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补习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56:01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1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阶段,中小学教育的总体水平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以义务教育为主要形式,中小学生通过在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达到教育目标。但是,随着中小学课程难度不断增加、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影视教育需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类中小学补习班和补习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开始出现,给中小学教育带来了重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补习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性质进行认定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除此以外,由于目前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存在许多弊端,很多侵害中小学学生及家长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来说,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属于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化教育机构,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包括文化课、特长班、兴趣班及各类专业教育服务。根据现阶段我国对于社会化教育机构的管理政策规定,中小学教育补习在本质上是合乎政策规定的。但是,根据现有规定,如果在职的中小学教师私自组织、参与补习,则属于违纪和违规行为。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具有下列几方面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规范教育市场。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规范教育市场发展秩序,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类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是社会化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补习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是规范教育市场秩序和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一方面能够有效杜绝中小学教育进程中存在的“课堂不教、课后补习”的问题,全面提高学校教育的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提高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让花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中小学生及家长得到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从而从根本上维护教育公平。

3.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化解教育矛盾。当前,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学校及社会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学生和家长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问题比较突出。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学教师私自参与或组织补习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通过加强对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将会有效地解决诸多矛盾和问题。

二、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在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下列几方面突出性的问题:

1.管理主体不明确。目前,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不明确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作为一种性质管理模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作为主管部门。但是如果将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视为教育市场的经营主体,那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由于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的主体不够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令出多门”的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甚至是公安部门等都参与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分配并不明确,就会非常容易出现管理的“真空区”,给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

2.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并不完善。虽然有关部门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在职教师严禁组织和参与补习,但是在实际监管的过程中却很难杜绝。此外,由于缺少相关政策规定,对于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的补习行为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也很难准确地进行定位。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3.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当前,还有很多的中小学学生家长对于补习行为的认识不到位,其中有很多家长将其视为一种理所应当的行为,甚至认为“不补课就会落后”,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之下,很多家长就会主动找到教育机构给子女补课,给子女增加了非常沉重的课业负担,也容易给很多非法补习机构带来巨大的利益,破坏市场秩序,给中小学生及家长的利益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对于提高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笔者认为,为了有效提高现阶段中小学教育补习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应当采取下列对策和措施:

1.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管理主体。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关规定,明确中小学教育补习的管理主体。在现阶段相关政策没有制定的情况之下,应当建立联动管理的机制,即坚持政府主导,并发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的各自职能,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工作。

2.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在加强中小学教育补习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针对中小学教育补习机构性质认定、补习行为性质认定、补习师资管理、教学效果考评等相关制度,杜绝虚假宣传,严格限制在职教师私自组织和参与补习,获得非法报酬。

3.加强观念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对中小学家长的观念引导,让他们要求子女尽量通过日常学校学习掌握知识,避免过度补习造成的沉重课业负担和经济压力。与此同时,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认真敬业,高质量完成学校教学任务。

作者:邹韵单位: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2

关键词:课外补习影响因素调研分析

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关注教育竞争,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投资风险低、回报高。课外补习,也被称为“影子教育”,一方面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私人课外辅导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优质的课外补习给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学习体会,有的课外补习徒劳无功或者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旨在分析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和课外补习相关因素对学生个体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文调查对象分别为省会城市n市、设区市J市、县级市L市三所省重点高中及三所普通高中,研究者在每所学校分别选取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涉及18个班的学生。研究共发放问卷1118份,回收问卷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97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为了探索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建构了一个二分类变量用来反映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在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情况下,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教育补习概率的因素:

Y1=f(a,B,C,D,e,F,G,H,i,J,K,L,m,n)(1)

模型(1)中,Y1是因变量,代表高中生是否参加了教育补习,为二分变量1表示参与了教育补习,0表示未参加教育补习;研究自变量的选取均来自于已有文献中的影响因子,其中,a代表城市类型,B代表学校类型,C代表年级,D代表班级排名,e代表是否独生(为二分变量,1为是,0为否),F代表收入水平,G代表父亲学历,H代表母亲学历,i代表有效指导,J代表自己的学业期望,K代表父母的期望,L代表学生的态度,m代表父母的态度,n代表性别(为二分变量,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在具体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影响高中生教育补习参与概率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1是Logistic的回归分析结果。方程中自变量的共线性检验值小于10,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十四个影响因素中的“城市类型”、“学校类型”、“性别”、“年级”为学生背景因素。“家庭收入水平”、“父亲的学历”、“母亲的学历”为家长的背景。“学生的班级排名”、“父母的有效指导”、“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期望”及“父母对学生学业的期望”这四个影响因素为学生的学习现状。

1.从学生背景因素分析

(1)“城市类型”县赋值为1、地级市赋值为2、省会城市赋值为3。家庭所在城市类型对参与教育补习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大城市的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比小城市的高中生大。

(2)“学校类型”赋值重点高中为1,普通高中为0,学校类型的相关系数为正,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重点高中的学生参与教育补习的可能性比普通高中大。

(3)“性别”赋值男性为1,女性为0,结果显示性别对参与教育补习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应的显著性值大于0.05,说明性别的差异并不会影响高中生参与教育补习。

(4)“年级”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1、2、3,年级对参与教育补习概率的影响显著性大于0.05,表明年级对教育补习的参与率没有显著影响。

2.从家长背景因素分析

(1)“父亲的学历”和“母亲的学历”小学及以下赋值为1,初中赋值为2,高中赋值为3,中专、高职和大专赋值为4,本科及以上赋值为5。“父亲的学历”和“母亲的学历”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值均小于0.05,说明父母亲的学历对高中生参加教育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说明父母的学历越高,孩子参与教育补习的机率越高。

(2)研究将“家庭收入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2、3、4、5,家庭的收入水平对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影响,收入水平越高家庭的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

3.学习现状

(1)“班级排名”对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没有显著影响。

(2)父母对孩子课业指导的程度分别赋值为1、2、3、4,父母对孩子的有效指导对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有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父母越能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越有可能让孩子参与教育补习。

(3)“学生自己的学业期望”和“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分别赋值为1、2、3、4,“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和“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值均小于0.05,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期望越高,其参与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越高,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

4.对待补习的态度

(1)学生对于“想要成绩好,就要参加教育补习”赋值“是”为1,“否”为0,数据显示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值小于0.05,这说明学生对待教育补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参加教育补习。

(2)学生父母对于“成绩不好,就有必要参加教育补习”赋值“是”为1,“否”为0,数据显示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值小于0.05,说明父母对待补习的态度对孩子是否参加教育补习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父母的态度”对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发生比为7.655,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发生比,这说明父母对待补习的态度最有可能决定高中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

三、总结与讨论

1.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分析

(1)由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调查可以发现,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人数较多,约近五成高中生有参加课外补习的经历。

