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经济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0:23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1

要调查××古镇的旅游市场就得从古镇的历史与当代人的需求人手。不知何时,在现代城市里居住习惯的人们可能是厌倦了都市的喧嚣,开始复古往寻觅古镇,往渴看古朴平淡的生活吧,他们寻找那一片流淌的记忆,××古镇便是记忆里的一点点缀。把内心深处那一种挥之不往的古镇情愫,往开释工作中产生的各种烦恼,于是这种古镇情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日俱增。又或许他们追求的是古镇的那种古文化,让它往填充自己。而他们的这种需求恰好给予了古镇发展的市场。古镇的开发,就是旅游资源在适当的时间里,为满足当代人的这种需求而开发的。它朴实的建筑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恰好是城镇生活中人们向往的那种无束无拘的生活环境,因此,它具有相当的市场和发展远景。它自从往年8月份开发以来,在经济上取得了惊人成效。那古镇历史与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到底充当的角色呢?它又对当地的经济有什么作用呢?

实习心得与体会:

××,古称罗绳,位于雅安北三十公里,古南方丝绸之路上,是临邛古道进雅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进雅安的重要驿站。也就是现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距市区27公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由于它的交通比较便利,来××的游客一般以省内游客为主,也有来自外省和国外的游客。在周末和假期时间来××的人数最多,他们利用闲余时间来此享受自己的生活。在平时,也多达1000-1500人次/天,自驾车也达25-35辆/天。尤其是开发后的第一个黄金周里,游客竟多达56800人次。据当地旅游治理部分的守旧记录,在往年的"十一"国庆里经济效益喜人:不论从到镇游客数,还是旅游经济收进,都远远超过了××发展旅游产业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在往年10月1日到7日累计接待游客数约为56800人次,是往年到镇最高游客数的9倍。当地工商部分的守旧估计,按到镇游客每人消费50元计算,全镇旅游经济收进高达284万元。

古镇确当地居民在没有开发前,基本都从事于农业,年轻人有的按耐不住,就外出打工,但基本上每月的收进在300-500元/月左右,并且是从事于体力劳动。开发后,××古场镇的300户住户中有190户住户从事于旅游接待和旅游产品销售,人均收进也从原来的300-500元/月进步到600-1300元/月不等。节假个体经营收进最高的超过5万元,最低的也有2000余元。黄金期间个体经营户总收进约达110万元,纯利润近50万元。场镇1100位常住人口仅“十一”7天的人均旅游经营纯收进就达455元,是往年同期收进的5-6倍,占往年全年人均纯收进的17%。

一到××首先映进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以及各种成语雕刻。在牌坊的不远处立有天子象征的长灯柱。牌坊是封建礼节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牌坊文化让现代人了解了当时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也知道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这就是通过牌坊的文化使众人知晓的,文化是发展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所在,它可以塑造旅游古镇的形象,进步旅游品位,体现旅游特色,进而实现古镇旅游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现在的生态旅游有一定的上风,就是把旅游与特色文化相结合、与古镇建设相结合,走一条发展特色旅游的新路。根据我们对牌坊承包人的调查访问,在古镇没有开发前,往牌坊参观的人数0.8/天,承包人以种地为生,卖门票只做为副业,并且没有拿导游证,只是以聊天的方式往先容牌坊的来由以及相关历史。每个月在牌坊的收进上只有200元左右。在开发后,由于旅客的增加,以及政府对景区科学的治理,又由于承包人对牌坊文化的通晓,获得了导游证,再加上门票所得,均匀收进进步到500-600元,在开发的第一个黄金周里,收进高达1245元。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利用科学的治理模式把牌坊文化的价值在经济上的一种体现。

××有10余座古代和近代古桥,风格各异。其中明清乾隆41年所建的"二仙桥",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石拱桥。清清的小河影作高高的圆行的桥洞,别有一翻情致。在镇口还有两座一高一底的石桥横跨拢西河,成了进出镇里的交通要道,高桥主要通过进出镇里的车辆行人,从低桥可以转而穿过高桥下面的倒沿河边前行,高低两桥巧妙地够成了“立交”系统。它的桥文化和建筑群把我们真真的带进一种远古的气味。

建筑群最有名气的是韩家大院。整个建筑物的门、窗、枋、檐皆以浮雕、镂空雕和镶嵌雕刻作装饰,具有极高的价值和精湛的工艺。韩家大院是道光年间在外做官的韩廷藩在家乡建的,根据当时京城的官邸而建。整个建筑由七个四合天井组成,又称为"七星抱月"。院里的布局分明,处处可见精美的木雕。值得一说的是大院的木窗,雕刻精细,内容丰富,造型多样。

它们的远古气味让来到这里的现代都市人可以暂时放下一切烦恼,享受自己的度假时间,在树阴的藤椅上可以和自己的家人以及朋友同事谈谈心、打牌来休闲,也可以带自己的孩子来这里碰触远古时光。这是吸引来××古镇的重要因素之一。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2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产业;特色;发展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163-03

新时期国民经济产业面临着诸多全新的发展环境,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等主流环境,对旅游业经营模式提出了许多改革方面的调整要求。从产业主体来说,旅游公司必须实时调整原有的经营模式,以新环境为指导建立符合市场趋势的运营方案。若能将新型旅游产业特色融入到经济事业建设中,必然减小了旅游产业模式改进的难度,加快了新型经济体制的变革进程。因此,深入调查新型旅游产业的基本特色,科学地预测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这些对旅游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均很有意义。

1新型旅游产业概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扩展,各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新型旅游产业链。所谓“新型旅游产业”,主要体现于产业结构层次的优化发展,以及产业规模标准化改革趋势,这类产业特点将会在国内促使一类新旅游业项目形成,最终带来了最大化产业经济收益。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不断变动调整,我国旅游业优化转型是必然趋势,这也说明了国家经济事业建设的改革趋势。当前,新型旅游产业趋势主要体现于三大动力效应:直接消费动力、产业发展动力、城镇化动力,在此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发展将会为这一地区带来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

2我国新型旅游产业基本特色

创新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产业,都是在不断创新调整中寻求最大化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部分,经过长期经营与规划调整,也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并且以新时期环境为依据建立现代化产业规模。就目前状况来说,新型旅游产业呈现了多方面特色。具体表现:

21持续增长在保持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将步入快速发展时期,意味着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中将掀起新兴产业热潮。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新型旅游业项目市场占有比、经营收益率、项目营运规模等均有明显增长趋势,带动着一个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未来中国旅游市场将从以入境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发展到国内、入境、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共同发展,这种旅游项目规模扩大化增长局势,必然会带动产业经营收益水平提升,标志着利益化产业时期到来。

22开放加快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分析,“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今后旅游产业将会延续改革开放原则,对国内外市场做出新一轮的调整。随着加入wto过渡期的结束,旅游业将启动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国内外旅游市场一体化进程将加快,与国际市场、国际规则、国际水平将进一步接轨。比较明显的现象,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的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将进一步发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从经济产业决策上展现我国的国际营运能力,辅助改革开放政策的政策运行。

23多样经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传统的观光旅游持续增长的同时,休闲度假旅游将快速发展。我国人口数量庞大,这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巨大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新型旅游产业渐成“多元化”经营准则,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旅游市场的需求。调查显示,追求高质量生活是社会群体普遍关注的,旅游业中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旅游新业态将大量涌现。城乡居民出游的选择将更趋多样,旅游产品的供应将更加丰富和充裕,这些都是多元化旅游的新特色。

24设施需求旅游发展对基础设施和相关设施的需求将明显增长,对相关行业的依托和促进作用也更为明显,努力配套多种旅游设施也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新型旅游产业将是“高速化、安全化、绿色化、一体化”的新服务模式,为广大旅游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初步预测,到2015年,我国乘坐飞机的乘客将达到45亿人次左右,需要新增飞机约1800架、新增航班约630万架次;乘坐铁路的游客将达25亿人次左右,需新增客运车辆约5万辆;这些都说明了旅游设施需求量之广泛。

3未来新型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依据新型旅游产业概念内涵,未来新型旅游业应当注重“价值、品牌、生态”等方面的市场效应,从产业效应方面形成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产业局势。笔者认为,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及市场环境的特殊性,新型旅游产业发展将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旅游经营公司应当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模式,才能进一步带动地方经济收益增长,扩大旅游产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的影响力。因而,新型旅游业需要联系几大市场效应,科学判断新型产业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拟定产业经营决策。

31价值化国家投资地方开发旅游产业,最终目标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创建符合区域建设的经济产业模式,挖掘旅游产业价值是最基本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旅游将消费者带来了原产地,使得产品的销售直接面向市场,从而获得了比批发价出售更高的价值;另一方面,游客在进行旅游消费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不同于一般购物过程的新型体验和服务,使得产品的最终价格高于一般市场上的价格。因而,未来旅游产业必须全面激发市场价值观念,以创造实际价值为参考标准,全面带动新型旅游产业发展。

32品牌化旅游的品牌效应,基本上反映为对城市品牌的宣传与提升作用,既能作为一个经济产业结构形式存在,也能成为地方标志性的宣传平台。对于城市旅游来说,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形象过程中,传递给社会大众的一个核心概念,期望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即所谓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农村旅游来说,农村品牌是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原生态自然景观,这类品牌是不可取代的,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特点,如何协调两大地域旅游品牌效应,这是新型旅游产业急需考虑的问题。

33生态化今后我国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这对旅游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为旅游就是一个审美活动,想要发展就必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提升环境。“粗放型”旅游产业已经证明,传统旅游业经营模式不仅无法实现盈利水平增长,同时也破坏了地区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阻碍了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解决传统旅游业造成的环境污染现象,必须要发挥“生态旅游、环保旅游”等产业效应,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运营模式。

