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管理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07:52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1

关键词:制度经济学;医院管理;制度变迁

0引言

2009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2011年又提出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主要工作安排,要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不断深化。一系列的举措充分显示了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势在必行,而公立医院改革更是关键所在。

1现代医院管理的现状

医院管理是随着医院的出现而产生的医院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演变影响着医院的目标,也决定着医院的管理。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对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安排。

我国医院科学管理的起始,可以追朔到20世纪初期。从清末到解放前,欧美等国在我国沿海地区、大中城市创办了数百所教会医院。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协和医院,不仅引进了当时欧美先进的医学技术,而且也完全按美国医院管理模式管理医院,它的科学管理思想和方法及技术,对推进我国医院科学管理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而全面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管理学科体系,则起步于新中国,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80年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的不断引进,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医院管理的改革逐步深化,我国的医院管理在探索改革和发展中步入了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时期。

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趋于白热化。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院也不例外。由于我国国内医院普遍具有先天不足的情况,即政府财政投入比较少,公立医院没能很好的履行其公益性特征,而是趋于逐利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具有高技术性,高风险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得医疗行业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医患关系矛盾日益突出。长此以往,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整体来看,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发展是日趋完善,但是,经过多年的医疗卫生改革的推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框架下走出来,政府部门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运营职能不分,政府卫生管理部门直接管理医疗机构,造成所谓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公立医院缺乏明晰的产权界定和完整、独立的法人财产权,缺乏独立的人事权、分配权、经营管理自。而与此同时,由于职权分散,公立医院的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安全的保护职责不明确,难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现代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2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theapplicationofmathematicsineconomicmanagementisincreasinglywidespread.thispaper,combiningwiththelinkbetweenmathematicsandeconomicmanagement,startsfromtheguidingroleoftheknowledgeofhighermathematicsintheeconomicmanagement,transferstheeconomicmanagementproblemintothemathematicalproblem,andusesmathematicalmethodstoanalyzeeconomicissues,togetthebestdecisionandbetterservetheeconomicconstruction.

关键词:高等数学;经济管理;应用

Keywords:highermathematics;economicmanagement;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284-01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数学知识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很显然高等数学理论在其中确实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与验证。当代西方经济工作者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准的分析,利用高等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经济模型,使得人们能从理论上分析有关的经济模型,从而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且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更好的对经济建设起指导作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等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长远的角度看,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的发展,定会使数学与经济学,乃至整个客观世界更深刻、更复杂、而又更奇妙地联系着,这无疑给了数学这门古老的、周密的、深刻的经典科学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的机会,更加凸显了数学是科学界的一朵奇葩。

1高等数学知识对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应用数学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广泛地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以及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尤其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数学发展与经济学发展息息相关,数学上的很多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经济分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于许多经济学的概念、理论都与数学有着密不可分关系。

如何使这门抽象的数学理论找到更广泛的应用市场,在具体的现代科学实践中得到更好地发展,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既是数学工作者也是科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正是由于在经济理论研究中渗透了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分析中引入了数学公式和模型的形式,才促使现代经济理论从过去单纯的经济定性分析,逐渐朝着精密化、严谨化和量性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使经济学成为一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科学。毋庸置疑,经济科学完善和成熟的标志,显然是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融合。实践已经证明,用数学方法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所得出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是周密严谨的,值得信赖的。

现代经济管理是经济学门类的一个综合性应用学科,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一体,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并及时总结经验,力求保证数据分析预测的精准性与思维逻辑的严密性。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的资源配置及社会的经济关系如何进行合理调节与组织的规律与方法。例如:通过对财务状况的研究,对未来形势进行预测;通过对国民经济管理研究,分析各种可以预见的经济问题;通过对财政与税收的研究,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非常明显,在现代经济管理中,对经济数据的准确分析与预测是至关重要的,而高等数学这一理论性学科正是由于自身的周密性、精准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用来处理一些经济问题再合适不过的思维工具了。

用数学模型作工具来分析研究经济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它可以对经济的主要本质特征作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的数学刻划,能比较近似地反映出现实情况。在经济管理中应用数学模型不仅仅是为了分析和预测单一的经济量,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把每个经济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共同的作用搞清楚,它对总体经济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发展趋势的预测、完善经济信息分析的精度、对经济发展理论的验证和解决一些经济问题。数学经济建模可以促进经济学的发展,也可以提高现实的生产效率。因此,数学经济建模在经济决策更加科学化和定量化的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更是无处不在。