(2)由江西省高中生平均每周补习强度是4.17小时可以看出,高中生的空闲时间很少,基本都是埋头苦读,不利于身心全面发展。

(3)从重点高中的学生无论在补习时间上还是补习科目数量上均大于普通高中可以看出,高中生课外补习类型主要为培优。

(4)根据江西省社保中心公布2014年度江西月平均工资为3539元,江西省高中生的平均补习支出大约为1000元/月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高中生家庭来讲,课外补习对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

(5)在高中阶段的课外补习项目上,数学、英语与物理课的补习依次占据主要地位。

2.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成绩与课外补习率无显著影响,说明课外补习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

(2)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学业的期望及学生对待补习的态度与高中生课外补习率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值越高越支持课外补习行为。大部分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对于补习效果给予肯定,说明补习的学生大多拥有较强的补习动机,但根据学习成绩与课外补习率无显著影响可以看出,实习效果并一定好。

(3)性别及独生子女对学生是否参加教育补习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能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英]马克・贝磊,著,廖青,译.“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2):13-17.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3

一、校外补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本课题组对娄底市和湘潭市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学生问卷3773份,有效家长问卷1620份,在“参加校外补习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提高”这一题的调查中,55.09%的学生认为有一点提高,27.98%的学生认为有很大提高,12.13%觉得提高不明显,4.8%的学生感觉自己没什么提高;69.49%的家长认为孩子有进步,但并不明显,20.56%的家长感觉进步明显,9.96%的家长感觉没有进步。调查结果显示,校外补习对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正面影响的。补习教育不一定提高整体教育水平,但对个体具有功利性效果,是否参加课外补习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绩,但这种影响关系是否是因果关系,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补习能否促进学生成绩,笔者认为还要看以下几点:一是补习的内容与教学模式;二是参加补习者的动机水平,这既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授课教师的;三是补习的强度与持续时间;四是参加补习的学生类型。如果这四点跟学生的补习需求很好地贴近,那么补习必然能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但如果情况相反,补习不能提高学业成绩,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成绩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能在一个培优性质的大班里取得成绩进步。我们也很难相信,一个白天在学校上完课已经很疲劳的学生,能在晚间的补习班上学习和消化多少新的内容。

二、校外补习对学生校外生活方式的影响

课题组在对中小学生进行访谈时,很多学生抱怨学习压力大,作业多,还要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节假日、寒暑假都被校外补习挤占,甚至有学生说“没完没了的校外补习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了”。可见,高强度高压力的学习生活会使学生心理、生理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压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孩子不愿意参加补习辅导,而家长强制要求,这不仅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也有可能导致两代关系紧张甚至恶化。

不可否认,让孩子参加校外补习,往往可以解决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照看孩子的困难,使孩子得到有效监管,避免了孩子放学后在校外逗留、染上不良习惯的隐患,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参加合适的校外补习对学生健康的校外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益的。但总体来说,校外补习占用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和同学朋友的交往越来越少,与家长的交流更是日益减少,弱化了家庭教育,这是不能被忽视的。

三、校外补习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笔者认为,校外补习对学校教育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它对减轻学生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但对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也不可忽视,校外教育具有弥补正规学校教育体系不足的功能。当然,这种影响因学生、学校、补习情况而异。根据调查,校外补习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由任课教师私自开办的辅导班、由社会上培训机构开办的补习学校以及大学生家教。

第一种是由任课教师私自开办的辅导班。这一类补习如果过于兴盛,可能导致任课教师因提供校外补习而无心学校教学,也可能会对参加其补习的学生区别对待,给他们更多的“照顾”,造成学校教育的不公平。所以这一类补习国家是明令禁止的,可受教师待遇不高,教育主管部门督查不到位,丰厚利润的驱动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类补习屡禁不止。本课题组在实施问卷调查中,部分学生及家长出于对自己教师的保护,有意隐瞒此类补习的情况。

第二种是由社会上培训机构开办的补习学校。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校外补习形式,是学校教育的影子。一方面,校外补习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成为了应试教育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这种“影子”教育体系与学校教育体系相伴而生,互为补充,在结构和功能上弥补了正规教育的不足。首先,校外补习小班制甚至一对一的方式在教育形式上满足了“因材施教”的特点。其次,补习教育中有一部分是特长教育。特长教育弥补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满足了学生们日益多样的兴趣要求。最后,义务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和基准化为根本特征,它可能忽视学习困难和超常儿童的存在。这无疑也为上述第三种补习形式――大学生家教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校外补习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与职业等级越高,子女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就越大。城区与农村比较,农村中小学生参加校外补习的比例明显低于城市。城区中小学生正在参加校外补习的占47.00%,还有31.77%本学期没参加的,但寒暑假是参加,而农村正在参加的只占13.52%,50.24%的农村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校外补习。农村32.2%的家长表示没参加补习的原因是补习费用太高,城区也有20.32%的家长因此而未参加补习。据调查了解,

参加补习的学生中,部分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已经感到了补习支出的压力。

因此,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决定了补习教育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享受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子女,因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较低,使得其获得更高一级优质教育资源时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校外补习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的程度,补习教育可能会扩大社会阶层间已经存在的差异

五、校外补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4

[关键词]课后补习;补习代价;补习收益;网络时代;有效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董艳(1973―),女,河南温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网络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e-mail:。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日渐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作为在网络和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使用网络更加深入,接触内容更加丰富,使用过程更加自主。

尽管如此,但还有许多学生在课后之余选择一些课外补习机构进行与学校课程相关的学习补充。即使有时补习并不能带来竞争优势,甚至为学生添加了一些心理负担,同时消耗了家庭的教育费用支出,但家长也不得不选择补习,家长的补习决策陷入了一种“囚徒困境”[1]。这种与主流学校教育无法割舍的内在关系,使得课后补习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本研究以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课后补习调查数据为例,对补习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课后补习这一现象在网络时代下的存在现状,以试图分析其特征,并能够对他们有效学习的活动提供启示。

一、课后补习现状分析

(一)补习比例

补习比例反映了某地区学生参加课后补习的广度。本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北京市有75.2%的中小学生参加了课后补习[2]。这一结果超过了索思盖特・达比对多个国家课后补习的调查结果,也超过了薛海平、丁小浩2009年关于中国城镇学生的教育补习活动分析中所提到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课后补习比例超过一半以上(55.5%),但却低于贝克等的相关研究结果[3]的结论。

数据对比发现,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课后补习比例总体上升。主要表现在小学阶段的补习比例明显提高,提高的百分比接近6%。初中阶段略有提高,不超过1%,而高中阶段有接近2%的降低。而曾晓东等的研究数据表明,具体到某些城区或班级,课后补习的比例更高。与韩国2006年总体补习比例对比,明显偏高。但高中部分的补习现象要低于韩国[4]。来自不同研究的课后补习比例数据对比见表1。