34服务化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见,旅游的幸福效应已经开始慢慢被社会所认识到,并在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上发挥着切切实实的作用。针对这一趋势,我国新型产业发展要坚持“服务至上”的准则,以消费群体需求为主导依据,不断调整固有的产业服务模式;以开放式服务体制为基础,颁布与新型旅游产业相配套的服务体制,从服务产业营运标准开始建立新型的旅游产业市场化机制。

4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事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是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总引导者,依据国家经济政策调控市场经济模式。随着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政府担负的旅游经济调控职责越来越重,正确处理新型旅游产业经营期间遇到的问题,这是政府发挥经济职能的主要表现。笔者认为,未来新型旅游产业主要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变动问题,政府要根据市场行情实时调控旅游产业格局,以维持新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41调整产业决策经济学家指出,到2015年,全国旅游业增加值可达2万亿元左右,约占GDp的48%,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1%,旅游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可达1个百分点,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可达2个百分点,旅游业可以为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旅游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贡献将更为明显,我国需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旅游产业决策,为行业经营提供更好的市场条件。

42加强市场监管“竞争”是产业市场化的必然产物,恶意竞争不仅扰乱了良好的市场秩序,也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经营体制的规范化。政府在新型旅游产业规划阶段,应当进一步强化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旅游公司建立和谐的市场化机制,严禁为了谋求企业利益而损坏市场环境。例如,对恶意竞争企业给予处罚,吊销公司的营业执照;对旅游公司定期检查、审核,及时发现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

43辅助新兴产业未来旅游业发展大多依托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或文化资源,能耗主要集中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餐饮及其他旅游活动方面,通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其能耗比重远少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是低耗能产业。地方政府需努力辅助新兴产业,为旅游项目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多的便捷性,深入挖掘地方旅游资源以建立新型产业规模。比如,以地方文化特色为基础,投资一批地方旅游产业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44投放产业资金除了从政策上提供诸多帮助外,政府也要及时解决地方旅游产业的资金紧缺问题,增加产业资金投放额度以创建新型经济体系。例如,地方旅游产业规模形成初期,政府应增加配套设施、交通条件、景区开发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为地方旅游产业提供多方面的辅助条件,这样才能维持一个新产业的稳步发展。另外,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旅游企业,政府可适当提供资金政策辅助,加快旅游产业资金链的可持续运转。

5结论

发展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对象,也标志着新经济在我国步入崛起阶段,如何发展新型旅游产业是国家经济政策调控需综合考虑的问题。当前,中国旅游产业需结合“价值提升效应、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幸福价值效应”等主要市场效应局势,实时调整原有旅游产业经济层次结构,建立符合本国产业经济环境的新方式。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型旅游产业以“价值化、品牌化、市场化、服务化”等为主流趋势,凭借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全面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周彬,赵旭东,王宾梅,刘易文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以浙江省象山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12).

[2]吕建树,刘洋,张祖陆,李静,王学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策略[J].资源科学,2011(9).

[3]孙业红,成升魁,钟林生,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资源潜力评价――以浙江省青田县为例[J].资源科学,2010(6).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3

论文摘要:从历史过程看,是政府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使得中国经济能够迅速发展,显现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效率。作为新兴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中国旅游产业经济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非常突出。通过对旅游产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行积极而有限的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力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任何经济问题都无法摆脱政府行为的影响。因此,对政府行为效率的研究成为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政府行为的效率是指其产生的绩效或者说是其后果,通常表现为政府行为的有效率和“政府失灵”两个方面。在产业经济层面,由于涉及到产业地位、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战略等产业发展的决策和调控问题,政府行为就更加具体且引人瞩目。政府对经济产业的干预行为要根据不同产业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和形式,与此相适应,对具体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为的研究也有利于正确评价政府行为的效率。本文认为,作为新兴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能较为典型地显示政府干预行为的特点。

政府的广泛干预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国旅游产业能够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客观地看,政府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行为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率的。不过,在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失灵”即政府行为无效率的现象比较明显,产生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政府失灵”,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政府行为效率,是未来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所有经济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产业发展中政府干预行为的由来及其有效性

政府具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与市场行为相比较,政府行为有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也更有权威性。当市场机制失效时,政府的干预行为便成为方便的选择。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也是普遍现象。按照最初的认识,政府的干预范围是市场失效范围,主要是公共物品的供应、外部性现象、自然垄断行业、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随着社会发展进程,政府的职能向社会公平职能、经济稳定职能甚至经济发展职能扩张。[1](p50-54)由此说来,政府干预经济的范围有扩张的倾向,且对社会经济稳定和产业经济健康增长意义重大。

中国的旅游产业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的初期尚难以带动产业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市场体制无法自发地生长,必须要有政府的干预。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在旅游产业起步中不是扮演市场的替代者,而是扮演了市场制度的导入者和市场体系的完善者的角色。[2](p66-68)应该说,政府的全面干预是中国旅游产业难以避免的历史过程。

首先,解决旅游产业的外部性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旅游资源产权的不完备,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有效产权难以界定。虽然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旅游资源产权是明确的,但实际经济活动中却存在着产权虚化和模糊,政府必须出面协调旅游资源的使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二是旅游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对其消费具有不可分性和非排他性,滥用公共物品导致了拥挤、污染等外部不经济性的产生。[3](p14-17)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各环节的协调、旅游促销、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然要由政府来推动。三是旅游产业市场信息的分散性。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依托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信息的传递过程较为复杂,仅靠市场机制难以保证旅游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完善其信息传递机制,改善旅游市场信息集散系统状态,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其次,促进旅游经济增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相当繁重。到20世纪末,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但中国的旅游产业缺乏资金积累,企业规模小、旅游产品的质量及国际竞争力较低,单纯依靠市场体制下的自发生长需要较长的时间,无论是政府还是旅游产业本身,都希望缩短这一历史过程。吸取日本等东亚国家的经验,政府应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第三,旅游产业相关领域的社会公平与稳定。这一方面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促进旅游社会化进程,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扩大对外开放,增进中外交流;协调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利益分配,保证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开展地区间旅游产业交流,促进区域间经济与社会平衡发展;21世纪初期,中国西部旅游开发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通过旅游开发带动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等。

二、“政府失灵”及其原因分析

关于“政府失灵”,经济学文献中已有大量的讨论。按照萨缪尔森的说法,“当政府政策或集体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道德上可接受的收入分配时,政府失灵就产生了”。[14](p1189)萨缪尔森的论述主要从政府行为的结果没有达到目的来说明政府失灵。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意见,“政府失灵”大体有几种情况:一是政府行为未达到预期目标;二是政府行为的低效率、高成本;三是政府行为损害了市场效率。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失灵”是常见的现象,政府干预很多情况下都没有更好地保证社会公平与旅游经济发展的效率,而是走向了其反面,成为发展的阻力。

第一,旅游行业的过度投资。政府有关部门为了取得政绩,就有可能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利用所掌握的资源进行过度投入。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面子工程”、“赔钱工程”劳民伤财,[5](p21-22)造成行业迅速发展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的矛盾现象。以饭店业为例,80年代初旅游产业起步时,饭店数量与效益是同步增长的。而到了90年代,旅游产业渐受各级政府重视,投入增加,但饭店的利润率却一直不高。当然,政府主管部门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要求企业在投资及经营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但政府毕竟没有利润压力,一旦环境适宜,政府直接投资企业经营的现象屡见不鲜。

第二,政府的不恰当干预造成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旅游促进发展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政府自然会采取各种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政府本应是公平竞争的保障者,但有时因过分强调发展的任务,政府的政策便会导致旅游产业各构成部分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要促进本部门、本地区旅游企业的发展,就会有一些差别性的政策,就产生了地方保护与行业保护。中国的旅游企业从所有制方面看主要可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如果政府参与企业经营,则必然会在不同所有制企业间形成不平等竞争,压抑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政府失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旅游市场某些领域的混乱现象。如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旅游发展适度超前战略”,使国内旅行社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更加激烈。“在事实上旅游发展适度超前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带动社会其他经济的发展,可惜的是这个目的并不显著,而不正当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是十分明显的。”[6](p19-21)政府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成为导致不正当竞争的诱因,让人始料不及。

第三,政府干预企业经营,严重抑制和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只有旅游企业生产的高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使旅游产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即使是国有企业,政府的参与也会使企业丧失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无所适从。政府过度干预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却难如人意,会压抑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四,旅游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之间的不平衡。一般情况下,旅游企业的经营目标与保护环境、消费者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几方面的关系中,政府应该引导旅游企业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注意保护自然及社会环境,保护消费者利益。不过,旅游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明显,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促进企业发展的冲动比较强烈,而约束企业保护环境和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动力则相对较弱。因此,政府的干预未必就能有效地保障消费者利益,防止资源过度利用及环境破坏。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多倾向于保护优势企业,而对于一般公众的参与及利益共享缺乏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政府失灵”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旅游相关信息的分散性,使得政府并不能掌握完全信息;政府本身的能力不一定完全符合旅游发展的需要;还有政府本身利益的影响等,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政府职能的行使过程。其中,利益冲突的影响尤为重要。有人认为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局面其根源是旅游管理体制的问题,主要矛盾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类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7](p77-78)由此看来,对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职能并不必然起作用,因为政府也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将政府完全理想化是不现实的。而且,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政府失灵”是与政府有效率相伴而生的,是政府行为的自然结果。因此,只要政府干预行为存在,“政府失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干预通常是全局性的,如旅游规划与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等,一旦出现失误,其影响是广泛的,政府失灵通常是对旅游发展全局的危害。而且,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干预通常是强有力的,缺乏相应的制约,出现问题纠正比较困难。因此,政府干预旅游市场应采取谨慎的态度。

