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42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1

一、教师“后台运作”,积累和梳理有条不紊 

语文教师必须带领学生有效积累和科学梳理,让积累和梳理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语文备考的效率。因此,我们改变过去模糊积累和笼统梳理的做法,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借助教师本身学识优势、资料优势和时间优势,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情况,按语文一轮知识点的复习要求精心梳理并编辑成《语文必备知识点》小册子。虽然这样做教师辛苦了些,但是学生获益很多,复习目标不明确,知识点凌乱的情况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虽然这本比较实用的《语文必备知识点》诞生了,但是教师如何让这本小册子的作用最大化,还是需要动一番脑筋的。因为难免会有学生认为,有了这本小册子,语文学习可以高枕无忧了,甚至语文课不需要听了。针对学生这种想法,教师首先要及时做好教育工作,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必备知识点》不是学好语文的法宝,更不是包治“语文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是学好语文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其次还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因为小册子只是语文知识体系的建构,知识模块的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扩展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整理成一本“量身定制的笔记本”,从而把积累引向纵深,为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奠定基础。这里所说的“量身定制的笔记本”,并不是将小册子上的内容机械地复制到笔记本上,而是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点拨、指导下,再次进行知识点的理解、归纳、整合。如果学生能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积累和梳理习惯,那么考前就能从容不迫地复习了,更能切实提高语文水平和能力。 

二、学生“前台操作”,积累和梳理卓有成效 

高三语文第一阶段复习的特点是课堂容量大,知识点比较多,如果不及时积累和梳理知识点,那么一轮复习结束,学生的头脑中会是一盘散沙。头脑中装了许多零散的知识,就像有很多零件的工厂车间、仓库,要用零件的时候却找不到。因此要能及时、快速地调出所需的知识,学生必须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这个工作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能学生亲自操作。 

1建构框架 

知识的归纳整合其实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要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系统地掌握知识的能力。建构知识框架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思维模式图如下: 

诗中开头句子的作用①概括句子内容(点明时令、地点、交代心情) 

②奠定某种情感基调或渲染某种氛围 

③点题,总领全诗或领起下文某一内容 

2抓准重点 

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时,往往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他们认为所有的知识点都是重要的,分不清重难点。比如,进行诗歌鉴赏模块复习时,教师要求学生梳理这一模块的知识点。检查后发现,有的学生将印发的讲义完全复印下来;有的学生东抄一点西抄一块,不成体系。学生在整理时,教师虽不能包办,但也不能完全当甩手掌柜,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整理要求。如诗歌鉴赏中形象类、表达技巧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观点评价类等是整理的重点。 

3小组合作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后整理补充归纳拓展

高三是冲刺高考关键性的一年,教师和学生都非常认真。英语教师更加重视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则争分夺秒,整天埋首于各类“真题”、“模考”中,忙得不亦乐乎。但是,在高三这样一个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全面考查的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归纳和拓展,要求学生能切实有效地做好课后整理正是其有效载体之一。

我所说的课后整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选择的摘录、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将所学的知识吸收、消化并进行重新整合的一种创作性的学习活动。适时有效的课后整理对高三的英语教学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许多英语成绩不理想或者不拔尖的学生,我们不能对其一味地指责。事实上,他们学不好的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多地依赖老师和参考书,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能力。对半知不解的重要知识没有认真地分析和理解,对一些块状的专题知识也没有梳理和重整,所以他们的英语学习是毫无体系可言的。通过整理,就能使分散的知识变得集中,使零碎的知识变得完整,是杂乱的知识变得有序,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个人特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当然,要求学生进行课后整理必然会冲击相应的坏习惯,所以教师要正确得引导和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课后整理并不是简单地将课堂笔记重抄一次或者是把练习中的错题“搬”到错题集中,而是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各个知识模块进行分析、对比、取舍、归纳和拓展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必须摄取大量的知识信息,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分门别类,如词汇专题、语法专题、文化背景知识专题、书面表达专题等等。有些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将老师平时在课堂上零星提到的各种单词记忆法结合自己的摸索,归纳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又妙趣横生的方法来,如构词法、联想记忆法、反义近义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也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摸索其他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理解、记忆、推理等一系列思维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后整理呢?

2.1课堂笔记的整理。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下来,过些时候也会忘记。记笔记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是记忆的扩大和延伸,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要做好课堂笔记,学生的思想必须高度集中,紧跟老师的思路,使自己处于动脑、动手、动耳的最佳学习状态。笔记内容要注意重点、难点、疑点和新观点。听课笔记可以记在课本上、练习上、卷子上、甚至是纸上,可以字迹潦草、杂乱无章。但是课后,学生必须对自己的笔记进行整理,以起到即时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的记忆遗忘规律指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其次,通过整理,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记录重难点知识并及时修改、补充、查阅和拓展相关知识。只要学生逐渐养成了整理笔记的好习惯,不但能对听课内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而且通过及时地巩固、积累知识,对培养学生能力也大有好处。

2.2练习错题的整理。做错题集是许多英语教师要求学生养成的一个号习惯。一般学生都只是把作业、练习、试卷中的错题摘录在一个特定的本子上,然后分析句子结构或选项,说明错误原因。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会觉得这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省下时间多做几道练习。这是,教师就要及时开展学法指导,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只做单项选择题。单项是很重要,但完型、阅读也应是做错题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阅读中的错误,更是要从整体思路及方法上找出原因。作单项也要讲究方法,如四个选项中能轻易排除的选项就不必抄上去;考查句子结构分析的,直接用括号、划线等标在题干上等。完形和阅读主要整理思路,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理解为什么做错了即可,而其中的重要语言点和常用的课外词汇就必须摘录到整理笔记中。错题集的整理能促使学生再次反思和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明确问题存在的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块状专题的整理。高中英语教学所要求的语法项目在高二时就已基本学完,高三是全面综合复习的阶段。许多学生在初学某个专题时,由于内容集中、训练时针对性强,所以能比较清楚地掌握该块知识。但是一到综合考查时,他们就往往思维混乱,抓不住考点。这和学生平时没有将专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比较和强化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从句就有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三大块。名词性从句有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四大类;定语从句有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之分,又有只用that、只用which、关系词省略等各种情况;状语从句也有时间、地点、条件、原因、结果、目的、让步、比较、方式等各种类型。如果学生不把每一块专题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研究,比较区分,对各种语法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查缺补漏,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语法概念的话,他们很难在高度综合的高考中通过这些考点。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3

