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十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十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1

一、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城乡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实施范围

全县30个乡镇及县级机构。

三、资金及其来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中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安排,由县卫生局统一使用,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__年,我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15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元/人/年、市级财政补助2元/人/年、县财政补助1元/人/年。今后,随着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将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四、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现阶段,全县城乡统一启动国家确定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项补助标准的提高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力争在20__年6月前,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居民满意率达85%以上。

五、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为重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内容并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20__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以上,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10%以上。

(二)健康教育。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文图和影音资料、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设电视台健康频道或栏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健康教育文图资料不少于12种,影音资料不少于6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1个,宣传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换1次;每个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至少举办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三)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儿童保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均应达80%以上。

(四)妇女保健。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合格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均应达85%以上。

(五)老年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基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50%以上。

(六)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建卡与建证率分别达到100%,接种率达到全县“十一五”规划年度目标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七)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八)慢性疾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次随访时询问病本文来源:文秘站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30%,控制率达60%以上。

(九)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至少随访1次,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估。

六、组织实施

(一)制定实施细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__年版)》对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各项服务实施细则,确保项目工作科学、规范地进行。

(二)明确机构职责。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由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承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县精神病院负责重症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经费分配使用。按照量入为出、突出重点、适当优先的原则,做到既要量力而行,又要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以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根据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测算,将15元/人/年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摊到各服务项目(详见附件),在提取10%的培训、督导经费后,实行分项管理、包干使用。随着经费补助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比例适时进行调整。

(四)项目实施形式。本着“方便居民、易于操作、节省资源、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采取以服务合同的形式进行实施。即由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每年初根据各乡镇常驻人口,按15元/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含提留),以及需要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与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同书》,根据各合同实施单位完成约定任务情况,按比例拨给补助经费。补助总经费分两次拨给,年初先拨一半,用于开展工作的业务经费,其余1/2的经费与目标任务考核挂钩,按比例拨付。若起码的工作指标也尚未能完成,即行惩罚性扣拨比例。本着奖优罚劣原则,所扣经费全部用于奖励优良单位。

同时,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院等县级业务技术指导机构,从提取的费用中,以同样的方式,按照不同的内容,签订与此类似之服务合同,主要是将所承担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职能与全县某项服务的考核结果挂钩,按比例拨付补助经费。

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以相应的方式,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到下层组织机构,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够落实到基层,使之真正受惠于民。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步骤和内容。各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党政领导,务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务必要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刻意义,切实转变卫生管理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理念,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和卫生改革与发展事业融为一体,同步思考、同步发展,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全力支持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组织领导,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县财政局主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县疾控中心要调整充实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县妇幼保健院要特别加强基层保健工作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县级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在总编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充实预防保健队伍技术力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各县级相关业务技术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计算机操作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三)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监督指导。所有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符合执业许可要求。严格执行项目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居民提供服务优质服务。进一步规范科室设置,将适宜基层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配齐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必须的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县卫生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导,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质量管理为主要目标,切实履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的业务技术指导职能,确保服务数量得到落实,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四)加强信息管理,规范档案资料。各项目实施单位务必按照《档案法》与《统计法》的规定,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__年版)和县级业务指导部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切实做好有关基础数据、工作数据统计,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逐级上报。

(五)加强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到位。县财政局要切实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同时,在确保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确保中市县三级资金足额到位,以保障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

(六)强化考核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县卫生局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和细则,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上逐级考核评估机制,对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考核评估,重点考核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并以此结果作为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的基本依据。从20__年起,县卫生局将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纳入全县卫生工作总体规划和一年一度卫生综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并实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其目的在于通过补助经费兑现、双重目标考核和“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2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疾病控制;医疗

近年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暴发流行,我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市医务工作者与广大居民的公共卫生观念和危机应对意识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我们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也有了重新认识,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虽然,近些年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事业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及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蓬勃发展,但总体来说,还存在不少问题:

(1)公共卫生宣传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我市大部分居民,不清楚何为公共卫生,或者只是对它进行片面的解读,把公共卫生等同于预防免疫接种。实际公共卫生事业的具体内容丰富多样,它是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的问题,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它与社会学、心理学、环境学、法学等多门学科联系紧密。具体内容包括对已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的各种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慢性疾病)的防控;对重大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安全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预防免疫接种、健康教育咨询及各相关的卫生内容的宣传等。

(2)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能按质按量完成。

由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足,政府投入有限,导致医务人员工作人员投机取巧,偷工减料,以致公共卫生服务的部分项目在基层的工作情况水份较重,使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危害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

(3)公共卫生服务意识淡漠,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执行力还比较薄弱。

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更要有良好的执行力,包括操作和考核监管。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部分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公共卫生服务专业机构、乡镇卫生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态度懒散、消极怠工,广大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力度都存在质疑。

(4)我市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相对不平衡。

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成本最低、产出最高、效果最好的途径。但我市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较少,财政投入结构也是重城市、轻农村。导致我市公共卫生状况不甚理想,特别是在农村一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必要服务设施也无法配套,导致各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能有序开展。

(5)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

虽然,我市加强了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我市对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一套集居民健康档案、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药品管理等方面的软件;特别是在健康档案与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合作医疗连接不起来给市民带极在的不便。

探索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之路:

(1)树立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强化公共卫生部门服务的意识。构建政府绩效考核机制:树立公共服务政绩观的关键在打破传统GDp政绩观,建立以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的年度考核标准。定期对公共卫生服务抽检,对市民进行随访,加强监察力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信息透明化,提高各基层卫生机构提供公共服务效率。