(二)补习科目

关于补习科目类型(补习类、文艺类、美术类、竞赛类、体育类、能力类),调查结果表明,补习类已达到75.2%,文艺类占32%,美术类占29.1%,竞赛类占26.1%,体育类占24%,而能力类仅占8.9%。文艺类、美术类等类型的课程与传统的文化课考试不是同步进行,而是为长期的个人发展作准备。许多课程带有应试目的,并占用学生课后许多时间,同时需要家长提供大量的教育经费支出。本文参考其他学者做法[9],将它们列入课后补习范畴。

(三)补习频率

补习比例反映参与广度,补习科目反映补习内容。但补习频率说明补习频繁程度,代表了一种强度。本研究利用“每周参加补习次数”作为“补习频率”的参考。补习频率越高,说明学生参与的课后补习越多。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后补习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的比例。图1表明学生补习频率所占的学生比例。每周参加2次补习的学生比例为20.8%、3次的为11.7%、4次的为5.4%、5次及以上的为5.7%。求和获得学生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的比例为43.6%。

图1课后补习频率分布情况

(四)补习目的:课程补充oR素质拓展

“培优”和“补差”一直为通常对课外补习的划分[10]。培优和补差反映出教育补习是一种差异化教学策略,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本研究认为,当前中小学生的课后补了与学校主流教育的科目学习相关,补充学校所学的课程,以应对各种升学考试外,某些课后补习也与当前终身教育需求一致,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拓展未来发展的潜力,通过补习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机会。这些素质除了通常所说的文艺、体育、美术等,还有专为准备参加竞赛的一些素质而进行的补习。为此,分析从两维度、四方面考察,即从“课程培优”、“课程补差”、“常规素质”、“竞赛素质”进行考察,也是对传统补习目的的一种补充解释。

图2表明,北京市中小学生课后补习,对于课程补差需求要远高于培优需求,这一结果印证了以往的部分研究[11]。但也与某些研究[12]不一致,如薛海平、丁小浩的研究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补习主要是培优型。北京市家长更倾向于通过各种补习机构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比例甚至超过了对于课程的补差和培优的要求。其中还有9.2%的学生为了竞赛而参与补习。

图2补习目的的学生比例

二、课后补习效果分析

课后补习对主流学习的作用,有两种相反的研究观点:一种是对学校教育有益,表现在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等。课后补习具有对学生主流学习提供重复、强化、补充等功能,补习后会有相应的收益。另一种是带来负面影响,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因此而有很多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一)收益分析

图3表示课后补习不同收益所占的学生比例。55.5%的学生表示参加课后补习使他们学习更好;40.3%的学生表示,因为参加课后补习使自己学习更认真,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1/4左右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后补习使表达能力更强或者人际交往能力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表明了课后补习对学生学习和品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只是这个比例距离75.2%的补习比例来说还有很大差距,可见课后补习并没有让全部参加补习的学生感受到成绩的提高,甚至没有觉得更好。

图3课后补习收益比例

(二)代价分析

图4按照课后补习代价比例从低到高排列。尽管“更不喜欢学习”比例排在最低,但接近10%的比例也是需要注意的数据,这样的结果与课后补习本来目的完全反向。“身体太累,无休息时间”排在最高,比例超过一半,说明参加课后补习的一多半学生认为课后补习影响了他们的身体,而中小学生正是身体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比身体透支稍微少的影响是“心理压力大”,这也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补习占据了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时间,这些代价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也会影响到主流学习的情况。

图4课后补习代价比例

(三)代价与收益的关系

代价与收益并存,这是课后补习带来的双重影响。对于家长来说,更希望看到收益大一些,代价少一些。排除掉补习频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两者Spearman相关系数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135**,p

研究进一步分析了补习收益和代价在不同频率下的变化情况。图6表明补习收益和补习代价随着学生参与的补习频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补习收益的增加力度要大于补习代价。也就是说伴随着学生参与补习的次数增多,尽管学生为补习付出了代价,但也获得了收益。

图5不同补习收益与代价的学生比例

图6补习代价与补习收益的差异对比

研究初步获得以下结论:(1)课后补习在北京市中小学比例比较高。基本特征表现在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学生参与课后补习的比例逐步下降;(2)小学阶段,补习目的主要以拓展学生素质为主,家长希望通过补习来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补习频率偏高;中学阶段,补习目的主要以学校相关的考试科目为主,课程补差需求要高于培优需求,补习频率在每周1~2次为主;(3)学生参与课后补习的收益与代价分别表现在多个方面,且随着补习频率的增加而增加,收益与代价显著相关。

三、重新思考网络时代的学生学习与支持

课后补习的存在有多种原因,而且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这一现象。本研究希望通过从中分析来实现如何吸取其积极的因素,以促进学生主流教育的发展。

(一)课后补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课后补习为学生提供了接触不同教师风格和教学方式的机会。课后补习多为一对一和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会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重点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等;同时,因为班级小,所以教师的关注点也比较集中。“特定的契约关系”使补习教师会选择学生容易接受、家长喜欢的方式来教,学生也更受用。家长会选择那些产生好效果的教师或课外辅导机构,这些教师能针对学生的个别化问题或学习需求,为学生弥补课堂中的学习困难,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课后补习中的师生关系也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教师对学生成人的关爱与责任、学生对教师的热爱与尊敬均具有强烈的伦理性[13],将对补习效果产生正向的影响。教师是被选择的,教学效果好的、对学生热爱的教师更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也更容易被家长选择。

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面对的是班级全部学生,要考虑学生群体发展和平均需要,有时难免忽略学生的个体发展,特别是那些“学困生”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难以顾及所有学生,使学生感觉不受重视,甚至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课堂的教学环境总是一成不变,就连大教室、大课堂里的味道都是不变的。补习机构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空间,而不同的环境让学生们结识了新的学习伙伴,拓展了新的学习网络。学生在课堂上“被忽略”是常见现象,因为时间关系,无法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甚至教师只选择那些比较爱说话或印象好的学生回答问题等,无形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投入。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改进对于学生学业的促进起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教师不仅要能够平等对待学生,也要意识到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并促进其发展。此外,教师应了解当代学生学习,借助于信息技术,使用新媒体、新方法、新理论,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一种把课堂学习和在家学习联系起来的流行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媒体先行)支持了学生的课前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课堂上发挥小组学习、协作学习、任务学习的特点,教师的角色从原先的授课者而变成了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推进者等。教师的因材施教、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发展比传统授课方式效果更好。当然教师改革教学方式,不仅来自于其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同时,如果有外力的支持,教师将更愿意奉献。外力支持主要来自于学校管理部门。只有学校重视教师发展,通过活动促进教师成长,才能真正地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职后培训非常重要,如何提高岗位技能,如何加强与家长的合作都将对本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二)利用网络开展对学生课余有效学习的支持

我国“家校通项目”发展已有10多年历史,先后经历了以电话语音服务技术、互联网技术、手机短信技术为主的家校通发展,通过互联网使用网络摄像头进行网上辅导也越来越常见。家校通平台除解决家校之间“信息通”问题表现显著,但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家庭对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更个性化层次以及更深层次的教育需求。学校可以借助已有的家校通系统开展有计划的网络辅导。