在高考英语中,大多数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然而,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思维,致使学生英语语言运用水平整体不高,在考试时把握不到解题要点。就此问题,本篇文章对高考英语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解题策略和训练方法。

掌握英语备考要点

把握总体结构策略。英语备考复习中的总体结构策略,是指在考试内容限定下,为达到目标分数,强化英语语言知识系统并使之内化为可应用的总体认知结构,从而采取的总体结构化复习策略。根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则,这种总体结构策略在英语备考复习中包含以下四个层面的含义:

其一,着眼于整体,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结构原则归纳成知识链,形成应试知识框架和复习指导向导系统。对不扎实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重组,使之有序化、条理化,建构成涵盖考试内容的总体知识结构。

其二,着眼于部分,从课文、单元到整册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入手,依层次递进把握复习内容和诸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关键内容、基本原理和范例要强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其三,着眼于重点、难点及知识弱项,做大量的习题。做题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要进行提速练习。

其四,着眼于考试内容,考前10周通过做大量套卷来检测应试实战能力。做套卷时所呈现出的问题,要通过做单项测验卷和相关习题来解决。套卷和单项测验卷分别对驾驭整体知识结构和部分知识结构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查。

总体结构策略强调:首先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继而梳理部分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并通过实战练习,使复习有序化、条理化和系统化。

加强阅读理解是关键。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中约占总分的30%。考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效度,主要取决于正确方法的掌握和应用。大脑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理解技能。

阅读理解作为对书面信息的认知、加工和处理的心理过程,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可大致归为:语言结构的和非语言结构的。前者指单词、词组、习语、句子、规则和知识的识别、语篇、语境、上下文关系及全文总体结构、思想的延伸等。后者则指阅读理解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方式、策略、习惯以及知识文化背景等。要提升阅读理解效率效度,可通过精读和泛读两种方法进行训练。精读训练时,要做到对语言信息及其相关结构要素、规则有深入准确的理解,且反复练习至牢记并能应用;泛读训练时,只要学生对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大概的理解就可以了,泛读训练主要是通过加大阅读量来提升理解效度。这种复习的理念和方法不但可以应用于英语备考,也可用于其他科目的备考。

要指出的是,采用这两种复习方法时一定要限时,并采用多种速度对效率效度进行检测,最终达到准确理解内容之下的快速阅读。事实证明,采取上述方法进行训练,可在短时间内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从而使考生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

紧扣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指导和规范高考命题的法规性文件,其细节每年都作调整,旨在明确高考内容与要求。因而,它是高考出题、教师命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主要依据。关于英语学科应试,在结束了前三轮复习后,考生应抓紧考前最后冲刺的宝贵时间,紧扣《考试大纲》,将注意力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英语基础知识的回归:掌握词汇短语的意义、词性、拼写及用法;清理基础语法概念、主干知识、句型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功能;多做简单的题,目标分值在125分以下的学生少在偏题和难题上花精力,要结合大纲反复演练。

二是重点和弱点的专项训练:针对历届高考出现频率高的内容和自己的知识弱项,有侧重地进行强化训练;除了对知识点的辨析理解和记忆,还要力求达到融会贯通并能运用的程度;对于当年新增题型,如“多项选择式完型填空”,要加大练习力度并在做题后分析总结。

三是解题速度和效度的提升:对于听力、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式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等题型,既要进行专项演练,又要进行综合演练;每周至少做一套真题或模拟题,做题时要弄清切入点,归纳命题手法和思路。

英语写作训练“三步走”

在书面表达的范畴,英语作文旨在考查学生以书面形式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能力。英语作文训练,可按以下步骤来进行:一、常用句型结构训练。要求熟练地写出常用的单句、复句,且句中词汇、词组、标点符号及语法不能有误;二、精析、背诵范文。要求基本掌握文中主题句的遣词造句、展开手法、段落结构方式及全文布局谋篇思想;三、模仿写作训练。要求根据范文给定的内容、图象、表格信息,逐字逐句或按情节顺序用英文表达出来,完成后对照原文,改进不足之处。

那么英语写作的基本要点是什么呢?一是细心审题与整体构思。动笔前要看清并理解题目及其意图与思路导向,就其中心思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例证、相关问题等要素进行整体构思。二是将文章构思纳入典型结构模式并成文。常见的高分命题作文和图表作文,都是“三段式”典型结构模式。第一部分:命题作文给定的主题及其延伸的完善,或图表、表格中主要内容的描述;第二部分:主题的深入阐述与扩展论证;第三部分:前文问题或观点的解决方法或结论。三是语言准确、简约,篇幅合乎规定。必须用正确简单的词汇、句式,对没有把握的结构应回避,字数要在规定的范围内。

英语复习要旨谈

考生能否在考试中,将其所学英语知识外化为能力发挥出来,并取得理想分数,同其复习策略与方法密切相关。根据中外传统教育观念,复习不但被视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构筑知识系统所必需的。然而,关于复习的策略与方法,并没有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作为英语备考的核心,复习是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组织化和可运用化的过程。考生究竟应该怎样来进行英语复习呢?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4

关键词:营销知识;整合教学;高职公共英语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3)09-0085-05