2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在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出现和网络的发展,数学早已迅速地渗入世界的各行各业,并且物化到各种先进设备中。有人很形象地称“电脑是机械的外表、数学的灵魂”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数学理论通过电脑应用于现代经济的管理与决策,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无时无刻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或方便。

由于经济问题的多样化和数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对经济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用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描述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时候,普遍采用这样简单的流程为:经济理论模型数学型估计模型、确定模型的未知量经济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调整。其中,结构分析包括:研究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检验经济理论。经济预测包括:借助于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未来的发展和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形成科学的假设和判断。政策评价是指决策者从众多可以采用的决策中选择出一种最佳的决策策来执行。一般来讲,高等数学中的弹性函数、参数、生产技术系数、边际效益等数学概念通常会用到。

高等数学知识在经济管理工作上的应用是多方面的,但是数学并不能直接处理经济领域的客观情况。利用数学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必须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经济数据与形势的预测和分析。

近年来随着数学经济建模的广泛应用,为众多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并对许多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如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尤其是对未来进行的预测和估计,大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学已经成为经济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辩证地看待在经济研究中数学的运用,只有合理地运用数学,科学地使数学与经济学完美结合,才能使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玉芹.经济数学在决策理论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1,(4).

[2]孙红伟.商场经营管理中的几个数学模型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3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

社会长足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经济体制的现代化完善化的程度决定着社会整个经济体制的发展走向与发展速度,如何建立完善健全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让其适应当代社会经济生产力实现高收效益的持续增长是当下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现状

在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下,我国的经济已经实现多年稳步持续的发展,经济管理体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也开始被普及应用,许多企业已经实现了科学化、人性化、自主化的管理模式。根据我国基本国情,经济的发展受到地域差异、生产力水平、文化差异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制定特色化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需要结合各个制约因素,具体的分配、经营方式来决定,因地制宜才能符合各地的现代化经济管理理念。

(一)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内容

1.组织形式与经济管理理念的现代化。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现代管理理念与传统理念的矛盾冲突,在组织形式上存在众多不符实际情况的分配矛盾,因此对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步伐形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企业以及其他经济体的管理方式与活动需要与整体的经营目标,经济指标相吻合,需要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更多的借助现代化的方式与工具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现代经济管理方式的自主、科学、合理等性质。社会生产力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奠定了国家经济飞速稳步发展的主旋律,市场经济体制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很好地规划辅助经济走向。经济水平的提高让社会生产对经济管理方式有了新的高要求,更多地需要自主、科学合理、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二、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特点

现代经济管理的特点由之前的Gnp单一重视转变为更多的考虑方向,在兼顾Gnp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保护、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等新鲜理念。

(一)注重以人为本

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讲究的科学化管理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合社会劳动,与之相悖的便是科学化带来了诸多的不人性化,因此,现代化经济管理更为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广泛深入地应用在现代化经济的核心管理体系中。

(二)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传统性的经济管理往往忽视了生产对于环境的影响破坏,从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现代化经济管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可持续性的发展,合理节约地利用资源,实现可循环利用,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之后的修复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一环。

(三)科学化资源、劳动力分配

现代经济管理更为注重科学化的分配模式,这与人性化的管理不同,在生产力组织结构需要有合理科学的分配才能最大地发掘生产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更多地鼓励自主创造而优化了管理的繁琐与流程。

(四)现代化经济管理的专业自主化

现代化经济管理强调人员的专业化。专业化的提高也相应的激发了自主化,以便经济的组织管理,这是现代化管理的优势所在。

三、现代化经济管理实现的途径

现代化经济管理需要迎合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发展历史,遵循小调小改的原则,借鉴原有的管理实践的宝贵成果与经验,以此作为现代化革新的参考对象,认真实地调查,全面深入的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加以现代化的工具与技术,将现代化经济管理稳步推行。实现现代化经济管理可以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督、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式。

