,强化酒店投资者、业主在财务及资产收益方面的保障。委托管理合同中一般应在以下方面给予约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酒店项目执行的是董事会授权下总经理负责制,在具体的总经理管理权限中会对如资金审批额度、合同权限、资产处理权限、定期协调委员会机制等方面给予约定,以保障业主财务权益。

2、租赁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租赁经营合作方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业主一般采取以下方式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

(1)风险保证金/押金机制。酒店租赁经营的特点是,无论酒店资产出租前状况如何,业主必须收取一定数额的资产押金或合同保证金。合同保证金的多少,根据项目规模大小、租赁方预期投资装修的金额、单月租金数额等因素约定,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首先,相当于一个全年(12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一个全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有两种情况下可以实施,一是项目本身规模较小,一般为经济型酒店;二是业主已经对酒店进行了完全装修,租赁方不需要对酒店再进行任何的投入即可展开营业。其次,相当于半年(6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半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中型酒店均采用此种形式,租赁方需对酒店进行一定程度的整改或装修。收取半年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一方面是保障资产权益,另一方面是不致于对租赁方造成较大的现金流资金压力。最后,相当于一个季度(3个月)租金的合同保证金:相当于一个季度租金作为合同风险金的项目,一般情况是基于除酒店建筑结构外,内部装修全部由租赁方来完成,且装修资金较大。其中对固定装修和不可移动设备投入较多的,基于互惠互利原则,可对该类型的租赁经营者给予一定的押金优惠,同时业主的资产和财务保障在投资方的固定装修和不可移动设备中得到体现。

(2)合同条款的保障部分。业主和管理公司缔结的项目租赁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的法律依据。为保障业益,综合有关同类项目文件等,行业内对业主的保障条款一般分为以下几项内容。租金付款方式:先付后用,租金按季度、半年或每年支付;经营保险:酒店经营保险等均由租赁方投保,并将业主作为被保险人之一;经营期间及结束之后的法律事宜:经营期间所有应付款与应收款等经营权益归租赁方,同时所有义务亦由经营方承担。

(3)新添置经营资产归属权事项。对业主比较有保障的经营期间的新添置资产,主要体现为合同结束或终止时,业主应要求,凡可移动物品由租赁方撤走,不可移动或与建筑连接的固定装修或设备归业主所有,则对业主的总体财产可获得有效保障。

3、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对业主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于持续经营合作风险和品牌危机风险,业主一般采取以下方式控制财务风险。

(1)特许经营持续合作的风险控制。因为特许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特殊性,品牌方仅提供品牌标准,不参与管理,业主自行聘请和组建管理团队,对特许经营的诸多风险仍是源自于品牌选择和品牌选择前业主对特许经营业务的充分认知。

酒店业的品牌经营不同于餐饮业和咖啡业等连锁服务业的特许加盟,餐饮业及咖啡业的特许加盟有原材料供应等合作环节的存在。酒店品牌的特许加盟主要体现在服务标准、培训标准手册、销售预订支持等几个方面。业主必须在选择品牌与选择能够胜任的管理团队两个环节上进行控制,才是保障业益的根本。

(2)品牌危机的风险控制。酒店品牌危机的风险更多的基于合作方本身品牌选择决策权的风险控制,业主规避品牌危机主要是选择有知名度的酒店服务品牌。酒店业主根据项目所处的地域环境、项目定位、加盟品牌预算等情况,可以选择区域性、全国性和国际性品牌。

4、资本经营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控制

(1)杠杆风险。酒店业资本运营,特别是大规模的收购与兼并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一般来讲,酒店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巨大的收购兼并工程,这样做也是不经济的。许多酒店业希望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可能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的资本运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就更大。所以对于杠杆比例的大小要控制,同时,要对于后续偿债资金来源做出妥善安排。

(2)反收购风险。酒店业在制定收购兼并方案时,要充分考虑收购兼并方所采取的反收购行动,这种财务风险在实行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别突出。一般来说,一个酒店是不愿意轻意被人兼并的,总要采取相应的防卫措施。例如诉诸法律寻求法律保护、寻找其他借口获得政府保护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收购方案不周全,就有可能导致收购失败,从而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酒店企业在进行资本运行兼并时,要制定详细的收购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充分的估计。

总之,业主和酒店经营管理方选择怎样的合作方式是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必须根据各自的条件来抉择。而不同合作方式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较大差异。权衡不同合作经营方式的财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是业主或酒店经营管理方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4

关键字:建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风险;风险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主要是建筑工程产品在施工现场、生产的不确定性,它和普通产品不同,它汇聚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不确定性不仅会给施工单位带来了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同时也构成了影响社会的不利因素。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施工质量以及施工生产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在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同时,严重的质量问题,不仅会让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影响工程质量以及效益。随着城镇化进程以及经济迅速发展,在建筑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一定发展,针对出现的安全事故,必须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

(一)建筑施工现场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活动中,通常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工程师、施工班组长、技术、安全、维修以及一线操作人员组成,在邀请相关制造商以及供应商共同参加的同时,保障建筑工程人员正确认识活动风险。在这个过程中,风险管理小组通过正确分解作业活动,在划分作业步骤的同时,及时辨认风险隐患;在正确评价危害的同时,明确风险等级,根据现有措施科学运用安全措施,进行风险沟通;在施工现场风险辨识前,建筑工程现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必须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要求,及时收集法律法规标准、装置区图样、项目施工图样、施工机具设备、事前事故记录、防线控制措施、风险评估说明以及厂商说明书等。