当前针对高职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如何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成为当前形势下的一个迫切的课题。在社会需求、逻辑理据和教学理据的共同推动下,将英语教学和学生将来的行业或职业联系起来已成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界的共识,在高职院校进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以下简称eSp)教学得到了学者的认同。但对于“巩固基础英语知识”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时间安排学者们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观点认为要打好英语基础后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教学,但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不一定只有等到基础打好了,才能开始专业英语。持此观点者认为进行eSp教学,可以极大地调动起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可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压缩专科学生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采取分流教学。本研究的前期基础为:分别在2007-2008、2008-2009两学年的第二学期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进行了eSp教学,即《营销英语》课程完全取代基础英语教学,约70课时,采用教材是经国内人士译注的原版英文教材;由于教材内容难度大,教师缺乏营销专业知识和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比营销知识重要的观点等因素,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此后《营销英语》改为学生完成基础英语阶段学习的选修课,约30课时,但由于多数学生为了学分而选修,主观上不大重视,加上大班额教学(超150人)和松散的管理等因素,教学效果也甚微。在此背景下,本实验主要研究在高职高专英语基础知识巩固阶段中整合营销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能否为学生接受;学生对专业销知识和公共英语课整合教学的需求如何;该整合教学能否产生一定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于2012年在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先在该校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第二学期进行“营销知识与高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实践探索,然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通过实验和统计分析,希望能为探索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学科相互整合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文献综述

“专门用途英语”或“专用英语”的教学主张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语域”(register)理论,其理论基础是功能主义的语言观。语域理论认为,每种语言除了其语言共核部分外,还包括许多功能变体,如专业性语言包括各行各业的专用语言,如计算机英语、营销英语等;非专业语言则主要包括社交俗套话和人际用语,如见面打招呼、参加招待会,开玩笑等。第二次世界之后,随着国际间的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交往日益扩大,eSp日渐发展成为一门学科。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关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著作。其中,Halliday在与他人合著的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eSp的概念:“englishforcivilservants;forpolicemen;forofficialsofthelaw;fordispensersandnurses;forspecialistsinagriculture;forengineersandfitters。”因此,eSp顾名思义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而eSp课程就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电子商务英语、外贸英语、国际金融英语、新闻英语、医学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营销英语、学术英语、科技英语、文献阅读、论文写作等,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从20世纪70年代起,eSp教学理论和实践在许多国家得以推广。如在日本eSp大为普及,英语只是其最基本的技术语言,索尼等跨国公司的产品说明书及技术文献都是用英语写成,大部分员工都用英语交谈,阅读英语资料等。日本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从一年级开始起就把英语教学与专业挂钩,开设学术英语。在国内,最初开设的eSp课程以eSt(englishforScienceandtchnology)为主,杨惠中最早发表了“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和“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两篇有关eSp教学的研究成果的论文,具体介绍了eSp的概念和推荐了当时在国外流行的教材。1985年,我国第一个eSt计算机语料库(JDeStComputerCorpus)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成。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呼声的高涨和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再次成为英语教学界的焦点。笔者以“eSp”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搜索到1997-2012年间的相关文章共154篇,并呈现出逐年增多的特点。研究者们从eSp教学理论介绍、开展eSp教学必要性、eSp教学模式、eSp教学师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如秦秀白的“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范谊的“eSp存在的理据”,蔡基刚、廖雷朝合写的“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等,这些文章都从理论上充分论述了开展eSp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1)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学生是否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实用的营销知识;(2)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是否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3)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所学到的营销知识是否能启发学生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

2.研究方法: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学生访谈。

3.学时和地点:2011-2012-2学期2-16周,2课时/周,共计30课时;某职业院校南海校区教学楼1103室。

4.受试班级:a班合班共93人,其中营销专业52人;食检专业41人。

5.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验班采用的教材包括:《高级职业英语》第二册,笔者选取原版英语营销教材(marketing:apracticalapproach,6e)的各章节,每篇内容材料字数约500字,内容体系如下:(1)theFieldofmarketing;(2)themarketingenvironment;(3)Gatheringmarketinginformation;(4)marketSegmentation,targetingandpositioning;(5)UnderstandingtheCustomermarketandConsumers’Behavior;(6)UnderstandingtheBusinessmarket;(7)product;(8)pricing;(9)Distribution;(10)thepromotionalprogram。营销知识和高级职业英语教学课时量比约为1∶1,各占30课时。其中,营销知识的教学方式分别为阅读课、ppt讲授或前两者相结合。

三、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一)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该学期16周最后一堂课上随堂发放并当场回收,采用匿名形式回答。发放问卷93份,回收93份,有效问卷93份。其中,营销专业学生答卷52份,非营销专业(食检专业)答卷41份。问卷共8个问题,其中最后一个问题为半开放性问题。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两专业学生对所学营销内容理解存在困难,对其实用性看法不一。在营销知识理解上,问题1的数据显示,营销专业学生表示能理解的比例高于非营销专业学生的比例,但整体上表示能理解的人数比例偏低。而非营销专业中表示能理解教学内容的人数比例低于不能理解的人数比例。因此,从两专业统计的数据来看,本学期所学的营销知识在理解上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对比数据可看出,营销专业学生表示能理解所学营销知识的人数高出约20.6%,一方面,这也许跟营销专业学生已学习的专业背景知识有关,因为非营销专业学生在教学实验前从未学习任何有关营销知识的课程;另一方面,这也可能跟教师的授课和所学材料的难度有关或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关,这些问题将在学生访谈调查中进一步了解。

在实用性上,两专业的学生认同度较高,营销专业有82.7%的学生认为实用,而非营销专业56.1%的学生认为实用。由此可见,本学期在课堂上学习的营销知识对两专业学生来说是实用的。但非营销专业认为实用的人数比例低于营销专业人数约26.6%,这也说明了在“实用性”认同上,两专业学生存在反差。