四、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结构组织的扁平化

传统的经济管理组织结构呈金字塔分布,任务分工由上至下,层层传递,权利则层层减弱,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限制了下层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现代化经济管理将朝着人员平等,职责平衡的趋势发展。

(二)民主化、自主化

现有经济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决策都是由上层人员决定,下层人员只有执行的权力,随着经济市场的日渐宽广,经济体制遭遇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需要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化与自主化的最大效益。利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优化合理经济管理,其经济管理方式随着社会经济形态发展而变化,而人性化、民主自主化的管理方式符合了经济发展形态。

(三)强调团队协作

现代经济管理体制追求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有完美的团队,因此团队协作力变得尤为重要。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实现人才知识结构现代化,使企业所有管理人员真正做到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

(四)软件结合的管理方式

快速发展的经济基础带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主动性,包括科技研发、高新应用等方方面面,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一直以硬件设施与人工来管理经济,使得这项工作繁重而复杂,充满了不合理性与缺点。在时代进步的大潮流下,科学合理性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被员工谋求,现代经济管理方式强调将软件管理硬件辅助的形式加入到实际应用中,省去了平时耗时耗力的员工工作。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在整个管控体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核心理念,这样有利于合理规划,发挥最大的价值效能。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信息处理的发展阶段是以处理手段的不同来划分的。当今,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反映了管理现代化的程度。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现代化的整体内容,也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桥梁。所以,前面所论述的管理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正是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五、结语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主要内容有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方法以及其手段并不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其遵循的科学合理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使经济管理随着经济形势的改变而调整,使得管理方式达到符合事情的最佳状态,时代的历史的进程在稳步进行,管理体系也会渐渐的逐步完善健全,届时能够完全适应每个地域每个特殊的发展现状,能够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与经济。

参考文献

[1]郝青.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品与质量・焦点关注,2012,(3):17.

[2]彭静.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4,(1):113-113.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4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创新;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3.政策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作者:严业明张德艳王言艳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5]杨志学.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15-116.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5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向

前言:经济管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现代化是新时期经济管理的基础,同时经济管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也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向。基于以上,本文简要探讨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研究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旨在为经济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探讨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特征分析

经济管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管理现代化能够正确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管理现代化特征分析如下:①规范性特征:经济管理现代化有着规范性的特征,主要指的是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的规范性,例如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对于经营管理的规范性等;②创造性特征: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推动了经济管理的创造性发展,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利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管理技能,创新自身的管理思想,以此来推动现代化经济管理的创新;③科学性特征: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经济管理来说,现代化的经济管理能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现代化经济管理的科学性[1];④民主性: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也引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实行的是民主性的管理,注重顺应民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积极支持经济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实现方法探讨

首先,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为基础,例如控制论、信息论等,以此来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第二,要积极树立先进的经济理念,经济的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这就要求经济管理人员要积极树立先进的经济理念,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现代化;第三;应当积极提升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经济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同时还要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够对经济管理措施进行合理的调整;第四,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第五,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说,经济管理应当积极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以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国情为基础,采取适应我国经济的经济管理方式;第六,企业的经济管理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取长补短,将发达国家经济管理经验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二、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研究

(一)管理理念发展趋向

科学发展观中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在经济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济管理理念也呈现出人本化的发展趋势。经济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人才是最为重要的生产力,也是推进经济管理发展创新的动力,这就要求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积极提升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注重人才的吸引、培养,要采取有效措施留住人才,并以人才为本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管理方式发展趋向

在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中,绝对权威性的管理是主要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经济管理的规范性,但不利于经济管理的思想革新和方式创新,随着开放式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大众化的管理方式逐渐成为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向。管理者以“公平、公开、公正”为原则,实行大众化、开放式的管理,以此来拓展工作人员的思想,实现管理创新,达成管理目的。

开放式的管理将管理的权限和权力下放,实行责任分工制度,这样就能够使工作人员增加对经济管理的责任感,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经济管理中来,并以主人翁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有效提升了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对于管理思想的革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管理手段发展趋向

管理手段即是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也就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硬件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管理在管理手段上呈现出知识化、科技化的发展趋向,这也符合经济发展知识化的重要特征。企业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丰富的经济知识理论,还会应用到先进的管理工具,例如经济管理系统的应用就能够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效率。