三、政府行为效率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政府行为的效率体现在促进旅游发展和校正“市场失灵”,同时,“政府失灵”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一种客观存在。几年来,由于对政府行为效率的评价不同,学术界发生了要不要实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争论。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产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产业更大的发展”。[8](p284)中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对于政府职能的定位,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政府处于主动地位,由政府来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人认为,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大都实行政府主导型战略,政府主导无时无地不在,只是有作用领域的不同、推行力度的差异而已。实践已充分证明,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和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因此,这一战略已成为行业认同、部门认同、地方认同的深入人心的选择。[9](p151-153)倡导“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者其基本的理由是用政府职能校正市场失灵,当然这与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期有关,因为“在新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适度地保留一部分旧制度或许是一个不得已的‘好’办法,对那些几乎完全没有市场经济经验的计划经济而言,情况尤其如此”。[10](p4-17)

持反对意见者主要是认为中国正处于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与国家经济体制转变的大方向背道而驰。从大的方面看,市场导向是必然趋势,政府只能按市场规律“推动”,而非“主导”旅游产业发展,中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市场自主调节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政府推动作用必然随之弱化,“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已无提倡必要。[11](p4-7)这样的观点充分注意了市场的作用,也注意到了政府职能的有限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职能总体是一种扩张的趋势,不加区分地弱化政府作用可能同样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

是否赞成这一战略涉及到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因是什么,是政府的主导,还是放松管制,即什么样的政府行为才是有效的。应该说,中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不是政府直接主导的结果,而是政府放松管制的结果。政府主导了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体制改革释放了市场的力量,成就了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正确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正确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干预的作用,大前提是政府官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这种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而时刻警惕自己的干预行为,切实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做到适可而止。[12](p47-50)这当然只是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出于自身特殊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政府有一种干预市场的冲动,不能指望政府自身主动地“适可而止”,这样的“大前提”是不可靠的。而且,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足以引来质疑的声音,如“政府主导管理旅游产业的概念似乎很为合理,却被诠释为不太合时宜的强化执法和大力投资”。[13](p14-17)进而有入主张现阶段就应停止提倡与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11](p4-7)转贴于

从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看,政府来主导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不合时宜的,尤其在“政府失灵”现象充分显现之后。认为“政府主导型战略相对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而言,创造了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新范式;而相对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来说,又是对自由市场经济的成功引进”[12](p47-50)的观点,是过于乐观的结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政府只能顺应而无法主导,政府主导与市场规律存在内在矛盾,提倡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将不利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而所谓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行不通,市场规律不能超出自身发挥作用的范围,社会经济作为复杂的系统,需要各种机制的共同作用。现代的社会经济制度,没有一个是其中的一种纯粹形式。相反,现代社会经济是带有市场、命令和传统成份的混合经济,从来没有一种100%的市场经济。[4](p40)市场与政府都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了对方,无论是市场机制或者是政府职能都难以发挥作用。不能因为存在政府失灵就否定政府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作用,更不能因为存在市场失灵就简单地用政府替代市场。

四、政府职能的有限性与有效性

简单地赞成或反对“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关键应该是科学确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及提高政府行为的有效性。根据中国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恰当的选择是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实行积极而有限的政府职能。

首先,积极而有限的政府是指在处理市场与政府之间关系时,必须遵守市场优先的原则,市场优先于政府,作为扩展秩序的市场扩展到哪里,政府的职能范围就应该收缩到哪里。[14](p101)也就是说,政府的职能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范围是有限的,有限的政府行为才是有效的。政府部门应当切实尊重市场在旅游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转变观念、放松管制,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不与民争利。企业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市场促进发展的能量才能充分释放。

其次是指政府行使职能的主动性。积极的政府,促成了东亚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已经成了共识。虽然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开始了对东亚经济体制的反思,但现实经济的这次动荡与反复,不足以否定这种模式几十年的成功。[15](p32-37)政府对经济生活的适度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调节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16](p178-179)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和更大的权力,这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追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有位”、“有为”和“有威”,[17](p35-40)而是说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积极的态度。主要是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如保护环境及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积极的政府行为可以避免政府缺位造成的混乱。有人认为,旅游促进社会、文化、环境发展的功能,只有政府才有可能发挥作用。[18](p10-15)事实虽不一定全然如此,但政府在这些方面采取积极行动却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是指职能行使方式的协调与完善。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领域,传统的政府职能行使方式容易出现权力寻租、效率低下等问题。为改善这种状况,可使用“市场机能扩张性”政策,在进行政策干预的领域引入市场机制。[19](p83、86)由于技术进步及管理理论的发展,公益物品的提供及许多天然垄断行业已经越来越多地引入竞争机制,制约政府权力,防止腐败,提高效率。政府也可以摆脱过多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任务,在宏观的旅游管理层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四,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旅游产业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机制的各方面的协调努力。有人反对将经济体制的规定限定在“市场”或“国家”上,提倡在一定的条件下,面临“公用地两难处境”的人们,可以确定他们自己的体制安排,来改变他们所处情况的结构。[20](p89、99)公益物品的提供、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除了政府与市场,人们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即发挥民间中介组织的作用。旅游产业各种各样的行业组织,都可以在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协调,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从旅游产业的情况看,实现有效的政府行为是有一定条件的,最主要的是政府干预行为的范围和方式。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明确地界定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项职能也许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担负着领导国家实现现代化的繁重的历史任务,其职能相对于传统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应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过这种特殊性也不能超出应有的限度,即不能违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政府在行使职能过程中,必须遵守市场优先的原则,切实尊重市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主导作用,要认识到其职能和作用是有限的。同时,由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特殊性,在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政府还要积极主动地行使有关职能,防止政府缺位,并注意引入市场机制和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促进职能行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黄书猛.论政府职能与政府干预范围的扩张[J].学术论坛,2003,(2):50—54.

[2]李树民,陈实.论西部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宏观分析[J].人文杂志,2002,(5):66—68.

[3]敖荣军,龚胜生.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J].旅游学刊,2002,(3):14—17.

[4]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12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5]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21—22.

[6]申葆嘉.市场经济机制与旅游市场竞争[J].旅游学刊,1998,(1):19—21.

[7]魏小安.旅游发展与管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8]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9]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10]杨开忠,陶然,刘明兴.解除管制、分权与中国经济转轨[J].中国社会科学,2003,(3):4—17.

[11]章尚正.止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J].旅游管理,2002,(3):4—7.

[12]邓祝仁.“东亚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J].学术论坛,2000,(3):47—50.

[13]陈卫民.关于中国旅游业行政管理行为与特征的若干认识[J].旅游学刊,1999,(4):14—17.

[14]毛寿龙,李梅.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15]胡大平.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的文化内涵[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9,(6):32—37.

[16]袁峰.制度变迁与稳定——中国经济转型中稳定问题的制度对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7]郑向敏,朱四海.论市、县级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的“位”与“为”[J].旅游学刊,2003,(5):35—40.

[18]钟海生.旅游业的两种发展观和政策导向[J].旅游学刊,1999,(1):10—15.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4

关键词: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经济;宏观旅游管理

随着我国国际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迫切需要加强对旅游经济的管理。在实践中,旅游管理不仅涉及微观旅游活动主体,包括旅游者和旅游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而且涉及到宏观旅游经济管理主体,即国家旅游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与调控,而连接微观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就是旅游市场。因此,旅游管理既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微观旅游管理,对旅游市场活动的市场管理,也包括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宏观旅游管理,需要从理论上了解和掌握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职能、过程和特征,才能有效地加强和指导宏观旅游管理的实践。

一、宏观旅游经济的含义

现代旅游经济,是一个包括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旅游市场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经济子系统,是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旅游经济系统,既体现了旅游活动相关的各组成要素的集合,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见图1),还从动态角度反映了整个旅游活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

(一)旅游经济活动

旅游经济活动,一般包括三个层面的活动,即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和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第一个层面是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通常包括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而到达旅游目的地,通过在旅游目的地的活动而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旅游者在旅游客源地选择、决定和购买旅游产品过程,只有当旅游者购买了旅游产品后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二是旅游者往返于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移动过程,实质上就是旅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旅行消费过程;三是在旅游目的地所有旅游活动的消费过程,是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第二个层面是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主要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直接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由于旅游活动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必然涉及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许多企业。按照现代旅游经济系统模型分析,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可大致分为旅行商、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三部分。旅行商的经营服务活动包括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部分,前者的主要职能是销售旅游产品,招徕和组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者的主要职能是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要素,做好旅游者的接待组织活动等。长途交通运输企业、旅游接待企业则按照旅行商安排的旅游线路,做好旅游者空间运送及旅游活动的所有接待服务活动。主要从事旅游经济研究、旅游规划设计和旅游行政管理。第三个层面是旅游组织的管理活动,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和其它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和中介咨询等活动,提供旅游信息服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实现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服务目的和旅游组织的管理目标。

(二)宏观旅游经济内容和特点

在旅游经济系统中,宏观旅游经济体现了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过程,是旅游发展过程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体,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和特点。

1.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纵横交错形成的综合体。从横向看,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同时并存的经济活动过程;从纵向看,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像一般社会再生产一样,是按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子系统活动依次进行,并不断循环往复的经济运行过程。因此,这种纵横交错的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运行和化,就形成了旅游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2.宏观旅游经济,是旅游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构成的综合体。旅游产业是由多种旅游服务要素构成的经济产业,其既包括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旅行社业、旅游住宿业、旅游餐饮业、旅游运输业、旅游景观业、旅游娱乐业、旅游购物业等,也包括部分或间接为旅游者服务的邮电通讯、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文化科学、教育培训、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工农业等众多行业。其从纵向上表现为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上下指导和执行的经济层次关系,从横向上表现为各产业和行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的经济序列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多序列立体交叉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3.宏观旅游经济,是各区域旅游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综合体。任何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行业的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一定的区域旅游布局构成了宏观旅游经济的空间表现形式。从纵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为部级、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上下联系的区域旅游的层次布局结构,如不同级别的风景区、度假区、森林公园和景区景点等;从横向看,区域旅游布局主要表现跨省区、跨地市区、跨县区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空间布局结构,体的旅游景区等,从而构成多个旅游区域相结合的宏观旅游经济系统。

