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本科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49:21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1

关键词: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72-02

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农林院校经管专业比较偏,毕业论文质量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已经成为众多教育者很头疼的问题。当然,导致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除了专业性质特定之外,还有学生、教师、学院等方面的原因。为了能够改变这样的现状,有必要积极去探析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之道。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在本科教育即将结束之前,需要学生针对于某一专业方向撰写的论文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价值在于:其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检验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是实现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其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化的写作技能,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其三,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有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去研究理论,对于其后期的职业规划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二、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际上,造成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考虑其制约因素的过程中,也应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探析。通过对于众多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查和研究,将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性质方面的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农林院校隶属于专业特色院校,其往往会将主要注意力放在农林专业上,无论从师资力量,还是教育投入上,都偏向于农林类专业。相比之下,经管专业就成为容易被冷遇的专业方向。另外,农林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往往也界定于农林专业方向,不存在专业性不强的经管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管类专业学术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经管研究氛围缺乏,这给此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过论文撰写经验的人都知道,论文理论越多,越加有利于论文选题,而论文选题是决定论文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此情况下,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2.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通过对于众多院校经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农林院校,还是其他普通院校,其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都处于低下水平。对于这样共性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将原因归结到学生自己的身上。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毕业期间时间分配不科学,都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工作和考研上,对于毕业论文质量没有清醒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毕业论文撰写任务会在每年5月或者6月的时间段来开展,此时都是学生去找工作或者考研的忙季,时间本来就很紧张,如果时间安排不合理,势必会出现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其二,经管专业学生忽视毕业论文质量。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往往在没有做设计和实验的前提下,就开展撰写,往往不需要花费太久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一旦树立这样的观念,其撰写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其三,学生写作能力不高,信息整理的能力比较弱,难以将各种资源合理地运用到论文写作过程中去,甚至常常出现口语化问题严重,论文表述组织分布不合理的情况。

3.教师引导方面的因素。本科生进入论文撰写的过程,都会安排相应的指导教师,去引导学生撰写论文,确定论文命题,选择论文方向。可以说,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也会对于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质量产生影响。但是,实际上由于高校扩招力度的增强,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对于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此时的教师师资却没有跟上节奏。据调查发现在农林院校中,一名指导教师往往需要负责一个班级的论文引导工作,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引导众多的学生进行论文撰写。教师本身的论文引导能力就不是很理想,又需要面对大量的论文撰写引导任务,势必使得其工作任务量不断增加,此时出现偷懒,或者对于部分学生的引导工作不到位,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越是到了后期,仅仅将论文撰写的目的界定于能够顺利通过毕业就好了,根本不涉及到学术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经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自然不是很理想了。

三、提升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综上所述,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是由专业性质,学生惰性以及教师引导缺乏所导致的。在明确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和调整,以便达到提升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对此,我们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形成经管类专业学术氛围。在农林院校开设经管专业,虽然可以表现出其极强的专业性,但是由于自身专业特点决定其就业面积广泛,难以形成比较好的就业局面,由此也会对于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归根结底来讲,经管类专业学术氛围不浓,是影响其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甚至严重制约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在相对积极、健康、科学学术氛围中,即使经管类专业在农林院校不占据优势,也会因为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得学生受到很好的感染,由此去开展论文撰写活动,势必会使得论文质量处于相对理想的状态。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理想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注重师生交流平台的构建,使得经管专业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开展互动。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辩论活动,将经管专业毕业论文撰写技巧、经验纳入其中,使得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撰写论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此去开展各项准备工作;其二,积极构建学院内部的学术团体,科研社团和虚拟研究所等组织机构,发挥其在引导学生撰写论文方面的作用,积极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论文材料,以便其更好地开展论文撰写工作。

2.注重毕业论文过程的管控。严格来讲,经管专业毕业论文的完成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从选题到开题,从检查到定稿,再到最后的答辩,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论文的整体质量。因此,需要以管理的视角去实现控制,以保证论文质量处于较高的水平。具体来讲:其一,调整改善经管方向专业学生的论文选题方向。在实际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合适的选题,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第一环节,在此过程中应该保证选题是符合专业特点,能够激发学生撰写积极性的,并且有着比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就要求引导老师要科学地设定选题范围,引导学生做好选题。其二,对于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行严格要求,如关键词、中英文摘要、论文正文、段落间距等,都应该严格依照规定来进行,尤其是论文的抄袭率一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也难以起到提高毕业伦论文质量的效果。其三,注重毕业论文撰写环节的管理控制。一般情况下,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涉及到初稿、中稿和定稿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关系到论文的质量。为了保证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应该建立早中期的论文审核小组,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学生论文质量。其四,建立健全完善的论文评定标准和规范,依照科学合理的基本原则,从论文质量,学生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测量,从而使得学生高度重视论文质量。