(四)管理导向发展趋向

市场化经济的深化加剧了市场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积极了解市场的发展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这就是经济管理导向的需求化发展取向[2]。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无处不在,企业可能既是买方市场的重要构成,又是卖方市场的重要构成,这就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通过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供应的走向,并以此为导向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随着市场化经济的深入,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管理势必会进一步发展。企业在经济管理发展的过程中会逐渐将导向的重心放在市场需求上,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管理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重要的管理内容,其对于引导企业的经营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简要探讨了经济管理现代化的特征以及实现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方法,研究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向,旨在为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优化发展提供参考,实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6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践;影响

引言

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文化更新速度加快,传统经济文化被淹没,人们对于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也不再重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经济管理有误解。由于这样的思想,导致当代经济管理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并不是没用,其思想例包含着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当代经济管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通过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运用,促进当代管理的提升。

1.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主要以国家同构思想、儒家和墨家思想为主。国家同构思想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过程,主要体现出当时靠天吃饭年代的经济发展特点,而且,当时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社会发展的管理层也呈现出金字塔的方式。而儒家和墨家的思想主要注重教化,希望通过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教化思想,来界定家族的关系,而且,在儒家和墨家的思想下,认为社会经济生活都是人人平等的,同时孔子也提出了均平原则,但是,在当时这种经济指导的方针却因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但是,我国传统经济思想还存在着诸多价值,可将其应用于当代经济管理实践中。

2.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

从古至今,我国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始终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线上。即使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经历过多次变化与改革,但其始终把农业生产作为人们社会生活活动的根本。首先,中国的农业结构,是以分散型的村庄为主,并以自然经济作为基础的社会机构。要想使这种社会结构得到稳定的维持和发展,就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经济管理思想。早在我国汉朝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管理思想,发展到今日,已经日趋成熟。

其次,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在充足的理论指导之下,对其进行实践,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更加注重整体,这样才能对整个局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在农业生产生活遇到问题时,采取最合理、高效的措施。

最后,不断循环发展的农业生产活动,与农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相结合,就形成了我国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中庸”。具体来说,就是缓慢的、平稳的向前发展,不偏离、不冒进,始终保持着温和、适度、协调的中庸思想来进行农业生产,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农业生产经济管理中的中庸思想,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农业生产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在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

上个世纪初,企业管理学这一概念出现,它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称作“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所提出。在他一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提出了经济管理要由过去的凭经验办事转变为系统的、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这也就使得人们在进行企业管理时,有了一个科学有效的、可以依据的规范和准则。在此基础之上,法国人亨利・法约尔提出了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在这个阶段所产生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理论被人们称之为“古典理论”。虽然在此之后,世界上有产生了很多不同的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但是其基础与核心内容始终没有改变过。

根据以上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管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由古典管理向科学管理,再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学[1]。企业管理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用的是在前人经验基础至上发展而来的科学管理方法,所以有着十分明显的传统特征。而企业经济管理也是一样,它也是从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当中,逐渐的进行发展和完善而得来的。

自从上个世纪末期以来,随着企业经济管理思想的发展,世界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世界经济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着市场中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也要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好创新,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

4.在货币金融管理方面的应用

从供求关系和管理等方面来讲,货币和金融这两个概念一直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货币金融的管理方面,它与供求关系之间既是相互影响的,又是相对独立的。在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当中,人们最为关注的是价格,按照官方的价格,人们是以谷米为基础的标准来进行定价的,所以,在农业和商业的重要性比较当中,农业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中,货币的管理和发展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了货币的升值和贬值要有政府来决定,这种思想是积极错误的。到了秦朝,货币得到统一,货币铸造和发行的权利全部收归中央,这种思想也有些过于极端。到宋朝出现的“交子”、元朝出现的“宝钞”、明朝的银票和钱币、再到最后清朝流通的钱币。从这些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经济管理理论体系。

在现代社会当中,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借贷。从我国古代开始,就出现了高利贷,它的出现政府为了调节经济而采取的一种经济手段,但却被政府用来谋取私利。所以,古代的政府以高利贷的方式进行的剥削行为,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当及早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管理。