(2)增加政府投入,城乡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公共卫生服务应该坚持多元化的筹资方针。政府应该将对公共卫生服务支出纳入财政预算,明确财政的投入标准,在投入方向应该主要投向预防、免疫和保健等公共卫生计划性质的服务项目。同时,调整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结构,使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从县市卫生服务机构向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分流。应该将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壮大农村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所需耍的资金。

(3)公共卫生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则是制约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导致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不信任,基层医疗资源利用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须针对本地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完善,针对性地选送医务人员外出学习升造,也可建立卫生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关系,主动对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定期、定人次向基层派出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以满足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4)积极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探索适应不同居民需求的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模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居民的健康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居民医疗服务需求从“疾病需求”向“健康需求"延伸,人们对健康有更高的要求。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本建设,是不断提高市民卫生科学知识水平的有效方法。在社区进行公共卫生健康教育是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及均衡发展的一项新的开拓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我们可以安排业务能力强、亲和力强的专业人员在社区开展公共卫生安全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从公共卫生的内容、与广大居民的关系,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一些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内容了入手,进行科学、合理的宣教,并对开展的宣教活动进行及时的评估、分析不足和经验总结。

公共卫生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只有全体居民都能平等的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居民的健康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为我市各项事业全面健康率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邢聪艳.均等化视角下FZ市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与发展对策研究[D].2011.

[2]何能清,黄俊芳,廖小兵,等.实现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衡发展的社康中心绩效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3

一、工作目标

(一)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对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切实提高其理论水平以及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基层卫生人员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执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转变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根据人力资源和工作任务,划定责任范围,明确责任人,完善考核制度,定期深入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开展卫生学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防治策略,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深入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健康危害因素及居民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做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强化对居民的健康管理,有效控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的危害,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实施范围

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实施。

三、工作任务

在全县实施国家统一确定的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主要信息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等。要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到年全县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20%。

(二)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基础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按照卫生部《健康教育规范》要求,采取发放健康教育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居民学习和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居民的身心健康。乡镇卫生院每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不少于1次,每年开展公众健康宣传咨询活动不少于6次。

(三)预防接种

为全县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费、均等化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服务,对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进一步降低该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和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保护儿童身体健康。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成份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

(四)传染病防治

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建立并完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与处理机制,保障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及进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全县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90%以上。

(五)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管理率达到70%以上;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访视率达到90%以上;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1-3岁每年至少2次。开展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指导。

(六)孕产妇保健

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到年底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系统管理率达到75%以上。

(七)老年人保健

开展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工作,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40%以上。

(八)慢性病管理

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每次随访时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试点,力争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率达30%。

(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对辖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试点,力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到30以上。

四、组织机构

(一)成立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收集、反馈等日常业务管理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担任,成员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有关人员组成。

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机构,负责本乡镇项目的实施。

(二)成立项目技术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指导小组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单的相关专家组成,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为县级项目技术指导单位,负责组织专家进行培训与考核,并承担项目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在县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全县项目实施机构进行管理、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绩效考核,并承担辖区信息管理工作。

五、项目管理

(一)县卫生局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的行政管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业务管理,包括制定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组织县级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对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考核、人员培训、信息管理、绩效考核等。

(二)县卫生根据全县卫生规划,确定实施项目的定点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绩效考核,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通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为全体居民提供,覆盖不到的区域可的由县卫生局指定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

六、工作要求

(一)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县发改、卫生、财政、编制等部门要主动向县政府汇报,提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建议,明确并履行本部门职责,积极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县卫生局会同发改、编制、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编制,保证经费开支,明确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机构和人员,并及时组织业务培训工作。其他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职责,积极配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工作。

(二)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各乡镇要根据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制定规划,认真组织落实,加快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

(三)加强宣传,督查落实

各乡镇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接受社会监督。要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宣传健康知识,动态报道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政策、内容和进展情况。各级政府要将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民生工程,每年都要组织督查和考核评估,逐步使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四)强化管理,考核绩效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方案,以重点人群和服务对象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推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保健及主要传染病、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县卫生局和财政局要根据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管的通知》(桂卫办〔〕22号)要求,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考核各乡镇卫生院履行职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社会满意度等情况,保证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和群众受益。要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激励、监督和资金安排分配等方面的作用,考核结果要与经费补助挂钩,作为人员奖惩及核定绩效工资的依据。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坚持中西医并重,积极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充分发挥考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七、经费保障

(一)区、市、县财政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桂发〔〕29号),逐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年和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

(二)县财政部门按照《关于明确年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南财社〔〕13号)落实项目配套资金,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4

1.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210029;2.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分析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进行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机构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结果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实施中主要存在人力资源配置缺乏,工作人员素质低,未能彻底履行工作职能等。结论浦口区应采取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实现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的普及。

[

关键词]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5(a)-0189-0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是每个公民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浦口区自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正是基于此,本研究拟通过探索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的关键因素,提出完善服务体系及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可及性、公平性的合理化建议。

1资料

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个人访谈部分,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负责人全部列为访谈对象;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公共卫生科长列为访谈对象;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随机抽样10个,样本村的村医列为访谈对象,收集相关文献、人物访谈资料、机构问卷调查、总结、图片等。