1、危险辨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危险辨识根据施工活动相关特点,在危险辨识的同时,识别职业病、事故类型以及潜在伤害。在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特点的同时,进行新材料、工艺设备、技术产品、临时作业、危险作业以及控制不足的作业识别。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危险识别,必须加强施工方法、机电设备伤害、化学品特性、材料搬运、防护设施、临时设施、作业环境以及施工设备布置识别。

2、风险评价

建筑工程风险作为特定风险后果严重性、可能性的结合体,风险评价不仅是评定已辨识风险等级,也是判定可接受风险的具体程度。在已有风险控制评价中,施工活动根据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以及风险实效引发的事故后果,进行科学评价,明确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等级;在已经辨识的危险可能性以及后果确定中,后果严重性主要是事故对人员组成的伤害程度,主要有轻度、中度以及重度伤害,在评价过程中,为了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事故后果影响以及发生可能性,在综合分析类似事故后果以及频率的同时,仔细统计事故数据。

3、建筑工程现场安全风险顺序

建筑工程风险控制措施根据优先顺序特点,在正确识别风险的同时,不断替代、消除风险隐患,进行个体防护。在具体的施工活动风险中,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根据风险等级要求,在明确风险控制措施的同时,对轻微风险,通过反复检查的方式,让安全风险始终控制在轻微风险;对一般风险,在采取相应的风险措施的同时,对施工活动风险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将机械、化学物质以及电气伤害降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对特殊风险,在没有将风险指数降到轻微或者一般风险时,必须严格杜绝施工活动。

(二)建筑施工现场评审以及记录

为了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效益,在风险评估中,必须对相关文档进行认真记录、存档,存档周期一般在三年以上。在实际记录评估中,通过明确施工现场工艺、地点、活动以及使用机具,在后续成员职务评估时,通过识别施工活动具体事项以及可能诱发的事故,针对风险等级,必须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人员签字批准。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一)增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意识

在建筑施工中,操作人员不安全行为和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有直接联系,为了保障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效益。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加强建筑施工特殊工种安全技能教育管理,根据施工特点,在严格施工电梯、起重机、电工、架子工培训教育的同时,加强执证上岗控制力度。在岗前教育培训以及技术交底中,安全管理作为动态的管理过程,在明确危险源的同时,必须正确分析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对技术项进行岗前教育和技术交底。

(二)优化建筑工程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应急方案

受生理、心理条件局限,为了避免建筑工程施工事故,建筑施工安全必须做好临边防护,在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的同时,采用培训教育的形式,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在提高应急方案演练的同时,制定相应的救援预案。事故发生时,通过应急处理方法,在快速反应的同时,将故障控制在萌芽以及局部地域,从根本上杜绝事故蔓延放大,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

(三)购买工程保险,减小安全风险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材料、工艺、设备不断出现,在实践应用中,施工单位面临着经验不足、技术承接不够的现象;因此,为了提高施工效益,建筑工程必须加强工程弱点、特点检测力度,在统筹布局,综合评价的过程中,降低安全风险。

另外,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包括施工企业、项目单位、监理部门、监测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参建人员;因此,在实际管理中,必须根据参建人员复杂性,在统筹规划安全风险管理方案的同时,使用多种措施并存的方式,减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在增强建筑工程机械化水平以及隐患管理的同时,根据施工单位自身特点,在明确坍塌、物体打击、坠落、机械伤害、触电的同时,从根本上降低建筑工程安全事故以及现场安全风险。

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必须坚持以“安全第一,综合治理,预防为主”为方针,在优化安全管理的同时,根据风险管理内容以及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单位经济效益,促进施工单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彬.浅析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3).

[2]李绍山,王斌.施工现场风险管理[C].//第五届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国际会议暨第五届天然气管道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81-85.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5

1、施工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风险现状

1.1施工企业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够强我国当前施工企业的管理者没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对风险管理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并未将其当作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虽然采取了一些风险管理的措施,但总体缺乏系统性以及明确的管理目标。往往只涉及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展等方面,极少涉及税收和财务,没有清晰的风险管理目标,缺乏全局高度建立的系统性的风险管理体系,施工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相对混乱,风险管理没有发挥出宏观控制作用。对风险管理概念认识不清,没有主动、积极的风险管理系统。施工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注重营业额、产值、等,缺乏专业方面的风险管理。

1.2缺乏规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很多施工企业没有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在项目投标前无法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对施工过程中潜在风险的估计不足,对所投标项目的风险防范容易失去控制。企业对项目施工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估计不充分,因此在风险到来时无法及时做出有效的回应并采取合理的措施。由于缺乏全面而可靠的数据支持,常常是凭经验临时决策来处理风险,管理的成效很低。

1.3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多数的施工企业在企业和项目部的组织结构设置上未考虑风险管理部门或职能,缺乏专职的部门和人员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在企业运作流程上,没有对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也没有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一旦遭遇风险,就束手无策,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增加了企业的运行风险。

2、施工企业应对风险的建议措施

2.1加强风险意识,做好风险识别分析工作现今我们要加强职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教育,要求员工学习与企业运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其它的要求,这样有助于员工能够从多方面来辨识风险和防范风险,甚至于能够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以免发生失误。分析辨识风险是要超前的。因为做好预测风险是规避风险的首要环节,把一切可能产生的风险都分析得很透彻。风险分很多种,按程度分有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按时间分有当前风险和未来风险;按可见程度分有可见风险和隐性风险。如果把这些风险来进行阶段分步骤来划分和辨识,针对于不同的风险,便制定好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而且要做到有的放矢,并且防范于未然,就需要将其具体的职能来进行分配。