5.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促进

在优秀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对其中的优秀的部分归纳总结了出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了改善和创新,提出了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其实早在我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就已经产生。邓小平同志对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的提出,正式基于此。所以,我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的一切的理论知识,都要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借鉴,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重新提高,以此来完善和改进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和体系,加快其进步,我现代化科学系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做铺垫。

在这种经济管理思想之下,我国的经济管理思想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各个方面的效率和效果都有所提高。它使得基层的经济单位拥有了一定的自,促进了其经济发展的活跃度,同时对企业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使企业结构得到了科学合理的调整,并拥有了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加,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联合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过去的直接领导转变为现在的间接管理,更加的贴近市场,使其经济管理思想得到了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6.总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虽然有很多地方已不适合时代的要求,但是也有当代经济管理值得学习的地方,盲目否定以往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所以,“择优”原则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应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可以对当代经济管理带来重要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7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作用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分析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融合了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凝聚的基本思想和经验。在历史的更迭、社会形式的转变,以及文化因素发展的影响下,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管理方式。与我国民族思想内涵相一致,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在国家政治、法律的影响下而形成的。在我国社会发展初期,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到封建社会形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等级式的社会结构。注重国家君主的集中化管理。这体现在经济管理思想中就是家国同构的思想。又由于我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重农抑商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儒家思想曾经提出的工商众则国贫的思想对社会观念的影响较大。儒家思想中的一些有关伦理道德等的思想,也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在古代社会,人们认识到国家人民贫富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就产生了一些平等的原则。但是到了历史上革命运动的开展之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现实的差距又明显增大了。

传统的经济思想当中,涉及到金融、政治、农业等多个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社会资源管理与自然资源的管理。经济管理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基础,再结合实践经验的引导,才能实现现代经济的有效管理。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既影响着我国经济管理理论的发展,也属于我国经济实践经验的部分。

二、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指导作用分析

(一)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指导着当代农业活动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国,资源丰富,农业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从古至今,我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大国。农业是我国各项事业开展的根基,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发展到后来形成的农业经济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一种小型村庄城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是在对土地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分散式的特点,因此对自然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中,首先关注从农业生产中获取何种经验,其次关注的是管理人员需要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有序开展。这两个方面都是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展开的,体现出了传统经济管理中的中庸思想。现代社会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这种中庸的经济管理思想能够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的农业生产要严格按照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自然环境,确定种植何种农作物。例如,我国东北地区大多处于中温带,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冬季积雪和动土保障了该地区全年对水分的需求,但是热量不足。因此,我们可以在东北种植玉米,春、冬小麦,大豆等农作物。在我国南方地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以红壤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燥。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热量条件适中。因此,我国南方许多地区以种植水果、花卉、水稻等农作物为主。顺应自然环境开展农业生产,是传统农业经济的主要管理理念。现代农业生产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经济管理。但是是在前人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的,采用为农作物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来实现生产。从本质上说,都是在顺应自然环境规律。

(二)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指导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供求活动

社会环境的分工对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分工的不同就会导致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甚至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我们不能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人为地干涉某一行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各个行业的分配是社会现状的选择,单一地改变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对其余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严重时就会破坏产业结构,破坏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在济活动当中,供求活动是其中最基本的。供求关系决定着物品的流通及分配。是消费者需求与社会经济生产之间的基本关系。在我国传统经济当中,无论是前期的物物交换,还是后来的货币,都受到供求关系的支配。这种思想指导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供求关系。在现代经济当中,要想实现合理的物品生产和流通,就要严格遵守一个要求:平均地进行输入和输出。在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时,要避免出现单一的模式化方式和管理理念。必须要结合社会实际的供求关系来选择放任或干涉经济活动。以现代社会的房地产经济为例,由于受到某些不合理的操作,导致我国房价虚高。我国政府在维护供求关系平衡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放任和干预策略。在房价增长的初期,我国一直采取放任的措施。之后在对房地产事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房价有较大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到了前些年,房地产市场几近饱和,如果房地产经济继续涨幅,就会破坏供求关系的平衡。因此,国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推行了限购令,并对个人房产进行调查。从而控制住了我国房地产事业的稳定。由此可见,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有关供求关系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经济管理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三)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影响着当代的货币金融