3.不断提高教师论文引导能力。上述已经提及到教师引导论文撰写工作量比较大,部分教师论文撰写引导经验不足,自身专业知识不夯实,难以将各项工作落实下去。对此,应该高度重视教师论文引导能力的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应该积极做好如下的工作:首先,积极针对于教师论文引导能力提高,开展专业化的培训,使得教师能够对于论文引导工作任务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确定论文引导方向,保证论文引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其二,积极建立健全教师论文引导交流平台,使得教师可以积极针对于论文引导工作开展交流,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教师论文引导经验和技巧的积累,以便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其三,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倡导引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论文引导中去,避免出现懈怠的情况,为此将论文引导工作效果纳入到教职工的绩效考核中去,以此去激发教师参与论文撰写引导工作的积极性;其四,合理分配引导教师的任务量,避免给予其过大的论文引导任务量,使得其处于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去做好各项论文引导工作,以此去保证给予经管专业学生更加合理的论文撰写意见和建议。

四、结语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目的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整个高校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毕业论文的质量保证需要学生的努力、教师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学院的监督。笔者对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地加强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其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经管类专业实习学术氛围建设;学院需要规范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提高教师指导水平。我相信随着在此方面经验的不断积累,农林经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将得到不断提高和升级。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01):23-24.

[2]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29):45-47.

[3]苏姗.提高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0,(04):56-58.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1.加入一些和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相关的设计类题目。由于目前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大多是在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工科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受给水排水专业的影响较大。在水污染控制方面主要为排水管网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农业院校如果照搬工科院校的设计内容,由于专业基础所限,无法与之进行有力的竞争。因此,应在设计内容上着眼于和农村地区和农业环境相关的工程。如目前农村受污染地下水的治理和农村污水的处理都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相关的工程也建设了不少。可以设定一些如农村小型给水站或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课题。在处理工艺选择上,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条件,一般应选择操作较简单且成本较低的常规处理工艺,这样更符合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比如用吸附工艺处理污染地下水,或用人工湿地处理畜禽类废水,都是可行的设计题目。学生经过这些设计工作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在毕业后从事农村环保治理的相关工作,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为农村环境的治理培养可用人才。为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也要考虑有工程背景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同时可以通过帮助青年教师去设计类单位进行工程实践等措施,提高他们的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从而达到辅导学生的要求。

2.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体现资源与环境的紧密结合,设置适量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题目。工科院校的环境专业一般更侧重于各种污染治理技术工艺的开发与研究,对环境与资源的重视不足。农业院校则注重于从宏观侧面上分析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将自身对土壤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优势体现在资源和环境管理方面。为进一步体现农业环境院校学生在这方面的特点,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时通过设置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课题来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在当前对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其中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做工作设计不同,由于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学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因此和工科院校学生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方面他们做的比工科院校的学生要更加深入,相关的知识结构也更加全面。为本科生毕业设计设置适当的环境影响评价课题,不仅发挥了农业院校学生在生态环境评价方面的一些优势,也可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有效的帮助。当然,这同样也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加入环境影响评价的课程,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也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一个可取的方法是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保障本科生培养的质量。

3.将毕业论文与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或课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环境工程专业由于本科就业的压力较大,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攻读本专业的研究生。对于准备攻读研究生的本科生,特别是已取得报送推免资格的学生而言,在本科毕业阶段通过完成毕业论文来得到一定的科研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无需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保送生,可以安排他们尽早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在课题的选择上,应尽量从老师的在研项目中选取适当的一部分让学生来参与并完成,而不是只是简单的让本科生给在读硕士生打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只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辅导,并选取学生力所能及的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科生同样可以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并做出较好的科研成果,有些本科生的科研成果在高度上甚至不逊于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对于要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毕业生,也要尽早安排他们进入毕业论文的课题。老师要帮助学生按安排好时间,一方面要让他们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照顾到学生复习考研和找工作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两头兼顾。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有必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毕业内容的多样性,加强其实践性,并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为培育出更多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治理的人才而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展鹏.环境工程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刘恒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1):121-123.

[3]齐向前等.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8):33-34.

[4]刘绮等.环境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研究[J].高教与经济,2008,21(2):18-22.

[5]徐微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2):141-142.

[6]沈连峰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1,1(1):61-63.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3

(1)语言表述a.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述必须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同行专业人员已熟知的常识内容,尽量减少叙述。b.论文中如出现一些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立即做出解释。(2)标题和层次a.层次要清楚,标题要重点突出,.毕业论文应采用汉语撰写;一般由七部分组成,依次为:(1)题目,(2)中文摘要,(3)关键词,(4)目录,(5)正文,(6)参考文献。2、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论文题目:应是整个论文总体内容的体现,要引人注目,力求简短,25字以内。字体为宋体小二号。摘要:中文摘.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完整的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要pDF或word格式,最好能发给我邮箱word毕业论文格式的设置在word2007中怎样实现毕业论文格式word高手,懂word弄过毕业论文格式的请进。

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格式总改不对老师不让过怎么办?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格式的具体要求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格式模版word版的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谁有?求毕业论文格式,平面设计专业我想要一个实用《毕业论文》格式,我要套论文用的用的,越快越好?能给吗?请问哪位知道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还有脚注有什么特别要求?请求2011最新格式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顺序:中央电大毕业论文题目→目录→有人教教我大学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房地产营销的毕业论文设计,包括开题报告什么的,怎么写,给发了我给大学生毕业论文2年了,格式熟练,去年写了几百篇基本都过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啊?还有论文的格式什么,我都不懂啊,求各位江西师大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具体是怎样的?毕业论文具体格式是怎么样的,有关环保的毕业论文范文有吗?