二、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是指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运用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职能,统筹协调旅游发展中各环节、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实现宏观旅游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宏观旅游管理,首先必须明确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所谓宏观旅游管理目标,是指国家促进旅游发展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总体目标。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经济社会活动,其涉及面广、环节多、层次多,因此宏观旅游管理目标也必然是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的。从总体上分析,宏观旅游管理的目标通常可以分为政治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发展目标四个方面。

1.政治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政治目标,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公民的爱国主义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旅游的“民间外交”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国际旅游(包括出入境旅游),促进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影响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国家竞争力等。

2.经济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经济目标,是通过有效配置旅游资源和生产要素,提供质量高、数量多、类型全的旅游产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协调发展。同时,在有效满足国内外旅游者需求的同时,为旅游经营者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旅游目的地群众收入增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国家增加更多的税收和外汇收入,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和国际服务贸易,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3.社会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社会目标,是通过旅游活动和加强宏观旅游管理,在满足国内外旅游者跨文化交流、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友谊和理解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变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和旅游行业职工素质提高,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就业,改善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与促进旅游目的地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兴旺与发展等。

4.发展目标

宏观旅游管理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加强旅游宏观管理,不断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为旅游者创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旅游目的地及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从宏观旅游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看,一般可以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中期目标主要是实现旅游行业结构和旅游区域布局的合理化,实现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地增长与发展;远期目标是实现旅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还必须为后代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旅游管理组织,客体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运行和发展,简言之,宏观旅游管理就是国家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管理。正确理解宏观旅游管理的涵义,还必须注意宏观旅游管理与微观旅游管理、旅游市场管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正确把握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一)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区别,主要是管理的对象不同。微观旅游管理的对象,通常是指对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是以个体旅游活动为客体的管理;而宏观旅游管理则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是以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为客体的管理。宏观旅游管理和微观旅游管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是互为前提的。微观旅游活动是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细胞,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必须以微观旅游活动为基础,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建立在微观旅游管理基础之上的;同时,由于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直接影响着个体旅游活动的进行,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微观旅游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并对微观旅游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协调作用。旅游市场是连接个体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桥梁,决定了宏观旅游管理和市场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旅游市场管理,不仅包括对微观旅游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对旅游市场的规制、监督和调控等,也包括在宏观旅游管理指导下,对旅游市场机制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旅游市场管理是宏观旅游管理的对象。但是,在具体的旅游市场管理中,往往又包含了某些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和内容,如对微观旅游活动主体的监管,对旅游市场供求的调控等,因此旅游市场管理与宏观旅游管理又是密切联系的。

(三)宏观旅游管理的主要职能

宏观旅游管理,通常是通过各种管理职能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进行管理。从旅游管理的实践看,宏观旅游管理的职能主要包括决策、规划、组织、调控、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1.旅游决策职能

是指政府对旅游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出选择和决定的职能,其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完善过程中,因此政府决策职能在旅游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形成了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各级政府在旅游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促进旅游发展的各种措施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决策职能和主导作用。

2.旅游规划职能

是根据旅游决策职能确定的

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旅游资源配置和生产力要素进行统筹安排的职能。如政府通过制定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资源要素;通过确定实现旅游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通过采取各种宏观调控方法和手段,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地运行等。

3.旅游组织职能

是为了有效实现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要求,建立旅游组织体系、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权力、调配旅游要素的职能。其包括建立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促进旅游中介组织和旅游企业发展;形成合理的旅游管理体制,明确政府旅游部门、行业中介组织、旅游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开发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等。4.旅游调控职能

是对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内外关系、发展变化进行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旅游决策目标和规划的顺利实现。如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生产要素价格,实施各种税收政策,实行转移支付制度,采用合理的经济杠杆等,调节旅游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以缩小地区差别和贫富差距,实现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地发展。

5.旅游监督职能

是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提供完善的法规和制度,规范旅游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限范不正当的旅游竞争行为,创造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旅游竞争环境,促进旅游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5.旅游服务职能

是政府通过提供各种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供水供电等公共产品和安全救援、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为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的经营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条件。

四、宏观旅游管理的过程

宏观旅游管理过程,是作为管理主体的国家旅游管理机构,运用宏观旅游管理职能作用于管理客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宏观旅游管理系统的运转过程,是通过旅游的宏观决策系统、宏观执行系统、宏观调控系统和宏观信息系统,在时间上有序、在空间上并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下,共同对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和发展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

1.旅游宏观决策系统

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决策系统,其决策内容包括确定旅游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制定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调控旅游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化,实现区域旅游布局合理化,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统筹协调旅游发展等。由于旅游宏观决策是一种高层次的决策,因此对旅游行业、旅游区域、旅游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为了保证旅游宏观决策的科学化,必须根据有关的政策规定和各种信息,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宏观决策,以指导宏观旅游经济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2.旅游宏观执行系统

是实现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系统,即完成旅游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宏观执行系统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计划机制,是通过国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指导性计划,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方向和目标;而市场机制,则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活动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有效地运行和发展。段综合形成的调控系统和监督机制,是正确执行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旅游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监督和调节旅游宏观旅游经济活动的调控机制,并及时发现宏观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反馈旅游宏观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及时进行调控,保证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有效进行。

4.旅游宏观信息系统

是有关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旅游信息和信息工作系统,是旅游政策子系统、旅游统计子系统、旅游会计子系统、旅游市场情报子系统及相关信息子系统的综合体。旅游宏观信息既来自于旅游宏观调控系统的有关情况,又来自于宏观旅游经济系统运行的结果,不仅是旅游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旅游宏观信息工作贯穿于整个宏观旅游管理的全过程。

五、宏观旅游管理的特征

宏观旅游管理,既是对旅游全行业的管理,也是对宏观旅游经济活动和运行的管理,因此,宏观旅游管理具有不同于微观旅游管理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宏观旅游管理的权威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因此宏观旅游管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行政权威性。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促进和保障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旅游的目标和任务。另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又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旅游市场机制,规范旅游企业行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有序地进行,促进旅游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如果宏观旅游管理没有权威性,则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将是盲目、混乱和低效率的,也就无法实现旅游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2.宏观旅游管理的政策性

宏观旅游管理是政府有效管理旅游活动和调控旅游经济运行的行为,因此其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宏观旅游管理必须体现政府鲜明的政策倾向,即体现国家发展旅游的意志和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总方针和总决策,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活动广泛性和旅游经济的综合性,要求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正确处理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的关系,而统筹这些关系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即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合理的协调和正确的处理,才能使旅游发展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3.宏观旅游管理的全局性

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社会文化活动,为保障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必然涉及众多的行业和部门,不仅协调范围广泛,而且协调难度也比较大,使宏观旅游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管理,而是一种全局性、综合性较强的宏观管理活动。因此,在宏观旅游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一方面必须遵循旅游活动规律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特点,从全局上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素,确保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顺利地进行;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全局来协调处理好各局部的关系,使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尽量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旅游管理的整体效率和效果。

4.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

宏观旅游管理的服务性特点,强调宏观旅游管理必须服务于旅游活动和宏观旅游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既要通过加强宏观旅游管理,为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企业经营活动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公共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旅游企经营的需要;又要通过科学地引导旅游者的消费活动,规范旅游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旅游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创造一种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条件,保障旅游活动有效地开展,促进宏观旅游经济正常地运转,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5

论文摘要:本文应用产业组织理论,探讨了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基本范畴,针对我国旅游产业有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产业组织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而临着诸多发展问题。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具有很强的依托性和产业关联度,它的发展涉及到许多部门和产业。因此,探索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产业内的企业与市场的合理组织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产业与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30年代,贝恩在1959年出版的《产业组织》著作,标志着第一个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产业组织理论的二个基本范畴以及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这二个基本范畴是指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一)市场结构

产业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经济活动中构成产业市场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综合反映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的关系。而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进退障碍、市场集中度和产品差别化程度。

对于旅游产业来说,首先是研究企业的进退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旅游产业进入门槛太高,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利于新兴旅游产业的发展。门槛太低,将导致旅游产业的无序发展,盲目上项目,机会成本很高,投资回报则很低。另一方面,旅游产业退出的障碍也较大,因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会由于某个企业的退出而停止。其次是市场集中度的问题。如果过分分散,不利于形成旅游产业的集约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对于旅游产业而言,要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尽快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强调集团化经营、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是产品差别化问题。对企业来说,产品差别化是一种非价格竞争的经营手段。旅游产业所而临的是千差力一别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各种需要,因此要求旅游产品多元化及服务的多样化。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产业的基本特征是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大而全、小而全现象明显,企业规模不经济,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不强。截止2000年,我国共有旅游企业24574个,固定资产总额3570.09亿元。企业平均营业收入810.78万元,平均拥有资产1452.79万元。显然,我国旅游产业组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以饭店业为例,我国饭店业是最早在服务水准和企业管理层次结构与国际饭店业接轨的一个行业,最早形成了中国饭店业的对外开放局而,但是饭店业同样存在“小、散、弱、差”的特征,不改组为大的饭店业集团企业,现有的市场份额可能被挤占。

旅游产品是服务产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同的旅游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旅游产品因供给客体不同,产品所带来的效用也是不同的。从这个意义上,旅游产品具有较大的产品差异度。我国旅游产品品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旅游产品成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亲访友等一大批传统旅游项目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能够满足不同的旅游消费者。另一方面新兴旅游产品出现。现代旅游者尤其是重复旅游者的增长,表明人们已不能满足大众化的旅游消费,史加追求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的个性化旅游消费.散客旅游的比重达到80%。我国自1992年已经成功推出一系列的主题旅游年,由此各种专项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会务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教育旅游、探险旅游等等旅游产品适应于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收入结构、不同文化结构的旅游消费者。