利用网络开展辅导具有的优势在于:家长和孩子不需要在公共交通上浪费时间,不需要面对恶劣的坏天气,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交通费用[14]。网络辅导,可以增加学生在家庭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学生在网上也可以学习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翻转课堂模式的成功,其实解决的就是远在不同地方的学习者与异地辅导者之间的咨询问题。网络辅导可以通过网站自我的宣传,显示拥有的专家资源和曾经辅导工作的经历等,以便于学生家长对其进行了解,长期开展有助于促进资源的积累。

信息技术支持课后补习的最主要条件就是硬件设备和网络条件。本研究调查了学生中家庭电脑以及电脑联网的情况,发现在北京地区仍有8.8%的学生家庭没有电脑,9.3%的学生家庭有电脑,但却没联网。一些家庭还不太能够满足利用电脑在家学习或接受网络辅导的条件。北京市作为大型都市,可以效仿美国的nCLB计划(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或英国的Hap计划(家庭接入计划)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给予经济的补助,使学生家庭具有电脑与网络。这些计划的实施报告均表明,它们促进了学生的家庭学习,也促进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三)家长关注与参与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5

关键词:补课热;补课;缺失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在全国各地强有力的推行,各级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切断“时间+汗水”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道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基于考试制度的依然存在、教育资源的依然紧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行动,却催热了一种违背素质教育理念却迎合学校和家长心理的现象:“校外补课热”。

在汉语里,“补”对应的是“缺”,应试教育培养模式下许多中小学校公开占用假期、双休日等学生的课外时间进行“补课”。难道学生真的“缺课”吗?所“补”的是否正是他们所“缺”的呢?本文拟寻找学生参加“补课”的真正原因,探析他们的真正所“缺”为何。

二、研究方法

(一)定义的界定

本文采用的是目的性抽样,即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有可能为研究的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样本。笔者选择对某中学一名八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目的性抽样

小a是个刚升入八年级的男孩,各学科成绩都比较差,除语文之外都处于及格水平以下,为了提高成绩,他每个假期都会在校外的辅导机构补习功课。访谈对象包括他的父亲、同学和班主任。

三、资料分析

(一)小a自身的情况

1.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缺乏

小a对补课和学习没有兴趣,他补课的原因:一方面是每个假期都已经形成了让老师教的习惯,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爸爸的意愿,真正让他感兴趣和盼望的是每天补课结束作为犒劳的网络,以及爸爸对他的一些其他的承诺:“我爸说假期里补课,快开学的时候带我去市里玩一趟”。

2.学习方法和习惯的缺乏

通过对小a的观察,在其学习过程中,没有学习方法可言,学习只有听课和做作业的环节,而没有主动预先和复习的环节,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只会跟在老师的后面,不会走到老师的前面。

3.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的缺乏

在学习的过程中,小a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要求也很低,从不“斤斤计较”自己的分数,学习的基础较差加上知识掌握的不熟练,平时知识测试时却还不在意,丢三落四。长期较差的成绩使得小a不仅学习基础不好,而且学习态度也不积极,对自己的要求松懈。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学习中缺乏前进的动力。

(二)小a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1.家长的育子观

小a是独生子,父母都在事业单位上班,他成长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父母为他做很多事,包括买衣服,买学习资料、文具,甚至上学前为他装好书包。为了让他多学习,父母还限制了他很多活动,包括亲朋好友的聚餐,家务之类的琐事也都是父母的事,他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

2.学校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学校实行学案教学(印成试卷样式),每一科都既有课前的预习学案,又有上课用的学案和课后作业的学案。为了抢占学生的时间,各科都印制了大量的学案,一天下来,每个学生手里都会多出很多学案。陈旧的学生观使得教师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定位和放弃无疑更加使学生对学校和学习活动产生了反感。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小a及其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访谈、观察与分析,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不好以及参加校外补课的内在原因。这类学生从小在家庭和学校错误的教育观下成长,许多家长和学校的老师又盲目地把提高孩子成绩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上的补习班身上,却不知孩子真正需要补的不是有限的知识,而是影响他们一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家庭对孩子教育观的转变

家庭作为孩子从小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作为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父母一定要转变传统的育子观,适度放手,让小a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其次,在小a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为了省事把孩子托管起来。再次,父母应让孩子走进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和自主意R。在实践中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二)学校教师对学习观的转变

学生自从上学后,学校就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他们在学校里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开始有序的学习生活。学校是培养人的机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学校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参考文献: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6

关键词:小学生补课家庭教育小升初

如今,小学生补课内容层出不穷。除了必学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之外,艺术门类和体育等种类也渐渐增多。补课时间渐渐“霸占”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很多学生对此苦不堪言。但是,家长本着不想让小学生“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积极给小学生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关于“补课”的利弊,社会各界各执一词。

根据我组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补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习科目较难而导致学生自身的学习不理想、升学压力较大引起的。小学升初中所要考试的科目已经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和科学,增加到现在的四门,英语补习的情况和热度并不输于语数两门主课,语数补课也热度不减。家长和学生希望通过课外补习这种方式弥补正常上课时学习效率低的不足,希望文化课水平可以更上一层楼,从而得以获得上优秀初中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小学生比城市小学生有更强的补课欲望,在家长没有要求补课的情况下,小学生更想补课。数据显示,农村中有35.6%的小学生英语相对薄弱,而城市中有35%的小学生的数学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因此,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课外补习的方式弥补英语等科目的不足。城市的小学生因为接受这些东西相对而言比较早、比较普及,他们对这方面的渴望相较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较低。

由于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尽管农村小学生更想提高其他方面的素质,但实际上,农村小学生依旧把补课重心放在自己薄弱的科目上。调查显示,城市中有30%的小学生曾上过兴趣班,而在农村,仅仅只有15%的小学生曾上过兴趣班。虽然对其他一些新奇的科目兴趣也很浓厚,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和资金不足,他们只能选择薄弱科目。城市的小学生相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下面是一位城市学校小学生的课表:周六上午8点至11点学校补课半天,下午2点30分到5点钢琴课,晚上7点到10点写作业。周日上午8点到11点30分外语补习班,下午2点到5点30分数学补习班,晚上7点到8点课外阅读时间(妈妈布置)。从这个表上,我们大致可以看出,城市小学生的补课内容不仅局限于上课应该学的文化科目而已,更包含提高自己素质的各种兴趣班,补课时间也较长、较集中。

当代经济越来越发达,绝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对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小学生,大部分家长都希望通过课外补习这样一种方式提高小学生的文化水平和其他方面的素养,他们不惜占用本属于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只求有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现在和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究竟给小学生“补”了什么呢?调查中,39%的同学认为学习效果很好,45%认为学习效果一般,7%认为不好,9%对补课结果表现迷茫,不清楚效果。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补课在提高小学生某些学科成绩方面的确有所帮助,但是,补课效果却是暂时性的、片面性的,并不能达到长期强化并保持成绩的效果。

