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十篇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十篇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09:30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传染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当前我国传染病护理中普遍存在不重视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传染病防治意识和防治教育缺乏、新发传染病控制和治疗知识掌握不及时全面、护理人员的医护伦理知识和人性护理知识的缺乏、医护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能力欠缺等诸多问题。文章仅就我国传染病护理中心理护理进行论述。

1传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

据实践表明,由于传染病患者普遍缺乏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当自身一旦被确诊为传染病,常常表现出怀疑、恐惧、紧张、自卑、怕人歧视和嫌弃的心理特征。为了确认自身是否患有传染病,部分传染病患者在身体检查中被发现病原学异常等情况时,不愿意相信自己患上传染病,将连续去多家医院向医生咨询、检查。普通的传染病患者在传染病确诊前后其心理特征变化明显,在知道自身患有传染病后,大多不能够与亲朋好友在工作玩乐中抱以平等开放的心态,心理负担较重,认为身患传染病是一件让人自卑的事情,一旦被身边其他人知道将遭到歧视和嫌弃,心理压力很大。传染病患者既希望别人给予自我关心,又害怕被歧视和嫌弃,同时担心会传染给身边人,多重矛盾心理普遍存在。治疗期间,当领导或朋友来探望自己时,当亲朋好友来探望患者时,千叮万嘱医护人员或家属不要说出自己的真实病情,有些患者为了不让身边人知道自己患有传染病,远赴外地求医。在传染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某种传染病初期,常常表现为求治心切、轻信广告、盲目从医的特点。在确诊为传染病时,迫切希望快速治疗成功,在治疗的时候中药和西药通吃,往返于医院和家庭之间,对街头传染病治疗的小广告和民间偏方趋之若鹜,给家庭经济造成严重的负担。病急乱投医极有可能造成患者延误病情治疗,甚至出现药物中毒。对自身患有的传染病太过担心的患者对自身的感觉和诊断结果非常敏感,诊断数据稍有变化就过分担心,心理压力非常大,悲观和无助心理非常严重。与此相反,部分长期传染病患者认为治不治都一样,忽视治疗,这类患者常常是缺乏医学知识、性格开朗。

2如何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患者对传染病的恐惧和自卑心理,要求医护人员在与传染病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当做到服务热情,认真倾听,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用平民化的语言讲述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治愈疾病。传染病患者通常都不希望自身病情被他人得知,因此护理工作中要保护患者的隐私,不能将患者的隐私公之于众。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治疗和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作用。通常来说,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离不开护理人员日常的精心护理和患者自身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了解。首先,要做好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工作,当前居民多以社区形式居住,做好社区群众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工作时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传染病的高危性和传播速度快速的特点使得提高民众对传染病的自我防治意识成为传染病认识和自我保健服务的最有效便捷方法和手段。依托社区开展传染病防治,活动形式可以是传染病专题讲座,可以是传染病媒体教育,也可以是发放预防传染病宣传手册,这对于让普通群众科学认识和正确预防传染病,保护群众身体健康。

做好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离不开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要求在做好传染病护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严格隔离消毒程序。传染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容易在人群中传播的疾病,为了控制传染源,有必要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防止传染病扩散;强化对传染病患排出的病原体和污物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隔离消毒工作的高效开展对于传染病患者治疗有极大作用,减轻患者对于交叉感染的担心,有利于引导传染病患者配合治疗,尽早恢复健康。传染病患者的恐惧、孤独、害怕不安的心理对传染病的治疗将产生很大的阻力。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给予其贴心关怀,给予温暖,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减轻病患的心理忧患意识,使传染病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传染病人恢复健康,离不开医护人员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术,热情耐心的服务态度,准确及时的治疗。

3加强传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做好传染病心理护理工作,加强传染病患者自身的健康教育。传染病患者,有其是慢性患者常具有自卑、恐惧、孤独的心理特点,对传染病患者及其家人普及传染病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非常重要,让他们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发病原理和防治知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所患疾病,积极治疗。当自身感觉到异常的时候,可以去正规医院检查,而不要胡思乱想,盲目听信街头小广告,胡乱就诊和吃药,以免延误病情治疗。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判断教育和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对于那些对传染病不重视,治疗时断时续的患者,要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做好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按时按量服药,及时进行复查,促进身体恢复健康。当然不可忽视的是,强化传染病治疗最重要的途径仍然是在加强医护人员的防治教育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教育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开设培训班,邀请学界权威进行讲解;可以开设现场教学和病理探讨和医护人员自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应主要以传染病的病因、病原、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方法为培训内容,并实时考核学习情况,强化护理工作人员护理伦理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4结语

传染病的心理护理对控制传染病患者病情恶化,控制传染病传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护士在护理传染病患者的过程中严格遵循隔离消毒原则、正确实施自我保护原则的同时要以患者为中心,注意语言交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的焦虑和孤独,消除双方之间的陌生感,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

参考文献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传染病;人性化护理;伦理学;硬件方面;软件方面

【中图分类号】R287.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67-01

引言

传染性疾病是临床中的特殊病种,具有传播性,需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以促使患者康复、防控疾病传播为目的。综合性医院中,传染病科室的建设及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护理活动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

传染病的护理中存在许多问题,病房条件、就医环境等硬件问题,及护理人员的服务是否到位、是否对患者起到有效的监督指导作用等等。本文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利与不伤害的矛盾