2.两专业学生对整合教学方式的期望一致,认为整合教学没冲突。在整合教学方式上,两专业的学生都认为“最希望教师以ppt讲解和课堂阅读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各专业学生的认同比例均处于高位,其中营销专业有86.5%,而非营销专业有80.5%。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最初的实验设计上,由于考虑到有限的学时和知识体系的内容量大,本整合教学的目标是在让学生有限的课时(30课时)内通过阅读课型课堂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宏观性的营销知识体系,或是以专题讨论形式并借助ppt罗列要点课内讲解而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但最初尝试两种方式后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并且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外不会自觉看材料。因此,之后的整合教学都采取了“ppt讲解和课堂阅读结合”方式进行。

在整合教学的“冲突性”上,营销专业有94.2%的学生认为“没冲突”,而非营销专业则有68.3%的学生持同样观点。这说明了公共英语课堂上进行“营销英语”和“普通英语”整合教学,大多数学生认为是“没冲突”的。

3.两专业学生对“整合教学效果”和“可行性”认同度存反差。对于“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的营销知识”的说法,持认同态度的学生中,占营销专业人数的84.6%,占非营销专业人数的73.2%。由此可知,整体上两专业学生持认同的人数比例偏高,这说明了尽管在问题1中有较多的学生表示不能理解所学营销知识,但在感觉上学生仍然认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问题7和问题8的回答中,对于“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可以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因为所学到的营销知识,比普通英语课所学内容实用”和“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所学到的营销知识能启发我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两种说法,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态度形成明显的反差。其中,营销专业学生对两种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比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高,比例分别69.2%和61.5%,人数超过了60%;但非营销专业学生对两种说法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却比持否定态度的人数比例低,比例分别为48.8%和46.3%,均达不到50%的比例。这种反差说明了:在感觉上,营销专业和非营销专业的学生对整合教学“能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启发对身边经济生活的观察和分析”持有不同的态度,并且营销专业学生相对获益较大。对于“可行性”,营销专业持认同态度的人数比例为88.5%,而非营销专业学生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为51.2%。相比之下,持认同态度的比例中,营销专业比非营销专业高出37.3%,这说明整合教学在营销专业学生获得认同度较高。

综合对比上表数据得知,营销专业学生对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认同度较高,这说明了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结合或整合来进行教学是可行的途径;非营销专业学生虽然总体上对本整合教学认同度偏低,但仍有68.3%的学生认为公共英语和营销知识整合教学没冲突,73.2%的受查者认为营销知识和大学英语课整合教学,既可以提高英语水平,也可以学到较为系统和实用的营销知识。由此可知,即使整合教学的内容和专业不相关,非营销专业学生也不排斥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的整合教学;另一个可以间接证实此说法的数据是非营销专业学生认为“营销知识和高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不可行”的理由,因为在20份回答“不可行“的问卷中,有11份问卷的理由显示了心理不平衡,如“应该针对专业与英语教学结合,这样对其它专业的学生才更公平些,也让其他专业学生能更好地学习与自身专业有关的英语,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不是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也希望学习一些有关自己专业的英语”。由此反映出非营销专业学生也希望英语课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因此,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专业知识教学是能获得学生认同的教学途径。但“不可行”的理由也显示了公共英语教学整合专业知识教学面对以下问题:(1)学生的语言基础。如:“营销英语为专业英语,高职公共英语为日常英语,专业英语相比日常英语,生词量大,专业倾向性强,较难让没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理解。”(2)学生的认识。如“……应更注重四级的备考,故我认为不可行”“我学英语更多的是想学到口头的交流英语和日常常用的英语,而不是营销专业的那些专业英语”。(3)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如:“……本人对营销不感兴趣……”“经济的东西令我生厌,我弄不懂,也不想学……”;(4)学生的认知水平。如“营销知识太过深奥,对于理论的东西,理解起来有困难”。

(二)学生访谈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笔者先后访谈了两个专业共21位学生,营销专业10人,非营销专业11人。访谈采用半结构性式、分别以面谈和QQ在线聊天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习成效、学习材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看法。访谈准备的主要问题为:(1)你觉得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对你是否产生影响?如果有,请具体说明。(2)你觉得选用的学习材料如何?(3)你觉得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

1.提升阅读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由于受课时量、大班教学、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各异等因素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实际所付出的教学投入不成正比,因为通常情况下在众多的英语学习者中最终学会语言并真正能运用者居少数。在这种损耗型的语言教学里,若能在继续语言共核教学的同时加强语言教学材料的系统性和知识性,使所学习的知识可以为学生个人生活或将来发展服务并最终达到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这既是减少损耗也可以提高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在访谈中,多数受访者表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有助于他们拓展知识面,也提高了英语阅读能力。如:有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可以使我从阅读理解方面提高英语水平;(2)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广阔地发展,了解营销知识的重要性;(3)能使我多方面地学英语,不要单一地发展。

从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有意识加强语言教学知识性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同时学生的语言学习观提高也有所体现,初步体会了到把英语作为工具学习相关学科知识的教学目的。因此,本整合教学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锻炼了学生阅读能力,也使他们学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营销知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了损耗,也提高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认识。