2.2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设风险管理职能管理风险是一个十分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作,既是多部门的、多职能的共同协作和分头负责,还要有操作部门以及单位的具体实施动作。要完成这些就需要理顺整个的管理流程和明确各管理的职责,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条顺畅的沟通渠道。风险管理应该以实行动态来进行管理,是因为风险存在于整个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里所有的过程中,它贯穿于企业管理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在各个过程中都需要清晰明了的记录,齐全的手续,所有问题都应该以书面的形式来规定其具体的情况,杜绝以口头承诺和保证,应该有具体的条款来体现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并且在此的基础上建立起全面、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对投标项目的投标前应该进行可行性的研究,要进行评估对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各种变化,要对由此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风险及时做出即时有效的反应和相对应的措施,并即时做出符合各方面要求的合理的调整,建立起全面的、可靠的数据基础的资料来支持整个系统工程。

2.3要适应和遵循日趋健全的外部约束机制现今的建设领域的制度建设已经日趋完善,如果在招投标的环节就已经开始实施了全面的投标保证,并且履行保证金的制度。并且对于即将要实行的全国建设领域,进行强制性地实行工程的保险和工程的担保制度的最新改革方案,这样能够对施工企业的风险转移进行有效的措施,对此施工企业应予重视,进行很好地适应和执行。因此投标人在决定投标时,应该“三思而后行”,一定要避免发生变相垫资的现象出现。

2.4加强内部合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需要避免各个要害,在签订合同之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认真的研究读熟各个条款,分析和落实合同的文本,并且通过谈判合同的方式,为了避免有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就需要对各个条款进行拾遗补缺。在签订施工承包的合同时,就要采用对施工合同的相对独立的三权,即洽谈权、审查权、批准权三权,通过这样相互制约的方法,尽量减少合同中的漏洞。最主要的就是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风险和转移风险,并且研究透彻对可以免除责任的条款,一定要切忌,不能盲目接受业主的某种免责的条款。所以在对于劳务层分包商签订合的同时,就一定要交代清楚双方的责、权、利,要非常仔细,一定要信息,要约束各自的不良行为,并且在有必要时,在合同你要写入罚款、扣违约金,用以降低自身的风险。除了特别要注意对于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时数量、价格等外,更需要注意违约罚款、纠纷处理等协定,以便遇到量不足、质量劣的情况,导致需要扣压货款或向对方索赔。

2.5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综合发挥企业优势(1)对此,需要有独立的估价信息,用以加强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建立起对企业内部定额,要想企业在投标报价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规划,才不至于盲目的报价。(2)还需要从技术和管理的方面入手,提高效率,发挥自身的优势,还要不断创新,更新工艺,通过采用最新的高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等模式,来促进成本的降低,对企业的可降价空间来加大,以适应现今残酷的竞争形势。只有这样,才会让企业加强实力,并且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危险性大的部分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因此应该单独编制专项的相对应的施工方案,制定有针对性地安全技术措施和企业内部监控措施等。

2.6风险决策要慎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可靠的依据支持风险决策,用以避免风险决策的失误,并且充分征求各方面各部门的意见和提倡,并且要点听取经营人员对涉及到投标问题的决策的重要意见;还要点听取财务和相关人员对涉及到的一些投资问题的决策的重要意见。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决策的制度,特别是公司制或改制企业的,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应该切实担当起重大风险决策的责任,这样才能够对投资者负责。而对一些重大问题的风险决策,董事必须对自己的决策意见负责。

3、结语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6

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指在金融活动中,金融机构为了避免可能存在或者发生的风险,在经营活动前所采取的风险预防措施,以及在经营活动中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总称。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及控制风险的发生、恶化和扩大,以确保金融机构的风险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或者是金融机构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实现金融机构资产的增值和金融机构的适度扩张和发展。因此,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在金融机构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金融机构加强经营资金的管理、资金的安全运营、取得资金所带来的收益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在经营风险,风险控制措施得力,风险控制得好,金融机构才能实现较大的收益。所以,金融机构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状况,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合法的风险控制机制,落实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遴选和培训懂金融、通法律、了解相关经济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控制人员充实到风险控制部门,依法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合规、合法经营,在切实有效地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的最优化和经营的利益最大化,确保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营安全,确保金融机构的资产增值和发展壮大。

二、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遴选和培训精通风险计量技术、具有风险控制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金融机构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人才队伍

遴选和培训精通风险计量技术、具有风险控制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金融机构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人才队伍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在人才储备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存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冲动,经营管理层往往被利润冲昏了头脑,不顾市场形势的变化,盲目增资扩股,扩大法经营规模。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内部风险控制措施的弱化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风险。而金融机构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更加大了经营风险发生的概率。主要是懂金融、通法律、了解相关经济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控制人员严重匮乏,精通风险计量技术、具有风险控制理论功底的复合型风险控制和管理人才基础薄弱,风险控制人才储备的不足使金融机构不能有效建立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人才队伍。同时,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缺乏长远的、科学的规划,致使一些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因此,遴选和培训精通风险计量技术、具有风险控制理论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金融机构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人才队伍是实现国有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必然要求。金融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风险控制人才的竞争,大力培训懂金融、通法律、了解相关经济知识的复合型风险控制人员,建立专业化的风险控制管理人员队伍是每一个金融机构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复合型风险控制人才的培训,要创新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理念,金融机构管理层要将风险控制理念的更新和学习放到重要的地位,专门组织风险控制人员认真学习发展成熟的、先进的、经过实践检验的风险控制理论,不断提高风险控制理论水平,从风险控制理论上深刻领会资金运作中的精髓,用成熟的风险控制理论知道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行实践。同时,加强对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多种合法的风险控制措施对金融机构的资金进行管理和运营。金融机构还要结合本机构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围绕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研究和调整符合金融机构发展及优化风险控制人才结构的风险控制人才培训体系,为金融机构资金运作的安全和资产的增值提供合格的风险控制人才。