护理过程中所说的有利原则指的是所做的工作确实利于患者,包含了“不伤害”原则。但是“不伤害原则”指的是不给病人制造本能够避免的精神和肉体上的损伤、痛楚或疾病。大部分综合医院中,传染病学科只是医学所有学科中的一部分,且学科建设及建立较慢。传染病病人所住的病房也大多由普通病房改造而成,布局不够合理,未配备必需的辅助房间或者房间狭小。房间隔离措施不够,未能严格执行隔离原则与隔离要求,护理人员的隔离意识不断退化。传染病发病较急,若病源较多但病床不足的情况下,病种混收、临时加床等现象时常发生,使得隔离措施未能严格执行而威胁到他人的健康。可见,有利于患者和不伤害患者之间有时存在着矛盾,在实际护理中面临着挑战。

(2)尊重与强制统一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宽容和尊重,避免给患者不必要的医源性伤害与歧视。护理人员还应该具备约束患者的能力,必要时能够起到“强制”作用。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中,由于缺乏有力的培训、指导、监督和冷静的思考,使得伦理道德的执行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护理人员的伦理学教育相对薄弱,缺乏一定的伦理知识,一些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有限,对患者的歧视与恐惧,缺少对患者的同情与关爱,把病人的健康、卫生习惯视为个人知识而缺乏有关的指导和宣教。一定程度反映了护理人员的尊重理念和判断能力的缺乏。

二解决对策

(1)在硬件方面人性化护理的体现

传染病发病较急,常因为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住院准备,住院后对医院生活和环境常难以适应而引发不适感。传染性病房的隔离性使得患者与亲人、朋友疏远,隔离后不能自主控制环境而存在失落感和挫败感。因此,硬件方面的人性化护理就是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以方便、实用、整洁为原则进行病房设施的配备,让患者体会到医院和护理人员的温馨、关怀。如为患者全天候的供应冷热水,病房配备电视机及其他必要的生活必需品。严格根据隔离原则和标准选择正确的隔离方式,根据疾病类型及其传播途径选择隔离区,对于一些传播性较弱的疾病尽量避免非必要的隔离措施,如乙肝患者。

(2)在软件方面人性化护理的体现

1)维护病患的尊严,尊重病患的人格

传染性患者尤其是急性患者,患者常对其所传染疾病具有恐惧心理,具有传染性又使得病人住院期间不能接受亲戚朋友的照顾。患者更加渴望得到护士的尊重、关心和理解。护理人员使用正确的隔离措施,主动关心、安抚患者。多与患者交流,言语亲切、态度和蔼,有耐心,尊重患者。不仅可以多慰问身体状况,也可以和患者交流生活上、情感上等话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医护人员,减轻患者的恐惧感。

2)主动关爱患者,与患者和谐相处

责任护士在传染病患者住院后,应该积极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介绍自己及病区环境。耐心、详细的为患者介绍病区设备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各种检查的目的及其注意事项。见到患者要亲切称呼,如阿姨、老伯、大爷等,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职务进行称呼,让患者具有归属感。护理中多了解病人的需要并积极主动的给予帮助,全程陪伴患者的各项检查,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多给予患者帮助,如夜间巡视时对于一些体弱乏力的患者,适当给予翻身扣背,更换。患者疼痛厉害时,可以轻握患者表示鼓励,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3)增强病人的自信心

感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发作较急而缺乏对疾病足够的认识,身边没有亲人陪护等因素使得病人及亲属常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为了消除病人及其家属心中的顾虑,护理人员需耐心的给予患者必要卫生知识及宣传教育,针对病人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正面疏导,并讲解一些战胜疾病的成功事例。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为其进行科学解释,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主动了解病人的实际需求,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主动为患者服务。只有护理人员多与患者深入沟通,切实了解到患者的临床状况,才能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进行有效护理。护理人员也不能局限于病人的表象需求,应该用心去感受患者内心的渴望与需求,细心关注病人的身体及心理状态的细微变化,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妥善处理。

总结

传染病患者的护理相比于普通患者难度大幅度增大,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无亲属陪伴。因此,传染病患者的护理不仅应以治愈患者为目标,还应从心理上给予护理。给予患者生活上的照顾与关怀,减轻患者的孤独感和恐惧感,让患者即使生病住院也能获得生活上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陈秀勤,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505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护士;传染科;心理状态;对策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传染科是传染病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潜在的危险性很大。而在最近几年又出现很多我们并不太了解的传染病,像SaRS,禽流感等。面对这些现象,传染科做为一个特殊科室,又是一个首当其冲的科室,护士能够在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保持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本文对在传染科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焦虑状况调查,了解他们面对传染科病人时的心理反应,及时给予相应的对策,让护士培养良好的心态,使其认识护理工作真正的社会价值。

1.2研究目的及目标

目的:了解传染科护士焦虑程度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利用问卷调查方式,于2010年3月对莒南县人民医院的60名护士进行焦虑状态调查。调查对象均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采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科护士53.33%存在焦虑,标准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护师的焦虑程度高于主管护师的焦虑程度。结论:加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视。针对护士在传染科工作期间的心理问题,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解决或缓解其焦虑程度。使其顺利完成工作任务。

1.3关键词及定义

1.3.1关键词:护士传染科心理状态对策

1.3.2定义

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传染科:是指传染性疾病治疗临床科室。

心理状态:是指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对策:是指对付的办法或策略。

1.4文献回顾

本次写作主要参考了郑艳华,欧丽华的《传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其意义》和张松的《焦虑的本质与矫正》,王静老师的《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王晓静等老师的《传染科护士的心理素质与培养》等大量文献。