哪位大哥知道四川农业大学的毕业论文格式,.

文题.[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⑤专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⑥技术标准[序号]责任者.技术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年.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7.致谢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8.附录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其说明等。二、管理和人文学科类论文撰写格式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各位大哥大姐四川农业大学可以专升本吗?专科生可以转成本科生读本科生的专业吗?哪物流管理毕业论文格式?哪位大侠知道,请问有人知道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学历受社会承认吗?急知,谁知道四川农业大学2008和2009年的美术专业录取分数是多少,。如题,小弟今年毕业.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实验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1-0153-01

目前,中国的大多数农业高等院校都是综合性大学,除了跟农业相关的学科外,还有许多跟农业关系不大的学科和非农学科,甚至有些非农专业的招生人数超出了农业专业的招生人数,如经济管理类学科中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务管理专业、金融专业和会计专业,特别是会计专业,是许多农业高等院校的王牌招生专业,不仅招生人数众多,而且录取的分数始终处于各专业前列,体现出很强的专业竞争力。但农业高等院校毕竟从农业起家、从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的底子厚、基础扎实,农业综合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最强,师资力量最为突出,其他非农专业尽管发展很快,但历史底蕴较差,无法和传统的农业学科相抗衡。因此,在农业高等院校中如何建设会计专业,使得会计专业具有农业特色并且呈现出独特的农业竞争能力是会计专业负责人和其他相关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1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现状

1.1在课程设置上雷同

当前,农业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和其他财经类院校的设置雷同,没有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差异性,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甚至专业课都相差不大,公共基础课雷同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特别相似就说明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现在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包括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资产评估等课程和其他财经类学校所开设的基本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没有体现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如果农业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不体现出农字,那么学生和其他财经类院校毕业的学生相比其竞争优势就无从体现,只会产生竞争劣势,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1.2实验实践教学雷同

当前,许多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实验实践教学的设计上和财经类院校相比也有很多雷同性。在实验教学上,所购买的软件基本上一样,所举的例子没有体现出农业特色,绝大多数案例均为非农企业和非农上市公司。在实践教学中,也存在雷同现象,实习基地都是非农企业的工厂和车间,学生实习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深入基层的决心和动力,和农业接触的较少,没有起到应有的实践作用,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1.3毕业论文设计雷同

此外,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上,农业高等院校和财经类院校也存在雷同现象,毕业论文的题目大同小异,没有体现出农业会计的特色,都是大而全的题目,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引用的参考文献和农业没有多大联系,引用的数据都是非农上市公司的公开报表,然而针对这些数据展开分析,发现问题并进而解决问题,结果造成全国毕业的会计学生都在写雷同的论文,没有创新性,没有农业特色的成份在里面,形成不了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学生的独特优势来。

2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策略探讨

农业高等院校建设会计专业一定要有新思路和新观念,要突出一个农字,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建设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具有其他非农高等院校所不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具体而言,农业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策略有以下三个。

2.1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农字

农业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要与其他高等院校区分开来,一定要突出一个农字,这是农业高等院校的优势所在。在公共课的设置上,要增加三农内容的比例,如可以增开农业经济学、林业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和农村经济学等课程,适当减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学时,适当减少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学时。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考虑增加农业会计学、农产品流通企业会计、农商银行会计等课程以及农产品营销、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国际贸易等相关课程。在选修课方面,可考虑增加种子学、植物学、生物学、农业机械、食品工程、食品学等与农相关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2.2在实验实践教学中突出农字

当前,许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说得多,做得少,累的工作不愿意干,复杂的工作又干不好,一些知名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企业反馈到农业高等院校的信息是:毕业的大学生普遍不愿意到基层锻炼和工作,只想在舒适的环境中呆着,不愿意吃苦,即使某些学生被迫到了基层,比如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等工作场所,也不愿意多干,而且呆的时间会很短,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呆了不到一周就离开岗位,甚至离职或不辞而别,这对农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和被动,久而久之,这些著名的涉农企业就不太愿意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农业高等院校会计学培养方案的设计上,特别是实验实践教学的设置上不尽合理,采取的措施是应加大涉农实验实践教学的力度。具体而言,在实验教学中,购买与农业密切相关的会计学教学软件,教学软件中所列举的例子应该是农业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要与农业的生产、经营、农产品的供应、流通、加工和销售紧密相连,涉及的银行要有三农业务,最好是村镇银行、农商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充分理解和领会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熟悉农业企业的业务流程,在此过程中将会计学的有关知识与农业企业的融资、种植、加工、存储、物流、销售、货款回收、售后服务等流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有得放矢,才能充分学好会计学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应加大与农业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和农相关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践,要告诉学生装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要倍加珍惜,要深入到基层,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众所周知,在养猪场、养牛场、养鸡场、农产品加工车间等地方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学生只有在这些场所长时间地工作才能够真正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对会计科目的理解将更为深刻,以后在财务部门工作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灵活运用。所以,实习基地的选择更为重要,实习基地一定要跟农业紧密关联,学校应重点考虑与农产品种植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物流企业、农产品销售企业的合作,将这些企业作为合作的重点对象。