就补课的过程而言,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组发现进行过一对一单独辅导的小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辅导方式使得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参与多人辅导的小学生反映补课环境和效率相较于正常上课来说,并未有多大区别。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何正常的课堂教学并未让小学生获得同等的知识。虽然这其中有多种因素,但是这种现象却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教师所教的小学生个数相对较少时,小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有所提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小学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却不令人乐观。现在的小学生大致为7-13岁,即1998―2002年出生,1998年出生人口1401万人,1999年出生人口1150万人,2000年出生人口1379万人,2001年出生人口1702万人,2002年出生人口1647万人,六普全国人数为13.39亿,小学生人数占居民人口的比例约为5.44%。根据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吕诺报道:2003年,我国小学教职工共计625.6万人,比2002年减少8.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为570.3万人,比上年减少7.6万人,减少幅度为1.3%;教师占教职工的比重由上年的90.9%上升到91.2%。这是小学教师数量自2000年以来连续第4年的平缓下降。从教育部人事司获悉,近年来,随着人口高峰向上推移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学生规模的扩张逐步从小学、初中阶段转移到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教师队伍规模的增长随之推移到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2003年,全国教师队伍中普通初中、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教师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小学教师继续减少。而且相较美国而言,中国学生与教师的比例是美国的四倍。简单来说,美国一个老师教一个小学生的时候,中国的老师正教授四个小学生。并且根据报道,小学教师的数量正在减少,这使得一个小学教师在未来要教授更多的学生。在中国的农村,这种情况更明显,农村一个教师至少要教授40到50个学生,在“师少生多”的课堂上,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注意相对少了很多。没有教师的注意与督促,对于心理上处于注意涣散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学习成绩自然会不尽如人意。中国教师经常关注两种学生,一是成绩特别好、特别乖的学生,二是成绩相当差、整日调皮捣蛋的学生,处在中间水平,平常老老实实的小学生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而言没有特别好也没有特别糟,常常处在中间水平。面对小升初的压力,他们常常选择补课。综上所述,中国小学教师的流失和传统的一个教师管理多个小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使得众多小学生选择补课这一途径提高成绩。

在家庭教育方面,除去家长对小学生的教育支出外,家长对他们课下作业的关注度也成为影响学生补课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小学生家长由于自身素养偏低,对小学生的关注仅限于课后监督他们写作业,而对于作业的检查、纠错却很少。城市小学生家长往往知识水平相对于农村学生家长偏高,因此,在监督写完作业之后,他们会加以检查和纠正,并且给予适度的课外辅导。在补课内容上,农村小学生在文化课上的比例相较于城市小学生偏高,而城市小学生除了文化课的其他补习班(例如,兴趣特长班、艺术班等)的比例相较于农村小学生则偏高。由此观之,家长的文化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左右小学生的补课内容,家长高学历,小学生更加倾向于拓展性的课程,而拥有相对较低学历家长的小学生则更倾向于文化课和基础课的报班。

在时代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知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时刻提醒着我们应该成为具有更高素养的人,且时刻被提醒“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相应的,家长对小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补课之风愈加盛行。我们始终要铭记一点,学习上的不足不能仅仅只是依靠补课的“狂轰滥炸”,更应该兼顾各个方面,理智而正确地面对给小学生补课这件事。

在“补课”之风日益盛行的现在,各位家长要看清补课究竟“补”了什么,再为小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方式或者道路。

首先,家长应该多多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给予学生心理上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一是可以减少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因为家长的督促与指导可以鞭策小学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在文化课上取得更大进步,从而减少学生在文化课方面补课的需要。对于其他方面的补课,例如兴趣班等应另当别论。二是当家长足够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程度之后,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不会造成因报错补习班而加重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局面。其次,参与兴趣班。每个小学生的潜能和后期的发展都有所不同,童年时代是每个小学生最美好、最丰富、最快乐的时代。这个阶段,小学生会对很多东西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兴趣。有些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兴趣报补习班,这是对小学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家长应该要知道,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会有相同的兴趣,所以,家长不应该盲目从众,要切实根据小学生的自身情况报班,切勿仅仅为了缓解自己将来对小学生的担忧而牺牲发展兴趣的时间。再次,在教育和人文的层面上说,教育本身应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繁重的补课负担却造成小学生厌恶学习。学习上的快乐是小学生前进的最大动力,现在因为某些家长和学校所要求的补课负担已经使得一些小学生丧失了发展自己兴趣的动力,这是对小学生发展模式的错误判断。家长和教师应该反思,有些补课是否必要?能否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付诸实践,减少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最后,中国小学老师的数量正在减少,儿童的数量却在缓步增加,相应的,一个小学老师就会面临教育更多小学生的局面。对小学教师来说,上课质量能否提高将会是一个很大挑战。小学生学习最大的缺点是注意力低下、学习效率低,导致小学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继而选择补课这一道路。政府可以针对小学教师少而小学生逐渐增多的局面,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毕竟,教育是立国之本,小学教育是教育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7

(一)学习组织。集中学习分为局党委成员集中学习、各党支部和全体党员为单位的三种集中学习形式。党委成员的集中学习由党委书记主持,同时,局领导还要按时参加各党支部的集中学习;各党支部的集中学习要根据《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计划具体安排》;全体党员集中学习由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统一时间,统一学时,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确保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二)学习计时。每次集中学习要进行学习计时,每位党员详细记录学习时间、地点、内容。

(三)学习要求。党员要积极参加集中学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督促检查,注意发现学习典型。

(四)学习考评。集中学习的考勤情况以党支部为单位上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汇总,作为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二、作笔记制度

(一)学习笔记由局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购置,统一标准。

(二)凡有书写能力的党员,根据学习进度和内容要求,认真作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三)读书笔记要字迹清楚,内容充实,认识到位,体会深刻,每学时不少于300字,切实达到提高理论水平、夯实理论基础的目的。

(四)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组织检查一次,并组织不定期抽查,定期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和评定,对书写认真、质量较好的党员予以通报表扬,对态度不端正、敷衍潦草的党员予以通报批评。

(五)笔记情况作为对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三、考勤制度

(一)建立集中学习、集体活动考勤制度。各党支部确定一名考勤员,对党员出勤情况进行统计。每次集中学习、集体活动都要进行认真考勤,并按照本资料权属文秘资源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资源网要求填写《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考勤表》,由各党支部书记签字后,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各党支部严格请销假制度,一般情况不能请假。凡有特殊情况,党委成员、党支部书记要向党委书记请假,一般党员要向党支部书记请假,并办理有关证明手续。事后,按照程序及时销假,按规定进行补课。党支部人员缺课三分之一以上的必须集体补课。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各党支部的考勤情况。对党员个人无故、多次缺勤者,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出勤情况作为对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四、补课制度