2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为莒南县人民医院传染科的60名在职护士,其中护师30名,主管护师30名。

2.2调查内容

包括一般资料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一般资料为被调查者的年龄和职称情况。焦虑自评量表共20题,将20题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粗分,其中5、9、13、17、19为反向计分。经过Y=int(1.25X)换算,得标准分(Y)分数高低决定焦虑程度,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高。每份量表的标准分大于等于SaS的正常分界值50为阳性症状。

2.3研究方法

以发放问卷的形式,由发卷人先对被调查者作必要的解释,然后由护士独立完成,问卷为不记名自填,当场收回并检查,发现漏项给予补充。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由率为100%。

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财查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焦虑的关系。

2.4研究步骤

1)在研究的的60名护士当中发放问卷,然后由护士每个人单独完成,并且当场收回并检查是否存在漏交。

2)使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项财查的平均得分与标准差。采用百分比描述不同文化程度护士焦虑的关系。

3)在某传染病医院的护士中随机抽取6名护士进行预调查。一周经后对这6名护士进行重测。经统计问卷内在一致性cronbach’sa值为0.912,重测信度为0.802。

3研究结果

3.1护士的焦虑状况

3.3文化程度的影响

4讨论

因传染科护士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直接接触传染病病人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各种医疗锐器极易造成职业意外伤害和职业暴露。其工作的特殊性,加大了护士的心理负担。与其它科室的护士相比较,传染科的护士更需要合理的心理调节和疏导。经过上述调查,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4.1学会调节,保持良好心态

焦虑是为人类自身产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一种心态,是破坏我们身心健康的因素[2]。本调查结果显示,在传染科工作的护士中,有轻度焦虑的有19例,中度焦虑的有10例,重度焦虑的有3例。32名护士SaS评分大于等于50,焦虑发生率53.33%。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一方面,领导应帮助护士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护士情绪自控力,使护士了解负性情绪对工作及自身安全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交流是缓解心理困扰的有效措施之一[3]。另一方面,护士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倾诉,多和同事和领导沟通,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训练和松弛训练。如听音乐,深呼吸等,缓解心理压力,纠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内环境的稳定。

4.2降低危险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

4.2.1常见的危险因素有:

1)物理性的危险因素

针刺伤或锐器伤最常见,其中由皮肤刺伤造成感染占84.2%[2]。美国CDC报道,有1758名医务人员做过HiV抗体检查,有26名HiV抗体阳性(1.5%),其中3名曾不慎被HiV污染针头刺伤过皮肤。英国有1名护士不慎将带HiV患者血针头刺伤过自己的手指后HiV抗体阳性[3]。

2)生物性的危险因素

护士在操作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或其他分泌物,而这些是最常见,又最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因素。

3)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护士工作较琐碎,频繁倒班,易造成身心疲惫;另外,人们对传染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和歧视态度,势必影响护理人员的情绪。

4.2.2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规范传染科护理操作各个环节,重视专科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合理安排每位护士班次。利用空闲时间加强传染科各种疾病理论学习,使护士对疾病相关知识了如指掌,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工作有条不紊,以最优化的方式参与工作,并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2)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护士长利用安全质量分析会,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学习并考核每位护士“职业暴露”工作流程,指导每位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对个别护士经常发生针刺伤的,要找出原因,给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纠正其不良习惯性操作行为。建立各种废用医疗物品分类标识放置,专人清点回收,设立锐器收集箱。

3)加强护士消毒隔离观念

认真进行环境因素和作业风险评价,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严格执行操作前洗手,操作中每人一巾一消毒。进病房操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及戴手套,加强自身防护意识。

4)医院、科室加强发生职业暴露后支持系统

增强护士之间支持系统,对受伤护士给予人文关怀,以减轻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的不良情绪反应。同时大力开展职业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呼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对其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5)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的涵养,以朝气蓬勃的面貌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把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降低到最小。

4.2.3结论

表3显示,护师中有焦虑症状的有20例,主管护师有焦虑症状的有12例。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师年龄偏小,工龄较短,工作中往往缺乏工作热情和主动性,缺乏与病人沟通的经验。知识面相对狭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较弱,因而焦虑症状较主管护师严重。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从护理理念、护理模式和基础护理知识引导的启发护士,鼓励她们多巡视病房了解病情、病史、临床表现。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如肺结核,主要为呼吸道传播,进入病房要戴口罩,病人的痰液要用5%-12%的来苏浸泡2小时以上弃去[4]。乙型肝炎主要为血液传播,做好血液体液隔离一般不会被传染,对病人操作前后要严格洗手。若发生针刺伤也不要尽慌,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消毒液清洗伤口,再用碘酒消毒包扎,避免再次污染。有研究表明,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短时间只采用适当的补救措施可减少感染的几率[5]。同时护士管理者要放手不放眼,并给予肯定。

4.3加强职业道德素质

由于近年来新型的传染病的出现,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传染科工作密切接触各类传染病病人,深感到与传染病很近,惟恐各种原因而感染上传染病,这是引起护士焦虑的又一原因。调查中显示传染科的护士焦虑标准分为49.15±10.75,高于正常人群常模。就此状况对护理部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思想教育,不仅要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病人,以“病人为中心”,把解除病人的痛苦为己任,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真正把病人做为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其次,护士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做责,对病人认真负责、体贴、关心,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给护士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不断潜移默化,使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要作的社会价值热爱护理工作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培养整体护理的初步理念。