但是,在我国旅游市场,由于设立了行业标准,使得旅游产品有趋于标准化的倾向。同时,由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较差,旅游产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旅游产品内容形式雷同,产品差异小。转贴于

(二)市场行为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的而根据市场环境情况采取相应行动的行为,其中的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企业所在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制约因素,但同时企业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如何形成公平合理的价格机制,如何搞好旅游产品的促销工作,以提高效益都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旅游产业的市场行为表现为旅游产业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市场运作规则、市场管理手段不完善,市场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缺乏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措施和手段,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我国旅游产业市场这种局而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管理体制比较混乱。旅游产业行业跨度大,隶属关系复杂,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不同的经济体制,而各系统又有不同的产业政策、技术与管理条件,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缺乏统一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调控的机构,致使旅游产业在整体发展方向、获得投资来源、政策与市场扶持、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基本上流于各自为政、自生自灭的状态。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搞市场自我保护的封闭体系,从而引发不正当的市场竞争,并以高额回扣、虚假广告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扰乱了旅游市场,使旅游企业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样直接影响了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导致旅游市场竞争环境恶劣。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市场法制和竞争规则进一步健全,旅游企业正逐步远离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从加强管理、产品创新和提高产品品质着手,才能而对新一轮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是指市场的运行效率,它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由一定的市场行为所形成的收入、成本、利润、产品质量以及在技术进步等方而的最终经济成果。评价市场绩效的好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如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供求平衡、企业规模效益、科技水平的提高等;而评价旅游产业市场绩效的最终标准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利润。

我国旅游产业市场效益总体理想,2000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斗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际旅游收入达16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1%洲内旅游收入达3175.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1%;旅游总收入占GDp的5%,比上年增长3.5%,在GDp中的增幅超过其他行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另外,从我国旅游产业各领域的情况来看,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旅行社、饭店业己成为旅游产业的支柱,2000年,我国旅行社8993个,其中,国际旅行社1268个,国内旅行社7725个,比上年增长7.7%,旅游饭店1.05万个,比1999年增长了21%。

但是,我国旅游产业仍存在多种制度壁泉,限制了旅游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旅游产业投资、资本运作还受到极大的制约。这必然降低了旅游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旅游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的旅游产业组织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动力不足,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信息系统封闭和结构不良等问题,不利于协调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市场对结构性资源配置的关系,不利于促进结构性生产能力剩余的消化,不利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应采取的主要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就是政府为解决产业内企业间的矛盾,为实现规模经济和开展有效竞争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因此,产业组织政策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二方面的政策内容。市场绩效构成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是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的前提条件和途径。因而,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内容应包括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和保护竞争、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一)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发展规律,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要具有针对性,符合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首先就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已为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所反复证明的我们顺应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吸取和借鉴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经验,主要包括国际通行做法和惯例(如简化入境签证、海外旅游者购物退税等),各国发展旅游业的经验,以及防止和规避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其次,应符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由于国情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旅游发展阶段不同,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区别。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应考虑的问题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虽然正在加速向市场经济方向迈进,但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基础条件、配套设施、综合环境等,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此情况下,产业政策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作用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问题。

(二)降低旅游产业进退障碍,形成一个开放的、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

旅游产业组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不可能孤立地进行的,要降低旅游产业进退的障碍,形成较完善的旅游产业市场。首先,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在较完善的经济体制下进行,没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产业组织政策。其次,要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不同大小、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条件。这种规范的竞争环境必须由法律制度作保障,不仅要有专门的旅游产业发展法规,而且要在经济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各法律中也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容。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6

关键词: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动因;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一、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动因

1.旅游资源因素

短途旅行能够带给人们休闲娱乐、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体验感受,因此,县城以及周边的旅游资源成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条件。我国很多县级城市因为周边拥有旅游资源而成为专门的“旅游县”。

2.旅游业发展因素

旅游业本身的发展成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旅游业能够将社会上的各种资源集中起来,组织成能够提供给人们娱乐价值的产品。县城周围的旅游业本身的发展,能够使县城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得以整合。

3.需求因素

旅游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消费者的需求,没有需求就没有交易,旅游经济价值也无法实现。经济的发展是刺激旅游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以及大力发展中小城市的一系列建设策略,使得县城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人口进城的比例越来越大,县城人口数量激增,潜在的旅游消费者群体变大,旅游需求自然也就变大,旅游经济也因此拥有更大的市场,发展更为迅速。

二、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1.资源驱动模式

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成为实现这种发展模式的基础。县域旅游行业需要对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大力开发,分析资源的优势所在,以此为基础确定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并制订相关的计划。自然景观、人文风光和轻松的乡村生活状态等都可以成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可依靠的资源。我国广东省惠州地区的旅游经济在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主要是因为惠州地区的旅游资源被广泛开发和利用,海滨环境以及当地的人文景观都成为重要的旅游项目,这是县域旅游经济资源驱动发展模式的典型。

2.政府驱动模式

旅游经济的发展依靠旅游产业的壮大,而在县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受地方经济状态的影响,很少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旅游产品开发中,政府成为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东家”。

部分h城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政府成为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业建设的主导。在政府的引领和推动下,县域旅游产业和相关的服务业也逐渐增多,旅游经济逐步发展。政府驱动模式的另外一种作用形式是政府给予县域范围内的旅游企业和相关的服务行业以投资鼓励或者政策鼓励,帮助旅游产业实现必要的发展。我国成功申办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使河北省张家口市附近的县城得到政府的部分投资,并为接待各国游客做好了准备,这是县域旅游经济以政府驱动为主要模式发展的典型。

3.产业驱动模式

在县城旅游方面已经初具规模、具有灵活的市场机制、并且客源市场稳定的情况下,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以休闲娱乐项目为主的旅游产品。其在逐渐获得市场之后,随着旅游产业知名度的提升,旅游业更倾向于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居民参与其中的旅游经营项目,增加体验式旅游产品的比重;在市场规范化之后,通过宣传,将周边城市的居民也转变成客户群体,将市场进一步扩大,塑造富有特色的旅游品牌,改善旅游环境,实现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广泛存在于我国各个城市周边,为城市居民提供简单的周末休闲生活,如农家乐、温泉旅游等,都是产业驱动模式下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

县域旅游经济发展是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多样化发展以及旅游产品创新的主要增长点。县域旅游经济要想得到长远的、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区域旅游经济的资源条件,提前了解政府对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投资行为,从挖掘市场和优化服务出发,不断扩大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旅游行业各项人才的储备和旅游服务的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县城应该通过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得更快、更完满。

参考文献: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7

“长三角”旅游经济发展概况

最新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游客接待量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展现了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其中旅游收入接近全国旅游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江浙沪地区历年来旅游总收入均名列前茅,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实力位于全国之首。“十二五”期间,上海地区将继续大力投资旅游大型项目建设,投资额度将达到2000亿人民币,重点的旅游建设项目接近20个,其中,倍受瞩目的迪士尼乐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社会和民间投资的政策鼓励,旅游项目建设的规模效应将越发明显。不仅上海地区,自2013年宁杭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之后,浙江、江苏地区旅游业发展十分迅猛,两省对旅游项目的投入规模亦十分巨大,浙江旅游业总投资达5500亿人民币,规划重点旅游建设项目64个。以千岛湖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50个单体规划建设项目,投资额超过10亿人民币。江苏地区预计“十二五”期间建成9个旅游系列项目,开发17个重大旅游项目和27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这也标志着长三角旅游经济圈将继续呈现高速稳定的发展趋势。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

沪杭高铁与宁杭高铁的相继开通运行,形成了长三角地区四通八达的城际高铁网络,进一步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增长。旅游者自主选择旅行路线,跨省跨区旅行实现“说走就走”的便利出行方式,不仅让众多已知的景点游客接待量持续加热,也让更多深藏的旅游地走近了旅游者的视野。

(一)沿线旅游城市及旅游资源介绍

宁杭高速铁路2013年7月正式通车,是继沪宁、沪杭高速铁路运行之后,长三角地区又一条高速交通大动脉。宁杭铁路北起南京、南至杭州,途径江宁、阳、湖州等9个站点,使苏浙两省的省会城市南京和杭州进入一小时经济圈。“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分别于2010年7月和10月开通运行,“沪宁高铁”连接上海和南京,途径古城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个著名城市;沪杭高铁贯穿上海和杭州,途经上海松江、上海金山、嘉善、嘉兴、桐乡、海宁和余杭7个站点。

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自古以来十分丰富,江南独具特色的古镇、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区等不胜枚数。这里拥有25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3座部级历史文化名城、15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上百个国家4a级以上景区。譬如:上海著名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世纪公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及对应的旅游收入十分可观;苏州拙政园、乌镇、周庄、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朝天宫等江南名胜,均是国内外旅游者首选参观的景点。除却众多知名的旅游景点,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自然风景区、特色农家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者选择的去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走近大自然、走进乡村成为众多城市居民优先选择的旅游地点。长三角城市圈,在市郊和远郊等地,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新的旅游休闲地发展也十分迅猛,成为特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沿线城市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

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地区旅游总人数、旅游收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统计,在高速铁路尚未开通之前,2009-2011三年间,“沪宁高铁”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的增长幅度为12.64%,而“沪宁高铁”开通之后,沿线城市旅游总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23.83%。在旅游人数增加的情形下,高速铁路带来的旅游经济增长率,无论是国内旅游收入还是国际旅游收入,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高铁在带来旅游总人数增加和旅游收入增加的同时,因为出行的速度加快,旅游者逗留的时间下降,使得旅游者的平均花费有所下降。这也是促使更多人愿意出去旅游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旅游经济的总体发展情形来看,高速铁路的运行仍然促进了长三角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增加了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