2.3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突出农字

在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设计也应体现出农业特色,所撰写的论文应该是以农业生产或经营企业为例来阐述会计学的重要理论,如毕业生可写某个农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相互并购中的财务问题分析,不同农业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分析,农产品经营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对某个农业企业的财务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对策,分析某个上市农业企业的应收账款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某个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营运问题展开研究等。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只有突出农字,所选题目才能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综合性和现实性,引用的参考文献要尽量跟农业相关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提出一些会计理论方面和会计目录方面的创新性东西。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后出去找工作,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企业,这些企业的招聘人员看到简历后,选择这些毕业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这对双方来说就是一种双赢,它不仅减少了学生找工作的成本,也减少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刘洪.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探讨[J].北方经贸,2009,(11).

[2]陆萍.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创新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8,(05).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5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浙江农论文联盟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批准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对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2)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层面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离农倾向明显,就业去向与其他经管类专业并无差异,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肩负着为现代农林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新”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2009年,浙江林学院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随即制定了《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纲要》明确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为:“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能力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适时调整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的,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农林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经管单位等从事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顶天立地”的师资队伍

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主要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措施。引进包括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的引进。建设期内,共引进博士7名,其中国外高校1名,国内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聘请4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和农林企事业单位人员、3名国外著名高校的教师为兼职教授。积极鼓励年青教师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和一流的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及到基层挂职锻炼。建设期内,5名教师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中国科学院1名,985院校3名,211院校1名。有10位教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访学,5位教师到农村基层或农林业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通过这些措施,使师资队伍真正做到“顶天立地”(既掌握学科前沿又了解农村实际),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显著优化。高级职称比例由2007年的70.3%上升为2011年的86.5%,其中副教授比例由37.0%上升为54.1%,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从事教学第一线的主力军。博士学位比例由2007年25.9%上升为2011年的54.1%。教师由原来主要毕业于林业院校,改变为既来自国家重点农林院校,也有来自于国内外著名综合性大学。

(2)注重科研与教学研究,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

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氛围,鼓励老师从事科研与教学研究。建设期内,共立项科研课题8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8项,科研经费达44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3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sci或ssci、ei、istp)收录18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科技兴林奖等各类科研奖励共20项。主持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共3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获得浙江省教学研究成果奖、校级教学研究成果奖共5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从近年的发展来看,专业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研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为科研促进教学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

3.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1)构建“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了教学计划,着重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理论、实践、特色”三结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重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由两个平台构成,公共基础平台及学科专业基础平台,学分合计为40.5,占总学分的24.5%。为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提供保证。

第二,强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强调实践环节。一是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如“林业概论”、“现代农业概论”等课程设有实习环节,“会计学基础”、“统计学原理”等课程均设有模拟实习。二是安排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等,专业综合实习主要设置了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期1周的“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三是设置“社会经济调查与应用文写作”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经济调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第三,显特色。为了显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与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差异,充分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在专业选修课中,按方向设计了两个模块,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模块(选修模块ⅰ),二是“农林企业管理”(选修模块ⅱ)。

转贴于论文联盟

(2)强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建设期内,有计划地开展了以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为重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工作。具体包括:

①重视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师高度重视精品论文联盟课程的申报与建设工作,新列入校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4门,通过学校验收的8门。“林业经济学”和“林业财务与会计”2门省级精品课程,均于2010年顺利通过浙江省教育厅验收。②加强教材及教辅资料的建设。以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在已有主编《现代林业企业管理学》、《管理学案例》、《会计学基础》、《林业财务与会计》等教材的基础上,主编教材5部、副主编2部、参编2部。同时,加强教辅资料的建设,如“林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有实习环节的课程均有相应的实习辅助资料。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首先,倡导国际参与式课堂讨论方法。如在“林业经济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乡村快速评估技术(rra)和参与性评估方法(pra)时,设计一些主题,以行政班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展开。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法。如“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等课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开展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各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堂的过程中,开通网上讨论,使师生互动不断加强。