2方法

2.1现场访谈

访谈对象为区卫生局分管领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妇幼保健所的负责人;随机抽取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样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及公共卫生科长列为访谈对象;随机抽样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样本村的村医列为访谈对象;对各机构负责人和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深入访谈,了解相应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等;收集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数据资料。

2.2调查问卷

设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的原因调查表》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全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

3结果

3.1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资源配置现状

南京市浦口区位于长江北岸,南京市西北方位,区域面积913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4个镇,常住人口710298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现有工作人员4名。主要承担着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负责制定项目工作政策,组织制定项目工作考核细则,定期督导考核,协调解决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三家公共卫生机构是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指导单位。浦口医院、区中医院两家二级医院及十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执行单位。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3.1.1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本次调查的主要单位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浦口区人数和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的情况可知,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卫技总人数总体较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技总人数分别为49、32、26、449;从职称分配来看,主要人员位于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构成比最大到达56.3%;高级职称人数严重匮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等机构正高级职称人数均为0。

3.1.2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学历情况浦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卫生监督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机构人员学历情况见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高学历人才严重缺乏,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主要分布在大专学历及以下,卫生服务中心79.1%人员在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从学历构成可以看出,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单位人员少,综合技能和素质相对较低。

3.2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2011年下半年起,浦口区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开展内容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十大类41项服务。

在全区6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随机抽取10个作为样本村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村的村医作为调查对象,填写《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调查表》。通过列出的公共卫生项目开展情况反映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从总体上看,浦口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进行卫生监督协管、协助进行传染病管理、协助预防接种、协助开展儿童保健等方面开展情况不理想,反映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不到位。

本报告以2011年10月—2012年9月浦口区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开展情况详细分析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履行情况。

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教育开展教育活动次数总体较少,活动参与人数较少,参与率低,宣传栏更新不及时。同时,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方面管理水平低下,无论是儿童系统管理率、新生儿访视率、产前健康管理率还是早孕建卡率,管理率均未达到国家考核标准95%。新生儿访视情况从现场调查来看,访视质量不高,流于形式。说明浦口区公共卫生服务在孕产妇和儿童健康方面管理不到位,机构人员未能较好地履行工作职能。

4讨论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备严重匮乏,缺乏高技术专业人才,总体素质不高。并且,职工未彻底的履行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效率低下,影响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程度。

根据浦口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具体情况来看,实现浦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优化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配置:针对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配备不足的现状,根据《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按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1~15名人员编制的标准增加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以满足辖区服务人口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要;按每个行政村或按3000~5000人口设立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网底的功能,提高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卫生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政府及卫生主管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②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针对人才队伍的现状,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等有效手段,在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加强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人才的教育培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严把人员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公共卫生队伍素质,为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工作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③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提高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相关的免费、惠民政策,引导居民主动接受或支持配合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道德和卫生习惯,增强科学的卫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安全卫生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公共卫生建设的良好氛围。

[

参考文献]

[1]马强.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资源节约型道路是中国“医改”的基本落脚点[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1):11.

[2]时先锋.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的职能分工与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3]江苏省编办.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标准实施意见[Z].2009.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5

为加快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落实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底保质保量完成市、区确定的各项医改项目,区卫生局抽调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家,按照《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于年6月28日、29日对全区4个街道卫生院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社区规范化建设情况及卫生支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本次督导检查采取抽查健康档案、随访记录、现场督查、调查服务对象等方式,现将检查结果通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公共卫生方面:各单位根据前期基本公共卫生会议部署要求,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团队、随访团队、制定包干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4个街道卫生院均制定了合理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社区责任团队,组织召开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乡村医生会议,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并部署了下一步工作安排。

1、建档情况:4个街道卫生院均成立社区责任团队并积极建档,截止6月底,全区新建纸质健康档案18800余份,电子档案842份,其中:卫生院新建纸质档案1300份,电子档案826份,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78份、高血压182份、糖尿病55份;镇街道卫生院新建纸质档案14500份,电子档案16份;街道卫生院新建纸质档案1000份;街道卫生院新建纸质档案2000份,未进行分类管理。所有新建档案只有、镇街道卫生院录入电子系统并进行分类管理,其它单位由于担心系统升级后工作量作废,未进行录入。新建档案真实性、完整性较高,随机抽取部分健康档案进行满意度调查时,没有发现虚假档案,满意度较高,镇、街道卫生院均为97.5%,街道卫生院为95%,但部分档案存在信息填写不完整、缺项(市级新方案包括血液检查,前期所建档案缺少此项)、个别单位联系方式空项或频繁出现空号,希望相关单位尽快将其完善,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可用性。

2、健康教育:镇、街道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基本上能够按照考核评价标准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有健康教育专职人员、健康教育计划和干预策略,能够定期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换及时,健康教育资料整理规范完善,但个别街道卫生院照片资料需补充更新,要清晰体现出活动主题、人数,讲座的人数应与签到、照片等资料相对应。

3、老年人保健、慢病管理项目:街道卫生院新建老年人档案178人份,镇医院新建老年人档案2000份,街道卫生院暂未开展,卫生院体检组都在社区开始老年人保健工作,具体数据还未统计。

在建档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直接插入管理卡,随访电子档案录入高血压182人次、糖尿病55人次,镇在建档过程中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直接插入管理卡,随访电子档案录入高血压1497人次,未进行录入,未开展慢病管理。各单位均已建立35岁以上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