旅游者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时间缩短,很显然能够促进旅游者到更多的地方去观光旅游。这也使得中心城市到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以及周边城市对中心城市的接受能力都在加强。很显然,长三角旅游经济圈的整体联系强度得到了提升。自2010年7月1日,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行以来,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速铁路相继开始运行,将长三角的三个主要城市上海、杭州、南京纳入了一小时经济圈,不仅仅是旅游经济领域,整个长三角的经济发展联系强度都在加强。

过去,上海与苏州的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在旅游领域,来沪旅游者因交通的原因,选择距离较近的苏州旅游,对沿途的其他古镇都来不及观光和旅行。所以,旅游经济圈的联系强度并不十分强。然而,随着高铁的运行,沿途的嘉兴、昆山、阳澄湖均成为了旅行者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旅游者从中心城市开始往周边城市辐射。基于周边城市本身的旅游资源,其在吸纳旅游者方面,所展现的能力上也较强。不仅是以上海和苏州为中心的周边小城,杭州、南京、无锡等大城市周边的旅游景区,其吸纳旅游者的能力均具有较大潜力。可见,高速时代背景下,长三角呈现同城化的趋势,旅游经济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倾向。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为副中心,以苏州、无锡和其他大型城市为网点,向各自周边的小型城市辐射。

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市场结构的优化作用

高速铁路网络将长江三角洲的众多城市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这对旅游市场的结构优化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高速铁路出行的背景下,过去因停留时间、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等众多因素制约的原因,均得到了解决,让更多的旅游者愿意出行。这就使得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拓展了旅游市场的规模,随着旅游者总数的增加,各地区的旅游站点也会加速形成。

(一)加强了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

传统的旅游交通条件下,南京到上海、杭州或者苏州的时间最快也要3个小时以上,普通的客运出行达到6个小时以上。这就使得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的时候最多只能选择一到两个地方出游。大多数的旅游者无法选择途径的节点城市旅游,也制约了中心城市之外的其他城市旅游市场发展。

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处于交通沿线的众多城市均具有比端点城市更强的旅客集散能力。旅游者更愿意选择中小型的旅游城市进行休闲旅游。譬如,苏州位于上海和南京之间,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周边的昆山、嘉兴、太仓等地也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旅行者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相比于南京和上海,到苏州所花费的时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而南京到苏州、或者上海到南京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见,苏州在旅游市场的集散能力最强。苏州到南京需要50分钟、上海到南京相互旅游需要67分钟,而上海到苏州仅需半小时,如此的交通优势之下,苏州成为苏沪地区旅客集散能力最强的城市。

苏州的旅游资源之丰富无须赘述,在最小的交通成本基础之上,苏州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市内交通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和完善。苏州拥有5个部级5a景区、17个4a级以上景区、3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200家三星级以上饭店,其下属的昆山、太仓、嘉兴等地区,旅游交通网络也十分发达。鉴于苏州对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强大集散能力,苏州市在旅游观光、购物和旅游服务建设方面应投入更多的建设资金。提升苏州的旅游服务品质、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将高铁与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网络健全并完善,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胜地。

(二)扩大了旅游市场的规模

长三角的旅游市场依托苏杭、上海和南京等著名城市,一直被称为旅游胜地,长期以来吸引着大量国内外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各地旅游市场的规模在国内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基于此,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将这几个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旅游者可以实现一小时出游。这就使得长三角的旅游市场呈现一体化的发展,并呈现出更大的规模效应。2011年,上海的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这些人员在高速铁路运行之后,可以选择到苏州、杭州和南京等地进行短期旅游。国家假日制度的改革更是催生了旅游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地的居民开始相互旅游,旅游市场的流通使得长三角的整体旅游市场迈入了高速增长的时代。

高速铁路的运行让“一日游”、“二日游”等休闲方式迅速成为可能,各大城市不仅将加强自身旅游资源的建设,对自身所属的周边城市也开始投入资金兴建旅游设施。同时,各个城市开始建立旅游战略联盟,实现长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共享旅游资源,满足人民对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促进了旅游站点的快速形成

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和宁杭高速途径的站点共计有35个,这些站点均有可能成为区域旅游的站点。这些站点所在区域的特色旅游资源,都将成为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沪宁高速铁路所经过的阳澄湖为例,阳澄湖大闸蟹闻名海内外,自古以来就是品蟹的胜地。在高速铁路开通之后,人们只需要乘坐十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的高铁便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大闸蟹。在此背景下,阳澄湖将不仅成为品蟹的胜地,摆脱品蟹的时间局限性,发展“蟹文化”、“蟹经济”也将成为阳澄湖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速铁路带来了产业的空间集聚,基于此,对旅游市场和旅游经济而言,避免同质化现象,注重差异化发展将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若是不能将这些站点各个形成自身的特色,将很容易被中心城市覆盖,而最终被旅游者所忽略。譬如江南地区诸多的古镇景点,以乌镇、周庄、千灯古镇等为代表的江南特色古镇景点,亦需要保持自身的原滋原味,才能长久的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古镇将面临着失去原有风情的危险,久而久之将会被市场抛弃。在现代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生态和田园农家的生活。当人们在忙碌之后休假期间,对农家乐等田园和生态旅游十分青睐。这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众多旅游站点的发展方向,有着清晰的指导。维持当地的历史人文特色、保持稀有的自然景观原生态,将有利于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9年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我市旅游经济增长信心,分析和把握当前旅游经济发展的特点,部署下一步工作。通过此次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旅游投资引导力度,扩大旅游消费,充分发挥旅游业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的重要作用,迎难而上,实现我市旅游经济较快增长。

一、20*年旅游工作情况

20*年在国际经济形势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先后发生事件、全国大范围严重雪灾、四川*强烈地震,造成国内旅游业面临严重困难,但我市旅游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大幅下滑的局面,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游客总数为2733.63万人次,同比增长8.98%;旅游总收入197.12亿元,同比增长16.69%。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工作目标及全年旅游经济增长指标。

20*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水平编制旅游规划。

一是编制完成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北部旅游圈发展规划》、《*市*池旅游圈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等规划,世博园、*海、安宁温泉等重点旅游片区也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重点项目郑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已提交市规委会,*乡村养生旅游试验区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也已经启动。二是旅游资源整合取得进展。编制完成*旅游区项目建议书,对*高等级公路、景区和旅游小镇进行统一包装,向社会招商。针对*旅游区长期存在的多头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对*旅游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经营的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方案,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三是旅游标识标牌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市主城区旅游标识标牌系统的规划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推进施工。主要旅游县区的游客服务中心正在建设。

(二)全面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通过全市努力,我市旅游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年,全市共引进重大项目16个,协议引进资金348.45亿元人民币,实际完成投资额21.5亿元。为支持项目建设,我们还对11个重大旅游项目和带动性龙头项目给予了共计780万元的贷款贴息补助。此外,还针对新兴旅游热点线路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体系的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昆石高速公路*游客服务中心、七彩云南游客服务中心、*区高原明珠游客服务中心创建工作。继续推进旅游厕所工程,在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干线和游客集散地扶持建设了20座星级旅游厕所。

(三)强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

一是积极进行海外宣传营销。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凤凰卫视、美国有线电视网等多家国内外主流媒体播放了*旅游形象广告;分别组团赴*地区进行旅游宣传促销。邀请印度、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外的新闻媒体到*进行考察报道。二是继续深化区域联合促销,先后联合成都、桂林参加了柏林国际旅游交易展和法国巴黎旅游展。参加了在桂林举办的海峡两岸联谊会,共同研究探讨*旅游市场的开发及*—厦门—*旅游产品的营销。举办了中国南方旅游城市第十届年会和广东*文化旅游周活动。

(四)成功举办20*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系列活动及亚太旅游协会(pata)20*年旅游战略论坛

*市承办了20*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狂欢节,以“奥运北京、旅游云南”为主题,精心组织了开幕式暨花车巡游、春城梦幻之夜花车巡游、广场民族歌舞展演、西寺塔广场泼水狂欢活动、云南名特民族风味小吃长街宴、民族大联欢活动、“奥运北京、旅游云南”高尔夫球邀请赛等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魅力。

受亚太旅游协会和市政府委托,*市旅游局负责承办的亚太旅游协会(pata)20*旅游战略论坛在*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是国际旅游界的一次盛会,论坛共邀请了包括pata总部副总裁在内的来自亚太地区23个国家(地区)的120余位从事旅游行政管理、航空运输、酒店品牌建设、机场运营等旅游界学者专家及营销商参加会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密切了与亚太旅游协会的密切合作,扩大了我市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升了*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五)强化了旅游法规建设

按照市委“两集中、两到位”和“四进”的行政审批改革会议精神,积极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制定了《*市旅游局便民服务工作方案》和《便民服务指南》,全面清理了我市旅游规范性的文件;完成了行政执法制度公开工作,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市旅游局网站上公布了旅游行政执法依据、行政执法权限、行政执法职责(内容);公布了行政处罚程序、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赔偿程序;指导和督促县市区旅游行政部门积极推行阳光政务、推进依法行政和行政审批制度工作,开展了对县市区旅游行政部门的行政执法检查。

(六)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了旅游市场秩序

旅游市场秩序的治理整顿是行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20*年,我们紧紧围绕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pata”20*旅游战略论坛及黄金周旅游接待等重点,加大市场监管,突出旅游安全防控及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重点对“一日游”、“黑车”、“黑导”,私拉乱价,倒卖门票等非法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治。全年共查处旅游服务企业70余家,旅游从业人员违规违法服务117人次,共受理旅游投诉87起,受理游客一般性投诉及咨询电话10000余起,理赔金额共12.*万元。旅游市场秩序一直居于全国同类旅游城市的领先水平。