4.改革实践教学体系,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1)构建“一、二、五”分类实践教学体系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除课程实习外,构建了“一、二、五”分类实施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指一个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二”指两个平台,面向全体学生的平台和面向优秀学生的平台。“五”是指五个支撑点,包括面向全体学生的“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专业综合实习”两个支撑点,面向优秀学生的“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大型专题调研”三个支撑点。

一是通过专业综合实习、中期论文及毕业论文的实施,构建“基于应用性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使学生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范,在第四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撰写中期论文。中期论文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对农村经济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必须有实际的调查资料和数据支撑。毕业论文是高校实践教学的必修环节。在毕业论文环节,强调选题需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与导师的课题相结合。通过实施中期论文,强化对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质量较高。2007-2011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入选校级优秀论文12篇,毕业论文的优良率达41.24%。专业综合实习主要包括“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农林企业管理综合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经济的调查方法,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为期2周的“农村社会经济调查综合实习”为例,第1周为外业调查,第2周为内业整理和综合分析报告撰写。调查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开展工作,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这一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综合实习,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设计问卷-实地调查-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撰写报告”得到全过程的训练。经过多年的实施,综合实习制度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通过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大型专题调研等第二、第三课堂,构建“基于创新型目标的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林业经济研究会由高职称、高学历的专业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上共获得了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11项的好成绩,在校期间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申报学校和浙江省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申报和实施的全过程。2008-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成功申报项目共24项,其中省级6项。大型专题调研主要是指部分学生参与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大型专题调研。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挑选了共28名学生参加了农业经济相关课题的调研。通过参加大型专题调研活动,使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重视教学条件建设

建设期内,主要抓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的建设。

一是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依托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600m2,下设6个实验分室: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分室、工商管理模拟实验分室、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分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分室、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分室、金融模拟实验分室。建设期内,新增教学设备(包括软件)近158万元。现有教学设备总值近432万元。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新建实习基地11个,现有校外实习基地达21个。

二是图书资料建设。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所需的图书资料除由学校图书馆提供外,由学院图书资料室和专业特色资料室提供。经济管理学院图书资料室,每年及时采购能反映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图书资料。现有藏书1.5万册、学术期刊310种、报纸40余种。同时,建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资料室1个,现有各类资料和藏书800余册。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和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

三、几点思考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后,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近几年学生就业情况看,就业趋向是以非农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公务员等)为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体现特色与优势,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但是,大学生毕业后是否愿意真正走上服务“三农”的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如何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除通过对培养环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的调整与优化外,更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努力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打通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的路子。

其次,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密切结合,全方位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突出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6

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生产示范和技术推广等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实践教学基地不仅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有利保障,而且也是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桥梁,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问题。近年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探索“院企联合、院所联合、院校联合、院村联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模式,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需要。

“院企联合”是指生命科技学院与知名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生命科技学院先后同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河北粮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毕业生产实习的顺利完成,甚至有的毕业生在实习期间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直接掌握了成熟的生产技术。

“院所联合”是指生命科技学院与科研院(所)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科研单位先进的科研条件,实现资源共享。生命科技学院先后同河北省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唐山市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协作关系,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和生产实习的顺利完成。通过实习,学生不仅熟悉了科学实验过程,学会了先进科研仪器的操作,而且了解了相关学科的前沿动态,有的学生结合实习完成了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院校联合”是指生命科技学院与职业中学共建教育实习基地。生命科技学院先后同河北省迁安市职教中心等多所职业中学建立合作关系,保证了学生教育实习的质量。学生通过教学实践,了解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现状,得到了独立从事教学工作的初步训练。

“院村联合”是指生命科技学院与当地小康村或文明生态村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小康村或文明生态村参观实习,使学生既了解了当前农业生产现状,又学到了先进的应用技术和经验,对鼓励学生毕业后投身“三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生命科技学院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秦皇岛市科学技术协会、秦皇岛市博士专家联谊会、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协会等多家社会团体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现已形成“四个联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为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1-2]。

“两个结合”和“双导师制”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毕业实习是学生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深化与升华,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检验。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3]。

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包括毕业生产实习与教育实习。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接受锻炼,了解生产过程,熟悉生产实践,增强劳动观念,掌握生产技术。教育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能力。

毕业实习主要采取“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两种形式。

“校内实习”是指在校内实习基地、由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的毕业生产实习。“校外实习”是指在与专业有关的科研院(所)、企业等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毕业生产实习,由实习单位提供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实习岗位,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即实行“双导师制”。凡申请外出实习的学生,须办理离校实习申请手续,经学院批准后方能外出实习;在外实习期间定期与校内实习带队老师联系;实习结束时,每位学生按学院要求撰写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以此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

“集中实习”是指由学院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统一组织和安排学生实习。“分散实习”是指由学生自己联系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由学院委托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实习,并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思想品德好的技术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期间学院安排校内教师巡回督导,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

为了确保毕业实习的质量,避免毕业实习时间与择业时间的矛盾,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第八学期调整到了第七学期。因为第八学期正是大学生毕业前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联系工作单位的最佳时期,如果把毕业实习安排在这个时段,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结语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7