4、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只有街道卫生院开始下乡建档,其他单位工作未开展,卫生院未与工作站进行交接,部分单位存在管理档案未建立、建立不规范等问题。检查中突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各街道卫生院对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的认识高度不够,存在畏难情绪,没有随着职责分工尽快将工作推进,没有及时将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与工作站进行交接;二是重性精神病管理项目的宣传力度不够;三是重性精神病管理入户困难,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乡医在入户调查时不被认可,存在一定难度。

5、妇保、儿保管理:各单位普遍存在查体次数不够、未开展第一次访视、未进行电子档案录入等问题,检查中还发现,、镇街道卫生院从事儿童保健人员无上岗证,、街道卫生院未配备专职妇女保健人员。

6、传染病报告与处理项目:卫生院:肠道门诊无标志牌,无相应的消毒物品及消毒记录,腹泻病人有漏登现象;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次数不够,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镇卫生院:未及时建立年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未进行内部人员培训;肠道门诊不规范,有病例漏报现象;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次数不够,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卫生院:肠道门诊需要进一步规范;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卫生院:未及时建立年度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培训计划,未进行内部人员培训;肠道专桌无标志牌,腹泻病人有漏登漏报现象;结核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次数不够,未开展艾滋病咨询工作。

7、检查中的亮点:各单位纷纷想办法、出新招,发挥了各自的潜力,突出了很多亮点。镇卫生院创新工作模式,成立街道办事处主导、社区参与、卫生院为依托的工作模式,并成立家庭医生责任团队服务模式,建立三支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高效全科责任团队,有效缓解人力资源紧缺,任务繁重的困境,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更加规范、有序、有效开展;卫生院为方便入户建档,为工作人员配备了统一服装、太阳帽和公文包,并统一挂牌上岗,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信誉度,降低了入户难,随访难等问题。建议有关单位提高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认识,相互沟通,向有经验的单位多借鉴、多学习。

(二)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督导情况:按照《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对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基本设施和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和培养、服务内容、管理机制、居民满意度等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4处基层医疗机构科室名称规范;部分机构全科医师、儿保医师、妇保医师配备不足;没有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的相关要求将服务内容进行公示,部分单位仍存在重医疗、轻公共卫生服务的现象。检查组对个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一是尽快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通知》的样式和要求公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项目信息内容;二是完善医院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护质量管理。

(三)卫生支农:大部分社区的卫生支农人员根据受援单位的排班在岗,只有小部分的支农人员未按时到岗。

二、下一步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各单位要按照卫生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落实各项工作。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至25元,新增经费主要用于扩大服务人群,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将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3岁扩大到0-6岁,并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二是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三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四是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承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各单位针对新增项目的工作还未开展,请根据项目要求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够顺利的实施。街道卫生院要将掌握的重性精神病人员名单发到各街道卫生院,各街道卫生院要做好与工作站工作的交接,确保重性精神疾病管理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量。

2、积极开展新增项目的业务培训工作。各牵头部门针对存在的问题筹备业务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合理安排,确保落实培训人员通过培训更新服务理念,提升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效能;各基层医疗机构要系统性组织培训,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都能扎实、规范、有序地开展。

3、做好项目质量控制。各单位应按照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力完善和提高健康档案建档质量,及时发现并纠正相关错误信息,坚决杜绝虚假健康档案的存在,及时将新建档案录入电脑,并对健康档案电子平台及时进行数据更新,并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加快组织实施进度,找差距,补不足,逐步提高质量管理。

4、加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舆论工具,进一步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使社区居民充分了解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知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积极开展项目工作和提供有效服务来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认知,营造出良好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氛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6

摘要我区从2009年起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近两年的启动推进,广大城乡居民对政府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了普遍认可。这一项惠及全体民众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国家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大举措,各级财政、卫生部门落实成功与否,事关这项工作的成败,事关每一个人的健康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近期通过与卫生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质量与上级部门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作为财政部门人员,工作侧重于积极落实各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的引导作用,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本文就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认真思考和疏理,阐述一些建议。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建议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实施意见。其中,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项主要内容。

一、当前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存在和需要重视的问题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最终实现人口全覆盖、服务全方位、社会全响应,是一项长期的奋斗目标。按照当前“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在起步阶段存在和需要重视的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上的差距。部分基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面对问题和困难主动调查研究不够,创新举措办法不多,过多依赖于上级政策和给予的条件。部分基层卫生单位服务动力不足,还没有把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工作进展效果不理想。

2、运行管理机制上的差距。由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这项工作开展时间不长,运行和管理机制处于建设初期,一些环节还比较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委会及居民缺少联动,部分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了解,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联系,互相协作配合不够。

3、服务能力上的差距。一是基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2011年数据统计,我区2个街道卫生院在职人员62人,村(居)卫生室36个,80人,服务人口8.7万人。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仅建档工作就要耗费大量人力,还要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慢性病跟踪等,都要靠基层卫生有限的人员来完成。近几年,新农合便民的就医和结报方式,让街道卫生院就诊的农民群众大幅增加,也使基本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打了折扣。抽调人员加班建档、录入,管理案档人员身兼数职,不能及时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不能有效发挥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二是人员素质和技术支撑偏弱,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缺乏足够的专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存在而未能有效解决,正成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推进的突出制约因素。

4、经费保障上的差距。上级财政部门要求服务经费“当年全额预拨、次年考核结算”,由于未对预拨时间作硬性规定,服务经费一般在年度中间才能拨付,这就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期垫付,超出了一些基层单位的承受能力,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和服务效果。个别区县没有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与基本建设、基本药物补偿等经费捆绑下达,混淆使用,用途不清晰。服务人口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财政投入,财政部门对健康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性持有不同看法。主要原因是财政部门与卫生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立场不同,造成服务经费拨付不及时等现象。

