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1:20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1

1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透彻了解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才能明白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探究性问题。

1.1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即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可通过尝试、体验和实践等环节,以此培养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形成的目的。让学生对体育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包括基本的学习技能和技战术思维方式。体育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以探究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较为简单的基本技术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把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结合实际生活经验,陈述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的看法探究问题,利用自己已有的体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小学生体育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

一个问题的出现是探究的开始,但问题也是建立在情景基础之上的。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应仔细的观察,发现问题后要比较分析,并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体育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体育基本技术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多创造机会,可通过多设置问题来实现。在接力赛中传接棒技术是接力赛的重点内容,在上课之前要对学生的传接棒技术进行讲解,通过创设通过合理的手段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传接棒,要给学生创设探究性的问题让学自己去认认真真的,探究性学习在什么样的情况才可以顺利的完成动作,我在上课时观察学生的探究性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他们的探究第一是要把接力棒的三分之二让给接棒者,三分之一留在自己手里。第二是要发出交接棒信号。第三是防止接力棒掉下去,接到棒要给对方一个信号,让对方迅速松手。这样子才完成接力区的交接棒动作。这是在一堂接力赛传接棒技术的课堂,学生应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也承载着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它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以更加高效的速度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所以说,它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尤其注重探究性学习教育功能。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根基。新课标不主张看结果,而是注重学习方法及过程。“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育学家陶行知一语重矢地点出了现代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3小学体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处于主动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加上学生对体育知识的认识并不深刻,课堂气氛也是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出现消极的状态,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成为主导者。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实践活动,在不断的探究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学习中不断的探究,两者相辅相成,将教、学、探究三者融为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统一。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发现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学习形式,即探究性学习。以不同的角度、方法和途径解决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可培养学生善于求异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思维。通过情况下,我们在理解知识时,习惯用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理解,这样便会产生定势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学生创建多样性的思维环境,以此提高学生思维,使其更广更宽。第二,教师要多创造机会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为学生创作更多机会,寻找更丰富的素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果说“创新”是火种,那“教”就是点燃火种的火把,教师要用“教”来点燃学生的“学”,使其燃出更加绚烂的火花,这样才能使学生科学探究的独创性得到有利发展。第三,注重学生个性的保护,杜绝教师以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和条例来要求他们。如在教授《转盘》一课时,多数学生都是由几个人一组来探究同一个问题,而有一个学生却独自一人研究“轴与桌的接触面大小对转盘速度的影响”这样一个问题,对这个学生我给予了鼓励、支持与表扬。

4结语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2

关键词:小学英语;赏识教育;有效方法

在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这是因为小学生也有自尊和荣誉感的需要。作为小学生,其生理和心理都慢慢地变得成熟起来,他们同样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得到他人的尊重,获得更多的赞许。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呢?一般说来,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表扬法

表扬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在孩子比较成功、比较完美或表现比较令人满意的时候,一声“wonderful”、“excel-lent”、“Verygood”、“notbad”等可使其幼小的心灵心花怒放,充满自豪和骄傲;一个大拇指所示意的“no.1”以及食指和中指所做的V(成功)型手势,可令他们心中充满自信和欢乐。

二、鼓励法

如果说表扬是侧重外在形式的话,那么鼓励就是试图通过内部力量去激发孩子的一种方法。一般在孩子感到乏味、试图放弃或失败的时候予以使用。鼓励既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动作的,还可以是物质的。一声“Comeon”、“Holdout”、“Goon”等可以使他们感到力量;一次击掌、一丝微笑等,可使他们感到亲切和信任。必须注意的是,鼓励一定要抓住时机,否则,由于时机的把握不同,同样的赏识,收效也就不一样。

三、奖励法

对小学生来说,精神上的鼓励是主要的,物质上的奖励是次要的,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本子、一支笔、一张奖状等,这些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可让他们感到欣慰和满足,能使他们得到鼓舞和奋进。

四、示范法

无论是语言还是动作,孩子均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有时候,当教师要学生说些什么或表演什么时,他们要么金口难开、要么缩手缩脚。倘若此时教师亲历亲为、率先垂范的话,他们就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尤其可以采用此法,以增强示范性。

五、引导法

小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只要引导得当,可以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赏识。如当教师设问“whocan...?”、“whowill...?”、“whowants...?”等时,小学生们往往会毫不犹豫地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做出响亮的回答。关键在于,设问要具有赏识性、启发性、趣味性,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灵活进行。

六、比赛法

与大人一样,孩子亦喜欢争强好胜,不甘示弱。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英语游戏或开展英语的教育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活动,以培养其竞争意识和荣誉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调动参与活动、进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评比法

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互之间作个比较,可以使好学生更加奋发图强,可以使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奋起直追。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一方法依然可以采用,但要注意方法,把握分寸,适可而止。不可滥用,但不可不用。