对经济活动的管理主要要从需求、管理、供给三个方面来进行。对金融和货币的管理也要同时进行。货币金融的管理与供求关系的管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但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考虑供求关系的同时,也对货币金融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我国传统的货币金融管理理念当中,人们往往会将价格放在核心位置去思考,将官方给出的价格作为基准。在我国古代,一直对于商业和农业谁对我们的更为重要的问题上僵持不下,人们就将谷米价格作为标准来进行判断。货币是表示价格的工具,在我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货币管理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就采取调控手段让货币贬值。当然,这种国家无根据的调控,对人民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发展。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了有效的货币管理策略。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制度。但是在后来的改朝换代过程中,有关货币的制造活动缺乏有效的管理,一度造成货币流通的混乱。直到元朝时期,由国家统一发行的纸币代替了之前流通的货币,行驶商品流通职能。发展到后来,出现了银钞等。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货币,其背后都有一个货币流通管理来规范。在现代社会,利息、借款、本金、贷款等已经成为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手段。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较大,许多家庭或个人在购买房子或车时,都会选择贷款的形式。买手机等也都可以选择分期付款。借款、贷款的存在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借款、贷款其实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例如中国古代的高利贷等。由此可见,传统的货币流通思想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着当代政治经济管理活动

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政府都享有政治经济管理权力的。但是政府治理国家必须要依赖人民。人民既是政府管理的对象,又是其依赖的基础。国家要想实现有效的管理,必须依赖人民的力量获取有效的资源。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在我国政府职能管理的范围中,包括对经济、人口、军力等的管理。这些都是保障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大大地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也在这一时期,对我国公共事业开始了规范化、综合化、科学化的管理。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就形成了“量入为出”的思想。这种思想发展到现代,就是税收。税收是国家通过科学的计算,运用调控手段,对人民的财产进行再次分配的行为。国家通过有效的手段稳定财政收入,同时也在采用科学的手段控制经济支出,这就是我国古代经济管理中“开源节流”思想的体现。现代我国政府必须要深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状况,总结古代经济管理思想,在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采取合理措施控制财政支出。从我国古代北魏时期到清朝,户籍一直都是国家征税的依据。发展到现代,户口的管理仍然是开展税收的基础。

(五)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指导着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活动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管理活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企业管理学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各个企业进行管理的理论基础。企业管理学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经济管理理论,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要想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平稳有序进行,就必须要认真学习企业管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我国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是在历史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管理思想采用的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他引导我们通过转变思想,来实现我国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开展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我国现代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通过有效的分析、总结、概括,设计出一个适合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同时运用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手段,为企业争取更为广阔的市场。从当前社会来看,企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环境。因此,采取科学的、规范的、综合的经济管理策略是势在必行的。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为现代化经济管理提供基本思路,我们更要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将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与当代经济管理理念相结合

通过对我国传统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着重体现在农业经济方面。农业是我国发展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经济交往的主要形式。到了当代,农业经济仍然占据基础地位,但是制造业、服务业等也在我国经济中占据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我们也必须要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对经济管理进行不断创新。在当代,我们要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的实践经验与现代经济管理思想相结合。如将传统的顺应自然环境进行农作物生产的思想与现代的人工蔬菜养殖、转基因食品技术等相结合,来促进我国农业产品的生产,增加农业经济收入。除此之外,还要将古代农业经济管理中顺应自然环境的思想与当代制造业、服务业等经济管理思想相结合。从而促进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完善货币金融管理的相p法律法规

从中国古展至今,货币和金融都是经济发展的整体。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中追求供求关系的平衡,突出农业生产关系的价值。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仅仅依靠政府来决定对货币进行贬值处理,缺乏对社会经济状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调查,是明显对社会发展不利的。在我国部分地区,政府在进行管理时,也存在仅仅依赖传统经济管理方式,没结合实际情况的现象。因此,我们现在必须要引导地方政府明确自身的职责,提升地方货币金融管理的能力。在现代社会,货币金融管理手段在贷款上体现的十分明显。贷款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十分突出的价值。但是由于社会中某些人为一己私欲,采用违法手段放高利贷谋取暴利。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时期就产生了,到了现在我们必须要采取严格的法律手段,禁止这种行为的发生。