论文关键词:筛选假设理论,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率持续走低。2009和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8%和74%。据此推算,2010年尚有160多万毕业生未能按时就业。文章旨在从教育经济学筛选假设理论的视角审视农民阶层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及其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筛选假设理论

筛选假设理论视教育为一种装置,本质上是一种信号,其主要作用是帮助雇主识别能力不同的求职者,以便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筛选假设理论的前提是不完全信息,即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和雇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当雇主要从求职者中选拔有适当能力的人去填补空缺岗位时,他对求职者的能力并非完全了解,在短暂的招聘过程中,只是通过简历或交谈了解求职者的显性情况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如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个人经历等,用人单位为了招到合适的员工,主观上往往更注重毕业生的学历、所学专业、毕业学校等,据此来鉴别、筛选和录用大学生,因此,毕业证书的作用尤为凸显,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资本和社会资源,是一种身份、能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是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和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素质和能力的基本依据。高校的层次和水平显著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985”、“211”院校的毕业生与一般普通院校的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更青睐于前者。“211”院校的毕业生是企业招聘的主要对象,占80%,而一般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仅占20%[1]。

二、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高等教育机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入学率;二是高等教育层次。近年来高校扩招主要集中于地方普通院校,他们在大众化过程中扮演了“主角”。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正从数量上的显性不均转向质量上的隐性不均,主要表现为城乡学生就读院校的类型与层次上的差距。统计数字显示,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非重点地方普通高校。杨东平教授主持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研究表明,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地方普通院校与专科院校,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呈下降趋势[2]。“中国农大农村户籍学生比例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一左右,而2011为28.26%,比2010年减少了5.98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跌破三成。”[3]

学界通过研究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就读高校的层次和类型的可能性亦不同。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会上层子女进入部属重点大学的机会高于社会底层子女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社会底层子女考虑到入学风险和就学成本,往往选择学费较低或相对冷门的专业,而上次社会子女更多地选择就业前景好的热门专业。

曾满超研究发现:农民阶层与非农民阶层子女高等教育机会整体可能性之比为5.6,进入全国重点高校可能性之比是9.2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其中与党政干部子女的差距则分别达到17.9倍和31.7倍[4]。低社会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内部分化中更多集中于低层次学校中[5]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子女进部属重点大学的机会是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子女的18倍[6]。

“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明:大学生所处的家庭阶层对其高等教育准入与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子女较多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管理阶层子女较多就读“211”院校[7]。文东茅研究指出:父亲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者的子女进入“211”大学的比例为32.8%,父亲中只受过小学或以下教育者的子女比例为15.3%[8]。高学历父母子女与低学历父母子女进入“211”院校的比例悬殊较大,二者相差10个百分点[9]。

(二)原因分析

1.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

长期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城乡高等教育机会差距的主要原因。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造成城乡二元教育结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机会、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等严重不均衡,存在显著差距,导致农村学生从一开始就在高校入学机会竞争中处于劣势。

2.城乡教育观念差异

农村家长普遍存在教育短视行为,多从投资—收益角度考虑子女受教育问题。由于大学学费高昂,四年大学费用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支出,有的甚至“因教致贫”;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或失业,就业后工资较低,甚至低于农民工工资。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后,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认为上大学还不如外出打工实惠,进而不重视子女教育,“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导致农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其高考成绩和高等教育机会。

3.高考选拔制度隐性不公

近年来一批重点大学采取多元招生改革,如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招生以及高考加分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招生过程不透明,不同程度存在人为操作的制度空间,优势阶层往往可利用其所拥?械娜Α⒕煤蜕缁岬茸试炊哉庑贫燃右陨福佣苯踊蚣浣拥鼗竦谜庑┤胙Щ幔褰撞阍蛞蛉狈Υ死嘧试炊τ诹邮啤B蘖⒆2捎帽急燃唇鞘?(农村)子女所占比例与城市(农村)子女高考报名比例相除,研究表明城市子女在保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对2010年某“985”大学自主招生数据进行统计显示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城市子女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8.2倍[10]。另一方面,不同阶层家庭背景、经济、文化及教育资源差异较大。优势阶层家庭收入高,经济殷实,为子女提供的教育投入也较多,其子女可以参加各类培训班、特长班。一是可能其综合素质,可以拿到多种技能证书,从而获得更多加分因素;二是可能提高学业成绩,获得高等教育机会较大;农民阶层则相反。结果导致“家庭背景、收入差异—家庭教育投资差异—教育投资质量差异—就业差异”恶性循环的现象。

三、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不仅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自我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均处于劣势的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如何呢?