八、榜样法

从近处着手,无论在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优秀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有自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经验,教师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这些优秀学生的经验来自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且他们生活在学生群体中,学习条件大致相同,总结推广他们的学习经验,可使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易学。从远处着手,可以介绍英语成功人士的学习经验。像“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曾经是个连大学英语四级都过不了的学生,但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成为了“万能翻译机”。又如“逆向式英语”的创始人钟道隆教授,四十五、六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但一年后就成了翻译。这些事例,都可以用来鼓励学生树立可以学好英语的坚定信念。

九、激将法

有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小孩有逆反的心理或表现,这时候任凭你如何正面引导,似乎都无济于事。反之,如在此时正话反说,故意说“idon?tbelieveyoucan?”之类的话来刺激他,反而可以增强小孩的自信、自主、自强、好胜的心理。只要掌握分寸,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体验法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3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对学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形成健康、独立的思想意识的最初阶段。适度、良好的德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当下的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只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容,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的德育,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存在弊端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照明灯,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内容,适当渗透德育知识,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积极意义。在进行德育的过程当中,教师也应当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以自身良好的品行与气质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及小学生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做了一些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其具体做法是:

1.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2]如在教“圆的周长”一节时,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而且这是个固定的数,我们叫它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此时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早在1400多年前,他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值,比欧洲的数学家计算到这样的结果早了1100多年。借此契机,把我国古代的文化成就展示给学生,学生了解到祖国灿烂的文明史,情绪激昂,精神振奋,都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

2.利用应用题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小学应用题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联系、比较、转化、迁移等,可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3]

例如:(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64千米,用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32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这两道题表面类似,都与路程、速度、时间有关。但若用比例解答,前者是正比,后者是反比。因为前者相关量是路程和时间,它们的比值(即速度)一定。后者相关量是速度和时间,它们的积(即路程)一定。教师通过分析比较两道应用题,教会学生看问题抓实质,在变中(两种相关联量)找不变(两种量的关系),有意识地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分析问题,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又如解应用题的分析法与综合法,就方法本身来说是相反的两种方法,是矛盾的双方。但是没有分析法就无所谓综合法,它们又是相互依靠的。这里隐含着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的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靠,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在解比例应用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而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始终不变。这里说明了“变”与“不变”既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变”中蕴含着“不变”,“不变”中又有“变”的因素,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3.利用补充教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知识系统性强,逻辑严密,学生掌握知识也是系统的,因而补充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题目,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它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1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马上算出120千克×[16]=20千克。那么在地球上20千克的物体,到了月球上,它的重量是多少?同学们又马上算出20千克×[16]=3[13]千克。同学们立刻对月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富有幻想色彩的问题。这时我向同学们解释道:“物体的重量是由于引力产生的。地球上的物体到了月球上之所以变轻,是因为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有地球引力的[16]。由于月球引力小,保不住大气,所以月球昼夜温差达300℃。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动物、植物,更没有人。待你们学有所成,登上月球做科学考察时,将体会到飘如轻烟那种感觉,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

又如学“重量单位”时,我给学生补充一道题,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可以节约13亿粒米。重量是3510000克,合多少千克?学生很快计算出合3510千克。一个小朋友一天吃大米300克,那么一个月需大米300克×30=9000克,一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9000克×12=108000克=108千克。一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108千克。5个小朋友一年需大米108千克×5=540千克。那么3510千克够5个小朋友吃3510千克÷540千克=6.5。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3亿人一天节约的米够5个小朋友吃6年零6个月。所以节约不是小事,我们要从节约一粒米、一张纸、一分钱开始,从小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4.利用布置作业渗透严格仔细优良作风

培?B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是形成优良作风的重要方面,也是数学教学要完成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学生这些习惯的形成,不仅能促进数学学习,提高成绩,而且对将来生活和工作都有较大影响。[4]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和环境,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

义务阶段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思维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现象充斥,给实现标准带来更大的挑战。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既然是渗透。那就一定要讲究一些艺术性和操作方法。下面本人谈几点肤浅认识。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师来培养。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是学生直接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品德教育,在课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以优雅的仪表、文明的谈吐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就会对学生道德风貌的健康培养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成为学生的镜子。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读中感悟。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字、词、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从而揣摩其中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有时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还需教师范读,使学生人情入境。

3在课外阅读中渗透

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每篇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因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主渠道。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还在于作品本身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如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指导学生多读那些使人长精神、增毅力、强体魄,激志气、去懈怠、减卑鄙、除邪恶、生羞愧、远污染、起美感的好书。

4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在练习写简单记述文时可在选材中渗透德育。如“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指导学生可以写“争吵”、“值日”……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努力为集体作贡献,积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等。在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作文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