(二)建立健全相对独立、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的风险控制机构

建立健全相对独立、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的风险控制机构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在组织建设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首先,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独立的风险控制部门,风险控制部门同其他业务部门要分工负责,职责明确,要充实精干人员到风险控制部门,以确保金融机构相对独立的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其次,风险控制部门要有明确的风险控制分工和合作,在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行过程中,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风险控制部门如果不能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就无法对来自各个层面的风险做出细致的分析并提出切实的风险控制方案。因此,为了提高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风险控制水平,有必要对金融机构资金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类,在风险控制部门内部设置相应的部门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风险控制,这些部门之间要保持统一的管理和领导,在集中的基础上进行分工负责,分工不能排斥集中管理,集中管理要有利于分工协作,合作进行风险控制。第三,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是对金融机构整个运营全过程的控制,风险控制要伴随着金融机构资金运营的始终,金融机构的一切业务活动及资金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对金融机构的所有业务都要相应设置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风险控制责任,进行全面的、诸环节的风险控制,确保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降至最低。第四,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措施的采用要符合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金融机构资金运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业务活动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风险控制措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目标,风险控制措施的采用要在此基础上尽最大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经营的不确定性,减少主业务活动的失败率,确保金融机构的利润最大化。第五,要实现风险控制措施在整个金融机构的资源共享。金融机构要疏通风险控制部门同业务部门、风险控制部门同经营管理层、风险控制部门同法定代表人、风险控制部门同监事会、风险控制部门同股东会的沟通渠道,让这些部门和人员充分了解每一项风险控制措施落实的意义和必要性,加深这些部门和人员对风险控制措施的理解,便于加强沟通和联系,实现金融机构各部门的资源共享。第六,要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切实执行,这就需要金融机构树立风险控制措施的绝对权威,由于其他业务部门可能存在的业务任务的压力,业务部门希望自己经手的每一项业务都能获得顺利通过,而风险控制部门的职责就是做好风险控制,对风险较大的项目进行否决,风险控制部门对业务的全面介入势必会引起其他部门及人员的不满,如不树立风险控制部门的权威,风险控制措施很难得到实施。

(三)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在组织制度方面必须采取的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制度是关键。因此,金融机构要在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制上狠下功夫,无论是金融机构的议事规则、信用评级,还是每一项业务活动、抵押措施的采取、法律手段的采用等都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流程。首先是要建立风险控制架构,采用科学、规范的风险控制模式。其次,是针对金融机构的工作流程,结合每一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制定风险控制规章制度,如:风险控制部门工作规则、董事会听取风险控制部门工作汇报制度、评审委员会工作制度等,有效避免金融机构内设部门及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第三,改变传统的金融机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将风险控制延伸到金融机构各个部门,同时,实现风险控制的纵向管理,以便排除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阻力,使每一项风险控制措施得到彻底落实。第四,金融机构要实现风险控制基础上的流程管理,每一项风险控制规章制度都要健全相应的工作流程,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探索出适合金融机构特点的风险控制措施,不断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庄颖.论加强银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冯永慧.金融风险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06).

[3]朱佳钦.浅谈我国目前金融风险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08).

[4]陈颖,王建红.区域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与策略研究.[J].海南金融,2011(07).

[5]张杰.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中国金融,2011(19).

[6]杜伟.浅议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金融与经济,2010(01).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招投标;施工阶段;风险分析;对策

abstract:thispaperconstructionprojecttenderingprojectconstructioncostandriskofadeepanalysis,andaccordingtoactualsituationproposedallsortsofmeasures,andhasformulatedspecificriskmanagementstrategy,detailedanalysisinbiddingandconstructionstageofhedgingmethod.Forconstructionprojectriskmanagementtoprovidethefeasiblemodeofoperationhasstrongmeaningandvalue.

Keywords:constructionprojects;Bidding;Constructionstage;Riskanalysi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造价风险具有全程性、普遍性和客观性的特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建设项目的风险大多数是可以控制的。我们在完成了对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以后,就可以对全部已识别的风险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去进行控制了,即进入了风险控制阶段。风险控制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小损失幅度而采取的风险处置技术。通过控制措施可以消除某些风险,可以降低甚至消除某些风险的发生所造成的造价损失。因此,对建设项目风险的控制是贯穿于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之中的。

1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的应对

1.1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的处理对策

由于建设项目造价的风险来源于项目具体活动的风险事件,因此对于建设项目造价的风险处理也应转化为对建设项目造价的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的控制和处理,而不是直接的对建设项目的造价进行控制。本文结合目前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并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后,总结出了对于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的主要处理对策有:

(l)风险回避。风险回避对策就是通过回避项目风险因素,回避可能产生的潜在损失或不确定性。一般在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不利后果也很严重,又无其他策略可用时,常采用的风险处理方法。这是一种主动放弃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策略。