闵维方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态存在差距。“211”院校的就业率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就业率为70.9%;而专科学校的就业率为58.9%。家庭背景和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就业。家庭经济状况好、社会资本丰富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满意的工作,公务员子女的就业率与农民子弟的就业率相差14个百分点[11]。李炜,岳昌君研究发现:“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概率大;家庭经济条件好,家庭社会关系广泛的毕业生更容易找到起薪较高的好工作[12]。

社会阶层不同,其子女高等教育之后的结果亦有较大差距。家庭背景越好,就业率和起薪越高;行政管理人员和经理人员的子女大学生毕业时平均月工资高于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400元和300元[13]。“麦可思-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明:从学生毕业后半年的就业状况来看,农民与农民工子女、产业与服务业员工子女中分别有35%和25%的毕业生未能就业,远远高出管理阶层子女未就业15%的比例。农民与农民工子女在就业质量上也处于弱势,2008、2009两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薪在各阶层中分别排在倒数第一、第二位[14]。

杨钋等对麦可思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由于工作转换成本较高,弱势群体学生的就业流动性小于其他学生。“985”、“211”院校毕业生及父亲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子女就业流动性远高于非“985”、“211”院校毕业生及父亲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子女的就业流动性。同时不同流动模式的实际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异[15]。

郭丛斌,丁小浩研究表明,父母从事主要或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其子女从事相同劳动力市场工作的可能性比较大;代际之间,从次要劳动力市场流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难度比由主要劳动力市场流向次要劳动力市场的难度大[16]。马莉萍,岳昌君认为,家庭背景显著影响毕业生进入主、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家庭条件好,父母的受教育程度高、家庭社会资源丰富有利于毕业生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17]。主、次要劳动力市场收入存在差距。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研究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的差距已扩大到15倍,跃居世界之首[18]。

四、对策与建议

1.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缩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城乡差异的重要举措。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和协调发展,切实提高农村教学质量,打破城乡二元教育格局,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2.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及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学校管理与教育的落后等原因,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一般不理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一般就读于农民工子弟学校或相比较薄弱的学校,由于存在户籍等制度性障碍,农民工随迁子女尚须回原籍参加升学考试,因所学教材课程的差异,影响其升学考试成绩,因此,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制订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以及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3.规范高校招生程序

高校招生应遵循公平原则,规范招生程序;加强自我约束,实行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在采取多元录取机制时应考虑社会现实和公平保障条件,加大考测能力比重宜考虑各种复杂因素,在考测能力与公平客观之间寻求平衡点。“当高考日益侧重于考测能力的时候,应该承认勤奋刻苦的因素在高考成绩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下降,而受教育条件和环境所起的作用在有所上升。”[19]

4.培养和拓展社会资本,提高综合素质

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同学、校友及师生关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交往领域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和配置社会资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等。

5.消除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平就业环境

打破就业市场分割局面,推进人事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等制度改革,放宽政策限制,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规范就业市场,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环境,加强就业立法,禁止并监督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现象,规范招聘程序、公开招聘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6.建立就业援助制度,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面向就业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农民阶层子女大学生作为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理应被纳入到政府的就业援助体系之中。政府应该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以及失业保障等方面对其进行就业援助。

参考文献:

[1]王霆,杨玉梅,张瑾.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基于企业用人单位、高校教师和毕业生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93-97.

[2]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学生在重点大学比例下降[eB/oL].people.com.cn/GB/jiaoyu/1055/3178564.html.

[3]寒门果真难出贵子?国内多所大学农村生源减少[eB/oL]. edu.cn/te_bie_tui_jian_1073/20110829/t20110829_676296_1.shtml.

[4]曾满超.教育政策的经济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78.

[5]武毅英,吴连海.高等教育收费对教育机会均等的负面影响及反思[J].复旦教育论坛,2006(2):60-65.

[6]谢作栩,王伟宜.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野下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研究[J].教育学报.2006(2):65-74.

[7][14]35%农村生未就业家庭背景对就业影响渐明显[eB/oL].edu.cn/gao_jiao_news_367/20100812/t20100812_507500_1.shtml.

[8]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58-63.

[9]杜桂英.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基于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78-84.

[10]罗立祝.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对城乡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1(1):32-41.

[11]闵维方,丁小浩,文东茅,岳昌君.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31-37.

[12]李炜,岳昌君.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1):88-94.

[13]文东茅.家庭背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及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58-63.

[15]杨钋,门垚,马莉萍.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动现状的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75-80.

[16]郭丛斌,丁小浩.职业代际效应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教育的作用[J].经济科学,2004(3):74-82.

[17]马莉萍,岳昌君.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7.

[18]中国行业收入差距世界最高[eB/oL].chinanews.com/cj/2011/02-10/2833461.shtml.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8

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这个我们刚写过的。论文的格式很老套、也别写得太有花样。和一般的报告差不多的。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2、目录格式(空2行)(3号黑体)目录(3号黑体,居中)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吉林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考学士学位申请有什么具体要求?09年吉林大学自考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论文申请时间是?我是长春大学的大一新生,想报名吉林大学的工商企业管理二学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我今年最后一次自考,考的是吉大工商企业管理本科证!他们要求我们交工商企业管.