(三)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与当代企业管理方式相结合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当代企业发展来说,科学得劲经济管理思想能够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新出现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如果再仅仅依靠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上的失败。因此,当代企业应当在遵循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思想发展的基础之上,进行必要的创新。深入分析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结构特点,将传统经济管理手段与现代管理需求相结合,才能形成适用于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经济管理思想一直发挥重要的指导价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管理思想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经济发展也推动着管理思想的不断更新。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企业自身的结构特点,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通过有效的经济管理,来提升当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申双溥,赵娜.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8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经济管理要结合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实现经济的现代化管理。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更好的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管理的现代化

(一)经济管理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经济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思想,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多思考多分析,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经济管理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二)经济管理方式方法的现代化

经济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现代化的经济管理中经济管理人员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人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创造性,使每个人的优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优化人力物力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只有不断更新经济管理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发挥经济管理的作用。

(三)经济管理的科学化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达到实现经济管理预期目标的目的。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积极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对经济规律和当前阶段国家各项政策法规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将经济管理工作做好。

(四)经济管理的民主性

在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中要充分发挥民主性,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都充分体现了民主性。因此,在经济管理中也要结合国家政策,顺应时展,充分体现民主性,这样才能提高每位职工在工作中的主动性,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一)在管理制度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们的创造性,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经济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调动职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在制定制度方面相关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人性化管理,充分结合职工在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现展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解决职工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职工体会到企业的关怀,将全部精力放到工作中来,在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好的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在管理方式上越来越注重民主

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也非常重要,它能够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使人们积极地参与到各项管理工作中来,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提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改进工作方法的意见,这样就能充分了解工作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听取基层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作出调整,发扬工作中的优点,达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目的。我国的各项政策也充分体现了民主,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通过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困难,更好的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经济管理中实施民主化的管理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在管理结构上体现扁平化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一切听从最高管理层的指挥,这种管理结构使得企业最高决策者不能真正的了解基层的具体情况,对各种信息的掌握也不够准确,对决策中不符合市场发展的部分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调整,这种管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职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管理结构上要实行扁平化管理,作为管理层要积极听取基层人们的意见,发挥人们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及时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对经济管理的各项工作作出正确的判断。

(四)在管理手段上越来越多的使用网络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经济管理工作中也越来越多的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来实现。例如在工作中职工之间通过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沟通,及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处理,同时职工利用网络可以更快的获取各种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使各种软件应用到了经济管理中来,许多企事业单位在工作过程中都普遍应用了财务管理软件、内部职工管理软件等,这些软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使经济管理过程更规范。因此,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网络以及各种软件的应用,增强了企事业内部之间的交流,达到了信息的共享,有效的提高了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瞬息万变,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形势,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经济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在工作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发挥经济管理工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于庆华单位:荣成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9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要性;特征;影响因素;措施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同当前的发展模式相匹配。基于此,以下就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决定的。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国际形势所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在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管理现代化模式。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2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特征

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需要依托时展的需求,立足于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化特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智能化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2)人性化特征。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及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管理现代化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人性化的特征。(3)民主化特征。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民主性特征,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3影响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3.1人才因素。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中人才因素非常关键。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2资金因素。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是需要资金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3.3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过的重要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新技术等。

4加强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2正确认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管理现代化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管理现代化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征,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4.3借鉴管理现代化方式,创新区域经济管理。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起步较晚,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管理现代化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信息化、人性化、民主化等特征。但是制约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是人才、资金、政策等因素,只有获得上述影响因素的支持,才能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