5、工作开展推进不够科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推进情况的要求存在不科学现象,未能科学规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的进度,未能科学调研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具体情况,硬性认为政府花钱买服务就可以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短时间内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不符合当前工作的具体情况。

二、立足财政职能,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为扎实推进并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切实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全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组织保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紧密相联,需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各项改革措施。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卫生和财政、人口与计生、公安、社区等部门单位的信息通报和交流协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形成多轮驱动,合作互动的工作格局。

目前,应突出重点,相对集中财力用于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慢性病管理等与百姓最密切、易见成效的服务项目。健康教育要逐步改变发放宣传单等传统做法,充分发挥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

2、及时安排资金,落实服务经费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纯公共产品,需要公共财政的有力保障。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预拨到位,是落实服务项目的重要前提,可采取季度或半年预拨的方式,分批将经费预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次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予以结算,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钱做事,有信心做事。在以前经费细化分解的基础上,由卫生、财政部门对服务项目单项成本作必要的测算和分解,拿出切实可行的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与制度。要不断总结和推广投入机制改革的经验,加强绩效考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着力提高服务能力,落实基础保障。提升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两大服务主体的能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充实基层卫生力量,增强服务能力。

4、强化服务项目指导,落实业务保障。卫生部门应采取必要措施,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建立分工明确、协调互动的业务协作关系,重点加强对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和老年人保健等项目的工作指导,对业务指导工作实效加强督查,从整体上提升项目实施水平。

5、健全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监管保障。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从定量与定性、全面与重点、日常与定期、单项与综合、机构考核与服务考核等不同层面开展,提高考核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把工作重点从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主。积极探索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的办法和途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7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059-01

公共服务中的社会性公共服务是当代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部分之一,伴随人民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广泛受到关注。在一个“以人为本”的开放社会中,政府必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

1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框架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是政府履行卫生职责,维护健康公平,满足基本卫生需求的有效手段。因此,需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承担基本医疗功能,是城市医疗体系的网底;在公共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网底,是公共卫生在保障居民健康的切入点和体现,是政府保障居民公共卫生的枢纽和关键部分。因此,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要强化“网底”意识,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使公共卫生体系建立在巩固的社区卫生服务基础上。

政府举办卫生事业的目的是要就诊和弥补市场失灵,保证人们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公共卫生体系,能够增加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实现资源优化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人群享受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基本医疗和传统公共卫生从广义而言都属于公共卫生体系。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从根本上也是两大功能: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中的预防保健功能,并将预防保健功能按照两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即不同人群和不同疾病的预防保健。

2社区卫生服务规模组织结构

界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结构,需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职能,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根据服务内容,参考其他科研人员的研究结果,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结构为:每3~5万人口或一个街道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万人口需要工作人员至少7~10人,其中全科医生和护士各至少3人,其他人员根据需要确定。

3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型

3.1成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功能:卫生事业的发展除依靠卫生部门的努力外,还必须依靠社会的整体力量。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不仅仅是卫生系统内部的问题,从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看,包括生物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同时,社区卫生服务自身也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其它系统的作用会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999年国务院颁发有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文件,虽然有其它部门共同参与,但文件只是单纯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没有明确各部委的分目标,缺乏实际和具体的要求;除卫生部外,其他各部委也没有制定相关文件保证完成有关的任务,不能真正发挥其它部门的协作作用。因此,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需要成立一个由多个机构共同组成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功能,由工作人员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提高管理机构的级别,在各级政府由政府主要行政领导承担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较长远的规划,改变各自为本部门利益争斗。卫生系统内部也同样,需要建立一个由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部门工作人员所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机构,统一实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

从领导小组到管理中心、各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直线式管理,其他政府部门组成一个政策支撑背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协同管理,其他卫生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是业务指导、培训、监管、考评等业务关系,没有行政监管权利,通过与行政部门共同组成业务指导中心,参与监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上级业务机构的业务管理,通过双向转诊、资料收集与反馈、提供各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等方式,完成其各项功能。各职能部门相互联系,如业务指导部门的绩效考评结果为财务管理部门提供分配资源的依据,为人事管理提供人员管理的依据等。

3.2明确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和功能: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和功能,避免功能交叉,服务内容重复。目前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需明确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区域、实现事权规范与权责明确、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公共卫生部门的利益关系、健全和完善对各级机构的监督和制约。

3.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准入制度,规范管理:准入管理应由医政、基妇、疾控、中医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各有关部门都参与社区卫生机构准入管理,使六位一体功能更为顺畅。准入制度应该对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等对待。这种准入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必须符合国家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当根据功能、任务及服务人口需求,达到一定的规模,配备适宜类别、层次和数量的专业卫生技术人员。⑶建立淘汰制度,对不能完成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机构,实行淘汰制,社区卫生服务相当于政府完成其公共管理职能的一种派出机构,政府对其有一定投入,某种程度上相当于事业单位,需要完成基本公共卫生功能,因此,对不能完成其功能的机构要取消其资格,但淘汰制同时也要注意维护辖区公共卫生的延续性。