4.4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

临床上各种技术操作种类繁多,加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不愿接受护士的操作,再加上工作环境的特殊,更让护士失去信心,不愿去操作,情绪低落,焦虑程度增加。就此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对策:首先,护士长要热情耐心做好示范,做到动作规范,技术娴熟,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护士。同时给护士动手的机会,可选择一些修养好的、体质较佳,容易穿刺的病人进行操作,帮助护士提高在病人心中的威信。其次,对一些规程较多的技术操作,应让护士先看后做,要边讲解边示范,给护士一个操作的整体概念。再次,护士要在实践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分析,进行自我评价,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产生质的飞跃,对自己充满信心。

5推论及建议

5.1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1)传染科护士焦虑护士比例为53.33%;2)传染科护士焦虑程度高于常模人群;3)传染科护士的焦虑程度和职称程负相关。

5.2建议

传染科作为防治传染病的核心部门,其工作质量的优劣,将对整个社会产生严重影响。对传染科护士的心理问题应有充分的认识,高度重视传染科护士的精神卫生工作,做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针对护士在传染科工作期间心理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或缓解护士的焦虑程度,使护士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并为护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艳华,欧丽华.传染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及其意义[J].宜春医学学报,1999,11(04):33.

[2]张松.焦虑的本质与矫正[J].许昌师专学报,1998,17(01):122-123.

[3]肖水源等.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186-187.

[4]麻艳连.传染科实习护士带教体会[J].广西医学,2003,25(10):2075.

[5]worthintonk.Healthandsafety:youhavebeenstuck.americanjournalofnursing,2001,101(03):104.

[6]周荣慧.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09):299.

[7]滕芳菊,王颖,王瑜.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家属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5,20(01):73.

[8]王静.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5,150:1445.

[9]刘芳,吴爱琴.浅谈传染科带教实习的几点体会[J].实用全科医学,2003,1(03):228-229.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4

传染科护士心得一

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很高,因此建议传染科护士除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熟练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外,还要注意手足皮肤的自护。

1.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护

据报道有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其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HiV,经证实被带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机会为6%~30%,只要有0.01ml的含i-iBV的血进入体内就可感染乙肝,被带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感染机会为3%~10%.由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该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医护人员中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因此作为传染科护士从思想上应加强自护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护措施,减少感染机会。

①进行静脉采血前,一定要严格检查注射器和试管是否完好,有无破裂,以防带病毒的ѪҺ污染自己的手、足、衣服。采血后不要将针罩再罩回针头,避免针头误伤自己的手指。采血完毕后尽快将用过的注射器放进耐刺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如果手部皮肤有破损,则一定要戴手套操作或避免操作。

②在治疗室配制药液前先在拇指和食指上缠上胶布,同时穿上能盖住足背的隔离鞋,防止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或碎玻璃、针头掉下来刺破足背皮肤。

③若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利器刺伤或被病人抓咬伤时,首先应尽快尽量把伤口处的血往外挤,同时清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并及时进行被动或主动免疫,此外还要注意定期检查。

2.平时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护

传染科洗手方法不同于一般科室,普遍采用消毒液泡手和肥皂流水洗手法,洗手次数多且时间长,消毒液和肥皂对手部皮肤损伤很,尤其是秋冬季节,手部皮肤容易出现干裂,所以每次洗完手之后一定要用消毒干毛巾擦干,再擦上护手霜。在家中休息时多进行手足皮肤的按摩,洗衣服时戴上手套,注意保持手足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感染疾病的机会。

传染科护士心得二

提起护士,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白衣飘飘、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影视作品里的护士形象也个个年轻漂亮,高翘的燕尾帽,挺刮的束腰白大褂,洁白的护士鞋,容光焕发,身轻如燕的地穿梭在病房里,美得不得了。ҽѧ教育网`搜集整理人们把护士誉为白衣天使,然而天使的现实却不像称谓那么美好,又有多少人知道这背后的艰难、辛苦,谁能真正体会到从事过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呢?为此,我有着切身体验和感受。

从小觉得护士是圣洁而美丽的,20岁那年,我圆了护士梦。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看见那一双双乞求的眼睛,从那时起我就有了一种使命:我明白了护士的价值和天使背后的无私的奉献。每天我都以微笑、愉快的心情投入工作,在病房区不停地穿梭忙碌,为病人测量体温、打针送药,当给病人穿刺,一针见血时,心里是快活的;当病人被粘痰阻塞呼吸道,为其疏通,心里是舒畅的;当病人高烧,耐心地为其做酒精擦浴,病人的高热终于退下去的那一刻,内心是惬意的;当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康复时,心情真是无比的舒畅。当看到那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由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我感到一种欣慰。记得有位患者出院时对我说:你笑起来很漂亮,很好看。虽然只是很平常的一句话,却让我很感动。作为一名平凡的护士,我不求感谢,不求回报,更不求鲜花和掌声,我只希望在我们付出宽容和爱心的同时,能收获一份尊重、理解和支持。

传染科护士心得三

产生尊重和理解的良好心境,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所以护士进修的心得体会护士必须是真诚的微笑,表现出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同情。

护士良好的仪表仪容如:亭亭玉立的站姿展示护士挺拔俊秀,稳重端正的坐姿显示护士谦虚娴静的良好教养,文雅美观的蹲姿显示护士职业的素养,轻盈机敏的步态走出护士的动态美,这些都能体现出护士良好的礼仪修养。俗话说:不学礼,无以立,试问现代社会哪个无礼行业可生存、发展?