(一)缺课党员要自觉主动地向支部报告缺课的时间和内容,接受补课。

(二)对因故缺课的党员,各党支部要指定专人,安排适当时间进行补课

(三)各党支部负责对缺课党员进行补课的同志要认真履行职责,耐心详细讲解补课内容,并进行补课登记。

(四)各党支部要将缺课及补课情况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各党支部落实补课制度的情况进行抽查,防止走过场。

(五)补课情况作为对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五、督查制度

(一)各党支部每周进行一次自评,找出存在问题,认真加以改进。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加强对每名党员的督促检查。

(二)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各支部的学习、活动、工作情况,对照《实施方案》和《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计划具体安排》中的规定,按照时间限度和进度要求,进行全面的检查,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各党支部提高工作水平。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一阶段召开一次由各党支部书记参加的总结督促会议,总结本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措施,指出工作努力方向。

(四)督查情况作为评选先进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六、学习交流制度

(一)各党支部要建立学习交流制度。各党支部要对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计划具体安排》,每学完一个专题,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每一阶段结束,进行一次学习交流活动。

(二)各党支部的每位党员要根据专题内容、阶段性任务目标,准备好发言稿件,认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习收获。

(三)各党支部党员的学习交流情况以及发言稿件,要及时报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地抽查发言稿件。

(四)学习交流情况将作为先进党支部评选和党员个人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七、责任制度

(一)党委书记、局长任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对先进性教育活动负总责。

(二)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和党支部书记负责日常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组织协调。

(三)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8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书育人本应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成为传道者,教师就应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有关教育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德师风建设已然成为当今中小学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而如今,有偿补课现象在某些地区泛滥成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有偿补课现象屡禁不止

1.补课内涵的改变。补课原意是指学生因为病假、事假或公假耽误正常上课,而造成了缺课现象之后,需要进行的补习功课的活动过程。它有两大特点:其一,补课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耽误的课业;其二,任课教师不应收取任何报酬。而如今补课的内涵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部分中小学在职教师利用课余或其它时间从事以中小学生为对象,以学科教学为内容的课外辅导、补习(含提供食宿)并获取经济利益的有偿服务活动,简称有偿补课。

有偿补课违背了补课的初衷,从补课目的上看,教师不仅仅传授学生知识,也给自己创造了经济效益;从补课内容来看,教师并不是给学生查缺补漏,而是教授课堂上本应学习的内容;从补课对象来看,不仅仅有成绩较差的学生,更有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补课形式来看,有在校内、本人住房或租借房屋及学生家中等场所给学生补课,也有在社会培训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补习;从补课效果看,学生往往得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造成他们的学习负担过重。

2.有偿补课现象对师德师风的危害。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些教师如此热衷于有偿补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个“利”字。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变成了商品,待价而沽,殊不知,建立在经济关系上的教育只会是一种倒退。有偿补课作为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对师德师风建设已造成许多负面影响,频频遭到人们的诟病。

(1)教师课堂教学的分心。不少教师由于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外的补习班上,而忽视了课堂上教学效果的提高。为了办好自己的补习班,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却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感到非常吃力,再加上有身边的同学参加老师的补习班,很多学生不得不向老师妥协,希冀在补习班中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一些教师更是将补课作为工作的重心,而原本应是重中之重的课堂教学却受到冷落。

(2)教师职业道德的沦丧。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第五条明确规定“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有偿补课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使得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圣形象受到损害,与我们历来所倡导的师道尊严背道而驰。

(3)师生关系的渐行渐远。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培养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传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本质上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教的职责是培养学生成才,学生努力学习,期望学有所成,两者所要达成的目标一致,师生关系也应该是平等、民主、和谐的。然而,有偿补课却使得这种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商品化、功利化,学生变成消费者,教师成为卖方,将知识作为消费品,在利益的驱动下,师生关系这片原本纯净的天空受到了严重地污染。

3.有偿补课现象屡禁不止的成因。有偿补课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一方面社会对有偿补课责难不断,另一方面却屡禁不止,更多的家长送学生去参加有偿补课。它的存在可归结于以下几个成因:

(1)教育方面。一方面,应试教育带来的升学压力,“一考定终身”使得家长、学校、社会采取单一的评价方式,通过考试,以分数为唯一标准,使不少学生深感挫败。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还很匮乏,特别是一些中小学存在的大班教学,想要每个学生都收到同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而补课就成为许多学生和家长想要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出路,这就是各种辅导机构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原因,也是中小学教师进行各种有偿补课的诱因。

(2)家长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普遍提高,再加上正处于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明显,然而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却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这时选择有偿补课,渴望“勤能补拙”,在许多家长看来,有偿补课是一种合理的存在,“名师价更高”反而受到许多家长的追捧。

(3)教师方面。教师的工资待遇并不高,而与他们的工作事务繁琐、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形成落差,多数教师不甘固守默默奉献、春蚕蜡烛的清贫形象,而通过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干起了“第二职业”,即有偿补课,往往补课的收入远远超过工资收入,这对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说,多劳多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收获一定的回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1.榜样的示范性。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的道德风范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等,“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教师只有从小事做起,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以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育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爱护学生,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做出示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学生才会愿意尊重并欣赏教师,信其道,乐其道。

2.影响的深远性。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给学生做出了示范和榜样,同时也影响着整个教师队伍的道德精神面貌,引导广大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爱教乐教,终身从教,并营造整个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永恒课题,因为提高中小学教师道德修养不仅关系到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实现,还关系到我国未来建设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是国家的命脉和安危。

三、拒绝有偿补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温家宝总理曾对教师队伍提出三点期望:“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高尚的师德师风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的校风建设、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有偿补课现象由来已久,并将持续存在,要完全杜绝有偿补课的现象,需要各方面一起努力。

1.教师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视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谨记敬业爱校、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作长远思量,不被眼前的利益蒙蔽双眼,而违背教师职业的初衷。以教师职业为荣,热爱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

自觉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身教重于言教,作为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应以崇高的品格吸引学生,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乐于自觉向教师学习。同时,教师对待课堂教学也应一丝不苟,精心备课、认真讲课、耐心复习,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尽可能地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到更多、更扎实的知识,锻炼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校方面:加强领导,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机制。制定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健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不仅要建立评选和表彰先进、师德模范制度,大力宣传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抓好典型示范和宣传教育,也要对违反师德师风的教师给予批评和处罚,加强监管力度,使得师德师风透明化,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领导和组织,健全工作体系,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的先锋模范作用,监督、管理中小学各项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顺利展开。规范补课,加强对有偿补课的治理,严禁有偿补课愈演愈烈。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9

关键词: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素质教育

一、中小学生校外补课的现状

1.校外补课的科目

课外学习的内容分散而多样,主要包括:英语、数学、物理、美术、声乐、舞蹈、硬笔书法、棋类等。但据部分沈阳市政协委员对全市39所中小学的调查,有77.1%的初中生上辅导班,补习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小学生中有64%补习数学、语文、英语。由此可见,大家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其它学科。[1]