3.4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针对目前各地社区卫生服务的考核标准不统一,绩效缺乏可比性,考核部门和职能部门重合,存在利益冲突,考核缺乏客观性等弊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首先根据新卫生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职责和功能;第二根据不同经济状况,建立不同地区的考核标准和发展目标;第三,建立一个专门的考核和监督部门,对所有的公共卫生机构进行考核,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如将卫生监督部门设立成为专门的考核部门,分设不同科室,对不同公共卫生服务进行考核,使制定考核标准和进行考核的部门与职能部门相互独立,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则较为客观。

参考文献

[1]姚岚,陈子敏,舒展,等.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公共卫生功能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1):1572-1573,1575

[2]姚建红,舒展,陈启鸿,等.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公共卫生功能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10):662-664

[3]姚建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8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

当前,我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中心是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中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如下:

一、组织管理情况

(一)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社区卫生中心领导为组长,各相关科室主任及专业公共卫生人员为成员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制定实施计划,配置人员、设备和业务用房,责任落实到人。

(二)强化项目实施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对年度项目工作任务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工作重点、服务对象、考核指标等。以新项目、新规范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保障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明确分工协作

以公共卫生科为主体,相关科室为协作,将公卫人员划分为小组,对辖区内进行分区服务。

二、资金管理情况

区财政按照国家对医改“统筹算帐、综合核补”的要求,坚持“核定经常性收支差、绩效考核补助”原则,将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1)实行综合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根据核定的财政补助,结合单位收入情况,按定额标准编制部门综合预算。基层医疗机构所有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财政根据其预算和绩效考核结果拨付经费。

(2)经费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按辖区内常住人口数编制预算。

(3)经费拨付。经费采取预拨制,执行按照进度由国库集中支付至中心。

(4)绩效挂钩。每季度按照标准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结果公示。年末根据全年绩效考核结果结算核补专项经费。

三、绩效考核情况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质,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网底和基本医疗服务基础功能,建立新型考核奖励机制。切断医药收入和职工分配奖励的直接联系,杜绝现行“以药养医、以医养防”的现象,建立起以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成本核算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兼顾公平、公正、公开、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调动职工积极性。

(二)考核原则

(1)遵循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不劳不得、效率优先、按岗考核的原则。

(2)建立以完成的工作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以及成本核算的综合考核体系,按月考核。

(3)建立以向重业绩、优秀人才和社区责任团队等关键岗位倾斜的奖优、罚懒、扣劣的分配激励机制。

(4)临床科室按完成工作的有效工作时间计算分值,以本月中心可用于分配的绩效奖兑现每一分值,获绩效奖金;公共卫生服务科室根据国家规定配备一定数量公卫人员,以完成上级主管部门考核指标为前提,按每月完成工作量为考核基数。

四、特色做法

(1)通过目标管理提高项目执行力。主管局领导与各中心主任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标要求纳入其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考核结果纳入基层医疗机构的年度考核,与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直接挂钩,有力地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2)通过院社合作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主管局积极搭建平台,与多家三级综合医院合作,聘请三级医院的主任参与社区中心的工作:定期为社区医生上课、到社区坐诊或为社区居民上健康教育课。通过以上活动,提高了社区医生的业务能力,缩短了社区居民与专家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使得三级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医院的门诊部、专家库,社区医院逐步成为三级医院的门诊部、康复部。

(3)通过第三方测评提高满意度。为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项目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缩小人群之间的服务差异,提升社区居民对项目服务的满意度,通过引进第三方考核机制,确保考核过程的透明度和公证性。经过改革后的运行,社区居民对项目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4)通过传统医药提升项目效果。传统中医药简、便、易、廉在社区居民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为切实提高项目实施效果,提高社区居民对项目的认可度和利用率,积极打造中医药服务环境,深入社区大力宣传中医药知识,引导社区居民在健康养生、慢病防治中充分利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如刮痧、艾灸、食疗、足浴等,使得社区居民对项目的认可度和知晓率逐步上升。

五、存在的问题

(1)项目规范开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核定编制为11人/万人,实际在编人数远远低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指标的要求,制约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正常开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户分离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给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导致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和慢病管理的管理率、控制率难以提高。

(2)项目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的平台和载体,随着项目内容不断增多和项目指标不断提高,其基础设施与设备等硬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经费投入、人员培训、督导考核的力度有待加强。

(3)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有待完善。根据现行的绩效工资政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部分实行总量控制,在服务内容和工作量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公共卫生服务的量化指标难以确定,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制约。

六、今后工作措施

(1)进一步提高服务规范性。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培训,真正掌握项目政策要求和管理规定,掌握项目的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要求,为社区居民提供规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9

一、福建省卫生监督体系发展现状

为推进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建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卫生监督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卫生监督网络逐步建成

目前,福建省已建立省级、9个设区市和84个县(市、区)卫生监督机构,在300多个乡镇、街道启动了农村卫生监督协管工作,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网络。

2.卫生监督队伍初步建立

福建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共核编2000名,现有在岗人员1848名,通过实行统一着装与标识、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塑造了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形象。同时,严格准入标准和培训教育,目前全省卫生监督队伍中76%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为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医疗服务秩序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保障。

3.监督执法范围不断扩大

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范围由单一的公共卫生监督逐步扩大。具体包括依法监督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公共场所、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传染病防治、为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运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对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措施。各级别的卫生监督机构至上而下共同承担着全省30多万家监管对象的经常性或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较好地维护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秩序。