(2)技术措施。如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而不用新的不成熟的施工方案。

(3)组织措施。对风险很大的项目加强计划工作,选派最得力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经理;将责任落实到各个组织部门,使大家有风险意识;在资金、材料、设备、人力上对风险大的项目予以保证,在同期项目中提高它的优先级别,在实施过程中严密的监控。

(4)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是风险转移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对于一些无法消除的风险,比如常见的工程损坏、第三方责任、人身伤亡、机械设备的损坏等可以通过购买工程保险的办法解决。

(5)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是从财务的角度为风险做准备。在计划中(或合同报价中)增加一笔不可预见费。目前,其他项目清单与计价表中的暂列金额实质上就是一种风险准备金。

(6)风险分担措施。风险分担是指通过增加风险单位以减轻总体风险的压力,达到共同分担风险的目的。

(7)降低损失发生机会对策。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所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风险的对策。一般而言,损失的发生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项目所有风险中只有一小部分对建设项目造价的威胁最大。

(8)采取其他方式,例如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的投资分散风险。

(9)风险利用。风险带来的不仅是财务的损失,也有可能带来盈利的机会,所以除了以上抵制风险的措施外,还可以对风险进行利用,使项目获得更高的利润。

1.2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策略

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策略是辅助项目风险管理人员建立处理项目风险的策略。一般来说,一个好的风险管理策略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l)在项目的开发中规划风险管理,尽量避免风险;

(2)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监控风险因素;

(3)建立风险清单、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4)建立风险反馈渠道。

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包含在项目的整个管理中,也可以组织一个独立的风险缓解和管理计划。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l)进行全面充分的风险评估

在项目实施前,只有进行了全面充分的风险评估,管理者才会对影响建设项目造价的关键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控制已预知的造价风险。

(2)完善项目内外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项目内外部环境,有利于项目成员提高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是确保风险管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项目造价风险控制的基础。完善项目内外部控制环境,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一是提高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尤其是造价工程师的素质,项目管理者在项目的整个管理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高素质的项目管理者不仅能够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带来成本的节约;二是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可以按照业务流程设立控制活动,并对重要的业务环节制订详细的控制措施。

(3)加强信息沟通体系的建设

信息沟通不仅包括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项目内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包括组织成员与项目外部环境以及项目内外部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可以使项目的组织成员在履行职责时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并将自己掌握的信息反馈到组织的其他成员。

(4)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

要确保项目的风险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且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项目的内部监督。

2业主方在招投标及施工阶段造价风险具体应对措施

以上造价风险处理对策及措施是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风险而言的,是宏观意义上的,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本文我们针对招投标及施工两个阶段识别出的主要造价风险,提出的具体措施。

2.1业主方在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l)工程量清单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实行“两编一审”

“两编一审”是指同时委托两家具有较高资质的造价咨询单位根据招标文件和图纸及其他相关资料编制工程量清单,经组织对照审查后以其中一家工程量清单作为基准进行修正。同时,两家造价咨询单位根据修正后的工程量清单再分别编制招标控制价,两家编制的招标控制价经对照、审查后以其中一家错误较少的为基础,改正明显的漏项、重项及计算错误后确定为招标控制价。

如果业主方自己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而不是采用委托的方式时,在发出招标文件后可以要求所有的投标人对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进行复核,并在标前会议中对有异议的问题进行探讨,经过探讨确定后的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在评标及施工过程中不允许修改,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调整带来的费用增加。

(2)合理选择合同类型并委托专业的合同人员拟定合同条款

一般而言,工程合同计价类型的选择取决于三个因素,即交易主体对项目风险的可控性、项目风险的出处和项目的复杂程度。对于那些工期较短、施工工艺简单的常规工程项目,从风险可控性角度来看,宜采用总价合同来激励承包商为实现业主目标而提高其努力程度。

在拟定合同专用条款时,选择专业的机构来拟定,专业人员编写的合同会尽可能多的使用示范文本,并尽可能的考虑到合同条款语言的严密性与完善性,减少合同用语的歧义性和条款的遗漏,便于合同双方的交流和沟通。

(3)限制过度不平衡报价

不平衡报价是投标人在投标报价时常用的策略,如果投标人过分不平衡报价必然会

损害到业主方和其他投标人的利益。为了限制投标人的过度不平衡报价,在招标文件中可以注明“经评委评定低于正常报价的子项累计金额大于其报价一定百分比(比如5%)以上并无合理解释的报价可判定为低于成本报价,为废标。”等说明,促使投标单位采取不平衡报价策略时不敢过分低价或高价。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预防一些造价风险的发生,合理的确定合同价,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实现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

2.2业主方在施工阶段的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在项目的施工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影响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工程变更、承包商的索赔、不可抗力和人员风险。不可抗力是我们不能预见的、不可避免的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一旦发生,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影响将是致命的,但是不可抗力发生的概率很小,业主方一般需要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并在资金计划中预留一部分不可预见费。对此业主方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

(l)施工前进行深入的图纸会审,优化施工方案在施工准备阶段,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商、质检部门、消防部门、物资供应部门等有关人员,对将要施工的工程施工图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以解决以下问题:

①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工程技术与质量要求和业主对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

②设计深度是否全面满足指导施工的要求;

③工程结构是否安全合理;

④对参与施工各方提出建议与意见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论证。

通过施工前深入的图纸会审,明确施工的工作范围,完善施工图纸,优化施工方案,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变更。

(2)推行变更会签制。

总之,在施工阶段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开支,控制工程造价的变更,尽可能的使建设项目的造价接近合同价,以实现本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目标。