同志们,20*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增速回落,我市旅游经济发展也面临了一些困难。例如我市入境旅游从去年8月份出现了自“非典”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旅游外汇收入也相应出现下降。入境游客在昆停留天数从2007年的1.54天下降到1.42天,低于厦门、青岛、西安、杭州等旅游城市。20*年我市旅游总收入197.12亿元,从收入总量来看也低于中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城市。入境游客停留时间偏短、总体花费水平偏低已经成为我市入境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国内旅游方面,国内旅客增长明显放缓,国内旅游过夜游客增长速度与国内一日游增长速度不相协调。一些景区改造项目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出现资金未能按计划投入到位的情况。尽管遇到了上述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为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重要机遇。

二、旅游发展环境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在一系列危机事件和经济形势的影响下,20*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冲击,2009年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只要能够提振信心,积极应对,旅游经济仍有望实现恢复和提升。(一)发展环境分析20*年上半年危机事件不断,下半年经济形势趋紧,可以说20*年是我市旅游经济发展非常特殊也较为困难的一年。去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相继受到年初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3·14”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5·12”*大地震等危机事件的冲击,遭受了很大损失。上述危机事件波及了全国旅游经济的发展,但是影响主要局限于部分地区,从影响的持续性来看也相对较为短暂,上述危机事件对我市国内和人入境旅游发展均有负面影响,但相对来说我市旅游业受到的冲击较小。从全球看,20*年下半年至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使得全球金融系统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进而向实体经济蔓延,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普遍降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海外旅游需求明显降低,我市入境旅游发展因此受到阻碍。从国内看,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在全年也经历了数次调整,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转向“重点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国内需求”。经济形势是影响20*年下半年乃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这种影响比自然灾害等事件更为全面、深远。由于国内经济形势要好于国际总体经济形势,因此国内旅游发展环境要好于入境旅游。从其他方面来看,国际油价从140多美元的高位回落到现在的60多美元,旅游交通运输成本有所降低,将会对长线旅游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假日制度调整对一些以经营长线旅游产品的旅行社经营具有一定影响,但是对全市旅游经济总量影响不大。加之,由于拉动内需的需要,国家对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进行了调整,都为自驾旅游以及城市近郊游及中短途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发展趋势分析

20*年,我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位居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第17位,旅游外汇收入排名第23位,均比20*年上升了一位,显示了我市入境旅游经受住了考验,在全国主要旅游城市普遍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仍保持了海外市场的稳定。

进入今年二季度以后,我市旅游经济发展出现动力和阻力并存的局面,国民旅游扩张与入境旅游萎缩、供给扩张与需求滞后、国内宏观环境好转与国际经济继续下行等三大突出矛盾是左右第二季度旅游经济运行趋势的主要力量。

今年4月份,我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增长,增幅虽仅为3.17%,但是相对一季度21.42%的降幅,海外旅游市场的回暖仍预示了旅游市场良好的发展前景。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9

[关键词]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品牌;市场调查

[Doi]10.13939/ki.zgsc.2016.38.210

1问题的提出

为完善山东省区域发展格局,加快山东省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2013年8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发展规划》。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6个地级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等2个县级市;规划面积和人口均占全省40%以上。

加快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经济发展,产业隆起是核心,而旅游产业无疑是带动性和隆起性效果比较明显的行业,在吸纳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宜抓住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大力加快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发展,它将是西部经济带隆起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竞争已成为推动区域旅游发展的主要动力,联手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势在必行[1](陈小洁,2006),因此要加快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发展,树立区域旅游品牌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

学术界对于山东旅游发展的研究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冯群力(1984)提出了开发利用山东旅游资源的3点设想[2]。王衍用(1994)提出了“三路两水”的山东旅游发展格局[3]。于杰(1997)提出了山东旅游事业发展的3点设想[4]。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区域战略规划的出台和山东省经济战略的调整,学者们对山东旅游的研究由省域转向区域,一是关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旅游发展[5](徐福英和刘涛,2012)与合作、旅游空间结构[6](康伟,2012)与旅游产业布局[7](梁姣娇,2013)等;二是关注了山东黄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集聚与生态环境耦合问题[8](王艳明等,2014)。最近几年特别是2013年以来,山东省“一圈一带”的研究开始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一是提出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对策建议。二是探讨了地级市如何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建设发展问题,如段伯汉(2014)就菏泽融入西部经济隆起带的优势、劣势和发展重点与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9]。王邵军(2014)就西部经济隆起带和枣庄市发展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综上所述,学界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研究多是停留在地级市融入发展的对策层面,而对西部隆起带旅游发展问题研究较为薄弱。

有鉴于此,本文将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品牌设计进行探讨,为打造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第三增长极,造就山东省“川”字形旅游发展态势,引领西部经济带的隆起,实现山东省东、中、西旅游业和谐有序发展做出切实贡献。

2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品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2.1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品牌缺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旅游先后出现了“一山一水一圣人”和“走近孔子、扬帆青岛”的旅游品牌。前者是从市场角度自发形成的产品品牌,后者是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供给角度投射形成的产品品牌。这两大产品品牌随着市场的孕育发展完善,逐渐演化成“山水圣人”鲁中文化旅游带和“黄金海岸”鲁东海滨城市旅游带两大山东旅游知名品牌。“山水圣人”旅游品牌主要是山东中部的济南、泰安和曲阜等城市形成的旅游带。“黄金海岸”旅游品牌主要是山东东部沿海的青岛、烟台、威海、蓬莱等城市形成的海滨旅游城市群。

作为山东经济增长第三极的西部经济隆起带,虽然西部经济隆起带经济实力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落后,但是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并不弱势。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临沂等6个地级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缺少统一响亮的旅游品牌,在市场上难以与“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知名品牌并驾齐驱,对西部经济带的隆起发展非常不利。

2.2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各地级市的旅游品牌重叠现象严重,同质化倾向突出

鉴于旅游业在城市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各地级市一致强调要建设城市旅游品牌,树立城市旅游整体形象,打造形象鲜明、特色迥异的区域旅游新格局,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作为城市旅游品牌第一要素,近年来6个地级市先后推出了反映本地特色的宣传口号,希望传递给游客鲜明有力的到访理由。然而通过对西部经济隆起带6个地级市旅游宣传口号的梳理,发现旅游品牌重叠现象严重,同质化倾向问题突出。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枣庄(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和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等三市的旅游宣传口号趋同,都在宣传运河,把宣传的重点重叠在一个大运河上面,吸引游客的层面无形中就缩小了。德州(厚德载物,有德之州)的旅游宣传口号并未提供给游客任何旅游利益,尚显空洞。菏泽(中国牡丹城)的宣传主要依赖牡丹,给游客的感觉是菏泽除了牡丹就没有其他可以游览的项目了,人为地缩小了菏泽旅游的市场宽度。临沂(灵秀山水,亲情沂蒙)的旅游宣传主要依托蒙山、沂水和沂蒙人民的特殊情怀,这样的宣传效果相对要好一些。

2.3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经济指标靠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现有四条优势旅游资源链条:儒家文化旅游链(曲阜为中心,涵盖邹城、泗水、嘉祥等地);水浒文化旅游链(梁山、郓城、东平、阳谷等地);运河文化旅游链(枣庄、济宁为中心,涵盖德州、临清、聊城等地);红色文化旅游链(枣庄、临沂、菏泽为中心,涵盖周边相关县市)。尽管资源优势明显,但从旅游产业的经济指标来看,临沂和济宁的旅游收入2010―2012年来徘徊在两三百亿的水平,且差距不大。其余4个地级市旅游总收入的指标均停留在两位数的水平。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6个地级市同期在山东省17个地市的排名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临沂和济宁一直排在中游以上水平,其余4个地级市也一直排在下游水平,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3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品牌设计

3.1旅游品牌设计的指导原则

旅游品牌设计考虑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最成功的品牌设计必须要坚持三个方面的指导原则:一是找到“第一”。由于自然和人文的差异,每个地方都存在独特的“第一”要素,必须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要素;二是击中游客的心坎。当地的“第一”要素能否转化为市场卖点,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第一”要素能否击中游客的心坎。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工作是双向进行的。换言之,我们也可以从游客的心坎去挖掘当地的“第一”要素,这就是市场导向的旅游开发。三是确立“唯一”。这里主要是对竞争对手的考量,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好避开竞争对手的锋芒,独辟蹊径,求同存异,找到为市场认可的“唯一”要素。

3.2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3.2.1旅游投射品牌的调查

旅游投射品牌主要是由地级市的旅游官方组织要向市场传达的关于该地旅游的名称、口号、标志或是它们的组合等。其中旅游宣传口号所传达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旅游投射品牌的首要展示载体。为了解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6个地级市的旅游投射品牌情况,笔者主要是通过对这6个地级市旅游宣传口号的搜集分析来完成。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笔者从德州市旅游政务网、聊城市旅游政务网、菏泽市旅游政务网、济宁市旅游政务网、枣庄市旅游政务网、临沂市旅游政务网等旅游官方网站收集了各市的旅游宣传口号和旅游基本信息等情况,据此重点分析了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当地“第一”特色;二是最想向游客传达的特色。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

3.2.2旅游感知品牌的调查

由于旅游产品的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等特点,游客在旅游活动前无法感知旅游产品的质量,只能通过一定的旅游品牌来认识某地旅游的基本情况。因此旅游感知品牌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事先感知而自发在脑海中形成的关于该地旅游的基本认知。

为了解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6个地级市的旅游感知品牌情况,笔者于2014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分别在泰山的天外村景区、泰山的红门景区和方特3个景区的出入口处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在3个景区共发放问卷4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为93%。在372个样本之中,男性游客220名,占59%,女性游客152名,占41%;年龄以18~50岁人数最多,为269人,占72%;受教育程度方面,以高中及以上人数为最多,共253人,占68%。利用excel对372份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梳理,采用频度分析法,对游客感知品牌中出现的相关术语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表2中的结果选取了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