我们护理和我们医院凭什么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病人满意?所以,礼仪能表达护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打造护士完美社会形象可树立医院行业口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打针、输液、发药等单纯的护理工作,而是越来越注重为病人提供全身、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护士各种服务除行业技术外,言行举止也是充分体现对病人的关心、照顾,因此,面对未来的医疗竞争和社会需求,护士礼仪能表达护理人员的形象,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我想说的是因为xx医院良好的医院文化,严谨的带教老师和负责的领导班子,我愿意留在花东院,在院领导领导下,立足本职工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遵守医院各种规章制度,踏踏实实工作,决不辜负医院对我们的期望。

传染科护士心得四

ʵϰ生活即将结束,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我们将理论用于实践,用于临床所迈开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心得体会亦不少,下面为我对本次实习的自我总结?

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冻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十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病程记录、会诊记录、出院记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掌握了临床各科室的特点及各科室常见、多发病人的诊治;掌握了常见化验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及和各类危、重、急病人的初步处理。较好地完成了各科室的学习任务,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艾滋病;观察;护理;职业防护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climn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即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病毒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或肿瘤,最终导致死亡。HiV主要导致CD+4细胞的死亡和功能的丧失。

自2011年9月~2014年3月,我院共收治6例HiV感染者,其中5例发展为aiDS,现将有关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例HiV感染者(4例男性,2例女性),其中5例发展为aiDS,均由相关试验室确诊,患者血清HiV均为阳性。本组年龄3月(母婴传播)~44岁。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3例,性传播2例,1例母婴传播(未经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1感染的孕妇,15%~35%婴儿被证明有HiV-1感染)。5例aiDS中,3例已死亡,2例因经济问题家属放弃治疗。

1.2临床表现aiDS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在:体重减轻10%以上;持续不规则发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难治性肺部感染或活动性结核;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鹅口疮;皮肤瘙痒、皮疹、溃疡。心理上出现焦虑、恐惧、内疚、报复、孤独、抑郁等,其中焦虑恐惧患者较多,占100%。

1.2.1肺部以肺孢子菌肺炎最为常见,是本病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表现为间质性肺炎。

1.2.2消化系统念珠菌、疱疹和巨细胞病毒引起口腔和食管炎症或溃疡最常见。

1.2.3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脑神经炎等。

1.2.4皮肤黏膜可有白色念珠菌或疱疹病毒所致口腔感染等。

2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2.1皮肤粘膜的损害及护理对策

2.1.1有文献报道,约90%患者同时出现多种表现,大部分患者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5例艾滋病患者中,疱疹病毒感染1例,口腔软腭、舌、悬雍垂等粘膜表面白色伪膜2例,其分泌物念珠菌培养呈阳性1例,日光性皮炎1例。

2.1.2护理对策①疱疹病毒感染的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疱疹局部用阿昔洛韦软膏,真菌感染用1%克霉唑霜外用,痒疹局部用炉甘石洗液。②口腔感染者,生理盐水清洗口腔;疼痛严重时,局部用止痛剂。③一次性床上用品用后焚烧。布类含氯制剂浸泡,再行清洗消毒。

2.2间质性肺炎及护理对策

2.2.1临床表现发热、干咳、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和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考虑合并肺孢子虫性肺炎。本组3例aiDS均合并此肺部感染后多器官衰竭死亡。

2.2.2护理对策①病室通风换气;呼吸困难时半坐位或坐位;观察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变化,注意呼吸节律和类型;持续吸氧;严重者,给予机械呼吸。②监测生命体征,如应激状态、意识改变、体温下降、四肢寒冷、脉弱而快、尿少、呼吸快而浅以及紫绀,提示休克或低氧血症。③发热时多饮水,体温超过38.5℃,给予物理降温。

2.3消化系统及护理对策

2.3.1据报道50%~93%的感染者有肠道的疾病,以腹泻最常见,恶心呕吐较常见。本组2例患者有肠道症状,慢性腹泻4~12次/d,为稀水样便或黄色粘液便。

2.3.2护理对策①观察记录排便情况,送培养确定病因;观察体重、入量、出量。②及时补液,调节饮食。长期腹泻的患者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③呕吐时取坐位或侧卧位。观察呕吐物量及性质并记录。

2.4有感染的危险及护理对策

2.4.1艾滋病期患者应执行:血液/体液隔离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2.4.2密切观察肺部、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等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2.4.3急性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卧床休息;无症状感染期可正常工作,避免劳累。

2.5心理护理

2.5.1焦虑或恐惧护士主动交谈,耐心询问,仔细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遵守保密原则,使患者产生安全、信任感;组织治疗效果满意患者与其他患者沟通。

2.5.2精神混乱正确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寻求其家庭的帮助,防止损伤;鼓励患者自我信赖与生活自理。

2.5.3内疚、报复护士理解、体贴、关爱、尊重患者。有资料研究表明:规范的治疗及专科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大大降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

2.6社会支持

2.6.1利用传媒、义诊等普及aiDS防治知识。

2.6.2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对患者理解、关心和爱护;为患者提供治疗和康复的条件;建立防止aiDS扩散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aiDS救助基金;加强高危人群的疫情监测。

2.6.3心理辅导与帮助克服恐惧感和情感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患者的耻辱感和悲观厌世情绪。本组病例中1例35岁男性吸毒患者(曾在沿海创业),在医护人员的耐心帮助下,放弃报复他人的心理,正确面对家人和社会。