对于以上措施执行的情况及实施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风险监控,建设项目的风险是随着环境、项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并且一种措施的应用也可能会带来新的风险,因此业主方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体系,以不断地识别新进的风险,预测风险状态的发展趋势,并对相应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局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其主要任务是就我局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进行部署,掌握工作步骤和工作方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推进全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下面,我代表局党组就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充分认识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省纪委在中央纪委提出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基础上,结合实际、突出特色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我们务必深刻理解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把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认真抓起来,切实推动起来。

(一)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强化预防腐败工作的创新举措。

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立足预防在先,防患未然,将预防腐败工作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真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个人,有效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不廉洁行为发生的几率,不断提升工作效能。同时,推进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创造性地将风险概念引入到反腐倡廉建设中,通过关键环节、重点部位、重要领域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推动治本抓源头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这是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完善工作机制的积极探索,是贯彻落实中央“三个更加注重”要求的创新举措,为有效预防腐败、提升反腐倡廉建设水平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也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视野。

(二)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轨时期,各方面制度机制还不是特别完善,有着一些缺陷和漏洞,存在容易诱发腐败的风险。近年来,反腐倡廉建设正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目标迈进。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就是针对权力运行的“关键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腐败易发的“风险点”,建立健全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促使权力正确运行,确保不出或少出问题,充分体现了反腐倡廉建设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的新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是提高机关效能的有效途径。

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三大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廉政与效能有机统一。《市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和我局《工作方案》均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如在清理岗位职权、梳理工作流程基础上,针对风险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全面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等。并将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纳入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既要考核各科室岗位廉政情况,又要考核各科室岗位效能情况,形成既重廉又重效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着力抓好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各项工作落实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局惩防体系建设的攻坚之年,做好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通过深入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使广大干部抵御腐败风险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明显增强,使全系统反腐倡廉、服务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使我局惩防体系建设明显见效,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努力开创城乡规划科学发展新局面。

(一)抓住三个环节,扎实开展工作

一是要做好“分岗确权”工作。这是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前提。这当中包括理清岗位职权、优化业务流程、公开权力运行三个环节。要在清理风险岗位权力事项、编制风险岗位职权目录后,对梳理出的权力事项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并以适当途径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要做好“分险设防”工作。这是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关键。这其中查找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两项任务是关键。要围绕岗位职权运行,深入查找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工作效率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五类风险,并根据查找出的廉能风险点情况,制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防范措施,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廉能风险清楚、防范措施得力,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风险防范措施就跟进到哪里,使每一个岗位上的人员都及时受到提醒教育和应有的监督制约。三是要做好“分级监管”工作。要针对查找出的廉能风险点,认真梳理归纳,界定风险等级;同时,突出对领导岗位、公共资源配置岗位、行政许可岗位、国有资金管理使用岗位、重点工作项目岗位的监督,制定相应监控措施,对廉能风险实行分级监控;要通过加强信息收集,进行跟踪监测,加强对廉能风险的动态管理。

(二)突出三个重点,务求工作实效

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排查廉能风险、落实防控措施、健全制度机制,是关键点,关系到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成败,也是很多风险岗位廉能管理试点单位得出的重要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1、在排查廉能风险上下功夫,做到风险点“找得准”。风险点查找是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中关键的关键,这一步工作如果不到位,以后所有环节的工作都是空谈,毫无意义。因此,一要真查。少数同志对查找岗位风险存在思想误区,认为查找岗位风险就是对自己的不信任,存在不查找、不配合的情形;或者认为与己无关,马虎应付,照搬照抄,甚至认为是查问题,怕触及利益,从而去查找一些不是风险的“风险”。对此,我们要明确,岗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权力运行就有可能产生风险。要按照“对事、对权、对责”的原则,认真查找已经出现、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点。二要善查。风险点查找是否到位,与查找方法是否得当直接相关。在查找风险点时,一定要注意查找的方式方法,采取自上而下查找、自下而上逐级审核的方式,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通过“自己找、群众提、领导点、上级帮、班子定”等办法,对风险岗位人员的职责定位、法定权限和工作流程进行认真梳理,深入查找可能存在的廉能风险。三要细查。风险点找得全面准确,风险防控才有针对性,廉能管理才能行之有效。在查找风险点时,要围绕“廉政”和“效能”两个方面,从单位、科室、岗位职责出发,紧贴业务工作,细致排查权力行使各个环节的风险,力求把廉能风险点找全、找深、找准。

2、在防控廉能风险上下功夫,做到防范措施“落得实”。找风险点目的是为了防范风险,制定防范措施就是针对风险点,按照简便易行、有利操作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使防范措施落到实处,有效防范风险。因此,一是防范措施要管用。针对风险点表现出的具体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加以分析,力求制定的防范措施抓住根本、切中要害。要根据领导岗位、中层岗位、操作岗位的几个层次,区别不同对象,使防范措施到岗到人。二是监督措施要到位。要利用举报、行政监察、党风政风行风热线、行政效率投诉等渠道,逐步建立落实防范措施的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监管责任要落实。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把落实防范措施的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部门、科室,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监督管理,进行跟踪问效,做到严格管理、严密监控,真正使每一项防范措施都能落到实处。

3、在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做到制度机制“管得久”。风险廉能管理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确保该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一定要有长效机制作保障,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权力、以廉能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教育的长效机制。要根据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的需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丰富教育内容,科学设计教育载体,广泛开展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增强廉洁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教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二是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的长效机制。加强对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权力、重要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不断拓宽监督渠道,不断完善监督体制,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要重视科技手段的运用,探索“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把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措施融入信息技术网络的可行性方法,着力提高风险监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三是要建立健全提升机关效能的长效机制。完善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全面规范行政行为。