5在语文课外活动渗透教育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5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趣味体育

体育游戏是从传统的生活游戏中发展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学生对游戏充满了激情。游戏集中趣味性、智力性、知识性为一体,笔者作为小学体育教师结合游戏教学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趣味游戏体育情境的创造

1.设计教学情境

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运动的能力,进行重复的练习很重要,但是如果能穿行一些体育的游戏,会让学生对体育充满兴趣,不会觉得枯燥,而会促进体育动作技能更好地锻炼和提高。小学体育教师要将体育活动处在创造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的活动更加紧密联系生活,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

2.增长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趣味体育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增长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好的体育运动的习惯,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塑造学生竞争合作团结的品质。教师通过游戏改变了体育教学枯燥的练习和动作掌握,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

教师应该创造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保证学生轻松愉快地上课,教师也收获快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可以将课本提炼成一些儿歌等,运用风趣的语言教学,在游戏的讲解中,教师简洁简明,生动活泼,明确清晰地讲解过程,让学生掌握游戏的方法和要点,让学生享受参与的快乐。

二、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策略开展体育游戏活动

1.重视发挥互动教学的优秀策略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喜欢游戏活动,小时候特别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到了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也是游戏的各种形式。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活动来实现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交往,在体育游戏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和交流,塑造了好的团队合作的品质。

2.运用趣味性体育游戏教学的策略

小学体育教师要运用趣味性的体育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对体育课充满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练习中,锻炼学生的身心。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游戏,能够自然、贴切地通过游戏练习完善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享受体育活动的快乐。

三、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体育游戏的内容

1.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教师不能保证每个小学生都能像教师所期待的那样保持学习的激情,情绪饱满,学生都有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教师不能为了上课整齐听话,就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的游戏项目,对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也要选择一些游戏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游戏的要求,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不同的游戏,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小学低段、高段都可以选择“换物接力”、低段的“抢收抢种”、高段的“同舟共济”、“鱼跃龙门”,还有适合女同学的“贴膏药”(适合女同学)等。除了室外的游戏,室内的游戏同样也可以开展得生动活泼,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室内开展的游戏,例如“看掌拍手”,还可以组织“明七暗七”“双指夹纸”“鸡毛信”“你比我猜”等很多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趣味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丰富了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等。

2.发展学生的创新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体育游戏能促进学生提升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来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释放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创新和实践的快乐。教师在学生游戏比赛结束的时候,可以对比赛的结果进行充分的点评和总结,给予学生表扬和赞美,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塑造学生敢于拼搏,敢于吃苦的品质。

3.浸润心灵,游戏中塑造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6

一、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内容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依附语文教材内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素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材,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从文章中拓展出相应的德育内容,并且使德育知识和语文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知识互动,在扩展的过程中相辅相成。这既能避免单纯说教的窘境,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产生共鸣。从本质上而言,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精神领悟的过程,教师只有确定情感至上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营造出素质教学的环境和氛围。

例如,在教授《钓鱼的启示》一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在课前的预习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在阅读文章后,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认识。这个问题的设计,教师不应设置过多的要求,而要着重鼓励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作者通过回忆十一岁时跟着父亲去钓鲈鱼的故事,说明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人们面对诱惑时应该把握的道德准则,并点明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弱化自身在课堂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对“诚信”进行阐述。这既能摆脱说教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探究,丰富学生的道德认识。

二、加强交流,激感道德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良性的交流,同时还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从而让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教师要结合各方面的内容,通^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出活泼、平等的课堂氛围。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利用交流的方式进行德育渗透,是最为恰当的。在利用交流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针可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师生交流;二是生生互动。例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一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对文章中的情感内容进行升华。如对于课文中“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语言、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揭示“老班长”崇高的内心世界,同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通过双方的交流对学生的道德意识进行培养。在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设置讨论题目。如针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探讨,最后得出“金色的光芒”是指“老班长”处处关心别人,爱护别人,勇于自我牺牲的品质,进而让学生明白“丰碑无语,形胜有言”的道理。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的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介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并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我们经常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

一、探究性问题

在教学中,用1-2分钟的时间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从问题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去思考探究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上立定跳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立定跳远的技巧,我们依次提出问题。小兔、袋鼠和青蛙跳它们是怎样跳的呢?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再比较分析哪一种动物跳得远一些,为什么会跳得远呢?手臂向前向上的摆动是不是可以帮助身体向前向上跳跃呢?等等

二、激发学生兴趣

以问题带动兴趣,以兴趣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方法、一种手段。针对不同的教材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也就是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这一种手段,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的方式,使学生必须去服从的形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多采用游戏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布置场地摆放器材,事先把器材随意散放在操场上,用抢占阵地、寻宝等游戏方式主动让学生,去得到它并按规定路线摆放好。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到好玩又觉得刺激,远远比教师一个个分发器材的效果好。这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用5-6分钟的时间,以游戏、比赛等活动为手段进一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体育课中常置于“期望——表现——创新”的良性循环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激发。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学生不仅身体得到了锻炼,同时也使头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三、掌握运动技能