2.6.4提供生活援助经济特别困难的,对其相关疾病治疗药品费用适当减免;联系民政部门;鼓励患者亲属朋友提供帮助。本组病例中2例患者因经济问题放弃治疗。

3护理体会

3.1护士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艾滋病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还应具有广泛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方面知识,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身体、身心,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aiD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护士需认真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护理问题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3.2积极做好防护工作,完全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由于职业原因暴露累计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为0.54%,职业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在本组病例治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没有发生医务人员被感染。

3.2.1患者安置在单人间,医疗器械专用,用后及时消毒处理;生活用品及废物消毒无害化处理;

3.2.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医务人员按照标准预防标准执行。

3.3防治艾滋患者是时代赋予护士的责任护士仪表端庄,和蔼可亲,待人真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对患者多体贴、多关爱,不能歧视与偏见;充分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基础知识,艾滋病知识、个人防护知识,以及广泛的社会学,心理学和伦理学方面知识,使之得到身体、身心,全方位的治疗和护理,切实履行到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

4结论

aiDS是目前严重危及人类生命的疾病,而临床表现又复杂多样,只要护士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痛苦,就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自身防护。目前在尚无疫苗和治疗方法缺失的情况下,预防显得至关重要,所以要大力做好宣传工作,珍爱生命,远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洁身自爱;严格血液及血制品的管理;阻断有偿献血是防止艾滋病传播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艾滋病病毒是可防可控的。

参教文献:

[1]吴尊友.大力开展我国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4,4(1):4.

[2]王福生.国际艾滋病研究的新进展[J].传染病信息,2002,15(3):100-101.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6

【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方法: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造成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的原因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43.6%和37.5%的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着很重和较重的工作压力。结论: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更大,护理管理者应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各种支持系统,以减轻或消除工作压力。

【关键词】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对策;调查分析

在充满挑战和竞争的21世纪,护理人员面对的压力源越来越多,更是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长期的工作压力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工作质量[1]。传染科护士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要承受特殊的工作压力,本文对本院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别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压力,从而改善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调查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法调查我院传染科在编与轮转护士共33名,其中正式在编26名,轮转7名;护士9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7名;中专5名,大专16名,本科12名;本调查共发出问卷33份,回收33份,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

1.2方法:采用国内常用的护士压力源量表[2]由专人统一发放和回收问卷调查表,调查表发放前由专人负责量表的详细介绍,讲解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及方法。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进行。

2讨论

2.1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

2.1.1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传染科护士每天面对心理状态、文化层次各异的病人及家属,加上工作环境差,病房布局设施复杂,并且现在传染病房大多为封闭或半封闭式,大部分患者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中,缺乏家人的照顾关心,病人的怨言也就增多,使得传染科病人更需要护士安慰疏导,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压力。

2.1.2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传染科护士每天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在为病人输液、抽血时经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极易被污染的针头、利器刺伤,从而使感染各种肝炎、艾滋病的机会增加,40.36%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因未提供防护用具所致[3]。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及禽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保险的缺乏等,加剧了传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性,使得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2.1.3护理工作超负荷,生活无规律:传染科护士比其他科室护士在工作量的问题上更琐碎、繁重、高风险和高压力,感染科收治的是各种传染性疾病,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护士常常超负荷地工作;频繁倒班,护士常处于应激状态,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加之护理工作职能的拓展,护理风险越来越大,这使护士的身心经常处于十分疲惫的状态。

2.1.4护士社会地位及待遇偏低:由于社会地位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医轻护,病人及家属将疾病的好转、治愈归功于医生,护士为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承认,工资及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护士的贡献未被社会完全承认[4]。

2.2对策

2.2.1医院应在有限的基础上改善工作环境,改进医疗设备,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给病人创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提供为患者缓解不良情绪的物质条件,如电视、报纸、书刊、杂志等;动员家属朋友经常来探视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使其心情放松。以减少护士的工作量,为护士营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

2.2.2由于传染科收治的病人几乎都有传染性,因此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非常重要,医院管理者应加大护士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加强传染病的隔离及防护措施,提供足够的防护用品,保证护士的人身安全;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必要的预防接种。以创建宽松的工作环境来缓解护士因职业工作的特殊性而带来的压力。

2.2.3医院管理者要完善支持系统,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适当增加护士人数,缓解护士缺编问题,以减轻工作负荷。护士的缺编导致护士过度疲,引起身体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机会,管理者应合理配置人员数量,合理、灵活地实行弹性排班,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以减轻护士的工作紧张状态。

2.2.4在薪酬、培训及晋升等方面,要多考虑传染科的护士,适当给予政策支持,使其在辛勤劳动的同时体验到自身价值。同时护士应参加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学习新知识、新业务,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增强自信。

2.2.5充分调动心理防御机制,鼓励护士进行自我身心放松活动,如交谈、听音乐、郊游等使精神放松,舒缓工作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医院适当安排心理学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社会心理、行为、认识、管理、处世方法等方面,使护士认识到压力对工作的影响,学会适当减压的方法,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保证良好的护理质量。

3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业务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造成许多护士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护士在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同时,更要加强自身的心理护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病人满意度,以精湛的技术和渊博的医学护理学知识,赢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同时,护理工作更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形成尊重护士、重视护士的良好风尚,将有利于激发护理工作者的自豪感、责任感,消除自卑感。尤其是对传染科护理工作全社会应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使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小妹,刘彦君.护理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11(35):645-649