(三)做到四个坚持,注重统筹推进

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一项包容性、开拓性很强的工作。抓好这项工作,必须做到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一要坚持廉能统一。把廉政建设与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做到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形成既重廉又重效的良好氛围。通过加强廉政建设,规范从政行为,确保权力正确运行,为效能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抓好效能建设,促使广大规划系统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廉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二要坚持融合业务。要把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与本部门本单位的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各个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与日常工作融为一体。把风险岗位廉洁自律和勤政为民要求纳入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融合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做到廉能管理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共促进,既有效防范廉能风险,又强化岗位工作职责,切实解决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三要坚持点面结合。要在统筹把握工作全局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要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廉能管理,推动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率先在这些方面取得进展。同时要注意向其它岗位延伸。不能只抓重点,不顾一般,要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四要坚持改革创新。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探索性和创新性很强,这就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探索、边完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工作中要注意学习借鉴他人已有经验,总结完善自身实践做法,加强分析研究,积极探索推进工作的新办法、新机制,不断拓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新内涵、新方式,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新经验,不断提升风险廉能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三、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确保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9

摘要: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差”的特点,房地产开发只重视项目开发而不重视管理,更不重视风险的管理,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构缺失、风险管理手段单一,使房地产项目中的诸多风险因素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导致房地产项目的失败。为了避免和减少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认真探究了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期能够为有效化解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行中的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房地产;开发;项目

1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方法

全面风险管理方法是风险管理流程实施的具体手段,建立风险管理方法体系有助于各个流程的具体执行。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的方法更加成熟和多样化,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部风险的全面分析提供了可能。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方法体系犹如一个方法库,将各个流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汇总起来,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找出其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适用范围,在进行项目风险管理时,可以针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快速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中目标体系是核心,所有的人员、流程和方法必须围绕风险管理的目标制定和执行;组织体系是基础,从组织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全员风险管理的氛围;流程体系是关键,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的风险都要按照风险管理流程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方法体系是手段,促进全部风险的管理。四大体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房地产项目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各个体系的具体关系(如图1)。

2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流程

2.1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主要用来确定风险来源和进行风险分类的过程。风险识别是在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作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针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风险识别。不同阶段的风险因素不同,风险分类和分组的依据也不同。

2.2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评估是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估计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将风险按照高、中、低风险对风险进行排序,编制风险列表,最后根据风险的程度进行专题风险研究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分析的范围比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的范围要宽,应该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经营各个阶段的工作特点来对其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

2.3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监控是对风险应对计划执行情况的修正和提高的过程,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保障。风险监控不仅仅依据风险应对计划采取风险应对措施,还应该随着项目的深入,对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进行修正,对风险应对计划进行修改,即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监控和再识别的循环过程。

3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的应对策略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根据风险预测评价,经过权衡利弊得失,采取放弃、中止开发项目,或改变开发项目条件,以避开风险源地,从根本上消除风险隐患的措施。通常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或可能损失后果太严重,又无其他风险管理措施可用时,常采用风险回避。风险回避的做法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放弃或终止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另一种是改变活动方案,或改变工作方法。可以看出,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防范手段,有些迫不得己的意味。因为回避风险虽然能避免损失,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所以,在选取风险应对措施时最好慎用风险回避这种防范手段。

3.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及发生后,采取的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缩小风险损失程度的措施。根据风险控制目的,风险控制可以分为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前者以降低风险损失发生概率为目的;后者以缩小风险的损失程度为目的。风险控制从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入手,消除和减少风险隐患,降低损失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因而,它是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措施。由于风险控制措施成本低、效益好,不会产生不良后遗症。因此对于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风险,应优先采用风险控制措施。

3.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风险转嫁给其他经济单位承担所采取的措施。风险转移与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或中止项目开发,而是将开发活动中风险可能所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嫁给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也不同于风险控制,它不像风险控制那样是直接调节风险因素达到降低风险损失概率和程度,而是将风脸转移出去而间接达到降低自身的损失程度。

风险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合同、保证、期货和保险。合同形式有固定总价合同、成本报酬合同、单价合同等;保险有财产保险、责任保险和人身险。各种合同的对开发商和承包商的风险影响程度不同,开发商可以根据项目的情况,采取适当的合同形式,合理转移风险,参见表1。

风险转移一般在以下情况下采用:(1)风险的转移方和被转移方(风险接受方)之间的损失可以清楚地计算和划分,否则双方之间无法进行风险转移;(2)被转移人能够且愿意承担适当的风险;(3)风险转移的成本低于其他风险管理措施。

3.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房地产开发者自己承担风险事件所致损失。在房地产开发中,对一些无法回避,难以控制和转移的风险,或因冒该风险可能获得较大利益时,在不影响开发者根本利益、大局利益的前提下,常采取风险自留措施。风险自留可分成两大类:计划性风险自留和非计划性风险自留。计划性风险自留是主动风险自留,其具体措施有:(l)自己保险;(2)专属保险;(3)损失摊销;(4)借款补偿;(5)自负额保险。非计划自留是被动自留,通过风险应急准备金来应对。风险自留对策应与风险控制对策结合使用,实行风险自留对策时,应尽可能地保证重大项目风险己经保险或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风险自留对策也应与保险对策相比较,以便做出更利于节约风险管理成本的决定。