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下载

这个东西还是要靠自己来搞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统计学系统科学与工程教育学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华文教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农艺教育园艺教育林木生产教育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水产养殖教育应用生物教育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辽宁大学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大连水产学院渔业管理专业成人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请好心人解答一下:黑龙江大学经济法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和字数中南大学英语本科自考毕业论文格式自考毕业论文格式又是怎么样的?急用参考

红河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已经有了雅思成绩6.5想我是红河学院的大四学生,想参加2011年的国考,不知道在哪里看考试大纲红河学院2009年12月份四级准考证前6为是多少?谁能告诉我下啊?我忘记准在红河学院培训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孩,感觉还不错,彼此联络了一个月,突然间昆明到红河学院怎么.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9

植物保护专业主要课程

植物生长与环境、植物栽培技术、植物病理、农业昆虫、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企业经营管理、植物保护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植物栽培技术技能训练、植物遗传育种技术技能训练、植物病理技能训练、害虫预测预报技能训练、植物化学保护技能实训、植物检疫技能训练、岗位就业综合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植物保护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植物保护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为“三农”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分别安排学生到农药生产、营销、农作物生产等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工资待遇较高,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植保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高达97%以上。

我国实施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计划,全面构建新型植保体系。主要有考研和就业两个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农技推广站、海关及农药、食品加工企业等,每年有65%左右的同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同学的初次就业率也高达90%以上,最终就业率均为100%。

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植物保护专业所需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农业本科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就业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提出了要全面、深入、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发挥创造性的作用。结合农业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就是要认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就业中的作用;同时,深化校企合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及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培养其知农、爱农、惠农的意识,从而更好的发挥农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当前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就业现状分析

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学历等条件限制,他们的就业形势在受到限制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转机。据2010年就业蓝皮书《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在毕业生自主创业方面,高职远高于本科。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1.2%,与2008届(1.0%)相比略有上升,与2007届(1.2%)持平。2007届、2008届、2009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1.6%、1.36%、1.6%,远远高于“211”院校的0.5%、0.54%、0.4%,和非“211”本科院校的0.8%、0.73%、0.8%”。

就农业高职院校来讲,近年来毕业生创业就业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促使广大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回家乡创业。为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4号,明确毕业生从毕业年度起三年内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其中,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申请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1]。

二是社会对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需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四部分专门提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农业是以生物产品生产为基础,并向农产品加工、医药、生物化工、能源、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拓展的一种多元化和综合性的新型产业。由此可见社会对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的需求相当大。

三是农业高职院校大学生有着自身的特色优势。一是专业密切结合市场的需要;二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三是学生的就业观比较恰当。这就造成了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逐年赶上本科的趋势[2]。就农业高职院校来讲,行业特色极为显著。

2.紧扣现代农业产业链,让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创业就业中发挥能动作用

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在其《发展江苏现代农业十项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途径是:首先,从农业生产环节来看,通过土地保护与培育,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发展集约生态特色高效农业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次,从保障与支撑条件来看,无论在整个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还是农业生产内部环节,都需要全程科技支撑与组织制度保障;最后,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来看,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在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拓展[3]。”农业高职院校在农业发展中的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促进就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紧扣现代农业产业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创业就业。

第一、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加大国家有关农业方面政策的宣传力度。《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指出:各地、各部门和高职院校要大力宣传,正确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和正确的成才观,使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与现实,激发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社会、投身国防事业热情。国家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按规定特别给予相应补贴、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提供人事户籍管理服务、入伍退役后优先考学升学等优惠引导政策[4]。在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开设相关课程,使广大学生对国家政策有比较深入细致的了解。从而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和积极投身农业的热情。

第二、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基层、走进农村,开展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1] [2] 

活动。例如我们带领高年级学生深入滨海县农村参加暑期实践活动,参与我院对接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的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科技服务三农中的快乐,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三、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扎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为学生的创业就业夯实根基。通过聘请企业成功人士来校举办讲座或授课,使学生与企业的全面对接,树立起今后创业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校企合作,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岗位技能培养联动,促创业就业

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人社部发号)指出:支持鼓励相关行业和产业与高校联合开展专项岗位对接活动,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农业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岗位技能培养联动,促进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

首先,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开设校企合作班。与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的合作开办的“正大班”、“大北农班”,校企合作办班,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融入社会。我们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双向”对接: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接,实践教学需要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体现与强化;二是实训教学与专业岗位技能对接,专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在实训教学中训练到位;三是素质培养与企业用人对接,将企业用人需要的素质,如企业的历史、文化、思想、管理制度、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四是学生角色与工人角色对接,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人的角色,创设企业的文化环境、模拟企业的车间管理、加强学生到企业的见习和实习等。学生通过参加企业实践,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利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能够感受企业工作氛围,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使他们真正树立起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

其次,让学校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辅导员开设就业指导课。使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技巧、中长远就业规划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理解。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创业就业中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培养了广大青年学生知农、爱农意识,增强了学生毕业后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