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①用5-6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优化组合的自选权,采用自发组合群体的分组自主学习。②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出现的不规范动作进行讲解示范。③用6-7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相互存在的问题和纠正不规范的动作。④用2-3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⑤再用10-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为各类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去掌握运动技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改变课堂结构入手,以形式多样的游戏,情节丰富的故事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师也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活动并给予纠正指导动作。学生们在虚幻遐想的情境活动中,不仅心情愉快,而且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体验运动乐趣

学生通过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达到一定要求后,就转入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用3-4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群体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纠错,互相总结,感受参与运动带来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艰辛、竞争与合作、情绪的宣泄与情感的升华等丰富的内容。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积极促的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五、导向价值

由前面感性的认识作铺垫,用1-2分钟的时间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形成价值观念,在与同学们共同讨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体育与健康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功能的认识,对运动技能作用的认识,对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的作用产生认同感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六、自我评价

用1-2分钟的时间来评价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这种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还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内容的更多把握,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自我期待,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曾加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初步形成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观,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七、思考与练习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8

        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结构体系图

经验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个案法

历史法

 

文献方法

 

逻辑方法

分析法

综合法

归纳法

演绎法

比较法

 

现代方法

数学方法

统计法

图表法

测验法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1注重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教学目标来看,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智能,教师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的过程;②重视知识结构,教给学生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③坚持有意义的获取知识,使新知识能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符号、概念或命题建立联系;④强调方法,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⑤坚持发展性,使教学目标既符合现有的发展水平,又高于学生原来的发展水平;⑥加强训练,特别要重视基本计算训练、基本数量关系训练、数学思维训练、解题思路训练、数学语言训练等。

2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习入门的先导,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①以教师愉快、喜悦的情感影响学生;②以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启发性吸引学生;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④以学生思维的成果刺激学生的认知内驱力;⑤以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以便形成长期的稳定的动力和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加强品质修养的起点。儿童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科学引导,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数学课的特点,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②认真阅读课本;③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和思考;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⑤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善于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⑥与人合作,知识互补;⑦作业整洁、格式规范、计算细心、解答正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

3重视教法,指导学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选择教法要讲求实效。在一节课中,究竟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要从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的实际出发。着眼点要放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和提高等方面。改进教法,要重视使用教具、学具,使教学更符合儿童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改进教法,要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法,要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课本的方法、观察的方法、操作的方法和思维的方法。

4教师要强化主导意识。创新教育教学过程

新课改强调,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逐步强化创新意识,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生动有趣的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通过典型例题的练习,可以逐步积累起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慢慢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切记只是引导、启发,绝不可“照本宣科”,更不能“事事包办”,对于问题要精心设计,创新活动形式,注重科学引领。一是设计的教育教学过程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其主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要鲜活,要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所见、所闻,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体现循循善诱、启发引导。三是设计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解决疑难问题。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及时进行肯定和保护。

中小学教育方法篇10

关键词:品德激情环境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站在历史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特点,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与新路子。

一、摆事实讲道理,提高思想认识――说理教育法

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方法。说理教育主要可通过三种方式进行。

一是谈话,教师就有关的思想问题与学生交换意见,使学生明白相关道理。这种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个人和集体都适用,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以针对班级当前发生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时,对谈话对象的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等要有一个充分了解。在谈话中,教师要以亲切、真诚、自然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做到以诚相见,将心比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热爱和诚意,从而启发和触动他们的心灵,为他们所接受。

二是讲解,对需要深刻理解、辩明是非和哲理性较强的教育内容,运用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讲解时根据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可系统解说,也可简短说明,或通过墙报、板报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三是讨论。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对某些社会或道德问题有不同看法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交流思想,共同提高,通常能带来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与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与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景设计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发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其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践行。如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情”“境”互激,升华教学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教育需要爱,教学情为先。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建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心弦,引发学生体验。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学生带了一叠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载了他从出生到现在,关于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还有许多第一次,如第一次长牙,第一次站立,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生病的经历……可以说这是伟大的母亲用她平凡的文字写下的一首爱的赞歌。一位学生带来了大小不同的各色毛衣,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编织出来的,这些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

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言语,不需要教师动人的讲解,在这种情与境的交融中,教学已经升华出了一种境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要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愿望,使他们明确意识到社会、家庭、学校对自己提出的道德要求,相信它的正确性,并确信只要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从而产生主动接受教育的精神需要。明确要求,并有自觉的愿望,学生就会严格要求自己的品德行为,并且能够坚持不懈,把自我教育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