2.教学内容章节安排合理,但句型复杂、生词多,理解困难。本实验整合教学的营销知识教学材料选取澳大利亚mcGrawHillaustraliaptyLtd出版的原版英语营销教材,语言材料和表达地道、原汁原味,并且内容偏理论和学科知识性较强,这些因素可能会增加高职学生阅读和理解困难。而受访者在访谈中也都表示所节选的材料生词和专业术语偏多,并且句型复杂,因而一定要教师讲解和分析才能较好理解内容。如:(学习材料)还可以,但理论性强,专用名词也比较多,不能理解真正的意思。学习材料一般,有些句型较复杂,较难理解,专业性强,对初学这方面的我们有难度。由此可知,所选的教学材料对学生来说存在难度,则学生自行阅读营销知识的原版英文教材有理解困难,因而教师必须给予相当的、必要的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所学内容;另一方面,类似的整合课所用教材要么改编原版文章以降低难度,要么相应增加教学课时,以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希望能结合实例和视频资料教学以提高兴趣。在本实验中,营销知识和公共英语整合教学的课时比例为1∶1,即公共英语共核知识和营销知识阅读课各占30课时,每次课的第一节为英语共核知识课,第二节为营销知识阅读课。其中,营销知识阅读课的做法为:学生在45分钟的课堂内先通过自行阅读吸收相关营销知识,之后在教师的讲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分析相关的难句和术语、词汇等。因此,课堂的理论性和知识性比普通英语课堂强,这对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很无聊,很单一,如果可以多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或看看一些营销录象就更好了。

反馈表明,学生对侧重理论和知识思考型语言课堂教学难以完全接受,因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能接受何种程度的整合教学,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整合教学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营销专业学生对所有问题所持肯定度和认同度较高;而非营销专业学生则相对偏低。其中,在“实用性”“提高英语学习兴趣”“启发性”“可行性”等几项调查中,营销专业学生几乎是认同度较高,而非营销专业学生认同度相对偏低;但两专业中多数学生都认为这种整合教学没冲突,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并且学到较为系统的营销知识,并且对他们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因此,本实验表明高职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整合教学是可行的教学途径,但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上,两专业学生都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也显示了今后开展类似的教学实践要处理好教学材料的难度、教师的教学方式、课时量和学生自身的认知水等因素之间的联系,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因为本实验只是从学生感觉上去调查实际教学效果,相关数据的效度和关联性如何未能进行验证,另外在调查问题的设计上仍存在不足,数据结果未能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必要的分析等,这些都是以后研究中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43-48.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7.

[3]张济华,高钦,王蓓蕾.语料库与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词汇教学探讨[J].外语界,2009,(3):17-23.

[4]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5]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6]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蔡基刚.关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重新定位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4):306-308.

[8]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9-83.

[9]杨惠中.科技英语的教学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58-60.

[10]杨惠中,张彦斌,吴银庚.国外科技英语教学与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48-55.

[11]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6):47-50.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5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学校发展及学生能力提升的中心,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如何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成为当今高职院校研究的课题。

一、以专业为基础,注重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一门艺术,把学生领进“语文艺术的殿堂”,语文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努力为课堂整体教学创造良好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众多,教师要注意个性化教学设计,体现教师教学智慧。

(一)采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科技走进人们生活,进入学校,多媒体以其信息容量大、表现方式灵活、趣味性强等优势,备受师生的喜爱。如在学习写景类文章时,通过优美的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导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为学生快乐学习语文奠定基础。

(二)设立问题悬念,激活学生多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离不开思维训练,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学习内容设置有趣味的问题,激发学生内在好奇心,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达到思维训练目的。但要注意问题悬念的设计要体现“准、新、精、奇”的特点,因为中学生的心理还不够稳定,学习的热情易受到好奇心驱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同时也要结合所学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为新奇而偏离主题的现象。

(三)恰当处理教材,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高职语文教学的内容要看作是中学语文的延续,但又不完全等同于高中内容,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稍差的学生,对基础性知识有一种畏惧心理,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材中要尽量降低门槛,以便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尽量找到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相同认知的情境中走进学习,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以整体为方向,确保教学环节完整性

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影响到各学科知识间的衔接,对学生整体上把握知识有重要作用。要从整体上把握好各教学环节的特点,精心设计好各环节内容,确保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一)紧扣教材内容,搞好课堂预设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设计的基本依据,要认真分析文本的体裁、内容、主题思想及写作手法等,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如诗歌学习重点突出诵读,在读中体会文本的内容,设计中要突出读环节,如自由读、小组读、重点品析等方式,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但要处理好各环节间的过渡,确保知识的完整性。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将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学生自我阅读、思考进一步理解掌握内容。

(二)针对学生实际,实现分层教学

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根据专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及学生综合能力,分层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在学习记叙性的文章时,拓展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将学习专业课时,所见、所闻、所感充分表述出,要体现出专业课的特点来,通过六要素的合理运用,将记叙类文体知识更好掌握。

三、以全面为目标,注重语文综合素养提升

(一)学会对知识的取舍,创设教学情境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将所学专业尽快应用到社会中,要突出知识应用性,如可以选取一个点,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课堂表演,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到运用知识的乐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取舍。

(二)开展多元教学设计,加强教学实践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知识面思想

一、做好高中语文考试的专项题型复习

对于学生来说,高考将是其一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影响今后整个人生规划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要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考是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情况的一次全面考查,所以,高考语文的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广泛的,尤其是近几年所出的题目都比较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性的题目一般都是以一个知识点为载体,辐射很多其他的知识点,所以要想把这种综合性的题目做好,首先必须要对各个分知识点进行强化,也就是我们通常第二轮复习时所进行的专项复习。只有把各个分知识点都理解透彻,掌握牢固了,才可以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看清看透,从而更好地掌握综合性题目的解答方法。比如,阅读理解的题目,它所考查的就不仅仅是学生读的能力,还涉及字词、语句、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很多的知识面。在进行专项题型的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深刻领会高考的思想,抓住高考出题的命脉,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比较典型的例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比如,每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目中选取的都是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者作文所设计的体裁以及社会上出现的热点内容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述,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方法和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利于学生探索解题规律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掌握知识。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就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在做好各专项题型复习的同时,更进一步地顺应高考出题的大潮。