通过对旅游投射品牌和旅游感知品牌的调查汇总分析,笔者对它们的契合程度,特别是对地级市旅游官方组织最想传递和游客市场最为认可的品牌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6个地级市的契合情况有所不同。其中临沂和济宁的契合程度高,表明这两个地级市旅游供需双方在旅游品牌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认可程度较高;而枣庄、聊城、德州和菏泽的契合程度低,表明这4个地级市旅游供需双方在旅游品牌上存在分歧,还没有普遍认可。

3.3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品牌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中的雾霾、拥堵等城市病的出现,人们亲近自然和返璞归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游客旅游需求的脚步正从城市向乡村迈进,乡村旅游自然而然成为人们远离城市喧嚣与烦扰的重要选择。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强调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山东省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努力适应游客需求的转变,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地方特色,尽快把山东省建设成为乡村旅游名省、强省。

当前在国内外市场上,山东省已有了“山水圣人”和“黄金海岸”两大旅游知名品牌。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山水圣人”旅游品牌主要是山东中部的泰山文化、泉水文化和圣人文化,这一知名品牌以文化著称;“黄金海岸”旅游品牌主要是山东东部沿海的青岛、烟台、威海、蓬莱等城市形成的海滨旅游城市群,这一知名品牌以海滨风光著称。因此对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的旅游品牌设计,要避开与鲁中文化旅游带和鲁东海滨城市旅游带的正面冲突。

参照上述旅游市场调查的结果,重点从游客最认可的特色出发,兼顾旅游官方组织最想向游客传递的特色,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进行旅游品牌设计。一方面,游客最认可的特色包括沂蒙山、三孔、台儿庄、孔繁森、德州扒鸡、牡丹,抽出沂蒙山和台儿庄将其归类为战争题材和红色记忆旅游。众所周知在当代历史上,在党的领导下,山东人民以百姓群体英雄的形象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这种“红色精神”凝聚了山东人民对革命、对国家、对共产党质朴的情怀,淳厚的情意。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代表,忘我的奉献精神享誉华夏。另一方面,旅游官方组织最想向游客传递的特色,有3个城市集中在大运河上。大运河山东段,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个地级市,全长643公里,是山东省继泰山、三孔、齐长城之后的第四处世界文化遗产。3个城市都在宣传运河旅游,优质纯净的河水和独特的运河文化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特色资源。另外,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长期以来是山东经济版图中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城市发展水平不高,乡村的城镇化率不高。辩证地来看,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保持较好,孕育出了驰名的微山湖湿地和美丽的菏泽牡丹。当地的乡村原生态气息浓厚,民风淳朴,民俗旅游资源优越,孕育出了粗犷豪放的山东大汉和久负盛名的德州扒鸡等小吃。因此,适应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品牌宜定位在“淳朴的乡村乡情,清静的乡野风光,纯净碧蓝的河水湖水,原生态的生态风情”,将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品牌设计为“清乡碧水”鲁西生态风情旅游带,旅游主题宣传口号为“淳乡纯水,生态鲁西”,向市场展示山东旅游发展的第三增长极,形成“山水圣人”鲁中文化旅游带、“黄金海岸”鲁东海滨城市旅游带和“清乡碧水”鲁西生态风情旅游带三轮驱动的山东旅游新常态!

4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旅游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为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旅游品牌设计为“清乡碧水”鲁西生态风情旅游带,旅游宣传主题口号为“淳乡纯水,生态鲁西”,这是品牌设计的第一步。诸如旅游品牌的标志和图案等问题以及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上6个地级市的旅游品牌设计问题以及随后开展的品牌推广等问题,篇幅所限,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小洁.区域旅游品牌构建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6.

[2]冯群力.试论山东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J].东岳论丛,1984(2):21-24.

[3]王衍用.关于重建山东旅游格局的设想[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10(4):49-51.

[4]于杰.山东旅游事业发展设想[J].发展论坛,1997(2):45.

[5]徐福英,刘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1):85-87.

[6]康伟.基于点轴理论的山东半岛蓝色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7]梁姣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旅游产业布局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3.

旅游市场经济发展篇10

体育休闲旅游对邯郸市经济的影响

(一)体育休闲旅游对邯郸市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邯郸市经济增长。体育休闲旅游业经济作用不可小视,是一种相对比较高的消费模式,其发展、更新速度要高于其他消费,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追求刺激和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新兴经济行业。体育界的赛事也同时是旅游者的盛会,值得说的是有影响力的重大体育赛事,都是激发旅游动机的强大吸引物。这几年来邯郸市也看到了发展体育休闲旅游所蕴藏的巨大经济潜在动力,先后开发了一些体育休闲旅游产品。除了体育休闲旅游的直接收入可观外,由直接收入衍生出的间接收入和诱导收入也影响着邯郸市的GDp,推动了邯郸市的经济增长。

2.扩大了邯郸市劳动力就业的机会。体育休闲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岗位层次众多,它要满足体育休闲旅游者在体育休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相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许多服务岗位的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家庭妇女和尚不具备技术专长的青年即可胜任。在旅游接待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为许多工作都必须靠员工手工操作,而且需要面对客人提供富有人情味的直接服务。邯郸市是人口大市,体育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是保障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是邯郸市经济旅游收入之外的重要目的,对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3.有利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邯郸市经济发展不平衡,还有一些部级的贫困县,许多体育休闲旅游胜地都在偏远的山区。随着旅游地的开发,贫困地经济收入增加,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就业率扩大,居民有了较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的增长,税收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又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助于当地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地人的生活,使当地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体育休闲旅游对邯郸市经济的消极影响

1.引起当地物价上涨。旅游者的收入水平是相对比较高的,而体育休闲旅游者本身更是属于高消费的阶层。他们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能以相对比较高的价格来购买食、宿、行中所需要的物品。所以难免会引起旅游地的物价上涨。作为发展中地区的邯郸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在全国处于劣势,这势必会影响当地居民的经济利益。

2.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会扩大对土地的需求,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导致对土地需求的扩大和土地价格的上升。此外,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收入比务农的收入要高,大量的劳动力就会放弃耕作农田而去从事旅游服务业,而另外因建饭店、旅馆等也会占用耕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严重损害了农业的正常生产。邯郸市是人口大市,保证人的吃饭问题是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发展体育休闲旅游可能致使产业结构发生不利的变化。

3.影响经济稳定。体育休闲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和依托性极强的产业,体育休闲旅游的高度依托性决定了体育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要受交通、电力、通讯等相关行业的严重制约,这是体育休闲旅游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旦这些因素发生不利变化,将会导致体育休闲旅游需求大幅下降,甚至整个经济都将受挫,严重影响经济的稳定。

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的资源

体育休闲旅游人才资源。体育休闲旅游人才是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和体育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需要懂经营、懂管理、懂法律、懂体育、懂旅游的复合型体育经济人才。在体育休闲旅游人才的培养上,应加大旅游教育和培训力度,目前邯郸市有些高校已率先开设了休闲旅游及体育休闲旅游专业,举办了短期的休闲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业务的培训,根据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的特色,加强专业结构设置的研究,为邯郸市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及体育休闲旅游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特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可以丰富体育休闲旅游的内涵。邯郸市是仰韶文化的故乡。夏商周三代文明,邯郸市独领。西汉魏晋,邯郸市依然举足轻重。唐至北宋,反映了邯郸市在我国古代文明中最后的辉煌。众多的历史遗迹、文化名城,为邯郸市开发特色文化体育休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游客能够参与具有浓厚邯郸市文化特色的造型展示、乐舞表演、古战场打斗、古代游戏等体育休闲旅游活动。

(二)发展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基础

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邯郸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提高较快,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模式在过去的10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出体育休闲、旅游的次数呈上升趋势。而体育休闲旅游恰好迎合了新兴的大众需求,以其改善体质、健身强体、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强大功能,从一开始就备受欢迎,为邯郸市的旅游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市场需求增加。这几年来,邯郸市旅游业发展迅猛,假日旅游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据统计邯郸市这几年来假日旅游场景火爆。就参与活动内容来看,旅游者更青睐于一些能够促进身体健康,释放紧张情绪的体育休闲旅游项目。

(三)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邯郸市各级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体育休闲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与开发投入、开发力度和深度不够;缺乏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产业运作模式,体育休闲旅游资源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邯郸市地大物博,体育休闲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大部分资源处于起步阶段,以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为切入点,实现邯郸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有较大的发掘潜在动力。邯郸市各地专题旅游活动丰富多彩,与体育巧妙结合、联姻发展,不仅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大、创汇多,而且显示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及双赢效果,也为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使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由长时间的驻足不前逐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前景分析

(一)影响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因素

政府因素。政府对体育休闲旅游的重视程度,决定了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壮大程度。政府重视,体育休闲旅游业从政策、资金、人才、资源开发以及市场开发等各个方面都会得到大力扶持,体育休闲旅游经济的发展就会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体育休闲旅游经济就会得到较大发展。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决定着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体育休闲旅游业是一种高消费的休闲产业,只有邯郸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有了进行锻炼和旅游的愿望和需要、时间和资金的保障能力,体育休闲旅游才能提到人们的议事日程上来,体育休闲旅游经济才能成为邯郸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因素。社会的安全程度是体育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邯郸市各地民众对旅游者的亲和程度、包容程度,体育休闲旅游方面的领导、管理、技术指导、安全保卫、理念导向、资源开发、综合接待、全面服务的程度,都直接关系到体育休闲旅游者的愉悦和信心程度,各类体育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尤其是领导和管理人才等更是体育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旅游自身因素。邯郸市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应当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众不同的民俗和风情、历史与文化,便捷的交通和通讯以及较强的综合接待能力等。此外,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业是否有后劲,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影响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二)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经济存在问题及发展优势

未来几年邯郸市体育休闲旅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休闲旅游提出更高的要求;行业竞争日益加大;外出打工人员数量持续增加等。