二、福建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卫生立法不完善

目前,福建省医疗卫生的法律法规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早期制定的,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时期所带来的一些新问题,行政处罚的手段和效果也都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不能有效的起到预防的目的。卫生立法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基础,只有卫生立法不断完善,才能保证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有法可依。

2.业务用房短缺

据统计,福建省84个基层卫生监督机构中,有73个县没有业务用房(占86.90%),均为通过临时借用或租用场所办公,监督机构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与标准相比缺口近80%。业务用房不足,造成功能分区缺失和混乱,给案件受理、证据保存、行政许可受理等业务带来了不便,制约了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

3.基本设备、装备配置不足

福建省目前大部分基层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车辆、取证工具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等严重缺乏和落后。目前,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快速检测设备配备率约为5%-15%,执法取证工具和办公设备的配备率约在35%-50%之间,执法车辆配备率约35%。基层监督机构的基本设备、装备低于国家的装备标准,制约了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4.卫生监督力量不足

5.卫生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卫生监督专业有着技术强、涉及面广的特点。在执行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时,都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作为支撑。卫生监督人员不但要具备相当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拥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计算机应用的相关技术。在社会发展迅速的新时期,基层卫生监督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专业不够丰富,结构不够合理,整体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基本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院前急救和采供血,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在2011年,卫生部又进一步扩大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将由0-3岁扩大到0-6岁,增加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此外还将为农民工及其子女等特殊人群提供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服务,为居住时间超过6个月的流动人口提供建立健康档案、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等服务。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

不断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也将不断的完善和扩大。

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内涵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界定:第一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人生健康的权利。这意味着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利都是相同的;第二是明确合理、规范、有效的服务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是依据广大公民对健康的需要和政府的财力确定的,既有面向普遍人群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有面向单独个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疫苗接种)。所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内容上是依据公民的健康需要提供,而不是每个个体都将得到完全无差别的公共卫生服务。

3.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系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一部分就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开展进程缓慢,实施起来有许多困难。所以要想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就必须从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着手,打好现实基础。

(2)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具体体现。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结构,导致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要想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首先就必须从条件较为落后、卫生事业发展较为滞后的农村出发。而完善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正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基层的具体体现。

(3)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是有效率地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技术支撑。目前,我国在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效率低下、重复浪费的情况。而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技术,保证了卫生监督工作的有效展开,无疑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特别是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从根本上为基层人民的身心健康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保障,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更好的条件,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更快地实现。

四、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1)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关键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政府是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把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考虑。

(2)要落实卫生行政部门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上的主要责任。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在政府保证了财政投入下,努力加强机构建设、设施设备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狠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取得预期效果。

2.加快和完善卫生立法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只有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新需求,才能切实做到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卫生立法部门应当根据社会的现状,逐步修改、补充和完善现行的法律法规,使卫生法规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各项卫生工作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不断提高卫生监督执法的有效性。

3.加大基层地区财政投入

城市与基层地区县在基本公共卫生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基层地区的卫生监督队伍建设状况和医疗状况加大对基层地区的投入力度,为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1)卫生行政部门要做好部门协调工作,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加大基层卫生监督资源的投入,解决卫生执法专项经费、人员和工作经费问题,积极做好基层卫生监督执法办公用房、执法车辆、取证、快速检验监督设备、通讯工具、防护装备、网络

建设经费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基层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提供物质保障。

(2)健全基层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的投入责任,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中,促使政府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纳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从而能加强政府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根据经济水平、医疗技术水平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的发展,建立稳步的筹资增长机制,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提供。

4.建立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

鉴于目前我国卫生人员在培养、配置与流动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加大基层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对我国现阶段卫生人员提出的种种挑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对卫生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利用开发,以促进基层卫生监督体系的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尽快实现。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识篇10

无锡市惠山区妇幼保健所,江苏无锡214174

[摘要]本文概述了惠山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系建设、开展项目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督导检查、深化绩效考核、设立项目经费等实施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并取得实效,并就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公共卫生;重大妇幼卫生;妇幼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7(c)-0096-02

实施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根据卫生部《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卫妇社发[2009]70号文件精神,按照江苏省的统一部署,我区快速启动,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实施,狠抓项目落实,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工作,全力提升项目运行质量,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惠山区妇幼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组织实施

1.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区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领导小组,为项目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区卫生局组建了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和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方案的制定、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及培训等,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相关单位的实施责任。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的专项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项目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费用的申报和拨付工作等,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项目实施单位对照项目标准,查找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人员配备,完善管理制度,执行项目流程,规范检查操作,落实项目对象随访与管理;全员培训,实现项目实施人员培训的全覆盖,切实提高服务内涵质量。

1.2完善体系建设,健全网络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妇幼保健网络是做好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保障。我区建立了以区妇幼保健所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责任体系,明确了谁是工作主体,实施主体和管理主体,各司其职,为妇幼保健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区妇幼保健所充分发挥业务管理和指导作用,加强群体保健科的人员配备,设3名业务能力强的专职人员负责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管理工作及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配备4名专职妇儿保医生负责辖区内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同时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培训、指导和督查;社区卫生服务站挑选具有乡村医师资格的女乡村医生负责本社区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项目管理体系,形成了妇幼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网络,主动开展与各级计生部门的协作,规范妇幼保健项目管理。