二、保证突出主要的知识点,并尽可能地扩展知识面

高中语文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科目,而高考更是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一个全面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多让学生练习一些综合性题目。比如,阅读理解、作文就是综合性较高的题目类型。这种命题范围的广泛性就决定了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复习,不能只复习考点,而对一些在考试中所占分值不高的知识点忽略掉了。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整个高中阶段的所有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进行整理,以考查知识重点为主干,其余知识点为枝干,不仅侧重单个知识点的复习,更要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综合性的复习材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力求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题目处理能力,为学生的高考复习保驾护航。

三、对待模拟试题要有正确合适的认识

为了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很多学生都会选择题海战术,但是,题海战术对于高中语文这门科目来说,并不是一种合适的方法。因为模拟试题并不是真题,对所学知识的涉猎有时候会有所偏颇,而且高中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仅仅依靠做题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的。所以在做这些模拟试题时,首先,如果选择大量的模拟试题进行解答,势必需要很多的时间,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对课文重点段落的阅读上。其次,要弄明白题型以及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和经过解答题目所要达到的训练目的。总之,与其去大量地解答模拟试题,不如选择几套典型的真题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利用其他时间对整个高中阶段的考点进行系统的复习。

四、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改进

要想在高考中有所突破,就必须对自己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正,因此,高中语文的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反思与改正的过程。学生经过反思与改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了,掌握的知识点更全面了,学生的整个综合素质提高了,这样我们复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反思一般来说主要分为四种:一是概括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要取得应对这一题型的正确方法。二是经验型的反思。主要是说在解答题目之后,要弄明白这道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是混沌不清的,为以后的题目解答积累丰富的经验。三是错误性的反思。主要是说对于自己出现错误的题目,要进行深刻而透彻的分析,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所在,并且能够探索出一条正确解答题目的道路。四是创造性地反思。主要是说在做题的过程中,要多运用对比、联系等方法对所解答的题目进行扩展,以求自己能够因此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复习高中语文知识时,只要能够做好反思,并且相应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能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讲评的重要性

要想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做题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的,关键还是要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讲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对试卷进行讲评之前,教师首先要自己先把试卷做一遍,力争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教师要进行详细而准确的评议。教师精准的讲评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始终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

六、总结

总之,做好高考语文科目复习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但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锲而不舍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不断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兢兢业业地为教学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语文科目的高考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吴晓辉.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7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否贯彻全面性原则,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端正的分水岭。所谓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面性,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好、中、差的三类学生都能受到很好的教育,都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使他们各自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习得、有所提高、有所发展。要克服过去"尖子"教学与"英才"教学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做法的影响。中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更是基础的基矗教师要把小学语文教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着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二是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全面提高素质不能以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顾学生兴趣特长、压抑学生创造个性为代价,而必须在整体培养和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差异"资源",对学生实施优势教育,把教育者的着眼点从死盯书本与分数的"应成教育"引向研究学生心理特长的素质发展教育,使有某些天赋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为此,教师要找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发展点,来确立他的特长、个性发展的具体方向和目标。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帮助学生发展个性。

三是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努力克服以分数为唯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长期效益,对他们终身负责,实施整体培养,使之既能满足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又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处理好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以及一般能力发展的关系,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善于观察,爱动脑子,能说能写,越学越聪明,越学越爱学。

二、整体教学的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总是互相联系的。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的整体教学也是这样,它与各类课文、非重点训练项目及其它语文基本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讲读课文的关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习得、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表达能力的形成,都以讲读课文为主要凭借,它起着范例、引路的作用。诚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现代教育培养的一代新人,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独立探索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虽不是同步与成正相关的,但却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如果离开了知识系统,这等于失去了学习新知的基础和阶梯,独立的发展也就变成"无本之木"。只有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学习的手段。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结构越是带有规律性,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和思维积极加工而获得的语文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学生语文的整体认知的水平越高,就越能迅速地将捕捉到的语文知识信息纳入系统,并能保持"待用"状态,随时根据需要来激活检索、提取信息。以重点训练项目为核心分组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正是基于这种基本思想。所以,教师要十分重视讲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学习方法。

二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非重点训练项目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这个单元是重点,到下一单元就可能转化为非重点项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已经受过哪些重点项目的训练,特别要注意那些与新的重点项目有密切联系的旧的训练项目,把新旧项目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与训练,以巩固学过的重点训练项目,并为学习新的重点项目铺路搭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理解新的重点训练项目,顺利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教学这组课文时就要自觉地联系本册第三单元的《怎样选择材料》这个重点训练项目,要求学生回忆《舍身炸暗堡》这篇讲读课文详写的是哪些内容?略写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教学讲读课文《狼牙山五壮士》时再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进行"详写与略写"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新旧知识有机有效地联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稳固的认知结构的系统和推进认知结构的不断发展与充实,以构成重点训练项目训练与所达成的知识链条。

三要处理好重点训练项目与其他语文基本功的关系。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必须以字词句段篇训练为基矗阅读教学训练的内容是训练语言,即训练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理解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是以此为例,让学生形成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凭借课文内容,训练语言运用,把原来单纯的理解训练转换成表达训练,让学生把理解的东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又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英雄跳崖"一段,写得比较详细,表现出五壮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教学这段可先让学生阅读,在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转换,再造人物形象。如启发学生用第四段中"带着......带着......"的句式填空:"五位壮士昂首挺胸,带着,带着,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这样的练习具有综合效应,既可帮助学生认识五壮士崇高的精神境界,又练习了运用语言,集发展认识、发展思维、发展语言于一身,确有"一石三鸟"之效。

四要处理好课内外的关系。教育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单靠课内传达信息是很不够的,难以高速度、高效率地提高语文水平。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要从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来达成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品格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阅读习惯等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刺激对于认识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为学生创设和提供广阔的信息刺激背景,努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外、校内外的语文学习活动,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学习领域,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广泛交往,广泛习作实践,开拓学习渠道,充实他们的知识系统,锻炼他们的操作系统。用知识的广度来加强认识的深度,用扩展的认知视野来改造狭隘的认知结构,这是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优化整体组合,达成重点训练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教学的层次性