2.校外补课的形式

2.1社会上的民办培训机构。这些机构大多都有自己的教学目的,课程设置及教师队伍,针对学生的学习开展多样化的教学科目。培训规模呈现为一对一、一对多或小班化教学。[2]

2.2在校大学生家教,是比较常见的校外补课形式。一般是学生家长通过熟人、中介、报纸、网络等途径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在校大学生。地点通常在学生家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授课时间。[3]

3.校外补课的人数

根据马鸿霞2010年10月对三所城市初中生的校外补课现状进行的调查,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最高,为61.57%;学习成绩良好、一般、较差的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分别为59.35%、56.79%、55%。四种类型的学生至少有一半都参加了教育补习,表明教育补习既在“培优”又在“补差”。可见中小学生无论学习成绩好坏,都参加校外补课班。

二、校外补课泛滥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1.1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匀分配,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其中,城乡的经济发展影响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投入,拉大了城乡的教育水平差距,使优质资源尤其是优质师资更多地流向城市。为了使孩子能够进入优质的学校,考取重点的高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家长不得不通过课外补课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4]

1.2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普及化,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为了使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家都把高考视为生命的转折点。由此看来,增加孩子的校外补课,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成为家长不得不选择的路。

1.3市场经济牟利为主的宣传造势,校外补课如火如荼。伴随着考重点高中、品牌大学的理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与学校教育内容接轨,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切实让孩子掌握知识要点……”这样的宣传层出不穷,渲染了学生课外补课的迫在眉睫。

2.学校因素

2.1教育评价中学校办学,教师绩效,学生学业评价的标准问题。现今中小学教育评价,以知识试卷模式的测评依旧存在。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的工作业绩、评优、职称这些无不与学生的发展挂钩。学校和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2.2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考试制度逐渐突显出中小学升学考试制度的不完善。教育评价标准的背后,实质算来必要归结到高考的指挥棒。一纸定终生的现象依旧存在,高考选拔制度不突破,纵然有万般计策也难解校外补课之风。

2.3教师的待遇在市场经济社会下也会存在着生活的困境。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劳力劳心的教师面对收益的单一,难免打着为了孩子着想的旗帜,额外开展补课班。

3.家庭因素

3.1家长自身观念和学识水平的限制。大多数家长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认为“人家学,咱也不能落下”。但是面对学生们繁、难、怪的练习题,一些家长根本指导不了,即使能够指导自己的孩子,在父母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家长们也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因此选择校外补课。

3.2家庭生活的经济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力也是持续不减,父母不得不把大多数时间投在工作上。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就成了无暇顾及的对象,校外补课也成了他们的首选。

三、避免不合理校外补课现象的对策

1.理性对待校外补课

1.1家长要理性对待校外补课,不要盲目跟风,随波逐流,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应客观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在孩子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孩子参加校外补课,但绝不能让孩子在高压下超负荷地进行校外补课。

1.2社会各级教育部门、学校、新闻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正确的导向性作用,客观地对课外补课机构进行宣传。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三管齐下,相互密切协作配合,使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对学习产生兴趣,转变“为了学习而学习”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学习观。[5]

2.教师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2.1学、思、教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因此,永无止境的学、坚持不懈地思,充满激情地教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三部曲”,构成了教师专业生活的主旋律。可见,注重学、思、教的相互促进,努力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才是提高学生学业的有效途径。

2.2多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提高教师的待遇,以调动教师积极工作的热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职业倦怠,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学校教学质量偏低,校外补课势必会蓬勃发展,而决定学校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各位教师的工作热情。[6]

2.3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改变学生的评价标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进行的时代的召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然而应试教育只强调知识、智力的培养,因此只有全面的改革学生的评价标准,才能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5]

各个学校要结合自身学校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学校的学生评价标准,要综合考虑学生评价的多样性、全方位,以及智力、品德、价值观等因素,减少只对文化课的重视,进而减轻学生校外补课的负担,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4.1政府应该实行公立为主、市场为辅的校外补课机构政策,加强对课外培训机构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和引导,整合资源,并逐步配备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具有从教资格的专业人员。政府还要和社会共同监督校外补课机构,并定期进行评价审核,以此来实现优胜劣汰,保证校外补课机构的教育质量。同时,政府还要完善非教育系统办的校外补课机构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职称评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为其坚持公益性社会服务提供政策性保障。

4.2注重教育公平,加大教育投入,努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政治、经济的的影响。其中地区教育的差距、城乡教育的差距、校际间的差距这些无不呼唤着教育注重公平。针对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提出“教育均衡的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发展”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因此,在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教育公平和均衡的改革中也应该内在的包含个体发展的差异,因材施教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6]

参考文献

[1]王卫东.学?思?教:教师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

[2]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教育研究,2003(8).

[4]刘建林.北京市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需求现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中小学补习教育篇10

一、韩国中小学课外辅导现况

课外辅导,亦称私人辅导教学,是指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私自参加的针对其文化课或艺术方面进行的辅导补习,因补习内容基本上类似于学校课程,故而又被称为“影子教育”。[2]目前韩国课外辅导形式主要有五种。第一,一对一的家教形式,通常是教员去学生家里为其补习功课。第二,由私有的专门公司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第三,由以营利为目的的私有辅导机构为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或者小班辅导,通常称为补习班。第四,在线辅导系统,例如公共教育广播系统。第五,全日制的补习机构,那些没有被大学录取的或者没有被理想的大学录取的高中毕业生通常会参加全日制的补习机构,为再次考大学做准备。韩国的各种课外辅导机构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并且数量还在日益增加。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调查,2008年有55834名一对一课外辅导教员,40202名小组授课教员,192所在线辅导机构,81所提供自学资料的公司。虽然政府一直在控制课外辅导机构的数量,但是其数量还是迅速增加,从2000年的14043所增加到2008年的65810所。[3]目前,韩国有各类补习机构近10万所,补习机构的教师比公立学校的教师还多,而且补习机构往往能吸引更优秀的教师,给出的薪水也比公立学校的高。[4]

课外辅导是韩国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年,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而且学生普遍都在多所辅导机构接受不同科目的补习,家长也不惜重金让孩子参加各类辅导班。表1显示的是2010年小学、初中以及高中阶段课外辅导参与率、总支出额以及占GDp的份额。

[数据来源:韩国教育、科学和技术部(2011),韩国银行(BankofKorea)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2010年韩国课外辅导总参与率高达73.6%,课外辅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是过多的依赖课外辅导也带来一些问题。

二、韩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引发的问题

课外辅导以需求为导向,以全力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宗旨,满足了家长和学生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韩国“教育热”“学历至上”的背景下,课外补习的弊端更加突出,主要问题如下:

1.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韩国是个重学历的社会,孩子从小就为考上名牌大学做准备,家长也为此不惜重金。虽然早已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但是家长在基础教育方面仍需花费大量资金。近四分之三的韩国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补习,家长花费近25%的家庭总收入在教育上,其中很大比例是在课外补习上。[5]自1995年开始,家长花在课外辅导上的费用已超过花在正式学校教育的费用,并且课外辅导费用呈持续上涨趋势,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85年至2006年20年以来,韩国家庭花在正式学校教育的学费和其他费用方面自2000年略有增加,但总体上升不大。课本花费自2004年开始下降,并基本保持不变。而课外辅导费用一直呈上升趋势,并且上升幅度很大,2006年已到达250亿美元,占GDp的2.79%。教育已经给家庭带来了很重的经济负担。

2.导致教育的不公平

课外辅导对孩子成绩的提升是有一定效果的。2010年政府调查显示只有不到4%的家长反映课外辅导无效。[7]因此,绝大部分的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然而,参加多少课外辅导以及参加什么形式的课外辅导与家庭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来自家庭月收入不到100万韩元的学生中只有36%参加私人辅导,来自家庭月收入300到400万韩元的学生中有80%参加私人辅导,家庭月收入在600万韩元以上的家庭,其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率近90%,每月支出达到45万韩元(约400美元)。[8]中等收入家庭的生均私人辅导支出是低收入家庭的4倍。对私人辅导机构的过分依赖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有着较好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学生更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也更有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一项研究发现16.9%的来自中高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而只有5.8%的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而一般的大学,情况则相反,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低收入家庭。[9]家庭收入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进入何种大学,这会造成富人的子女更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而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韩国这样一个重学历的社会意味着能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待遇,这便引起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担忧。

3.剥夺了孩子的课余时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过度的课外辅导剥夺了学生的游戏娱乐时间以及休息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使得孩子身心疲惫,影响其在正式学校的上课效率,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成为空谈,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此外,辅导机构多是严格的应试教育,其唯一目的就是不惜一切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如创造能力的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等。而且对家庭教师和补习学校的过分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改革措施

过度的课外辅导已在韩国引起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协调好课外辅导和正规学校教育的关系以及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等问题。为此,自1968年以来,韩国政府主要制定了三条相关政策,1968年开始改革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期缓解课外补习热,1980年~2000年出台强硬的禁止政策对课外补习严加控制,但禁止政策难以为继,20世纪90年代初又转向通过公共教育资源整合私人教育,特别是通过“课外学校”治理课外补习热。[10]为进一步解决好以上问题,还需继续实施相应的改革措施。

1.减少对课外辅导的依赖

2010年私人辅导费用减少了3.5%,2011年又减少了3.6%。[11]然而要达到减少私人辅导费用的目标,还需采取许多措施。首先应当从改革大学入学标准和学生评估体系开始。补习机构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因此降低大学学业能力考试(CSat)在大学录取中的比重可以减少对私人辅导机构的依赖。大学入学选拔除了参考CSat考试,还应注重其他标准,比如推荐、论文、课外活动以及在校成绩,以便改革以分数为导向的招生制度。其次学校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标准来评估学生,例如,采用减少考试成绩的比重,参考平时小测试、作业、课堂参与等标准综合评价学生。韩国政府在2011年就开始关注分数等级评估体系,并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来评估学生。然而,在给予学校自来评估学生的同时,国家层面的具体评估细则也很重要,以免各个学校评估标准不一致,以及避免走关系和腐败问题。

2.增加低收入群体接受课外辅导的机会

即使采取改革措施,减少对课外辅导的依赖,课外辅导还将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政府还需增加低收入群体接受课外辅导的机会,有3种可供选择的措施。第一,在线教育系统日益成为私人辅导的一部分而且费用大大低于非在线补习,政府应扶持其发展。第二,为了减少对课外辅导的需求,政府于1990年建立公共教育广播系统为高中学生提供大学入学考试的备考讲座,正式学校或私人辅导机构的教师通过公共教育广播系统向广大学生提供辅导,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不用承担任何经济负担。第三,中小学开展的“课外学校计划”可以进一步减少私人辅导的费用。2005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并推行“放学后的学校”――“课外学校计划”。“课外学校”是公立学校组织开展的,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家庭所支付的费用负担比社会上的各种辅导和补习班少很多,可以说是韩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12]2006年底对280所“课外学校”教育示范校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每个家庭年底教育开支比年初节省6.2万韩元,这对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13]

3.改善公立学校教育

2010年政府对家长进行调查,讨论哪些措施能减少私人辅导的开支,大部分的回答是提高正式学校的教学质量,使之能为学生提供足够好的教育而不用参加过多课外辅导。公立学校可以从辅导机构吸取一些经验来提高教师的绩效和家长的参与度。首先,学校定期与家长以及学生交流,通过交流不断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评估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各类学校活动并与学校沟通交流,通过这些交流与活动,让家长了解其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学校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获得家长以及学生的信任。其次,公立学校往往缺乏激励措施来督促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政府应当创造一种更具竞争力的环境以促进学校教师不断改进教学,例如根据绩效付给教师更多的薪水,吸引最优秀的教师,也让家长知道最好的教师是在正规学校而不是在辅导机构。同时加强教师职前培训,提高教师水平,为正式教师树立威信和名望。最后,政府应当通过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并给予学校更多的灵活性来设计其课程,支持学校开设高质量的课程来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更多地关注成绩不良的学生。

四、结语

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给学生减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行素质教育,实现全面发展。然而,目前在我国,课外补习也呈迅猛发展的趋势,课外辅导机构、家教服务发展迅速。而且课外辅导的费用往往很高,成了家庭的一项大开支,低收入家庭往往支付不起,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中韩两国地缘邻近,在文化相通相似的社会背景下,更容易将韩国的课外补习教育与我国进行比较,针对目前我国在课外辅导方面的现况,我国应吸取韩国在此方面的经验教训,参考其应对之策,以便更好地处理类似问题,进一步改善基础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参考文献:

[1]nationalCenterforpolicyanalysis.after-School

tutoringSkyrocketsinSouthKorea[eB/oL].[2013-08-08].http:///sub/dpd/index.php?article_iD=23472.

[2]Braym.theshadoweducationsystem:privatetuto-

ringanditsimplicationforplanners[m].paris:internationalinstituteforeducationalplanning,1999.

[3]LeeJY.privatetutoringanditsimpactonStudents’academicachievement,FormalSchooling,andeducationalinequalityinKorea[D].ColumbiaUniversity,2013.

[4][7][8][9][11]JonesRS.“educationReforminKorea”,oeCD,economicsDepartmentworkingpapers,no.1067,oeCDpublishing[eB/oL].[2013-06-27].http:///10.1787/5k43nxs1t9vh-en.

[5]edutechassociates.whatcanwelearnfromSouthKorea?[eB/oL].[2012-05-14].http:///2012/05

/14/what-can-we-learn-from-south-korea/.

[6]namK.time-seriesanalysisofthescaleofprivatesupplementarytutoring[J].economicstudyofeducationalfin-

ance,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