[2]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

现代经济管理学篇10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 ;管理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在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新形势下,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积极的创新新的管理模式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创新性管理模式和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本文对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1.新经济的内涵。新经济的内涵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经济主要是指建立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技术改革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相应的市场经济可持续性增长与市场通货膨胀率和人民群众低失业率共存的现象,此现象的主要特点为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点有明显的淡化趋势。而广义的新经济则主要是在在科学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下,新经济就相当于网络信息经济、新时代的数字化经济以及市场风险经济等。2.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在信息网络化的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只能是向企业员工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就企业经营发展的某种意义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属于营销工作的一种,因此企业需要站在企业员工需求工作的角度上,对顾客提供能够令其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从而吸纳接收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其次,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的员工,在新经济时代下各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关键点在于吸纳知识型员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时刻关注知识型员工的性格特点,着重对知识型员工采取因人而异的开发与管理策略。最后,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对人力资源价值链的管理,人力资源价值链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人才进行激励和创新的过程,企业通过创建合理的价值分配体系满足企业员工的相应需求,从而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是其深化改革的必然趋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床创新是其深化改革道路中的必然趋势是型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之一。企业对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和创新,能够通过相关有效措施,对适合企业经营发展的人才进行有效的运用,通过对适合企业发展并能够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现代化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实现企业扩大规模化生产,进而实现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营发展与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够创建优质的企业管理队伍。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够创建优质的企业队伍。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经营效益,而企业管理队伍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因素,管理队伍成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由此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在为企业内部管理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的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管理队伍成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由此可见新经济时代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鞥能够创建优质的企业管理队伍,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另一重要性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新形势下,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实际上就是对企业内部相关人才的创新。推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管理创新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激发企业内部人才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在企业各部门中的工作效率,只有企业人才在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才鞥能够不断为企业创造出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经营发展的投资成本。由此可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人才掌握大量的先进技术,同时也能够使人才将自身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帮助企业开发出更多新型的产品,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创新

1.新经济时代下管理学理论的创新。管理学理论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的相关管理理论,是科学化管理和和管理化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结果。在新经济时代下,管理学理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断创新,新经济时代下管理学理论的创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管理学研究内涵的深入化。新经济时代下管理学理论在研究内容方面由以往的重视企业物质资源管理转为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由以往重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管理转为重视企业市场和顾客管理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管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不断出现,而多种组织形式的出现使企业在运行中较为复杂,由此产生多样化的管理学研究方法。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就某种理论意义而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出现需要一定的准备,心理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和构建都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出现提供一定的保障,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应用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是此看法未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身具有相应缺陷性,但在企业实际运用中并未考虑其缺陷。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得到一定的创新,针对人力资源自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调研,以及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研究出相应的创新性措施,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3.以技能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性创新中,逐步建立了以技能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以技能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在新形势下不断被创新,由以往注重企业物质资源管理逐渐转向为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尤其是注重企业人力的相关技能水平创新,通过对企业相关人员战略上和结构上的技能创新,明确技能是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技能创新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创新发展。

四、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措施

1.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主要措施。“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主要是企业管理人员在遵循企业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前提下,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创新性管理的方法。新经济时代下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能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根据人才特点的不同将企业人才放置到相应的核心位置中,在全面调动企业人才工作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也要坚持对该理念的有效实施,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提高其相应的专业技能,使企业员工成为其专职岗位上的专业人才,有效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2.强化企业员工的业绩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的绩效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措施。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企业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业绩管理,能够有效将企业员工的潜力和能力发挥到最大值,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强化企业员工的业绩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使企业员工能够真正有效的参与到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来,对企业员工工作的业绩进行认真审核,制定相对完善的业绩管理规划和相应的制度工作,同时要将业绩管理考核制度通过评价系统使之较为客观化和科学化;另外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奖励机制,对于工作优秀并且具有一定成绩的企业员工实施奖励机制,奖励机制可以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形式,使奖励机制贯穿于企业经营业绩管理的全过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3.实施科学的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实施科学化的知识管理是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根本措施。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知识管理作为管理手段是能够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实施科学的知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便是为企业知识的创新发展提供便利和依据,通过建立企业员工参与企业活动和共享机制,将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智慧调动起来,从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在新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各部门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需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企业内部科学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从而让能够有针对性的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技能,进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五、结语

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第一资源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财富和资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兴旺发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键。本文主要对新经济的内涵和新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特征进行阐述,对新经济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进行概括,同时从新经济时代下管理学理论的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技能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对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性创新进行分析,并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企业员工的业绩管理以及实施科学知识管理等方面对创新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作者:宋萍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赵成德.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1(06):76.

[2]王群,朱小英.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考[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03):255-259.

[3]卜海林.新经济时代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3(11):165.

[4]潘宝利,肖俐.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5(08):237-238.

[5]王铁梅,吴宝杰.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0,04(31):159.

[6]刘玉娇,孟飞.当今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问题[J].企业研究,2013,03(16):104-106.

[7]杨再红.论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5(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