重点训练项目的目标达成,除了具有相关性,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一个训练重点项目,需要经过三个教学层次方能告一段落。

第一个层次是训练方法的指导。

如前所提,这个任务责无旁贷地要落在讲读课文的"肩上"。讲读课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方法。例如,六年制第九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详写和略写》。在讲读《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讲读课文时,教师要抓装壮"字,让学生读书与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具体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课文是怎样写具体的?这些内容为什么要详细写?同时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分段,并圈画重点词句,而后组织学生讨论,并通过对关键句段的朗读与揣摩,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意图。

讲读课文教学除了让学生理解与掌握课文是怎样体现重点训练项目外,更要渗透学法指导,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与习惯,为其学习阅读课文和今后独立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个层次是运用与巩固

从讲读课文学到的读写知识。阅读课文是由讲读向独立阅读过渡的凭借。它与讲读课文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阅读课文主要是为了复习、巩固和运用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并通过训练转化为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练习在讲读课上学到的有关重点训练项目的知识。

如教学《劳动的开端》,先要复习《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的读写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详写?而后让学生带着书后第2题默读课文,并指出详写的内容是什么?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深入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的?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课文的开头与结尾同第一次挑煤有什么联系?与题目"劳动的开端"又有什么联系?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写出第一次挑煤经过的提纲,并组织交流与评议。这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掌握的情况如何。

第三个层次是总结与提高,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读写例话"是介绍读写方面的知识短文。它的任务是介绍本组教材的读写知识点,即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这是自学内容,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先让学生阅读"知识短文",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而后让学生独立进行阅读或写作训练的实践。如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详写与略写、为什么要详写与略写的知识之后,就可让学生分析近期的习作,组织学生讨论。对达到了详写与略写目标的习作要指出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对详略不当的习作要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使文章重点突出。还可让学生自己命题,编写习作提纲,指明详写与略写的内容。

四、整体教学的探索性

在小学语文整体教学的这块"领地"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笔者以为,探索的重心是:着力于课堂教学整体效益的提高,提高每节课的效率,努力以高效益实现"减负"与提高质量的统一。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探索整体教学如何落实重点训练项目和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认识能力及发掘教材内部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爱学,注重教师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学生乐学。

其次是探索如何减少课堂时间损耗,保持适当的知识量、思维量、练习量和教育量,增加信息输出的有效性,改革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接受率。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8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系统论整体性原理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5(b)-0139-01

1“三年整体化教学”释义

“三年整体化教学”本着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将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教学构成台阶式,每个阶段的教学都为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搭建一个小台阶,三年的教学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规划,高一阶段:培养习惯,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好初高中语法衔接,课本为主,夯实基础。明确高中要求掌握的文言词语及句式,通过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高二阶段:把握技巧——提升文言阅读能力。通过语境揣测文言词语的含义。以人物传记为主的阅读训练。高三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最终达到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总之,三年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先从掌握基本的知识入手,此基运用已有的知识去体验感悟诗歌,因而,我将它称之为“三年整体化教学”。

2高中文言文“三年整体化”有效教学策略实践

2.1系统论的原则

2.1.1文言文教学系统论观点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是系统论这门科学的特点。运用系统论整体性原理,对改革文言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2.1.2系统论的整体性原理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核心。运用整体性原理,能使教师的认知图式与学生的认知图式合二为一,同步发展。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教材才能成为知识的载体,而学生又必须以教师教学为中介,去接受知识,通过自己的认知图式,去参与到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中,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如果能正确运用整体性原理,设计三年有序的教学步骤,以部分带整体,从点到面,采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法,从而使其认知图式不断发展,实现整体把握所学的知识。

2.2系统论指导下的文言文教学实践

(笔者仅从翻译方面加以论述)

2.2.1高一阶段: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改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培养自学能力

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教育应当完成三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到大学后能自如应对,找清自己的位置。学有专长,而不是像高中一样学习丰富的基础学科。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二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说这二者的形成确定大多数都是在高中完成的。高一文言文学习主要以课本为主,我们会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找故事性强的文言小语段,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提前布置。完全由学生来讲解,解答。集体的智慧是巨大的,学生查阅资料准备讲题,很多时候也可丰富教师的知识。记得在文言语段中遇到过“滑稽”这个词语,由于前后语境简单,又在文章开头形容人物的,我就没在意,也没去查字典。在学生讲解时出现了分歧,绝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一带而过,没有仔细查阅,都读成了“hua”。而有一位同学很肯定的告诉大家在这个词语中“滑”读成“gu”音。我们又再次一起查字典,明确了“滑稽”一词的三个意思:古代一种盛酒器具、能言善辩语言流畅、形容圆转。我在课堂上对这位同学给予高度赞扬,并告诉学生们,如果不努力,谁都会被淘汰,老师也如此,不必把老师想得多么权威,只有亲自验证才最可靠。这个词语,我现在还记得。可见,这种方式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试想,若按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绝大部分是记忆性的教学。我高一的这种做法,兼顾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人一般的认知规律,为高二高三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2高二阶段:把握原理、坚持习惯——巧解文章

就文言文而言,到了高二阶段,我们由文言小语段转为人物传记的阅读。多数教师都会培养学生联系语境的猜词能力。这一点和英语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极为相似。经由语用学,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入到“使用中的和行为中的语言”,强调和突出将语言运用于具体语境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公用,强调和突出语境的前后联系,师生在语境中的作用,以及言语对师生行为、心理活动、社会关系等重大影响。文言文中就运用到一个语用学的重要原理——关联性原理。关联性原理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话语都是以生活体验和语用体验关联起来的,这种关联总是趋向于最佳关联,让语言使用以最小的努力获得信息容量最大的话语意义。分开来说:第一,意义相对完整的、篇幅大于独句的篇章是以生活体验和语用体验的最佳关联形式关联起来的意义整体;第二,对话过程中的话语也是以生活体验和语用体验的最佳关联形式关联起来的,无论阅读、写作还是教学对话,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其中的有机关联。运用此原理,面对复杂的文言文我们便能轻松应对,提升准确率。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9