[2]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7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一科,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分析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方法。方法124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积极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并配合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死亡风险。

http://

关键词感染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a)-0159-03

[作者简介]焦承玖(1974-),女,河南沁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

1.2.1.1防控措施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隔离措施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防护措施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消毒措施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重症护理(1)急性期护理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体位,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体位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完善的应急体系以及护理流程是根本保证[4]。及早发现、隔离、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应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5]。李晓燕[6]对956例确诊或者疑似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原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仅6.4%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点、表现、体征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在严格掌握病因及传染途径的同时,综合分析传染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贾淑娟[7]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类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以及普遍易感性等特点。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控知识宣教力度至关重要。新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病情突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担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的康复。该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6.32±12.03)、(46.72±11.79)分,SDS为(41.08±10.11)、(41.26±10.19)分,得分均较高,证实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故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风险。同时,将健康教育与各项护理工作相结合,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在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消除疾病康复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对疾病疾病进行分期护理,从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全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予以针对性处理,预防病情突变,降低死亡率[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重症监护,结果显示,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率均在80.0%以上,而对照组均未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证实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完善各项护理以及管理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http://

参考文献

[1]孔庆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

[2]夏志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93-94.

[3]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131-132.

[4]邓琼英.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1):374.

[5]区月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80.

[6]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7]贾淑娟.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53-55.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感染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7(a)-0159-03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

1.2.1.1防控措施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隔离措施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防护措施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消毒措施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重症护理(1)急性期护理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2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比较[n(%)]

3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完善的应急体系以及护理流程是根本保证[4]。及早发现、隔离、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应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5]。李晓燕[6]对956例确诊或者疑似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原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仅6.4%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点、表现、体征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在严格掌握病因及传染途径的同时,综合分析传染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贾淑娟[7]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类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以及普遍易感性等特点。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控知识宣教力度至关重要。新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病情突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担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的康复。该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6.32±12.03)、(46.72±11.79)分,SDS为(41.08±10.11)、(41.26±10.19)分,得分均较高,证实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故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风险。同时,将健康教育与各项护理工作相结合,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在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消除疾病康复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对疾病疾病进行分期护理,从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全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予以针对性处理,预防病情突变,降低死亡率[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重症监护,结果显示,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率均在80.0%以上,而对照组均未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证实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完善各项护理以及管理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

[2]夏志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93-94.

[3]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131-132.

[4]邓琼英.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1):374.

[5]区月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80.

[6]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7]贾淑娟.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53-55.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HiV/aiDS;孕产妇;心理健康;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728-02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机体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受到损坏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经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疾病。随着妊娠合并并HiV/aiDS孕妇的逐年增多,如何使HiV/aiDS孕产妇克服固有的心理压力,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是当前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HiV/aiDS孕妇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在护理上给予特殊的关注,以使她们顺利生产,并尽可能生出健康的下一代。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3例,年龄20~33岁,4例停经3月,5例停经6-9月,4例足月妊娠。均根据省防疫站检测中心检测HiV阳性而确诊。6例配偶有静脉吸毒史,并经省CDC确诊为aiDS患者,其中4例配偶已行HaaRt治疗,2例未作抗病毒治疗。3例有静脉吸毒史,并已经省CDC确诊,均未作抗病毒治疗。4例曾有不洁史,配偶尚未检测。2例合并乙肝。

2HiV/aiDS孕产妇的心理特点

2.1易怒心理:目前,还没有研究出特效药来治疗艾滋病,因而,此种病例的治疗在目前来说是需终身服药,治疗时间长且易出现机会性感染。患者因在家庭因素、事业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情绪十分容易激动,表现为易怒易暴或出现抑郁及自杀倾向。如果对这种心理病变不给予及时的治疗,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会出现流产。2.2自卑心理:当产妇得知检验结果HiV阳性时,感到悲伤、沮丧特,特别即将为人母亲时更表现得束手无策,尤其是刚刚确诊的孕产妇。。另外,由于目前社会公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了解还不很全面,为了避免与艾滋病病患者接触而被传染,往往表现出对患者敬而远之的行为及对患者歧视的言语,特别是亲朋好友的回避、疏远,产妇自尊受损,抬不起头。产妇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此时显得特别内向、自卑、自暴自弃,不愿与人沟通,甚至有轻生的念头。这就需要医护人员主动去接近患者,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及情绪变化,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2.3焦虑心理:焦虑指的是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表现为持续性精神紧张,发作性惊恐等。因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着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心理影响无益于患者病情及胎儿的生长发育。

3aiDS患者常规临床护理

(1)做好严密隔离及保护性隔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自我防护。

(2)对患者的血液及传染物品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3)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以及被患者血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医疗器械时,应戴手套、口罩、帽子及穿隔离衣。处理污物、锐器时防止皮肤刺伤。

(4)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所有物品应随时严格消毒,一般用0.2%次氯酸钠溶液。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毛巾、牙刷、剃须刀)应单独使用。患者房间终末消毒用15%过氧乙酸熏蒸后,再用0.2%过氧乙酸擦墙、桌、床、地面等物,被褥送高压消毒,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就地焚烧,不能移动,房间冲刷后再进行熏蒸一次,方可使用。