1.3开展项目培训,保证质量

高质量的服务是保障广大妇女免费享受到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一方面加大对妇幼卫生人才的培养,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区人民医院和堰桥医院作为惠山区"两癌"筛查的转诊单位,选派6人到市级医院专门进修阴道镜和钼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12人到市级医院进修乳腺B超,为"两癌"检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另一方面重视各级培训和不同人员的培训,区妇幼保健所就每个项目组织开展项目业务培训,包括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管领导、妇产科主任、妇儿保医生、检验科主任、B超钼靶医生等;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全员培训,并进行考试要求人人过关,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并围绕培训内容加强实践指导,通过强化现场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促进工作进一步规范,能力进一步提升。

1.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为了提高广大妇女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知晓率,提高对医改政策的认识,提高主动接受程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各单位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宣传栏、健康处方、讲座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得妇幼卫生政策、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深入人心,为项目实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1.5强化督导检查,提高水平

区妇幼保健所抽调各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督导小组,每季度对各单位项目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质控,并以书面形式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通报,每月召开妇产科主任及妇保医生例会及时分析、反馈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各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实施办法规范开展工作,确保项目质量。

1.6深化绩效考核,注重实效

绩效考核是保障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实施的措施。惠山区制定并下发了《惠山区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方案》,区卫生、财政等部门每年对辖区内所有承担项目的定点机构进行全面绩效考核。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现场检查和调查问卷等形式考核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督导质控、资金使用、服务能力和信息管理等情况,并现场登录罡正系统随机抽查10名服务对象,电话咨询项目实施情况(资金补助、服务是否满意等),根据绩效考核方案评分标准打分,将考核结果、补助经费与单位年度考核相结合,通过实施绩效考核,提高了项目内容内涵质量,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完成。

1.7设立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按照无锡市重大项目实施方案,区卫生局、财政局结合我区实际分别制定了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四个子项目的资金补助方案,明确了经费的拔付和规范使用,保障项目的实施。

2成效显著

2.1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

该项目于2010年4月10日起开始实时补助,并对2009年及2010年4月前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进行回补工作,截止2013年底,共补助了11944名农村孕产妇,补助金额达277.8万元。通过该项目实施后,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

2.2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

该项目于2010年4月10日始实施,截止2013年底,全区共对13505名农村妇女增补叶酸,服药率达98.53%,补助金额为32.4万元。

2.3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该项目于2010年4月10日始实施,截止2013年底,全区共有172035名妇女接受宫颈癌筛查,查出宫颈癌52例;174659名妇女接受乳腺癌筛查,查出乳腺癌59例,检查经费为1890万元。

2.4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

该项目于2011年11月1日始实施,截止2013年底,全区共有11240名孕产妇接受免费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检测与咨询服务,检测率达100%,226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注射免费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

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1领导重视不够,专业人员配备不足

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领导重临床轻预防,对该项工作认识不充分,重视不够。不能按照《无锡市现代化社区妇儿保门诊评估标准(试行)》来配备专职妇儿保医生,使得这些岗位的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同时需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分配和激励机制,促使每一位职工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以利于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

3.2服务质量不高,项目开展有待规范

妇女增补叶酸项目服药依从性、随访率偏低;"两癌"筛查项目筛查率低;HpV标本采集欠规范;筛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初筛异常病例随访不到位,进一步诊治不及时;部分单位抽查真实性、规范性差,失访率高。

3.3经费相对不足,资金管理尚需规范

区级下拔的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被部分街道财政截留,抵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经费;部分单位挪用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工作人员工资、奖金、劳务费和购买仪器设备等,未实行专账管理,部分单位未按照要求实行公示制度。

4对于进一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规范资金管理的策略

4.1加强妇幼卫生队伍建设

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对自愿到基层服务的高校毕业生在工资待遇、岗位晋升和职称评定止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1];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妇幼保健人员,夯实基层妇幼卫生服务网点;对业务素质不高,不符合条件的非专业人员进行逐步分流,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按照承担的职责不同,优先保障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合理待遇,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的氛围。

4.2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

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加强提升业务水平[2],推广妇幼卫生适宜技术,建立和完善妇幼卫生服务人员轮训制度。区妇幼保健所、二级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要安排技术骨干至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强化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每三年内所有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一次轮训[3]。社区卫生服务站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业务培训,每月最少进行一次集中学习。通过轮训,更新妇幼卫生服务人员知识和服务理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4.3完善妇幼卫生绩效考核、规范资金管理

绩效考核方法要从原有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改变为以项目完成情况、群众满意雅为考核指标,增强社会监督的比重[4]。卫生行政部门要从项目实施单位的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工作完成质量与数量、项目实施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考核的指标和重点,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指标的分值,从而合理制定绩效考核评价细则;同时要切实加强考核力度,健全考核机制,完善考核方式与方法,加强对机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的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资金拔付及机构内部收入分配相挂钩,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5]。

4.4加大妇幼卫生宣教力度

要在健康教育的力度、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做到五结合,要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社会机构相结合;要将大规模集中宣传与常规性健康教育相结果;要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准确性与通俗性、针对性相结合;要将传统媒体与现代化信息媒介相结合;要将传播型的教育方式与互动型的参与方式相结合,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让广大妇女深知自身能够免费享有的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积极营造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6]。

[

参考文献]

[1]郑振佺,楼烨,邱鹏芳.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探讨[J].农村卫生,2012(5):83-85.

[2]李青.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6):149.

[3]黄惠萍,姚元香,蔡文莲.抓住机遇全面推进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6):5366.

[4]段孝建.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2):212-213.

[5]邓品胜,黄忠文,曾凡魁.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主要问题与对策[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7):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