3.5风险利用

风险利用是指开发商利用人们惧怕风险、追求安全的心理,通过参与确实存在风险的开发活动,依靠自身扎实的风险管理工作,兴利抑弊,谋求自身最大收益的行为。风险利用是风险管理的较高层次,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必须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娴熟的技巧和高度的应变能力,才能对风险的可利用性和可利用价值进行分析,有效利用。例如在当前的土地市场化的条件下,经营性土地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但是有些精明的房地产开发商却另辟蹊径,从土地一级开发入手,通过争取某地块土地一级开发的开发权,为获得二级开发权打基础。因为如果进行了土地一级开发,就从某种程度上提前对土地的相关信息进行了了解。在进行土地进入二级市场上市交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获取二级开发权的几率就更大。即所谓的“曲线拿地”,就是很好地利用了政策风险。4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应对中注意的问题

4.1制定风险应对计划应具有针对性

风险应对计划的制定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在制定应对措施时不可能照搬现有的模式,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的条件和项目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制定应对计划时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为了减少费用支出,不对风险做有效的防范。

4.2注重应对管理方法的组合

无论是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还是风险自留等,每种风险应对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做出多种方案,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避免单一方案无效带来的措手不及。

4.3注意应对管理的经济性

为了避免或减轻风险获取较高的回报,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本着节省的原则,有必要对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做一个综合评估。比如在应对不可预测的风险时,往往可以采取保险或风险自留的方法,但是哪个方法更

经济有效呢,就可以根据投保的费用和风险预留金的支出做一个比较,从而选出更加经济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蕾.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特点及政策效应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7,(8).

[2]陈煌红,张欣.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风险管理[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6,(3).

合同风险管理的措施篇10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epC;风险来源;预防措施

1概述

合同能源管理(epC)是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用户提供资金投入、能耗诊断、技能技术改造的实施及验收等系统服务,企业用技术改造后的节能费用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成本及利润所得。epC项目实施基础是未来收益,而项目实施的初期需要的资金额度较大,项目运行周期长,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节能服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了解epC项目的风险来源,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是促进epC项目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合同能源管理风险来源与种类

2.1环境风险环境风险是指由于政治、经济、能源价格的变化或波动,引起的项目外部环境的风险。政治方面,国家政局、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经济风险是指经济运行周期内,能否实现各项银行信贷业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银行利率是否发生变化,这些经济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方式及效果。能源价格的不稳定性,同样会对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效益带来重大影响。

2.2节能技术风险节能技术的风险是由节能技术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引起的。技能技术质量引起的风险,是指节能产品会对节能效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影响,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技术质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影响,对被服务企业的损失进行的经济赔偿,是能源项目的风险来源。

2.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源于项目的市场潜力和持续力,具体表现为市场的需求风险和竞争风险两个方面。需求方面,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了解不够,多持观望态度;而新研发的节能技术在推广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源管理公司无法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竞争方面,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给我国节能服务公司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4组织管理风险组织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决策、人才、财务和信息管理风险。决策者若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可能会造成错误的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影响了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节能事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加入,才能为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2.5客户风险客户风险主要来自于客户企业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和施工风险。若客户企业在节能效益评估中故意隐瞒和虚报,可能会影响能源公司的收益;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客户企业可能会中途更换条件更为优惠的节能企业,客户企业更换领导或管理人员的,也会影响合同的顺利执行;施工过程中,客户企业若不积极配合能源公司,可能会影响项目的进度和完成情况。

3合同能源管理风险防控措施

3.1环境风险的防控措施环境风险的可控性不高,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首先,能源管理项目的合作双方应对经济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做深入了解,选取科学的融资方式或贷款方式避免环境危险。在制定合作合同时,应将能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计算在内。其次,对我国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节能领域的政策及优惠措施,进行详实的了解。最后,节能服务公司的收益主要受电力、煤矿等能源价格的影响,可在合同中以确定的价格支付来规避能源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

3.2技能技术风险的防控措施节能设备不仅关系到投资成本,还关系到项目的节能效果,对项目的成本和利润都有直接影响,因此节能设备的购置费用占项目成本的主要部分,是项目风险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可控的风险因素。首先,应该选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尽可能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的能源成本;其次,要对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量进行可靠的预测和估计,并在项目完成后,对节能效果进行客观分析,确认责任方,并将具体的赔偿细则在合同中做出明确规定。

3.3市场风险的预防措施为减少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能源公司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调研数据及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可行的改进项目,降低风险投资。另外,还可通过组合投资、联合投资、阶段性投资的方法,将风险进行分散,以保障企业投资的收益。同一项目采取分阶段投资,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4管理风险的预防措施首先,加强对节能公司的控制和监管力度。促使节能公司利用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对项目的决策、经营、实施等内容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其次,在人才风险控制方面,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融为一体时,可有效提升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促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主动承担经营风险及相关责任。

3.5客户风险的预防措施在项目洽谈阶段,节能公司应对客户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调查客户企业的信誉度,还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管理状况、销售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充分了解,以减少投资风险。节能公司应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完成项目的改造,促使客户企业能准时付款,避免由于施工周期延长,增加贷款利益的状况发生。为实现以上目标,应对各设备的交付日期进行明确规定,仔细计划施工步骤,并让客户企业充分了解相关信息,提高客户企业的配合度。另外,还应在施工进度中留有一定的余地,防止由于突发事件贻误工期的情况发生。

4总结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带给环境的负担越来越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增大了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各企业开始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能源管理项目由此得到发展。节能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环境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等,影响项目的收益,应针对以上风险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能源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Km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侯鸿雁.基于双重道德风险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