(5)注意休息,病情危重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6)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营养、清淡可口的饮食(如牛奶、鸡蛋、鱼肉、鸡汤等),重危患者应静脉补充能量及营养物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7)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心理护理:应重视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知识缺乏了解,常常会对本病产生恐惧心理,患者无形之中就会受到别人的回避,甚至歧视,从而产生恐惧、孤独、焦虑、悲观、报复社会甚至轻生的心理。护士应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同情、开导、帮助患者,利用自己专业性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面对现实,对疾病树立正确的态度,增加生活信心和勇气,同时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9)预防指导:该病目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所以,预防最关键,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患者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以防止医源性感染。感染者和患者禁止高危,禁止以任何理由捐献器官或献血,禁止吸毒,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2.剖腹产产妇的临床护理:术前1日常规手术部位备皮,但为了不损伤皮肤以降低感染的机率,采取剪除手术部位长1cm以上毛发,并用肥皂液彻底清洗手术部位[1]。术前8h禁食、禁水,术前15~30min留置尿管,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术后6h内每1h,72h内每4h记录1次心率、脉搏、血压,观察手术切口渗出情况;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每日测4~6次体温,每日询问产妇的自身感受,记录任何不适或好转情况,24h内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为防止HiV通过母乳传给新生儿,不宜母乳喂养,应指导产妇正确回奶,与新生儿隔离,并正确人工喂养。3.aiDS患者伴发皮肤损害、口腔感染的护理[2]①注重环境护理,病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②保持皮肤损伤局部及口腔的清洁、干燥;③必要时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④重视营养支持,口腔感染无法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支持,以增强抵抗力。

4总结

近几年,HiV/aiDS孕产妇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群对母婴传播的认识;提倡安全;预防、诊断和治疗性传播疾病;怀孕前夫妻俩应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测试的咨询;对于考虑接受人工授精的不育夫妇,应确定供给者已进行艾滋病病毒测试且为阴性;若在怀孕期间有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应立即通知有关医生,接受特殊处理和检测;若已证实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应尽量避免怀孕;若已经怀孕,最好及早终止妊娠;如果怀孕后仍考虑继续妊娠,应与医学专家及时联系,获得医疗保健咨询和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艾滋病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未感染的人感染HiV,减少HiV感染进一步在人群中传播,让艾滋病人及家属对艾滋病有一般的了解,对生活的一般接触能否传染艾滋病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消除恐惧的心理,减少感染危险的个人行为,免受艾滋病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传染病护理学的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传染科;带教;实习护士

传染科实习,是每一位护生都要进行的。通过对本专业的接触、认识,直至消除恐惧心理,掌握所有应掌握的预防、控制、护理传染病的知识,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些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帮助与教导是紧密相连的,从护生转变成一名合格的护士,临床带教老师责任重大。

1带教护生

1.1传染科护生的特点恐惧心理及专业知识缺乏是传染科实习护生的两大特点,有调查说对传染病的恐惧,担心自身健康受到威胁的心理占据80%以上,加之对传染病知识的缺乏占据69%,更加重护生们恐惧心理,担心自己操作不规范导致被传染。

1.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科的患者是一群特殊的患者,具有传染的特殊性,有些传染病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易发生并发症,病死率高;有些传染病病程长,病情易反复,造成患者心理压力大。因此,除药物治疗外,使患者顺利地完成治疗和康复过程[1],高质量的护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岗前培训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近年来,还在不断出现一些新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2],所以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制度和掌握职业防护知识是传染科带教的关键[3-4],应使护生把消毒隔离的理论知识与病房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护生的的隔离观念,尽快适应传染科的特定环境,及早进入角色。

1.4学习教育详细介绍传染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重要性,明确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概念,初步了解对传染病的护理措施,及自我防护知识,要求护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查对制度,诚实认真,发生差错及时报告带教老师,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5]。

2带教老师

2.1定人带教使护生与带教老师一起分管患者,做到“一对一”的指导[6]。带教老师必须具有娴熟的临床操作技能、坚实的护理基础知识、敏锐的观察力、快速准确的应急能力以及浅显易懂的讲解力,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护生热情、负责。带教老师的自身的素质、业务水平的高低均可影响学生的发展[7]。

2.2带教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带教方法,最先接触容易接受的传染科消毒隔离措施开始,从穿脱工作服、隔离衣、洗手等自我防护开始,一点点增加护生的自信心,去除护生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8]的念头,因人而异,充分运用一带、二看、三指导,放手不放眼,培养护生动手能力,鼓励其争取机会多看多做,熟能生巧,充分运用赏识教育[9],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调动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

护生多问问题,多记笔记,提高护生自我分析判断能力,对护生的提问要耐心、细致地解答,工作中多鼓励、多关心、多谈心、多指导,给予建设性的批评[10]。

2.3带教回馈带教老师多观察护生工作中的举止及能力,严格督察护生是否掌握消毒隔离知识,是否能自我运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随时提醒指导,使讲解消毒隔离知识和对其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中。

2.4带教目标掌握常见传染病的知识、消毒隔离方法、个人防护知识等,提高护生积极应对传染患者的能力,在今后临床工作中能及时正确处置传染患者和准确有效的保护自己。

3结论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11],因而带教老师还必须对护生的护理行为负责,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在传染科带教护生,先要消除护生的恐惧心理,再教会护生应掌握的传染病防护手段。规范的带教管理,严格的带教纪律,创新的带教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带教效果。要培养新一代的护生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成为具有高护理专业素质,富有爱心,热爱护理工作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毕丽云,李春荣.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56.

[2]刘应麟.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3]朱念琼.传染病护理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4]郭明贤.急救护理与临床监护学.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2.

[5]孙理.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31.

[6]张晓苇,游建萍.护理教育改革对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的思考.现代医药卫生,2006,18(21):2560.

[7]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1):69.

[8]李活青.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失误与防范措施.卫生职业教育,2001,19(3):32.

[9]贺意辉.赏识教育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4,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