一、英语课堂笔记类型

从英语课教学特点来看,课堂笔记通常可分成如下类型。

第一、阅读课内容要点笔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关键环节,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学习知识与语法的前提。在一堂课中,教师需花大量时间对文章内容进行讲解,以理清文章脉络。但是,不少学生却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一堂课下来,对知识的印象不深。实际上,阅读课做笔记对学生了解篇章结构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学生提高解阅读理解题的效率。

第二、知识点表格笔记。在英语教学中,讲解文章知识点通常是对英语短语进行讲解,并适当举例。当教师在讲解短语用法时,学生也需适当做一些课堂笔记。然而,不少学生在记笔记时,往往是杂乱无章,在对知识进行复习时,这样的笔记难以很好地成为复习材料与复习依据。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表格形式做笔记,将课堂知识点进行条理化地记录。该表格可分成三纵栏。在左栏中,可记下单词或短语;在中栏中,可记录有关例句;而在右栏中,则是学生自己的心得。这主要是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体会,学生可写下自己的质疑以及总结。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质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对已学知识加以认真审视,这又能起到复习与巩固作用。通过知识总结,则能建立完整知识体系,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示范板书,让学生加以模仿,学会知识拓展,从而丰富课堂笔记。

例如:教学module2Unit1talesoftheunexplained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重点词汇做笔记,让学生学会拓展延伸,从而深刻理解知识,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语法课板书笔记。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课堂笔记内容太多,学生一时难以判断出哪些知识是重点,这就导致做笔记时出现思路混乱。所以,教师需对语法课记笔记方法加以指导。实际上,教师课堂板书也就是重要示范,向学生突出内容精华,使其能一览而尽。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板书,有利于引导学生做笔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把握所学内容,把握一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所以,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展现文字清楚、条理明了的板书,课堂学习重点也跟着展现出来,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整理与使用英语课堂笔记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除了做好适量的笔记,更重要的是适时整理与使用这些笔记。通过整理笔记,实际上就是知识系统化、深化、简化的过程,这是高效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学生需要经常对自己的课堂笔记加以整理与使用,以发挥出笔记应有的作用。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篇10

【关键词】整体教学分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124-01

随着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非常有必要多方位和多角度地深入研究英语整体教学,广义地理解整体教学的深层意义,使其从根本上推进当前的英语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益,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之需要。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应单纯地被看为一种教学方法。整体教学思想是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是社会发展和中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对于外语教学的需要。整体教学现在已成为许多学科所研究的共同课题。但对于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却各有不同。笔者以为,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应根据学生各自的心理特征、语言知识和接受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新科学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语言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英语学习环境求得最佳的发展。

一、实施课文整体与分段教学的过程

第一阶段:整体泛读课文。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整体内容上。在学完单词后,要求学生预习(泛读)课文,同时配合有关课文的理解题。泛读并非是一种自流的课外阅读,而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快速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速度的教学。学生在默读中碰到不理解的单词,不要停下查字典,可跳过去或根据语境悟出它的含义。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阅读(如果不讲速度,就不易培养根据语境悟意的能力),只要把握住课文的要点即可。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反馈给老师,使语言操练有针对性。

第二阶段:分段教学。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课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完整信息和基本内容,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概念,但还没有对课文达到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化理解程度。因此在此基础上应进行分段教学,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探索。不过分段教学也要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在分段讲授课文时可分两条线进行:themainthreadofthetext(课文内容的主线);Usefullanguage(语言知识点)。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保持课文信息的完整性。以myteacher-文前两个自然段为例加以论述。先提出有关前两段的问题,由教师简述内容,根据所述内容回答问题(问题略)。在师生间相互进行的语言交流中,然后再提出较深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归纳出主题句,并领会两段的内在联系。同时指出,第二自然段在整篇课文中的作用。至此,学生经历了听、说、思、读、说的过程,把握住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符合“大纲”赋课文教学的规定要求。最后把这两段出现的新的语言知

识点进行启发性的点拨、讲解,寓讲于练中,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三阶段:整体深化。即掌握巩固整篇课文,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分段教学完成后,学生已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意思和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在巩固课文阶段,可从对课文整体综合思考的角度,设计一些深化理解的思考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要求学生经过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来,这样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在逐步提高不断深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听、思、说、写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达到了对课文深化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二、整体阅读、分段教学、整体深化教学法的优点

1.培养了听说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原则。此方法虽然是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其指导思想,但是整个过程是以设疑、释疑、进行理解问答为表现形式的,因此决不是抓了“阅读”而弃听说于不顾。相反,它提供了丰富、充实的交际情景,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英语听、用英语想、用英语说,课文教学就成为教师、教材、学生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从而培养了听说能力。

2.体现了整体教学的原则。由于分两条线进行课文讲授,既保证了课文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又不因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而把整篇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信息的完整性。

3.培养了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文章的题材、体裁不同,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其理解的难易程度也就相应不同。在授课中,应根据材料适时地指导学生怎样抓住句中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怎样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或以事件为中心利用标题悟出全文主旨:怎样根据每段中的主题句(往往是段落中的首句或尾句)来确定论说文的段落大意,以及根据每段大意去概括全文主题等。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4.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对课文问题的设计是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当学生一时无法作答时,教师可做示范,启发学生思路,学生会感到原先似乎很难表达的意思其实并不难表达,因而提高了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与技巧的本领,积极参与的兴趣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